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试验品种为:云干椒3号;地点在:砚山,编号为YS1;
一种提高低纬高原地区干制辣椒产量的栽培整枝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种子消毒处理:用次氯酸钠溶液浸泡,次氯酸钠溶液的浓度为5%:浸泡时间15min,不断翻动、搅拌,再用清水淘洗干净,边搅动边放水淘洗,可以减少淘洗次数,冲洗干净残液;
2)种子清水引发处理:将经过消毒的种子浸泡过夜,不少于12小时,并且将吸湿后的种子摊平晾干,并且在晾干期间,每隔1小时至少翻搅1次,以手轻握种子会从指缝滑落为晾干标准,以上处理过的种子即可用于后面播种;
3)播种育苗:穴盘放置在离地50之间的架子上(因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病菌和各种昆虫,若穴盘直接放在地面,育苗期间病虫害将会严重,降低成苗率),把基质倒进穴盘,拿直棍抹平多余的基质,适度压紧;在基质中心挖一个约1厘米深的小洞,将1粒辣椒种子放置在小洞内,避免“一孔多出”造成幼苗拥挤、弱小,影响后期生长发育,覆土填平;浇足浇透水,以水从育苗盘底部流出为标准,浇水时,尽量用均匀细密的花洒,防止覆土被冲开,避免造成坑坑洼洼、种子外露的现象,最后用塑料薄膜或遮阳网覆盖在穴盘上,保温保湿以利于出苗,同时把架子周边杂草、障碍物清除干净,保证通风,预防病虫害;
4)出苗前、后的管理:保持棚内温度28℃左右,4天即可出苗,当70%左右的种子拱土出苗后,及时撤掉覆盖物,适时浇水保持覆土湿润,出苗后通过揭膜通风、开关门措施保持白天21℃,夜间15℃;
5)苗长至2叶1心的管理:等苗长至2叶1心,白天温度保持在28℃左右,夜间不要低于18℃,土壤湿度为70%,空气相对湿度50%。根据幼苗生长情况每隔3天浇施1次水溶性配方肥,苗期还可喷0.2%的磷酸二氢钾2次,浇水宜在晴天上午10点左右,一次浇足,避免少浇勤浇;
6)定植前管理:定植前一周应逐步通风降温、控水控肥进行炼苗,最低夜温降至10℃,不高于15℃,并且在定植前3天,喷洒65%的代锌森600倍液和辛硫磷1500倍液进行防病防虫进行防病防虫,定植前一天浇足起苗水;
7)整地覆膜:覆膜后在膜中间轻撒少量泥土使地膜微下陷,用尖木棒对准塘心打一小孔以利收集有限的降水;
8)移栽,定植:待苗长至20cm左右时,进行移栽、定植;
9)固定行距:采用40-60-40cm的宽窄行,以株距调整栽培密度,设株距水平为30cm,株距小区每行20塘,全区80塘,定植160株,每亩密度为8466株;
10)徒手整枝:在30%的植株门椒以下的侧枝长到10厘米大小时开始第一次整枝,以后根据侧枝生长情况:即侧枝长出5cm时,每7天进行一次打枝,集中进行2次;
对于分枝性较强的干椒品种采取整去全部分枝的方法,分枝性较弱的干椒品种则保留1个分枝。(分枝强弱依据为《辣椒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李锡香,张宝玺等编著,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Pp:13)
11)后期管理:后期常规病虫害管理、采收。
本发明通过调节株距、整枝的方式,中下部透光量较低时,叶片气孔受强光影响较小,气孔导度与蒸腾速率都较大,进而减弱了呼吸作用的消耗,因此,提高了植株光合作用的能力。辣椒中后期生产结合一定的整枝方式配合适宜的密度,不仅避免造成徒长影响果实的形成,还对群体产量有一定的提高。同时,在生产中还可降低种苗和劳动力成本,从而达到最佳经济效益。
对比例1
本实施例试验品种为:云干椒3号;地点在:砚山,编号为YS-CK1;
种子不做任何处理,并直接播撒于一块土地,覆盖1cm左右厚的草栅,保持出苗温度28℃左右;当80%左右的种子拱土出苗后,及时撤掉覆盖物,适时浇水保持覆土湿润。等苗长至2叶1心,根据幼苗生长情况每隔3天浇施1次水溶性配方肥。在晴天上午10点左右浇水,一次浇足。苗期喷0.2%的磷酸二氢钾2次,促进辣椒苗的生长,提高其抗逆能力。
定植、移栽:待苗长至20cm左右时,进行移栽、定植。定植前3天,喷洒65%的代锌森600倍液和辛硫磷1500倍液防病防虫。定植前一天浇足起苗水。定植后,覆膜。后续进行常规病虫害管理,但不做整枝处理,进入红熟期正常采收。
实施例2
本实施例试验品种为:云干椒3号;地点在:砚山,编号为YS2;
一种提高低纬高原地区干制辣椒产量的栽培整枝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种子消毒处理:用次氯酸钠溶液浸泡,次氯酸钠溶液的浓度为5%:浸泡时间18min,不断翻动、搅拌,再用清水淘洗干净,边搅动边放水淘洗,可以减少淘洗次数,冲洗干净残液;
2)种子清水引发处理:将经过消毒的种子浸泡过夜,不少于12小时,并且将吸湿后的种子摊平晾干,并且在晾干期间,每隔1小时至少翻搅1次,以手轻握种子会从指缝滑落为晾干标准,以上处理过的种子即可用于后面播种;
3)播种育苗:穴盘放置在离地60cm之间的架子上(因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病菌和各种昆虫,若穴盘直接放在地面,育苗期间病虫害将会严重,降低成苗率),把基质倒进穴盘,拿直棍抹平多余的基质,适度压紧;在基质中心挖一个约1厘米深的小洞,将1粒辣椒种子放置在小洞内,避免“一孔多出”造成幼苗拥挤、弱小,影响后期生长发育,覆土填平;浇足浇透水,以水从育苗盘底部流出为标准,浇水时,尽量用均匀细密的花洒,防止覆土被冲开,避免造成坑坑洼洼、种子外露的现象,最后用塑料薄膜或遮阳网覆盖在穴盘上,保温保湿以利于出苗,同时把架子周边杂草、障碍物清除干净,保证通风,预防病虫害;
4)出苗前、后的管理:保持棚内温度28℃左右,6天即可出苗,当75%左右的种子拱土出苗后,及时撤掉覆盖物,适时浇水保持覆土湿润,出苗后通过揭膜通风、开关门措施保持白天23℃,夜间16℃;
5)苗长至2叶1心的管理:等苗长至2叶1心,白天温度保持在28℃左右,夜间不要低于18℃,土壤湿度为75%,空气相对湿度60%。根据幼苗生长情况每隔3天浇施1次水溶性配方肥,苗期还可喷0.25%的磷酸二氢钾2次,浇水宜在晴天上午10点左右,一次浇足,避免少浇勤浇;
6)定植前管理:定植前一周应逐步通风降温、控水控肥进行炼苗,最低夜温降至12℃,不高于15℃,并且在定植前3天,喷洒65%的代锌森600倍液和辛硫磷1500倍液进行防病防虫进行防病防虫,定植前一天浇足起苗水;
7)整地覆膜:覆膜后在膜中间轻撒少量泥土使地膜微下陷,用尖木棒对准塘心打一小孔以利收集有限的降水;
8)移栽,定植:待苗长至20cm左右时,进行移栽、定植;
9)固定行距:采用40-60-40cm的宽窄行,以株距调整栽培密度,设株距水平为30cm,株距小区每行20塘,全区80塘,定植160株,每亩密度为8466株;
10)徒手整枝:在30%的植株门椒以下的侧枝长到10厘米大小时开始第一次整枝,以后根据侧枝生长情况:即侧枝长出5-10cm时,每8天进行一次打枝,集中进行3次;
对于分枝性较强的干椒品种采取整去全部分枝的方法,分枝性较弱的干椒品种则保留2个分枝。(分枝强弱依据为《辣椒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李锡香,张宝玺等编著,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Pp:13)
11)后期管理:后期常规病虫害管理、采收。
本发明通过调节株距、整枝的方式,中下部透光量较低时,叶片气孔受强光影响较小,气孔导度与蒸腾速率都较大,进而减弱了呼吸作用的消耗,因此,提高了植株光合作用的能力。辣椒中后期生产结合一定的整枝方式配合适宜的密度,不仅避免造成徒长影响果实的形成,还对群体产量有一定的提高。同时,在生产中还可降低种苗和劳动力成本,从而达到最佳经济效益。
对比例2
本实施例试验品种为:云干椒3号;地点在:砚山,编号为YS-CK2;
种子不做任何处理,并直接播撒于一块土地,覆盖1cm左右厚的草栅,保持出苗温度28℃左右;当80%左右的种子拱土出苗后,及时撤掉覆盖物,适时浇水保持覆土湿润。等苗长至2叶1心,根据幼苗生长情况每隔3天浇施1次水溶性配方肥。在晴天上午10点左右浇水,一次浇足。苗期喷0.2%的磷酸二氢钾2次,促进辣椒苗的生长,提高其抗逆能力。
定植、移栽:待苗长至20cm左右时,进行移栽、定植。定植前3天,喷洒65%的代锌森600倍液和辛硫磷1500倍液防病防虫。定植前一天浇足起苗水。定植后,覆膜。后续进行常规病虫害管理,但不做整枝处理,进入红熟期正常采收。
实施例3
本实施例试验品种为:云干椒3号;地点在:砚山,编号为YS3;
一种提高低纬高原地区干制辣椒产量的栽培整枝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种子消毒处理:用次氯酸钠溶液浸泡,次氯酸钠溶液的浓度为5%:浸泡时间20min,不断翻动、搅拌,再用清水淘洗干净,边搅动边放水淘洗,可以减少淘洗次数,冲洗干净残液;
2)种子清水引发处理:将经过消毒的种子浸泡过夜,不少于12小时,并且将吸湿后的种子摊平晾干,并且在晾干期间,每隔1小时至少翻搅1次,以手轻握种子会从指缝滑落为晾干标准,以上处理过的种子即可用于后面播种;
3)播种育苗:穴盘放置在离地70cm之间的架子上(因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病菌和各种昆虫,若穴盘直接放在地面,育苗期间病虫害将会严重,降低成苗率),把基质倒进穴盘,拿直棍抹平多余的基质,适度压紧;在基质中心挖一个约1厘米深的小洞,将1粒辣椒种子放置在小洞内,避免“一孔多出”造成幼苗拥挤、弱小,影响后期生长发育,覆土填平;浇足浇透水,以水从育苗盘底部流出为标准,浇水时,尽量用均匀细密的花洒,防止覆土被冲开,避免造成坑坑洼洼、种子外露的现象,最后用塑料薄膜或遮阳网覆盖在穴盘上,保温保湿以利于出苗,同时把架子周边杂草、障碍物清除干净,保证通风,预防病虫害;
4)出苗前、后的管理:保持棚内温度28℃左右, 8天即可出苗,当80%左右的种子拱土出苗后,及时撤掉覆盖物,适时浇水保持覆土湿润,出苗后通过揭膜通风、开关门措施保持白天25℃,夜间17℃;
5)苗长至2叶1心的管理:等苗长至2叶1心,白天温度保持在28℃左右,夜间不要低于18℃,土壤湿度为80%,空气相对湿度70%。根据幼苗生长情况每隔3天浇施1次水溶性配方肥,苗期还可喷0.3%的磷酸二氢钾2次,浇水宜在晴天上午10点左右,一次浇足,避免少浇勤浇;
6)定植前管理:定植前一周应逐步通风降温、控水控肥进行炼苗,最低夜温降至15℃,不高于15℃,并且在定植前3天,喷洒65%的代锌森600倍液和辛硫磷1500倍液进行防病防虫进行防病防虫,定植前一天浇足起苗水;
7)整地覆膜:覆膜后在膜中间轻撒少量泥土使地膜微下陷,用尖木棒对准塘心打一小孔以利收集有限的降水;
8)移栽,定植:待苗长至20cm左右时,进行移栽、定植;
9)固定行距:采用40-60-40cm的宽窄行,以株距调整栽培密度,设株距水平为30cm,株距小区每行20塘,全区80塘,定植160株,每亩密度为8466株;
10)徒手整枝:在30%的植株门椒以下的侧枝长到10厘米大小时开始第一次整枝,以后根据侧枝生长情况:即侧枝长出10cm时,每10天进行一次打枝,集中进行4次;
对于分枝性较强的干椒品种采取整去全部分枝的方法,分枝性较弱的干椒品种则保留2个分枝。(分枝强弱依据为《辣椒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李锡香,张宝玺等编著,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Pp:13)
11)后期管理:后期常规病虫害管理、采收。
对比例3
本实施例试验品种为:云干椒3号;地点在:砚山,编号为YS-CK3;
种子不做任何处理,并直接播撒于一块土地,覆盖1cm左右厚的草栅,保持出苗温度28℃左右;当80%左右的种子拱土出苗后,及时撤掉覆盖物,适时浇水保持覆土湿润。等苗长至2叶1心,根据幼苗生长情况每隔3天浇施1次水溶性配方肥。在晴天上午10点左右浇水,一次浇足。苗期喷0.2%的磷酸二氢钾2次,促进辣椒苗的生长,提高其抗逆能力。
定植、移栽:待苗长至20cm左右时,进行移栽、定植。定植前3天,喷洒65%的代锌森600倍液和辛硫磷1500倍液防病防虫。定植前一天浇足起苗水。定植后,覆膜。后续进行常规病虫害管理,但不做整枝处理,进入红熟期正常采收。
实施例4
本实施例试验品种为:云干椒3号,地点在:会泽,编号为HZ1;
一种提高低纬高原地区干制辣椒产量的栽培整枝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种子消毒处理:用次氯酸钠溶液浸泡,次氯酸钠溶液的浓度为5%:浸泡时间15min,不断翻动、搅拌,再用清水淘洗干净,边搅动边放水淘洗,可以减少淘洗次数,冲洗干净残液;
2)种子清水引发处理:将经过消毒的种子浸泡过夜,不少于12小时,并且将吸湿后的种子摊平晾干,并且在晾干期间,每隔1小时至少翻搅1次,以手轻握种子会从指缝滑落为晾干标准,以上处理过的种子即可用于后面播种;
3)播种育苗:穴盘放置在离地50cm之间的架子上(因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病菌和各种昆虫,若穴盘直接放在地面,育苗期间病虫害将会严重,降低成苗率),把基质倒进穴盘,拿直棍抹平多余的基质,适度压紧;在基质中心挖一个约1厘米深的小洞,将1粒辣椒种子放置在小洞内,避免“一孔多出”造成幼苗拥挤、弱小,影响后期生长发育,覆土填平;浇足浇透水,以水从育苗盘底部流出为标准,浇水时,尽量用均匀细密的花洒,防止覆土被冲开,避免造成坑坑洼洼、种子外露的现象,最后用塑料薄膜或遮阳网覆盖在穴盘上,保温保湿以利于出苗,同时把架子周边杂草、障碍物清除干净,保证通风,预防病虫害;
4)出苗前、后的管理:保持棚内温度28℃左右,4天即可出苗,当70%左右的种子拱土出苗后,及时撤掉覆盖物,适时浇水保持覆土湿润,出苗后通过揭膜通风、开关门措施保持白天21℃,夜间15℃;
5)苗长至2叶1心的管理:等苗长至2叶1心,白天温度保持在28℃左右,夜间不要低于18℃,土壤湿度为70%,空气相对湿度50%。根据幼苗生长情况每隔3天浇施1次水溶性配方肥,苗期还可喷0.2%的磷酸二氢钾2次,浇水宜在晴天上午10点左右,一次浇足,避免少浇勤浇;
6)定植前管理:定植前一周应逐步通风降温、控水控肥进行炼苗,最低夜温降至10℃,不高于15℃,并且在定植前3天,喷洒65%的代锌森600倍液和辛硫磷1500倍液进行防病防虫进行防病防虫,定植前一天浇足起苗水;
7)整地覆膜:覆膜后在膜中间轻撒少量泥土使地膜微下陷,用尖木棒对准塘心打一小孔以利收集有限的降水;
8)移栽,定植:待苗长至20cm左右时,进行移栽、定植;
9)固定行距:采用40-60-40cm的宽窄行,以株距调整栽培密度,设株距水平为30cm,株距小区每行20塘,全区80塘,定植160株,每亩密度为8466株;
10)徒手整枝:在30%的植株门椒以下的侧枝长到10厘米大小时开始第一次整枝,以后根据侧枝生长情况:即侧枝长出5cm时,每7天进行一次打枝,集中进行2次;
对于分枝性较强的干椒品种采取整去全部分枝的方法,分枝性较弱的干椒品种则保留1个分枝。(分枝强弱依据为《辣椒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李锡香,张宝玺等编著,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Pp:13)
11)后期管理:后期常规病虫害管理、采收。
本发明通过调节株距、整枝的方式,中下部透光量较低时,叶片气孔受强光影响较小,气孔导度与蒸腾速率都较大,进而减弱了呼吸作用的消耗,因此,提高了植株光合作用的能力。辣椒中后期生产结合一定的整枝方式配合适宜的密度,不仅避免造成徒长影响果实的形成,还对群体产量有一定的提高。同时,在生产中还可降低种苗和劳动力成本,从而达到最佳经济效益。
对比例4
本实施例试验品种为:云干椒3号;地点在:会泽,编号为HZ-CK1;
种子不做任何处理,并直接播撒于一块土地,覆盖1cm左右厚的草栅,保持出苗温度28℃左右;当80%左右的种子拱土出苗后,及时撤掉覆盖物,适时浇水保持覆土湿润。等苗长至2叶1心,根据幼苗生长情况每隔3天浇施1次水溶性配方肥。在晴天上午10点左右浇水,一次浇足。苗期喷0.2%的磷酸二氢钾2次,促进辣椒苗的生长,提高其抗逆能力。
定植、移栽:待苗长至20cm左右时,进行移栽、定植。定植前3天,喷洒65%的代锌森600倍液和辛硫磷1500倍液防病防虫。定植前一天浇足起苗水。定植后,覆膜。后续进行常规病虫害管理,但不做整枝处理,进入红熟期正常采收。
实施例5
本实施例试验品种为:云干椒3号;地点在:会泽,编号为HZ2;
一种提高低纬高原地区干制辣椒产量的栽培整枝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种子消毒处理:用次氯酸钠溶液浸泡,次氯酸钠溶液的浓度为5%:浸泡时间18min,不断翻动、搅拌,再用清水淘洗干净,边搅动边放水淘洗,可以减少淘洗次数,冲洗干净残液;
2)种子清水引发处理:将经过消毒的种子浸泡过夜,不少于12小时,并且将吸湿后的种子摊平晾干,并且在晾干期间,每隔1小时至少翻搅1次,以手轻握种子会从指缝滑落为晾干标准,以上处理过的种子即可用于后面播种;
3)播种育苗:穴盘放置在离地60cm之间的架子上(因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病菌和各种昆虫,若穴盘直接放在地面,育苗期间病虫害将会严重,降低成苗率),把基质倒进穴盘,拿直棍抹平多余的基质,适度压紧;在基质中心挖一个约1厘米深的小洞,将1粒辣椒种子放置在小洞内,避免“一孔多出”造成幼苗拥挤、弱小,影响后期生长发育,覆土填平;浇足浇透水,以水从育苗盘底部流出为标准,浇水时,尽量用均匀细密的花洒,防止覆土被冲开,避免造成坑坑洼洼、种子外露的现象,最后用塑料薄膜或遮阳网覆盖在穴盘上,保温保湿以利于出苗,同时把架子周边杂草、障碍物清除干净,保证通风,预防病虫害;
4)出苗前、后的管理:保持棚内温度28℃左右,6天即可出苗,当75%左右的种子拱土出苗后,及时撤掉覆盖物,适时浇水保持覆土湿润,出苗后通过揭膜通风、开关门措施保持白天23℃,夜间16℃;
5)苗长至2叶1心的管理:等苗长至2叶1心,白天温度保持在28℃左右,夜间不要低于18℃,土壤湿度为75%,空气相对湿度60%。根据幼苗生长情况每隔3天浇施1次水溶性配方肥,苗期还可喷0.25%的磷酸二氢钾2次,浇水宜在晴天上午10点左右,一次浇足,避免少浇勤浇;
6)定植前管理:定植前一周应逐步通风降温、控水控肥进行炼苗,最低夜温降至12℃,不高于15℃,并且在定植前3天,喷洒65%的代锌森600倍液和辛硫磷1500倍液进行防病防虫进行防病防虫,定植前一天浇足起苗水;
7)整地覆膜:覆膜后在膜中间轻撒少量泥土使地膜微下陷,用尖木棒对准塘心打一小孔以利收集有限的降水;
8)移栽,定植:待苗长至20cm左右时,进行移栽、定植;
9)固定行距:采用40-60-40cm的宽窄行,以株距调整栽培密度,设株距水平为30cm,株距小区每行20塘,全区80塘,定植160株,每亩密度为8466株;
10)徒手整枝:在30%的植株门椒以下的侧枝长到10厘米大小时开始第一次整枝,以后根据侧枝生长情况:即侧枝长出5-10cm时,每8天进行一次打枝,集中进行3次;
对于分枝性较强的干椒品种采取整去全部分枝的方法,分枝性较弱的干椒品种则保留2个分枝。(分枝强弱依据为《辣椒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李锡香,张宝玺等编著,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Pp:13)
11)后期管理:后期常规病虫害管理、采收。
本发明通过调节株距、整枝的方式,中下部透光量较低时,叶片气孔受强光影响较小,气孔导度与蒸腾速率都较大,进而减弱了呼吸作用的消耗,因此,提高了植株光合作用的能力。辣椒中后期生产结合一定的整枝方式配合适宜的密度,不仅避免造成徒长影响果实的形成,还对群体产量有一定的提高。同时,在生产中还可降低种苗和劳动力成本,从而达到最佳经济效益。
对比例5
本实施例试验品种为:云干椒3号;地点在:会泽,编号为HZ-CK2;
种子不做任何处理,并直接播撒于一块土地,覆盖1cm左右厚的草栅,保持出苗温度28℃左右;当80%左右的种子拱土出苗后,及时撤掉覆盖物,适时浇水保持覆土湿润。等苗长至2叶1心,根据幼苗生长情况每隔3天浇施1次水溶性配方肥。在晴天上午10点左右浇水,一次浇足。苗期喷0.2%的磷酸二氢钾2次,促进辣椒苗的生长,提高其抗逆能力。
定植、移栽:待苗长至20cm左右时,进行移栽、定植。定植前3天,喷洒65%的代锌森600倍液和辛硫磷1500倍液防病防虫。定植前一天浇足起苗水。定植后,覆膜。后续进行常规病虫害管理,但不做整枝处理,进入红熟期正常采收。
实施例6
本实施例试验品种为:云干椒3号;地点在:会泽,编号为HZ3;
一种提高低纬高原地区干制辣椒产量的栽培整枝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种子消毒处理:用次氯酸钠溶液浸泡,次氯酸钠溶液的浓度为5%:浸泡时间20min,不断翻动、搅拌,再用清水淘洗干净,边搅动边放水淘洗,可以减少淘洗次数,冲洗干净残液;
2)种子清水引发处理:将经过消毒的种子浸泡过夜,不少于12小时,并且将吸湿后的种子摊平晾干,并且在晾干期间,每隔1小时至少翻搅1次,以手轻握种子会从指缝滑落为晾干标准,以上处理过的种子即可用于后面播种;
3)播种育苗:穴盘放置在离地70cm之间的架子上(因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病菌和各种昆虫,若穴盘直接放在地面,育苗期间病虫害将会严重,降低成苗率),把基质倒进穴盘,拿直棍抹平多余的基质,适度压紧;在基质中心挖一个约1厘米深的小洞,将1粒辣椒种子放置在小洞内,避免“一孔多出”造成幼苗拥挤、弱小,影响后期生长发育,覆土填平;浇足浇透水,以水从育苗盘底部流出为标准,浇水时,尽量用均匀细密的花洒,防止覆土被冲开,避免造成坑坑洼洼、种子外露的现象,最后用塑料薄膜或遮阳网覆盖在穴盘上,保温保湿以利于出苗,同时把架子周边杂草、障碍物清除干净,保证通风,预防病虫害;
4)出苗前、后的管理:保持棚内温度28℃左右, 8天即可出苗,当80%左右的种子拱土出苗后,及时撤掉覆盖物,适时浇水保持覆土湿润,出苗后通过揭膜通风、开关门措施保持白天25℃,夜间17℃;
5)苗长至2叶1心的管理:等苗长至2叶1心,白天温度保持在28℃左右,夜间不要低于18℃,土壤湿度为80%,空气相对湿度70%。根据幼苗生长情况每隔3天浇施1次水溶性配方肥,苗期还可喷0.3%的磷酸二氢钾2次,浇水宜在晴天上午10点左右,一次浇足,避免少浇勤浇;
6)定植前管理:定植前一周应逐步通风降温、控水控肥进行炼苗,最低夜温降至15℃,不高于15℃,并且在定植前3天,喷洒65%的代锌森600倍液和辛硫磷1500倍液进行防病防虫进行防病防虫,定植前一天浇足起苗水;
7)整地覆膜:覆膜后在膜中间轻撒少量泥土使地膜微下陷,用尖木棒对准塘心打一小孔以利收集有限的降水;
8)移栽,定植:待苗长至20cm左右时,进行移栽、定植;
9)固定行距:采用40-60-40cm的宽窄行,以株距调整栽培密度,设株距水平为30cm,株距小区每行20塘,全区80塘,定植160株,每亩密度为8466株;
10)徒手整枝:在30%的植株门椒以下的侧枝长到10厘米大小时开始第一次整枝,以后根据侧枝生长情况:即侧枝长出10cm时,每10天进行一次打枝,集中进行4次;
对于分枝性较强的干椒品种采取整去全部分枝的方法,分枝性较弱的干椒品种则保留2个分枝。(分枝强弱依据为《辣椒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李锡香,张宝玺等编著,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Pp:13)
11)后期管理:后期常规病虫害管理、采收。
对比例6
本实施例试验品种为:云干椒3号;地点在:会泽,编号为HZ-CK3;
种子不做任何处理,并直接播撒于一块土地,覆盖1cm左右厚的草栅,保持出苗温度28℃左右;当80%左右的种子拱土出苗后,及时撤掉覆盖物,适时浇水保持覆土湿润。等苗长至2叶1心,根据幼苗生长情况每隔3天浇施1次水溶性配方肥。在晴天上午10点左右浇水,一次浇足。苗期喷0.2%的磷酸二氢钾2次,促进辣椒苗的生长,提高其抗逆能力。
定植、移栽:待苗长至20cm左右时,进行移栽、定植。定植前3天,喷洒65%的代锌森600倍液和辛硫磷1500倍液防病防虫。定植前一天浇足起苗水。定植后,覆膜。后续进行常规病虫害管理,但不做整枝处理,进入红熟期正常采收。
一、栽培整枝技术对试验田产量的影响:
将实施例1-3,对比例1-3进行指标测定,采收小区植株的全部商品果,称量小区实收鲜产(kg),并计算果实商品率。
抗病性调查
病害调查在采收前10-7天一次性调查。
依据病情指数划分参试品种抗病类型:
结果:使用适宜云南高原生态区的干制辣椒专用品种(“云干椒”系列品种云干椒3号),采用以上的种子处理及育苗整枝栽培技术在不同示范点(砚山、会泽)进行播种、育苗、移栽,对照采用最常规育苗方式(种子不经任何处理播种,在地面直接育苗,不做整枝处理),并进行常规病虫害管理,在红熟期采收。从测产比较结果来看,该项栽培整枝技术取得了较好的增产增收效果。其中,砚山县示范点平均亩产320-337kg,较同田对照210-218kg增产50%-59%,果实商品率达到79%-85%,与对照相比提高了19%以上。会泽县示范点平均328-356kg/亩,比对照208-215kg提高利了57%-65%,果实商品率达到80%以上,比对照55%至少提高了19%。此栽培技术的抗病性显著高于对照,通常表现为强抗病性(栽培整枝技术对试验田产量的影响)。
栽培技术对干椒产量的影响
注:HR、R、MR、S、HS分别代表高抗、抗、中抗、感、高感抗病类型。
二、整枝方式对产量的影响试验
设置试验因素
A.品种:2个水平,A1=云干椒3号(分枝性强干椒品种);A2=本地邱北小椒(分枝性弱干椒品种)。
B.密度:固定行距,采用40-60-40cm的宽窄行,以株距调整栽培密度,设3个株距水平,B1=30cm;B2=40cm;B3=50cm
C.整枝:设3个水平,C1=打掉门椒以下所有侧枝;C2=保留门椒以下1-2个侧枝;C3=不整枝。
整枝要求:徒手整枝,在30%的植株门椒以下的侧枝长到10厘米大小时开始第一次整枝,以后根据侧枝生长情况每7-10天进行一次,集中进行2-4次。
ABC 3因素共有2×3×3=18个处理组合。
田间设计:
采用3因素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墒面宽1.7m,长6.0m,沟30cm,小区面积=2m×6.3m=12.6m2,约为0.0189亩。每重复18个小区,全试验54个小区。每小区定植40-60-40cm的宽窄行4行,每塘定植2株。其中:
B1株距小区每行20塘,全区80塘,定植160株,每亩密度为8466株;
B2株距小区每行15塘,全区60塘,定植120株,每亩密度为6349株;
B3株距小区每行12塘,全区48塘,定植96株,每亩密度为5079株。
全试验长36m,宽18.9m,四周设保护行,占地面积约为1.2亩。
栽培方法:
播种育苗:用5%次氯酸钠溶液浸泡种子18 min,不断翻动、搅拌,再用清水淘洗干净,边搅动边放水淘洗。将以上消毒后的种子完全置于室温的清水中浸泡过夜,14小时,然后将吸湿的种子摊平晾干,期间,每隔1个小时,至少翻搅1次,以手轻握种子会从指缝滑落为晾干标准,将以上种子用于后续播种育苗。穴盘放置在离地60cm之间的架子上,把基质倒进穴盘,拿直棍抹平多余的基质,适度压紧;在基质中心挖一个约1厘米深的小洞,将1粒辣椒种子放置在小洞内,覆土填平;用均匀细密的花洒,浇足浇透水,以水从育苗盘底部流出为标准。最后用塑料薄膜或遮阳网覆盖在穴盘上,同时,把架子周边杂草、障碍物清除干净,保证通风,预防病虫害。
出苗前、后的管理:保持棚内温度28℃左右,当80%左右的种子拱土出苗后,及时撤掉覆盖物,适时浇水保持覆土湿润。出苗后通过揭膜通风、开关门措施保持白天25℃左右,夜间16℃。等苗长至2叶1心,白天温度保持在28℃左右,夜间不要低于18℃,土壤湿度为75%,空气相对湿度60%。根据幼苗生长情况每隔3天浇施1次水溶性配方肥。在晴天上午10点左右浇水,一次浇足,避免少浇勤浇 。苗期喷0.2%的磷酸二氢钾2次,促进辣椒苗的生长,提高其抗逆能力。
定植、移栽:待苗长至20cm左右时,进行移栽、定植。定植前一周应逐步通风降温、控水控肥进行炼苗,最低夜温降至15℃,定植前3天,喷洒65%的代锌森600倍液和辛硫磷1500倍液防病防虫。定植前一天浇足起苗水。定植后,覆膜,并在膜中间轻撒少量泥土使地膜微下陷,用尖木棒对准塘心打一小孔以利收集有限的降水。后续进行常规病虫害管理及果实采收,
田间布置图如下:
注意:3个重复中起始小区区号“I01、II01和III01”的排列位置。
记载项目
小区产量
根据每亩密度×单株生产力计算。
考种后,混合采收小区剩余植株的全部商品果,称量小区实收鲜产(kg)。
小区实际产量=实收产量+考种株产量
抗病性
病害调查在采收前10-7天一次性调查。
依据病情指数划分参试品种抗病类型:
结果分析
通过以下分析可知:栽培密度对产量具有显著影响,密植对提高干制辣椒的产量具有显著作用,与40cm、50cm株距相比,以30cm株距密植的干椒品种产量最高,抗病性强,产量增加了43-100kg/亩。对于分枝性较强的干椒品种以整去全部分枝的产量高、抗病性强,分枝性较弱的邱北本地辣椒品种则以保留1-2个分枝的产量高、抗病性强(等级达到高抗、抗病水平),整枝比不整枝的产量提高了5%-15%。
(一)处理组合间的产量、抗病性表现
18个处理组合的产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A1B1C1、A1B1C2、A1B1C3、A2B1C1、A2B1C2和A2B1C3居前6位,平均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合,同时抗病性强(表1)。
表1 不同整枝方式对干椒产量的影响
三、处理因素的效应分析
1.处理因素主效应分析
通过显著性分析,由株距调整的密度对产量有显著影响。效益大小顺序为30cm>40cm>50cm,表明密植对提高产量具有显著作用。
互作效应分析
如图1所示,通过品种*密度数据分析,无论云干椒3号(分枝性强的干椒品种)还是本地邱北椒(分枝性弱的干椒品种)均以30cm株距密植的产量较高。
如图2所示,通过品种*整枝方式数据分析,云干椒3号(密枝型)以整去全部分枝的效果最好,而本地邱北椒(疏枝型)则以保留1-2个分枝的效果最好。
如图3-5所示,通过品种*密度*整枝方式三因素分析,无论品种与整枝方式,在30cm株距下的效果均最好。
尽管这里参照本发明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