CN115095912A - 风管机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风管机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95912A
CN115095912A CN202210801430.8A CN202210801430A CN115095912A CN 115095912 A CN115095912 A CN 115095912A CN 202210801430 A CN202210801430 A CN 202210801430A CN 115095912 A CN115095912 A CN 1150959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wall
air outlet
volute
sid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0143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运宇
聂旺辉
曾锦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0143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95912A/zh
Publication of CN1150959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959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24F1/0014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having two or more outlet open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03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24F1/0022Centrifugal or radial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24F1/006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by the shape of the heat exchangers or of parts thereof, e.g. of their fi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426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characterised by actuat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426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characterised by actuating means
    • F24F2013/1446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characterised by actuating means with gearing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管机及空调器,属于空调设备技术领域,风管机包括壳体、蜗壳和换热器,壳体设有进风口、出风口和腔室;蜗壳设有风道和风轮,蜗壳的进气口设于沿风轮的轴向的至少一侧,在蜗壳沿风轮的周向的侧壁设置出气口;换热器围绕沿风轮的周向围绕蜗壳设置,使风轮驱动产生的气流由进风口进入腔室,并能够经过换热器后进入进气口,经过蜗壳导流后依次从出气口和出风口吹出;蜗壳和风轮水平布置,使蜗壳的轴向与风轮的轴向相同且均设置垂直于壳体的底壁,有利于使风轮直径最大化,提高出风风速和抗静压能力,使送风范围更大,能够实现广域送风,有效提高舒适性。

Description

风管机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风管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家用中央空调通常采用风管室内机,风道采用吹风式结构,出风口连接出风面板,然而存在送风宽度窄的问题,导致出风覆盖区域较小,容易产生温度差,降低舒适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风管机,具有更大的出风风速和抗静压能力,能够实现广域送风以增大送风范围,使出风更加均匀,舒适性更高。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风管机的空调器。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风管机,包括:
壳体,设有进风口、出风口和连通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的腔室;
蜗壳,设于所述腔室内,所述蜗壳设有风道和设于所述风道内的风轮,所述蜗壳沿所述风轮的轴向的至少一侧设有与所述风道连通的进气口,所述蜗壳沿所述风轮的周向的侧壁设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与所述出风口连接,所述蜗壳的轴向与所述风轮的轴向相同且均垂直于所述壳体的底壁;
换热器,设于所述腔室内且沿所述风轮的周向围设于所述蜗壳,使所述风轮驱动气流由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腔室,并经过所述换热器进入所述进气口。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风管机,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风管机的壳体内安装蜗壳和换热器,壳体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通过在蜗壳内设置风道和风轮,蜗壳的进气口设于沿风轮的轴向的至少一侧且与风道连通,在蜗壳沿风轮的周向的侧壁设置出气口;换热器围绕沿风轮的周向围绕蜗壳设置,使风轮驱动产生的气流由进风口进入腔室,并能够经过换热器后进入进气口,经过蜗壳导流后依次从出气口和出风口吹出;蜗壳和风轮水平布置,使蜗壳的轴向与风轮的轴向相同且均设置垂直于壳体的底壁,有利于使风轮直径最大化,提高出风风速和抗静压能力,使送风范围更大,能够实现广域送风,有效提高舒适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蜗壳位于所述出气口处沿所述风轮的周向间隔设置有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形成与所述风道连通的第一出风通道,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形成与所述风道连通第二出风通道,所述第二侧壁的壁面开设有与所述风道连通的第三出风通道。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蜗壳还设有沿所述风轮的周向延伸的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四侧壁的一端连接形成蜗舌,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第四侧壁的另一端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出风通道和所述第二出风通道的端口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侧壁远离所述风道的端部的壁面切线与所述平面之间的夹角β1,满足:β1≤30°。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出风通道和所述第二出风通道的端口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三侧壁远离所述风道的端部的壁面切线与所述平面之间的夹角β2,满足:β2≤30°。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侧壁包括第一壁部和第二壁部,所述第一壁部与所述第二壁部通过折弯部过渡连接,所述第一壁部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出风通道;所述第二壁部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出风通道。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出风通道包括开设于所述第二侧壁的多个通气孔,多个所述通气孔间隔设置且由所述第一壁部向所述第二壁部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侧壁通过转动结构连接于所述蜗壳,所述转动结构与所述折弯部连接,使所述第一壁部和所述第二壁部能够绕所述转动结构转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侧壁远离所述风道的端部的壁面切线与所述第一壁部远离所述风道的端部的壁面切线之间的夹角为β3,满足:15°≤β3≤60°。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侧壁远离所述风道的端部的壁面切线与所述第二壁部远离所述风道的端部的壁面切线之间的夹角为β4,满足:15°≤β4≤60°。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轮为离心风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换热器折弯形成有至少两段直形段,所述直形段沿所述风轮的周向围设于所述蜗壳。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风管机。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空调器采用实施例的风管机,风管机的蜗壳和风轮水平布置,使蜗壳的轴向与风轮的轴向相同且均设置垂直于壳体的底壁,有利于使风轮直径最大化,提高出风风速和抗静压能力,使送风范围更大,能够实现广域送风,有效提高舒适性。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风道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蜗壳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风管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风管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风管机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蜗壳100;第一侧壁110;第二侧壁120;第一壁部121;第二壁部122;通气孔123;折弯部124;转轴125;第三侧壁130;第四侧壁140;风道150;出气口160;第一出风通道161;第二出风通道162;第三出风通道163;参照面170;
风轮200;
壳体300;腔室310;出风口320;
换热器400;
出风面板500;
连接件600;导风槽610;
风道组件1000;
风管机20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以下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并非全部实施例。
相关技术中,家用中央空调器通常采用低静压的风管室内机,风管室内机的风道采用吹风式结构,出风口通常接工程面板,考虑到外观美观原因,工程面板通常做成窄长型格栅,然而工程面板无左右导流的扫风叶片,在宽度方向上送风较窄,出风口以外的区域,会出现无风到达的情况,温度差明显,舒适性较差。出风口也可以选配电动出风面板,电动面板虽然有左右导向的扫风叶片,但机组出风速度低,扫风叶片小,扫风叶片本身可旋转角度有限,送风宽度窄的问题依然突出。
本发明实施例的风道组件1000及应用该风道组件1000的风管机2000,具有广域送风的效果,能够有效增大送风范围,从而提升出风均匀性和舒适性,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参考图1至图2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风道组件1000,适用于家用中央空调器,具体应用于风管机2000,下面以具体示例对风道组件1000进行说明。
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风道组件1000,包括蜗壳100,蜗壳100内设有风道150,风道150内设有风轮200,蜗壳100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160,风轮200由电机(附图未示出)驱动旋转,电机可设置在蜗壳100的外侧并通过驱动轴与风轮200连接;风轮200旋转时带动气流由进气口进入风道150,经过蜗壳100内风道150的导流后从出气口160送出,从而吹向室内环境。
具体来说,图1所示为蜗壳100的截面示意图,实施例中蜗壳100内形成蜗形风道150,风轮200可转动地安装在风道150内。进气口设置在蜗壳100沿风轮200轴向的一侧的侧面上,附图中未示出进气口的结构;出气口160设置在蜗壳100沿风轮200周向的侧面上,也就是说,气流从蜗壳100沿风轮200轴向的单侧进风,并从蜗壳100沿风轮200周向的侧壁出风。当然,也可以在蜗壳100沿风轮200轴向的两侧分别设置进气口,气流从蜗壳100两侧的进气口进入风道150,实现双侧进风。
可以理解是,蜗形风道150具有导流作用,在风轮200的驱动力作用下,气流从进气口被吸入蜗形风道150,蜗形风道150能够将离开风轮200的气流收集并进行导流,如图1所示,蜗形风道150沿风轮200的周向逐渐扩大,使气流沿蜗形风道150流向出气口,通过将一部分动能转化为压力能,有利于增大风压。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中风轮200为离心风轮,离心风轮与蜗壳100配合组成离心风机,相对于贯流风机,能够提供更高的静压,送风能力更强。
参照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蜗壳100沿风轮200的周向的侧壁设置有第一侧壁110、第二侧壁120和第三侧壁130,第一侧壁110、第二侧壁120和第三侧壁130沿周向间隔设置,也可理解为第一周壁、第二周壁和第三周壁。其中,沿风轮200的周向上,第一侧壁110与第二侧壁120之间形成第一出风通道161,第二侧壁120与第三侧壁130之间形成第二出风通道162;此外,在第二侧壁120的壁面上开设有第三出风通道163,第一出风通道161、第二出风通道162和第三出风通道163均与风道150相连通,也就是说,蜗壳100设有三个出风通道,能够实现多个出风通道同时送风,有利于增大送风范围,也能够使出风更加均匀。
需要说明的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仅示出蜗壳100沿风轮200周向的侧壁,未示出蜗壳100沿风轮200轴向的侧壁。如图1所示,可理解到,蜗壳100沿周向的侧壁还包括有第四侧壁140,第四侧壁140在周向上围绕风轮200设置形成封闭的内壁,起到导流作用,也可理解为蜗壳100的导流内壁。具体的,在风轮200的周向上,第四侧壁140的一端与第一侧壁110连接,第四侧壁140的另一端与第三侧壁130连接,第一侧壁110、第二侧壁120、第三侧壁130与第四侧壁140围设限定出风道150。
参照图1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实施例中第一侧壁110、第三侧壁130与第四侧壁140为一体化结构,也可以采用分段式结构,具体不作限定。其中,第一侧壁110与第三侧壁130可理解为蜗壳100的出气口160沿宽度方向的两侧壁,第一侧壁110和第三侧壁130均朝向蜗壳100外侧弯曲延伸,使蜗壳100的出气口160沿宽度方向逐渐增大,如图1所示,出气口160两侧的截面大致呈喇叭形状。第二侧壁120位于第一侧壁110与第三侧壁130之间,通过第二侧壁120将出气口160分隔形成第一出风通道161和第二出风通道162。
可理解到,第一侧壁110的壁面和第二侧壁120的壁面对沿第一出风通道161送出的风具有导向作用,第二侧壁120的壁面和第三侧壁130的壁面对沿第二出风通道162送出的风具有导向作用;图1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出风通道161朝向左侧倾斜出风,第二出风通道162朝向右侧倾斜出风,通过改变第一侧壁110、第二侧壁120和第三侧壁130的壁面弯曲角度可调节第一出风通道161和第二出风通道162的出风方向。
参照图2所示,图2示出蜗壳100的出气口160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实施例中,蜗壳100的出气口160大致呈长方形状,第二侧壁120位于出气口160的中间位置,第二侧壁120的左侧为第一出风通道161,第二侧壁120右侧为第二出风通道162,第二侧壁120的壁面上设有多个通气孔123,使第二侧壁120的壁面能够出风,从而形成第三出风通道163。也就是,蜗壳100的出气口160内形成有第一出风通道161、第二出风通道162和第三出风通道163,上述三个出风通道均能够出风进行送风,具有更广的出风角度。
可理解到,通过第二侧壁120将气流分开往两侧扩散,使气流分别沿第一出风通道161和第二出风通道162进行送风,送风角度更广,且部分气流会从第二侧壁120的壁面通过,从而可以保证送风范围更宽广,使得出风风量分布更加均匀,也有利于在宽度范围内对风速分布调节,使得风速更加均匀,实施例的风道组件1000适用于家用中央空调器,可替代传统的扫风叶片等导风结构,能够实现广域送风,降低出现温度差明显的情况,有效提高舒适性,用户使用体验更佳。
参照图1所示,实施例中,第一侧壁110与第四侧壁140连接形成蜗舌,可理解到,蜗舌位于出气口160处,通过蜗舌能够有效防止气流在蜗壳100内循环,且蜗舌与第二侧壁120配合限定出第一出风通道161,通过蜗舌能够对沿第一出风通道161扩散的气流进行进一步导流,能够形成更广的出风角度,有利于增大出风范围。
参照图1和图2所示,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侧壁120折弯形成第一壁部121和第二壁部122,第一壁部121与第二壁部122之间通过折弯部124过渡连接,也即是第二侧壁120分成两段壁面,通过两段壁面对气流朝向两侧进行导向。其中,如图1所示,第一壁部121朝向第一侧壁110方向倾斜延伸,第二壁部122朝向第三侧壁130的方向倾斜延伸,折弯部124连接与第一壁部121与第二壁部122之间,且折弯部124呈圆弧形。第一壁部121与第一侧壁110之间形成第一出风通道161,第二壁部122与第三侧壁130之间形成第二出风通道162,气流经过风道150导流至出气口160时,气流在折弯部124的位置进行分流,一部分气流流向第一出风通道161,一部分气流流向第二出风通道162,还有一部分气流流向第三出风通道163,具有更广的送风范围,使风量分布和流速分布更加均匀。
参照图2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二侧壁120的壁面上设有多个通气孔123,多个通气孔123沿出气口160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通气孔123大致呈长条形状,且每个通气孔123由第一壁部121向第二壁部122延伸,使通气孔123分布在折弯部124,且折弯部124邻近风道150,多个通气孔123配合形成第三出风通道163。气流经风道150吹向第二侧壁120时,在折弯部124位置通过第一壁部121和第二壁部122对气流进行分流,使气流往两侧扩散,同时一部分气流通过通气孔123直接排出,使第三出风通道163出风的范围能够覆盖第二侧壁120背向风道150的区域,配合第一出风通道161和第二出风通道162的出风范围,达到广域送风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通气孔123的形式不限于图2实施例所示的结构,例如,可以在第二侧壁120的壁面上设置多个圆形通孔,多个圆形通孔均匀分布在折弯部124;也可以将通气孔123采用格栅形式的结构,具体不作进一步限定。
参照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侧壁120与蜗壳100活动连接,通过在折弯部124设置转动结构,从而可实现转动调节第一壁部121和第二壁部122的角度。以具体示例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第一壁部121和第二壁部122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一壁部121和第二壁部122之间具有固定的夹角,转动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二侧壁120的转轴125和设置在蜗壳100上与转轴125对应的轴孔,转轴125位于折弯部124,第二侧壁120沿高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转轴125,通过转轴125与轴孔配合,使第二侧壁120能够绕转轴125转动,从而实现调节第一壁部121和第二壁部122的角度。可理解到,也可以将转轴125设置在蜗壳100上,在第二侧壁120位于折弯部124的两侧设有与转轴125配合的轴孔,具体不再限定。
参照图1所示,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侧壁110和第三侧壁130为固定的侧壁,第二侧壁120为可转动的侧壁,在第一侧壁110和第三侧壁130固定不变的情况下,蜗壳100的出气口160的宽度保持不变。为了出气口160具有更广的出风范围,本发明实施例对第一侧壁110、第二侧壁120和第三侧壁130的角度进行优化,满足广域出风的要求。
具体来说,参照图1所示,第一出风通道161和第二出风通道162朝向不同的方向进行出风,第一出风通道161的端口和第二出风通道162的端口均位于同一平面,便于蜗壳100连接出风面板500进行送风。如图1所示,该平面也可理解为蜗壳100的出气口160所在的平面,利用上述平面作为参照面170,第一侧壁110的壁面切线与参照面170之间的夹角β1,第三侧壁130的壁面切线与参照面170之间的夹角β2,满足:β1≤30°且β2≤30°,也即是第一侧壁110的壁面切线与参照面170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30°,第三侧壁130的壁面切线与参照面170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30°。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侧壁110的壁面切线应理解为第一侧壁110上远离风道150的端部所在位置的壁面的切线,第一侧壁110上远离风道150的端部为第一侧壁110的末端,第三侧壁130的壁面切线应理解为第三侧壁130远离风道150的端部所在位置的壁面的切线,第三侧壁130的壁面上远离风道150的端部为第三侧壁130的末端。需要说明的是,夹角β1与夹角β2可设置为相同角度,例如,夹角β1和夹角β2的角度可设为25°、30°等;夹角β1与夹角β2也可以分别设置为不相同的角度,例如,夹角β1的角度设为20°,夹角β2的角度设为30°,具体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而设定,具体不作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侧壁110的壁面切线与参照面170之间夹角越小,第一侧壁110的壁面越朝向左侧倾斜进行导风,出风角度也越大。第三侧壁130的壁面切线与参照面170之间夹角越小,第三侧壁130的壁面越朝向右侧倾斜进行导风,出风角度也越大。因此,在第一侧壁110的壁面和第三侧壁130的壁面满足上述角度范围的情况下,能够使第一侧壁110和第三侧壁130分别朝向宽度方向的两侧倾斜,出气口160的开口也更大,出风角度更广;而且在蜗壳100与出风管安装应用时可以有效避免出风直接冲击第一侧壁110和第三侧壁130的壁面,降低风噪,提高整体结构稳定性。
继续参照图1所示,可理解的是,第二侧壁120的第一壁部121和第二壁部122之间形成相对固定的夹角,第一壁部121与第一侧壁110配合形成第一出风通道161,第二壁部122与第三侧壁130配合形成第二出风通道162。在第一侧壁110和第三侧壁130角度固定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转动第二侧壁120,可以调节第一侧壁110远离风道150的端部的壁面切线与第一壁部121远离风道150的端部的壁面切线之间的夹角β3,以及第三侧壁130远离风道150的端部的壁面切线与第二壁部122远离风道150的端部的壁面切线之间的夹角β4;其中,第一侧壁110的壁面切线与第一壁部121的壁面切线之间的夹角可理解为第一出风通道161的送风扩散角β3,第三侧壁130的壁面切线与第二壁部122的壁面切线之间的夹角可理解为第二出风通道162的送风扩散角β4。
具体来说,第一出风通道161的送风扩散角β3和第二出风通道162的送风扩散角β4的角度取值范围均为15°-60°,也就是说,第一出风通道161和第二出风通道162的送风扩散角均在15°-60°范围内可调。可理解到,送风扩散角越大,气流流量也越大,可通过转动第二侧壁120来调节送风扩散角β3和送风扩散角β4,可以进一步控制出风量的分布。需要说明的是,送风扩散角β3和送风扩散角β4可以具有相同的角度,也可以具有不同角度,具体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来设定,此处不作限定。
下面参考图3至图5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风管机2000,以具体示例对风管机2000进行说明。
参照图3和图4所示,实施例的风管机2000包括壳体300,壳体300内设有腔室310,腔室310内安装有换热器400和上述实施例所示的风道组件1000,壳体300上设有进风口(图中未示出)和出风口320,进风口和出风口320均与腔室310连通。如图4所示,蜗壳100的出气口与出风口320匹配连接,使蜗壳100能够通过壳体300的出风口320进行送风。换热器400围设在蜗壳100的外侧。
图3所示为风管机2000俯视角度的剖面示意图,图4所示为风管机2000的整体结构示意图,装配到位后,蜗壳100水平布置,蜗壳100的轴向和离心风轮200的轴向均垂直于壳体300的底壁(附图未示出),由于风管机2000水平放置,可理解到蜗壳100的轴向和离心风轮200的轴向垂直于水平面。蜗壳100呈扁平形状,进气口设置在蜗壳100的上侧面,即蜗壳100的进气口朝上设置,第一出风通道161、第二出风通道162和第三出风通道163均朝向壳体300的前侧送风,进风口设置在壳体300的后侧,从壳体300后侧进风;也可以将进风口设置在壳体300的下侧,从壳体300底部进风;还可以同时在壳体300的后侧和下侧设置进风口,实现后侧与底部同时进风,具体不作进一步限定。蜗壳100的高度小于换热器400的高度,离心风轮200采用吸风方式从壳体300后侧吸入空气,使气流经过换热器400后能够从进气口进入到蜗壳100内,并经过蜗壳100内的风道150导流后从第一出风通道161、第二出风通道162和第三出风通道163吹出,实现广域送风。图3和图4中所示的箭头方向为气流的流向。
实施例中风道组件1000的具体结构可参见上述图1和图2所示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蜗壳100水平布置,使离心风轮200也呈水平布置,离心风轮200的轴向与水平面垂直,相对于离心风轮200的轴向平行于水平面的安装方式,可以提供更大的空间安装离心风轮200,这样蜗壳100可采用直径更大的离心风轮200,使风轮200直径最大化,能够提高出风风速和抗静压能力,在宽度方向的送风范围更大,使风管机2000能够实现广域送风,降低出现温度差明显的情况,有效提高舒适性,用户使用体验更佳。
参照图3所示,实施例中,蜗壳100的出气口160朝向壳体300外侧送风,换热器400折弯形成有三段直形段,换热器400的横截面大致呈U形,三段直形段围设蜗壳100的外侧,使进入壳体300的气流需要经过换热器400换热后才进入到蜗壳100,确定风管机2000具有较佳的换热性能。需要说明的是,换热器400的直形段数量不限于三段,也可以折弯形成有两段或多段以上的直形段,例如,两段直形段形成V形的换热器400,使换热器400能够围设蜗壳100。
参照图5所示,风管机2000装配后连接有出风面板500,出风面板500的宽度L1大于第一侧壁110与第三侧壁130之间的宽度L2,出风面板500与壳体300通过连接件600相连,连接件600内侧限定出导风槽610,蜗壳100的第一出风通道161、第二出风通道162和第三出风通道163均与导风槽610连通,使第一出风通道161、第二出风通道162和第三出风通道163吹出的风进入到导风槽610,然后经过导风槽610向宽度方向进一步扩散,从而得到更广的出风范围,实现广域送风。可以理解的是,出风面板500可理解为薄型风管,更节省安装空间,出风面板500的前侧可设置面板,通过面板可起到装饰作用,面板的出风宽度大于蜗壳100的出风宽度,达到广域出风的目的。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空调器,该空调器采用上述实施例的风管机2000进行送风,风管机2000的蜗壳100和风轮200水平布置,使蜗壳100的轴向与风轮的轴向相同且均设置垂直于壳体300的底壁,有利于使风轮200直径最大化,提高出风风速和抗静压能力,使送风范围更大,能够实现广域送风,有效提高舒适性。具体参见上述实施例中对风管机2000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4)

1.风管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设有进风口、出风口和连通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的腔室;
蜗壳,设于所述腔室内,所述蜗壳设有风道和设于所述风道内的风轮,所述蜗壳沿所述风轮的轴向的至少一侧设有与所述风道连通的进气口,所述蜗壳沿所述风轮的周向的侧壁设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与所述出风口连接,所述蜗壳的轴向与所述风轮的轴向相同且均垂直于所述壳体的底壁;
换热器,设于所述腔室内且沿所述风轮的周向围设于所述蜗壳,使所述风轮驱动气流由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腔室,并经过所述换热器进入所述进气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位于所述出气口处沿所述风轮的周向间隔设置有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形成与所述风道连通的第一出风通道,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形成与所述风道连通第二出风通道,所述第二侧壁的壁面开设有与所述风道连通的第三出风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还设有沿所述风轮的周向延伸的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四侧壁的一端连接形成蜗舌,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第四侧壁的另一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和所述第二出风通道的端口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侧壁远离所述风道的端部的壁面切线与所述平面之间的夹角β1,满足:β1≤30°。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和所述第二出风通道的端口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三侧壁远离所述风道的端部的壁面切线与所述平面之间的夹角β2,满足:β2≤3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包括第一壁部和第二壁部,所述第一壁部与所述第二壁部通过折弯部过渡连接,所述第一壁部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出风通道;所述第二壁部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出风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出风通道包括开设于所述第二侧壁的多个通气孔,多个所述通气孔间隔设置且由所述第一壁部向所述第二壁部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通过转动结构连接于所述蜗壳,所述转动结构与所述折弯部连接,使所述第一壁部和所述第二壁部能够绕所述转动结构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任一项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远离所述风道的端部的壁面切线与所述第一壁部远离所述风道的端部的壁面切线之间的夹角为β3,满足:15°≤β3≤6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壁远离所述风道的端部的壁面切线与所述第二壁部远离所述风道的端部的壁面切线之间的夹角为β4,满足:15°≤β4≤60°。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机还包括出风面板,所述出风面板的出风端通过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所述第二出风通道和所述第三出风通道连通,所述出风面板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侧壁与第三侧壁之间的宽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轮为离心风轮。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折弯形成有至少两段直形段,所述直形段沿所述风轮的周向围设于所述蜗壳。
14.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风管机。
CN202210801430.8A 2022-07-08 2022-07-08 风管机及空调器 Pending CN11509591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01430.8A CN115095912A (zh) 2022-07-08 2022-07-08 风管机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01430.8A CN115095912A (zh) 2022-07-08 2022-07-08 风管机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95912A true CN115095912A (zh) 2022-09-23

Family

ID=832964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01430.8A Pending CN115095912A (zh) 2022-07-08 2022-07-08 风管机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9591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10085646A (ko) 송풍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실외기
CN111912026B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0014459U (zh) 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CN217737358U (zh) 风管机及空调器
CN209744542U (zh) 空调室内机
CN115095912A (zh) 风管机及空调器
JPH0593523A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214837367U (zh) 离心风机的蜗壳、离心风机及空调器
CN213955442U (zh)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2361455A (zh)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0762824A (zh) 出风组件及整体式空调
CN217462659U (zh) 离心风机和空调器
CN219934113U (zh) 空调内机和空调器
CN220417482U (zh) 窗机空调
CN111442401A (zh) 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CN115479047A (zh) 离心风机的蜗壳、离心风机及空调器
CN212179036U (zh) 一种柜式空调器
CN210373809U (zh) 风道结构和移动空调
CN220567363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463255U (zh) 风管机及空调
KR20140018445A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WO2022135085A1 (zh) 整体式空调器
CN209763304U (zh) 空调室内机
CN220227284U (zh) 一种双卧式结构盘管风机
CN216346632U (zh) 一种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