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59670B - 一种物料贴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物料贴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59670B
CN115059670B CN202210832496.3A CN202210832496A CN115059670B CN 115059670 B CN115059670 B CN 115059670B CN 202210832496 A CN202210832496 A CN 202210832496A CN 115059670 B CN115059670 B CN 1150596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connecting part
axis direction
suction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3249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59670A (zh
Inventor
刘武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zhon Precision Indust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zhon Precision Indust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zhon Precision Industr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zhon Precision Indust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3249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59670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596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596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596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596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11/00Connect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by sticking or pressing them together, e.g. cold pressure weld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物料贴合装置。该物料贴合装置包括连接块、第一驱动件和吸取组件,连接块的一端用于连接机械手,第一驱动件设置在连接块的另一端,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能沿X轴方向移动;吸取组件包括沿X轴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的第一吸取件和第二吸取件,随着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的移动,第一吸取件的中心和第二吸取件的中心能够分别与连接块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该物料贴合装置能同时贴合两个物料,贴合精度较高。

Description

一种物料贴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物料贴合装置。
背景技术
在信息家电(计算机、通信和消费类电子产品)行业,物料的组装和贴合需要角度补正时,物料的中心需要尽量与旋转中心重合,尽量减少悬臂对贴合精度的影响,因为贴合精度与悬臂和角度精度成正比,即悬臂半径和角度精度越大,在平面上的两个方向的尺寸误差的值越大。在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贴合精度,执行机构大都一次只能对一个物料进行贴合;当一个执行机构需要贴合两颗物料时,此时只能做到一个物料与旋转中心重合,另一个物料带悬臂贴合或者两个物料都带悬臂贴合,影响最终的贴合精度。
因此,亟需一种物料贴合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以上所述,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料贴合装置,能同时贴合两个物料,贴合精度较高。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物料贴合装置,包括:
连接块,一端用于连接机械手;
第一驱动件,设置在所述连接块的另一端,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能沿X轴方向移动;
吸取组件,包括沿X轴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的第一吸取件和第二吸取件,随着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的移动,所述第一吸取件的中心和所述第二吸取件的中心能够分别与所述连接块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
作为一种物料贴合装置的优选方案,还包括:
第一转接板,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所述第一转接板的长度沿X轴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吸取件和所述第二吸取件沿X轴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转接板上。
作为一种物料贴合装置的优选方案,还包括:
第二驱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并驱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吸取件或所述第一吸取件,以驱动所述第二吸取件或所述第一吸取件沿Y轴方向移动,X轴方向和Y轴方向垂直。
作为一种物料贴合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连接块包括:
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用于连接所述机械手,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弹性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所述第一驱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
作为一种物料贴合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连接块还包括:
导向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
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导向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相对端面上。
作为一种物料贴合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连接块还包括:
第三连接部,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并朝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侧壁与所述第三连接部沿Y轴方向滑动连接。
作为一种物料贴合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相对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一台阶面和所述第二台阶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三连接部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台阶面,另一端能抵接于所述第一台阶面。
作为一种物料贴合装置的优选方案,还包括;
滑动组件,包括滑轨和滑块,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其中一个上设置有所述滑轨,所述滑轨的长度沿所述Y轴方向延伸设置,另一个上设置有所述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滑轨上。
作为一种物料贴合装置的优选方案,还包括:
承重检测件,设置所述连接块的下端,用于检测所述连接块的受力大小。
作为一种物料贴合装置的优选方案,还包括:
照相机构,连接于所述连接块,并位于所述吸取组件的一侧,所述照相机构用于拍摄物料和待贴合物料处的位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一种物料贴合装置,该物料贴合装置包括连接块、第一驱动件和吸取组件,通过机械手带动连接块移动,从而使得吸取组件能够移动至物料处吸取物料,也能够将物料顺利贴合。且通过第一驱动件调整第一吸取件的位置,使得第一吸取件的中心与转接块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便于第一吸取件精准地吸取物料;然后通过第一驱动件调整第二吸取件的位置,使得第二吸取件的中心与转接块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便于第二吸取件精准地吸取物料。然后机械臂带动连接块移动至待贴合位置的附近,将第二吸取件上的物料贴合至待贴合位置处;再通过第一驱动件调整第一吸取件的位置,使得第一吸取件的中心与转接块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将第一吸取件上的物料贴合至另一待贴合位置处,完成两个物料的贴合。在上述结构下,该物料贴合装置能同时对两个物料贴合,且第一吸取件和第二吸取件吸取物料或贴合物料时,物料的中心均与连接块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有效避免了悬臂对贴合精度的影响,保证了两个物料的贴合精度,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物料贴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在第一视角下的物料贴合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未示出照相机构);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在第二视角下的物料贴合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未示出照相机构);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在第三视角下的物料贴合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未示出照相机构);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在第四视角下的物料贴合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未示出照相机构)。
图中:
1、连接块;11、第一连接部;111、第一台阶面;12、第二连接部;121、第二台阶面;13、第三连接部;14、导向件;15、弹性件;
2、第一驱动件;
3、吸取组件;31、第一吸取件;32、第二吸取件;
4、第一转接板;5、第二驱动件;
6、滑动组件;61、滑轨;62、滑块;
7、照相机构;8、第二转接板;9、第一导向板;100、第二导向板;200、安装板;300、第一导轨;400、承重检测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物料贴合装置,该物料贴合装置包括连接块1、第一驱动件2和吸取组件3,连接块1的一端用于连接机械手,第一驱动件2设置在连接块1的另一端,第一驱动件2的输出端能沿X轴方向移动;吸取组件3包括沿X轴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一驱动件2的输出端的第一吸取件31和第二吸取件32,随着第一驱动件2的输出端的移动,第一吸取件31的中心和第二吸取件32的中心能够分别与连接块1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
本实施例提供的物料贴合装置通过机械手带动连接块1移动,从而使得吸取组件3能够移动至物料处吸取物料,也能够将物料顺利贴合。且通过第一驱动件2调整第一吸取件31的位置,使得第一吸取件31的中心与转接块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便于第一吸取件31精准地吸取物料;然后通过第一驱动件2调整第二吸取件32的位置,使得第二吸取件32的中心与转接块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便于第二吸取件32精准地吸取物料。然后机械臂带动连接块1移动至待贴合位置的附近,将第二吸取件32上的物料贴合至待贴合位置处;再通过第一驱动件2调整第一吸取件31的位置,使得第一吸取件31的中心与转接块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将第一吸取件31上的物料贴合至另一待贴合位置处,完成两个物料的贴合。在上述结构下,该物料贴合装置能同时对两个物料贴合,且第一吸取件31和第二吸取件32吸取物料或贴合物料时,物料的中心均与连接块1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有效避免了悬臂对贴合精度的影响,保证了两个物料的贴合精度,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优选地,该物料贴合装置还包括承重检测件400,承重检测件400设置在连接块1的下端,用于检测连接块1的受力大小。机械臂带动连接块1移动使得吸取组件3贴合物料时,机械臂施加力给连接块1,连接块1传递力给第一驱动件2,第一驱动件2传递力给吸取组件3,此时,承重检测件400检测到连接块1的受力,即反映了贴合物料时的施力大小。通过承重检测件检测到的压力,便于控制贴合力,避免施力过大或过小导致物料贴合装置损坏或贴合不良等。可选地,承重传感器400为压力传感器。
示例性地,连接块1的长度沿Y轴方向延伸设置,连接块1的上端可拆卸连接于机械手,便于更换维修;第一驱动件2可拆卸连接在连接块1的下端,便于拆装和维修,保证工作效率。
具体地,如图2所示,该物料贴合装置还包括安装板200,第一驱动件2设置在安装板200的下端,安装板200的上端开设有安装槽,连接块1的下端插接于该安装槽中,实现第一驱动件2和连接块1的连接,且便于第一驱动件2的输出端朝向X轴方向延伸设置。其中,第一驱动件2可以但不限于是伸缩气缸,伸缩气缸的壳体设置在安装板200的下端,伸缩气缸的伸缩端沿X轴方向延伸设置。当然,第一驱动件2也可以是其它结构,例如丝杆机构等。
优选地,如图3所示,第一驱动件2的壳体的下端面凸设形成有第一导轨300,该第一导轨300沿X轴方向延伸设置,第一驱动件2的输出端的前端连接有第一导向板9,第一导向板9呈L形,第一导向板9的竖板连接于第一驱动件2的输出端的前端,第一导向板9的横板滑动连接于第一导轨300。当第一驱动件2的输出端沿X轴方向移动时,带动第一导向板9沿X轴方向在第一导轨300上滑动。通过设置第一导向板9,便于吸取组件3的安装和设置。
进一步地,如图3至图5所示,连接板包括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第一连接部11的一端用于连接机械手,第二连接部12的一端弹性连接于第一连接部11的另一端,第一驱动件2设置在第二连接部12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弹性连接,使得机械臂带动连接块1移动,即使得吸取组件3吸取物料和贴合物料时,起到减震作用,避免施力过大导致吸取组件3和放置物料的装置以及待贴合装置发生硬碰撞,保护该物料贴合装置、放置物料的装置以及待贴合装置,提高使用安全性,延长使用寿命。
具体地,连接块1还包括导向件14和弹性件15,导向件14设置在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之间,弹性件15套设于导向件14,弹性件15的两端分别抵接于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的相对端面上。通过设置弹性件15实现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的弹性连接,通过设置导向件14,能起到连接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的作用,且对弹性件15起到导向作用,使得弹性件15受力压缩或复位顺利,避免出现弯折等情况。示例性地,导向件14的一端固定于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中的其中一个,另一个穿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中的另一个,并能相对滑动且不脱离。在本实施例中,承重检测件400设置在第一连接部11的上端,弹性件15的两端分别抵接于第一连接部11和承重检测件400,通过承重检测件400检测第一连接部11通过弹性件15施加给第二连接部12的力。
更具体地,连接块1还包括第三连接部13,第三连接部13的一端固定于第二连接部12并朝向第一连接部11的方向延伸,第一连接部11的侧壁与第三连接部13沿Y轴方向滑动连接。在上述结构下,第三连接部13对第一连接部11起到了支撑和导向作用,使得第一连接部11在移动时沿着第三连接部13滑动,避免第一连接部11偏移预设路径;同时有利于提高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该物料贴合装置的承重能力和使用可靠性。
可选地,该物料贴合装置还包括滑动组件6,滑动组件6包括滑轨61和滑块62,第一连接部11和第三连接部13的其中一个上设置有滑轨61,滑轨61的长度沿Y轴方向延伸设置,另一个上设置有滑块62,滑块62滑动连接在滑轨61上。通过滑轨61和滑块62滑动配合,使得第一连接部11能顺利滑动,从而提高机械臂施加的力顺利作用于连接块1下端的第一驱动件2和吸取组件3。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其它结构实现第一连接部11和第三连接部13的滑动连接,例如滑动组件6包括导杆和滑套等。
优选地,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的相对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台阶面111和第二台阶面121,第一台阶面111和第二台阶面121相对设置,第三连接部13的一端固定于第二台阶面121,另一端能抵接于第一台阶面111。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连接部11滑动至第一台阶面111和第三连接部13的上端抵接时,第一连接部11的下端抵接于第二连接部12的上端,增大了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以及第三连接部13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第一连接部11施加给第二连接部12的力分散部分至第三连接部13。且在上述结构下,提高了连接块1的结构紧凑性,滑动组件6能被包覆于第一连接部11和第三连接部13之间,并提高连接块1的外观美观度。
更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该物料贴合装置还包括第一转接板4,第一转接板4连接于第一驱动件2的输出端,具体地,第一转接板4设置在第一导向板9的下端面,第一转接板4的长度沿X轴方向延伸设置,第一吸取件31和第二吸取件32沿X轴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一转接板4上。通过设置第一转接板4,便于吸取组件3的安装,避免吸取组件3的安装结构与第一驱动件2发生干涉。
为了避免两个物料在同一高度发生干涉,该物料贴合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件5,第二驱动件5设置在第一驱动件2的输出端,并驱动连接于第二吸取件32或第一吸取件31,以驱动第二吸取件32或第一吸取件31沿Y轴方向移动,X轴方向和Y轴方向垂直。当第一吸取件31吸取物料后,通过第二驱动件5调节第一吸取件31或第二吸取件32的高度,第二吸取件32吸取物料,避免了第一吸取件31上的物料和第二吸取件32上的物料发生干涉,也避免第二吸取件32吸取物料时,第一吸取件31上的物料重新回到承载物料的装置上,提高该物料贴合装置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其中,第一驱动件2可以但不限于是伸缩气缸,第二驱动件5也可以是其它结构,例如丝杆机构等。
示例性地,第二驱动件5安装在第一转接板4上,第二驱动件5的输出端能沿Y轴方向伸缩,第二驱动件5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导向板100,第二导向板100呈L形,第二导向板100的横板连接于第二驱动件5的输出端的前端,第二导向板100的竖板沿Y轴方向延伸设置,第一吸取件31或第二吸取件32设置在第二导向板100的竖板上。通过第二驱动件5的输出端的伸缩,带动第二导向板100的竖板在Y轴方向上的移动,从而实现第一吸取件31或第二吸取件32在Y轴方向上的移动。
优选地,第二驱动件5的壳体上凸设有第二导轨(图中未示出),第二导向板100的竖板滑动连接于第二导轨,便于第二导向板100的滑动,提高第二驱动件5和第一吸取件31或第二吸取件32的连接强度。
优选地,该物料贴合装置还包括第二转接板8,第二转接板8呈L形,第二转接板8一侧壁设置在第二导向板100的竖板上,另一侧壁沿X轴方向延伸设置,第一吸取件31或第二吸取件32安装在沿X轴方向延伸设置的侧壁上。通过设置第二转接板8,便于第一吸取件31或第二吸取件32的安装,且使得第一吸取件31能移动至尽可能靠近第一转接板4,或使得第二吸取件32能移动至尽可能靠近第一转接板4,有利于提高结构紧凑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物料贴合装置还包括照相机构7,照相机构7连接于连接块1,并位于吸取组件3的一侧,照相机构7用于拍摄物料和待贴合物料处的位置。具体地,照相机构7连接在第一连接部11的侧壁,机械臂带动第一连接臂移动时,照相机构7随之移动,使得照相机构7能够移动至物料和待贴合物料处的附近,并拍摄物料和待贴合物料处的具体位置,便于机械臂带动吸取组件3对准物料和待贴合物料处。
优选地,该物料贴合装置还包括控制器,照相机构7和机械臂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照相机构7能够将物料和待贴合物料处的位置信息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机械臂移动,以实现自动调整,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精度。更为优选地,承重检测件400也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控制器能根据承重检测件400检测到的压力自动控制机械臂的施加力,及时有效,保证物料贴合良率以及该物料贴合装置的使用安全性。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物料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块(1),一端用于连接机械手;
第一驱动件(2),设置在所述连接块(1)的另一端,所述第一驱动件(2)的输出端能沿X轴方向移动;
吸取组件(3),包括沿X轴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件(2)的输出端的第一吸取件(31)和第二吸取件(32),随着所述第一驱动件(2)的输出端的移动,所述第一吸取件(31)的中心和所述第二吸取件(32)的中心能够分别与所述连接块(1)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转接板(4),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件(2)的输出端,所述第一转接板(4)的长度沿X轴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吸取件(31)和所述第二吸取件(32)沿X轴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转接板(4)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驱动件(5),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件(2)的输出端,并驱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吸取件(32)或所述第一吸取件(31),以驱动所述第二吸取件(32)或所述第一吸取件(31)沿Y轴方向移动,X轴方向和Y轴方向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1)包括:
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所述第一连接部(11)的一端用于连接所述机械手,所述第二连接部(12)的一端弹性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1)的另一端,所述第一驱动件(2)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12)的另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物料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1)还包括:
导向件(14),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1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2)之间;
弹性件(15),套设于所述导向件(14),所述弹性件(15)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2)的相对端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物料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1)还包括:
第三连接部(13),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部(12)并朝向所述第一连接部(11)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连接部(11)的侧壁与所述第三连接部(13)沿Y轴方向滑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物料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2)的相对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台阶面(111)和第二台阶面(121),所述第一台阶面(111)和所述第二台阶面(121)相对设置,所述第三连接部(13)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台阶面(121),另一端能抵接于所述第一台阶面(111)。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物料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滑动组件(6),包括滑轨(61)和滑块(62),所述第一连接部(11)和所述第三连接部(13)的其中一个上设置有所述滑轨(61),所述滑轨(61)的长度沿所述Y轴方向延伸设置,另一个上设置有所述滑块(62),所述滑块(62)滑动连接在所述滑轨(61)上。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物料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承重检测件,设置所述连接块(1)的下端,用于检测所述连接块(1)的受力大小。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物料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照相机构(7),连接于所述连接块(1),并位于所述吸取组件(3)的一侧,所述照相机构(7)用于拍摄物料和待贴合物料处的位置。
CN202210832496.3A 2022-07-14 2022-07-14 一种物料贴合装置 Active CN1150596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32496.3A CN115059670B (zh) 2022-07-14 2022-07-14 一种物料贴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32496.3A CN115059670B (zh) 2022-07-14 2022-07-14 一种物料贴合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59670A CN115059670A (zh) 2022-09-16
CN115059670B true CN115059670B (zh) 2023-08-01

Family

ID=83205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32496.3A Active CN115059670B (zh) 2022-07-14 2022-07-14 一种物料贴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59670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48311A1 (fr) * 1988-06-24 1989-12-27 Centre Technique Cuir Chaussure Maroquinerie Dispositif pour la préhension de pièces souples isolées ou adjacentes, leur manipulation et leur dépose, notamment de pièces en cuir et similaires
DE19531053A1 (de) * 1994-08-24 1996-02-29 Emhart Glass Mach Invest Schiebermechanik für IS-Glasformmaschinen
KR100703204B1 (ko) * 2005-10-27 2007-04-06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렌즈 이송장치
JP2010040742A (ja) * 2008-08-05 2010-02-18 Panasonic Corp 電子部品実装装置
CN208627697U (zh) * 2018-05-29 2019-03-22 深圳市倍斯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点胶机
CN210155282U (zh) * 2019-06-03 2020-03-17 东莞市群立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成品测试机电池转移机构
CN112110202A (zh) * 2020-10-30 2020-12-22 苏州天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吸附取放料机械臂
CN212763528U (zh) * 2020-07-22 2021-03-23 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物料吸取装置
CN212863141U (zh) * 2020-08-24 2021-04-02 浙江鼎炬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送料装置
EP3878607A1 (fr) * 2020-03-10 2021-09-15 Adhex Technologies Dispositif de depose d'au moins une pastille adhesive sur un element de vehicule automobile
CN216271912U (zh) * 2021-10-19 2022-04-12 深圳市科锐尔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移料装置
CN216943948U (zh) * 2022-03-04 2022-07-12 江苏创源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贴签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48311A1 (fr) * 1988-06-24 1989-12-27 Centre Technique Cuir Chaussure Maroquinerie Dispositif pour la préhension de pièces souples isolées ou adjacentes, leur manipulation et leur dépose, notamment de pièces en cuir et similaires
DE19531053A1 (de) * 1994-08-24 1996-02-29 Emhart Glass Mach Invest Schiebermechanik für IS-Glasformmaschinen
KR100703204B1 (ko) * 2005-10-27 2007-04-06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렌즈 이송장치
JP2010040742A (ja) * 2008-08-05 2010-02-18 Panasonic Corp 電子部品実装装置
CN208627697U (zh) * 2018-05-29 2019-03-22 深圳市倍斯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点胶机
CN210155282U (zh) * 2019-06-03 2020-03-17 东莞市群立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成品测试机电池转移机构
EP3878607A1 (fr) * 2020-03-10 2021-09-15 Adhex Technologies Dispositif de depose d'au moins une pastille adhesive sur un element de vehicule automobile
CN212763528U (zh) * 2020-07-22 2021-03-23 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物料吸取装置
CN212863141U (zh) * 2020-08-24 2021-04-02 浙江鼎炬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送料装置
CN112110202A (zh) * 2020-10-30 2020-12-22 苏州天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吸附取放料机械臂
CN216271912U (zh) * 2021-10-19 2022-04-12 深圳市科锐尔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移料装置
CN216943948U (zh) * 2022-03-04 2022-07-12 江苏创源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贴签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产品目标高精度拾取的自动化生产线搬运机械手设计;梁锋;;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02);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59670A (zh) 2022-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465245U (zh) 一种机械手双向浮动机构
CN115059670B (zh) 一种物料贴合装置
CN215893559U (zh) 一种旋转位置检测装置
CN108533610B (zh) 一种直线运动模组
CN213053452U (zh) 夹具及焊接装置
CN110315328B (zh) 一种自动锁付装置及自动锁付方法
CN115021512B (zh) 一种电机智能化生产系统及工作方法
CN217020435U (zh) 一种机械臂用吸盘
CN211548651U (zh) 地板敲击伸缩机构及具有其的地板安装整机
CN205380679U (zh) 机器人头部结构
CN211493152U (zh) 物料上下料及覆膜设备
CN211495803U (zh) 圆环状料上下料结构
CN219007021U (zh) 贴装头机构及贴膜机
CN220742737U (zh) 一种用于自动导引车在轨充电的装置及自动导引车
CN219667520U (zh) 驱动机构及叠层机
CN220280844U (zh) 撕膜装置以及手机配件撕膜设备
CN213270907U (zh) 一种高精度同向传动机构
CN219159460U (zh) 一种竖直方向伸缩线性模组
CN211812242U (zh) Tp fof预压对位装置
CN219098183U (zh) 间隔纸分离装置
CN218760783U (zh) 一种贴合装置
CN218595445U (zh) 一种推料设备
CN214580040U (zh) 竖直大行程偏摆运动台
CN214975319U (zh) 四方倾斜点胶装置
CN216000521U (zh) 一种agv防碰撞的夹爪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