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72400A - 改性浓缩全尾砂堆存方法 - Google Patents

改性浓缩全尾砂堆存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72400A
CN115072400A CN202210989768.0A CN202210989768A CN115072400A CN 115072400 A CN115072400 A CN 115072400A CN 202210989768 A CN202210989768 A CN 202210989768A CN 115072400 A CN115072400 A CN 1150724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cking
peristaltic
tailings
partition
slur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8976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72400B (zh
Inventor
梅国栋
王伟象
王莎
谢旭阳
李坤
崔益源
苏军
卢尧
王利岗
孙文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GRIMM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GRIMM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GRIMM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GRIMM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8976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72400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724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724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724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724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65/00Loading or unloading
    • B65G65/28Piling or unpiling loose materials in bulk, e.g. coal, manure, timbe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01/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handling devices, e.g. convey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product or load being conveyed or handled
    • B65G2201/04Bulk
    • B65G2201/045Sand, soil and mineral o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改性浓缩全尾砂堆存方法,涉及固体废弃物处理领域。改性浓缩全尾砂堆存方法包括:根据改性浓缩全尾砂浆的自然堆积角范围和堆积高度为H时单个堆体的底面直径设计堆场分区,并依据堆场三维形状设计堆存边界,然后依据设计堆场分区的结果和堆存边界确定分区起始线,对堆场施工仓面进行分区;在堆场的水平方向和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纵横交织的排渗管,然后使用多点蠕动堆存方法将改性浓缩全尾砂依次分层堆存在各个分区内;相邻两层的各个分区尺寸不同,形成多层镶嵌结构。本申请提供的改性浓缩全尾砂堆存方法,可减少压滤设备投入和电力消耗,避免尾砂压滤饼的运输,减少人力投入和环境污染;形成镶嵌结构的堆体,增强堆体结构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改性浓缩全尾砂堆存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固体废弃物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性浓缩全尾砂堆存方法。
背景技术
尾矿砂/尾砂是选矿厂选别矿石后剩下的矿山工业固体废料。长期以来,尾砂的处置是矿山领域关注的重点问题,涉及环保、安全、低碳、资源再利用等方面。由于受到选矿技术的限制,尾砂中仍残留一些无法选别的矿产,如果将尾砂完全弃置,则会导致矿产资源不必要的浪费。因此,实际生产中可将尾砂进行堆存存储,待选矿技术进一步发展后重新选取尾砂中遗留的矿产资源,实现工业固体废料资源的高效利用。
目前尾矿堆存方法有湿式、干式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半干式。湿式尾矿堆存中会储存较多的水,水既是尾矿库灾害的诱发因素又是加重尾矿库溃坝危害的关键要素,严重威胁湿式尾矿库的安全运行。干式尾矿堆存需将尾砂浆体通过添加化学药剂压滤成尾矿滤饼的形式进行堆存,存在成本高、工序繁琐、作业不连续的缺点。半干式尾矿堆存方法是将尾矿矿浆浓缩至高浓度尾砂浆体后排放至指定地点,该方式克服了湿式和干式堆存的上述缺点,但也存在着成本高、堆体稳定性差、尾矿库运行安全风险高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性浓缩全尾砂堆存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改性浓缩全尾砂堆存方法,包括:
根据改性浓缩全尾砂浆的自然堆积角范围和堆积高度为H时单个堆体的底面直径设计堆场分区,并依据堆场三维形状设计堆存边界,然后依据所述设计堆场分区的结果和所述堆存边界确定分区起始线,对堆场施工仓面进行分区;
在堆场的水平方向和高度方向间隔一定距离纵横交织设置排渗管,然后使用多点蠕动堆存方法将改性浓缩全尾砂依次分层堆存在各个分区内;
相邻两层的各个分区尺寸不同,形成多层镶嵌结构。
优选地,所述自然堆积角范围为5°-15°。
优选地,所述堆场分区大小为L 1*L 2,其中,L 1=aRL 2=bRL 1L 2分别为堆场分区的长和宽,a为分区长边系数,b为分区短边系数,a>b≥2,R为高度为H时单个堆体的底面半径。
优选地,设置排渗管的方法包括:
沿着排浆管道延长线铺设排渗管,同一层相邻两根排渗管的间距为2R,高度方向上相邻两层排渗管的间距为5m-20m。
优选地,所述多点蠕动堆存方法使用多点蠕动施工装置执行,所述多点蠕动施工装置包括架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架体上的牵引电机、程序控制单元、输浆管道、输浆软管、排浆管道和履带轮;
所述程序控制单元通过控制牵引电机和履带轮进而控制架体移动速率和方向;
所述输浆软管的一端与提供改性浓缩全尾砂浆的所述输浆管道连通,另一端与向所述分区输出改性浓缩全尾砂浆的所述排浆管道连通;所述履带轮设置在所述架体的底部;
所述排浆管道平行设置有多根。
优选地,所述多点蠕动堆存方法包括:
所述多点蠕动施工装置的相邻两个排浆管道以间距Xm布置,当改性浓缩全尾砂浆堆存高度达到预定高度后,启动所述多点蠕动施工装置,使得排浆管道在水平方向上按照一定速率平移至距离原位置Xm,边移动边堆存,直至完成第一层若干排或若干列堆存。
优选地,在完成第一层若干排或若干列堆存的过程中,还包括:将排浆管道在水平方向上按照一定速率平移至距离原位置Ym,边移动边堆存,直至完成相邻两个堆存圆锥体之间空区的堆存,其中Y大于堆存圆锥体半径的2倍、小于堆存圆锥体半径的b倍。
优选地,将第一层的分区长宽互换作为第二层的分区长宽,按照第一层堆存方法执行第二层堆存;
按照上述方法交替执行若干层堆存,形成所述多层镶嵌结构。
优选地,多个分区同时或不同时使用多点蠕动堆存方法进行堆存。
优选地,每一层的堆积高度H为0.2m-1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申请提供的改性浓缩全尾砂堆存方法,通过设计堆场分区以及确定分区起始线,对堆场施工仓面进行合理的分区;并以分区为基础,在分区内的水平方向和高度方向纵横交织设置排渗管保证堆体内的水分透过排渗管,而其他物质不能透过排渗管,使堆体内的水分流出,进一步减少堆场内的水分,保证堆体稳定性,提高堆体的安全性;通过设置相邻两层的各个分区尺寸不同,形成多层镶嵌结构,进一步增强堆体结构的稳定性。
该方法与湿式堆存方法相比,消除了因堆体中含有大量的水所引发的尾矿库灾害,保障尾矿库的安全运行;与干式堆存方法相比,减少了压滤设备的投入和电力的消耗,避免了尾砂压滤饼的运输,减少了人力投入和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本申请范围的限定。
图1为堆场分区示意图;
图2为多点蠕动施工装置示意图;
图3为改性浓缩全尾砂多点蠕动分区固化堆存示意图;
图4为改性浓缩全尾砂堆体层间镶嵌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不采用多点蠕动堆存方法的堆存施工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输浆管道;2-蠕动施工装置;3-单个堆体;4-堆场;5-四通阀;6-输浆软管;7-电机;8-排浆管道;9-履带轮;10-程序控制单元;11-架体。
具体实施方式
如本文所用之术语:
“由……制备”与“包含”同义。本文中所用的术语“包含”、“包括”、“具有”、“含有”或其任何其它变形,意在覆盖非排它性的包括。例如,包含所列要素的组合物、步骤、方法、制品或装置不必仅限于那些要素,而是可以包括未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此种组合物、步骤、方法、制品或装置所固有的要素。
连接词“由……组成”排除任何未指出的要素、步骤或组分。如果用于权利要求中,此短语将使权利要求为封闭式,使其不包含除那些描述的材料以外的材料,但与其相关的常规杂质除外。当短语“由……组成”出现在权利要求主体的子句中而不是紧接在主题之后时,其仅限定在该子句中描述的要素;其它要素并不被排除在作为整体的所述权利要求之外。
当量、浓度、或者其它值或参数以范围、优选范围、或一系列上限优选值和下限优选值限定的范围表示时,这应当被理解为具体公开了由任何范围上限或优选值与任何范围下限或优选值的任一配对所形成的所有范围,而不论该范围是否单独公开了。例如,当公开了范围“1~5”时,所描述的范围应被解释为包括范围“1~4”、“1~3”、“1~2”、“1~2和4~5”、“1~3和5”等。当数值范围在本文中被描述时,除非另外说明,否则该范围意图包括其端值和在该范围内的所有整数和分数。
在这些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指明,所述的份和百分比均按质量计。
“质量份”指表示多个组分的质量比例关系的基本计量单位,1份可表示任意的单位质量,如可以表示为1g,也可表示2.689g等。假如我们说A组分的质量份为a份,B组分的质量份为b份,则表示A组分的质量和B组分的质量之比a:b。或者,表示A组分的质量为aK,B组分的质量为bK(K为任意数,表示倍数因子)。不可误解的是,与质量份数不同的是,所有组分的质量份之和并不受限于100份之限制。
“和/或”用于表示所说明的情况的一者或两者均可能发生,例如,A和/或B包括(A和B)和(A或B)。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而不应视为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改性浓缩全尾砂堆存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堆场分区;
步骤一:通过实验确定高浓度改性浓缩全尾砂浆的自然堆积角为15°;
步骤二:通过实验确定堆积高度为H=1m时单个堆体的底面直径2R=7.46m;
步骤三:设计分区大小为L 1*L 2,令L 1=4R=14.92m,L 2=3R=11.19m,L 1L 2分别为设计分区的长和宽;
步骤四:依据堆场三维形状设计堆存边界,结合步骤三,确定分区起始线,依次对堆场施工仓面进行分区。
理论划分结果如图1所示。图1中,堆场4划分为规则或不规则的多个分区,改性浓缩全尾砂浆通过输浆管道1输入多点蠕动施工装置2,堆存成为多个单个堆体3。
2.铺设排渗管;
步骤一:当堆场地面不平整时,先堆存施工将堆场地面整平;
步骤二:沿着排浆管道延长线铺设排渗管,左右排或左右列排渗管的距离约为X=R=3.73m;
步骤三:设置垂直方向上下层排渗管的间隔为6m;
步骤四:将上下层排渗管布置成空间纵横交织的结构。
3. 多点蠕动堆存;
首先对多点蠕动施工装置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输浆管道1通过四通阀5与多点蠕动施工装置2中输浆软管6连通;该多点蠕动施工装置2还包括电机7、排浆管道8、履带轮9、程序控制单元10和架体11,电机7、排浆管道8、履带轮9、程序控制单元10均设置在架体11上。排浆管道8平行设置有多个。
该多点蠕动堆存方法具体如下:
步骤一:设置每层堆存高度为H=1m,将多点蠕动施工装置的输浆管道间距设为X=3.73m,也既每个排放口排出浆体形成堆体的中心间距,此时形成多点排放堆存;
步骤二:在堆体高度达到H=1m时,开始启动蠕动施工装置,使排放口在水平方向上蠕动,直至蠕动距离达到X=3.73m时停止,保证排放的浆体填充圆锥体之间的空间,实现多点蠕动堆存;
步骤三:如图3所示,待①区域的第一列堆存完成之后向①区域的第二列方向移动蠕动施工装置,移动距离为Y=8m,直至排放的浆体能够填充第一列圆锥体与第二列圆锥体之间的空区以及第二列各圆锥体之间的空区。
步骤四:待①区域堆存完成后,改变蠕动施工装置位置至②区域,依次作业;
步骤五:待Ⅰ区域完成后,按照上述步骤开始Ⅱ区堆存,逐步完成第一层堆存;
步骤六:第一层作业完成后,开始第二层堆存作业,改变蠕动施工装置和上一次排放时排放口的方向,使L 4=L 1=4R=14.92m,L 3=L 2=3R=11.19m,L 4L 3分别为设计分区的长和宽,单个堆存点间距X=3.73m保持不变,使得上下层分区对应长度不同,形成镶嵌结构,各层堆存工艺和第一层堆存工艺相同。
可以理解的是,多分区可以同时施工作业。
堆存得到多层镶嵌结构,如图4所示。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改性浓缩全尾砂堆存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堆场分区;
步骤一:通过实验确定高浓度改性浓缩全尾砂浆的自然堆积角为15°;
步骤二:通过实验确定堆积高度为H=0.5m时单个堆体的底面直径2R=3.73m;
步骤三:设计分区大小为L 1*L 2,令L 1=6R=11.19m,L 2=4R=7.46m,L 1L 2分别为设计分区的长和宽;
步骤四:依据堆场三维形状设计堆存边界,结合步骤三,确定分区起始线,依次对堆场施工仓面进行分区。
2.铺设排渗管;
步骤一:当堆场地面不平整时,先堆存施工将堆场地面整平;
步骤二:沿着排浆管道延长线铺设排渗管,左右排或左右列排渗管的距离约为X=R=1.87m;
步骤三:设置垂直方向上下层排渗管的间隔为10m;
步骤四:将上下层排渗管布置成空间纵横交织的结构。
3. 多点蠕动堆存;
首先对多点蠕动施工装置进行说明:
输浆管道1通过四通阀5与多点蠕动施工装置2中输浆软管6连通;该多点蠕动施工装置2还包括电机7、排浆管道8、履带轮9、程序控制单元10和架体11,电机7、排浆管道8、履带轮9、程序控制单元10均设置在架体11上。排浆管道8平行设置有多个。
该多点蠕动堆存方法具体如下:
步骤一:设置每层堆存高度为H=0.5m,将多点蠕动施工装置的输浆管道间距设为X=1.87m,也既每个排放口排出浆体形成堆体的中心间距,此时形成多点排放堆存;
步骤二:在堆体高度达到H=0.5m时,开始启动蠕动施工装置,使排放口在水平方向上蠕动,直至蠕动距离达到X=1.87m时停止,保证排放的浆体填充圆锥体之间的空间,实现多点蠕动堆存;
步骤三:待①区域的第一列堆存完成之后向①区域的第二列方向移动蠕动施工装置,移动距离为Y=4m,直至排放的浆体能够填充第一列圆锥体与第二列圆锥体之间的空区以及第二列各圆锥体之间的空区。
步骤四:待①区域堆存完成后,改变蠕动施工装置位置至②区域,依次作业;
步骤五:待Ⅰ区域完成后,按照上述步骤开始Ⅱ区堆存,逐步完成第一层堆存;
步骤六:第一层作业完成后,开始第二层堆存作业,改变蠕动施工装置和上一次排放时排放口的方向,使L 4=L 1=6R=11.19m,L 3=L 2=4R=7.46m,L 4L 3分别为设计分区的长和宽,单个堆存点间距X=1.87m保持不变,使得上下层分区对应长度不同,形成镶嵌结构,各层堆存工艺和第一层堆存工艺相同。堆存得到多层镶嵌结构。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改性浓缩全尾砂堆存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堆场分区;
步骤一:通过实验确定高浓度改性浓缩全尾砂浆的自然堆积角为10°;
步骤二:通过实验确定堆积高度为H=0.4m时单个堆体的底面直径2R=4.54m;
步骤三:设计分区大小为L 1*L 2,令L 1=4R=9.08m,L 2=3R=6.8m,L 1L 2分别为设计分区的长和宽;
步骤四:依据堆场三维形状设计堆存边界,结合步骤三,确定分区起始线,依次对堆场施工仓面进行分区。
2.铺设排渗管;
步骤一:当堆场地面不平整时,先堆存施工将堆场地面整平;
步骤二:沿着排浆管道延长线铺设排渗管,左右排或左右列排渗管的距离约为X=R=2.27m;
步骤三:设置垂直方向上下层排渗管的间隔为15m;
步骤四:将上下层排渗管布置成空间纵横交织的结构。
3. 多点蠕动堆存;
首先对多点蠕动施工装置进行说明:
输浆管道1通过四通阀5与多点蠕动施工装置2中输浆软管6连通;该多点蠕动施工装置2还包括电机7、排浆管道8、履带轮9、程序控制单元10和架体11,电机7、排浆管道8、履带轮9、程序控制单元10均设置在架体11上。排浆管道8平行设置有多个。
该多点蠕动堆存方法具体如下:
步骤一:设置每层堆存高度为H=0.4m,将多点蠕动施工装置的输浆管道间距设为X=2.27m,也既每个排放口排出浆体形成堆体的中心间距,此时形成多点排放堆存;
步骤二:在堆体高度达到H=0.4m时,开始启动蠕动施工装置,使排放口在水平方向上蠕动,直至蠕动距离达到X=2.27时停止,保证排放的浆体填充圆锥体之间的空间,实现多点蠕动堆存;
步骤三:待①区域的第一列堆存完成之后向①区域的第二列方向移动蠕动施工装置,移动距离为Y=6m,直至排放的浆体能够填充第一列圆锥体与第二列圆锥体之间的空区以及第二列各圆锥体之间的空区。
步骤四:待①区域堆存完成后,改变蠕动施工装置位置至②区域,依次作业;
步骤五:待Ⅰ区域完成后,按照上述步骤开始Ⅱ区堆存,逐步完成第一层堆存;
步骤六:第一层作业完成后,开始第二层堆存作业,改变蠕动施工装置和上一次排放时排放口的方向,使L 4=L 1=4R=9.08m,L 3=L 2=3R=6.8m,L 4L 3分别为设计分区的长和宽,单个堆存点间距X=2.27m保持不变,使得上下层分区对应长度不同,形成镶嵌结构,各层堆存工艺和第一层堆存工艺相同。堆存得到多层镶嵌结构。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改性浓缩全尾砂堆存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堆场分区;
步骤一:通过实验确定高浓度改性浓缩全尾砂浆的自然堆积角为8°;
步骤二:通过实验确定堆积高度为H=0.5m时单个堆体的底面直径2R=7.14m;
步骤三:设计分区大小为L 1*L 2,令L 1=6R=21.42m,L 2=4R=14.28m,L 1L 2分别为设计分区的长和宽;
步骤四:依据堆场三维形状设计堆存边界,结合步骤三,确定分区起始线,依次对堆场施工仓面进行分区。
2.铺设排渗管;
步骤一:当堆场地面不平整时,先堆存施工将堆场地面整平;
步骤二:沿着排浆管道延长线铺设排渗管,左右排或左右列排渗管的距离约为X=R=3.57m;
步骤三:设置垂直方向上下层排渗管的间隔为10m;
步骤四:将上下层排渗管布置成空间纵横交织的结构。
3. 多点蠕动堆存;
首先对多点蠕动施工装置进行说明:
输浆管道1通过四通阀5与多点蠕动施工装置2中输浆软管6连通;该多点蠕动施工装置2还包括电机7、排浆管道8、履带轮9、程序控制单元10和架体11,电机7、排浆管道8、履带轮9、程序控制单元10均设置在架体11上。排浆管道8平行设置有多个。
该多点蠕动堆存方法具体如下:
步骤一:设置每层堆存高度为H=0.5m,将多点蠕动施工装置的输浆管道间距设为X=3.57m,也既每个排放口排出浆体形成堆体的中心间距,此时形成多点排放堆存;
步骤二:在堆体高度达到H=0.5m时,开始启动蠕动施工装置,使排放口在水平方向上蠕动,直至蠕动距离达到X=3.57时停止,保证排放的浆体填充圆锥体之间的空间,实现多点蠕动堆存;
步骤三:待①区域的第一列堆存完成之后向①区域的第二列方向移动蠕动施工装置,移动距离为Y=10m,直至排放的浆体能够填充第一列圆锥体与第二列圆锥体之间的空区以及第二列各圆锥体之间的空区。
步骤四:待①区域堆存完成后,改变蠕动施工装置位置至②区域,依次作业;
步骤五:待Ⅰ区域完成后,按照上述步骤开始Ⅱ区堆存,逐步完成第一层堆存;
步骤六:第一层作业完成后,开始第二层堆存作业,改变蠕动施工装置和上一次排放时排放口的方向,使L 4=L 1=5R=17.85m,L 3=L 2=3R=10.71m,L 4L 3分别为设计分区的长和宽,单个堆存点间距X=3.57m保持不变,使得上下层分区对应长度不同,形成镶嵌结构,各层堆存工艺和第一层堆存工艺相同。堆存得到多层镶嵌结构。
对比例1
将排浆管按照一定间隔5m-10m放置在堆场周围,连续不断地往堆场内排放浓度为65%的改性浓缩全尾砂浆,设计每层堆积高度0.5m,待堆场内堆积体顶部接近排浆管时,整体提升排浆管的高度,开始下一阶段的堆存。每个阶段的堆存是一个整体,所有管道排出的浆体汇成一层厚约0.5m的堆积体,该施工条件下得到的堆体结构为层状结构,如图5所示。此条件下堆体稳定性安全系数大于1.2。
该施工条件下浆体浓度不宜过高,过高的浓度(>70%)不利于浆体的流动,在堆体与堆体之间易形成空区。
保持参数或工况条件不变,按照本申请的方法进行多点蠕动堆存,得到镶嵌结构的堆体。此条件下堆体稳定性安全系数大于1.3,且多点蠕动堆存时浆体浓度可高于70%,由于可以实时移动排浆管道和排浆出口,在堆体与堆体之间不会形成空区。
因此,不进行多点蠕动施工、未得到镶嵌结构堆体的施工方法较多点蠕动堆存方法得到的堆体结构安全系数小,稳定性差。
对比例2
设置多点蠕动堆存装置排浆管的间距为2m,浆体浓度为75%,连续不断地往堆场内排放改性浓缩全尾砂浆,边排放边移动装置;设置每层堆积高度为0.5m,待堆场内堆积体顶部接近排浆管时,整体提高多点蠕动装置的高度,使排浆管高度也被提高,开始下一阶段的堆存。每个阶段的堆存是一个整体,多点蠕动装置管道排出的浆体汇成一层厚约0.5m的堆积体,该施工条件下得到的堆体结构为层状结构,此条件下堆体稳定性-安全系数大于1.35。
将堆场按照本申请的方法进行分区,设置多点蠕动堆存装置排浆管的间距为2m,浆体浓度为70%,连续不断地往堆场分区内排放改性浓缩全尾砂浆,施工工艺与上述施工相同。施工方法按照本申请的多点蠕动分区固化堆存方法进行,该施工条件下得到的堆体结构为层状镶嵌结构,此条件下堆体稳定性-安全系数大于1.4。
因此,考虑堆场分区的多点蠕动施工方法可得到镶嵌结构堆体,堆体安全系数大,稳定性优于不采用堆场分区的多点蠕动施工堆体。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申请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上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申请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Claims (10)

1.一种改性浓缩全尾砂堆存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改性浓缩全尾砂浆的自然堆积角范围和堆积高度为H时单个堆体的底面直径设计堆场分区,并依据堆场三维形状设计堆存边界,然后依据所述设计堆场分区的结果和所述堆存边界确定分区起始线,对堆场施工仓面进行分区;
在堆场的水平方向和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纵横交织的排渗管,然后使用多点蠕动堆存方法将改性浓缩全尾砂依次分层堆存在各个分区内;
相邻两层的各个分区尺寸不同,形成多层镶嵌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浓缩全尾砂堆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然堆积角范围为5°-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浓缩全尾砂堆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堆场分区大小为L 1*L 2,其中,L 1=aRL 2=bRL 1L 2分别为堆场分区的长和宽,a为分区长边系数,b为分区短边系数,a>b≥2,R为高度为H时单个堆体的底面半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性浓缩全尾砂堆存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排渗管的方法包括:
沿着排浆管道延长线铺设排渗管,同一层相邻两根排渗管的间距为2R,高度方向上相邻两层排渗管的间距为5m-20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浓缩全尾砂堆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点蠕动堆存方法使用多点蠕动施工装置执行,所述多点蠕动施工装置包括架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架体上的牵引电机、程序控制单元、输浆管道、输浆软管、排浆管道和履带轮;
所述程序控制单元通过控制牵引电机和履带轮进而控制架体移动速率和方向;
所述输浆软管的一端与提供改性浓缩全尾砂浆的所述输浆管道连通,另一端与向所述分区输出改性浓缩全尾砂浆的所述排浆管道连通;所述履带轮设置在所述架体的底部;
所述排浆管道平行设置有多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改性浓缩全尾砂堆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点蠕动堆存方法包括:
所述多点蠕动施工装置的相邻两个排浆管道以间距Xm布置,当改性浓缩全尾砂浆堆存高度达到预定高度后,启动所述多点蠕动施工装置,使得排浆管道在水平方向上平移至距离原位置Xm,边移动边堆存,直至完成第一层若干排或若干列堆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改性浓缩全尾砂堆存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完成第一层若干排或若干列堆存的过程中,还包括:将排浆管道在水平方向上平移至距离原位置Ym,边移动边堆存,直至完成相邻堆存圆锥体之间空区的堆存,其中Y大于堆存圆锥体半径的2倍、小于堆存圆锥体半径的b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改性浓缩全尾砂堆存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第一层的分区长宽互换作为第二层的分区长宽,按照第一层堆存方法执行第二层堆存;
按照上述方法交替执行若干层堆存,形成所述多层镶嵌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浓缩全尾砂堆存方法,其特征在于,多个分区同时或不同时使用多点蠕动堆存方法进行堆存。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改性浓缩全尾砂堆存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层的堆积高度H为0.2m-1m。
CN202210989768.0A 2022-08-18 2022-08-18 改性浓缩全尾砂堆存方法 Active CN1150724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89768.0A CN115072400B (zh) 2022-08-18 2022-08-18 改性浓缩全尾砂堆存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89768.0A CN115072400B (zh) 2022-08-18 2022-08-18 改性浓缩全尾砂堆存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72400A true CN115072400A (zh) 2022-09-20
CN115072400B CN115072400B (zh) 2022-11-04

Family

ID=832444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89768.0A Active CN115072400B (zh) 2022-08-18 2022-08-18 改性浓缩全尾砂堆存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72400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41752A (en) * 1981-12-09 1985-09-17 Ghd-Dwyer (Wa) Pty. Ltd. Disposal of fine tailings
US6220792B1 (en) * 1999-10-25 2001-04-24 Claude Bedard Slurry distributor
CN101559295A (zh) * 2009-05-08 2009-10-21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尾矿干堆方法
CN102493399A (zh) * 2011-12-01 2012-06-13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尾矿干堆工艺新方法
CN102553889A (zh) * 2012-01-11 2012-07-11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铁尾矿浆浓缩和干堆方法
CN104912087A (zh) * 2015-06-12 2015-09-16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一种应用模袋的中线式尾矿筑坝法
CN105040711A (zh) * 2015-06-25 2015-11-11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废石加固尾矿干堆场的方法
CN107470315A (zh) * 2017-09-22 2017-12-15 新中天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废物填埋场
CN108930276A (zh) * 2018-08-31 2018-12-04 深圳市颐泰中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适于在平地或山体旁对细粒尾矿进行干堆的方法
CN108941146A (zh) * 2018-07-02 2018-12-07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废石和全尾砂混合堆存方法
CN109183816A (zh) * 2018-11-09 2019-01-11 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湿排尾矿库干式排放结构及提高尾矿库有效库容方法
CN112709233A (zh) * 2020-12-24 2021-04-27 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矿山废石与浓缩尾砂协同处置系统及施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41752A (en) * 1981-12-09 1985-09-17 Ghd-Dwyer (Wa) Pty. Ltd. Disposal of fine tailings
US6220792B1 (en) * 1999-10-25 2001-04-24 Claude Bedard Slurry distributor
CN101559295A (zh) * 2009-05-08 2009-10-21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尾矿干堆方法
CN102493399A (zh) * 2011-12-01 2012-06-13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尾矿干堆工艺新方法
CN102553889A (zh) * 2012-01-11 2012-07-11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铁尾矿浆浓缩和干堆方法
CN104912087A (zh) * 2015-06-12 2015-09-16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一种应用模袋的中线式尾矿筑坝法
CN105040711A (zh) * 2015-06-25 2015-11-11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废石加固尾矿干堆场的方法
CN107470315A (zh) * 2017-09-22 2017-12-15 新中天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废物填埋场
CN108941146A (zh) * 2018-07-02 2018-12-07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废石和全尾砂混合堆存方法
CN108930276A (zh) * 2018-08-31 2018-12-04 深圳市颐泰中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适于在平地或山体旁对细粒尾矿进行干堆的方法
CN109183816A (zh) * 2018-11-09 2019-01-11 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湿排尾矿库干式排放结构及提高尾矿库有效库容方法
CN112709233A (zh) * 2020-12-24 2021-04-27 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矿山废石与浓缩尾砂协同处置系统及施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72400B (zh) 2022-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40711B (zh) 一种利用废石加固尾矿干堆场的方法
CN102974420B (zh) 截辊破设备以及基于该设备的建筑垃圾辊压破碎站
CN103437432A (zh) 一种混凝土缝表面切槽封堵结构与方法
CN115072400B (zh) 改性浓缩全尾砂堆存方法
CN110616319B (zh) 一种次生硫化铜矿充气浸润堆浸方法
KR101739657B1 (ko) 복합댐 및 그 시공방법
CN103015437A (zh) 一种堆筑尾矿库副坝的方法
CN105780784A (zh) 一种适于在平地或山体旁对细粒尾矿进行干堆的方法
CN205975682U (zh) 一体式井砖和滤水井
CN102102456B (zh) 粉状物料储存库
CN203170686U (zh) 工厂式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系统
CN115612866A (zh) 提高可生长式堆浸结构浸取效率的方法
CN213736248U (zh) 一种钢管放置装置
CN111335362B (zh) 一种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场所的结构布置方式
CN202007562U (zh) 粉状物料储存库
CN207405064U (zh) 一种清淤污泥临时处置系统
JP5971807B2 (ja) 作業足場とのその構築方法およびその使用方法
CN205975681U (zh) 一体式井砖和滤水井
CN206561028U (zh) 垃圾填埋场
CN115467331B (zh) 导墙式泥浆循环系统
CN202728980U (zh) 砖及砌块用集装箱
CN203018441U (zh) 混凝土浇筑废料处理回收系统
CN214499157U (zh) 一种简易组合充填挡墙
CN216584404U (zh)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滤料振动筛分跨池传送分层填筑系统
CN214091219U (zh) 一种大型砂石骨料加工系统生产废渣安全防护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