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17139B - 一种孪生、订阅人员的历史状态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孪生、订阅人员的历史状态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017139B CN115017139B CN202210767784.5A CN202210767784A CN115017139B CN 115017139 B CN115017139 B CN 115017139B CN 202210767784 A CN202210767784 A CN 202210767784A CN 115017139 B CN115017139 B CN 11501713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del
- person
- target entity
- spatial
- ti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8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217 dele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7430 dele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776 industrial prod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835 investi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47 percep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39 repair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38 solvent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1—Design, administration or maintenance of databases
- G06F16/211—Schema design and management
- G06F16/212—Schema design and management with details for data modelling support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3—Updating
- G06F16/2358—Change logging, detection, and notifica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5—Retrieval from the web
- G06F16/953—Querying, e.g. by the use of web search engines
- G06F16/9537—Spatial or temporal dependent retrieval, e.g. spatiotemporal qu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孪生、订阅人员的历史状态的方法及装置,用以实现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孪生人员的历史状态。该方法具体包括:针对第一人员以及目标实体物分别建立第一人员模型以及目标实体物模型,第一人员模型用于描述第一人员的历史状态,目标实体物模型用于描述目标实体物的历史状态;第一人员模型以及目标实体物模型均包括时间属性;将第一人员模型与目标实体物模型中的时间属性的取值设置为历史时间,历史时间用于指示第一人员模型与目标实体物模型中数据对应的时间;建立第一人员模型与目标实体物模型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第一关联关系用于将目标实体物模型关联至第一人员模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孪生、订阅人员的历史状态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数字孪生(Digital Twin,DT)也被称为“数字映射”、“数字镜像”,是充分利用物理模型、传感器更新、运行历史等数据,集成多学科、多物理量、多尺度、多概率的仿真过程,在虚拟空间中完成映射,从而反映相对应的实体装备的全生命周期过程。简言之,数字孪生就是现实世界中的事务在虚拟数字空间中的虚拟“数字孪生体”、“数字克隆体”。数字孪生起源于工业制造领域,随着工业信息化、自动化,以及物联网的快速发展,数字孪生技术热度不断提高,被认为是万物互联的关键技术之一。
在工业领域“人、机、料、法、环”五要素中,“人”是实现工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如果缺乏对人的行为的感知、模拟、分析和优化,工业生产很难顺利进行。但是,现有的对人员进行数字孪生主要是应用于医疗领域,工业领域内的数字孪生技术大多是关于实体物的,鲜有专门针对人员进行孪生的。
因此,目前亟需一种孪生人员的历史状态的方法,用于数字孪生人员的当前状态。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孪生、订阅人员的历史状态的方法及装置,用以实现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孪生人员的历史状态。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孪生人员的历史状态的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针对第一人员以及目标实体物分别建立第一人员模型以及目标实体物模型,所述第一人员模型用于描述所述第一人员的历史状态,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用于描述所述目标实体物的历史状态;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以及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均包括时间属性;将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与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中的时间属性的取值设置为历史时间,所述历史时间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与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中数据对应的时间;建立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与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所述第一关联关系用于将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关联至所述第一人员模型。
在本方案中,可以根据现实中人员与实体物之间的关系,对其进行数字孪生,得到对应的人员模型以及实体物模型。通过对人员以及实体物模型的创建,为用户提供了各个实体的信息,实现了数字化管理。同时,通过时间属性记录了模型中各历史数据对应的时间,使得模型中保存的信息更加准确、全面。并且,还可以根据现实中人员与实体物之间的关联关系,创建组织模型中的关联关系,提高了对各个模型的管理效率。
可选的,所述历史时间为当前时刻之前至少一个时刻或当前时刻之前至少一个持续时间段。
在本方式中,通过模型中包含的数据时间属性,更加准确地向用户展示了历史数据以及历史数据的更新情况,有利于用户对人员以及实体物信息更加精细化的管理。
可选的,所述第一关联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与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之间存在空间关系;其中,所述空间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人员模型所占据的空间范围在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所占据的空间范围内;或者,所述空间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所占据的空间范围在所述第一人员模型所占据的空间范围内;或者,所述第一关联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与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之间存在位置关系,所述位置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人员模型的位置坐标与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的位置坐标发生重叠。
在本方式中,通过第一关联关系,加强了模型之间的联系,提高了模型管理效率。
可选的,所述建立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与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包括:将所述目标实体物标识为父模型,将所述第一人员模型标识为属于所述父模型的子模型。
可选的,针对第二人员建立第二人员模型,所述第二人员模型用于描述所述第二人员的历史状态,所述第二人员模型包括时间属性;将所述第二人员模型的时间属性的取值设置为历史时间,所述历史时间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人员模型中数据对应的时间;建立所述第二人员模型与所述第一人员模型的第二关联关系,所述第二关联关系用于将所述第二人员模型关联至所述第一人员模型。
在本方式中,创建了与第一人员模型相关联的第二人员模型,加强了人员模型之间的相关性,进一步地提高了人员信息管理效率。
可选的,所述第二关联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人员模型与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之间具有几何关系,所述几何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人员模型所占据的空间范围与所述第一人员模型所占据的空间范围的相对位置关系。
在本方式中,通过第二关联关系,展示了人员模型之间的几何关系,加强了模型之间的联系,提高了模型管理效率。
可选的,所述第一人员模型、所述第二人员模型以及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中还包括空间属性,所述空间属性用于指示以下一项或多项内容:坐标系信息、空间位置信息、空间旋转角度、几何形状信息、空间范围信息。
在本方式中,各个模型中还包括了空间属性,用以描述各个模型对应的实体中各个历史数据的空间信息,完善了模型中包含的信息范围,进一步加强了对实体信息的管理。同时,在后续对模型的访问中,还可以通过各个模型中的空间属性以及模型之间的空间关系对模型进行访问,提高了对模型的管理效率。
可选的,在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中建立空间坐标系,所述空间坐标系的原点与所述目标实体物的位置保持相对固定;以所述空间坐标系为所述第一人员的参考坐标系,确定所述第一人员的位置信息;根据所述第一人员的位置信息,为所述第一人员模型的空间属性赋值。
通过本方式,人员模型的空间属性可以依据人员以及与人员关联的实体物的空间坐标系进行确定,这样,加强了人员以及实体物之间的关联关系,简化了人员的空间信息的表示,提高了对模型信息的管理效率。
可选的,所述空间属性包括所述空间位置的信息,所述第一人员模型、所述第二人员模型以及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中还包括位置属性,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第一人员的所述空间位置的信息发生变化时,将所述空间位置的信息变化保存至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中的位置属性;其中,所述位置属性用于描述所述第一人员在过去的至少一个时刻的位置变化,或者,在过去至少一个持续时间段内的位置的变化。
在本方式中,通过模型中的位置属性记录模型对应的实体的位置变化,完善了模型中保存的数据信息。
可选的,当所述第一人员模型所占据的空间范围从属于所述目标实体物所占据的空间范围内变更为不属于所述目标实体物所占据的空间范围内时,更新所述第一人员模型的空间属性以及时间属性,并且,更新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与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的第一关联关系;或者,当所述第一人员模型的位置坐标与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的位置坐标不重叠时,更新所述第一人员模型的空间属性以及时间属性,并且,更新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与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的第一关联关系。
通过本方式,模型中保存的历史数据能够有效的体现模型所对应的实体的空间位置的变化,进一步地完善了模型所包含的信息,提高了对模型的管理。
可选的,通过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以及所述第一人员模型,生成在所述当前时刻之前至少一个时刻或所述当前时刻之前至少一个持续时间段内,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对应的父对象记录以及所述第一人员模型对应的子对象记录;其中,所述父对象记录用于描述所述目标实体物在所述当前时刻之前至少一个时刻或所述当前时刻之前至少一个持续时间段内的属性状态;所述子对象记录用于描述所述第一人员在所述当前时刻之前至少一个时刻或所述当前时刻之前至少一个持续时间段内的属性状态。
在本方式中,通过模型生成应的对象记录,使得用户能够获得关于实体物同一且规范的历史状态信息,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并且降低了获取信息的复杂度。
可选的,建立所述父对象记录与所述子对象记录的第三关联关系;其中,所述子对象记录具有唯一的所述父对象记录,所述父对象记录与所述子对象记录均包括时间范围,所述子对象的时间范围在所述父对象记录的时间范围之内。
在本方式中,将生成的父对象记录与子对象记录进行联系,能够贯彻人员与实体物之间的关联关系,加强了人员与实体物之间、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提高了信息管理的效率。
可选的,所述第一人员模型和所述第二人员模型还包括组织角色属性,所述组织角色属性用于描述人员在组织中担任的岗位角色信息。
在本方式中,在人员模型中增加了组织角色属性,完善了人员模型中保存的历史信息,加强了对人员信息的管理。
可选的,所述第一人员模型、所述第二人员模型以及所述实体物模型中还包括成员属性,所述成员属性用于描述用户自定义数据。
在本方式中,用户可以通过成员属性,分别将每个人员或实体物的差异化信息保存在其对应的模型中,避免了因单独的人员或实体物所具有的特异化信息而对整体的模型进行修改,提高了本方案的适配性与实用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订阅人员的历史状态的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针对第一人员以及目标实体物分别建立第一人员模型以及目标实体物模型,所述第一人员模型用于描述所述第一人员的历史状态,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用于描述所述目标实体物的历史状态;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以及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均包括时间属性;将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与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中的时间属性的取值设置为历史时间,所述历史时间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与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中数据对应的时间;建立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与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所述第一关联关系用于将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关联至所述第一人员模型;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请求,所述第一请求用于请求订阅所述第一人员的历史状态;响应于所述第一请求,对所述第一人员模型执行订阅操作;根据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与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对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执行所述订阅操作。
在本方案中,基于模型之间存在第一关联关系,在订阅第一人员模型后,可以根据第一人员模型中的关联关系,对被关联到的目标实体物模型执行同样的订阅操作。这样在用户只需发出订阅第一人员模型的指示,就可以同时订阅与第一人员模型相关联的目标实体物模型,并及时获得这些模型的变化信息。能够以简单的操作获得更全面的信息,提高了订阅操作的智能化程度。
可选的,所述第一请求中携带订阅项,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第一人员模型和/或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发生变化时,生成与所述订阅项相匹配的订阅信息;将所述订阅信息发送至所述终端设备。
在本方式中,服务器依据第一请求中携带的订阅项,为终端设备发送对应的订阅信息,既能够满足用户的订阅需求,也避免了用于对模型的其它信息的跟踪,实现了模型信息的精细化管理。
可选的,所述订阅项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空间属性,位置属性,成员属性。
可选的,所述变化包括:人员变化,所述人员变化用于指示所述与所述第一人员模型具有第二关联关系的第二人员模型的数量发生变化;其中,所述第二关联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人员模型与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之间具有几何关系,所述几何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人员模型所占据的空间范围与所述第一人员模型所占据的空间范围的相对位置关系。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订阅人员的历史状态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创建模块,用于针对第一人员以及目标实体物分别建立第一人员模型以及目标实体物模型,所述第一人员模型用于描述所述第一人员的历史状态,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用于描述所述目标实体物的历史状态;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以及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均包括时间属性;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与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中的时间属性的取值设置为历史时间,所述历史时间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与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中数据对应的时间;建立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与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所述第一关联关系用于将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关联至所述第一人员模型。
可选的,所述历史时间为当前时刻之前至少一个时刻或当前时刻之前至少一个持续时间段。
可选的,所述第一关联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与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之间存在空间关系;其中,所述空间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人员模型所占据的空间范围在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所占据的空间范围内;或者,所述空间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所占据的空间范围在所述第一人员模型所占据的空间范围内;或者,所述第一关联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与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之间存在位置关系,所述位置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人员模型的位置坐标与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的位置坐标发生重叠。
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建立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与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时,具体用于:将所述目标实体物标识为父模型,将所述第一人员模型标识为属于所述父模型的子模型。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用于:所述创建模块还用于针对第二人员建立第二人员模型,所述第二人员模型用于描述所述第二人员的历史状态,所述第二人员模型包括时间属性;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第二人员模型的时间属性的取值设置为历史时间,所述历史时间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人员模型中数据对应的时间;建立所述第二人员模型与所述第一人员模型的第二关联关系,所述第二关联关系用于将所述第二人员模型关联至所述第一人员模型。
可选的,所述第二关联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人员模型与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之间具有几何关系,所述几何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人员模型所占据的空间范围与所述第一人员模型所占据的空间范围的相对位置关系。
可选的,所述第一人员模型、所述第二人员模型以及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中还包括空间属性,所述空间属性用于指示以下一项或多项内容:坐标系信息、空间位置信息、空间旋转角度、几何形状信息、空间范围信息。
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中建立空间坐标系,所述空间坐标系的原点与所述目标实体物的位置保持相对固定;以所述空间坐标系为所述第一人员的参考坐标系,确定所述第一人员的位置信息;根据所述第一人员的位置信息,为所述第一人员模型的空间属性赋值。
可选的,所述空间属性包括所述空间位置的信息,所述第一人员模型、所述第二人员模型以及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中还包括位置属性,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当所述第一人员的所述空间位置的信息发生变化时,将所述空间位置的信息变化保存至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中的位置属性;其中,所述位置属性用于描述所述第一人员在过去的至少一个时刻的位置变化,或者,在过去至少一个持续时间段内的位置的变化。
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当所述第一人员模型所占据的空间范围从属于所述目标实体物所占据的空间范围内变更为不属于所述目标实体物所占据的空间范围内时,更新所述第一人员模型的空间属性以及时间属性,并且,更新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与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的第一关联关系;或者,当所述第一人员模型的位置坐标与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的位置坐标不重叠时,更新所述第一人员模型的空间属性以及时间属性,并且,更新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与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的第一关联关系。
可选的,所述创建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以及所述第一人员模型,生成在所述当前时刻之前至少一个时刻或所述当前时刻之前至少一个持续时间段内,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对应的父对象记录以及所述第一人员模型对应的子对象记录;其中,所述父对象记录用于描述所述目标实体物在所述当前时刻之前至少一个时刻或所述当前时刻之前至少一个持续时间段内的属性状态;所述子对象记录用于描述所述第一人员在所述当前时刻之前至少一个时刻或所述当前时刻之前至少一个持续时间段内的属性状态。
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建立所述父对象记录与所述子对象记录的第三关联关系;其中,所述子对象记录具有唯一的所述父对象记录,所述父对象记录与所述子对象记录均包括时间范围,所述子对象的时间范围在所述父对象记录的时间范围之内。
可选的,所述第一人员模型和所述第二人员模型还包括组织角色属性,所述组织角色属性用于描述人员在组织中担任的岗位角色信息。
可选的,所述第一人员模型、所述第二人员模型以及所述实体物模型中还包括成员属性,所述成员属性用于描述用户自定义数据。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订阅人员的历史状态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创建模块,用于针对第一人员以及目标实体物分别建立第一人员模型以及目标实体物模型,所述第一人员模型用于描述所述第一人员的历史状态,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用于描述所述目标实体物的历史状态;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以及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均包括时间属性;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与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中的时间属性的取值设置为历史时间,所述历史时间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与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中数据对应的时间;建立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与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所述第一关联关系用于将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关联至所述第一人员模型;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请求,所述第一请求用于请求订阅所述第一人员的历史状态;响应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请求,对所述第一人员模型执行订阅操作;根据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与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对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执行所述订阅操作。
可选的,所述第一请求中携带订阅项,所述装置还包括:发送模块,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人员模型和/或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发生变化时,生成与所述订阅项相匹配的订阅信息;将所述订阅信息发送至所述终端设备。
可选的,所述订阅项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空间属性,位置属性,成员属性。
可选的,所述变化包括:人员变化,所述人员变化用于指示所述与所述第一人员模型具有第二关联关系的第二人员模型的数量发生变化;其中,所述第二关联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人员模型与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之间具有几何关系,所述几何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人员模型所占据的空间范围与所述第一人员模型所占据的空间范围的相对位置关系。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使得所述装置通过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执行时,使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的方法被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第四、第五以及第六方面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所具有的技术效果或优点,均可以由第一方面以及第二方面中提供的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所具有的技术效果或优点对应解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孪生人员的历史状态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为模型的空间属性赋值的方法;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型之间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成员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订阅组织历史状态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查询组织历史状态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删除组织历史状态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孪生人员的历史状态的装置;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订阅人员的历史状态的装置;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第一”、“第二”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参见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孪生人员历史状态的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具有计算功能的各类设备如笔记本电脑、台式计算机以及服务器等,也可以是各类移动终端设备中,如手机、平板及其它可以实现计算功能的终端设备。应理解,上述设备仅为举例说明,本申请不做限制。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S101:针对第一人员以及目标实体物分别建立第一人员模型以及目标实体物模型。
其中,第一人员模型用于描述第一人员的历史状态,目标实体物模型用于描述目标实体物的历史状态。并且,第一人员模型以及目标实体物模型中均包含时间属性,该时间属性用于描述模型中数据所对应的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被创建的各项模型的存在形式可以包括不同种类:既可以是由数据表的形式保存在数据中,也可以是由图像的形式进行保存,还可以是由其他可能的数据保存形式进行存储,本申请不做限制。
步骤S102:将第一人员模型以及目标实体物模型中的时间属性的取值设置为历史时间,该历史时间用于指示第一人员模型与目标实体物模型中的数据对应的时间。
可选的,各类模型中保存有模型对应的实体的历史数据,其中,历史数据指的是各个模型中,用于描述模型对应实体的历史状态的统一数据结构。而对于时间属性而言,其反应的就是模型中历史数据对应的时间。例如,对于第一人员模型而言,其保存的第一条历史数据可能是表示第一人员模型对应的第一人员的入职信息;对应的,该条历史数据的时间属性,即表示了第一人员的入职时间。又例如,目标实体物模型中的某一条历史数据描述的是目标实体物模型对应的目标实体物某一次的维修记录,那么,该条历史数据的时间属性的取值则表示了该次维修的具体时间。
这样,用户可以通过这些模型中的时间属性的取值,获知各个模型中历史数据对应的时间,从而更清晰地获取模型对应的实体的历史状态以及相关信息,加强了对人员及实体物信息的管理。
可选的,上述历史时间可以是当前时刻之前至少一个时刻,也可以是当前时刻之前至少一个持续时间段。
示例性的,上述记录第一人员入职信息的历史数据的时间属性的取值,既可以被记录为某一整天的时间段(例如2020年1月1日),也可以被记录为当天的某一时刻。具体历史数据的时间属性的取值选择哪一种历史事件进行记录,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本申请不做限定。
可选的,各类模型中还可以包括数据时间属性,用于描述模型中历史数据被记录或是被修改的时间。
示例性的,同样以第一人员模型中,描述第一人员入职信息的历史数据为例,该历史数据的时间属性的取值虽然是第一人员的入职时间,但是该历史数据的数据时间属性的取值则应该是第一人员模型创建时的时间。另外,对于某些历史数据而言,可能存在修改数据的情况,例如,在某次错误勘定时,发现模型中的某一条历史数据中存在错误,那么,在完成对历史数据的修改后,同时会更新该历史数据的数据时间属性的取值,以表示该条历史数据的最新修订时间。
在本方式中,通过模型中包含的数据时间属性,更加准确地向用户展示了历史数据以及历史数据的更新情况,有利于用户对人员以及实体物信息更加精细化的管理。
步骤S103:建立第一人员模型与目标实体物模型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该第一关联关系用于将目标实体物模型关联至第一人员模型。
示例性的,基于第一人员与目标实体物在现实中的关联关系,建立第一人员模型与目标实体物模型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假设车间中的一架实体车床为上述目标实体物,操作该车床的工人为上述第一人员。此时,可以根据车床与工人之间的工人操作车床的关联关系确定第一人员模型与目标实体物模型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并且,根据该第一关联关系,将目标实体物模型关联至第一人员模型。这样,在后续对模型的访问过程中,用户可以根据实际中存在的关系,快速查找到关联的模型。
在本方案中,可以根据现实中人员与实体物之间的关系,对其进行数字孪生,得到对应的人员模型以及实体物模型。通过对人员以及实体物模型的创建,为用户提供了各个实体的信息,实现了数字化管理。同时,通过时间属性记录了模型中各历史数据对应的时间,使得模型中保存的信息更加准确、全面。并且,还可以根据现实中人员与实体物之间的关联关系,创建组织模型中的关联关系,提高了对各个模型的管理效率。
可选的,第一人员模型与目标实体物模型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可以用于指示第一人员模型与目标实体物模型之间存在的空间关系;其中,空间关系用于指示第一人员模型所占据的空间范围在目标实体物模型所占据的空间范围内;或者,空间关系用于指示目标实体物模型所占据的空间范围在第一人员模型所占据的空间范围内。
示例性的,假设第一人员为车间工人,目标实体物为车间工人所处的车间,这样,在创建人员模型以及实体物模型后,第一人员模型中记录的空间范围处于目标实体物模型中记录的空间范围内,因此可以基于该空间关系,创建第一人员模型与目标实体物模型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从而将第一人员模型与目标实体物模型关联。
又或者,第一人员为车间工人,目标实体物为该车间工人所操作的机器之一。这样,由于车间工人需要在几架机器之间来回走动从而操作这些机器,因此,基于该车间工人所创建的第一人员模型中记录的空间范围包含了基于上述机器所创建的目标实体物模型中记录的空间范围。进一步的,根据该空间关系可以创建第一人员模型以及目标实体物模型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将第一人员模型与目标实体物模型关联。
在本方式中,通过第一关联关系,加强了模型之间的联系,提高了模型管理效率。
可选的,第一人员模型与目标实体物模型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还可以用于指示第一人员模型与目标实体物模型之间存在位置关系,该位置关系用于指示第一人员模型的位置坐标与目标实体物模型的位置坐标发生重叠。
示例性的,假设第一人员为工人,目标实体物为工人被分配到的椅子,此时,当工人在椅子上休息时,工人与椅子的位置坐标就会发生重叠,此时,工人与椅子之间存在位置关系,基于该位置关系,创建第一人员模型与目标实体物模型的第一关联关系,将第一人员模型与目标实体物模型关联。
可选的,在创建第一人员模型与目标实体物模型的第一关联关系时,还可以将目标实体物模型标识为父模型,将第一人员模型标识为属于该父模型的子模型。
以上介绍了根据人员与实体物之间的关联关系创建模型以及建立联系的方法,以下介绍根据人员之间的关联关系创建模型的方法。
首先,针对第二人员建立第二人员模型,该第二人员模型用于描述第二人员的历史状态,并且,该第二人员模型中同样包括时间属性。
其次,将第二人员模型的时间属性的取值设置为历史时间,该历史时间用于指示第二人员模型中数据对应的时间。
接着,建立第二人员模型与第一人员模型的第二关联关系,该第二关联关系用于将第二人员模型关联至第一人员模型。
应理解,上述第二人员模型创建的具体步骤与第一人员模型创建的具体步骤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在创建第二人员模型后,基于第二人员与第一人员在现实中的关联关系,建立第二人员模型与第一人员模型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假设第一人员为车间主任,第二人员为该车间的工人,此时,第一人员与第二人员之间存在上下级关系,并且,第一人员所占据的空间范围包含了第二人员所占据的空间范围,因此,基于以上现实中的关联关系,创建第二人员模型与第一人员模型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将第二人员模型关联至第一人员模型。
在本方式中,创建了与第一人员模型相关联的第二人员模型,加强了人员模型之间的相关性,进一步地提高了人员信息管理效率。
可选的,以上述第一人员模型与第二人员模型为例,在人员模型中,还包括组织角色属性,用于人员所在的组织的信息以及人员在组织中担任的岗位角色信息。例如,第一人员隶属于车间甲,并且在车间甲中,张三担任了车间主任的岗位。因此,在针对第一人员创建的第一人员模型中,其组织角色属性即包括车间甲以及车间主任的信息。
可选的,上述第二关联关系还可以用于指示第二人员模型与第一人员模型之间具有几何关系,该几何关系用于指示第二人员模型与第一人员模型所占据的空间范围存在的相对位置关系。
具体的,由于人员所具有的移动性以及自主性,人员之间的位置关系存在较多的变化,例如,从相交到相离,从接触到距离一定范围等。因此,可以使用第二关联关系指示人员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相交或相离等)。
在本方式中,通过第二关联关系,展示了人员模型之间的几何关系,加强了模型之间的联系,提高了模型管理效率。
因此,如果期望能够具体表示人员与人员之间、人员与实体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可选的,上述第一人员模型、第二人员模型以及目标实体物模型中均包含空间属性,该空间属性用于指示以下一项或多项内容:坐标系信息、空间位置信息、空间旋转角度、几何形状信息、空间范围信息。
其中,坐标系信息用于指示模型具体选定的参考坐标系的信息,空间位置信息用于指示模型对应的实体所处的位置信息,空间旋转角度用于指示模型对应的实体物相对于参考系的旋转角度,几何形状信息用于指示模型所对应的实体存在的形状信息,空间范围信息用于指示模型对应的实体所占据的范围大小的信息。
在本方式中,各个模型中还包括了空间属性,用以描述各个模型对应的实体中各个历史数据的空间信息,完善了模型中包含的信息范围,进一步加强了对实体信息的管理。同时,在后续对模型的访问中,还可以通过各个模型中的空间属性以及模型之间的空间关系对模型进行访问,提高了对模型的管理效率。
可选的,对于各个模型中空间属性的赋值,服务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完成。
参见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为模型中空间属性赋值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S201:在目标实体物模型中建立空间坐标系,该空间坐标系的原点与目标实体物的位置保持相对固定。
其中,在目标实体物模型中建立的空间坐标系的原点与目标实体物模型的位置保持的相对固定,是指在目标实体物模型对应的目标实体物所覆盖的空间范围内,选择一个固定点所处的位置,使得该固定点的位置与空间坐标系的原点的距离与相对位置关系保持固定,这样,目标实体物模型的位置坐标保持不变,后续用户可以以目标实体物的空间位置为参考,确定与目标实体物相关联的第一人员的空间位置。例如,最简单的空间坐标系的创建方式则是以目标实体物的一个固定的点的位置作为空间坐标系圆的位置,这样,既可以通过简单的坐标表示目标实体物的位置信息,也可以更加直观的反应与目标实体物关联的人员的空间位置信息。
步骤S202:服务器以空间坐标系为第一人员的参考坐标系,确定第一人员的位置信息。
在该步骤中,第一人员以目标实体物的空间坐标系为参考坐标系确定自身的位置信息,这样能有效且直观地展示第一人员与目标实体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例如,参见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目标实体物与第一人员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在图3中,以目标实体物所占据的空间范围的一个角落中的点为空间坐标系的原点,建立空间坐标系,并根据该空间坐标系确定目标实体物所占据的空间范围内第一人员的空间位置信息。
步骤S203:根据上述第一人员的位置信息,为第一人员模型的空间属性赋值。
以图3中的中目标实体物与第一人员的空间关系为例,在图3中,空间坐标系的原点为目标实体物的一角的固定点,而根据该空间坐标以及第一人员与目标实体物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为第一人员对应的人员模型中的空间属性赋值。例如,第一人员模型的空间属性中坐标系信息可以是:目标实体物的空阿金坐标系,空间位置信息可以是:第一人员模型在空间坐标系的坐标,空间范围信息可以是第一人员模型所占据的空间范围在空间坐标系中的坐标表示。这样,就可以根据第一人员在空间坐标系中的位置信息为其对应的第一人员模型的空间属性赋值。
通过本方式,人员模型的空间属性可以依据人员以及与人员关联的实体物的空间坐标系进行确定,这样,加强了人员以及实体物之间的关联关系,简化了人员的空间信息的表示,提高了对模型信息的管理效率。
可选的,上述各类模型中还包括位置属性,该位置属性用于描述实体在过去的至少一个时刻的位置变化;或者,用于描述实体在过去一个持续时间段内的位置变化。
具体的,当模型对应的实体的位置信息发生变化时,服务器会将空间位置的变化保存至对应模型中的位置属性。以第一人员模型为例,当现实中第一人员进行移动,其与目标实体物的相对位置关系随之发生变化,此时,第一人员发生的位置变化会通过历史数据进行保存,服务器则可以根据表示该位置变化的历史数据,对第一人员模型的位置属性进行赋值,用以表示第一人员该次位置变化。应理解,此处仅以第一人员模型进行举例说明,在现实中,其它人员以及实体物发生的位置变化将会采取同样的处理方式。
在本方式中,通过模型中的位置属性记录模型对应的实体的位置变化,完善了模型中保存的数据信息。
可选的,当人员与实体物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发生变化时,更新人员模型与实体物模型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
具体的,以第一人员模型与实体物模型为例,当第一人员模型所占据的空间范围从包含在目标实体物模型所占据的空间范围之内,变更为不包含在目标实体物模型所占据的空间范围之内时,更新第一人员模型的空间属性以及时间属性,同时,更新第一人员模型与目标实体物模型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
又或者,当第一人员模型的位置坐标与目标实体物的位置坐标不再重叠时,更新第一人员模型中的空间属性以及时间属性,同时更新第一人员模型与目标实体物模型的第一关系。
通过本方式,模型中保存的历史数据能够有效的体现模型所对应的实体的空间位置的变化,进一步地完善了模型所包含的信息,提高了对模型的管理。
可选的,在孪生目标实体物模型、第一人员模型以及第二人员模型的历史状态时,还可以通过目标实体物、第一人员以及第二人员对应的目标实体物模型、第一人员模型以及第二人员模型,生成在当前时刻之前的至少一个时刻或当前时刻之前的至少一个持续时间段内,各个模型对应的对象记录,包括目标实体物模型对应的父对象记录以及第一人员模型对应的子对象记录。
其中,通过目标实体物模型生成的对象记录可以被标记为父对象记录,用于描述目标实体物在当前时刻之前至少一个时刻或当前时刻之前至少一个持续时间段内的属性状态。通过第一人员模型生成的对象记录可以被标记为子对象记录,该子对象记录用于描述第一人员在当前时刻之前至少一个时刻或至少一个持续时间段内的属性状态。
示例性的,通过完成建立的第一人员模型中包含的历史状态,生成一条用于描述该历史状态的子对象记录,该记录中包含了第一人员模型对应的历史状态中的各个属性的值。例如,根据第一人员模型中包含的第一人员入职这一历史状态,生成一条子对象记录,该记录中包含了第一人员入职的时间、第一人员所处的组织以及第一人员在组织中担任的角色信息等等。
在本方式中,通过模型生成应的对象记录,使得用户能够获得关于实体物同一且规范的历史状态信息,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并且降低了获取信息的复杂度。
可选的,对于生成的父对象记录以及至少一个子对象记录,还可以执行以下处理方式:建立父对象记录与子对象记录的第三关联关系,该第三关联关系用于指示父对象记录对应的目标实体物模型与子对象记录对应的第一人员模型具有第一关联关系。
其中,子对象记录有且只有一个父对象记录,所有对象记录中均包含时间范围这一属性,用于指示各个记录所对应的属性状态所持续的时间范围。并且,子对象记录中的时间范围在父对象记录的时间范围之内。
在本方式中,将生成的父对象记录与子对象记录进行联系,能够贯彻人员与实体物之间的关联关系,加强了人员与实体物之间、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提高了信息管理的效率。
可选的,上述创建的各个模型还包括成员属性,该成员属性用于描述用户自定义的数据。
具体的,模型的成员属性中可以包含若干成员。所谓成员,指的是一种数据结构,所有人员或实体物的差异化属性的信息,均可以通过该数据结构进行存储,并保存在该其对应的模型中。
示例性的,参见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成员结构的示意图。在图4中,成员包括了不同的成员信息,例如,成员ID、成员名称、成员数据类型以及成员值等。通过这种结构化的数据信息,用户可以为不同的模型增添其对应的成员信息。例如,第一人员对应的第一人员模型中,可以增加描述其工作履历的成员信息。
在本方式中,用户可以通过成员属性,分别将每个人员或实体物的差异化信息保存在其对应的模型中,避免了因单独的人员或实体物所具有的特异化信息而对整体的模型进行修改,提高了本方案的适配性与实用性。
以上介绍了通过建立人员模型实现人员历史状态的孪生的方案,以下介绍建立后的模型的几种可能的应用。
应用1、订阅人员的历史状态
参见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订阅人员历史状态的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由与终端设备通信相连的计算机、服务器等设备共同执行,为便于说明,下面以服务器与终端设备为例,描述本方法的具体实施步骤。
步骤S501:服务器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请求,该第一请求用于请求订阅第一人员的历史状态。
其中,该第一请求中可以携带用于确定第一人员模型的信息,而该信息具体可以是:第一人员模型的模型标识;或者,第一人员模型中的一个或多个属性的值;或者,第一人员模型的模型标识以及第一人员模型中的一个或多个属性的值。
例如,当终端设备需要订阅第一人员模型时,可以向服务器发送第一请求,该第一请求中携带了第一人员模型的模型标识(0000101),服务器接收到该第一请求后,即可根据该模型标识完成对第一人员模型的订阅操作。
这样,服务器可以通过第一请求中携带的信息,从若干模型中确定出第一人员模型,而这若干人员模型则存储在服务器对应的数据库中。在创建完成若干人员模型后,将这些人员模型存储在服务器对应的数据库中,从而确保了后续信息查询的可靠性。
步骤S502:服务器响应于第一请求,对第一人员模型执行订阅操作。
示例性的,该订阅操作可以是将被订阅的人员模型的标识信息保存在对应的订阅数据表中,该订阅数据表中记录有所有被订阅的人员模型的标识信息。
仍以第一人员模型为例进行说明,服务器在接收到请求订阅第一人员模型的第一请求后,响应于该第一请求,将第一人员模型的模型标识保存至订阅数据表中,用以实现对第一人员模型的订阅。
步骤S503:服务器从若干模型中确定出目标实体物模型,该目标实体物模型与第一人员模型具有第一关联关系;对目标实体物模型执行订阅操作。
示例性的,服务器在确定第一人员模型后,从第一人员模型中获取第一人员模型与目标实体物模型的第一关联关系的相关信息,并根据该第一关联关系的信息从若干模型中确定出上述目标实体物模型,并随即订阅该目标实体物模型。类似的,当服务器接收到的第一请求是用于请求订阅目标实体物模型时,服务器则可以根据目标实体物模型中存在的与第一关联关系相关的信息,从若干模型中确定出第一人员模型,并随之订阅第一人员模型。换言之,服务器既可以根据关联关系,从第一人员模型确定并订阅目标实体物模型,也可以根据关联关系,从目标实体物模型确定并订阅第一人员模型。
应理解,上述步骤中仅描述了基于目标实体物与第一人员模型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进行的订阅,但是现实中,还可以基于第一人员模型与第二人员模型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进行订阅操作,本申请不做限制。
步骤S504:当目标实体物模型和/或第一人员模型发生变化时,将变化情况发送至终端设备。
在完成对第一人员模型以及目标实体物模型的订阅之后,服务器会检测这些模型的数据情况,一旦发现目标实体物模型和/或第一人员模型的数据发生变化,或是发生了人员变化时,服务器即刻向终端设备发送上述变化情况。其中,人员变化用于指示与第一人员模型具有第二关联关系的第二人员模型的数量发生变化,以车间主任为例,车间主任所管理的车间甲中,出现了人员调动,一些人员被调走,另一些人员调入该车间甲后,与车间主任对应的第一人员模型具有第二关联关系的第二人员模型的数量随之生了变化,即人员变化。
在本方案中,基于模型之间存在第一关联关系,在订阅第一人员模型后,可以根据第一人员模型中的关联关系,对被关联到的目标实体物模型执行同样的订阅操作。这样在用户只需发出订阅第一人员模型的指示,就可以同时订阅与第一人员模型相关联的目标实体物模型,并及时获得这些模型的变化信息。能够以简单的操作获得更全面的信息,提高了订阅操作的智能化程度。
可选的,服务器向终端设备发送变化情况时,可以选择以下方式进行发送:
首先,当目标实体物模型和/或第一人员模型发生变化时,生成与订阅项相匹配的订阅信息,其中,订阅项是第一请求中携带的;其次,服务器将订阅信息发送至终端设备。
其中,第一请求中携带的订阅项可以是模型中包含的各类属性的名称,例如时间属性、空间属性、位置属性或是岗位属性等;还可以是模型中用户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信息,例如,可以是成员属性中成员的名称。
这样,当各类模型中的数据发生变化时,服务器可以根据第一请求中包含的订阅项,对应地生成订阅信息,例如,假设第一请求中携带的订阅项仅包括空间属性,当目标实体物模型和/或第一人员模型的空间属性发生变化时,服务器生成的订阅信息可以是只用于指示目标实体物模型和/或第一人员模型的空间属性的变化的订阅信息。
在本方式中,服务器依据第一请求中携带的订阅项,为终端设备发送对应的订阅信息,既能够满足用户的订阅需求,也避免了用于对模型的其它信息的跟踪,实现了模型信息的精细化管理。
应用2、查询人员的历史状态
参见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查询人员历史状态的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S601:服务器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二请求,该第二请求用于查询第一人员模型。
与应用1类似,该第二请求中可以携带用于确定第一人员模型的信息,而该信息具体可以是:第一人员模型的模型标识;或者,第一人员模型中的一个或多个属性的值;或者,第一人员模型的模型标识以及第一人员模型中的一个或多个属性的值。
步骤S602:服务器响应于该第二请求,从若干模型中确定出第一人员模型。
步骤S603:服务器根据第一人员模型中有关第一关联关系以及第二关联关系的信息,从若干模型中确定出目标实体物模型以及第二人员模型,该目标实体物模型与第一人员模型具有第一关联关系,第二人员模型与第一人员模型具有第二关联关系。
步骤S604:服务器向终端设备输出第一人员模型、第二人员模型以及目标实体物模型。
这样,服务器即可根据第一人员模型与目标实体物模型、第二人员模型具备的第一关联关系以及第二关联关系,仅根据一个模型标识,确定出其它与第一人员模型具有关联关系的模型,同时将这些模型发送至终端设备,以完成对第二请求的响应。
在本方式中,只需要根据一个模型的查询信息,即可获得若干与该模型关联的模型的信息,简化了用户的查询操作,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可选的,第二请求中还可以携带查询项,用以指示服务器根据对应的查询项进行反馈。
示例性的,查询项可以是第一人员模型中的时间属性、空间属性、岗位属性、位置属性、成员属性中的一项或多项内容,而服务器在接收到包含查询项的第二请求时,在确定出的第一人员模型、第二人员模型以及目标实体物模型中确定出查询项所对应的信息,并生成对应的查询发送至终端设备。
在本方式中,通过查询项的限制,可以有针对性地发送模型中的信息,提高了对组织模型管理的精细化度。
应用3、删除人员的历史状态
参见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删除人员历史状态的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S701:服务器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三请求,该第三请求用于删除目标实体物模型。
步骤S702:响应于第三请求,服务器从若干模型中确定出目标实体物模型,并根据目标实体物模型中的有关第一关联关系的信息,从若干模型中确定出第一人员模型。
步骤S703:删除目标实体物模型以及第一人员模型。
在本方式中,通过目标实体物模型与第一人员模型之间存在的第一关联关系,在接收到删除目标实体物模型的指令后,同时删除与目标组织模型具有第一关联关系的第一人员模型,简化了用户操作,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以上介绍了基于第一人员模型与目标实体物模型、第二人员模型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第二关联关系进行的订阅、查询、删除操作,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不仅仅可以只是根据第一、第二关联关系进行上述操作,还可以基于人员模型中具有的岗位角色属性进行伤处操作,或者是人员与实体物之间的空间关系进行上述操作等,本申请不做限制。
以岗位属性为例,可以在用于指示删除操作的第三请求中,增加特定的岗位角色信息,以使服务器响应于该第三请求,从若干模型中确定出具有该岗位角色信息的人员模型,并对其执行对应的删除操作。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孪生人员的历史状态的装置。
参见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孪生人员的历史状态的装置,该装置可以是由上述服务器或者是该设备中的芯片或集成电路等,该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服务器执行的方法的模块/单元/技术手段。
示例性的,该装置800包括:
创建模块801,用于针对第一人员以及目标实体物分别建立第一人员模型以及目标实体物模型,所述第一人员模型用于描述所述第一人员的历史状态,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用于描述所述目标实体物的历史状态;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以及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均包括时间属性;
处理模块802,用于将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与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中的时间属性的取值设置为历史时间,所述历史时间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与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中数据对应的时间;建立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与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所述第一关联关系用于将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关联至所述第一人员模型。
作为一种实施例,图8论述的装置可以用于执行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因此,对于该装置的各功能模块所能够实现的功能等可参考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订阅人员的历史状态的装置。
参见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订阅人员的历史状态的装置,该装置可以是由上述服务器或者是该设备中的芯片或集成电路等,该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服务器执行的方法的模块/单元/技术手段。
示例性的,该装置900包括:
创建模块901,用于针对第一人员以及目标实体物分别建立第一人员模型以及目标实体物模型,所述第一人员模型用于描述所述第一人员的历史状态,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用于描述所述目标实体物的历史状态;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以及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均包括时间属性;
处理模块902,用于将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与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中的时间属性的取值设置为历史时间,所述历史时间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与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中数据对应的时间;建立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与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所述第一关联关系用于将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关联至所述第一人员模型;
接收模块903,用于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请求,所述第一请求用于请求订阅所述第一人员的历史状态;
响应模块904,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请求,对所述第一人员模型执行订阅操作;根据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与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对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执行所述订阅操作。
作为一种实施例,图9论述的装置可以用于执行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因此,对于该装置的各功能模块所能够实现的功能等可参考图5所示的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装置的若干模块或子模块,但是这种划分仅仅是示例性的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块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模块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模块来具体化。
作为上述装置一种可能的产品形态,参见图10,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1000,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1001;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1001通信连接的通信接口1003;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1001通过执行存储器1002存储的指令,使得所述电子设备1000通过所述通信接口1003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任一设备所执行的方法步骤。
可选的,所述存储器1002位于所述电子设备1000之外。
可选的,所述电子设备1000包括所述存储器1002,所述存储器1002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1001相连,所述存储器1002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1001执行的指令。附图10用虚线表示存储器1002对于电子设备1000是可选的。
其中,所述处理器1001和所述存储器1002可以通过接口电路耦合,也可以集成在一起,这里不做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定上述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2以及通信接口1003之间的具体连接介质。本申请实施例在图10中以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2以及通信接口1003之间通过总线1004连接,总线在图10中以粗线表示,其它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仅是进行示意性说明,并不引以为限。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0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及的处理器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实现。当通过硬件实现时,该处理器可以是逻辑电路、集成电路等。当通过软件实现时,该处理器可以是一个通用处理器,通过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软件代码来实现。
示例性的,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及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Eate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bus RAM,DR RAM)。
需要说明的是,当处理器为通用处理器、DSP、ASIC、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时,存储器(存储模块)可以集成在处理器中。
应注意,本文描述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产品形态,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执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实例中任一设备所执行的方法步骤。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36)
1.一种孪生人员的历史状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针对第一人员以及目标实体物分别建立第一人员模型以及目标实体物模型,所述第一人员模型用于描述所述第一人员的历史状态,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用于描述所述目标实体物的历史状态;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以及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均包括时间属性;
将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与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中的时间属性的取值设置为历史时间,所述历史时间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与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中数据对应的时间;
基于所述第一人员以及所述目标实体物之间的关联关系,建立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与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所述第一关联关系用于将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关联至所述第一人员模型;
所述第一关联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与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之间存在空间关系,基于所述空间关系将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与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关联;其中,所述空间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人员模型所占据的空间范围在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所占据的空间范围内;或者,所述空间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所占据的空间范围在所述第一人员模型所占据的空间范围内;
或者,所述第一关联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与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之间存在位置关系,基于所述位置关系将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与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关联,所述位置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人员模型的位置坐标与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的位置坐标发生重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历史时间为当前时刻之前至少一个时刻或当前时刻之前至少一个持续时间段。
3.如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与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包括:
将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标识为父模型,将所述第一人员模型标识为属于所述父模型的子模型。
4.如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针对第二人员建立第二人员模型,所述第二人员模型用于描述所述第二人员的历史状态,所述第二人员模型包括时间属性;
将所述第二人员模型的时间属性的取值设置为历史时间,所述历史时间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人员模型中数据对应的时间;
建立所述第二人员模型与所述第一人员模型的第二关联关系,所述第二关联关系用于将所述第二人员模型关联至所述第一人员模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关联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人员模型与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之间具有几何关系,所述几何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人员模型所占据的空间范围与所述第一人员模型所占据的空间范围的相对位置关系。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人员模型、所述第二人员模型以及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中还包括空间属性,所述空间属性用于指示以下一项或多项内容:坐标系信息、空间位置信息、空间旋转角度、几何形状信息、空间范围信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中建立空间坐标系,所述空间坐标系的原点与所述目标实体物的位置保持相对固定;
以所述空间坐标系为所述第一人员的参考坐标系,确定所述第一人员的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人员的位置信息,为所述第一人员模型的空间属性赋值。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属性包括所述空间位置信息,所述第一人员模型、所述第二人员模型以及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中还包括位置属性,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人员的所述空间位置信息发生变化时,将所述空间位置信息变化保存至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中的位置属性;
其中,所述位置属性用于描述所述第一人员在过去的至少一个时刻的位置变化,或者,在过去至少一个持续时间段内的位置的变化。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人员模型所占据的空间范围从属于所述目标实体物所占据的空间范围内变更为不属于所述目标实体物所占据的空间范围内时,更新所述第一人员模型的空间属性以及时间属性,并且,更新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与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的第一关联关系;或者,
当所述第一人员模型的位置坐标与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的位置坐标不重叠时,更新所述第一人员模型的空间属性以及时间属性,并且,更新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与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的第一关联关系。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以及所述第一人员模型,生成在当前时刻之前至少一个时刻或当前时刻之前至少一个持续时间段内,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对应的父对象记录以及所述第一人员模型对应的子对象记录;
其中,所述父对象记录用于描述所述目标实体物在所述当前时刻之前至少一个时刻或所述当前时刻之前至少一个持续时间段内的属性状态;所述子对象记录用于描述所述第一人员在所述当前时刻之前至少一个时刻或所述当前时刻之前至少一个持续时间段内的属性状态。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建立所述父对象记录与所述子对象记录的第三关联关系;其中,所述子对象记录具有唯一的所述父对象记录,所述父对象记录与所述子对象记录均包括时间范围,所述子对象记录的时间范围在所述父对象记录的时间范围之内。
12.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人员模型和所述第二人员模型还包括组织角色属性,所述组织角色属性用于描述人员在组织中担任的岗位角色信息。
13.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人员模型、所述第二人员模型以及所述实体物模型中还包括成员属性,所述成员属性用于描述用户自定义数据。
14.一种订阅人员的历史状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针对第一人员以及目标实体物分别建立第一人员模型以及目标实体物模型,所述第一人员模型用于描述所述第一人员的历史状态,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用于描述所述目标实体物的历史状态;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以及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均包括时间属性;
将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与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中的时间属性的取值设置为历史时间,所述历史时间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与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中数据对应的时间;
基于所述第一人员以及所述目标实体物之间的关联关系,建立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与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所述第一关联关系用于将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关联至所述第一人员模型;
所述第一关联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与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之间存在空间关系,基于所述空间关系将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与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关联;其中,所述空间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人员模型所占据的空间范围在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所占据的空间范围内;或者,所述空间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所占据的空间范围在所述第一人员模型所占据的空间范围内;
或者,所述第一关联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与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之间存在位置关系,基于所述位置关系将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与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关联,所述位置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人员模型的位置坐标与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的位置坐标发生重叠;
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请求,所述第一请求用于请求订阅所述第一人员的历史状态;
响应于所述第一请求,对所述第一人员模型执行订阅操作;根据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与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对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执行所述订阅操作。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请求中携带订阅项,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人员模型和/或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发生变化时,生成与所述订阅项相匹配的订阅信息;
将所述订阅信息发送至所述终端设备。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订阅项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空间属性,位置属性,成员属性。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化包括:人员变化,所述人员变化用于指示与所述第一人员模型具有第二关联关系的第二人员模型的数量发生变化;
其中,所述第二关联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人员模型与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之间具有几何关系,所述几何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人员模型所占据的空间范围与所述第一人员模型所占据的空间范围的相对位置关系。
18.一种订阅人员的历史状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创建模块,用于针对第一人员以及目标实体物分别建立第一人员模型以及目标实体物模型,所述第一人员模型用于描述所述第一人员的历史状态,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用于描述所述目标实体物的历史状态;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以及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均包括时间属性;
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与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中的时间属性的取值设置为历史时间,所述历史时间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与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中数据对应的时间;基于所述第一人员以及所述目标实体物之间的关联关系,建立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与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所述第一关联关系用于将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关联至所述第一人员模型;
所述第一关联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与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之间存在空间关系,基于所述空间关系将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与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关联;其中,所述空间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人员模型所占据的空间范围在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所占据的空间范围内;或者,所述空间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所占据的空间范围在所述第一人员模型所占据的空间范围内;
或者,所述第一关联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与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之间存在位置关系,基于所述位置关系将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与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关联,所述位置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人员模型的位置坐标与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的位置坐标发生重叠。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历史时间为当前时刻之前至少一个时刻或当前时刻之前至少一个持续时间段。
20.如权利要求18-19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建立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与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时,具体用于:
将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标识为父模型,将所述第一人员模型标识为属于所述父模型的子模型。
21.如权利要求18-19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用于:
所述创建模块还用于针对第二人员建立第二人员模型,所述第二人员模型用于描述所述第二人员的历史状态,所述第二人员模型包括时间属性;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第二人员模型的时间属性的取值设置为历史时间,所述历史时间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人员模型中数据对应的时间;建立所述第二人员模型与所述第一人员模型的第二关联关系,所述第二关联关系用于将所述第二人员模型关联至所述第一人员模型。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关联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人员模型与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之间具有几何关系,所述几何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人员模型所占据的空间范围与所述第一人员模型所占据的空间范围的相对位置关系。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人员模型、所述第二人员模型以及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中还包括空间属性,所述空间属性用于指示以下一项或多项内容:坐标系信息、空间位置信息、空间旋转角度、几何形状信息、空间范围信息。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在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中建立空间坐标系,所述空间坐标系的原点与所述目标实体物的位置保持相对固定;
以所述空间坐标系为所述第一人员的参考坐标系,确定所述第一人员的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人员的位置信息,为所述第一人员模型的空间属性赋值。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属性包括所述空间位置信息,所述第一人员模型、所述第二人员模型以及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中还包括位置属性,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当所述第一人员的所述空间位置信息发生变化时,将所述空间位置信息变化保存至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中的位置属性;
其中,所述位置属性用于描述所述第一人员在过去的至少一个时刻的位置变化,或者,在过去至少一个持续时间段内的位置的变化。
26.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当所述第一人员模型所占据的空间范围从属于所述目标实体物所占据的空间范围内变更为不属于所述目标实体物所占据的空间范围内时,更新所述第一人员模型的空间属性以及时间属性,并且,更新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与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的第一关联关系;或者,
当所述第一人员模型的位置坐标与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的位置坐标不重叠时,更新所述第一人员模型的空间属性以及时间属性,并且,更新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与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的第一关联关系。
27.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创建模块还用于:
通过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以及所述第一人员模型,生成在当前时刻之前至少一个时刻或当前时刻之前至少一个持续时间段内,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对应的父对象记录以及所述第一人员模型对应的子对象记录;
其中,所述父对象记录用于描述所述目标实体物在所述当前时刻之前至少一个时刻或所述当前时刻之前至少一个持续时间段内的属性状态;所述子对象记录用于描述所述第一人员在所述当前时刻之前至少一个时刻或所述当前时刻之前至少一个持续时间段内的属性状态。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建立所述父对象记录与所述子对象记录的第三关联关系;其中,所述子对象记录具有唯一的所述父对象记录,所述父对象记录与所述子对象记录均包括时间范围,所述子对象记录的时间范围在所述父对象记录的时间范围之内。
29.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人员模型和所述第二人员模型还包括组织角色属性,所述组织角色属性用于描述人员在组织中担任的岗位角色信息。
30.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人员模型、所述第二人员模型以及所述实体物模型中还包括成员属性,所述成员属性用于描述用户自定义数据。
31.一种订阅人员的历史状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创建模块,用于针对第一人员以及目标实体物分别建立第一人员模型以及目标实体物模型,所述第一人员模型用于描述所述第一人员的历史状态,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用于描述所述目标实体物的历史状态;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以及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均包括时间属性;
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与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中的时间属性的取值设置为历史时间,所述历史时间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与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中数据对应的时间;基于所述第一人员以及所述目标实体物之间的关联关系,建立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与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所述第一关联关系用于将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关联至所述第一人员模型;
所述第一关联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与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之间存在空间关系,基于所述空间关系将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与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关联;其中,所述空间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人员模型所占据的空间范围在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所占据的空间范围内;或者,所述空间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所占据的空间范围在所述第一人员模型所占据的空间范围内;
或者,所述第一关联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与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之间存在位置关系,基于所述位置关系将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与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关联,所述位置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人员模型的位置坐标与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的位置坐标发生重叠;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请求,所述第一请求用于请求订阅所述第一人员的历史状态;
响应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请求,对所述第一人员模型执行订阅操作;根据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与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对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执行所述订阅操作。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请求中携带订阅项,所述装置还包括:
发送模块,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人员模型和/或所述目标实体物模型发生变化时,生成与所述订阅项相匹配的订阅信息;将所述订阅信息发送至所述终端设备。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订阅项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空间属性,位置属性,成员属性。
34.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化包括:人员变化,所述人员变化用于指示与所述第一人员模型具有第二关联关系的第二人员模型的数量发生变化;
其中,所述第二关联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人员模型与所述第一人员模型之间具有几何关系,所述几何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人员模型所占据的空间范围与所述第一人员模型所占据的空间范围的相对位置关系。
3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13和14-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执行时,使如权利要求1-13和14-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实现。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767784.5A CN115017139B (zh) | 2022-06-30 | 2022-06-30 | 一种孪生、订阅人员的历史状态的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767784.5A CN115017139B (zh) | 2022-06-30 | 2022-06-30 | 一种孪生、订阅人员的历史状态的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017139A CN115017139A (zh) | 2022-09-06 |
CN115017139B true CN115017139B (zh) | 2023-12-01 |
Family
ID=830793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767784.5A Active CN115017139B (zh) | 2022-06-30 | 2022-06-30 | 一种孪生、订阅人员的历史状态的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01713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617423B (zh) * | 2022-09-29 | 2023-09-01 | 北京亚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位置信息的确定方法及相关设备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539583A (zh) * | 2020-05-13 | 2020-08-14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 | 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生产过程仿真优化方法 |
CN112818446A (zh) * | 2021-01-26 | 2021-05-18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智能车间数字孪生系统的构建方法 |
CN114237170A (zh) * | 2021-11-25 | 2022-03-25 | 西北工业大学 | 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装配车间虚实融合运行与管控方法 |
-
2022
- 2022-06-30 CN CN202210767784.5A patent/CN11501713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539583A (zh) * | 2020-05-13 | 2020-08-14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 | 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生产过程仿真优化方法 |
CN112818446A (zh) * | 2021-01-26 | 2021-05-18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智能车间数字孪生系统的构建方法 |
CN114237170A (zh) * | 2021-11-25 | 2022-03-25 | 西北工业大学 | 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装配车间虚实融合运行与管控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017139A (zh) | 2022-09-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905087B2 (ja) | 物品探索方法、装置及びロボット | |
Mateev | Industry 4.0 and the digital twin for building industry | |
CN115017139B (zh) | 一种孪生、订阅人员的历史状态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8920498B (zh) | 数据查询方法、装置及设备 | |
US9600792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an engineering workflow | |
CN106296365A (zh) | 一种购买操作共享方法及装置 | |
CN115129909B (zh) | 一种孪生、订阅实体物的历史状态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5098471B (zh) | 一种孪生、订阅事件的历史状态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5482340A (zh) | 三维场景建模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0442647B (zh) | 数据一致性同步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WO2023202702A1 (zh) | 一种日程信息同步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15080544B (zh) | 一种孪生、订阅组织的历史状态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7631821A (zh) | 用于扩展现实应用程序的物理环境的数字孪生 | |
CN116610667A (zh) | 业务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
EP4092610A1 (en)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device, system,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 |
CN115816831A (zh) | 基于云端控制3d打印机功耗缩减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
US20090063184A1 (en) | Method For Automatic Project File Reconstruction and Batch Processor | |
CN113986494A (zh) | 接口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 |
CN113157890A (zh) | 智能问答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5080545A (zh) | 一种人员当前状态的孪生、订阅方法及装置 | |
CN112529222A (zh) | 车辆维修服务系统、车辆维修服务生成方法和装置 | |
CN105706082A (zh) | 用于定义可离线模型图的方法和系统 | |
CN110866005A (zh) | 一种物联网数据采集管理方法及系统、存储介质及终端 | |
CN116094727B (zh) | 身份核验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14020733A (zh) | 目标数据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