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30919A - 一种引风圈及其安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引风圈及其安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30919A
CN115030919A CN202210735071.0A CN202210735071A CN115030919A CN 115030919 A CN115030919 A CN 115030919A CN 202210735071 A CN202210735071 A CN 202210735071A CN 115030919 A CN115030919 A CN 1150309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fan
cylinder
drainage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3507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正清
庄庆花
徐明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Tomilo Environmental Test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Tomilo Environmental Tes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Tomilo Environmental Test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Tomilo Environmental Tes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3507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30919A/zh
Publication of CN1150309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309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4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 F04D29/441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BSTEAM OR VAPOUR CONDENSERS
    • F28B9/00Auxiliary systems,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冷凝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引风圈及其安装方法。该引风圈包括引流筒和过渡筒,引流筒两端设有开口,引流筒的一端开口为进风口,另一端开口为出风口,风机与引流筒同轴设置,风机运转产生的气流从进风口进入引流筒,并从出风口排出引流筒。过渡筒连接于引流筒的进风口一端,过渡筒的内壁为弧形结构,过渡筒的内径由与引流筒相连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增大,且过渡筒与引流筒平滑连接。通过设置过渡筒,在引流筒的进风口形成喇叭口,风机运转时,喇叭口形成光滑的渐缩流道,能使气流进入风机的叶轮前逐渐加速,在进风口形成均匀的速度场,有利于减小流动损失,提高冷凝器冷却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引风圈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凝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引风圈及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风冷环境试验箱的冷冻系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件为冷凝器,在冷凝器上装冷凝风机,冷凝风机一般采用轴流式,风的流向与风机叶轮的轴平行。冷凝风机与引风圈组合使用,以提高冷凝器的冷却效果。
现有的引风圈通常是由引风圈平板和引风圈围板组成,引风圈围板为筒状,风机安装于引风圈围板内。引风圈平板和引风圈围板通过直角连接,不利于风的流向,风流动的能量损失比较大,不利于冷凝器的冷却。
因此,亟需一种引风圈及其安装方法,以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风圈,解决了现有引风圈结构不利于风流动而造成冷凝器效果不佳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引风圈,包括:
引流筒,两端设有开口,所述引流筒的一端所述开口为进风口,另一端所述开口为出风口,风机与所述引流筒同轴设置,风机运转产生的气流从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引流筒,并从所述出风口排出所述引流筒;
过渡筒,连接于所述引流筒的所述进风口一端,所述过渡筒的内壁为弧形结构,所述过渡筒的内径由与所述引流筒相连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增大,且所述过渡筒与所述引流筒平滑连接。
作为可选方案,所述弧形结构的半径R是所述风机的叶轮的直径D的0.07-0.12倍。
作为可选方案,所述弧形结构的半径R是所述风机的所述叶轮的直径D的0.095倍。
作为可选方案,所述引风圈还包括:
安装板,连接于所述过渡筒远离所述引流筒的一端,所述引风圈通过所述安装板连接于外部设备。
作为可选方案,所述安装板与所述过渡筒之间平滑连接。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风圈的安装方法,解决了现有冷凝器冷却效果不好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引风圈的安装方法,采用如上所述的引风圈,包括:
将所述风机安装于所述引流筒内,并使所述风机的一端与所述过渡筒的进风端相平齐;
冷凝器设置于所述引风圈的进风口或出风口一侧,所述冷凝器与所述引风圈之间的距离L1不小于所述风机的叶轮的直径D的0.3倍。
作为可选方案,所述冷凝器设置于所述引风圈的进风口一侧,所述引风圈的出风口一侧设置有遮挡物,所述遮挡物与所述引风圈之间的距离L2不小于所述风机的所述叶轮的直径D的1.5倍。
作为可选方案,所述冷凝器设置于所述引风圈的出风口一侧,所述引风圈的入风口一侧设置有遮挡物,所述遮挡物与所述引风圈之间的距离L2不小于所述风机的所述叶轮的直径D。
作为可选方案,所述引风圈与所述风机之间的间隙L3不大于所述风机的所述叶轮的直径D的0.01倍。
作为可选方案,所述引流筒的出风口与所述风机的所述叶轮之间的距离L4为2mm-5mm。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出的引风圈,通过设置过渡筒,在引流筒的进风口形成喇叭口,风机运转时,喇叭口形成光滑的渐缩流道,能使气流进入风机的叶轮前逐渐加速,在进风口形成均匀的速度场,有利于减小流动损失,提高冷凝器冷却效果。
本发明提出的引风圈的安装方法,通过采用如上所述的引风圈,能够有效提高冷凝器冷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引风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风机与引风圈的装配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吸风式风机、引风圈与冷凝器的装配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吹风式风机、引风圈与冷凝器的装配示意图。
图中:
1、引流筒;2、过渡筒;3、安装板;31、安装孔;4、叶轮;5、冷凝器;6、遮挡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冷凝器是制冷系统的重要组件,能把气体或蒸汽转变成液体,将管子中的热量以很快的方式传递到管子附近的空气中。冷凝器的工作过程是放热的过程,冷凝器自身的温度一般是较高的,因此,需要设置风机来对冷凝器进行降温,以保证冷凝器持续工作。而在风机外通常还罩设有引风圈,通过引风圈与风机配合来提高对冷凝器的冷却效果。现有技术中的引风圈结构设计不合理,不利于气流的流动,气流流动的能量损失比较大,不利于对冷却器的冷却。
为此,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引风圈,包括引流筒1和过渡筒2,引流筒1的两端设有开口,引流筒1的一端开口为进风口,另一端开口为出风口,风机与引流筒1同轴设置,风机运转产生的气流从进风口进入引流筒1,并从出风口排出引流筒1。结合图2,过渡筒2连接于引流筒1的进风口一端,过渡筒2的内壁为弧形结构,过渡筒2的内径由与引流筒1相连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增大,且过渡筒2与引流筒1平滑连接。
通过设置过渡筒2,在引流筒1的进风口形成喇叭口,风机运转时,喇叭口形成光滑的渐缩流道,能使气流进入风机的叶轮4前逐渐加速,在进风口形成均匀的速度场,有利于减小流动损失,提高冷凝器5冷却效果。
优选地,弧形结构的半径R是风机的叶轮4的直径D的0.07-0.12倍。实验证明,弧形结构的半径R在此尺寸下,能够更有效地在进风口形成均匀的速度场,更有利于减小气流的流动损失。更优地,弧形结构的半径R设置为风机的叶轮4的直径D的0.095倍时,过渡筒2能够达到最好的导流效果,冷凝器5冷却效果最好。
为了方便引风圈的安装,如图1和图2所示,引风圈还包括安装板3,安装板3连接于过渡筒2远离引流筒1的一端,引风圈通过安装板3连接于外部设备。具体地,安装板3设置为环形结构,优选与引流筒1垂直设置,当然也可以根据外部设备上的安装环境合理设置安装板3与引流筒1之间的角度,能够实现对引风圈的牢固安装即可,对于安装板3的设置形式在此不作限制。安装板3上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安装孔31,通过螺栓或螺丝等连接件穿过安装孔31而与外部设备相连。
优选地,如图2所示,安装板3与过渡筒2之间平滑连接,以防止连接处出现台阶而阻挡气流流动。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引风圈的安装方法,采用如上所述的引风圈,引风圈的安装方法包括:
将风机安装于引流筒1内,并使风机的一端与过渡筒2的进风端相平齐;
冷凝器5设置于引风圈的进风口或出风口一侧,冷凝器5与引风圈之间的距离L1不小于风机的叶轮4的直径D的0.3倍。
风机和引风圈的相对位置对风机性能影响较大,经实验证明,设计引风圈时使风机的一端与过渡筒2的进风端相平齐,风机性能能够发挥最佳效果。
另外,引风圈、风机与冷凝器5安装的相对位置对冷凝器5冷却效果也有较大影响,风机运行需要良好的进出风条件,冷凝器5与引风圈之间的距离L1保持不小于风机的叶轮4的直径D的0.3倍,能够提供充足的空间供气流通过。
对于吸风式风机,如图3所示,冷凝器5设置于引风圈的进风口一侧,引风圈的出风口一侧设置有遮挡物6,此时,遮挡物6与引风圈之间的距离L2不小于风机的叶轮4的直径D的1.5倍,以保证良好的出风空间,从而更好地将冷凝器5产生的热量排出。
对于吹风式风机,如图4所示,冷凝器5设置于引风圈的出风口一侧,引风圈的入风口一侧设置有遮挡物6,此时,遮挡物6与引风圈之间的距离L2不小于风机的叶轮4的直径D,以保证良好的进风空间,从而更好地对冷凝器5进行吹风散热。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不管是吸风式风机还是吹风式风机,安装时都应设置引风圈与风机之间的间隙L3不大于风机的叶轮4的直径D的0.01倍,在此间距下能够保证引风圈与风机不产生干涉,同时又能够将引风圈与风机之间的间隙控制在较小范围,有利于使引流筒1内的气流更加集中,从而提高冷凝器5的冷却效果,再者,风机与引风圈之间较小的间隙有利于减小风机的噪音。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风机、引风圈、冷凝器5与遮挡物6之间的安装尺寸与风机的叶轮4的直径D相关联,针对于一种风机,可快速设计出合适尺寸的引风圈,或针对一定位置关系下的冷凝器5和遮挡物6,计算出能够适用的风机尺寸,进而适配合适的引风圈。实现了对引风圈和风机的标准化设计,有利于引风圈的批量化、配套生产。
进一步地,风机的叶轮4限位于引流筒1内,不会伸出引流筒1,引流筒1的出风口与风机的叶轮4之间的距离L4限制为2mm-5mm,优选为3.5mm,如此设置,有利于减少风量损失,进而提高冷凝器5的冷却效果。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引风圈,其特征在于,包括:
引流筒(1),两端设有开口,所述引流筒(1)的一端所述开口为进风口,另一端所述开口为出风口,风机与所述引流筒(1)同轴设置,风机运转产生的气流从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引流筒(1),并从所述出风口排出所述引流筒(1);
过渡筒(2),连接于所述引流筒(1)的所述进风口一端,所述过渡筒(2)的内壁为弧形结构,所述过渡筒(2)的内径由与所述引流筒(1)相连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增大,且所述过渡筒(2)与所述引流筒(1)平滑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风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结构的半径R是所述风机的叶轮(4)的直径D的0.07-0.12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风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结构的半径R是所述风机的所述叶轮(4)的直径D的0.095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风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圈还包括:
安装板(3),连接于所述过渡筒(2)远离所述引流筒(1)的一端,所述引风圈通过所述安装板(3)连接于外部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引风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3)与所述过渡筒(2)之间平滑连接。
6.一种引风圈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引风圈,包括:
将所述风机安装于所述引流筒(1)内,并使所述风机的一端与所述过渡筒(2)的进风端相平齐;
冷凝器(5)设置于所述引风圈的进风口或出风口一侧,所述冷凝器(5)与所述引风圈之间的距离L1不小于所述风机的叶轮(4)的直径D的0.3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引风圈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5)设置于所述引风圈的进风口一侧,所述引风圈的出风口一侧设置有遮挡物(6),所述遮挡物(6)与所述引风圈之间的距离L2不小于所述风机的所述叶轮(4)的直径D的1.5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引风圈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5)设置于所述引风圈的出风口一侧,所述引风圈的入风口一侧设置有遮挡物(6),所述遮挡物(6)与所述引风圈之间的距离L2不小于所述风机的所述叶轮(4)的直径D。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引风圈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圈与所述风机之间的间隙L3不大于所述风机的所述叶轮(4)的直径D的0.01倍。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引风圈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筒(1)的出风口与所述风机的所述叶轮(4)之间的距离L4为2mm-5mm。
CN202210735071.0A 2022-06-27 2022-06-27 一种引风圈及其安装方法 Pending CN11503091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35071.0A CN115030919A (zh) 2022-06-27 2022-06-27 一种引风圈及其安装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35071.0A CN115030919A (zh) 2022-06-27 2022-06-27 一种引风圈及其安装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30919A true CN115030919A (zh) 2022-09-09

Family

ID=831277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35071.0A Pending CN115030919A (zh) 2022-06-27 2022-06-27 一种引风圈及其安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30919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95206A (en) * 1997-05-30 1999-04-20 Carrier Corporation Fan and heat exchanger assembly
CN1282856A (zh) * 1999-07-28 2001-02-0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器的鼓风装置
CN206111617U (zh) * 2016-08-31 2017-04-19 石家庄国祥运输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低噪音高效的轴流风机
CN111350698A (zh) * 2020-01-19 2020-06-30 浙江科贸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导流圈装置及轴流风机
CN114233661A (zh) * 2021-12-15 2022-03-25 上海科泰运输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导流罩风圈、轴流风机及空调机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95206A (en) * 1997-05-30 1999-04-20 Carrier Corporation Fan and heat exchanger assembly
CN1282856A (zh) * 1999-07-28 2001-02-0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器的鼓风装置
CN206111617U (zh) * 2016-08-31 2017-04-19 石家庄国祥运输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低噪音高效的轴流风机
CN111350698A (zh) * 2020-01-19 2020-06-30 浙江科贸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导流圈装置及轴流风机
CN114233661A (zh) * 2021-12-15 2022-03-25 上海科泰运输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导流罩风圈、轴流风机及空调机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20031139A1 (en) Indoor unit of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an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115030919A (zh) 一种引风圈及其安装方法
CN104955315A (zh) 一种电控模块散热装置
CN217785841U (zh) 一种高压风机吸热降温系统
CN110671364A (zh) 一种整体制造蜗壳及其蒸汽压缩机
CN216745146U (zh) 一种提高散热效果的改进式风道结构
CN210118861U (zh) 天花机
CN112066749A (zh) 一种用于真空高温设备的双列叶片进气分布器
CN216281756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18030772U (zh) 一种静音涡轮风机及其热泵
CN221103880U (zh) 一种检测装置
CN219388025U (zh) 一种摩托车引擎缸头
CN216849564U (zh) 一种多晶硅还原炉用干式变压器风机导流装置
CN220307675U (zh) 一种冷却装置及电源系统
CN218936511U (zh) 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CN219389841U (zh) 一种制冷式吸油烟机
CN214998109U (zh) 冷却装置及气动传输泵
CN218817114U (zh) 一种冷热两用无叶风扇
CN219868231U (zh) 用于空调外机的导风结构及空调
CN215817762U (zh) 制氧机的散热结构
CN216554100U (zh) 摩托车水冷器罩
CN112503593B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212649974U (zh) 一种机房的散热结构
CN218335637U (zh) 一种开架式变频发电机
CN111720897B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15300 plants A6, a7, a8 and B10, No. 8, Huacheng Road, Lujia Town, Kunshan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Jiangsu Tuomiluo High-end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300 plants A6, a7, a8 and B10, No. 8, Huacheng Road, Lujia Town, Kunshan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JIANGSU TOLIMO ENVIRONMENT TESTING EQUIPMENT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