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72013B - 一种模拟低重力加速度环境的试验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拟低重力加速度环境的试验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72013B
CN115072013B CN202210850791.1A CN202210850791A CN115072013B CN 115072013 B CN115072013 B CN 115072013B CN 202210850791 A CN202210850791 A CN 202210850791A CN 115072013 B CN115072013 B CN 1150720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ad
task load
attitude
separation
tas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5079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72013A (zh
Inventor
许传硕
梁建军
陈景鹏
赵新强
孙永丰
谢雪明
刘凯
崔家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ngtu Explo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ngtu Explo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ngtu Explo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ngtu Explo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5079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72013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720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720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720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720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GCOSMONAUTICS; VEHICLES OR EQUIPMENT THEREFOR
    • B64G7/00Simulating cosmonautic conditions, e.g. for conditioning crew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esting Of Devices, Machine Parts, Or Other Structur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模拟低重力加速度环境的试验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火箭助推器以及任务载荷,该火箭助推器接收到任务载荷发送的控制指令后,根据该控制指令将任务载荷运送至分离预设高度,待该任务载荷达到分离预设高度后,与火箭助推器分离,此时,任务载荷在自身姿控系统的控制下,可任意改变自身姿态,进而使任务载荷获得不同加速度,基于此使任务载荷承载的参试品获得不同环境下的重力加速度。并且,该系统无需建设复杂的基础设施,即不需要改变地形或者占用较大面积的地面空间,节省了建设与维护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模拟低重力加速度环境的试验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天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拟低重力加速度环境的试验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航天产业的发展,火箭的运载能力和姿轨控制的精确度均有了高层次的提升,因此,基于火箭助推的深空试验需求日益增长,例如,对火星的开发和探测等,此类试验需要一个准确、稳定的加速度环境。
目前,现有技术方案一般通过地面相关设备进行空间低、微重力环境模拟,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平衡与缓冲组件,进行重力补偿,以获得目标重力加速度。但是,以上方案需要占据大面积地面空间,并且,试验过程中会有不规律的干扰,例如摩擦等,难以保持理想运动状态,无法模拟真实的深空环境。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为了在不占用较大面积的地面空间的前提下,模拟真实的深空环境,从而提供一种模拟低重力加速度环境的试验系统及方法。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模拟低重力加速度环境的试验系统,包括:
火箭助推器,用于接收任务载荷发送的控制指令,并根据控制指令将任务载荷运送至分离预设高度;
任务载荷,用于在被运送至分离预设高度后,与所述火箭助推器分离,并通过自身姿控系统控制自身姿态,使所述任务载荷承载的参试品获得不同模拟环境下的重力加速度。
可选的,任务载荷,包括:
头罩,用于整流以及热防护;
姿控系统,用于改变、控制任务载荷姿态角控制任务载荷的姿态;
控制舱,用于安置任务载荷飞行的控制电气设备,并向火箭助推器发送控制指令,以及,在任务载荷在分离预设高度时,向分离舱发送分离指令;
载荷舱,用于安置参试品以及预设配重;
分离舱,与火箭助推器连接,用于根据分离指令,控制任务载荷与火箭助推器分离。
可选的,控制舱,还用于在任务载荷下降至回收预设高度时,向分离舱发送开伞指令;
分离舱,还用于根据开伞指令弹出伞体,对任务载荷回收。
可选的,所述姿控系统为冷、热反冲装置或者分布多个推力喷管的姿控舱。
可选的,姿控系统为分布多个推力喷管的姿控舱时,通过改变推力喷管的数量和位置,控制任务载荷的不同姿态。
可选的,分离预设高度大于或等于80km。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模拟低重力加速度环境的试验方法,包括:
任务载荷被火箭助推器运送至分离预设高度,与火箭助推器分离;
通过任务载荷的姿控系统控制自身姿态,使任务载荷承载的参试品获得不同模拟环境下的重力加速度。
可选的,通过所述任务载荷的姿控系统控制自身姿态,包括:
任务载荷被火箭助推器运送至分离预设高度后,自身具备初速度;
通过姿控系统控制所述任务载荷的姿态,使任务载荷轴线与自身初速度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并调整任务载荷轴线与水平面夹角,以改变任务载荷的姿态角。
可选的,所述模拟低重力加速度环境的试验方法,还包括:
任务载荷下降至回收预设高度后,控制自身伞体打开对任务载荷减速,使其安全落地进行回收。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模拟低重力加速度环境的试验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火箭助推器以及任务载荷,该火箭助推器点火并接收到任务载荷控制舱发送的控制指令后,根据控制指令将任务载荷运送至分离预设高度,待该任务载荷达到分离预设高度后,与火箭助推器分离,此时,任务载荷在自身姿控系统的控制下,可任意改变自身姿态,进而使任务载荷在轴向获得不同的重力加速度分量,基于此使任务载荷承载的参试品在轴向也获得不同模拟环境下的重力加速度。并且,该系统无需建设复杂的基础设施,即不需要改变地形或者占用较大面积的地面空间,节省了建设与维护成本,试验本身就是真实的深空环境,整个试验区间内,目标加速度的方向不会改变,也不会产生其他扰动,可以将目标加速度的精度误差控制的很小,保证了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拟低重力加速度环境的试验系统中任务载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弹体坐标系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拟低重力加速度环境的试验系统的原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拟低重力加速度环境的试验系统中任务载荷的姿控舱的剖面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拟低重力加速度环境的试验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拟低重力加速度环境的试验系统中任务载荷独立滑行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拟低重力加速度环境的试验系统,该系统包括火箭助推器以及任务载荷,其中,火箭助推器包括火箭发动机和姿轨控系统,其火箭发动机为主体、可将任务载荷送到指定窗口的动力设备;任务载荷是指执行飞行任务或者安置有效载荷的火箭子级。
如图1所示,任务载荷分为5个舱段,具体包括:头罩1、姿控系统2、控制舱3、载荷舱4和分离舱5;其中,任务载荷通过其分离舱5与火箭助推器(图中未进行展示)进行连接。
基于以上连接关系,火箭助推器在接收到任务载荷发送的控制指令后,根据控制指令将任务载荷运送至分离预设高度;任务载荷在被运送至预设高度后,与火箭助推器分离,并通过自身姿控系统控制自身姿态,使任务载荷承载的参试品在轴向获得不同模拟环境下的重力加速度。值得说明的是,该分离预设高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例如,大于或等于80km,此时,使任务载荷脱离大气层,不仅限于此。
实际应用中,头罩1用于整流以及热防护,姿控系统2用于改变任务载荷姿态角控制任务载荷的姿态;控制舱3用于安置任务载荷飞行的控制电气设备,并向火箭助推器发送控制指令,以及,在任务载荷在分离预设高度时,向分离舱发送分离指令;载荷舱4用于安置参试品以及预设配重;分离舱5与火箭助推器连接,该分离舱5用于安置分离结构,并根据接收到的分离指令,控制任务载荷与火箭助推器分离。
具体的,控制舱3向火箭助推器发送的控制指令中,可以包括分离、回收预设高度以及预设弹道,但不仅限于此,进而火箭助推器按照预设弹道将任务载荷运送至分离预设高度,然后两级分离,任务载荷独立滑行;比如,将任务载荷运送至80km,此时,大气密度为1.8458×10-5 kg/m3,工程上可近似于真空,故飞行器在80km以上的高度飞行时,可视作不受气动力影响。假设两级分离时,任务载荷的初速度为V,在重返大气层之前,其所受的力只有重力G和自身姿控系统的控制力,其运动可以分解为质心运动和绕质心的转动两部分。并且,分离后无轨控系统,故质心运动是不可控的,所以只要通过姿控舱调整任务载荷的姿态,使其轴线在初速度V所在竖直平面内,且与水平面夹角为α,即可实现目标加速度g1的模拟。
本实施例提供的模拟低重力加速度环境的试验系统,其任务载荷借助火箭助推器到达预设高度后,独立滑行,依赖自身高精度姿控系统改变其姿态角,进而获取不同需求数值的轴向目标加速度,并将目标加速度精度误差控制在5%以内,模拟不同环境下的重力加速度。并且,该系统无需改变地形,不会占用较大面积的地面空间,更不需要建设复杂的基础设施,节省了建设与维护成本。同时,整个试验过程中,目标加速度的方向不会改变,也不会产生其他扰动,保证了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以图1中质心为坐标原点,建立一个弹体坐标系,其中,坐标原点在质心位置,X轴沿弹轴方向,指向弹头为正;Y轴在竖直平面内,向上为正;Z轴由右手坐标系关系确定;在该弹体坐标系下,任务载荷绕X轴的运动为滚转,绕Y轴的运动为偏航,绕Z轴的运动为俯仰,力矩和角速度的正负性,根据右手定则确定。
基于以上弹体坐标系,对任务载荷如何实现目标加速度g1的模拟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任务载荷的姿态角α与目标加速度g1的对应公式如下:
Figure 156765DEST_PATH_IMAGE001
其中,R为地球半径,取值为6371km,H为任务载荷飞行的预设高度,g0为任务载荷所在经纬度下的地表重力加速度,例如,可取值为9.82m/s2。g1=G1/m,m为任务载荷质量,G1为预设高度的地球重力G在弹轴方向的分量,如图3所示,大小为G*sinα,G为在预设高度所受的地球重力,大小为{R/(R+H)}2mg0
因此,任务载荷达到分离预设高度,脱离火箭助推器独立滑行后,通过其控制舱3内的惯性元器件可以实时获取任务载荷的姿态角α,并通过姿控舱的作用,保持姿态角α稳定,因而可以在任务载荷轴向,获得一个恒定的目标加速度。或者,改变分离预设高度的具体取值,并改变任务载荷的姿态角的大小,可以获得不同大小的目标加速度,以模拟不同环境下的重力加速度,例如,火星、月球等,不仅限于此,适应于所有低重力、微重力的加速模拟工作。
不同预设高度H和不同姿态角α对应的不同目标加速度如下表所示:
Figure 746009DEST_PATH_IMAGE002
Figure 683004DEST_PATH_IMAGE003
需要说明的是,上表仅是本发明的部分举例,不仅限于此,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可以灵活调整任务载荷的飞行高度以及姿态角,进而获得不同目标加速度,其原理与上述相同,不再赘述。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不同预设高度,还可灵活调整试验时长,通常情况下,预设高度越高,试验时长越长;实际应用时,可增加火箭助推器总冲、改变弹道方案,以提高预设高度。具体的,试验时长与预设高度的关系如下所述:
举例说明,任务载荷在H高度与火箭助推器分离,则分离时刻至任务载荷下降至80km时这一时间段即为试验时长,其弹道如图6所示;假设,分离时任务载荷的速度为V,速度V与水平面夹角为
Figure 609371DEST_PATH_IMAGE005
,具体如图6所示,爬升至弹道最高点的高度为Hmax,然后下降。任务载荷在与火箭助推器分离后,至下降至低于80km前,弹道分为上升和下降两个阶段。
则上升阶段试验时长为:
Figure 95848DEST_PATH_IMAGE006
下降阶段试验时长为:
Figure 449468DEST_PATH_IMAGE007
可得
Figure 637873DEST_PATH_IMAGE008
;其中,m为任务载荷质量,g 为当前高度的地球重力加速度。
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上述模拟低重力加速度环境的试验系统,其姿控系统2可以为冷、热反冲装置,分布多个推力喷管的姿控舱。
姿控系统2为分布多个推力喷管的姿控舱时,其推力喷管的数量和位置可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进行调整。例如,姿控系统2为分布设置有6个推力喷管的姿控舱,此时,图1中位置A-A的剖面图如图4所示,设置6个推力喷管的编号分别为①②③④⑤⑥,各推力喷管存储压缩氮气,通过各自的电磁阀控制开闭,喷出氮气依靠反作用力给任务载荷施加控制力和控制力矩,进而可靠稳定准确控制任务载荷的姿态。需要说明的是,各推力喷管存储的燃料不仅限于氮气,还可以是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等。
以图4为例进行说明,假设编号①-⑥的6个推力喷管产生的推力分别为F1-F6,任务载荷的质心在中轴线上,滚转通道控制力臂为a(如图4中a所示);俯仰和偏航通道控制力臂为b(如图1中b所示),此时,姿控舱每个通道对应的控制力矩如下表:
Figure 243298DEST_PATH_IMAGE009
该姿控系统为分布多个推力喷管的姿控舱时,通过改变推力喷管的数量和位置,可控制任务载荷的不同姿态;例如,只要满足几个推力喷管产生的推力的合力,仅仅沿Y轴方向,即只对任务载荷产生绕Z轴转动的力矩,即俯仰力矩;或者,满足几个推力喷管产生的推力的合力,仅仅沿Z轴方向,即只对任务载荷产生绕Y轴转动的力矩,即偏航力矩;又或者,满足几个推力喷管产生的推力的合力与合力偶,仅仅对任务载荷产生绕X轴转动的力矩,即滚转力矩,对俯仰与偏航方向无作用。同时,增加推力喷管与质心的距离,可以增加俯仰和偏航通道的控制力臂,增大力矩、提高控制能力和控制效率。
姿控系统2还可以是冷、热反冲装置,该冷反冲装置以及热反冲装置均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进行设置,例如,可以是通过存储压缩的液氮等冷气,在电磁阀控制下排放产生推力;也可以是微型液体火箭发动机,此时,通过控制发动机燃料与氧化剂的释放量,让其反应燃烧,喷出燃气、产生推力,进而控制任务载荷的姿态;又或者是周向密布的微型固体火箭发动机,每个微型发动机只工作一次。
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基于与上述模拟低重力加速度环境的试验系统相同的发明构思,在任务载荷重返大气层内后,靠自身静稳定度实现姿态调整,该系统的控制舱3还用于在任务载荷下降至回收预设高度时,向分离舱5发送开伞指令;分离舱5,还用于安置回收伞,并根据开伞指令弹出伞体,实现任务载荷减速落地和参试品的回收。其中,该回收预设高度的具体取值可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进行设置,不做具体限定。
如图5所示,基于与上述模拟低重力加速度环境的试验系统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模拟低重力加速度环境的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任务载荷被火箭助推器运送至分离预设高度,与火箭助推器分离。
步骤S2,通过任务载荷的姿控系统控制自身姿态,使任务载荷承载的参试品获得不同模拟环境下的重力加速度。
具体的,任务载荷控制自身姿态的过程为:任务载荷被火箭助推器运送至分离预设高度后,自身具备初速度;通过姿控系统控制任务载荷的姿态,使任务载荷轴线与自身初速度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并调整任务载荷轴线与水平面夹角,以改变任务载荷的姿态角。其余原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不再赘述。
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基于与上述模拟低重力加速度环境的试验方法相同的发明构思,该方法还包括步骤3,任务载荷下降至回收预设高度后,控制自身伞体打开对任务载荷减速,使其安全落地进行回收。
具体的,任务载荷下降至试验结束预设高度后,重力试验结束。重返大气后,任务载荷在自身重力和气动力作用下下落,下落至回收预设高度时,其控制舱给出开伞指令,分离舱接收到开伞指令后控制自身伞体打开对任务载荷减速,使其安全落地进行回收。其中,试验结束高度可以是80km,但不仅限于此。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8)

1.一种模拟低重力加速度环境的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火箭助推器,用于接收任务载荷发送的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将任务载荷运送至分离预设高度,使任务载荷脱离大气层;
任务载荷,用于在被运送至分离预设高度后,与所述火箭助推器分离,并通过自身姿控系统控制自身姿态得到不同的姿态角,基于任务载荷飞行的高度、姿态角以及目标加速度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改变分离预设高度或任务载荷的姿态角的大小,使所述任务载荷承载的参试品获得不同模拟环境下的重力加速度,所述姿控系统为冷、热反冲装置或者分布多个推力喷管的姿控舱,进行俯仰、偏航和滚转三个通道的姿态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低重力加速度环境的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任务载荷,包括:
头罩,用于整流以及热防护;
姿控系统,用于改变、控制任务载荷的姿态;
控制舱,用于安置所述任务载荷飞行的控制电气设备,并向所述火箭助推器发送控制指令,以及,在所述任务载荷在所述分离预设高度时,向分离舱发送分离指令;
载荷舱,用于安置参试品以及预设配重;
分离舱,与所述火箭助推器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分离指令,控制所述任务载荷与所述火箭助推器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拟低重力加速度环境的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舱,还用于在所述任务载荷下降至回收预设高度时,向所述分离舱发送开伞指令;
所述分离舱,还用于根据所述开伞指令弹出伞体,对所述任务载荷回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拟低重力加速度环境的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姿控系统为分布多个推力喷管的姿控舱时,通过改变所述推力喷管的数量和位置,控制所述任务载荷的不同姿态。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模拟低重力加速度环境的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预设高度大于或等于80km。
6.一种模拟低重力加速度环境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任务载荷被火箭助推器运送至分离预设高度,使任务载荷脱离大气层,与所述火箭助推器分离;
通过所述任务载荷的姿控系统控制自身姿态,得到不同的姿态角,基于任务载荷飞行的高度、姿态角以及目标加速度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改变分离预设高度或任务载荷的姿态角的大小,使所述任务载荷承载的参试品获得不同模拟环境下的重力加速度,其中姿控系统控制自身姿态包括:俯仰、偏航和滚转三个通道的姿态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拟低重力加速度环境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任务载荷的姿控系统控制自身姿态,包括:
所述任务载荷被火箭助推器运送至分离预设高度后,自身具备初速度;
通过所述姿控系统控制所述任务载荷的姿态,使所述任务载荷轴线与自身初速度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并调整所述任务载荷轴线与水平面夹角,以改变所述任务载荷的姿态角。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模拟低重力加速度环境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任务载荷下降至回收预设高度后,控制自身伞体打开对任务载荷减速,使其安全落地进行回收。
CN202210850791.1A 2022-07-20 2022-07-20 一种模拟低重力加速度环境的试验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50720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50791.1A CN115072013B (zh) 2022-07-20 2022-07-20 一种模拟低重力加速度环境的试验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50791.1A CN115072013B (zh) 2022-07-20 2022-07-20 一种模拟低重力加速度环境的试验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72013A CN115072013A (zh) 2022-09-20
CN115072013B true CN115072013B (zh) 2022-11-29

Family

ID=83260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50791.1A Active CN115072013B (zh) 2022-07-20 2022-07-20 一种模拟低重力加速度环境的试验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72013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37934A (zh) * 1996-09-16 1999-12-08 太空通道有限公司 低地球轨道载重发射系统
US6193187B1 (en) * 1998-12-31 2001-02-27 Harry Scott Payload carry and launch system
RU2503592C1 (ru) * 2012-10-08 2014-01-10 Николай Евгеньевич Староверов Космолет староверова (варианты) и алгоритм его работы
CN111306997A (zh) * 2020-03-23 2020-06-19 北京中科宇航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运载火箭的电气系统及电气控制方法
CN215984225U (zh) * 2021-08-27 2022-03-08 火箭派(北京)航天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生物载荷发射的液体火箭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28274B (zh) * 2017-09-20 2019-10-1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利用火箭发动机燃气的姿态控制装置和姿态控制系统
CN108895921A (zh) * 2018-07-03 2018-11-2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用于固液混合动力运载火箭的过氧化氢姿态控制系统
CN110837259B (zh) * 2018-08-16 2022-05-27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 内装式空射火箭射前姿态俯仰通道的复合控制方案
CN114151231A (zh) * 2021-11-05 2022-03-08 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 采用多减压阀的冷气推进姿控动力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37934A (zh) * 1996-09-16 1999-12-08 太空通道有限公司 低地球轨道载重发射系统
US6193187B1 (en) * 1998-12-31 2001-02-27 Harry Scott Payload carry and launch system
RU2503592C1 (ru) * 2012-10-08 2014-01-10 Николай Евгеньевич Староверов Космолет староверова (варианты) и алгоритм его работы
CN111306997A (zh) * 2020-03-23 2020-06-19 北京中科宇航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运载火箭的电气系统及电气控制方法
CN215984225U (zh) * 2021-08-27 2022-03-08 火箭派(北京)航天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生物载荷发射的液体火箭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72013A (zh) 2022-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60407B (zh) 一种运载火箭子级落区范围控制系统
CN113353293A (zh) 运载火箭子级回收着陆系统及方法
CN113758383A (zh) 一种用于验证垂直起降技术的可重复使用火箭及验证方法
Zang et al. Overview of the NASA entry, descent and landing systems analysis studies for large robotic-class missions
Subrahmanyam et al. Entry, Descent, and Landing technological barriers and crewed MARS vehicle performance analysis
CN115072013B (zh) 一种模拟低重力加速度环境的试验系统及方法
US10029807B2 (en) Spacecraft and orbital plane change method therefor
Desai et al. Six-degree-of-freedom entry dispersion analysis for the METEOR recovery module
Kirchhartz et al. Sounding Rockets are unique Experimental Platforms
CN112393648A (zh) 一种用于火箭推力故障模式下自主控制的平衡飞行理论方法
CN112815942A (zh) 一种临近空间垂直投放发射定向飞行导航制导方法及系统
Huitong et al. Missile stage separation simulation considering complex factors
Pamadi et al. Simulation and analyses of multi-body separation in launch vehicle staging environment
Henning et al. Flight test of an erectable spacecraft used for decelerator testing at simulated mars entry conditions
CN108438260A (zh) 一种用于微重力试验的矢量推力飞行器及其试验方法
Chen et al. Actuator fault modeling and fault-tolerant tracking control of multi-vectored propeller aerostat
CN111506866A (zh) 一种确定航天器落地点的方法
Chiarelli et al. Re-entry dynamics of the reusable stage of a space launcher: a first level model
CN114239256A (zh) 一种可重复使用火箭全程轨迹优化问题描述方法
Fisher Space Track Launch System Second Stage Phoenix Space Glider
Hakim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Liquid Rocket Attitude and Trajectory Estimation
Mosier et al. Pegasus first mission-Flight results
FRIEDMAN et al. Ballistic-missile research with athena
Cavallo et al. A trajectory and attitude control strategy for the CRV/CRT atmospheric reentry
Keesee Launch Syste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