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57465A - 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氧化锌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氧化锌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57465A
CN115057465A CN202210933738.8A CN202210933738A CN115057465A CN 115057465 A CN115057465 A CN 115057465A CN 202210933738 A CN202210933738 A CN 202210933738A CN 115057465 A CN115057465 A CN 1150574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composite material
zinc oxide
shell structure
nano zin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3373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57465B (zh
Inventor
沈家锋
王益庆
邵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Evolutionary Silicon Nano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Evolutionary Silicon Nano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Evolutionary Silicon Nano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Evolutionary Silicon Nano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3373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57465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210933738.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5057465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574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574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574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574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9/00Compounds of zinc
    • C01G9/02Oxides; Hydrox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30/00Nanotechnology for materials or surface science, e.g. nanocomposi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40/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3/00Silicon; Compounds thereof
    • C01B33/113Silicon oxides; Hydrates thereof
    • C01B33/12Silica; Hydrates thereof, e.g. lepidoic silicic aci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60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ize
    • C01P2004/64Nanometer sized, i.e. from 1-100 nanome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80Particles consisting of a mixture of two or more inorganic phases
    • C01P2004/82Particles consisting of a mixture of two or more inorganic phases two phases having the same anion, e.g. both oxidic phases
    • C01P2004/84Particles consisting of a mixture of two or more inorganic phases two phases having the same anion, e.g. both oxidic phases one phase coated with the oth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12Surface area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igments, Carbon Blacks, Or Wood Stai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纳米氧化锌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氧化锌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氧化锌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将二氧化硅、水、碳酸盐、防沉剂和降粘剂混合均匀后进行研磨,得到二氧化硅分散液;向二氧化硅分散液中加入锌源,进行共沉淀反应,待共沉淀反应完成后固液分离,得到固体物料;将固体物料进行煅烧后,得到外壳为纳米氧化锌、内核为二氧化硅的具有核壳结构的复合材料;将复合材料与改性剂混合均匀,进行表面改性,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氧化锌复合材料;改性剂包括硬脂酸、偶联剂、树脂和稀土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该制备方法能提高纳米氧化锌复合材料的活性和分散性,同时达到环保减锌的目的。

Description

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氧化锌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纳米氧化锌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氧化锌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纳米氧化锌具有许多特殊的性质,如非迁移性、荧光性、压电性、吸收和散射紫外线能力等,因此其可用于制造气体传感器、荧光体、变阻器、紫外线遮蔽材料、图像记录材料、压电材料、压敏电阻、高效催化剂、磁性材料和塑料薄膜等。
氧化锌的制备方法分为三类:直接法、间接法和湿化学法。但是,常规的制备方法所制得的纳米氧化锌容易存在分散性差的问题。并且,常规的制备方法工艺复杂,不易操作,且不易实现大批量生产。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氧化锌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能使纳米氧化锌均匀负载于二氧化硅表面,形成核壳结构,并且通过在纳米氧化锌表面上包覆一层改性剂,能够提高纳米氧化锌复合材料的活性和分散性,同时达到了环保减锌的目的。此外,该制备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易操作,以及容易实现大批量化生产等优点。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氧化锌复合材料,该纳米氧化锌复合材料的活性高,分散性好。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氧化锌复合材料在催化材料、半导体材料、橡胶、陶瓷和饲料中的应用。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氧化锌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二氧化硅、水、碳酸盐、防沉剂和降粘剂混合均匀后进行研磨,得到二氧化硅分散液;向所述二氧化硅分散液中加入锌源(可溶性锌盐),进行共沉淀反应,待所述共沉淀反应完成后固液分离,得到固体物料;
其中,步骤(a)中研磨的目的是减小混合物料中固体颗粒的粒径小,并提高混合物料的均一性。
所述碳酸盐作为后续与锌源发生反应的沉淀剂。
碳酸盐与锌源反应生成碱式碳酸锌的反应原理为:CO3 2-+2Zn2++2OH-=Zn2(OH)2CO3↓。
所述防沉剂和所述降粘剂所起的作用是防止混合物料中的二氧化硅发生沉降。
(b)、将步骤(a)得到的所述固体物料进行煅烧后,得到外壳为纳米氧化锌、内核为二氧化硅的具有核壳结构的复合材料;
其中,步骤(a)中得到的碱式碳酸锌沉淀在经过煅烧后会分解为氧化锌和二氧化碳。因此纳米氧化锌会包覆在二氧化硅表面,从而形成外壳为纳米氧化锌,内核为二氧化硅的具有核壳结构的复合材料。
(c)、将步骤(b)得到的所述具有核壳结构的复合材料与改性剂混合均匀,进行表面改性,使所述改性剂包覆在纳米氧化锌外壳表面,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氧化锌复合材料。
即,所述纳米氧化锌复合材料的具有核壳结构,所述核壳结构的内核为二氧化硅,所述核壳结构的外壳为纳米氧化锌,并且在所述核壳结构的外壳表面还覆盖有改性剂。
其中,步骤(c)中,所述改性剂包括硬脂酸、偶联剂、树脂和稀土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改性剂所起的作用是提高纳米氧化锌在橡胶制品中的活性和分散性能。
因此,本发明所提供的制备方法能使通过共沉淀法获得的纳米氧化锌均匀负载在二氧化硅的表面,形成核壳结构,并且,通过在纳米氧化锌外壳的表面上包覆一层改性剂,能够显著提高纳米氧化锌复合材料的活性和分散性能,同时达到了环保、减锌的目的。
此外,本发明所提供的制备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操作容易,以及可实现大批量化生产等优点。
在本发明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步骤(a)中,在将二氧化硅、水、碳酸盐、防沉剂和降粘剂混合后,搅拌10~60min(包括但不限于20min、30min、40min、50min中的任意一者的点值或任意两者之间的范围值),以使混合物料均匀,然后再进行研磨。
优选地,步骤(a)中,所述将二氧化硅、水、碳酸盐、防沉剂和降粘剂混合的方法包括:先将二氧化硅和水混合均匀,得到浆料;然后向所述浆料中加入碳酸盐、防沉剂和降粘剂,再混合均匀。
优选地,所述浆料的固含量为5%~40%;包括但不限于7%、10%、13%、15%、18%、20%、25%、30%、35%、38%中的任意一者的点值或任意两者之间的范围值。
优选地,所述碳酸盐的质量为所述浆料质量的5%~30%;包括但不限于7%、10%、13%、15%、18%、20%、23%、25%、28%中的任意一者的点值或任意两者之间的范围值。
优选地,所述防沉剂的质量为所述浆料质量的1%~5%;包括但不限于2%、3%、4%中的任意一者的点值或任意两者之间的范围值。
优选地,所述降粘剂的质量为所述浆料质量的0.1%~5%,包括但不限于0.5%、1%、2%、3%、4%中的任意一者的点值或任意两者之间的范围值。
采用上述用量范围有利于制得活性更高的复合材料。
优选地,步骤(a)中,所述碳酸盐包括碳酸钠、碳酸钾和碳酸氢钠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步骤(a)中,所述防沉剂包括黄原胶、膨润土、羧甲基纤维素钠、硅酸镁铝和聚丙烯酰胺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步骤(a)中,所述降粘剂包括六偏磷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和偏铝酸钠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步骤(a)中,所述二氧化硅分散液的pH值为8~10.5,包括但不限于8.5、9、9.5、10中的任意一者的点值或任意两者之间的范围值。
优选地,步骤(a)中,所述研磨包括球磨和/或砂磨。
更优选地,所述研磨具体为:先进行球磨,然后再进行砂磨。
优选地,步骤(a)中,所述研磨的方法具体包括:先采用球磨机进行球磨10~90min(包括但不限于20min、30min、40min、50min、60min、70min、80min中的任意一者的点值或任意两者之间的范围值),然后再采用砂磨机进行砂磨10~90min(包括但不限于20min、30min、40min、50min、60min、70min、80min中的任意一者的点值或任意两者之间的范围值)。
采用上述研磨的方法和研磨时间有利于减小固体颗粒的粒径以及提高混合物料的均一性。
优选地,步骤(a)中,所述二氧化硅分散液中的颗粒的粒径为0.5~5μm。
采用上述粒径范围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复合材料的活性和分散性。
优选地,步骤(a)中,所述锌源包括硫酸锌、氯化锌、硝酸锌和醋酸锌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步骤(a)中,所述锌源的质量与以二氧化硅计的所述二氧化硅分散液的质量之比为1:40~4:1;还可以选择1:35、1:30、1:25、1:20、1:15、1:10、1:5、1:3、1:1、2:1或3:1。
优选地,步骤(a)中,所述共沉淀反应过程中混合物料的温度为50~95℃;包括但不限于55℃、60℃、70℃、80℃、90℃中的任意一者的点值或任意两者之间的范围值。
优选地,步骤(a)中,所述共沉淀反应的时间为10~90min,包括但不限于20min、30min、40min、50min、60min、70min、80min中的任意一者的点值或任意两者之间的范围值。
优选地,步骤(b)中,所述固体物料在进行所述煅烧之前,还包括依次对所述固体物料进行洗涤(采用水洗涤至少三次)、破碎和干燥的步骤。
优选地,所述干燥的温度为105~200℃;包括但不限于110℃、120℃、130℃、140℃、150℃、160℃、170℃、180℃、190℃中的任意一者的点值或任意两者之间的范围值。
优选地,所述干燥至含水量≤2%;包括但不限于2%、1.8%、1.5%、1.3%、1%、0.5%、0.3%、0.2%、0.1%中的任意一者的点值或任意两者之间的范围值。
优选地,步骤(b)中,所述煅烧的温度为300~600℃,包括但不限于350℃、400℃、450℃、500℃、550℃中的任意一者的点值或任意两者之间的范围值;所述煅烧的时间为30~90min,包括但不限于40min、50min、60min、70min、80min中的任意一者的点值或任意两者之间的范围值。
优选地,步骤(c)中,所述改性剂的质量为所述具有核壳结构的复合材料的质量的1%~10%;包括但不限于2%、3%、4%、5%、6%、7%、8%、9%中的任意一者的点值或任意两者之间的范围值。
优选地,步骤(c)中,在所述表面改性的过程中,混合物料的温度为60~200℃;包括但不限于80℃、100℃、120℃、140℃、150℃、180℃中的任意一者的点值或任意两者之间的范围值。
优选地,步骤(c)中,所述表面改性的时间为5~30min,包括但不限于10min、15min、20min、25min中的任意一者的点值或任意两者之间的范围值。
优选地,步骤(c)中,所述稀土氧化物包括氧化钇和/或氧化镧。
优选地,步骤(c)中,所述偶联剂包括硅烷偶联剂、酞酸酯偶联剂和铝酸脂偶联剂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步骤(c)中,所述树脂包括古马隆树脂、松香树脂、丙烯酸树脂、酚醛树脂、松香季戊四醇酯和有机胺类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有机胺类树脂包括六亚甲基四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六甲氧基甲基蜜胺、三聚氰胺、二氰二氨(双氰胺)、三亚甲基二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和四乙烯五胺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氧化锌复合材料,采用如上所述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氧化锌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得。
该纳米氧化锌复合材料具有核壳结构,所述核壳结构的内核为二氧化硅,所述核壳结构的外壳为纳米氧化锌,并且在所述核壳结构的外壳表面还覆盖有改性剂。
该纳米氧化锌复合材料的活性高,分散性好,制备成本低。并且,该纳米氧化锌复合材料中的锌含量低,能够达到环保减锌的效果。
优选地,所述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氧化锌复合材料的粒径为20~100nm。
本发明还提供了如上所述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氧化锌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所制得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氧化锌复合材料在催化材料、半导体材料、橡胶、陶瓷和饲料中的应用,或者,如上所述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氧化锌复合材料在催化材料、半导体材料、橡胶、陶瓷和饲料中的应用。
由于本发明所提供的纳米氧化锌复合材料的活性高,因此其用量少,符合环保减锌的要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所提供的制备方法能使通过共沉淀法获得的纳米氧化锌均匀负载在二氧化硅的表面,形成核壳结构,且通过在纳米氧化锌外壳的表面上包覆一层改性剂,能够显著提高纳米氧化锌复合材料的活性和分散性能,同时达到了环保减锌的目的。
(2)本发明所提供的制备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操作容易和易于实现大批量生产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氧化锌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10g二氧化硅粉末和水混合均匀,配制成固含量为40%的浆料,然后向其中加入碳酸氢钠(其质量为浆料质量的30%)、黄原胶(其质量为浆料质量的5%)和偏铝酸钠(其质量为浆料质量的5%),搅拌60min混合均匀后,得到混合物料;将该混合物料先经球磨机进行球磨处理90min,再采用砂磨机进行砂磨处理30min,得到pH在8~10.5、颗粒粒径为0.5μm的均一的二氧化硅分散液。
(2)向步骤(1)得到的二氧化硅分散液中加入硫酸锌,搅拌30min后,将该混合物加热至80℃反应60min,待反应完成后经板框过滤,洗涤后得到滤饼。其中,硫酸锌的质量与以二氧化硅计的所述二氧化硅分散液的质量的比为4:1。
(3)将步骤(2)得到的滤饼打浆,然后在120℃干燥至含水量≤2%,再将干燥后的滤饼在400℃煅烧60min,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复合材料,该核壳结构的外壳为纳米氧化锌,内核为二氧化硅。
(4)将步骤(3)得到的具有核壳结构的复合材料与硬脂酸混合均匀进行表面处理,其中,硬脂酸的质量为具有核壳结构的复合材料的质量的8%,处理温度为100℃,处理时间为20min,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氧化锌复合材料。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氧化锌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10g二氧化硅粉末和水混合均匀,配制成固含量为30%的浆料,然后向其中加入碳酸钾(其质量为浆料质量的15%)、羧甲基纤维素钠(其质量为浆料质量的1%)和聚乙烯吡咯烷酮(其质量为浆料质量的3%),搅拌30min混合均匀后,得到混合物料;将该混合物料先经球磨机进行球磨处理10min,再采用砂磨机进行砂磨处理10min,得到pH在8~10.5、颗粒粒径为5μm的均一的二氧化硅分散液。
(2)向步骤(1)得到的二氧化硅分散液中加入硝酸锌,搅拌10min后,将该混合物加热至50℃反应90min,待反应完成后经板框过滤,洗涤后得到滤饼。其中,硝酸锌的质量与以二氧化硅计的所述二氧化硅分散液的质量的比为1:1。
(3)将步骤(2)得到的滤饼打浆,然后在105℃干燥至含水量≤2%,再将干燥后的滤饼在500℃煅烧30min,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复合材料,该核壳结构的外壳为纳米氧化锌,内核为二氧化硅。
(4)将步骤(3)得到的具有核壳结构的复合材料与硬脂酸混合均匀进行表面处理,其中,硬脂酸的质量为具有核壳结构的复合材料的质量的5%,处理温度为60℃,处理时间为30min,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氧化锌复合材料。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氧化锌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10g二氧化硅粉末和水混合均匀,配制成固含量为10%的浆料,然后向其中加入碳酸钠(其质量为浆料质量的5%)、硅酸镁铝(其质量为浆料质量的3%)和六偏磷酸钠(其质量为浆料质量的0.1%),搅拌10min混合均匀后,得到混合物料;将该混合物料先经球磨机进行球磨处理30min,再采用砂磨机进行砂磨处理90min,得到pH在8~10.5、颗粒粒径为2μm的均一的二氧化硅分散液。
(2)向步骤(1)得到的二氧化硅分散液中加入醋酸锌,搅拌30min后,将该混合物加热至95℃反应10min,待反应完成后经板框过滤,洗涤后得到滤饼。其中,醋酸锌的质量与以二氧化硅计的所述二氧化硅分散液的质量的比为1:40。
(3)将步骤(2)得到的滤饼打浆,然后在200℃干燥至含水量≤2%,再将干燥后的滤饼在400℃煅烧90min,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复合材料,该核壳结构的外壳为纳米氧化锌,内核为二氧化硅。
(4)将步骤(3)得到的具有核壳结构的复合材料与氧化镧混合均匀进行表面处理,其中,氧化镧的质量为具有核壳结构的复合材料的质量的3%,处理温度为180℃,处理时间为5min,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氧化锌复合材料。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氧化锌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将步骤(4)中的硬脂酸替换为等质量的酞酸酯偶联剂。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氧化锌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将步骤(4)中的硬脂酸替换为等质量的松香树脂。
对比例1
本对比例所提供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步骤(1)中,不加入防沉剂和降粘剂。
对比例2
本对比例所提供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不设置步骤(4),即不进行表面处理(表面改性)。
对比例3
本对比例所提供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步骤(4)中,硬脂酸的质量为具有核壳结构的复合材料的质量的20%。
对比例4
市售间接法氧化锌。
实验例1
检测以上各实施例制得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氧化锌复合材料、对比例1~对比例3制得的复合材料,以及对比例4的市售间接法氧化锌的粒径和比表面积,结果如下表1所示。
同时,分别采用以上各实施例制得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氧化锌复合材料、对比例1~对比例3制得的复合材料,以及对比例4的市售间接法氧化锌按照以下配方制成复合橡胶材料。
复合橡胶材料的配方如下:按照质量份数计,天然橡胶(NR)100份、氧化锌(即各实施例制得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氧化锌复合材料、对比例1~对比例3制得的复合材料,以及对比例4的市售间接法氧化锌)3.0份、硬脂酸2.0份、防老剂RD 1.5份、炭黑N330 50份、促进剂NS 2.0份、硫磺1.8份。
并检测上述各组制得的复合橡胶材料145℃下硫化的力学性能,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各组复合橡胶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
Figure BDA0003782602950000111
从上表1可知,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氧化锌复合材料粒径比市售的间接法氧化锌的粒径要小,比表面积也比较大,在橡胶制品中拉伸性能、定伸性能等性能可媲美间接法氧化锌。本发明将纳米氧化锌与二氧化硅混合制备出复合型纳米氧化锌材料,能一定达到减锌的目的。
尽管已用具体实施例来说明和描述了本发明,然而应意识到,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因此,这意味着在所附权利要求中包括属于本发明范围内的所有这些替换和修改。

Claims (10)

1.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氧化锌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将二氧化硅、水、碳酸盐、防沉剂和降粘剂混合均匀后进行研磨,得到二氧化硅分散液;向所述二氧化硅分散液中加入锌源,进行共沉淀反应,待所述共沉淀反应完成后固液分离,得到固体物料;
(b)、将步骤(a)得到的所述固体物料进行煅烧后,得到外壳为纳米氧化锌、内核为二氧化硅的具有核壳结构的复合材料;
(c)、将步骤(b)得到的所述具有核壳结构的复合材料与改性剂混合均匀,进行表面改性,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氧化锌复合材料;
其中,步骤(c)中,所述改性剂包括硬脂酸、偶联剂、树脂和稀土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将二氧化硅、水、碳酸盐、防沉剂和降粘剂混合的方法包括:先将二氧化硅和水混合均匀得到浆料,然后向所述浆料中加入碳酸盐、防沉剂和降粘剂,混合均匀;
优选地,所述浆料的固含量为5%~40%;
优选地,所述碳酸盐的质量为所述浆料质量的5%~30%;
优选地,所述防沉剂的质量为所述浆料质量的1%~5%;
优选地,所述降粘剂的质量为所述浆料质量的0.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碳酸盐包括碳酸钠、碳酸钾和碳酸氢钠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防沉剂包括黄原胶、膨润土、羧甲基纤维素钠、硅酸镁铝和聚丙烯酰胺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降粘剂包括六偏磷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和偏铝酸钠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二氧化硅分散液的pH值为8~10.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研磨包括球磨和/或砂磨;
优选地,所述研磨的方法具体包括:先球磨10~90min,然后再砂磨10~90min;
优选地,所述二氧化硅分散液中的颗粒的粒径为0.5~5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锌源包括硫酸锌、氯化锌、硝酸锌和醋酸锌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锌源的质量与以二氧化硅计的所述二氧化硅分散液的质量之比为1:40~4:1;
优选地,所述共沉淀反应过程中混合物料的温度为50~95℃;
优选地,所述共沉淀反应的时间为10~90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固体物料在进行所述煅烧之前,还包括依次进行洗涤、破碎和干燥的步骤;
优选地,所述干燥的温度为105~200℃;
优选地,所述干燥至含水量≤2%;
优选地,所述煅烧的温度为300~600℃,时间为30~90min。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所述改性剂的质量为所述具有核壳结构的复合材料的质量的1%~10%;
优选地,在所述表面改性的过程中,混合物料的温度为60~200℃;
优选地,所述表面改性的时间为5~30min。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所述稀土氧化物包括氧化钇和/或氧化镧;
优选地,所述偶联剂包括硅烷偶联剂、酞酸酯偶联剂和铝酸脂偶联剂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树脂包括古马隆树脂、松香树脂、丙烯酸树脂、酚醛树脂、松香季戊四醇酯和有机胺类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有机胺类树脂包括六亚甲基四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六甲氧基甲基蜜胺、三聚氰胺、二氰二氨、三亚甲基二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和四乙烯五胺中的至少一种。
9.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氧化锌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氧化锌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得;
优选地,所述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氧化锌复合材料的粒径为20~100nm。
10.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氧化锌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所制得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氧化锌复合材料,或者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氧化锌复合材料在催化材料、半导体材料、橡胶、陶瓷和饲料中的应用。
CN202210933738.8A 2022-08-04 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氧化锌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150574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33738.8A CN115057465B (zh) 2022-08-04 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氧化锌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33738.8A CN115057465B (zh) 2022-08-04 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氧化锌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57465A true CN115057465A (zh) 2022-09-16
CN115057465B CN115057465B (zh) 2024-06-04

Family

ID=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40018777A (ko) * 2013-03-04 2014-02-13 이엔비나노텍(주) 나노 산화아연 고정화된 나노기공 실리카 복합체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고무 조성물
CN104761759A (zh) * 2015-03-29 2015-07-08 安徽同丰橡塑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纳米氧化锌改性胶粉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1084727A (zh) * 2019-12-26 2020-05-01 常州纳欧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纳米氧化锌表面改性以及反相分散浆的制备方法
CN114085566A (zh) * 2021-12-07 2022-02-25 安徽进化硅纳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水性二氧化硅悬浮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436320A (zh) * 2022-01-25 2022-05-06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核壳结构氧化锌的制备方法及其所得的氧化锌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40018777A (ko) * 2013-03-04 2014-02-13 이엔비나노텍(주) 나노 산화아연 고정화된 나노기공 실리카 복합체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고무 조성물
CN104761759A (zh) * 2015-03-29 2015-07-08 安徽同丰橡塑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纳米氧化锌改性胶粉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1084727A (zh) * 2019-12-26 2020-05-01 常州纳欧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纳米氧化锌表面改性以及反相分散浆的制备方法
CN114085566A (zh) * 2021-12-07 2022-02-25 安徽进化硅纳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水性二氧化硅悬浮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436320A (zh) * 2022-01-25 2022-05-06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核壳结构氧化锌的制备方法及其所得的氧化锌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郑水林等: "粉体表面改性", 31 August 2003,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pages: 25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84727B (zh) 一种纳米氧化锌表面改性以及反相分散浆的制备方法
CN108689422B (zh) 一种大比表面积纳米氧化钆粉体的制备方法
CN102786818B (zh) 一种利用表面包覆法增白高岭土的方法
US20120309617A1 (en) Method of Production of Photocatalytic Powder Comprising Titanium Dioxide and Manganese Dioxide Active Under Ultraviolet and Visible Light
CN109867986B (zh) 一种高分子改性的纳米碳酸钙产品系列
DE102006011965A1 (d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feiner Alpha-Aluminiumoxidteilchen
CN109251557B (zh) 一种核-壳结构纳米沉淀碳酸钙的制备方法
CN111333096A (zh) 一种超微细碳酸钙粉体的生产工艺
CN1201441A (zh) 稀土金属和碱金属硫化物、其制备方法和其作为颜料的用途
CN113666380B (zh) 一种球形二氧化硅的制备方法
CN110980786B (zh) 一种用大理石抛光废渣同时制备纳米碳酸钙和无氯硅酸钙早强剂的方法
CN115475597B (zh) 一种核壳磁性介孔二氧化硅材料与利用铁尾矿制备该材料的方法及其应用
CN115057465B (zh) 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氧化锌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057465A (zh) 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氧化锌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321221A (zh) 一种利用铁尾矿制备白炭黑的方法
CN102115618B (zh) 一种消光钡及其制备方法
CN114054009A (zh) 一种具有良好除甲醛功能的复合钛白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5057466B (zh) 一种改性纳米氧化锌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010578A (zh) 一种免烧赤泥基地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5895294B (zh) 一种复合纳米透明铁黄及其制备方法
JPH10120419A (ja) 酸化亜鉛超微粒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5286935A (zh) 一种二氧化硅负载型纳米氧化锌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353752B (zh) 一种耐酸包覆型纳米碳酸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806745B (zh) 一种复合纳米透明铁红及其制作方法
CN112940537B (zh) 一种涂料专用重质碳酸钙及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