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80170A - 一种d2d响应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d2d响应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80170A
CN104080170A CN201310097796.2A CN201310097796A CN104080170A CN 104080170 A CN104080170 A CN 104080170A CN 201310097796 A CN201310097796 A CN 201310097796A CN 104080170 A CN104080170 A CN 1040801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covery signals
response message
feedback resources
physical resource
receiving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9779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80170B (zh
Inventor
陈文洪
高秋彬
彭莹
赵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to CN20131009779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80170B/zh
Priority to PCT/CN2014/072959 priority patent/WO2014154085A1/zh
Publication of CN1040801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801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801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801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D2D响应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该方法包括:接收端用户设备UE确定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所述接收端UE在所述物理资源上接收D2D发现信号;所述接收端UE根据D2D发现信号的接收结果生成D2D响应信息;所述接收端UE确定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并在所述反馈资源上发送所述D2D响应信息。本发明实施例中,UE在接收D2D发现信号时,会根据D2D发现信号的接收结果生成D2D响应信息,并在反馈资源上发送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从而使得基站设备或者发送端UE能够知道发送端UE和接收端UE之间是否能够进行D2D通信,继而完成发送端UE和接收端UE之间的D2D通信配对。

Description

一种D2D响应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D2D(Device to Device,设备到设备)响应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蜂窝通信技术中,两个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流程可以如图1所示,即两个UE之间的语音和数据等业务需要经过各自驻留的eNB(即基站设备)以及核心网进行交互。进一步,D2D技术(即终端直通技术)是指邻近的UE可以在近距离范围内,通过直连链路直接进行数据传输的方式,不需要通过中心节点(即eNB)进行转发,如图2所示。
D2D技术本身的短距离通信特点和直接通信方式使其具有如下优势:(1)UE近距离直接通信可实现较高的数据速率、较低的延迟和较低的功耗;(2)利用网络中广泛分布的UE和D2D通信链路的短距离特点,可以实现频谱资源的有效利用;(3)D2D的直接通信方式能够适应如无线P2P等业务的本地数据共享需求,并提供具有灵活适应能力的数据服务;(4)D2D直接通信能够利用网络中数量庞大且分布广泛的UE,拓展网络的覆盖范围。
在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系统中,D2D技术是指工作在LTE授权频段上,受LTE系统控制的D2D通信过程;其充分发挥D2D技术优势,且LTE系统的控制可以克服传统D2D技术的一些问题,如干扰不可控等。另外,D2D通信也可以在非LTE授权频段上,或者在没有LTE系统控制的情况下工作,此时,UE之间的D2D通信由自发组织完成,没有基站设备协助控制。
现有技术中,D2D通信过程包括D2D发现和D2D通信;UE通过D2D发现信号来发现其邻近的其它UE,并在建立D2D连接后进行数据通信;在网络覆盖范围内,D2D发现信号所使用的资源由基站设备通知给发送端UE和接收端UE,继而使得发送端UE和接收端UE能够使用基站设备配置的资源进行发现。此外,在网络覆盖范围之外,D2D发现信号所使用的资源也可能是预定义的资源,也可以是由其中某个UE所分配的资源。
发送端UE在基站设备配置的资源上发送D2D发现信号,多个接收端UE可以同时在该资源上接收D2D发现信号,以发现该发送端UE;此外,发送端UE还可以在基站设备配置资源外的其它资源上,接收其它UE的D2D发现信号。如图3所示,为D2D发现信号的发送以及接收示意图,发送端UE需要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符号5上发送D2D发现信号,并需要在OFDM符号3、7、11上接收其它UE的D2D发现信号。
由于射频的限制,UE在发送D2D发现信号和接收D2D发现信号之间需要一定的转换时间(20us),因此,发送端UE在OFDM符号5上发送D2D发现信号时,OFDM符号5两侧的OFDM符号4和OFDM符号6不能用于接收其它UE的D2D发现信号,而只能作为收发转换的保护间隔。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接收端UE在发现发送端UE之后,现有技术中并没有提供相应的响应方式,从而使得基站设备或者发送端UE不知道发送端UE和接收端UE之间是否能够进行D2D通信,并导致发送端UE和接收端UE之间无法进行D2D通信。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D2D响应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以使得基站设备或者发送端UE知道发送端UE和接收端UE之间是否能够进行D2D通信。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设备到设备D2D响应信息的传输方法,包括:
接收端用户设备UE确定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
所述接收端UE在所述物理资源上接收D2D发现信号;
所述接收端UE根据D2D发现信号的接收结果生成D2D响应信息;
所述接收端UE确定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并在所述反馈资源上发送所述D2D响应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设备UE,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设备到设备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物理资源上接收D2D发现信号;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D2D发现信号的接收结果生成D2D响应信息;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反馈资源上发送所述D2D响应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设备到设备D2D响应信息的传输方法,包括:
基站设备确定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
所述基站设备接收接收端UE在所述反馈资源上发送的D2D响应信息;其中,所述D2D响应信息为所述接收端UE根据在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上接收D2D发现信号的接收结果生成并发送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设备,包括: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确定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接收端UE在所述反馈资源上发送的D2D响应信息;其中,所述D2D响应信息为所述接收端UE根据在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上接收D2D发现信号的接收结果生成并发送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设备到设备D2D响应信息的传输方法,包括:
发送端UE确定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
所述发送端UE接收接收端UE在所述反馈资源上发送的D2D响应信息;其中,所述D2D响应信息为所述接收端UE根据在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上接收D2D发现信号的接收结果生成并发送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确定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接收端UE在所述反馈资源上发送的D2D响应信息;其中,所述D2D响应信息为所述接收端UE根据在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上接收D2D发现信号的接收结果生成并发送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端UE在接收D2D发现信号时,会根据D2D发现信号的接收结果生成D2D响应信息,并在反馈资源上发送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从而使得基站设备或者发送端UE能够知道发送端UE和接收端UE之间是否能够进行D2D通信,继而完成发送端UE和接收端UE之间的D2D通信配对。
附图说明
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两个UE之间的语音和数据等业务需要经过各自驻留的eNB(即基站设备)以及核心网进行交互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两个UE之间的语音和数据等业务通过直连链路直接进行数据传输,不需要通过中心节点(即eNB)进行转发的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D2D发现信号的发送和接收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提出的接收端UE处理时的D2D响应信息的传输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提出的基站设备处理时的D2D响应信息的传输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提出的发送端UE处理时的D2D响应信息的传输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提出的D2D响应信息的传输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三中提出的D2D响应信息的传输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出的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五提出的基站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六提出的另一种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D2D响应信息的传输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包括基站设备的系统(此时为发送端UE、接收端UE和基站设备三方之间的通信过程)或者不包括基站设备的系统(此时为发送端UE和接收端UE两方之间的通信过程);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D2D响应信息的传输方法可以使得接收端UE在接收D2D发现信号时,能够根据D2D发现信号的接收结果生成D2D响应信息,并在反馈资源上发送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给发送端UE或者基站设备,从而使得基站设备或者发送端UE能够知道发送端UE和接收端UE之间是否能够进行D2D通信,继而完成发送端UE和接收端UE之间的D2D通信配对。如图4所示,该D2D响应信息的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UE(即接收端UE)确定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
本发明实施例中,UE确定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具体包括:UE接收来自基站设备的D2D发现信号占用物理资源的指示信息,并利用该指示信息确定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或者,UE(接收端UE)接收来自发送端UE的D2D发现信号占用物理资源的指示信息,并利用该指示信息确定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或者,UE通过在多个物理资源上分别检测是否收到D2D发现信号,以确定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
在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基站设备需要配置发送端UE发送D2D发现信号所占用的物理资源,并将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的指示信息通知给发送端UE和接收端UE;由发送端UE利用该指示信息确定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继而进行D2D发现信号的发送;并由接收端UE利用该指示信息确定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继而进行D2D发现信号的接收。
在另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发送端UE可以自身配置D2D发现信号所占用的物理资源,在该物理资源上发送D2D发现信号,并将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的指示信息通知给接收端UE;由接收端UE利用该指示信息确定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继而进行D2D发现信号的接收。
在另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基站设备需要配置发送端UE发送D2D发现信号所占用的物理资源,并将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的指示信息通知给发送端UE;由发送端UE利用该指示信息确定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继而进行D2D发现信号的发送;进一步,接收端UE通过在多个物理资源上分别检测是否收到D2D发现信号,以确定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
步骤402,UE在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上接收D2D发现信号。其中,发送端UE需要在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上发送D2D发现信号,且接收端UE需要在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上接收D2D发现信号。
步骤403,UE根据D2D发现信号的接收结果生成D2D响应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D2D响应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之一或任意组合:
(1)发送D2D发现信号的UE(即发送端UE)的标识信息;该标识信息可以是发送端UE在接收端UE需要发现的所有UE中的索引,如接收端UE被基站设备配置去发现4个UE时,可以使用2比特信息来表示这4个UE分别对应的标识信息;该标识信息也可以是基站设备给发送端UE配置的D2D专用ID,即基站设备可以为每个发送端UE配置相应的D2D ID。
(2)UE是否成功接收到D2D发现信号的反馈信息(基于D2D发现信号的接收结果确定);例如,通过使用标识1来表征UE成功接收到D2D发现信号,并使用标识0来表征UE没有成功接收到D2D发现信号。
(3)对D2D发现信号进行测量得到的接收功率强度信息;例如,接收端UE在成功接收到D2D发现信号之后,通过对接收到的D2D发现信号进行测量,可以得到接收功率强度信息,该接收功率强度信息类似于现有系统中的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参考符号接收功率)信息。
(4)UE(即接收端UE)与发送D2D发现信号的UE(即发送端UE)之间建立D2D通信连接的请求,其需要区别于现有蜂窝网的通信连接请求。
本发明实施例中,D2D响应信息可以包括多个内容,这多个内容是一个发送端UE对应的多个内容,或是多个发送端UE对应的多个内容;为此,当D2D响应信息包括多个内容时,UE生成D2D响应信息的过程具体包括:UE为每个内容生成包含该内容的D2D响应信息;或者,UE对多个内容进行联合编码,并为联合编码后的内容生成包含该内容的D2D响应信息;或者,UE对多个内容进行级联处理,并为级联处理后的内容生成包含该内容的D2D响应信息;其中,UE可按照基站设备指示的顺序对多个内容进行级联处理或者按照基于D2D发现信号的标识信息确定的顺序对多个内容进行级联处理。
步骤404,UE确定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并在该反馈资源上发送D2D响应信息,即将D2D响应信息发送给基站设备或者发送端UE。
本发明实施例中,UE(即接收端UE)确定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具体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方式:
方式一、UE接收来自基站设备的用于配置D2D响应信息占用的反馈资源的下行信令,并从下行信令中获得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
在该方式一中,基站设备可以通过高层信令或者DCI(Downlink ControlInformation,下行控制信息)信令等将D2D响应信息占用的反馈资源信息通知给UE,由UE从高层信令或者DCI信令中获得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例如,如果D2D响应信息需要以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Channel,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方式发送,则基站设备可以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相应PUCCH格式所用的PUCCH资源;如果D2D响应信息需要以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方式发送,则基站设备可以通过在调度DCI中指示相应PUSCH占用的资源。
方式二、UE利用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和/或物理资源的序列信息计算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
在该方式二中,假设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可以通过资源索引n_response表示,如n_response可以表示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PUCCH资源,则:n_response与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的起始位置n_low(PRB(Physical Resource Block,物理资源块)索引值)和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的序列标识(即n_ID)具有对应关系:n_response=f(n_low,n_ID)。
例如,n_response=(floor(n_low/N_dis)*N_ID+n_ID)mod N_res;或者,n_response=(round(n_low/N_dis)*N_ID+n_ID)mod N_res;在上述公式中,所述N_ID表示同样资源上进行序列复用的数目,所述N_dis为每个D2D发现信号所占用的PRB个数,所述N_res为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的总大小,floor函数为下取整,round函数为四舍五入。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一个D2D发现信号由多个UE(接收端UE)接收,且多个UE都需要反馈D2D响应信息,则这多个UE之间需要使用不同的反馈资源;此时,各UE从D2D发现信号的物理资源和/或物理资源的序列信息中得到的是一块资源或者一个资源的起始位置;即n_response是一个资源的索引,或表示一块资源的起始位置,或一个资源编号,每个资源编号映射一块资源。
方式三、UE利用D2D发现信号中携带的资源信息获得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
在该方式三中,当D2D发现信号中携带的资源信息包含D2D响应信息占用的反馈资源的索引值n_response时,利用D2D发现信号中携带的n_response确定D2D响应信息占用的反馈资源;当D2D发现信号中携带的资源信息包含D2D响应信息占用的反馈资源的起始位置时,利用D2D发现信号中携带的起始位置以及相关信息(如D2D ID)确定D2D响应信息占用的反馈资源。
方式四、UE(即接收端UE)接收来自发送端UE的用于配置D2D响应信息占用的反馈资源的控制信令,并从控制信令中获得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
在该方式四中,发送端UE可以通过高层信令或者DCI信令等将D2D响应信息占用的反馈资源信息通知给接收端UE,由接收端UE从高层信令或者DCI信令中获得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例如,如果D2D响应信息需要以PUCCH的方式发送,则发送端UE可以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相应PUCCH格式所用的PUCCH资源;如果D2D响应信息需要以PUSCH的方式发送,则发送端UE可以通过在调度DCI中指示相应PUSCH占用的资源。
本发明实施例中,UE在反馈资源上发送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具体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方式:
方式一、UE(即接收端UE)在反馈资源上一次性地发送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即UE在反馈资源上一次性地将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发送给基站设备或者发送端UE;例如,接收端UE在成功发现发送端UE之后,通过PUCCH资源一次性地将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即成功接收到D2D发现信号的反馈信息以及测量得到的接收功率强度信息)发送给基站设备。
方式二、UE(即接收端UE)在反馈资源上周期性地发送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直到成功接收到D2D发现信号为止(即成功发现发送D2D发现信号的UE);即UE在反馈资源上周期性地将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发送给基站设备或者发送端UE,一直到成功发现发送D2D发现信号的UE;例如,UE在基站设备配置的物理资源接收D2D发现信号,如果没有成功接收到D2D发现信号,则周期性反馈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即没有成功接收到D2D发现信号的反馈信息),一旦UE成功接收到D2D发现信号,则将成功接收到D2D发现信号的反馈信息发送给基站设备,并释放相应的反馈资源。
方式三、UE(即接收端UE)在成功接收到D2D发现信号之后,在反馈资源上周期性地发送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即UE在反馈资源上周期性地将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发送给基站设备或者发送端UE;例如,无论UE是否成功收到D2D发现信号,均采用类似PUCCH format2(格式2)的方式周期性在PUCCH中上报D2D响应信息。
方式四、UE(即接收端UE)在接收到基站设备或者发送端UE的响应触发指令后,在反馈资源上发送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即UE在接收到基站设备或发送端UE的响应触发指令后,在反馈资源上将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发送给基站设备或者发送端UE;例如,基站设备通过DCI调度用于发送D2D响应信息的PUSCH传输,UE通过指示的PUSCH资源反馈D2D响应信息;或者,基站设备通过一些特定事件触发UE进行D2D响应信息的层上报,UE在受到特定事件触发后,反馈D2D响应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UE可以在反馈资源上通过物理层信令发送D2D响应信息;或者,UE可以在反馈资源上通过高层信令发送D2D响应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设备需要在相应的反馈资源上接收来自UE的D2D响应信息,当基站设备从该D2D响应信息中获知接收端UE已经成功接收到发送端UE的D2D发现信号时,将D2D响应信息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内容通知给发送端UE;发送端UE在收到该通知后,可以停止发送D2D发现信号。
上述过程为针对接收端UE的处理过程,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发送端UE的处理以及基站设备的处理,还可以包括如下过程:
如图5所示,为针对基站设备的处理过程示意图。
步骤501,基站设备确定发送端UE发送D2D发现信号所占用的物理资源,并将D2D发现信号所占用的物理资源的指示信息通知给发送端UE,由发送端UE利用该指示信息确定D2D发现信号所占用的物理资源,并在该D2D发现信号所占用的物理资源上进行D2D发现信号的发送。
进一步的,基站设备还可以将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的指示信息通知给接收端UE,由接收端UE利用该指示信息确定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并在该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上进行D2D发现信号的接收。
步骤502,基站设备确定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以及接收该接收端UE在该反馈资源上发送的D2D响应信息;其中,所述D2D响应信息为接收端UE根据在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上接收D2D发现信号的接收结果生成并发送的。
具体的,基站设备确定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的过程,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方式:基站设备确定与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和/或物理资源的序列信息无关的资源作为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或者,基站设备利用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和/或物理资源的序列信息计算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
进一步的,在基站设备确定与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和/或物理资源的序列信息无关的资源作为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时,基站设备确定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之后,基站设备还可以将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的指示信息发送给接收端UE,由接收端UE利用该指示信息确定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
具体的,基站设备将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的指示信息通过下行信令发送给接收端UE;或者,基站设备将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的指示信息发送给发送端UE,由发送端UE将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的指示信息携带在D2D发现信号中发送给接收端UE。
如图6所示,为针对发送端UE的处理过程示意图。
步骤601,发送端UE确定自身发送D2D发现信号所占用的物理资源,并在该D2D发现信号所占用的物理资源上进行D2D发现信号的发送。
进一步的,发送端UE可以将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的指示信息通知给接收端UE,由接收端UE利用该指示信息确定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并在该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上进行D2D发现信号的接收。
步骤602,发送端UE确定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并接收该接收端UE在该反馈资源上发送的D2D响应信息;其中,所述D2D响应信息为所述接收端UE根据在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上接收D2D发现信号的接收结果生成并发送的。
具体的,发送端UE确定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方式:发送端UE确定与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和/或物理资源的序列信息无关的资源作为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或者,发送端UE利用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和/或物理资源的序列信息计算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
进一步的,在发送端UE确定与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和/或物理资源的序列信息无关的资源作为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时,发送端UE确定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之后,发送端UE还可将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的指示信息发送给接收端UE,由接收端UE利用该指示信息确定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
具体的,发送端UE通过控制信令将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的指示信息发送给接收端UE;或者,发送端UE将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的指示信息携带在D2D发现信号中发送给接收端UE。
综上所述,接收端UE在接收D2D发现信号时,会根据D2D发现信号的接收结果生成D2D响应信息,并在反馈资源上发送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使得基站设备或者发送端UE能够知道发送端UE和接收端UE之间是否能够进行D2D通信,并获知发送端UE和接收端UE之间的邻近情况和信道质量,继而完成发送端UE和接收端UE之间的D2D通信配对,进行D2D通信的调度。进一步的,基站设备可将D2D响应信息发送给发送端UE,使得发送端UE在被发现的同时发现另一个UE,可以发起D2D通信请求。
下面以UE A代表发送端UE,UE B代表接收端UE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阐述。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一种D2D响应信息的传输方法,如图7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701,基站设备需要配置UE A发送D2D发现信号所占用的物理资源,并将该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的指示信息通知给UE A和UE B;之后,由UE A利用该指示信息确定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继而可以进行D2D发现信号的发送;并由UE B利用该指示信息确定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继而可以进行D2D发现信号的接收。
其中,该D2D发现信号所占用的物理资源在时域上是周期性的物理资源,以使UE A周期性发送D2D发现信号,并使UE B周期性接收D2D发现信号。
需要注意的是,基站设备在指示D2D发现信号所占用的物理资源给UE B时,还可以同时指示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该D2D发现信号所占用的物理资源和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可以一起指示给UE B,或者单独指示给UE B;假设D2D响应信息通过PUCCH的格式进行上报,相应周期性的PUCCH资源由基站设备进行配置,比如基站设备配置PUCCH资源的内容包括:子帧周期、起始子帧、子帧内的频域和码域资源位置等。
步骤702,UE A在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上发送D2D发现信号,且UE B在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上接收D2D发现信号。
步骤703,UE B根据D2D发现信号的接收结果生成D2D响应信息,该D2D响应信息中包括UE B是否成功接收到UE A的D2D发现信号的1比特反馈信息(比如发现成功则为1,发现失败则为0);此外,当UE B需要发现多个UE时,需要分别生成各自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
步骤704,UE B确定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为基站设备所指示的反馈资源,并在该基站设备指示的反馈资源上周期性地反馈D2D响应信息;其中,该D2D响应信息中包括UE B需要发现的所有D2D发现信号对应的响应信息,且多个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按照D2D发现信号的标识索引信息的顺序进行级联后,在同一个PUCCH格式中反馈。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合并的D2D响应信息的内容超过PUCCH格式能够承载的内容,则需要按照D2D发现信号的优先级,或者根据D2D发现信号的标识索引信息丢弃优先级较低,或者索引较低的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UE的每次周期性反馈都按照各个响应信号最近更新的值进行反馈。
进一步的,基站设备在相应的反馈资源上接收D2D响应信息,如果基站设备在D2D响应信息中发现UE B已经正确检测到某个UE A的信息后,则基站设备还需要通知UE A其被该UE B成功发现的信息。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一种D2D响应信息的传输方法,如图8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801,基站设备需要配置UE A发送D2D发现信号所占用的物理资源,并将该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的指示信息通知给UE A和UE B;之后,由UE A利用该指示信息确定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继而可以进行D2D发现信号的发送;并由UE B利用该指示信息确定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继而可以进行D2D发现信号的接收。
其中,该D2D发现信号所占用的物理资源在时域上是周期性的物理资源,以使UE A周期性发送D2D发现信号,并使UE B周期性接收D2D发现信号。
步骤802,UE A在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上发送D2D发现信号,且UE B在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上接收D2D发现信号。
步骤803,UE B根据D2D发现信号的接收结果生成D2D响应信息,该D2D响应信息中包括UE B是否成功接收到D2D发现信号的反馈信息,以及在成功接收到D2D发现信号后测量得到的接收功率强度信息;之后,UE B将这两个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后,作为一个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
例如,D2D响应信息包含4个比特,其中指示的一个状态0000用于表示没有成功接收到D2D发现信号,而其它状态表示成功接收到D2D发现信号时,对D2D发现信号进行测量得到的接收功率强度信息。
步骤804,基站设备通过DCI触发UE B使用PUSCH进行D2D响应信息的反馈,该DCI中指示了D2D响应信息使用的PUSCH频域资源位置,触发的D2D响应信息对应的D2D发现信号的集合。其中,基站设备可以通过高层信令预先配置多个D2D发现信号的集合,再通过DCI触发其中一个D2D发现信号集合对应的D2D响应信息;或只配置一个D2D发现信号的集合。
UE B在收到基站设备的触发信令后,在相应DCI指示的PUSCH资源上,发送触发信令所指示的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如果触发信令指示多个D2D发现信号,则UE B对多个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进行级联后再上报给基站设备;其中,级联的顺序按照D2D发现信号的索引顺序,或者按照D2D发现信号在D2D发现信号集合中的顺序。
进一步的,基站设备在相应的反馈资源上接收D2D响应信息,从而获知所述集合对应的UE的被发现情况,进行下一步通信的调度。
实施例四
基于与上述方法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UE,如图9所示,该设备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11,用于确定设备到设备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
第一接收模块12,用于在所述物理资源上接收D2D发现信号;
生成模块13,用于根据D2D发现信号的接收结果生成D2D响应信息;
第二确定模块14,用于确定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
第一发送模块15,用于在所述反馈资源上发送所述D2D响应信息。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11,具体用于接收来自基站设备的D2D发现信号占用物理资源的指示信息,并利用所述指示信息确定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或者,接收来自发送端UE的D2D发现信号占用物理资源的指示信息,利用所述指示信息确定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或者,通过在多个物理资源上分别检测是否收到D2D发现信号,以确定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
所述生成模块13生成的D2D响应信息包括以下内容之一或者任意组合:发送所述D2D发现信号的UE的标识信息;本UE是否成功接收到所述D2D发现信号的反馈信息;对所述D2D发现信号进行测量得到的接收功率强度信息;本UE与发送所述D2D发现信号的UE之间建立D2D通信连接的请求。
所述生成模块13,具体用于当所述D2D响应信息包括多个内容时,为每个内容生成包含该内容的D2D响应信息;或,对所述多个内容进行联合编码,并为联合编码后的内容生成包含该内容的D2D响应信息;或,对所述多个内容进行级联处理,并为级联处理后的内容生成包含该内容的D2D响应信息。
所述第二确定模块14,具体用于接收来自基站设备的用于配置D2D响应信息占用的反馈资源的下行信令,并从所述下行信令中获得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或者,接收来自发送端UE的用于配置D2D响应信息占用的反馈资源的控制信令,并从所述控制信令中获得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或者,利用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和/或物理资源的序列信息计算所述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或者,利用D2D发现信号中携带的资源信息获得所述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15,具体用于在所述反馈资源上一次性地发送所述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或者,在所述反馈资源上周期性地发送所述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直到成功接收到所述D2D发现信号为止;或者,在成功接收到所述D2D发现信号之后,在所述反馈资源上周期性地发送所述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或者,在接收到基站设备或者发送端UE的响应触发指令后,在所述反馈资源上发送所述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15,具体用于在所述反馈资源上通过物理层信令发送所述D2D响应信息;或者在所述反馈资源上通过高层信令发送所述D2D响应信息。
其中,本发明装置的各个模块可以集成于一体,也可以分离部署。上述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实施例五
基于与上述方法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基站设备,如图6所示,该基站设备具体包括:
第三确定模块21,用于确定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
第二接收模块22,用于接收接收端UE在所述反馈资源上发送的D2D响应信息;其中,所述D2D响应信息为所述接收端UE根据在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上接收D2D发现信号的接收结果生成并发送的。
所述第三确定模块21,具体用于确定与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和/或物理资源的序列信息无关的资源作为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或者,利用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和/或物理资源的序列信息计算所述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
该基站设备还包括:第二发送模块23,用于在确定与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和/或物理资源的序列信息无关的资源作为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时,在确定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之后,将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的指示信息通过下行信令发送给接收端UE;或者,将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的指示信息发送给发送端UE,由所述发送端UE将所述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的指示信息携带在D2D发现信号中发送给所述接收端UE。
其中,本发明装置的各个模块可以集成于一体,也可以分离部署。上述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实施例六
基于与上述方法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UE,如图7所示,该用户设备具体包括:
第四确定模块31,用于确定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
第三接收模块32,用于接收接收端UE在所述反馈资源上发送的D2D响应信息;其中,所述D2D响应信息为所述接收端UE根据在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上接收D2D发现信号的接收结果生成并发送的。
所述第四确定模块31,具体用于确定与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和/或物理资源的序列信息无关的资源作为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或者,利用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和/或物理资源的序列信息计算所述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
该用户设备还包括:第三发送模块33,用于在确定与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和/或物理资源的序列信息无关的资源作为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时,在确定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之后,通过控制信令将所述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的指示信息发送给接收端UE;或者,将所述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的指示信息携带在D2D发现信号中发送给接收端UE。
其中,本发明装置的各个模块可以集成于一体,也可以分离部署。上述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发明所必须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例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例描述进行分布于实施例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例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6)

1.一种设备到设备D2D响应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端用户设备UE确定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
所述接收端UE在所述物理资源上接收D2D发现信号;
所述接收端UE根据D2D发现信号的接收结果生成D2D响应信息;
所述接收端UE确定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并在所述反馈资源上发送所述D2D响应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用户设备UE确定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具体包括:
所述接收端UE接收来自基站设备的D2D发现信号占用物理资源的指示信息,并利用所述指示信息确定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或者,
所述接收端UE接收来自发送端UE的D2D发现信号占用物理资源的指示信息,并利用所述指示信息确定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或者,
所述接收端UE通过在多个物理资源上分别检测是否收到D2D发现信号,以确定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2D响应信息包括以下内容之一或者任意组合:
发送所述D2D发现信号的UE的标识信息;
所述接收端UE是否成功接收到所述D2D发现信号的反馈信息;
对所述D2D发现信号进行测量得到的接收功率强度信息;
所述接收端UE与发送所述D2D发现信号的UE之间建立D2D通信连接的请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D2D响应信息包括多个内容时,所述接收端UE生成D2D响应信息的过程,具体包括:
所述接收端UE为每个内容生成包含该内容的D2D响应信息;或者,
所述接收端UE对所述多个内容进行联合编码,并为联合编码后的内容生成包含该内容的D2D响应信息;或者,
所述接收端UE对所述多个内容进行级联处理,并为级联处理后的内容生成包含该内容的D2D响应信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UE确定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具体包括:
所述接收端UE接收来自基站设备的用于配置D2D响应信息占用的反馈资源的下行信令,并从所述下行信令中获得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或者,
所述接收端UE接收来自发送端UE的用于配置D2D响应信息占用的反馈资源的控制信令,从所述控制信令中获得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或者,
所述接收端UE利用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和/或物理资源的序列信息计算所述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或者,
所述接收端UE利用D2D发现信号中携带的资源信息获得所述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UE在所述反馈资源上发送所述D2D响应信息,具体包括:
所述接收端UE在所述反馈资源上一次性地发送所述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或者,
所述接收端UE在所述反馈资源上周期性地发送所述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直到成功接收到所述D2D发现信号为止;或者,
在成功接收到所述D2D发现信号之后,所述接收端UE在所述反馈资源上周期性地发送所述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或者,
所述接收端UE在接收到基站设备或者发送端UE的响应触发指令后,在所述反馈资源上发送所述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
7.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UE在所述反馈资源上发送所述D2D响应信息,具体包括:
所述接收端UE在所述反馈资源上通过物理层信令发送所述D2D响应信息;或者,在所述反馈资源上通过高层信令发送所述D2D响应信息。
8.一种用户设备UE,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设备到设备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物理资源上接收D2D发现信号;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D2D发现信号的接收结果生成D2D响应信息;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反馈资源上发送所述D2D响应信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接收来自基站设备的D2D发现信号占用物理资源的指示信息,并利用所述指示信息确定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或者,接收来自发送端UE的D2D发现信号占用物理资源的指示信息,利用所述指示信息确定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或者,通过在多个物理资源上分别检测是否收到D2D发现信号,以确定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模块生成的所述D2D响应信息包括以下内容之一或者任意组合:
发送所述D2D发现信号的UE的标识信息;
本UE是否成功接收到所述D2D发现信号的反馈信息;
对所述D2D发现信号进行测量得到的接收功率强度信息;
本UE与发送所述D2D发现信号的UE之间建立D2D通信连接的请求。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成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D2D响应信息包括多个内容时,为每个内容生成包含该内容的D2D响应信息;或者,对所述多个内容进行联合编码,并为联合编码后的内容生成包含该内容的D2D响应信息;或者,对所述多个内容进行级联处理,并为级联处理后的内容生成包含该内容的D2D响应信息。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接收来自基站设备的用于配置D2D响应信息占用的反馈资源的下行信令,并从所述下行信令中获得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或者,
接收来自发送端UE的用于配置D2D响应信息占用的反馈资源的控制信令,并从所述控制信令中获得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或者,
利用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和/或物理资源的序列信息计算所述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或者,
利用D2D发现信号中携带的资源信息获得所述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反馈资源上一次性地发送所述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或者,在所述反馈资源上周期性地发送所述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直到成功接收到所述D2D发现信号为止;或者,在成功接收到所述D2D发现信号之后,在所述反馈资源上周期性地发送所述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或者,在接收到基站设备或者发送端UE的响应触发指令后,在所述反馈资源上发送所述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
14.如权利要求8或13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反馈资源上通过物理层信令发送所述D2D响应信息;或者,在所述反馈资源上通过高层信令发送所述D2D响应信息。
15.一种设备到设备D2D响应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设备确定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
所述基站设备接收接收端UE在所述反馈资源上发送的D2D响应信息;其中,所述D2D响应信息为所述接收端UE根据在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上接收D2D发现信号的接收结果生成并发送的。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设备确定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包括:
所述基站设备确定与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和/或物理资源的序列信息无关的资源作为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或者,
所述基站设备利用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和/或物理资源的序列信息计算所述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站设备确定与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和/或物理资源的序列信息无关的资源作为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时,所述基站设备确定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之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所述基站设备将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的指示信息通过下行信令发送给接收端UE;或者,
所述基站设备将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的指示信息发送给发送端UE,由所述发送端UE将所述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的指示信息携带在D2D发现信号中发送给所述接收端UE。
18.一种基站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确定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接收端UE在所述反馈资源上发送的D2D响应信息;其中,所述D2D响应信息为所述接收端UE根据在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上接收D2D发现信号的接收结果生成并发送的。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基站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确定模块,具体用于确定与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和/或物理资源的序列信息无关的资源作为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或者,利用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和/或物理资源的序列信息计算所述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基站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在确定与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和/或物理资源的序列信息无关的资源作为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时,在确定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之后,将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的指示信息通过下行信令发送给接收端UE;或者,将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的指示信息发送给发送端UE,由所述发送端UE将所述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的指示信息携带在D2D发现信号中发送给所述接收端UE。
21.一种设备到设备D2D响应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端UE确定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
所述发送端UE接收接收端UE在所述反馈资源上发送的D2D响应信息;其中,所述D2D响应信息为所述接收端UE根据在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上接收D2D发现信号的接收结果生成并发送的。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UE确定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包括:
所述发送端UE确定与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和/或物理资源的序列信息无关的资源作为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或者,
所述发送端UE利用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和/或物理资源的序列信息计算所述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发送端UE确定与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和/或物理资源的序列信息无关的资源作为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时,所述发送端UE确定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之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所述发送端UE通过控制信令将所述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的指示信息发送给接收端UE;或者,
所述发送端UE将所述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的指示信息携带在D2D发现信号中发送给接收端UE。
24.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确定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接收端UE在所述反馈资源上发送的D2D响应信息;其中,所述D2D响应信息为所述接收端UE根据在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上接收D2D发现信号的接收结果生成并发送的。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确定模块,具体用于确定与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和/或物理资源的序列信息无关的资源作为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或者,利用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和/或物理资源的序列信息计算所述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在确定与D2D发现信号占用的物理资源和/或物理资源的序列信息无关的资源作为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时,在确定D2D发现信号对应的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之后,通过控制信令将所述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的指示信息发送给接收端UE;或者,
将所述D2D响应信息所占用的反馈资源的指示信息携带在D2D发现信号中发送给接收端UE。
CN201310097796.2A 2013-03-25 2013-03-25 一种d2d响应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040801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97796.2A CN104080170B (zh) 2013-03-25 2013-03-25 一种d2d响应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PCT/CN2014/072959 WO2014154085A1 (zh) 2013-03-25 2014-03-06 一种d2d响应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97796.2A CN104080170B (zh) 2013-03-25 2013-03-25 一种d2d响应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80170A true CN104080170A (zh) 2014-10-01
CN104080170B CN104080170B (zh) 2018-12-25

Family

ID=516011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97796.2A Active CN104080170B (zh) 2013-03-25 2013-03-25 一种d2d响应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80170B (zh)
WO (1) WO2014154085A1 (zh)

Cited B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81613A (zh) * 2013-10-29 2015-04-29 索尼公司 使用无线接入状况指示符的增强型邻近服务发现
CN105530591A (zh) * 2014-09-29 2016-04-2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设备间直接通信d2d的通信控制方法、装置及基站
CN105553612A (zh) * 2015-12-10 2016-05-04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d2d通信链路的传输方法和基站以及终端
CN105634755A (zh) * 2014-11-07 2016-06-01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直通终端时频资源使用方法与装置
WO2016095119A1 (zh) * 2014-12-17 2016-06-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设备、基站及d2d通信的方法
WO2016161622A1 (zh) * 2015-04-10 2016-10-13 富士通株式会社 发现信息传输方法、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CN106550343A (zh) * 2015-09-21 2017-03-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端到端通信站点发现方法、站点及接入点
CN106688243A (zh) * 2014-10-21 2017-05-17 Sk电信有限公司 装置对装置内容提供方法
WO2017084514A1 (zh) * 2015-11-19 2017-05-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信道资源的获取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8347313A (zh) * 2017-01-24 2018-07-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反馈方法及用户设备
WO2018171563A1 (zh) * 2017-03-20 2018-09-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反馈资源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8702612A (zh) * 2016-03-22 2018-10-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D2d通信方法及设备
WO2019196829A1 (zh) * 2018-04-13 2019-10-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旁链路的操作方法和终端
CN110890942A (zh) * 2018-09-07 2020-03-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旁链路信息反馈方法及终端
WO2020063674A1 (zh) * 2018-09-25 2020-04-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旁链路的链路失败检测方法及终端
CN110999499A (zh) * 2016-02-26 2020-04-10 英特尔公司 第五代(5g)新无线(nr)事物网络中的用户设备(ue)和副链路通信方法
CN111132371A (zh) * 2018-11-01 2020-05-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副链路连接建立、资源分配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2118078A (zh) * 2014-11-14 2020-12-22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装置、反馈控制方法及重发控制方法
WO2021087820A1 (zh) * 2019-11-06 2021-05-1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反馈序列的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099411A (zh) * 2018-09-10 2021-07-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反馈信息、数据重传的方法和设备
WO2021142846A1 (zh) * 2020-01-19 2021-07-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051720A (zh) * 2022-06-06 2022-09-13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触觉通信方法及系统、信号发送端和信号接收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342393B1 (ko) * 2018-12-20 2021-12-23 아서스테크 컴퓨터 인코포레이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이드링크 피드백 충돌을 핸들링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11526494B (zh) * 2019-08-09 2021-08-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旁链路资源映射方法、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72199A (zh) * 2008-11-24 2010-07-07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d2d网络建立的方法和装置
JP2012244425A (ja) * 2011-05-19 2012-12-10 Ntt Docomo Inc 移動通信方法
CN102857901A (zh) * 2012-09-12 2013-01-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的发现、发现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2958066A (zh) * 2011-08-31 2013-03-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D2d终端通信方法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66403B2 (en) * 2009-10-23 2014-03-04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facilitating device-to-device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CN103002578B (zh) * 2011-09-08 2016-06-2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在蜂窝网络中实现d2d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72199A (zh) * 2008-11-24 2010-07-07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d2d网络建立的方法和装置
JP2012244425A (ja) * 2011-05-19 2012-12-10 Ntt Docomo Inc 移動通信方法
CN102958066A (zh) * 2011-08-31 2013-03-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D2d终端通信方法和设备
CN102857901A (zh) * 2012-09-12 2013-01-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的发现、发现处理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5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81613A (zh) * 2013-10-29 2015-04-29 索尼公司 使用无线接入状况指示符的增强型邻近服务发现
CN104581613B (zh) * 2013-10-29 2019-07-30 索尼公司 增强用户装置之间的邻近服务发现的方法及设备
CN105530591B (zh) * 2014-09-29 2019-01-0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设备间直接通信d2d的通信控制方法、装置及基站
CN105530591A (zh) * 2014-09-29 2016-04-2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设备间直接通信d2d的通信控制方法、装置及基站
CN106688243A (zh) * 2014-10-21 2017-05-17 Sk电信有限公司 装置对装置内容提供方法
US11638138B2 (en) 2014-10-21 2023-04-25 Sk Telecom Co., Ltd. Device-to-device content providing method
CN105634755A (zh) * 2014-11-07 2016-06-01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直通终端时频资源使用方法与装置
CN105634755B (zh) * 2014-11-07 2019-03-05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直通终端时频资源使用方法与装置
CN112118078B (zh) * 2014-11-14 2024-02-27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终端、通信系统以及反馈方法
CN112118078A (zh) * 2014-11-14 2020-12-22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装置、反馈控制方法及重发控制方法
CN111200875A (zh) * 2014-12-17 2020-05-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设备及d2d通信的方法
CN105917733B (zh) * 2014-12-17 2020-0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设备、基站及d2d通信的方法
CN105917733A (zh) * 2014-12-17 2016-08-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设备、基站及d2d通信的方法
CN111200875B (zh) * 2014-12-17 2023-09-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设备及d2d通信的方法
WO2016095119A1 (zh) * 2014-12-17 2016-06-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设备、基站及d2d通信的方法
WO2016161622A1 (zh) * 2015-04-10 2016-10-13 富士通株式会社 发现信息传输方法、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CN106550343B (zh) * 2015-09-21 2020-11-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端到端通信站点发现方法、站点及接入点
WO2017049955A1 (zh) * 2015-09-21 2017-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端到端通信站点发现方法、站点及接入点
CN106550343A (zh) * 2015-09-21 2017-03-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端到端通信站点发现方法、站点及接入点
WO2017084514A1 (zh) * 2015-11-19 2017-05-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信道资源的获取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5553612A (zh) * 2015-12-10 2016-05-04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d2d通信链路的传输方法和基站以及终端
CN105553612B (zh) * 2015-12-10 2019-10-25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d2d通信链路的传输方法和基站以及终端
CN110999499B (zh) * 2016-02-26 2023-08-22 苹果公司 第五代(5g)新无线(nr)事物网络中的用户设备(ue)和副链路通信方法
CN110999499A (zh) * 2016-02-26 2020-04-10 英特尔公司 第五代(5g)新无线(nr)事物网络中的用户设备(ue)和副链路通信方法
CN108702612B (zh) * 2016-03-22 2021-06-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D2d通信方法及设备
CN108702612A (zh) * 2016-03-22 2018-10-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D2d通信方法及设备
WO2018137452A1 (zh) * 2017-01-24 2018-08-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反馈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08347313A (zh) * 2017-01-24 2018-07-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反馈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08347313B (zh) * 2017-01-24 2021-08-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反馈方法及用户设备
WO2018171563A1 (zh) * 2017-03-20 2018-09-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反馈资源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8631968B (zh) * 2017-03-20 2021-02-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反馈资源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US11937216B2 (en) 2017-03-20 2024-03-1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data feedback resource
CN108631968A (zh) * 2017-03-20 2018-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反馈资源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US11330561B2 (en) 2017-03-20 2022-05-1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data feedback resource
CN110380828A (zh) * 2018-04-13 2019-10-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Sidelink的操作方法和终端
WO2019196829A1 (zh) * 2018-04-13 2019-10-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旁链路的操作方法和终端
US11510211B2 (en) 2018-04-13 2022-11-22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Sidelink opera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CN110890942A (zh) * 2018-09-07 2020-03-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旁链路信息反馈方法及终端
CN110890942B (zh) * 2018-09-07 2023-09-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旁链路信息反馈方法及终端
EP3833130A4 (en) * 2018-09-10 2021-11-24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EEDBACK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PROCESS, DATA RETRANSMISSION PROCESS AND DEVICE
CN113099411A (zh) * 2018-09-10 2021-07-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反馈信息、数据重传的方法和设备
US11943064B2 (en) 2018-09-10 2024-03-26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transmission of feedback information and data retransmission
WO2020063674A1 (zh) * 2018-09-25 2020-04-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旁链路的链路失败检测方法及终端
US11991770B2 (en) 2018-09-25 2024-05-21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Method for detecting link failure of sidelink and terminal
CN111132371B (zh) * 2018-11-01 2022-03-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副链路连接建立、资源分配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1132371A (zh) * 2018-11-01 2020-05-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副链路连接建立、资源分配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WO2021087820A1 (zh) * 2019-11-06 2021-05-1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反馈序列的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1142846A1 (zh) * 2020-01-19 2021-07-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051720A (zh) * 2022-06-06 2022-09-13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触觉通信方法及系统、信号发送端和信号接收端
CN115051720B (zh) * 2022-06-06 2024-01-09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触觉通信方法及系统、信号发送端和信号接收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80170B (zh) 2018-12-25
WO2014154085A1 (zh) 2014-10-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80170A (zh) 一种d2d响应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2427608B (zh) 一种发送srs和指示srs发送的方法及设备
CN110999477B (zh) 信息指示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3002578A (zh) 在蜂窝网络中实现d2d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TWI583231B (zh) 用於無線通訊系統之基地台、裝置對裝置使用者裝置、傳輸方法、回報方法及資源調整方法
RU2012134826A (ru) Способы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снованного на конкуренции предоставления в сети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CN102056300B (zh) 分量载波配置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CN104796986A (zh) 一种d2d通信方法及设备
CN103002579B (zh) 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3702346A (zh) 一种设备到设备用户设备间信道状态测量的方法及设备
CN102687561A (zh) 用于自主的ofdma信标接收测量的方法及装置
CN105099639A (zh) 一种控制信道传输的方法、装置及通信节点
CN114363916B (zh) 一种用于波束失败检测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0694520B2 (en) Uplink transmission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CN104349479A (zh) D2d通信资源分配方法及基站设备和用户设备
EP3618533A1 (en) D2d multi-carrier aggregation-based carrier set selectio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CN108810966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5636223A (zh) 一种上行调度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038920A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JPWO2020166017A5 (ja) 端末、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US1164750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requency and time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data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140048991A (ko) 채널 상태 정보 보고 방법, 사용자 장치 및 기지국
CN102821472A (zh) 信息上报与触发信息上报的方法及设备
CN105450374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系统及基站
CN108811052A (zh) 一种下行控制信道检测接收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08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