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20731B - 一种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20731B
CN115020731B CN202210876126.XA CN202210876126A CN115020731B CN 115020731 B CN115020731 B CN 115020731B CN 202210876126 A CN202210876126 A CN 202210876126A CN 115020731 B CN115020731 B CN 1150207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bipolar plate
carbon cloth
graphite
flow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7612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20731A (zh
Inventor
王振
张臣
黄绵延
刘雪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PRUDENT CENTURY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PRUDENT CENTURY Tech CO Lt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PRUDENT CENTURY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PRUDENT CENTURY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7612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20731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207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207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207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207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及其制备方法,该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通过金属网作为基体可加固双极板的整体强度和韧性,并且通过设置第一碳布和第二碳布在可以极大程度增加双极板导电性的情况下,由于第一碳布和第二碳布的设置还可以降低金属网的刚性,进而降低电堆组装时双极板的损坏率,并且通过合理设计第一碳毡和第二碳毡的厚度,使第一碳毡和第二碳毡作为双极板与外部厚碳毡之间的过渡,还可以降低双极板与外部厚碳毡之间的接触电阻。

Description

一种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钒液流电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全钒液流电池是一种新型的环保型储能电池,双极板是其中重要的组件之一,主要起隔绝正负电解液、作为电池内部电路集流体的作用。
但是,目前双极板的韧性不足易折断,且与厚碳毡的接触电阻较大,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及其制备方法,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所述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包括:
金属网,所述金属网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的第一碳布,以及位于所述第二表面上的第二碳布;
位于所述第一碳布背离所述金属网一侧的第一石墨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碳布背离所述金属网一侧的第二石墨板;
位于所述第一石墨板背离所述金属网一侧的第一碳毡,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石墨板背离所述金属网一侧的第二碳毡。
优选的,在上述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中,所述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还包括:
位于所述第一碳布和所述金属网之间,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碳布和所述金属网之间的粘结层。
优选的,在上述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中,所述粘结层的组分包括:
0%-40%的导电剂、60%-90%的聚合树脂以及0%-10%的活性剂。
优选的,在上述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中,所述粘结层的厚度为0.1mm-1mm。
优选的,在上述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中,所述第一石墨板的组分包括:
30%-59%的聚合物树脂、40%-69%的导电碳材料、0.2%-7%的增塑剂以及0.15%-3%的偶联剂;
所述第二石墨板的组分包括:
30%-59%的聚合物树脂、40%-69%的导电碳材料、0.2%-7%的增塑剂以及0.15%-3%的偶联剂。
优选的,在上述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中,所述第一碳毡的厚度为0.5mm;
所述第二碳毡的厚度为0.5mm。
一种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的制备方法,用于制备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提供一金属网,所述金属网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在所述第一表面上形成第一碳布,以及在所述第二表面上形成第二碳布;
在所述第一碳布背离所述金属网的一侧形成第一石墨板,以及在所述第二碳布背离所述金属网的一侧形成第二石墨板;
在所述第一石墨板背离所述金属网的一侧形成第一碳毡,以及在所述第二石墨板背离所述金属网的一侧形成第二碳毡。
优选的,在上述制备方法中,所述在所述第一表面上形成第一碳布,以及在所述第二表面上形成第二碳布,包括:
制备粘结浆料;
将所述粘结浆料涂布在所述第一表面上和所述第二表面上,形成粘结层;
将所述第一碳布覆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的粘结层上,将所述第二碳布覆于所述第二表面上的粘结层上。
优选的,在上述制备方法中,所述在所述第一碳布背离所述金属网的一侧形成第一石墨板,以及在所述第二碳布背离所述金属网的一侧形成第二石墨板,包括:
制备所述第一石墨板和所述第二石墨板;
采用热压工艺分别将所述第一石墨板固定在所述第一碳布背离所述金属网的一侧,将所述第二石墨板固定在所述第二碳布背离所述金属网的一侧。
优选的,在上述制备方法中,所述在所述第一石墨板背离所述金属网的一侧形成第一碳毡,以及在所述第二石墨板背离所述金属网的一侧形成第二碳毡,包括:
采用热压工艺分别将所述第一碳毡固定在所述第一石墨板背离所述金属网的一侧,将所述第二碳毡固定在所述第二石墨板背离所述金属网的一侧。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现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包括:金属网,所述金属网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的第一碳布,以及位于所述第二表面上的第二碳布;位于所述第一碳布背离所述金属网一侧的第一石墨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碳布背离所述金属网一侧的第二石墨板;位于所述第一石墨板背离所述金属网一侧的第一碳毡,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石墨板背离所述金属网一侧的第二碳毡。该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通过金属网作为基体可加固双极板的整体强度和韧性,并且通过设置第一碳布和第二碳布在可以极大程度增加双极板导电性的情况下,由于第一碳布和第二碳布的设置还可以降低金属网的刚性,进而降低电堆组装时双极板的损坏率,并且通过合理设计第一碳毡和第二碳毡的厚度,使第一碳毡和第二碳毡作为双极板与外部厚碳毡之间的过渡,还可以降低双极板与外部厚碳毡之间的接触电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曲线对比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阻率的曲线对比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堆性能的曲线对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基于背景技术记载的内容而言,目前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主要有挤出-热压型双极板、金属-碳层双极板、电极框-双极板一体化等其它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结构。
其中,挤出-热压型双极板是将树脂类材料、导电碳材料、金属粉末、各种辅剂进行混合、搅拌、密炼等操作放入挤出机处挤出,或者放入模具中热压,以形成具有导电性的碳材料双极板;挤出-热压型双极板的制备工艺较为简单,成本低容易实施;但是由于其主体为碳材料,成型较为困难,并且韧性和柔性不足,极其容易发生折断的风险。
金属-碳层双极板是将金属层作为基体,使用涂布、冲压、模压等操作将碳层覆于金属层的上下两层;金属-碳层双极板通过加入金属层解决了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韧性较差的问题,但是由于其光滑的表面电解液流阻也会相应降低;但是金属层与碳层的粘结力较低,会使其结构不稳定,且接触电阻较大。
电极框-双极板一体化是将双极板与电极框进行焊接,或者在双极板上直接制作流道;该结构虽然有效简化了装堆工艺,减少了双极板的折损率;但是对接触电阻和流阻的影响很小。
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解决了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韧性不足易折断的问题,且降低了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本体电阻与厚碳毡之间的接触电阻。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考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该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包括:
金属网11,所述金属网1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的第一碳布12,以及位于所述第二表面上的第二碳布13。
位于所述第一碳布12背离所述金属网11一侧的第一石墨板14,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碳布13背离所述金属网11一侧的第二石墨板15。
位于所述第一石墨板14背离所述金属网11一侧的第一碳毡16,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石墨板15背离所述金属网11一侧的第二碳毡17。
具体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通过金属网11作为基体可加固双极板的整体强度和韧性,并且通过设置第一碳布12和第二碳布13在可以极大程度增加双极板导电性的情况下,由于第一碳布12和第二碳布13的设置还可以降低金属网11的刚性,进而降低电堆组装时双极板的损坏率,并且通过合理设计第一碳毡16和第二碳毡17的厚度,使第一碳毡16和第二碳毡17作为双极板与外部厚碳毡之间的过渡,还可以降低双极板与外部厚碳毡之间的接触电阻。
可选的,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还包括:
位于所述第一碳布12和所述金属网11之间,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碳布13和所述金属网11之间的粘结层18。
具体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粘结层18的组分包括:0%-40%的导电剂、60%-90%的聚合树脂以及0%-10%的活性剂,根据组分配方取对应剂量的聚合树脂、导电剂和活性剂置于研磨机研磨1小时,将研磨后的混合物置于搅拌器容器中,注入NMP,搅拌12小时,形成粘结浆料。
将金属网11打磨找平置于涂布机上,设定涂布厚度,将粘结浆料置于其上开始涂布处理,形成预设厚度的粘结层18;之后将第一碳布12覆于第一表面上的粘结层上,将第二碳布13覆于第二表面上的粘结层上,在120度的烘干温度下烘干12小时。
可选的,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粘结层18的厚度为0.1mm-1mm,其具体厚度可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可选的,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石墨板14的组分包括:30%-59%的聚合物树脂、40%-69%的导电碳材料、0.2%-7%的增塑剂以及0.15%-3%的偶联剂。
所述第二石墨板15的组分包括:30%-59%的聚合物树脂、40%-69%的导电碳材料、0.2%-7%的增塑剂以及0.15%-3%的偶联剂。
具体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石墨板14的组分和所述第二石墨板15的组分相同,将聚合物树脂与增塑剂按照组分配方称重并混合搅拌1小时,将导电碳材料与偶联剂按照组分配方称重并混合搅拌1.5小时,再将这两种混合物按照组分配方比例搅拌1小时;将最终的产物在100度的烘干温度下烘干3小时,之后放于双螺杆挤出机挤出压延成型,挤出机温度设定为200度,压延温度设定为95度,以制备形成第一石墨板14和第二石墨板15。
之后对第一石墨板14、第二石墨板15、第一碳布12和第二碳布13进行酒精清洗处理,放于模具中在100度的热压温度下、2T的热压压力下进行热压处理,分别将所述第一石墨板14固定在所述第一碳布12背离所述金属网11的一侧,将所述第二石墨板15固定在所述第二碳布13背离所述金属网11的一侧。
进一步的,将第一碳毡16和第二碳毡17放于模具中在100度的热压温度下、2T的热压压力下进行热压处理,分别将所述第一碳毡16固定在所述第一石墨板14背离所述金属网11的一侧,将所述第二碳毡17固定在所述第二石墨板15背离所述金属网11的一侧。
可选的,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碳毡16的厚度为0.5mm;所述第二碳毡17的厚度为0.5mm。
可选的,基于本发明上述全部实施例,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的制备方法,参考图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3所示,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S101:提供一金属网11,所述金属网1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具体的,该金属网11的材料包括但不限定于铝、铜或钢等。
S102:在所述第一表面上形成第一碳布12,以及在所述第二表面上形成第二碳布13。
S103:在所述第一碳布12背离所述金属网11的一侧形成第一石墨板14,以及在所述第二碳布13背离所述金属网11的一侧形成第二石墨板15。
S104:在所述第一石墨板14背离所述金属网11的一侧形成第一碳毡16,以及在所述第二石墨板15背离所述金属网11的一侧形成第二碳毡17。
具体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该制备方法制备而成的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通过金属网11作为基体可加固双极板的整体强度和韧性,并且通过设置第一碳布12和第二碳布13在可以极大程度增加双极板导电性的情况下,由于第一碳布12和第二碳布13的设置还可以降低金属网11的刚性,进而降低电堆组装时双极板的损坏率,并且通过合理设计第一碳毡16和第二碳毡17的厚度,使第一碳毡16和第二碳毡17作为双极板与外部厚碳毡之间的过渡,还可以降低双极板与外部厚碳毡之间的接触电阻。
可选的,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参考图4,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步骤S102中在所述第一表面上形成第一碳布12,以及在所述第二表面上形成第二碳布13,具体可以为:
S1021:制备粘结浆料。
S1022:将所述粘结浆料涂布在所述第一表面上和所述第二表面上,形成粘结层18。
S1023:将所述第一碳布12覆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的粘结层18上,将所述第二碳布13覆于所述第二表面上的粘结层18上。
具体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粘结层18的组分包括:0%-40%的导电剂、60%-90%的聚合树脂以及0%-10%的活性剂,根据组分配方取对应剂量的聚合树脂、导电剂和活性剂置于研磨机研磨1小时,将研磨后的混合物置于搅拌器容器中,注入NMP,搅拌12小时,形成粘结浆料。
将金属网11打磨找平置于涂布机上,设定涂布厚度,将粘结浆料置于其上开始涂布处理,形成预设厚度的粘结层18;之后将第一碳布12覆于第一表面上的粘结层18上,将第二碳布13覆于第二表面上的粘结层18上,在120度的烘干温度下烘干12小时。
可选的,所述粘结层18的厚度为0.1mm-1mm,其具体厚度可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可选的,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参考图5,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步骤S103中在所述第一碳布12背离所述金属网11的一侧形成第一石墨板14,以及在所述第二碳布13背离所述金属网11的一侧形成第二石墨板15,具体可以为:
S1031:制备所述第一石墨板14和所述第二石墨板15。
S1032:采用热压工艺分别将所述第一石墨板14固定在所述第一碳布12背离所述金属网11的一侧,将所述第二石墨板15固定在所述第二碳布13背离所述金属网11的一侧。
具体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石墨板14的组分包括:30%-59%的聚合物树脂、40%-69%的导电碳材料、0.2%-7%的增塑剂以及0.15%-3%的偶联剂;所述第二石墨板15的组分包括:30%-59%的聚合物树脂、40%-69%的导电碳材料、0.2%-7%的增塑剂以及0.15%-3%的偶联剂。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以所述第一石墨板14的组分和所述第二石墨板15的组分相同为例进行说明,将聚合物树脂与增塑剂按照组分配方称重并混合搅拌1小时,将导电碳材料与偶联剂按照组分配方称重并混合搅拌1.5小时,再将这两种混合物按照组分配方比例搅拌1小时;将最终的产物在100度的烘干温度下烘干3小时,之后放于双螺杆挤出机挤出压延成型,挤出机温度设定为200度,压延温度设定为95度,以制备形成第一石墨板14和第二石墨板15。
之后对第一石墨板14、第二石墨板15、第一碳布12和第二碳布13进行酒精清洗处理,放于模具中在100度的热压温度下、2T的热压压力下进行热压处理,分别将所述第一石墨板14固定在所述第一碳布12背离所述金属网11的一侧,将所述第二石墨板15固定在所述第二碳布13背离所述金属网11的一侧。
可选的,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参考图6,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步骤S104中在所述第一石墨板14背离所述金属网11的一侧形成第一碳毡16,以及在所述第二石墨板15背离所述金属网11的一侧形成第二碳毡17,具体可以为:
S1041:采用热压工艺分别将所述第一碳毡16固定在所述第一石墨板14背离所述金属网11的一侧,将所述第二碳毡17固定在所述第二石墨板15背离所述金属网11的一侧。
具体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第一碳毡16和第二碳毡17放于模具中在100度的热压温度下、2T的热压压力下进行热压处理,分别将所述第一碳毡16固定在所述第一石墨板14背离所述金属网11的一侧,将所述第二碳毡17固定在所述第二石墨板15背离所述金属网11的一侧。
可选的,所述第一碳毡16的厚度为0.5mm;所述第二碳毡17的厚度为0.5mm。
进一步的,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参考图7,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曲线对比示意图。
其中,曲线1表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的拉伸强度的示意曲线;曲线2表示的是现有技术中挤出-热压型双极板的拉伸强度的示意曲线;曲线3表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的断裂伸长率的示意曲线;曲线4表示的是现有技术中挤出-热压型双极板的断裂伸长率的示意曲线。
由此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在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改良。
进一步的,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参考图8,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阻率的曲线对比示意图。
其中,曲线5表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的电阻率的示意曲线;曲线6表示的是一个对比样品的电阻率的示意曲线。
由此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在电阻率方面也得到了很好的改良。
进一步的,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参考图9,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堆性能的曲线对比示意图。
其中,曲线7表示的是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的电堆的电堆性能的示意曲线;曲线8表示的是采用一个对比样品的电堆的电堆性能的示意曲线。
由此可知,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的电堆的电堆性能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提高。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及其制备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些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包括:
金属网,所述金属网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的第一碳布,以及位于所述第二表面上的第二碳布;
位于所述第一碳布背离所述金属网一侧的第一石墨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碳布背离所述金属网一侧的第二石墨板;
位于所述第一石墨板背离所述金属网一侧的第一碳毡,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石墨板背离所述金属网一侧的第二碳毡;
所述第一石墨板的组分包括:
30%-59%的聚合物树脂、40%-69%的导电碳材料、0.2%-7%的增塑剂以及0.15%-3%的偶联剂;
所述第二石墨板的组分包括:
30%-59%的聚合物树脂、40%-69%的导电碳材料、0.2%-7%的增塑剂以及0.15%-3%的偶联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还包括:
位于所述第一碳布和所述金属网之间,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碳布和所述金属网之间的粘结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层的组分包括:
0%-40%的导电剂、60%-90%的聚合树脂以及0%-10%的活性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层的厚度为0.1mm-1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碳毡的厚度为0.5mm;
所述第二碳毡的厚度为0.5mm。
6.一种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备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提供一金属网,所述金属网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在所述第一表面上形成第一碳布,以及在所述第二表面上形成第二碳布;
在所述第一碳布背离所述金属网的一侧形成第一石墨板,以及在所述第二碳布背离所述金属网的一侧形成第二石墨板;
在所述第一石墨板背离所述金属网的一侧形成第一碳毡,以及在所述第二石墨板背离所述金属网的一侧形成第二碳毡;
所述第一石墨板的组分包括:
30%-59%的聚合物树脂、40%-69%的导电碳材料、0.2%-7%的增塑剂以及0.15%-3%的偶联剂;
所述第二石墨板的组分包括:
30%-59%的聚合物树脂、40%-69%的导电碳材料、0.2%-7%的增塑剂以及0.15%-3%的偶联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一表面上形成第一碳布,以及在所述第二表面上形成第二碳布,包括:
制备粘结浆料;
将所述粘结浆料涂布在所述第一表面上和所述第二表面上,形成粘结层;
将所述第一碳布覆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的粘结层上,将所述第二碳布覆于所述第二表面上的粘结层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一碳布背离所述金属网的一侧形成第一石墨板,以及在所述第二碳布背离所述金属网的一侧形成第二石墨板,包括:
制备所述第一石墨板和所述第二石墨板;
采用热压工艺分别将所述第一石墨板固定在所述第一碳布背离所述金属网的一侧,将所述第二石墨板固定在所述第二碳布背离所述金属网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一石墨板背离所述金属网的一侧形成第一碳毡,以及在所述第二石墨板背离所述金属网的一侧形成第二碳毡,包括:
采用热压工艺分别将所述第一碳毡固定在所述第一石墨板背离所述金属网的一侧,将所述第二碳毡固定在所述第二石墨板背离所述金属网的一侧。
CN202210876126.XA 2022-07-25 一种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50207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76126.XA CN115020731B (zh) 2022-07-25 一种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76126.XA CN115020731B (zh) 2022-07-25 一种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20731A CN115020731A (zh) 2022-09-06
CN115020731B true CN115020731B (zh) 2024-07-09

Family

ID=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711972U (zh) * 2017-04-19 2017-12-05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全钒液流电池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711972U (zh) * 2017-04-19 2017-12-05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全钒液流电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42613B (zh) 一种负极极片和锂离子电池
CN102208659A (zh) 一种燃料电池用双极板的制造工艺及设备
CN105551830A (zh) 一种活性石墨烯/活性炭复合电极片的制备方法
KR101214727B1 (ko) 전극,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기 화학 캐패시터
CN111883794A (zh) 一种分层式石墨复合双极板及制备方法
CN113224339B (zh) 柔性超薄石墨双极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87954A (zh) 一种新型柔性薄膜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CN102637881A (zh) 一种钒电池用导电塑料双极板的制备方法
CN105609703A (zh) 一体化电极及制造方法
WO2012159582A1 (zh) 复合导电电极及其制造方法
CN1719645A (zh) 一种新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双极板制备工艺
CN110620240A (zh) 一种一体化电极的制备方法与一种钒液流电池
CN115020731B (zh) 一种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82069B (zh) 一种植入式梯度复合电极、生产方法及其用途
CN116632268A (zh) 一种液流电池一体化电极及一种液流电池
CN103268945B (zh) 一种液流电池用双极性电极及其制造工艺
KR20150102909A (ko) 레독스 흐름 전지용 전극의 제조 방법 및 레독스 흐름 전지
CN112687906A (zh) 一种多层复合的具有流道的双极板,其生产方法及用途
CN115020731A (zh) 一种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及其制备方法
JP2003109622A (ja) 燃料電池セパレータ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燃料電池
CN111934028A (zh) 一种基于导电胶和硫酸铅的铅酸电池制造方法
CN111029559A (zh) 钛酸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86444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直接成型的生产方法
CN108365224B (zh) 极板及极板的制备方法
CN114361386A (zh) 一种极片及其制备方法、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