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14808A - 一种平板式制动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平板式制动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14808A
CN115014808A CN202210765549.4A CN202210765549A CN115014808A CN 115014808 A CN115014808 A CN 115014808A CN 202210765549 A CN202210765549 A CN 202210765549A CN 115014808 A CN115014808 A CN 1150148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shaped
guide
bearing plate
steel b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6554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14808B (zh
Inventor
翁伟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1076554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14808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148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148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148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148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7/00Testing of vehicles
    • G01M17/007Wheeled or endless-tracked vehicl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5/00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measuring force, work, mechanical power, or torqu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G01L5/28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measuring force, work, mechanical power, or torqu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testing brak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orce Measurement Appropriate To Specific Purpo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平板式制动检测装置,涉及车辆性能检测领域。包括支撑外壳、承重板、制动力检测机构、轮重检测机构以及移动导向支撑机构,支撑外壳一侧为开口结构,承重板在移动导向支撑机构的支撑下设置于支撑外壳内侧上端部并使移动导向支撑机构支撑于轮重检测机构上,制动力检测机构平行于车轮行进方向设置;支撑外壳上设有中心位置对准机构,中心位置对准机构包括中心位置检测机构、第一可调位置连接机构以及第二可调位置连接机构。本装置通过中心位置对准机构检测到车轮在行进方向上的中线位置,以准确控制检测制动力的制动力检测机构移动至检测到的中线位置,避免了检测弯矩的形成,提高制动力检测准确度。

Description

一种平板式制动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性能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平板式制动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平板式汽车制动检验台是利用机动车低速驶上平板台后突然制动时产生的惯性力来检测制动效能的动态式制动试验台,它可模拟汽车实际道路制动过程,能有效反应汽车因重心前移而产生的动态制动力变化。对于前驱乘用车,前轴制动力一般占总制动力的50%~70%,后轴制动力相对较小;行驶中惯性力导致汽车重心转移,使得前轴动态制动力大于静态制动力,后轴动态制动力小于静态制动力,这样能提高制动稳定性,降低制动时后轴侧滑及甩尾的风险。使用平板式汽车制动检验台检验时,汽车以5 km/h~10 km/h的速度驶上平板台后,计算机系统提示检测人员将变速器置于空挡(自动变速器可置于D挡)并急踩制动踏板,汽车车轮与平板台面产生相等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制动力的大小通过拉力传感器检测。
现有技术中,申请号:CN201120280044.6,专利名称为一种汽车平板式制动、轴重及悬架效率检测平台的专利中,其公开了一种汽车平板式制动、轴重及悬架效率检测平台,包括四个呈矩形阵列分布的检测单元、控制装置以及显示装置;所述检测单元包括机座、工作台板、钢球支撑装置、承重传感器、拉力传感器以及标定传感器;所述工作台板板借助于钢球支撑装置安装在机座顶面;所述钢球支撑装置与工作台板之间设置承重传感器;所述工作台板一端与对应的机座一端之间设置拉力传感器;其优点在于:本发明披露了一种集多用途于一体的新型检验台,机动车在平板式检验台上的检测过程是在运动中完成的,完全模拟道路测试,其车辆的受力状态与在道路上行驶时完全一致,因此其检验结果与车辆在道路上行驶时的真实状况相同。
然而现有技术中包括上述的专利中,仅仅只使用了一个受拉的制动力传感器,且安装在平板制动检验台纵向中心线上,由于车轮轮距和车轮宽度不同,并且车辆是动态检验的,以现有技术无法保证车轮正好在平板制动检验台纵向中心位置上进行制动检测,同样会对检测制动力的拉力传感器形成左或者右的弯矩,会对测试结果产生较大影响,难以保证车辆制动力的测试准确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平板式制动检测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种平板式制动检测装置,包括支撑外壳、承重板、制动力检测机构、轮重检测机构以及移动导向支撑机构,所述支撑外壳一侧为开口结构,所述承重板在所述移动导向支撑机构的支撑下设置于所述支撑外壳内侧上端部并使所述移动导向支撑机构支撑于所述轮重检测机构上,所述制动力检测机构平行于车轮行进方向设置;
所述支撑外壳上设有中心位置对准机构,所述中心位置对准机构包括中心位置检测机构、第一可调位置连接机构以及第二可调位置连接机构,通过所述中心位置检测机构检测车轮行进方向的中线位置,通过所述第一可调位置连接机构使所述制动力检测机构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外壳连接并驱动所述制动力检测机构沿垂直于车轮行进方向移动至与车轮行进方向的中线位置重合的状态,通过所述第二可调位置连接机构使所述制动力检测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承重板连接并支撑所述制动力检测机构随所述第一可调位置连接机构的驱动而同步移动。
优选的,所述承重板上设有防滑制动平板。
优选的,所述移动导向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所述承重板底部的底部导向支撑结构以及支撑所述承重板侧面的侧方导向支撑结构。
优选的,所述底部导向支撑结构为分布在所述承重板底部四角处的四组,每组所述底部导向支撑结构均包括:
支柱,其一端连接在所述承重板底面上、另一端开设有第一球槽;
以及第一滚动钢球,其滚动于所述第一球槽内,所述第一滚动钢球以小于其一半体积的部分露出于所述第一球槽之外。
优选的,所述侧方导向支撑结构为对称均匀分布在车轮行进方向两侧的四组,每组所述侧方导向支撑结构均包括:
水平柱,其一端嵌入并连接在所述支撑外壳内侧表面上端部、另一端开设有第二球槽;
第二滚动钢球,其滚动于所述第二球槽内,所述第二滚动钢球以小于其一半体积的部分露出于所述第二球槽之外;
以及第一垫板,其设置在所述承重板侧表面上与所述第二滚动钢球对应的位置以使所述第二滚动钢球滚动于所述第一垫板上。
优选的,所述轮重检测机构包括:
垫块,其设置于所述支撑外壳内底面上;
压力传感器,其设置在所述垫块上;
以及底部垫板,其设置在所述压力传感器上并使所述第一滚动钢球滚动于所述底部垫板上。
优选的,所述制动力检测机构包括分布于同一轴线上的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第一U型连接件、第二U型连接件、双头螺纹杆以及S型拉力传感器;
所述双头螺纹杆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U型连接件和所述第二U型连接件之间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U型连接件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可调位置连接机构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二U型连接件上、另一端与所述S型拉力传感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一端连接在所述S型拉力传感器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可调位置连接机构连接。
优选的,所述中心位置检测机构包括:
激光发射器,其固定于车体前端与车轮行进方向中线的对应位置并发射激光;
支撑台板,其用以承受车轮碾压并在车轮行进方向上与所述支撑外壳对接,所述支撑台板上表面开设有隐藏凹槽;
以及激光接收器,其设置在所述隐藏凹槽内并接收所述激光发射器所发射激光。
优选的,所述第一可调位置连接机构包括:
移动支撑块,其两端对称设置两组导向环,所述支撑外壳内侧设置有相互平行且分布于所述移动支撑块两侧的两组导向滑杆,两组所述导向滑杆与两组所述导向环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导向环套设于所述导向滑杆上并滑动于所述导向滑杆上;
驱动螺纹杆,其同轴轴承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外壳内底部并与两组所述导向滑杆之间相互平行设置,所述驱动螺纹杆上套设有与其螺纹配合的螺母副,所述螺母副外侧表面连接在所述移动支撑块底面上;
以及步进电机,其设置在所述支撑外壳内,所述步进电机与所述驱动螺纹杆连接以驱动所述驱动螺纹杆转动。
优选的,所述第二可调位置连接机构包括:
长条形水平支撑体,其为中空结构且其一侧开设与所述中空结构相连通的条形开口,所述长条形水平支撑体外侧表面连接在所述承重板底面上并与所述驱动螺纹杆之间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三连接杆反向于所述S型拉力传感器的一端自所述条形开口伸入所述长条形水平支撑体的中空结构内部;
滚轮,其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杆上伸入所述长条形水平支撑体的中空结构内部的一端并滚动于所述长条形水平支撑体的中空结构内侧壁上;
撑杆,其一端连接在所述长条形水平支撑体底面上、另一端开设有第三球槽;
第三滚动钢球,其滚动于所述第三球槽内,所述第三滚动钢球以小于其一半体积的部分露出于所述第三球槽之外。
以及第二垫板,其设置在所述支撑外壳内底面上与所述第三滚动钢球对应的位置以使所述第三滚动钢球滚动于所述第二垫板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平板式制动检测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装置通过中心位置对准机构检测到车轮在行进方向上的中线位置,以准确控制检测制动力的制动力检测机构移动至检测到的中线位置,避免了检测弯矩的形成,提高制动力检测准确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平板式制动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平板式制动检测装置的支撑外壳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平板式制动检测装置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平板式制动检测装置的第一端被动式紧密连接机构和第二端被动式紧密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平板式制动检测装置的第一端被动式紧密连接机构、第二端被动式紧密连接机构、底部平衡调节机构以及侧方平衡调节机构的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平板式制动检测装置的底部平衡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平板式制动检测装置的图1中A的放大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平板式制动检测装置的图2中B的放大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平板式制动检测装置的图4中C的放大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平板式制动检测装置的图5中D的放大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平板式制动检测装置的图6中E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支撑外壳;2、承重板;3、防滑制动平板;4、支柱;5、第一球槽;6、第一滚动钢球;7、水平柱;8、第二球槽;9、第二滚动钢球;10、第一垫板;11、垫块;12、压力传感器;13、底部垫板;14、第一连接杆;15、第二连接杆;16、第三连接杆;17、第一U型连接件;18、第二U型连接件;19、双头螺纹杆;20、S型拉力传感器;21、激光发射器;22、支撑台板;23、隐藏凹槽;24、激光接收器;25、移动支撑块;26、导向环;27、导向滑杆;28、驱动螺纹杆;29、螺母副;30、步进电机;31、长条形水平支撑体;32、条形开口;33、滚轮;34、撑杆;35、第三球槽;36、第三滚动钢球;37、第二垫板;38、安装凹槽;39、支撑轴承;40、第一调节螺栓;41、支柱导向孔;42、第一螺纹孔;43、导向支撑框架;44、导向支撑块;45、导向滑块;46、导向滑槽;47、推杆;48、第二螺纹孔;49、第二调节螺栓;50、拉紧块;51、底部位置基板;52、第一阻尼弹簧;53、条形嵌装开口;54、长条形导向筒体;55、长条形支撑板;56、紧密配合豁口;57、第一斜面体;58、第二斜面体;59、长条形移动支撑体;60、位置调节避让口;61、导向支撑深孔;62、导向支撑插杆;63、第二阻尼弹簧;64、长条形移动避让口;65、拉伸移动杆;66、第三斜面体;67、第四斜面体;68、嵌装孔;69、柱形导向筒体;70、柱形导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请参阅图1-1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平板式制动检测装置,包括支撑外壳1、承重板2、制动力检测机构、轮重检测机构以及移动导向支撑机构,支撑外壳1一侧为开口结构,承重板2在移动导向支撑机构的支撑下设置于支撑外壳1内侧上端部并使移动导向支撑机构支撑于轮重检测机构上,制动力检测机构平行于车轮行进方向设置;
支撑外壳1上设有中心位置对准机构,中心位置对准机构包括中心位置检测机构、第一可调位置连接机构以及第二可调位置连接机构,通过中心位置检测机构检测车轮行进方向的中线位置,通过第一可调位置连接机构使制动力检测机构的一端与支撑外壳1连接并驱动制动力检测机构沿垂直于车轮行进方向移动至与车轮行进方向的中线位置重合的状态,通过第二可调位置连接机构使制动力检测机构的另一端与承重板2连接并支撑制动力检测机构随第一可调位置连接机构的驱动而同步移动。
综上所述,本装置通过中心位置对准机构检测到车轮在行进方向上的中线位置,以准确控制检测制动力的制动力检测机构移动至检测到的中线位置,避免了检测弯矩的形成,提高制动力检测准确度。
进一步的,承重板2上设有防滑制动平板3,其中防滑制动平板3固定在承重板2上的方式可采用螺栓连接固定等常规方式进行。其中的防滑制动平板3模仿路面砂石的颗粒感设计,使车辆行驶其上面如同行驶在路面上。
进一步的,移动导向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承重板2底部的底部导向支撑结构以及支撑承重板2侧面的侧方导向支撑结构。具体的,通过底部导向支撑结构主要起到对承重板2以及车辆行驶至承重板2上方时进行承重作用,且尽量减小承重板2在刹车过程中别拉动下的位移。结合侧方导向支撑结构,沿车辆前进方向分布设置,对承重板2限制在车辆前进方向上,避免承重板2偏离移动。
进一步的,底部导向支撑结构为分布在承重板2底部四角处的四组,每组底部导向支撑结构均包括:
支柱4,其一端连接在承重板2底面上、另一端开设有第一球槽5;
以及第一滚动钢球6,其滚动于第一球槽5内,第一滚动钢球6以小于其一半体积的部分露出于第一球槽5之外。利用第一滚动钢球6滚动于支柱4上的第一球槽5内,以使其支撑承重板2底部,在移动时形成滚动移动,减少摩擦力对车辆制动检测结果的影响。
进一步的,侧方导向支撑结构为对称均匀分布在车轮行进方向两侧的四组,每组侧方导向支撑结构均包括:
水平柱7,其一端嵌入并连接在支撑外壳1内侧表面上端部、另一端开设有第二球槽8;
第二滚动钢球9,其滚动于第二球槽8内,第二滚动钢球9以小于其一半体积的部分露出于第二球槽8之外;
以及第一垫板10,其设置在承重板2侧表面上与第二滚动钢球9对应的位置以使第二滚动钢球9滚动于第一垫板10上。
具体的,第二滚动钢球9滚动于水平柱7上的第二球槽8内,以使其支撑承重板2的侧面,在移动时形成滚动移动,减少摩擦力对车辆制动检测结果的影响,且还起到承重板2的侧面的良好支撑作用,避免承重板2发生位置侧移,通过第一垫板10与第二滚动钢球9接触,其中的第一垫板10可采用高硬度金属等材料,避免磨损严重而增加摩擦力。
进一步的,轮重检测机构包括:
垫块11,其设置于支撑外壳1内底面上;
压力传感器12,其设置在垫块11上;
以及底部垫板13,其设置在压力传感器12上并使第一滚动钢球6滚动于底部垫板13上。
其中的垫块11用以支撑和安装压力传感器12,并通过底部垫板13与第一滚动钢球6接触以将重力传递给压力传感器12进行重力测量。其中的底部垫板13可采用高硬度金属等材料,避免磨损严重而增加摩擦力。
进一步的,制动力检测机构包括分布于同一轴线上的第一连接杆14、第二连接杆15、第三连接杆16、第一U型连接件17、第二U型连接件18、双头螺纹杆19以及S型拉力传感器20;
双头螺纹杆19两端分别与第一U型连接件17和第二U型连接件18之间螺纹连接,第一连接杆14一端铰接于第一U型连接件17上、另一端与第一可调位置连接机构连接,第二连接杆15一端铰接于第二U型连接件18上、另一端与S型拉力传感器20连接,第三连接杆16一端连接在S型拉力传感器20上、另一端与第二可调位置连接机构连接,按顺序排布为:第一连接杆14、第一U型连接件17、双头螺纹杆19、第二U型连接件18、第二连接杆15、S型拉力传感器20以及第三连接杆16;
具体的,通过S型拉力传感器20进行拉力测量,第一连接杆14与第一U型连接件17之间、以及第二U型连接件18与第二连接杆15之间的铰接仅有使S型拉力传感器20进行上下摆动的自由度,不影响S型拉力传感器20横向移动,且装配和移动时不受影响,其中通过双头螺纹杆19与第一U型连接件17和第二U型连接件18之间的螺纹连接,可进行长度调节,也即进行对S型拉力传感器20的拉力调节,以及清零校准时的调节,其中的S型拉力传感器20通过第三连接杆16与第二可调位置连接机构连接。
进一步的,中心位置检测机构包括:
激光发射器21,其固定于车体前端与车轮行进方向中线的对应位置并发射激光;
支撑台板22,其用以承受车轮碾压并在车轮行进方向上与支撑外壳1对接,支撑台板22上表面开设有隐藏凹槽23;
以及激光接收器24,其设置在隐藏凹槽23内并接收激光发射器21所发射激光。
具体的,支撑台板22能够承受车辆驶过,并且通过隐藏凹槽23隐藏激光接收器24且不影响激光接收器24接收激光发射器21发射的激光信号。其中在使用时,可设置两组激光发射器21以分别对应车辆两侧车轮的中心线位置,因此两组激光发射器21可通过磁吸等常规形式固定在车头位置,在车辆行驶至激光接收器24上方检测到激光发射器21垂直向下发射的激光信号,继而确定激光发射器21在横向上的具体位置,也即车轮中心位置,其中,此横向为垂直于车辆行进方向且平行于底面的水平方向。
进一步的,第一可调位置连接机构包括:
移动支撑块25,其两端对称设置两组导向环26,支撑外壳1内侧设置有相互平行且分布于移动支撑块25两侧的两组导向滑杆27,两组导向滑杆27与两组导向环26一一对应设置,导向环26套设于导向滑杆27上并滑动于导向滑杆27上;
驱动螺纹杆28,其同轴轴承转动设置在支撑外壳1内底部并与两组导向滑杆27之间相互平行设置,驱动螺纹杆28上套设有与其螺纹配合的螺母副29,螺母副29外侧表面连接在移动支撑块25底面上;
以及步进电机30,其设置在支撑外壳1内,步进电机30与驱动螺纹杆28连接以驱动驱动螺纹杆28转动。
具体的,在通过中心位置检测机构测定出对应的车轮中心具体位置后,此时车轮未接触到承重板2,此时控制步进电机30旋转适当角度,并带动驱动螺纹杆28转动,再通过与其螺纹配合的螺母副29沿其轴线方向移动,其中与螺母副29连接的移动支撑块25通过导向环26套设于导向滑杆27上并滑动于导向滑杆27上进行移动导向,因此,步进电机30旋转带动驱动螺纹杆28转动,从而螺母副29移动将带动移动支撑块25移动,继而带动制动力检测机构移动至检测到车轮中线位置。
进一步的,第二可调位置连接机构包括:
长条形水平支撑体31,其为中空结构且其一侧开设与中空结构相连通的条形开口32,长条形水平支撑体31外侧表面连接在承重板2底面上并与驱动螺纹杆28之间相互平行设置,第三连接杆16反向于S型拉力传感器20的一端自条形开口32伸入长条形水平支撑体31的中空结构内部;
滚轮33,其设置在第三连接杆16上伸入长条形水平支撑体31的中空结构内部的一端并滚动于长条形水平支撑体31的中空结构内侧壁上;
撑杆34,其一端连接在长条形水平支撑体31底面上、另一端开设有第三球槽35;
第三滚动钢球36,其滚动于第三球槽35内,第三滚动钢球36以小于其一半体积的部分露出于第三球槽35之外。
以及第二垫板37,其设置在支撑外壳1内底面上与第三滚动钢球36对应的位置以使第三滚动钢球36滚动于第二垫板37上。
具体的,第一可调位置连接机构驱动制动力检测机构的一端部移动过程中,制动力检测机构的另一个端部通过第二可调位置连接机构支撑以随第一可调位置连接机构的驱动而移动。具体的,使长条形水平支撑体31作为导向支撑体,使第三连接杆16顺着条形开口32移动,同时结合滚轮33滚动于长条形水平支撑体31的中空结构内侧壁上的滚动支撑,能够顺利的使制动力检测机构的另一个端部随第一可调位置连接机构驱动移动。同时在进行车辆制动检测时,利用滚轮33与长条形水平支撑体31的中空结构内侧壁间的紧密配合,承重板2的位置移动将同步拉动连接滚轮33的第三连接杆16,继而拉动S型拉力传感器20进行拉力测量,也即制动力的检测。其中的第三滚动钢球36滚动于第二垫板37上,并通过撑杆34的支撑,起到对长条形水平支撑体31的支撑作用的同时,也不会影响到承重板2的位置移动,也即不会影响到制动力的检测精度。
本一种平板式制动检测装置的另一实施例中,参见图5、图6,为了使移动导向支撑机构能够始终保持对承重板2的平衡支撑,使底部导向支撑结构上设置底部平衡调节机构用以调节承重板2的水平方位平衡;使侧方导向支撑结构上设置侧方平衡调节机构用以调节承重板2在沿车轮行进方向上的方位平衡;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的底部平衡调节机构为结构相同的四组并与四组底部导向支撑结构一一对应设置,每组底部平衡调节机构均包括开设在承重板2上表面的安装凹槽38,安装凹槽38内固定设置有支撑轴承39,支撑轴承39内侧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调节螺栓40,承重板2下表面开设有与安装凹槽38相连通的支柱导向孔41以使支柱4自支柱导向孔41伸入安装凹槽38内,支柱4上反向于第一滚动钢球6的一端开设有第一螺纹孔42,第一调节螺栓40穿设于第一螺纹孔42内并与第一螺纹孔42之间螺纹配合;
具体的,在调节时,通过对分布在承重板2四个角部位的底部平衡调节机构进行调节,以调节至底部导向支撑结构支撑承重板2处于平衡状态以不影响到制动检测。通过旋动第一调节螺栓40通过其与第一螺纹孔42之间螺纹配合,且第一调节螺栓40与支撑轴承39之间连接仅能转动而无法轴向移动,继而驱动支柱4在支柱导向孔41内滑动,继而调节了对承重板2的支撑高度,且在四组底部平衡调节机构进行联合调节下能够实现对承重板2的调平操作。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的侧方平衡调节机构为结构相同的四组并与四组侧方导向支撑结构之间一一对应设置,每组侧方平衡调节机构均包括设置在支撑外壳1外侧表面上的导向支撑框架43,导向支撑框架43为门形框结构且在其内侧设有导向支撑块44,导向支撑块44两端均设有导向滑块45,导向支撑框架43内侧相对的两侧表面上均开设有与导向支撑块44两端的导向滑块45一一对应的导向滑槽46,导向滑块45滑动于对应的导向滑槽46内,导向支撑块44上设有推杆47,推杆47穿过支撑外壳1与水平柱7上反向于第二滚动钢球9的一端连接,导向支撑框架43远离支撑外壳1的一端开设有第二螺纹孔48,第二螺纹孔48内穿设有与其螺纹配合的第二调节螺栓49,第二调节螺栓49一端通过轴承与导向支撑块44上反向于推杆47的一端转动连接;
具体的,通过旋动与第二螺纹孔48螺纹配合的第二调节螺栓49推动,在导向支撑框架43内侧支撑的导向支撑块44移动,其中导向支撑块44上的导向滑块45滑动于导向滑槽46内起到对导向支撑块44的移动导向作用,且使导向支撑块44不转动,继而再通过带动推杆47移动以推动水平柱7移动以调节水平柱7支撑承重板2在沿车轮行进方向上的方位平衡。
本一种平板式制动检测装置的另一实施例中,参见图4、图5、图6,在通过制动力检测机构实施制动力检测的过程中,中心位置对准机构中的第一可调位置连接机构和第二可调位置连接机构支撑制动力检测机构移动的过程中,需要具备一定的移动缝隙,而非完全的固定连接,以能够使制动力检测机构进行移动以对位车轮行进方向上的中线位置,因此在制动力检测机构实施检测过程中、也即其位置固定后,需要通过其与第一可调位置连接机构和第二可调位置连接机构以及支撑外壳1和承重板2之间的紧密配合来减少测量误差,避免移动缝隙影响到测量运动中的准确度,因此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可调位置连接机构处进一步设置第一端被动式紧密连接机构,以保证制动力检测机构、第一可调位置连接机构和支撑外壳1间的紧密连接配合;同时,将第二可调位置连接机构替换为第二端被动式紧密连接机构,以保证制动力检测机构、第二可调位置连接机构和承重板2之间的紧密连接配合;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的第一端被动式紧密连接机构包括:
拉紧块50,其滑动连接于移动支撑块25上表面并且能够相对移动支撑块25滑动移动,拉紧块50相对于移动支撑块25的滑动方向垂直于移动支撑块25移动方向;其中拉紧块50与移动支撑块25上表面之间通过滑动轨道或则滑槽配合等形式滑动连接均可,拉紧块50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杆14上反向于第一U型连接件17的一端固定连接;
底部位置基板51,其平行设置在支撑外壳1下方,底部位置基板51于支撑外壳1之间均布设置有多个第一阻尼弹簧52;
条形嵌装开口53,其开设在支撑外壳1底面上,条形嵌装开口53内侧嵌装固定有长条形导向筒体54;
长条形支撑板55,其穿设于条形嵌装开口53内并滑动于条形嵌装开口53内,长条形支撑板55一端固定连接在底部位置基板51上表面;
紧密配合豁口56,其开设在拉紧块50下表面,长条形支撑板55反向于底部位置基板51的一端伸入紧密配合豁口56内;
第一斜面体57,其连接在紧密配合豁口56内侧表面上;
以及第二斜面体58,其连接在长条形支撑板55上伸入紧密配合豁口56内的一端部的侧表面上;
其中,第一斜面体57斜面与第二斜面体58斜面相对设置。在第一阻尼弹簧52不被压缩的自然长度状态下,底部位置基板51与支撑外壳1相互分离,此时第一斜面体57与第二斜面体58相互分离或非紧密配合,同时长条形支撑板55伸入紧密配合豁口56内的一端与紧密配合豁口56内侧表面之间也非紧密配合,此时第一可调位置连接机构能够带动拉紧块50移动且能够不计摩擦力影响。在汽车行进至车轮压在承重板2上之后,通过车身作用在承重板2上的重量驱动下压缩第一阻尼弹簧52至无法继续被压缩,或通过在底部位置基板51与支撑外壳1之间设置限位块使底部位置基板51与支撑外壳1相对移动至移动距离后无法继续移动,这个过程中,第一斜面体57与第二斜面体58之间相互接触并通过两者斜面相互滑动运动并相互挤压下,在长条形支撑板55的支撑下其位置不变,也即将会被动推动拉紧块50移动,且拉紧块50也仅有滑动于移动支撑块25上的自由度方向,此时使第二斜面体58和长条形支撑板55被压紧在第一斜面体57与紧密配合豁口56内侧面之间,形成紧密配合,且位置被固定,这个过程中也将拉紧制动力检测机构,且制动力检测机构位置被固定。直至车轮离开承重板2,才能在第一阻尼弹簧52的弹力作用下使底部位置基板51与支撑外壳1恢复至初始位置,且拉紧块50能够被驱动移动。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的第二端被动式紧密连接机构包括:
长条形移动支撑体59,其为中空结构且其下表面具有上述的支柱4、设置在支柱4上的第三球槽35和第三滚动钢球36,以及第二垫板37,在长条形移动支撑体59上表面开设有位置调节避让口60,长条形移动支撑体59上表面且位于位置调节避让口60两侧开设有多个导向支撑深孔61;
导向支撑插杆62,其为结构相同的多组并与多个导向支撑深孔61之间一一对应设置,导向支撑插杆62一端固定连接在承重板2下表面、另一端插入导向支撑深孔61内并滑动于导向支撑深孔61内,导向支撑深孔61内设置第二阻尼弹簧63,在车身作用在承重板2上的重量驱动下,使导向支撑插杆62进一步伸入导向支撑深孔61内并压缩第二阻尼弹簧63至极限,或使承重板2与长条形移动支撑体59设置运动距离限制块进行支撑限制;
长条形移动避让口64,其开设在长条形移动支撑体59上朝向S型拉力传感器20的侧表面上;
拉伸移动杆65,其一端连接在S型拉力传感器20上、另一端自长条形移动避让口64伸入长条形移动支撑体59内;
第三斜面体66,其设置在拉伸移动杆65上伸入长条形移动支撑体59内的一端;
以及第四斜面体67,其设置在承重板2下表面并自位置调节避让口60伸入长条形移动支撑体59内并与第三斜面体66相对设置,第四斜面体67是沿位置调节避让口60长度方向而延伸设置的长条形斜面体;
其中,在第二阻尼弹簧63不被压缩的自然长度状态下,第一斜面体57与第二斜面体58相互分离或非紧密配合,此时在第一可调位置连接机构能够带动拉紧块50移动下使第三斜面体66相对第四斜面体67移动。在汽车行进至车轮压在承重板2上之后,通过车身作用在承重板2上的重量驱动下压缩第二阻尼弹簧63至极限,或使承重板2与长条形移动支撑体59设置运动距离限制块进行支撑限制而不再相对移动,这个过程中,第三斜面体66与第四斜面体67之间相互接触并通过两者斜面相互滑动运动并相互挤压下,在第四斜面体67的支撑下且其位置不变,也即将会被动的推动第三斜面体66以及拉伸移动杆65移动,此时使第三斜面体66被压紧在第四斜面体67与长条形移动支撑体59内侧面之间,形成紧密配合,且位置被固定,这个过程中也将拉紧制动力检测机构,且制动力检测机构位置被固定。直至车轮离开承重板2,才能在第二阻尼弹簧63的弹力作用下使导向支撑插杆62恢复至初始位置。
其中,在汽车行进至车轮压在承重板2上之后,通过车身作用在承重板2上的重量驱动的被动驱动下,第一端被动式紧密连接机构和第二端被动式紧密连接机构均有一个拉紧制动力检测机构的动作,也即制动力检测机构的两端分别被第一端被动式紧密连接机构和第二端被动式紧密连接机构拉紧,此时S型拉力传感器20被进一步拉动,而此处S型拉力传感器20被拉动的力量以及第一阻尼弹簧52或第二阻尼弹簧63对轮重检测机构等的影响,将通过控制器等电脑编程控制的方式进行抵消或者清零处理,以能够准备进行制动检测等检测工作,且不影响检测准确度和精度。
本一种平板式制动检测装置的另一实施例中,参见图4、图5,为了使支撑外壳1和承重板2在承受车轮重量后,以保持水平状态进行升降,本实施例中包括同步纵向移动导向结构;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的同步纵向移动导向结构包括:
嵌装孔68,其为结构相同的四组并开设在支撑外壳1底面上四角处,嵌装孔68内侧嵌装固定有柱形导向筒体69;
以及柱形导向杆70,其为结构相同的四组并与四组嵌装孔68之间一一对应设置,柱形导向杆70一端固定连接在底部位置基板51上表面、另一端穿设于柱形导向筒体69内并滑动于柱形导向筒体69内。
具体的,在汽车行进至车轮压在承重板2上之后,通过车身作用在承重板2上的重量压动支撑外壳1朝底部位置基板51放向移动,此时通过四组嵌装孔68内的柱形导向筒体69与柱形导向杆70之间的滑动配合,使分布在支撑外壳1底面上四角处的柱形导向筒体69与柱形导向杆70之间的任意一组都无法单独进行滑动移动,也即只能是分布在支撑外壳1底面上四角处的四组柱形导向筒体69与柱形导向杆70同步进行滑动移动,继而通过限位作用使支撑外壳1相对底部位置基板51保持水平状态进行升降。
其中,本装置中所有电气元件以及其电性连接和控制均为本领域技术工作人员所熟知的公知常识,在此不做赘述。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平板式制动检测装置,包括支撑外壳(1)、承重板(2)、制动力检测机构、轮重检测机构以及移动导向支撑机构,所述支撑外壳(1)一侧为开口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重板(2)在所述移动导向支撑机构的支撑下设置于所述支撑外壳(1)内侧上端部并使所述移动导向支撑机构支撑于所述轮重检测机构上,所述制动力检测机构平行于车轮行进方向设置;
所述支撑外壳(1)上设有中心位置对准机构,所述中心位置对准机构包括中心位置检测机构、第一可调位置连接机构以及第二可调位置连接机构,通过所述中心位置检测机构检测车轮行进方向的中线位置,通过所述第一可调位置连接机构使所述制动力检测机构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外壳(1)连接并驱动所述制动力检测机构沿垂直于车轮行进方向移动至与车轮行进方向的中线位置重合的状态,通过所述第二可调位置连接机构使所述制动力检测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承重板(2)连接并支撑所述制动力检测机构随所述第一可调位置连接机构的驱动而同步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板式制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板(2)上设有防滑制动平板(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板式制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导向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所述承重板(2)底部的底部导向支撑结构以及支撑所述承重板(2)侧面的侧方导向支撑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平板式制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导向支撑结构为分布在所述承重板(2)底部四角处的四组,每组所述底部导向支撑结构均包括:
支柱(4),其一端连接在所述承重板(2)底面上、另一端开设有第一球槽(5);
以及第一滚动钢球(6),其滚动于所述第一球槽(5)内,所述第一滚动钢球(6)以小于其一半体积的部分露出于所述第一球槽(5)之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平板式制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方导向支撑结构为对称均匀分布在车轮行进方向两侧的四组,每组所述侧方导向支撑结构均包括:
水平柱(7),其一端嵌入并连接在所述支撑外壳(1)内侧表面上端部、另一端开设有第二球槽(8);
第二滚动钢球(9),其滚动于所述第二球槽(8)内,所述第二滚动钢球(9)以小于其一半体积的部分露出于所述第二球槽(8)之外;
以及第一垫板(10),其设置在所述承重板(2)侧表面上与所述第二滚动钢球(9)对应的位置以使所述第二滚动钢球(9)滚动于所述第一垫板(10)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平板式制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重检测机构包括:
垫块(11),其设置于所述支撑外壳(1)内底面上;
压力传感器(12),其设置在所述垫块(11)上;
以及底部垫板(13),其设置在所述压力传感器(12)上并使所述第一滚动钢球(6)滚动于所述底部垫板(13)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板式制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力检测机构包括分布于同一轴线上的第一连接杆(14)、第二连接杆(15)、第三连接杆(16)、第一U型连接件(17)、第二U型连接件(18)、双头螺纹杆(19)以及S型拉力传感器(20);
所述双头螺纹杆(19)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U型连接件(17)和所述第二U型连接件(18)之间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14)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U型连接件(17)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可调位置连接机构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15)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二U型连接件(18)上、另一端与所述S型拉力传感器(20)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16)一端连接在所述S型拉力传感器(20)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可调位置连接机构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平板式制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位置检测机构包括:
激光发射器(21),其固定于车体前端与车轮行进方向中线的对应位置并发射激光;
支撑台板(22),其用以承受车轮碾压并在车轮行进方向上与所述支撑外壳(1)对接,所述支撑台板(22)上表面开设有隐藏凹槽(23);
以及激光接收器(24),其设置在所述隐藏凹槽(23)内并接收所述激光发射器(21)所发射激光。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平板式制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调位置连接机构包括:
移动支撑块(25),其两端对称设置两组导向环(26),所述支撑外壳(1)内侧设置有相互平行且分布于所述移动支撑块(25)两侧的两组导向滑杆(27),两组所述导向滑杆(27)与两组所述导向环(26)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导向环(26)套设于所述导向滑杆(27)上并滑动于所述导向滑杆(27)上;
驱动螺纹杆(28),其同轴轴承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外壳(1)内底部并与两组所述导向滑杆(27)之间相互平行设置,所述驱动螺纹杆(28)上套设有与其螺纹配合的螺母副(29),所述螺母副(29)外侧表面连接在所述移动支撑块(25)底面上;
以及步进电机(30),其设置在所述支撑外壳(1)内,所述步进电机(30)与所述驱动螺纹杆(28)连接以驱动所述驱动螺纹杆(28)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平板式制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可调位置连接机构包括:
长条形水平支撑体(31),其为中空结构且其一侧开设与所述中空结构相连通的条形开口(32),所述长条形水平支撑体(31)外侧表面连接在所述承重板(2)底面上并与所述驱动螺纹杆(28)之间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三连接杆(16)反向于所述S型拉力传感器(20)的一端自所述条形开口(32)伸入所述长条形水平支撑体(31)的中空结构内部;
滚轮(33),其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杆(16)上伸入所述长条形水平支撑体(31)的中空结构内部的一端并滚动于所述长条形水平支撑体(31)的中空结构内侧壁上;
撑杆(34),其一端连接在所述长条形水平支撑体(31)底面上、另一端开设有第三球槽(35);
第三滚动钢球(36),其滚动于所述第三球槽(35)内,所述第三滚动钢球(36)以小于其一半体积的部分露出于所述第三球槽(35)之外;
以及第二垫板(37),其设置在所述支撑外壳(1)内底面上与所述第三滚动钢球(36)对应的位置以使所述第三滚动钢球(36)滚动于所述第二垫板(37)上。
CN202210765549.4A 2022-07-01 2022-07-01 一种平板式制动检测装置 Active CN1150148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65549.4A CN115014808B (zh) 2022-07-01 2022-07-01 一种平板式制动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65549.4A CN115014808B (zh) 2022-07-01 2022-07-01 一种平板式制动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14808A true CN115014808A (zh) 2022-09-06
CN115014808B CN115014808B (zh) 2023-05-05

Family

ID=830788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65549.4A Active CN115014808B (zh) 2022-07-01 2022-07-01 一种平板式制动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14808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2020997A1 (de) * 1991-05-13 1992-11-26 Power Control Kft Winkelprüfvorrichtung und prüfstand zur prüfung von parametern der laufwerke eines kraftfahrzeuges
EP1903324A2 (de) * 2006-09-22 2008-03-26 Cartesy GmbH Prüfstand für ein Kraftfahrzeug
CN104502015A (zh) * 2014-12-26 2015-04-08 山东科大微机应用研究所有限公司 滚筒反力式举升型汽车轴重制动复合检验台及检测方法
CN105745520A (zh) * 2013-08-05 2016-07-06 斯纳珀Nt有限公司 测量车辆的制动力的系统
CN106053097A (zh) * 2016-07-20 2016-10-26 吉林大学 一种高精度平板式制动检验台
CN207798162U (zh) * 2018-02-28 2018-08-31 苏州太平洋汽车保修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平板式轮重、制动力检测台
CN216433349U (zh) * 2021-11-08 2022-05-03 吉林大学 一种汽车制动力快速检测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2020997A1 (de) * 1991-05-13 1992-11-26 Power Control Kft Winkelprüfvorrichtung und prüfstand zur prüfung von parametern der laufwerke eines kraftfahrzeuges
EP1903324A2 (de) * 2006-09-22 2008-03-26 Cartesy GmbH Prüfstand für ein Kraftfahrzeug
CN105745520A (zh) * 2013-08-05 2016-07-06 斯纳珀Nt有限公司 测量车辆的制动力的系统
CN104502015A (zh) * 2014-12-26 2015-04-08 山东科大微机应用研究所有限公司 滚筒反力式举升型汽车轴重制动复合检验台及检测方法
CN106053097A (zh) * 2016-07-20 2016-10-26 吉林大学 一种高精度平板式制动检验台
CN207798162U (zh) * 2018-02-28 2018-08-31 苏州太平洋汽车保修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平板式轮重、制动力检测台
CN216433349U (zh) * 2021-11-08 2022-05-03 吉林大学 一种汽车制动力快速检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14808B (zh) 2023-05-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50029B (zh) 车辆检测装置
US7392693B2 (en) Test stand for motor vehicles
CN102341688B (zh) 轮胎滚动阻力测定装置
CN205691349U (zh) 一种用于机动车轮胎力学特性测试的试验台
CN107290152A (zh) 电动轮及智能悬架系统多功能综合试验台
CN102279111A (zh) 转盘侧偏式可换道轮胎力学特性试验机
KR101416732B1 (ko) 타이어 쏠림 성능 평가 장치
CN108801622B (zh) 空气弹簧三向复合加载疲劳试验装置及方法
CN109470489B (zh) 一种多工况路面的电动模拟装置及路况模拟方法
CN115014808A (zh) 一种平板式制动检测装置
CN214454128U (zh) 一种汽车制动检验台
CN107101840B (zh) 轮对试验加力装置及轮轨试验系统
CN218865522U (zh) 一种室内轮胎制动性能测试装置
CN111189647B (zh) 一种惯性式汽车制动试验台
CN107560582A (zh) 一种火车轴径自动化测量装置
TWI807549B (zh) 用於承載佈置於轉向架上之行走輪的輪架及用於測試軌道車輛之轉向架的試驗台
CN110793786A (zh) 一种智能汽车室内acc功能下线检测装置
CN116539335A (zh) 一种室内轮胎制动性能测试装置
JP2993312B2 (ja) 車両のロール特性試験装置
CN1558199A (zh) 一种汽车转向轮定位动态检测仪
CN109932156B (zh) 一种电锤工况测试机
CN210293706U (zh) 一种高精度车辆对中装置
JPH0599797A (ja) シヤシダイナモメータとその試験方法
KR200461460Y1 (ko) 타이어 횡방향 마찰력 측정장치
RU2148691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ценки технико-эксплуатационных показателей дорожной одежд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No. 202, Unit 1, Building 4, Ziwei Jiayuan, Xiaozhenzigou Road, Shuangqiao District, Chengde City, Hebei Province, 067028

Applicant after: Weng Weijing

Address before: 730000 No. 875, nanbinhe East Road, Chengguan District, Lanzhou City, Gansu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Weng Weijing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