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52162A - 自动分析装置以及自动分析系统 - Google Patents

自动分析装置以及自动分析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52162A
CN112352162A CN201980042508.9A CN201980042508A CN112352162A CN 112352162 A CN112352162 A CN 112352162A CN 201980042508 A CN201980042508 A CN 201980042508A CN 112352162 A CN112352162 A CN 1123521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gent
container
solution
sample
automatic analys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4250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堀内理绘
安居晃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High Tech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High Technologi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High Technologies Corp filed Critical Hitachi High Technologie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3521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521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0584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analysers
    • G01N35/00722Communications; Identification
    • G01N35/00732Identification of carriers, materials or components in automatic analys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25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having a carousel or turntable for reaction cells or cuvett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10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samples or any liquids to, in, or from, the analysis apparatus, e.g. suction devices, injection devices
    • G01N35/1002Reagent dispens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10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samples or any liquids to, in, or from, the analysis apparatus, e.g. suction devices, injection devices
    • G01N35/1009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aspiration or dispense of liquid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2035/00346Heating or cooling arrangements
    • G01N2035/00435Refrigerated reagent storag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0584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analysers
    • G01N35/00722Communications; Identification
    • G01N35/00732Identification of carriers, materials or components in automatic analysers
    • G01N2035/00742Type of codes
    • G01N2035/00772Type of codes mechanical or optical code other than bar cod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G01N2035/0401Sample carriers, cuvettes or reaction vessels
    • G01N2035/0437Cleaning cuvettes or reaction vesse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在分析单元(100)的侧面可拉出地设置有试剂搭载机构(14),该试剂搭载机构(14)具有作为保持试剂等溶液的容器(9a、9b、9c、19)的设置场所的试剂搭载部(15),读取安装于容器(9a、9b、9c、19)的RFID标签(13)的RFID读取器(10)配置成,在将容器(9a、9b、9c、19)放置于被拉出的试剂搭载机构(14)的试剂搭载部(15)时,与RFID标签(13)位置一致。由此,能够实现省空间化,并且能够减轻容量大的试剂的更换作业给用户带来的负担。

Description

自动分析装置以及自动分析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从试剂容器吸引试剂并分析样本的自动分析装置和自动分析系统。
背景技术
作为能够简化试剂容器的设置作业的试剂容器的一例,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试剂容器,其收纳染色液,从作为血细胞计数装置或尿中有形成分分析装置的分析装置的侧面向分析装置的内部插入,由此设置在分析装置中,该试剂容器具备:吸引管进入部,其设置在插入分析装置的方向上的前端附近,分析装置的吸引管能够从上方进入;以及倾斜面,其在试剂容器的外部底面相对于试剂容器的外部上表面倾斜,试剂容器的颜色为黑色或茶色,防止试剂因来自外部的光而恶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111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作为对血液、尿等从患者采集的样本进行分析的装置,已知有生物化学分析装置、免疫分析装置等自动分析装置(以下称为装置)。在这些装置使用的试剂中,有由容量小的容器提供的试剂和由大的容器提供的试剂2种。
作为容量小的试剂的一例,已知有在生物化学分析装置中用于样本分析的试剂。这些试剂被按照每个分析项目提供,设置在试剂盘上。在试剂容器中填充有大约100mL的试剂,根据分析而从试剂容器被试剂探针所吸引,被分注到反应容器中。然后,与患者样本等试样混合而进行分析。
另一方面,作为容量大的试剂的例子,有在生物化学分析装置中使用的碱性的洗涤剂、酸性的洗涤剂、在电解质项目(以下记载为ISE(Ion Selective Electrode)项目)的测定中使用的内部标准液、稀释液、比较电极液等。这些试剂是在多个分析项目中共同使用的试剂,试剂容量约为500mL-2000mL。
这些容量大的试剂不进行使用试剂探针的分注。通常,通过与试剂容器连接的管或金属制的筒等,从试剂瓶流体地与分析装置的规定的部位连接而使用。
因此,由这些容量大的容器提供的试剂不设置在试剂盘上,由用户设置在预先决定的设置场所。
为了将如此容量大的试剂设置于装置,会产生如下作业:用户自身将试剂容器的盖拆下,将与装置连接的管插入试剂容器的内部。并且,在想要防止空气中的杂菌混入、试剂蒸发时,进一步追加将附属于管的盖安装于试剂容器。
以上是容量大的试剂的试剂更换作业的现状。
近年来,对检查结果的追溯性的要求、对测定结果的可靠性提高的要求有所提高。因此,要求用装置管理批号、使用开始日、有效期限等试剂的信息的功能。
作为管理试剂的信息的方法的一例,有RFID标签。各试剂的试剂信息通过用装置所具备的RFID读取器读取安装于试剂容器的RFID标签来使分析装置进行识别。
关于基于RFID标签的试剂信息管理和试剂容器的更换作业的简化,已知有上述的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将试剂容器插入分析装置的试剂设置场所,用户能够在不进入装置的管的情况下进行试剂更换。进而,利用各试剂设置场所所具备的RFID读取器从安装于试剂容器的RFID标签读取试剂信息。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方法中,需要在各试剂设置场所具备RFID读取器。即,需要在装置内确保与具备多个RFID读取器相应的空间,存在无法应用于小型的自动分析装置的问题。
进而,在一般的自动分析装置中,存在从以下2个视点要解决的课题。
第一个视点是关于管的插入作业。如上所述,容量大(约500mL-2000mL)的试剂的更换作业产生如下作业:用户自身将试剂容器的盖拆下,将与装置连接的管插入试剂容器的内部。而且,有时也会产生将附属于管的盖再次安装于试剂容器的作业。因此,需要在管的附近确保能够充分作业的空间。
一般来说,该管大多朝向装置前表面设置在从装置的前表面进入到一个试剂容器量的深处的部位。因此,用户需要将手伸入装置的深处来进行试剂容器的更换作业。
但是,用户必须在狭窄的空间中一边注意手指不接触管一边进行试剂的更换作业。特别是在小型的自动分析装置中,由于无法在试剂容器的设置场所确保充分的作业空间,因此试剂的更换作业对于用户来说是很大的负担。
第二个视点是关于RFID标签读取作业。如上所述,在专利文献1的方式中,在各试剂设置场所需要RFID读取器。但是,在小型的自动分析装置中无法充分确保空间,因此无法在各试剂设置场所都具备RFID读取器。取而代之,考虑在多个试剂容器中使用1个RFID读取器的方式。
在该情况下,用户进行的试剂容器的更换作业如下。首先,用户在RFID读取器前用手支撑并固定想要更换的试剂容器,读取试剂容器的RFID标签。然后,使结束了RFID标签的读取的试剂容器移动到规定的试剂设置场所,与空的试剂容器进行更换。
在上述更换作业中,用户承担需要在RFID读取器前无引导地固定最大约2kg重的试剂容器这样的负担。另外,如果固定位置偏移或以比读取时间短的时间使试剂容器离开RFID读取器时,则RFID标签读取失败,必须再次重新进行试剂的更换作业。另外,由于试剂容器较重,之后移动到试剂设置场所也存在对用户造成负担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实现省空间化的同时减轻容量大的试剂的更换作业给用户带来的负担的自动分析装置以及自动分析系统。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包含多个解决上述课题的手段,若列举其中一例,则是测定将试样与溶液混合而成的液体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自动分析装置的侧面,可拉出地设置有溶液搭载机构,该溶液搭载机构具有成为保持所述溶液的容器的设置场所的溶液搭载部,读取安装于所述容器的RFID标签的RFID读取器配置成,在将所述容器放置于被拉出的所述溶液搭载机构的所述溶液搭载部时,与所述RFID标签位置一致。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实现省空间化的同时,减轻容量大的试剂的更换作业给用户带来的负担。上述之外的课题、结构以及效果将通过以下实施例的说明进行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自动分析系统的整体结构的概略的图。
图2是表示实施例1的自动分析系统中的分析单元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实施例1的分析单元中,ISE分析部和试剂抽屉的概略的图。
图4是说明在实施例1的分析单元的试剂抽屉中,在RFID读取器前设置试剂容器的状态的图。
图5是表示实施例1的分析单元的试剂抽屉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实施例1的分析单元的试剂抽屉被收存到试剂设置场所的状态的图。
图7是表示在实施例1的分析单元中,试剂抽屉被拉出到试剂更换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8是表示在实施例1的分析单元中,通过试剂抽屉进行的试剂容器的更换作业步骤的图。
图9是表示在实施例1的分析单元中,通过试剂抽屉进行的试剂容器的更换作业步骤的图,是图8的继续。
图10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自动分析系统的分析单元中,通过试剂抽屉进行的试剂容器的更换作业步骤的图。
图11是表示在实施例2的分析单元中,通过试剂抽屉进行的试剂容器的更换作业步骤的图,是图10的继续。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自动分析系统的分析单元的试剂抽屉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3是在实施例3的分析单元中,试剂抽屉中在RFID读取器前设置了试剂容器的图。
图14是表示在实施例4的自动分析系统的分析单元中,试剂抽屉被拉出到试剂更换位置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自动分析装置以及自动分析系统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使用图1至图9对本发明的自动分析装置以及自动分析系统的实施例1进行说明。
首先,使用图1至图3,对应用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自动分析系统和该自动分析系统具备的自动分析装置进行说明。另外,作为自动分析装置的一例,以具备测定生物化学项目的分析单元和测定免疫项目的分析单元的装置为例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例的自动分析系统的整体结构的概略的图,图2是表示自动分析系统中的分析单元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分析单元中的ISE分析部及试剂抽屉的概略的图。
图1中的自动分析系统1000是用于进行血液、尿等生物试样的定性、定量分析的装置,主要由输送单元200、生物化学项目测定用分析单元100、免疫项目测定用分析单元400以及控制部300构成。
输送单元200是用于将搭载有收纳作为分析对象的血液、尿等生物试样的一个以上的试样容器的样本架206投入自动分析系统1000内,进行回收,并且进行向分析单元100或分析单元400输送的单元。
输送单元200具备架缓冲器204、架供给托盘202、架收纳托盘208、输送线207以及输送控制部210。
在输送单元200中,设置在架供给托盘202上的样本架206通过输送线207输送到架缓冲器204。在输送线207的中途,存在试样有无判定用传感器(省略图示),识别样本架206上的试样容器的有无。在此,如果判断为存在试样容器,则通过试样条形码读取器(省略图示)读取粘贴在试样容器上的试样条形码(省略图示),识别试样的识别信息。在实际的系统中,根据该识别信息来确定患者。
架缓冲器204是进行圆周运动的转子结构,具有在同心圆上放射地保持多个样本架206的槽,检体架206在外圆周上载置多个试样容器。构成为通过利用电动机使该槽旋转,将任意的样本架206对要求的目的地进行搬入、搬出。通过这样的结构,可以不一定按顺序对先放入的样本架206进行处理。即,如果具有高优先级,则能够先对其进行处理。
输送线207与该架缓冲器204的放射状的圆周上的某一点连接,进行样本架206的搬入、搬出。若将该点设为圆周上的0度的位置,则从连接有输送线207的位置向圆周上的90度的位置连接有用于向后述的分析单元100引入样本架206的试样分注线3A,进行样本架206的搬入、搬出。另外,在试样分注线3A的180度相反侧的位置连接有用于向后述的分析单元400引入样本架206的试样分注线409,进行样本架206的搬入、搬出。
在分析单元100中完成分注的样本架206在该架缓冲器204内等待测定结果的输出,根据需要也能够进行自动复检等处理。另外,在处理结束时,经由输送线207向架收纳托盘208输送。
输送控制部210是执行从架缓冲器204向试样分注线3A输送适当样本架206的动作、和从试样分注线3A向架缓冲器204返回样本架206的动作的控制的部分。
控制部300具有显示对测定的试样订购测定的测定项目的操作画面、以及确认测定出的结果的操作画面的显示装置310、输入各种指示的输入装置等用户接口,是发挥统管自动分析系统1000整体的单元的信息的作用的部分。
控制部300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线路与分析单元100、输送单元200、分析单元400连接。
分析单元100是对试样进行被委托的测定项目的测定动作并输出测定结果的单元,与输送单元200连接。如图1、图2所示,该分析单元100具备反应盘1、试剂盘2、试样吸引位置3、试剂探针4、试样分注线3A、样品探针5、清洗机构6、由光源、分光光度计构成的生物化学测定部30、搅拌机构、洗涤剂容器7a、7b的设置场所7、ISE分析部8、试剂抽屉9、RFID读取器10、试剂按钮开关11a、11b、11c、11d、11e、清洗槽以及控制器102。
在本实施例的分析单元100中,在试剂抽屉9中设置ISE试剂、即内部标准液、稀释液、以及比较电极液。
另外,图2是对分析单元100的外观形状进行特殊化而图示的图,省略了清洗机构、光源、分光光度计、搅拌机构、清洗槽、控制器102、试样分注线3A等的图示。
在反应盘1上,在圆周上排列有反应容器12。在反应盘1的附近设置使载置有试样容器(为了图示方便省略)的样本架206移动的被搬入的试样分注线3A。试样吸引位置3配置在试样分注线3A的轨道上。
试样分注线3A是将从架缓冲器204输送的样本架206输送到分注位置,并且使分注后的样本架206返回到架缓冲器204的线路。
在反应盘1与试样吸引位置3之间设置有能够旋转和上下移动的样品探针5。在样品探针5上连接有试样用注射器(为了图示方便省略)。样品探针5一边以旋转轴为中心绘制圆弧一边移动,进行试样从样本架206上的试样容器向反应容器12的分注。
试剂盘2是在圆周上能够载置多个其中收纳有试剂的试剂瓶的保管库。试剂盘2能够保冷,被设置有吸引口2a的罩覆盖。其中设置的是容量小的、按每个分析项目使用的试剂。
在反应盘1与试剂盘2之间设置有能够旋转和上下移动的试剂探针4。在试剂探针4上连接有试剂用注射器(为了图示方便省略)。试剂探针4一边以旋转轴为中心绘制圆弧一边移动,从吸引口2a进入试剂盘2内,从试剂容器(为了图示方便省略)向反应容器12进行试剂的分注。
在反应盘1的周围配置有清洗机构6。清洗机构6上连接有清洗用泵(为了图示方便省略),从设置于洗涤剂容器7a、7b的设置场所7的洗涤剂的洗涤剂容器7a向反应容器12分注洗涤剂。在洗涤剂容器7a、7b的设置场所7设置有由容量大的试剂容器提供的碱性洗涤剂、酸性洗涤剂。
另外,在反应盘1的周围的样品探针5的轨道上配置有ISE分析部8。
ISE分析部8是使用离子选择电极对试样中的电解质浓度进行测定的分析部,被设置有分注口8a的罩所覆盖。如图3所示,在罩的下侧配置有ISE稀释槽8b、ISE电极8c、比较电极8d、流路8e。在测定ISE项目时,样品探针5从试样容器通过分注口8a进入ISE稀释槽8b,进行试样分注。在ISE稀释槽8b中配置有2根喷嘴8f、8g,连接有ISE试剂用注射器8h。
如图3所示,从收纳设置于试剂抽屉9的内部标准液的内部标准液容器9a、收纳稀释液的稀释液容器9b经由ISE试剂用注射器8h以及喷嘴8f、8g向ISE稀释槽8b分注。向ISE稀释槽8b分注的内部标准液、被稀释液稀释的试样通过流路8e向ISE电极8c输送。
在本实施例中的分析单元100侧,设置于试剂抽屉9的内部标准液、稀释液以及比较电极液分别是由容量大的容器9a、9b、9c提供的试剂,是与在分析单元100、分析单元400的上表面配置的试剂盘2、405所保持的试剂不同种类的试剂、是用于试样的稀释的稀释液。
在设置于设置场所7的洗涤剂容器7a、7b、收容设置于试剂抽屉9的ISE试剂的容器9a、9b、9c上分别粘贴有RFID标签13。RFID标签13包含试剂批次、有效期限、开封或未开封等信息。洗涤剂容器7a、7b、ISE试剂的容器9a、9b、9c只要容量相同则形状统一,各个容器的RFID标签13全部粘贴在相同的位置。
另外,在图2中,仅比较电极液的容器9c的容量不同,RFID标签13的粘贴位置也不同。
返回图1,在反应盘1的周围配置有生物化学测定部30和搅拌机构。
生物化学测定部30是测定在反应盘1上的反应容器12内混合、反应而生成的反应液的吸光度、透射光量、散射光量来进行试样中的生物化学成分的分析的分析部,由光源、分光光度计等构成。
而且,在试剂探针4、样品探针5、搅拌机构的动作范围上分别设置有专用的清洗槽。
在样本架206上搭载的试样容器中包含血液、尿等患者样本、用于制作标准线的标准液、用于精度管理的控制等试样。
配置在分析单元100内的控制器102由CPU、存储器等构成,与上述分析单元100内的各机构连接,控制其动作。
分析单元400是与分析单元100同样地对试样进行被委托的测定项目的测定动作并输出测定结果的单元,具备培养器404、试剂盘405、试剂探针406、试样分注线409、样品探针403、免疫测定单元407、控制器408。
培养器404是用于恒温地进行试样与试剂的反应的盘。
免疫测定单元407是用于使试剂和试样在架设于培养器404上的反应容器(省略图示)内混合、反应,对试样中的激素等血液中的微量成分进行高灵敏度分析的分析部。
控制器408与上述分析单元400内的各机构连接,控制其动作。
另外,试剂盘405、试样分注线409、试剂探针406、样品探针403分别与分析单元100的试剂盘2、试样分注线3A、试剂探针4、样品探针5的构造和动作大致相同,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
另外,在分析单元400侧也与分析单元100同样地设置有相当于试剂抽屉9的结构,但为了图示的方便而省略。在本实施例的分析单元400侧,在分析单元400中辅助试样与试剂的反应的反应辅助液、用于试样的稀释的稀释液相当于由容量大的容器提供的溶液。
以上是自动分析系统1000、分析单元100、分析单元400的一般结构。
接着,对图2所示的自动分析系统1000的机构动作的概略进行说明。
在上述自动分析系统1000中,分析单元100对试样的比色项目和ISE项目的分析处理一般按照以下的步骤来执行。
输送单元200将设置在自动分析系统1000的架供给托盘202上的样本架206逐一地送出到输送线207上,搬入到架缓冲器204中。
输送到架缓冲器204的样本架206根据由控制部300委托的测定项目,输送到分析单元100的试样分注线3A或者分析单元400的试样分注线409。
当样本架206到达试样分注线3A或试样分注线409时,通过样品探针5或样品探针403对样本架206上搭载的各试样实施分注动作。
在测定项目为生物化学项目时,样品探针5将所吸引的试样向位于反应盘1上的反应容器12排出,对该反应容器12进一步添加由试剂探针4从试剂盘2上吸引的试剂,并进行搅拌。然后,通过生物化学测定部30测定吸光度,测定结果被发送到控制部300。
分析中使用的反应容器12由从清洗机构6分注的水、碱性洗涤剂、以及酸性洗涤剂进行清洗,用于下一次的分析。
另外,在测定项目为电解质项目时,样品探针5将所吸引的试样向ISE稀释槽8b分注。试样被稀释液按一定的倍率稀释。稀释后的试样被吸引到通过ISE电极8c内部的流路8e内。
然后,对与从比较电极液容器9c吸引了比较电极液的比较电极8d的电位差进行测定。电位差的信息经由控制器102发送至控制部300。
分析中使用的ISE稀释槽8b用内部标准液清洗,用于下一次的分析。
另外,在测定项目为免疫项目时,通过试剂探针406将从试剂盘405上吸引的试剂向位于培养器404上的反应容器排出,通过样品探针403对该反应容器进一步添加试样,并进行搅拌。然后,由免疫测定单元407进行测定,测定结果被发送到控制部300。
控制部300根据所发送的测定结果通过运算处理求出试样内的特定成分的浓度,并进行使结果显示于显示装置310等或存储于存储部等的处理。
接着,使用图4至图7,使用分析单元100侧,对试剂抽屉9、RFID读取器10、试剂按钮开关11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4是说明试剂抽屉中在RFID读取器前设置了试剂容器的状态的图,图5是表示试剂抽屉的结构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试剂抽屉被收存到试剂设置场所的状态的图,图7是表示试剂抽屉被拉出到试剂更换位置的状态的图。
如图2、图4等所示,设置有保持溶液的容器9a、9b、9c、19的试剂抽屉9能够向分析单元100的侧面中的前面侧拉出,且与RFID读取器10相邻地设置,成为图5所示的结构。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前面”侧是指图1、图2的纸面上、下侧。
试剂抽屉9如图5等所示,具备试剂搭载机构14、试剂搭载部15、管16、盖17。
试剂搭载机构14构成为能够通过拉出用的轨道18在图6所示的试剂设置位置14a与图7所示的试剂更换位置14b之间移动。即,试剂搭载机构14在从系统1000的前面观察时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另外,如图5所示,接近试剂抽屉9,在构成分析单元100的前表面的侧板10a内配置有RFID读取器10。
侧板10a内的RFID读取器10的配置位置是将新的试剂容器19放置在RFID读取器10前的台子14f上时,成为如图4所示与附于试剂容器19上的RFID标签13一致的位置。
如图5所示,试剂搭载机构14的横宽14c是与搭载容器9a、9b、9c的试剂搭载部15和用于临时放置新设置的试剂容器19的台子14f的长度、即与4个试剂容器的量大致相同的长度。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在试剂抽屉9中设置用于测定ISE项目的3个试剂容器,将试剂搭载机构14的横向宽度14c设为4个试剂容器的量,但横向宽度14c根据设置在试剂抽屉9中的试剂容器的数量而变化。
通过这些构造,当拉出试剂搭载机构14时,除了用于测定ISE项目的3个容器9a、9b、9c的量的空间之外,如图6及图7所示,在侧板10a内的RFID读取器10前出现1个试剂容器19的量的空间的台子14f。另外,图4是在RFID读取器10前设置有试剂容器19的状态。
另外,仅在更换容器9a、9b、9c时将新的放置在该台子14f上,RFID读取器10能够读取安装在试剂容器19上的RFID标签13的信息。因此,在将重的容量大的容器9a、9b、9c新配置在系统1000内时,能够大幅减少使用户读取该RFID标签13的劳力。
如图5所示,试剂搭载机构14的前表面14d向下方向延伸,成为通过用户用手将试剂搭载机构14容易向系统1000的前面侧拉出的把手的构造。
试剂搭载部15是用于设置试剂搭载机构14上的容器9a、9b、9c的部分。试剂搭载部15成为能够将多个容器9a、9b、9c设置成从系统1000的前面观察时是横向一列的结构。
试剂搭载部15的前表面15a及设置容器9a、9b、9c一侧的侧面15b(在图5中从装置前面观察时的左侧)向上方向延伸,设置的容器9a、9b、9c不会落下。
而且,如图5所示,在试剂搭载部15设置有按容器9a、9b、9c分隔的分隔件15c,设置容器9a、9b、9c的位置变得明确。此外,分隔件15c可有可无。
另外,如图5所示,在试剂搭载部15中,设置收纳比较电极液的容器9c的设置空间15d的容器空间变小。这是因为收纳比较电极液的容器9c比其他容器9a、9b小。
另外,容器9c的设置空间15d与RFID读取器10、即台子14f相邻配置。而且,试剂搭载机构的纵深14e比容器9a、9b、9c的长边稍长。由此,RFID读取器10和比较电极液的RFID标签13在从系统1000的前面观察时呈前后错开地配置。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在RFID读取器10中错误地识别使用中的试剂容器的RFID标签13。
试剂搭载机构14的装置侧背面14g为比容器9a、9b、9c、19的高度高的构造,设置为管16从上垂下。在管16上连接有附属的盖17。
另外,在设置于试剂抽屉9的试剂难以受到空气中的杂菌混入、试剂蒸发的影响时,不需要附属的盖17。管16和盖17能够与试剂搭载机构14一起在试剂设置位置14a与试剂更换位置14b之间移动。当试剂搭载机构14被拉出到试剂更换位置14b时,管16和盖17的上部不存在装置的构成部件等而开放。
盖17只要能够与试剂容器19的口连接,则可以是任意的形状。例如,有像螺杆形状、橡胶塞一样放入试剂容器的口内的形状、像盖那样与试剂容器的口适配的形状等。在图5中示出了螺杆形状。
在试剂抽屉9的上部、分析单元100的前面各配置有1个与试剂抽屉9上的各容器9a、9b、9c、洗涤剂容器7a、7b对应的试剂按钮开关11a、11b、11c、11d、11e。作为试剂按钮开关11的例子,有具备LED灯的按钮(以下称为LED按钮)。另外,在图2等中,虽然示出了四角的LED按钮,但形状没有特别指定。
试剂按钮开关11a对应于洗涤剂容器7a,试剂按钮开关11b对应于洗涤剂容器7b,试剂按钮开关11c对应于内部标准液容器9a,试剂按钮开关11d对应于稀释液容器9b,试剂按钮开关11e对应于比较电极液容器9c。
另外,在图2等中,虽然示出了在装置的前表面配置试剂抽屉9和RFID读取器10、以及试剂按钮开关11的例子,但它们也可以配置在分析单元100的侧面、背面。这些位置由试剂的设置场所决定。
以上是试剂抽屉9和RFID读取器10、试剂按钮开关11的结构。
接着,使用图8和图9说明使用了试剂抽屉9和RFID读取器10的使用完毕的试剂容器和新的试剂容器的更换作业。图8及图9是表示通过试剂抽屉进行的试剂容器的更换作业步骤的图。
以下的流程主要由控制器102执行。
首先,控制器102识别出容器9a、9b、9c已成为使用完毕的状态时(步骤S101),经由显示装置310通知用户有需要更换的容器9a、9b、9c(步骤S102)。同时,使与已使用完毕的容器9a、9b、9c对应的试剂按钮开关11闪烁(步骤S102),向用户进行显示,以便通过目测就能够确认应该更换哪个容器9a、9b、9c。
另外,关于容器9a、9b、9c是否已使用完毕,可以使用通过容量传感器进行识别的方法、根据使用溶液的次数×使用量进行识别的方法等各种方法。
接着,当识别出用户对闪烁的试剂按钮开关11进行了第一次按下时(步骤S103),控制器102识别为容器的更换作业已开始。
然后,由用户拉出试剂抽屉9(步骤S104),在RFID读取器10前的台子14f上设置新的试剂容器19(步骤S105)。
控制器102通过RFID读取器10读取新试剂容器19的RFID标签13的信息,获得试剂容器19内的试剂的信息(步骤S106A)。然后,判定是否获得了试剂信息(步骤S106B)。在判定为已获得时,使处理进入步骤S107。与此相对,在判定为无法获得时,使处理进入步骤E106A。
如果无法获得试剂信息,控制器102发出警报通知用户(步骤E106A)。并且,控制器102不更新试剂容器的信息而结束试剂更换作业的步骤(步骤E106B)。
作为无法获得试剂信息的例子,可列举出在读取RFID标签13的信息之前,用户移动了试剂容器19,用户在错误的方向上设置了新的试剂容器19,在RFID读取器10能够读取的位置未配置试剂容器19的RFID标签13等案例。
接着,控制器102判断可否使用新的试剂容器19(步骤S107)。在判定为能够使用读入了试剂信息的试剂容器19时,使处理进入步骤S108。
与此相对,在判定为不能使用时,使处理进入步骤E107A,控制器102发出警报通知用户(步骤E107A)。并且,控制器102不更新试剂容器的信息而结束试剂更换作业的步骤(步骤E107B)。
作为判定为不能使用试剂容器19的例子,可列举出错误地设置了用户已经使用完毕(空)的试剂容器、错误地设置了用户已经在其他装置使用过一次的试剂容器等案例。此外,还可列举出设置了与用户想要错误更换的试剂不同种类的试剂的案例。
当判定为用户能够使用RFID读取器10前面设置的新的试剂容器19时,试剂按钮开关11停止闪烁而成为点亮的状态(步骤S108)。由此,用户通过目测就能够确认可以将新的试剂容器19与使用完毕的试剂容器更换。
用户从试剂按钮开关11点亮的试剂搭载部15的使用完毕的试剂容器中取出与管16成为一体的盖17。另外,用户从试剂容器的口卸下管16,将使用完毕的试剂容器从试剂搭载部15取出(步骤S109)。
之后,用户从RFID读取器前的台子14f拿起新的试剂容器19,打开试剂容器19的盖。从试剂容器19的口放入管16,将试剂容器19置于试剂搭载部15后,将附在管16上的盖17与试剂容器19的口连接(步骤S110)。
在更换使用完毕的试剂容器和新的试剂容器19后,用户进行试剂按钮开关11的第二次按下。控制器102识别出试剂按钮开关11被按下时(步骤S111),控制器102识别出用户进行了试剂按钮开关11的第二次按下,试剂容器19的更换作业结束。
接着,控制器102取消试剂按钮开关11的点亮(步骤S112),向用户进行显示,以便通过目测就能够确认完成了试剂容器的更换作业。
另外,控制器102判断是否继续进行试剂更换(步骤S112A)。在未继续进行试剂更换时,使处理进入步骤S114,在进行继续更换时,使处理进入步骤S113。
另外,如果在步骤S111中即使在读入试剂信息后经过了某一定时间也仍无法识别试剂按钮开关11的第二次按下时,则控制器102发出警报通知给用户(步骤E111A)。并且,控制器102不更新试剂容器的信息而结束试剂更换作业的步骤(步骤E111B)。
作为不能识别试剂按钮开关11的第二次按下的例子,可以列举出不管用户没有进行试剂容器的更换作业、还是进行了试剂容器的更换作业,但用户都忘记了试剂按钮开关11的第二次按下等案例。
同时,在更换多个试剂容器时,在将试剂抽屉9拉出到试剂更换位置14b的状态下,识别出应更换的试剂容器的试剂按钮开关11被按下(步骤S113)。之后,将图8所示的步骤S105至步骤S112的处理按照进行试剂更换的容器的数量重复进行。
最后,如果识别出试剂抽屉9通过用户被收存时(步骤S114),则试剂更换作业结束(步骤S115)。控制器102在识别出试剂容器的更换作业结束时,能够进行测定、其他的维护动作。
另外,在图8及图9中,虽然说明了控制器102实施识别由用户收存了试剂抽屉9的步骤114的情况,但步骤S114的处理不是必须的。
例如,假设用户进行了试剂按钮开关11的第二次按下并确认试剂按钮开关11点亮后,直接对试剂抽屉9进行收存。因此,控制器102也可以根据消除全部试剂按钮开关11的点亮的步骤S112A的“否”的判定,以此作为试剂更换作业结束而结束处理,进行测定、其他的维护动作。
以上是使用了试剂抽屉9和RFID读取器10、以及试剂按钮开关11的使用完毕的试剂容器和新的试剂容器的更换作业。
在上述方法中,虽然示出了使用试剂按钮开关11的例子,但除此以外,只要是指定应更换的试剂容器,并示出RFID标签13的读取成功与否以及步骤开始和结束的方法都可以使用。例如,可以用声音对应该更换的试剂容器的位置进行说明,或者报告RFID标签13的读取成功与否。
接着,对本实施例的效果进行说明。
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分析单元100、分析单元400在分析单元100、分析单元400的侧面可拉出地设置有试剂搭载机构14,该试剂搭载机构14具有作为保持试剂等溶液的容器9a、9b、9c、19的设置场所的试剂搭载部15,读取安装于容器9a、9b、9c、19的RFID标签13的RFID读取器10配置成,在将容器19放置于被拉出的试剂搭载机构14的试剂搭载部15时,与RFID标签13位置一致。
由此,通过实现与试剂更换相关的机构的设置空间的最小化、构成部件的削减,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同时与以往相比,能够减轻容量大的试剂更换作业给用户带来的负担。特别是,能够优选适用于难以在试剂容器的设置场所确保充分的作业空间的小型自动分析装置即图1所示的分析单元100、400中。
另外,由于试剂搭载部15具有按容器9a、9b、9c分隔的构造(分隔件15c),因此用户能够稳定地设置容器9a、9b、9c,能够进一步减轻用户的负担。
而且,试剂搭载机构14除了试剂搭载部15以外,还具有用于设置1个试剂容器19的台子14f,RFID读取器10配置在台子14f的位置,由此,在试剂搭载机构14上搭载容器9a、9b、9c时,能够使RFID读取器10不与容器9a、9b、9c干扰地进行拉出动作。另外,通过在该台子14f上临时放置容器19,能够通过RFID读取器10读取RFID标签13,能够更容易地进行针对系统1000的试剂信息的登记作业。因此,能够进一步减轻用户的负担。
另外,试剂搭载机构14的横宽14c除了设置于试剂搭载部15的所有容器9a、9b、9c的横宽以外,还由台子14f的长度构成,由此能够将试剂搭载机构14的尺寸设为最小限度,能够更容易地实现系统1000的小型化。
而且,容器9a、9b、9c的容量为2种以上,设置容器9a、9b、9c中的容量小的容器9c的部位和用于设置1个试剂容器19的台子14f相邻地配置,由此,RFID读取器10和容器9c的RFID标签13从系统1000的前面观察时呈前后错开地配置,因此能够防止在RFID读取器10中错误地识别使用中的试剂容器的RFID标签13。
另外,还具备设置于试剂搭载机构14的试剂搭载部15、拉出用轨道18、从容器9a、9b、9c取得溶液的管16、容器9a、9b、9c、19的盖17,管16以及盖17形成为当将试剂搭载机构14拉出至溶液更换位置时上部开放的结构,从而在容器更换时,能够更容易地进行将管16连接于容器的作业,能够进一步减轻用户的负担。
另外,在分析单元100、分析单元400的侧面中的试剂搭载机构14的试剂搭载部15的上侧具有与各容器9a、9b、9c对应的试剂按钮开关11,由此用户能够在试剂抽屉9的周围的作业中容易地掌握更换对象的容器是哪个,能够更顺利地进行更换作业。
进一步,试剂按钮开关11是具备LED灯的按钮,由此能够通过LED的点亮对用户传达试剂更换的状况,能够实现试剂更换中的可用性的提高。
另外,试剂搭载部15的前表面14d具有向下方向延伸的把手的结构,由此,能够成为更容易将试剂搭载机构14拉出到系统1000的前面侧的结构。
而且,试剂搭载机构14被拉出的是侧面中的前面侧,由此能够顺畅地进行试剂容器的更换作业。
另外,对利用试剂按钮开关11通知要更换的容器9a、9b、9c的位置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要更换的容器9a、9b、9c的位置能够通过显示装置310进行通知。
<实施例2>
使用图10以及图11对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自动分析装置以及自动分析系统进行说明。图10及图11是表示本实施例的通过试剂抽屉进行的试剂容器的更换作业步骤的图。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对与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例2的自动分析系统对于实施例1的自动分析系统1000的分析单元100,在试剂搭载机构14中设置有阻止拉出动作以及RFID读取器10的读取的联锁功能,试剂抽屉9通过联锁功能控制其动作。
在本实施例的自动分析系统中,仅在用户开始了试剂更换时拉出试剂抽屉9,当拉出到试剂更换位置14b时被锁定。然后,当识别出用户结束了试剂更换作业时,锁定被解除,能够将试剂抽屉9收存到装置内14a。
而且,仅在试剂抽屉9被锁定的期间,RFID读取器10成为能够读取RFID标签13的状态(以下称为读取模式)。
关于所述联锁功能,能够通过不拉出试剂搭载机构14的锁定构件和限位开关等各种方法来实现,其详细内容没有特别限定。
接着,使用图10和图11对本实施例2中的使用了试剂抽屉9和RFID读取器10、试剂按钮开关11以及联锁功能的试剂容器的更换作业的顺序进行说明。
首先,控制器102识别出容器9a、9b、9c已成为使用完毕的状态时(步骤S201),与实施例1同样地经由显示装置310通知用户有需要更换的容器9a、9b、9c(步骤S202)。同时,使与已使用完毕的容器9a、9b、9c对应的试剂按钮开关11闪烁(步骤S202),向用户进行显示,以便通过目测就能够确认应该更换哪个容器9a、9b、9c。
接着,当识别出用户对闪烁的试剂按钮开关11进行了第一次按下时(步骤S203),控制器102识别为容器的更换作业已开始。同时,解除试剂抽屉9的联锁(步骤S204),拉出试剂抽屉9。
在此,如果试剂抽屉9被收存,即试剂抽屉9处于未被锁定的状态时,用户则不能进行试剂按钮开关11的按下。该控制可以是锁定为实际上不使试剂按钮开关11按压的方式,也可以是即使按下了试剂按钮开关11,也不使装置识别到试剂更换作业开始的方式。
然后,当识别出用户拉出试剂抽屉9时(步骤S205),试剂抽屉9在试剂更换位置14b被锁定,并且控制器102使RFID读取器10成为读取模式(步骤S206)。
用户在RFID读取器10前的台子14f上设置新的试剂容器19(步骤S207)。控制器102通过RFID读取器10读取新的试剂容器19的RFID标签13的信息,获得试剂容器内的试剂的信息(步骤S208A)。然后,判定是否获得了试剂信息(步骤S208B)。在判定为已获得时,使处理进入步骤S209。与此相对,在判定为无法获得时,使处理进入步骤E208。
如果无法获得试剂信息,则控制器102发出警报通知用户(步骤E208)。之后,使处理进入步骤E219,并且用户反复将试剂容器19设置在RFID读取器10前的台子14f上,进行RFID标签的读入,直到能够获得试剂信息(步骤S207,S208A,S208B)。
接着,控制器102判断可否使用新的试剂容器19(步骤S209)。在判定为能够使用读入了试剂信息的试剂容器19时,使处理进入步骤S210。
与此相对,在判定为不能使用时,使处理进入步骤E209,控制器102发出警报通知用户(步骤E209)。之后,与步骤E208同样地,使处理进入步骤E219,并且将新的试剂容器19设置在RFID读取器10前的台子14f上(步骤S207至S209)。
当判定为用户能够使用RFID读取器10前设置的新的试剂容器19时,试剂按钮开关11停止闪烁维持亮灯状态(步骤S210)。由此,用户通过目测就能够确认可以将新的试剂容器19与使用完毕的试剂容器更换。
用户从试剂按钮开关11点亮的试剂搭载部15的使用完毕的试剂容器中取出与管16成为一体的盖17。另外,用户从试剂容器的口卸下管16,将使用完毕的试剂容器从试剂搭载部15取出(步骤S211)。
之后,用户从RFID读取器10的台子14f前拿起新的试剂容器19,打开试剂容器19的盖。从试剂容器19的口放入管16,将试剂容器19置于试剂搭载部15后,将附在管16上的盖17与试剂容器19的口连接(步骤S212)。
在更换使用完毕的试剂容器和新的试剂容器19后,用户进行试剂按钮开关11的第二次按下。控制器102识别出试剂按钮开关11被按下时(步骤S213),控制器102识别出用户进行了试剂按钮开关11的第二次按下,试剂容器19的更换作业结束。
接着,控制器102解除试剂抽屉9的锁定,并且解除RFID读取器10的读取模式(步骤S214)。另外,取消试剂按钮开关11的点亮(步骤S215),向用户进行显示,以便通过目测就能够确认试剂容器的更换作业已经完成。
另外,控制器102判断是否继续进行试剂更换(步骤S215A)。在未继续进行试剂更换时,使处理进入步骤S217,在继续进行更换时,使处理进入步骤S216。
另外,在步骤S213中即使在读入试剂信息后经过某一定时间,仍无法识别试剂按钮开关11的第二次按下时,则控制器102发出警报通知用户(步骤E213A)。当用户识别出试剂按钮开关11被按下时,控制器102使警报停止(步骤E213B)。然后,使处理进入步骤S214。
同时,在更换多个试剂容器时,在将试剂抽屉9拉出到试剂更换位置14b的状态下,按下应更换的试剂容器的试剂按钮开关11时(步骤S216),处理进入图10的步骤S206,试剂抽屉9再次被锁定,RFID读取器10也再次成为读取模式(步骤S206)。之后,按照试剂更换的数量重复进行步骤S206至步骤S215。
最后,如果识别出用户收存了试剂抽屉9(步骤S217),则试剂抽屉9由于联锁而不能拉出(S218),试剂更换作业结束(步骤S219),控制器102识别出试剂容器的更换作业已结束,能够进行测定、其他的维护动作。
另外,在步骤E208、E209中,在系统1000发出警报时,用户也能够结束试剂登记作业的步骤。
例如,在识别出试剂按钮开关11被长按(例如2秒以上)时(步骤E219),控制器102识别出用户指示了试剂登记作业的中断。
由此,解除试剂抽屉9的锁定和RFID读取器10的读取模式(步骤E220)。然后,使处理进入图11的步骤S217,当试剂抽屉9被收存时(步骤S217),通过联锁再次使不能拉出试剂抽屉9(步骤S218)。由此,控制器102不更新试剂容器的信息而结束试剂更换作业的步骤(步骤S219)。
试剂登记作业的中止方法只要是能够与试剂按钮开关11通常的按下区别开的方法,即便是其他的方式也可以。例如,可以是判断长按(步骤E219)的秒数不同,也可以是两次按下试剂按钮开关11。
以上是实施例2中的使用了试剂抽屉9和RFID读取器10、试剂按钮开关11以及联锁控制的试剂容器的更换作业的顺序。
其他的结构、动作是与上述实施例1大致相同的结构、动作,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自动分析装置以及自动分析系统中,也能够取得与上述实施例1的自动分析系统1000大致相同的效果。
另外,试剂搭载机构14具有阻止拉出动作以及RFID读取器10的读取的联锁功能,由此消除了在试剂更换作业外不小心拉出试剂抽屉9的危险。由此,能够降低由于碰撞到因地震等意外事态而被拉出的试剂抽屉9等而导致系统1000破损、或用户受伤的风险。
另外,也能够进一步减少尽管试剂更换作业意外中断,用户读取了新的试剂容器的RFID标签13,但在没有更换试剂容器的状态下错误地收存了试剂抽屉9的可能性。
而且,具有消除试剂容器更换作业外的RFID标签13的误识别的效果。在用户错误地使试剂容器靠近RFID读取器10的前方时,能够进一步降低RFID读取器10读取RFID标签13而产生读取不良等警报的可能性。
<实施例3>
使用图12以及图13对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自动分析装置以及自动分析系统进行说明。图12是表示本实施例的自动分析系统的分析单元的试剂抽屉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3是在RFID读取器前设置了试剂容器的图。
如图12及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3的试剂抽屉9A中,在试剂搭载机构14中的RFID读取器前的台子14f的下方配置有弹簧20。
在实施例3中,能够利用1个RFID读取器10容易地读取附着于多种形状、特别是高度不同的容器9a、9b、9c的RFID标签13。
例如,在实施例1中,RFID读取器10与RFID标签13的位置关系是固定的,仅仅在比RFID读取器10低的位置将配置RFID标签13的试剂容器放置在台子14f上是无法读取的。高度低的试剂容器,例如实施例1中收纳比较电极液的容器9c需要由用户用手拿起并固定在RFID读取器10的位置。
另一方面,在实施例3中,RFID读取器前的台子14f的弹簧20的收缩度根据放置于其上的试剂容器19的重量而变化,位置发生变化。例如,如果放置轻的容器9c,则弹簧20不收缩,台子14f被固定在较高的位置。相反,如果放置重的试剂容器,则弹簧20收缩,台子14f被固定在较低的位置。
因此,仅将高度低的试剂容器放置在台子14f上,就能够进行RFID读取器10的读取。如果试剂容器的底面积相同,则高度低的试剂容器的容量变小。即,试剂容器变轻,因此放置在台子14f上时弹簧20不收缩,被固定在较高的位置21。由于安装在容器9c上的RFID标签13的位置也变高,因此仅通过将容器9c放置在台子14f上就能够进行RFID读取器10的读取。
进而,在本实施例3中,能够构成为RFID读取器10不读取用户错误地设置的已经使用完毕(空)的试剂容器、已经在其他装置中使用过一次的试剂容器的RFID标签13。
具体而言,新品以外的试剂容器由于试剂容量减少,所以与新品的试剂容器相比变轻。因此,当放置在台子14f上时,与将新品的试剂容器放置在台子上时相比,台子14f被固定在更高的位置。即,由于附着在试剂容器上的RFID标签13的位置也变高,所以无法用RFID读取器10读取,成为错误。由此,用户能够更容易地掌握是新品以外的试剂容器,能够进一步减轻负担。
其他的结构、动作是与上述实施例1的自动分析装置以及自动分析系统大致相同的结构、动作,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自动分析装置以及自动分析系统中,也能够取得与上述实施例1的自动分析装置以及自动分析系统大致相同的效果。
另外,台子14f具有弹簧20,根据容器9a、9b、9c、19的重量,弹簧20的收缩度改变,附着于容器9a、9b、9c、19的RFID标签13自动地与RFID读取器10位置一致而能够读取,由此能够进一步减轻将新的容器19导入系统1000内时用户的负担。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也能够应用在实施例2中说明的联锁功能。
<实施例4>
使用图14对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自动分析装置以及自动分析系统进行说明。图14是表示在本实施例的自动分析系统的分析单元中,试剂抽屉被拉出到试剂更换位置的状态的图。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4的试剂抽屉9B构成为,试剂搭载机构14的试剂搭载部15e、15f、15g、台子14f分别能够通过导轨18A单独地拉出到分析单元100的前表面。由此,能够仅将与容器9a、9b、9c中的要更换的对象的容器9a、9b、9c对应的试剂搭载部拉出到前表面,能够得到更容易地确定应更换的容器的效果。
台子14f可以构成为,即使与试剂搭载部15e、15f、15g中的任一个被拉出到前表面连动地也被拉出到前面侧时,也是单独地被拉出到前面侧等,没有特别限定。
其他的结构、动作是与上述实施例1的自动分析装置以及自动分析系统大致相同的结构、动作,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自动分析装置以及自动分析系统中,也能够取得与上述实施例1的自动分析装置以及自动分析系统大致相同的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也能够如实施例2那样搭载互锁功能,或者如实施例3那样将弹簧20应用于台子14f。
<其他>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包括各种变形例。上述实施例是为了容易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详细地进行了说明的实施例,并不限于具备所说明的全部结构。
另外,可将某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替换为其他实施例的结构,另外,也可在某实施例的结构上添加其他实施例的结构。另外,也能够对各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进行其他结构的追加、删除和替换。
附图标记说明
1…反应盘
2…试剂盘
2a…吸引口
3…试样吸引位置
3A,409…试样分注线
4…试剂探针
5…样品探针
6…清洗机构
7…设置场所
7a,7b…洗涤剂容器
8…ISE分析部
8a…分注口
8b…ISE稀释槽
8c…ISE电极
8d…比较电极
8e…流路
8f,8g…喷嘴
8h…ISE试剂用注射器
9,A,9B…试剂抽屉
9a…内部标准液容器(溶液容器)
9b…稀释液容器(溶液容器)
9c…比较电极液容器(溶液容器)
10…RFID读取器
10a…侧板
11,11a,11b,11c,11d,11e…试剂按钮开关(溶液按钮开关)
12…反应容器
13…RFID标签
14…试剂搭载机构(溶液搭载机构)
14a…试剂设置位置
14b…试剂更换位置
14c…横宽
14d…前表面
14e…纵深
14f…RFID读取器前的台子(临时设置部位)
14g…装置侧背面
15,15e,15f,15g…试剂搭载部(溶液搭载部)
15a…前表面
15b…侧面
15c…分隔件
15d…设置空间
16…管
17…盖
18,18A…导轨
19…试剂容器
20…弹簧
21…将比较电极液置于RFID读取器前时的台子的位置
30…生物化学测定部
100,400…分析单元(自动分析装置)
102…控制器
200…输送单元(输送装置)
300…控制部
310…显示装置
407…免疫测定单元
408…控制器
1000…自动分析系统。

Claims (15)

1.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其对混合有试样和溶液的液体进行测定,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自动分析装置的侧面可拉出地设置有溶液搭载机构,该溶液搭载机构具有作为保持所述溶液的容器的设置场所的溶液搭载部,
读取安装于所述容器的RFID标签的RFID读取器配置成,在将所述容器放置于被拉出的所述溶液搭载机构的所述溶液搭载部时,与所述RFID标签位置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溶液搭载部具有按所述容器分隔的构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溶液搭载机构具有阻止拉出动作以及所述RFID读取器的读取的联锁功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溶液搭载机构除了所述溶液搭载部以外,还具有用于设置1个所述容器的临时设置部位,所述RFID读取器配置在所述临时设置部位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临时设置部位具备弹簧,根据所述容器的重量,所述弹簧的收缩度改变,附着于所述容器的所述RFID标签自动地与所述RFID读取器位置一致而能够读取。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溶液搭载机构的横宽,除了设置于所述溶液搭载部的所有所述容器的横宽以外,还由所述临时设置部位的长度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器的容量为2种以上,设置所述容器中的容量小的容器的部位和用于设置1个所述容器的临时设置部位相邻地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自动分析装置还具备设置于所述溶液搭载机构的所述溶液搭载部、拉出用轨道、从所述容器取得所述溶液的管、所述容器的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和所述盖形成为当将所述溶液搭载机构拉出至溶液更换位置时上部开放的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自动分析装置的侧面中的所述溶液搭载机构的所述溶液搭载部的上侧具有与各所述容器对应的溶液按钮开关。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溶液按钮开关是具备LED灯的按钮。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溶液搭载部的前表面具有向下方向延伸的把手。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溶液搭载机构被拉出的是所述侧面中的前面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溶液是用于所述试样的分析的试剂,是与配置于所述自动分析装置的上表面的试剂盘所保持的试剂不同种类的试剂、用于所述试样的稀释的稀释液、辅助所述试样与所述试剂的反应的反应辅助液中的至少任一种。
15.一种自动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以及
向所述自动分析装置供给所述试样的输送装置。
CN201980042508.9A 2018-07-27 2019-05-21 自动分析装置以及自动分析系统 Pending CN11235216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40874 2018-07-27
JP2018-140874 2018-07-27
PCT/JP2019/020011 WO2020021829A1 (ja) 2018-07-27 2019-05-21 自動分析装置および自動分析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52162A true CN112352162A (zh) 2021-02-09

Family

ID=691821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42508.9A Pending CN112352162A (zh) 2018-07-27 2019-05-21 自动分析装置以及自动分析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223275A1 (zh)
EP (1) EP3832312B1 (zh)
JP (1) JP7068462B2 (zh)
CN (1) CN112352162A (zh)
WO (1) WO2020021829A1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321513A1 (en) * 2010-02-26 2012-12-20 Takaaki Nagai Analysis device and reagent container
CN107377029A (zh) * 2016-04-27 2017-11-24 豪夫迈·罗氏有限公司 分析仪和用于将架子装载到分析仪的架子槽中的方法
CN108291919A (zh) * 2015-08-28 2018-07-17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及试剂瓶的搬入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326342A1 (de) * 1993-08-05 1995-02-09 Boehringer Mannheim Gmbh Verfahren zur Analyse von Probenflüssigkeiten
EP1225450A1 (en) 2001-01-02 2002-07-24 Randox Laboratories Ltd. Reagent dispensing or filling apparatus and holder
US20060199196A1 (en) * 2004-11-05 2006-09-07 Invitrogen Corporation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using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ers in biological sciences
US20120028298A1 (en) * 2010-07-28 2012-02-02 Glenn Takayama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ed tissue slide processing and data management
JP5508236B2 (ja) * 2010-11-24 2014-05-28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検体分析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5926990B2 (ja) * 2012-03-16 2016-05-25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検体処理装置
JP6047393B2 (ja) * 2012-12-17 2016-12-21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試薬保管庫および試薬保管庫を備えた自動分析装置
EP2746775B1 (en) * 2012-12-19 2019-09-04 F.Hoffmann-La Roche Ag Device and process for transferring reaction vessels
ES2719124T3 (es) * 2012-12-20 2019-07-08 Hoffmann La Roche Sistema de gestión de líquidos y/o sólidos a granel
US9764073B2 (en) * 2014-02-26 2017-09-19 Medtronic, Inc. Authentication and tracking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321513A1 (en) * 2010-02-26 2012-12-20 Takaaki Nagai Analysis device and reagent container
CN108291919A (zh) * 2015-08-28 2018-07-17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及试剂瓶的搬入方法
CN107377029A (zh) * 2016-04-27 2017-11-24 豪夫迈·罗氏有限公司 分析仪和用于将架子装载到分析仪的架子槽中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832312A4 (en) 2022-04-20
EP3832312B1 (en) 2023-12-13
JP7068462B2 (ja) 2022-05-16
EP3832312A1 (en) 2021-06-09
US20210223275A1 (en) 2021-07-22
WO2020021829A1 (ja) 2020-01-30
JPWO2020021829A1 (ja) 2021-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977039B1 (en) Handling method of body fluid sample and analysis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EP2515120B1 (en) Supply unit for continuous loading
EP2472266A2 (en) Sample processing system
JP7325171B2 (ja) ラックの搬送方法、検体測定システム
CN111954820A (zh) 电解质分析装置
US11860177B2 (en) Analysis method of automatic analyzer
JP3391734B2 (ja) 生体サンプルの取扱い方法及び分析装置
US20210011040A1 (en) Sample measurement system and method of transporting racks
CN112352162A (zh) 自动分析装置以及自动分析系统
US20210011041A1 (en) Sample measurement system and method of transporting racks
CN115769079A (zh) 自动分析装置
JP3380542B2 (ja) 生体サンプルの分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