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51720A - 触觉通信方法及系统、信号发送端和信号接收端 - Google Patents

触觉通信方法及系统、信号发送端和信号接收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51720A
CN115051720A CN202210633035.3A CN202210633035A CN115051720A CN 115051720 A CN115051720 A CN 115051720A CN 202210633035 A CN202210633035 A CN 202210633035A CN 115051720 A CN115051720 A CN 1150517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characteristic information
user
user characteristic
signal rece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3303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51720B (zh
Inventor
乔宏明
仝建刚
李嫚
朱应钊
陈春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elecom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elecom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3303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51720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517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517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517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517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2Transmitters
    • H04B1/04Circui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1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with the human body, e.g. for user immersion in virtual re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6Circui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触觉通信方法、触觉通信系统、信号接收端、信号发送端、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该触觉通信方法包括:通过信号发送端响应由信号接收端发送的用户特征信息,生成与用户特征信息对应的参数信息;其中,用户特征信息由信号接收端对用户进行特征检测而得到的信息;基于参数信息采集触觉信号,以将触觉信号发送至信号接收端实现触觉通信。本公开可以降低采集的数据量,减少传输资源的浪费。

Description

触觉通信方法及系统、信号发送端和信号接收端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触觉通信方法、触觉通信系统、信号接收端、信号发送端、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触觉通信是第六代移动通信标准(6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6G)时代主要应用场景之一,也是扩展现实(Extended Reality,XR)/元宇宙相关场景、应用的基础技术,通过触觉通信可以实现远距离传输触觉感知的技术。
目前,在信号发送端采集触觉感知设备生成的触觉信号时,通常根据统计的人体最佳触觉感知为标准进行触觉信号的采集。然而,上述方法导致采集的数据量大,造成传输资源的浪费。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觉通信方法、触觉通信系统、信号接收端、信号发送端、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陷而导致的采集数据量大且传输资源浪费问题。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触觉通信方法,包括:响应由信号接收端发送的用户特征信息,生成与用户特征信息对应的参数信息;其中,用户特征信息由信号接收端对用户进行特征检测而得到的信息;基于参数信息采集触觉信号,以将触觉信号发送至信号接收端实现触觉通信。
可选的,在预设时间段内未响应由信号接收端发送的用户特征信息时,基于信号发送端预先存储的参数信息采集触觉信号。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触觉通信方法,应用于信号接收端,包括对用户进行检测,生成用户特征信息;将用户特征信息发送至信号发送端,以便信号发送端响应用户特征信息,生成与用户特征信息对应的参数信息;接收来自信号发送端的触觉信号,以实现与信号发送端之间的触觉通信。
可选的,将用户特征信息发送至信号发送端包括在生成的用户特征信息发生变化时,将变化后的特征信息推送至信号发送端。
可选的,用户特征信息包括第一特征信息和第二特征信息,在生成的用户特征信息发生变化时,将变化后的特征信息推送至信号发送端前,触觉通信方法还包括:以第一预设时间间隔对用户的第一特征信息进行检测,以及以第二预设时间间隔对用户的第二特征信息进行检测;在用户的第一特征信息或用户的第二特征信息发生变化时,将变化后的特征信息推送至信号发送端;其中,第一特征信息为数值变化频率小于阈值的特征信息,第二特征信息为数值变化频率大于或等于阈值的特征信息,第一预设时间间隔大于第二预设时间间隔。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信号发送端,包括:参数生成模块用于响应由信号接收端发送的用户特征信息,生成与用户特征信息对应的参数信息;其中,用户特征信息由信号接收端对用户进行特征检测而得到的信息;信号采集模块用于基于参数信息采集触觉信号,以将触觉信号发送至信号接收端实现触觉通信。
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信号接收端,包括信息生成模块用于对用户进行检测,生成用户特征信息;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将用户特征信息发送至信号发送端,以便信号发送端响应用户特征信息,生成与用户特征信息对应的参数信息;信号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信号发送端的触觉信号,以实现与信号发送端之间的触觉通信。
根据本公开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触觉通信系统,包括信号发送端和信号接收端,信号发送端用于响应由信号接收端发送的用户特征信息,生成与用户特征信息对应的参数信息,基于参数信息采集触觉信号,以将触觉信号发送至信号接收端;信号接收端用于对用户进行检测,生成用户特征信息,将用户特征信息发送至信号发送端,以及接收来自信号发送端的触觉信号,以实现与信号发送端之间的触觉通信。
根据本公开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一种的触觉通信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第七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用于存储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其中,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可执行指令来执行上述任意一种的触觉通信方法。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信号发送端响应由信号接收端发送的用户特征信息,生成与用户特征信息对应的参数信息;其中,用户特征信息由信号接收端对用户进行特征检测而得到的信息;基于参数信息采集触觉信号,以将触觉信号发送至信号接收端实现触觉通信。在该方案中,信号接收端可以对用户进行特征检测,在信号发送端接收到用户特征信息后,便可生成与用户特征信息对应的参数信息,从而使得信号发送端依据生成的参数信息采集触觉信号,进而根据不同的用户设定与之对应的参数信息。该方案可以根据用户特征的差异进行定制采集触觉信号的参数信息,可以避免一些技术中根据统计的人体最佳触觉感知为标准进行触觉信号的采集,使得在采集触觉信号时获取到用户不需要的数据,进而导致采集数据量大,造成传输资源的浪费的问题。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一种触觉通信系统架构图;
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另一种触觉通信系统架构图;
图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一种应用于信号发送端的触觉通信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一种应用于信号接收端的触觉通信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5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一种信号发送端的方框图;
图6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一种信号接收端的方框图;
图7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省略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技术方案以避免喧宾夺主而使得本公开的各方面变得模糊。
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附图中所示的一些方框图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附图中所示的流程图仅是示例性说明,不是必须包括所有的步骤。例如,有的步骤还可以分解,而有的步骤可以合并或部分合并,因此实际执行的顺序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改变。
触觉是人类感知并与外部环境交互的一类重要方式,它通过来自皮肤表面的敏感神经来感受接触物的材质、运动、压力、温度等属性,区别于传统网络信息传输的过程。触觉通信是个体靠身体接触、感知震动来传递信息和进行交流,触觉通信系统是能够通过交互的表面来传送触摸感的系统,包括两个彼此通信的设备,即信号发送端和信号接收端,该系统可以给予用户尽可能自然的触觉感知体验。
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触觉通信方法,可以应用于需要远程传输触觉信号的应用场景中。例如,在用户线上购物的应用场景中,用户可以查看到每件衣服,而触觉通信可以辅助用户通过触摸衣物获取衣物的面料、手感、纹理等,从而复现真实的购物场景。触觉通信方法还可以应用于军事训练、空间探索和远程医疗领域等。
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一种触觉通信系统,参考图1,该触觉通信系统包括了信号发送端和信号接收端,信号发送端可以包含触觉感知设备、信号采集模块、编码发送模块,信号接收端包含信号接收模块、信号解码模块以及感知复原模块,信号发送端通过传输网络向信号接收端发送触觉信号。
对于信号发送端,触觉感知设备可以将物体与用户皮肤直接接触产生的触感感觉转换为信号形式,以得到触觉信号。其中,触觉信号可以包括多种触觉信号类型,例如,压力、振动、硬度、温度等触觉信号。信号发送端通过信号采集模块以预设的无差别参数信息对触觉感知设备生成的触觉信号进行采集,参数信息可以包括采集频率、采集范围等,采集范围指从触觉感知设备生成的多种类型的信号中确定出需要的触觉信号类型、各触觉信号类型的感知阈值,以温度感知为例,不同用户对温度感知的阈值存在差异。然后通过编码发送模块按照预设的编码方案对采集的触觉信号进行编码形成触觉数据帧,最后将形成触觉数据帧通过网络传输至信号接收端,无差别采集参数是指与使用该触觉通信系统的用户无关,即以相同的参数信息进行触觉信号的采集以及传输。
对于信号发送端,信号接收模块接收到触觉数据帧后,再通过解码模块进行与编码方案相对应的解码方案进行解码,最后通过感知复原模块将触觉信号转换为用户皮肤能真实感受到的触觉,从而实现了触觉的远距离传输过程。
在图1所示的触觉通信系统中,为了保障用户可以感受到最佳的触觉感知,通常使用人体触觉感知最佳的无差别参数信息进行触觉信号采集的技术方案,即最佳的采集频率、最佳的采集范围包含的触觉信号类别以及各触觉信号类别的感知阈值。但是,使用人体触觉感知最佳的参数信息进行触觉信号采集未考虑到不同用户对不同触觉信号类别的感知阈值以及采集频率的差异,且随着触觉信号类别的增多以及各触觉信号类别的感知阈值的增大,必然导致采集的数据量随之增大,从而造成传输资源浪费。
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考虑到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触觉通信方法,该方法的信号发送端可以响应由信号接收端发送的用户特征信息,生成与用户特征信息对应的参数信息;其中,用户特征信息由信号接收端对用户进行特征检测而得到的信息;然后,通过上述生成的参数信息进行触觉信号的采集,便可以针对不同的用户采集相适配的触觉信号,避免了因用户的差异性引起采集的数据量增大的问题,从而节省了传输资源。
在上述图1所示的触觉通信系统基础上,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觉通信系统的架构图。如图2所示,该触觉通信系统中包括信号发送端20和信号接收端22,且信号接收端22添加了特征生成模块,信号发送端20添加了参数生成模块。
信号接收端22可以对用户进行检测,生成用户特征信息,并将用户特征信息通过传输网络发送至信号发送端20。信号发送端20响应由信号接收端22发送的用户特征信息,生成与用户特征信息对应的参数信息,然后基于生成与用户特征信息对应的参数信息进行触觉信号的采集,最后将采集的触觉信号发送至信号接收端22。信号接收端22接收来自信号发送端20的触觉信号,以实现信号接收端22与信号发送端20之间的触觉通信。
在了解了本公开的触觉通信系统的架构后,结合图3对本公开的应用于信号发送端的触觉通信方法的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图3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信号发送端的触觉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觉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触觉通信系统的信号发送端。如图3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触觉通信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30.响应由信号接收端发送的用户特征信息,生成与用户特征信息对应的参数信息;其中,用户特征信息由信号接收端对用户进行特征检测而得到的信息。
其中,用户的特征信息为用户的基本特征和触觉敏感度等。例如,用户的基本特征可以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心跳等生理性信息,还可以包括姿态等动作类信息,触觉敏感度可以包括振动敏感度、压力敏感度、硬度敏感度、温度敏感度等敏感度信息。参数信息是指示从触觉感知设备采集触觉信号的信息,参数信息可以包括采集频率、采集范围等,采集范围为采集触觉信号类型和触觉感知阈值,触觉信号类型可以包括振动、压力、硬度、加速度、温度等,触觉感知阈值指人体能够得到不同类别触觉信号的最佳感知阈值。以振动感知为例,假设人体对振动感知可分为10个等级,随着等级的增大振动感知越明显,所需要采集的数据量就越大,用户A对振动的敏感度较高,则振动等级为4即可满足最佳的振动感知阈值,而用户B对振动的敏感度较低,需要振动等级为7才可以满足最佳的振动感知阈值。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信号接收端可以对用户进行特征检测以获取用户特征信息,并对用户添加唯一的标识信息,然后通过传输网络将用户标识、用户特征信息推送至信号发送端。信号发送端根据接收到用户特征信息生成与用户特征信息对应的参数信息。
在生成与用户特征信息对应的参数信息时,可以使用各特征与参数信息之间的关系确定,例如,用户的不同姿态、身高、年龄、体重均对应了最佳的加速度感知阈值,在用户实现虚拟打羽毛球过程中,信号接收端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姿态、身高、年龄、体重确定最佳的加速度感知阈值。
S32.基于参数信息采集触觉信号,以将触觉信号发送至信号接收端实现触觉通信。
具体的,在步骤S30生成与用户特征信息对应的参数信息后,便可以根据参数信息进行触觉信号的采集,从而将采集的触觉信息发送至信号接收端,实现信号发送端与信号接收端之间的触觉通信过程。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信号发送端可以基于与用户特征信息对应的参数信息采集触觉信号后,使用预设的编码方案对触觉信号进行编码后形成触觉数据帧,从而实现了将触觉信号传输至信号接收端的过程。
应该理解的是,可以通过传输网络直接将触觉数据帧传输至信号接收端,也可以将触觉数据帧上传至云端,信号接收端可从云端下载等,本公开对信号发送端与信号接收端之间的信号传输方式不做具体限制。为了保障触觉通信的及时性,通过网络直接将触觉数据帧传输至信号接收端的方法较好。
在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信号发送端在预设时间段内未响应由信号接收端发送的用户特征信息时,基于信号发送端预先存储的参数信息采集触觉信号。
具体的,信号发送端预先存储了一套默认的无差别参数信息,该参数信息可以是根据统计的人体最佳触觉感知为标准设置的,也可以根据业务需求设定。当信号接收端在预设时间段内未响应由信号接收端发送的用户特征信息时,便可以根据预先存储的参数信息进行触觉信号的采集。
例如,当信号接收端内部无法实现对用户进行特征检测以获取用户特征信息功能,或者当信号接收端在预设时间段内无法将用户特征信息传输至信号发送端时,信号发送端在预设时间段内无法响应由信号接收端发送的用户特征信息。
信号发送端在无法响应由信号接收端发送的用户特征信息,可以根据预先存储的参数信息进行触觉信号采集,可以避免因网络延迟或者信号接收端故障导致无法传送用户特征信息造成的触觉通信系统崩溃的问题,从而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以及整体性能。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信号发送端响应由信号接收端发送的用户特征信息,生成与用户特征信息对应的参数信息;其中,用户特征信息由信号接收端对用户进行特征检测而得到的信息;基于参数信息采集触觉信号,以将触觉信号发送至信号接收端实现触觉通信。在该方案中,信号接收端可以对用户进行特征检测并传送至信号发送端,信号发送端在接收到用户特征信息后,生成与用户特征信息对应的参数信息,从而根据生成的参数信息采集触觉信号,进而根据不同的用户设定生成个性化的参数信息。该方案可以根据用户特征的差异定制采集触觉信号的参数信息,可以避免一些技术中根据统计的人体最佳触觉感知为标准进行触觉信号的采集,使得在采集触觉信号时获取到用户不需要的数据,进而导致采集数据量大,造成传输资源的浪费的问题。
与图3中步骤S30至步骤S32对应,图4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触觉通信方法的另一流程图。参考图4,该触觉通信方法应用于信号接收端,该触觉通信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40.对用户进行检测,生成用户特征信息;
其中,用户的特征信息为用户的基本特征和触觉敏感度等。例如,用户的基本特征可以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心跳、血压等生理性信息,还可以包括姿态等动作类信息,触觉敏感度可以包括振动敏感度、压力敏感度、硬度敏感度、温度敏感度等多种类别的敏感度信息。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信号接收端可以对正在使用该设备的用户进行检测,生成该用户的特征信息,并为该用户添加唯一的标识信息。
S42.将用户特征信息发送至信号发送端,以便信号发送端响应用户特征信息,生成与用户特征信息对应的参数信息,参数信息用于控制信号发送端采集触觉信号以发送至信号接收端。
具体的,在步骤S40中生成用户特征信息后,便可以将用户特征信息发送至信号发送端。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将用户特征信息发送至信号发送端时,当信号发送端检测到用户的特征信息发生变化时,便将变化后的特征信息推送至信号发送端。
具体的,信号接收端周期性的对用户进行特征检测,并对当前周期时刻生成的用户特征信息与上一周期时刻生成用户特征信息进行比较,若用户的特征信息未发生变化时,则不向信号发送端推送生成的用户特征信息;若检测到用户的特征信息发生变化,便将变化后的特征信息推送至信号发送端,其中,当前周期时刻即当前时刻,上一周期时刻即上一时刻。
信号接收端使用推送的信息传输方式可以节省传输资源,提高系统实时性。这种方式避免了一些技术中信号发送端向信号接收端发送订阅消息,信号接收端再将生成的用户特征信息传送至信号发送端导致的系统实时性低的问题,也可以避免在用户特征信息不变或者变化较小时,信号接收端周期性发送用户特征信息导致传输资源浪费的问题。
在信号接收端周期性的对用户进行特征检测,并对生成的用户特征信息与上一周期生成用户特征信息进行比较的过程中,可以针对不同的用户特征信息设置不同的检测周期。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用户特征信息包括第一特征信息和第二特征信息,第一特征信息为为数值变化频率小于阈值的特征信息,第二特征信息为数值变化频率大于或等于阈值的特征信息,同时,以第一预设时间间隔对用户的第一特征信息进行检测,以及以第二预设时间间隔对用户的第二特征信息进行检测,在用户的第一特征信息或用户的第二特征信息发生变化时,将变化后的特征信息推送至信号发送端;其中,第一预设时间间隔大于第二预设时间间隔。
具体的,在用户特征信息中,包含了数值变化频率小于阈值的特征信息的第一特征信息,例如用户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年龄,身高,体重特征在短时间内不会发生变化,变化相对平稳,其变化频率较小;也包含了数值变化频率大于或等于阈值的特征信息,例如心跳、姿态以及多种类别的触觉敏感度,这些特征信息会实时变化。对于变化频率小于一阈值的第一特征信息,信号接收端可以以时间间隔较大的第一预设时间间隔为周期进行检测,而对于变化频率大于或等于一阈值的第二特征信息,则以时间间隔较小的第二预设时间间隔为周期进行检测。应该理解的是,第一预设时间间隔和第二预设时间间隔可以根据业务需求设定。
例如,对于用户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第一特征信息,可以以一个月为周期进行检测,对于用户的心跳、姿态以及多种类别的触觉敏感度等第二特征信息,可以以1分钟为周期进行检测。这种针对不同的用户特征信息设置不同的检测周期可以提升信号接收端生成用户特征信息的效率,从而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
S44.接收来自信号发送端的触觉信号,以实现与信号发送端之间的触觉通信。
具体的,信号发送端根据信号接收端发送的用户特征信息生成的采集参数进行触觉信号的采集,使得信号发送端发送的触觉信号是以该用户最佳的采集频率和触觉感知阈值为标准。信号发送端便将采集的触觉信号发送至信号接收端,信号接收端接收到来自信号发送端的触觉信号,实现了触觉信号的信息传递过程。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信号接收端接收来自信号发送端的触觉信号后进行解码,最后将触觉信号转换为用户能够感知到的触觉,从而实现了触觉的远距离传输过程。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信号接收端通过对用户进行检测,生成用户特征信息,将用户特征信息发送至信号发送端,以便信号发送端响应用户特征信息,生成与用户特征信息对应的参数信息,参数信息用于控制信号发送端采集触觉信号以发送至信号接收端;接收来自信号发送端的触觉信号,以实现与信号发送端之间的触觉通信。在该技术方案中,信号接收端可以通过生成的用户特征信息控制信号接收端采集的触觉信号,从而接收到与该用户相适应的触觉信号。一方面,使得用户的触觉感知效果更佳;另一方面,该过程避免了一些技术使用无差别参数信息进行触觉信号采集造成的采集数据量大的问题,从而降低了传输资源的浪费,进而提高了系统整体性能。
进一步的,本示例实施方式中还提供了一种信号发送端。
图5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信号发送端的方框图。参考图5,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信号发送端5可以包括参数生成模块50、信号采集模块52。其中,参数生成模块50可以用于响应由信号接收端发送的用户特征信息,生成与用户特征信息对应的参数信息;其中,用户特征信息由信号接收端对用户进行特征检测而得到的信息;信号采集模块52可以用于基于参数信息采集触觉信号,以将触觉信号发送至信号接收端实现触觉通信。
通过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发送端5,可以根据用户特征的差异进行定制采集触觉信号的参数信息,从而避免一些技术中根据统计的人体最佳触觉感知为标准进行触觉信号的采集,使得在采集触觉信号时获取到用户不需要的数据,进而导致采集数据量大,造成传输资源的浪费的问题。
进一步的,本示例实施方式中还提供了另一种信号发送端。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信号发送端5的基础上,信号发送端还可以包括编码发送模块,编码发送模块用于对基于参数信息采集的触觉信号进行编码,并将编码后的触觉信号发送至信号接收端以实现触觉通信。
进一步的,本示例实施方式中还提供了一种信号接收端。
图6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信号接收端的方框图。参考图6,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信号接收端6可以包括特征生成模块60、信息发送模块62、信号接收模块64。其中,信息生成模块60可以用于对用户进行检测,生成用户特征信息;信息发送模块62可以用于将用户特征信息发送至信号发送端,以便信号发送端响应用户特征信息,生成与用户特征信息对应的参数信息,参数信息用于控制信号发送端采集触觉信号以发送至信号接收端;信号接收模块64可以用于接收来自信号发送端的触觉信号,以实现与信号发送端之间的触觉通信。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信号发送模块还用于在生成的用户特征信息发生变化时,将变化后的特征信息推送至信号发送端。用户特征信息包括第一特征信息和第二特征信息,信号发送模块还用于以第一预设时间间隔对用户的第一特征信息进行检测,以及以第二预设时间间隔对用户的第二特征信息进行检测,在用户的第一特征信息或用户的第二特征信息发生变化时,将变化后的特征信息推送至信号发送端;其中,第一特征信息为变化平稳的特征信息,第二特征信息为时刻变化的特征信息,第一预设时间间隔大于第二预设时间间隔。
利用上面的信号发送端和信号接收端,可以避免一些技术中根据统计的人体最佳触觉感知为标准进行触觉信号的采集,使得在采集触觉信号时获取到用户不需要的数据,进而导致采集数据量大,造成传输资源的浪费的问题,从而达到降低采集的数据量、节约传输资源的效果。
由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程序运行性能分析装置的各个功能模块与上述方法发明实施方式中相同,因此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能够实现本说明书上述方法的程序产品。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各个方面还可以实现为一种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包括程序代码,当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程序代码用于使终端设备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发明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
本公开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用于实现上述方法的程序产品,其可以采用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并包括程序代码,并可以在终端设备,例如个人电脑上运行。然而,本发明的程序产品不限于此,在本文件中,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程序产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可读介质的任意组合。可读介质可以是可读信号介质或者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可读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可读介质,该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发明操作的程序代码,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设备的情形中,远程计算设备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设备,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设备(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能够实现上述方法的电子设备。
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可以实现为系统、方法或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可以具体实现为以下形式,即:完全的硬件实施方式、完全的软件实施方式(包括固件、微代码等),或硬件和软件方面结合的实施方式,这里可以统称为“电路”、“模块”或“系统”。
下面参照图7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这种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700。图7显示的电子设备700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7所示,电子设备700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电子设备700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至少一个处理单元710、上述至少一个存储单元720、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存储单元720和处理单元710)的总线730、显示单元740。
其中,存储单元存储有程序代码,程序代码可以被处理单元710执行,使得处理单元710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发明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例如,处理单元710可以执行如图3中所示的步骤S30至步骤S32或如图4中所示的步骤S40至步骤S44。
存储单元720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单元形式的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单元(RAM)7201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单元720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只读存储单元(ROM)7203。
存储单元720还可以包括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7205的程序/实用工具7204,这样的程序模块7205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
总线730可以为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单元总线或者存储单元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单元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
电子设备700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800(例如键盘、指向设备、蓝牙设备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该电子设备700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电子设备700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路由器、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750进行。并且,电子设备700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760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所示,网络适配器760通过总线730与电子设备700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电子设备700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或网络上,包括若干指令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终端装置、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方法。
此外,上述附图仅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方法所包括的处理的示意性说明,而不是限制目的。易于理解,上述附图所示的处理并不表明或限制这些处理的时间顺序。另外,也易于理解,这些处理可以是例如在多个模块中同步或异步执行的。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用于动作执行的设备的若干模块或者单元,但是这种划分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块或者单元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模块或者单元来具体化。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他实施例。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

Claims (10)

1.一种触觉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信号发送端,包括:
响应由信号接收端发送的用户特征信息,生成与所述用户特征信息对应的参数信息;其中,所述用户特征信息由所述信号接收端对用户进行特征检测而得到的信息;
基于所述参数信息采集触觉信号,以将所述触觉信号发送至所述信号接收端实现触觉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觉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觉通信方法还包括:
在预设时间段内未响应由所述信号接收端发送的用户特征信息时,基于所述信号发送端预先存储的参数信息采集触觉信号。
3.一种触觉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信号接收端,包括:
对用户进行检测,生成所述用户特征信息;
将所述用户特征信息发送至信号发送端,以便所述信号发送端响应用户特征信息,生成与所述用户特征信息对应的参数信息,所述参数信息用于控制所述信号发送端采集触觉信号以发送至所述信号接收端;
接收来自所述信号发送端的触觉信号,以实现与所述信号发送端之间的触觉通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觉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用户特征信息发送至信号发送端,包括:
将当前时刻生成的用户特征信息与上一时刻生成的用户特征信息进行对比;
如果当前时刻生成的用户特征信息与上一时刻生成的用户特征信息不同,将当前时刻生成的用户特征信息推送至信号发送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觉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特征信息包括第一特征信息和第二特征信息;其中,在如果当前时刻生成的用户特征信息与上一时刻生成的用户特征信息不同,将当前时刻生成的用户特征信息推送至信号发送端前,所述触觉通信方法还包括:
以第一预设时间间隔对所述用户的第一特征信息进行检测,以及以第二预设时间间隔对所述用户的第二特征信息进行检测;
如果所述用户当前时刻的第一特征信息与上一时刻的第一特征信息不同,或者所述用户当前时刻的第二特征信息与上一时刻的第二特征信息不同,则将当前时刻生成的用户特征信息推送至信号发送端;
其中,所述第一特征信息为数值变化频率小于阈值的特征信息,所述第二特征信息为数值变化频率大于或等于阈值的特征信息,所述第一预设时间间隔大于第二预设时间间隔。
6.一种信号发送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参数生成模块,用于响应由信号接收端发送的用户特征信息,生成与所述用户特征信息对应的参数信息;其中,所述用户特征信息由所述信号接收端对用户进行特征检测而得到的信息;
信号采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参数信息采集触觉信号,以将所述触觉信号发送至所述信号接收端实现触觉通信。
7.一种信号接收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息生成模块,用于对用户进行检测,生成所述用户特征信息;
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用户特征信息发送至信号发送端,以便所述信号发送端响应用户特征信息,生成与所述用户特征信息对应的参数信息,所述参数信息用于控制所述信号发送端采集触觉信号以发送至所述信号接收端;
信号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信号发送端的触觉信号,以实现与所述信号发送端之间的触觉通信。
8.一种触觉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号发送端,用于响应由信号接收端发送的用户特征信息,生成与所述用户特征信息对应的参数信息,基于所述参数信息采集触觉信号,以将所述触觉信号发送至所述信号接收端;
所述信号接收端,用于对用户进行检测,生成所述用户特征信息,将所述用户特征信息发送至信号发送端,以及接收来自所述信号发送端的触觉信号,以实现与所述信号发送端之间的触觉通信。
9.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触觉通信方法。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
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触觉通信方法。
CN202210633035.3A 2022-06-06 2022-06-06 触觉通信方法及系统、信号发送端和信号接收端 Active CN1150517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33035.3A CN115051720B (zh) 2022-06-06 2022-06-06 触觉通信方法及系统、信号发送端和信号接收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33035.3A CN115051720B (zh) 2022-06-06 2022-06-06 触觉通信方法及系统、信号发送端和信号接收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51720A true CN115051720A (zh) 2022-09-13
CN115051720B CN115051720B (zh) 2024-01-09

Family

ID=831587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33035.3A Active CN115051720B (zh) 2022-06-06 2022-06-06 触觉通信方法及系统、信号发送端和信号接收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51720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32317A (ja) * 2001-02-07 2002-08-16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触覚通信装置
KR20110131323A (ko) * 2010-05-27 2011-12-07 한국과학기술원 감성 전달이 가능한 모바일 기기 및 이를 이용한 통신 방법
US8344862B1 (en) * 2012-04-09 2013-01-01 John Donham Tactile messaging system
CN104080170A (zh) * 2013-03-25 2014-10-0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d2d响应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WO2015172663A1 (en) * 2014-05-16 2015-11-19 Beijing Zhigu Rui Tuo Tech Co., Ltd Haptic feedback generation
KR101613022B1 (ko) * 2014-12-03 2016-04-15 아주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착용형 햅틱 장치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보행 안내 정보 제공 방법
CN108886542A (zh) * 2016-04-07 2018-11-23 索尼公司 系统、终端设备、方法和记录介质
KR102355274B1 (ko) * 2020-11-20 2022-02-07 플레이스비 주식회사 햅틱 컨트롤러를 이용한 온도 피드백 제공 시스템 및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32317A (ja) * 2001-02-07 2002-08-16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触覚通信装置
KR20110131323A (ko) * 2010-05-27 2011-12-07 한국과학기술원 감성 전달이 가능한 모바일 기기 및 이를 이용한 통신 방법
US8344862B1 (en) * 2012-04-09 2013-01-01 John Donham Tactile messaging system
CN104080170A (zh) * 2013-03-25 2014-10-0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d2d响应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WO2015172663A1 (en) * 2014-05-16 2015-11-19 Beijing Zhigu Rui Tuo Tech Co., Ltd Haptic feedback generation
KR101613022B1 (ko) * 2014-12-03 2016-04-15 아주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착용형 햅틱 장치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보행 안내 정보 제공 방법
CN108886542A (zh) * 2016-04-07 2018-11-23 索尼公司 系统、终端设备、方法和记录介质
KR102355274B1 (ko) * 2020-11-20 2022-02-07 플레이스비 주식회사 햅틱 컨트롤러를 이용한 온도 피드백 제공 시스템 및 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51720B (zh) 2024-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32210B1 (ko) 터치 신호에 의하여 이동 단말기의 조작을 실현하는 방법, 시스템 및 이동 단말기
CN102655551B (zh) 感测反馈方法和装置
Kaaresoja et al. Towards the temporally perfect virtual button: touch-feedback simultaneity and perceived quality in mobile touchscreen press interactions
CN104954354A (zh) 数字内容的上下文感知流式传送
US9329686B2 (en) Haptic feedback method, haptic feedback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ylus
CN114740981B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可读介质、电子设备及程序产品
CN105849758B (zh) 多模式内容消费模型
CN109558243A (zh) 虚拟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TWI691929B (zh) 互動式服務平台及其運作方法
CN107844220B (zh) 触感信号的处理方法、系统、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8632438B (zh) 一种生成app界面的方法和装置
CN106330672B (zh) 一种即时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10941345A (zh) 一种基于脑信号控制器的双向交互方法及系统
CN110925936A (zh) 空调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7479704A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051720A (zh) 触觉通信方法及系统、信号发送端和信号接收端
CN112398952A (zh) 电子资源推送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4001599A1 (zh) 用于预测用户的年龄段或性别的方法、系统、装置和介质
CN110276183B (zh) 反向图灵验证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N110727344A (zh) 虚拟现实系统、交互控制方法
CN112464075A (zh) 智能音箱的应用推荐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691016A (zh) 一种基于音频设备实现的交互方法及音频设备
KR102427085B1 (ko) 학습 서비스를 제공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이의 동작 방법
CN115484002A (zh) 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8491325A (zh) 文件系统测试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