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09307A - 齿轨车辆的驱动装置、转向架及齿轨车辆 - Google Patents

齿轨车辆的驱动装置、转向架及齿轨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09307A
CN115009307A CN202210815540.XA CN202210815540A CN115009307A CN 115009307 A CN115009307 A CN 115009307A CN 202210815540 A CN202210815540 A CN 202210815540A CN 115009307 A CN115009307 A CN 1150093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rack
power box
gear pair
drive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1554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门见强
张会杰
周锦铭
侯建文
常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1554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09307A/zh
Publication of CN1150093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093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CLOCOMOTIVES; MOTOR RAILCARS
    • B61C9/00Locomotives or motor railca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transmission system used;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ocomotives or motor railcars
    • B61C9/38Transmission systems in or for locomotives or motor railcars with electric motor propul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FRAIL VEHICLE SUSPENSIONS, e.g. UNDERFRAMES, BOGIES OR ARRANGEMENTS OF WHEEL AXLES; RAIL VEHICLES FOR USE ON TRACKS OF DIFFERENT WIDTH; PREVENTING DERAILING OF RAIL VEHICLES; WHEEL GUARDS, OBSTRUCTION REMOVERS OR THE LIKE FOR RAIL VEHICLES
    • B61F15/00Axle-boxes
    • B61F15/12Axle-boxes with roller, needle, or ball bea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FRAIL VEHICLE SUSPENSIONS, e.g. UNDERFRAMES, BOGIES OR ARRANGEMENTS OF WHEEL AXLES; RAIL VEHICLES FOR USE ON TRACKS OF DIFFERENT WIDTH; PREVENTING DERAILING OF RAIL VEHICLES; WHEEL GUARDS, OBSTRUCTION REMOVERS OR THE LIKE FOR RAIL VEHICLES
    • B61F15/00Axle-boxes
    • B61F15/20Deta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HBRAKES OR OTHER RETARD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IL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THEREOF IN RAIL VEHICLES
    • B61H5/00Applications or arrangements of 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 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30/00Transportation of goods or passengers via railways, e.g. energy recovery or reducing air resista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Gear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齿轨车辆的驱动装置、转向架及齿轨车辆,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动力箱、传动组件、电机、轴套和走行齿轮;传动组件设置于动力箱的内部;传动组件的输入端与电机连接,传动组件的输出端与轴套连接;轴套可转动的套设于车轴的外部;走行齿轮套设于轴套的外部,以实现与地面设置的齿条啮合;其中,动力箱为一体式箱体结构。本发明通过将动力箱设置为整体式的结构,解决了窄轨条件下齿轨车轮内侧空间狭小,齿轮箱难以布置的问题,在保证较大传动比的同时,一体式的动力箱能够满足狭小空间的装配需求。

Description

齿轨车辆的驱动装置、转向架及齿轨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齿轨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齿轨车辆的驱动装置、转向架及齿轨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对在山地丘陵区域使用的齿轨车辆需求越来越广阔。
现有齿轨车辆与传统车辆的最大区别是车辆驱动的方式不同,齿轨车辆通过齿轮和齿条啮合传递扭矩,进而驱动齿轨车辆前进,能够在大坡度路段正常运行,但由于建设成本等方面的考虑,齿轨车辆的轨道建设一般采用窄轨,转向架车轮的内部空间狭小,驱动机构难以布置。同时由于齿轨车辆的速度较低,需要较大的传动比,但传统的齿轮箱存在体积较大,难以再狭小的空间进行布置的问题,无法满足齿轨车辆的驱动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齿轨车辆的驱动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转向架。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齿轨车辆。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的一种齿轨车辆的驱动装置,包括:动力箱、传动组件、电机、轴套和走行齿轮;所述传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动力箱的内部;所述传动组件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传动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轴套连接;所述轴套可转动的套设于车轴的外部;所述走行齿轮套设于所述轴套的外部,以实现与地面设置的齿条啮合;其中,所述动力箱为一体式箱体结构。
可选地,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传动输入轴、传动输入齿轮副和传动第一轴承部;所述传动输入轴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传动输入齿轮副设置于所述传动输入轴的外部,以实现将所述电机的动力传递至所述轴套;所述传动第一轴承部套设于所述传动输入轴的外部,并分别与所述传动输入轴和所述动力箱抵接。
可选地,所述传动第一轴承部包括:圆柱滚子轴承和角接触球轴承;两个所述圆柱滚子轴承套设于所述传动输入轴的外部,并沿所述传动输入轴的轴向方向设置于所述传动输入齿轮副的两侧;所述角接触球轴承套设于所述传动输入轴的外部,并分别与所述动力箱和远离所述电机一侧的所述圆柱滚子轴承抵接。
可选地,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传动输出齿轮副和传动第二轴承部;所述传动输出齿轮副沿轴向的一部分内壁与所述轴套通过过盈连接实现配合;所述传动第二轴承部分别与所述传动输出齿轮副沿轴向的另一部分内壁和所述车轴的外壁抵接。
可选地,所述传动第二轴承部为调心滚子轴承。
可选地,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传动中间轴、传动中间齿轮副和传动第三轴承部;所述传动中间轴与所述传动输入轴间隔设置;所述传动中间齿轮副设置于所述传动中间轴的外部,并分别与所述传动输入齿轮副和所述传动输出齿轮副啮合,以实现将所述电机的动力传递至所述轴套;两个所述传动第三轴承部沿轴向间隔的套设于所述传动中间轴的外部,并分别与所述动力箱抵接。
可选地,所述传动第三轴承部为圆锥滚子轴承。
可选地,所述传动输入齿轮副和所述传动输出齿轮副之间通过两个所述传动中间齿轮副实现动力传递。
可选地,所述动力箱为铸造成型的动力箱。
可选地,所述动力箱为球墨铸铁的动力箱或者铝合金材料制成的动力箱。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的一种转向架,包括:构架、一对车轮、车轴和上述的齿轨车辆的驱动装置;所述车轴与所述构架连接;所述车轮设置于所述车轴的两端;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于两个所述车轮之间,并与所述车轴连接。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的一种齿轨车辆,包括:上述的齿轨车辆的驱动装置,或者上述的转向架。
本发明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齿轨车辆的驱动装置、转向架及齿轨车辆,通过将动力箱设置为整体式的结构,解决了窄轨条件下齿轨车轮内侧空间狭小,齿轮箱难以布置的问题,在保证较大传动比的同时,一体式的动力箱能够满足狭小空间的装配需求。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齿轨车辆的驱动装置的装配关系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齿轨车辆的驱动装置的装配关系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齿轨车辆的驱动装置的装配关系示意图之三;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齿轨车辆的驱动装置中,传动组件的布置关系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齿轨车辆的驱动装置的装配关系示意图之四;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齿轨车辆的驱动装置的装配关系示意图之五;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齿轨车辆的驱动装置的装配关系示意图之六;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齿轨车辆的驱动装置的装配关系示意图之七;
图9是本发明提供的齿轨车辆的驱动装置中,偏心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提供的齿轨车辆的驱动装置中,调节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提供的齿轨车辆的驱动装置中,调节盘和偏心轮的装配关系示意图之一;
图12是本发明提供的齿轨车辆的驱动装置中,调节盘和偏心轮的装配关系示意图之一;
图13是本发明提供的齿轨车辆的驱动装置中,走行齿轮的装配关系示意图之一;
图14是本发明提供的齿轨车辆的驱动装置中,走行齿轮的装配关系示意图之二;
图15是图14的AA向剖视图;
图16是本发明提供的齿轨车辆的驱动装置中,齿环部的结构关系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提供的齿轨车辆的驱动装置中,传动连接座的结构关系示意图之一;
图18是本发明提供的齿轨车辆的驱动装置中,传动连接座的结构关系示意图之二;
图19是本发明提供的齿轨车辆的驱动装置中,传动支撑座的结构关系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提供的齿轨车辆的驱动装置中,弹性部的结构关系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动力箱;
20、支撑架;
30、车轴;
40、车轮;
50、轴套;51、传动齿轮;
60、走行齿轮;61、齿环部;611、外轮齿;62、传动部;621、传动连接座;622、传动支撑座;623、连接单元;624、凸台;63、弹性部;631、第一安装板;632、第二安装板;633、弹性体;64、第一安装座;65、第二安装座;651、第一子安装座;652、第二子安装座;
70、调节组件;71、调节第一轴承;72、调节第二轴承;73、偏心轮;74、调节盘;
80、制动盘;81、制动缸;82、制动夹钳;
90、衬套;
100、传动组件;101、传动输入轴;102、传动输入齿轮副;103、传动第一轴承部;104、传动输出齿轮副;105、传动第二轴承部;106、传动中间轴;107、传动中间齿轮副;108、传动第三轴承部;
110、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如图1至图3所示,本方案提供一种齿轨车辆的驱动装置,包括:动力箱10、传动组件100、电机110、轴套50和走行齿轮60;传动组件100设置于动力箱10的内部;传动组件100的输入端与电机110连接,传动组件100的输出端与轴套50连接;轴套50可转动的套设于车轴30的外部;走行齿轮60套设于轴套50的外部,以实现与地面设置的齿条啮合;其中,动力箱10为一体式箱体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将动力箱10进行了集成设置,解决了窄轨空间限制的问题,节省了安装空间。
在本发明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传动组件100包括:传动输入轴101、传动输入齿轮副102和传动第一轴承部103;传动输入轴101与电机110连接;传动输入齿轮副102设置于传动输入轴101的外部,以实现将电机110的动力传递至轴套50;传动第一轴承部103套设于传动输入轴101的外部,并分别与传动输入轴101和动力箱10抵接。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动输入轴101、传动输入齿轮副102和传动第一轴承部103的实施方式,通过设置传动输入轴101、传动输入齿轮副102和传动第一轴承部103,实现了将电机110的动力传递至轴套50,满足了动力箱10对齿轨车辆动力的提供。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传动输入齿轮副102为高强度合金钢材料制成。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动力箱10在传动输入轴101处采用非接触式迷宫密封和端盖密封的形式,满足动力箱10的密封要求不渗油。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传动输入轴101采用飞溅式油润滑,动力箱10的箱体内部设置有集油槽、进油孔、回油孔和挡油板等结构,以满足传动第一轴承部103的润滑要求。
在本发明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传动第一轴承部103包括:圆柱滚子轴承和角接触球轴承;两个圆柱滚子轴承套设于传动输入轴101的外部,并沿传动输入轴101的轴向方向设置于传动输入齿轮副102的两侧;角接触球轴承套设于传动输入轴101的外部,并分别与动力箱10和远离电机110一侧的圆柱滚子轴承抵接。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动第一轴承部103的实施方式,通过将第一轴承部设置为一个角接触球轴承和两个圆柱滚子轴承配合形成的轴承模式,实现了对电机110高转速的适应,同时满足轴向力和径向力的载荷需求。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角接触球轴承为四角角接触球轴承。
在本发明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传动组件100还包括:传动输出齿轮副104和传动第二轴承部105;传动输出齿轮副104沿轴向的一部分内壁与轴套50通过过盈连接实现配合;传动第二轴承部105分别与传动输出齿轮副104沿轴向的另一部分内壁和车轴30的外壁抵接。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动输出齿轮副104和传动第二轴承部105的实施方式,通过将传动输出齿轮副104与轴套50之间设置为过盈连接,一方面实现了将电机110的动力传递给轴套50,进而驱动走行齿轮60与地面设置的齿条进行啮合,驱动齿轨车辆行进,另一方面过盈连接也满足了传动输出齿轮副104与轴套50之间对于高载荷、大跨距和大扰度的工况。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传动输出齿轮副104与轴套50之间还通过沿周向均布的多个螺栓进行连接,进而形成安全冗余。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传动输出齿轮副104为高强度合金钢材料制成。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传动第二轴承部105采用脂润滑的润滑方式,通过轴套50一端注脂,满足传动第二轴承部105的润滑要求。
在本发明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传动第二轴承部105为调心滚子轴承。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动第二轴承部105的实施方式,通过将传动第二轴承部105设置为调心棍子轴承,满足了在动力箱10输出端的高载荷、大跨距和大扰度的工况,也实现了轴套50与车轴30之间的相对转动,使得车轴30与走行纸轮之间解耦。
在本发明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传动组件100还包括:传动中间轴106、传动中间齿轮副107和传动第三轴承部108;传动中间轴106与传动输入轴101间隔设置;传动中间齿轮副107设置于传动中间轴106的外部,并分别与传动输入齿轮副102和传动输出齿轮副104啮合,以实现将电机110的动力传递至轴套50;两个传动第三轴承部108沿轴向间隔的套设于传动中间轴106的外部,并分别与动力箱10抵接。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动中间轴106、传动中间齿轮副107和传动第三轴承部108的实施方式,通过设置传动中间轴106、传动中间齿轮副107和传动第三轴承部108,实现了将传动输入齿轮副102的动力传递给传动输出齿轮副104,即将电机110的动力传递给轴套50。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动力箱10在传动中间轴106处采用采用端盖密封,满足润滑油密封要求。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传动中间轴106采用飞溅式油润滑,动力箱10的箱体内部设置有集油槽、进油孔、回油孔和挡油板等结构,以满足传动第三轴承部108的润滑要求。
在本发明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传动第三轴承部108为圆锥滚子轴承。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动第三轴承部108的实施方式,通过将传动第三轴承部108设置为圆锥滚子轴承,实现了对轴向力和径向力的承载,满足传动输出齿轮副104在传动过程中载荷需求。
在本发明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传动输入齿轮副102和传动输出齿轮副104之间通过两个传动中间齿轮副107实现动力传递。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动中间齿轮副107的实施方式,通过采用三级减速、齿轮折叠布置的方式,在满足较大传动比的同时中心距较小。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的传动输入齿轮副102、传动中间齿轮副107和传动输出齿轮副104采用交错折叠布置的方式实现啮合。
在本发明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动力箱10为铸造成型的动力箱10。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力箱10的实施方式,通过将动力箱10设置为铸造成型的动力箱10,提升了动力箱10的整体强度,同时也缩小了动力箱10的尺寸,使得动力箱10能够在狭小空间内进行布置和安装,并且也能够提供足够的强度,以满足齿轨车辆日常使用的需求。
在本发明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动力箱10为球墨铸铁的动力箱10或者铝合金材料制成的动力箱10。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力箱10制作材料的实施方式,通过将动力箱10的制作材料设置为球墨铸铁或者铝合金,满足了齿轨车辆对于动力箱10强度的需求。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支撑架20和制动组件;动力箱10和支撑架20间隔设置,且车轴30依次穿过动力箱10和支撑架20;制动组件分别与支撑架20和轴套50连接,以实现齿轨车辆的制动。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制动组件包括:制动盘80、制动缸81和制动夹钳82;制动盘80与轴套50连接,并设置于支撑架20远离动力箱10的一侧;制动缸81与支撑架20连接;制动夹钳82与制动缸81连接,并对应制动盘80设置;其中,制动缸81驱动制动夹钳82动作,以实现制动夹钳82夹紧制动盘80。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动盘80、制动缸81和制动夹钳82的实施方式,通过设置制动盘80、制动缸81和制动夹钳82,实现了对走行齿轮60的制动。
进一步地,将制动盘80与轴套50连接、制动缸81和制动夹钳82分别与支撑架20连接,解决了窄轨转向架无空间安装制动夹钳82和制动缸81的问题。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支撑架20采用铸钢或者铝合金材质,结构紧凑、强度高,支撑架20上设置有制动缸81的安装座、制动夹钳82的安装座、调整环的安装座等,适应在窄轨的情况下,齿轨转向架车轮40内部空间狭小的特点。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将制动缸81与支撑架20连接,减小了制动装置的体积,减小轴向占用空间,从而实现了动力箱10、支撑架20和制动装置的高度继承,解决了窄轨的空间限制问题。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制动盘80与车轴30连接,形成盘式制动结构,提高了制动的可靠性。
在本发明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还包括:调节组件70,调节组件70转动的套设于轴套50的外部,并与支撑架20连接,以实现调节走行齿轮60和车轴30之间的相对位置。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调节组件70的实施方式,通过将调节组件70分别与轴套50和支撑架20连接,解决了车轮40磨耗后的走行齿轮60与车轮40高度匹配问题,同时减小了簧下质量,便于调节走行齿轮60与车轮40之间的相对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齿轮和齿条传动的特点,齿轮和齿条啮合具有较严格的中心距要求,而车轮40随着使用会逐渐磨损,当到达一定程度后将造成走行齿轮60无法正常啮合,因此通过调节组件70的设置,实现了调节走行齿轮60和车轴30之间的相对位置,同时减小了簧下质量。
在本发明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如图3、图5至图12所示,调节组件70包括:调节第一轴承71、调节第二轴承72和偏心轮73;调节第一轴承71和调节第二轴承72沿轴套50的轴向间隔设置;偏心轮73分别与调节第一轴承71的内圈和调节第二轴承72的外圈配合;其中,调节第一轴承71的外圈与走行齿轮60的内圈配合;调节第二轴承72的内圈与轴套50配合。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调节第一轴承71、调节第二轴承72和偏心轮73的实施方式,通过设置调节第一轴承71、调节第二轴承72和偏心轮73,使得偏心轮73与支撑架20实现连接,减小了簧下质量。
进一步地,偏心轮73靠近走行齿轮60设置,通过调节一侧偏心轮73便可实现调节走行齿轮60与车轮40之间相对位置,解决了常规需要从两侧同时调节偏心结构,以实现走行齿轮60与车轮40相对位置调节平衡性的问题。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调节第一轴承71与调节第二轴承72的设置,使得偏心轮73与轴套50之间实现转动连接,同时也与走行齿轮60之间实现转动连接。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初始时,走行齿轮60和车轮40的圆心可设置在同一高度上,并通过相应的定位结构固定其相对位置。当齿轨车辆行驶一段时间后,车轮40磨损,走行齿轮60的高度也同步降低。但轨道上齿条的齿顶不会相对轨面降低,如不调整走行齿轮60和车轮40的相对高度,在行驶中会发生较大的冲击、振动和噪音问题,长期以往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若需要车轮继续使用,需在保证走行齿轮60和地面上齿条正常啮合的前提下将偏心轮73旋转一定角度,再通过相应结构进行固定。偏心轮73绕轴套50中心旋转的同时,带动轴套50上的走行齿轮60相对车轮40抬高,从改变了走行齿轮60和车轮40的相对高度。车轮40可持续使用,通过多次抬高走行齿轮60,延长车轮40的使用寿命。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由于偏心轮73近走行齿轮60设置,因此通过一侧的偏心轮73,便可实现调节走行齿轮60的高度,避免了常规调节需要沿车轴30两侧同时调节偏心轮73,保证走行齿轮60调节稳定性的问题。
在本发明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如图3、图5至图12所示,调节组件70还包括:调节盘74,调节盘74与偏心轮73连接,以实现通过调节盘74对偏心轮73转向的调节。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调节盘74的实施方式,通过设置调节盘74,使得对于偏心轮73的调节更加方便。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调节盘74的内圈设置有内圈齿,偏心轮73的外圈设置有与调节盘74内圈齿对应的外圈齿,调节盘74与偏心轮73通过内圈齿和外圈齿实现啮合,在实际应用中,通过旋转调节盘74,便可实现对偏心轮73转动角度的调节。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调节盘74上设置有相应的调节孔,便于通过调节孔实现对调节盘74旋转角度的调节。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调节盘74的外圈设置有相应的齿槽,便于从调节盘74的周向施力,以实现对调节盘74旋转角度的调节。
在本发明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如图3、图5至图12所示,两个调节组件70沿轴套50的轴向对称设置于走行齿轮60的两侧。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调节组件70的实施方式,通过将调节组件70设置在走行齿轮60的两侧,使得能够从任意一侧实现对偏心轮73的调节。
在本发明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如图13至图20所示,走行齿轮60包括:齿环部61、传动部62和弹性部63;齿环部61的外圈设置有外轮齿611,外轮齿611与齿条啮合;传动部62的外圈与齿环部61的内圈配合,传动部62的内圈齿与轴套50上的传动齿轮51啮合;多个弹性部63沿周向均布于齿环部61的侧部,并分别与齿环部61和传动部62连接。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齿环部61、传动部62和弹性部63的实施方式,通过在齿环部61的侧部增加环形布置的弹性部63,解决了齿轨车辆行驶过程中,由于啮合不稳带来的振动和冲击问题,避免了由于振动对车上设备带来的危害,同时提升了乘坐舒适性。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多个弹性部63沿齿环部61的周向形成弹性组件;两个弹性组件沿轴向对称设置于齿环部61的两侧。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在齿环部61沿轴套50的轴向两侧对称设置弹性部63,且多个弹性部63呈环状布置,提高了走行齿轮60传递扭矩的能力,同时减少了走行齿轮60的偏载,减少了齿轮啮合过程的冲击,实现走行齿轮60的大扭矩传递,满足齿轨车辆的需求。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弹性部63的设置增加了走行齿轮60的阻尼,减少了齿轮和齿条之间啮合的噪声,减少了齿轨车行驶过程中受到的振动,提升乘坐的舒适性。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两组弹性组件对称布置,解决了大坡道时,走行齿轮60需要传递非常高扭矩的需求。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每个弹性组件包括多个呈环状设置的弹性部63,此种设置提高了载荷的均匀性,使得对于走行齿轮60受到的冲击和振动能够更好的吸收。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将多个弹性部63构成的弹性组件设置于齿环部61的侧部,释放了径向的空间,内部可连接较大的传动结构,提升了传动系统的性能。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5所示,还包括:衬套90,衬套90设置于齿环部61的内圈和传动部62的外圈之间,以实现减小齿环部61和传动部62之间的摩擦系数,通过设置衬套90,降低了摩擦系数,解决了齿环部61与传动部62之间产生相对位移时的摩擦问题。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衬套90由自润滑材料制成。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衬套90由碳基材料制成。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衬套90为自润滑轴套50。
在本发明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走行齿轮60还包括:第一安装座64和第二安装座65;第一安装座64沿周向均布于齿环部61的侧部;第二安装座65沿周向均布于传动部62的外圈,并与第一安装座64交错设置;其中,弹性部63分别与相邻的第一安装座64和第二安装座65可拆卸连接。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一安装座64和第二安装座65的实施方式,通过第一安装座64和第二安装座65的设置,实现了弹性部63在齿环部61侧部的安装和定位。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安装座64和第二安装座65在齿环部61的侧部交错设置,第一安装座64和第二安装座65上设置有相应的安装孔等连接结构,弹性部63通过螺钉或者其他连接部件实现分别与第一安装座64和第二安装座65的连接。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走行齿轮60运行过程中,齿环部61受到冲击,第一安装座64和第二安装座65设置的弹性部63产生形变,实现对冲击和振动的吸收。
在本发明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如图13至图17所示,传动部62包括:传动连接座621、传动支撑座622和连接单元623;传动连接座621的一侧设置有凸台624,凸台624的内圈设置有与传动齿轮51啮合的内圈齿;传动支撑座622与传动连接座621通过凸台624实现插接配合;多个连接单元623设置于传动连接座621和传动支撑座622的配合面,以实现传动连接座621和传动支撑座622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其中,多个第二安装座65沿周向均布于传动连接座621和传动支撑座622的外圈。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动连接座621、传动支撑座622和连接单元623的实施方式,通过设置传动连接座621、传动支撑座622和连接单元623,使得传动部62与齿环部61之间连接更加便捷。
需要说明的是,齿环部61与传动部62之间通过弹性部63实现连接。
进一步地,凸台624内圈设置的内圈齿与传动齿轮51的啮合,实现了走行齿轮60与轴套50之间的传动连接,便于安装和拆卸走行齿轮60。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传动连接座621和传动支撑座622的配合面上设置有相应的安装孔或者螺孔,连接件与安装孔或者螺孔配合,实现传动连接座621和传动支撑座622之间的连接,为了节约篇幅,本发明没有对此进行过多细节的描述,可参阅附图和相关领域中的设置即可。
在本发明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如图17至图19所示,第二安装座65包括:第一子安装座651和第二子安装座652;多个第一子安装座651沿周向均布于传动连接座621的外圈,并靠近传动连接座621相对凸台624的另一侧设置;多个第二子安装座652沿周向均布于传动支撑座622的外圈,并靠近传动支撑座622远离传动连接座621的一侧设置。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一子安装座651和第二子安装座652的实施方式,通过在传动连接座621的侧部环向设置多个第一子安装座651,在传动支撑座622的侧部环向设置多个第二子安装座652,实现了弹性部63在齿环部61两侧的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安装座64与第一子安装座651在齿环部61的一侧交错设置,第一安装座64与第二子安装座652在齿环部61的另一侧交错设置,形成了弹性部63在齿环部61两侧的连接安装位置。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子安装座651和第二子安装座652上分别设置有相应的螺孔,以实现弹性部63与相邻的第一安装座64和第一子安装座651、第一安装座64和第二子安装座652的可拆卸连接。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至少部分连接单元623为抗剪销,过将部分连接单元623设置为抗剪销,提升了传动连接座621和传动支撑座622连接的稳定性。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部分连接单元623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分别与传动连接座621和传动支撑座622连接,以实现传动连接座621和传动支撑座622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部分连接单元623则通过过盈、过渡配合等方式,分别与传动连接座621和传动支撑座622插接配合,以实现对传动连接座621和传动支撑座622提供抗剪力。
在本发明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如图20所示,弹性部63包括:第一安装板631、第二安装板632和弹性体633;第一安装板631与第二安装板632彼此连接形成L形安装组件;两个安装组件间隔设置;弹性体633设置于两个安装组件之间;其中,第一安装板631与第一安装座64或者第二安装座65可拆卸连接;第二安装板632与弹性体633连接。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一安装板631、第二安装板632和弹性体633的实施方式,通过设置第一安装板631、第二安装板632和弹性体633,使得齿环部61的侧部形成了多个弹性体633构成的环状弹性缓冲结构。
进一步地,第一安装板631第二安装板632的设置,也是的弹性体633能够更便捷的拆卸和维护,当某一个弹性体633失去弹性或者损坏时,只需将独立的弹性部63进行拆卸,即可实现维护和更换,提升了工作效率。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安装板631上设置有相应的通孔,以实现与第一安装座64和第二安装座65上的安装孔对应,第一安装板631通过螺钉、连接销等连接件实现与第一安装座64或者第二安装座65的连接。
在本发明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弹性体633为橡胶材料制成的弹性块。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弹性体633的实施方式,通过将弹性体633设置为橡胶材料制成的弹性块,实现了提高走行齿轮60传递扭矩的能力,同时在走行齿轮60受到一定偏载或者冲击时,能够被弹性体633有效的吸收。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本方案提供一种转向架,包括:构架、一对车轮40、车轴30和上述的齿轨车辆的驱动装置;车轴30与构架连接;车轮40设置于车轴30的两端;驱动装置设置于两个车轮40之间,并与车轴30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本方案提供一种齿轨车辆,包括:上述的齿轨车辆的驱动装置,或者上述的转向架。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方式”、“具体方式”、或“一些方式”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方式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方式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方式。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方式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方式以及不同实施例或方式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各种组合、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Claims (12)

1.一种齿轨车辆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箱(10)、传动组件(100)、电机(110)、轴套(50)和走行齿轮(60);
所述传动组件(100)设置于所述动力箱(10)的内部;
所述传动组件(100)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机(110)连接,所述传动组件(100)的输出端与所述轴套(50)连接;
所述轴套(50)可转动的套设于车轴(30)的外部;
所述走行齿轮(60)套设于所述轴套(50)的外部,以实现与地面设置的齿条啮合;
其中,所述动力箱(10)为一体式箱体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轨车辆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100)包括:传动输入轴(101)、传动输入齿轮副(102)和传动第一轴承部(103);
所述传动输入轴(101)与所述电机(110)连接;
所述传动输入齿轮副(102)设置于所述传动输入轴(101)的外部,以实现将所述电机(110)的动力传递至所述轴套(50);
所述传动第一轴承部(103)套设于所述传动输入轴(101)的外部,并分别与所述传动输入轴(101)和所述动力箱(10)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齿轨车辆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第一轴承部(103)包括:圆柱滚子轴承和角接触球轴承;
两个所述圆柱滚子轴承套设于所述传动输入轴(101)的外部,并沿所述传动输入轴(101)的轴向方向设置于所述传动输入齿轮副(102)的两侧;
所述角接触球轴承套设于所述传动输入轴(101)的外部,并分别与所述动力箱(10)和远离所述电机(110)一侧的所述圆柱滚子轴承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齿轨车辆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100)还包括:传动输出齿轮副(104)和传动第二轴承部(105);
所述传动输出齿轮副(104)沿轴向的一部分内壁与所述轴套(50)通过过盈连接实现配合;
所述传动第二轴承部(105)分别与所述传动输出齿轮副(104)沿轴向的另一部分内壁和所述车轴(30)的外壁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齿轨车辆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第二轴承部(105)为调心滚子轴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齿轨车辆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100)还包括:传动中间轴(106)、传动中间齿轮副(107)和传动第三轴承部(108);
所述传动中间轴(106)与所述传动输入轴(101)间隔设置;
所述传动中间齿轮副(107)设置于所述传动中间轴(106)的外部,并分别与所述传动输入齿轮副(102)和所述传动输出齿轮副(104)啮合,以实现将所述电机(110)的动力传递至所述轴套(50);
两个所述传动第三轴承部(108)沿轴向间隔的套设于所述传动中间轴(106)的外部,并分别与所述动力箱(10)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齿轨车辆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第三轴承部(108)为圆锥滚子轴承。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齿轨车辆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输入齿轮副(102)和所述传动输出齿轮副(104)之间通过两个所述传动中间齿轮副(107)实现动力传递。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齿轨车辆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箱(10)为铸造成型的动力箱(1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齿轨车辆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箱(10)为球墨铸铁的动力箱(10)或者铝合金材料制成的动力箱(10)。
11.一种转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构架、一对车轮(40)、车轴(30)和上述权利要求1至10任一所述的齿轨车辆的驱动装置;
所述车轴(30)与所述构架连接;
所述车轮(40)设置于所述车轴(30)的两端;
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于两个所述车轮(40)之间,并与所述车轴(30)连接。
12.一种齿轨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至10任一所述的齿轨车辆的驱动装置,或者上述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转向架。
CN202210815540.XA 2022-07-08 2022-07-08 齿轨车辆的驱动装置、转向架及齿轨车辆 Pending CN11500930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15540.XA CN115009307A (zh) 2022-07-08 2022-07-08 齿轨车辆的驱动装置、转向架及齿轨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15540.XA CN115009307A (zh) 2022-07-08 2022-07-08 齿轨车辆的驱动装置、转向架及齿轨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09307A true CN115009307A (zh) 2022-09-06

Family

ID=830816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15540.XA Pending CN115009307A (zh) 2022-07-08 2022-07-08 齿轨车辆的驱动装置、转向架及齿轨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09307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60023A (zh) * 2015-12-25 2016-04-06 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 低地板轨道车辆用齿轮箱
CN210793194U (zh) * 2019-08-21 2020-06-19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齿轨车驱动制动装置
CN212980185U (zh) * 2020-06-29 2021-04-16 通号轨道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齿轨车转向架及齿轨车
CN114368407A (zh) * 2022-01-28 2022-04-19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齿轨车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CN114701535A (zh) * 2022-04-29 2022-07-05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转向架、车体及齿轨车辆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60023A (zh) * 2015-12-25 2016-04-06 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 低地板轨道车辆用齿轮箱
CN210793194U (zh) * 2019-08-21 2020-06-19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齿轨车驱动制动装置
CN212980185U (zh) * 2020-06-29 2021-04-16 通号轨道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齿轨车转向架及齿轨车
CN114368407A (zh) * 2022-01-28 2022-04-19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齿轨车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CN114701535A (zh) * 2022-04-29 2022-07-05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转向架、车体及齿轨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49919A (zh) 轨道车辆用齿轮箱和驱动系统、以及轨道车辆
US10938272B2 (en) In-wheel motor drive device
CN114312128B (zh) 齿轨轮及转向架
EP3533649B1 (en) In-wheel motor drive device
CN202451797U (zh) 一种高速动车组用牵引齿轮箱
CN213575373U (zh) 一种工程车轮边行走行星减速装置
CN114802318B (zh) 齿轨车辆的驱动装置、转向架及齿轨车辆
JPWO2017168547A1 (ja) 独立車輪駆動装置および車両
CN115009307A (zh) 齿轨车辆的驱动装置、转向架及齿轨车辆
CN114754123A (zh) 齿轨车辆的走行齿轮结构、转向架及齿轨车辆
CN115107812A (zh) 齿轨车辆的驱动装置、转向架及齿轨车辆
CN115042826A (zh) 齿轨车辆的驱动装置、转向架及齿轨车辆
JP4501356B2 (ja) 鉄道車両用歯車装置及び鉄道車両用台車
CN205064022U (zh) 一种发动机及汽车
CN109849589B (zh) 一种具有整体式驱动后桥的电动汽车后驱结构
CN112672903A (zh) 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
CN201227941Y (zh) 加强型支撑结构轻型汽车后驱动桥总成
CN207178502U (zh) 一种滚珠滑动转向轴传动副
CN108443417B (zh) 100%低地板有轨电车牵引齿轮箱
CN207173714U (zh) 一种滚珠滑动转向轴传动副
CN112161027A (zh) 一种工程车轮边行走行星减速装置
CN212584192U (zh) 一种新能源商用汽车减速器
CN212177792U (zh) 一种加强型差速器
RU207924U1 (ru) Двухступенчатый редуктор тягового привода
CN217476999U (zh) 一种可降低重量的汽车用车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