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511A - 电信系统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信系统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511A
CN1150511A CN95193346A CN95193346A CN1150511A CN 1150511 A CN1150511 A CN 1150511A CN 95193346 A CN95193346 A CN 95193346A CN 95193346 A CN95193346 A CN 95193346A CN 1150511 A CN1150511 A CN 11505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ace
communication system
equipment
coordination
g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51933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638C (zh
Inventor
G·罗伯特
S·莫林
A·伦德斯特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Original Assignee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filed Critical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ublication of CN11505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5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63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63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 H04W36/14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over a different radio air interface technology
    • H04W36/1443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over a different radio air interface technology between licensed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2Inter-networking arrangement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把第一通信系统和第二通信系统互连的设备,其中第二通信系统是无绳接入系统。第一通信系统是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互连设备包括互相配合工作功能(IWF),它通过第一通信系统的现有接口连接到第一通信系统的移动交换中心,且它通过第二通信系统的接口被连接到第二通信系统的接入系统。本发明也涉及包括第一和第二通信系统的互连系统,其中第一通信系统是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和第二通信系统是无绳接入通信系统,其中各系统通过互相配合工作功能(IWF)进行互连。

Description

电信系统设备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互连第一通信系统和例如无绳接入系统那样的第二通信系统的设备。
本发明也涉及包括第一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和第二无绳接入系统的通信系统。再者,本发明涉及可与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互相配合工作的无绳接入通信系统。另外,本发明涉及用于互连第一和第二系统及一个相互连接系统的设备,该相互连接系统用来提供在第一和第二系统之间以及在第二系统的不同地点之间定位和越区切换。
所谓的数字无绳通信系统,例如,为在有限区域(例如在办公楼等范围)内的有限个数的用户所使用。特别地,这样的系统是微蜂窝的,并包括多个连接到中央单元的基台。通过从一个微蜂窝区到另一个微蜂窝区的越区切换,用户可在网络所覆盖的区域内漫游。这样的系统可以组成为能够满足在覆盖区域的用户和终端单元(在具体实施例中是便携电话机的数目)以及如何使用等方面的具体要求。这些系统可具体地设计为在室内环境条件下以高业务量密度工作。然而,在系统内仅仅有限个用户可同时存在。这样的通信系统的例子是DECT系统(即泛欧数字无绳电信系统),它是由ETSI(即欧洲电信标准化院)加以标准化的微蜂窝数字无绳接入技术。然而,DECT终端不能在不同的DTCT覆盖的场所之间进行漫游,且DECT终端只有在用户是在由网络规定的有限区域内时才能工作。目前正试图做多方面的工作:把例如DECT接入系统连接到蜂窝网上,使用该网络的移动管理功能,以及提供与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例如GSM系统的互连。目前技术状况
今天正在致力于通过使用固定网来提供在例如不同的DECT场所之间的漫游能力。而且,在ETSI内正致力于提供在GSM和DECT之间互相配合工作的标准化。然而,至今为止还未听说有真正的互相配合工作的系统。在1992年第五次北欧数字移动无线通信讨论会文集中S.Salmela等的论文“无绳接入到GSM”(Cordless accessto GSM)中讨论到DECT系统接入到GSM网络,并提出一种设备,其中DECT系统的固定部分控制器(FPC)通过一个叫做R(3)接口的接口连接到移动交换中心(MSC),此接口是一个利用了所谓的DSS.1+协议的、即一种增强的ISDN DSS.1协议的、修改的ISDN用户接口。
由于DECT接入系统直接连接到MSC,所以接口或协议的修改是必要的。这就牵连到复杂性因而就减少了对系统的容易互连以及灵活性。
发明概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以简便和灵活方式解决第一通信系统诸如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和第二通信系统诸如无线接入通信系统的互连方面的问题。
在所谓的无绳接入系统中,通常仅仅可在该系统的每个分开的地点范围内建立连接,而且,这样一个系统的用户不能进入更具普遍性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到目前为止在互连上述类型的第一和第二系统方面,至少第一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接口必须被修改,这就意味着必须构成一个全新的接口。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互连第一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和第二无绳接入通信系统的设备。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包括第一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和第二无绳接入通信系统在内的互连通信系统。本发明的目的是使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现在已有的功能。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能和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互相配合工作的无绳接入系统。
本发明再有一个目的是提供在由第二蜂窝无绳接入通信系统所复盖的不同场所之间的位置更新和漫游能力。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在第一移动蜂窝通信系统和无绳接入系统之间的位置更新和漫游能力。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具有从不同地点到达、和建立去到不同地点的连接的可能性的、所谓的无绳接入通信。
此外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用于互连上述的第一系统和第二无绳系统的互连设备以及互连通信系统,以使越区切换能在第一和第二系统之间以及在第二系统的不同场所之间实现。
这些以及其它目的可通过这样一种设备来达到,其中无绳接入系统通过无绳接入系统的接口连接到一个互相配合工作功能装置;以及其中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移动交换中心通过其现有的接口连接到该互相配合工作功能装置。
这些目的还可通过包括第一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和第二无绳接入通信系统在内的通信系统来达到,其中第二系统的接口在互相配合工作功能装置中互相配合工作或在相互配合工作功能装置中被变换到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现有的接口。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使用同一个终端以进行在同一个系统内的连接及在上述的第一和第二系统之间的连接的可能性。这是通过使用包括两种功能的所谓双模式终端来达到的。
多个有利的实施例由所附的从属权利要求给出。
附图简述
本发明将参照附图以非限定的方式在下面作进一步的描述,其中
图1示意性地说明DECT和GSM系统的互连,
图2示意性地说明通过GSM网络在两个DECT场所之间进行漫游的能力,
图3示意性地说明双模式终端的使用,
图4说明第一和第二通信系统的简化的互连,
图5说明在通过接口连接时的互相配合工作功能的一般的配置,
图6示意性地说明互相配合工作功能(装置)IWF,
图7说明基台系统应用部分BSSAP模块,
图8说明呼叫控制CC模块,
图9示意性地说明模块运行和维护(O&M),
图10说明互相配合工作实体IWE模块,
图10a示意性地说明从DECT到GSM的去话呼叫,
图10b示意性地说明从GSM到DECT的来话呼叫,
图11说明带有其GPC板的互相配合工作功能IWF,
图12a说明从控制固定部分CFP到互相配合工作功能IWF的识别处理表,
图12b说明如图12a那样的识别处理表,但是是以从MSC到IWF的方向,
图13a说明由CFP始发的且被呼叫方应答的呼叫建立,
图13b说明如图13a那样的由CFP始发的、但被叫方为占线的呼叫建立,
图14a说明CFP终止的呼叫建立,其中被叫方进行应答,
图14b说明如图14a那样的CFP终止的呼叫建立,其中被叫方是不能达到的,
图15a-15d说明分别对于基台移动应用部分BSSMAP和对于直接转移应用部分DTAP的消息表,
图16a示意性地说明对于在DECT和GSM之间的越区切换的信令流程图,
图16b示意性地说明对于从一个DECT地点到另一个DECT地点的越区切换的信令流程图。
发明的详细说明
下面将描述一个有利的实施例,其中第一通信系统是GSM系统,第二系统是泛欧数字无绳电信系统DECT,它是一个微蜂窝数字无绳接入通信系统。本发明当然也能应用到有关其它通信系统,并且不限于电话通信系统。例如它可应用到构成第一系统的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等,且除了DECT以外的任何数字无绳通信系统都可通过应用相同的原理被使用。通信系统甚至不一定是数字系统,本发明同样地能应用到模拟系统,例如NMT、AMPS、TACS等,特别因为它不使用空中接口。在有利的实施例中,这些系统使用时分多址(TDMA),但这也不是绝对必要的。因而本发明也涉及基于频分多址(FDMA)的系统,同样也涉及CDMA。
图1说明一种配置,其中固定部分包括互相配合工作功能IWF、控制的固定部分CFP、和无线固定部分RFP,该RFP通过空中接口(A-接口)连接到第二移动交换中心MSC,该MSC是蜂窝交换节点,它也具有通常的MSC的功能,互相配合工作功能IWF通过GSM的空中接口把该第二移动交换中心MSC和DECT接入系统互连,而不用修改该空中接口。第二移动交换中心MSC通过移动应用部分MAP或综合业务数字网用户部分ISUP连接到工作的GSM网或其中第一移动交换中心MSC。藉此能进行在DECT终端PP和GSM终端MS之间的通话连接。
图2说明了按照本发明通过使用GSM网的移动管理功能如何提供在不同地点的两个DECT终端PP1和PP2之间漫游的能力。
第一和第二固定部分RFP1、RFP2关系到每个微蜂窝无绳电信系统的两个不同地点。为简单起见,在该图上未示出第二移动交换中心。
在图3上说明了双模式终端或GDMS(即GSM-DCET移动台)终端,它具体地使用同一个用户号,而不管终端工作在GSM模式还是DECT模式。在这种情况下,第二蜂窝交换节点被用来处理具体的GSM指定功能,诸如鉴别和加密等。有了双模式预约,用户将总能达到,而不管他是否在DECT的复盖范围内。
图4说明了带有第一移动通信网和DECT接入系统的互连设备。互连是通过第二移动交换中心/来访者位置登录器MSC/VLR和互相配合工作功能IWF来得到的。互相配合工作功能IWF用来通过把第二接口的协议变换到第一接口的协议后通过GSM空中接口把第二移动交换中心/来访者位置登录器MSC/VLR和DECT接入系统互连起来。它又被连接到工作的GSM网。第二移动交换中心/来访者位置登录器MSC/VLR可以是一个标准装置,通常不必作特别的修改。
通过互相配合工作功能IWF,可提供在第二移动交换中心/来访者位置登录器MSC/VLR和DECT接入系统之间的通过GSM空中接口的通信。互相配合工作功能具体地包括计算机平台和用户通信接口或例如UPSim通用目的电路板GPCB。互相配合工作功能IWF的软件包括多个模块。这将在下面作进一步描述。无论如何,这仅仅构成互相配合工作功能的一个实施例,它当然可以以多种方式予以修改,实质是它提供了协议变换以使第一系统的现有协议能被使用。
在具体实施例中,DECT接入系统可以具体地是所谓的DCT1800系统。共用信道信令接口可具体地被接到例如一个1.5或2Mbit PCM链路端口,以便把DECT接入系统连接到例如互相配合工作功能IWF的1.5或2Mbit PCM接口。当然,多种其它的数值也可被使用。下面将进一步描述共用信道信令CCS接口。
图5说明DECT接入系统和GSM网络的互连。互相配合工作功能IWF对于在空中接口和专门的共用信道信令CCS接口之间的信令协议进行互相配合,该空中接口如上面已讨论的那样,被连接到第二移动交换中心MSC,该CCS接口连接到控制固定部分CFP或DECT接入系统或第二系统的无线交换REX,且无线固定部分RFP连接到该第二系统。由互相配合工作功能IWF所支持的功能由互相配合工作的协议给出。图中的VLR表示来访者位置登录器。
图6说明互相配合工作功能IWF,如已在所描述的实施例中所说明的,它包括PC或计算机平台和通信接口或线路接口板。互相配合工作功能IWF包括多个不同的模块,例如互相配合工作实体IWE,它处理在CCS接口和空中接口之间的第3层消息的映射。有利地,呼叫控制功能在互相配合工作实体IWE中完成。互相配合实体IWE将在后面参照图10作进一步描述。
基台系统应用部分BSSAP是处理在空中接口上信道分配和消息传递的另一个模块。用于互相配合功能IWF的基台系统应用部分BSSAP是完整的BSSAP的一个子集,BSSAP将在后面参照图7加以描述。
运行和维护O&M模块特别适合于互相配合工作功能IWP,这也将在下面作进一步的描述。呼叫控制模块与互相配合工作实体和装置驱动器相接口。呼叫控制模块将参照图8作进一步描述。互相配合工作功能的另一个模块是信令连接控制部分SCCP,一般来说,它遵循CCITT兰皮书rec.Q.711-Q.714,消息传递部分第3层遵循CCITT兰皮书rec.Q701-Q.705。线路接口板包括多路复接器和D信道上的链路接入程序LAPD以及消息传递部分第2层MTP-L2。
如上所述,空中接口提供通过第二个MSC/VLR的和GSM网络的互连,而共用信道信令CCS接口提供与DECT系统的连接。多个程序/消息将在那些接口上连同在消息内的被支持的信息单元一起被支持。
首先将概略地描述CCS接口。CCS接口是Q.931的一个子集,具有支持移动性管理和运行与维护功能的附加功能。互相配合工作功能IWF几乎完全支持基本呼叫控制。必要的移动性管理功能将被支持以便处理DECT终端PP的登录和删除登录。在该具体实施例中,运行和维护功能也将被支持。
下面将总结哪些程序、消息和信息单元是被支持的。多个消息或由互相配合工作功能IWF或由控制固定部分CFP(无线交换REX)或者由这二者发送。发送多个共用信息信令CCS消息以用作电路方式连接控制。一个例子是位置更新程序,它发送一个消息以表明呼叫用户定位已经开始,该消息可由IWF或由CFP发送。另外的程序包括漫游和越区切换。后者的情况示于图16a和16b,其中图16a是有关从DECT到GSM的越区切换,而图16b是有关在以一个共用的第二MSC的两个DECT地点之间的越区切换,虽然另一种情况也是可能的,即在两个第二MSC之间的越区切换(图上未示出)。另一个消息,呼叫进程(proceeding),也可由IWF或由CFP发送。该消息起到这一作用,即表示所请求的呼叫建立已经开始,并不再需要呼叫建立信息。另外的消息(例如表示由被叫用户的呼叫接受(这里是被叫连接)的消息)以及表示用户已被授予此呼叫(这里是被叫连接证实)的另一个消息,可由IWF或由CFP发送。消息可由CFP发送给IWF,请求消除连接,或它可由IWF发送,表示连接已被清除(折线消息)。通过由CFP发送一个消息,可给IWF提供被叫方号码。表示信道已断开和信道与呼叫依据将被释放的消息、和表示所用的信道与呼叫依据被释放的消息,可分别由IWF或CFP发送。用于开始呼叫建立的消息同样由IWF或CFP发送。而且,用于非电路方式连接控制的多个CCS消息由IWF或CFP发送。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由IWF支持的空中接口是标准化的GSM空中接口的一个子集。下面将概略地讨论哪些程序、消息和信息单元是由互相配合工作功能IWF支持的。为进行在移动交换中心和互相配合工作功能IWF之间的通信,多个消息是可供使用的。这些消息可具体地分为两大类,即BSSMAP(基台系统移动应用部分)消息和DTAP(直接传递应用部分)消息。后一类消息还可分为三个不同的类别,即无线资源管理消息、移动性管理和呼叫控制消息。图15a到15d说明了消息清单:
a-BSSMAP的消息,
b-直接传递应用部分DTAP/无线资源管理RR的消息,
c-DTAP/移动性管理MM的消息,
d-DTAP/呼叫控制CC的消息。
在表中也显示了消息从何处始发,即它们是从哪里发送的。下面将对这些表作概略的考察。指配请求从MSC发送到IWF,请求IWF指配一陆地电路或一业务信道。IWF并不考虑信道类型信息单元,因为这仅仅适合于GSM空中接口。最好使用信令连接控制部分SCCP面向连接方式。指配完成消息表示所请求的指配已以正确方式完成。对于拆线请求消息,是向MSC表示IWF希望释放连接,而对于拆线命令,是指令IWF释放连接。对于拆线完成消息,是通知MSC:连接已成功地拆线,关于分别复位的消息是向接收单元表示:发送单元已遭受失效等以及业务可分别重新恢复。寻呼信息包含识别信息以使能进行对DECT便携机部分PP的寻呼。在共用信道信令接口上接收到最初的第3层消息后,消息完整第3层信息从IWF发送到MSC。IWF可包括寻呼应答定位更新请求或包括CM(连接管理)请求。此处,完整的第3层信息可以是在图15b、15c上开列的移动性管理消息或无线资源消息。以下的BSSMAP消息是有关本身知道的和通常显然适用的消息。
为响应于寻呼消息,IWF发送一寻呼应答消息,它是对于无线资源(RR)管理的消息。当在特定的位置区域内有一个DECT台或PP时,IWF发送一定位更新请求给移动交换中心MSC,以便登录便携机部分。为了表示已进行更新,并已在网络中完成更新,移动交换中心MSC向互相配合工作功能发送位置更新接受(消息)。如果更新失效,移动交换中心代之以给互相配合工作功能发送位置更新拒绝(消息)。为了请求建立电路交换连接,互相配合工作功能给移动交换中心发送CM业务请求,而如果移动交换中心向互相配合工作功能发送CM业务拒绝,则表示所请求的带有其连接建立的电路不能被提供。当呼叫用户告警已开始时,移动交换中心向互相配合工作功能发送告警消息或者相反。互相配合工作功能向MSC发送呼叫确认消息,以便证实一个来话呼叫请求。呼叫进程消息给出这样的信息,请求的呼叫建立信息已接收,且将不再接受呼叫建立信息。消息连接表示呼叫已由被叫用户接受。这些消息的一部分以及另外的消息本身是已知的,且应当明白其含义,主要问题是呼叫的进程、呼叫是从哪里发送出来及发送到哪里,这些也都表示在图15a-15d的表格中。
一般来说,(在该具体实施例中)移动交换中心在建立主消息中并不包括被叫方号码。互相配合工作功能IWF根据寻呼消息中的IMSI-代码(国际移动用户识别)来确定被叫方号码。
在下面将概略描述互相配合工作功能IWF的各个模块。
在图7中,说明了基台系统应用部分BSSAP。BSSAP通过A-接口(空中接口)处理信道分配和消息传递。图7说明了BSSAP的功能块和在各功能块之间的及对其它功能模块的接口。从图上可以看到,BSSAP具有对互相配合工作实体IWE、信令连接控制部分SCCP、以及共用运行与维护模块的接口。SCCP接口块处理SCCP的连接,SCCP用来提供在互相配合工作功能和移动交换中心之间传送信息的可能性。互相配合工作实体IWE接口块处理在BSSAP和互相配合工作实体IWE之间的通信。消息传递块用来传递发自和发至互相配合工作实休IWE传递的呼叫控制和移动管理消息,BSSAP的逻辑块支持在移动交换中心和互相配合工作功能之间的所有程序,这些程序需要对涉及单个呼叫和资源管理的信息进行翻译和处理。最后,运行和维护块O&M处理所有运行和维护功能,这些是如图上所示由共用运行和维护模块所需要的。
如上所述,SCCP接口块处理与CCITT信令系统No.7的SCCP模块或信令连接控制部分的通信,SCCP模块提供在互相配合工作功能和移动交换中心之间传送消息的可能性。做这项工作的情况本身是已知的。如上所述,消息传递块作为一个目的必须把来自移动交换中心的来向消息转译为DTAP和BSSMAP的原词含义(primitives)和把来自互相配合工作实体的原词含义转译为给移动交换中心的去向消息。这可以藉丟弃在来向消息中的那些不被互相配合工作实体使用的信息单元和把互相配合工作实体不提供的信息单元加到去向消息的方法来完成。BSSAP通过两个参量(即IMSI-代码和连接识别)记录消息在有利实施例中属于哪个连接。IMSI-代码用于连接较少的方式,只要在SCCP内的面向连接的业务一被建立,就代之以使用连接识别。BSSAP的逻辑块负责BSSMAP消息,并通过对它们翻译和把它们转发至和转发自互相配合工作实体IWE或通过以相应的方式响应于移动交换中心来对它们起作用。最后,通过运行和维护块,操作员有可能监视和控制BSSAP。这可以按任何其它适当的本身可能熟知的方式来完成。
在图中8中,说明了呼叫控制模块。该模块具有对互相配合工作实体IWE和装置驱动器的接口。呼叫控制CC模块是基于共用信道信令的接口,它是Q.931的专用子集。互相配合工作功能的呼叫控制模块最好是仅仅支持只由呼叫控制接口规定的有限的功能集。被称之为装置驱动器的块把在D信道上的链路接入程序转移为在LAPD协议和LAPD控制器/派送器(dispatcher)之间的原词含义,该LAPD控制器/派送器是呼叫控制模块的一个子块。这含义通常遵循CCITT建议Q.920-Q.921(兰皮书)。LAPD控制器/派送器进一步把数据发送(Q.931消息)发送到移动性管理MM块、呼叫控制逻辑块和运行与维护O&M,或相反。这也在CCITT建议Q.931(兰皮书)中被进一步评价。有了移动性管理块,用户终端的移动得以支持。呼叫控制逻辑块处理呼叫建立原词含义、呼叫拆线原词含义和几个另外的原词含义。在这种情况下运行和维护块处理LAPD协议的配置开始、CCL和差错处理。在另一方面,该块按通常本身已知的方式工作,且它提供了和共用运行和维护块的通信。最后,子块上派送器由来自互相配合工作实体IWE模块或移动性管理块、运行和维护块或呼叫控制逻辑块的原词占用。该子块派送原词到有关的、即适当的块。
图9中说明运行和维护块及其接口块。由图可以看出,运行和维护模块接口到便携机部分、互相配合工作实体IWE、呼叫控制,并与其下面有BSSAP、SCCP和消息传递部分-第3层模块的信令系统No.7管理器(SS7Man)相接口。运行和维护模块的子块是人机接口MMI、编程的便携机部分PPP、控制CSS7和主子块。MMI处理与操作员的互相配合工作,通过它,操作员可以控制IWF。藉此可完成多种功能,例如DECT系统中便携机部分PP的配置,诸如便携机用户号码、文电鉴别密钥等,为IWE模块和为CC模块装载配置参量,以及互相配合工作功能的开始和停止如位置更新等的配置参量等。编程便携机部分PPP负责对DECT便携机部分PP的编程,主子块负责在运行与维护模块和CC模块之间以及在运行与维护模块和IWE或互相配合工作实体模块之间的原词含义。这样就构成了与呼叫控制(CC)模块和互相配合工作实体模块的接口。CSS7子块通过SS7-堆栈管理器、SS7Man控制SS7-堆栈和BSSAP模块。原词含义将进到SS7Man,SS7Man分析这些原词含义,并把他们发送回适当的模块。
图10中说明互相配合工作实体IWE块。该块处理在共用信道信令CCS接口和A-接口(空中接口)之间的网络层消息的互相配合工作。功能性信令的互相配合工作把Q.931消息翻译到GSM(GSM04.08)呼叫控制CC消息,或相反。
互相配合工作实体IWE还处理移动性管理MM信令和所有识别,这些识别是为安排发至或发自系统内DECT-终端PP路由所需要的。从图6可以看到,互相配合实体模块有四个不同的对其它模块的接口。运行和维护模块已经讨论过,它处理全部互相配合工作功能的运行和维护,也包含与操作员的人机接口MMI。IWE所接口的第二个模块是BSSAP模块,它处理A-接口的消息传递。第三个模块是CC模块,它处理CCS接口的消息传递。最后,MUX(多路复接器)处理包括信号音/忙音产生和时隙TS的切换。信号音产生的起动由互相配合工作实体控制,并通过MUX接口传递。派送器子块根据状态和下一个要做的事件(接收的原词),处理模块的各子块之间的原词传递。对于移动交换中心MSC,模块的工作就像一个GSM移动台MS。派送器通过把呼叫控制接口的B信道连接到BSSAP接口的连接识别来处理会话期。IMSI确定DECT系统中用户的MSISDN号码。IWE逻辑块处理对网络层(第3层消息数据)的释放。而且数据可能需要从一种存储类型转译为另一种类型。IWE的主要功能是把呼叫方号码从DECT系统转译到它的IMSI(国际移动用户识别)。IMSI值在起动互相配合工作功能时进行装载。为了处理DECT和GSM系统之间的互相配合工作,互相配合工作实体必须处理三类不同的识别,即主叫方号码、被叫方号码和IMSI代码。在从DECT系统进到GSM系统的去向呼叫的情况下,识别的转译示意性地表示在图10a。图10b以同样方式说明了从GSM系统到DECT系统的来向呼叫。有利地,IWE逻辑块必须检验,用户不是呼叫自己的MSISDN-GSM(MSISDN-G)号码。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则在有利的实施例中会产生一个忙音。
呼叫控制接口块处理发至和发自IWF的呼叫控制和IWE派送器的信令。呼叫控制接口是对处理电路交换呼叫的呼叫控制CC和对处理移动部分的登录和鉴别的移动管理的接口。
BSSAP接口块处理发至和发自BSSAP和IWE派送器的信令。
MUX接口块处理到MUX的信令。这其中包括连接和断开MUX上的时隙TS和产生到会话期的信号音/忙音,即:MUX接口块启动或终止时隙的交换。
运行和维护接口模块处理发至和发自互相配合工作功能IWF运行和维护模块和IWE派送器的信令。运行和维护接口模块用于IWF模块的配置和起动以及差错报告。运行和维护模块还支持进行位置更新的可能性。在配置请求时,以下的参量被装载到互相配合工作实体:DECT便携机PP的使用号PUN、DECT用户的鉴别密钥、仅仅由呼叫控制模块使用的参量以及最后DECT用户的IMSI-代码。
运行和维护模块接口也处理其它功能,然而这些是一般特性,因而将不在此进行讨论或阐述。
如前所述,互相配合工作功能包括用户通信接口或GPC板。这被进一步示于图11。在有利的实施例中,该GPC板包括对于控制MUX和对于产生不同功能的不同信号音格式所需的功能。
链路接入协议LAP协议用来与DECT网络进行通信,CCITT No.7信令协议用来通过A-接口和GSM网络进行通信。在有利的实施例中,GPC板包括用于动态控制MUX的功能。
互相配合工作功能IWF通过两个协议(LAPD和信令系统No.7)以及在GPCB上的MUX和TONE模块经由装置驱动器进行通信。装置驱动器处理在GPCB和互相配合工作功能IWF(也包括MUX和TONE消息)之间的所有信令。称为LAPD的子块是实际的OSI第2层的LAPD协议的工具(软件),如图所示,该子块位于GPC板(GPCB)上。GPCB可以是一个标准板,但最好包括进一步的功能。然而,它可适合于无需在此规定的特定的要求和需要。
在图12a和12b中说明了按照本发明的有利实施例的识别处理。互连系统的用户将有四种不同的识别,即一个用于GSM接入的“公开”的MSISDN,在这种情况下它被称为MSISDN-G;一个关系到公开的MSISDN的IMSI,在此处称之为IMSI-G;一个用于DECT接入的“隐藏”MSISDN的MSISDN-D;以及最后,一个关系到隐藏MSISDN的IMSI的IMSI-D。MSISDN-G用于来话呼叫。如果用户是达不到的、或没有应答。则完成把呼叫向前送到MSISDN-D。A-接口的寻呼用IMSI-D来完成。所有DECT便携机部分PP都配置有MSISDN-G。
因而,在DECT系统中可实行寻呼之前,IWF必须把IMSI-D映射到MSISDN-G。而且,互相配合工作功能IWF必须能识别来自DECT便携机部分PP的呼叫,该便携机部分PP使用自己的MSISDN-G作为被叫方号码。在这种情况下,互相配合工作功能必须产生一个忙音。图12a中,说明了沿着从无线交换机REX到互相配合工作功能的方向的识别的映射。
在图12b中,说明了沿着从移动交换中心MSC到互相配合工作功能的方向的识别的映射。在图上(分别是图12a和12b)给出的编码仅仅作为例子来给出。任何其它的编码方式都可以使用。
在替换的实施例中,隐藏的是MSISDN-G而不是MSISDN-D。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它们两个都不隐藏。
在图13a、b和图14a、b中以顺序图形显示了四种说明性的信令情况。这些图代表在功能级上的信令,对于CCS接口的功能级就是指网络层。在CCS接口上,所有消息在LAPDI-帧内传送,这表示在数据链路上没有改变。将消息类别表示在A-接口上(DTAP或BSSMAP)。也表示SCCP方式的改变。互相配合工作功能IWF使各接口之间的定时器协调工作,然而此处将不作进一步的描述。
首先,图13a说明无绳通信的建立,它由无线交换机始发,或者当被叫方应答时的具体的通常情况下由CFP始发。由便携机部分PP始发的通常呼叫建立,从建立带有主叫方号码的消息开始。然后,IWF以B-信道返回一个建立证实消息,B-信道将被用作为业务信道。完整的被叫号码在信息消息中发送出,在接收到信息以后,IWF通过发送带有与主叫方号码有关的IMSI的CM业务请求而继续在A-接口上始发呼叫建立。
在A-接口上完成加密程序以后,IWF发送带有被叫方号码的建立(消息)。在这一级上,IWF对于呼叫控制消息实质上是透明的。在A-接口上(指派请求)所指派的业务信道被连接到在CCS接口上的先前指派的B-信道。带内振铃音由移动交换中心MSC产生。
在图13b中也说明了CFP始发的呼叫建立,然而其中被叫方是占线(忙音)。此处,“用户占线”术语由互相配合工作功能IWF产生。A-接口连接被释放。具体地,在这种情况下有两种可能的正常释放序列。或者PP改为挂机,或者PP保持摘机。
图14a、14b说明在CFP终止呼叫建立的两个例子。
在图14a中,被叫方应答。当IWF接收送到便携机部分PP的寻呼信息后,它检验被寻呼的手持机部分PP的状态。然而如果这是没有登录的,则它就忽略寻呼消息。如果它被登录,则互相配合工作功能就应答寻呼。
在图14b中,被叫方是不能达到的。如果便携机部分PP是不能达到的,例如,在复盖区以外、但仍旧被登录了,则CPP以呼叫进行消息作为响应。这并不表示便携机部分PP已被达到。当已到达手持机部分PP时,它以告警消息来表示。对它的接收由定时器有利地监视,如果该定时器满期,则连接将被释放。
这些例子仅仅构成按照有利实施例的呼叫建立,且仅用作说明的和示例性的目的,而不是以限定的方式表示的。各种不同的变更也是可能的。
如上所述,组合系统GSM/DECT的用户可以或者使用DECT终端、或者使用GSM终端,这取决于当前的位置,即用户是位于DECT覆盖区还是位于GSM覆盖区。将来话呼叫路由到系统,即用户当前所登录的GSM部分或DECT部分。这就意味着,主叫方总是拨同样的MSISON号码,而不必知道被叫用户当前是在DECT覆盖区内或是在GSM覆盖区内。
互连系统的用户可根据当前登录的情况,在DECT系统和GSM系统中进行去话呼叫。
有利地,GSM系统在这种情况下包括双预约,即两个IMSI和两个MSISDN,正如上面所讨论的那样,用户在GSM系统或者在DECT系统中都能够达到。在有利的实施例中,一个MSISDN是组合系统或GDMS系统的正式的MSISDN。该MSISDN被称作为MSISDN-G,即GSM MSISDN。主叫用户必须拨MSISDN-G号码,以便呼叫GDMS。其它的MSISDN被称作为MSISDN-D(D表示DECT),它被连接到DECT终端。也正如以上讨论的那样,该MSISDN是有利地隐藏的,它不必让主叫用户知道。而且它甚至不必被用户知道。在有利的实施例中,当GDMS是不能达到的且在GSM系统中没有回答时,GSM呼叫的向前传送业务用来把呼叫从MSISDN-G向前传送到MSISDN-D。
在具体的有利的实施例,使用了双模式终端,  即实质上是GSM终端MS和DECT终端PP的组合的终端。
在下面,概略地讨论对GSM/DCET移动用户的呼叫程序。在第一种情况下,被叫用户是附属于GSM系统的,并且在GSM系统中是可达到的。如上所述,主叫用户拔打用户的MSISDN-G号码。当用户是可达到的、即当接在GSM系统并处在GSM系统覆盖区地时,呼叫将经过路由而进到移动台MS,就像GSM系统中正常的MS终端呼叫那样。另一方面,被叫用户在GSM系统中可能被拆开连接或者是不能达到的。就像上面那样,主叫用户拨打用户的MSISDN-G号码。然而,当用户在GSM系统中是不能达到的或不作回答时,呼叫就代之以向前进到MSISDN-G。向前的呼叫将经路由进到第二移动交换中心来访者位置登录器MSC/VLR。第二MSC/VLR把呼叫建立到DECT终端。从第二MSC/VLR来看,呼叫建立是通常的移动台MS终端的呼叫建立。这样,互相配合工作功能IWF就使DECT系统对于MSC/VLR来说作为通常的GSM基站系统出现。
由互连系统发出的呼叫可采取从第一系统或GSM系统呼叫,或者从第二系统(即在本情况下是DECT系统)呼叫的形式。当GSM/DECT移动用户从GSM系统进行呼叫时,它就像通常的GSM MS所始发的呼叫一样被处理。
然而,当用户从DECT系统进行呼叫时,互相配合工作功能IWF就使呼叫建立对于第二MSC/VTR(第二移动交换中心/来访者位置登录器)来说作为通常的GSM MS始发的呼叫建立出现。
在所描述的实施例GSM/DECT系统中,对于互连系统的专用运行和维护功能是在互相配合工作功能IWF中完成的,就像在前面曾更详尽地讨论的那样。IWF包括运行和维护功能,用于例如DECT终端PP的配置,为互相配合工作功能装载配置参量和互相配合工作功能的起动和终止,对于第二MSC/VLR的人工位置更新以及差错的记录显示,如上面更详细地描述的那样。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系统分别地涉及GSM系统和DECT系统。然而这仅仅是一个例子,本发明同样可适用于其它系统。第二系统例如可以是CT3,即第三代无绳电话,或PHP,即个人手持电话。第一系统同样可关系到ADC或PDC,它们分别是指美国和日本的数字蜂窝系统。然而,第二系统可以有利地基于TDMA原理,即时分多址。
第一系统的另外的例子是PSPDN和ISDN以及PCS,即个人通信系统。
如上所述,模拟系统也是可能的。它也并不限于基于TDMA的系统。
因此,具体系统可以是任何多个系统,其互连设备和部件可以以多种方式改变而不背离本权利要求的范围。

Claims (32)

1.一种用于互连带有多个第一终端(MS;GDMS)的第一通信系统和带有多个第二终端(PP;GDMS)的第二通信系统的设备,其中第二通信系统是无绳接入通信系统和第一通信系统是包括至少一个移动交换中心(MSC/VLR)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互连设备包括互相配合工作功能装置(IWF),它通过第一通信系统的现有的第一接口连接到第一通信系统的第二移动交换中心并通过第二通信系统的第二接口连接到所述第二通信系统。
2.按照权利要求1的设备,
其特征在于,
第二通信系统是蜂窝无绳接入系统。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设备,
其特征在于,
第一系统是数字系统(GSM)。
4.按照前述的权利要求的任一项的设备,
其特征在于,
第二接口或第二系统的第二接口是共用信道信令接口(CCS)。
5.按照前述的权利要求的任一项的设备,
其特征在于,
互相配合工作功能(IWF)提供通过第一通信系统的第一接口(A-接口)对第一通信系统的基站子系统(BSS)和第一终端(MS;GDMS)的模拟。
6.按照前述的权利要求的任一项的设备,
其特征在于,
互相配合工作功能(IWF)通过第一接口(A-接口)连接到第二移动交换中心的来访者位置登录器(MSC/VLR)。
7.按照前述的权利要求的任一项的设备,
其特征在于,
第一终端(MS;GDMS)和第二终端(PP;GDMS)都提供始发呼叫以及终接呼叫的能力。
8.按照权利要求10的设备,
其特征在于,
互连网络的用户的当前位置指出究竟是要使用第一还是第二通信系统。
9.按照前述的权利要求的任一项的设备,
其特征在于,
第二接口或共用信道信令接口被端接到PCM链路,用于把无绳接入系统连接到互相配合工作功能(IWF)的PCM接口。
10.按照前述的权利要求的任一项的设备,
其特征在于,
第一系统(GSM)包括双预约。
11.按照权利要求10的设备,
其特征在于,
第一系统(GSM)包括两个国际移动用户识别代码(IMSI-代码)和两个移动台综合业务数字网代码或MSISDN代码(MSISDN-G;MSISDN-D)。
12.按照权利要求11的设备,
其特征在于,
第一个MSISDN(MSISDN-G)是互连通信系统(GDMS)的一个外部的MSISDN,而第二MSISDN(MSISDN-D)连接到第二端口(PP;GDMS)。
13.按照权利要求12的设备,
其特征在于,
第二MSISDN(MSISDN-D)是隐藏的。
14.按照权利要求11或12的设备,
其特征在于,
第一MSISDN(MSSDN-G)是隐藏的。
15.按照前述的权利要求的任一项的设备,
其特征在于,
互相配合工作功能(IWF)包括计算机平台和用户通信接口。
16.按照前述的权利要求的任一项的设备,
其特征在于,
互相配合工作功能(IWF)包括互相配合工作实体模块(IWE),它处理在两个接口、具体地是CCS-接口和A-接口与呼叫控制模块(CC)之间的消息(第3层消息)的映射;还包括基台系统应用部分(BSSAP),用于通过第一接口、具体地是A-接口处理信道分配和消息传递;以及运行和维护模块(O&M)。
17.按照前述的权利要求的任一项的设备,
其特征在于,
进行互连通信系统(GDMS)的来话呼叫根据互连网络的用户的当前的位置而路由进到第一或第二系统。
18.按照权利要求1到20的任一项的设备,
其特征在于,
第二系统(DECT接入系统)使用第一系统(GSM)进行交换和路由功能。
19.按照前述的权利要求的任一项的设备,
其特征在于,
第二系统是泛欧数字无绳电信系统(DECT)。
20.按照前述的权利要求的任一项的设备,
其特征在于,
第一系统是GSM系统。
21.按照权利要求20的设备,
其特征在于,
第一通信系统的接口或第一接口是GSM系统的ETSI/SMG A-接口。
22.按照权利要求19或20的设备,
其特征在于,
第一和第二终端分别是GSM终端和/或DECT终端。
23.按照权利要求22的设备,
其特征在于,
第一和第二终端包括双模式终端,它们在同一个终端中同时包含第一和第二终端的功能。
24.按照前述权利要求的任一项的设备,
其特征在于,
它用来在第二系统(DECT)的不同地点之间漫游和用来在第一系统(GSM)和第二系统(DECT)之间漫游。
25.按照前述权利要求的任一项的设备,
其特征在于,
它用来在第二系统(DECT)的不同地点之间进行越区切换和用来在第一系统(GSM)和第二系统(DECT)之间进行越区切换。
26.一种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包括第一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和第二无绳接入通信系统,它们通过第一互相配合工作功能(IWF)进行互连,IWF通过第一通信系统的现有的接口连接到第一系统的移动交换中心,以及IWF通过第二系统的第二接口连接到所述第二系统。
27.按照权利要求26的通信系统,
其特征在于,
第一通信系统是GSM系统和第二通信系统是DECT系统,以及第一接口是GSM系统的A接口。
28.按照权利要求26的通信系统,
其特征在于,
第一系统是诸如ADC、PDC、PSPDN、PCS、NMT、AMPS或TACS等这样的蜂窝系统。
29.一种包括一个第一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和至少一个第二无绳接入通信系统在内的通信系统,其中第一和第二系统通过互相配合工作功能装置互连,其中第二系统的第二接口被变换为第一系统的现有的第一接口。
30.按照权利要求29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一系统是GSM系统和第二系统是DECT系统,以及其中第一接口是GSM的A-接口。
31.按照权利要求29或30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终端,其中系统终端中的至少有些终端是双模式终端,即具有如通常在第一系统中所使用的终端和如通常在第二系统中所使用的终端的功能。
32.一种与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互连的无绳接入通信系统,其中无绳系统的接口通过互相配合工作功能装置和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现有接口互相配合工作,而不用修改第一系统的现有接口。
CN95193346A 1994-05-31 1995-05-31 用于互连通信系统的设备,通信系统和无绳接入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463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SE9401879-3 1994-05-31
SE9401879A SE9401879L (sv) 1994-05-31 1994-05-31 Anordning vid telekommunikations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511A true CN1150511A (zh) 1997-05-21
CN1074638C CN1074638C (zh) 2001-11-07

Family

ID=203941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519334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4638C (zh) 1994-05-31 1995-05-31 用于互连通信系统的设备,通信系统和无绳接入系统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Link
US (1) US5878343A (zh)
EP (1) EP0763308B1 (zh)
JP (1) JPH10501380A (zh)
KR (1) KR100287654B1 (zh)
CN (1) CN1074638C (zh)
AU (1) AU692880B2 (zh)
CA (1) CA2190257A1 (zh)
DE (1) DE69531396D1 (zh)
FI (1) FI964774A (zh)
RU (1) RU2144745C1 (zh)
SE (1) SE9401879L (zh)
WO (1) WO1995033348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06481B2 (en) 2002-10-10 2006-02-28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grating WLAN and 3G
CN1672368B (zh) * 2002-06-20 2012-01-1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通信系统互通功能的方法及装置
US8694000B2 (en) 1999-08-26 2014-04-08 Ipr Licensing, Inc. Two tier hi-spe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link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100444B (fi) * 1995-02-20 1997-11-28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Tiedonsiirtomenetelmä ja -järjestelmä
SE516556C2 (sv) * 1995-04-24 2002-01-29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Förfarande och anordning i ett telesystem
GB9518540D0 (en) * 1995-09-11 1995-11-08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Radio telephones and methods of operation
US6167279A (en) * 1996-03-13 2000-12-26 Telcordia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supporting PACS using a GSM mobile switching center
CN1215538A (zh) * 1996-04-04 1999-04-28 西门子公司 在isdn系统中纳入dect专用rll/wll局部系统的各信道转换的方法
US6073015A (en) 1996-07-11 2000-06-0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ystem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services when the mobile is home registered in a microcellular network and receives support from a macrocellular network
FI102125B1 (fi) * 1996-09-19 1998-10-15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Langattoman päätelaitteen sijainninhallinta
GB9621247D0 (en) * 1996-10-11 1996-11-27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Dect/gsm interworking
JPH10135964A (ja) * 1996-10-28 1998-05-22 Fujitsu Ltd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及びフレームリレー交換機
US5892802A (en) * 1996-11-14 1999-04-0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Transporting user data over A-Bis and A-interfaces within a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DE69735948T2 (de) * 1996-11-18 2006-11-3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Verfahren zur interferenz-reduzierung in signaldaten über luftschnittstelle
US5995501A (en) * 1996-12-20 1999-11-3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for reducing interference within signaling data over an air interface
SE510850C2 (sv) * 1996-12-23 1999-06-28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etod och arrangemang för flexibel administrering av lokaliseringsområden
US6308062B1 (en) * 1997-03-06 2001-10-23 Ericsson Business Networks Ab Wireless telephony system enabling access to PC based functionalities
CN1263637A (zh) 1997-07-11 2000-08-16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制作用于射频的集成电路器件的工艺
DE19738340C2 (de) * 1997-09-02 2001-03-15 Siemens Ag Roaming von Mobilteilen in zumindest teilweise asynchronen drahtlosen Telekommunikationsnetzen, insbesondere DECT-Netzen
US6577643B1 (en) * 1997-10-14 2003-06-10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ssag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in a network
US6404775B1 (en) * 1997-11-21 2002-06-11 Allen Telecom Inc. Band-changing repeater with protocol or format conversion
US6229793B1 (en) * 1997-11-26 2001-05-08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tandem IWF interconnectivity
US6097948A (en) * 1998-01-29 2000-08-0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ignaling channel firewall for communications between wireless networks
US6631140B1 (en) * 1998-01-29 2003-10-0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hared communications protocol layer for interfacing between wireless networks
FI107979B (fi) 1998-03-18 2001-10-31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Järjestelmä ja laite matkaviestinverkon palvelujen hyödyntämiseksi
AU2839199A (en) * 1998-03-18 1999-10-11 Nokia Mobile Phones Limited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routing a call between cellular subsystems
FI108103B (fi) * 1998-04-15 2001-11-15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Välittäjätaso protokollasovitusten toteuttamiseksi digitaalisessa langattomassa tiedonsiirtojärjestelmässä
FI107364B (fi) * 1998-05-11 2001-07-13 Nokia Networks Oy Ei-transparentti datasiirto matkaviestinverkossa
FI107110B (fi) * 1998-06-24 2001-05-31 Nokia Networks Oy Menetelmä ja verkkoelementti tilaajan liittämiseksi matkaviestinverkkoon
US6243581B1 (en) * 1998-12-11 2001-06-05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amless roaming betwe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with a mobile terminal
US6452904B1 (en) * 1999-01-15 2002-09-1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flow support for A-interface connections
DE19906470A1 (de) * 1999-02-16 2000-08-24 Siemens Ag Vermittlungseinrichtung
FR2790175B1 (fr) * 1999-02-22 2001-06-08 Cit Alcatel Dispositif permettant d'utiliser des terminaux radiotelephoniques mobiles fonctionnant selon une premiere norme dans un reseau de telecommunication prive fonctionnant selon une seconde norme
EP1043845A1 (en) * 1999-04-06 2000-10-1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 method of and equipment for performing radio communication in a plurality of radio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s
WO2001010145A1 (en) * 1999-07-31 2001-02-08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system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for making a multi-way data call
GB9918636D0 (en) * 1999-08-06 1999-10-13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Inter-system handover
KR100363944B1 (ko) * 1999-08-16 2002-12-11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상이한 규격의 이동통신 시스템간의 글로벌 로밍을 위한 인증 시스템 및 그 인증 방법
JP2001086546A (ja) * 1999-08-23 2001-03-30 Swisscom Ag 電気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のための信号送信方法および変換デバイス
KR100398730B1 (ko) * 1999-09-14 2003-09-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망의 데이터 서비스 입출 중계 호 처리 방법
FI19992529A (fi) * 1999-11-26 2001-05-27 Nokia Networks Oy Menetelmä ja järjestely tiedonvälittämiseksi hybriditelekommunikaatiojärjestelmien alijärjestelmien välillä
US6898427B1 (en) * 1999-12-29 2005-05-24 Bellsouth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Method of coupling portable communications device to first network by way of second network
US6917280B1 (en) * 1999-12-29 2005-07-12 Bellsouth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Cradle for accepting portable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 coupling portable communications device to first network by way of second network
US7260078B1 (en) 2000-02-08 2007-08-21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management protocol medi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US6654607B1 (en) * 2000-02-14 2003-11-25 Toshiba America Research,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and monitoring mobile communication across platforms
US6591099B1 (en) * 2000-05-12 2003-07-08 Ericsson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ferring information to a post processing subsystem outside the wireless network
FR2809905B1 (fr) * 2000-05-30 2002-08-30 Cit Alcatel Procede de transfert avec traitement de signaux entre deux interfaces d'emission/reception distinctes
GB2363036B (en) * 2000-05-31 2004-05-12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Conference call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7046646B2 (en) * 2001-01-29 2006-05-16 Ipr Licensing,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mple PPP handoff for mobile users
KR100418479B1 (ko) * 2001-02-28 2004-02-11 에스케이 텔레콤주식회사 동기와 비동기 이동 통신망 간의 데이터 서비스 로밍을위한 차세대 비동기 이동 통신 시스템
NO20011465L (no) * 2001-03-22 2002-09-23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Supplerende anropsgripetjeneste for mobilnett
US6958984B2 (en) * 2001-08-02 2005-10-25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ggregation of wireless resources of proximal wireless units to facilitate diversity signal combining
US7545780B2 (en) 2002-05-28 2009-06-09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Flow-based selective reverse tunneling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cellular systems
US8391203B1 (en) 2003-02-19 2013-03-05 Sprint Spectrum L.P. System and method for data link layer handoffs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7725419B2 (en) 2003-09-05 2010-05-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oactive user interface including emotional agent
US20050113077A1 (en) * 2003-11-24 2005-05-26 Bushnell William J. System for providing interoperability of call pickup service in a proprietary enterprise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network
JP4764415B2 (ja) * 2004-03-10 2011-09-07 エスケーテレコム株式会社 インターシステムハンドオーバー
BRPI0508128A (pt) * 2004-03-10 2007-07-17 Sk Telecom Co Ltd método e sistema para a administração do handover somente da linha tronco entre os centros de comunicação móveis de handover em um sistema de comutação móvel misto de rede assìncrona e uma rede sìncrona
IL161216A (en) * 2004-04-01 2010-12-30 Eci Telecom Ltd Supporti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session in a combined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8094821B2 (en) 2004-08-06 2012-01-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Key gener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A2603596C (en) * 2005-04-04 2012-07-0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mmunication of a dual-mode terminal
KR20080043134A (ko) * 2006-11-13 2008-05-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합 ip 메시징 서비스 클라이언트와 단문 메시징 서비스클라이언트 간에 메시지 통신을 위한 세션 설정 방법 및시스템
EP2063682B1 (en) * 2007-11-21 2016-09-1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echnique for platform-to-platform communication
GB2457656C (en) * 2008-02-18 2014-09-17 Sony Corp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network discovery
DE102010000193A1 (de) * 2010-01-26 2011-07-28 Vodafone Holding GmbH, 40213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Frequenzumsetzung
US20110319089A1 (en) * 2010-06-25 2011-12-29 Alok Sharma Universal mobile manager interworking to support global roam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53331A (en) * 1992-03-05 1994-10-04 Bell Atlantic Network Services, Inc. Personal communications service using wireline/wireless integration
FR2693863B1 (fr) * 1992-07-17 1994-09-30 Sagem Procédé de radiotéléphonie mobile et terminal radiotéléphonique mobile d'abonné pour la mise en Óoeuvre du procédé.
GB2282730B (en) * 1993-10-08 1998-01-28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Dual mode subscriber terminal and a handover procedure of the dual mode subscriber terminal in a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SE516146C2 (sv) * 1994-04-05 2001-11-26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Förfarande och anordning för roaming mellan olika typer av mobilnät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94000B2 (en) 1999-08-26 2014-04-08 Ipr Licensing, Inc. Two tier hi-spe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link
US9532271B2 (en) 1999-08-26 2016-12-27 Ipr Licensing, Inc. Two tier hi-spe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link
CN1672368B (zh) * 2002-06-20 2012-01-1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通信系统互通功能的方法及装置
CN101018178B (zh) * 2002-06-20 2013-05-0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的互通功能
US7006481B2 (en) 2002-10-10 2006-02-28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grating WLAN and 3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5878343A (en) 1999-03-02
AU2686495A (en) 1995-12-21
DE69531396D1 (de) 2003-09-04
CA2190257A1 (en) 1995-12-07
EP0763308B1 (en) 2003-07-30
JPH10501380A (ja) 1998-02-03
AU692880B2 (en) 1998-06-18
SE9401879L (sv) 1995-12-01
CN1074638C (zh) 2001-11-07
RU2144745C1 (ru) 2000-01-20
WO1995033348A1 (en) 1995-12-07
SE9401879D0 (sv) 1994-05-31
FI964774A0 (fi) 1996-11-29
FI964774A (fi) 1996-11-29
KR100287654B1 (ko) 2001-09-17
EP0763308A1 (en) 1997-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638C (zh) 用于互连通信系统的设备,通信系统和无绳接入系统
AU764364B2 (en) Wire/wireless unified in-building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CN1448008A (zh) 具有智能基站的无线本地环路
CN1416294A (zh) 网络中匹配用户状态的设备、方法和系统
CN1600043A (zh) 与msc间分组数据切换相关的电路交换呼叫建立与呼叫路由的优化
CA227261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group wireless extension phone service in a radio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00340121C (zh) 用于将移动电信终端纳入到专用电信系统中的系统
CN1055817C (zh) 蜂窝状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
AU708154B2 (en) Radio system for a closed user group
CN1196157A (zh) 混合的蜂窝通信设备和方法
CN1241434C (zh) 有代理交换器的无线通信网络的故障处理系统和方法
CN1306837C (zh) 混合基站收发器
CN1158207A (zh) 通信系统和呼叫建立方法
KR100250430B1 (ko) 코드분할 다중접속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인터넷 서버 제공 방법
CN1483293A (zh) 有代理交换器的无线通信网络的故障处理系统和方法
CA2353898C (en) Cellular-fixed call completion and call transfer service from a cellular network provider
CN1098006C (zh) 附属公用有线网络的蜂窝系统
CN1528096A (zh) 有代理交换器的无线通信网格的故障处理系统和方法
KR100241190B1 (ko) 개인통신교환기에서의 호보류처리방법
CN1272269A (zh) 用于建立一个通信信号通路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306848C (zh) 使用智能网方式实现双模手机呼叫的系统和方法
KR19990061172A (ko) 개인통신교환시스템에서의 호전환제어방법
CN1852565A (zh) 多用户电话号码无线终端及其呼入、呼出方法
KR100220342B1 (ko) 개인통신교환시스템에서의 입중계호 처리방법
KR100238720B1 (ko) 개인통신교환시스템에서의 착신금지 처리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