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09492A - 船用推进器安装架及船用推进器 - Google Patents

船用推进器安装架及船用推进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09492A
CN115009492A CN202210685707.5A CN202210685707A CN115009492A CN 115009492 A CN115009492 A CN 115009492A CN 202210685707 A CN202210685707 A CN 202210685707A CN 115009492 A CN115009492 A CN 1150094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rine propeller
surface section
gear
section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8570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09492B (zh
Inventor
王强
陶师正
万小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ePropul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ePropul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ePropul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ePropul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8570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09492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210685707.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5009492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094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094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094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094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HMARINE PROPULSION OR STEERING
    • B63H5/00Arrangements on vessels of propulsion elements directly acting on water
    • B63H5/07Arrangements on vessels of propulsion elements directly acting on water of propellers
    • B63H5/08Arrangements on vessels of propulsion elements directly acting on water of propellers of more than one propell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HMARINE PROPULSION OR STEERING
    • B63H5/00Arrangements on vessels of propulsion elements directly acting on water
    • B63H5/07Arrangements on vessels of propulsion elements directly acting on water of propellers
    • B63H5/125Arrangements on vessels of propulsion elements directly acting on water of propellers movably mounted with respect to hull, e.g. adjustable in direction, e.g. podded azimuthing thrust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Gears, Ca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船舶领域,旨在解决已知技术中操作者不易判断何时船用推进器起翘到位或释放到位或实现相应到位提示的结构复杂的问题,提供船用推进器安装架及船用推进器。船用推进器安装架包括固定座和档位卡架。固定座包括第一座板和第二座板,第一座板和第二座板开设有相对的第一档位槽和第二档位槽;第一档位槽的槽底面包括相连的第一面段和第二面段,第一面段的凹入深度大于第二面段的凹入深度;档位卡架的一端用于支撑船用推进器机身;档位卡架的另一端的两侧分别配合于第一档位槽和第二档位槽,并能够在第一档位槽和第二档位槽内移动至不同卡位。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能够方便地实现船用推进器卡接到位提示。

Description

船用推进器安装架及船用推进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船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船用推进器安装架及船用推进器。
背景技术
船用推进器在起翘或释放过程中,有时需要操作者手动扶持操作船用推进器机身。已知技术中,操作者不易判断何时船用推进器起翘到位或释放到位,或实现相应到位提示的结构复杂。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推进器安装架及船用推进器,以解决已知技术中操作者不易判断何时船用推进器起翘到位或释放到位或实现相应到位提示的结构复杂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船用推进器安装架,包括固定座和档位卡架。所述固定座包括第一座板和第二座板,所述第一座板开设有第一档位槽,所述第二座板开设有第二档位槽,所述第一档位槽和所述第二档位槽相对;其中,第一档位槽的槽底面包括相连的第一面段和第二面段,所述第一面段的凹入深度大于所述第二面段的凹入深度;所述档位卡架的一端用于支撑船用推进器机身;所述档位卡架的另一端的两侧分别配合于所述第一档位槽和所述第二档位槽,并能够在所述第一档位槽和第二档位槽内移动至不同卡位,以将船用推进器机身支撑于不同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船用推进器安装架,通过使第一面段的凹入深度大于所述第二面段的凹入深度,使得档位卡架或其部分构件在从第二面段过渡至第一面段的过程中,能够沿轴向移动以撞击第一面段,该撞击产生的信号(如撞击声音信号或振动信号)能够被感知,从而提醒操作者船用推进器已卡接到位。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一面段和所述第二面段之间通过第一过渡面段连接,所述第一过渡面段和所述第二面段之间相交呈设定夹角。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档位卡架包括卡架座、弹性件和轴件;
所述卡架座一端用于支撑船用推进器机身,另一端可滑动地安装所述轴件;
所述弹性件弹性支撑于所述卡架座和所述轴件之间,将所述轴件侧向压抵所述第一档位槽的槽底面,以使所述轴件从所述第二面段移动至所述第一面段时撞击所述第一面段发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轴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座板和所述第二座板之间,且所述轴件的轴向两端分别伸入所述第一档位槽和所述第二档位槽内;
所述第一档位槽的槽侧面具有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二档位槽的槽侧面具有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用于支撑位所述轴件的周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二档位槽的槽侧面形状和所述第一档位槽的槽侧面形状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一档位槽的槽底面凸内设有分隔壁,所述分隔壁限定所述第二面段的远离所述第一面段一侧的边界。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分隔壁具有朝向所述第二面段一侧的引导面,所述引导面为较高一端向所述第一面段一侧倾斜的斜面或弧形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固定座限定第一卡位;
所述第一面段位于所述第二面段在水平方向的一侧,且所述第一面段以其位置较高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面段的较高一端,所述第一卡位位于所述第一面段的位置较低一端之处。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固定座还限定第二卡位;
所述第二卡位位于所述第二面段的位置较低一端;
当所述档位卡架支撑于所述第一卡位时,所述档位卡架将船用推进器安装架和船用推进器机身支撑于水上状态;
当所述档位卡架支撑于所述第二卡位时,所述档位卡架将所述船用推进器安装架和船用推进器机身支撑于水下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一档位槽的槽底面具有第三面段,所述第三面段的上端通过第二过渡面段过渡连接于所述第一面段的位置较高一端,所述第三面段的下端通过第三过渡面段过渡连接于所述第二面段的位置较低一端;所述第二过渡面和所述第三面段之间呈第三面段一侧凹入深度较大的台阶形。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二档位槽的槽底面具有对应所述第一面段的第一对应面和对应所述第二过渡面段的第二对应面,所述第二对应面连接于所述第一对应面位置较高一端;
所述第二对应面为下边凹入深度较大、上边凹入深度较小的坡面。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船用推进器,包括船用推进器机身以及前述的船用推进器安装架。所述船用推进器机身支撑连接于所述档位卡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船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辅助推进器处于水上状态);
图2为图1的船舶的另一使用状态示意图(辅助推进器处于水下状态);
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船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推进器处于水下状态);
图4为图3的船舶的另一使用状态示意图(推进器处于水上状态);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船用推进器的三维示意图;
图6为图5的船用推进器的平面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的船用推进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中的船用推进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6中的档位卡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6的档位卡架沿A-A线的剖视图;
图11为图6中的第一座板的三维示意图;
图12为图1的第一座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13为图12的第一座板沿B-B线的剖视图;
图14为图13的D处放大图;
图15为图12的第一座板沿C-C线的额剖视图;
图16为图15的E处放大图;
图17为图6中的第二座板的三维示意图;
图18为图17的第二座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19为图17的第二座板沿F-F线的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船舶 200
船体 210
动力系统 220
主推进器 221
辅助推进器 222
推进器 240
船用推进器 100
船用推进器机身 110
机身主体 111
连轴 111a
机箱 111b
水下驱动部分 111c
座件 112
耳板 112a
转臂板 113
船用推进器安装架 300
档位卡架 10
卡架座 11
弹性件 12
轴件 13
衬套 13a
支撑板 14
横轴 15
固定座 30
第一座板 31
分隔壁 31a
第二座板 32
转轴 33
第一档位槽 C1
第二档位槽 C2
第一铰接孔 K1
第二铰接孔 K2
水面 L1
第一表面 P1
第二表面 P2
槽侧面 P3,P4
槽底面 P5,P6
引导面 P7
第一支撑面 P8
第一面段 P11
第二面段 P12
第三面段 P13
第一过渡面段 P21
第二过渡面段 P22
第三过渡面段 P23
过渡圆角 P24
第一对应面 P31
第二对应面 P32
对应过渡面段 P33
滑移轨迹 S1
第一轨迹 S11
第二轨迹 S12
第一卡位 W1
第二卡位 W2
卡点 W3
水平方向 X
竖直方向 Y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
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船舶200,包括船体210和动力系统220,动力系统220安装于船体210,用于驱动船舶200移动。本实施例中的船舶200的动力系统220包括主推进器221和辅助推进器222,主推进器221和辅助推进器222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其中,主推进器221指主要提供动力的推进器,辅助推进器222指仅在部分使用情形(如单独使用主推进器221的推动力不足或其他情形)提供动力的推进器。主推进器221和辅助推进器222的结构上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如图1示出的,辅助推进器222可活动地安装在船体210上,在船舶200正常行使中保持在水面L1以上,以减小船舶200受到的阻力;在需要时将其桨叶或其他水下的驱动部分调节至水面L1以下提供驱动力(见于图2)。主推进器221固定安装在船体210的下部,在船舶200正常行使中保持在水面L1以下提供驱动力。主推进器221也可以采用可活动的结构形式,以便在不需要提供动力时移出水面L1来减小水的阻力。
在另一实施例中,参见图3,船舶200包括船体210和推进器240,推进器240可活动地安装于船体210,用于驱动船体210移动。在船舶200行使时,参见图3,推进器240位于水面L1以下;在需要时(如船舶200靠岸或水位较浅或长时间不使用时),可使推进器240变动至水面L1以上(参见图4),以减小水阻力或避免推进器240与外物碰撞。
参见图5-图19,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船用推进器100,用作图1示出的辅助推进器222或图3示出的推进器240。
参见图5和图6,本实施例中的船用推进器100可安装于船体210,用于给船舶200提供驱动力,以推动船舶200在水上移动。
该船用推进器100包括船用推进器机身110和船用推进器安装架300,船用推进器安装架300用于安装于船体210,船用推进器机身110安装在船用推进器安装架300上,以连接至船体210。船用推进器安装架300和船体210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例如通过焊接的方式不可拆卸地固定于船体210,或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可拆卸地连接至船体210,在此不做限定。
其中,船用推进器安装架300包括固定座30和档位卡架10,固定座30用于安装于船体210,档位卡架10一端支撑于固定座30、另一端支撑船用推进器机身110。例如,本实施例中,船用推进器机身110可转动地安装于固定座30,并能够相对固定座30转动以改变姿态,档位卡架10支撑于船用推进器机身110的下部。
配合参见图5、图7和图8,固定座30包括第一座板31和第二座板32,第一座板31和第二座板32用于固定连接至船体210。第一座板31和第二座板32间隔相对;为方便描述,定义第一座板31对应第二座板32的表面为第一表面P1,第二座板32对应第一座板31的表面的第二表面P2。所述第一表面P1开设有内凹的第一档位槽C1,所述第二表面P2开设有内凹的第二档位槽C2,第一档位槽C1和第二档位槽C2彼此相对。
第一座板31设有第一铰接孔K1,第二座板32设有第二铰接孔K2,第一铰接孔K1和第二铰接孔K2对应,一转轴33的两端分别配合于第一铰接孔K1和第二铰接孔K2,用于实现对船用推进器机身110的可转动支撑。第一档位槽C1的槽侧面P3和第二档位槽C2的槽侧面P4的形状可以相同、基本相同或不同。
第一档位槽C1和第二档位槽C2均限定第一卡位W1和第二卡位W2,第一卡位W1、第二卡位W2及第一铰接孔K1/第二铰接孔K2在平行于第一表面P1或第二表面P2的平面上的投影呈三角形分布。其中,第一卡位W1可设置得与第一铰接孔K1/第二铰接孔K2高度齐平或基本齐平,第二卡位W2位于第一卡位W1的下方或斜下方,在船用推进器100被档位卡架10支撑于位置较高的第一卡位W1时,船用推进器100被支撑至较高的位置,处于水上状态(见于图1或图4);在船用推进器100被档位卡架10支撑于位置较低的第二卡位W2时,船用推进器100被支撑至较低的位置,船用推进器100可伸入水面L1之下,处于水下状态(见于图2或图3)。其中,第二卡位W2处可设置多个卡点W3,在船用推进器100支撑于不同卡点W3时,船用推进器100的朝向角度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以调节推动力。第二卡位W2的多个卡点W3可依次邻近排设,使得在支撑于相邻卡点W3时,船用推进器100的朝向角度变动2-6°。
参见图6,本实施例中,船用推进器机身110包括机身主体111、座件112和转臂板113,其中机身主体111包括连轴111a、机箱111b和水下驱动部分111c(如桨叶)。机箱111b和水下驱动部分111c分别连接于连轴111a的轴向两端。所述转臂板113一端固连于所述座件112,另一端沿远离所述座件112的方向伸出,伸出端位于第一座板31和第二座板32之间并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固定座30上的转轴33上。连轴111a靠近机箱111b的部分固定连接在座件112上,且在连接状态下,连轴111a的轴线方向和转臂板113的延伸方向垂直。
参见图5和图7,本实施例中,档位卡架10一端枢接于船用推进器机身110(如枢接在座件112上的耳板112a之上),另一端支撑于第一座板31和第二座板32之间,支撑位置可以是第一卡位W1、第二卡位W2等位置。
配合参见图6、图9和图10,本实施例中的档位卡架10包括卡架座11、弹性件12和轴件13。本实施例中,卡架座11外观截面大致呈梯形,卡架座11在梯形的高向的一端可通过沿平行于梯形的顶边或底边的横轴15枢接至耳板112a,以实现支撑船用推进器机身110,另一端可滑动地安装轴件13,轴件13沿梯形的底边延伸,所述弹性件12弹性支撑于所述卡架座11和所述轴件13之间,并对所述轴件13施加沿轴向的弹性力。可选地,在轴件13上固定连接一支撑板14,弹性件12为一螺旋弹簧,其套设于轴件13外,且一端抵顶于卡架座11、另一端抵顶于支撑板14,用于对轴件13施加沿轴向的弹性力。
在其他实施例中,档位卡架10还可以设置为其他合适结构,如卡架座11设置为矩形等其他形状。
轴件13设置于第一座板31和第二座板32之间,且轴件13的两端可以分别伸入第一档位槽C1和第二档位槽C2,并能够支撑于第一卡位W1或第二卡位W2。并且,前述弹性件12对轴件13的弹性力朝向第一档位槽C1一侧,使得轴件13被弹性地压抵第一档位槽C1的槽底面P5,即,能使轴件13的一端面贴合第一档位槽C1的槽底面P5;而轴件13的另一端面与第二档位槽C2的槽底面P6相间隔不接触。即,所述轴件13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表面P1和第二表面P2之间的距离,且小于所述第一档位槽C1的槽底面P5和第二档位槽C2的槽底面P6之间的距离。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轴件13的长度也可恰好等于所述第一档位槽C1的槽底面P5和第二档位槽C2的槽底面P6之间的距离,只需确保第二档位槽C2的槽底面P6不阻碍第一档位槽C1的槽底面P5带动下轴件13沿轴向的移动即可。
参见图11和图12,本实施例中,第一座板31在其第一表面P1一侧限定一滑移轨迹S1,具体地,该滑移轨迹S1位于从第一表面P1凹入的第一档位槽C1。
如前文描述,档位卡架10的一端连接在船用推进器机身110上,在外力(如操作者施加的力)带动船用推进器机身110相对固定座30转动时,船用推进器机身110将带动档位卡架10活动,基于第一档位槽C1和第二档位槽C2的形状设计,可使档位卡架10的轴件13的活动轨迹为前述的滑移轨迹S1。所述滑移轨迹S1经过所述第一卡位W1和所述第二卡位W2,即轴件13可以移动至配合于第一卡位W1或第二卡位W2,以使档位卡架10将船用推进器机身110支撑于水上状态或水下状态。如图中所示,可选地,在第一卡位W1或第二卡位W2处,第一档位槽C1的槽侧面P3处设置下凹形成的凹口。参见图7、图8和图12,轴件13在卡入凹口时,船用推进器机身110的重力将档位卡架10及其上的轴件13压抵于凹口的底部,使得轴件13能够较稳定地限位于第一卡位W1或第二卡位W2,需要变动轴件13位置时,需要先使用足够大的外力(如操作者向上提拉船用推进器机身110)克服重力来使轴件13向上退出凹口。加之,所述轴件13沿轴向弹性地抵顶于第一档位槽C1的槽底面P5,即轴件13的端面和第一档位槽C1的槽底面P5之间的摩擦阻力也能够一定程度阻止限位于第一卡位W1或第二卡位W2的轴件13发生意外的位置变化。此外,本实施例中的滑移轨迹S1不在同一平面上,第一档位槽C1的槽底面P5在滑移轨迹S1上具有不同的凹入深度,例如设置第一档位槽C1的槽底面P5在从第二卡位W2过渡到第一卡位W1的过程中存在高差变化,如此,轴件13在不同卡位之间的变动除了需要克服重力和前述摩擦阻力提供的阻尼外,还需要克服轴件13受到的来自弹性件12的弹性力,以迫使轴件13在以滑移轨迹S1移动的过程中克服弹性力,进一步提高船用推进器100在外界干扰而发生意外的状态变动的难度,提高本实施例的船用推进器100在不同卡位的稳定性,提高使用安全性。
继续参见图12,在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档位槽C1的槽底面P5包括相连的第一面段P11和第二面段P12,所述滑移轨迹S1经过所述第一面段P11和所述第二面段P12。所述第一卡位W1位于所述第一面段P11处,所述第二卡位W2位于所述第二面段P12远离所述第一面段P11一端,所述第一面段P11的凹入深度大于所述第二面段P12的凹入深度。配合参见图13和图14,所述第一面段P11和所述第二面段P12之间通过第一过渡面段P21过渡连接,所述第一过渡面段P21和所述第二面段P12倾斜相交,如,第一过渡面段P21和第二面段P12相交的夹角呈60-90°。如此,在轴件13从第二卡位W2沿第二面段P12过渡到第一面段P11的第一卡位W1时,轴件13可在弹性件12的作用下沿轴向移动至撞击第一面段P11处,发出容易被感知的振动或撞击声。尤其当第一过渡面段P21和第二面段P12的夹角达到或接近90°(第一过渡面段P21和第二面段P12垂直)时,轴件13从第二面段P12到第一面段P11的过程中,轴件13的轴向位置将发生突变,得轴件13在弹性件12的带动下,撞击第一面段P11产生撞击声,操作者在感知到该声音信号后即可停止施力,由船用推进器机身110自重带动轴件13下行卡入第一卡位W1。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档位槽C1的槽底面P5凸设有分隔壁31a。所述分隔壁31a的上下两端分别和所述第一档位槽C1的槽侧面P3的上下两端相间隔,所述滑移轨迹S1围绕所述分隔壁31a设置。所述第一档位槽C1的槽底面P5还包括第三面段P13,所述第三面段P13的上端通过第二过渡面段P22过渡连接于所述第一面段P11的位置较高一端,所述第三面段P13的下端通过第三过渡面段P23过渡连接于所述第二面段P12的位置较低一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面段P12和第三面段P13分别位于分隔壁31a的水平方向X两侧,分隔壁31a限定所述第二面段P12的远离所述第一面段P11一侧的边界,并具有朝向所述第二面段P12一侧的引导面P7,所述引导面P7为较高一端向所述第一面段P11一侧倾斜的斜面或弧形面。所述第一面段P11位于所述第二面段P12在水平方向X远离分隔壁31a的一侧,且所述第一面段P11以其位置较高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面段P12的较高一端,所述第一卡位W1位于所述第一面段P11的位置较低一端之处。参见图12,前述的所述滑移轨迹S1包括第一轨迹S11和第二轨迹S12。其中,所述第一轨迹S11为从所述第二卡位W2经所述第二面段P12较高一端、所述第一面段P11较高一端、所述第一面段P11较低一端到达第一卡位W1的路径;第一轨迹S11上,轴件13移动平顺,且在沿第一面段P11下落至第一卡位W1的轴件13不易受外界干扰力而意外脱出第一面段P11,增大了轴件13从第一卡位W1进入第三面段P13的水平路径,降低轴件13意外脱出第一卡位W1的可能,提高使用安全性。
前述引导面P7的存在,使得轴件13在沿第二面段P12移动时,能够被引导面P7引导而以较确定的路径移动,并产生一定的远离第三面段P13一侧的水平位移。
所述第一档位槽C1的槽侧面P3具有第一支撑面P8(即前述对应第一卡位W1处的凹口的底面),所述第一支撑面P8连接于所述第一面段P11的较低一端,用于支撑位于所述第一卡位W1时的所述轴件13的周面。第一支撑面P8的形状可以为半圆弧形,以适配圆柱状的轴件13。
所述第二轨迹S12为从第一卡位W1经所述第一面段P11的较高一端、第二过渡面段P22、第三面段P13、第三过渡面段P23到达所述第二面段P12的较低一端处的第二卡位W2的路径;所述第一轨迹S11和所述第二轨迹S12首尾连接,形成环形的所述滑移轨迹S1。
如此,操作者通过手动带动船用推进器机身110相对固定座30旋转而从水下状态变动至水上状态时,轴件13沿第一轨迹S11从第二卡位W2变动至第一卡位W1,且在变动过程中,轴件13经过第一过渡面段P21时,将沿轴件13的轴向撞击第一面段P11而发出撞击信号(如撞击声或撞击产生的振动感);操作者接收到该撞击信号后,即可松开船用推进器机身110,使船用推进器机身110在自重作用下下压档位卡架10及其上的轴件13,将轴件13卡入第一卡位W1。卡于第一卡位W1的轴件13,首先受到船用推进器机身110的重力作用而不容易意外向上脱离第一卡位W1,其次,轴件13沿轴向弹性压合第一面段P11加上第一面段P11和第二面段P12之间的高差,使得轴件13无法或很难反向回到第二面段P12,进而阻止船用推进器机身110在外力干扰(如船体在水面上的颠簸)意外从水上状态变动至水下状态,确保使用安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面段P11的延伸方向和竖直方向Y呈一设定角度A1,A1大小在5-45°之间,如设置为15°、20°、30°等,且第一面段P11靠上的一端向远离分隔壁31a一侧倾斜,即第一过渡面段P21相对竖直方向Y倾斜设置。该设定角度A1设置在5°之下,将降低第一过渡面段P21阻碍轴件13脱出第一面段P11的能力,即,使用安全性高;而设置在45°以上则使得操作者通过旋转船用推进器机身110带动轴件13脱出第一卡位W1过渡至第三面段P13的难度增大,影响用户体验。如此,在轴件13卡于第一卡位W1(第一面段P11的下端)时,船体颠簸等外力使船用推进器机身110相对固定座30向上运动的趋势将受到倾斜的第一过渡面段P21的阻碍,且第一过渡面段P21将引导轴件13向远离第三面段P13一侧移动,增大了轴件13脱出第一面段P11进入第三面段P13的难度,使得在颠簸时,轴件13能够较可靠地保持在第一面段P11上,并倾向于在船用推进器机身110的重力作用下回位至第一面段P11底部的第一卡位W1处。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基于对用户体验和使用安全性两者的合理取舍,或采用补救措施的方式,将该设定角度A1设置在其他角度范围,如45-60°或0-5°。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过渡面段P22靠近所述第一面段P11一端位置较低、靠近所述第三面段P13一端位置较高,如图中所示的,第二过渡面段P22大致呈延伸方向与水平方向X呈设定夹角A2的状态,并在和第一面段P11上端连接处设过渡圆角P24,以利于平滑过渡。该设定夹角A2的大小可以设置在2-15°之间。通过使第二过渡面段P22靠近第三面段P13一端较高,使得在船体210颠簸等外界干扰力作用带来的轴件13相对固定座30的运动趋势难以使轴件13经第二过渡面段P22进入第三面段P13,提高了使用安全性;并且,第二过渡面段P22倾斜设置,使得即使轴件13在外界干扰力的作用下意外移动至第二过渡面段P22上的某处,在干扰力作用停止后,轴件13也可在船用推进器机身110的重力作用下沿第二过渡面段P22下滑至第一面段P11,进而回位至第一卡位W1。
配合参见图15和图16,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过渡面段P22还可设置为下边凹入深度较大、上边凹入深度较小的坡面。该坡面的坡角A3可设置在2-10°。该处所说的下边和上边为相对重力方向(即竖直方向Y)而言。通过该设置,结合沿轴向弹性支撑于轴件13的弹性件12的限制或阻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轴件13竖向向上移动以进入第二过渡面段P22的可能,利于在船用推进器100受到竖向颠簸等外界干扰力时,使轴件13保持在第一面段P11上而不易进入第二过渡面段P22或经过第二过渡面段P22进入第三面段P13。
继续参见图12、图15和图16,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过渡面段P22和所述第三面段P13之间呈第三面段P13一侧凹入深度较大的台阶形,如此,在操作者通过船用推进器机身110带动轴件13从第二过渡面段P22过渡到第三面段P13的过程中,轴件13可在弹性件12的作用下撞击第三面段P13,产生撞击信号(如撞击声或撞击产生的振动感)。操作者在接收到该撞击信号后即可停止用力,而使轴件13在船用推进器机身110的自重作用下沿第三面段P13下行,并经第三过渡面段P23进入第二卡位W2。即,该结构中,若需要船用推进器100从水上状态变动至水下状态(对应轴件13从第一卡位W1变动至第二卡位W2),操作者对船用推进器机身110的操作,只需使轴件13从第一卡位W1经过第一面段P11和第二过渡面段P22到第三面段P13上端即可,轴件13剩下的行程可利用船用推进器机身110自重带动,减少操作者需要用力的时间,提高用户体验。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过渡面段P23为连接所述第三面段P13一端凹入深度较小、连接所述第二面段P12一端凹入深度较大的斜面。可选地,第三过渡面段P23与第三面段P13之间、第三过渡面段P23与第二面段P12之间平滑过渡。
通过第三过渡面段P23的斜面设置,当轴件13定位在第二卡位W2时,受弹性件12轴向弹性力的限制,轴件13不容易通过第三过渡面段P23反向回到第三面段P13,即能够一定程度上保持轴件13定位于第二卡位W2,避免因船体210颠簸等外界干扰力使轴件13从第二卡位W2脱出,提高使用安全性。
通过上述设置,能够可靠地保证了船用推进器100在各卡位的稳定性,提高使用环境适应能力和使用安全性,并具有良好的用户体验。
参见图17-图19,第二档位槽C2的槽侧面P4的外轮廓(指第二档位槽C2的槽侧面P4在第二表面P2的投影的外轮廓)可设置为与第一档位槽C1的槽侧面P3的外轮廓一致或基本一致,两者沿轴件13的轴向正对,以保持轴件13的两端能够同步地支撑于第一档位槽C1和第二档位槽C2的不同位置。例如,第二档位槽C2的槽侧面P4在对应第一卡位W1或第二卡位W2处,也设置有对应第一档位槽C1的槽侧面P3处设置的各凹口,用于支撑轴件13的对应端。
如前文描述,轴件13的一端端面被弹性压抵于第一档位槽C1的槽底面P5,另一端端面对应第二档位槽C2的槽底面P6,且可设置得与第二档位槽C2的槽底面P6相间隔。即,第二档位槽C2的槽底面P6基本不用于引导轴件13的轴向移动,只需不影响阻碍轴件13的轴向移动即可。因此,本实施例中,第二档位槽C2的槽底面P6大致为一与轴件13的轴线平行的平面,以减少设计和加工难度。
当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第二档位槽C2的槽底面P6处也可根据需要设置一些辅助结构,来辅助限制轴件13在一些位置的轴向跳动或用于提高轴件13移动的平顺性。
例如,所述第二档位槽C2的槽底面P6设置对应所述第一面段P11的第一对应面P31和对应所述第二过渡面段P22的第二对应面P32,所述第二对应面P32连接于所述第一对应面P31位置较高一端,所述第二对应面P32为下边凹入深度较大、上边凹入深度较小的坡面。所述第一对应面P31连接所述第二对应面P32一端设有对应过渡面段P33,用于所述第一对应面P31和所述第二对应面P32的过渡连接。第一对应面P31和第二对应面P32能够减小轴件13在抵顶于第一面段P11和第二过渡面段P22部分区域的轴向跳动范围,从而辅助限制轴件13在外界干扰力作用下的移动,提高使用安全。对应过渡面段P33提高第二档位槽C2的槽底面P6的平顺性,亦可避免在意外情况下,轴件13被卡止于第二档位槽C2的槽底面P6的平面部分和第一对应面P31之间的台阶处。
参见图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轴件13用于配合第一档位槽C1或第二档位槽C2的端部可设置直径增大的衬套13a,衬套13a可与轴件13的两端一体成型或通过过盈配合等连接方式连接,起到调节轴件13与第一档位槽C1或第二档位槽C2的配合间隙的作用。衬套13a可采用具有一定柔性的材料制成,以实现轴件13移动时的缓冲和减震。衬套13a可在轴件13移动过程中保持与第一档位槽C1或第二档位槽C2的槽侧面的接触。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以上较佳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都不应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2)

1.一种船用推进器安装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包括第一座板和第二座板,所述第一座板开设有第一档位槽,所述第二座板开设有第二档位槽,所述第一档位槽和所述第二档位槽相对;其中,第一档位槽的槽底面包括相连的第一面段和第二面段,所述第一面段的凹入深度大于所述第二面段的凹入深度;
档位卡架,所述档位卡架的一端用于支撑船用推进器机身;所述档位卡架的另一端的两侧分别配合于所述第一档位槽和所述第二档位槽,并能够在所述第一档位槽和第二档位槽内移动至不同卡位,以将船用推进器机身支撑于不同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推进器安装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面段和所述第二面段之间通过第一过渡面段连接,所述第一过渡面段和所述第二面段之间相交呈设定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推进器安装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档位卡架包括卡架座、弹性件和轴件;
所述卡架座一端用于支撑船用推进器机身,另一端可滑动地安装所述轴件;
所述弹性件弹性支撑于所述卡架座和所述轴件之间,将所述轴件侧向压抵所述第一档位槽的槽底面,以使所述轴件从所述第二面段移动至所述第一面段时撞击所述第一面段发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用推进器安装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座板和所述第二座板之间,且所述轴件的轴向两端分别伸入所述第一档位槽和所述第二档位槽内;
所述第一档位槽的槽侧面具有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二档位槽的槽侧面具有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用于支撑位所述轴件的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船用推进器安装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档位槽的槽侧面形状和所述第一档位槽的槽侧面形状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推进器安装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档位槽的槽底面凸内设有分隔壁,所述分隔壁限定所述第二面段的远离所述第一面段一侧的边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船用推进器安装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隔壁具有朝向所述第二面段一侧的引导面,所述引导面为较高一端向所述第一面段一侧倾斜的斜面或弧形面。
8.根据权利要求3-7任一项所述的船用推进器安装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座限定第一卡位;
所述第一面段位于所述第二面段在水平方向的一侧,且所述第一面段以其位置较高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面段的较高一端,所述第一卡位位于所述第一面段的位置较低一端之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船用推进器安装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座还限定第二卡位;
所述第二卡位位于所述第二面段的位置较低一端;
当所述档位卡架支撑于所述第一卡位时,所述档位卡架将船用推进器安装架和船用推进器机身支撑于水上状态;
当所述档位卡架支撑于所述第二卡位时,所述档位卡架将所述船用推进器安装架和船用推进器机身支撑于水下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推进器安装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档位槽的槽底面具有第三面段,所述第三面段的上端通过第二过渡面段过渡连接于所述第一面段的位置较高一端,所述第三面段的下端通过第三过渡面段过渡连接于所述第二面段的位置较低一端;所述第二过渡面和所述第三面段之间呈第三面段一侧凹入深度较大的台阶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船用推进器安装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档位槽的槽底面具有对应所述第一面段的第一对应面和对应所述第二过渡面段的第二对应面,所述第二对应面连接于所述第一对应面位置较高一端;
所述第二对应面为下边凹入深度较大、上边凹入深度较小的坡面。
12.一种船用推进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船用推进器机身;以及
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船用推进器安装架;
所述船用推进器机身支撑连接于所述档位卡架。
CN202210685707.5A 2022-06-16 船用推进器安装架及船用推进器 Active CN1150094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85707.5A CN115009492B (zh) 2022-06-16 船用推进器安装架及船用推进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85707.5A CN115009492B (zh) 2022-06-16 船用推进器安装架及船用推进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09492A true CN115009492A (zh) 2022-09-06
CN115009492B CN115009492B (zh) 2024-05-24

Family

ID=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20210A (en) * 1987-11-18 1989-04-11 Outboard Marine Corporation Lower gearcase shift mechanism for marine propulsion device
US4838822A (en) * 1987-12-07 1989-06-13 Outboard Marine Corporation Shift linkage for marine propulsion device
US5151059A (en) * 1990-04-09 1992-09-29 Outboard Marine Corporation Shiftable reversing transmission for marine propulsion device
US20040180588A1 (en) * 2003-03-14 2004-09-16 Brian Provost Outboard motor
CN1619441A (zh) * 2003-10-22 2005-05-25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推进力控制装置及方法、具该装置的船舶及相关操纵系统
US7500892B1 (en) * 2006-12-29 2009-03-10 Keith Brice Marine propulsion system
CN203358858U (zh) * 2013-07-01 2013-12-25 重庆环松科技工业有限公司 40马力电喷舷外机
CN210743703U (zh) * 2019-12-13 2020-06-12 浙江百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旋钮开关
US20200283113A1 (en) * 2019-03-07 2020-09-10 Cox Powertrain Limited Marine outboard motor with shift mechanism
CN216424716U (zh) * 2021-12-09 2022-05-03 广东逸动科技有限公司 船用推进器操控装置及船用推进器
CN114516397A (zh) * 2021-12-29 2022-05-20 广东逸动科技有限公司 调档装置以及船用推进器
CN114537632A (zh) * 2021-12-29 2022-05-27 广东逸动科技有限公司 调档装置以及船用推进器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20210A (en) * 1987-11-18 1989-04-11 Outboard Marine Corporation Lower gearcase shift mechanism for marine propulsion device
US4838822A (en) * 1987-12-07 1989-06-13 Outboard Marine Corporation Shift linkage for marine propulsion device
US5151059A (en) * 1990-04-09 1992-09-29 Outboard Marine Corporation Shiftable reversing transmission for marine propulsion device
US20040180588A1 (en) * 2003-03-14 2004-09-16 Brian Provost Outboard motor
CN1619441A (zh) * 2003-10-22 2005-05-25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推进力控制装置及方法、具该装置的船舶及相关操纵系统
US7500892B1 (en) * 2006-12-29 2009-03-10 Keith Brice Marine propulsion system
CN203358858U (zh) * 2013-07-01 2013-12-25 重庆环松科技工业有限公司 40马力电喷舷外机
US20200283113A1 (en) * 2019-03-07 2020-09-10 Cox Powertrain Limited Marine outboard motor with shift mechanism
CN210743703U (zh) * 2019-12-13 2020-06-12 浙江百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旋钮开关
CN216424716U (zh) * 2021-12-09 2022-05-03 广东逸动科技有限公司 船用推进器操控装置及船用推进器
CN114516397A (zh) * 2021-12-29 2022-05-20 广东逸动科技有限公司 调档装置以及船用推进器
CN114537632A (zh) * 2021-12-29 2022-05-27 广东逸动科技有限公司 调档装置以及船用推进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315387A (zh) 船用推进器安装架、船用推进器及船舶
AU2012308224B2 (en) Surf wake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watercraft
CN115009492A (zh) 船用推进器安装架及船用推进器
CN115009492B (zh) 船用推进器安装架及船用推进器
JP5224520B2 (ja) 船舶の波浪中抵抗増加低減装置
CN217533207U (zh) 螺旋桨、船用推进器以及船舶
US5151058A (en) Supporting device for outboard motor
EP0385169B1 (en) Rudder mechanism for ship
KR20100066032A (ko) 부유식 접안시설용 선박 고정장치
EP2907738A1 (en) Cargo loading ship and method of performing the same
WO2016103813A1 (ja) 動揺低減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浮体
KR101722046B1 (ko) 가변형 접안 장치를 가지는 선박
JPS5982884A (ja) 船舶玩具
KR101722092B1 (ko) 횡동요 저감장치
JP2020124996A (ja) 船外機昇降装置、及び、船外機
CN219325784U (zh) 侧转装置、电子设备和车辆
JPS59190083A (ja) 推力発生装置
CN219651373U (zh) 一种起翘装置、推进器及水域可移动设备
JPH04238788A (ja) 船舶の推力発生機構
JPH05286485A (ja) 船の減揺装置
JP2024519251A (ja) 船舶清掃ロボット
EP3446959A1 (en) Retractable vertical-axis propeller device
SI22250A (sl) Plovilo na podvodnih krilih
KR20120008176A (ko) 드릴 쉽용 캐니스터의 흔들림 방지를 위한 슬라이딩 장치
US20060234568A1 (en) Operation device for a water-jet propulsion watercraf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