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23648B - 显示用电极、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用电极、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23648B
CN115023648B CN202080002449.5A CN202080002449A CN115023648B CN 115023648 B CN115023648 B CN 115023648B CN 202080002449 A CN202080002449 A CN 202080002449A CN 115023648 B CN115023648 B CN 1150236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display
display electrode
main body
electrod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0244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23648A (zh
Inventor
刘勇
李姣
彭晓青
王凯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0236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236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236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236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electrical, optical, physical properties; materials therefor; method of mak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02F1/134372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for fringe field switching [FFS] where the common electrode is not patterne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1/00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 G02F2201/12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electrode
    • G02F2201/122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electrode having a particular patter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1/00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 G02F2201/12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electrode
    • G02F2201/12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electrode pixel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1/00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 G02F2201/12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electrode
    • G02F2201/128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electrode field shap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一种显示用电极,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显示电极(11、12),显示电极(11、12)包括:主体电极(11a、12a)和端部电极(11b、12b);至少两个显示电极(11、12)包括:第一显示电极(11)和第二显示电极(12),第一显示电极(11)内的主体电极(11a)与第二显示电极(12)内的主体电极(12a)在第一方向上平行且具有第一预设间距;第一显示电极(11)内的端部电极(11b)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条侧边(10a、10b)以及第二显示电极(12)内的端部电极(12b)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条侧边(10c、10d),在该四条侧边(10a、10b、10c、10d)中存在至少两条侧边不平行;第一显示电极(11)内的端部电极(11b)靠近第二显示电极(12)的一条侧边(10b)与第二显示电极(12)内的端部电极(12b)靠近第一显示电极(11)的一条侧边(10c),该两条侧边(10b、10c)在第一方向上的最小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间距。

Description

显示用电极、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用电极、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液晶显示技术领域,边缘场开关(Fringe Field Switching FFS)技术是两种常用的宽视角液晶显示技术,该两项技术的特点是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设置于同一基板,使液晶分子在平行于基板的平面内旋转,从而提高液晶层的透光效率。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发现,现有的FFS型显示装置存在明显的按压云纹(Trace Mura)问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出了一种显示用电极、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用电极,其中,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显示电极和与所述显示电极一端相连的第一连接电极,所述显示电极包括:主体电极和端部电极,所述主体电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电极相连,所述主体电极的另一端与所述端部电极相连;
所述至少两个显示电极包括:第一显示电极和第二显示电极,所述第一显示电极内的主体电极与所述第二显示电极内的主体电极在第一方向上平行且具有第一预设间距;
所述第一显示电极内的端部电极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条侧边以及所述第二显示电极内的端部电极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条侧边,在该四条侧边中存在至少两条侧边不平行;
所述第一显示电极内的端部电极靠近所述第二显示电极的一条侧边与所述第二显示电极内的端部电极靠近所述第一显示电极的一条侧边,该两条侧边在第一方向上的最小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间距。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显示电极还包括:第三显示电极,所述第二显示电极和所述第三显示电极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显示电极的不同侧;
所述第一显示电极内的主体电极与所述第三显示电极内的主体电极在第一方向上平行且具有第二预设间距;
所述第一显示电极内的端部电极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条侧边以及所述第三显示电极内的端部电极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条侧边,在该四条侧边中存在至少两条侧边不平行;
所述第一显示电极内的端部电极靠近所述第三显示电极的一条侧边与所述第三显示电极内的端部电极靠近所述第一显示电极的一条侧边,该两条侧边在第一方向上的最小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间距。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显示电极内的端部电极的形状与所述第三显示电极内的端部电极的形状呈轴对称,且对称轴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电极的端部电极的形状为轴对称图形,且对称轴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第二显示电极内的端部电极的形状与所述第三显示电极内的端部电极的形状关于所述第一显示电极内的端部电极的对称轴呈轴对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电极内的端部电极靠近所述第二显示电极的一条侧边与所述第二显示电极内的端部电极靠近所述第一显示电极的一条侧边,沿远离主体电极的方向,该两条侧边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逐渐增大;
所述第一显示电极内的端部电极靠近所述第三显示电极的一条侧边与所述第三显示电极内的端部电极靠近所述第一显示电极的一条侧边,沿远离主体电极的方向,该两条侧边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逐渐增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显示电极内,所述端部电极为条形电极,沿所述第二方向且远离所述主体电极的方向,所述端部电极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保持不变或逐渐减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电极内的所述端部电极的形状为矩形、倒梯形或倒三角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显示电极和所述第三显示电极内,所述端部电极为条形电极且中心线的形状为线段或弧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显示电极和所述第三显示电极内,所述端部电极的中心线的形状为线段且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显示电极和所述第三显示电极内,沿所述第二方向且远离所述主体电极的方向,所述端部电极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保持不变或逐渐减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显示电极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显示电极形状相同的至少一个第四显示电极和与所述第三显示电极形状相同的至少一个第五显示电极;
所述第四显示电极位于所述第二显示电极远离所述第一显示电极的一侧,所述第五显示电极位于所述第三显示电极远离所述第一显示电极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显示电极和所述第五显示电极的数量相同,且所述第四显示电极和所述第五显示电极关于所述第一显示电极内的端部电极的对称轴呈轴对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用电极为液晶显示用电极。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同一所述所述显示电极中,所述端部电极靠近所述主体电极一端的边界与所述主体电极靠近所述端部电极一端的边界,该两个边界完全重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所述显示电极内的端部电极远离主体电极的部分形成为开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所述显示电极内的端部电极远离主体电极的部分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电极,所述第二连接电极与所述端部电极远离主体电极的一端相连。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包括:衬底基板、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位于所述第一电极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极第一方面中提供的所述的显示用电极;
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中之一公共电极,另一为像素电极。
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中,包括:第二方面中提供的所述显示基板、与所述显示基板相对设置的对盒基板以及位于所述显示基板和所述对盒基板之间的液晶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一个像素区域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像素区域的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3为相关技术中狭缝电极的一种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对Trace Mura问题的产生机理进行分析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用电极的俯视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用电极的俯视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用电极的俯视示意图;
图8~图10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三种不同显示用电极的俯视示意图;
图11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单个显示电极的不同俯视示意图;
图1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用电极的俯视示意图;
图1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用电极的俯视示意图;
图1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用电极的俯视示意图;
图1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用电极的俯视示意图;
图16和图1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两种显示用电极的俯视示意图;
图18为图1所示像素区域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提供的一种显示用电极、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Trace Mura测试是用于评价显示装置性能的一项重要测试项目,具体测试过程如下:首先将液晶显示面板点亮以呈现预设测试灰阶亮度(一般为显示装置的最大灰阶亮度L255);然后重压或者滑动液晶显示面板,使得液晶面板的盒厚(Cell Gap)变化,导致液晶分子排列混乱,对应位置亮度降低;接着检测在规定时间(例如2s)内对应位置的亮度是否能够恢复。其中,若对应位置的亮度在规定时间内无法恢复至预设测试灰阶亮度,则表示液晶显示面板存在明显的Trace Mura问题。一般而言,对应位置的亮度恢复至预设测试灰阶亮度的时间越短,则表示液晶显示面板在Trace Mura方面的性能越佳。本公开的技术可用于改善液晶显示面板中的Trace Mura。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一个像素区域的俯视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像素区域的一种截面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该显示基板包括:衬底基板6、位于衬底基板6上的栅线4和数据线5,栅线4和数据线5限定出像素区域,像素区域内设置有薄膜晶体管3、第一电极1和第二电极2;其中,第一电极1和第二电极2中之一为公共电极,另一为像素电极;薄膜晶体管3的栅极与栅线4电连接,薄膜晶体管3的源极与数据线5电连接,薄膜晶体管3的漏极与像素电极电连接,公共电极与公共电压线(也称为Vcom线,图中未示出)电连接;
在图1所示情况中,第一电极1为公共电极,第二电极2为像素电极,像素电极位于公共电极远离衬底基板6的一侧,像素电极采用狭缝电极。公共电极与像素电极之间通过边缘场效应来控制液晶偏转,以实现灰阶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附图中所示像素电极位于公共电极远离衬底基板6一侧的情况,仅起到示例性作用,其不会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产生限制。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公共电极位于像素电极远离衬底基板6的一侧,此时公共电极采用狭缝电极。
另外,在本公开的描述中,电极或电极上某个部分的“形状”具体是指:电极或电极上某个部分在平行于衬底基板6的截面上的截面形状。
图3为相关技术中狭缝电极的一种俯视示意图,如图3所示,相关技术中的狭缝电极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显示电极7、与显示电极7一端相连的第一连接电极8,以及与显示电极7另一端相连的第二连接电极9,其中第一连接电极8的线宽(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远大于第二连接电极9的线宽,显示电极7为条形电极且整体形状为矩形。
其中,若像素电极采用狭缝电极,则狭缝电极中的第一连接电极8常用作与薄膜晶体管中的漏极相连;若公共电极采用狭缝电极,则狭缝电极中的第一连接电极8常用作与公共电压线相连。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对Trace Mura问题的产生机理进行分析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参见(a)部分所示,在公共电极和像素电极上未加载电压时,液晶分子10呈水平初始状态;参见(b)部分所示,在向公共电极和像素电极施加电压以控制像素区域呈现预设测试灰阶亮度时,像素区域内形成中间强场强区702和末端弱场强区701、703,其中位于中间强场强区702内液晶分子10偏转角度较大,位于末端弱场强区701、703内液晶分子10偏转角度较小;参见(c)部分所示,在进行Trace Mura按压测试时,中间强场强区702和末端弱场强区内的液晶分子10均发生了偏转;参见(d)部分所示,在按压结束且经过规定时间后,位于中间强场强区702和第一连接电极8一端所对应的末端弱场强区703内的绝大部分液晶分子10已恢复至(b)部分中所示呈现预设测试灰阶亮度时所对应的状态,而位于第二连接电极9一端所对应的末端弱场强区701内的绝大部分液晶分子10未能恢复至(b)部分中所示呈现预设测试灰阶亮度时所对应的状态,从而形成Trace Mura。
经过分析发现,导致第二连接电极9一端所对应的末端弱场强区701内形成TraceMura的原因是:第二连接电极9一端所对应的末端弱场强区701内场强不均且变化不规律,使得液晶分子10排列紊乱,在进行Trace Mura按压测试时,该末端弱场强区701内的液晶分子10的偏转方向不一致,容易产生液晶分子10堆积形成稳态,堆积的液晶分子10难以松动自身释放空间,因而导致按压后恢复较慢或无法恢复至按压前的状态。基于上述对TraceMura产生机理的分析结果,本公开实施例中对狭缝电极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可有效改善Trace Mura问题。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用电极的俯视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显示用电极为一种狭缝电极,该显示用电极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显示电极11、12和与显示电极11、12一端相连的第一连接电极8,显示电极11、12包括:主体电极11a、12a和端部电极11b、12b,主体电极11a、12a的一端与第一连接电极8相连,主体电极11a、12a的另一端与端部电极11b、12b相连。
其中,至少两个显示电极包括:第一显示电极11和第二显示电极12,第一显示电极11内的主体电极11a与第二显示电极12内的主体电极12a在第一方向上平行且具有第一预设间距。第一显示电极11内的端部电极11b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条侧边10a、10b以及第二显示电极12内的端部电极12b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条侧边10c、10d,在该四条侧边10a、10b、10c、10d中存在至少两条侧边不平行。第一显示电极11内的端部电极11b靠近第二显示电极12的一条侧边10b与第二显示电极12内的端部电极12b靠近第一显示电极11的一条侧边10c,该两条侧边10b、10c在第一方向上的最小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间距。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用电极为液晶显示用电极,可用作液晶显示面板中的公共电极或像素电极。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显示电极11内的端部电极11b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条侧边10a、10b以及第二显示电极12内的端部电极12b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条侧边10c、10d,在该四条侧边10a、10b、10c、10d中存在至少两条侧边不平行。因此,该四条侧边不能同时为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的线段,故该四条侧边中必然至少存在一条侧边与所相连主体电极的同侧侧边形成拐角,这种拐角设计可使得端部电极所处区域内的液晶分子的偏转方向平稳变化,不易形成液晶偏转方向突变;该端部电极所处区域被按压时,该区域内的液晶分子的偏转方向趋于一致,因而不会产生液晶堆积的问题;在按压结束后,该区域内的液晶分子能够快速的松动自身释放空间,液晶分子能够快速回复至按压前的水平;由此可见,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改善Trace Mura的问题。
以第一方向为附图中的水平方向,第二方向为附图中的竖直方向为例。参见图5所示,第一显示电极11内的端部电极11b的左侧边10a和右侧边10b均为延伸方向与第二方向平行的线段;第二显示电极12内的端部电极12b的左侧边10c为延伸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的线段,第二显示电极12内的端部电极12b的右侧边10d为延伸方向与第二方向平行的线段。即,侧边10c与其他三条侧边10a、10b、10d均不平行;第二显示电极12内的端部电极12b的左侧边10c与第二显示电极12内的主体电极12a的左侧边形成拐角。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用电极的俯视示意图,如图6所示,第一显示电极11内的端部电极11b的左侧边10a和右侧边10b均为延伸方向与第二方向平行的线段;第一显示电极11内的端部电极11b的左侧边10c和右侧边10d均为延伸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的线段。即,侧边10a与侧边10c和侧边10d均不平行,侧边10b与侧边10c和侧边10d均不平行;第二显示电极12内的端部电极12b的左侧边10c与第二显示电极12内的主体电极12a的左侧边形成拐角,第二显示电极12内的端部电极12b的右侧边10d与第二显示电极12内的主体电极12a的右侧边形成拐角。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用电极的俯视示意图,如图7所示,第一显示电极11内的端部电极11b的左侧边10a和右侧边10b均为延伸方向与第二方向平行的线段;第二显示电极12内的端部电极12b的左侧边10c为延伸方向与第二方向平行的线段,第二显示电极12内的端部电极12b的右侧边10d为延伸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的线段;即,侧边10d与其他三条侧边10a、10b、10c均不平行;第二显示电极12内的端部电极12b的右侧边与第二显示电极12内的主体电极12a的左侧边形成拐角。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方向为水平方向,第二方向为竖直方向,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的情况仅起到示例性作用,其不会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产生限制。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仅需保证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即可。
对图3、图5~图7所示狭缝电极内的端部电极所处的端部区域进行Trace Mura测试,图3中所示相关技术中的狭缝电极的端部区域在被按压后液晶分子恢复至按压前状态的时长为13ms,图5所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狭缝电极的端部区域在被按压后液晶分子恢复至按压前状态的时长为12.7ms,图6所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狭缝电极的端部区域在被按压后液晶分子恢复至按压前状态的时长为12.5ms,图7所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狭缝电极的端部区域在被按压后液晶分子恢复至按压前状态的时长为12.8ms。由此可见,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可有效改善狭缝电极内端部区域的Trace Mura问题。
参见图5~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显示电极内的端部电极远离主体电极的部分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电极9,第二连接电极9与端部电极远离主体电极的一端相连。第二连接电极9的设置可有效减少显示用电极的整体电阻。
图8~图10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三种不同显示用电极的俯视示意图,如图8~图10所示,与图5~图7所示不同的是,图8~图10中所示显示用电极内未设置第二连接电极9,即相邻的两个显示电极11、12内的端部电极11b、12b远离主体电极11a、12a的部分形成为开口。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将相邻的两个显示电极内的端部电极远离主体电极的部分设置为开口,可使得端部区域的电场强度减小,端部区域内液晶分子的偏转角度减小,端部区域内液晶分子偏转差异减小;可提升该区域内液晶分子的偏转方向的一致性;在该端部区域被按压时,该区域内的液晶分子的偏转方向趋于一致,因而不会产生液晶堆积,从而能有效改善Trace Mura问题。
对图8~图10所示狭缝电极内的端部电极所处的端部区域进行Trace Mura测试,图8所示狭缝电极的端部区域在被按压后液晶分子恢复至按压前状态的时长为11.7ms,图9所示狭缝电极的端部区域在被按压后液晶分子恢复至按压前状态的时长为11.5ms,图10所示狭缝电极的端部区域在被按压后液晶分子恢复至按压前状态的时长为11.9ms。由此可见,相较于图5~图7中所示设置有第二连接电极9的技术方案,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二连接电极9去除以形成开口的设计,可进一步改善狭缝电极内端部区域的Trace Mura问题。
基于前面内容可见,通过对显示电极的端部区域进行拐角设计以及将相邻显示电极的端部区域进行开口设计,均可以有效改善狭缝电极内端部区域的Trace Mura问题。
图11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单个显示电极的不同俯视示意图,如图11所示,(a)部分和(b)部分所示显示电极的左侧边和右侧边均呈拐角设计且均向左侧拐,(c)部分所示显示电极仅左侧边呈拐角设计且向左侧拐,(d)部分所示显示电极的左侧边和右侧边均呈拐角设计且拐角处向左侧圆滑过渡,(e)部分~(h)部分为(a)部分~(d)部分通过水平翻转得到,(i)部分所示显示电极的左侧边和右侧边均呈拐角设计且左侧板向左拐、右侧边向右拐,(j)部分所示显示电极的左侧边和右侧边均呈拐角设计且左侧板向右拐、右侧边向左拐。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用电极中的各显示电极可以分别独立选自图11中所示显示电极的形状。当然,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显示用电极中的各显示电极还可以采用其他形状,此处不再一一举例描述。
继续参见图11中(a)部分~(j)部分,优选地,在同一显示电极中,端部电极7b靠近主体电极7a一端的边界17与主体电极7a靠近端部电极7b一端的边界16,该两个边界16、17完全重叠。这种设置是为了保证端部电极7b靠近主体电极7a一端附近的电场强度与主体电极7a靠近端部电极7b一端附近的电场强度相等或近似相等,以避免端部电极7b与主体电极7a相连区域出现电场强度紊乱,从而能避免该相连区域内的液晶分子排列紊乱,可有效保证像素区域的显示效果以及改善Trace Mura问题。
图1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用电极的俯视示意图,如图12所示,至少两个显示电极不但包括第一显示电极11和第二显示电极12,还包括:第三显示电极13。其中,第二显示电极12和第三显示电极13分别位于第一显示电极11的不同侧;第一显示电极11内的主体电极11a与第三显示电极13内的主体电极13a在第一方向上平行且具有第二预设间距;第一显示电极11内的端部电极11b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条侧边以及第三显示电极13内的端部电极13b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条侧边,在该四条侧边中存在至少两条侧边不平行;第一显示电极11内的端部电极11b靠近第三显示电极13的一条侧边与第三显示电极13内的端部电极13b靠近第一显示电极11的一条侧边,该两条侧边在第一方向上的最小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间距。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显示电极12内的端部电极12b的形状与第三显示电极13内的端部电极13b的形状呈轴对称,且对称轴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
在图12所示情况中,第一方向为水平方向,第二方向为竖直方向,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的情况仅起到示例性作用,其不会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产生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显示电极11的端部电极11b的形状为轴对称图形,且对称轴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二显示电极12内的端部电极12b的形状与第三显示电极13内的端部电极13b的形状关于第一显示电极11内的端部电极11b的对称轴呈轴对称。此时,所有显示电极所构成的形状呈轴对称,可有效提升像素区域内电场分布的均匀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端部电极的侧壁与所连接主体电极相对应侧壁形成拐角时,会使得拐角附近的液晶分子朝拐角的拐向发生偏转,此时从拐角拐向一侧和拐角拐向相对侧分别观察拐角区域,可观察到不同亮度,即不同视角下的观察亮度不同。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将第二显示电极12内的端部电极12b的形状与第三显示电极13内的端部电极13b的形状关于第一显示电极11内的端部电极11b的对称轴呈轴对称,在从该对称轴的左、右两侧分别观察整个端部区域,观察到的亮度相同,即不同视角下的观察亮度相同,可提升产品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显示电极11内的端部电极11b靠近第二显示电极12的一条侧边与第二显示电极12内的端部电极12b靠近第一显示电极11的一条侧边,沿远离主体电极11a、12a的方向,该两条侧边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逐渐增大。
在第一显示电极11内的端部电极11b与第二显示电极12内的端部电极12b之间的间隔区域内,沿远离主体电极11a、12a的方向,该间隔区域内的电场强度逐渐减弱,从而使得位于间隔区域内的液晶分子的偏转方向平稳变化,有利于改善Trace Mura的问题。
第一显示电极11内的端部电极11b靠近第三显示电极13的一条侧边与第三显示电极13内的端部电极13b靠近第一显示电极11的一条侧边,沿远离主体电极11a、13a的方向,该两条侧边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逐渐增大。
在第一显示电极11内的端部电极11b与第三显示电极13内的端部电极13b之间的间隔区域内,沿远离主体电极11a、13a的方向,该间隔区域内的电场强度逐渐减弱,从而使得位于间隔区域内的液晶分子的偏转方向平稳变化,有利于改善Trace Mura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显示电极11的端部电极11b的形状为矩形,第二显示电极12的端部电极12b为平行四边形且向右拐,第三显示电极13的端部电极13b为平行四边形且向左拐。各显示电极内的端部电极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保持不变。
图1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用电极的俯视示意图,如图13所示,与图12中所示各显示电极内的端部电极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不同,在图13所示显示用电极内,第一显示电极11内端部电极11b为条形电极,且沿第二方向且远离主体电极的方向,端部电极11b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逐渐减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显示电极11内的端部电极11b的形状为倒梯形或倒三角形(此种情况未示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显示电极12和第三显示电极13内,端部电极12b、13b为条形电极且中心线的形状为线段(例如图11中(a)部分~(c)部分以及(e)部分~(g)部分所示情况)或弧线(例如图11中(d)部分和(h)部分所示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显示电极12和第三显示电极13内,端部电极12b、13b的中心线(宽度方向上中心点的连线,其决定了端部电极的拐向)的形状为线段且延伸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即,第二显示电极12内端部电极12b的拐向与第三显示电极13内端部电极13b的拐向不同。在图13所示情况中,第二显示电极12内端部电极12b向右拐,第三显示电极13内端部电极13b向左拐。
图1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用电极的俯视示意图,如图14所示,与图13中所示第二显示电极12和第三显示电极13内端部电极12b、13b的宽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不同,图14所示情况中的第二显示电极12和第三显示电极13内端部电极12b、13b的宽度发生变化。具体地,在第二显示电极12和第三显示电极13内,沿第二方向且远离主体电极12a、13a的方向,端部电极12b、13b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逐渐减小。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将显示电极内的端部电极逐渐减小,其一方面可使得相邻端部电极之间的间隔区域,沿远离主体电极的方向,该间隔区域内的电场强度逐渐减弱;另一方面,可使得间隔区域内的整体电场强度减小。基于前面分析可见,通过控制电场长度逐渐变化以及减小端部区域的电场长度,均可有效改善狭缝电极内端部区域的Trace Mura问题。
图1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用电极的俯视示意图,如图15所示,至少两个显示电极不但包括第一显示电极11~第三显示电极13,还包括:至少一个第四显示电极14和至少一个第五显示电极15。
其中,第四显示电极14与第二显示电极12形状相同,第五显示电极15与第三显示电极13形状相同;第四显示电极14位于第二显示电极12远离第一显示电极11的一侧,第五显示电极15位于第三显示电极13远离第一显示电极11的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图15中仅示例性画出了1个第四显示电极14和1个第五显示电极15的情况。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四显示电极14和第五显示电极15数量还可以为多个,多个第四显示电极14沿第一方向平行设置,多个第五显示电极15沿第一方向平行设置,此种情况未给出相应附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显示电极14和第五显示电极15的数量相同,且第四显示电极14和第五显示电极15关于第一显示电极11内的端部电极11b的对称轴呈轴对称。此时,所有显示电极所构成的形状呈轴对称,可有效提升像素区域内电场分布的均匀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像素开口的尺寸、显示电极内主体电极的宽度一定的情况下,显示电极的数量越多,则相邻显示电极之间的间距越小,相邻显示电极之间的间隔区域内电场强度越强,整个像素区域可现实的最大亮度越高,产品的显示性能越佳;但是,由于相邻端部电极之间区域内的电场强度增大,则会导致Trace Mura问题越严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所需的产品显示性能和Trace Mura性能来选取合适的显示电极数量。
图16和图1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两种显示用电极的俯视示意图,如图16和图17所示,图16中所示显示用电极内显示电极11、12、13的数量为3个,图16中所示显示用电极内显示电极11、12、13、14、15的数量为5个。与图12~图15中所示显示用电极包括第二连接电极9不同,图16和图17中所示显示用电极内不包括第二连接电极9,即相邻的两个显示电极内的端部电极远离主体电极的部分形成为开口。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将相邻的两个显示电极内的端部电极远离主体电极的部分设置为开口,可使得端部区域的电场强度减小,端部区域内液晶分子的偏转角度减小,可提升该区域内液晶分子的偏转方向的一致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用电极可作为显示基板中的一个像素电极/公共电极的全部或部分。示例性地,图5~图10、图12~图17中的任一显示用电极可独立作为一个像素电极或一个公共电极,或者是多个显示用电极拼接组合作为一个像素电极或一个公共电极,这些情况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包括:衬底基板、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二电极位于第一电极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第二电极采用上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用电极;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之一公共电极,另一为像素电极。
参见图2所示,图2所示情况中的第一电极为公共电极,第二电极为像素电极,像素电极为狭缝电极且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用电极。
图18为图1所示像素区域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如图18所示,与图2中所示情况不同的是,图18所示情况中的第一电极为像素电极,第二电极为公共电极,公共电极为狭缝电极且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用电极。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的是,像素电极可以为板状电极或者狭缝电极,公共电极也是如此,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的上下顺序可颠倒,但是在上的电极是狭缝电极,在下的电极可以是板状电极或狭缝电极。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至少在上的狭缝电极采用前面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用电极;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在下的电极也为狭缝电极时,在下的电极也可以采用前面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用电极。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中,包括:上面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与显示基板相对设置的对盒基板以及位于显示基板和对盒基板之间的液晶层。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是液晶面板、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具有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用电极的有益效果,具体可以参考上面各实施例对于显示用电极的具体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公开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公开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Claims (18)

1.一种显示用电极,其中,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显示电极和与所述显示电极一端相连的第一连接电极,所述显示电极包括:主体电极和端部电极,所述主体电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电极相连,所述主体电极的另一端与所述端部电极相连;
所述至少两个显示电极包括:第一显示电极和第二显示电极,所述第一显示电极内的主体电极与所述第二显示电极内的主体电极在第一方向上平行且具有第一预设间距;
所述第一显示电极内的端部电极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条侧边以及所述第二显示电极内的端部电极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条侧边,在该四条侧边中存在至少两条侧边不平行;
所述第一显示电极内的端部电极靠近所述第二显示电极的一条侧边与所述第二显示电极内的端部电极靠近所述第一显示电极的一条侧边,该两条侧边在第一方向上的最小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用电极,其中,所述至少两个显示电极还包括:第三显示电极,所述第二显示电极和所述第三显示电极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显示电极的不同侧;
所述第一显示电极内的主体电极与所述第三显示电极内的主体电极在第一方向上平行且具有第二预设间距;
所述第一显示电极内的端部电极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条侧边以及所述第三显示电极内的端部电极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条侧边,在该四条侧边中存在至少两条侧边不平行;
所述第一显示电极内的端部电极靠近所述第三显示电极的一条侧边与所述第三显示电极内的端部电极靠近所述第一显示电极的一条侧边,该两条侧边在第一方向上的最小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用电极,其中,第二显示电极内的端部电极的形状与所述第三显示电极内的端部电极的形状呈轴对称,且对称轴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用电极,其中,所述第一显示电极的端部电极的形状为轴对称图形,且对称轴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第二显示电极内的端部电极的形状与所述第三显示电极内的端部电极的形状关于所述第一显示电极内的端部电极的对称轴呈轴对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用电极,其中,所述第一显示电极内的端部电极靠近所述第二显示电极的一条侧边与所述第二显示电极内的端部电极靠近所述第一显示电极的一条侧边,沿远离主体电极的方向,该两条侧边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逐渐增大;
所述第一显示电极内的端部电极靠近所述第三显示电极的一条侧边与所述第三显示电极内的端部电极靠近所述第一显示电极的一条侧边,沿远离主体电极的方向,该两条侧边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逐渐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用电极,其中,在所述第一显示电极内,所述端部电极为条形电极,沿所述第二方向且远离所述主体电极的方向,所述端部电极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保持不变或逐渐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用电极,其中,所述第一显示电极内的所述端部电极的形状为矩形、倒梯形或倒三角形。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用电极,其中,在所述第二显示电极和所述第三显示电极内,所述端部电极为条形电极且中心线的形状为线段或弧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用电极,其中,在所述第二显示电极和所述第三显示电极内,所述端部电极的中心线的形状为线段且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用电极,其中,在所述第二显示电极和所述第三显示电极内,沿所述第二方向且远离所述主体电极的方向,所述端部电极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保持不变或逐渐减小。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用电极,其中,所述至少两个显示电极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显示电极形状相同的至少一个第四显示电极和与所述第三显示电极形状相同的至少一个第五显示电极;
所述第四显示电极位于所述第二显示电极远离所述第一显示电极的一侧,所述第五显示电极位于所述第三显示电极远离所述第一显示电极的一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用电极,其中,所述第四显示电极和所述第五显示电极的数量相同,且所述第四显示电极和所述第五显示电极关于所述第一显示电极内的端部电极的对称轴呈轴对称。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用电极,其中,所述显示用电极为液晶显示用电极。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所述的显示用电极,其中,在同一所述显示电极中,所述端部电极靠近所述主体电极一端的边界与所述主体电极靠近所述端部电极一端的边界,该两个边界完全重叠。
15.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所述的显示用电极,其中,相邻的两个所述显示电极内的端部电极远离主体电极的部分形成为开口。
16.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所述的显示用电极,其中,相邻的两个所述显示电极内的端部电极远离主体电极的部分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电极,所述第二连接电极与所述端部电极远离主体电极的一端相连。
17.一种显示基板,其中,包括:衬底基板、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位于所述第一电极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极采用权利要求1-16中任一所述的显示用电极;
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中之一公共电极,另一为像素电极。
18.一种显示装置,其中,包括: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基板、与所述显示基板相对设置的对盒基板以及位于所述显示基板和所述对盒基板之间的液晶层。
CN202080002449.5A 2020-10-23 2020-10-23 显示用电极、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1150236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0/123138 WO2022082705A1 (zh) 2020-10-23 2020-10-23 显示用电极、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23648A CN115023648A (zh) 2022-09-06
CN115023648B true CN115023648B (zh) 2023-09-29

Family

ID=812914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02449.5A Active CN115023648B (zh) 2020-10-23 2020-10-23 显示用电极、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947226B2 (zh)
CN (1) CN115023648B (zh)
WO (1) WO202208270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30047799A1 (en) * 2020-12-11 2023-02-16 Ordos Yuansheng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ixel structur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5210641B (zh) * 2020-12-11 2023-11-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电极、像素结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00004421A (ko) * 1998-06-30 2000-01-25 김영환 박막 트랜지스터 액정표시소자
CN106855667A (zh) * 2017-03-06 2017-06-16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TWM548832U (zh) * 2017-05-04 2017-09-11 凌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面板之電極結構
CN109686311A (zh) * 2019-02-26 2019-04-26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53382A (zh) * 2002-05-10 2005-08-10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梳状结构图像电极的双稳态液晶显示装置
JP4829501B2 (ja) * 2005-01-06 2011-12-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WO2008001507A1 (fr) * 2006-06-26 2008-01-0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Affichage
CN102388338B (zh) * 2009-05-13 2015-03-04 夏普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8804084B2 (en) * 2010-12-22 2014-08-12 Japan Display West In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KR101844015B1 (ko) * 2011-02-24 2018-04-0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CN102193256B (zh) * 2011-06-03 2013-11-27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像素电极和液晶显示阵列基板
US20130021570A1 (en) * 2011-07-18 2013-01-24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ixel Electrod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KR101820966B1 (ko) * 2011-10-20 2018-01-2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배향막 및 이들을 제조하는 방법들
JP5624966B2 (ja) * 2011-10-21 2014-11-12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
KR101960652B1 (ko) * 2012-10-10 2019-03-2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어레이 기판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JP6100153B2 (ja) * 2013-12-11 2017-03-22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04570514B (zh) * 2014-12-30 2018-01-1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电极结构及液晶显示面板
KR102423435B1 (ko) * 2015-11-04 2022-07-2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CN106019750A (zh) * 2016-08-10 2016-10-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290902B (zh) * 2017-06-23 2019-11-15 南京中电熊猫平板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边缘电场液晶显示面板
CN110618564B (zh) * 2019-10-30 2022-06-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极结构、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0737141A (zh) * 2019-10-31 2020-01-3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176034B (zh) * 2020-01-06 2022-12-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00004421A (ko) * 1998-06-30 2000-01-25 김영환 박막 트랜지스터 액정표시소자
CN106855667A (zh) * 2017-03-06 2017-06-16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TWM548832U (zh) * 2017-05-04 2017-09-11 凌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面板之電極結構
CN109686311A (zh) * 2019-02-26 2019-04-26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82705A1 (zh) 2022-04-28
CN115023648A (zh) 2022-09-06
US11947226B2 (en) 2024-04-02
US20220308406A1 (en) 2022-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25147B2 (en) Blue phas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6894753B2 (en) Method for forming protrusion and opening in pixel region
US9307684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shielding layer having openings positioned above a plurality of signal leads
CN105974682B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15023648B (zh) 显示用电极、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02636924B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9324449B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EP2574979B1 (en) Fringe field switch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CN112859459B (zh) 像素电极、阵列基板以及液晶显示器
CN102692770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6094369B (zh) 像素电极及曲面液晶显示面板
CN103185993B (zh) Ips/ffs型液晶显示装置的阵列基板
EP2320269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20060086742A (ko) 멀티 셀 갭 프린지 필드 스위칭 모드 액정표시장치
WO2016145681A1 (zh) 液晶显示面板
CN108051963B (zh) 一种像素结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EP2878994B1 (en) Array substrat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6001864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20200326599A1 (en)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KR100947271B1 (ko) 광시야각 액정표시장치
CN108490705B (zh) 阵列基板、液晶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
CN108051964B (zh) 一种像素结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737141A (zh) 阵列基板、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30213818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3105707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