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21538B - 用于三相dc-dc变换器的驱动电路、三相dc-dc变换器及驱动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三相dc-dc变换器的驱动电路、三相dc-dc变换器及驱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21538B
CN115021538B CN202210943904.2A CN202210943904A CN115021538B CN 115021538 B CN115021538 B CN 115021538B CN 202210943904 A CN202210943904 A CN 202210943904A CN 115021538 B CN115021538 B CN 1150215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ase
resistor
voltage
secondary winding
capaci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4390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21538A (zh
Inventor
王欣
邓峻
邱盛军
乐卫平
张桂东
贺远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SL Vacu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SL Vacu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SL Vacu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SL Vacu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4390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21538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215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215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215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215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8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generation of control voltage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static converters
    • H02M1/088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generation of control voltage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static converters for the simultaneous control of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ed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44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mpensating for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in converters or i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53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at least two simultaneously operating switches on the input side, e.g. "double forward" or "double (switched) flyback" convert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569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several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s
    • H02M3/33573Full-bridge at primary side of an isolation transform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0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04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06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out control electrod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4815Resonant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53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7/53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 H02M7/538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in a bridge configuration
    • H02M7/53871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in a bridge configuration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三相DC‑DC变换器的驱动电路、三相DC‑DC变换器及驱动方法;驱动回路包括第一电容、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开关管的栅极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开关管的源极连接;三相变压器,其每一相分别包括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副边绕组的一端与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副边绕组的另一端与开关管的源极连接;副边绕组输出调变控制信号,用于控制开关管的通断。驱动电路以变压器代替驱动芯片进行隔离驱动,抗电磁干扰能力强。

Description

用于三相DC-DC变换器的驱动电路、三相DC-DC变换器及驱动 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变换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三相DC-DC变换器的驱动电路、三相DC-DC变换器及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涌现出大量的DC-DC(Direct current-Direct current,直流转直流)变换器,三相DC-DC变换器输入输出电流频率为开关频率的三倍,即输入输出电流为三相的叠加,因此可以大大减小输入输出波纹,减小滤波器件的体积。
三相DC-DC变换器的逆变部分包含三个桥臂,每个桥臂由上下两个开关器件组成;现有的三相转DC-DC变换器多采用驱动芯片对开关器件进行驱动,这样的驱动方法容易存在EMI干扰的问题,且对于三相桥式电路一般需要多个驱动芯片同时工作,开关管之间的开通相位差难以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采用驱动芯片对开关器件进行驱动容易存在EMI干扰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三相DC-DC变换器的驱动电路、三相DC-DC变换器及驱动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三相DC-DC变换器的驱动电路,其包括:
驱动回路,包括第一电容、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开关管的栅极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开关管的源极连接;
三相变压器,其每一相分别包括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副边绕组的一端与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副边绕组的另一端与开关管的源极连接;副边绕组输出调变控制信号,用于控制开关管的通断。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回路还包括第三电阻和第一二极管;第三电阻与第一二极管串联后并接于第二电阻的两端。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回路还包括第四电阻,第四电阻并接于开关管的栅极和源极两端。
进一步的,
所述驱动回路包括第一驱动回路和第二驱动回路;
所述开关管包括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
所述副边绕组包括第一副边绕组和第二副边绕组;第一副边绕组的第一端与第二副边绕组的第一端互为同名端;
所述第一副边绕组的第一端与第一驱动回路的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副边绕组的第二端与第一开关管的源极连接;
第二副边绕组的第二端与第二驱动回路的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副边绕组的第一端与第二开关管的源极连接。
进一步的,三个原边绕组分别位于三相变压器的三相,三个原边绕组的相电压相位差为120°。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三相DC-DC变换器,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驱动电路;还包括主体电路,主体电路包括:
三相逆变器,包括三个桥臂,每个桥臂分别包括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第一开关管的漏极与第一母线连接,第一开关管的源极与第二开关管的漏极连接,第二开关管的源极与第二母线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
第一三相整流器,用于对输入的三相交流电压整流成直流电压;第一三相整流器的输出端与三相逆变器连接,第一三相整流器的输出端与三相逆变器之间连接有熔断器;
谐振网络,用于对逆变器输出的交流电压进行升压或降压;
第二三相整流器,用于对谐振网络输出的交流电压整流成直流电压。
进一步的,还包括主控单元,主控单元用于检测三相DC-DC变化器的输出端的电压的大小、电流的大小、电压的相位及频率的一者或多者的组合,并依据检测到的电压的大小、电流的大小、电压的相位及频率的一者或多者的组合控制所述驱动电路输出的调变控制信号。
进一步的,还包括三相输入电路,所述三相输入电路的电压输入端与过流保护开关的第一端连接,过流保护开关的第二端与三相滤波器连接,三相滤波器的输出端与三相接触器连接,三相接触器输出三相交流电压。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述三相DC-DC变换器的驱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主控单元检测三相DC-DC变化器的输出端的电压的大小、电流的大小、电压的相位及频率的一者或多者的组合,并依据检测到的电压的大小、电流的大小、电压的相位及频率的一者或多者的组合生成控制信号,发送至三相变压器;
S2、三相变压器根据接受到的控制信号输出调变控制信号,调变控制信号通过驱动回路作用于三相逆变器的开关管的栅极与源极两端,并使同一时刻同一桥臂的第一开关管导通、第二开关管截止或第一开关管截止,第二开关管导通。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信号为电压信号;所述S1包括:
所述主控单元控制电压信号的相位,使三相变压器的三个原边绕组的相电压的相位差为120°。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三相DC-DC变换器的驱动电路、三相DC-DC变换器及驱动方法,以变压器代替驱动芯片进行隔离驱动,避免了采用驱动芯片产生的驱动信号易被干扰的问题;采用驱动回路实现开关管的快速关断,且驱动开关管的信号稳定,避免开关管接受错误的逻辑信号而无法正常工作或振铃现象导致开关管的损坏。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用于三相DC-DC变换器的驱动电路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驱动回路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三相变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三相变压器的电压波形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三相输入电路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主体电路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10、原边绕组;121、第一副边绕组;122、第二副边绕组;
200、驱动回路;201、第一驱动回路;202、第二驱动回路;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R3、第三电阻;R4、第四电阻;D1、第一二极管;C1、第一电容;
310、过流保护开关;S1、第一开关;S2、第二开关;S3、第三开关;
320、三相滤波器;L1、第一电感;L2、第二电感;L3、第三电感;L4、第四电感;L5、第五电感;L6、第六电感;C2、第二电容;C3、第三电容;C4、第四电容;C5、第五电容;C6、第六电容;C7、第七电容;
330、三相接触器;S4、第四开关;S5、第五开关;S6、第六开关;
410、第一三相整流器;D2、第二二极管;D3、第三二极管;D4、第四二极管;D5、第五二极管;D6、第六二极管;D7、第七二极管;
420、三相逆变器;T1、第一开关管;T2、第二开关管;
430、谐振网络;L7、第七电感;L8、第八电感;L9、第九电感;L10、第十电感;L11、第十一电感;L12、第十二电感;
440、第二三相整流器;D8、第八二极管;D9、第九二极管;D10、第十二极管;D11、第十一二极管;D12、第十二二极管;D13、第十三二极管;
C8、第八电容;C9、第九电容;C10、第十电容;C11、第十一电容;C12、第十二电容;C13、第十三电容;C14、第十四电容;C15、第十五电容;C16、第十六电容;L13、第十三电感;R5、第五电阻;F1、第一熔断器;F2、第二熔断器。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实施例1
参考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三相DC-DC变换器的驱动电路包括三相变压器和驱动回路200;三相DC-DC变换器的三相逆变器420包括三桥臂,每一桥臂包括两个开关管,两个开关管分别为第一开关管T1和第二开关管T2。
具体来说,参考图3所示,所述三相变压器每一相包括一个原边绕组110和两个副边绕组,两个副边绕组分别为第一副边绕组121和第二副边绕组122,第一副边绕组121的第一端与第二副边绕组122的第一端互为同名端;第一副边绕组121与第二副边绕组122的同名端相反,从而第一副边绕组121和第二副边绕组122的电压波形的相位差为180°;三相中的三个原边绕组110的电压相位差为120°。
具体来说,参考图2所示,所述驱动回路200用于驱动开关管,驱动回路200包括第一电容C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和第一二极管D1;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开关管的栅极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与开关管的源极连接;第三电阻R3与第一二极管D1串联后并接于第二电阻R2的两端;第四电阻R4并接于开关管的栅极和源极两端。
所述驱动回路200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驱动回路201和第二驱动回路202,第一驱动回路201驱动所述第一开关管T1,所述第一副边绕组121的第一端与第一驱动回路201的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副边绕组121的第二端与第一开关管T1的源极连接;第二驱动回路202驱动所述第二开关管T2,所第二副边绕组122的第二端与第二驱动回路202的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副边绕组122的第一端与第二开关管T2的源极连接。
此实施例中,第一电容C1与第一电阻R1串联后并联于一个副边绕组的两端,可有效减缓副边绕组的输出电压的超调和振铃现象;第二电阻R2为驱动回路200的开通电阻,其可减缓副边绕组的输出电压在上升沿的振铃现象;第三电阻R3与第一二极管D1串联,构成驱动回路200的关断路径,且第三电阻R3小于第二电阻R2,从而实现开关管的快速通断,第一二极管D1的作用在于防止开关管在开通过程中驱动电流流过第三电阻R3。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驱动回路200可实现开关管的快速关断,且驱动开关管的信号稳定,避免开关管接受错误的逻辑信号而无法正常工作或振铃现象导致开关管的损坏;以变压器代替驱动芯片进行隔离驱动,避免了采用驱动芯片产生的驱动信号易被干扰的问题。
三相变压器每一相的第一副边绕组121、第二副边绕组122将电压转换到合适的区间,以使第一驱动回路201、第二驱动回路202可以驱动第一开关管T1、第二开关管T2;具体来说,第一副边绕组121的输出电压传输至第一驱动回路201,第一驱动回路201驱动第一开关管T1的通断;第二副边绕组122的输出电压传输至第二驱动回路202,第二驱动回路202驱动第二开关管T2的通断;因第一副边绕组121、第二副边绕组122同名端相反,第一副边绕组121和第二副边绕组122的输出电压的相位差为180°,因此,同一时刻,同一桥臂上的第一开关管T1和第二开关管T2,必有一个导通、一个截止。
参考图4所示,图中t为时间,V1为第一桥臂的原边绕组110的电压;VQ1为第一桥臂的第一副边绕组121的电压;VQ4为第一桥臂的第二副边绕组122的电压;V2为第二桥臂的原边绕组110的电压;VQ2为第二桥臂的第一副边绕组121的电压;VQ5为第二桥臂的第二副边绕组122的电压;V3为第三桥臂的原边绕组110的电压;VQ3为第三桥臂的第一副边绕组121的电压;VQ6为第三桥臂的第二副边绕组122的电压;实际情况下第一副边绕组121、第二副边绕组122产生的驱动信号不完全呈现方波状,但近似方波状,依然可以作为驱动电压,三个原边绕组110的相电压的相位差为120°,则在任意时刻,均有三个副边绕组的同名端电压为正,既在任意时刻,均有三个开关管处于导通状态;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三相DC-DC变换器,可对三相DC-DC变换器中的三相逆变器420中的开关管进行驱动。
实施例2
参考图5所示,本发明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三相DC-DC变换器,其包括三相输入电路、主体电路、驱动电路和主控单元。
具体来说,三相输入电路包括过流保护开关310、三相滤波器320和三相接触器330;所述过流保护开关310包括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和第三开关S3;所述三相滤波器320包括六个电感和六个电容,六个电感包括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三电感L3、第四电感L4、第五电感L5和第六电感L6;六个电容包括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和第七电容C7;所述三相接触器330包括第四开关S4、第五开关S5和第六开关S6。
第一开关S1的第一端与三相输入电源的A相连接,第一开关S1的第二端与第一电感L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与第二电感L2的第一端、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感L2的第二端与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第四开关S4的第一端连接,第四开关S4的第二端为三相输出电源的U相;第二电感L2的第二端引出U1相的信号地电源端口。
第二开关S2的第一端与三相输入电源的B相连接,第二开关S2的第二端与第三电感L3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感L3的第二端与第四电感L4的第一端、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连接;第四电感L4的第二端与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第五开关S5的第一端连接,第五开关S5的第二端为三相输出电源的V相;第四电感L4的第二端引出V1相的信号地电源端口。
第三开关S3的第一端与三相输入电源的C相连接,第三开关S3的第二端与第五电感L5的第一端连接,第五电感L5的第二端与第六电感L6的第一端、第六电容C6的第一端连接;第六电感L6的第二端与第七电容C7的第一端、第六开关S6的第一端连接,第六开关S6的第二端为三相输出电源的W相;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第五电容C5的第二端、第六电容C6的第二端和第七电容C7的第二端连接;第六电感L6的第二端引出W1相的信号地电源端口。
参考图6所示,所述主体电路包括第一三相整流器410、三相逆变器420、谐振网络430和第二三相整流器440。
所述第一三相整流器410包括六个二极管,分别为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和第七二极管D7;所述三相逆变器420包括三桥臂,每一桥臂包括第一开关管T1和第二开关管T2;所述谐振网络430包括六个电感,六个电感分为第七电感L7、第八电感L8、第九电感L9、第十电感L10、第十一电感L11和第十二电感L12,第二三相整流器440包括六个二极管,分别为第八二极管D8、第九二极管D9、第十二极管D10、第十一二极管D11、第十二二极管D12和第十三二极管D13。
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与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与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第六二极管D6的正极与第七二极管D7的负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和第六二极管D6的负极分别与第一母线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第七二极管D7的正极分别与第二母线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三相输出电源的U相,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三相输出电源的V相,第六二极管D6的正极连接三相输出电源的W相。
第一三相整流器410与三相逆变器420之间还设置有第一熔断器F1、第二熔断器F2、第十四电容C14和第十五电容C15;第一熔断器F1的一端与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第一熔断器F1的第二端与第一开关管T1的漏极连接;第一开关管T1的源极与第二开关管T2的漏极连接;第二熔断器F2的第一端与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第二熔断器F2的第二端与第二开关管T2的源极连接;第十四电容C14的第一端与第一母线连接,第十四电容C14的第二端与第二母线连接;第十五电容C15的第一端与第一熔断器F1的第二端连接,第十五电容C15的第二端与第二熔断器F2的第二端连接;三相逆变器420的三桥臂分别为第一桥臂、第二桥臂和第三桥臂;三个桥臂并联。
谐振网络430用于完成电压变换,谐振网络430的输入端与三相逆变器420连接,谐振网络430的输出端与第二三相整流器440连接;谐振网络430还与六个电容连接,六个电容分别为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第十一电容C11、第十二电容C12和第十三电容C13;具体来说,第八电容C8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桥臂的第一开关管T1、第二开关管T2之间,第八电容C8的第二端与第七电感L7的第一端连接;第十电容C10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二桥臂的第一开关管T1、第二开关管T2之间,第十电容C10的第二端与第九电感L9的第一端连接;第十二电容C12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三桥臂的第一开关管T1、第二开关管T2之间,第十二电容C12的第二端与第十一电感L11的第一端连接;第八电感L8的第一端、第十电感L10的第一端和第十二电感L12的第一端连接,第八电感L8的第二端与第九电容C9的第一端连接,第十电感L10的第二端与第十一电容C11的第一端、第九电容C9的第二端连接,第十二电感L12的第二端与第十一电容C11的第二端、第十三电容C13的第一端连接,第十三电容C13的第二端与第八电感L8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第二三相整流器440的结构与第一三相整流器410的结构相同,第八二极管D8的正极与第九二极管D9的负极连接,第十二极管D10的正极与第十一二极管D11的负极连接,第十二二极管D12的正极与第十三二极管D13的负极连接,第八二极管D8的负极、第十二极管D10的负极和第十二二极管D12的负极相互连接,第九二极管D9的正极、第十一二极管D11的正极、第十三二极管D13的正极相互连接;第八电感L8的第二端与第八二极管D8的正极连接,第十电感L10的第二端与第十二极管D10的正极连接,第十二电感L12的第二端与第十二二极管D12的正极连接。
主体电路还包括第十三电感L13、第十六电容C16和第五电阻R5;第十三电感L13的第一端与第十二二极管D12的负极连接,第十三电感L13的第二端为主体电路的输出端的正极;第十六电容C16并联于第十三点的两端;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与第十三二极管D13的正极连接,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为主体电路的输出端的负极。
参考图1所示,所述驱动电路包括三相变压器和驱动回路200。
具体来说,所述三相变压器每一相包括一个原边绕组110和两个副边绕组,两个副边绕组为第一副边绕组121和第二副边绕组122,第一副边绕组121的第一端与第二副边绕组122的第一端互为同名端;第一副边绕组121与第二副边绕组122的同名端相反,从而第一副边绕组121和第二副边绕组122的电压波形的相位差为180°;三相中的三个原边绕组110的电压相位差为120°。
具体来说,所述驱动回路200用于驱动开关管,驱动回路200包括第一电容C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和第一二极管D1;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开关管的栅极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与开关管的源极连接;第三电阻R3与第一二极管D1串联后并接于第二电阻R2的两端;第四电阻R4并接于开关管的栅极和源极两端。
所述驱动回路200包括第一驱动回路201和第二驱动回路202,第一驱动回路201驱动所述第一开关管T1,所述第一副边绕组121的第一端与第一驱动回路201的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副边绕组121的第二端与第一开关管T1的源极连接;第二驱动回路202驱动所述第二开关管T2,所第二副边绕组122的第二端与第二驱动回路202的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副边绕组122的第一端与第二开关管T2的源极连接。
三相逆变器420包括三个第一开关管T1和三个第二开关管T2,同一桥臂上的第一开关管T1和第二开关管T2由一个驱动回路200的第一驱动回路201和第二驱动回路202进行驱动,此实施例中包含三个驱动回路200,分别驱动三个桥臂上的开关管。
此实施例中,第一电容C1与第一电阻R1串联后并联于一个副边绕组的两端,可有效减缓副边绕组的输出电压的超调和振铃现象;第二电阻R2为驱动回路200的开通电阻,其可减缓副边绕组的输出电压在上升沿的振铃现象;第三电阻R3与第一二极管D1串联,构成驱动回路200的关断路径,且第三电阻R3的阻值小于第二电阻R2的阻值,从而实现开关管的快速通断,第一二极管D1的作用在于防止开关管在开通过程中驱动电流流过第三电阻R3。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驱动回路200可实现开关管的快速关断,且驱动开关管的信号稳定,避免开关管接受错误的逻辑信号而无法正常工作或振铃现象导致开关管的损坏。
所述主控单元用于检测主体电路的输出端的电压的大小、电流的大小、电压的相位及频率的一者或多者的组合,并依据检测到的电压的大小、电流的大小、电压的相位及频率的一者或多者的组合控制所述驱动电路输出的调变控制信号;调变控制信号即变压器的第一副边绕组121和第二副边绕组122的输出电压信号,输出电压信号通过驱动回路200作用于第一开关管T1、第二开关管T2上,从而控制第一开关管T1、第二开关管T2的通断。也就是说,变压器输入绕组的电压的频率根据主控单元的采样数据进行调整。
此实施例提供的三相DC-DC变换器,主控单元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控制方式;驱动电路的变压器可以采用三组单相变压器进行驱动,或者采用六组变压器分别驱动六个开关管;对于驱动回路200还可外加钳位电路使关断电压被钳位至0,此方法适用于栅源电压的上下限不对称的开关管。
三相DC-DC变换器需要采取保护措施,避免器件与电路因存在大电流、高温度、高电位而导致损坏的问题。此实施例提供的三相DC-DC变换器有三层保护,三相输入电路的过流保护开关310是第一层保护;主体电路中第一三相整流器410与三相逆变器420之间的第一熔断器F1、第二熔断器F2为第二层保护;主控单元为第三层保护;第一层保护、第二层保护为硬保护,第三层保护为软保护,三层保护的保护机制确保三相DC-DC变换器的安全运行,在三相DC-DC变换器即将发生异常时,优先采用第三层保护的软控方式进行调整,软控方式无法奏效时,采用第一层保护、第二层保护进行硬控关断。
此实施例提供的三相DC-DC变换器,具有三层保护,既有隔离性能好、损耗低、多路输出直流电源的优点,又能确保其在复杂环境下可以稳定工作;以变压器代替驱动芯片对开关管进行隔离驱动,避免了采用驱动芯片产生的驱动信号易被干扰的问题,其结构简单,抗电磁干扰能力强。
实施例3
第三方面,本发明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三相DC-DC变换器的驱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主控单元检测三相DC-DC变化器的输出端的电压的大小、电流的大小、电压的相位及频率的一者或多者的组合,并依据检测到的电压的大小、电流的大小、电压的相位及频率的一者或多者的组合生成控制信号,发送至三相变压器。
所述控制信号为电压信号;所述主控单元控制电压信号的相位,使三相变压器的三个原边绕组110的相电压的相位差为120°;所述主控单元控制电压信号的幅值,使同一时刻第一副边绕组121的输出电压大于第一开关管T1的导通电压或第二副边绕组122的输出电压大于第二开关管T2的导通电压。
S2、三相变压器根据接受到的控制信号输出调变控制信号,调变控制信号通过驱动回路200作用于三相逆变器420的开关管的栅极与源极两端,在同一时刻,使同一桥臂的第一开关管T1导通、第二开关管T2截止或第一开关管T1截止,第二开关管T2导通。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考,在一些实施例中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至少两个。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发明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此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8)

1.一种用于三相DC-DC变换器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回路(200),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驱动回路(201)和第二驱动回路(202);第一驱动回路(201)和第二驱动回路(202)分别包括第一电容(C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一二极管(D1);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开关管的栅极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与开关管的源极连接;第三电阻(R3)与第一二极管(D1)串联后并接于第二电阻(R2)的两端,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与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与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第三电阻(R3)小于第二电阻(R2);
三相变压器,其每一相分别包括原边绕组(110)和副边绕组;副边绕组的一端与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连接,副边绕组的另一端与开关管的源极连接;副边绕组输出调变控制信号,用于控制开关管的通断;
所述开关管包括第一开关管(T1)和第二开关管(T2);第一开关管(T1)的源极与第二开关管(T2)的漏极连接;
所述副边绕组包括第一副边绕组(121)和第二副边绕组(122);第一副边绕组(121)的第一端与第二副边绕组(122)的第一端互为同名端;
所述第一副边绕组(121)的第一端与第一驱动回路(201)的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副边绕组(121)的第二端与第一开关管(T1)的源极连接;
第二副边绕组(122)的第二端与第二驱动回路(202)的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副边绕组(122)的第一端与第二开关管(T2)的源极连接;
三个原边绕组(110)分别位于三相变压器的三相,三个原边绕组(110)的相电压相位差为1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三相DC-DC变换器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回路(200)还包括第四电阻(R4),第四电阻(R4)并接于开关管的栅极和源极两端。
3.一种三相DC-DC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驱动电路;还包括主体电路,主体电路包括:
三相逆变器(420),包括三个桥臂,每个桥臂分别包括第一开关管(T1)和第二开关管(T2);第一开关管(T1)的漏极与第一母线连接,第一开关管(T1)的源极与第二开关管(T2)的漏极连接,第二开关管(T2)的源极与第二母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三相DC-DC变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三相整流器(410),用于对输入的三相交流电压整流成直流电压;第一三相整流器(410)的输出端与三相逆变器(420)连接,第一三相整流器(410)的输出端与三相逆变器(420)之间连接有熔断器;
谐振网络(430),用于对逆变器输出的交流电压进行升压或降压;
第二三相整流器(440),用于对谐振网络(430)输出的交流电压整流成直流电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三相DC-DC变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控单元,主控单元用于检测三相DC-DC变换器的输出端的电压的大小、电流的大小、电压的相位及频率的一者或多者的组合,并依据检测到的电压的大小、电流的大小、电压的相位及频率的一者或多者的组合控制所述驱动电路输出的调变控制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三相DC-DC变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三相输入电路,所述三相输入电路的电压输入端与过流保护开关(310)的第一端连接,过流保护开关(310)的第二端与三相滤波器(320)连接,三相滤波器(320)的输出端与三相接触器(330)连接,三相接触器(330)输出三相交流电压。
7.一种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三相DC-DC变换器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主控单元检测三相DC-DC变换器的输出端的电压的大小、电流的大小、电压的相位及频率的一者或多者的组合,并依据检测到的电压的大小、电流的大小、电压的相位及频率的一者或多者的组合生成控制信号,发送至三相变压器;
S2、三相变压器根据接受到的控制信号输出调变控制信号,调变控制信号通过驱动回路(200)作用于三相逆变器(420)的开关管的栅极与源极两端,并使同一时刻同一桥臂的第一开关管(T1)导通、第二开关管(T2)截止或第一开关管(T1)截止,第二开关管(T2)导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三相DC-DC变换器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号为电压信号;所述S1包括:
所述主控单元控制电压信号的相位,使三相变压器的三个原边绕组(110)的相电压的相位差为120°。
CN202210943904.2A 2022-08-08 2022-08-08 用于三相dc-dc变换器的驱动电路、三相dc-dc变换器及驱动方法 Active CN1150215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43904.2A CN115021538B (zh) 2022-08-08 2022-08-08 用于三相dc-dc变换器的驱动电路、三相dc-dc变换器及驱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43904.2A CN115021538B (zh) 2022-08-08 2022-08-08 用于三相dc-dc变换器的驱动电路、三相dc-dc变换器及驱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21538A CN115021538A (zh) 2022-09-06
CN115021538B true CN115021538B (zh) 2022-11-08

Family

ID=830654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43904.2A Active CN115021538B (zh) 2022-08-08 2022-08-08 用于三相dc-dc变换器的驱动电路、三相dc-dc变换器及驱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2153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28921B (zh) * 2022-11-29 2023-03-03 深圳市恒运昌真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三相高增益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921381U (zh) * 2016-08-30 2017-02-01 辽宁拓新电力电子有限公司 基于t型三电平拓扑结构的电能质量综合治理装置
CN110995004A (zh) * 2019-11-22 2020-04-10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三相星型连接双向llc变换器
CN114400875A (zh) * 2021-12-27 2022-04-26 深圳市恒运昌真空技术有限公司 碳化硅mosfet驱动电路、开关电源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71335B (zh) * 2010-01-20 2012-09-19 北京新雷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直流变换器隔离驱动电路
EP3195461B1 (en) * 2014-08-19 2021-04-14 Environmental Potentials Inc. Electrodeless fluorescent ballast driving circuit and resonance circuit with added filtration and protection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921381U (zh) * 2016-08-30 2017-02-01 辽宁拓新电力电子有限公司 基于t型三电平拓扑结构的电能质量综合治理装置
CN110995004A (zh) * 2019-11-22 2020-04-10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三相星型连接双向llc变换器
CN114400875A (zh) * 2021-12-27 2022-04-26 深圳市恒运昌真空技术有限公司 碳化硅mosfet驱动电路、开关电源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21538A (zh) 2022-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657661B1 (en) Conversion circuit, control method, and power supply device
Kummari et al. An isolated high-frequency link microinverter operated with secondary-side modulation for efficiency improvement
US10862312B2 (en) Electrical energy router and electrical energy router submodule
US20100259955A1 (en) Soft switching power converter
EP2677650A1 (en) Interleaving three-level dc/dc converter and ac/dc converter
US20140036554A1 (en) Power conversion with current sensing coupled through saturating element
JP2014090656A (ja) 力率改善回路及び力率改善制御方法
US20140085937A1 (en) Dc-dc converter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KR20120100738A (ko) 직류 전원 장치
WO2012075920A1 (en) Soft switching dc/dc converters and methods
CN103346668B (zh) 用于抑制间接矩阵变换器输出端高频电磁干扰的控制系统
US10432101B2 (en) Power conversion apparatus
CN103441683A (zh) 一种有源嵌位正激电源电路
CN115021538B (zh) 用于三相dc-dc变换器的驱动电路、三相dc-dc变换器及驱动方法
US7142439B2 (en) Zero-voltage-switching single-switched resonant DC link with minimized conduction loss
US11990830B2 (en) Power conversion system and virtual DC voltage generator circuit
JP7021623B2 (ja) マルチレベル電力変換装置
JP5516055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CN215498755U (zh) 一种钳位式五电平电压源型变换器
CN215871226U (zh) 一种混合钳位五电平电压源型变换器
Itoh et al. A new bidirectional switch with regenerative snubber to realize a simple series connection for matrix converters
CN212811585U (zh) 一种能量双向流动型ac-dc变换器
US11223294B2 (en) Power converte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power converter
CN210958160U (zh) 一种软开关电路
CN211377892U (zh) 一种供电设备及其功率因数修正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Wang Xin

Inventor after: Deng Jun

Inventor after: Qiu Shengjun

Inventor after: Yue Weiping

Inventor before: Wang Xin

Inventor before: Deng Jun

Inventor before: Qiu Shengjun

Inventor before: Yue Weiping

Inventor before: Zhang Guidong

Inventor before: He Yuanhang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102 Room 101, 201, 301, Building B, Functional Support Area, Taohuayuan Zhichuang Town, Tiegang Community, Xixia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Hengyunchang Vacuum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02 Room 101, 201, 301, Building B, Functional Support Area, Taohuayuan Zhichuang Town, Tiegang Community, Xixia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HENGYUNCHANG VACUUM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