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27344A - 虚拟现实系统、交互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虚拟现实系统、交互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27344A
CN110727344A CN201910882875.1A CN201910882875A CN110727344A CN 110727344 A CN110727344 A CN 110727344A CN 201910882875 A CN201910882875 A CN 201910882875A CN 110727344 A CN110727344 A CN 1107273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user
control signal
head
mounted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8287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27344B (zh
Inventor
张秀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Xinguang Enterprise Management Consul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8287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2734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273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273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273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273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1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with the human body, e.g. for user immersion in virtual reality
    • G06F3/014Hand-worn input/output arrangements, e.g. data glov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02B27/0176Head mounted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1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with the human body, e.g. for user immersion in virtual reality
    • G06F3/015Input arrangements based on nervous system activity detection, e.g. brain waves [EEG] detection, electromyograms [EMG] detection, electrodermal response dete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15Interaction with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or interaction object displayed as three-dimensional, e.g. changing the user viewpoint with respect to the environment or objec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1Execution arrangements for user interfa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02B2027/0178Eyeglass ty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Neurology (AREA)
  • Neurosurge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虚拟现实系统、交互控制方法,属于人机交互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外设控制器,具有第一电极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操作,通过所述第一电极发送与所述操作对应的控制信号;头戴式设备,具有第二电极,所述头戴式设备用于通过所述第二电极接收由所述第一电极发送的所述控制信号,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对所述头戴式设备进行控制;其中,所述外设控制器和所述头戴式设备分别与所述用户的身体接触,以使所述控制信号通过所述用户的身体从所述第一电极传输至所述第二电极。本公开可以丰富虚拟现实系统中的交互方式,且使传输的控制信号具有较好的抗电磁干扰能力。

Description

虚拟现实系统、交互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人机交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虚拟现实系统及交互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用户沉浸感较强的人机交互技术。在虚拟现实中,无需鼠标、键盘等传统的交互设备,取而代之的是虚拟现实头盔、眼镜等头戴式设备。用户可以仅通过转动头部或移动视线实现虚拟现实界面中的场景转换、对象确定或其他交互操作等。然而,现有虚拟现实交互方式普遍较为单一,在实际应用中,仅通过跟踪用户眼球视线轨迹或检测头部运动,满足诸如选择、暂停、打开、浏览等多种操作需求,其过程较为复杂,难以实现。此外,由于头戴式设备集成了较多的控制功能,重量较重,用户在进行控制时需要经常进行头部运动或视线移动,可能会使用户感到眩晕或疲劳,舒适度较低,进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因此,如何对虚拟现实进行多样化的控制,提高用户使用虚拟现实设备的舒适度是现有技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虚拟现实系统及交互控制方法,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现有虚拟现实系统中交互方式单一、且舒适度较低的问题。
本公开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公开的实践而习得。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虚拟现实系统,包括:外设控制器,具有第一电极,所述外设控制器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操作,通过所述第一电极发送与所述操作对应的控制信号;头戴式设备,具有第二电极,所述头戴式设备用于通过所述第二电极接收由所述第一电极发送的所述控制信号,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对所述头戴式设备进行控制;其中,所述外设控制器和所述头戴式设备分别与所述用户的身体接触,以使所述控制信号通过所述用户的身体从所述第一电极传输至所述第二电极。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交互控制方法,应用于虚拟现实系统,所述虚拟现实系统包括头戴式设备以及外设控制器,所述外设控制器设有第一电极,所述头戴式设备设有第二电极;所述外设控制器和所述头戴式设备分别与用户的身体接触;所述方法包括:响应于所述外设控制器接收到所述用户输入的操作,获取与所述操作对应的控制信号;通过所述用户的身体将所述控制信号从所述第一电极发送至所述第二电极;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对所述头戴式设备进行控制。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交互控制装置,应用于虚拟现实系统,所述虚拟现实系统包括头戴式设备以及外设控制器,所述外设控制器设有第一电极,所述头戴式设备设有第二电极;所述外设控制器和所述头戴式设备分别与用户的身体接触;所述装置包括:信号获取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外设控制器接收到所述用户输入的操作,获取与所述操作对应的控制信号;信号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用户的身体将所述控制信号从所述第一电极发送至所述第二电极;信号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对所述头戴式设备进行控制。
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根据上述虚拟现实系统和交互控制方法,外设控制器在接收用户输入的操作后,通过设于外设控制器的第一电极发送与操作对应的控制信号,当控制信号通过用户的身体从第一电极传输到设于头戴式设备的第二电极时,根据控制信号对头戴式设备进行控制。一方面,该虚拟现实系统实现了一种新的信号传输方式,通过外设控制器和头戴式设备与用户的身体接触,使其可以通过人体进行通信,用户在进行虚拟现实交互时能够脱离对单一设备的依赖,并且区别于常用的无线通信,连接过程简单、便捷,且具有低功耗的特性;另一方面,通过人体通信的方式,可以通过用户的身体(如手部、腿部等肢体部位)对外设控制器进行控制,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必须用头部操作头戴式设备进行控制的方式,本示例性实施例避免了用户因长时间佩戴虚拟现实设备进行头部运动导致眩晕或其他不适的情况,并且通过增加用户输入的操作,可以丰富对头戴式设备的控制,实现多样化的用户体验。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意性示出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虚拟现实系统的示意图;
图2示意性示出本示例性实时中一种控制信号传输过程的示意图;
图3示意性示出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交互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意性示出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交互控制方法的子流程图;
图5示意性示出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另一种交互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6示意性示出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交互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7示意性示出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用于实现上述方法的电子设备;
图8示意性示出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用于实现上述方法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首先提供了一种虚拟现实系统,可以参考图1中的虚拟现实系统100所示。该虚拟现实系统100可以包括外设控制器110和头戴式设备120。其中:
外设控制器110可以是任意的具有操控功能的设备,例如手柄、摇杆、遥控或触控式设备等,本示例性实施例对于外设控制器的具体类型不做限定,例如图1所示的外设控制器110为指环控制器。外设控制器110与用户的身体接触,且具有第一电极111,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用户可以通过肢体控制外设控制器,例如通过一只手握住外设控制器,通过手指操控外设控制器等。当用户在外设控制器110上输入操作时,外设控制器110可以通过第一电极111发送与操作对应的控制信号。其中,输入的操作可以是指用户对头戴式设备进行控制的操作,其可以是任意类型的操作。举例来说,外设控制器110可以是摇杆,用户向左转动摇杆时,外设控制器110可以发送与“向左”操作对应的控制信号。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外设控制器110可以为一指环控制器,第一电极111设于指环控制器的内表面,如图1所示,指环控制器110可以包括指环环体112,触控区域113。其中指环环体112可以是闭合或非闭合的环状结构,其可以固定于用户的左手或右手的手指上,例如指环环体112可以套在用户的食指、无名指或中指等其中的任意一个手指上,第一电极111设于指环环体112的内侧表面,其可以在用户佩戴该指环控制器时,保证与身体的良好接触。触控区域113可以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操作。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触控区域113可以是以微型触摸屏,用户可以通过使用手指或触控笔等介质在其屏幕表面进行交互操作;触控区域113也可以设有触摸控件,该触摸控件可以是可按压的物理结构,用户通过按压该触摸控件,实现在虚拟现实界面中的确认或选择等操作;另外,触控区域113还可以结合触摸、按压等多种功能为一体,丰富用户对其的交互操作行为。
头戴式设备120也与用户的身体接触,其可以是佩戴于用户头部的虚拟现实的主设备,例如虚拟现实眼镜、虚拟现实眼罩或虚拟现实头盔等,图1所示头戴式设备110为虚拟现实眼镜。头戴式设备120具有第二电极121。头戴式设备120可以通过第二电极121接收由第一电极111发送的控制信号,根据控制信号进行头戴式设备的控制。例如控制信号为上述“向左”操作对应的信号,头戴式设备在接收到该信号时,可以对其进行一定的处理(如信号识别、信号放大、信号转换等),然后在虚拟现实界面中向左移动视角或虚拟控制器(如光标)等。头戴式设备120可以由光学结构和显示系统组成,其中,显示系统与外部虚拟现实引擎连接,以接收外部虚拟现实引擎处理后的显示内容,再通过光学结构为用户呈现一虚拟现实场景等。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头戴式设备120具有一支撑部,其可以将头戴式设备固定在用户的头部,例如虚拟现实眼镜的眼镜腿,虚拟现实眼罩的固定带,或者虚拟现实头盔的盔体等。第二电极121可以设于支撑部与头部接触的位置。如图1所示,虚拟现实眼镜120包括眼镜部分122以及眼镜支撑部(眼镜腿)123,第二电极121可以设置于至少一侧的眼镜腿的内侧表面,该内侧表面可以与用户头部的“太阳穴”附近区域接触,以实现第二电极121与用户的身体的充分接触。其中,第二电极121还可以设置为不同的形状,例如圆形片状、方形片状或者球状等等。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用户与电极的良好接触以及用户佩戴过程的舒适度,可以设置第二电极121为圆形片状。
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控制信号可以通过用户的身体从第一电极111传输至第二电极121,例如图1中示出了控制信号的示意性传输路径,从第一电极111发出后,经过用户的手部、身体、头部,到达第二电极121。本示例性实施例所采用的控制信号传输为IBC(Intra-Body Communication,人体通信)技术,其可以利用用户的身体作为传输介质在不同的设备之间发送和接收信号,作为信息传输的载体,与传统的蓝牙、Wi-Fi、射频和红外等无线通信技术相比,由于人体(即用户的身体)通信过程中信号经过人体传输,因而电磁噪声对其影响很小,另外,人体可以自身携带难以完全估量的“生物密码”,保证了传输信号的安全性。因此,IBC技术具有低功耗、高保密性以及更低的人体损害等优点,且不存在多人通信时效率降低的问题。本发明人发现,在虚拟现实的场景中,由于人体与头戴式设备、外设控制器同时接触,且两个设备的距离较近,可以通过IBC进行信号传输。
由上可知,第一电极111可以设于外设控制器110与用户的身体接触的区域,例如手柄或遥控的手部把握区域,手环或指环控制器的内表面等;第二电极121也可以设置于头戴式设备120与用户的身体接触的区域,例如头戴式设备具有支撑部,用于将头戴式设备固定在用户的头部;第二电极设于支撑部与头部接触的位置等。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外设控制器110内置有信号发送模块,用于在产生控制信号后,将控制信号发送至第一电极;头戴式设备120内置有信号接收模块,用于在第二电极接收控制信号后,控制控制信号在头戴式设备内部的传输。具体的,图2示出了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虚拟现实系统的控制信号的传输过程示意图,其过程可以是,外设控制器中内置的微处理器210对输入的操作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到控制信号,信号发送模块220用于将控制信号发送至第一电极230,第一电极230通过用户的身体将控制信号发送至第二电极240,再通过头戴式设备的信号接收模块250,接收该控制信号,并通过处理器260对其进行处理,获得控制头戴式设备的控制信息。
外设控制器110上通常具有物理控件,例如实体按键、摇杆、触摸板等,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操作。当用户输入操作时,实际是在物理控件上输入操作,手部会接触物理控件。基于此,第一电极111可以设于外设控制器110的物理控件上,用户在进行操作时,手部接触物理控件,可以通过第一电极111将控制信号从进行操作的手部传输出去,无需用户身体的其他部分再接触第一电极111,通过单手甚至一根手指接触物理控件(即“单点接触”)即可同时实现输入操作和发射控制信号,从而简化外设控制器110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本示例性实施例对于外设控制器110上物理控件的数量和类型不做限定,例如可以设置多个不同类型的物理控件,以对应实现不同的操作功能。
综上所述,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虚拟现实系统中,外设控制器在接收用户输入的操作后,通过设于外设控制器的第一电极发送与操作对应的控制信号,当控制信号通过用户的身体从第一电极传输到设于头戴式设备的第二电极时,根据控制信号对头戴式设备进行控制。一方面,该虚拟现实系统实现了一种新的信号传输方式,通过外设控制器和头戴式设备与用户的身体接触,使其可以通过人体进行通信,用户在进行虚拟现实交互时能够脱离对单一设备的依赖,并且区别于常用的无线通信,连接过程简单、便捷,且具有低功耗的特性;另一方面,通过人体通信的方式,可以通过用户的身体(如手部、腿部等肢体部位)对外设控制器进行控制,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必须用头部操作头戴式设备进行控制的方式,本示例性实施例避免了用户因长时间佩戴虚拟现实设备进行头部运动导致眩晕或其他不适的情况,并且通过增加用户输入的操作,可以丰富对头戴式设备的控制,实现多样化的用户体验。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交互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上述虚拟现实系统100,该虚拟现实系统包括头戴式设备以及外设控制器,外设控制器设有第一电极,头戴式设备设有第二电极;外设控制器和头戴式设备分别与用户的身体接触,例如:用户可以通过肢体控制外设控制器,头部可以佩戴头戴式设备。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应用场景可以是:用户佩戴虚拟现实眼镜和外设控制器进行射击类游戏时,通过在外设控制器上进行触摸操作,以完成游戏中对特定对象的选择和射击行为;或者用户佩戴虚拟现实眼镜和外设控制器在虚拟现实界面中,通过在外设控制器上进行滑动操作,选择虚拟现实界面中可播放的视频等。
下面结合附图3对本示例性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如图3所示,交互控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310~S330:
步骤S310,响应于外设控制器接收到用户输入的操作,获取与操作对应的控制信号。
其中,用户输入的操作是指在外设控制器上进行的用于对头戴式设备进行控制的操作,其可以是在外设控制器上进行的单击、双击、长按、悬停或滑动操作等。外设控制器上可以具有触控或按压装置,例如具有功能性按键的手柄、遥控,或者具有触控显示屏幕的移动设备等等,功能性按键可以是触控按键,也可以是物理按键。另外,外设控制器除了可以是手柄、遥控等常规形态,还可以是手环、戒指等具备操控功能的形态,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定。例如外设控制器可以是具有触控区域的戒指,用户戴上该戒指后,通过手指在触控区域进行单击、双击或滑动等触控操作时,可以实现对虚拟现实的控制等等。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用户在输入操作时,该操作可以对应于对虚拟现实的控制操作,例如在外设控制器上进行单击或双击操作时,可以实现虚拟现实中对象的选择或确定;或者在外设控制器上进行滑动操作时,可以实现虚拟现实中虚拟场景的移动等等,即用户输入的操作可以对应用于控制虚拟现实的控制信息。控制信号是指用于传递该控制信息的载体,本示例性实施例根据输入的不同操作可以生成与其对应的控制信号,并将其发送至头戴式设备。
步骤S320,通过用户的身体将控制信号从第一电极发送至第二电极。
本示例性实施例可以采用电流耦合的方式,可以将控制信号耦合至用户的身体进行信号传输。其中。电流耦合是一种可以将人体作为波导的通信方式,具体传输过程可以是,耦合电流经由外设控制器的第一电极进入人体,并在人体中以“表面爬波”的方式进行传播,在头戴式设备端由第二电极以差分电流信号的形式被检测出,进而进行控制信号的处理。考虑到人体对不同频段信号的传输效率和传输损耗各不相同,合适的通信频带能够更好的建立有效的人体通信,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设置通信频带保持在10KHz~20MHz,在该频率范围内,人体通信的信号强度优于空气传输的信号强度,因此具有更好的传输效果。本示例性实施例采用IBC技术进行通信,使耦合电流直接流过人体,抗电磁干扰能力强,可以实现高速数据的传输,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320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10,外设控制器将获取的控制信号转换为电流信号,通过第一电极发射电流信号;
步骤S420,头戴式设备通过第二电极接收经由用户的身体传输的电流信号,将电流信号转换为控制信号。
为了使控制信号能够通过IBC技术进行通信,可以在外设控制器内设置数/模转换器或其他相关处理器等,用于对控制信号进行预处理,例如通过数/模转换器将获取的控制信号转换为电流信号,再通过第一电极将该电流信号发送至第二电极。头戴式设备中可以设置模/数转换器或其他相关处理器等,用于对接收到的电流信号再处理,转换为控制信号,例如通过模/数转换器将电流信号转化为控制信号,以根据控制信号中包括的控制信息对虚拟现实进行控制。
步骤S330,根据控制信号对头戴式设备进行控制。
通常,头戴式设备可以为用户呈现一虚拟现实界面,用于对虚拟现实场景进行显示,则对头戴式设备进行控制即为对头戴式设备中显示的虚拟显示界面中的内容进行控制。为了便于在虚拟现实界面中进行控制操作,虚拟现实界面内可以包括一虚拟控制器,用于在虚拟现实界面中执行控制操作,例如通过虚拟控制器在虚拟现实界面中进行浏览或选定某一对象的操作。其中,虚拟控制器是指具有指示作用的虚拟控件,其可以以十字光标、箭头或特定标识(自定义图标)等形式呈现。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头戴式设备可以根据控制信号中传递的控制信息对虚拟现实界面进行控制,具体的,可以是对虚拟现实场景进行控制,例如切换、移动当前虚拟现实场景,或者放大当前虚拟现实场景中的某一局部区域;也可以是对虚拟控制器进行控制,例如根据控制信号操控虚拟控制器进行移动或单击,以实现对虚拟现实界面内对象的浏览、选择或确定等操作。可以认为,步骤S310中的用户输入的操作与虚拟现实的控制操作具有映射关系,即用户在外设控制器上进行了什么样的操作,则可以对虚拟现实进行什么样的控制操作,例如输入的操作可以是在外设控制器的触控屏幕上进行向左滑动的操作,则虚拟现实界面中虚拟控制器可以对应向左移动;或者输入的操作可以是在外设控制器的触控屏幕上进行单击操作,则虚拟现实界面中虚拟控制器可以进行对当前选定的对象的确定操作等等。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不同的输入操作可以对应不同的控制信号,以实现不同的虚拟现实的控制行为,同一输入操作也可以对应不同的控制信号,例如输入长按操作时,其可以是从多个对象中确定某一对象的确定操作,也可以是使虚拟控制器在不同对象之间进行切换的浏览操作等等,本公开对此不做特别限定。
基于上述说明,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响应于外设控制器接收到用户输入的操作,获取与操作对应的控制信号,通过用户的身体将控制信号从第一电极发送至第二电极,根据控制信号对头戴式设备进行控制。一方面,该虚拟现实系统实现了一种新的信号传输方式,通过外设控制器和头戴式设备与用户的身体接触,使其可以通过人体进行通信,用户在进行虚拟现实交互时能够脱离对单一设备的依赖,并且区别于常用的无线通信,连接过程简单、便捷,且具有低功耗的特性;另一方面,通过人体通信的方式,可以通过用户的身体(如手部、腿部等肢体部位)对外设控制器进行控制,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必须用头部操作头戴式设备进行控制的方式,本示例性实施例避免了用户因长时间佩戴虚拟现实设备进行头部运动导致眩晕或其他不适的情况,并且通过增加用户输入的操作,可以丰富对头戴式设备的控制,实现多样化的用户体验;再一方面,通过IBC技术进行控制信号的传递,抗电磁干扰能力较强,且人体可以自身携带难以完全估量的“生物密码”,保证了传输信号的安全性。
考虑到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出现第一电极未与用户的身体进行良好接触,或接触不良的情况。图5示出了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另一种交互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10,响应于外设控制器接收到用户输入的操作,获取与操作对应的控制信号
步骤S520,通过外设控制器检测第一电极是否与用户的身体进行接触;
步骤S530,当外设控制器检测第一电极与用户的身体接触时,则通过外设控制器将获取的控制信号转换为电流信号,通过第一电极发射电流信号;并执行,
步骤S540,头戴式设备通过第二电极接收经由用户的身体传输的电流信号,将电流信号转换为控制信号;
步骤S550,当外设控制器检测第一电极未与用户的身体接触时,将获取的控制信号转换为电磁波信号,将电磁波信号发送至头戴式设备,头戴式设备将电磁波信号转换为控制信号。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双通信”的模式进行通信,即如果第一电极与用户的身体接触,外设控制器将获取的控制信号转换为电流信号,通过第一电极发射电流信号,进而实现电流信号的传输,如果第一电极未与用户的身体接触,则可以采用电磁波信号的方式进行控制信号的传输,即将控制信号通过外设控制器中的特定模块转化为电磁波信号,并通过特定介质,如空气,将电磁波信号发送至头戴式设备,头戴式设备在接收到电磁波信号后,将其转换为控制信号,实现对虚拟现实的控制。其中,电磁波信号可以使用蓝牙信号或Wi-Fi信号等,本公开对此不做具体限定。本示例性实施例通过“双通信”模式,能够确保控制信号在各种情况下的有效传输。
进一步的,为了确定第一电极与用户的身体是否接触,本示例性实施例可以设置一检测机制,具体的,外设控制器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检测第一电极是否与用户的身体接触:
通过设于外设控制器的温度传感器获取第一电极的温度数据;
如果温度数据处于预设区间,则确定第一电极与用户的身体接触。
考虑到人体在通常情况下,能够维持一恒定的温度范围,因此,本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在外设控制器中设置一温度传感器,通过温度传感器,将第一电极感受到的温度转换为可传输的温度信号,通过对温度信号进行处理,即可以得到第一电极的温度数据,即温度值。预设区间可以是人体温度的正常范围区间,当温度传感器获取到的第一电极的温度数据处于该预设区间时,可以认为第一电极与用户的身体接触。考虑到一些特殊情况以及测量误差,可以设置预设区间为[35℃,41℃],该区间仅为示例性示意,本公开对预设区间的范围、温度数据的类型及单位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为了确定第一电极是否与用户的身体进行接触,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例如可以结合人体是导体的特质,在外设控制器中设置一导体检测器,当与第一电极接触的主体为导体时,可以认为外设控制器与用户的身体接触。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其他能够检测第一电极是否与用户的身体接触的方法,例如红外检测方法,也应当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内。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外设控制器可以具有一物理控件,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操作,另外,第一电极可以设于该物理控件上,则当物理控件接收到操作时,即可以获取与操作对应的控制信号,并从第一电极发送控制信号。
在实际应用中,用户在外设控制器上输入操作时,通常需要与外设控制器的特定区域接触,例如外设控制器为手柄时,用户需要操控手柄中的物理摇杆,外设控制器为遥控时,用户需要按压面板上的按键,外设控制器为具有触摸显示屏的设备时,用户需要通过手指与该触摸显示屏的接触进行操作。无论用户是否需要把握整个外设控制器,只要可以在外设控制器输入操作,并将该操作的控制信号发送至头戴式设备即能够完成信号的发射,因此,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电极设置于物理控件上,该物理控件即为用户输入操作的控制区域,例如上述手柄中的物理摇杆,遥控上的按键,或触摸显示屏等等,本公开对此不做具体限定。通过将第一电极设于物理控件上,可以实现对外设控制器功能的合理分配,实现用户与外设控制器“单点接触”下控制信号的发送。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步骤S310中的操作具有操作轨迹;步骤S330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解析控制信号确定操作的操作轨迹,根据操作轨迹在虚拟现实界面中移动虚拟控制器。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用户在外设控制器中输入操作时,可以具有操作轨迹,例如用户通过手柄上的物理摇杆进行操作时,物理摇杆实质上具有一移动轨迹,例如圆形、直线或曲线等;或者用户在触摸显示器通过滑动手指输入操作时,手指滑动可以确定一滑动轨迹等等。该操作轨迹可以通过控制信号传输至头戴式设备中,经过解析后,可以确定虚拟现实界面中虚拟控制器的运动状态。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用户所输入的操作的操作轨迹,与虚拟现实界面中虚拟控制器的移动轨迹可以具有关联联系,根据操作轨迹即能够确定移动轨迹,例如用户在触摸显示屏上进行曲线移动,则对应的虚拟现实界面内的虚拟控制器也进行曲线移动,其中,触摸显示器与虚拟现实界面也可以具有一预设比例关系,以使输入操作的轨迹能够准确对应于虚拟现实界面中虚拟控制器的移动轨迹。另外,考虑到外设控制器通常体积较小,虚拟现实界面显示区域较大,因此,还可以通过输入操作的轨迹趋势,确定虚拟控制器在虚拟现实界面中的移动,例如用户在触摸显示屏中向左侧微微滑动停止不动,则虚拟现实界面中虚拟控制器可以保持持续向左滑动,直到用户与触摸显示屏停止接触等等。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交互控制装置,应用于虚拟现实系统,虚拟现实系统包括头戴式设备以及外设控制器,外设控制器由用户的肢体控制,并设有第一电极,头戴式设备佩戴于用户的头部,并设有第二电极。参照图6,该装置600可以包括,信号获取模块610,用于响应于外设控制器接收到用户输入的预设操作,获取预设操作对应的控制信号;信号发送模块620,用于通过用户的身体将控制信号从第一电极发送至第二电极;信号控制模块630,用于根据控制信号对头戴式设备进行控制。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信号发送模块可以包括:第一电流信号转换单元,用于外设控制器将获取的控制信号转换为电流信号,通过第一电极发射电流信号;第二电流信号转换单元,用于头戴式设备通过第二电极接收经由用户的身体传输的电流信号,将电流信号转换为控制信号。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交互控制装置还可以包括:判断模块,用于在外设控制器获取控制信号后,当外设控制器检测第一电极与用户的身体接触时,执行将获取的控制信号转换为电流信号的步骤;以及当外设控制器检测第一电极未与用户的身体接触时,将获取的控制信号转换为电磁波信号,将电磁波信号发送至头戴式设备,头戴式设备将电磁波信号转换为控制信号。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外设控制器通过以下方式检测第一电极是否与用户的身体接触:通过设于外设控制器的温度传感器获取第一电极的温度数据;如果温度数据处于预设区间,则确定第一电极与用户的身体接触。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外设控制器具有一物理控件,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预设操作,第一电极设于物理控件上;当物理控件接收到预设操作时,获取预设操作对应的控制信号,并从第一电极发送控制信号。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预设操作具有操作轨迹;信号控制模块可以包括:控制单元,用于通过解析控制信号确定预设操作的操作轨迹,根据操作轨迹在虚拟现实界面中移动虚拟控制器。
上述装置中各模块/单元的具体细节在方法部分的实施例中已经详细说明,未披露的细节内容可以参见方法部分的实施例内容,因此此处不再赘述。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能够实现上述方法的电子设备。
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可以实现为系统、方法或程序产品。因此,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可以具体实现为以下形式,即:完全的硬件实施方式、完全的软件实施方式(包括固件、微代码等),或硬件和软件方面结合的实施方式,这里可以统称为“电路”、“模块”或“系统”。
下面参照图7来描述根据本公开的这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子设备700。图7显示的电子设备700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7所示,电子设备700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电子设备700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至少一个处理单元710、上述至少一个存储单元720、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存储单元720和处理单元710)的总线730、显示单元740。
其中,存储单元存储有程序代码,程序代码可以被处理单元710执行,使得处理单元710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公开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例如,处理单元710可以执行图3所示的步骤S310~S330,也可以执行图4所示的步骤S410~S420等。
存储单元720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单元形式的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单元(RAM)721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单元72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只读存储单元(ROM)723。
存储单元720还可以包括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725的程序/实用工具724,这样的程序模块725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
总线730可以为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单元总线或者存储单元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单元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
电子设备700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900(例如键盘、指向设备、蓝牙设备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该电子设备700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电子设备700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路由器、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750进行。并且,电子设备700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760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所示,网络适配器760通过总线730与电子设备700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电子设备700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或网络上,包括若干指令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终端装置、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方法。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能够实现本说明书上述方法的程序产品。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公开的各个方面还可以实现为一种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包括程序代码,当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程序代码用于使终端设备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公开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
参考图8所示,描述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实现上述方法的程序产品800,其可以采用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并包括程序代码,并可以在终端设备,例如个人电脑上运行。然而,本公开的程序产品不限于此,在本文件中,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程序产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可读介质的任意组合。可读介质可以是可读信号介质或者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可读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可读介质,该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操作的程序代码,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设备的情形中,远程计算设备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设备,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设备(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此外,上述附图仅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方法所包括的处理的示意性说明,而不是限制目的。易于理解,上述附图所示的处理并不表明或限制这些处理的时间顺序。另外,也易于理解,这些处理可以是例如在多个模块中同步或异步执行的。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用于动作执行的设备的若干模块或者单元,但是这种划分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块或者单元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模块或者单元来具体化。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他实施例。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

Claims (13)

1.一种虚拟现实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设控制器,具有第一电极,所述外设控制器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操作,通过所述第一电极发送与所述操作对应的控制信号;
头戴式设备,具有第二电极,所述头戴式设备用于通过所述第二电极接收由所述第一电极发送的所述控制信号,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对所述头戴式设备进行控制;
其中,所述外设控制器和所述头戴式设备分别与所述用户的身体接触,以使所述控制信号通过所述用户的身体从所述第一电极传输至所述第二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戴式设备具有支撑部,用于将所述头戴式设备固定在所述用户的头部;所述第二电极设于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头部接触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戴式设备内置有信号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电极接收所述控制信号后,控制所述控制信号在所述头戴式设备内部的传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设控制器为指环控制器,所述第一电极设于所述指环控制器的内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环控制器外表面设有触摸控件,所述触摸控件为可按压的物理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设控制器具有一物理控件,用于接收所述用户输入的所述操作,所述第一电极设于所述物理控件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设控制器内置有信号发送模块,用于在产生所述控制信号后,将所述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一电极。
8.一种交互控制方法,应用于虚拟现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虚拟现实系统包括头戴式设备以及外设控制器,所述外设控制器设有第一电极,所述头戴式设备设有第二电极;所述外设控制器和所述头戴式设备分别与用户的身体接触;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所述外设控制器接收到所述用户输入的操作,获取与所述操作对应的控制信号;
通过所述用户的身体将所述控制信号从所述第一电极发送至所述第二电极;
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对所述头戴式设备进行控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用户的身体将所述控制信号从所述第一电极发送至所述第二电极,包括:
所述外设控制器将获取的所述控制信号转换为电流信号,通过所述第一电极发射所述电流信号;
所述头戴式设备通过所述第二电极接收经由所述用户的身体传输的所述电流信号,将所述电流信号转换为所述控制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设控制器获取所述控制信号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外设控制器检测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用户的身体接触时,执行将获取的所述控制信号转换为电流信号的步骤;
当所述外设控制器检测所述第一电极未与所述用户的身体接触时,将获取的所述控制信号转换为电磁波信号,将所述电磁波信号发送至所述头戴式设备,所述头戴式设备将所述电磁波信号转换为所述控制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设控制器通过以下方式检测所述第一电极是否与用户的身体接触:
通过设于所述外设控制器的温度传感器获取所述第一电极的温度数据;
如果所述温度数据处于预设区间,则确定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用户的身体接触。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设控制器具有一物理控件,用于接收所述用户输入的所述操作,所述第一电极设于所述物理控件上;
当所述物理控件接收到所述操作时,获取与所述操作对应的控制信号,并从所述第一电极发送所述控制信号。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具有操作轨迹;
所述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对所述头戴式设备进行控制,包括:
通过解析所述控制信号确定所述操作的操作轨迹,根据所述操作轨迹在虚拟现实界面中移动虚拟控制器。
CN201910882875.1A 2019-09-18 2019-09-18 虚拟现实系统、交互控制方法 Active CN1107273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82875.1A CN110727344B (zh) 2019-09-18 2019-09-18 虚拟现实系统、交互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82875.1A CN110727344B (zh) 2019-09-18 2019-09-18 虚拟现实系统、交互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27344A true CN110727344A (zh) 2020-01-24
CN110727344B CN110727344B (zh) 2022-05-17

Family

ID=692191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82875.1A Active CN110727344B (zh) 2019-09-18 2019-09-18 虚拟现实系统、交互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2734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25940A (zh) * 2020-04-01 2020-08-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信号处理方法、信号处理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035028A (zh) * 2020-09-15 2020-12-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界面控制方法、界面控制装置、存储介质与电子设备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041391A1 (en) * 2014-08-08 2016-02-11 Greg Van Curen Virtual reality system allowing immersion in virtual space to consist with actual movement in actual space
WO2016030869A1 (en) * 2014-08-29 2016-03-03 Ecole Polytechnique Federale De Lausanne (Epfl) Wearable, multi-parametric wireless system-in-patch for hydration level monitoring
CN106415427A (zh) * 2014-05-09 2017-02-15 索尼公司 可穿戴无线电子装置和经由可穿戴无线电子装置提供通信的方法
CN106598277A (zh) * 2016-12-19 2017-04-26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虚拟现实交互系统
US20180008145A1 (en) * 2016-07-05 2018-01-11 Freer Logic, Inc. Dual eeg non-contact monitor with personal eeg monitor for concurrent brain monitoring and communication
CN107786227A (zh) * 2016-08-24 2018-03-0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可穿戴式触控设备、触控方法及装置
US20180097975A1 (en) * 2016-09-30 2018-04-05 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ducing an effect of occlusion of a tracker by people
CN107889438A (zh) * 2016-09-29 2018-04-06 友晏爱科技有限公司 利用纵波的电磁波衰减及压力减少装置
CN108475124A (zh) * 2016-02-22 2018-08-31 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增强/虚拟现实环境中的装置配对
CN108738074A (zh) * 2017-04-24 2018-11-02 北京凌宇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传输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90097307A1 (en) * 2017-09-22 2019-03-28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terminal
CN110190911A (zh) * 2018-02-23 2019-08-30 脸谱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经由佩戴者身体实现低功率通信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US20190273396A1 (en) * 2018-03-02 2019-09-05 Facebook Technologies, Llc Apparatu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haring power between devices via wearers' bodies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15427A (zh) * 2014-05-09 2017-02-15 索尼公司 可穿戴无线电子装置和经由可穿戴无线电子装置提供通信的方法
US20160041391A1 (en) * 2014-08-08 2016-02-11 Greg Van Curen Virtual reality system allowing immersion in virtual space to consist with actual movement in actual space
WO2016030869A1 (en) * 2014-08-29 2016-03-03 Ecole Polytechnique Federale De Lausanne (Epfl) Wearable, multi-parametric wireless system-in-patch for hydration level monitoring
CN108475124A (zh) * 2016-02-22 2018-08-31 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增强/虚拟现实环境中的装置配对
US20180008145A1 (en) * 2016-07-05 2018-01-11 Freer Logic, Inc. Dual eeg non-contact monitor with personal eeg monitor for concurrent brain monitoring and communication
CN107786227A (zh) * 2016-08-24 2018-03-0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可穿戴式触控设备、触控方法及装置
CN107889438A (zh) * 2016-09-29 2018-04-06 友晏爱科技有限公司 利用纵波的电磁波衰减及压力减少装置
US20180097975A1 (en) * 2016-09-30 2018-04-05 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ducing an effect of occlusion of a tracker by people
CN106598277A (zh) * 2016-12-19 2017-04-26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虚拟现实交互系统
CN108738074A (zh) * 2017-04-24 2018-11-02 北京凌宇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传输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90097307A1 (en) * 2017-09-22 2019-03-28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terminal
CN110190911A (zh) * 2018-02-23 2019-08-30 脸谱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经由佩戴者身体实现低功率通信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US20190273396A1 (en) * 2018-03-02 2019-09-05 Facebook Technologies, Llc Apparatu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haring power between devices via wearers' bodie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25940A (zh) * 2020-04-01 2020-08-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信号处理方法、信号处理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035028A (zh) * 2020-09-15 2020-12-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界面控制方法、界面控制装置、存储介质与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27344B (zh) 2022-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253188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virtual scene perspective via physical touch input
CN105122201B (zh) 眼镜上的多点触摸交互
JP6275839B2 (ja) リモコン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CN106843498B (zh) 基于虚拟现实的动态界面交互方法及装置
CN107019909A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089098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purpose input device for two-dimensional and three-dimensional environments
US20200159323A1 (en) Neural operating system
CN110727344B (zh) 虚拟现实系统、交互控制方法
CN103455136A (zh) 一种基于手势控制的输入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865285B (zh) 游戏中的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WO2013139181A1 (zh) 一种用户交互系统和方法
CN104298340A (zh) 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Yoon et al. Lightful user interaction on smart wearables
KR101328385B1 (ko) 접촉식 손가락 마우스 및 이의 동작 방법
Sathiyanarayanan et al. Map navigation using hand gesture recognition: A case study using myo connector on apple maps
CN105183236A (zh) 一种触屏输入装置与方法
KR20180112308A (ko) 손동작을 기반으로 전자 장치를 제어하는 웨어러블 디바이스 및 이의 제어 방법
US10921882B1 (en) Human-machine interaction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CN107479704A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0877554B2 (en) High efficiency input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virtual reality and augmented reality
Montanini et al. Low complexity head tracking on portable android devices for real time message composition
CN110597382A (zh) 一种核电站控制室多通道融合人机交互方法以及系统
CN111221405A (zh) 一种手势控制方法及设备
Ossmann et al. AsTeRICS, a flexible AT construction set
CN112274919A (zh) 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19

Address after: Room A039, Room 801, No. 190 Kaitai Avenue,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0700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Xinguang Enterprise Management Consult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