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32268A - 一种液流电池一体化电极及一种液流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流电池一体化电极及一种液流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32268A
CN116632268A CN202310610880.3A CN202310610880A CN116632268A CN 116632268 A CN116632268 A CN 116632268A CN 202310610880 A CN202310610880 A CN 202310610880A CN 116632268 A CN116632268 A CN 1166322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nular groove
graphite plate
flow battery
bonding
graph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1088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PRUDENT CENTURY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PRUDENT CENTURY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PRUDENT CENTURY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PRUDENT CENTURY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1088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32268A/zh
Publication of CN1166322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322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86Inert electrodes with catalytic activity, e.g. for fuel cells
    • H01M4/96Carbon-based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86Inert electrodes with catalytic activity, e.g. for fuel cells
    • H01M4/88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 H01M4/8878Treatment steps after deposition of the catalytic active composition or after shaping of the electrode being free-standing body
    • H01M4/8896Pressing, rolling, calende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2Details
    • H01M8/0271Sealing or supporting means around electrodes, matrices or membranes
    • H01M8/0273Sealing or supporting means around electrodes, matrices or membranes with sealing or supporting means in the form of a fram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18Regenerative fuel cells, e.g. redox flow batteries or secondary fuel cells
    • H01M8/184Regeneration by electrochemical means
    • H01M8/188Regeneration by electrochemical means by recharging of redox couples containing fluids; Redox flow type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液流电池一体化电极,包括:导电支撑件,所述导电支撑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位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石墨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二石墨板;所述第一石墨板远离所述导电支撑件的表面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第二石墨板远离所述导电支撑件的表面设置有第二环形凹槽;位于所述第一石墨板远离所述导电支撑件底一侧的第一碳毡,位于所述第二石墨板远离所述导电支撑件底一侧的第二碳毡;位于所述第一石墨板的环形凹槽内的第一石墨板与第一碳毡之间的第一粘结浆料;位于所述第二石墨板的环形凹槽内的第二石墨板与第一碳毡之间的第二粘结浆料。本申请采用的均是比较成熟的热压,涂布,挤出工艺适合于大批量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液流电池一体化电极及一种液流电池
技术领域
本文涉及但不限于液流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但不限于一种液流电池一体化电极及一种液流电池。
背景技术
如今,随着新型清洁能源逐步替代传统能源,储能系统作为新型清洁能源系统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对整个新型发电产业具备支柱型的作用。由于新型清洁发电能源(例如风能,太阳能等)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较大,难以持续性输出稳定安全的电能,因此利用储能电池作为新型发电能源中的衔接部分显得至关重要。而在储能电池领域,由于液流电池具备强大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其载电量能力、使用持久度及长时放电的能力都远超其他储能设备(如锂电池、抽水蓄能、空气压缩储能),在储能行业被广泛应用。
电极是液流电池的核心部件,一体化电极基于其本身占用空间小,能够增加电池电堆的容量,逐渐成为未来液流电池的主要研发方向。目前现有的一体化电池技术主要包括:热压类、涂布类、电化学沉积类。
热压类是将石墨烯薄膜放置等厚度的聚丙烯腈碳纤维中间,进行针刺,形成毡体。将毡体依次进行预氧化处理、炭化处理、高温处理形成一体化多孔碳毡-石墨烯薄膜-碳毡。
涂布类是电极浸泡到浓硫酸中,取出后放到60℃至70℃烘箱中干燥,将石墨烯粉末超声波震荡以均匀混到高分子溶液中,混合后静置,将石墨烯高分子溶液均匀涂覆到处理过的电极表面。得到的电极放置到红外灯下干燥;得到的电极放到2~5wt%的甲醛或戊二醛溶液中交联,取出后放到50℃至70℃烘箱中烘,即制得一体化柔性电极。
电化学沉积类是以双极板为工作电极,采用三电极体系,以含有氧化石墨烯和高氯酸锂的水溶液为支持电解质,进行第一次电化学沉积,得多孔石墨烯/双极板一体化电极材料,去离子水浸洗;以浸洗后的多孔石墨烯/双极板一体化电极材料为工作电极,采用三电极体系,以含有功能组分的溶液为二次电沉积电解质溶液,进行第二次电化学沉积,在多孔石墨烯表面引入功能组分,得功能型多孔石墨烯一体化电极材料。
现有技术缺陷:
1.成本高昂:技术使用材料多为石墨烯,二氧化钛等,价格昂贵。
2.工艺复杂:电化学沉积等方法对设备条件要求较高,且需要极为精确的流程操作,大规模实施困难程度较大。
3.影响功效:部分方法涉及如二氧化钛,树脂材料,分散剂材料的加入,对电池性能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以下是对本文详细描述的主题的概述。本概述并非是为了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液流电池一体化电极,包括:
导电支撑件,所述导电支撑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第一石墨板,位于所述第一表面;
第二石墨板,位于所述第二表面;
第一环形凹槽,位于所述第一石墨板远离所述导电支撑件的表面;
第二环形凹槽,位于所述第二石墨板远离所述导电支撑件的表面;
第一粘结膜层,位于所述导电支撑件和所述第一石墨板之间;
第二粘结膜层,位于所述导电支撑件和所述第一石墨板之间;
第一碳毡,位于所述第一石墨板远离所述导电支撑件底一侧;
第二碳毡,位于所述第二石墨板远离所述导电支撑件底一侧;
第一粘结浆料,位于所述第一石墨板的环形凹槽内的第一石墨板与第一碳毡之间;和,
第二粘结浆料,位于所述第二石墨板的环形凹槽内的第二石墨板与第一碳毡之间。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支撑件、所述第一粘结膜层、所述第一石墨板、所述第一碳毡的厚度比为(1至10):(0.001至0.1):(0.1至2):(1至10)。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支撑件、所述第二粘结膜层、所述第二石墨板、所述第二碳毡的厚度比为(1至10):(0.001至0.1):(0.1至2):(1至10)。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环形凹槽的深度与所述第一石墨板的厚度比为(0.1至0.5):1;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环形凹槽的深度与所述第一石墨板的厚度比为(0.1至0.5):1。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占凹槽所示在的所述第一石墨板表面面积的10%至50%。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环形凹槽占凹槽所示在的所述第二石墨板表面面积的10%至50%。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环形凹槽以围成的面积最大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一石墨板表面,所述第二环形凹槽以围成的面积最大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二石墨板表面。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粘结膜层和所述第二粘结膜层的材质各自独立地选自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聚酰胺(PA)、聚醚砜(PES)和环氧丙烷(PO)中的任意一种或更多种。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支撑件的电导率为1ohms至15ohms,抗折强度100mPa至200mPa。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支撑件选自导电玻璃、导电聚合物中的任意一种或更多种。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粘结浆料和所述第二粘结浆料为可以使得接触电阻下降10%至50%的粘结浆料。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粘结浆料包括:活性剂、导电剂、粘结剂以及溶剂。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粘结浆料中的所述活性剂、导电剂、粘结剂和溶剂的重量比为(1至10):(10至20):(40至60):(60至80)。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粘结浆料包括:活性剂、导电剂、粘结剂以及溶剂。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粘结浆料中的所述活性剂、所述导电剂、所述粘结剂和溶剂的重量比为(1至10):(10至20):(40至60):(60至80)。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活性剂选自羧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甲基羟乙基纤维素、乙基羟乙基纤维素和甲基羟丙基纤维素中的任意一种或更多种。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粘结剂选自聚偏二氟乙烯、聚丙烯、聚乙烯和丁苯乳液中的任意一种或更多种。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剂选自乙炔黑、科琴黑、炭黑和碳纳米管中的任意一种或更多种。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溶剂选自水、六甲基磷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苯、环己酮和四氢呋喃中的任意一种或更多种。
又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上述的液流电池一体化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将所述导电支撑件、所述第一粘结膜层、所述第一石墨板、所述第二粘结膜层和所述第二石墨板粘结;
将所述第一粘结浆料置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内,将所述第二粘结浆料置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内;
将所述第一碳毡与所述第一石墨板通过所述第一粘结浆料粘结,将所述第二碳毡与所述第二石墨板通过所述第二粘结浆料粘结。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粘结浆料充满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内且不溢出,将所述第一碳毡与所述第一石墨板按压贴合,真空干燥。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粘结浆料充满所述第二环形凹槽内且不溢出,将所述第二碳毡与所述第二石墨板按压贴合,真空干燥。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碳毡与所述第一石墨板按压贴合与所述第二碳毡与所述第二石墨板按压贴合的压力各自独立地选自0.1kg/cm2至10kg/cm2,所述真空干燥的时间各自独立地选自12h至24h,真空干燥温度各自独立地选自120℃至150℃。
又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液流电池,包括上述的液流电池一体化电极。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液流电池选自全钒液流电池、铁铬液流电池、锌铁液流电池和锌溴液流电池中的任意一种或更多种。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申请采用的均是比较成熟的热压,涂布,挤出工艺,生产难度较低,适用于大批量生产。使用导电支撑件作为基体加固了极板的整体强度。通过创新性的凹槽设计保证接触电阻下降的同时,减少了粘结浆料用量,节省了大量成本,避免粘结用料过多导致影响碳毡和石墨板的接触面积降低。
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而了解。本申请的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中所描述的方案来发明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1和2的一体化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1、2与对比例1、2、3的一体化电极的电阻统计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1、2与对比例1、2、3的一体化电极的电压效率统计图。
附图标记:1、第一碳毡;2、第一粘结浆料 3、第一石墨板 4、第一粘结膜层;5、导电支撑件;6、第二粘结膜层;7、第二石墨板;8、第二粘结浆料;9、第二碳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液流电池一体化电极由上至下包括第一碳毡、第一石墨板、第一粘结膜层、导电玻璃、第二粘结膜层、第二石墨板、第二碳毡,厚度比为4.2mm:0.6mm:0.05mm:2mm:0.05mm:0.6mm:4.2mm。
第一石墨板远离导电玻璃的表面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第一环形凹槽的深度与第一石墨板的厚度比为0.2:1;所述第一环形凹槽的宽度为12cm,第一石墨板的面积为0.18m2,第一环形凹槽面积占比为0.27:1;所述第一环形凹槽以围成的面积最大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一石墨板表面。
第二石墨板远离导电玻璃的表面设置有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第二环形凹槽的深度与第二石墨板的厚度比为0.2:1;所述第二环形凹槽的宽度为12cm,第二石墨板的面积为0.18m2,第二环形凹槽面积占比为0.27:1;所述第二环形凹槽以围成的面积最大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二石墨板表面。
第一粘结浆料由聚偏二氟乙烯50份、科琴黑15份、羧甲基纤维素5份,N-甲基吡咯烷酮70份。所述聚偏二氟乙烯购自深圳科晶智达科技有限公司,HSV900牌号;科琴黑购自广东烛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Kappa 100牌号;羧甲基纤维素购自深圳科晶智达科技有限公司,MAC500LC牌号;N-甲基吡咯烷酮购自深圳科晶智达科技有限公司,EQ-Lib-NMP牌号。
第二粘结浆料与第一粘结浆料的组成相同。
所述第一粘结料浆和所述第二粘结浆料制备方法可以为:
取活性剂(羧甲基纤维素粉末)与导电剂(科琴黑)与混料机中干混4小时,转速设置为2000r/min,再向其中加入粘结剂(聚偏二氟乙烯),注入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湿混6小时,转速设置为3000r/min。得到粘结浆料。
所述第一粘结膜层和所述第二粘结膜层均为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购自上海星霞制品有限公司,EVA热熔胶网膜,产品型号TWV65。
所述导电玻璃购自中科瑞晶(杭州)科技有限公司,ITO玻璃。
所述第一石墨板和所述第二石墨板的制备方法可以为:将聚合物树脂(例如聚丙烯树脂粉末,聚乙烯树脂粉末,聚氯乙烯树脂粉末等)与增塑剂(例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己二酸二异辛酯,磷酸三甲苯酯等)混合搅拌1小时,将导电炭材料(例如乙炔黑,科琴黑,炭黑,碳纳米管等等)与偶联剂(例如铬络合物、硅烷类、钛酸酯类等)混合搅拌1.5小时,再将上述两种混合物混合搅拌1小时。将最终产物100℃烘干3小时,放于双螺杆挤出机挤出压延成型,(例如挤出机头为定做型,挤出的片材会在边缘处形成厚度为0.3mm深的沟槽)。机温设定200℃,压延温度设定为95℃。所述各元素重量配比比例为:聚合物树脂30重量份至59重量份、导电碳材料40重量份至69重量份、增塑剂0.2重量份至7重量份、偶联剂0.15重量份至3重量份。
所述一体化电极的制备方法为:
将所述导电玻璃、所述第一粘结膜层、所述第一石墨板、所述第二粘结膜层和所述第二石墨板粘结;
将所述第一粘结浆料置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内,将所述第二粘结浆料置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内;所述第一粘结浆料充满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内且不溢出,将所述第一碳毡与所述第一石墨板按压贴合,真空干燥;所述第二粘结浆料充满所述第二环形凹槽内且不溢出,将所述第二碳毡与所述第二石墨板按压贴合,真空干燥;使得所述第一碳毡与所述第一石墨板粘结,所述第二碳毡与所述第二石墨板粘结。
所述第一粘结膜层位于导电玻璃与第一石墨板之间,所述第二粘结膜层位于导电玻璃与第二石墨板之间,粘合参数为100℃热压5分钟,压力设置为0.5kg/cm2
所述第一碳毡与所述第一石墨板按压贴合与所述第二碳毡与所述第二石墨板按压贴合的压力均为0.1kg/cm2,真空干燥的时间均为12h,真空干燥温度均为120℃。即得一体化电极。
将本实施例制得的一体化电极应用于全钒液流电池为由两个液流电池串联形成小电堆。
对一体化电极进行电阻测试,根据中12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NB/T42007-2013全钒液流电池用双极板测试方法》对其进行测试,电阻仪为武汉特试特科技有限公司,型号TE100A回路电阻仪,从图2中可以看出,对实施例1得10个样品电阻均较低。
使用恒流恒压充电,恒流放电的充放策略,电流密度80mA/cm2,恒压电位3.1V,充放电OCV区间为1.322V至1.48V,测试仪器为蓝电充放电仪,从图3可以看出,在进行10次以上的循环后,电压效率基本保持不变,且高于89%。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液流电池一体化电极由上至下包括第一碳毡、第一石墨板、第一粘结膜层、导电玻璃、第二粘结膜层、第二石墨板、第二碳毡,厚度比为4mm:0.5mm:0.03mm:2mm:0.03mm:0.5mm:4mm。
第一石墨板远离导电玻璃的表面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第一环形凹槽的深度与第一石墨板的厚度比为0.4:1;所述第一环形凹槽的宽度为14cm,第一石墨板的面积为0.2m2,第一环形凹槽面积占比为0.25:1;所述第一环形凹槽以围成的面积最大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一石墨板表面。
第二石墨板远离导电玻璃的表面设置有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第二环形凹槽的深度与第二石墨板的厚度比为0.4:1;所述第二环形凹槽的宽度为14cm,第二石墨板的面积为0.2m2,第二环形凹槽面积占比为0.25:1;所述第二环形凹槽以围成的面积最大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二石墨板表面。
第一粘结浆料由丁苯乳液50份、乙炔黑15份、甲基羟乙基纤维素5份,去离子水70份。所述丁苯乳液购自深圳科晶智达科技有限公司,MS-SBR-TRD104A牌号;乙炔黑购自深圳科晶智达科技有限公司,EQ-Lib-AB牌号;甲基羟乙基纤维素购自merck公司,产品编号435015。
第二粘结浆料与第一粘结浆料的组成相同。
所述第一粘结料浆和所述第二粘结浆料制备方法可以为:
取活性剂(甲基羟乙基纤维素)与导电剂(乙炔黑)与混料机中干混4小时,转速设置为2000r/min,再向其中加入粘结剂(丁苯乳液),注入溶剂(去离子水)湿混6小时,转速设置为3000r/min。得到粘结浆料。
所述第一粘结膜层和所述第二粘结膜层均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购自上海星霞制品有限公司,低温TPU热熔胶膜带PE底膜。型号:PE-DJU90。
所述导电玻璃购自中科瑞晶(杭州)科技有限公司公司,FTO玻璃。
所述第一石墨板和所述第二石墨板与实施例1相同。
所述一体化电极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所述第一粘结膜层位于导电玻璃与第一石墨板之间,所述第二粘结膜层位于导电玻璃与第二石墨板之间,粘合参数为150℃热压5分钟,压力设置为0.7kg/cm2
所述第一碳毡与所述第一石墨板按压贴合与所述第二碳毡与所述第二石墨板按压贴合的压力均为0.2kg/cm2,真空干燥的时间均为12h,真空干燥温度均为120℃。即得一体化电极。
将本实施例制得的一体化电极应用于全钒液流电池为由两个液流电池串联形成小电堆。
对一体化电极进行电阻测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NB/T42007-2013全钒液流电池用双极板测试方法》对其进行测试,电阻仪为武汉特试特科技有限公司,型号TE100A回路电阻仪,从图2中可以看出,对实施例2的10个样品电阻均较低。
使用恒流恒压充电,恒流放电的充放策略,电流密度80mA/cm2,恒压电位3.1V,充放电OCV区间为1.322V至1.48V,测试仪器为蓝电充放电仪,从图3可以看出,在进行10次以上的循环后,电压效率基本保持不变,且高于89%。
对比例1
本对比例1为涂布类的一体化电极,根据对比专利:钒电池用一体化柔性电极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公布号CN 104600322 A中的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一体化电极。
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测试该一体化电极的电学性能,测试结果如图2和图3所示。
对比例2
本对比例2为电化学沉积类的一体化电极,根据对比专利:功能型多孔石墨烯一体化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在钒电池中的应用,专利公布号CN111540914A中的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一体化电极。
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测试该一体化电极的电学性能,测试结果如图2和图3所示。
对比例3
本对比例3为热压类的一体化电极,根据对比专利:一种全钒液流电池用复合双极板的制备方法,专利公布号CN107039665A中的实施例3。
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测试该一体化电极的电学性能,测试结果如图2和图3所示。

Claims (10)

1.一种液流电池一体化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流电池一体化电极包括:
导电支撑件,所述导电支撑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第一石墨板,位于所述第一表面;
第二石墨板,位于所述第二表面;
第一环形凹槽,位于所述第一石墨板远离所述导电支撑件的表面;
第二环形凹槽,位于所述第二石墨板远离所述导电支撑件的表面;
第一粘结膜层,位于所述导电支撑件和所述第一石墨板之间;
第二粘结膜层,位于所述导电支撑件和所述第一石墨板之间;
第一碳毡,位于所述第一石墨板远离所述导电支撑件底一侧;
第二碳毡,位于所述第二石墨板远离所述导电支撑件底一侧;
第一粘结浆料,位于所述第一石墨板的环形凹槽内的第一石墨板与第一碳毡之间;和,
第二粘结浆料,位于所述第二石墨板的环形凹槽内的第二石墨板与第一碳毡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流电池一体化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支撑件、所述第一粘结膜层、所述第一石墨板、所述第一碳毡的厚度比为(1至10):(0.001至0.1):(0.1至2):(1至10);
可选地,所述导电支撑件、所述第二粘结膜层、所述第二石墨板、所述第二碳毡的厚度比为(1至10):(0.001至0.1):(0.1至2):(1至1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流电池一体化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的深度与所述第一石墨板的厚度比为(0.1至0.5):1;
可选地,所述第二环形凹槽的深度与所述第二石墨板的厚度比为(0.1至0.5):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流电池一体化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占凹槽所示在的所述第一石墨板表面面积的10%至50%;
可选地,所述第二环形凹槽占凹槽所示在的所述第二石墨板表面面积的10%至50%;
可选地,所述第一环形凹槽以围成的面积最大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一石墨板表面,所述第二环形凹槽以围成的面积最大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二石墨板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流电池一体化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结膜层和所述第二粘结膜层的材质各自独立地选自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聚酰胺(PA)、聚醚砜(PES)和环氧丙烷(PO)中的任意一种或更多种;
可选地,所述导电支撑件选自导电玻璃和导电聚合物中的任意一种或更多种;可选地,所述导电支撑件的电导率为1ohms至15ohms,抗折强度100mPa至200mPa。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流电池一体化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结浆料包括:活性剂、导电剂、粘结剂以及溶剂;
可选地,所述第一粘结浆料中的所述活性剂、导电剂、粘结剂和溶剂的重量比为(1至10):(10至20):(40至60):(60至80);
所述第二粘结浆料包括:活性剂、导电剂、粘结剂以及溶剂;
可选地,所述第二粘结浆料中的所述活性剂、所述导电剂、所述粘结剂和溶剂的重量比为(1至10):(10至20):(40至60):(60至80);
可选地,所述活性剂选自羧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甲基羟乙基纤维素、乙基羟乙基纤维素和甲基羟丙基纤维素中的任意一种或更多种;
可选地,所述粘结剂选自聚偏二氟乙烯、聚丙烯、聚乙烯和丁苯乳液中的任意一种或更多种;
可选地,所述导电剂选自乙炔黑、科琴黑、炭黑和碳纳米管中的任意一种或更多种;
可选地,所述溶剂选自水、六甲基磷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苯、环己酮和四氢呋喃中的任意一种或更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流电池一体化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将所述导电支撑件、所述第一粘结膜层、所述第一石墨板、所述第二粘结膜层和所述第二石墨板粘结;
将所述第一粘结浆料置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内,将所述第二粘结浆料置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内;
将所述第一碳毡与所述第一石墨板通过所述第一粘结浆料粘结,将所述第二碳毡与所述第二石墨板通过所述第二粘结浆料粘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流电池一体化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粘结浆料充满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内且不溢出,将所述第一碳毡与所述第一石墨板按压贴合,真空干燥;
可选地,所述第二粘结浆料充满所述第二环形凹槽内且不溢出,将所述第二碳毡与所述第二石墨板按压贴合,真空干燥;
可选地,所述第一碳毡与所述第一石墨板按压贴合与所述第二碳毡与所述第二石墨板按压贴合的压力各自独立地选自0.1kg/cm2至10kg/cm2,所述真空干燥的时间各自独立地选自12h至24h,真空干燥温度各自独立地选自120℃至150℃。
9.一种液流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流电池一体化电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流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流电池选自全钒液流电池、铁铬液流电池、锌铁液流电池和锌溴液流电池中的任意一种或更多种。
CN202310610880.3A 2023-05-26 2023-05-26 一种液流电池一体化电极及一种液流电池 Pending CN11663226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10880.3A CN116632268A (zh) 2023-05-26 2023-05-26 一种液流电池一体化电极及一种液流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10880.3A CN116632268A (zh) 2023-05-26 2023-05-26 一种液流电池一体化电极及一种液流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32268A true CN116632268A (zh) 2023-08-22

Family

ID=876413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10880.3A Pending CN116632268A (zh) 2023-05-26 2023-05-26 一种液流电池一体化电极及一种液流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3226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23881A (zh) * 2023-12-14 2024-01-19 江苏米格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液流电池电极与双极板有效接触面的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23881A (zh) * 2023-12-14 2024-01-19 江苏米格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液流电池电极与双极板有效接触面的方法
CN117423881B (zh) * 2023-12-14 2024-04-02 江苏米格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液流电池电极与双极板有效接触面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724513C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forming carbon catalyst
CN101764213B (zh) 一种采用电沉积法在碳纳米管上制备二氧化锡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
CN112310413A (zh) 一种气体扩散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9088073A (zh)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ccm膜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00967A (zh) 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的膜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83740B (zh) 锂离子电池
CN116632268A (zh) 一种液流电池一体化电极及一种液流电池
CN109004209B (zh) 镉石墨烯电池以及石墨烯电池
CN111129555A (zh) 一种强韧性高导电型质子交换膜电池用碳纸材料
CN105070889A (zh) 一种负载二氧化钛纳米薄膜和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的碳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产品及应用
CN110416581A (zh) 一种阳极液流均相催化燃料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3555568A (zh) 一种膜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82069B (zh) 一种植入式梯度复合电极、生产方法及其用途
CN115020720B (zh) 一种钒液流电池一体化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12018405A (zh) 一种低阻抗复合型双极板盐水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79523A (zh) 一种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与电化学电容器
TWI831408B (zh) 鉛碳擠壓方法、鉛碳極片組及鉛碳電池
CN204289580U (zh) 一种无纺布高分子材料复合膜结构
CN115938815A (zh) 一种碳纤维电极、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5000343A (zh) 一种柔性双层自支撑电极的制备方法
CN113410486A (zh) 一种液流电池双极板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11682B (zh) 一种锂硫电池的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365224B (zh) 极板及极板的制备方法
CN112103475A (zh) 一种利用超临界集流体制备锂电池电极的方法和电极
CN112436172A (zh) 一种多孔电极和双极板固化一体的液流储能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