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50342B - 一种车载显示屏的亮度控制方法及车载显示屏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载显示屏的亮度控制方法及车载显示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50342B
CN115050342B CN202210780012.5A CN202210780012A CN115050342B CN 115050342 B CN115050342 B CN 115050342B CN 202210780012 A CN202210780012 A CN 202210780012A CN 115050342 B CN115050342 B CN 1150503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screen
vehicle
mounted display
reflection intensity
pix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8001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50342A (zh
Inventor
刘建中
林国林
刘志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m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Jm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Jmo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Jmo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8001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50342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503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503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503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503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5/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 G09G5/10Intensity circu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2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radio sets, television sets, telephones, or the like; Arrangement of controls thereof
    • B60R11/0229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radio sets, television sets, telephones, or the like; Arrangement of controls thereof for displays, e.g. cathodic tub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6Human faces, e.g. facial parts, sketches or expressions
    • G06V40/161Detection; Localisation; Normalis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8Eye characteristics, e.g. of the iri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G09F9/335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being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 [OLED]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33Improving the luminance or brightness uniformity across the screen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 G09G2320/062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for control of overall brightnes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 G09G2320/062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for control of overall brightness
    • G09G2320/0633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for control of overall brightness by amplitude modulation of the brightness of the illumination source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车载显示屏的亮度控制方法及车载显示屏,通过确定驾驶位的驾驶员乘坐状态,当驾驶位存在驾驶员时,执行人脸识别以获取驾驶员双眼相对于车载显示屏的空间相对位置,根据空间相对位置计算从车载显示屏反射至驾驶员双眼的光线对应的入射空间,获取入射空间的入射光线强度分布,根据入射光线强度分布计算车载显示屏的反射光线强度分布,根据反射光线强度分布构建反光强度等高线,根据反光强度等高线的分布计算车载显示屏每一个像素对应的反光强度变化梯度值,将车载显示屏的反光强度变化梯度值大于第一阈值的像素集合确定为过渡区域,控制过渡区域的像素亮度以匹配反光强度变化梯度值,克服车载显示屏显示内容不清晰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车载显示屏的亮度控制方法及车载显示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载显示屏的亮度控制方法及车载显示屏。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包含传统汽车在内的汽车行业在推进汽车的数字化和互联网化进程越来越快,在这种情况下,汽车制造商倾向于将更多的汽车控制功能集成到行车电脑当中,使得以车载显示屏为人机交互界面的行车电脑作为汽车的控制中枢在汽车控制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使得驾驶人员、乘坐人员与车载显示屏之间的信息交互以及动作交互变得更加的频繁和重要,因此车载显示屏在显示内容时的清晰度就显得极为重要,而车载显示屏的亮度则是影响车载显示屏的清晰度的关键因素之一,亮度不足或者亮度太强都会导致屏幕显示内容无法被清晰辨认。传统的车载显示屏亮度控制一般仅通过集成在汽车内的光线传感器来检测周边环境光线强度后对车载显示屏的亮度进行控制,这种显示控制方式具有非常大的缺陷,首先是这种方案仅能通过光线传感器所在位置的光线强度来对环境光强度作一个泛泛的判断,但在实际行车过程中,汽车的快速行进导致汽车内外环境影响光线的因素显示非常复杂,包括建大型筑物、植物、山体以及汽车的AB柱、前窗、侧窗、天窗以及车内的人或物等对车内光线都有很大的影响。举个简单的例子,当阳光从前方或侧方照射进来时,侧窗或乘客身上的反光物品如眼镜等会形成非常明显的亮斑,而深色物体如车外的建筑或植物、车内的座椅和车门内侧的结构性材料等的倒影也会非常明显,使得车载显示屏上各部分显示内容的亮度非常不均匀,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无法长时间注视车载显示屏进行仔细辨认,无法与行车电脑进行有效的信息交互。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车载显示屏的亮度控制方法及车载显示屏,克服车载显示屏显示内容不清晰的问题。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车载显示屏的亮度控制方法,包括:
确定驾驶位的驾驶员乘坐状态;
当驾驶位存在驾驶员时,执行人脸识别以获取驾驶员双眼相对于所述车载显示屏的空间相对位置;
根据所述空间相对位置计算从所述车载显示屏反射至所述驾驶员双眼的光线对应的入射空间;
获取所述入射空间的入射光线强度分布;
根据所述入射光线强度分布计算车载显示屏的反射光线强度分布;
根据反射光线强度分布绘制反光强度等高线;
根据所述反光强度等高线的分布计算所述车载显示屏每一个像素对应的反光强度变化梯度值;
将所述车载显示屏的反光强度变化梯度值大于第一阈值的像素集合确定为过渡区域;
控制所述过渡区域的像素亮度以匹配所述反光强度变化梯度值。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车载显示屏的亮度控制方法中,根据所述反光强度等高线的分布计算所述车载显示屏每一个像素对应的反光强度变化梯度值的步骤具体包括:
获取预设的梯度步长;
遍历所述反光强度等高线的每个像素;
将与当前像素的距离为梯度步长的多个像素确定为目标像素;
计算多个所述目标像素所包围的区域内的非零像素的数量;
将所述非零像素的数量确定为当前像素对应的反光强度变化梯度值。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车载显示屏的亮度控制方法中,在根据反射光线强度分布绘制反光强度等高线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确定反光强度大于第二阈值的第一高亮区域;
控制所述第一高亮区域的像素亮度以匹配所述第一高亮区域的等高线闭合中心区域的反光强度。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车载显示屏的亮度控制方法中,在根据反射光线强度分布绘制反光强度等高线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确定反光强度大于第三阈值的第二高亮区域,所述第三阈值大于所述第二阈值;
当所述第二高亮区域的面积大于第四阈值时,关闭所述车载显示屏。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车载显示屏的亮度控制方法中,在根据反射光线强度分布绘制反光强度等高线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第二高亮区域的面积大于第四阈值时,将所述第二高亮区域的显示内容移动至反光强度小于所述第三阈值的区域。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车载显示屏,包括:
乘坐状态确定模块,用于确定驾驶位的驾驶员乘坐状态;
相对位置获取模块,用于当驾驶位存在驾驶员时,执行人脸识别以获取驾驶员双眼相对于所述车载显示屏的空间相对位置;
入射空间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空间相对位置计算从所述车载显示屏反射至所述驾驶员双眼的光线对应的入射空间;
入射强度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入射空间的入射光线强度分布;
反射强度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入射光线强度分布计算车载显示屏的反射光线强度分布;
等高线构建模块,用于根据反射光线强度分布绘制反光强度等高线;
梯度值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反光强度等高线的分布计算所述车载显示屏每一个像素对应的反光强度变化梯度值;
过渡区域确定模块,用于将所述车载显示屏的反光强度变化梯度值大于第一阈值的像素集合确定为过渡区域;
像素亮度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过渡区域的像素亮度以匹配所述反光强度变化梯度值。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车载显示屏中,所述梯度值计算模块包括:
梯度步长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预设的梯度步长;
显示像素遍历子模块,用于遍历所述反光强度等高线的每个像素;
目标像素确定子模块,用于将与当前像素的距离为梯度步长的多个像素确定为目标像素;
强度差值计算子模块,用于计算多个所述目标像素所包围的区域内的非零像素的数量;
变化梯度确定子模块,用于将所述非零像素的数量确定为当前像素对应的反光强度变化梯度值。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车载显示屏中,还包括:
第一高亮区域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反光强度大于第二阈值的第一高亮区域;
所述像素亮度控制模块还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高亮区域的像素亮度以匹配所述第一高亮区域的等高线闭合中心区域的反光强度。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车载显示屏中,还包括:
第二高亮区域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反光强度大于第三阈值的第二高亮区域,所述第三阈值大于所述第二阈值;
屏幕关闭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二高亮区域的面积大于第四阈值时,关闭所述车载显示屏。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车载显示屏中,还包括:
内容移动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二高亮区域的面积大于第四阈值时,将所述第二高亮区域的显示内容移动至反光强度小于所述第三阈值的区域。
本发明提出一种车载显示屏的亮度控制方法及车载显示屏,通过确定驾驶位的驾驶员乘坐状态,当驾驶位存在驾驶员时,执行人脸识别以获取驾驶员双眼相对于车载显示屏的空间相对位置,根据空间相对位置计算从车载显示屏反射至驾驶员双眼的光线对应的入射空间,获取入射空间的入射光线强度分布,根据入射光线强度分布计算车载显示屏的反射光线强度分布,根据反射光线强度分布绘制反光强度等高线,根据反光强度等高线的分布计算车载显示屏每一个像素对应的反光强度变化梯度值,将车载显示屏的反光强度变化梯度值大于第一阈值的像素集合确定为过渡区域,控制过渡区域的像素亮度以匹配反光强度变化梯度值,克服车载显示屏显示内容不清晰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显示屏的亮度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反光强度变化梯度值计算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显示屏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方式”、“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下面参照图1至图3来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车载显示屏的亮度控制方法及车载显示屏。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车载显示屏与行车电脑连接,用户与所述车载显示屏的交互操作以通过所述行车电脑对汽车进行控制。所述车载显示屏包括触控面板和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为具有自发光特性可独立控制每个像素开关和亮度的LED(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屏幕,例如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屏幕或者Micro LED(微米发光二极管)屏幕等。所述车载显示屏还包括设置于其前面板上的至少两个摄像头,优选的,所述摄像头均为广角摄像头,所述至少两个摄像头的拍摄视场均覆盖驾驶位。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至少有两个摄像头人拍摄视场覆盖驾驶位,以实现对坐在驾驶位上的驾驶人员的脸部特别是双眼的空间位置的定位。进一步的,所述车载显示屏上还设置有拍摄视场未覆盖驾驶位的摄像头,用于拍摄其它上述至少两个摄像头覆盖的方位如副驾驶位一侧的侧窗等方位的影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车载显示屏的亮度控制方法,包括:
S110:确定驾驶位的驾驶员乘坐状态。通过驾驶位安装的压力传感器或者安全带的插扣上的触发开关来判断驾驶位是否有驾驶员乘坐。例如,当驾驶员坐在驾驶位上时,驾驶位上的压力传感器将受力状态反馈到行车电脑,使行车电脑做出驾驶位有人乘坐的判断。又例如,当驾驶员坐在驾驶位上并系上安全带时,当驾驶员将安全带的插片插入插扣内部时,触发插扣内的触发开关使行车电脑做出驾驶位有人乘坐的判断。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仅当驾驶位上有驾驶员乘坐时才执行后续步骤以节省功耗。
S120:当驾驶位存在驾驶员时,执行人脸识别以获取驾驶员双眼相对于所述车载显示屏的空间相对位置。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为了保证行车安全,需要实时掌握汽车周边包括前方、两侧及后面的路况和车况,因此驾驶员的视线方向会在车内外的后视镜以及前方等各个方位间频繁变换。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通过所述车载显示屏上的至少两个摄像头对驾驶员的双眼的空间位置进行实时定位以获取驾驶员的双眼相对于所述车载显示屏的空间相对位置。具体的,在该步骤中,以所述车载显示屏的位置为基础建立空间坐标系,通过所述至少两个摄像头所拍摄的影像计算得到所述驾驶员双眼对应的四个眼角以及双眼上下边缘的四个拐点位置的空间坐标。
S130:根据所述空间相对位置计算从所述车载显示屏反射至所述驾驶员双眼的光线对应的入射空间。以所述驾驶员双眼对应的四个眼角以及双眼上下边缘的四个拐点位置的空间位置为起点构建与所述车载显示屏四个角为终点的32条连线,以所述车载显示屏表面所在平面为反射面计算得到所述32条连线的32条反射线,将所述32条反射线中两两组合得到496个平面,将所述496个平面所包裹的空间的并集确定为所述驾驶员双眼的光线对应的入射空间,所述平面所包裹的空间是指位于所述车载显示屏朝向的一侧,与穿过所述车载显示屏中心且垂直于所述车载显示屏的直线不相交的平面所包围的空间。
S140:获取所述入射空间的入射光线强度分布。通过所述摄像头拍摄所述入射空间对应区域的影像以获取所述入射空间的入射光线强度分布。具体的,获取所述拍摄画面对应的所述入射空间的像素区域,提取所述像素区域中每个像素的YUV颜色编码中的Y值(luminance,亮度)组合形成所述入射空间的入射光线强度分布图。
S150:根据所述入射光线强度分布计算车载显示屏的反射光线强度分布。将所述入射空间的像素区域中的每个像素坐标映射到所述车载显示屏的平面坐标当中,并将对应每个像素的入射光线强度值乘与预设的反射系数得到所述车载显示屏的反射光线强度分布图。
S160:根据反射光线强度分布绘制反光强度等高线。将所述反射光线强度分布图输入等高级绘制函数中绘制得到反光强度等高线图。
S170:根据所述反光强度等高线的分布计算所述车载显示屏每一个像素对应的反光强度变化梯度值。
S180:将所述车载显示屏的反光强度变化梯度值大于第一阈值的像素集合确定为过渡区域。所述反光强度变化梯度值越大,代表该位置对应的光线强度变化越明显。过渡区域由于光线强度变化较大,光线强度分布的不均匀使得这些区域所显示的内容的可视程度较差,特别是对于高亮环境下辨识度较差的黑、白、灰等颜色的内容,受到光线强度变化的影响最为严重。
S190:控制所述过渡区域的像素亮度以匹配所述反光强度变化梯度值。具体的,将对应像素区域的反光强度变化梯度值进行归一化处理后换算为像素亮度控制系数,以所述像素亮度控制系数为基础调整所述过渡区域的像素亮度。
如图2所示,在上述的车载显示屏的亮度控制方法中,根据所述反光强度等高线的分布计算所述车载显示屏每一个像素对应的反光强度变化梯度值的步骤具体包括:
S171:获取预设的梯度步长;
S172:遍历所述反光强度等高线的每个像素;
S173:将与当前像素的距离为梯度步长的多个像素确定为目标像素;
S174:计算多个所述目标像素所包围的区域内的非零像素的数量;
S175:将所述非零像素的数量确定为当前像素对应的反光强度变化梯度值。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中,等高级绘制函数输出的反光强度等高线图为经过二值化处理后的黑白图像。在本发明另一些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中,等高级绘制函数输出的反光强度等高线图为彩色图像,对该彩色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后得到黑白的等高线图像。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黑色像素点处的值为1,即为所述非零像素,白色像素点处的值为0。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车载显示屏的亮度控制方法中,在根据反射光线强度分布绘制反光强度等高线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确定反光强度大于第二阈值的第一高亮区域;
控制所述第一高亮区域的像素亮度以匹配所述第一高亮区域的等高线闭合中心区域的反光强度。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于所述车载显示屏反光的高亮区域,采用该区域等高线闭合中心区域的反光强度值来控制该区域内的像素亮度。具体的,取所述等高线闭合中心区域的反光强度值的平均值后,与所述过渡区域的最大反光强度值以及对应像素调整后的像素亮度值进行等比换算后得到所述第一高亮区域的像素亮度值。采用该实施方式,可以避免高亮区域的像素亮度与所述过渡区域的像素亮度差异太大从而导致亮度过渡不自然以及显示内容失真的问题。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车载显示屏的亮度控制方法中,在根据反射光线强度分布绘制反光强度等高线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确定反光强度大于第三阈值的第二高亮区域,所述第三阈值大于所述第二阈值;
当所述第二高亮区域的面积大于第四阈值时,关闭所述车载显示屏。
在该实施方式中,当反光强度高于所述第三阈值,导致反光区域的像素亮度调到最大值也无法识别反光区域的内容时,如所述第二高亮区域在所述车载显示屏上的面积占比大于预设的比例使得所述车载显示屏上能够有效显示内容的区域不足,则控制所述车载显示屏临时关闭并采用语音提示的方式提醒驾驶员暂时不要将视线投向所述车载显示屏,避免驾驶员的视线停留在所述车载显示屏上过长时间用于辨别高亮区域的内容,以及由于大面积的反光在驾驶员眼睛中产生的残留影像从而影像驾驶员的正常驾驶。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车载显示屏的亮度控制方法中,在根据反射光线强度分布绘制反光强度等高线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第二高亮区域的面积大于第四阈值时,将所述第二高亮区域的显示内容移动至反光强度小于所述第三阈值的区域。
在该实施方式中,对于面积较大的车载显示屏,当高亮区域所占面积较小时,可以通过控制所述车载显示屏中对应所述高亮区域的内容移动至非高亮区域,例如将操作按钮,或者文字内容等临时移动至非高亮区域中的空白区域。所述空白区域指的是无操作按钮以及文字内容的区域。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车载显示屏,包括:
乘坐状态确定模块,用于确定驾驶位的驾驶员乘坐状态。通过驾驶位安装的压力传感器或者安全带的插扣上的触发开关来判断驾驶位是否有驾驶员乘坐。例如,当驾驶员坐在驾驶位上时,驾驶位上的压力传感器将受力状态反馈到行车电脑,使行车电脑做出驾驶位有人乘坐的判断。又例如,当驾驶员坐在驾驶位上并系上安全带时,当驾驶员将安全带的插片插入插扣内部时,触发插扣内的触发开关使行车电脑做出驾驶位有人乘坐的判断。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仅当驾驶位上有驾驶员乘坐时才执行后续步骤以节省功耗。
相对位置获取模块,用于当驾驶位存在驾驶员时,执行人脸识别以获取驾驶员双眼相对于所述车载显示屏的空间相对位置。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为了保证行车安全,需要实时掌握汽车周边包括前方、两侧及后面的路况和车况,因此驾驶员的视线方向会在车内外的后视镜以及前方等各个方位间频繁变换。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通过所述车载显示屏上的至少两个摄像头对驾驶员的双眼的空间位置进行实时定位以获取驾驶员的双眼相对于所述车载显示屏的空间相对位置。具体的,在该步骤中,以所述车载显示屏的位置为基础建立空间坐标系,通过所述至少两个摄像头所拍摄的影像计算得到所述驾驶员双眼对应的四个眼角以及双眼上下边缘的四个拐点位置的空间坐标。
入射空间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空间相对位置计算从所述车载显示屏反射至所述驾驶员双眼的光线对应的入射空间。以所述驾驶员双眼对应的四个眼角以及双眼上下边缘的四个拐点位置的空间位置为起点构建与所述车载显示屏四个角为终点的32条连线,以所述车载显示屏表面所在平面为反射面计算得到所述32条连线的32条反射线,将所述32条反射线中两两组合得到496个平面,将所述496个平面所包裹的空间的并集确定为所述驾驶员双眼的光线对应的入射空间,所述平面所包裹的空间是指位于所述车载显示屏朝向的一侧,与穿过所述车载显示屏中心且垂直于所述车载显示屏的直线不相交的平面所包围的空间。
入射强度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入射空间的入射光线强度分布。具体的,获取所述拍摄画面对应的所述入射空间的像素区域,提取所述像素区域中每个像素的YUV颜色编码中的Y值(luminance,亮度)组合形成所述入射空间的入射光线强度分布图。
反射强度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入射光线强度分布计算车载显示屏的反射光线强度分布。将所述入射空间的像素区域中的每个像素坐标映射到所述车载显示屏的平面坐标当中,并将对应每个像素的入射光线强度值乘与预设的反射系数得到所述车载显示屏的反射光线强度分布图。
等高线构建模块,用于根据反射光线强度分布绘制反光强度等高线。将所述反射光线强度分布图输入等高级绘制函数中绘制得到反光强度等高线图。
梯度值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反光强度等高线的分布计算所述车载显示屏每一个像素对应的反光强度变化梯度值.
过渡区域确定模块,用于将所述车载显示屏的反光强度变化梯度值大于第一阈值的像素集合确定为过渡区域。所述反光强度变化梯度值越大,代表该位置对应的光线强度变化越明显。过渡区域由于光线强度变化较大,光线强度分布的不均匀使得这些区域所显示的内容的可视程度较差,特别是对于高亮环境下辨识度较差的黑、白、灰等颜色的内容,受到光线强度变化的影响最为严重。
像素亮度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过渡区域的像素亮度以匹配所述反光强度变化梯度值。具体的,将对应像素区域的反光强度变化梯度值进行归一化处理后换算为像素亮度控制系数,以所述像素亮度控制系数为基础调整所述过渡区域的像素亮度。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车载显示屏中,所述梯度值计算模块包括:
梯度步长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预设的梯度步长;
显示像素遍历子模块,用于遍历所述反光强度等高线的每个像素;
目标像素确定子模块,用于将与当前像素的距离为梯度步长的多个像素确定为目标像素;
强度差值计算子模块,用于计算多个所述目标像素所包围的区域内的非零像素的数量;
变化梯度确定子模块,用于将所述非零像素的数量确定为当前像素对应的反光强度变化梯度值。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中,等高级绘制函数输出的反光强度等高线图为经过二值化处理后的黑白图像。在本发明另一些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中,等高级绘制函数输出的反光强度等高线图为彩色图像,对该彩色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后得到黑白的等高线图像。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黑色像素点处的值为1,即为所述非零像素,白色像素点处的值为0。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车载显示屏中,还包括:
第一高亮区域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反光强度大于第二阈值的第一高亮区域;
所述像素亮度控制模块还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高亮区域的像素亮度以匹配所述第一高亮区域的等高线闭合中心区域的反光强度。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于所述车载显示屏反光的高亮区域,采用该区域等高线闭合中心区域的反光强度值来控制该区域内的像素亮度。具体的,取所述等高线闭合中心区域的反光强度值的平均值后,与所述过渡区域的最大反光强度值以及对应像素调整后的像素亮度值进行等比换算后得到所述第一高亮区域的像素亮度值。采用该实施方式,可以避免高亮区域的像素亮度与所述过渡区域的像素亮度差异太大从而导致亮度过渡不自然以及显示内容失真的问题。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车载显示屏中,还包括:
第二高亮区域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反光强度大于第三阈值的第二高亮区域,所述第三阈值大于所述第二阈值;
屏幕关闭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二高亮区域的面积大于第四阈值时,关闭所述车载显示屏。
在该实施方式中,当反光强度高于所述第三阈值,导致反光区域的像素亮度调到最大值也无法识别反光区域的内容时,如所述第二高亮区域在所述车载显示屏上的面积占比大于预设的比例使得所述车载显示屏上能够有效显示内容的区域不足,则控制所述车载显示屏临时关闭并采用语音提示的方式提醒驾驶员暂时不要将视线投向所述车载显示屏,避免驾驶员的视线停留在所述车载显示屏上过长时间用于辨别高亮区域的内容,以及由于大面积的反光在驾驶员眼睛中产生的残留影像从而影像驾驶员的正常驾驶。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车载显示屏中,还包括:
内容移动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二高亮区域的面积大于第四阈值时,将所述第二高亮区域的显示内容移动至反光强度小于所述第三阈值的区域。
在该实施方式中,对于面积较大的车载显示屏,当高亮区域所占面积较小时,可以通过控制所述车载显示屏中对应所述高亮区域的内容移动至非高亮区域,例如将操作按钮,或者文字内容等临时移动至非高亮区域中的空白区域。所述空白区域指的是无操作按钮以及文字内容的区域。
本发明提出一种车载显示屏的亮度控制方法及车载显示屏,通过确定驾驶位的驾驶员乘坐状态,当驾驶位存在驾驶员时,执行人脸识别以获取驾驶员双眼相对于车载显示屏的空间相对位置,根据空间相对位置计算从车载显示屏反射至驾驶员双眼的光线对应的入射空间,获取入射空间的入射光线强度分布,根据入射光线强度分布计算车载显示屏的反射光线强度分布,根据反射光线强度分布绘制反光强度等高线,根据反光强度等高线的分布计算车载显示屏每一个像素对应的反光强度变化梯度值,将车载显示屏的反光强度变化梯度值大于第一阈值的像素集合确定为过渡区域,控制过渡区域的像素亮度以匹配反光强度变化梯度值,克服车载显示屏显示内容不清晰的问题。
应当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如上文所述,这些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根据以上描述,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利用本发明以及在本发明基础上的修改使用。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车载显示屏的亮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驾驶位的驾驶员乘坐状态;
当驾驶位存在驾驶员时,执行人脸识别以获取驾驶员双眼相对于所述车载显示屏的空间相对位置;
根据所述空间相对位置计算从所述车载显示屏反射至所述驾驶员双眼的光线对应的入射空间;
获取所述入射空间的入射光线强度分布;
根据所述入射光线强度分布计算车载显示屏的反射光线强度分布;
根据反射光线强度分布绘制反光强度等高线;
根据所述反光强度等高线的分布计算所述车载显示屏每一个像素对应的反光强度变化梯度值;
将所述车载显示屏的反光强度变化梯度值大于第一阈值的像素集合确定为过渡区域;
控制所述过渡区域的像素亮度以匹配所述反光强度变化梯度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显示屏的亮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反光强度等高线的分布计算所述车载显示屏每一个像素对应的反光强度变化梯度值的步骤具体包括:
获取预设的梯度步长;
遍历所述反光强度等高线的每个像素;
将与当前像素的距离为梯度步长的多个像素确定为目标像素;
计算多个所述目标像素所包围的区域内的非零像素的数量;
将所述非零像素的数量确定为当前像素对应的反光强度变化梯度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载显示屏的亮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反射光线强度分布绘制反光强度等高线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确定反光强度大于第二阈值的第一高亮区域;
控制所述第一高亮区域的像素亮度以匹配所述第一高亮区域的等高线闭合中心区域的反光强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显示屏的亮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反射光线强度分布绘制反光强度等高线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确定反光强度大于第三阈值的第二高亮区域,所述第三阈值大于所述第二阈值;
当所述第二高亮区域的面积大于第四阈值时,关闭所述车载显示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显示屏的亮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反射光线强度分布绘制反光强度等高线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第二高亮区域的面积大于第四阈值时,将所述第二高亮区域的显示内容移动至反光强度小于所述第三阈值的区域。
6.一种车载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包括:
乘坐状态确定模块,用于确定驾驶位的驾驶员乘坐状态;
相对位置获取模块,用于当驾驶位存在驾驶员时,执行人脸识别以获取驾驶员双眼相对于所述车载显示屏的空间相对位置;
入射空间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空间相对位置计算从所述车载显示屏反射至所述驾驶员双眼的光线对应的入射空间;
入射强度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入射空间的入射光线强度分布;
反射强度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入射光线强度分布计算车载显示屏的反射光线强度分布;
等高线构建模块,用于根据反射光线强度分布绘制反光强度等高线;
梯度值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反光强度等高线的分布计算所述车载显示屏每一个像素对应的反光强度变化梯度值;
过渡区域确定模块,用于将所述车载显示屏的反光强度变化梯度值大于第一阈值的像素集合确定为过渡区域;
像素亮度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过渡区域的像素亮度以匹配所述反光强度变化梯度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载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度值计算模块包括:
梯度步长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预设的梯度步长;
显示像素遍历子模块,用于遍历所述反光强度等高线的每个像素;
目标像素确定子模块,用于将与当前像素的距离为梯度步长的多个像素确定为目标像素;
强度差值计算子模块,用于计算多个所述目标像素所包围的区域内的非零像素的数量;
变化梯度确定子模块,用于将所述非零像素的数量确定为当前像素对应的反光强度变化梯度值。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车载显示屏,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高亮区域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反光强度大于第二阈值的第一高亮区域;
所述像素亮度控制模块还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高亮区域的像素亮度以匹配所述第一高亮区域的等高线闭合中心区域的反光强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载显示屏,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高亮区域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反光强度大于第三阈值的第二高亮区域,所述第三阈值大于所述第二阈值;
屏幕关闭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二高亮区域的面积大于第四阈值时,关闭所述车载显示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载显示屏,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内容移动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二高亮区域的面积大于第四阈值时,将所述第二高亮区域的显示内容移动至反光强度小于所述第三阈值的区域。
CN202210780012.5A 2022-07-04 2022-07-04 一种车载显示屏的亮度控制方法及车载显示屏 Active CN1150503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80012.5A CN115050342B (zh) 2022-07-04 2022-07-04 一种车载显示屏的亮度控制方法及车载显示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80012.5A CN115050342B (zh) 2022-07-04 2022-07-04 一种车载显示屏的亮度控制方法及车载显示屏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50342A CN115050342A (zh) 2022-09-13
CN115050342B true CN115050342B (zh) 2023-02-28

Family

ID=831645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80012.5A Active CN115050342B (zh) 2022-07-04 2022-07-04 一种车载显示屏的亮度控制方法及车载显示屏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5034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04950B (zh) * 2023-08-04 2024-01-09 长春希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Mini/Micro LED车载显示器的显示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69771A (zh) * 2016-02-02 2016-04-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后视显示系统及显示方法
CN105513564A (zh) * 2016-01-08 2016-04-20 北京乐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内亮度自动调节方法及系统
CN108001224A (zh) * 2016-10-31 2018-05-0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屏幕的控制方法、系统及汽车
CN110599982A (zh) * 2019-09-19 2019-12-20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车载终端的屏幕亮度调整方法、系统、车载终端和车辆
WO2020025648A1 (en) * 2018-07-31 2020-02-06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Head-up display system
CN111179881A (zh) * 2020-01-21 2020-05-19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进行车载显示屏亮度调节的方法、装置、系统、汽车及控制器
CN111179880A (zh) * 2019-12-26 2020-05-19 恒大新能源汽车科技(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幕的亮度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系统
CN111619324A (zh) * 2019-02-28 2020-09-04 侯力宇 一种视线追踪汽车智能防炫目方法及系统
CN112406730A (zh) * 2020-11-20 2021-02-26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自适应式避免反光炫目的汽车中控屏调节装置和调节方法
CN113744680A (zh) * 2021-08-24 2021-12-03 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用信息显示屏亮度的自适应调节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030130A1 (fr) * 2001-09-10 2003-04-10 Sony Corporation Ecran installe dans un vehicule et systeme de navigation pour vehicule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13564A (zh) * 2016-01-08 2016-04-20 北京乐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内亮度自动调节方法及系统
CN105469771A (zh) * 2016-02-02 2016-04-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后视显示系统及显示方法
CN108001224A (zh) * 2016-10-31 2018-05-0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屏幕的控制方法、系统及汽车
WO2020025648A1 (en) * 2018-07-31 2020-02-06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Head-up display system
CN111619324A (zh) * 2019-02-28 2020-09-04 侯力宇 一种视线追踪汽车智能防炫目方法及系统
CN110599982A (zh) * 2019-09-19 2019-12-20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车载终端的屏幕亮度调整方法、系统、车载终端和车辆
CN111179880A (zh) * 2019-12-26 2020-05-19 恒大新能源汽车科技(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幕的亮度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系统
CN111179881A (zh) * 2020-01-21 2020-05-19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进行车载显示屏亮度调节的方法、装置、系统、汽车及控制器
CN112406730A (zh) * 2020-11-20 2021-02-26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自适应式避免反光炫目的汽车中控屏调节装置和调节方法
CN113744680A (zh) * 2021-08-24 2021-12-03 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用信息显示屏亮度的自适应调节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50342A (zh) 2022-09-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89703B2 (en) Vehicular vision system with customized display
JP5339124B2 (ja) 車載カメラの校正装置
US10089540B2 (en) Vehicle vision system with dirt detection
JP5056831B2 (ja)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US7486175B2 (en) Vehicle drive assist system
CN102300746B (zh) 包括用于液晶显示器(lcd)的集成背光的车辆后视镜组件
US20090310818A1 (en) Face detection system
EP2026313B1 (en) A method and a system for the recognition of traffic signs with supplementary panels
US20160210504A1 (en) Vehicle,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gesture recognition apparatus therein
JP4622740B2 (ja) 車両用表示制御装置
CN1619584A (zh) 车辆周围环境监控设备及其方法
CN107209856A (zh) 环境场景状况检测
CN115050342B (zh) 一种车载显示屏的亮度控制方法及车载显示屏
US20150042808A1 (en) Vehicle vision system with image classification
JP2009217682A (ja) 車両用表示装置
JP2000222673A (ja) 車色判別装置
US20170206858A1 (en) Display control method, display control device and display system
US20210086760A1 (en) Method for Detecting at Least One Object Present on a Motor Vehicle, Control Device, and Motor Vehicle
CN109960036A (zh) 用于控制车辆的显示的设备和方法、以及车辆系统
CN106328098B (zh) 用于驱控车辆的显示装置的方法
JP2008183933A (ja) 赤外線暗視装置
CN109383091A (zh) 层合玻璃面板组件和检测层合玻璃面板组件上隐藏折射率特征件的方法
US20210056335A1 (en) Variable ir illumination
JP2019001226A (ja) 電子ミラー装置
US10535150B2 (en) Texture evaluation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