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16714B - 电子设备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16714B
CN115016714B CN202111537996.6A CN202111537996A CN115016714B CN 115016714 B CN115016714 B CN 115016714B CN 202111537996 A CN202111537996 A CN 202111537996A CN 115016714 B CN115016714 B CN 1150167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main control
cursor
control end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3799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16714A (zh
Inventor
陈衍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3799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16714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167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167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167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167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6Drag-and-drop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Wearable computers, e.g. on a bel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7Interaction techniques to control parameter settings, e.g. interaction with sliders or di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响应于模式切换指令,控制主控端进入设备控制模式;识别主控端操作模式;若为左手操作模式,设置主控端的多个第一控制操作和每个第一控制操作对应的第一控制功能;若为右手操作模式,设置主控端的多个第二控制操作和每个第二控制操作对应的第二控制功能;若左手操作模式与右手操作模式之间产生切换,对第一控制操作和第二控制操作进行调换,及对第一控制功能和第二控制功能进行调换;侦测用户的控制操作,基于用户的控制操作生成控制指令,将控制指令发送至受控端,控制受控端执行操作。本申请便于用户在主控端的不同佩戴状态下执行控制操作以控制受控端。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设备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现如今,智能穿戴式设备,如智能手表等,已广泛应用于用户的日常生活,而且智能手表的功能也不局限于可单独实现的时间显示、信息推送功能,还可以作为一个远程控制终端,对其他终端进行控制。例如,基于用户佩戴智能手表的状态,预先定义对智能手表的表冠和触控显示屏的控制操作,然后基于用户的控制操作对其他终端进行控制。由于不同用户佩戴智能手表的习惯不同,或用户所处的场景不同,例如虽然大部分用户习惯左手佩戴手表,但也存在部分用户习惯右手佩戴手表,或者在左手不便佩戴手表的场景下,用户只能右手佩戴手表。如此,在用户佩戴智能手表的状态发生改变时,表冠相对于用户的位置也会发生改变,导致用户无法方便地执行预先定义的控制操作,从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解决在用户佩戴智能手表的状态发生改变而导致用户不便于执行预设控制操作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应用于主控端,所述方法包括:响应于侦测到的模式切换指令,控制主控端进入设备控制模式;识别所述主控端的操作模式,所述操作模式包括左手操作模式和右手操作模式;若确定所述主控端的操作模式为所述左手操作模式,设置所述主控端的多个第一控制操作和每个第一控制操作对应的第一控制功能;若确定所述主控端的操作模式为所述右手操作模式,设置所述主控端的多个第二控制操作和每个第二控制操作对应的第二控制功能;若所述主控端在所述左手操作模式与所述右手操作模式之间产生切换,对所述主控端的所述第一控制操作和所述第二控制操作进行调换,以及对所述主控端的所述第一控制功能和所述第二控制功能进行调换;侦测用户的控制操作,基于用户的控制操作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并将控制指令发送至受控端,控制受控端执行对应的操作。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在佩戴状态产生变化时识别主控端的操作模式,并基于操作模式定义预设的控制操作及其对应的功能,使得即使在操作模式发生改变时,用户也可以方便地执行预先定义的控制操作,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响应于侦测到的模式切换指令,控制主控端进入设备控制模式包括:实时侦测是否接收到用户的第一模式切换操作;若接收到所述用户的第一模式切换操作,确定接收到模式切换指令,响应于侦测到的模式切换指令,控制主控端进入设备控制模式;或若未接收到所述用户的第一模式切换操作,确定未接收到模式切换指令。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主控端可以实时地判断是否进行模式切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识别所述主控端的操作模式包括:侦测所述主控端是否产生抬腕事件;若侦测到所述主控端产生抬腕事件,确定抬腕操作过程中所述主控端的y轴加速度的正负;若所述抬腕操作过程中所述主控端的y轴加速度为正数,确定所述主控端的操作模式为所述左手操作模式;或若所述抬腕操作过程中所述主控端的y轴加速度为负数,确定所述主控端的操作模式为所述右手操作模式;或若确定所述主控端未产生所述抬腕事件,控制所述主控端从所述设备控制模式切换至正常模式。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主控端可以基于用户的操作习惯精确地识别操作模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侦测主控端是否产生抬腕事件包括:在所述主控端与所述受控端之间建立通信连接后的预设时间段内,通过加速度传感器侦测所述主控端的运动姿态,判断所述主控端的加速度是否大于或等于阈值;若所述主控端的加速度大于或等于阈值,确定所述主控端产生所述抬腕事件;或若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所述主控端的加速度小于所述阈值,确定所述主控端未产生所述抬腕事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主控端可以精确地确定何时进行操作模式的识别。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控端包括触控屏、第一操作部及第二操作部,所述主控端的多个第一控制操作包括触控屏的滑动操作、第一操作部的单击和向上旋转操作以及第二操作部的单击和向下旋转操作,所述滑动操作对应的第一控制功能包括滑动光标和拖动目标物件,所述第一操作部的单击操作对应的第一控制功能为左键单击,向上旋转操作对应的第一控制功能为向上滚动翻页,所述第二操作部的单击操作对应的第一控制功能为右键单击,向下旋转操作对应的第一控制功能为向下滚动翻页。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主控端可以预先设定左手操作模式下的控制操作及其对应的控制功能,便于用户在左手佩戴主控端时执行操作对受控端进行控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控端的多个第二控制操作包括所述触控屏的滑动操作、所述第一操作部的单击和向下旋转操作以及所述第二操作部的单击和向上旋转操作,所述滑动操作对应的第二控制功能包括滑动光标和拖动目标物件,所述第一操作部的单击操作对应的第二控制功能为右键单击,向下旋转操作对应的第二控制功能为向下滚动翻页,所述第二操作部的单击操作对应的第二控制功能为左键单击,向上旋转操作对应的第二控制功能为向上滚动翻页。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主控端可以预先设定右手操作模式下的控制操作及其对应的控制功能,便于用户在右手佩戴主控端时执行操作对受控端进行控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用户的控制操作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包括:基于所述第一控制功能或所述第二控制功能、以及控制数据生成所述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数据包括触碰点的位置数据和对应的所述受控端的光标的位置数据,所述触碰点的位置数据包括所述触碰点的移动路径及停留时的触控屏坐标,所述光标的位置数据包括所述光标的移动路径以及所述光标在左键单击、右键单击及选中目标物件时的显示屏坐标;基于所述触控屏的分辨率和所述受控端的显示屏的分辨率建立触控屏坐标与显示屏坐标之间的映射关系;基于所述映射关系将所述触碰点对应的触控屏坐标映射为所述光标的显示屏坐标;基于所述映射关系将所述触碰点在触控屏上的移动路径映射为所述光标在显示屏上的移动路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主控端可以基于触碰点的位置数据确定光标的位置数据,从而精确地控制受控端执行光标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对主控端的第一控制操作和第二控制操作进行调换,以及对主控端的第一控制功能和第二控制功能进行调换包括:实时侦测所述主控端是否接收到用户的第二模式切换操作;若所述主控端接收到所述第二模式切换操作,将所述主控端在所述左手操作模式与所述右手操作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对所述主控端的所述第一控制操作和所述第二控制操作进行调换,以及对所述主控端的所述第一控制功能和所述第二控制功能进行调换。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主控端可以在操作模式发生改变的情况下,调换主控端的控制操作和控制功能,如此,在改变佩戴状态时,不改变用户的操作习惯,从而准确地响应用户的控制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主控端的当前界面切换至触控控制界面。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主控端可以在设备控制模式下及时响应用户的滑动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控制主控端熄屏。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主控端可以在对受控端进行控制的过程中,减少功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实时侦测是否接收到用户的结束控制操作;若确定接收到所述结束控制操作,控制所述主控端从所述设备控制模式切换至正常模式。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主控端可以基于用户操作退出设备控制模式,及时恢复正常模式。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应用于受控端,所述方法包括:接收主控端发送的控制指令,解析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功能和控制数据;基于所述控制功能和控制数据在所述受控端的显示屏上执行对应的操作。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受控端可以基于用户携带的主控端的远程控制指令执行操作,减少了其他控制设备的设置,有效提升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数据包括触碰点的位置数据及/或对应光标的位置数据,所述触碰点的位置数据包括所述触碰点的移动路径及停留时的触控屏坐标,所述光标的位置数据包括所述光标的移动路径以及所述光标在左键单击、右键单击及选中目标物件时的显示屏坐标。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受控端可以基于主控端发送的控制指令直接解析得到光标的位置数据,无需分析确定光标的位置数据,从而减少了对控制指令的响应时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控制功能和控制数据在所述受控端的显示屏上执行对应的操作包括:若解析得到所述控制指令中的控制功能为左键单击,获取所述控制数据中所述光标在左键单击时的显示屏坐标,控制所述光标在所述显示屏坐标对应的位置执行左键单击;或若解析得到所述控制指令中的控制功能为右键单击,获取所述控制数据中所述光标在右键单击时的显示屏坐标,控制所述光标在所述显示屏坐标对应的位置执行右键单击;或若解析得到所述控制指令中的控制功能为滑动光标,获取所述控制数据中所述光标的移动路径,基于所述光标的移动路径确定所述光标的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控制所述光标沿所述移动方向滑动所述移动距离;或若解析得到所述控制指令中的控制功能为拖动目标物件,获取所述控制数据中所述光标的移动路径及选中目标物件时的显示屏坐标,基于所述光标在选中所述目标物件前的移动路径控制所述光标滑动至所述选中目标物件时的显示屏坐标对应的位置,基于所述显示屏坐标选中所述目标物件,基于所述光标在选中所述目标物件后的移动路径确定所述目标物件的拖动方向和拖动距离,并控制所述光标基于所述拖动方向拖动所述目标物件移动所述拖动距离。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受控端可以基于控制功能及对应的控制数据精确地对光标进行控制。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主控端和受控端,所述主控端,用于:响应于侦测到的模式切换指令,控制主控端进入设备控制模式;识别所述主控端的操作模式,所述操作模式包括左手操作模式和右手操作模式;若确定所述主控端的操作模式为所述左手操作模式,设置所述主控端的多个第一控制操作和每个第一控制操作对应的第一控制功能;若确定所述主控端的操作模式为所述右手操作模式,设置所述主控端的多个第二控制操作和每个第二控制操作对应的第二控制功能;若所述主控端在所述左手操作模式与所述右手操作模式之间产生切换,对所述主控端的所述第一控制操作和所述第二控制操作进行调换,以及对所述主控端的所述第一控制功能和所述第二控制功能进行调换;侦测用户的控制操作,基于用户的控制操作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并将控制指令发送至受控端,控制受控端执行对应的操作;所述受控端,用于:接收所述主控端发送的控制指令,解析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功能和控制数据;基于所述控制功能和控制数据在所述受控端的显示屏上执行对应的操作。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在佩戴状态产生变化时识别主控端的操作模式,并基于操作模式定义预设的控制操作及其对应的功能,使得即使在操作模式发生改变时,用户也可以方便地执行预先定义的控制操作,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系统还包括:所述主控端侦测所述主控端是否产生抬腕事件;若侦测到所述主控端产生抬腕事件,确定抬腕操作过程中所述主控端的y轴加速度的正负;若所述抬腕操作过程中所述主控端的y轴加速度为正数,确定所述主控端的操作模式为所述左手操作模式;或若所述抬腕操作过程中所述主控端的y轴加速度为负数,确定所述主控端的操作模式为所述右手操作模式;或若确定所述主控端未产生所述抬腕事件,控制所述主控端从所述设备控制模式切换至正常模式。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基于用户的操作习惯精确地识别操作模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系统还包括:在所述主控端与所述受控端之间建立通信连接后的预设时间段内,所述主控端通过加速度传感器侦测所述主控端的运动姿态,判断所述主控端的加速度是否大于或等于阈值;若确定所述主控端的加速度大于或等于阈值,所述主控端确定所述主控端产生所述抬腕事件;或若确定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所述主控端的加速度小于所述阈值,所述主控端确定未产生所述抬腕事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精确地确定何时进行操作模式的识别。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控端包括触控屏、第一操作部及第二操作部,所述主控端的多个第一控制操作包括触控屏的滑动操作、第一操作部的单击和向上旋转操作以及第二操作部的单击和向下旋转操作,所述滑动操作对应的第一控制功能包括滑动光标和拖动目标物件,所述第一操作部的单击操作对应的第一控制功能为左键单击,向上旋转操作对应的第一控制功能为向上滚动翻页,所述第二操作部的单击操作对应的第一控制功能为右键单击,向下旋转操作对应的第一控制功能为向下滚动翻页。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电子设备控制系统可以预先设定左手操作模式下的控制操作及其对应的控制功能,便于用户在左手佩戴主控端时执行操作对受控端进行控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控端的多个第二控制操作包括所述触控屏的滑动操作、所述第一操作部的单击和向下旋转操作以及所述第二操作部的单击和向上旋转操作,所述滑动操作对应的第二控制功能包括滑动光标和拖动目标物件,所述第一操作部的单击操作对应的第二控制功能为右键单击,向下旋转操作对应的第二控制功能为向下滚动翻页,所述第二操作部的单击操作对应的第二控制功能为左键单击,向上旋转操作对应的第二控制功能为向上滚动翻页。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电子设备控制系统可以预先设定右手操作模式下的控制操作及其对应的控制功能,便于用户在右手佩戴主控端时执行操作对受控端进行控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系统还包括:所述主控端基于所述第一控制功能或所述第二控制功能、以及控制数据生成所述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数据包括触碰点的位置数据和对应的所述受控端的光标的位置数据,所述触碰点的位置数据包括所述触碰点的移动路径及停留时的触控屏坐标,所述光标的位置数据包括所述光标的移动路径以及所述光标在左键单击、右键单击及选中目标物件时的显示屏坐标;基于所述主控端的触控屏的分辨率和所述受控端的显示屏的分辨率建立触控屏坐标与显示屏坐标之间的映射关系;基于所述映射关系将所述触碰点对应的触控屏坐标映射为所述光标的显示屏坐标;基于所述映射关系将所述触碰点在触控屏上的移动路径映射为所述光标在显示屏上的移动路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基于触碰点的位置数据确定光标的位置数据,从而控制受控端精确地实现光标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系统还包括:所述受控端若解析得到所述控制指令中的控制功能为左键单击,获取所述控制数据中所述光标在左键单击时的显示屏坐标,控制所述光标在所述显示屏坐标对应的位置执行左键单击;或若解析得到所述控制指令中的控制功能为右键单击,获取所述控制数据中所述光标在右键单击时的显示屏坐标,控制所述光标在所述显示屏坐标对应的位置执行右键单击;或若解析得到所述控制指令中的控制功能为滑动光标,获取所述控制数据中所述光标的移动路径,基于所述光标的移动路径确定所述光标的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控制所述光标沿所述移动方向滑动所述移动距离;或若解析得到所述控制指令中的控制功能为拖动目标物件,获取所述控制数据中所述光标的移动路径及选中目标物件时的显示屏坐标,基于所述光标在选中所述目标物件前的移动路径控制所述光标滑动至所述选中目标物件时的显示屏坐标对应的位置,基于所述显示屏坐标选中所述目标物件,基于所述光标在选中所述目标物件后的移动路径确定所述目标物件的拖动方向和拖动距离,并控制所述光标基于所述拖动方向拖动所述目标物件移动所述拖动距离。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电子设备控制系统可以基于控制功能及对应的控制数据精确地对光标进行控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系统还包括:控制所述主控端熄屏。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主控端可以在对受控端进行控制的过程中,减少功耗。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以上的电子设备控制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以上的电子设备控制方法。
另外,第四方面至第五方面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方法部分各设计的方法相关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的电子设备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可以在主控端佩戴于用户手上时,自动识别主控端的操作模式,并基于操作模式相应设置控制操作及其对应的控制功能,控制操作和控制功能的设置符合用户操作习惯,使得用户在使用主控端对受控端进行远程控制的过程中,即使主控端的佩戴状态发生改变,用户也无需改变操作习惯,仍然可以方便地对在主控端执行控制操作对受控端进行控制,有效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用户佩戴智能手表的第一状态示意图。
图1B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用户佩戴智能手表的第二状态示意图。
图1C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用户佩戴智能手表的第三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软件架构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控制服务的模块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控制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识别主控端的操作模式的流程图。
图7A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主控端建立的三维直角坐标系示意图。
图7B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主控端建立的三维直角坐标系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对第一控制操作和第二控制操作进行调换以及对第一控制功能和第二控制功能进行调换的流程图。
图9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主控端和受控端之间的交互示意图。
图11A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控制方法的在主控端的流程图。
图11B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控制方法的在受控端的流程图。
图1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硬件架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示例性的给出了部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概念的说明以供参阅。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中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应理解,本申请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申请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三种情况。“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表示:a,b,c,a和b,a和c,b和c,a、b和c七种情况。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控制方法,下面首先对本申请电子设备控制方法的应用场景进行描述。
参阅图1A所示,为用户佩戴智能手表的第一状态示意图。以用户使用左手佩戴智能手表为例,智能手表的两个表冠的位置都朝向用户的左手手掌,可以对表冠的控制操作定义对应的控制功能,例如单击上表冠对应第一控制功能,单击下表冠对应第二控制功能,上旋上表冠对应第三控制功能,下旋下表冠对应第四控制功能等。此时,用户的右手可以方便地对表冠执行控制操作,以实现对应的控制功能。
参阅图1B所示,为用户佩戴智能手表的第二状态示意图。以用户从左手换至右手佩戴智能手表为例,若保持表冠的位置不变,表冠的位置都远离用户的右手手掌,此时,用户的左手需要绕过智能手表,从而对表冠执行控制操作,如此导致用户不便于执行控制操作。
参阅图1C所示,为用户佩戴智能手表的第三状态示意图。以用户使用右手佩戴智能手表时改变表冠位置为例,为便于用户左手操作表冠,可以将智能手表旋转180度,从而在保持触控屏向上的同时,表冠的位置都朝向用户的右手手掌。然而,此时原先的上表冠位于下方,下表冠位于下方,由于两个表冠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若控制操作和控制功能的对应关系不变,用户需要改变操作习惯,如此也会导致用户不便于执行控制操作。
参阅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的软件架构图。分层架构将软件分成若干个层,每一层都有清晰的角色和分工。层与层之间通过软件接口通信。例如,将安卓系统分为四层,从上至下分别为应用程序层,框架层,安卓运行时(Android runtime)和系统库,以及内核层。
应用程序层可以包括一系列应用程序包。例如,应用程序包可以包括相机,图库,日历,通话,地图,导航,WLAN,蓝牙,音乐,视频,短信息,设备控制服务等应用程序。
框架层为应用程序层的应用程序提供应用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Interface,API)和编程框架。应用程序框架层包括一些预先定义的函数。例如,应用程序框架层可以包括窗口管理器,内容提供器,视图系统,电话管理器,资源管理器,通知管理器等。
其中,窗口管理器用于管理窗口程序。窗口管理器可以获取显示屏大小,判断是否有状态栏,锁定屏幕,截取屏幕等。内容提供器用来存放和获取数据,并使这些数据可以被应用程序访问。所述数据可以包括视频,图像,音频,拨打和接听的电话,浏览历史和书签,电话簿等。视图系统包括可视控件,例如显示文字的控件,显示图片的控件等。视图系统可用于构建应用程序。显示界面可以由一个或多个视图组成的。例如,包括短信通知图标的显示界面,可以包括显示文字的视图以及显示图片的视图。电话管理器用于提供电子设备100的通信功能。例如通话状态的管理(包括接通,挂断等)。资源管理器为应用程序提供各种资源,比如本地化字符串,图标,图片,布局文件,视频文件等。通知管理器使应用程序可以在状态栏中显示通知信息,可以用于传达告知类型的消息,可以短暂停留后自动消失,无需用户交互。比如通知管理器被用于告知下载完成,消息提醒等。通知管理器还可以是以图表或者滚动条文本形式出现在系统顶部状态栏的通知,例如后台运行的应用程序的通知,还可以是以对话窗口形式出现在屏幕上的通知。例如在状态栏提示文本信息,发出提示音,电子设备振动,指示灯闪烁等。
Android Runtime包括核心库和虚拟机。Android runtime负责安卓系统的调度和管理。核心库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java语言需要调用的功能函数,另一部分是安卓的核心库。
应用程序层和框架层运行在虚拟机中。虚拟机将应用程序层和框架层的java文件执行为二进制文件。虚拟机用于执行对象生命周期的管理,堆栈管理,线程管理,安全和异常的管理,以及垃圾回收等功能。
系统库可以包括多个功能模块。例如,表面管理器(surface manager),媒体库(Media Libraries),三维图形处理库(例如:OpenGL ES),2D图形引擎(例如SGL)等。
其中,表面管理器用于对显示子系统进行管理,并且为多个应用程序提供了2D和3D图层的融合。媒体库支持多种常用的音频,视频格式回放和录制,以及静态图像文件等。媒体库可以支持多种音视频编码格式,例如:MPEG4,H.264,MP3,AAC,AMR,JPG,PNG等。三维图形处理库用于实现三维图形绘图,图像渲染,合成,和图层处理等。2D图形引擎是2D绘图的绘图引擎。
内核层是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层。内核层至少包含显示驱动,摄像头驱动,音频驱动,传感器驱动。
内核层是电子设备100的操作系统的核心,是基于硬件的第一层软件扩充,提供操作系统最基本的功能,是操作系统工作的基础,负责管理系统的进程、内存、设备驱动程序、文件和网络系统,决定了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例如,内核可以决定一个应用程序对某部分硬件的操作时间。
内核层包括与硬件紧密相关的程序,例如中断处理程序、设备驱动程序等,还包括基本的、公共的、运行频率较高的模块,例如时钟管理模块、进程调度模块等,还包括关键性的数据结构。内核层可以设置于处理器110中,或固化在内部存储器121。
为解决上述在用户佩戴智能手表的状态发生改变,导致用户不便于执行预设控制操作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控制系统。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控制系统,下面对本申请电子设备控制系统进行描述。
参阅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控制服务的模块示意图。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应用程序层200中的设备控制服务201包括状态监测模块202、模式切换模块203、数据采集模块204及功能设置模块205。设备控制服务201可以通过框架层300提供的应用程序接口获取内核层400的数据,内核层400可以获取传感器数据。
参阅图4所示,为本申请较佳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控制系统的架构示意图。电子设备控制系统10包括主控端20、网络30及受控端40。主控端20和受控端40通过网络30通信连接。例如,所述网络30可以为蓝牙、Wi-Fi或蜂窝网络。所述蜂窝网络为2G网络、3G网络、4G-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网络或5G新空口(5G-New Radio)网络中的至少一种。主控端20通过网络30将控制指令及/或控制数据发送至受控端40,从而对受控端40进行控制。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主控端20可以为智能手表、电子手环等穿戴式的电子设备,受控端40可以为个人电脑、智能电视、大屏、投影设备等具有显示屏的电子设备。
如图1A所示,主控端20包括,但不局限于触控屏21、第一操作部22及第二操作部23。若主控端20为智能手表,第一操作部22为上表冠,第二操作部23为下表冠。上表冠和下表冠可以是按键类型或触碰类型。若主控端20为其他类型的电子设备,第一操作部22和第二操作部23可以是设置于电子设备上的其他可操作部件。第一操作部22和第二操作部23可以被按压和旋转,以接收用户的点击操作和旋转操作。第一操作部22和第二操作部23均可响应于用户的操作,执行对应的功能。例如,第一操作部22可响应于用户的手指按压操作,显示主界面。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说明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电子设备控制系统10的架构的限定,本申请电子设备控制系统10的架构包括但不局限于图3所示。
参阅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控制方法的流程图。所述方法应用于主控端20中,所述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具体包括:
S501,实时侦测是否接收到模式切换指令。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对模式切换指令的实时侦测可以包括:通过状态监测模块实时侦测是否接收到用户的第一模式切换操作,若接收到用户的第一模式切换操作,确定接收到模式切换指令,若未接收到用户的第一模式切换操作,确定未接收到模式切换指令。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模式切换操作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置,例如三次点击触控屏、第一操作部或第二操作部。若第一模式切换操作为三次点击触控屏,可以通过状态监测模块判断触控屏的触摸传感器侦测触控屏是否接收到用户的三次点击操作。若第一模式切换操作为三次点击第一操作部或第二操作部,可以通过状态监测模块判断设置于第一操作部或第二操作部的压力传感器是否接收到用户的三次点击操作。
S502,若确定接收到模式切换指令,响应模式切换指令控制主控端进入设备控制模式。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主控端至少包括正常模式和设备控制模式。在正常模式下,主控端正常运行,不响应设备控制操作。在设备控制模式下,为避免与正常控制操作的冲突,主控端只响应用户对受控端的设备控制操作,以执行设备控制功能。响应模式切换指令控制主控端进入设备控制模式可以包括:模式切换模块判断主控端处于正常模式还是处于设备控制模式,若主控端处于设备控制模式,模式切换模块忽略模式切换指令;若主控端处于正常模式,模式切换模块控制主控端从正常模式切换至设备控制模式。
S503,建立主控端与受控端之间的通信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主控端与受控端之间的通信连接为蓝牙连接,建立主控端与受控端之间的通信连接可以包括:在主控端切换至设备控制模式后,应用程序层中的蓝牙应用程序广播蓝牙连接请求,若受控端扫描到所述蓝牙连接请求,响应所述蓝牙连接请求,以建立主控端与受控端之间的蓝牙连接。可选地,蓝牙连接为BLE低功耗蓝牙连接。
在其他实施例中,主控端与受控端之间的通信连接也可以是Wi-Fi连接,例如,通过路由设备建立主控端与受控端之间的Wi-Fi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在主控端与受控端建立通信连接后,主控端输出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主控端与受控端连接成功。可选地,可以通过主控端的触控屏显示所述提示信息,提示信息可以是文字信息,也可以是表明连接成功的预设图像或预设图标。此外,也可以通过扬声器播放提示信息,或者通过主控端的马达产生振动,以提示连接成功。
S504,识别主控端的操作模式。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主控端的操作模式包括左手操作模式和右手操作模式。识别主控端的操作模式的细化流程可参阅图6所示,具体包括:
S5041,侦测主控端是否产生抬腕事件。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侦测主控端的抬腕事件可以包括:在主控端与受控端之间建立通信连接后的预设时间段内,状态监测模块通过加速度传感器侦测主控端的运动姿态,数据采集模块获取加速度传感器侦测到的主控端的加速度,并判断主控端的加速度是否大于或等于阈值,若主控端的加速度大于或等于阈值,状态监测模块确定主控端产生抬腕事件,即佩戴所述主控端的用户执行了抬腕操作;若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主控端的加速度小于阈值,状态监测模块确定主控端未产生抬腕事件。可选地,预设时间段为三分钟,阈值为1.2m/s2
可以理解的是,在主控端与受控端之间建立通信连接后,若用户需要通过主控端对受控端进行控制,通常会抬起佩戴主控端的手腕,靠近未佩戴主控端的手,以便于执行控制操作,在抬起手腕的过程中,主控端会产生一个较大(大于或等于阈值)的加速度,因此,可以通过侦测加速度大小来侦测抬腕事件。
S5042,若侦测到主控端产生抬腕事件,确定抬腕操作过程中所述主控端的y轴加速度的正负。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确定抬腕操作过程中所述主控端的y轴加速度的正负可以包括:数据采集模块确定加速度传感器侦测到的所述抬腕操作过程中所述主控端的y轴加速度方向。参阅图7A或图7B所示,为基于主控端建立的三维直角坐标系示意图。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三维直角坐标系基于图7A中主控端的方向建立,主控端的触控屏呈圆形,触控屏的圆心为所述三维直角坐标系的原点,触控屏的平面为xy平面,x轴沿触控屏的直径设置,大致与用户手臂的延伸方向相同,y轴垂直于x轴设置,z轴垂直于触控屏的平面设置。在其他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三维直角坐标系也可以根据需求以其他方式建立。在主控端的运动过程中,加速度传感器可以自动侦测主控端在x轴、y轴及z轴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加速度数据的正负可以反映加速度的方向,加速度数据的绝对值可以反映加速度的大小。
S5043,若抬腕操作过程中所述主控端的y轴加速度为正数,确定主控端的操作模式为左手操作模式。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如图7A所示,当用户左手佩戴主控端时,第一操作部和第二操作部朝向用户的左手手掌,以便于用户右手操作,此时,主控端的位置为第一位置,基于第一位置建立主控端的三维直角坐标系。若抬腕操作过程中所述主控端的y轴加速度为正数,主控端产生沿y轴正方向的运动,则确定用户必然执行了左手抬腕的操作,状态监测模块进一步确定主控端的操作模式为左手操作模式。
S5044,若抬腕操作过程中所述主控端的y轴加速度为负数,确定主控端的操作模式为右手操作模式。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如图7B所示,当用户右手佩戴主控端时,为使得第一操作部和第二操作部都朝向用户的右手手掌,以便于用户左手操作,主控端的位置为第二位置,所述第二位置由所述第一位置旋转180度形成,此时,主控端的三维直角坐标系也旋转180度。若抬腕操作过程中所述主控端的y轴加速度为负数,主控端产生沿y轴负方向的运动,则确定用户必然执行了右手抬腕的操作,状态监测模块进一步确定主控端的操作模式为右手操作模式。
在其他实施例中,若主控端的三维直角坐标系中y轴的正方向与以上实施例中y轴的正方向相反,则抬腕操作过程中所述主控端的y轴加速度为正数时,主控端的操作模式为右手操作模式,抬腕操作过程中所述主控端的y轴加速度为负数时,主控端的操作模式为左手操作模式,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在确定主控端的操作模式后,加速度传感器停止侦测主控端的运动姿态,用户可以按照当前手部任意方向操作而不改变主控端的左右手配置,避免重复侦测主控端的抬腕事件。
S5045,若确定主控端未产生抬腕事件,控制主控端从设备控制模式切换至正常模式。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若在主控端与受控端之间建立通信连接后的预设时间段内,状态监测模块都未侦测到主控端产生抬腕事件,则确定主控端未产生抬腕事件,模式切换模块将主控端从设备控制模式切换至正常模式。
可以理解的是,若在主控端与受控端之间建立通信连接后的预设时间段内,即较长的时间段内,主控端都未产生较大的加速度,说明用户可能不需要通过主控端对受控端进行控制,控制主控端退出设备控制模式,并切换至正常模式。
S505,若确定主控端的操作模式为左手操作模式,设置触控屏的滑动操作、第一操作部的单击和向上旋转操作、第二操作部的单击和向下旋转操作以及每个控制操作对应的控制功能。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在左手操作模式下,主控端的多个第一控制操作包括,但不局限于触控屏的滑动操作、第一操作部的单击和向上旋转操作以及第二操作部的单击和向下旋转操作。功能设置模块将滑动操作对应的第一控制功能设置为滑动光标和拖动目标物件。需要说明的是,滑动光标对应的滑动操作为单个触碰点在触控屏上的连续移动,拖动目标物件对应的滑动操作为单个触碰点在触控屏上先连续移动、停留预设时间、再连续移动。可选地,预设时间为1秒。功能设置模块将第一操作部的单击操作对应的第一控制功能设置为左键单击,将向上旋转操作对应的第一控制功能设置为向上滚动翻页。功能设置模块将第二操作部的单击操作对应的第一控制功能设置为右键单击,将向下旋转操作对应的第一控制功能设置为向下滚动翻页。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功能的设置可以在主控端出厂前进行提前设置,如此,在确定主控端的操作模式为左手操作模式时,将第一控制操作在正常模式下的初始控制功能切换至所述第一控制功能。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功能的设置也可以在每次确定主控端的操作模式为左手操作模式时由功能设置模块进行设置。
S506,若确定主控端的操作模式为右手操作模式,设置触控屏的滑动操作、第一操作部的单击和向下旋转操作、第二操作部的单击和向上旋转操作以及每个控制操作对应的控制功能。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在右手操作模式下,主控端的多个第二控制操作包括,但不局限于触控屏的滑动操作、第一操作部的单击和向下旋转操作以及第二操作部的单击和向上旋转操作。功能设置模块设置的滑动操作对应的第二控制功能与第一控制功能相同,包括滑动光标和拖动目标物件,滑动光标对应的滑动操作为单个触碰点在触控屏上的连续移动,拖动目标物件对应的滑动操作为单个触碰点在触控屏上先停留预设时间再连续移动。可选地,预设时间为1秒。功能设置模块将第一操作部的单击操作对应的第二控制功能设置为右键单击,将向下旋转操作对应的第二控制功能设置为向下滚动翻页。功能设置模块将第二操作部的单击操作对应的第二控制功能设置为左键单击,将向上旋转操作对应的第二控制功能设置为向上滚动翻页。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第二控制功能的设置也可以在主控端出厂前进行提前设置,如此,在确定主控端的操作模式为右手操作模式时,功能设置模块将第二控制操作在正常模式下的初始控制功能切换至所述第二控制功能。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控制功能的设置也可以在每次确定主控端的操作模式为右手操作模式时由功能设置模块进行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S504-S506可由以下程序指令实现:
Upkey flag(powerup)(powerup return left_click right_click)->功能设置模块定义第一操作部的初始控制功能(点亮主控端的功能)和所有控制功能(点亮主控端、返回、左键单击)
Downkey flag(shortkey)(shortkey return left_click right_click)->功能设置模块定义第二操作部的初始控制功能(快捷键功能)和所有控制功能
Roll(pagedown pageup)->功能设置模块定义第一操作部和第二操作部的旋转功能
ACCsensorCollectionTask(para)->数据采集模块获取加速度传感器采集的主控端y轴加速度
ACCsensorTask(para)->数据采集模块将y轴加速度发送至状态监测模块,状态监测模块对y轴加速度的正负进行判断
If(para>0){->若y轴加速度为正
Set(left);->模式切换模块将主控端由正常模式切换至左手操作模式,功能设置模块设置第一操作部和第二操作部的第一控制操作和第一控制功能
}else{->若y轴加速度为负
Set(right)->模式切换模块将主控端由正常模式切换至右手操作模式,功能设置模块设置第一操作部和第二操作部的第二控制操作和第二控制功能
}。
S507,若确定主控端未产生抬腕事件,控制主控端从设备控制模式切换至正常模式,并返回S501。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控制主控端从设备控制模式切换至正常模式包括:模式切换模块控制主控端从设备控制模式切换至正常模式,功能设置模块恢复第一操作部的初始控制操作和初始控制功能,以及恢复第二操作部的初始控制操作和初始控制功能,使得用户可以执行控制操作对主控端本体进行控制。
S508,若主控端在左手操作模式与右手操作模式之间产生切换,对主控端的第一控制操作和第二控制操作进行调换,以及对主控端的第一控制功能和第二控制功能进行调换。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若主控端在左手操作模式与右手操作模式之间产生切换,对主控端的第一控制操作和第二控制操作进行调换,以及对主控端的第一控制功能和第二控制功能进行调换的细化流程可参阅图8所示,具体包括:
S5081,实时侦测主控端是否接收到用户的第二模式切换操作。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第二模式切换操作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置为与第一模式切换操作不同的操作,例如三次点击触控屏、第一操作部或第二操作部。例如,若第一模式切换操作为三次点击第一操作部,第二模式切换操作可以为三次点击第二操作部。
可以理解的是,若主控端处于左手操作模式或右手操作模式,用户将主控端换手进行佩戴,例如从左手更换为右手进行佩戴,或从右手更换为左手进行佩戴,由于佩戴方式产生变化,主控端的操作模式也需要进行对应的切换,如此,用户可以执行第二模式切换操作,控制主控端在左手操作模式与右手操作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S5082,若主控端接收到用户的第二模式切换操作,控制主控端在左手操作模式与右手操作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若状态监测模块确定主控端接收到用户的第二模式切换操作,模式切换模块将主控端当前的左手操作模式与切换为右手操作模式,或将主控端当前的右手操作模式切换为左手操作模式。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若主控端未接收到用户的第二模式切换操作,所述流程继续S5081。
S5083,对主控端的第一控制操作和第二控制操作进行调换,以及对主控端的第一控制功能和第二控制功能进行调换。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若主控端在左手操作模式与右手操作模式之间产生切换,功能设置模块对主控端的第一控制操作和第二控制操作进行调换。即,若主控端由左手操作模式切换至右手操作模式,将第一操作部的向上旋转操作调换为向下旋转操作,将第二操作部的向下旋转操作调换为向上旋转操作,由于其他的第一控制操作与第二控制操作相同,故保持不变。同时,将第一操作部的单击操作对应的左键单击功能调换为右键单击功能,将第一操作部的向上旋转操作对应的向上翻页功能调换为向下旋转操作对应的向下翻页功能,将第二操作部的单击操作对应的右键单击功能调换为左键单击功能,将第二操作部的向下旋转操作对应的向下翻页功能调换为向上旋转操作对应的向上翻页功能。如此,在主控端的佩戴状态发生变化时,由于第一操作部和第二操作部相对于用户的位置也发生变化,将第一操作部的控制操作和控制功能与第二操作部的控制操作和控制功能调换,用户无需改变操作习惯,例如,仍然可以通过单击上方的操作部实现左键单击,通过向上旋转上方的操作部实现向上滚动翻页。
S509,侦测用户的控制操作,基于用户的控制操作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并将控制指令发送至受控端,控制受控端执行对应的操作。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侦测用户的控制操作可以包括:在左手操作模式下,侦测用户在触控屏上的滑动操作、第一操作部的单击和向上旋转操作以及第二操作部的单击和向下旋转操作;在右手操作模式下,侦测用户在触控屏上的滑动操作、第一操作部的单击和向下旋转操作以及第二操作部的单击和向上旋转操作。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基于控制操作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包括:在左手操作模式下,响应用户的控制操作,确定所述控制操作对应的第一控制功能,并基于所述第一控制功能生成控制指令;在右手操作模式下,响应用户的控制操作,确定所述控制操作对应的第二控制功能,并基于所述第二控制功能生成控制指令。基于第一控制功能或第二控制功能、以及控制数据生成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数据包括触碰点的位置数据和对应的受控端光标的位置数据,例如,触碰点的位置数据包括触碰点的移动路径以及停留时的触控屏坐标,光标的位置数据包括移动路径以及光标在左键单击、右键单击及选中目标物件时的显示屏坐标。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触碰点在触控屏上的坐标为触碰点对应触控屏上的像素点坐标,光标在显示屏上的坐标为光标对应显示屏上的像素点坐标。基于控制操作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还包括:基于主控端的触控屏的分辨率和受控端的显示屏的分辨率建立触控屏像素点坐标与显示屏像素点坐标之间的映射关系,基于触控屏像素点坐标与显示屏像素点坐标之间的映射关系将触碰点对应的触控屏像素点坐标映射为光标的显示屏像素点坐标。例如,若触控屏的分辨率为400*400,显示屏的分辨率为2000*2000,则触控屏上横轴像素点坐标与显示屏上横轴像素点坐标之间的映射关系,以及触控屏上纵轴像素点坐标与显示屏上纵轴像素点坐标之间的映射关系均为1:5的映射比例,若触碰点在触控屏上的像素点坐标为(328,205),则其映射的显示屏上的像素点坐标为(1640,1025)。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触碰点的移动路径包括触碰点在触控屏上的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光标的移动路径包括光标在触控屏上的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基于控制操作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还包括:基于触控屏像素点坐标与显示屏像素点坐标之间的映射关系将触碰点在触控屏上的移动路径映射为光标在显示屏上的移动路径。例如,若触控屏上横轴像素点坐标与显示屏上横轴像素点坐标之间的映射关系,以及触控屏上纵轴像素点坐标与显示屏上纵轴像素点坐标之间的映射关系均为1:5的映射比例,触碰点在触控屏上的移动距离
Figure BDA0003413111470000151
其中,x为触碰点在触控屏上移动的横轴像素点数量,y为触碰点在触控屏上移动的纵轴像素点数量。映射得到的光标在显示屏上的移动距离
Figure BDA0003413111470000152
同时,光标在显示屏上的移动方向与触碰点在触控上的移动方向保持一致。
在其他实施例中,基于控制操作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可以包括:基于触控屏像素点坐标与显示屏像素点坐标之间的映射关系和预设系数将触碰点在触控屏上的移动距离路径为光标在显示屏上的移动路径。例如,若触碰点在触控屏上的移动距离为a,映射的光标在显示屏上的移动距离a1=k*p*a,其中,p为映射比例,k为预设系数。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将控制指令发送至受控端可以包括:基于主控端和受控端之间的通信连接,将所述控制指令传输至受控端。
进一步地,所述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在S502和S503之间,还包括:将主控端的当前界面切换至触控控制界面。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主控端的界面在默认状态下显示用户界面,例如,若主控端为智能手表,所述用户界面为时间显示界面。在默认状态下,主控端响应用户在触控屏上的触控操作、在第一操作部或第二操作部上的控制操作对主控端的界面进行控制,不对受控端进行控制。因此,将主控端的当前界面切换至触控控制界面可以包括:在主控端切换至设备控制模式后,将主控端的当前界面切换至触控控制界面,以响应用户在触控屏上的触控操作以及在第一操作部或第二操作部上的控制操作对受控端进行控制。此时,用户无法执行控制操作对主控端的界面进行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在S502和S503之间,还包括:控制主控端熄屏。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在设备控制模式下,主控端的触控屏只需要接收用户的触控操作,无需基于触控操作对主控端的界面进行控制,因此,可以控制触控屏熄屏,保留触控功能即可,以减少主控端的功耗。
进一步地,所述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在S509之后,还包括:控制主控端切换至正常模式。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控制主控端切换至正常模式包括:实时侦测是否接收到结束控制指令,若接收到用户的结束控制操作,确定接收到结束控制指令;若未接收到用户的结束控制操作,确定未接收到结束控制指令。若接收到结束控制指令,响应结束控制指令,控制主控端从设备控制模式切换至正常模式,关闭设备控制功能,恢复主控端默认功能。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结束控制操作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置,可以与第一模式切换操作相同或不同,例如三次点击触控屏、第一操作部或第二操作部。若结束控制操作为三次点击触控屏,可以通过触控屏中的触摸传感器侦测触控屏是否接收到用户的三次点击操作。若结束控制操作为三次点击第一操作部或第二操作部,可以通过设置于第一操作部或第二操作部的压力传感器侦测第一操作部或第二操作部是否接收到用户的三次点击操作。
在其他实施例中,控制主控端切换至正常模式也可以包括:判断主控端是否持续阈值时间未接收到用户的控制操作,若确定主控端持续阈值时间未接收到用户的控制操作,控制主控端从设备控制模式切换至正常模式,关闭设备控制功能,恢复主控端默认功能。可选地,所述阈值时间为十五分钟。可以理解的是,若主控端持续较长时间未接收到用户的控制操作,说明用户可能不需要对受控端进行控制,主控端自动从设备控制模式切换至正常模式。
参阅图9所示,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控制方法的流程图。所述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应用于受控端40中,所述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具体包括:
S801,响应主控端的通信连接请求,建立受控端与主控端之间的通信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若受控端与主控端之间的通信连接为蓝牙连接,建立受控端与主控端之间的通信连接包括:受控端的蓝牙接收器扫描蓝牙连接请求,若扫描到主控端的蓝牙连接请求,响应所述蓝牙连接请求,以建立受控端与主控端之间的蓝牙连接。
在其他实施例中,若受控端与主控端之间的通信连接为Wi-Fi连接,建立受控端与主控端之间的通信连接包括:与路由设备建立Wi-Fi连接,进而与主控端建立Wi-Fi连接。
S802,接收主控端发送的控制指令,解析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功能和控制数据。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解析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功能和控制数据包括:对所述控制指令进行解析,获取所述控制指令中记录的控制功能和控制数据。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数据包括触碰点的位置数据及/或对应光标的位置数据,所述触碰点的位置数据包括所述触碰点的移动路径及停留时的触控屏坐标,所述光标的位置数据包括所述光标的移动路径以及所述光标在左键单击、右键单击及选中目标物件时的显示屏坐标。
S803,基于控制功和控制数据能在受控端的显示屏上执行对应的操作。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基于控制功能和控制数据在受控端的显示屏上执行对应的操作包括:若解析得到所述控制指令中的控制功能为左键单击,获取所述控制数据中所述光标在左键单击时的显示屏坐标,控制所述光标在所述显示屏坐标对应的位置执行左键单击。若解析得到所述控制指令中的控制功能为右键单击,获取所述控制数据中所述光标在右键单击时的显示屏坐标,控制所述光标在所述显示屏坐标对应的位置执行右键单击。若解析得到所述控制指令中的控制功能为向上滚动翻页,控制显示屏执行向上滚动翻页的操作。若控制功能为向下滚动翻页,控制显示屏执行向下滚动翻页的操作。若解析得到所述控制指令中的控制功能为滑动光标,获取所述控制数据中所述光标的移动路径,基于所述光标的移动路径确定所述光标的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控制光标沿所述移动方向滑动所述移动距离。若解析得到所述控制指令中的控制功能为拖动目标物件,获取所述控制数据中所述光标的移动路径及选中目标物件时的显示屏坐标,基于所述光标在选中所述目标物件前的移动路径控制所述光标滑动至选中目标物件时的显示屏坐标对应的位置,并基于所述显示屏坐标选中所述目标物件,基于所述光标在选中所述目标物件后的移动路径确定所述目标物件的拖动方向和拖动距离,并控制所述光标基于所述拖动方向拖动所述目标物件移动所述拖动距离。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数据也可以仅包括触碰点的位置数据,受控端可以基于预设的光标控制逻辑和触碰点的位置数据控制光标进行滑动、左键单击、右键单击或选择目标物件。
参阅图10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控端和受控端之间的交互示意图。此时,所述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控制系统10中。
S901,实时侦测是否接收到模式切换指令。
S902,若确定接收到模式切换指令,响应模式切换指令将主控端切换至设备控制模式。
S903,主控端发送通信连接请求。
S904,受控端扫描并响应通信连接请求,建立主控端和受控端之间的通信连接。
S905,识别主控端的操作模式。
S906,若确定主控端的操作模式为左手操作模式,设置主控端的多个第一控制操作和每个第一控制操作对应的第一控制功能。
S907,若确定主控端的操作模式为右手操作模式,设置主控端的多个第二控制操作和每个第二控制操作对应的第二控制功能。
S908,侦测用户的控制操作,基于控制操作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并将控制指令发送至受控端。
S909,接收主控端发送的控制指令,解析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功能和控制数据。
S910,基于控制功能和控制数据在受控端的显示屏上执行对应的操作。
参阅图11A所示,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在主控端的流程图。所述主控端为智能手表。
S1001,响应三次点击上表冠的操作,切换主控端的模式。
S1002,判断主控端是否已切换至触控模式(即设备控制模式)。
S1003,切换为触控界面。
S1004,选择熄屏模式。
S1005,配对连接蓝牙接收器,包括广播蓝牙连接请求和连接蓝牙接收器。
S1006,陀螺仪传感器检测扰动方向。
S1007,判断扰动时y轴加速度是否为正数。若确定y轴加速度为正数,进入S1008,若确定y轴加速度为负数,进入S1011。
S1008,设置上表冠为左键单击。
S1009,设置下表冠为右键。
S1010,设置屏幕滑动为触碰点移动。
S1011,设置下表冠为左键单击。
S1012,设置上表冠为右键。
S1013,设置屏幕滑动为触碰点移动。
S1014,发送触碰点位置或指令给蓝牙接收器。
S1015,发送表冠旋转位置给蓝牙接收器。
S1016,判断下表冠是否接收到用户的三次点击。若下表冠接收到用户的三次点击,进入S1017,若下表冠未接收到用户的三次点击,返回S1014。
S1017,退出触控模式。
S1018,主控端恢复正常模式,例如,智能手表恢复手表模式。
参阅图11B所示,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提供的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在受控端的流程图。蓝牙接收器设置于所述受控端。
S1019,蓝牙接收器打开蓝牙广播。
S1020,蓝牙接收器实时接收位置数据和控制指令。
S1021,判断是否接收到位置数据和控制指令。若接收到位置数据和控制指令,进入S1022,若未接收到位置数据和控制指令,继续S1021。
S1022,蓝牙接收器将接收到的位置数据和控制指令传输给受控端。
S1023,受控端基于位置数据和控制指令执行操作。
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主控端20和受控端40为同一种电子设备,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电子设备100进行介绍。请参考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所述电子设备100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桌面型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手持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以及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设备、可穿戴式设备、车载设备、智能家居设备和/或智慧城市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该电子设备100的具体类型不作特殊限制。
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内部存储器121,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130,充电管理模块140,电源管理模块141,电池142,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传感器模块180,按键190,马达191,指示器192,摄像头193,显示屏194,以及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接口195等。其中传感器模块180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180A,陀螺仪传感器180B,气压传感器180C,磁传感器180D,加速度传感器180E,距离传感器180F,接近光传感器180G,指纹传感器180H,温度传感器180J,触摸传感器180K,环境光传感器180L,骨传导传感器180M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100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1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控制器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
处理器1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110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处理器110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所述存储器中直接调用。避免了重复存取,减少了处理器110的等待时间,因而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接口可以包括集成电路(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接口,集成电路内置音频(Inter-integrated CircuitSound,I2S)接口,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PCM)接口,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接口,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MIPI),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PurposeInput/Output,GPIO)接口,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接口,和/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等。
I2C接口是一种双向同步串行总线,包括一根串行数据线(Serial Data Line,SDA)和一根串行时钟线(Derail Clock Line,SCL)。
I2S接口可以用于音频通信。
PCM接口也可以用于音频通信,将模拟信号抽样,量化和编码。
UART接口是一种通用串行数据总线,用于异步通信。该总线可以为双向通信总线。它将要传输的数据在串行通信与并行通信之间转换。
MIPI接口可以被用于连接处理器110与显示屏194,摄像头193等外围器件。MIPI接口包括摄像头串行接口(Camera Serial Interface,CSI),显示屏串行接口(DisplaySerial Interface,DSI)等。
GPIO接口可以通过软件配置。GPIO接口可以被配置为控制信号,也可被配置为数据信号。
USB接口130是符合USB标准规范的接口,具体可以是Mini USB接口,Micro USB接口,USB Type C接口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示意的各模块间的接口连接关系,只是示意性说明,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100的结构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也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不同的接口连接方式,或多种接口连接方式的组合。
电子设备100通过GPU,显示屏1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显示功能。GPU为图像处理的微处理器,连接显示屏194和应用处理器。GPU用于执行数学和几何计算,用于图形渲染。处理器1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GPU,其执行程序指令以生成或改变显示信息。
显示屏194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显示屏194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的,AMOLED),柔性发光二极管(Flex Light-EmittingDiode,FLED),Miniled,Microled,Micro-O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iodes,QLED)等。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1个或N个显示屏194,N为大于1的正整数。
数字信号处理器用于处理数字信号,除了可以处理数字图像信号,还可以处理其他数字信号。例如,当电子设备100在频点选择时,数字信号处理器用于对频点能量进行傅里叶变换等。
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和一个或多个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NVM)。
随机存取存储器可以包括静态随机存储器(Static Random-Access Memory,SRAM)、动态随机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SDRAM)、双倍资料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DR SDRAM,例如第五代DDR SDRAM一般称为DDR5 SDRAM)等;
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包括磁盘存储器件、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
快闪存储器按照运作原理划分可以包括NOR FLASH、NAND FLASH、3D NAND FLASH等,按照存储单元电位阶数划分可以包括单阶存储单元(Single-Level Cell,SLC)、多阶存储单元(Multi-Level Cell,MLC)、三阶储存单元(Triple-Level Cell,TLC)、四阶储存单元(Quad-Level Cell,QLC)等,按照存储规范划分可以包括通用闪存存储(Universal FlashStorage,UFS)、嵌入式多媒体存储卡(embedded Multi Media Card,eMMC)等。
随机存取存储器可以由处理器110直接进行读写,可以用于存储操作系统或其他正在运行中的程序的可执行程序(例如机器指令),还可以用于存储用户及应用程序的数据等。
非易失性存储器也可以存储可执行程序和存储用户及应用程序的数据等,可以提前加载到随机存取存储器中,用于处理器110直接进行读写。
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可以用于连接外部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实现扩展电子设备100的存储能力。外部的非易失性存储器通过外部存储器接口120与处理器110通信,实现数据存储功能。例如将音乐,视频等文件保存在外部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中。
内部存储器121或外部存储器接口120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被配置为被该处理器110执行。该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包括多个指令,多个指令被处理器110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实施例中在电子设备100上执行的电子设备控制方法,以实现电子设备100的电子设备控制功能。
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音频功能。例如音乐播放,录音等。
音频模块170用于将数字音频信息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输出,也用于将模拟音频输入转换为数字音频信号。音频模块170还可以用于对音频信号编码和解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模块170可以设置于处理器110中,或将音频模块170的部分功能模块设置于处理器110中。
扬声器170A,也称“喇叭”,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扬声器170A收听音乐,或收听免提通话。
压力传感器180A用于感受压力信号,可以将压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180A可以设置于显示屏194。压力传感器180A的种类很多,如电阻式压力传感器,电感式压力传感器,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等。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可以是包括至少两个具有导电材料的平行板。当有力作用于压力传感器180A,电极之间的电容改变。电子设备100根据电容的变化确定压力的强度。当有触摸操作作用于显示屏194,电子设备100根据压力传感器180A检测所述触摸操作强度。电子设备100也可以根据压力传感器180A的检测信号计算触摸的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作用于相同触摸位置,但不同触摸操作强度的触摸操作,可以对应不同的操作指令。例如:当有触摸操作强度小于第一压力阈值的触摸操作作用于短消息应用图标时,执行查看短消息的指令。当有触摸操作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一压力阈值的触摸操作作用于短消息应用图标时,执行新建短消息的指令。
陀螺仪传感器180B可以用于确定电子设备100的运动姿态。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陀螺仪传感器180B确定电子设备100围绕三个轴(即,x,y和z轴)的角速度。陀螺仪传感器180B可以用于拍摄防抖。示例性的,当按下快门,陀螺仪传感器180B检测电子设备100抖动的角度,根据角度计算出镜头模组需要补偿的距离,让镜头通过反向运动抵消电子设备100的抖动,实现防抖。陀螺仪传感器180B还可以用于导航,体感游戏场景。
加速度传感器180E可检测电子设备100在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当电子设备100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还可以用于识别电子设备100姿态,应用于横竖屏切换,计步器等应用。
距离传感器180F,用于测量距离。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红外或激光测量距离。在一些实施例中,拍摄场景,电子设备100可以利用距离传感器180F测距以实现快速对焦。
触摸传感器180K,也称“触控器件”。触摸传感器180K可以设置于显示屏194,由触摸传感器180K与显示屏194组成触摸屏,也称“触控屏”。触摸传感器180K用于检测作用于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触摸传感器可以将检测到的触摸操作传递给应用处理器,以确定触摸事件类型。可以通过显示屏194提供与触摸操作相关的视觉输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触摸传感器180K也可以设置于电子设备100的表面,与显示屏194所处的位置不同。
按键190包括开机键,音量键等。按键190可以是机械按键。也可以是触摸式按键。电子设备100可以接收按键输入,产生与电子设备100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
马达191可以产生振动提示。马达191可以用于来电振动提示,也可以用于触摸振动反馈。例如,作用于不同应用(例如拍照,音频播放等)的触摸操作,可以对应不同的振动反馈效果。作用于显示屏194不同区域的触摸操作,马达191也可对应不同的振动反馈效果。不同的应用场景(例如:时间提醒,接收信息,闹钟,游戏等)也可以对应不同的振动反馈效果。触摸振动反馈效果还可以支持自定义。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该计算机指令在电子设备100上运行时,使得电子设备100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控制。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控制。
另外,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装置,这个装置具体可以是芯片,组件或模块,该装置可包括相连的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装置运行时,处理器可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芯片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控制。
其中,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计算机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芯片均用于执行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阅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中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该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装置,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该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或多个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不同地方。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该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4)

1.一种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应用于主控端,所述主控端为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侦测到的模式切换指令,控制主控端进入设备控制模式;
识别所述主控端的操作模式,所述操作模式包括左手操作模式和右手操作模式;
若确定所述主控端的操作模式为所述左手操作模式,设置所述主控端的多个第一控制操作和每个第一控制操作对应的第一控制功能;
若确定所述主控端的操作模式为所述右手操作模式,设置所述主控端的多个第二控制操作和每个第二控制操作对应的第二控制功能;
若所述主控端在所述左手操作模式与所述右手操作模式之间产生切换,对所述主控端的所述第一控制操作和所述第二控制操作进行调换,以及对所述主控端的所述第一控制功能和所述第二控制功能进行调换;
侦测用户的控制操作,基于所述用户的控制操作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并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受控端,控制所述受控端执行对应的操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侦测到的模式切换指令,控制主控端进入设备控制模式包括:
实时侦测是否接收到用户的第一模式切换操作;
若接收到所述用户的第一模式切换操作,确定接收到模式切换指令,响应于侦测到的模式切换指令,控制主控端进入设备控制模式;或
若未接收到所述用户的第一模式切换操作,确定未接收到模式切换指令。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所述主控端的操作模式包括:
侦测所述主控端是否产生抬腕事件;
若侦测到所述主控端产生抬腕事件,确定抬腕操作过程中所述主控端的y轴加速度的正负;
若所述抬腕操作过程中所述主控端的y轴加速度为正数,确定所述主控端的操作模式为所述左手操作模式;或
若所述抬腕操作过程中所述主控端的y轴加速度为负数,确定所述主控端的操作模式为所述右手操作模式;或
若确定所述主控端未产生所述抬腕事件,控制所述主控端从所述设备控制模式切换至正常模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侦测所述主控端是否产生抬腕事件包括:
在所述主控端与所述受控端之间建立通信连接后的预设时间段内,通过所述主控端的加速度传感器侦测所述主控端的运动姿态,判断所述主控端的加速度是否大于或等于阈值;
若所述主控端的加速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阈值,确定所述主控端产生所述抬腕事件;或
若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所述主控端的加速度小于所述阈值,确定所述主控端未产生所述抬腕事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端至少包括触控屏、第一操作部及第二操作部,所述主控端的多个第一控制操作包括所述触控屏的滑动操作、所述第一操作部的单击和向上旋转操作以及所述第二操作部的单击和向下旋转操作,所述滑动操作对应的第一控制功能包括滑动光标和拖动目标物件,所述第一操作部的单击操作对应的第一控制功能为左键单击,向上旋转操作对应的第一控制功能为向上滚动翻页,所述第二操作部的单击操作对应的第一控制功能为右键单击,向下旋转操作对应的第一控制功能为向下滚动翻页。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端的多个第二控制操作包括所述触控屏的滑动操作、所述第一操作部的单击和向下旋转操作以及所述第二操作部的单击和向上旋转操作,所述滑动操作对应的第二控制功能包括滑动光标和拖动目标物件,所述第一操作部的单击操作对应的第二控制功能为右键单击,向下旋转操作对应的第二控制功能为向下滚动翻页,所述第二操作部的单击操作对应的第二控制功能为左键单击,向上旋转操作对应的第二控制功能为向上滚动翻页。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用户的控制操作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控制功能或所述第二控制功能、以及控制数据生成所述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数据包括触碰点的位置数据和对应的所述受控端的光标的位置数据,所述触碰点的位置数据包括所述触碰点的移动路径及停留时的触控屏坐标,所述光标的位置数据包括所述光标的移动路径以及所述光标在左键单击、右键单击及选中目标物件时的显示屏坐标;
基于所述触控屏的分辨率和所述受控端的显示屏的分辨率建立触控屏坐标与显示屏坐标之间的映射关系;
基于所述映射关系将所述触碰点对应的触控屏坐标映射为所述光标的显示屏坐标;
基于所述映射关系将所述触碰点在触控屏上的移动路径映射为所述光标在显示屏上的移动路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主控端的所述第一控制操作和所述第二控制操作进行调换,以及对所述主控端的所述第一控制功能和所述第二控制功能进行调换包括:
实时侦测所述主控端是否接收到用户的第二模式切换操作;
若所述主控端接收到所述第二模式切换操作,将所述主控端在所述左手操作模式与所述右手操作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对所述主控端的所述第一控制操作和所述第二控制操作进行调换,以及对所述主控端的所述第一控制功能和所述第二控制功能进行调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主控端的当前界面切换至触控控制界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主控端熄屏。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实时侦测是否接收到用户的结束控制操作;
若接收到所述结束控制操作,控制所述主控端从所述设备控制模式切换至正常模式。
12.一种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应用于受控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主控端发送的控制指令,解析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功能和控制数据,其中,所述主控端为智能手表;
基于所述控制功能和控制数据在所述受控端的显示屏上执行对应的操作。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数据包括触碰点的位置数据及/或对应光标的位置数据,所述触碰点的位置数据包括所述触碰点的移动路径及停留时的触控屏坐标,所述光标的位置数据包括所述光标的移动路径以及所述光标在左键单击、右键单击及选中目标物件时的显示屏坐标。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控制功能和控制数据在所述受控端的显示屏上执行对应的操作包括:
若解析得到所述控制指令中的控制功能为左键单击,获取所述控制数据中所述光标在左键单击时的显示屏坐标,控制所述光标在所述显示屏坐标对应的位置执行左键单击;或
若解析得到所述控制指令中的控制功能为右键单击,获取所述控制数据中所述光标在右键单击时的显示屏坐标,控制所述光标在所述显示屏坐标对应的位置执行右键单击;或
若解析得到所述控制指令中的控制功能为滑动光标,获取所述控制数据中所述光标的移动路径,基于所述光标的移动路径确定所述光标的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控制所述光标沿所述移动方向滑动所述移动距离;或
若解析得到所述控制指令中的控制功能为拖动目标物件,获取所述控制数据中所述光标的移动路径及选中目标物件时的显示屏坐标,基于所述光标在选中所述目标物件前的移动路径控制所述光标滑动至所述选中目标物件时的显示屏坐标对应的位置,基于所述显示屏坐标选中所述目标物件,基于所述光标在选中所述目标物件后的移动路径确定所述目标物件的拖动方向和拖动距离,并控制所述光标基于所述拖动方向拖动所述目标物件移动所述拖动距离。
15.一种电子设备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主控端和受控端,
所述主控端为智能手表,用于:
响应于侦测到的模式切换指令,控制所述主控端进入设备控制模式;
识别所述主控端的操作模式,所述操作模式包括左手操作模式和右手操作模式;
若确定所述主控端的操作模式为所述左手操作模式,设置所述主控端的多个第一控制操作和每个第一控制操作对应的第一控制功能;
若确定所述主控端的操作模式为所述右手操作模式,设置所述主控端的多个第二控制操作和每个第二控制操作对应的第二控制功能;
若所述主控端在所述左手操作模式与所述右手操作模式之间产生切换,对所述主控端的所述第一控制操作和所述第二控制操作进行调换,以及对所述主控端的所述第一控制功能和所述第二控制功能进行调换;
侦测用户的控制操作,基于所述用户的控制操作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并将控制指令发送至受控端,控制所述受控端执行对应的操作;
所述受控端,用于:
接收所述主控端发送的控制指令,解析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功能和控制数据;
基于所述控制功能和控制数据在所述受控端的显示屏上执行对应的操作。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设备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所述主控端侦测是否产生抬腕事件;
若侦测到所述主控端产生抬腕事件,确定抬腕操作过程中所述主控端的y轴加速度的正负;
若所述抬腕操作过程中所述主控端的y轴加速度为正数,确定所述主控端的操作模式为所述左手操作模式;或
若所述抬腕操作过程中所述主控端的y轴加速度为负数,确定所述主控端的操作模式为所述右手操作模式;或
若未产生抬腕事件,控制所述主控端从所述设备控制模式切换至正常模式。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设备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在所述主控端与所述受控端之间建立通信连接后的预设时间段内,所述主控端通过加速度传感器侦测所述主控端的运动姿态,判断所述主控端的加速度是否大于或等于阈值;
若所述主控端的加速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阈值,所述主控端确定所述主控端产生所述抬腕事件;或
若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所述主控端的加速度小于所述阈值,所述主控端确定未产生所述抬腕事件。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设备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端包括触控屏、第一操作部及第二操作部,所述主控端的多个第一控制操作包括所述触控屏的滑动操作、所述第一操作部的单击和向上旋转操作以及所述第二操作部的单击和向下旋转操作,所述滑动操作对应的第一控制功能包括滑动光标和拖动目标物件,所述第一操作部的单击操作对应的第一控制功能为左键单击,向上旋转操作对应的第一控制功能为向上滚动翻页,所述第二操作部的单击操作对应的第一控制功能为右键单击,向下旋转操作对应的第一控制功能为向下滚动翻页。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子设备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端的多个第二控制操作包括所述触控屏的滑动操作、所述第一操作部的单击和向下旋转操作以及所述第二操作部的单击和向上旋转操作,所述滑动操作对应的第二控制功能包括滑动光标和拖动目标物件,所述第一操作部的单击操作对应的第二控制功能为右键单击,向下旋转操作对应的第二控制功能为向下滚动翻页,所述第二操作部的单击操作对应的第二控制功能为左键单击,向上旋转操作对应的第二控制功能为向上滚动翻页。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子设备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所述主控端基于所述第一控制功能或所述第二控制功能、以及控制数据生成所述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数据包括触碰点的位置数据和对应的所述受控端的光标的位置数据,所述触碰点的位置数据包括所述触碰点的移动路径及停留时的触控屏坐标,所述光标的位置数据包括所述光标的移动路径以及所述光标在左键单击、右键单击及选中目标物件时的显示屏坐标;
基于所述主控端的触控屏的分辨率和所述受控端的显示屏的分辨率建立触控屏坐标与显示屏坐标之间的映射关系;
基于所述映射关系将所述触碰点对应的触控屏坐标映射为所述光标的显示屏坐标;
基于所述映射关系将所述触碰点在触控屏上的移动路径映射为所述光标在显示屏上的移动路径。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子设备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所述受控端若解析得到所述控制指令中的控制功能为左键单击,获取所述控制数据中所述光标在左键单击时的显示屏坐标,控制所述光标在所述显示屏坐标对应的位置执行左键单击;或
若解析得到所述控制指令中的控制功能为右键单击,获取所述控制数据中所述光标在右键单击时的显示屏坐标,控制所述光标在所述显示屏坐标对应的位置执行右键单击;或
若解析得到所述控制指令中的控制功能为滑动光标,获取所述控制数据中所述光标的移动路径,基于所述光标的移动路径确定所述光标的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控制所述光标沿所述移动方向滑动所述移动距离;或
若解析得到所述控制指令中的控制功能为拖动目标物件,获取所述控制数据中所述光标的移动路径及选中目标物件时的显示屏坐标,基于所述光标在选中所述目标物件前的移动路径控制所述光标滑动至所述选中目标物件时的显示屏坐标对应的位置,基于所述显示屏坐标选中所述目标物件,基于所述光标在选中所述目标物件后的移动路径确定所述目标物件的拖动方向和拖动距离,并控制所述光标基于所述拖动方向拖动所述目标物件移动所述拖动距离。
22.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设备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控制所述主控端熄屏。
2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控制方法。
24.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控制方法。
CN202111537996.6A 2021-12-15 2021-12-15 电子设备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50167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37996.6A CN115016714B (zh) 2021-12-15 2021-12-15 电子设备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37996.6A CN115016714B (zh) 2021-12-15 2021-12-15 电子设备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16714A CN115016714A (zh) 2022-09-06
CN115016714B true CN115016714B (zh) 2023-04-07

Family

ID=830644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37996.6A Active CN115016714B (zh) 2021-12-15 2021-12-15 电子设备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16714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66188B2 (ja) * 2014-01-29 2017-07-19 京セラ株式会社 撮像システム、および撮像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CN110377250B (zh) * 2019-06-05 2021-07-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投屏场景下的触控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377250A (zh) * 2020-02-25 2021-09-1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应用程序界面显示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
CN112543362A (zh) * 2020-11-02 2021-03-23 当趣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显示界面切换方法、遥控器、电视系统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16714A (zh) 2022-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35379B2 (en) Method for sharing screen between devices and device using the same
WO2021244443A1 (zh) 分屏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1227770A1 (zh) 应用窗口显示方法和电子设备
WO2021057830A1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WO2022100315A1 (zh) 应用界面的生成方法及相关装置
WO2021120914A1 (zh) 一种界面元素的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WO2022052671A1 (zh) 一种显示窗口的方法、切换窗口的方法、电子设备和系统
WO2021129253A1 (zh) 显示多窗口的方法、电子设备和系统
US10324535B2 (en) Mechanism to provide visual feedback regarding computing system command gestures
CN111263002B (zh) 一种显示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4816167B (zh) 应用图标的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830645B (zh) 一种操作方法和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KR102328102B1 (ko)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의 화면 표시방법
CN113805744A (zh) 窗口的显示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3553130A (zh) 应用执行绘制操作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805743A (zh) 切换显示窗口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4371985A (zh) 自动化测试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KR20140090112A (ko) 전자 장치의 페어링 방법 및 장치
CN115017534A (zh) 文件处理权限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1052488A1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930509A (zh) 智能眼镜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5016714B (zh) 电子设备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228043A1 (zh) 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WO2022206681A1 (zh) 一种窗口的显示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CN114461312B (zh) 显示的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