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32409A - 样本分析系统的精度管理方法及样本分析系统 - Google Patents

样本分析系统的精度管理方法及样本分析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32409A
CN115032409A CN202210206767.4A CN202210206767A CN115032409A CN 115032409 A CN115032409 A CN 115032409A CN 202210206767 A CN202210206767 A CN 202210206767A CN 115032409 A CN115032409 A CN 1150324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sample
rack
quality control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0676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若宫裕二
植村徹
大前勇一郎
巴山幸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ysmex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ysmex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103485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31154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103485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31154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103485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30775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ysmex Corp filed Critical Sysmex Corp
Priority to CN20241004765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969865A/zh
Publication of CN1150324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324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0584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analysers
    • G01N35/00594Quality control, including calibration or testing of components of the analyser
    • G01N35/00613Quality control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0584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analysers
    • G01N35/00594Quality control, including calibration or testing of components of the analyser
    • G01N35/00613Quality control
    • G01N35/00623Quality control of instru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3/00Containers or dishes for laboratory use, e.g. laboratory glassware; Droppers
    • B01L3/50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 B01L3/502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with fluid transport, e.g. in multi-compartment structures
    • B01L3/5025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with fluid transport, e.g. in multi-compartment structures for parallel transport of multiple sampl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00Sampling; 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 G01N1/28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including physical details of (bio-)chemical methods covered elsewhere, e.g. G01N33/50, C12Q
    • G01N1/44Sample treatment involving radiation, e.g. hea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96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blood or serum control standard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0584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analysers
    • G01N35/00594Quality control, including calibration or testing of components of the analyser
    • G01N35/00712Automatic status testing, e.g. at start-up or periodic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0584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analysers
    • G01N35/0092Schedul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10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samples or any liquids to, in, or from, the analysis apparatus, e.g. suction devices, injection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200/00Solutions for specific problems relating to 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 B01L2200/10Integrating sample preparation and analysis in single entity, e.g. lab-on-a-chip concep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300/00Addition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01L2300/06Auxiliary integrated devices, integrated components
    • B01L2300/0609Holders integrated in container to position an objec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300/00Addition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01L2300/06Auxiliary integrated devices, integrated components
    • B01L2300/0627Sensor or part of a sensor is integrated
    • B01L2300/0663Whole sens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300/00Addition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01L2300/18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 B01L2300/1805Conductive heating, heat from thermostatted solids is conducted to receptacles, e.g. heating plates, bloc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300/00Addition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01L2300/18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 B01L2300/1883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using thermal insul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2035/00346Heating or cool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Radi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靠性高、用户作业负担小的样本分析系统的精度管理方法。作为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分析装置的精度管理方法是一种对具备分析装置的样本分析系统进行精度管理的方法,所述分析装置用于分析含有来源于生物体的细胞的样本。该方法中,当装有包含浓度已知的细胞的精度管理物质的容器安置于样本分析系统的投入部时,将容器从投入部移送至保冷部进行冷却保管。然后,在通过分析装置测定精度管理物质时,对冷却保管中的容器进行加热并将精度管理物质的温度调节至测定温度,并将装有调节至测定温度的精度管理物质的容器运送至分析装置。

Description

样本分析系统的精度管理方法及样本分析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样本分析系统的精度管理方法及样本分析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一种具备对含有血细胞等来源于生物体的细胞的样本进行分析的分析装置的样本分析系统广为人知。如上系统需要定期地使用含有浓度已知的细胞的精度管理物质,来确认分析装置的测定结果没有异常并进行测定精度的管理。
专利文献1的装置中,在包含装有精度管理物质的容器的试样架安置于装置后,读取容器上被赋予的识别信息,当该信息中设定有实施制备处理时执行精度管理物质的制备处理。之后,将试样架运送至具有恒温恒湿功能的保管部,在测定开始前暂时保管已制备处理完毕的精度管理物质。基于规定好溶解前等待时间、溶解后等待时间、搅拌后静置时间等处理条件的制备协议进行精度管理物质的制备处理。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024691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精度管理物质一般来说比如在冷藏库中冷却保管,并在检查室中的常规样本的检查开始前从冷藏库中取出并进行测定。专利文献1的装置通过将用户所安置的架在保管部中保管固定时间从而调节精度管理物质的温度,因此需要用户提早温度调节所需时间到达检查室,从冷藏库中取出精度管理物质并安置于试样架,并将试样架安置于装置,专利文献1的装置在减轻用户负担方面有改良的余地。
本发明目的在于减轻精度管理样本的测定所伴随的用户的负担。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样本分析系统的精度管理方法是一种样本分析系统的精度管理方法,其对容纳有含有浓度已知的细胞的精度管理物质的容器进行冷却保管,加热冷却保管中的所述容器,并将加热后的所述容器运送至所述分析装置,用所述分析装置测定所述精度管理物质。
本发明样本分析系统是一种具备分析样本的分析装置的样本分析系统,其具备:保冷部,对装有含有浓度已知的细胞的精度管理物质的容器进行冷却保管;加热部,加热所述容器;移送部,从所述保冷部向所述加热部移送所述容器;运送部,将装有调节至所述测定温度的所述精度管理物质的所述容器运送至所述分析装置。
发明效果
本发明能提供一种能减轻精度管理样本的测定所伴随的用户的负担的样本分析系统的精度管理方法及样本分析系统。
附图说明
图1为样本分析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样本分析系统的示意图;
图3为构成样本分析系统的各单元的相互连接关系的框图;
图4为样本容器及容纳有样本容器的样本架的斜视图;
图5为构成样本分析系统的测定单元及运送单元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6为测定单元及运送单元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7为构成样本分析系统的供给单元的斜视图;
图8为供给单元的结构(内部布局)的示意图,并且是在传送机部安置有样本架的状态的示图;
图9为构成供给单元的投入部的斜视图,并且是QC样本容器已安置在投入口的状态的示图;
图10为投入部的斜视图,并且是QC样本容器已运送至保管调节单元内部的状态的示图;
图11为构成供给单元的保冷部的斜视图,并且是罩已关闭的状态的示图;
图12为保冷部的斜视图,并且是罩已打开的状态的示图;
图13为供给单元的内部结构的斜视图;
图14为供给单元的内部结构的斜视图,并且是从前方一侧看架容纳部的图;
图15为供给单元的内部结构的斜视图,并且是从后方一侧看架容纳部的图;
图16为实施方式的一例即供给单元的结构(内部布局)的示意图,并且是供给QC样本架的情形的示图;
图17为实施方式的一例即供给单元的结构(内部布局)的示意图,并且是回收QC样本架的情形的示图;
图18为供给单元的显示屏所显示的主界面的一例;
图19为在按下主界面的装置状态图标后显示的装置状态界面的一例;
图20为在按下装置状态界面的关机图标后显示的关机界面的一例;
图21为在按下装置状态界面的取出图标后显示的QC样本取出界面的一例;
图22为在按下装置状态界面的投入图标后显示的投入界面的一例;
图23为在按下主界面的日程图标后显示的日程界面的一例;
图24为在按下日程界面的录入图标后显示的日程录入界面的一例;
图25为在日程录入界面中,输入自动QC的日程并按下OK按键后显示的确认界面的一例;
图26为按下日程界面的日程列表后显示的操作菜单的一例;
图27为包含日程显示区域与库存显示区域的门户界面(portal site)的一例;
图28为供给单元的结构的框图,同时也是供给单元与测定单元以及运送控制器的连接关系的示图;
图29为供给单元的控制部中储存的QC样本的数据库的一例;
图30为样本分析系统的一系列处理的流程图;
图31为自动唤醒的处理工艺的流程图;
图32为供给单元中的自动QC的处理工艺的流程图;
图33为用于在自动QC中决定精度管理测定所使用的QC样本容器的组合的处理工艺的流程图;
图34为供给单元中的自动清洗的处理工艺的流程图;
图35为将QC样本容器保管至供给单元的保冷部的处理工艺的流程图;
图36为从供给单元的保冷部取出QC样本容器的处理工艺的流程图;
图37为测定单元中的样本容器的测定工艺的流程图;
图38为测定单元中的QC样本容器的测定工艺的流程图;
图39为使用测定单元中的清洗剂容器而进行的清洗处理的工艺的流程图;
图40为架运送、保管的处理工艺的流程图;
图41为架回收的处理工艺的流程图;
图42为自动QC中的供给单元的动作的示图;
图43为自动清洗中的供给单元的动作的示图;
图44为容纳QC样本容器至保冷部时的供给单元的动作的示图;
图45为容纳空架至架容纳部时的供给单元的动作的示图;
图46为QC样本容器的组合的具体例的示图;
图47为QC样本容器的组合的具体例的示图;
图48为QC样本容器的组合的具体例的示图;
图49为样本分析系统的显示屏所显示的、用于比较旧批次与新批次的精度管理结果的界面的一例;
图50为说明已受理关机指示时的供给单元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51为样本分析系统的第1变形例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52为样本分析系统的第2变形例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53为供给单元的第1变形例的外观的斜视图;
图54为供给单元的第1变形例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55为供给单元的第2变形例的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样本分析系统的精度管理方法及样本分析系统的实施方式的一例。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仅为一例,本发明不限于以下实施方式。此外,选择性地组合以下说明的数个实施方式、变形例的各构成要素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图1及图2是实施方式的一例即样本分析系统1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及图2所示,样本分析系统1包括第1测定单元10A、第2测定单元10B、运送单元20及控制单元30。第1测定单元10A与第2测定单元10B是分析含有来源于生物的细胞的样本的分析装置,并且相互相邻配置。以下将构成分析装置的两个测定单元统称为“测定块”。运送单元20配置于测定块的前方。为方便说明,本说明书中使用附图所示的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方向的用语。
样本分析系统1包括两个模块10,所述模块10包括测定块、运送单元20及控制单元30。两个模块10在左右方向上相邻配置。在模块10中,针对两个测定单元设有一个控制单元30。第1测定单元10A与第2测定单元10B构成为对血液样本中的血细胞进行计数的装置,具有相互相同的硬件结构。全血用作血液样本。
样本分析系统1中,在两个模块10的上游一侧具有供样本架110安置的供给单元80。样本架110中容纳数个样本容器100。样本容器100是装有用于血细胞计测的血液样本、即全血的容器。供给单元80与两个模块10中配置于上游一侧的一个模块10相邻配置。供给单元80包括用于将样本架110运送至模块10的传送机部81。本实施方式中,样本架110由用户安置于传送机部81。
传送机部81与模块10的运送单元20连接,并且能将安置的样本架110递送至运送单元20。供给单元80除了供样本容器100安置,还供装有含有浓度已知的细胞的精度管理物质的QC样本容器150安置,对此下文会详细说明。供给单元80包括保管调节单元82,所述保管调节单元82冷却保管QC样本容器150,并将精度管理物质的温度调节至测定温度后送出至传送机部81。QC样本容器150中装有能用于数次测定的量的精度管理物质。比如,一个QC样本容器150中容纳有能让测定单元进行24次测定的量的精度管理物质。下文中,一次测定所对应的量也叫做“1试验”。
样本分析系统1的上游一侧指的是样本架110被安置并且是运送出发点一侧,即供给单元80所配置的一侧。此外,样本分析系统1的下游一侧指的是样本架110的运送终点一侧。图1及图2中,纸面右侧是样本分析系统1的上游一侧,纸面左侧是样本分析系统1的下游一侧。供给单元80中安置的样本架110被送至运送单元20,并通过运送单元20的功能被递送至测定单元。
运送单元20包括数个架运送通道,并且能将样本容器100分配供给至第1测定单元10A与第2测定单元10B。运送单元20包括:第1运送通道21,用于从样本分析系统1的上游一侧(右侧)接纳样本架110并将其运送至下游一侧(左侧);第2运送通道22,平行于第1运送通道21延伸,并较第1运送通道21配置于测定块一侧。第2运送通道22在左右方向上运送样本架110。第2运送通道22上存在从样本架110取出样本容器100并将其收入测定单元的取出位置P2(参照后述的图5等)。
运送单元20还包括第3运送通道23。第3运送通道23平行于第1运送通道21延伸,并较第1运送通道21配置于样本分析系统1的前方。即,运送单元20中,前后方向上排列的三个架运送通道从前方起以第3运送通道23、第1运送通道21、第2运送通道22的顺序而设。第3运送通道23从样本分析系统1的下游一侧向上游一侧运送架,对此下文会详细描述。因此,若单看第3运送通道23,则左侧为运送通道的上游一侧,右侧为运送通道的下游一侧。
样本分析系统1还包括处理单元40、运送单元50及回收单元60。处理单元40是制作血液样本的涂抹标本的装置。回收单元60是回收使用完毕的样本容器100(样本架110)的装置。处理单元40与两个模块10中配置于下游一侧的一个模块10相邻配置,回收单元60在相对于处理单元40而言的样本分析系统1的下游一侧与处理单元40相邻配置。
运送单元50包括用于将样本架110运送至处理单元40的架运送通道,并且配置于处理单元40的前方。此外,运送单元50与模块10的运送单元20及回收单元60连接。当样本架110不包含制作涂抹标本所要求的样本容器100时,该样本架110经过处理单元40从运送单元50运送至回收单元60。
样本分析系统1中,用于运送样本的单元从上游一侧起以供给单元80、上游一侧及下游一侧的模块10所对应的运送单元20、配置于处理单元40的前方的运送单元50及回收单元60的顺序配置,并且相邻单元彼此相连接。并且,样本分析系统1中形成有能在左右方向上将样本架110从供给单元80运送至回收单元60的连续的架运送通道。另外,在图1及图2的示例中,相邻单元彼此直接相连接,但这些单元之间可以存在其他运送通道或其他单元等。
样本分析系统1中,测定块及运送单元20载置于手推车18上。手推车18收纳有试剂容器19,所述试剂容器19装有测定单元中使用的试剂。处理单元40、运送单元50、回收单元60及供给单元80也同样设有手推车51、61、90。手推车18、51、61、90优选为具有相同的高度或能调节至相同的高度,以使得架运送通道沿着水平面。另外,摆放处理单元40及运送单元50的手推车51也收纳有装有染色液等试剂的试剂容器52。
样本分析系统1还包括运送控制器70,所述运送控制器70用于管理样本架110及QC样本架160的运送。运送控制器70收纳于供给单元80的下方的手推车90内。运送控制器70通过与运送单元20、50、81及回收单元60以及供给单元80进行信号的发送接收,从而控制各单元的架运送通道中的架运送。此外,样本分析系统1中,各单元及运送控制器70通过通信网络与主机120连接,并能与其进行通信。
样本分析系统1比如设置于医院的检查室。此时,作为主机120的一例,其是与数个检查仪器连接且集中管理样本信息、测定指令的临床实验信息系统(LIS:LaboratoryInformation Sysmtem)。主机120中录入了各样本容器100及各QC样本容器150的相关信息。
在本说明书中,未容纳容器的架称为空架170(参照后述的图8等)。空架170中容纳有样本容器100的称为样本架110。空架170中容纳有QC样本容器150的称为QC样本架160。
在样本分析系统1中,安置于供给单元80的样本架110被运送至相邻的运送单元20的第1运送通道21。当运送目的地不是上游一侧的模块10时,运入第1运送通道21的样本架110由第1运送通道21被运送至下游一侧的模块10的运送单元20。当运送目的地是上游一侧的模块10时,样本架110从第1运送通道21被运送至该模块10的第2运送通道22,并在该模块10的测定块进行初检,在需要时进行复检。控制单元30将初检及复检的结果发送至主机120。
若样本架110中容纳的所有样本容器100的初检以及需要的复检结束,则运送控制器70询问主机120是否需要针对各样本容器100在处理单元40制作涂抹标本。当样本架110包含需要制作涂抹标本的样本容器100时,该样本架110的运送目的地为处理单元40,并且该样本架110会介由运送单元20、50的运送通道被供给至处理单元40。
当样本架110中不包含需要制作涂抹标本的容器100时,该样本架110的运送目的地为回收单元60,并且样本架110会介由运送单元20、50的运送通道被运送至回收单元60。在处理单元40制作涂抹标本时,样本架110也会在制作涂抹标本后被运送至回收单元60。
图3是构成样本分析系统1的各单元的连接关系的框图。如图1~图3所示,控制单元30与相同模块10内的测定单元连接,并能与其进行通信,来控制相同模块10内的测定单元。控制单元30比如控制第1测定单元10A与第2测定单元10B,并且控制运送单元20的一部分。控制单元30从第1测定单元10A与第2测定单元10B接收样本的测定数据,并生成与测定项目相应的样本测定结果。
运送单元20包括:第1运送机构20a,由运送控制器70控制其运送动作;第2运送机构20b,由控制单元30控制其运送动作。第1运送机构20a包括第1运送通道21和第3运送通道23的架运送的关联部分。第2运送机构20b包括由第2运送通道22、第1贮存部24、第2贮存部25(参照图5)进行的架运送的关联部分。控制单元30与第1测定单元10A、第2测定单元10B、第1运送机构20a及第2运送机构20b连接,并能与其进行通信。
控制单元30比如是个人计算机。控制单元30包括控制部31。控制部31包括处理器、存储部及输入输出接口作为主要结构。处理器比如由CPU构成,通过读出并执行存储部中安装的控制程序来控制测定单元及运送单元的各部的动作。处理器还通过执行存储部中安装的解析程序来解析从测定单元发送的测定数据,并对样本所含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等血液中的成分进行计数或定量。存储部包括ROM、HDD、SSD等非易失性存储器以及RAM等易失性存储器。控制单元30通过LAN电缆与测定单元及运送单元连接。
构成样本分析系统1的各单元介由集线装置(concentrator)130连接,并能进行通信。集线装置130比如由集线器(hub)构成。本实施方式中,两个模块10的第1运送机构20a、运送单元50、回收单元60、运送控制器70及供给单元80通过集线装置130连接,并能进行通信。此外,如上所述,各单元及运送控制器70与主机120连接,并能与其进行通信。控制单元30(控制部31)比如向主机120询问测定指令并获取测定指令,然后基于获取到的测定指令控制测定单元。
处理单元40包括控制部41、制作部42。控制部41比如包括已安装于处理单元40的处理器与存储部,并基于存储部中安装的控制程序控制制作部42。若制作涂抹标本的目标样本容器100运送至运送单元50的架运送通道的一定位置,则制作部42从样本容器100吸移样本并制作涂抹标本。制作部42的动作由控制部41控制。回收单元60回收在两个模块10中任意一个完成了测定的样本架110、以及经由处理单元40完成了涂抹标本的制作的样本架110。回收单元60包括架运送通道,并由运送控制器70控制。
运送控制器70比如是个人计算机。运送控制器70包括控制部71。控制部71的硬件结构与控制单元30的控制部31相同。控制部71介由集线装置130将控制信号发送至供给单元80、第1运送机构20a、运送单元50及回收单元60,并控制样本架110及QC样本架160的运送。控制部71与控制单元30连接,并能与其进行通信。控制部71基于各单元的传感器的感测信号掌握运送通道中各样本架110及各QC样本架160的位置。
供给单元80的控制部82a主要控制保管调节单元82的各构成要素的动作。本实施方式中,进一步地通过控制部82a的功能来执行样本分析系统1的各单元的自动唤醒及自动关机。控制部82a的硬件结构与控制部31、71相同。
图4是容纳有数个样本容器100的样本架110的斜视图。为方便说明,本说明书中以样本架110安置于样本分析系统1的状态下,朝向系统前方的一侧作为样本架110的前侧,以朝向后方的一侧作为样本架110的后侧。
如图4所示,样本容器100包括装有从被检对象采集到的血液样本的有底的管101以及塞住管101的开口部的帽102。管101比如是由透光性的玻璃或树脂构成的有底圆筒状的容器。管101的开口部被橡胶制的帽102塞住,用于容纳样本的内部空间被密封。此外,样本容器100设有仪器可读标签103。仪器可读标签103比如是印刷有表示样本ID的条形码的条形码标签,并贴附于管101的侧面。样本ID是能单独地识别样本的识别信息。
样本架110(空架170)包括数个容纳部111,所述数个容纳部111是容纳样本容器100且用于运送样本容器100的盒子,并且能将数个样本容器100在立起的状态下对其进行安放。容纳部111的数量没有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十个容纳部111(第一个~第十个)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排成一列。此外,样本架110设有仪器可读标签112。仪器可读标签112比如是印刷有表示架ID的条形码的条形码标签。架ID是能单独识别样本架110的识别信息。
样本架110包括底视图为长方形的底板部113以及在样本容器100的高度方向上延伸而设并支撑样本容器100的壁部114。样本架110中,样本容器100相对于底板部113大致垂直地立起。壁部114以比立起的样本容器100低的高度形成。壁部114包括:成对的侧壁115,形成于底板部113的左右两端部;前壁116,沿底板部113的前端部形成,并连结两个侧壁115;数个隔壁117,从前壁116向底板部113的后端一侧延伸。数个隔壁117划分样本容器100的容纳空间,并形成数个(图4中为十个)容纳部111。
在图4中列举展示的架中形成有九个隔壁117,并在分隔第一个与第二个容纳部111的隔壁117的后侧面贴附有条形码标签即仪器可读标签112。各容纳部111朝向上方及后方大幅开口。因此,即使在样本容器100容纳于容纳部111的状态下,也能读取仪器可读标签103。另外,仪器可读标签103、112不限于如图4所示的一维条形码标签,可以是二维码。仪器可读标签103、112可以是能由RFID读写器读取的IC标志。
以下参照图5及图6对测定块及运送单元20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图5中,第1送出部27A的片272位于自第1运送通道21上退离的位置,图6中,片272存在于第1运送通道21上。
[测定块(第1测定单元10A、第2测定单元10B)]
如图5及图6所示,第1测定单元10A和第2测定单元10B与运送单元20在前后方向上相邻,并且配置于运送单元20的后方。第1测定单元10A与第2测定单元10B从运送至运送单元20的第2运送通道22的样本架110取出样本容器100,并对样本容器100中容纳的血液样本进行测定。图5及图6中展示了第1测定单元10A的结构,第2测定单元10B也具有相同的装置结构。
第1测定单元10A比如能测定CBC项目与DIFF项目。CBC项目包括WBC(白细胞数)、RBC(红细胞数)、HGB(血红蛋白量(hemoglobin))、HCT(红细胞比容)、MCV(平均红细胞容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ean corpuscularhemoglobin))、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Concentration))、PLT(血小板数(platelet count))等。DIFF项目包括NEUT#(中性粒细胞数)、LYMPH#(淋巴细胞数)、MONO#(单核细胞数)、EO#(嗜酸性粒细胞数)、BASO#(嗜碱性粒细胞数)等。第2测定单元10B比如除了能测定CBC项目及DIFF项目,还能测定RET项目、PLT-F项目、WPC项目。RET项目包括RET#(网织红细胞数)等。PLT-F项目比如包括PLT#(血小板数)。WPC项目中,比如对母细胞、淋巴细胞类的异常白细胞进行检测并标示。
一实施方式中,第1测定单元10A测定CBC项目与DIFF项目作为初检。此外,第2测定单元10B测定CBC项目与DIFF项目作为初检,并根据需要测定RET项目、PLT-F项目或WPC项目作为复检。即第1测定单元10A是初检专用的测定单元,第2测定单元10B是除了初检之外也能进行复检的测定单元。
第1测定单元10A包括容器移送部11、信息读取部12、试样制备部13以及测定部14。第1测定单元10A包括机械手15,所述机械手15在第2运送通道22的一定取出位置P2从样本架110的容纳部111取出样本容器100,并将取出的样本容器100摇动一定次数并颠倒搅拌,然后将搅拌后的样本容器100设置于容器移送部11。容器移送部11具有能将样本容器100在立起状态对其进行安放的安放部11a,并且安放部11a与容器移送部11一同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在容器移送部11移送样本容器100的移送路径上,信息读取部12配置于由机械手15设置样本容器100的设置位置与后述吸移管13a的吸移位置之间的位置,并从安置于安放部11a的样本容器100的仪器可读标签103读取样本ID。
试样制备部13包括吸移管13a。试样制备部13用吸移管13a贯穿安放部11a中安置的样本容器100的帽102,并介由吸移管13a吸移样本。试样制备部13比如包括反应槽,并且通过在反应槽内混合吸移的样本与试剂来制备测定用试样。试剂比如是稀释液、溶血剂、染色液。测定部14比如包括光学式检测部、电阻式检测部以及血红蛋白测定部,并对测定用试样进行测定。样本吸移结束后,样本容器100会由容器移送部11运送至前方,并通过机械手15返回样本架110的原先的容纳部111。
第1测定单元10A、第2测定单元10B及运送单元20的一部分即第2运送机构20b(参照图3)由控制单元30控制。进行初检时,控制单元30基于读取到的样本ID向主机120询问初检测定指令,并从主机120获取样本的测定指令。控制单元30存储有用于基于初检的测定结果决定是否进行复检的复检规则,并在依照规则决定进行复检时生成复检测定指令。
初检时,样本架110中容纳的数个样本容器100从左端的容纳部111到右端的容纳部111依次地被收入第1测定单元10A或第2测定单元10B,进行样本的测定。此时,决定用于收入样本容器100的测定单元,以分散测定单元的负荷。比如,图4所示的容纳位置编号为奇数的样本容器100被收入第2测定单元10B,容纳位置编号为偶数的样本容器100被收入第1测定单元10A。
[运送单元20]
如上所述,运送单元20包括第1运送通道21、第2运送通道22及第3运送通道23。三条运送通道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并且相互平行配置。第1运送通道21从样本分析系统1的上游一侧向下游一侧(从右到左)运送样本架110。第2运送通道22能在从右到左及从左到右的左右两个方向上运送样本架110。
第3运送通道23从样本分析系统1的下游一侧向上游一侧(从左到右)运送QC样本架160。QC样本容器150包含用于数次测定的精度管理物质,此外,精度管理物质需要在供给单元80中冷却保管,因此在测定单元中测定结束后返回至供给单元80。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完毕的样本架110被运送至回收单元60,因此第3运送通道23不运送样本架110。
运送单元20中,在第1运送通道21的下游一侧端部与第3运送通道23的下游一侧端部分别设有可动式制动器21c、23b。此外,在第1运送通道21与第3运送通道23之间且与后述的第2贮存部25在前后方向上排列的位置上设有可动式制动器21d。以下对于样本架110及QC样本架160的运送的共通内容,以样本架110为例说明运送单元20的结构。
第1运送通道21、第2运送通道22及第3运送通道23在前后方向上分离配置。在第1运送通道21与第2运送通道22之间设有能贮存样本架110的空间即第1贮存部24与第2贮存部25。第2运送通道22的右端部介由第1贮存部24与第1运送通道21的上游一侧端部相连,第2运送通道22的左端部介由第2贮存部25与第1运送通道21的下游一侧端部相连。
运送单元20还包括:数个架送出部,用于在运送通道之间以及运送通道与贮存部之间递送样本架110;数个传感器,用于感测运送通道及贮存部中样本架110的位置。运送单元20包括信息读取部26,所述信息读取部26从样本容器100的仪器可读标签103及样本架110的仪器可读标签112分别读取样本ID及架ID。信息读取部26配置于第2运送通道22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并配置为能在第1测定单元10A所对应的右侧取出位置P2与第2测定单元10B所对应的左侧取出位置P2之间读取上述仪器可读标签103、112。
运送单元20包括第1送出部27A、第2送出部27B、第3送出部27C及第4送出部27D作为架送出部。四个架送出部均是构成为能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架运送装置。第1送出部27A将样本架110从第1运送通道21的上游位置推出至第1贮存部24。第2送出部27B将样本架110从第1贮存部24运送至第2运送通道22的右端位置,第3送出部27C将样本架110从第2运送通道22的左端位置运送至第2贮存部25。此外,第4送出部27D将样本架110从第2贮存部25运送至第1运送通道21的下游位置。
运送单元20包括四个传感器28a、28b、28c、28d作为感测第1运送通道21与第2运送通道22的样本架110的传感器。此外包括传感器28e、28f作为感测第3运送通道23的样本架110的传感器。运送单元20包括传感器28g、28h、28i作为感测第1贮存部24与第2贮存部25的样本架110的传感器。
以下沿样本架110的运送路径说明运送单元20的各构成要素。另外,图5及图6中列举说明了两个模块10中配置于样本分析系统1的上游一侧的模块10。
第1运送通道21包括运送带21a、21b,所述运送带21a、21b用于将从供给单元80运入的样本架110运送至下游一侧的模块10。运送带21a、21b分别由对应的步进电机独立驱动。即第1运送通道21包括两条传送带。从第2贮存部25的前方位置到第1运送通道21的下游一侧端部设有运送带21b。从第1运送通道21的上游一侧端部到运送带21b附近设有运送带21a。
第1运送通道21中样本架110的运送在运送控制器70的控制下进行。具体而言,运送控制器70发送控制信号至与运送带21a、21b连接的步进电机,电机基于该控制信号进行驱动。另外,其他运送通道及架送出部中的样本架110的运送也同样在运送控制器70或控制单元30的控制下进行。
从供给单元80运入第1运送通道21的上游位置的样本架110由运送带21a朝向下游一侧运送。样本架110被传感器28a感测,并通过第1送出部27A送入第1贮存部24。传感器28a比如是具有发光部与光接收部的光学式传感器,并且配置为发光部与光接收部从前后夹住第1运送通道21。传感器28a通过从发光部射出的光被样本架110遮挡,导致光接收部的光接收水平下降来感测样本架110。另外,运送单元20中设置的其他传感器也能适用与传感器28a一样的光学式传感器。
设于第1运送通道21的上游位置的第1送出部27A具有沿第1运送通道21的长度方向的片271与沿第1运送通道21的宽度方向的片272作为与样本架110啮合的啮合部。片271、272比如配置为相互连结且在俯视视角下的大致L字状。第1送出部27A能在片271、272不妨碍第1运送通道21运送样本架110的退离位置(参照图5)、使由第1运送通道21运送中的样本架110停止的停止位置(参照图6)以及将样本架110推出至第1贮存部24的位置之间,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如图6所示,在第1送出部27A位于停止位置的状态下,仅片272配置于第1运送通道21上。由运送带21a运送的样本架110被片272卡阻并停止。第1送出部27A(片271)自该状态向后方移动,从而将样本架110推出至第1贮存部24。运送至第1贮存部24的样本架110被配置为从左右夹住第1贮存部24的传感器28g感测。
第1贮存部24是用于贮存从第1运送通道21接纳的样本架110的空间,比如其通过在第1运送通道21与第2运送通道22之间配置上侧面与水平面平行的板状构件而构成。送出至第1贮存部24的样本架110被传感器28g感测,并在合适的时间点由第2送出部27B送出至第2运送通道22。第2送出部27B比如具有与样本架110的前侧面抵接的啮合部,其将样本架110的前侧面的左右两端部推至后方,从而将样本架110推出至第2运送通道22的右端位置。第2运送通道22的右端位置附近设置有传感器28c,运送至右端位置的样本架110被传感器28c感测。
第2运送通道22包括在左右方向上独立运送样本架110的两条运送带22a、22b。运送带22a、22b由分别对应而设的步进电机独立驱动。运送带22a、22b在前后方向上排列配置,并从第2运送通道22的右端位置到左端位置在左右方向上延伸。运送带22a设有两个突起22c,样本架110嵌入所述两个突起22c之间。运送带22b也同样设有两个突起22d,样本架110嵌入所述两个突起22d之间。样本架110以嵌入这些突起22c、22d之间的方式被送出第2送出部27B。样本架110在嵌入突起22c之间的状态下由运送带22a、22b的驱动被左右运送。
第2运送通道22能在左右方向上分别运送两个样本架110。如图6所示,第2运送通道22上能同时运入两个样本架110。以下称先送入第2运送通道22的样本架110为“先行架”,在先行架之后送入第2运送通道22的样本架110为“后行架”。此时能一边针对先行架进行样本测定,一边也针对后行架并列进行测定。
信息读取部26包括配置为夹着第2运送通道22的滚轮26a、26b及读取部26c。滚轮26a、26b能向靠近彼此的方向移动,并且滚轮26a以在前后方向上夹着样本容器100的状态下旋转。由此样本容器100旋转。读取部26c从滚轮26b的间隙读取旋转的样本容器100的仪器可读标签103。读取部26c也能读取样本架110的架ID。读取部26c比如是条形码读取器。在控制单元30控制之下进行信息读取部26对样本ID及架ID的读取以及测定单元中的样本的测定。
读取了样本ID的样本容器100被运送至第1测定单元10A和第2测定单元10B中任意一者所对应的取出位置P2,并由机械手15从样本架110取出,收入测定单元。此时,决定用于收入样本容器100的测定单元以分散各测定单元的负载。在测定单元进行初检,初检结束后,样本容器100会在取出位置P2返回至原先的容纳部111。若针对样本架110中容纳的所有样本容器100的初检及需要的复检全部结束,则该样本架110会被运送到第2运送通道的下游一侧端部即第2贮存部25的后方,并由第3送出部27C运送至第2贮存部25。
另外,即使针对先行架的所有样本容器100的初检结束,先行架也需要在针对所有样本容器100决定是否进行复检前留在第2运送通道22。由于决定是否需要对最后进行初检的样本容器100进行复检需要一定时间,因此为了提高测定效率,此时后行架被送入第2运送通道22并开始后行架的初检。等待中的先行架退离至第2运送通道22的左端位置从而不干扰后行架的运送。
第2运送通道22的左端位置附近设置有传感器28d。初检及需要的复检全部结束的样本架110被第3送出部27C从左端位置推出至其前方所设的第2贮存部25。第2贮存部25是贮存从第2运送通道22接纳到的样本架110的空间,并与第1贮存部24一样通过配置上侧面与水平面平行的板状构件而构成。第2贮存部25的样本架110由传感器28h、28i感测,并在合适的时间点由第4送出部27D推出至第1运送通道21。
根据运送控制器70所决定的下一运送目的地,将位于第2贮存部的架运送至第1运送通道21或第3运送通道。
比如,当位于第2贮存部的架是容纳有样本容器100的样本架110,并且下一运送目的地为处理单元40或回收单元60时,样本架110需要向左方向运送,因此将其送至第1运送通道21。比如,当位于第2贮存部的架是容纳有QC样本容器150的QC样本架160,并且下一运送目的地为相邻的测定块时,QC样本架160需要向左方向运送,因此将其送至第1运送通道21。下一运送目的地为供给单元80时,QC样本架需要向右方向运送,因此将其送至第3运送通道。
将位于第2贮存部25的架运送至第1运送通道21时,第4送出部27D在制动器21d升起至比第1运送通道21的输送带高的位置的状态下,将架推向前方。被推向前方向的架抵住制动器21d并在第1运送通道21的下游位置停止。若在制动器21c降下的状态下驱动运送带21b,则架向左方向运送。
将位于第2贮存部25的架运送至第3运送通道23时,第4送出部27D在制动器21d已降下至与第1运送通道21的输送带的高度相同或低于其的位置的状态下,将架推向前方。被推向前方向的架从制动器21d上方经过并被送至第3运送通道23的上游位置。
第3运送通道23包括运送带23a。运送带23a与上述运送带21a、21b一样由步进电机驱动。运送至第3运送通道23的架由运送带23a向右方向运送。
[供给单元80]
以下参照图7~图29对供给单元80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如上所述,供给单元80是用于将容纳有样本容器100的样本架110供给至测定单元的装置。供给单元80还对装有精度管理物质的QC样本容器150进行冷却保管,并依照用户预先录入的日程将精度管理物质的温度调节至测定温度。之后,将装有调温后的精度管理物质的QC样本容器150安置于架,并朝向目标测定单元运送。QC样本容器150容纳于空架170,并与样本架110一样,作为容纳有QC样本容器150的QC样本架160被运送至运送单元20的第2运送通道22。
QC样本容器150容纳含有浓度已知的细胞的精度管理物质,在这一点上其与样本容器100不同。与样本容器100一样,QC样本容器150包括管101与帽102。此外,管101的侧面贴附有仪器可读标签103,所述仪器可读标签103示出包含QC样本的批次编号、浓度水平、有效期限在内的样本ID。仪器可读标签103是条形码标签。另外,QC样本容器150可以使用与样本容器100形状不同的容器,并且样本容器100及QC样本容器150分别可以使用两种以上容器。
精度管理物质一般也叫对照试样或QC样本。样本分析系统1需要定期地使用精度管理物质来确认分析装置的测定结果没有异常,进行测定精度的管理。样本分析系统1比如以一日一次的频率在开始样本的测定前将QC样本容器150运送至分析装置即第1测定单元10A与第2测定单元10B,并进行精度管理物质的测定。将精度管理物质的测定值比如红细胞数、白细胞数、血小板数、血红蛋白浓度等值比如与预先存储于控制单元30的控制部31的上限值及下限值作比较。当精度管理物质的测定值在上限及下限的范围内时,则判断其精度管理结果正常,在范围外时则判断为异常。
精度管理物质包括适合用于自动血细胞分析装置的精度管理的对照血液(Control Blood)即调节至已知浓度的全血成分。全血成分比如是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这样的精度管理物质有XN-CHECK(希森美康株式会社制)。精度管理物质可以包括调节至低浓度、标准浓度、高浓度这三种浓度水平的三种精度管理物质。以下将低浓度的精度管理物质称作水平1,标准浓度的精度管理物质称作水平2,高浓度的精度管理物质称作水平3来进行区分。
供给单元80中比如冷却保管数个QC样本容器150。供给单元80中优选为冷却保管分别装有浓度水平不同的数种精度管理物质的两种以上容器。
图7是供给单元80的外观的斜视图。供给单元80包括能让用户从外部接入从而安置架的传送机部81的第1运送通道811(参照后述的图8)。供给单元80的前侧面设有用于安置QC样本容器150的第1投入口831A以及覆盖第1投入口831A的第1罩832A。
第1罩832A覆盖第1投入口831A整体,并由用户进行开闭操作。第1罩832A比如以其左侧端部能相对于壳体旋转的方式而被枢转支承,并且向左方旋转打开。打开第1罩832A后,用于安放QC样本容器150并将其向供给单元80的内部移送的移送保持器834(参照图8等)露出。QC样本容器150安置于移送保持器834,对此下文会详细说明。
供给单元80还包括安置清洗剂容器180(参照图8等)的第2投入口831B以及覆盖第2投入口831B的第2罩832B。第2投入口831B与第1投入口831A的右侧相邻配置。第2罩832B比如以其后侧端部能相对于壳体旋转的方式而被枢转支承,并且向上方旋转打开。
供给单元80的前侧面设有显示屏91。显示屏91是用于显示比如包括被投入的QC样本容器150的信息在内的供给单元80的状态的相关信息、供给单元80的操作所需要的信息等的显示装置。显示屏91由触摸屏构成,所述触摸屏也能作为操作部使用。
图8是供给单元80的内部布局的示意图。供给单元80包括传送机部81与保管调节单元82作为主要构成要素。保管调节单元82包括投入部83、保冷部84、移送部85、加热部86、信息读取部87及架容纳部88。以下说明中,对于样本架110的运送与QC样本架160的运送的共通内容,以样本架110的运送为例进行说明。
[传送机部81]
传送机部81包括在供给单元80内运送样本架110的数个架运送通道。传送机部81自上游一侧依次包括第1运送通道811、第2运送通道812、第3运送通道813及第4运送通道814。这四条运送通道相连,第1运送通道811所安置的样本架110经第2运送通道812、第3运送通道813被送至第4运送通道814。第4运送通道814与模块10的运送单元20连接,样本架110从第4运送通道814被运送至运送单元20的第1运送通道21。
传送机部81还包括第5运送通道815,所述第5运送通道815与运送单元20的第3运送通道23连接,用于接纳经由相邻的运送单元20的第3运送通道23回来的QC样本架160。第5运送通道815较第4运送通道814配置于传送机部81的前方。第5运送通道815是用于将QC样本架160返回至保管调节单元82的架运送通道,其与第1运送通道811连接。
传送机部81中,在第1运送通道811与第5运送通道815之间设有第6运送通道819。如后述图49所示,当设置追加的供给单元时,第6运送通道819用于从追加的供给单元运入样本架110。第6运送通道819包括从右向左运送样本架110的运送带819a。第6运送通道819的左端位置附近设置有感测样本架110的传感器819b。
第1运送通道811与第3运送通道813相互平行配置。第1运送通道811是用于将样本架110从前方运送至后方的运送通道,第3运送通道813是用于将样本架110从后方运送至前方的运送通道。第2运送通道812在左右方向上延伸而设,第2运送通道812的右端与第1运送通道811的后端排列,第2运送通道812的左端与第3运送通道813的后端排列。这样的结构使得第2运送通道812能接受并在左右方向上运送从第1运送通道811送出的架。第3运送通道813能接纳由第2运送通道812运送至左端的架。
第1运送通道811与第3运送通道813在前后方向上长,一次能贮存数个样本架110。第1运送通道811设有用于将样本架110一个一个地供给至第2运送通道812的制动器811a。制动器811a是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可动式制动器,配置于与第2运送通道812的边界部。
制动器811a能在前后方向上旋转,其从后方向前方旋转后则变成向上方突出的状态,向反方向旋转后则收纳于下方。将位于第1运送通道811的样本架110向第2运送通道812运送时,制动器811a为不从上侧面突出的状态。完成向第2运送通道812运送架后,制动器811a向前方向旋转,其位置介于第2运送通道812上的样本架110与第1运送通道811上的样本架110之间。制动器811a存在于样本架110之间使得两个架被分开。第3运送通道813上也在与第4运送通道814的边界部设有与制动器811a一样的可动式制动器813a。
第2运送通道812、第4运送通道814及第5运送通道815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并相互平行配置。第2运送通道812包括能在从右到左及从左到右的左右两个方向上运送样本架110的运送带812b。第4运送通道814是用于将样本架110运送至运送单元20的第1运送通道21的运送通道,第3运送通道813与第4运送通道814的右端一侧相连。第5运送通道815包括能将从运送单元20的第3运送通道23运入的QC样本架160向右方向运送的运送带815b。
传送机部81包括:数个架送出部,用于在运送通道之间递送样本架110;数个传感器,用于感测运送通道中样本架110的位置。此外,传送机部81包括第1信息读取部817A、第2信息读取部817B及第3信息读取部817C。
传送机部81包括第1送出部816A、第2送出部816B、第3送出部816C、第4送出部816D及第5送出部816E作为架送出部。第1送出部816A包括与样本架110的前侧面抵接并将样本架110推向后方的啮合部816f、以及使啮合部816f沿第1运送通道811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第1送出部816A构成为将样本架110从第1运送通道811推出至第2运送通道812。
第1送出部816A包括沿第1运送通道811配置的输送带816g、连结啮合部816f与输送带816g的连结构件816h以及驱动输送带816g的电机816i作为上述驱动机构。电机816i比如使用步进电机。第1运送通道811中,被啮合部816f推的样本架110抵住先行的后方样本架110而停止,因此第1送出部816A设有能感测该状态的力矩传感器816j。
力矩传感器816j运行后,第1送出部816A使啮合部816f返回至图8所示的原点位置。比如,啮合部816f以能相对于连结构件816h朝向后方旋转的方式被枢转支承,使得在返回至原点位置时,即使啮合部816f抵住后行的样本架110,也不将样本架110推向前方。第3送出部816C具有与第1送出部816A一样的结构,其将样本架110从第3运送通道813推出至第4运送通道814。
第2送出部816B将样本架110从第2运送通道812运送至第3运送通道813,第4送出部816D将样本架110从第4运送通道814运送至运送单元20的第1运送通道21。此外,第5送出部816E将QC样本架160从第5运送通道815运送至第1运送通道811。
传送机部81包括传感器818a、818b作为感测第1运送通道811的样本架110的传感器。此外包括传感器818c、818e作为感测第2运送通道812的样本架110的传感器,包括传感器818f、818g作为感测第3运送通道813的样本架110的传感器。此外包括传感器818h作为感测第4运送通道814的样本架110的传感器,包括传感器818i、818j作为感测第5运送通道815的样本架110的传感器。
传送机部81还包括感测在第2运送通道812中移动的架中容纳的容器的传感器818d。传感器818d设于第2运送通道812的中间部。从传感器818d的感测信息可知第2运送通道812中移动的架中是否有容器,因此当传感器818d感测不出容器时,能判定第2运送通道812的架为空架170。传感器818d的感测信息使用于决定第2运送通道812中移动的架的运送目的地。
传感器818a、818c、818e、818f、818i及818j比如使用发光部与光接收部一体化的反射型光学式传感器。此外,传感器818b、818d、818g、818h用发光部与光接收部分离的光遮断器类型(Photo Interrupter type)光学式传感器。第4运送通道814形成有不妨碍样本架110的运送的大小的开口部814d,该开口部814d之下配置有传感器818h的发光部,第4运送通道814的右端位置附近配置有光接收部。
样本架110安置于第1运送通道811后,其被传感器818b感测,由第1送出部816A运送至第2运送通道812的右端位置。运入第2运送通道812的右端位置的样本架110被传感器818c感测,由运送带812b运送至第2运送通道812的左端位置。针对第2运送通道812中从右向左移动的样本架110,由配置于第2运送通道812的中间部的传感器818d感测架中是否容纳容器。
在第2运送通道812的左端位置,样本架110被传感器818e感测。第2运送通道812的后方设有第1信息读取部817A与第2信息读取部817B。第1信息读取部817A及第2信息读取部817B设为能向靠近彼此的方向移动,其依次读取样本架110中容纳的样本容器100的样本ID。第1信息读取部817A与第2信息读取部817B比如具有与信息读取部87一样的结构,其两个滚轮配置为夹着第2运送通道812。图8中为了简化图示而省略了滚轮。
第1信息读取部817A对图4所示的容纳位置编号为6~10的样本容器100读取样本ID,第2信息读取部817B对容纳位置编号为1~5的样本容器100读取样本ID。第1信息读取部817A还从样本架110的仪器可读标签112读取架ID。
第3信息读取部817C比如具有条形码读取器即读取部从而读取架ID。第3信息读取部817C配置于第4运送通道814的后方。
由第2送出部816B从第2运送通道812运送至第3运送通道813的样本架110被传感器818f、818g感测,由第3送出部816C运送至第4运送通道814。此外,运入第4运送通道814的样本架110被传感器818h感测,并由第4送出部816D运送至运送单元20的第1运送通道21。另外,如上所述,运送至运送单元20的样本架110会回收至配置于样本分析系统1的下游一侧的回收单元60,因此其不返回至供给单元80。
容纳有QC样本容器150的QC样本架160从架容纳部88供给至第2运送通道812的右端位置,之后与样本架110一样,经由第2运送通道812、第3运送通道813及第4运送通道814运送至运送单元20的第1运送通道21。QC样本架160从运送单元20的第3运送通道23回收至第5运送通道815。运入第5运送通道815的QC样本架160被传感器818i感测,由运送带815b运送至第5运送通道815的右端位置。QC样本架160在第5运送通道815的右端位置被传感器818j感测,并由第5送出部816E运送至第1运送通道811。
[投入部83]
如图8所示,投入部83包括:第1投入部83A,将QC样本容器150从第1投入口831A移送至取出位置P5;第2投入部83B,将清洗剂容器180从第2投入口831B移送至取出部839。取出位置P5是移送部85能接入且将QC样本容器150取出的位置,第1投入部83A的后端部为取出位置P5。取出部839包括移送片839d、传感器839h等,其设于第2投入部83B的后端部。
第1投入部83A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QC样本容器150的移送通道830A。同样地,第2投入部83B包括沿前后方向的清洗剂容器180的移送通道830B。本实施方式中,移送通道830A、830B形成为相互平行。第1投入口831A附近及取出位置P5附近分别设有感测移送保持器834的传感器835f、835g。传感器835f、835g比如用磁性传感器、涡流式传感器等接近传感器。
第1投入部83A中,在第1投入口831A设置有数个传感器833e。第2投入部83B中,沿移送通道830B设置有数个传感器836d。第2投入部83B的移送通道830B是移送清洗剂容器180的通路,并且也发挥用于贮存数个清洗剂容器180的贮存部的功能。因此,沿移送通道830B设置有数个用于感测移送通道830B上存在的清洗剂容器180的传感器836d。通过数个传感器836d的感测信息能确认移送通道830B中贮存的清洗剂容器180的数量。
图9及图10是投入部83的斜视图。图9展示移送保持器834位于第1投入部83A的状态,图10展示移送保持器834位于取出位置P5的状态。如图9及图10所示,投入部83是第1投入部83A与第2投入部83B一体化的装置,其包括形成从前方朝向后方倾斜的移送通道830A、830B的框架833、836。
第1投入部83A包括移送保持器834以及使移送保持器834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驱动机构835。移送保持器834设有能一个一个地容纳QC样本容器150的数个容纳部834a。移送保持器834整体为块状,其上侧面形成有数个能插入QC样本容器150的洞即容纳部834a。容纳部834a的深度优选为:在QC样本容器150插入的状态下,移送部85的臂85b所握持的管101的上部从移送保持器834的上侧面突出。
移送保持器834的侧面形成有与容纳部834a连通的贯穿孔834b。贯穿孔834b在左右方向上排列,形成于移送保持器834的两侧面。本实施方式中存在在前后方向上排列成一列的三个容纳部834a,并且相对于一个容纳部834a左右各形成一个贯穿孔834b,共计形成六个贯穿孔834b。构成传感器833e的发光部及光接收部设置于框体833d的两侧面,并且使得光介由上述贯穿孔834b在容纳部834a内通过。由此能在第1投入口831A感测各容纳部834a的QC样本容器150的有无。
驱动机构835包括:环形输送带835a,沿倾斜部833c延伸;连结构件835b,连结移送保持器834与输送带835a;电机835c,包括悬吊输送带835a的旋转轴;悬吊输送带835a的滑轮835d;导轨835e,引导移送保持器834的移动。移送保持器834以能介由该驱动机构835相对于框架833移动的方式安装于框架833。
至少一个容纳部834a容纳QC样本容器150且第1罩832A关闭时,移送保持器834自动地从第1投入口831A移动至取出位置P5。移送保持器834到达取出位置P5后,由移送部85将QC样本容器150从容纳部834a取出,并将其移送至信息读取部87。所有QC样本容器150从移送保持器834取出后,移送保持器834比如会自动地移动至第1投入口831A。
如上所述,移送保持器834不存在于图9所示的位置(也叫做原点位置)时,覆盖第1投入口831A的第1罩832A锁住而不打开。移送保持器834到达第1投入口831A并被传感器835f感测后,则第1罩832A的锁会解除。
第2投入部83B包括相向片837,所述相向片837安装为与框架836之间空出能夹持清洗剂容器180的间隙。框架836与相向片837之间设有导轨838,所述导轨838以清洗剂容器180能滑动移动的状态支撑清洗剂容器180的凸缘181。清洗剂容器180在其凸缘181被导轨838支撑悬挂的状态下在移送通道830B中滑动移动,并贮存于移送通道830B。
取出部839包括在安放有清洗剂容器180的状态下在左右方向上移动的移送片839d,在移送片839d移动至取出部839的左端一侧时使清洗剂容器180向上方突出。此外,取出部839包括:两个支撑片839a、839b,以能移动移送片839d的方式夹持所述移送片839d;倾斜块839c,固定于支撑片839a、839b的下部;移送片839d的驱动机构。取出部839设有输送带839e、电机839f及滑轮839g等作为驱动机构。
移送片839d形成有能在片中央部容纳清洗剂容器180的安放部。移送片839d在安放有清洗剂容器180的状态下向左方向移动后,清洗剂容器180的下端部与倾斜块839c的上侧面抵接。倾斜块839c的上侧面倾斜且朝向左侧变高,因此清洗剂容器180沿倾斜块839c的上侧面被向上推,成为能由移送部85握持的状态。
取出部839设有感测清洗剂容器180向上方突出的传感器839h。构成传感器839h的发光部及光接收部安装于支撑片839a,在移送片839d之上形成沿左右方向的光轴。传感器839h感测到清洗剂容器180向上方突出后,移送部85将清洗剂容器180从取出部839移送至架容纳部88的空架170。
[保冷部84]
图11及图12是保冷部84的斜视图。图11展示保冷部84的罩842关闭的状态,图12展示保冷部84的罩842打开的状态。此外,图12展示卸下进气管846的一部分的状态。保冷部84是保管QC样本容器150的保管库,具有冷却QC样本容器150的功能。保冷部84包括:块状的保冷部主体841,形成用于冷却保管QC样本容器150的保冷室841a;罩842,覆盖保冷室841a;罩842的开闭机构843。保冷部主体841及罩842在俯视图中为在左右方向上长的长方形。保冷部84包括盛放保冷部主体841的基座848。
保冷部84通过控制部82a控制保冷室841a的温度、罩842的开闭等。保冷室841a的温度比如为2℃~8℃,平常控制在大致固定温度。另外,在样本分析系统1关机后保冷部84也继续冷却。罩842在拿入拿出QC样本容器150的时间点自动地开闭。
保冷部主体841包括数个容纳部841b,所述数个容纳部841b在使QC样本容器150一个一个地立起的状态下将其容纳于罩842所覆盖的保冷室841a内。容纳部841b是朝向上方开口且能插入QC样本容器150的洞,在图12的示例中,九个容纳部841b在左右方向上排列成一列。容纳部841b的深度形成为:在有QC样本容器150插入的状态下,移送部85的臂85b所握持的管101的上部从保冷部主体841的上侧面突出。
保冷部主体841可以使用包含压缩机的蒸汽压缩型冷却装置等作为冷却模组,但从装置小型化等观点来看,本实施方式中内置珀尔贴元件。保冷部主体841设有风扇845作为珀尔贴元件的散热模组。此外,保冷部主体841设置由珀尔贴元件冷却的金属制冷却块、散热翅片、温度传感器等。
罩842关闭保冷室841a的开口从而使保冷室841a内保持气密且低温。罩842与保冷部主体841一样为块状,并且具有在朝保冷部主体841一侧的内面形成的凹部842a。罩842的内面中,与保冷部主体841的上侧面抵接的周缘部平坦,在中央部沿罩842的纵长方向形成有凹部842a。罩842内面的周缘部可以装配橡胶制密封垫。
罩842通过设于保冷部主体841的右侧端部的开闭机构843向右方旋转打开。
开闭机构843包括:旋转轴843a;轴承构件843b,固定于保冷部主体841的右侧端部,支撑旋转轴843a并使其能旋转;连结构件843c,连结罩842的右侧端部与旋转轴843a;驱动机构,使旋转轴843a旋转。开闭机构843设有悬吊于旋转轴843a的后端的环形输送带843d和具有悬吊输送带843d的旋转轴并驱动输送带843d的电机843e作为旋转轴843a的驱动机构。旋转轴843a在前后方向上延伸。此外,电机843e固定于基座848。
开闭机构843包括:两个传感器843f、843g,安装于轴承构件843b;金属板843h,固定于旋转轴843a的前端。磁性传感器、涡流式传感器等接近传感器是适宜的传感器843f、843g的一例。传感器843f、843g比如能通过感测与旋转轴843a的旋转一同移动的金属板843h的接近来感测罩842的开闭。本实施方式中,传感器843f感测罩842打开的状态,传感器843g感测罩842关闭的状态。
风扇845是释放珀尔贴元件的热的散热模组,其设置于保冷部主体841的后方。进气管846与排气管847和风扇845连接,在风扇845上方设有向右方向延伸的进气管846,在风扇845下方设有向下方向延伸的排气管847进气。风扇845运行后,空气会从进气管846的吸入口吸入,通过发热部从排气管847的排气口排出。
[移送部85]
如图13所示,移送部85包括在上下方向上长的板状基部85a、以及握持QC样本容器150的成对的臂85b。基部85a设为其板面沿着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成对的臂85b在前后方向上空出间隔配置,其能在靠近彼此的方向及远离彼此的方向上移动。成对的臂85b靠近时,即握持QC样本容器150,成对的臂85b远离时,即松开QC样本容器150。
移送部85将QC样本容器150从第1投入部83A的移送保持器834取出,并经由信息读取部87将其移送至保冷部84。并且,将QC样本容器150从保冷部84取出,并经由加热部86将其移送至架容纳部88。移送部85将测定单元中的测定结束并回收至架容纳部88的QC样本容器150返回至保冷部84,或将使用完毕的QC样本容器150投入第1回收部89A并废弃。
此外,移送部85将清洗剂容器180从第2投入部83B取出,并将其移送至架容纳部88。清洗剂容器180从第2投入部83B的取出部839(参照图8等)取出并直接被移送至架容纳部88的前端架。移送部85将测定单元的清洗结束并回收至架容纳部88的使用完毕的清洗剂容器180投入第2回收部89B并废弃。
基部85a设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环形输送带85c、连结成对的臂85b与输送带85c的成对的连结构件85d、包括悬吊输送带85c的旋转轴在内的电机85e、悬吊输送带85c的滑轮85f作为臂85b的驱动机构。成对的臂85b以能通过该驱动机构而相对于基部85a移动的方式安装于基部85a。电机85e比如使用步进电机。
成对的臂85b也能在前后、左右、上下这三个方向上移动。移送部85包括:第1驱动机构,使安装有臂85b的基部85a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第2驱动机构,使基部85a在左右方向上移动。基部85a的上端部与第1驱动机构及第2驱动机构啮合从而悬挂基部85a,并且基部85a以能相对于框架82f向前后、左右移动的状态被支撑。此外,基部85a设有第3驱动机构853(参照后述的图14),所述第3驱动机构853使成对的臂85b以及包括输送带85c等在内的臂85b的驱动机构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成对的臂85b比如握持QC样本容器150的管101的上部。QC样本容器150具备外径比管101大的帽102,因此由臂85b握持管101的上部,从而能更切实地防止臂85b卡阻于帽102导致QC样本容器150脱落。此外,清洗剂容器180的容器上端部形成有朝径向外侧伸出的凸缘181,因此成对的臂85b握持较凸缘181稍下侧的部分。
[加热部86]
如图13所示,加热部86包括块状的加热部主体86a以及容纳QC样本容器150的容纳部86b。容纳部86b是朝向上方开口的能插入QC样本容器150的洞,加热部主体86a形成有数个容纳部86b。容纳部86b在使QC样本容器150一个一个地立起的状态下容纳所述QC样本容器150。在图13的示例中,六个容纳部86b在左右方向上排成一列形成。
容纳部86b的深度优选为,在有QC样本容器150插入时,移送部85的臂85b所握持的管101的上部从加热部主体86a的上侧面突出。加热部86没有罩,加热部主体86a的上侧面不存在大的突起物。另外,容纳部86b的数量、配置等没有特别限定,比如容纳部86b可以配置为交错状。
如上所述,加热部86具有对曾在保冷部84中冷却保管的QC样本容器150进行加热、并将QC样本容器150中装的精度管理物质的温度调节至测定单元的测定温度的功能。测定温度为23℃±3℃。适宜的冷却保管温度为2℃~8℃,因此加热部86比如需要将精度管理物质的温度上调12℃~24℃左右。加热部86对容纳部86b中插入的QC样本容器150进行加热,从而使得QC样本容器150中的精度管理物质达到测定温度。
加热部86包括通过电产热的加热器。加热器优选为铝块加热器(aluminium blockheater)。铝块加热器使用铝块作为供热介质(heating medium),因此与使用液状介质的情况相比,其不污染容器,是适宜的。此外,铝块的导热性高,因此也能缩短升温所需要的时间。通过具备加热器从而在室温低的环境下也能迅速调节温度。
在不使精度管理物质劣化的范围内,加热器的设定温度设为比测定温度高的温度,优选的例子是23℃±3℃。另外,加热部86可以具备向容纳部86b送风的风扇等送风模组,可以通过由送风模组向QC样本容器150送风来加热精度管理物质。加热部86可以包括加热器与风扇。
[信息读取部87]
如图13所示,信息读取部87包括:滚轮87a、87b,以夹着QC样本容器150的容纳部87d的方式配置;读取部87c,从QC样本容器150的仪器可读标签103读取QC样本ID。滚轮87a、87b中至少一者能向靠近彼此的方向移动且旋转。信息读取部87驱动滚轮87a、87b中至少一者,使容纳部87d中配置的QC样本容器150旋转,并通过读取部87c读取QC样本ID。读取部87c比如为条形码读取器。
QC样本容器150从第1投入部83A移送至信息读取部87,在信息读取部87读取了QC样本ID的QC样本容器150被移送至保冷部84进行冷却保管。信息读取部87将读取到的QC样本ID信息发送至控制部82a,控制部82a使用该信息执行精度管理所涉及的处理。控制部82a使用QC样本ID来管理保冷部84中QC样本容器150的容纳位置,并使得能够选择使用于精度管理测定的QC样本容器150,对此下文会详细说明。
[架容纳部88]
图14及图15是保管调节单元82的内部结构的斜视图,其放大展示架容纳部88。架容纳部88具有能在前后方向上运送空架170且能贮存数个空架170的运送通道88a。运送通道88a在保管调节单元82的右侧端部在前后方向上长长地延伸。本实施方式中,运送通道88a最多能贮存七个空架170。
运送通道88a自前方依次设有三个制动器88b、88c、88d。制动器88c配置于运送通道88a的前后方向中央部,其制约运送通道88a中贮存的空架170向前方移动。制动器88d较制动器88c配置于运送通道88a的后端一侧,其制约空架170向后方移动。被上述制动器88c、88d夹着的区域是能贮存空架170的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制动器88c、88d在前后方向上的间隔对应七个空架170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
如上所述,架容纳部88也是将QC样本容器150及清洗剂容器180容纳于空架170的地方。由于QC样本容器150及清洗剂容器180要容纳于数个空架170中位于最前方的前端架,因此在运送通道88a的前端架及其附近的上方确保有作为移送部85的通路的空间。前端架的位置由阻止空架170向前方移动的制动器88c决定,本实施方式中,前端架与第1回收部89A、第2回收部89B及加热部86在左右方向上排列。
架容纳部88包括运送臂881,所述运送臂881用于在前后方向上运送空架170、容纳有QC样本容器150的QC样本架160、以及容纳有清洗剂容器180的架(以下称作“清洗剂架”)。运送臂881能将空架170等推向前方,并且能将空架170等拉入后方。架容纳部88设有从左右两侧夹着运送通道88a的成对的运送臂881。此外,成对的运送臂881的前端设有朝向运送通道88a的内侧突出的爪部881a。
以下参照图16及图17进一步详细说明架容纳部88的结构。架容纳部88的运送通道88a配置为与传送机部81的第2运送通道812相连,并隔着第2运送通道812与第1运送通道811相向。即第1运送通道811与运送通道88a在前后方向上排列配置。运送通道88a与第2运送通道812的右端一侧相连,并介由第2运送通道812与第1运送通道811及第3运送通道813连接。
运送通道88a的制动器88b是配置于运送通道88a的前端部的可动式制动器,其防止从第1运送通道811向第2运送通道812推出的样本架110等进入运送通道88a。在将空架170等运入运送通道88a时,制动器88b下降到不从运送通道88a的上侧面突出。另外,为了将空架170等运送至制动器88c的后方,制动器88c与制动器88b联动下降。制动器88b、88c比如可以通过链接机构等机械连结。
运送臂881能沿前后方向移动至第2运送通道812的前方,其能将QC样本架160等推出至第2运送通道812并且从第2运送通道812将QC样本架160等拉入运送通道88a。QC样本架160从架容纳部88介由第2运送通道812运送至第3运送通道813、第4运送通道814。此外,通过第5运送通道815返回至供给单元80的QC样本架160介由第1运送通道811及第2运送通道812回收至架容纳部88。
运送臂881通过与第1送出部816A一样的驱动机构在前后方向上移动。此外,两个运送臂881也能在彼此靠近的方向及彼此分离的方向上移动,并能将QC样本架160等一个一个地送出至第2运送通道812。具体而言,运送臂881能在运送臂881的爪部881a位于运送通道88a上并啮合于运送通道88a上的架的啮合位置与爪部881a自运送通道88a上退离的退离位置之间在左右方向上移动。
比如,在使运送臂881从运送通道88a的后方越过空架170向前方移动并向第2运送通道812推出QC样本架160(前端架)时,使位于退离位置的运送臂881移动至QC样本架160的位置。然后,使运送臂881移动至啮合位置,并将爪部881a插入QC样本架160与其后一个空架170之间。该状态下使运送臂881向前方移动,从而使运送臂881的爪部881a推着前端架的后侧面,将QC样本架160推出至第2运送通道812。
架容纳部88中,沿运送通道88a自前方依次设有四个传感器882a、882b、882c、882d。传感器882a感测运送通道88a的前端一侧即制动器88b、88c之间的架,传感器882b感测前端架。当架容纳部88贮存有空架170时,运送臂881将空架170移送至前方,以使得始终存在能容纳QC样本容器150及清洗剂容器180的前端架。
传感器882c感测容纳于前端架的QC样本容器150及清洗剂容器180。传感器882d感测运送通道88a的后端一侧有无架,具体而言,其感测紧随在制动器88d(参照图15)之前的空架170。当传感器882d未感测到空架170时,则表示架已容纳QC样本容器150或清洗剂容器180运送至测定单元,如果不是前述情况的话则表示架容纳部88存在能容纳空架170的空位。
传感器882a、882b、882c、882d与传送机部81的传感器一样能使用光学式传感器。比如,传感器882a、882c使用发光部与光接收部分离的光学式传感器,传感器882b、882d使用发光部与光接收部一体化的反射型光学式传感器。控制部82a基于各传感器的感测信息等控制制动器88b、88c及运送臂881,执行架容纳部88中的架运送,对此下文会详细说明。
[显示屏91的操作界面]
以下参照图18~图27对供给单元80的显示屏91所显示的界面进行详细说明。
图18是供给单元80的显示屏91所显示的主界面1000的一例。主界面1000包括工具栏1000A、显示操作菜单的主区域1000B以及用于显示状况的状况显示区域1000C。如上所述,显示屏91由触摸屏构成,界面1000中显示的图标均以用户能选择的方式而显示。工具栏1000A配置有用于显示后述的图27所示的门户界面2600的门户界面显示图标1005。
主区域1000B显示用于确认供给单元80的状态或向供给单元80补充耗材的装置状态图标1001、以及用于录入及编辑日程的日程图标1002。如图18所示,主区域1000B还可以包括其他图标。
图19是根据装置状态图标1001被选择而显示的装置状态界面2000的一例。装置状态界面2000包括QC状况窗口2001、清洗剂容器库存窗口2006、空架库存窗口2007、废弃箱窗口2008以及温度显示窗口2009作为主区域中显示的内容。
QC状况窗口2001包括:QC样本列表2001A,一览显示处于供给单元80管理下的QC样本信息;余量显示部2001B,显示处于管理下的QC样本的各个浓度水平的余量。
QC样本列表2001A一览显示处于供给单元80管理下的QC样本容器150的信息。如图19所示,QC样本列表2001A比如有九行,其对应保冷部84中设置的九个容纳部841b。QC样本列表2001A从最左列起依次包括示出容纳部841b的位置编号的第1列、示出QC样本的浓度水平的第2列、示出批次编号的第3列、示出剩余试验数的第4列以及示出有效期限的第5列。
图19的例子中,比如位置编号1的容纳部841b中容纳的QC样本容器150的信息在位置编号“1”所对应的行中显示。图19的例子中,对于位置编号“1”中容纳的QC样本容器150,其录入的信息为:浓度水平为“水平1”、批次编号为“A001XXXX”、余量为3试验、有效期限为“2021年3月30日”。
通过由信息读取部87读取介由上述投入部83安置的QC样本容器150的信息,由此录入QC样本列表2001A的信息。QC样本容器150的仪器可读标签103储存了包含QC样本的浓度水平、批次编号、剩余试验数及有效期限在内的属性信息。信息读取部87基于从仪器可读标签103读取的信息获取上述信息,并发送至控制部82a。读取了信息的QC样本容器150通过移送部85容纳至保冷部84中空着的一个容纳部841b。控制部82a将信息读取部87读取的上述信息与容纳了QC样本容器150的容纳部841b的位置编号相对应地储存至数据库820(参照后述图28)。
QC样本列表2001A的信息一览显示处于供给单元80管理下的QC样本容器150的信息。即使在QC样本容器150已从保冷部84取出的状态(比如为了进行精度管理测定而运送中的状态)下,该QC样本容器150所对应的位置编号的行也显示QC样本容器150的信息。如图19中影线所示,为了能与正在保冷部84中保管的QC样本容器150区分,而用不同的背景颜色显示已经从保冷部84取出的QC样本容器150的信息。
如图19所示,当剩余试验数不到一定值时,QC样本列表2001A中强调显示用于显示余量的第4列中的对应单元格。比如,在图19的例子中,对剩余试验数不到1的位置编号3的QC样本容器150的对应单元格的颜色进行反白显示(Inversion display)。能适当设定强调显示的目标阈值,比如可以在剩余试验数不到5时强调显示。由此用户能轻松地掌握余量少或余量为零的QC样本容器150的存在。
如图19所示,当保冷部84中容纳的QC样本容器150过了有效期限时,QC样本列表2001A中强调显示用于显示有效期限的第5列中的对应单元格。比如,在图19的例子中,对过了有效期限的位置编号6的QC样本容器150的对应单元格的颜色进行反白显示。能适当设定强调显示的条件,比如可以在距离有效期限的剩余天数低于阈值时强调显示。比如可以在距离有效期限的剩余天数低于10天时强调显示。由此,用户能轻松地掌握临近有效期限或过了有效期限的QC样本容器150的存在。
图19的例子中仅强调显示了第4列或第5列中的单元格,也可以强调显示整行。
QC样本列表2001A的上部设有余量显示部2001B。余量显示部2001B根据对照血液的各个种类,即根据QC样本容器150的各个浓度水平来显示剩余使用次数的总和。在图19的例子中,分别显示有27试验、79试验、5试验作为浓度水平1、2、3的QC样本的剩余试验数。余量显示部2001B的值等于根据各个浓度水平把QC样本列表2001A中显示的QC样本的剩余试验数合并计算而得到的值。根据余量显示部2001B,用户不需要计算各个浓度水平的剩余试验数,管理轻松。
清洗剂容器库存窗口2006显示有供给单元80中保管的清洗剂容器180的余数。如上所述,第2投入部83B中沿移送通道830B设置有数个传感器836d。其中,位于装置前方(图8的纸面下侧)的传感器836d配置于能感测从最前面起第十五个清洗剂容器的位置。控制部82a基于来自该前方一侧的传感器836d的输出,来显示清洗剂容器180的余数。比如,如图19所示,当传感器836d感测到清洗剂容器180时,显示“15+”表示余数为十五个以上。在传感器836d感测到清洗剂容器180后,当清洗剂容器180被消耗导致传感器836d感测不到清洗剂容器180时,控制部82a从十五减去使用的个数来显示库存个数。
另外,对于后述变形例的供给单元80K,由于控制部82a了解单元中安置的所有清洗剂容器的数量,因此根据供给单元80所使用的清洗剂容器的数量来改变显示的库存个数。
空架库存窗口2007显示架容纳部88中容纳的空架170的数量。控制部82a基于传感器882c及882d的输出了解空架170的个数,并在空架库存窗口2007显示个数。
废弃箱窗口2008显示分别能废弃至废弃箱即第1回收部89A及第2回收部89B的容器的个数。
温度显示窗口2009显示保冷部84的内部温度、加热部86的加热块温度以及周围温度的温度。
装置状态界面2000的工具栏显示关机图标2003、取出图标2004以及投入图标2005。关机图标2003在将样本分析系统1整体或其一部分关机时使用。取出图标2004在取出保冷部84中保管的QC样本容器150时使用。关于取出图标2004,将使用后述的图21进行说明。投入图标2005在将QC样本容器150安置于投入部83的第1投入部83A时使用。
图20是按下装置状态界面2000中的关机图标2003后显示的关机界面2100的一例。关机界面2100显示关机菜单。关机菜单包括“指定装置”、“系统整体”及“供给单元(BT-50)单个结束”这三个选项。
在关机界面2100选择“指定装置”后,显示装置选择界面2101。装置选择界面2101包括装置选择区域2101A,所述装置选择区域2101A依照样本分析系统的布局显示数个装置即测定单元10A、10B以及处理单元40并使其能选择。用户依照界面的指引选择要关机的装置。界面2101一并显示用于调用下一个预定的自动启动日程2101B以及下一次自动启动日程的详情的按键2101C。用户对界面中显示的下一次自动启动日程进行确认后按下界面下部的OK按键,从而所选择的装置关机。比如,正如之后参照图50所述,测定单元及处理单元的关机指的是将容纳了清洗剂容器的清洗剂架运送至装置,在装置中执行清洗,并在清洗完成后关闭装置的电源。以下,将构成样本分析系统1的四台测定单元分别称作“XN-1”、“XN-2”、“XN-3”、“XN-4”,将处理单元40称作“SP-1”进行说明。
在关机界面2100中选择“系统整体”后,显示系统关机确认界面2102。界面2102与界面2101一样显示调用下一个预定的自动启动预定以及下一次日程详情的按键。按下界面下部的OK按键后系统整体关机。
选择“供给单元单个结束”后,显示向用户再次确认仅将供给单元80关机的供给单元关机界面2103。按下界面2103的界面下部的OK按键后,仅供给单元80单独关机。供给单元80的关机指的是关闭供给单元80的电源,不进行清洗剂架的运送。
在界面2101~2103中按下OK按键时,若下一次自动启动日程所伴随的自动QC所要使用的消耗品不足,则显示界面2104。界面2104包括“实施日程中录入的下一次预定实施的内容所需要的消耗品不足。”这一消息。介由界面2101~2103受理了关机指示时,若保冷部84中保管的QC样本容器150及架容纳部88中容纳的空架170不足执行下一次自动启动日程所伴随的自动QC所需要的量,则显示上述界面2104。如参照图19所说明,供给单元80的控制部82a存储有保冷部84中保管的QC样本容器150的各个浓度水平的剩余试验数。此外,控制部82a也存储有架容纳部88中容纳的空架170的数量。控制部82a基于下一次自动启动时所执行的自动QC的QC条件,来判断QC样本容器150的库存是否足够以及空架110的库存是否足够,并在不足时在显示屏91上显示界面2104。当要中止关机并补充消耗品时,用户按下取消。当直接继续进行关机时,用户按下OK按键,关机按指示继续进行。通过在关机前显示界面2104,比如能防止在没有补充第二天的自动QC所需要的消耗品的状态下使供给单元80关机。
在装置选择界面2101中,仅在界面上指定装置并按下OK按键就能将所希望的装置关机。因此,用户不需要花时间一台一台地关闭装置,便利性高。此外,使用包括特定装置专用的架条形码的清洗剂架来向特定装置供给清洗剂容器180等,在不需要用户手动操作这一点上也很便利。
此外,在使系统整体关机时,用户也仅在界面2102中按下OK按键即可。因此,用户不需要花时间来将所有装置关机。此外,即使在样本分析系统1包括多个装置时,也不需要手动准备清洗所有装置所需要的清洗剂容器180,很便利。
图21是根据装置状态界面2000的取出图标2004被选择而显示的QC样本取出界面2200的一例。界面2200包括与装置状态界面2000所含内容相同的QC样本列表以及位置选择按键2201。用户能一边确认QC样本列表,一边选择想要取出的QC样本容器150的位置编号所对应的位置选择按键2201,并选择界面下部的OK按键。对应移送保持器834能盛放的容器的最大数量3,位置选择按键2201最多能同时选择三个。图21的例子中选择了位置编号2、6、7的QC样本容器150。如参照图19所说明的那样,位置编号1、4、5的QC样本容器150处于已从保冷部84取出的状态,其不能取出。因此,这些位置编号所对应的位置选择按键2201不可选择,其勾选框显示为灰色。
通过位置选择按键2201选择想要取出的QC样本容器150并按下OK按键后,被选择的QC样本容器150从保冷部84取出,并在投入部83的取出位置P5(图10所示的位置)安置于移送保持器834。之后,安置有QC样本容器150的移送保持器834移动至第1投入口831A(图9所示的位置)。移送保持器834移动至第1投入口831A后,显示屏91会显示通知用户QC样本容器150(XN CHECK)已到达第1投入口831A的通知界面2210。用户能打开第1罩832A取出QC样本容器150。
图22是根据装置状态界面2000的投入图标2005被选择而显示的投入界面2300的一例。选择投入图标2005后,移送保持器834位于第1投入口831A,第1罩832A的锁解除。界面2300是用于催促用户安置QC样本容器150的界面,其比如在第1罩832A的锁解除的时间点在显示屏91上显示。用户将QC样本容器150安置于移送保持器834并按下界面下部的OK按键后,QC样本容器150会被移送至供给单元80的内部并在保冷部84中保管。关于该处理之后会阐述。
图23是根据在主界面1000中选择了日程图标1002而显示的日程界面2400的一例。日程界面2400包括与一星期中的每一天相应设置的七个星期签条2401、以及以列表显示日程的日程列表2402。星期签条2401中显示七个签条并使其能选择,所述七个签条显示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这一一星期内七天的名字。用户能选择任意签条来指定要设定日程的星期。另外,图23中展示了根据一周中的各个星期来录入日程的例子,但比如也可设计为能指定日期录入日程。比如可设计为,能显示以周为单位或以月为单位的日历并指定日历中特定的日期录入日程。
图23展示了选择星期一签条的状态。日程列表2402中以时间序列显示已指定的星期所预定执行的日程。图23的例子中,设定日程为星期一的上午7点30分唤醒(自动启动)、13点00分进行精度管理测定(自动QC)、23点00分进行自动清洗。与日程列表2402的各日程相对应地设有用于切换ON/OFF的按键2403。在要执行已录入的日程时,用户操作按键2403并设定为“ON”,在不执行时设定为“OFF”。已经设定为ON的日程只要不设定为OFF,其就会在每周相同时刻自动执行。
日程界面2400的工具栏显示用于录入日程的录入图标2404并使其能选择。在向日程列表2402新加入自动执行日程时,用户按下录入图标2404。
图24是根据日程界面2400的录入图标2404被选择而显示的日程录入界面2500的一例。界面2500显示对自动执行的目标处理进行选择的菜单。图24的例子中,“启动”、“精度管理”及“清洗”这三个菜单以能选择的方式显示。本实施方式中,已录入的日程信息在控制部82a的存储部中保存。
选择日程录入界面2500的“启动”菜单后,显示录入界面2501。界面2501是用于录入自动唤醒日程的界面。界面2501包括用于输入进行自动唤醒的星期及时刻的数个下拉按键。选择星期的下拉按键后,显示包括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这一周七个星期作为选项的下拉菜单。用户能选择任意的星期。时刻的下拉中包括用于指定以一小时为单位的时刻的下拉按键以及用于指定以分钟为单位的时刻的下拉按键。用户能通过操作下拉菜单来指定时刻。图24的例子中仅列举展示了下拉菜单,也可以设计为显示软件键盘,并从用户受理数值的输入。通过操作界面2501,用户能指定执行自动唤醒的星期与时刻。
录入界面2501中还含有用于打开/关闭自动QC的执行的按键。用户操作按键,在要进行自动QC时设为“ON”,不进行时设为“OFF”。自动QC指的是使用保冷部84中容纳的QC样本容器150的自动的精度管理测定。
录入将自动QC设定为ON的自动唤醒的日程后,依照该日程自动地启动样本分析系统1所包括的一个或数个测定单元,并进一步自动地向已启动的一个或数个测定单元供给QC样本容器150并进行精度管理测定。录入将自动QC设定为OFF的自动唤醒的日程后,自动地打开样本分析系统1的各单元的电源,但不会进行精度管理测定。
在录入界面2501中,自动QC按键设定为“ON”并按下界面下部的“OK”按键后,跳转至录入界面2502。在选择了日程录入界面2500的“精度管理”菜单时也会显示录入界面2502。样本分析系统1中,通过录入界面2502从用户受理对精度管理测定的条件(QC条件)的设定。依照QC条件以及QC样本容器150的信息,样本分析系统1从保冷部84中保管的数个QC样本容器150中决定精度管理测定所使用的一个或数个QC样本容器150,并将已决定的QC样本容器150运送至测定单元进行QC样本的测定,对此下文会详细说明。
录入界面2502是用于制作自动QC的日程的界面。界面2502与上述界面2501一样,包括用于指定星期与时刻的数个下拉按键。下拉按键的下方包括“Level1”、“Level2”“Level3”这三个浓度水平按键作为用于选择在一次自动QC中使用的QC样本的种类的按键。浓度水平按键的下方显示用于选择在自动QC中进行精度管理测定的目标测定单元的单元选择图像。单元选择图像包括对依照样本分析系统1的布局而配置的数个单元进行图示的图像。
用户在录入界面2502中设定执行自动QC的星期与时刻。用于设定星期与时刻的操作如上所述。用户操作浓度水平按键选择自动QC所使用的QC样本的种类。图24的例子中指定了水平1与水平2作为QC样本的浓度水平。水平3未被指定,其为关闭的状态。用户从单元选择图像选择在自动QC中执行精度管理测定的目标测定单元。
图24中选择了配置于最右边的测定单元XN-1、右边起第三个与第四个测定单元XN-3、XN-4。图24所示的设定的例子中,设定在星期一的上午8点30分以XN-1、XN-3、XN-4这三台测定单元为目标且使用水平1与水平2这两种QC样本容器150的精度管理测定作为自动QC的条件。选择界面2502的界面下部的“OK”按键后,显示后述的确认界面2510,进行确认的操作后,输入的日程会录入列表。本实施方式中,录入的自动QC的条件在控制部82a的存储部中保存。
选择日程录入界面2500的“清洗”菜单后,显示录入界面2503。界面2503是用于录入自动清洗日程的界面。自动清洗指的是使用第2投入部83B中保管的清洗剂容器180的测定单元及处理单元的自动的清洗。录入界面2503与录入界面2502的不同点在于,录入界面2503没有选择QC样本种类的浓度水平按键、以及录入界面2503包括涂抹标本制作装置即处理单元40(SP-10)作为能选择的单元,其他方面与界面2502具有相同的结构。
用户在录入界面2503中操作界面上部的下拉按键并指定执行自动清洗的星期与时刻。用户选择单元选择图像,指定自动清洗的目标单元。选择录入界面2503的界面下部的“OK”按键后,经确认界面中的操作,输入的日程会录入到日程列表。
图25是根据在录入界面2502中输入自动QC的日程并按下“OK”按键而显示的确认界面2510的一例。如图25所示,确认界面2510中显示指定的星期、时刻以及自动执行的内容。在录入界面2502中制作指定了数个浓度水平的自动QC日程后,如图25所示,数个浓度水平的组合会作为自动执行日程的内容而显示。
图26图示了在图23的日程界面2400中针对日程列表中显示的自动执行日程进行的操作。界面2400中,用户选择想要操作的自动执行日程后,显示操作菜单2410。操作菜单2410包括“执行”、“编辑”及“删除”这三项。
在比预定的时刻提前执行所选择的日程时使用“执行”。按下操作菜单2410的“执行”后,显示确认界面2420,所述确认界面2420中包括已设入日程的自动执行的内容,一并包括“是否马上执行所选择的日程的内容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1
”这一确认消息。在该确认界面2420中按下“OK”按键后,依照已已设入日程的QC条件开始精度管理测定。当操作“执行”菜单而比预定的时刻提前执行日程时,该日程不会在当初预定的时刻执行。
在改变已录入的日程的内容时使用“编辑”。比如在改变执行自动QC的时刻时、以及在改变自动QC中使用的浓度水平、精度管理测定的目标单元时使用。按下“编辑”后,根据要编辑的目标日程的种类,显示与图24所示的界面2501、2502、2503中任意一者相同的界面,并能介由界面进行编辑。进行编辑后,日程列表的内容会基于编辑后的内容进行更新。
在删除已录入的日程时使用“删除”。删除后,目标日程会从日程列表删除。
图27是门户界面2600的一例。门户界面2600包括:日程显示区域2601,一览显示当日预定的日程;库存显示区域2602,显示由供给单元80保管的消耗品的库存情况。关于日程显示区域2601所显示的内容,从上方依次以时间序列列表显示在日程录入界面2500中录入的自动执行日程中,与操作当日的星期对应的、并且预定的日程。
库存显示区域2602中通过图表显示由供给单元80保管的消耗品的库存情况。图27的例子中,在以当前时间点为起点、将来的日期朝向右配置的横轴上,以条形图显示数个种类的消耗品的余量。在使用供给单元80中保管的消耗品的库存并按预定执行录入的日程时,条形图显示到何时为止消耗品足够。图27的例子中显示有表示浓度水平1、2、3的QC样本容器150以及清洗剂容器(CCA)180的库存量的条形图。图表的下方显示消耗品的库存的相关消息。比如,当架容纳部88中保管的空架170低于一定数值时,比如如图27所示地显示“空架:能补充”这一消息。此外,当执行预定的自动执行日程所需要的消耗品不足时,消息包括催促用户补充消耗品的警报。比如,在图27中,当对于第二天预定的自动QC日程而言,浓度水平3的QC样本的剩余试验数不足时,显示有“L3:明天的自动QC所需要的试验数不足。请补充。”。警报的目标自动执行日程比如可以是当日、第二天或下一个工作日所预定的日程,也可以是下一个预定的自动启动日程。用户能确认警报从而提前补充消耗品。另外,在图27中虽然用条形图显示能在消耗品的库存范围内执行日程的日期,但显示形式不必是图表,也可以仅显示日期。此外,显示不限于日期,也可以用数值、图表显示能基于库存执行日程的剩余天数或剩余次数。
图28是供给单元80的结构的框图,其一同展示供给单元80与模块10及运送控制器70的连接关系。控制部82a与各装置即与投入部83、保冷部84、移送部85、加热部86、信息读取部87及架容纳部88连接。控制部82a向这些装置发送控制信号控制各装置的动作。本实施方式中,精度管理测定所涉及的处理中,保管调节单元82中进行的处理在控制部82a的控制下执行。传送机部81和模块10的运送单元20对QC样本架160的运送主要在运送控制器70的控制下执行,测定单元中的精度管理物质的测定在控制单元30的控制下执行。
控制部82a与控制单元30的控制部31及运送控制器70的控制部71一样由计算机构成,其包括处理器、存储部及输入输出端口等。控制部82a比如安装有用于执行QC样本容器150的冷却保管、移送、加热等处理的控制程序。控制部82a还储存有存储了精度管理样本相关信息的数据库820。如上所述,数据库820是与保冷部84的容纳部841b的位置编号相对应的各QC样本容器150的信息。
控制单元30的控制部31储存有精度管理测定结果相关的数据库310。数据库310保存有QC文件,所述QC文件是QC样本的测定结果,即是各个测定日期与时刻及QC样本的各个浓度水平和批次的测定结果。后述的图49展示数据库310中保存的QC文件的一例。用户通过该数据库310比如能确认测定单元的状态、后述的QC样本的批次之间的差异等。
图29是控制部82a中储存的数据库820的一例。数据库820包括保冷部84中容纳的各个QC样本容器150的属性信息与余量信息。优选属性信息包括QC样本的浓度水平、批次信息及有效期限中的至少一项。图29的例子中,从最左列起依次包括展示保冷部84的容纳部841b的位置编号的第1列、展示QC样本容器150的浓度水平的第2列、展示批次编号的第3列、展示余量信息即剩余试验数的第4列以及展示有效期限的第5列。基于该数据库820制作上述QC样本列表2001A并决定使用于精度管理测定的一个或数个QC样本容器150。
以下参照图30~图41对样本分析系统1的自动QC及自动清洗所涉及的处理的一例进行详细说明。自动QC及自动清洗所涉及的处理主要通过控制单元30的控制部31及供给单元80的控制部82a的功能来执行。以下将适当参照展示供给单元80的动作的图42~图45。
图30是样本分析系统1的一系列处理的流程图。图30的处理由供给单元80的控制部82a执行。在已录入自动唤醒日程的情况下,控制部82a判断当前时刻是否在指定时刻的一定时间前(步骤S1)。当前时刻在指定时刻的一定时间前时,控制部82a执行自动唤醒(步骤S2)。S2的处理将在下文参照图31进行说明。
通过自动唤醒打开构成系统的各单元的电源后,控制部82a判断是否已经到了已设入日程的自动QC时刻(步骤S10)。基于控制部82a中保存的自动QC日程的录入信息进行该判断。在判断为已经到了自动QC时刻后,控制部82a开始使用QC样本容器150的精度管理测定(步骤S100)。S100的处理会在下文参照图32进行说明。
若在步骤S10为否,则控制部82a判断是否已经到了已设入日程的自动清洗时刻(步骤S20)。基于控制部82a中保存的自动清洗日程的录入信息进行该判断。在判断为已经到了自动清洗时刻后,控制部82a开始使用清洗剂容器180的自动清洗(步骤S200)。S200的处理会在下文参照图34进行说明。
若在步骤S20为否,则控制部82a判断用户是否指示追加QC样本容器150(步骤S30)。比如,控制部82a判断图19的装置状态界面2000的投入图标2005是否被操作。在投入图标2005被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30为是),控制部82a进行将QC样本容器150保管至保冷部84的处理(步骤S300)。S300的处理会在下文参照图35进行说明。
若在步骤S30为否,控制部82a判断用户是否指示取出QC样本容器150(步骤S40)。比如,控制部82a判断图19的装置状态界面2000的取出图标2004是否被操作。在取出图标2004被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40为是),控制部82a进行将QC样本容器150从保冷部84中取出的处理(步骤S400)。S400的处理会在下文参照图36进行说明。
若在步骤S40为否,控制部82a判断供给单元80的传送机部81上是否安置有架(步骤S50)。在判断为安置有架后(步骤S50为是),控制部82a根据架的种类进行架的保管或架的运送的处理(步骤S500)。S500的处理会在下文参照图40进行说明。
若在步骤S50为否,则控制部82a判断从供给单元80送出的架是否返回至传送机部81(步骤S60)。在判断为架已返回后(步骤S60为是),控制部82a根据架的种类进行一定的回收处理(步骤S600)。S600的处理会在下文参照图41进行说明。
图31~图36、图40及图41是供给单元80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31是展示自动唤醒的处理的流程图。在步骤S2A中,控制部82a打开供给单元80的电源。由此,开始对加热部86的加热器供给电力,进行升温直至加热部86内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23℃)。步骤S2B中,控制部82a在当前时刻为指定时刻的一定时间前的时间点向样本分析系统1的各单元发送启动命令。由此,构成样本分析系统1的所有单元的电源打开。另外可以设计为,使图24的界面2502能够指定要进行自动唤醒的单元,并基于日程录入信息仅向指定的单元发送启动命令。
一定时间优选为比加热部86将曾在保冷部84中保管的QC样本容器150加热至能测定的温度所需要的时间(以下称为加热时间)长。比如,若加热时间为10分钟,则一定时间优选为至少10分钟以上。更优选为,一定时间除了包括加热时间外,还包括测定单元测定加热好的QC样本并得到测定结果所需要的时间。在一例中,一定时间比如是30分钟。即唤醒时刻设定为8点30分时,控制部82a在8点00分发送启动命令。这样一来,用户能使得在作为唤醒时刻的指定时刻,从QC样本的加热到测定处于已完成的状态,并且用户能在指定时刻马上使用测定单元开始检查。另外,一定时间是可以固定的,也可以是根据自动QC的有无、QC条件而可变的。
步骤S2C中,控制部82a判断自动QC是否设定为ON。当自动QC如图24的界面2501所示设定为ON时,控制部82a在自动唤醒之后接着执行步骤S100的自动QC。即当录入有自动QC设定为ON的自动唤醒日程时,会在指定星期的指定时刻自动地打开样本分析系统1的各单元的电源,并自动地开始使用QC样本容器150的精度管理测定。当自动QC设定为OFF时,仅执行自动唤醒,不进行精度管理测定。
图32是供给单元80中的自动QC的处理(图30的步骤S100)的流程图。该流程图所示的工艺不仅适用于在自动唤醒之后接着执行的自动QC,也适用于唤醒时以外的时间点所执行的自动QC。步骤S101中,控制部82a基于精度管理测定的条件(QC条件)及保管中的QC样本的信息来决定精度管理测定所使用的QC样本容器150的组合。精度管理测定可以使用一个QC样本容器150,但一般使用QC样本浓度水平不同的两个以上QC样本容器150。
QC条件包括要进行精度管理测定的一个或数个测定单元的指定。在指定了要进行精度管理测定的一个或数个测定单元时,控制部82a根据已指定的测定单元的数量来决定所使用的一个或数个QC样本容器150。此外,QC样本的信息包括QC样本的种类信息,QC条件包括要使用的QC样本的种类的指定。控制部82a基于指定的QC样本的种类与QC样本的种类信息来决定所使用的一个或数个QC样本容器150。
QC条件可以包括数个浓度水平的指定、要使用的QC样本的批次的指定等作为QC样本的种类。控制部82a比如基于指定的数个浓度水平来决定数个QC样本容器150的组合。此外基于指定的批次以及QC样本的批次信息来决定一个或数个QC样本容器150。QC样本的信息可以包括各QC样本容器150中的QC样本的余量信息,也可以基于指定的测定单元的数量以及该余量信息决定一个或数个QC样本容器150。
当精度管理测定所使用的第一QC样本容器150的余量低于基于指定的测定单元的数量实施的试验数时,决定第一QC样本容器150与第二QC样本容器150的组合作为要使用的容器,对此下文会详细说明。此时,选择与第一QC样本容器150浓度水平相同的容器作为第二QC样本容器150。比如至少基于QC样本的浓度水平和批次信息以及QC条件来决定QC样本容器150的余量。
如上所述,QC样本的信息包括各个QC样本的属性信息与余量信息。可以列举QC样本的浓度水平、批次信息及有效期限作为属性信息的一例。余量信息比如是QC样本能使用的次数。QC样本的信息作为数据库820在控制部82a的存储部中存储。QC条件也同样存储在存储部中。
步骤S102中,控制部82a进行控制将QC样本容器150从保冷部84取出并将其移送至加热部86。具体而言,控制部82a控制保冷部84打开罩842。控制部82a控制移送部85将S101中决定的QC样本容器150从保冷部84取出。控制部82a与保冷部84内的九个容纳部841b的位置编号相对应地将QC样本容器150的信息存储至数据库820。控制部82a控制移送部85从所决定的QC样本容器150的位置编号所对应的容纳部841b取出容器并将其安置于加热部86。控制部82a在使得QC样本容器150安置于加热部86后开始计时。
步骤S103中,在将QC样本容器150安置于加热部86起经过一定时间后,控制部82a使得已调节至测定温度的QC样本容器150从加热部86移送至架容纳部88的空架170。控制部82a控制移送部85将QC样本容器150容纳于空架170。当数个QC样本容器150使用于精度管理测定时,基于存储部中存储的自动QC的条件将各QC样本容器150容纳于空架170。
步骤S104中,控制部82a进行控制,使得容纳了QC样本容器150的QC样本架160从供给单元80运送。控制部82a控制架容纳部88将QC样本架160送出至传送机部81的第2运送通道812。控制部82a控制传送机部81将QC样本架160通过第3运送通道813及第4运送通道814从供给单元80运送。控制部82a向运送控制器70的控制部71通知QC样本架160的目的地测定单元。运送控制器70的控制部71控制各运送单元20从而使得QC样本架160被运送至收到通知的测定单元。
图42是图32的步骤S102~S104中的供给单元80的动作的示图。如图42(a)所示,移送部85在控制部82a的控制下将QC样本容器150从保冷室841a的容纳部841b取出,并将其容纳至加热部86的容纳部86b。之后,在QC样本容器150移送至加热部86起经过了一定时间的时间点,如图42(b)所示,移送部85将QC样本容器150移送至架容纳部88的空架170。
在精度管理测定所需要的数量的QC样本容器150容纳于空架170(前端架)的容纳部111后,如图42(c)所示,架容纳部88将容纳有QC样本容器150的前端架即QC样本架160送出至传送机部81的第2运送通道812。QC样本架160通过传送机部81的第3运送通道813及第4运送通道814从供给单元80运送。
图33是用于决定精度管理测定所使用的QC样本容器150的组合的处理(图32的步骤S101)的具体例子的流程图。步骤S1000中,控制部82a将浓度水平的相关变量N设为1。步骤S1001中,控制部82a判断是否需要测定浓度水平N的QC样本。变量N为1时,判断是否需要测定浓度水平1的QC样本。步骤S1001的判断基于存储部中存储的QC条件中的浓度水平的指定进行。比如,如图24的界面2502所示,QC条件包括浓度水平1的QC样本的测定时,在步骤S1001判断为是。未指定浓度水平1的QC样本的测定时,跳过步骤S1002、S1003进入步骤S1004。
步骤S1002中,控制部82a基于数据库820中录入的浓度水平与批次编号,从保冷部84保管中的QC样本容器150中确定一个QC样本容器150。比如,从与应用中的浓度水平1的QC样本容器150批次编号相同的批次编号的QC样本容器150中,确定能使用的QC样本容器150。当存在数个同一批次编号的QC样本容器150时,确定剩余试验数最少的QC样本容器150。
步骤S1003中,控制部82a判断已确定的QC样本容器150的剩余试验数是否在精度管理测定的试验数以上。该判断基于数据库820中录入的QC样本容器150的剩余试验数信息进行。即,将已确定的QC样本容器150的剩余试验数与之后要执行的精度管理测定所预定实施的试验数进行比较,并在剩余试验数为预定实施的试验数以上时判断为是。
步骤S1004中,控制部82a判断是否已确定精度管理测定所需要的所有浓度水平的QC样本容器150。该判断基于存储部中存储的QC条件中的浓度水平的指定而进行。比如,当QC条件中指定有浓度水平1、2的测定时,将针对浓度水平2执行步骤S1001~S1003。
步骤S1003中,当控制部82a判断为否时,即已确定的QC样本容器150的剩余试验数不到预定实施的试验数时,在步骤1005中判断保冷部84中是否保管有浓度水平相同且能使用的其他QC样本容器150。该判断基于数据库820进行。当保管有浓度水平相同且能使用的其他QC样本容器150时(步骤S1005为是),控制部82a将该其他QC样本容器150的剩余试验数与先前确定的QC样本容器150的剩余试验数合并计算(步骤S1006)。然后再次返回步骤S1003,判断合并计算而得到的剩余试验数是否在预定实施的试验数以上。
步骤S1003、S1005、S1006的工艺在步骤S1003判断为是之前反复进行。保冷部84中未保管有浓度水平相同且能使用的其他QC样本容器150时(步骤S1005为否),控制部82a在步骤S1007输出自动QC错误并取消自动QC日程。自动QC错误是在对于已录入的自动QC日程而言保管中的QC样本不足时所输出的信息。自动QC错误的通知比如在显示屏91显示。此时,用户需要将浓度水平1的QC样本容器150安置于供给单元80。
图34是供给单元80中的自动清洗的处理(图30的步骤S200)的流程图。自动清洗基于自动清洗日程进行,并且,容纳了清洗剂的清洗剂架会运送至日程中指定的单元。步骤S201中,控制部82a进行控制,使得第2投入部83B中保管的清洗剂容器180移动至能由移送部85握持的位置。控制部82a控制第2投入部83B的取出部839使清洗剂容器180成为能由移送部85握持的状态。
控制部82a进行控制,从而在步骤S202中将清洗剂容器180移送至架容纳部88的空架170,并在步骤S203将容纳了清洗剂容器180的清洗剂架从供给单元80运送。
图43是图34的步骤S201~S203中的供给单元80的动作的示图。第2投入部83B将清洗剂容器180从第2投入口831B(参照图9等)移送至移送部85能接入的取出部839,如图43(a)所示,当移送片839d位于取出部839的右端一侧时,移送部85不能握持清洗剂容器180。因此,如图43(b)所示,使容纳清洗剂容器180的移送片839d移动至取出部839的左端一侧。
由此,清洗剂容器180的下端部与配置于移送片839d下方的倾斜块839c(参照图9等)的上侧面抵接并被向上推,成为能由移送部85握持的状态。此时,被向上推的清洗剂容器180被传感器839h感测。传感器839h感测到清洗剂容器180后,如图43(c)所示,移送部85从取出部839取出清洗剂容器180并将其移送至空架170。与QC样本容器150一样,清洗所需要的数量的清洗剂容器180从取出部839移送,并容纳至架容纳部88的前端架。容纳了清洗剂容器180的清洗剂架与QC样本架160一样从架容纳部88通过传送机部81的第2运送通道812、第3运送通道813、第4运送通道814从供给单元80朝向测定单元运送。
图35是将QC样本容器150保管至供给单元80的保冷部84的处理(图30的步骤S300)的流程图。如上所述,图35的处理在用户操作装置状态界面2000的投入图标2005后执行。步骤S301中,控制部82a控制第1投入部83A的第1罩832A的锁机构并解除第1罩832A的锁。第1罩832A的锁解除后,在步骤S302中,控制部82a使得催促安置QC样本容器150的界面显示。该界面的一例是图22的投入界面2300,其显示在显示屏91上。
步骤S303中,控制部82a进行控制,使得在将QC样本容器150安置于移送保持器834、关闭第1罩832A并且按下投入界面2300的OK按键后锁住第1罩832A。控制部82a控制移送保持器834将其移送至保管调节单元82的内部。此时,移送保持器834移动至第1投入部83A的取出位置P5。步骤S304中,控制部82a控制移送部85将QC样本容器150从取出位置P5移送至信息读取部87。步骤S305中,信息读取部87在控制部82a的控制下读取QC样本容器150的信息。
步骤S306中,控制部82控制移送部85将QC样本容器150从信息读取部87移送至保冷部84。移送部85在控制部82a的控制下将QC样本容器150容纳于保冷室841a的容纳部841b。步骤S307中,控制部82a将由信息读取部87获取到的QC样本容器150的信息与容纳了QC样本容器150的容纳部841b的位置编号相对应地录入数据库820。可以在信息读取部87获取到信息的时间点决定保冷部84中的QC样本容器150的容纳位置,并且在该情况下,可以在信息读取部87获取信息并将其发送至控制部82a时,与容纳部841b的位置编号相对应地将QC样本容器150的信息录入数据库820。
图44是图35的步骤S301~S306中的供给单元80的动作的示图。如图44(a)所示,当要将QC样本容器150保管至供给单元80的保冷部84时,用户在第1投入部83A的第1投入口831A将QC样本容器150安置于移送保持器834。由于第1投入口831A被第1罩832A覆盖,因此用户需要打开第1罩832A安置QC样本容器150。第1投入部83A设有第1罩832A的锁机构,并且在移送保持器834存在于第1投入口831A时,第1罩832A的锁解除,第1罩832A就能打开。
移送保持器834在第1投入口831A被传感器835f感测。传感器835f感测到移送保持器834后,比如就能操作显示屏91的投入图标2005(参照图19),并且在按下投入图标2005时,第1罩832A的锁解除。通过使第1罩832A仅在移送保持器834存在于第1投入口831A时能打开,从而能防止向不存在移送保持器834的第1投入口831A误投入QC样本容器150。
当将QC样本容器150安置于移送保持器834的容纳部834a并关闭第1罩832A时,控制部82a使移送保持器834移动并使得QC样本容器150被移送至保管调节单元82的内部。第1投入口831A中与各容纳部834a相对应地设置有传感器833e,因此能从传感器833e的感测信息感测QC样本容器150的有无及QC样本容器150的投入数量。
如图44(b)所示,移送保持器834从第1投入口831A移动至保管调节单元82的内部的取出位置P5。移送保持器834到达取出位置P5并被传感器835g感测后,移送部85从移送保持器834取出QC样本容器150,并将其一个一个地移送至信息读取部87。信息读取部87中,滚轮87a、87b使配置于容纳部87d的QC样本容器150旋转,读取部87c从仪器可读标签103读取QC样本ID。
如图44(c)所示,移送部85将QC样本容器150从信息读取部87移送至保冷部84,并将其容纳于保冷室841a的容纳部841b。将所有QC样本容器150向保冷部84移送结束后,保冷部84关闭罩842,并开始QC样本容器150的冷却保管。图44(c)的例子中,从移送保持器834取出所有QC样本容器150后,移送保持器834返回至第1投入口831A。读取到的QC样本ID信息会发送至控制部82a。QC样本ID包括QC样本的浓度水平、批次编号及有效期限信息。控制部82a会基于接纳到的QC样本ID信息更新数据库820。另外,QC样本容器150在未使用的状态下其剩余试验数为24试验,因此在向数据库820追加新的QC样本容器150时,控制部82a输入24作为剩余试验数的初始值。
图36是从供给单元80的保冷部84取出QC样本容器150的处理(图30的S400)的流程图。如上所述,图36的处理在装置状态界面2000的取出图标2004被操作后执行。步骤S401中,控制部82a控制移送保持器834使其移动至保管调节单元82的内部。此时,移送保持器834会移动至第1投入部83A的取出位置P5。步骤S402中,控制部82a控制移送部85从保冷部84取出图21的界面2200中指定的位置编号所对应的容纳部841b中容纳的QC样本容器150,并在取出位置P5将其安置于移送保持器834。
步骤S403中,控制部82a进行控制,使安置有QC样本容器150的移送保持器834移动至第1投入口831A。控制部82a在步骤S404中解除第1罩832A的锁,并在步骤S405中使得用于告知QC样本容器150到达的界面显示。该界面的一例是图21的通知界面2210,其在显示屏91上显示。
图37~图39是测定单元的动作的流程图。测定单元的动作主要由控制部31控制。以下将以第1测定单元10A为例对动作进行说明,第2测定单元10B也相同。
图37是针对样本容器100的测定工艺的一例的流程图,其中,步骤S1101、S1102对于QC样本容器150及清洗剂容器180而言也是共通的。控制部31在步骤S1101中使得样本架110被运送至配置于第1测定单元10A的前方的第2运送通道22,并在步骤S1102中使信息读取部26读取样本ID及架ID。被读取了样本ID的样本容器100会被运送至第1测定单元10A及第2测定单元10B中的任意一者所对应的取出位置P2。在此使其运送至第1测定单元10A的取出位置P2。
步骤S1103中,控制部31基于步骤S1102中读取到的样本ID判断容器的种类。当判断出运送至取出位置P2的容器是样本容器100时,进入步骤S1104。当运送至取出位置P2的容器是QC样本容器150时,进入图38的步骤S1201,当是清洗剂容器180时进入图39的步骤S1301。
控制部31在步骤S1104向主机120询问测定指令并获取测定指令,并在步骤S1105中控制机械手15将样本容器100从样本架110的容纳部111取出。在控制部31的控制下,步骤S1106中机械手15将取出的样本容器100颠倒搅拌,步骤S1507中试样制备部13的吸移管13a从样本容器100吸移样本。样本吸移结束后,在步骤S1108中样本容器100通过机械手15返回至样本架110的原先的容纳部111。
在控制部31的控制下,步骤S1109中试样制备部13由吸移到的样本制备测定用试样,并且测定部14进行试样的测定(初检)并解析测定数据。步骤S1110中,控制部31基于初检的测定结果决定是否进行复检。要进行复检时返回至步骤S1105,不进行复检时将初检的结果发送至主机120(步骤S1111)。若样本架110中容纳的所有样本容器100的初检与需要的复检结束,则在根据需要经由处理单元40进行涂抹标本的制作后将其运送至回收单元60(步骤S1112)。
图38是当图37的步骤S1103中容器是QC样本容器150时的处理工艺的一例的流程图。控制部31在步骤S1201中向供给单元80的控制部82a询问QC条件并获取QC条件,并基于QC条件使得要测定的目标QC样本容器150被运送至作为目的的第1测定单元的取出位置P2。在控制部31的控制下,步骤S1202中机械手15从QC样本架160的容纳部111取出QC样本容器150,并在步骤S1203中将取出的QC样本容器150颠倒搅拌。另外,录入的QC条件信息可以预先提供给控制部31,此时则不需要步骤S1201的询问。
在控制部31的控制下,步骤S1204中试样制备部13的吸移管13a从QC样本容器150吸移QC样本,并在步骤S1205中机械手15使QC样本容器150返回至QC样本架160的原先的容纳部111。在步骤S1206中,试样制备部13由吸移到的QC样本制备测定用试样,并且测定部14进行试样的测定(初检)并解析测定数据。在步骤S1204中吸移QC样本后,控制部31向供给单元80的控制部82a通知该信息。QC样本的吸移次数信息会在更新数据库820中的剩余试验数时使用。或者可以设计为,控制部82a在接收到该通知时,减去对应的QC样本容器150的剩余试验数更新数据库820。
设定了对QC样本进行再次测定的再次检查作为QC条件时,控制部31判断是否需要再次检查(步骤S1207)。当测定值异常时,比如当测定值脱离一定的允许范围、或其与上一次的值的误差脱离允许范围时等时,判断为需要再次检查。本实施方式中假定自动进行再次检查的上限为一次。即通过再次检查重复了步骤S1201~S1206后,不论再次检查的结果如何都会进入步骤S1208。
在步骤S1208中,控制部31判断是否输出QC错误。在即使进行了再次检查,QC样本的测定值还异常时,比如在QC样本的测定值脱离一定的允许范围时或其与上一次的值的误差脱离允许范围时,输出QC错误。QC错误比如在供给单元80的显示屏91上显示。
在输出QC错误后,控制部31向运送控制器70给出一定的通知(步骤S1209)。一定的通知包括用于确定出现QC错误的测定单元的信息。运送控制器编程为禁止对出现QC错误的测定单元运送样本容器100。样本分析系统1存在数个测定单元,因此仅将QC样本的测定值正常的测定单元作为样本容器100的供给目的地,而QC样本的测定值产生异常的测定单元将从样本容器100的供给目的地中排除。比如,当图1的样本分析系统1中的上游一侧的测定块10的测定单元10A、10B中任意一个产生QC错误时,运送控制器70能从样本容器100的供给目的地中排除上游一侧的测定块,仅向下游一侧的测定块10供给样本容器。这样一来能防止产生QC错误的精度没有保证的测定单元错误地测定样本。此外,还能在产生QC错误后一边恢复测定单元,一边通过其他正常的测定单元开始测定,因此便利性高。
控制部31基于QC样本的测定值制作QC文件(步骤S1210)。如上所述,QC文件是根据各个浓度水平及批次制作的QC样本的测定结果,其保存于数据库310中。当已经制作了与测定的QC样本同一浓度水平及批次的QC文件时,通过向QC文件追加新的测定值来更新文件。步骤S1211中,控制部31基于QC条件判断第1测定单元的精度管理测定是否全部结束。在未结束所有测定时,比如在需要不同浓度水平的QC样本的测定时等,重复步骤S1201~S1211。
第1测定单元中的测定全部结束时(步骤S1211为是),控制部31基于QC结果更新第1测定单元的状况(步骤S1212)。状况比如包括待命及错误这两项。待命是测定单元能测定样本的状态。错误是测定单元产生错误的状态,并且是不能或禁止测定样本的状态。控制部31在QC结果正常即没有QC错误时将测定单元的状况设定为待命。控制部31编程为控制运送单元20在运送了容纳有样本容器100的样本架110时向状况为待命的测定单元供给样本容器100。在有QC错误时,控制部31将测定单元的状况设定为错误。控制部31编程为不向状况为错误的测定单元供给样本。产生错误的测定单元比如能通过用户手动进行QC样本的测定或进行错误恢复来使其待命。
控制部31向供给单元80的控制部82a询问QC样本架160的运送目的地(步骤S1213),并决定运送目的地(步骤S1214)。有下一测定单元作为QC样本架160的运送目的地时(步骤S1214为是),运送单元20在控制部31的控制下将QC样本架160运送至下一测定单元(步骤S1215)。比如,当下一测定单元为第2测定单元10B时,则运送单元20通过第2运送通道22将QC样本架160从第1测定单元10A朝向第2测定单元10B运送。当下一测定单元是相邻的测定块时,运送单元20通过第1运送通道21的输送带21b(参照图5)朝向下游运送QC样本架160。当QC样本架160的运送目的地为供给单元时(步骤S1214为否),运送单元20为将QC样本架160运送至供给单元80而通过第3运送通道23运送QC样本架160(步骤S1216)。
图39是当图37的步骤S1103中容器为清洗剂容器180时的处理工艺的一例的流程图。此时,清洗剂容器180会被收入第1测定单元10A并进行清洗处理。控制部31在步骤S1301中通过机械手15将清洗剂容器180从清洗剂架的容纳部111取出,并在步骤S1302中使吸移管13a插入清洗剂容器180并吸移清洗剂,清洗吸移管13a与流路。
清洗剂容器180在经过一定时间后返回至架(步骤S1303),容纳了清洗剂容器180的清洗剂架被运送至供给单元80(步骤S1304)。之后,控制部82a判断自动关机的执行是否设定为ON(步骤S1305)。该判断基于控制部82a中保存的日程的录入信息进行。当自动关机设定为ON时,比如在使用完毕的清洗剂容器180的处理结束后,控制部82a关闭已进行清洗的测定单元10A或10B的电源(步骤S1306)。
图40是传送机部81的第1运送通道811所安置的架的处理(图30的S500)的流程图。如上所述,供给单元80包括用户为了安置架而能从外部接入的第1运送通道811,用户将样本架110及空架170安置于第1运送通道811。安置于第1运送通道的架会被传感器818b感测。
步骤S501中,控制部82a执行从第1运送通道811向第2运送通道812运送架的控制,并通过传感器818d检测容器。步骤S502中,控制部82a判断第1运送通道811所安置的架是样本架110还是空架170。控制部82a基于架中是否容纳有容器来判断架的种类。当检测到容器时,控制部82a判断是样本架,检测不到容器则判断为是空架。另外,图40的处理是在用户将架安置于第1运送通道811时执行的处理,本实施方式中,假定容纳了QC样本容器150的QC样本架160会经由第5运送通道815回归供给单元80,因此S501的判断中没有QC样本架160所对应的分支。
第1运送通道811所安置的架为样本架110时,在控制部82a及运送单元70的控制下,样本架110被运送至测定单元(步骤S503)。第1运送通道811所安置的架为空架170时,空架170被运送至架容纳部88并在架容纳部88中保管(步骤S504)。
图45是图40的步骤S502、S504中的供给单元80的动作的示图。如图45(a)所示,用户将空架170安置于第1运送通道811后,该空架170被传感器818b感测,并被第1送出部816A从第1运送通道811推出至第2运送通道812的右端一侧。接着,如图45(b)所示,空架170在第2运送通道812的右端位置被传感器818c感测,通过第2运送通道812的输送带812b移动至左端位置,并被传感器818e感测。
第2运送通道812中,传感器818d检测不到容器,确认是空架170后,如图45(c)所示,该空架170通过输送带812b再次返回至第2运送通道812的右端位置。然后,如图45(d)所示地被传感器818c感测并被运送臂881拉入运送通道88a。空架170要被运送臂881拉入至制动器88c后方的前端架位置。此时,制动器88b、88c联动下降从而不阻碍空架170的运送。
图41是架回归供给单元80后的处理(图30的S600)的流程图。如上所述,供给单元80包括用于从相邻的运送单元20接纳架的第5运送通道815,QC样本架160及清洗剂架会返回至供给单元80。
步骤S601中,控制部82a控制第2运送通道812运送架,并通过第1信息读取部817A与第2信息读取部817B读取架中容纳的容器的ID。
控制部82a控制第2运送通道812及架容纳部88从而将已读取容器ID的架回收至架容纳部88(步骤S602)。控制部82a基于在步骤S601中读取到的ID判断回归的架是QC样本架160还是清洗剂架(步骤S603)。当架中容纳的容器为QC样本容器150时,控制部82a判断架为QC样本架160。当架中容纳的容器为清洗剂容器180时,控制部82a判断架为清洗剂架。
当已回收的架为用于容纳QC样本容器150的QC样本架160时,控制部82a控制移送部85及保冷部84将QC样本容器150容纳于保冷部84再次保管(步骤S604)。控制部82a基于步骤S602的处理更新数据库820(步骤S605)。具体而言,控制部82a基于从测定单元10A、10B接收的来自QC样本容器150的吸移的通知,来更新数据库820中QC样本的剩余试验数。另外,在上述方式中,在步骤S602中不论余量多少都再次保管QC样本容器150,但也可以比如基于余量信息处理QC样本容器150。比如可设计为,剩余试验数为1以上的QC样本容器150移送至保冷部84保管,剩余试验数不到1的QC样本容器150移送至第1回收部89A废弃。
当已回收的架为用于容纳清洗剂容器180的清洗剂架时,控制部82a控制移送部85将清洗剂容器180从架移送至第2回收部89B废弃(步骤S606)。
图46~图48是用于详细说明在图32的步骤S101中基于QC条件及保管中的QC样本容器150的信息决定QC样本容器150的组合这一工序的图。以下假定图29的数据库820所示的QC样本容器150保管于保冷部84进行说明。
图46展示案例A~C。
<案例A>
案例A中设定有以下QC条件。
・所使用的浓度水平:水平1、2
・精度管理测定的目标单元:XN1、XN2、XN3、XN4
・跨块:可
跨块指的是是否通过一个QC样本架160进行数个测定块的精度管理测定的相关设定。当“可”跨块时,通过一个QC样本架160所安置的QC样本容器150进行样本分析系统整体的精度管理测定。根据用户的偏好,比如根据是否优先自动QC的效率、是否优先QC样本的管理的轻松性等来改变可或不可跨块。
比如,设定为“不可”跨块后,QC样本架160将被运送至数个测定块中的每一个。由于能针对数个测定块并列地进行精度管理测定,因此能有效率地执行样本分析系统整体的精度管理测定。
设定为“可”跨块后,能使用一个QC样本架160所安置的QC样本容器150来对数个测定块进行精度管理。在并列进行精度管理测定时,比如有时同时使用数个同一浓度水平的QC样本容器150,因此有效期限、批次编号的管理烦杂。这一点上,在设定为“可”跨块后,比如在第1测定块与第2测定块使用同一QC样本容器150,因此能一次减去消耗的QC样本容器150的数量,管理轻松。
案例A中已设定为“可”跨块,因此水平1与水平2的QC样本容器150将容纳于一个架中。控制部82a从与应用中的批次编号为同一批次编号的QC样本容器150中确定能使用的QC样本容器150。在此,设应用中的批次编号为,水平1是“A01XXXX”,水平2是“A02XXXX”。此时,就水平1而言,确定位置编号1和2的QC样本容器150为能使用的容器。就水平2而言,确定位置编号4和5的QC样本容器150为能使用的容器。
当基于批次编号明确能使用的QC样本容器150仅为一个时,控制部82a判断该容器的剩余试验数是否为自动QC中预定的预定实施的试验数以上。如上所述,当剩余试验数低于预定实施的试验数时,控制部82a输出自动QC错误并取消日程。若剩余试验数为试验数以上,则将确定的QC样本容器150安置于架。
当基于批次编号而存在两个以上能使用的QC样本容器150时,判断剩余试验数最少的容器的剩余试验数是否为自动QC中预定的试验数以上。当剩余试验数为预定实施的试验数以上时,将确定的容器即剩余试验数最少的容器安置于架。当剩余试验数低于预定实施的试验数时,判断将剩余试验数最少的容器与剩余试验数第二少的其他容器的剩余试验数合并计算之后的剩余试验数(合并计算剩余试验数)是否在预定实施的试验数以上。
当合并计算剩余试验数为预定实施的试验数以上时,将这两个QC样本容器150安置于架。两个QC样本容器150的合并计算剩余试验数不到预定实施的试验数时,进一步将第三个QC样本容器150的剩余试验数合并计算并重复同样的判断。当将基于批次编号确定为能使用的QC样本容器150的所有剩余试验数合并计算,还是低于预定实施的试验数时,输出自动QC错误并取消日程。
案例A中,就水平1而言,需要XN1~XN4这四台4试验。基于批次编号确定的位置编号1与2的QC样本容器150中,剩余试验数少的位置编号1优先成为使用目标。将位置编号1的QC样本容器150的剩余试验数“3”与预定实施的试验数“4”作比较。位置编号1的QC样本容器150的剩余试验数是3,低于预定实施的试验数4,因此若仅用位置编号1的QC样本容器150在XN1~XN4进行精度管理测定,则会有1试验不足。因此,将剩余试验数第二少的位置编号2的QC样本容器150的剩余试验数“24”与位置编号1的QC样本容器150的剩余试验数“3”合并计算之后的合并计算剩余试验数“27”与预定实施的试验数“4”作比较。由于27试验为预定实施的试验数以上,因此此时避免自动QC错误,并且位置编号1与2的QC样本容器150将组合起来安置于架。换而言之,位置编号1与2的QC样本容器150将组合起来执行水平1的精度管理测定。
案例A中,就水平2而言,也需要XN1~XN4这四台4试验。基于批次编号确定的能使用的QC样本容器150是位置编号4与5的容器。位置编号4的QC样本容器150的剩余试验数为7,为预定实施的试验数即4以上,因此仅位置编号4的QC样本容器150就足够。因此位置编号4的QC样本容器150将安置于架。
因此,在案例A的情况下,位置编号1、2、4的QC样本容器150将组合起来安置于一个架。
<案例B>
案例B中设定有以下QC条件。
・所使用的浓度水平:水平2、3
・精度管理测定的目标单元:XN1、XN2、XN3、XN4
・跨块:可
就水平2而言,与案例A一样仅用位置编号4的QC样本容器150就能执行四台的精度管理测定,因此确定位置编号4的QC样本容器150作为精度管理测定所使用的容器。
就水平3而言,仅位置编号8的QC样本容器150在保冷部84中保管。位置编号8的QC样本容器150的剩余试验数为5,能使用的试验数为4以上,因此确定位置编号8的QC样本容器150作为精度管理测定所使用的容器。
因此,在案例B的情况下,位置编号4、8的QC样本容器150组合安置于一个架。
<案例C>
案例C中设定有以下QC条件。
・所使用的浓度水平:水平1、2、3
・精度管理测定的目标单元:XN1、XN2、XN3、XN4
・跨块:可
案例C中,通过就上述案例A及案例B所说明的算法来确定位置编号1、2、4、8的QC样本容器150作为精度管理测定所使用的容器。因此,案例C的情况下,确定的四个QC样本容器150组合安置于一个架。
图47展示案例D、E。
<案例D>
案例D设定有以下QC条件。
・所使用的浓度水平:水平1、2
・精度管理测定的目标单元:XN1、XN2、XN3、XN4
・跨块:不可
案例D中,与案例A不同,将跨块设定为了“不可”。此时,一个QC样本架160限定为运送至一个测定块。即需要向各测定块运送不同的QC样本架160。
在第一个QC样本架160安置第一个测定块的精度管理测定所使用的QC样本容器150。分别就水平1与水平2确定剩余试验数为2以上的QC样本容器150,并将其组合安置于第一个QC样本架160。对第二个QC样本架160而言也相同。案例D的情况下,在第一个QC样本架160安置位置编号1与4的QC样本容器150的组合,在第二个QC样本架160安置位置编号2与5的QC样本容器150的组合。
<案例E>
案例E中设定有以下QC条件。
・所使用的浓度水平:水平1、2
・精度管理测定的目标单元:XN1、XN2、XN3、XN4
・跨块:可
・复检设定:有
案例E中,与案例A不同,追加了“有复检”这一条件。有复检指的是在测定了QC样本后结果是需要再次检查,则自动地进行再次检查的条件。需要再次检查的示例比如有在测定单元测定QC样本的结果是测定值脱离允许范围的区间、与上一次的值的误差脱离允许范围。
案例E中,假定在通过自动QC进行了精度管理测定的结果是需要复检,以一次为上限自动地进行再次检查。即假定一台测定单元对一个QC样本容器150最多进行包含初检与再次检查在内的两次测定。QC样本容器150在从保冷部84取出后,在加热部86加热固定时间(比如15分钟)然后使用。因此,当架中安置的QC样本容器150的剩余试验数低于再次检查所需要的试验数且需要再次检查时,需要从保冷部84新取出QC样本容器150并将其加热固定时间,产生时间上的浪费。因此,本实施方式中,当QC条件中存在“有复检设定”时,包含自动复检所需要的试验数在内地将QC样本容器150安置于架。
案例E的情况下,指定XN1~XN4这四台测定单元为目标。因此,对于各浓度水平而言,包含初检与复检在内需要确保8试验。对于水平1而言,位置编号1的QC样本容器150的剩余试验数为3,低于8。因此,对于水平1而言,位置编号1与2的QC样本容器150将组合安置于架。对于水平2而言,位置编号4的QC样本容器150的剩余试验数为7,低于8。因此,对于水平2而言,位置编号4与5的QC样本容器150将组合安置于架。
图48展示案例F。
<案例F>
案例F中设定有以下QC条件。
・所使用的浓度水平:水平1、2
・精度管理测定的目标单元:XN1、XN2、XN3、XN4
・跨块:可
・批次之间的差异查验:打开
案例F中,与案例A不同,追加了“批次之间的差异查验功能打开”的条件。批次之间的差异查验功能指的是在一次自动QC日程中测定应用中的批次的QC样本与新批次的QC样本这两者的功能。在QC样本的批次切换时,有时会在固定期间(比如一周)内通过同一测定单元测定应用中的批次的QC样本与新批次的QC样本这两者,并比较两个批次的精度管理结果。换而言之,有时会使应用中的批次与新批次的使用期间产生固定的重叠期间。这是为了确认应用中的批次与新批次之间没有大幅的偏差而进行的。批次之间的差异查验功能指的是自动进行使用了这2个批次的自动QC的功能。
案例F中,图48所示的是控制部82a的数据库820中储存的QC样本列表。如图48所示,就浓度水平1而言,P001批次与P002批次的QC样本容器150在保冷部84中保管。就水平1而言,P001是应用中的批次,P002是新批次。就水平2而言,保管有Q001批次与Q002批次的QC样本容器150。Q001是应用中的批次,Q002是新批次。此时,对于各浓度水平而言,一个应用中的批次与一个新批次将进行组合。
案例F中,比如对于水平1而言,位置编号1与2的QC样本容器150组合,对于水平2而言,位置编号4与5的QC样本容器150组合。即容纳了位置编号1、2、4、5的QC样本容器150的QC样本架160运送至测定单元XN1~4,在各测定单元中四个QC样本被分别测定。
图49是用于比较旧批次与新批次的精度管理结果的界面3000的一例。界面3000比如在供给单元80的显示屏92(参照图7)显示。另外,显示屏92可以设于测定单元等其他场所。界面3000显示用于确认QC样本的测定值的日差变动的QC图3001作为精度管理结果。如图49所示,在读出旧批次的QC文件与新批次的QC文件并进行重叠的操作后,能重叠显示旧批次的QC图3002与新批次的QC图3003。用户能通过比较确认两个QC图来确认精度管理结果的批次之间的差异。使用本实施方式的批次之间的差异查验功能顺畅地进行烦杂的批次切换。
图50是说明受理关机指示后的供给单元80的处理的流程图。控制部82a判断是否已受理关机指示(步骤S700)。如参照图20所说明,通过在界面2100~2103按下OK按键,供给单元80的控制部82a能受理来自用户的关机指示。在任一界面按下OK按键后,控制部82a判断为有关机指示(步骤S700为是)。
控制部82a辨别用户选择的关机模式(步骤S701)。在介由图20的指定装置界面2101指示关机后,控制部82a判断为是指定装置模式,并控制供给单元80的各部将界面2101中指定的装置的数量所对应的数量的清洗剂容器180安置于架并朝向指定的单元运送清洗剂架(步骤S702)。另外,清洗剂的安置、运送相关的供给单元80的控制如参照图34所述。此外,接纳了清洗剂容器180的测定单元10A、10B的控制如参照图39所述,即在使用清洗剂的清洗完成后,单元的电源自动关闭。另外,图39中对测定单元的关机进行了示例,处理单元40也一样在清洗后自动关闭电源。
控制部82a控制供给单元80的各部使得在步骤S702中运送的清洗剂架回归后将架收纳向架收纳部88并将使用完毕的清洗剂容器180废弃(步骤S703),结束处理。由此,仅用户指定的装置关机。
在介由图20的系统界面2102指示系统整体关机时,控制部82a判断为是系统整体模式,并控制供给单元80的各部向所有测定单元10A、10B及处理单元40运送清洗剂架(步骤S704)。
与步骤S703一样,控制部82a控制供给单元80的各部将回归的清洗剂架收纳向架收纳部88并将使用完毕的清洗剂容器180废弃(步骤S705)。控制部82a向样本分析系统1的全部单元发送关闭电源的命令(步骤S706)。由此,构成样本分析系统1的所有装置关机。
控制部82a在步骤S707中关闭供给单元80的电源结束处理(步骤S707)。但是,如上所述,在供给单元80关机后保冷部84也维持电源打开的状态,对QC样本继续进行冷却保管。
介由图20的界面2103指示供给单元80单个关机时,控制部82a跳过步骤S702~706,执行步骤S707的处理并结束处理。
如上所述,上述样本分析系统1及精度管理方法在系统内对精度管理物质进行冷却保管,比如在不妨碍样本测定的时间段自动开始精度管理测定。因此,在进行精度管理测定时,用户不需要将精度管理物质安置于系统,用户的负担减轻,用户使用性大幅提高。除此之外,冷却保管中的精度管理物质在调节至测定温度后才被供给至测定单元,因此能以稳定的温度进行精度管理物质的测定,并能进行可靠度更高的精度管理测定。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精度管理方法及样本分析系统的实施方式除了上述实施方式、变形例以外,也能在不损害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适当改变设计。
图51及图52是第1及第2变形例即样本分析系统1X、1Y的结构的示意图。如图51所示,样本分析系统1X中,回收单元60在供给单元80的与模块10相反的一侧即右侧相邻设置,在这一点上样本分析系统1X与样本分析系统1不同。在样本分析系统1X的情况下,回收单元60的架运送通道与传送机部81的第5运送通道815连接。运送单元20的第3运送通道23及第5运送通道815在样本分析系统1中是用于回收QC样本架160及清洗剂架的运送通道,但在样本分析系统1X中也用于样本架110的回收。
如图52所示,样本分析系统1Y中,在供给单元80的右侧相邻地设有追加的第2供给单元140,在这一点上样本分析系统1Y与样本分析系统1、1X不同。第2供给单元140是由用户安置样本架110等的单元,其不具有冷却保管QC样本容器150的功能等。在图52的示例中,第2供给单元140被夹在供给单元80与回收单元60之间配置。并且,第2供给单元140的架运送通道与传送机部81的第6运送通道819连接。此时,第6运送通道819作为用于从第2供给单元140运入样本架110等的运送通道发挥功能。
图53及图54是第1变形例即供给单元80K的示图。供给单元80K包括传送机部81K,所述传送机部81K包含用户安置架的第1运送通道811K。传送机部81K的结构与供给单元80中的对应结构相同。供给单元80K还包括保冷部84K、移送部85K、加热部86K、架容纳部88K及手推车90K。图54中图示了转盘式的保冷部84K,这些结构也可以与供给单元80中的对应结构相同。此外,信息读取部86等没有图示的结构也可以与供给单元80中的对应结构相同。
供给单元80K中,供QC样本容器150及清洗剂容器180安置的投入部83K的结构与供给单元80的投入部83的结构不同。投入部83K与第1运送通道811K相邻配置,其为能在供给单元80K的前后方向上滑动的拉出式结构。投入部83K具有供数个QC样本容器150安置的第1容纳部831K以及供数个清洗剂容器180安置的第2容纳部832K。第1容纳部831K比如能安置三个QC样本容器150。
投入部83K构成为,在将QC样本容器150及清洗剂容器180安置于供给单元80K时能手动地向前方拉出。或者投入部83K可以是电动式的。在将投入部83K向装置前方拉出并将QC样本容器150安置于第1容纳部831K,然后将投入部83K推入至装置后方的一定位置后,与采用供给单元80的情况相同,移送部85K将QC样本容器150从第1容纳部831K移送至保冷部84K。清洗剂容器180在第2容纳部832K中保管。供给单元80K比如设置有感测清洗剂容器180的数量的传感器,清洗剂容器180的数量在图19所示的清洗剂容器库存窗口2006显示。
图55是第2变形例即供给单元80X的示意图。如图55所示,供给单元80X包括:一层部分81X,设有用于将样本架110及QC样本架160运送至测定单元的运送通道811X;二层部分82X,设有保冷部84X、清洗剂容器保管部193等。此外包括:升降式的移动部190,在一层部分81X与二层部分82X之间运送架;信息读取部194,从在移动部190中移动的架读取架ID及样本容器100等样本ID。
与采用供给单元80的情况相同,二层部分82X设有用于握持并移送QC样本容器150的移送部85X以及读取QC样本容器150的QC样本ID的信息读取部87X,并且其容纳有用于容纳并运送QC样本容器150与清洗剂容器180的数个空架170。此外,二层部分82X设有发挥QC样本容器150的投入口兼回收口的功能的第1投入回收部191以及发挥清洗剂容器180的投入口兼回收口的功能的第2投入回收部192。
如上所述,QC样本容器150在供给单元中调节至测定温度后容纳于架并运送至测定单元,但当数个存在的测定单元中仅一部分工作时,优选为仅将QC样本架160运送至工作中的测定单元,不向休止中的测定单元运送。
此外可设计为,供给单元的控制部计测QC样本容器150从保冷部84取出后放置于室温环境的时间T1,并在时间T1超过一定时间T2时执行将QC样本容器150返回至保冷部84的处理。该情况下,若时间T1超过时间T2,则不论QC样本的测定结果如何,即,即便在设定有再次检查作为QC条件的情况下测定结果异常,也不进行再次检查而将QC样本容器150返回至保冷部84。该处理能防止QC样本在室温环境长时间放置,保持QC样本的状态良好。或者可以在时间T1超过一定时间T2时使该容器为废弃目标。
此外可设计为,供给单元的控制部在QC样本容器150的回收处理中判定QC样本容器150是否满足一定的继续使用条件,并将不满足继续使用条件的QC样本容器150废弃(比如图41的步骤S602)。或者可以将不满足继续使用条件的QC样本容器150返回至保冷部84,将其视为不可使用而继续冷却保管。也考虑到QC样本价格高因此不优选自动废弃QC样本容器150,该方案能应对该需求。
上述一定的继续使用条件指的是用于判断QC样本容器150是否能在下一次及之后的精度管理测定中使用的条件,除QC样本的余量之外,还可以列举有效期限。比如可设计为,当下一次精度管理测定为第二天时,将当天为有效期限的QC样本容器150视为不满足继续使用条件而被废弃。
用于加热QC样本并将其调节至测定温度的加热部除了加热器、风扇以外,还可以设有辅助加热的器械,比如搅拌机、振动发生器、转盘等旋转装置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由加热部86的加热模组加热QC样本容器150来加热QC样本,也可以将QC样本容器150暴露于室温的空气中来加热QC样本。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保冷部84与加热部86构成为不同的装置并设于分别的场所,但比如也能使保冷部兼用为加热部。保冷部中内置的珀尔贴元件一般不止具有冷却功能,也具有加热功能,因此在上述一定条件成立时,能将珀尔贴元件从冷却模式切换至加热模式并进行QC样本的加热。
上述实施方式中,列举了血细胞计数器作为测定单元,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血液凝固检查、免疫检查、生化学检查等。此外,供给至测定单元的样本不限于全血,可以是血浆、血清、尿、淋巴液、体腔液等。
编号说明
1 样本分析系统
10 模块
10A 第1测定单元
10B 第2测定单元
20 运送单元
21 第1运送通道
22 第2运送通道
23 第3运送通道
30 控制单元
40 处理单元
50 运送单元
60 回收单元
70 运送控制器
80 供给单元
81 传送机部
811 第1运送通道
812 第2运送通道
813 第3运送通道
814 第4运送通道
815 第5运送通道
819 第6运送通道
82 保管调节单元
82a 控制部
83 投入部
83A 第1投入部
83B 第2投入部
830A、830B 移送通道
831A 第1投入口
831B 第2投入口
832A 第1罩
832B 第2罩
834 移送保持器
839 取出部
84 保冷部
85 移送部
86 加热部
87 信息读取部
88 架容纳部
89A 第1回收部
89B 第2回收部
90 手推车
91 显示屏
100 样本容器
110 样本架
120 主机
130 集线器
150 QC样本容器
160 QC样本架
170 空架
180 清洗剂容器

Claims (18)

1.一种样本分析系统的精度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含有浓度已知的细胞的精度管理物质进行冷却保管;
对冷却保管后的所述精度管理物质进行加热;
将加热后的所述精度管理物质运送至分析装置,并用所述分析装置测定所述精度管理物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加热后的所述精度管理物质容纳于架;
通过运送容纳有所述精度管理物质的所述架来进行向所述分析装置运送所述精度管理物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移送部从保冷部取出容纳有所述精度管理物质的所述容器,并将取出的所述容器移送至加热部,其中,所述移送部用于安放并移送容纳有精度管理物质的容器,所述保冷部用于冷却保管所述精度管理物质,所述加热部用于加热精度管理物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所述移送部从所述加热部取出容纳有加热后的精度管理物质的所述容器,并将其容纳于架。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精度管理物质的加热包括使能安放并加热容器的加热部安放容纳有所述精度管理物质的所述容器一定时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所述分析装置中的所述精度管理物质的测定结束后,将所述容器返回至所述保冷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加热后的所述精度管理物质容纳于架;
通过运送容纳有所述精度管理物质的所述架来进行向所述分析装置运送所述精度管理物质;
所述架贮存于架容纳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所述分析装置中的所述精度管理物质的测定结束后,将所述架返回至所述架容纳部,并将所述容器从所述架返回至所述保冷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分析装置中的所述精度管理物质的测定结果正常时,将装有所述精度管理物质的容器返回至所述保冷部,当所述测定结果异常时,通过所述分析装置对所述精度管理物质进行再次测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精度管理物质在室温环境放置的时间超过一定时间时,将装有所述精度管理物质的容器返回至用于冷却保管精度管理物质的保冷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样本分析系统包括数个所述分析装置;
在数个所述分析装置之中,将装有调节至测定温度的所述精度管理物质的容器运送至工作中的所述分析装置,而不运送至休止中的所述分析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存储自动执行精度管理物质的测定的日程;
所述精度管理物质的加热依照所述日程开始。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精度管理物质包括血细胞。
14.一种样本分析系统,其具备用于分析样本的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保冷部,对含有浓度已知的细胞的精度管理物质进行冷却保管;
加热部,加热所述精度管理物质;
移送部,从所述保冷部向所述加热部移送所述精度管理物质;
运送部,将加热后的所述精度管理物质运送至所述分析装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样本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送部从所述保冷部取出冷却保管中的所述精度管理物质,并将其移送至所述加热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样本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分析装置中的所述精度管理物质的测定结束后,所述运送部执行将所述精度管理物质返回至所述保冷部的处理。
17.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样本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贮存用于容纳所述精度管理物质的架的架容纳部;
其中,所述运送部执行如下处理:使容纳有加热后的所述精度管理物质的容器容纳于所述架并将其运送至所述分析装置,并在所述精度管理物质的测定结束后,执行将所述架返回至所述架容纳部并将所述容器从所述架返回至所述保冷部的处理。
18.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样本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冷部对包含浓度互不相同的两种以上精度管理物质在内的数个精度管理物质进行冷却保管;
所述移送部及所述运送部将所述两种以上所述精度管理物质容纳于所述架并将其运送至所述分析装置。
CN202210206767.4A 2021-03-04 2022-03-04 样本分析系统的精度管理方法及样本分析系统 Pending CN11503240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47657.7A CN117969865A (zh) 2021-03-04 2022-03-04 样本分析系统的精度管理方法及样本分析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34853 2021-03-04
JP2021034852A JP7311547B2 (ja) 2021-03-04 2021-03-04 検体分析システムの精度管理方法および検体分析システム
JP2021-034851 2021-03-04
JP2021034851A JP7311546B2 (ja) 2021-03-04 2021-03-04 検体分析システムの精度管理方法および検体分析システム
JP2021034853A JP7307758B2 (ja) 2021-03-04 2021-03-04 検体分析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および検体分析システム
JP2021-034852 2021-03-04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47657.7A Division CN117969865A (zh) 2021-03-04 2022-03-04 样本分析系统的精度管理方法及样本分析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32409A true CN115032409A (zh) 2022-09-09

Family

ID=80625340

Famil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06776.3A Pending CN115032410A (zh) 2021-03-04 2022-03-04 样本分析系统的精度管理方法及样本分析系统
CN202210206767.4A Pending CN115032409A (zh) 2021-03-04 2022-03-04 样本分析系统的精度管理方法及样本分析系统
CN202210206633.2A Pending CN115032408A (zh) 2021-03-04 2022-03-04 样本分析系统的控制方法及样本分析系统
CN202410041123.3A Pending CN117849372A (zh) 2021-03-04 2022-03-04 样本分析系统的控制方法及样本分析系统
CN202410047657.7A Pending CN117969865A (zh) 2021-03-04 2022-03-04 样本分析系统的精度管理方法及样本分析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06776.3A Pending CN115032410A (zh) 2021-03-04 2022-03-04 样本分析系统的精度管理方法及样本分析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06633.2A Pending CN115032408A (zh) 2021-03-04 2022-03-04 样本分析系统的控制方法及样本分析系统
CN202410041123.3A Pending CN117849372A (zh) 2021-03-04 2022-03-04 样本分析系统的控制方法及样本分析系统
CN202410047657.7A Pending CN117969865A (zh) 2021-03-04 2022-03-04 样本分析系统的精度管理方法及样本分析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3) US20220283194A1 (zh)
EP (3) EP4053563A1 (zh)
CN (5) CN115032410A (zh)
AU (1) AU202220124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84527B2 (en) * 2003-08-11 2006-01-10 Dade Behring Inc. Automated quality control protocols in a multi-analyzer system
JP2010121936A (ja) 2008-10-23 2010-06-03 Sysmex Corp 検体処理システム
JP5912320B2 (ja) 2011-07-20 2016-04-27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自動分析装置
KR20170014689A (ko) * 2015-07-31 2017-02-08 가톨릭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혈구분석기의 자동 정도 관리 장치
JP7212508B2 (ja) 2018-12-10 2023-01-25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検体分析システム、起動コントローラ、検体分析装置の起動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EP3751284B1 (en) * 2019-06-14 2023-02-22 F. Hoffmann-La Roche AG Method and laboratory system to provide control samples for validating a diagnostic tes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308076A1 (en) 2022-09-29
EP4053562A1 (en) 2022-09-07
CN115032408A (zh) 2022-09-09
US20220283196A1 (en) 2022-09-08
CN117969865A (zh) 2024-05-03
EP4053563A1 (en) 2022-09-07
CN115032410A (zh) 2022-09-09
CN117849372A (zh) 2024-04-09
US20220283194A1 (en) 2022-09-08
EP4053564A1 (en) 2022-09-07
AU2022201245A1 (en) 2022-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299281B1 (en) Rack collecting unit and sample processing apparatus
JP5787574B2 (ja) 検体分析システム
US9316658B2 (en) Sample processing apparatus that responds to trouble in a transport unit
US9164110B2 (en) Sampl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sample processing apparatus using a computer
JP5452122B2 (ja) 検体検査装置、検査情報管理装置及び検査情報出力方法
JP7017942B2 (ja) 試料測定システムおよび試料測定方法
JP5909480B2 (ja) 検体検査装置及び検査情報出力方法
CN115032409A (zh) 样本分析系统的精度管理方法及样本分析系统
JP7311546B2 (ja) 検体分析システムの精度管理方法および検体分析システム
JP7311547B2 (ja) 検体分析システムの精度管理方法および検体分析システム
JP7307758B2 (ja) 検体分析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および検体分析システム
EP4286857A2 (en) Transport method, control method, and analysis system
CN219084965U (zh) 自动化诊断分析仪中的库存处理设备
JP3583499B2 (ja) 検体分注システム及び検体分注方法
CN118130184A (zh) 样本处理系统及其清洗液调度控制方法
CN112352162A (zh) 自动分析装置以及自动分析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Japan Hyogo Prefecture

Applicant after: SYSMEX Corp.

Address before: Kobe City, Hyogo Prefecture, Japan Central Coast side Bang 1 D eyes 5 times 1

Applicant before: SYSMEX Corp.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