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94698B - 一种软土地区固化建筑渣土道路结构的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软土地区固化建筑渣土道路结构的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94698B
CN115094698B CN202210833712.6A CN202210833712A CN115094698B CN 115094698 B CN115094698 B CN 115094698B CN 202210833712 A CN202210833712 A CN 202210833712A CN 115094698 B CN115094698 B CN 1150946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il
conveying channel
soil conveying
channel
ar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3371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94698A (zh
Inventor
罗干生
陶俊
孔锐
邵建惠
孙宝生
杭飞
陈发涛
金菁
周峰
倪杰
裘国光
李佳明
孔建杰
杨兰强
陈式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Urban Construction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Urban Construction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Urban Construction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Urban Construction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3371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94698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946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946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946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946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7/00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 E01C7/08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made of road-metal and binders
    • E01C7/32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made of road-metal and binders of courses of different kind made in situ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8/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 C04B28/02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containing hydraulic cements other than calcium sulfates
    • C04B28/10Lime cements or magnesium oxide c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19/00Machines, tools or auxiliary devices for preparing or distributing paving materials, for working the placed materials, or for forming, consolidating, or finishing the paving
    • E01C19/02Machines, tools or auxiliary devices for preparing or distributing paving materials, for working the placed materials, or for forming, consolidating, or finishing the paving for preparing the materials
    • E01C19/10Apparatus or plants for premixing or precoating aggregate or fillers with non-hydraulic binders, e.g. with bitumen, with resins, i.e. producing mixtures or coating aggregates otherwise than by penetrating or surface dressing; Apparatus for premixing non-hydraulic mixtures prior to placing or for reconditioning salvaged non-hydraulic compositions
    • E01C19/1054Preparing mixtures of which at least part of the solid ingredients has previously been deposited on the surface, excluding penetrating or surface dressing, e.g. in situ mixing, mixing involving lifting of spread or windrowed aggregat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3/00Foundations for pavings
    • E01C3/003Foundations for pavings characterised by material or composition used, e.g. waste or recycled materia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3/00Foundations for pavings
    • E01C3/02Concrete base for bituminous pav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7/00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 E01C7/08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made of road-metal and binders
    • E01C7/10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made of road-metal and binders of road-metal and cement or like binders
    • E01C7/14Concrete paving
    • E01C7/142Mixtures or their components, e.g. aggreg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1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or mixtures to prepare them,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unction, property or use
    • C04B2111/00474U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04B2111/00
    • C04B2111/0075U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04B2111/00 for road constru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91Use of waste materials as fillers for mortars or concrete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城市道路以及公路建设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软土地区固化建筑渣土道路结构的施工方法。道路结构包括有沥青面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固化建筑筑基渣土底基层、固化建筑渣土路基和宕渣垫层;一种软土地区固化建筑渣土道路结构的施工方法,固化建筑渣土混合料的混合方法为土壤准备;配料;拌合;整型;碾压;养生。能够提高固化土层的整体强度,固化剂能够充分和建设弃土等废弃土壤充分混合,提高了建设弃土重新利用的强度,提高了资源的二次利用率,节约建设成本,提升环保效果,通过上述方法混合的固化土层的整体刚度和抗变形能力强,能够大幅降低固化建筑渣土在浸水环境下的强度损失。

Description

一种软土地区固化建筑渣土道路结构的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市道路以及公路建设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软土地区固化建筑渣土道路结构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轨道交通、市政道路、房地产开发等各类建设项目的快速推进,城市建筑垃圾包含工程渣土、废弃泥浆、工程垃圾、拆除垃圾和装修垃圾等产生量逐年巨幅增长,一些城市缺乏大型建筑渣土处理处置场地,常常出现场地堆高严重、中转不及时等情况,极大影响城市建设进度。同时,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开山取材受到限制,宕渣、碎石、砂砾等筑路填料在一些地区供求矛盾突出,为固化建筑渣土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契机。
近年来,固化土在道路建设领域有一些尝试性的应用,一般是将固化土作为道路基层、底基层填料使用,这种道路结构在地质条件好的地区质量一般能够保证,但在软土地区,由于地基承载能力低、沉降量大、地下水位高、基土含水量高等多种原因,往往造成固化土施工压实难度大、易收缩干裂、结构强度低等现象,一旦出现地基不均匀沉降时道路结构层常常由于抗剪强度和抗拉强度不足引起的路面开裂,影响道路寿命和正常使用。
现有技术中,在软土地区进行固化建筑渣土道路结构施工时,需要将固化剂溶液喷洒至渣土上,传统的洒水车喷洒固化剂溶液的方式为通过喷头将溶液从土层上方沿着抛物线方式喷洒,此种喷洒方式虽然能够将固化剂溶液喷洒到建筑渣土上,但是由于建筑渣土的渗透性能不佳,固化剂溶液从土层上方浸透至土层下方的时间过长,搅拌虽然能够使两者进行融合,但是依旧有一些位于下方的建筑渣土只能与少量的固化剂溶液混合,导致混合不够均匀,各个位置的建筑渣土与固化剂溶液的混合比例难以控制,最终导致道路结构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为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软土地区固化建筑渣土道路结构及施工方法,用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软土地区固化建筑渣土道路结构的施工方法。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软土地区固化建筑渣土道路结构,道路结构包括有沥青面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固化建筑筑基渣土底基层、固化建筑渣土路基和宕渣垫层;
所述固化建筑筑基渣土底基层中含有:按照质量分数计,58%~65%的工程弃土或废弃泥浆脱水泥饼、27%~34%建筑固体废弃物粉碎料、5%~7%水泥、2%~2.5%生石灰、0.03%~0.05%的液态固化剂;
所述固化建筑渣土路基中含有:按照质量分数计,91%~93%的工程弃土或废弃泥浆脱水泥饼、4%~6%水泥、3%~3.5%生石灰、0.02%~0.04%的液态固化剂,所述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厚度为15cm~25cm;
所述固化建筑筑基渣土底基层的厚度为15cm~30cm,所述固化建筑渣土路基的厚度为60cm~90cm,所述宕渣垫层的厚度为20cm~30cm。
还提出一种软土地区固化建筑渣土道路结构的施工方法,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清除工程场地表层耕植土或杂填土,采用轻型压路机对软土地基表面进行碾压,使土基压实度达到90%以上;
步骤二:铺设20cm~30cm厚度的宕渣并碾压平实,密实度要求达到90%以上,形成宕渣垫层;
步骤三:在所述宕渣垫层之上铺设路基固化建筑渣土混合料并碾压平实,压实度要求达到93%以上,形成固化建筑渣土路基;所述路基固化建筑渣土混合料含有:按照质量分数计,91%~93%的工程弃土或废弃泥浆脱水泥饼、4%~6%水泥、3%~3.5%生石灰、0.02%~0.04%的液态固化剂;
步骤四:在所述固化建筑渣土路基之上铺设底基层固化建筑渣土混合料并碾压平实,压实度要求达到95%以上,形成固化建筑渣土底基层;所述底基层固化建筑渣土混合料含有:按照质量分数计,58%~65%的工程弃土或废弃泥浆脱水泥饼、27%~34%建筑固体废弃物粉碎料、5%~7%水泥、2%~2.5%生石灰、0.03%~0.05%的液态固化剂;
步骤五:在所述固化建筑渣土底基层之上铺设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并碾压平实,压实度要求达到95%以上,形成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步骤六:在所述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之上摊铺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并碾压平实,压实度要求达到95%以上,形成沥青面层。
优选的,根据上述步骤三和步骤四中提及的固化建筑渣土混合料,包括有以下步骤:
S1:土壤准备:将建设弃土运送至施工现场或就地土机械翻松所得的土壤,用施工机械进行摊铺覆盖下承层且稍做整平,对所述土壤进行破碎或剔除大颗粒石头;
S2:配料:取土体、水泥和土壤固化剂,划定材料摆放线,水泥和土壤固化剂摆放线摆放好材料;
S3:拌合:将稀释好的土壤固化剂溶液用工程车装载,分多次喷洒,每次喷洒工程车的车罐内溶液量的一半,喷洒后机械拌合不少于两遍,每喷洒完一次随即通过土壤搅拌设备进行拌合;喷洒过程中需均匀、不遗漏、中途不得停车,应防止喷洒量过大,固化土应充分拌匀,无团块土壤;
S4:整型:固化土拌合完成,先用轮胎压路机或推土机排压,然后立即用平地机刮平并配以人工进行整型;在直线段,平地机应由两侧向路中心进行刮平,在平曲线段,平地机应由内侧向外侧进行刮平;
S5:碾压:采用压路机对摊铺好的固化土进行碾压,碾压过程中,由道路两侧边缘向道路中心进行碾压,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边缘进行碾压;重复碾压6遍~8遍,且固化土层表面无明显轮迹,压实度应达到设计要求;
S6:养生:固化土层碾压成型后应中断交通进行养生,洒水覆盖养生3~7天应保持固化土表面潮湿。
优选的,S3中所述工程车包括有安装架、送土通道、固化剂喷淋组件、车体和犁地送土装置;
犁地送土装置位于车体靠近车头的一侧,犁地送土装置能够升降的安装在车体的底部;
安装架,固定水平安装在车体的底端,安装架位于犁地送土装置的后方;
送土通道,固定安装在安装架上,送土通道包括有竖直送土通道和送土转运通道;
竖直送土通道,竖直安装在安装架上,犁地送土装置的出料端与竖直送土通道的顶端连通;
送土转运通道设置在竖直送土通道的下方,竖直送土通道的底端与送土转运通道的进料端连通,送土转运通道的出料端水平指向远离犁地送土装置的一侧设置;
固化剂喷淋组件,设置在安装架上,固化剂喷淋组件位于送土通道远离犁地送土装置的一侧;
固化剂喷淋组件包括有顶部喷淋机构、底部喷淋机构和车罐;
顶部喷淋机构,水平设置在安装架上,位于送土转运通道出料端的上方;
底部喷淋机构,水平设置在安装架上,位于顶部喷淋机构的正下方,位于送土转运通道出料端的下方;
车罐,设置在车体内部,顶部喷淋机构和底部喷淋机构通过水管与水箱内部连通。
优选的,固化剂喷淋组件还包括有中部喷淋机构,中部喷淋机构位于顶部喷淋机构和底部喷淋机构之间,中部喷淋机构水平设置在安装架上,送土转运通道的出料端设有两个,中部喷淋机构位于送土转运通道的两个出料端之间。
优选的,送土转运通道包括有第一弧形送土通道和第二弧形送土通道;
第一弧形送土通道,设置在安装架上,第一弧形送土通道的顶端竖直设置且与竖直送土通道的底端连通,第一弧形送土通道的底端水平设置且位于顶部喷淋机构和中部喷淋机构之间;
第二弧形送土通道,设置在安装架上,第二弧形送土通道的顶端竖直设置且与竖直送土通道的底端连通,第二弧形送土通道的底端水平设置且位于中部喷淋机构和底部喷淋机构之间,第一弧形送土通道的弧度大于第二弧形送土通道的弧度,第二弧形送土通道位于第一弧形送土通道的正下方。
优选的,送土通道还包括有挡土板,挡土板固定安装在竖直送土通道的底端,挡土板的上半部竖直延伸至竖直送土通道内部,挡土板位于竖直送土通道的中心处,第一弧形送土通道和第二弧形送土通道通过挡土板将竖直送土通道的出料端平均分成两个端口,且每个端口的单位时间出土量一致。
优选的,底部喷淋机构包括有第一挡尘板和底部喷淋头,用于挡住第二弧形送土通道上的漏土的第一挡尘板倾斜设置在安装架上,第一挡尘板位于底部喷淋头和第二弧形送土通道之间,底部喷淋头倾斜设置在安装架上,底部喷淋头的倾斜方向与第二弧形送土通道上排出土的弧度方向大致呈90度设置;
中部喷淋机构包括有均安装在安装架上的第二挡尘板、第一中部喷淋机构和第二中部喷淋机构,第二挡尘板、第一中部喷淋机构和第二中部喷淋机构均位于顶部喷淋机构和底部喷淋机构之间,第一中部喷淋机构竖直向下设置,第二中部喷淋机构位于第一中部喷淋机构的正上方,用于挡住第一弧形送土通道上的漏土的第二挡尘板安装在第二中部喷淋机构的上方,第二挡尘板倾斜设置在安装架上。
优选的,还包括有扬土组件,设置在送土转运通道的末端,扬土组件包括有转轴、扬土桨叶和旋转驱动机构;
转轴,水平设置,转轴的轴线方向与车体的前进方向垂直设置,转轴的两端分别轴接在送土转运通道末端的两侧侧壁上;
扬土桨叶,固定套设在转轴上,扬土桨叶位于送土转运通道内;
旋转驱动机构,安装在安装架上,旋转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转轴的其中一端传动连接。
优选的,转轴和扬土桨叶均设有两个,两个转轴分别水平安装在第一弧形送土通道和第二弧形送土通道的水平出料端,两个扬土桨叶分别水平套设在两个转轴上,旋转驱动机构为同步旋转驱动机构,旋转驱动机构的两个输出端与两个转轴均传动连接。
本申请相比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宕渣垫层的设置提高了地基承载能力,有利于上层固化建筑渣土的机械压实;宕渣垫层良好的透水性有利于地下水的排除和隔断地下毛细水,缓解固化建筑渣土浸水环境下强度损失。路基加筋土工网格提高了路基结构的整体强度和抗变形能力,弥补了软土地区固化土路基宜不均匀沉降开裂的缺陷。
2.能够提高固化土层的整体强度,固化剂能够充分和建设弃土等废弃土壤充分混合,提高了建设弃土重新利用的强度,提高了资源的二次利用率,节约建设成本,提升环保效果,通过上述方法混合的固化土层的整体刚度和抗变形能力强,能够大幅降低固化建筑渣土在浸水环境下的强度损失。
3.本申请中通过车体上携带的送土通道、固化剂喷淋组件、犁地送土装置等对铺设在路面上的建筑渣土铲起,并通过送土通道对建筑渣土进行送土工作,从送土通道出来的土沿着抛物线的运动轨迹回落至地面,在此过程中,通过固化剂喷淋组件对沿着抛物线运动的建筑渣土的上下两面均进行喷淋,且通过送土通道后的土层在运动过程中散开,建筑渣土之间的间隙变大,使得固化剂喷淋组件喷洒的溶液能够更好的与建筑渣土进行混合。
4.通过竖直送土通道和送土转运通道能够实现对铲至工程车内的建筑渣土进行下料操作,上料至最高点的建筑渣土经过竖直送土通道后向下落下,通过重力作用落入送土转运通道后,沿着送土转运通道的弧度方向下落,直至从水平方向上排出,此时,排出送土转运通道的建筑渣土沿着抛物线轨迹向外落下,与固化剂喷淋组件配合实现在抛物线下落过程中与固化剂溶液充分混合。
5.通过第一弧形送土通道和第二弧形送土通道可以将从竖直送土通道中下落的建筑渣土分成两份排出,通过不同弧度的通道将建筑渣土导入不同的高度排出,可以便于设置在第一弧形送土通道和第二弧形送土通道之间的中部喷淋机构进行喷淋,通过上述操作还具有一定的混料功能,即上述建筑渣土通过第一弧形送土通道和第二弧形送土通道分成排出后,经过一定的抛物线轨迹运行后重新落回地面上,此时落地的土层中原先的上层土与下层土已经经过了充分混合,即喷洒过固化剂溶液的土层与未经过喷洒的部位能够得到充分混合,便于后续拌合操作的进行,提高固化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道路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的工艺流程图一;
图3是实施例的工艺流程图二;
图4是实施例的工程车的正视图;
图5是实施例的安装架、送土通道、固化剂喷淋组件和扬土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去除安装架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7是图5去除安装架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8是图5的半剖图;
图9是实施例的固化剂喷淋组件的正视图;
图10是实施例的送土通道和扬土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
1-安装架;2-送土通道;3-固化剂喷淋组件;4-扬土组件;5-车体;6-犁地送土装置;7-道路结构;2a-竖直送土通道;2b-送土转运通道;2b1-第一弧形送土通道;2b2-第二弧形送土通道;2c-挡土板;3a-顶部喷淋机构;3b-底部喷淋机构;3b1-第一挡尘板;3b2-底部喷淋头;3c-中部喷淋机构;3c1-第二挡尘板;3c2-第一中部喷淋机构;3c3-第二中部喷淋机构;4a-转轴;4b-扬土桨叶;4c-旋转驱动机构;7a-沥青面层;7b-水泥稳定碎石基层;7c-固化建筑筑基渣土底基层;7d-固化建筑渣土路基;7e-宕渣垫层;7f-路基加筋土工网格;7g-防渗土工膜;7h-路面加筋金属网格;7i-路侧挡墙。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
一种软土地区固化建筑渣土道路结构,道路结构7包括有沥青面层7a、水泥稳定碎石基层7b、固化建筑筑基渣土底基层7c、固化建筑渣土路基7d和宕渣垫层7e,所述固化建筑筑基渣土底基层7c中含有:按照质量分数计,58%~65%的工程弃土或废弃泥浆脱水泥饼、27%~34%建筑固体废弃物粉碎料、5%~7%水泥、2%~2.5%生石灰、0.03%~0.05%的液态固化剂;
所述固化建筑渣土路基7d中含有:按照质量分数计,91%~93%的工程弃土或废弃泥浆脱水泥饼、4%~6%水泥、3%~3.5%生石灰、0.02%~0.04%的液态固化剂,所述水泥稳定碎石基层7b的厚度为15cm~25cm;
所述固化建筑筑基渣土底基层7c的厚度为15cm~30cm,所述固化建筑渣土路基7d的厚度为60cm~90cm,所述宕渣垫层7e的厚度为20cm~30cm。
在软土地区清表后的土基表面,摊铺和碾压30~50cm宕渣垫层,在宕渣垫层表面摊铺和碾压由土壤稳定剂、水泥、石灰和建筑渣土组成的固化建筑渣土路基,在固化建筑渣土路基内部设置1~2道路基加筋土工网格。宕渣垫层的设置提高了地基承载能力,有利于上层固化建筑渣土的机械压实;宕渣垫层良好的透水性有利于地下水的排除和隔断地下毛细水,缓解固化建筑渣土浸水环境下强度损失。路基加筋土工网格提高了路基结构的整体强度和抗变形能力,弥补了软土地区固化土路基宜不均匀沉降开裂的缺陷。
在固化建筑渣土路基表面摊铺和碾压由土壤稳定剂、水泥、石灰、碎石和建筑渣土组成的固化建筑渣土底基层,在固化建筑渣土底基层表面摊铺和碾压由水泥、碎石组成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表面摊铺和碾压沥青面层。道路结构底基层与路基均采用固化建筑渣土,形成了固化建筑渣土复合体,整体刚度大大增强,抗变形能力提高,同时也增加了建筑渣土的消耗,减少砂、石等建筑材料用量,经济环保。
该适用于软土地区的固化建筑渣土道路结构,适用于软土地区地基承载能力低、沉降不均匀的地质条件,方便机械碾压施工,道路固化建筑渣土结构层的整体刚度和抗变形能力强,可缓解固化建筑渣土在浸水环境下的强度损失,增加了建筑渣土的消纳,减少砂、石等建筑材料用量,经济环保。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固化建筑渣土路基7d内部设有路基加筋土工网格7f,所述固化建筑筑基渣土底基层7c与固化建筑渣土路基7d之间设有路面加筋金属网格7h,所述固化建筑筑基渣土底基层7c和固化建筑渣土路基7d的侧面与底面采用防渗土工膜7g包裹;防渗土工膜7g可以隔绝地下水,缓解固化建筑渣土浸水环境下强度损失;路面加筋金属网格7h进一步提高固化建筑渣土结构层的整体强度和抗变形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固化建筑筑基渣土底基层7c和固化建筑渣土路基7d的侧面与底面采用防渗土工膜7g包裹,所述道路结构的两侧设置路侧挡墙7i;以便于压路机碾压施工时,路侧边缘的道路结构7层可以碾压到位,防止土体向两侧挤开松散。
进一步的,如图2-10所示:
一种软土地区固化建筑渣土道路结构的施工方法,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清除工程场地表层耕植土或杂填土,采用轻型压路机对软土地基表面进行碾压,使土基压实度达到90%以上;
步骤二:铺设20cm~30cm厚度的宕渣并碾压平实,密实度要求达到90%以上,形成宕渣垫层;
步骤三:在所述宕渣垫层之上铺设路基固化建筑渣土混合料并碾压平实,压实度要求达到93%以上,形成固化建筑渣土路基;所述路基固化建筑渣土混合料含有:按照质量分数计,91%~93%的工程弃土或废弃泥浆脱水泥饼、4%~6%水泥、3%~3.5%生石灰、0.02%~0.04%的液态固化剂;
步骤四:在所述固化建筑渣土路基之上铺设底基层固化建筑渣土混合料并碾压平实,压实度要求达到95%以上,形成固化建筑渣土底基层;所述底基层固化建筑渣土混合料含有:按照质量分数计,58%~65%的工程弃土或废弃泥浆脱水泥饼、27%~34%建筑固体废弃物粉碎料、5%~7%水泥、2%~2.5%生石灰、0.03%~0.05%的液态固化剂;
步骤五:在所述固化建筑渣土底基层之上铺设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并碾压平实,压实度要求达到95%以上,形成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步骤六:在所述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之上摊铺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并碾压平实,压实度要求达到95%以上,形成沥青面层。
进一步的:
根据上述步骤三和步骤四中提及的固化建筑渣土混合料,包括有以下步骤:
S1:土壤准备:将建设弃土运送至施工现场或就地土机械翻松所得的土壤,用施工机械进行摊铺覆盖下承层且稍做整平,对所述土壤进行破碎或剔除大颗粒石头;
S2:配料:取土体、水泥和土壤固化剂,划定材料摆放线,水泥和土壤固化剂摆放线摆放好材料;
S3:拌合:将稀释好的土壤固化剂溶液用工程车装载,分多次喷洒,每次喷洒工程车的车罐内溶液量的一半,喷洒后机械拌合不少于两遍,每喷洒完一次随即通过土壤搅拌设备进行拌合;喷洒过程中需均匀、不遗漏、中途不得停车,应防止喷洒量过大,固化土应充分拌匀,无团块土壤;
S4:整型:固化土拌合完成,先用轮胎压路机或推土机排压,然后立即用平地机刮平并配以人工进行整型;在直线段,平地机应由两侧向路中心进行刮平,在平曲线段,平地机应由内侧向外侧进行刮平;
S5:碾压:采用压路机对摊铺好的固化土进行碾压,碾压过程中,由道路两侧边缘向道路中心进行碾压,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边缘进行碾压;重复碾压6遍~8遍,且固化土层表面无明显轮迹,压实度应达到设计要求;
S6:养生:固化土层碾压成型后应中断交通进行养生,洒水覆盖养生3~7天应保持固化土表面潮湿。
本申请的所示的软土地区固化建筑渣土道路结构的施工方法,能够提高固化土层的整体强度,固化剂能够充分和建设弃土等废弃土壤充分混合,提高了建设弃土重新利用的强度,提高了资源的二次利用率,节约建设成本,提升环保效果,通过上述方法混合的固化土层的整体刚度和抗变形能力强,能够大幅降低固化建筑渣土在浸水环境下的强度损失。
进一步的:
S3中所述工程车包括有安装架1、送土通道2、固化剂喷淋组件3、车体5和犁地送土装置6;
犁地送土装置6位于车体5靠近车头的一侧,犁地送土装置6能够升降的安装在车体5的底部;
安装架1,固定水平安装在车体5的底端,安装架1位于犁地送土装置6的后方;
送土通道2,固定安装在安装架1上,送土通道2包括有竖直送土通道2a和送土转运通道2b;
竖直送土通道2a,竖直安装在安装架1上,犁地送土装置6的出料端与竖直送土通道2a的顶端连通;
送土转运通道2b设置在竖直送土通道2a的下方,竖直送土通道2a的底端与送土转运通道2b的进料端连通,送土转运通道2b的出料端水平指向远离犁地送土装置6的一侧设置;
固化剂喷淋组件3,设置在安装架1上,固化剂喷淋组件3位于送土通道2远离犁地送土装置6的一侧;
固化剂喷淋组件3包括有顶部喷淋机构3a、底部喷淋机构3b和车罐;
顶部喷淋机构3a,水平设置在安装架1上,位于送土转运通道2b出料端的上方;
底部喷淋机构3b,水平设置在安装架1上,位于顶部喷淋机构3a的正下方,位于送土转运通道2b出料端的下方;
车罐,设置在车体5内部,顶部喷淋机构3a和底部喷淋机构3b通过水管与水箱内部连通。
传统的洒水车喷洒固化剂溶液的方式为通过喷头将溶液从土层上方沿着抛物线方式喷洒,此种喷洒方式虽然能够将固化剂溶液喷洒到建筑渣土上,但是由于建筑渣土的渗透性能不佳,固化剂溶液从土层上方浸透至土层下方的时间过长,搅拌虽然能够使两者进行融合,但是依旧有一些位于下方的建筑渣土只能与少量的固化剂溶液混合,导致混合不够均匀,各个位置的建筑渣土与固化剂溶液的混合比例难以控制,最终导致道路结构难以达到预期目标,与传统的洒水车方式的洒水方式不同,本申请中通过车体5上携带的送土通道2、固化剂喷淋组件3、犁地送土装置6等对铺设在路面上的建筑渣土铲起,并通过送土通道2对建筑渣土进行送土工作,从送土通道2出来的土沿着抛物线的运动轨迹回落至地面,在此过程中,通过固化剂喷淋组件3对沿着抛物线运动的建筑渣土的上下两面均进行喷淋,且通过送土通道2后的土层在运动过程中散开,建筑渣土之间的间隙变大,使得固化剂喷淋组件3喷洒的溶液能够更好的与建筑渣土进行混合。
值得一提的是,固化剂喷淋组件3通过顶部喷淋机构3a和底部喷淋机构3b对送土通道2出料端的建筑渣土的上下两侧进行全方位的喷淋,提高对建筑渣土的喷淋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竖直送土通道2a和送土转运通道2b能够实现对铲至工程车内的建筑渣土进行下料操作,上料至最高点的建筑渣土经过竖直送土通道2a后向下落下,通过重力作用落入送土转运通道2b后,沿着送土转运通道2b的弧度方向下落,直至从水平方向上排出,此时,排出送土转运通道2b的建筑渣土沿着抛物线轨迹向外落下,与固化剂喷淋组件3配合实现在抛物线下落过程中与固化剂溶液充分混合。
值得一提的是,犁地送土装置6为现有技术,可以采用犁地头和送土传送带的形式实现送土功能,并通过液压升降平台控制整体升降,上述犁地头、送土传送带和液压升降平台均为现有技术,只要能满足上述功能即可,此处不做赘述。
进一步的:
固化剂喷淋组件3还包括有中部喷淋机构3c,中部喷淋机构3c位于顶部喷淋机构3a和底部喷淋机构3b之间,中部喷淋机构3c水平设置在安装架1上,送土转运通道2b的出料端设有两个,中部喷淋机构3c位于送土转运通道2b的两个出料端之间。
由于需要固化的土层较厚,只从上下两端进行喷淋可能会导致位于中间层的建筑渣土无法与固化剂溶液充分接触,因此本申请增设有中部喷淋机构3c,且将送土转运通道2b的出料端设置为一上一下两个,将中部喷淋机构3c设置在送土转运通道2b的两个出料端之间,使得中部喷淋机构3c能够对土层的中层进行喷淋,进一步提高了固化剂溶液与建筑渣土整体的充分混合效果。
进一步的:
送土转运通道2b包括有第一弧形送土通道2b1和第二弧形送土通道2b2;
第一弧形送土通道2b1,设置在安装架1上,第一弧形送土通道2b1的顶端竖直设置且与竖直送土通道2a的底端连通,第一弧形送土通道2b1的底端水平设置且位于顶部喷淋机构3a和中部喷淋机构3c之间;
第二弧形送土通道2b2,设置在安装架1上,第二弧形送土通道2b2的顶端竖直设置且与竖直送土通道2a的底端连通,第二弧形送土通道2b2的底端水平设置且位于中部喷淋机构3c和底部喷淋机构3b之间,第一弧形送土通道2b1的弧度大于第二弧形送土通道2b2的弧度,第二弧形送土通道2b2位于第一弧形送土通道2b1的正下方。
通过第一弧形送土通道2b1和第二弧形送土通道2b2可以将从竖直送土通道2a中下落的建筑渣土分成两份排出,通过不同弧度的通道将建筑渣土导入不同的高度排出,可以便于设置在第一弧形送土通道2b1和第二弧形送土通道2b2之间的中部喷淋机构3c进行喷淋。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上述操作还具有一定的混料功能,即上述建筑渣土通过第一弧形送土通道2b1和第二弧形送土通道2b2分成排出后,经过一定的抛物线轨迹运行后重新落回地面上,此时落地的土层中原先的上层土与下层土已经经过了充分混合,即喷洒过固化剂溶液的土层与未经过喷洒的部位能够得到充分混合,便于后续拌合操作的进行,提高固化效率。
进一步的:
送土通道2还包括有挡土板2c,挡土板2c固定安装在竖直送土通道2a的底端,挡土板2c的上半部竖直延伸至竖直送土通道2a内部,挡土板2c位于竖直送土通道2a的中心处,第一弧形送土通道2b1和第二弧形送土通道2b2通过挡土板2c将竖直送土通道2a的出料端平均分成两个端口,且每个端口的单位时间出土量一致。
为了使得第一弧形送土通道2b1和第二弧形送土通道2b2从竖直送土通道2a中接收的土的量大体一致,保证从送土转运通道2b中出土的上下两层接受的喷淋效果一致,进而保证了建筑渣土与固化剂溶液的混合更加均匀,通过在竖直送土通道2a的底部增设挡土板2c,使得竖直送土通道2a内部的土通过挡土板2c进行分流,且挡土板2c位于竖直送土通道2a的中心位置,保证了分流的平均性,提高了出料的均匀程度。
进一步的:
底部喷淋机构3b包括有第一挡尘板3b1和底部喷淋头3b2,用于挡住第二弧形送土通道2b2上的漏土的第一挡尘板3b1倾斜设置在安装架1上,第一挡尘板3b1位于底部喷淋头3b2和第二弧形送土通道2b2之间,底部喷淋头3b2倾斜设置在安装架1上,底部喷淋头3b2的倾斜方向与第二弧形送土通道2b2上排出土的弧度方向大致呈90度设置;
中部喷淋机构3c包括有均安装在安装架1上的第二挡尘板3c1、第一中部喷淋机构3c2和第二中部喷淋机构3c3,第二挡尘板3c1、第一中部喷淋机构3c2和第二中部喷淋机构3c3均位于顶部喷淋机构3a和底部喷淋机构3b之间,第一中部喷淋机构3c2竖直向下设置,第二中部喷淋机构3c3位于第一中部喷淋机构3c2的正上方,用于挡住第一弧形送土通道2b1上的漏土的第二挡尘板3c1安装在第二中部喷淋机构3c3的上方,第二挡尘板3c1倾斜设置在安装架1上。
由于第一弧形送土通道2b1和第二弧形送土通道2b2中出料的建筑渣土均沿着抛物线的轨迹排出,会有少量的土由于动力不足在靠近第一弧形送土通道2b1和第二弧形送土通道2b2的出料端位置大致呈竖直状态落下,此种落土会影响到位于其下方的固化剂喷淋组件3的喷淋进程,长时间的落尘容易堵塞下方的喷淋头,因此,增设第一挡尘板3b1和第二挡尘板3c1,用于对底部喷淋头3b2和第一中部喷淋机构3c2进行保护,使得落尘无法直接落入喷淋头内部造成堵塞,且将喷淋头倾斜一定角度设置,使得喷淋头依旧能够对建筑渣土进行较为全面的喷淋操作。
进一步的:
还包括有扬土组件4,设置在送土转运通道2b的末端,扬土组件4包括有转轴4a、扬土桨叶4b和旋转驱动机构4c;
转轴4a,水平设置,转轴4a的轴线方向与车体5的前进方向垂直设置,转轴4a的两端分别轴接在送土转运通道2b末端的两侧侧壁上;
扬土桨叶4b,固定套设在转轴4a上,扬土桨叶4b位于送土转运通道2b内;
旋转驱动机构4c,安装在安装架1上,旋转驱动机构4c的输出端与转轴4a的其中一端传动连接。
送土转运通道2b内的建筑渣土通过重力作用下落,虽然可以进行排料,但是容易在送土转运通道2b的水平末端堵塞,且由于动力不足,容易导致建筑渣土无法沿着抛物线运动,无法将土层充分抛开,进而影响与固化剂溶液的混合效果,通过增加扬土组件4能够在送土转运通道2b的末端增设扬土设备,将位于送土转运通道2b末端的建筑渣土不间断的向外扬出,进而保证送土转运通道2b末端的土不会堵塞,同时提高扬土分散程度。
进一步的:
转轴4a和扬土桨叶4b均设有两个,两个转轴4a分别水平安装在第一弧形送土通道2b1和第二弧形送土通道2b2的水平出料端,两个扬土桨叶4b分别水平套设在两个转轴4a上,旋转驱动机构4c为同步旋转驱动机构,旋转驱动机构4c的两个输出端与两个转轴4a均传动连接。
通过旋转驱动机构4c输出带动两个转轴4a旋转,进而带动两个扬土桨叶4b同步实现扬土操作,使得第一弧形送土通道2b1和第二弧形送土通道2b2末端的土均能向外扬出,使得建筑渣土能够沿着抛物线轨迹运动。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5)

1.一种软土地区固化建筑渣土道路结构的施工方法,用于施工软土地区固化建筑渣土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清除工程场地表层耕植土或杂填土,采用轻型压路机对软土地基表面进行碾压,使土基压实度达到90%以上;
步骤二:铺设20cm~30cm厚度的宕渣并碾压平实,密实度要求达到90%以上,形成宕渣垫层;
步骤三:在所述宕渣垫层之上铺设路基固化建筑渣土混合料并碾压平实,压实度要求达到93%以上,形成固化建筑渣土路基;所述路基固化建筑渣土混合料含有:按照质量分数计,91%~93%的工程弃土或废弃泥浆脱水泥饼、4%~6%水泥、3%~3.5%生石灰、0.02%~0.04%的液态固化剂;
步骤四:在所述固化建筑渣土路基之上铺设底基层固化建筑渣土混合料并碾压平实,压实度要求达到95%以上,形成固化建筑渣土底基层;所述底基层固化建筑渣土混合料含有:按照质量分数计,58%~65%的工程弃土或废弃泥浆脱水泥饼、27%~34%建筑固体废弃物粉碎料、5%~7%水泥、2%~2.5%生石灰、0.03%~0.05%的液态固化剂;
步骤五:在所述固化建筑渣土底基层之上铺设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并碾压平实,压实度要求达到95%以上,形成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步骤六:在所述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之上摊铺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并碾压平实,压实度要求达到95%以上,形成沥青面层;
根据上述步骤三和步骤四中提及的固化建筑渣土混合料,包括有以下步骤:
S1:土壤准备:将建设弃土运送至施工现场或就地土机械翻松所得的土壤,用施工机械进行摊铺覆盖下承层且稍做整平,对所述土壤进行破碎或剔除大颗粒石头;
S2:配料:取土体、水泥和土壤固化剂,划定材料摆放线,水泥和土壤固化剂摆放线摆放好材料;
S3:拌合:将稀释好的土壤固化剂溶液用工程车装载,分多次喷洒,每次喷洒工程车的车罐内溶液量的一半,喷洒后机械拌合不少于两遍,每喷洒完一次随即通过土壤搅拌设备进行拌合;喷洒过程中需均匀、不遗漏、中途不得停车,应防止喷洒量过大,固化土应充分拌匀,无团块土壤;
S4:整型:固化土拌合完成,先用轮胎压路机或推土机排压,然后立即用平地机刮平并配以人工进行整型;在直线段,平地机应由两侧向路中心进行刮平,在平曲线段,平地机应由内侧向外侧进行刮平;
S5:碾压:采用压路机对摊铺好的固化土进行碾压,碾压过程中,由道路两侧边缘向道路中心进行碾压,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边缘进行碾压;重复碾压6遍~8遍,且固化土层表面无明显轮迹,压实度应达到设计要求;
S6:养生:固化土层碾压成型后应中断交通进行养生,洒水覆盖养生3~7天应保持固化土表面潮湿;
S3中所述工程车包括有安装架(1)、送土通道(2)、固化剂喷淋组件(3)、车体(5)和犁地送土装置(6);
犁地送土装置(6)位于车体(5)靠近车头的一侧,犁地送土装置(6)能够升降的安装在车体(5)的底部;
安装架(1),固定水平安装在车体(5)的底端,安装架(1)位于犁地送土装置(6)的后方;
送土通道(2),固定安装在安装架(1)上,送土通道(2)包括有竖直送土通道(2a)和送土转运通道(2b);
竖直送土通道(2a),竖直安装在安装架(1)上,犁地送土装置(6)的出料端与竖直送土通道(2a)的顶端连通;
送土转运通道(2b)设置在竖直送土通道(2a)的下方,竖直送土通道(2a)的底端与送土转运通道(2b)的进料端连通,送土转运通道(2b)的出料端水平指向远离犁地送土装置(6)的一侧设置;
固化剂喷淋组件(3),设置在安装架(1)上,固化剂喷淋组件(3)位于送土通道(2)远离犁地送土装置(6)的一侧;
固化剂喷淋组件(3)包括有顶部喷淋机构(3a)、底部喷淋机构(3b)和车罐;
顶部喷淋机构(3a),水平设置在安装架(1)上,位于送土转运通道(2b)出料端的上方;
底部喷淋机构(3b),水平设置在安装架(1)上,位于顶部喷淋机构(3a)的正下方,位于送土转运通道(2b)出料端的下方;
车罐,设置在车体(5)内部,顶部喷淋机构(3a)和底部喷淋机构(3b)通过水管与水箱内部连通;
固化剂喷淋组件(3)还包括有中部喷淋机构(3c),中部喷淋机构(3c)位于顶部喷淋机构(3a)和底部喷淋机构(3b)之间,中部喷淋机构(3c)水平设置在安装架(1)上,送土转运通道(2b)的出料端设有两个,中部喷淋机构(3c)位于送土转运通道(2b)的两个出料端之间;
送土转运通道(2b)包括有第一弧形送土通道(2b1)和第二弧形送土通道(2b2);
第一弧形送土通道(2b1),设置在安装架(1)上,第一弧形送土通道(2b1)的顶端竖直设置且与竖直送土通道(2a)的底端连通,第一弧形送土通道(2b1)的底端水平设置且位于顶部喷淋机构(3a)和中部喷淋机构(3c)之间;
第二弧形送土通道(2b2),设置在安装架(1)上,第二弧形送土通道(2b2)的顶端竖直设置且与竖直送土通道(2a)的底端连通,第二弧形送土通道(2b2)的底端水平设置且位于中部喷淋机构(3c)和底部喷淋机构(3b)之间,第一弧形送土通道(2b1)的弧度大于第二弧形送土通道(2b2)的弧度,第二弧形送土通道(2b2)位于第一弧形送土通道(2b1)的正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土地区固化建筑渣土道路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送土通道(2)还包括有挡土板(2c),挡土板(2c)固定安装在竖直送土通道(2a)的底端,挡土板(2c)的上半部竖直延伸至竖直送土通道(2a)内部,挡土板(2c)位于竖直送土通道(2a)的中心处,第一弧形送土通道(2b1)和第二弧形送土通道(2b2)通过挡土板(2c)将竖直送土通道(2a)的出料端平均分成两个端口,且每个端口的单位时间出土量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软土地区固化建筑渣土道路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底部喷淋机构(3b)包括有第一挡尘板(3b1)和底部喷淋头(3b2),用于挡住第二弧形送土通道(2b2)上的漏土的第一挡尘板(3b1)倾斜设置在安装架(1)上,第一挡尘板(3b1)位于底部喷淋头(3b2)和第二弧形送土通道(2b2)之间,底部喷淋头(3b2)倾斜设置在安装架(1)上,底部喷淋头(3b2)的倾斜方向与第二弧形送土通道(2b2)上排出土的弧度方向大致呈90度设置;
中部喷淋机构(3c)包括有均安装在安装架(1)上的第二挡尘板(3c1)、第一中部喷淋机构(3c2)和第二中部喷淋机构(3c3),第二挡尘板(3c1)、第一中部喷淋机构(3c2)和第二中部喷淋机构(3c3)均位于顶部喷淋机构(3a)和底部喷淋机构(3b)之间,第一中部喷淋机构(3c2)竖直向下设置,第二中部喷淋机构(3c3)位于第一中部喷淋机构(3c2)的正上方,用于挡住第一弧形送土通道(2b1)上的漏土的第二挡尘板(3c1)安装在第二中部喷淋机构(3c3)的上方,第二挡尘板(3c1)倾斜设置在安装架(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软土地区固化建筑渣土道路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扬土组件(4),设置在送土转运通道(2b)的末端,扬土组件(4)包括有转轴(4a)、扬土桨叶(4b)和旋转驱动机构(4c);
转轴(4a),水平设置,转轴(4a)的轴线方向与车体(5)的前进方向垂直设置,转轴(4a)的两端分别轴接在送土转运通道(2b)末端的两侧侧壁上;
扬土桨叶(4b),固定套设在转轴(4a)上,扬土桨叶(4b)位于送土转运通道(2b)内;
旋转驱动机构(4c),安装在安装架(1)上,旋转驱动机构(4c)的输出端与转轴(4a)的其中一端传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软土地区固化建筑渣土道路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转轴(4a)和扬土桨叶(4b)均设有两个,两个转轴(4a)分别水平安装在第一弧形送土通道(2b1)和第二弧形送土通道(2b2)的水平出料端,两个扬土桨叶(4b)分别水平套设在两个转轴(4a)上,旋转驱动机构(4c)为同步旋转驱动机构,旋转驱动机构(4c)的两个输出端与两个转轴(4a)均传动连接。
CN202210833712.6A 2022-07-14 2022-07-14 一种软土地区固化建筑渣土道路结构的施工方法 Active CN1150946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33712.6A CN115094698B (zh) 2022-07-14 2022-07-14 一种软土地区固化建筑渣土道路结构的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33712.6A CN115094698B (zh) 2022-07-14 2022-07-14 一种软土地区固化建筑渣土道路结构的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94698A CN115094698A (zh) 2022-09-23
CN115094698B true CN115094698B (zh) 2023-06-02

Family

ID=832993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33712.6A Active CN115094698B (zh) 2022-07-14 2022-07-14 一种软土地区固化建筑渣土道路结构的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9469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03080A (zh) * 2022-12-26 2023-04-25 浙江工业大学 基于工程废弃渣土固化的再生道路基层混合料及其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18297A (ja) * 2004-10-25 2006-05-11 Ecotrace Front:Kk 土壌改良工法
CN106192650B (zh) * 2016-07-27 2018-05-15 宁波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结构变形协调控制的营运公路桥头跳车处置结构及方法
CN106592363B (zh) * 2016-11-29 2019-04-26 滨州交通工程公司 一种市政软土路基的施工方法
CN107572921A (zh) * 2017-09-20 2018-01-12 天津城建大学 一种碱渣轻质固化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17925A (zh) * 2019-03-27 2019-08-13 宁波工程学院 一种适用于软土地基的预制装配式组合防水路基
CN210529400U (zh) * 2019-06-05 2020-05-15 宁波市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固化建筑渣土道路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94698A (zh) 2022-09-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63113B (zh) 对原位土进行原地固化处理的方法及搅拌设备
CN107059573B (zh) 一种利用土体固化作为道路水稳层的施工方法
CN101691736A (zh) 旧水泥砼路面改造加铺沥青砼面层施工方法
CN103882788B (zh) 基于酶土固化基底层的改性碾压混凝土面层的筑路方法
CN115094698B (zh) 一种软土地区固化建筑渣土道路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01974898B (zh) 一种碾压砼垫层换填方法
CN111041916A (zh) 一种土方固化的路基施工方法
CN114108408A (zh) 一种市政道路工程路面施工工艺
CN207846123U (zh) 强化结构复合体
CN107460801A (zh) 一种聚合物srx沥青道路施工工艺
CN207091855U (zh) 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路面结构
CN108439867A (zh) 采用无缝面板的堆石坝及其施工方法
CN105332328B (zh) 防渗水的湿陷性黄土道路结构及具有该结构道路的修筑方法
CN107642109A (zh) 一种市政道路重型井盖井圈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6958177A (zh) 一种市政公路、路面结构及公路路面的施工方法
CN106480810A (zh) 一种采矿废料回收利用车
CN109797621A (zh) 一种高强度复合路面及其施工工艺
CN114908630A (zh) 一种厂区道路结构及二次永临结合分层施工方法
CN212595083U (zh) 河道淤泥生态修复用搅拌斗
CN113882211A (zh) 一种环保保水保湿型路面结构及建造方法
CN111501495A (zh) 一种道路施工方法
CN206127839U (zh) 一种道路基层施工的铺设装置
CN111852026A (zh) 胶凝砂砾石坝新型施工工艺
CN110776280A (zh) 一种路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19490610U (zh) 临时道路摊铺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