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53753B - 一种川贝母种子的处理方法及川贝母栽培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川贝母种子的处理方法及川贝母栽培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53753B
CN105453753B CN201510833133.1A CN201510833133A CN105453753B CN 105453753 B CN105453753 B CN 105453753B CN 201510833133 A CN201510833133 A CN 201510833133A CN 105453753 B CN105453753 B CN 1054537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eds
weight
fritillaria cirrhosa
parts
tre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3313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53753A (zh
Inventor
和云
和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jiang Yunxin Green Biological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jiang Yunxin Green Biologic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jiang Yunxin Green Biological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jiang Yunxin Green Biologic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83313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53753B/zh
Publication of CN1054537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537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537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5375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00Apparatus, or methods of use thereof, for testing or treating seed, roots, or the like, prior to sowing or plan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BPHOSPHATIC FERTILISERS
    • C05B17/00Other phosphatic fertilisers, e.g. soft rock phosphates, bone me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CNITROGENOUS FERTILISERS
    • C05C9/00Fertilisers containing urea or urea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GMIXTURES OF FERTILISERS COVERED INDIVIDUALLY BY DIFFERENT SUBCLASSES OF CLASS C05; 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MATERIALS NOT HAVING A SPECIFIC FERTILISING ACTIVITY, e.g. PESTICIDES, SOIL-CONDITIONERS, WETTING AGENTS;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3/00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additives not having a specially fertilising activ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40Bio-organic fraction processing; Production of fertilisers from the organic fraction of waste or refus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Pretreatment Of Seeds And Plants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川贝母种子的处理方法,所述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1:筛选黄褐色的成熟、饱满种子,得到待处理种子I;A2:将去离子水、有机酸和C2‑C4醇配制成稀醇酸水溶液;A3:将所述稀醇酸水溶液温度保持在20‑26℃,然后将待处理种子I浸泡在所述稀醇酸水溶液中,浸泡时间为20‑30小时,然后捞出,充分晾干,得到干燥种子;A4:将干燥种子在10‑15℃的温度下和混合气体氛围中,以3000‑3600lux的光照强度照射10‑14小时,控制的相对湿度为70‑80%,得到待处理种子II;A5:将待处理种子II与腐殖土按照1:5‑6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在8‑10℃下避光保存15‑20天,从而得到处理种子;还涉及川贝母的栽培方法。所述处理和栽培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和推广潜力。

Description

一种川贝母种子的处理方法及川贝母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植物种子的处理方法及该植物的栽培方法,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川贝母种子的处理方法及川贝母栽培方法,属于药用植物种子处理及种植领域。
背景技术
川贝母(学名:Fritillaria praewalskii maxim ex Batal),是一种百合科植物,主要生长在温带高山、高原地带的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高山灌丛中,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藏(南部至东部)、云南(西北部)和四川(西部)的海拔3200-4200米区域内,也可见于甘肃(南部)、青海、宁夏、陕西(秦岭)和山西(南部)。
川贝母喜冷凉的气候条件,具有耐寒(要求年均温度0-6摄氏度,最冷月份不低于0摄氏度,最热月份不高于15摄氏度)、喜湿(最好为年降水量不少于700毫米,10月份至翌年4月份降水量达全年20%以上)、怕高湿、喜荫蔽的特性。气温达到30℃或地温超过25℃时,植株就会枯萎;海拔低、气温高的地区不能生存。在完全无荫蔽条件下种植,幼苗易成片晒死;日照过强会促使植株水分蒸发和呼吸作用加强,易导致鳞茎干燥率低。也正是由于其如此的生长特性,所以通常生于林中、灌丛下、草地或河滩、山谷等湿地或岩缝中,对生长环境有着较高的要求。
自古以来,川贝母即为具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等多种功效的名贵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疗效卓著,驰名中外,在多种药学典籍中多有记载,例如《神农本草经》曰:“贝母,味辛平,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疝,喉痹乳难,金疮风痉”;《本草会编》中认为其可用来“治虚劳咳嗽、吐血咯血、肺痿肺痈、妇人乳痈、痈疽及诸郁之症”;《药性论》中曰“治虚热、主难产作末服之;兼治胞衣不出,取七枚末,酒下;末,点眼去肤翳;主胸胁逆气,疗时疾黄疸,与连翘同主项下瘤瘿疾”。
也正是由于贝母如此重要的治疗用途和应用,人们对其活性成分进行了大量的深入研究,目前已从川贝母中分离出了大量的活性成分,例如贝母丙素(Fritimine)、川贝酮(chuanbeinone,I)、梭砂贝母酮(delavinone,II)、贝母乙素(peiminine,III)、西贝素(imperialine,IV)、petil-idine(V)、贝母甲素(peimine,VI)、贝母辛(peimisine,VII)、solanidine 3-O-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1-4)]-β-D-glueopyranoside(VIII)、西贝母碱(imperialine)、炉贝碱(fritiminine)等。
目前,以川贝母为原料生产的中成药众多,已达100种以上,尤其近20年开发的川贝枇杷露、川贝止咳糖浆、蛇胆川贝液等川贝母制剂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无毒,市场份额极大。可以相信,而且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川贝母将在中药领域有着更为广泛的用途和应用前景。
但与川贝母如此优异的临床治疗效果相对应的是,其需求量大,但生长缓慢、产量低,兼之生长环境苛刻,又加之近几十年来的滥采滥挖,导致野生川贝母的数量和产量急剧降低,越来越难以满足实际需求。为了解决日益突出的产需矛盾,人们很早就开始了川贝母的人工栽培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
CN1998286A公开了一种川贝母的栽培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a、在海拔高度2800-4700m地区设置川贝母与其它植物种植区,所述的其它植物为豆科作物、高原药材、高原灌丛植物中的一种或多种;b、在种植区内将川贝母和a步骤所述的其它植物间隔栽培,其中川贝母种植带厢宽为0.3-2m,其它植物种植带厢宽0.3-5m;c、在种植带厢内施肥、播种、盖土即可;d、川贝母药材成熟后采收。所述方法所栽培出的川贝母药材与野生川贝母药材的用药部位相比,外观性状、理化鉴别等均符合药典标准,其主要的药用成分的种类一致、含量符合药典标准,是优秀的野生川贝母药材替代品,具有极好的市场前景。
CN101248730A公开了一种川贝母在一年内完成两个生长周期的栽培方法,包括川贝母种子采收、后熟处理、播种及管理,其特征在于:管理方式采用可调节温度、湿度及光照的大棚栽培,其中,所述的大棚的温度为:0-35℃;土壤湿度为10-50%;空气湿度为30-95%; 光照强度为0-13万Lux。所述方法可大大提高川贝母人工种植的生长速度、缩短种植周期,从而明显提高川贝母商品栽培的经济效益,是具有实用性的技术。
CN101491191A公开了一种川贝母的高原保护地育苗技术,主要包括育苗地选择、设施建设及育苗基质准备、种子选择、播种、管理、出圃;各步骤具体操作如下:(1)、育苗地选择川贝母种子育苗地选择在原产地或道地产区,实行就地育苗;选择背风处,并设计排水系统;(2)、设施建设及育苗基质准备主要设施建设包括:大棚或中棚建设、育苗床建设、育苗架及育苗盘建设;育苗基质准备:采用腐熟的牛粪+园土作为育苗基质,二者体积比为:1-2:1;或者直接采用腐熟的牛粪作为育苗基质;(3)、种子选择选择形状为倒卵状三角形、呈明亮的黄褐色、干粒重为1.4-2.0g的川贝母种子,播种前先进行后熟处理;(4)、播种播种时间:春季3月;采用育苗床播种或育苗盘播种;育苗床播种采用沟播,沟距8-10cm,每沟播种180-290粒;穴盘按10-13粒/穴点播;平盘按2285-2971粒/m2撒播;播后覆盖育苗基质,厚度为0.4-0.8cm。播种后用50%甲基托布津兑水600-900倍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兑水600-900倍喷洒,以基质浇透,表面不露出种子为度;(5)、管理日常管理:棚内温度为15-25℃,温度过高时注意揭开棚膜通风;水分管理以3cm深度的育苗基质颜色变浅、发干即可浇水;排水:雨后检查排水沟,保持排水沟畅通,无积水;防病:当幼苗出土0.8-1.2cm,用50%甲基托布津600-900倍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兑水600-900倍,喷洒2-3次,每次间隔10-15天;平时注意揭膜通风,保持土表干燥;施肥:肥料以氮磷钾的混合溶液喷洒,随浇水施入,间隔10-15天施肥一次;(6)、出圃:8月中下旬,叶片发黄倒苗后,即可采挖出圃。
CN103238456A公开了一种川贝母鳞茎快速繁殖的方法,其是利用川贝的鳞片进行繁殖,经过破休眠处理、消毒处理、鳞片分化处理等步骤来快速培育出川贝母植株,利用鳞片进行繁殖,在繁殖过程中利用激素进行破休眠处理,缩短了培育时间,并且没有通过组织培养的方法,这样对技术和环境的要求大大降低,也节约了成本。在增殖过程中,每个小鳞片可以分化出4-12个小鳞茎,这样二级和三级川贝 母的利用率得到大大的提高,并且提高了其繁殖效率。
CN103340072A公开了一种川贝母免除草栽培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1)整畦及播种:翻挖后整畦,播川贝母种子;(2)覆盖地膜:在畦面上覆盖地膜,地膜厚度为0.008-0.012mm;(3)覆盖秸秆:取秸秆均匀覆盖在地膜上,加网固定秸秆,秸秆厚度为1-6cm;(4)去掉地膜和网:种子萌芽时,除去地膜和网,使秸秆均匀覆盖在畦面上;(5)搭建荫棚:出苗后,搭建荫棚。该申请的除草栽培方法生产成本低,应用前景良好。
CN103875410A公开了一种川贝母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取一块栽培土地,将土壤破碎成细土地;横向宽度设置栽种区,相邻两栽种区之间进行挖渠,渠道内种植豆科植物;选取无损伤的种茎,种植后的第2年起,每年3月份进行除草,出苗后进行施肥,施用尿素肥,每隔10-15天将除的草,放在田间暴晒,暴晒后的草肥沃在幼苗的根系两侧;结果后,待果实成熟,对其进行采收,采用塑料抓耙进行翻动泥土,然后将泥土里的果实采收到预留的腐殖地里,腐殖地表面覆盖秸秆,即可过冬。相邻两栽种区之间进行挖渠,渠道内种植豆科植物,既可以遮阴,为川贝母生长提供阴凉的环境,豆科植物和川贝轮作,提供养料,暴晒后的草肥沃在幼苗的根系两侧,天然的养分,公害小。
CN103875413A公开了一种川贝母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深耕细耙,作畦,施用复合肥;选取鳞茎,向耕地均匀撒播,播后覆土,然后覆盖上薄膜;地面温度2-4℃时出苗,然后揭去薄膜,在畦地里搭建遮阴棚,30-45天后,增施磷肥、钾肥;等秧苗生长到10-15厘米时,每周喷洒波尔多液一次,定期进行杂草的清除,每隔10-20天喷洒质量浓度50%的氯丹乳油;再过60-75天后,在预留的间隔地里种植大豆,每隔8-10天的傍晚浇水一次,再进行追肥,施用腐殖土和农家肥,然后覆盖秸秆进行过冬。深耕细耙,施用复合肥使得土壤营养成分高,覆上薄膜,保护幼苗,在畦地里搭建遮阴棚,防止温度过高造成幼苗成片晒死,喷洒波尔多液、氯丹乳油减少虫害发病,提高存活率。
CN104012294A公开了一种川贝母的栽培方法,包括川贝母种子 的采收、整地做畦播种、搭建遮荫棚,其特征在于:在整地播种时,先在畦面上铺上厚度为2-3cm的川贝母提取有效成分后的残渣,再在上面均匀筛入厚度为0.5-1cm的过50-60目筛的腐殖土,然后将川贝母种子按体积比为1:5-10与水搅拌均匀喷洒在所述畦面上,最后用经过干燥并粉碎为2-6cm长的川贝母植株覆盖在所述畦面上。
CN104012295A公开了一种川贝母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种子的预处理:将种子采收后,采用低温流水方法进行后熟处理;所述低温流水方法温度为2-6℃,水流速度为0.8-1.2m/s,时间为12-25天;B、整地、播种:选择海拔高度为3000-4500m,温度为-2~20℃的砂土地区作为种植地,将种植地进行整地,整地时施入生物有机肥4500-7500公斤/亩,并将种植地做成高10-20cm×宽80-150cm的畦;将经过步骤A处理的种子按质量比为2:1与沙子搅拌均匀,然后播种在所述的畦面上,并用40-50目筛的细土覆盖所述畦面上的种子,最后用多菌灵对整个种植地进行消毒;C、田间管理:在发芽出土成苗到采收结束的期间,畦面上一直搭建着遮荫棚,避免太阳照射,并且每年都施入尿素生物有机肥750-1000公斤/亩及矿物肥50-65公斤/亩。
如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公开了川贝母的多种种植/栽培方法,这些方法均能取得良好的技术效果,完善了川贝母的种植技术,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经济性。
但另一个方面,川贝母种子具有独特的休眠和后熟特性。所述休眠特性是指植物体在某个阶段时,其生长和生物体代谢都处于停顿/停止的状态和现象,这是植物体的内部生理原因所致,即便是在合适的温度、湿度下,其也不会恢复至正常的生长状态。而后熟特性是指川贝母种子在植株上完全成熟采摘后,此时其并不能进行播种和发芽,仍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自我的发育成熟过程,然后才能具备完整的、足以正常萌芽的组织形态和结构。
为了打破川贝母种子的休眠和缩短后熟周期,人们也同样进行了大量的深入研究,以便在人工培育状态下完善和改进川贝母的栽培方法,尽可能地缩短其收获周期并提高最终的鳞茎质量。例如:
CN100594773A公开了一种川贝母的春播种子处理方法。该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a、选取当年收获的饱满种子,用赤霉素溶液浸泡处理;b、将处理后的种子用细土混匀,储藏至第二年春季;c、第二年春季取出种子,播种。所述方法克服了现有的川贝母的人工栽培方法都要求在当年秋季的冻土期到来之前完成种子的播种的重大缺陷,使当年不能及时播种的种子也能在次年春季萌发,并且出苗率高,齐苗时间短,幼苗健壮,存活率高。提高了种子的利用率,节约了时间和成本,提高了产量,并且方法非常简便,适于大田推广,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
CN101015251A公开了一种川贝母的秋播种子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选取当年收获的饱满种子,将处理后的种子用土混匀,置于避光湿润条件下储藏3-15周;b、取出种子,用浓度为10-80ppm赤霉素溶液浸泡;c、将浸泡后的种子晾干,播种。使用所述方法可使秋播川贝母出苗率达88%以上,一年保苗率达75%以上,幼苗生长健壮。提高了种子利用率,增加了川贝母产量,并且方法非常简便,适于大田推广,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
CN101999265A公开了一种川贝母种子的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将川贝母种子进行水选,去除秕种和杂质,然后用浓度为10-90mg/L的赤霉素溶液浸泡20-40小时,再将浸泡后的种子于8-12℃沙藏处理30-90天;(2)将沙藏后成熟的川贝母种子洗净,用浓度为0.01-0.2%的秋水仙素溶液浸泡24-72小时;(3)将上述浸泡后的种子用蒸馏水洗净,用于播种。
CN103597928A公开了一种川贝母种子的休眠后熟处理方法,将川贝母种子与种子用土混合,装入抽去内部空气的塑料包装袋内并密封袋口;将已密封完整的包装袋再装入抽去空气的阻气保护袋内,密封袋口制备成川贝母种子袋;将川贝母种子袋放入存储室进行6-12个月避光处理,取出种子用温度为30-40℃的水中浸泡8-12小时;将种子滤出然后放置在光照强度为4000-8000Lx照射12-24小时,即可播种。所述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川贝母种子休眠后熟处理之后种子发育率低,齐苗不整齐及现有技术采用化学药品赤霉素进行破眠处理的问题。
CN103875412A公开了一种川贝母种子培育方法,选取无损伤的 鳞茎作种;栽后第2年起,在出苗前一周喷镇草宁,出苗后,每隔15-20天进行除草;过30-60天后进行连续2-3次的追肥,追肥施用草木灰、磷肥、钾肥的混合肥,每隔7-10天的傍晚喷洒杀虫喷剂;再过15-30天后,果实饱满膨胀,种子已干浆时剪下果实,趁鲜脱粒或带果壳进行后熟处理,按种子、腐殖土混合贮藏在木箱内;在木箱周围放置加湿器,保持土壤湿润,使果皮膨胀,30-40天后,胚长度超过种子纵轴2/3,为可播种的种子。选取无损伤的鳞茎作种,在出苗前一周喷镇草宁,减少虫害,连续2-3次的追肥,保证生长所需的营养,再每隔7-10天的傍晚喷洒杀虫喷剂,杀灭虫害,使得种子完好率高。
如上所述,虽然大量的现有技术中同样公开了川贝母的种子处理方法和栽培/种植方法,但这些方法仍存在一些缺陷,例如种子的出芽率、一年保苗率等仍有待提高、栽培方法仍待进一步改善等。
基于上述考虑,对于川贝母的种子处理方法及其栽培方法仍存在继续研究和改善的必要,这是目前川贝母种植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重点,也正是本发明的研发基础。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为了克服上述缺陷和寻求川贝母种子的新型处理方法和川贝母新型栽培方法,本发明人进行了大量的深入研究,在付出了创造性劳动后,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主要涉及入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川贝母种子的处理方法,所述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1:筛选黄褐色的成熟、饱满种子,得到待处理种子I;
A2:将去离子水、有机酸和C2-C4醇配制成稀醇酸水溶液;
A3:将所述稀醇酸水溶液温度保持在20-26℃,并将所述待处理种子I浸泡在所述稀醇酸水溶液中,浸泡时间为20-30小时,然后捞出,充分晾干,得到干燥种子;
A4:将所述干燥种子在10-15℃的温度下和混合气体氛围中,以3000-3600lux的光照强度照射10-14小时,期间控制混合气体氛围的相对湿度为70-80%,从而得到待处理种子II;
A5:将所述待处理种子II与腐殖土按照1:5-6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在8-10℃下避光保存15-20天,从而得到用于直接播种的川贝母种子。
在本发明的川贝母种子的所述处理方法中,“待处理种子I”和“待处理种子II”中的“I”和“II”仅仅指代不同处理阶段的川贝母种子,本身并无特别的含义。
在本发明的川贝母种子的所述处理方法中,所述步骤A1可具体如下:去除秕种、杂质和有破损的种子,从而保留黄褐色的成熟、饱满种子。
在本发明的川贝母种子的所述处理方法中,所述步骤A2中,所述有机酸为具有2-4个碳原子的单羧酸或双羧酸,例如可为甲酸、乙酸、丙酸、正丁酸、异丁酸或草酸,最优选为草酸。
在本发明的川贝母种子的所述处理方法中,所述步骤A2中,所述C2-C4醇例如可为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或异丁醇等,最优选为异丙醇。
在本发明的川贝母种子的所述处理方法中,所述步骤A2中,所述有机酸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4%,即其在所述稀醇酸水溶液中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4%,例如可为2%、3%或4%;所述C2-C4醇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6-10%,即其在所述稀醇酸水溶液中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6-10%,例如可为6%、8%或10%。
其中,最优选所述C2-C4醇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所述有机酸的质量百分比浓度的3倍。本发明人发现,当所述C2-C4醇与所述有机酸的用量比为特定倍数即3倍时,能够取得最好的效果(如发芽率、齐苗天数、一年保苗率等),具体数据可见随后的多个处理例。
在本发明的川贝母种子的所述处理方法中,所述步骤A3中,所述稀醇酸水溶液温度保持在20-26℃,例如可为20℃、22℃、24℃或26℃,最优选为24℃。
在本发明的川贝母种子的所述处理方法中,所述步骤A3中,所述稀醇酸水溶液的用量并没有特别的严格限定,只要其量能够将所述待处理种子I完全或充分浸泡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进行合适的确定,这属于常规技术手段,在此不再进行详细描述。
在本发明的川贝母种子的所述处理方法中,所述步骤A4中,所述混合气体为二氧化碳与氮气的混合气体,其中二氧化碳的体积百分比浓度为4-6%,例如可为4%、5%或6%。
在本发明的川贝母种子的所述处理方法中,所述步骤A4中,所述光照强度为3000-3600lux,例如可为3000lux、3300lux或3600lux,最优选为3300lux。
在本发明的川贝母种子的所述处理方法中,所述步骤A5中,所述待处理种子II与腐殖土的质量比为1:5-6,例如可为1:5、1:5.5或1:6。
在本发明的川贝母种子的所述处理方法中,所述步骤A5中,以质量百分比计,所述腐殖土的含水率为40-50%,即每100质量份的所述腐殖土中,水分含量为40-50质量份。
如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川贝母种子的处理方法,所述方法通过独特的处理手段和处理步骤,从而可以对其休眠和后熟特性进行了显著的改善,可以明显提高其发芽率,且齐苗时间有明显缩短,以及使用如此方法处理的种子在一年后的成活率也有显著提高,从而为川贝母种子的处理提供了全新方法,可为川贝母的人工种植与栽培提供优良的种源,在中药种植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经济价值,也可为众多的药企提供更为稳定的原料来源。
第二个方面,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川贝母的栽培方法,所述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B1:按照上述步骤A1-A5得到用于直接播种的川贝母种子;
B2:选择合适海拔和温度的砂土地作为种植田,并将其整理成高为8-12cm和宽为100-150cm的种植畦;
B3:在种植畦面上均匀铺撒厚度为3-5cm的复合有机肥,然后再均匀铺撒厚度为2-3cm的种植田土壤,得到最终种植畦面;
B4:将步骤B1的川贝母种子与腐殖土按照质量比1:2进行均匀混合,并撒播在所述最终种植畦面上,最后用过50目筛的细土覆盖,覆盖厚度为3-5cm;
B5:每年进行正常的田间管理,直至收获。
在本发明的川贝母的所述栽培方法中,在步骤B2中,所述合适海 拔和温度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公知的,例如可以选择适合川贝母种植和生长的青藏高原东南部、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等,在此不再进行详细描述。
在本发明的川贝母的所述栽培方法中,在步骤B3中,所述复合有机肥以重量份计,包括下面的具体组分:
Figure BDA0000858085130000101
在所述复合有机肥中,所述磷-氮复合肥的重量份为1-2份,例如可为1份、1.5份或2份。
所述磷-氮复合肥为磷酸二铵、氯化铵和硫酸铵的混合物,其中磷酸二铵、氯化铵和硫酸铵的重量比为1:1:1-2,优选为1:1:1.5。
在所述复合有机肥中,所述干燥牛粪是指充分干燥完全的牛粪,其重量份为6-10份,例如可为6份、8份或10份。
在所述复合有机肥中,所述有机质发酵肥的重量份为20-40份,例如可为20份、30份或40份。
所述有机质发酵肥是按照包括下面步骤的制备方法制得的:
C1:将10重量份的玉米秸秆粉、1重量份的豆粕、2重量份的稻糠、1.5重量份的糖蜜、3重量份的干燥鸡粪、0.1重量份的尿素、1重量份的蚕沙、0.4重量份甲壳素、0.5重量份猪骨粉、0.2重量份壳聚糖、0.4重量份花生饼、0.1重量份玉米面、2重量份干燥木薯渣、3重量份的水和0.03重量份的EM菌进行充分混合,得到基料;
C2:将所述基料装填于长2-3m、宽1米和高位3米的发酵槽中进行堆积自然发酵,待其中心温度达到50℃时,通过发酵槽四周的通风 孔进行通风,以保持温度上下波动不超过3℃,并继续发酵60-70小时,得到初始发酵料;
C3:停止通风,初始发酵料继续发酵升温,待中心温度达到65-68℃时,从顶部均匀撒入0.05重量份复合菌,并均匀喷洒2重量份的水,然后继续在该温度范围内发酵20-30小时,出槽,从而得到所述有机质发酵肥。
其中,在步骤C1中,花生饼即为花生经过压榨或浸提后得到的残留物,这是公知物质,不在进行详细描述。
其中,在步骤C1中,所述EM菌为非常公知的菌群,可通过多种商业渠道而购买得到,在此不再进行详细描述。
其中,在步骤C3中,所述复合菌为质量比为1:1:2的乳酸菌、酵母菌和芽孢杆菌的混合物。
其中,在步骤C3中,通过在特定的温度下均匀撒入复合菌,然后用水进行均匀淋洗(一方面淋洗了复合菌,另一方面补充了进一步发酵所需的水),从而可得到具有优良效果的复合有机肥。
在所述复合有机肥中,所述亚硒酸钠的重量份为0.5-0.8份,例如可为0.5份、0.6份、0.7份或0.8份。
在所述复合有机肥中,所述羟丙基纤维素的重量份为0.3-0.7份,例如可为0.3份、0.4份、0.5份、0.6份或0.7份。
在所述复合有机肥中,所述浒苔粉的重量份为2-4份,例如可为2份、3份或4份。
在所述复合有机肥中,所述丝光沸石的重量份为1-2份,例如可为1份、1.5份或2份。
在所述复合有机肥中,所述磷灰石的重量份为1.5-3份,例如可为1.5份、2份、2.5份或3份。
在所述复合有机肥中,所述草木灰的重量份为4-6份,例如可为4份、5份或6份。
在所述复合有机肥中,所述Zn-Fe助剂的重量份为0.2-0.6份,例如可为0.2份、0.4份或0.6份。
所述Zn-Fe助剂为质量比3:1的ZnCl2与Fe(NO3)3的混合物。
在本发明的川贝母的所述栽培方法中,步骤B3中的所述复合有机 肥的制备方法如下:
D1:分别称取各自重量份的磷-氮复合肥、干燥牛粪、有机质发酵肥、亚硒酸钠、羟丙基纤维素、浒苔粉、丝光沸石、磷灰石、草木灰和Zn-Fe助剂;
D2:将上述各个组分进行充分搅拌混合,即得所述复合有机肥。
在本发明的川贝母的所述栽培方法中,所述步骤B5属于公知技术,例如可为上述“背景技术”中所列出的各个现有技术中的常规方法,在此不再进行详细的描述。
同样如上所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川贝母的栽培方法,所述方法通过使用如上所述处理的川贝母种子,以及使用特定配制的复合有机肥等,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隔年成活率,且川贝母的长势更为茁壮和健壮,从而比常规栽培方法具有更好的产量(成活率更高、长势更为良好),因此是一种非常具有应用和推广价值的栽培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处理例/栽培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这些例举性实施方式的用途和目的仅用来例举本发明,并非对本发明的实际保护范围构成任何形式的任何限定,更非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局限于此。
川贝母种子的处理方法研究
处理例1
A1:筛选黄褐色的成熟、饱满种子,得到待处理种子I;
具体操作为:去除秕种、杂质和有破损的种子,从而保留黄褐色的成熟、饱满种子;
A2:将去离子水、草酸和异丙醇配制成稀醇酸水溶液;
其中,草酸的质量百分比浓度均介于2-4%之间,且异丙醇的质量百分比浓度均介于6-10%之间,以及两者的浓度比值见下表1;
A3:将所述稀醇酸水溶液温度保持在24℃,然后将适量的所述待处理种子I完全浸泡在所述稀醇酸水溶液中,浸泡时间为25小时,然后捞出,充分晾干,得到干燥种子;
A4:将所述干燥种子在12℃的温度下和二氧化碳与氮气的混合气体氛围中,以3300lux的光照强度照射12小时,期间控制混合气体氛围的相对湿度为75%,从而得到待处理种子II;
其中,所述二氧化碳与氮气的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的体积百分比浓度为5%;
A5:将所述待处理种子II与腐殖土按照1:5.5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在9℃下避光保存18天,从而得到用于直接播种的川贝母种子,命名见下表1;
其中,以质量百分比计,所述腐殖土的含水率为45%。
当所述稀醇酸水溶液的草酸浓度(为2-4%)和异丙醇(为6-10%)的比值为下表1中的不同比值时,而得到不同的处理种子后,分别各取400粒种子,在相同的培育条件下(例如按照川贝母生产技术规程DB51/T900-2009),进行发芽率、齐苗天数、一年后保苗率等多个指标的考察,具体结果见下表1。
表1
Figure BDA0000858085130000131
注:“*”表示Z4的处理中,步骤A2中草酸和异丙醇的质量百分比浓度分别为3%和9%。
由上表1可见,在本发明的川贝母种子处理方法中,当异丙醇与草酸的浓度比为3时,能够取得最好的发芽率(高达92.5%)、齐苗天数(7-9天)和一年后保苗率(83.2%),而当两者的浓度比偏离3时,则均导致发芽率、齐苗天数和一年后保苗率有显著的降低,且偏离3越大,则降低越为明显。由此证明了两者的浓度比为3时,能够取得最意想不到的技术效果。
处理例2
本处理例在醇/酸浓度为3的最佳配比下,对醇和酸的种类进行了考察,具体步骤如下:
A1:同处理例1;
A2:将去离子水、有机酸和C2-C4醇配制成稀醇酸水溶液;
其中,有机酸的质量百分比浓度均介于2-4%之间,且C2-C4醇的质量百分比浓度均介于6-10%之间,以及醇/酸的浓度比均为3;
A3-A5:均同处理例1。
当使用下表2中的不同醇和/或酸时,而得到不同的处理种子后,分别各取400粒种子,然后按照处理例1的相同培育条件进行发芽率、齐苗天数、一年后保苗率等多个指标的考察。
此外,还考察了在步骤A2中仅仅配制成质量百分比浓度为3%的草酸水溶液、仅仅配制成质量百分比浓度为9%的异丙醇水溶液,然后分别使用该草酸水溶液和该异丙醇水溶液进行随后的相同处理(也即除分别省略掉异丙醇和草酸外,其它操作均相同),从而得到种子Z18和Z19。
具体结果见下表2。
表2
Figure BDA0000858085130000141
由此可见,在所有的有机酸中,草酸具有最好的效果,其它酸均导致各个指标有明显降低;而在所有的醇中,异丙醇具有最好的 效果,即便是与其非常类似的正丙醇,其各个指标也有显著的降低。还可以看出,即便是在最优的醇/酸浓度为3的条件下,上表2中的某些种子的指标也相当甚至是稍微弱于表1中的数据,这证明某些酸/醇对种子并没有起到任何改善的处理效果。
还可以看出,当单独使用草酸或者异丙醇时,所有的指标均有显著的大幅度降低,这证明只有同时使用两者的混合物(即所述稀醇酸溶液)时,才能取得最好的技术效果(可能是两者的组合能够最大限度的破坏或者去除种子的发芽抑制物质)。
处理例3
本处理例在醇/酸浓度为3的最佳配比下,对步骤A3中的稀醇酸水溶液的温度(即种子的浸泡温度)进行了考察,具体步骤如下:
A1:同处理例1;
A2:将去离子水、草酸和异丙醇配制成稀醇酸水溶液(草酸质量百分比浓度为3%、异丙醇质量百分比浓度为9%);
A3:将所述稀醇酸水溶液温度保持在下表3中的温度,然后将适量的步骤A1所述待处理种子I完全浸泡在所述稀醇酸水溶液中,浸泡时间为25小时,然后捞出,充分晾干,得到干燥种子;
A4-A5:同处理例1。
分别各取400粒种子,然后按照处理例1的相同培育条件进行发芽率、齐苗天数、一年后保苗率等多个指标的考察,具体结果见下表3。
表3
Figure BDA0000858085130000151
由此可见,步骤A3中的浸泡温度非常重要,即便是与24℃非常接近的23℃或25℃,也导致发芽率和齐苗天数有显著降低(一年后保苗率降低不大),由此证明了该步骤中温度选择的重要性。
处理例4
本处理例在醇/酸浓度为3的最佳配比下,对步骤A4中的混合气体进行了考察,具体步骤如下:
A1:同处理例1;
A2:将去离子水、草酸和异丙醇配制成稀醇酸水溶液(草酸质量百分比浓度为3%、异丙醇质量百分比浓度为9%);
A3:同处理例1;
A4:将步骤A3的干燥种子在12℃的温度下和下表4中的气体氛围中,以3300lux的光照强度照射12小时,期间控制混合气体氛围的相对湿度为75%,从而得到待处理种子II;
A5:同处理例1。
分别各取400粒种子,然后按照处理例1的相同培育条件进行发芽率、齐苗天数、一年后保苗率等多个指标的考察,具体结果见下表4。
表4
Figure BDA0000858085130000161
注:(a):二氧化碳的体积百分比浓度为4%;
(b):二氧化碳的体积百分比浓度为6%;
(c):二氧化碳的体积百分比浓度为5%。
由此可见,步骤A4中的气体氛围种类对于各个指标有显著的影响,例如当仅仅采用二氧化碳、氮气和空气作为该气体氛围时,三项指标均有显著降低。而当采用二氧化碳与氮气的混合气体时,三 项指标有了显著的改善,尤其是当二氧化碳的体积百分比浓度为5%时,取得了最好的技术效果。
处理例5
本处理例在醇/酸浓度为3的最佳配比下,对步骤A4中的混合气体进行了考察,具体步骤如下:
A1:同处理例1;
A2:将去离子水、草酸和异丙醇配制成稀醇酸水溶液(草酸质量百分比浓度为3%、异丙醇质量百分比浓度为9%);
A3:同处理例1;
A4:将步骤A3的干燥种子在12℃的温度下和二氧化碳与氮气的混合气体氛围(二氧化碳的体积百分比浓度为5%)中,以下表5中的不同光照强度照射12小时,期间控制混合气体氛围的相对湿度为75%,从而得到待处理种子II;
A5:同处理例1。
分别各取400粒种子,然后按照处理例1的相同培育条件进行发芽率、齐苗天数、一年后保苗率等多个指标的考察,具体结果见下表5。
表5
Figure BDA0000858085130000171
由此可见,步骤A4中的光照强度同样对各个指标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当光照强度为3300lux时,具有最好的效果,偏离该值越大,则效果降低越为明显。
川贝母的栽培方法研究
制备例1:有机质发酵肥的制备
C1:将10重量份的玉米秸秆粉、1重量份的豆粕、2重量份的稻糠、1.5重量份的糖蜜、3重量份的干燥鸡粪、0.1重量份的尿素、1重量份的蚕沙、0.4重量份甲壳素、0.5重量份猪骨粉、0.2重量份壳聚糖、0.4重量份花生饼、0.1重量份玉米面、2重量份干燥木薯渣、3重量份的水和0.03重量份的EM菌进行充分混合,得到基料;
C2:将所述基料装填于长2-3m、宽1米和高位3米的发酵槽中进行堆积自然发酵,待其中心温度达到50℃时,通过发酵槽四周的通风孔进行通风,以保持温度上下波动不超过3℃,并继续发酵65小时,得到初始发酵料;
C3:停止通风,初始发酵料继续发酵升温,待中心温度达到66℃时,从顶部均匀撒入0.05重量份复合菌(为质量比为1:1:2的乳酸菌、酵母菌和芽孢杆菌的混合物),并均匀喷洒2重量份的水,然后继续在该温度范围内发酵25小时,出槽,从而得到所述有机质发酵肥,将其命名外FJF1。
制备例2:有机质发酵肥的制备
除步骤C3中未加入所述复合菌外,其它操作均与制备例1相同,即步骤C3为:停止通风,初始发酵料继续发酵升温,待中心温度达到66℃时,均匀喷洒2重量份的水,然后继续在该温度范围内发酵25小时,出槽,从而得到有机质发酵肥,将其命名为FJF2。
制备例3:复合有机肥的制备
D1:分别称取1.75重量份的磷-氮复合肥(为0.5重量份磷酸二铵、0.5重量份氯化铵和0.75重量份硫酸铵的混合物)、8重量份干燥牛粪、30重量份FJF1、0.65重量份亚硒酸钠、0.5重量份羟丙基纤维素、3重量份浒苔粉、1.5重量份丝光沸石、2.4重量份磷灰石、5重量份草木灰和0.4重量份Zn-Fe助剂(为0.3重量份ZnCl2与0.1重量份Fe(NO3)3的混合物);
D2:将上述各个组分进行充分搅拌混合,即得复合有机肥,命名为YJF1。
制备例4:复合有机肥的制备
除将制备例3的步骤D1中的FJF1替换为FJF2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制备例3,得到复合有机肥,命名为YJF2。
需要注意的是,在下面的所有栽培例中,使用的种子均为上述编号为Z4的种子(即经过本发明最佳方法处理得到的种子)。
栽培例1
B1:选择川贝母种子Z4;
B2:选择合适海拔和温度的砂土地作为种植田,并将其整理成高为8-12cm和宽为100-150cm的种植畦;
B3:在种植畦面上均匀铺撒厚度为4cm的YJF1,然后再均匀铺撒厚度为2-3cm的种植田土壤,得到最终种植畦面;
B4:将步骤B1的川贝母种子Z4与腐殖土按照质量比1:2进行均匀混合,并撒播在所述最终种植畦面上,最后用过50目筛的细土覆盖,覆盖厚度为4cm;
B5:每年进行正常的田间管理,直至收获。
栽培例2
B1:选择川贝母种子Z4;
B2:选择合适海拔和温度的砂土地作为种植田,并将其整理成高为8-12cm和宽为100-150cm的种植畦;
B3:在种植畦面上均匀铺撒厚度为4cm的YJF2,然后再均匀铺撒厚度为2-3cm的种植田土壤,得到最终种植畦面;
B4:将步骤B1的川贝母种子Z4与腐殖土按照质量比1:2进行均匀混合,并撒播在所述最终种植畦面上,最后用过50目筛的细土覆盖,覆盖厚度为4cm;
B5:每年进行正常的田间管理,直至收获。
对比例
B1:选择川贝母种子Z4;
B2:选择合适海拔和温度的砂土地作为种植田,并将其整理成高为8-12cm和宽为100-150cm的种植畦;
B3:将步骤B1的川贝母种子Z4与腐殖土按照质量比1:2进行均匀 混合,并撒播在所述种植畦面上,最后用过50目筛的细土覆盖,覆盖厚度为4cm;
B4:每年进行正常的田间管理,直至收获。
在种植一年后(即第2年),分别计算栽培例1、栽培例2和对比例的保苗率(%),并目测观察其外观状态,结果见下表6。
表6
Figure BDA0000858085130000201
由此可见,在本发明的川贝母栽培方法中:1、当使用本发明的复合有机肥(YJF1)时,一年后的保苗率有了显著的提高(相对于未使用本发明的复合有机肥而言,以及相对于表1-表5中的常规栽培方法而言);2、本发明的复合有机肥YJF1(使用FJF1)的保苗效果要显著优于复合有机肥YJF2(使用FJF2),而两者的区别仅仅在于使用的发酵肥不同,由此证明了本发明有机质发酵肥制备过程的步骤C3中加入复合菌的重要性和意想不到的技术效果,证明该复合菌的加入,能够进一步充分发酵,使得最终的发酵肥能够具有更好的营养效果,从而能够更好地促进川贝母幼苗的生长和营养需求,进而显著提高了保苗率,且生长状态茁壮、健壮,这是非显而易见的。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川贝母种子的处理方法和川贝母栽培方法,所述处理方法通过特定的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和选择,从而可显著改善其发芽率、齐苗天数和一年后的保苗率;当将所述处理方法得到的种子应用到所述栽培方法中时,经过进一步使用特定组分和制备方法得到的复合有机肥,可进一步显著提高其一年后的保苗率,且长势良好。因此,本发明的所述川贝母种子处理方法和/或栽培方法在川贝母的种植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潜力。
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的用途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意欲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此外,也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之后,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修改和/或变型,所有的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川贝母种子的处理方法,所述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1:筛选黄褐色的成熟、饱满种子,得到待处理种子I;
A2:将去离子水、有机酸和C2-C4醇配制成稀醇酸水溶液;
A3:将所述稀醇酸水溶液温度保持在24℃,然后将所述待处理种子I浸泡在所述稀醇酸水溶液中,浸泡时间为20-30小时,然后捞出,充分晾干,得到干燥种子;
A4:将所述干燥种子在10-15℃的温度下和混合气体氛围中,以3000-3600lux的光照强度照射10-14小时,期间控制混合气体氛围的相对湿度为70-80%,从而得到待处理种子II;
A5:将所述待处理种子II与腐殖土按照1:5-6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在8-10℃下避光保存15-20天,从而得到用于直接播种的川贝母种子;
所述步骤A2中,所述有机酸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4%,所述有机酸为草酸;
所述步骤A2中,所述C2-C4醇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6-10%,所述C2-C4醇为异丙醇;
所述步骤A2中,所述异丙醇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所述草酸的质量百分比浓度的3倍;
所述步骤A4中,所述混合气体为二氧化碳与氮气的混合气体,其中二氧化碳的体积百分比浓度为4-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4中,所述光照强度为3300lux。
3.如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4中,二氧化碳的体积百分比浓度为5%。
4.一种川贝母的栽培方法,所述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B1:按照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处理方法得到用于直接播种的川贝母种子;
B2:选择合适海拔和温度的砂土地作为种植田,并将其整理成高为8-12cm和宽为100-150cm的种植畦;
B3:在种植畦面上均匀铺撒厚度为3-5cm的复合有机肥,然后再均匀铺撒厚度为2-3cm的种植田土壤,得到最终种植畦面;
B4:将步骤B1的川贝母种子与腐殖土按照质量比1:2进行均匀混合,并撒播在所述最终种植畦面上,最后用过50目筛的细土覆盖,覆盖厚度为3-5cm;
B5:每年进行正常的田间管理,直至收获;
在步骤B3中,所述复合有机肥以重量份计,包括下面的具体组分:
Figure FDA0002768449650000021
所述有机质发酵肥是按照包括下面步骤的制备方法制得的:
C1:将10重量份的玉米秸秆粉、1重量份的豆粕、2重量份的稻糠、1.5重量份的糖蜜、3重量份的干燥鸡粪、0.1重量份的尿素、1重量份的蚕沙、0.4重量份甲壳素、0.5重量份猪骨粉、0.2重量份壳聚糖、0.4重量份花生饼、0.1重量份玉米面、2重量份干燥木薯渣、3重量份的水和0.03重量份的EM菌进行充分混合,得到基料;
C2:将所述基料装填于长2-3m、宽1米和高位3米的发酵槽中进行堆积自然发酵,待其中心温度达到50℃时,通过发酵槽四周的通风孔进行通风,以保持温度上下波动不超过3℃,并继续发酵60-70小时,得到初始发酵料;
C3:停止通风,初始发酵料继续发酵升温,待中心温度达到65-68℃时,从顶部均匀撒入0.05重量份复合菌,并均匀喷洒2重量份的水,然后继续在该温度范围内发酵20-30小时,出槽,从而得到所述有机质发酵肥;
在步骤C3中,所述复合菌为质量比为1:1:2的乳酸菌、酵母菌和芽孢杆菌的混合物。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3中的所述复合有机肥的制备方法如下:
D1:分别称取各自重量份的磷-氮复合肥、干燥牛粪、有机质发酵肥、亚硒酸钠、羟丙基纤维素、浒苔粉、丝光沸石、磷灰石、草木灰和Zn-Fe助剂;
D2:将上述各个组分进行充分搅拌混合,即得所述复合有机肥。
CN201510833133.1A 2015-11-26 2015-11-26 一种川贝母种子的处理方法及川贝母栽培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4537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33133.1A CN105453753B (zh) 2015-11-26 2015-11-26 一种川贝母种子的处理方法及川贝母栽培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33133.1A CN105453753B (zh) 2015-11-26 2015-11-26 一种川贝母种子的处理方法及川贝母栽培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53753A CN105453753A (zh) 2016-04-06
CN105453753B true CN105453753B (zh) 2021-04-13

Family

ID=55592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33133.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453753B (zh) 2015-11-26 2015-11-26 一种川贝母种子的处理方法及川贝母栽培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45375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05668A (zh) * 2016-11-29 2018-10-02 丹阳市大丰收苗木专业合作社 一种贝母的种植方法
CN106922361A (zh) * 2017-03-23 2017-07-07 南京师范大学 一种洋桔梗连续栽培方法
CN107950312A (zh) * 2018-01-18 2018-04-24 奉节县烁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川贝母种植方法
CN108575635A (zh) * 2018-04-26 2018-09-28 小金县华旭种植专业合作社 一种贝母的种植方法
CN109006246A (zh) * 2018-07-27 2018-12-18 贵州省茗之源种植专业合作社 一种防治草莓炭疽病的种植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49764A (zh) * 2011-05-28 2011-11-23 临汾市力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制造微生物复混肥的方法
CN103597928A (zh) * 2013-11-21 2014-02-26 薛刚 一种川贝母种子的休眠后熟处理方法
CN103597967A (zh) * 2013-07-25 2014-02-26 王运海 一种贝母的种植方法
CN104072314A (zh) * 2014-05-30 2014-10-01 明光和中工业工程安装有限公司 一种可以改良土壤的绿化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1114364A1 (ru) * 1982-05-07 1984-09-23 Всесоюзный Ордена Трудового Красного Знамени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Гельминтологии Им.К.И.Скрябина Способ борьбы с рисовой листовой нематодой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49764A (zh) * 2011-05-28 2011-11-23 临汾市力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制造微生物复混肥的方法
CN103597967A (zh) * 2013-07-25 2014-02-26 王运海 一种贝母的种植方法
CN103597928A (zh) * 2013-11-21 2014-02-26 薛刚 一种川贝母种子的休眠后熟处理方法
CN104072314A (zh) * 2014-05-30 2014-10-01 明光和中工业工程安装有限公司 一种可以改良土壤的绿化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乙酸溶液拌种对大白菜种子出苗的影响";程伯瑛等;《山西农业科学》;20111120;第39卷(第11期);第1177-1178页,第1182页 *
中药杭白芷的发芽条件研究;文萌等;《中国现代中药》;20100531;第13卷(第5期);第26-28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53753A (zh) 2016-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61118B (zh) 油茶地间种牧草供饲、放养家禽的方法
CN109496734A (zh) 利用酵素种植水稻的方法及一种酵素大米
CN105453753B (zh) 一种川贝母种子的处理方法及川贝母栽培方法
CN108633639B (zh) 一种华南地区露地苦瓜豇豆包心芥菜轮套一年三茬的栽培方法
CN107258300A (zh) 一种绿肥与魔芋套作的栽培方法
CN105594426A (zh) 一种多花黄精种植方法
CN110972807B (zh) 一种灵芝的轮作方法
CN101755583A (zh) 有机西瓜的反季节栽培技术与方法
CN111226721A (zh) 魔芋与百合间作的栽培方法
CN108934651A (zh) 一种设施西瓜高效病虫害防控方法
CN101702981B (zh) 人工栽培白头翁中药材的方法
CN112616351A (zh) 一种绿肥还田培肥方法
CN110226440B (zh) 一种唐古特白刺露地育苗方法
CN110800562A (zh) 一种有机凉粉草的种植方法
CN110463455B (zh) 一种鲁中地区无花果硬枝扦插繁殖育苗的方法
CN1754424A (zh) 一种五指毛桃规范化产业化种子繁殖的种植方法
CN113632690B (zh) 一种粗茎秦艽的栽培方法、粗茎秦艽根及应用
CN108739194A (zh) 鸡骨草的人工种植方法
CN112470830B (zh) 一种菊科植物苍术的种子繁殖技术
CN107912220A (zh) 一种银杏的种植方法
CN109362506B (zh) 红薯叶种植方法
CN113142000A (zh) 一种暗紫贝母人工种植方法
CN112219662A (zh) 一种石菖蒲的繁殖方法
CN112021061A (zh) 一种低山丘陵地叶用银杏优质高产的培育方法
CN108739099A (zh) 一种提高一点红产量的种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413

Termination date: 2021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