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84404U -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滤料振动筛分跨池传送分层填筑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滤料振动筛分跨池传送分层填筑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84404U
CN216584404U CN202123091426.7U CN202123091426U CN216584404U CN 216584404 U CN216584404 U CN 216584404U CN 202123091426 U CN202123091426 U CN 202123091426U CN 216584404 U CN216584404 U CN 2165844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material
unit
conveyor belt
partition wall
constr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09142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孟令轩
何洪强
边明远
宋福成
彭丙翔
辛景浩
周冠君
詹浩
杨鹏飞
王慧
杨皓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Bureau Group Decor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Bureau Group Decor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Bureau Group Decor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Bureau Group Decor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09142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844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844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844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Combined Means For Separation Of Solids (AREA)

Abstract

一种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滤料振动筛分跨池传送分层填筑系统,包括通过隔墙分隔形成单元池,单元池包括一组先施工单元行和一组后施工单元行,后施工单元行的纵向的隔墙上开有施工豁口,施工豁口上固定连接有横穿后施工单元行的便道,便道上设有行走的滤料装载装置和静止的滤料转运装置,便道朝向先施工单元行一侧的池底上设有振动筛分装置,振动筛分装置的出料口朝向先施工单元行一侧设有传送带结构,传送带单元在隔墙位置横跨隔墙。本实用新型是将各层填料,先经筛分装置筛分除去石粉及小粒径碎屑,提高滤料级洁净度及粒径均匀性,然后直接经传送带分级多阶跨池传送至填筑部位,有效的保证滤料的通透性及滤水净化性能。

Description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滤料振动筛分跨池传送分层填筑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工湿地分层填筑系统,特别是一种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滤料振动筛分跨池传送分层填筑系统。
背景技术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工程,是近年来城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原理是在一定的填料上种植特定的湿地植物,从而建立起一个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当污水通过系统时,其中的污染物质和营养物质被系统吸收、转化或分解,从而使水质得到净化,该净化系统的滤料填筑质量对污水净化效果起关键作用。在满足设计要求的洁净度、松散密度及业主要求的工期内完成滤料填筑成为施工的一大难题。
传统的施工方式为首先对滤料进行筛分,然后采用汽车吊配合料斗吊运或者机械倒运、人工推车倒运到目标位置,此时很容易造成滤料筛分后产生二次污染夹杂,还需要再次进行滤料除杂的步骤,相当于两次筛分,施工复杂,不稳定,摊铺厚度不易掌控。
同时,机械倒运或人工推车倒运行走时,也会碾压湿地单元池,有时甚至需要在湿地单元池上铺设用于人工倒运时所需的道路垫板,易容易导致湿地单元池滤料密实、松散度差、透水性不佳、排水层及配水层管道变形移位甚至堵塞等问题,无法保证湿地单元净化体系良性运转。
再有,传统的施工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工投入和汽车吊租赁成本,工期较长,同时人工机械穿插施工机械也无法避免会产生伤害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滤料振动筛分跨池传送分层填筑系统,要解决现有人工湿地工程中,对滤料进行筛分的方式容易造成滤料筛分后产生二次污染夹杂,存在施工复杂不稳定的技术问题;并解决对滤料进行筛分的方式易容易导致湿地单元池的结构被碾压破坏,无法保证湿地单元净化体系良性运转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滤料振动筛分跨池传送分层填筑系统,包括分块设置的施工面,各分块之间通过隔墙分隔形成单元池,所述隔墙的高度与滤料分层叠合后的高度相同,所述单元池的池底的表面铺有滤料下层结构,所述单元池包括一组先施工单元行和一组后施工单元行,所述后施工单元行的纵向的隔墙上开有施工豁口,并且施工豁口上固定连接有横穿后施工单元行的便道,
所述便道上设有行走的滤料装载装置和静止的滤料转运装置,所述便道朝向先施工单元行一侧的池底上设有振动筛分装置,振动筛分装置所在的临近单元池形成临时堆场,所述振动筛分装置的出料口朝向先施工单元行一侧设有传送带结构,所述传送带结构包括底部支架和组合传送带,所述组合传送带由底部支架承托,所述底部支架落置在先施工单元行的滤料下层结构上内,所述组合传送带的起始端与出料口连接,所述组合传送带的尾端位于先施工单元行待浇筑的单元池上方,
所述组合传送带是由传送带单元组合而成,每个传送带单元均包括入料端和出料端,传所述入料端的标高低于出料端的标高,传送带单元的倾斜角度可调,前一个传送带单元的出料端位于后一个传送带单元的入料端的上方并且水平投影叠合,
所述传送带单元在隔墙位置横跨隔墙,该传送带单元出料端的高度高于隔墙的高度并且传送带单元的中部搭接在隔墙的顶部。
所述振动筛分装置的筛网具有满足各滤料分层填筑的不同目数。
所述振动筛分装置的出料口背向先施工单元行一侧设有石粉碎屑收集钢板。
所述振动筛分装置的两侧设有喷淋降尘装置。
每个传送带单元设有两道底部支架,分别设置在入料端和出料端的底部。
所述底部支架的底部与滤料下层结构之间固定连接有抗失稳木方板。
所述隔墙的内壁上设有各滤料的分层标高划线。
所述为排水层的碎石、大粒径填料层的碎石、小粒径填料层的沸石和陶粒、过渡层的生物质填料或者配水层的碎石。
所述滤料下层结构为土工防渗膜、碎石、沸石、陶粒或生物质填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滤料振动筛分跨池传送分层填筑系统,是将湿地工程各层填筑滤料在材料堆场,通过滤料装载装置转移至滤料转运装置上,然后通过滤料转运装置运至通过振动筛分装置上,通过振动筛分装置筛分除去滤料中夹杂的石粉,然后经过传送带结构的传送带单元逐级越过隔墙跨池传送至滤料摊铺部位。与传统的滤料筛分方式相比,避免筛分后滤料的二次污染夹杂,免去除杂滤料的堆场,具有施工简单、连续稳定,摊铺厚度易控,便捷高效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传送带单元的传送可以直接跨池传送至摊铺部位,规避了传统人工推车或机械倒运时碾压导致的湿地单元池滤料密实、松散度差、透水性不佳、排水层及配水层管道变形移位甚至堵塞等问题,从而保证了湿地单元净化体系良性运转,同时湿地单元池也避免了先施工单元行内人工倒运时需要道路垫板铺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较人工倒运,为项目节省工期,避免了汽车吊吊运,规避了物体打击风险;大幅度降低了人工机械穿插施工机械伤害风险,经济效益优越,维护成本低,省去了汽车吊机械租赁费,规避了大量零工投入,实现了工期超前履约,经济效益显著。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将振动筛分装置关闭即可维修调整,且基本无运营成本,相对于传统施工方式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人工湿地工程滤料采用振动筛分和跨池传送填筑的施工方式,是将过滤净化污水用的各层填料,先经筛分装置筛分除去石粉及小粒径碎屑,提高滤料级洁净度及粒径均匀性,然后直接经传送带分级多阶跨池传送至填筑部位,人工摊铺找平,有效的保证滤料的通透性及滤水净化性能。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人工湿地工程滤料跨池分层填筑,或类似分层填筑且对填筑骨料洁净度、粒径、松散密度要求较高的其他工程等。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底部支架布置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传送带单元互相叠合示意图。
附图标记:1-单元池、11-先施工单元行、12-后施工单元行、2-隔墙、21-施工豁口、3-滤料下层结构、4-便道、5-滤料装载装置、6-滤料转运装置、7-振动筛分装置、71-出料口、72-石粉碎屑收集钢板、8-传送带结构、81-底部支架、82-起始端、83-尾端、84-抗失稳木方板、9-传送带单元、91-入料端、92-出料端、10-喷淋降尘装置、13-临时堆场。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3所示,一种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滤料振动筛分跨池传送分层填筑系统,包括分块设置的施工面,各分块之间通过隔墙分隔形成单元池1,所述隔墙2的高度与滤料分层叠合后的高度相同,所述单元池1的池底的表面铺有滤料下层结构3,所述单元池1包括一组先施工单元行11和一组后施工单元行12,所述后施工单元行12的纵向的隔墙2上开有施工豁口21,并且施工豁口21上固定连接有横穿后施工单元行12的便道4。
所述便道4上设有行走的滤料装载装置5和静止的滤料转运装置6,所述便道4朝向先施工单元行11一侧的池底上设有振动筛分装置7,振动筛分装置7所在的临近单元池形成临时堆场13,所述振动筛分装置7的出料口71朝向先施工单元行11一侧设有传送带结构8,所述传送带结构8包括底部支架81和组合传送带,所述组合传送带由底部支架81承托,所述底部支架81落置在先施工单元行11的滤料下层结构3上内,所述组合传送带的起始端82与出料口71连接,所述组合传送带的尾端83位于先施工单元行待浇筑的单元池1上方。
所述振动筛分装置7的筛网具有满足各滤料分层填筑的不同目数。这样可以保证在不同粒径的滤料筛除。所述滤料下层结构3为土工防渗膜、碎石、沸石、陶粒或生物质填料。所述滤料为排水层的碎石、大粒径填料层的碎石、小粒径填料层的沸石和陶粒、过渡层的生物质填料或者配水层的碎石。
所述振动筛分装置7的出料口71背向先施工单元行一侧设有石粉碎屑收集钢板72。所述振动筛分装置7的两侧设有喷淋降尘装置10。
所述组合传送带是由传送带单元9组合而成,每个传送带单元9均包括入料端91和出料端92,传所述入料端91的标高低于出料端92的标高,传送带单元9的倾斜角度可调,前一个传送带单元9的出料端92位于后一个传送带单元9的入料端91的上方并且水平投影叠合。所述传送带单元在隔墙2位置横跨隔墙2,该传送带单元出料端92的高度高于隔墙2的高度并且传送带单元的中部搭接在隔墙2的顶部。每个传送带单元设有两道底部支架81,分别设置在入料端91和出料端92的底部。所述底部支架81的底部与滤料下层结构3之间固定连接有抗失稳木方板84。
本实施例中,传送带单元9包括四节,其中第三节横跨隔墙2,第一节位置直接穿过先施工单元行与后施工单元行之间的横向隔墙上预留的豁口。
所述隔墙2的内壁上设有各滤料的分层标高划线。
本实用新型的施工过程如下:
步骤一,施工准备:
技术准备:滤料填筑实施前,根据总体施工进度计划,核算滤料日回填方量;考虑场地情况及湿地隔墙等构筑物结构尺寸等,设计传送带单元的传送速率,设计振动筛分装置和筛网的目数,标准化按组加工定制。
现场准备:根据施工进度,规划拟填湿地单元池各层滤料堆场、策划传送路线、机械设备站位、便道留置等,依次将各层滤料填筑标高标记在湿地单元池四周的隔墙上。湿地单元隔墙强度回弹值不小于设计强度的75%。
步骤二,滤料进厂、分类堆放:
单元池池底整平压实,然后在池底铺设土工防渗膜。
根据先施工单元行和后施工单元行的划分情况,根据场地情况、各层滤料回填方量,按照策划拟定的场地及回填顺序,有序组织各种滤料进场分类堆放。
堆料高度边缘处不得高于湿地单元隔墙,并做好防尘网苫盖。
步骤三,机械设备就位:
振动筛分装置、设计传送带单元、配电箱、滤料装载装置例如装载机、滤料转运装置例如挖掘机、喷淋降尘装置例如雾炮等,按照计划组数和位置部署就位。
传送带结构应根据场地情况,在底部支架下增设抗失稳木方板保持装置平稳,避免应力集中以及传送过程中振动所致支腿下碎石移未设备失稳。
过程中根据填筑部位远近,合理增减传送带结构和调整位置,注意传送带单元之间传输时,传送接力部位滤料接口管控,避免材料遗撒,即入料端和出料端的接口衔接。
设备就位后,根据滤料粒径,更换相匹配的振动筛筛网,调试试运行,运行平稳后,方可正式传送。
步骤四,滤料分类筛分除尘。
根据回填层滤料设计种类,由下到上依次组织滤料筛分除尘。
装载机负责材料堆场至挖掘机的滤料水平运输,挖掘机负责振动筛前滤料入筛,配备移动式雾炮机同步开启,避免扬尘。
石粉碎屑出料处,设置成品钢板作为石粉碎屑收集钢板,定时清运过程产生的石粉碎屑至规划场地,以备二次利用或统一外运处理。过程监测施工扬尘情况,出料处如因较干燥粉尘较大,可加设棉麻带导向增设专用雾炮机或其他喷淋降尘措施。
湿地单元池回填层滤料传送回填结束后,对运输过程中颠撒滤料进行筛分除尘,分类归堆以备下一湿地单元池使用。
关停设备,更换下一层滤料筛网,调整部署传送设备位置及数量。
步骤五,滤料分级多阶跨池传送。
根据施工部位、滤料堆场、振动筛分装置等位置,匹配组合传送带单元,对应的操作人员,通过对讲机下达传送实施指令,统筹协调。
组合传送带开启按照出料口向入料口的顺序依次开启,关停设备顺序相反,避免溢料。
传送过程中,安排专人对滤料输送量及需求量监控,避免超量、少量。
步骤六,人工摊铺、找平。
滤料摊铺采用人工摊铺,根据传送速率及传料容量、工作面等匹配对应的操作人员。
摊铺过程中,在湿地单元池内内加设激光扫平仪,使扫平仪激光投线与前期单元池四周隔墙滤料填筑标高重合,以此实时复核回填摊铺标高厚度,高出部分滤料铁耙耙平或刮杠刮平,低洼部分铁锹填至设计标高。扫平仪数量及位置可根据池体面积、扫平仪精度等增设。来料后,自投料点向四周采用人工刮板或铁锹、铁耙初步耙平,过程用刮杠二次刮平。由于碎石滤料粒径不同,标高误差控制在1/2粒径及10mm的较小值。

Claims (9)

1.一种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滤料振动筛分跨池传送分层填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块设置的施工面,各分块之间通过隔墙分隔形成单元池(1),所述隔墙(2)的高度与滤料分层叠合后的高度相同,所述单元池(1)的池底的表面铺有滤料下层结构(3),所述单元池(1)包括一组先施工单元行(11)和一组后施工单元行(12),所述后施工单元行(12)的纵向的隔墙(2)上开有施工豁口(21),并且施工豁口(21)上固定连接有横穿后施工单元行(12)的便道(4),
所述便道(4)上设有行走的滤料装载装置(5)和静止的滤料转运装置(6),所述便道(4)朝向先施工单元行(11)一侧的池底上设有振动筛分装置(7),振动筛分装置(7)所在的临近单元池形成临时堆场(13),所述振动筛分装置(7)的出料口(71)朝向先施工单元行(11)一侧设有传送带结构(8),所述传送带结构(8)包括底部支架(81)和组合传送带,所述组合传送带由底部支架(81)承托,所述底部支架(81)落置在先施工单元行(11)的滤料下层结构(3)上内,所述组合传送带的起始端(82)与出料口(71)连接,所述组合传送带的尾端(83)位于先施工单元行待浇筑的单元池(1)上方,
所述组合传送带是由传送带单元(9)组合而成,每个传送带单元(9)均包括入料端(91)和出料端(92),传所述入料端(91)的标高低于出料端(92)的标高,传送带单元(9)的倾斜角度可调,前一个传送带单元(9)的出料端(92)位于后一个传送带单元(9)的入料端(91)的上方并且水平投影叠合,
所述传送带单元在隔墙(2)位置横跨隔墙(2),该传送带单元出料端(92)的高度高于隔墙(2)的高度并且传送带单元的中部搭接在隔墙(2)的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滤料振动筛分跨池传送分层填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筛分装置(7)的筛网具有满足各滤料分层填筑的不同目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滤料振动筛分跨池传送分层填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筛分装置(7)的出料口(71)背向先施工单元行一侧设有石粉碎屑收集钢板(7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滤料振动筛分跨池传送分层填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筛分装置(7)的两侧设有喷淋降尘装置(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滤料振动筛分跨池传送分层填筑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传送带单元设有两道底部支架(81),分别设置在入料端(91)和出料端(92)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滤料振动筛分跨池传送分层填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架(81)的底部与滤料下层结构(3)之间固定连接有抗失稳木方板(8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滤料振动筛分跨池传送分层填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墙(2)的内壁上设有各滤料的分层标高划线。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滤料振动筛分跨池传送分层填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料为排水层的碎石、大粒径填料层的碎石、小粒径填料层的沸石和陶粒、过渡层的生物质填料或者配水层的碎石。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滤料振动筛分跨池传送分层填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料下层结构(3)为土工防渗膜、碎石、沸石、陶粒或生物质填料。
CN202123091426.7U 2021-12-10 2021-12-10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滤料振动筛分跨池传送分层填筑系统 Active CN2165844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91426.7U CN216584404U (zh) 2021-12-10 2021-12-10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滤料振动筛分跨池传送分层填筑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91426.7U CN216584404U (zh) 2021-12-10 2021-12-10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滤料振动筛分跨池传送分层填筑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84404U true CN216584404U (zh) 2022-05-24

Family

ID=816104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091426.7U Active CN216584404U (zh) 2021-12-10 2021-12-10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滤料振动筛分跨池传送分层填筑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844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482392U (zh) 一种用于矿山堆浸场具有底部防渗的浸出液立体收集系统
CN102704364A (zh) 一种粘土包边尾矿砂路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WO2019214701A1 (zh) 一种模块式土体施压成型装置及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CN209952942U (zh) 一种建筑垃圾破碎及分选装置
Gowan et al. Co-disposal techniques that may mitigate risks associated with storage and management of potentially acid generating wastes
CN216584404U (zh)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滤料振动筛分跨池传送分层填筑系统
CN114293990A (zh) 一种露天坑的填充方法
CN101824817B (zh) 容器堆载处理软土地基的排水固结施工方法
CN203049654U (zh) 一种清淤机
CN108677911A (zh) 一种模块式土体施压成型装置及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CN110080160B (zh) 基于掺砾黏土和草本层的生态防渗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KR101317135B1 (ko) 반응매트와 반응혼합토 및 이를 이용한 차수 및 복토 방법
CN114457855B (zh) 一种下沉式水平防渗与垂直防渗组合结构
CN102966135A (zh) 一种清淤机
CN206666953U (zh) 一种建筑垃圾再生集料的路基结构
CN102127889B (zh) 公路钢筋混凝土路面的路基施工方法
CN109440756A (zh) 回填放置加筋模块承压桩体联合固化夹层复合地基结构处理方法
CN212052139U (zh) 一种山岭重丘区钢筋笼石笋桩
RU2022105C1 (ru) Способ ф.б.кунцевича сооружения насыпи
US20040179896A1 (en) Concrete receptacle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using the same to creat synthetic riprap blocks
RU2569145C1 (ru) Комплекс механогидравлической рекультивации нарушенных земель
CN112093904A (zh) 潜流湿地施工方法
CN207563068U (zh) 一种移动式垃圾破碎站
CN101569891B (zh) 一种安全环保的不需要修建尾矿库的尾矿处理方法
CN117779883B (zh) 一种路基施工用挖填机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