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84896A - 端面接触组件、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端面接触组件、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84896A
CN115084896A CN202210746785.1A CN202210746785A CN115084896A CN 115084896 A CN115084896 A CN 115084896A CN 202210746785 A CN202210746785 A CN 202210746785A CN 115084896 A CN115084896 A CN 1150848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face
spring
face contact
elastic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4678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云华
汪晓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ianx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ianx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ianx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ianx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4678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84896A/zh
Publication of CN1150848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84896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36609 priority patent/WO2024001049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07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lient means
    • H01R13/2421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lient means using coil spr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侧面接触指,其包括端子本体、动触头、侧面接触指、端面接触弹簧以及复位弹簧,侧面接触指和复位弹簧均位于端子本体内,动触头的一端穿过侧面接触指后与复位弹簧抵触连接,动触头和端子本体内壁均与侧面接触指接触,动触头的另一端位于端子本体的外侧,端面接触弹簧安装于动触头的另一端端面。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端面接触弹簧和侧面接触指增加了电气接触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产品的载流能力。

Description

端面接触组件、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端面接触组件、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现市面上所使用的端面接触组件,一般包括端子本体(端子本体)、动触头、弹簧组成,其中,动触头的一端伸入端子本体中与安装于端子本体内的弹簧抵触连接,动触头的另一端端面设置成平面或圆顶面,以与匹配端子使用面与面接触,从而实现接触和电气接触。
活动触头与端子本体之间的电连接是通过弹簧与活动触头端面之间的配合,以及活动触头侧面与端子本体侧面之间的接触而实现的。
这种结构下,由于接触面积较小,故而此类端子主要用于信号或小电流电源传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端面接触组件、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以增加电气接触的接触面积,提升产品的载流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端面接触组件,其包括端子本体、动触头、侧面接触指、端面接触弹簧以及复位弹簧,所述侧面接触指和复位弹簧均位于所述端子本体内,所述动触头的一端穿过所述侧面接触指后与所述复位弹簧抵触连接,所述动触头和端子本体内壁均与所述侧面接触指接触,所述动触头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端子本体的外侧,所述端面接触弹簧安装于动触头的另一端端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端面接触弹簧通过接触指固定支架安装于所述动触头的另一端端面上。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动触头的另一端端面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端面接触弹簧穿于所述接触指固定支架中,所述接触指固定支架的两端插接或焊接或卡接于所述安装槽内。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端面接触弹簧的纵向截面包括下段以及位于所述下段上侧的上段,所述下段和上段一体成型,所述下段为弧形,所述下段与所述接触指固定支架相适配,所述下段通过所述接触指固定支架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上段的上端具有至少两个凸起部;或/和,所述安装槽的纵向截面为优弧;或/和,所述安装槽为螺旋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动触头包括头部和尾部,所述头部的下端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与端子本体上端设置的收紧口相适配,所述尾部包括抵接部和套接部,所述抵接部和套接部一体成型或焊接或过盈配合连接,所述侧面接触指套于所述套接部上,并与所述套接部接触,所述套接部远离所述抵接部的一端与所述头部的下端采用过盈配合连接或者焊接;所述抵接部与所述复位弹簧配合,所述头部的上端面安装所述端面接触弹簧;所述抵接部和凸台的直径均大于所述套接部的直径。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端面接触组件还包括堵头,所述动触头包括头部、连接部和套接部,所述端子本体的内部空间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部分的上侧,所述第一部分的直径大于第二部分的直径,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形成环形台阶,所述复位弹簧位于所述第二部分中,所述堵头螺纹连接或卡接或扣接于所述第一部分的上端端部;所述侧面接触指安装于第一部分内,且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堵头和环形台阶抵触连接,所述堵头上开设有穿孔,所述连接部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连接所述头部和套接部,所述套接部穿于所述侧面接触指中,并与所述侧面接触指接触,所述套接部的底部伸入所述第二部分中与所述复位弹簧配合,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堵头中,且所述连接部的长度大于所述堵头的长度,所述头部和套接部的直径均大于所述穿孔的直径,所述头部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上端面安装所述端面接触弹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侧面接触指接触包括支架以及多个接触片,所述支架将所述多个接触片串在一起,以使所述多个接触片形成环形结构,所述接触片包括第一弹性臂、第二弹性臂和第三弹性臂,所述第一弹性臂位于接触片的中部,且位于所述环形结构的内侧,所述第二弹性臂和第三弹性臂位于所述接触片的两端,所述支架穿于所述第二弹性臂和第三弹性臂中,所述动触头套接于所述环形结构中,并与所述第一弹性臂接触。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所述的端面接触组件以及匹配端子,所述端面接触组件通过所述端面接触弹簧与所述匹配端子的端面接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中,设定所述复位弹簧的压缩力为第一作用力,设定所述动触头和侧面接触指的插拔力为第二作用力,设定所述端面接触弹簧的压缩力为第三作用力,所述第一作用力和第二作用力之和大于所述第三作用力。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所述的电连接器。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端面接触弹簧和侧面接触指增加了电气接触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产品的载流能力。
2,通过端面接触弹簧,可以实现零插拔力方案,能够大大的提高端子的使用寿命,同时也改善了连接器的使用体验感。
3,通过端面接触弹簧,可以提升了产品的容错率,使连接器产品设计更具自由度。
4,端面接触弹簧极大的降低了对端子长度的要求,能够满足较小空间内大电流连接的需求,同时使连接器整体方案的设计更具有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端面接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剖视图;
图4为图3的A区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端面接触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动触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头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头部的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接触指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端子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侧面接触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接触片的其中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接触片的另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的复位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端面接触组件的剖视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动触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端子本体;11、端子外套;12、收紧口;13、容置空间;20、侧面接触指;21、接触片;211、第一弹性臂;2111、第一弧形部;2112、第二连接段;2113、第二弧形部;2114、第三连接段;2115、第一连接段;212、第二弹性臂;2121、第一端部;2122、第一环状体;213、第三弹性臂;2131、第二端部;2132、第二环状体;22、支架;31、头部;311、安装槽;312、第一插接孔;313、第二插接孔;314、凸台;315、容置槽;32、尾部;321、套接部;322、抵接部;33、动触头;331、头部;332、连接部;333、套接部;40、接触指固定支架;41、支架本体;42、第一插接部;43、第二插接部;50、端面接触弹簧;51、下段;52、第一上段;53、第二上段;54、第三上段;60、复位弹簧;70、堵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除特殊说明的之外,本实施例中所采用到的材料及设备均可从市场购得。所述实施例的实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是另有精确具体地规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使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介媒介间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实施例一
一种端面接触组件,请参照图1-3所示,其包括端子本体10、动触头、侧面接触指20、端面接触弹簧50以及复位弹簧60,侧面接触指20和复位弹簧60均位于端子本体10的容置空间13内,动触头的一端穿过侧面接触指20后与复位弹簧 60抵触连接,动触头和端子本体10内壁均与侧面接触指20接触,动触头的另一端位于端子本体10的外侧,端面接触弹簧50安装于动触头的另一端端面。
该端面接触组件可以称为母端子,其与匹配端子即公端子通过端面接触弹簧50实现接触,形成电连接器,而母端子内部的接触方案是动触头通过侧面接触指20与端子本体10进行接触实现的。
采用端面接触弹簧50和侧面接触指20,可以增加电气接触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产品的载流能力。
具体地,请参照图5-9所示,动触头的另一端端面(即头部的上端端面)上开设有安装槽311,端面接触弹簧50通过接触指固定支架40安装于安装槽311内;接触指固定支架40和安装槽311的配合关系可以是的接触指固定支架40两端插接或焊接或卡接于安装槽311内。
示例性地,请参照图7和9所示,在安装槽311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插接孔312 和第二插接孔313,接触指固定支架40包括支架本体41以及位于支架本体41两端且向同一侧延伸的第一插接部42和第二插接部43,其中,第一插接部42插接于第一插接孔312中,第二插接部43插接于第二插接孔313中。
安装槽311的形状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圆环形(例如多个圆环形嵌套),也可以是螺旋形,优选采用螺旋形,以增大端面接触弹簧50沿其路径绕曲时的转弯半径,避免组装过程造成接触指变形。同时螺旋线形状的设计,可以在保证弯曲半径的前提下,使同样大小的动触头上装配更长的端面接触弹簧50,增加接触面积。
为了方便生产制造,端面接触弹簧50优选绕制完成条状。端面接触弹簧50 采用高导电率,高弹性的合金铜丝绕制而成,其具有较多圈数,从而增加了接触的面积。
请参照图4和8所示,端面接触弹簧50的纵向截面(本发明中的纵向截面均指端子本体10的轴向截面或高度方向的截面)包括下段51以及位于下段51上侧的上段,下段51和上段一体成型,下段51为弧形,下段51与接触指固定支架40 相适配,下段51位于安装槽311内,上段的上端具有至少两个凸起部。
上段的上端具有至少两个凸起部,可以使得在与匹配端子接触时,这些凸起部与匹配端子接触,从而形成倍的接触点,从而提升电接触面积,提升载流能力。
具体地,可以将上段设置成波浪形,例如设置两个凸起部时,可以将上段设计成中间略向下凹,两边凸起的结构设计,例如图4中,将上段分成三个部分,分别为第一上段52、第二上段53(图4中BC之间的部分)和第三上段54;其中,第一上段52的一端与下段51的一端一体成型,第一上段5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上段53与第三上段54的一端一体成型,第三上段54的另一端与相邻的在后的下段的另一端一体成型,该下段51的另一端与相邻的在前的第三上段54的另一端一体成型,从而形成绕制的端面接触弹簧50结构(图4中仅为了表达形状结构,事实上并不是一个闭合的环形结构)。
第一上段52和第三上段54均设置为向上凸起的弧形结构,第二上段53设置成向下凹陷的弧形结构。同时,在端面接触弹簧50中间(下段51与第一上段52 之间以及下段51与第二上段之间的连接段)设计成向内凹陷的弧形结构(两个连接段之间形成双曲面结构,以图4中的D线处两个连接段的距离最小,向上或向下的两个连接段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加),其主要实现凸起部在受匹配端子端面压缩时,端面接触弹簧50位移的方向主要为端子本体10的高度方向,该连接段的结构,可以使接触对有一定的正向压力,从而减少接触电阻。
另外,连接段还用于与安装槽311配合,辅助端面接触弹簧50的安装定位。端面接触弹簧50的下段51设置成弧形结构,例如可以是半圆形或者优弧或劣弧等,主要配合安装支架,实现对接触指的安装定位。
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的端面接触弹簧50。
将端面接触弹簧50穿到接触指固定支架40上,端面接触弹簧50及接触指固定支架40镶嵌入动触头端面对应的安装槽311中。
安装槽311的纵向截面为优弧,即将安装槽311设计为开口C形圆设计,其开口处略小于圆的直径。在组装时,用力将端面接触弹簧50卡入开口槽中。如此形成端面接触弹簧50的辅助安装定位。当公母端子匹配后,二者接触位置即凸起部的压力将会使端面接触弹簧50的下段与安装槽311紧密贴合,增加端面接触弹簧50与动触头之间的接触点,达到提升载流的目的。
请参照图6-10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动触头包括头部31和尾部32,头部31的下端设置有凸台314,凸台314位于端子本体10的容置空间13内,且凸台 314与端子本体10上端设置的收紧口12相适配,使得凸台314不能从容置空间13 中滑出,尾部32包括抵接部322和套接部321,抵接部322和套接部321一体成型或焊接或过盈配合连接,侧面接触指20套于套接部321上,并与套接部321接触,套接部321远离抵接部322的一端与头部31的下端采用过盈配合连接或者焊接,例如图6中,套接部和头部31下端的容置槽315实现过盈配合;抵接部322与复位弹簧60配合,头部31的上端面安装端面接触弹簧50;抵接部322和凸台314的直径均大于套接部321的直径。
头部31的上端面安装端面接触弹簧50,如上所述,在头部31的上端面开设安装槽311,通过端面接触弹簧50、接触指固定支架40与安装槽311的配合实现端面接触弹簧50的安装。
安装时,先将复位弹簧60放置于容置空间13的底部(请参照图15所示,采用波型弹簧时,可以直接放置于容置空间13的底部,采用压缩弹簧时,可以直接放置其于容置空间13的底部或者压缩弹簧的一端与容置空间13的底部固定连接),然后将侧面接触指20套于套接部321上,再将套接部321和头部31(已经安装有端面接触弹簧50)的下端焊接或者通过过盈配合的插接方式实现安装,然后,将抵接部322伸入至容置空间13内,在凸台314位于容置空间13时,对端子本体10上端部进行收口处理,形成收口部,完成安装。
侧面接触指20,其主要作用是实现动触头与端子外套11之间的连接。从而完成匹配端子端面经由端面接触弹簧50、动触头、侧面接触指20、端子本体10 的机械和电气接触的完整链路。由于在受端面接触弹簧50压缩力时,动触头会带动侧面接触指20在端子本体10内做相对滑动,故需侧面接触指20有较高的使用帮命,同时作业电气接触中关键的一环,其必须具有可靠的电接触。
请参照图11-14所示,侧面接触指20主要包括支架22以及接触片21,其中,接触片21为多个,通过支架22将接触片21串在一起,使得侧面接触指20整体呈环形结构,动触头插接于该环形结构中,具体是套接部321插接于环形结构中,并与环形结构接触。
接触片21优选采用弹簧机绕制形成,绕制成型的接触片设置有第一弹性臂 211、第二弹性臂212和第三弹性臂213,其中,第一弹性臂211位于接触片21的中部且位于环形结构的内侧,第二弹性臂212和第三弹性臂213分别位于接触片 21的两端,第一弹性臂211用于与动触头插接,实现侧面接触功能,可见,在动触头插接于侧面接触指20中时,与所有接触片21的第一弹性臂211均实现接触。使用组装弹簧式的接触片21(每个接触片21类似于弹簧个体)设计,可以确保即便是出现单片断线的情况下,其他的接触片21还可以有效接触,确保接触方案的可靠性。
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制作接触片,例如通过冲压的方式等。
第二弹性臂212和第三弹性臂213一方面用于与支架22配合,完成侧面接触指20的组装,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接触片21之间的连动接触,同时,该第二弹性臂212和第三弹性臂213还用于在组装时,与端子本体10的内壁抵触连接,动触头插接于侧面接触指时,与第一弹性臂211接触,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弹性臂 212和第三弹性臂213具有一定的弹性,其可以调整动触头和侧面接触指之间的插拔力。
第一弹性臂211优选采用C型结构,该C型结构的两端呈向外侧凸起的弧形,弧形对应的圆半径较大,可以减少受力变形时的应力集中,提高侧面接触指20 的使用寿命。
第二弹性臂212和第三弹性臂213可以采用圆形或者椭圆形,在与端子本体接触时,可以合理利用圆或椭圆外侧空间,增加端子本体10与接触片21之间的接触点,使接触电阻更小,提升产品的载电流能力。
初始的接触片21可以采用一截圆柱形导电材料,通过弹簧机绕制形成第一弹性臂211和第二弹性臂212以及第三弹性臂213。可以理解的是,最终形成的接触片21也是一体成型结构,当然,在不计成本的情形下,也可以通过多段导电材料固定连接例如焊接、热压连接等方式固定在一起。
具体地,请参照图12和13所示,可以将初始的接触片21划分为第一端部 2121、第二端部2131、第一连接段2115、第二连接段2112、第三连接段2114以及第一弧形部2111和第二弧形部2113,其中,第一弧形部2111和第二弧形部2113 通过绕制形成弧形结构。
第一连接段2115的一端绕制一圈形成第一环状体2122后与第一端部2121一体成型,第一连接段2115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弧形部2111与第二连接段2112的一端一体成型,第二连接段211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弧形部2113与第三连接段2114的一端一体成型,第三连接段2114的另一端绕制一圈形成第二环状体2132后与第二端部2131一体成型;第二连接段2112与其两端的第一弧形部2111和第二弧形部 2113一起构成第一弹性臂211,第一环状体2122和第二环状体2132分别构成第二弹性臂212和第三弹性臂213。
第一弧形部2111和第二弧形部2113均向第一弹性臂211的外侧凸起,绕制一圈也可以通过绕制或冲压等方式完成。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段2115、第二连接段2112、第三连接段2114、第一端部2121以及第二端部2131均可以采用直线段,第一连接段2115、第三连接段2114、第一端部2121以及第二端部2131位于同一平面中,第二连接段2112和第一连接段2115平行。
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根据需要也可以将第一连接段2115、第二连接段2112、第三连接段2114、第一端部2121以及第二端部2131设置为稍微呈现一定弧度的线段。第一连接段2115或/和第二连接段2112也可以和端子本体10接触。
可以理解的是,支架22将接触片21串在一起使得侧面接触指20呈现环形结构,则支架22也应该是环形结构。支架22根据端子本体10内部容纳侧面接触指 20的空间形状设置,可以是圆环形,也可以是矩形或者其他形状,这里不做限定。
支架22设置为两个,分别穿于第二弹性臂212和第三弹性臂213中。请参照图14所示,支架22上设置有断口,使得整个侧面接触指20的接触片21数量在一定范围内浮动可调,确保连接的可靠性。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断口两侧的支架22端面为倾斜面。
侧面接触指20采用组装弹簧式的接触片设计,可以确保即便是出现单片断线的情况下,其他的接触片还可以有效接触,确保接触方案的可靠性。还增加了接触面积,有效的减低了接触电阻,在增加端子载流的同时又具有线簧低插拔力的特性,从而达到增加载流能力,提高使用寿命的双重目的。而且整体接触方案的零部件较少,组装过程容易实现全自动化装配,从而满足产能和价格的需求。
复位弹簧60是本方案中兼容各零件公差的关键所在。由于电连接器由众多零件组合而成,各零件生产制造和装配都会有一定的公差,而端面接触组件由于上面对面的接触,无法通过匹配长度来兼容这些公差。故而必须采用复位弹簧60来兼容制造公差。当公母端子的端面之间的距离太小时,公母端子之间的接触压力将推动动触头压缩复位弹簧60,从而调整公母端子接触面之间的距离。当匹配端子移走后,复位弹簧60将会使动触头复位,为下一次接触做好准备。
请参照图15所示,复位弹簧60可以根据行程需要选用波型弹簧,当然,也可以采用压缩弹簧。设定所述复位弹簧60的压缩力为第一作用力,设定所述动触头和侧面接触指20的插拔力为第二作用力,设定所述端面接触弹簧的压缩力为第三作用力,所述第一作用力和第二作用力之和大于所述第三作用力,以确保端面接触弹簧50与匹配端子之端面良好可靠的接触。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的区别主要在动触头的结构上,在实施例二中,动触头通过堵头70与端子本体10以及侧面接触指20配合,其他结构(主要是端面接触弹簧50的结构、端面接触弹簧50与动触头的安装结构,以及侧面接触指20的结构)与实施例一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请参照图16和17所示,端面接触组件还包括堵头70,动触头33包括头部331、连接部332和套接部333,端子本体10的容置空间13可以分为相互连通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位于第二部分的上侧,第一部分的直径(可以理解的是,当容置空间13为方形或其他形状时,该第一部分的直径是指第一部分的横向宽度)大于第二部分的直径,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形成环形台阶,复位弹簧60位于第二部分中,堵头70螺纹连接或卡接或扣接于第一部分的上端端部;侧面接触指20安装于第一部分内,且上下两端分别与堵头70和环形台阶接触连接,堵头70上开设有穿孔,连接部33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连接头部331和套接部333,套接部333穿于侧面接触指20中,并与侧面接触指20接触,套接部333的底部伸入第二部分中与复位弹簧60配合,连接部332位于堵头70中,且连接部332的长度大于堵头70的长度,头部331和套接部333的直径均大于穿孔的直径,头部331远离连接部332的上端面安装端面接触弹簧50。
其组装过程是:先将堵头70套于连接部332上,然后将复位弹簧60放置于第二部分的底部,再将侧面接触指20放置于环形台阶上并与端子本体10接触,最后将套接部333插入侧面接触指20内,并将堵头70安装于第一部分的上端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中的端子本体的容置空间以及侧面接触指均使用圆柱形,堵头使用多个圆柱形的组合形式对本发明的结构进行解释和说明。事实上,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结构也可以是其他形状,示例性地,均可以使用多面体结构,例如当使用长方体结构时,则上述圆柱形结构的直径则转换为长方体结构的横向宽度(横向截面的长度或宽度),与圆柱形的直径方向相适配。即只要相互配合位置的各个部件的形状相适配即可。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三是将上述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端面接触组件应用于电连接器上,其与匹配端子通过端面接触弹簧实现接触,形成电连接器结构。
实施例四
实施例四公开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是任意带有上述电连接器的用电设备或者供电设备等,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能是通过上述电连接器实现信号传输的电子设备等。
最后应说明的是: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端面接触组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端子本体、动触头、侧面接触指、端面接触弹簧以及复位弹簧,所述侧面接触指和复位弹簧均位于所述端子本体内,所述动触头的一端穿过所述侧面接触指后与所述复位弹簧抵触连接,所述动触头和端子本体内壁均与所述侧面接触指接触,所述动触头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端子本体的外侧,所述端面接触弹簧安装于动触头的另一端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面接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面接触弹簧通过接触指固定支架安装于所述动触头的另一端端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面接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的另一端端面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端面接触弹簧穿于所述接触指固定支架中,所述接触指固定支架的两端插接或焊接或卡接于所述安装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面接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面接触弹簧的纵向截面包括下段以及位于所述下段上侧的上段,所述下段和上段一体成型,所述下段为弧形,所述下段与所述接触指固定支架相适配,所述下段通过所述接触指固定支架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上段的上端具有至少两个凸起部;或/和,所述安装槽的纵向截面为优弧;或/和,所述安装槽为螺旋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面接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包括头部和尾部,所述头部的下端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与端子本体上端设置的收紧口相适配,所述尾部包括抵接部和套接部,所述抵接部和套接部一体成型或焊接或过盈配合连接,所述侧面接触指套于所述套接部上,并与所述套接部接触,所述套接部远离所述抵接部的一端与所述头部的下端采用过盈配合连接或者焊接;所述抵接部与所述复位弹簧配合,所述头部的上端面安装所述端面接触弹簧;所述抵接部和凸台的直径均大于所述套接部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面接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面接触组件还包括堵头,所述动触头包括头部、连接部和套接部,所述端子本体的内部空间分为相互连通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部分的上侧,所述第一部分的直径大于第二部分的直径,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形成环形台阶,所述复位弹簧位于所述第二部分中,所述堵头螺纹连接或卡接或扣接于所述第一部分的上端端部;所述侧面接触指安装于第一部分内,且侧面接触指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堵头和环形台阶抵触连接,所述堵头上开设有穿孔,所述连接部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连接所述头部和套接部,所述套接部穿于所述侧面接触指中,并与所述侧面接触指接触,所述套接部的底部伸入所述第二部分中与所述复位弹簧配合,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堵头中,且所述连接部的长度大于所述堵头的长度,所述头部和套接部的直径均大于所述穿孔的直径,所述头部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上端面安装所述端面接触弹簧。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端面接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接触指接触包括支架以及多个接触片,所述支架将所述多个接触片串在一起,以使所述多个接触片形成环形结构,所述接触片包括第一弹性臂、第二弹性臂和第三弹性臂,所述第一弹性臂位于接触片的中部,且位于所述环形结构的内侧,所述第二弹性臂和第三弹性臂位于所述接触片的两端,所述支架穿于所述第二弹性臂和第三弹性臂中,所述动触头套接于所述环形结构中,并与所述第一弹性臂接触。
8.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端面接触组件以及匹配端子,所述端面接触组件通过所述端面接触弹簧与所述匹配端子的端面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设定所述复位弹簧的压缩力为第一作用力,设定所述动触头和侧面接触指的插拔力为第二作用力,设定所述端面接触弹簧的压缩力为第三作用力,所述第一作用力和第二作用力之和大于所述第三作用力。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电连接器。
CN202210746785.1A 2022-06-29 2022-06-29 端面接触组件、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50848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46785.1A CN115084896A (zh) 2022-06-29 2022-06-29 端面接触组件、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PCT/CN2022/136609 WO2024001049A1 (zh) 2022-06-29 2022-12-05 端面接触组件、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46785.1A CN115084896A (zh) 2022-06-29 2022-06-29 端面接触组件、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84896A true CN115084896A (zh) 2022-09-20

Family

ID=83256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46785.1A Pending CN115084896A (zh) 2022-06-29 2022-06-29 端面接触组件、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84896A (zh)
WO (1) WO202400104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01049A1 (zh) * 2022-06-29 2024-01-04 深圳连信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端面接触组件、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790535U (zh) * 2016-05-10 2016-12-07 武汉合康亿盛电气连接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弹簧端子片、弹簧接触端子及高压连接器端子组件
CN114221150A (zh) * 2021-12-07 2022-03-22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 一种基于弹簧的大电流传输的连接器结构
CN114374108B (zh) * 2021-12-30 2023-02-28 深圳连信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接触端子、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114243341A (zh) * 2022-01-18 2022-03-25 东莞市盘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多触点盘丝触指及应用其的连接器
CN115084896A (zh) * 2022-06-29 2022-09-20 深圳连信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端面接触组件、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01049A1 (zh) * 2022-06-29 2024-01-04 深圳连信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端面接触组件、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01049A1 (zh) 2024-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52841A1 (en) Receptacle terminal
CN115084896A (zh) 端面接触组件、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101546881B (zh) 连接器
CN104769784B (zh) 具有绝缘部的插入式连接器
JPS5821787B2 (ja) 電気的コンセントブシュ
US3924921A (en) Electrical-pin-and-socket connector
CN211789576U (zh) 一种接触弹片及插头
CN110233375B (zh) 一种矩形冲制组合插孔端子
CN114374108B (zh) 接触端子、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208782088U (zh) 电源连接器端子
CN101340042A (zh) 一种平面阵列滤波连接器
CN111129894A (zh) 自短路连接器
CN116487915A (zh) 充电用组合端子
CN113783007B (zh) 接触端子、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215418680U (zh) 大电流快插连接器
CN211556357U (zh) 新型同轴端子连接接触件
CN208862211U (zh) 一种大电流电连接器直式接线端子
CN219626936U (zh) 一种端子组件以及连接器
CN110416840A (zh) 一种弯式微型同轴连接器
CN221041606U (zh) 一种一体式线缆插片端子
CN218997141U (zh) 一种便于生产的汽车连接器端子
CN209766685U (zh) 电连接器
CN218677870U (zh) 电气连接器
CN213816672U (zh) 接线端子的插接导电结构及接线端子
CN220066156U (zh) 扭簧式连接器端子及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