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08960A - 空气供给单元 - Google Patents

空气供给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08960A
CN115008960A CN202210770968.7A CN202210770968A CN115008960A CN 115008960 A CN115008960 A CN 115008960A CN 202210770968 A CN202210770968 A CN 202210770968A CN 115008960 A CN115008960 A CN 1150089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earing seat
air supply
valve
supply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7096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Kong Hu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Kong Hu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Kong Hu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Kong Hu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7096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08960A/zh
Publication of CN1150089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0896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20305 priority patent/WO2024000847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11/00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springs
    • B60G11/26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springs having fluid springs only, e.g. hydropneumatic springs
    • B60G11/27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springs having fluid springs only, e.g. hydropneumatic springs wherein the fluid is a ga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26Drying gases or vapou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17/00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 B60G17/015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the regulating means comprising electric or electronic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 Magnetic Bearings And Hydrostatic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空气供给单元,涉及空气悬架技术领域,以在一定程度上优化空气供给单元结构,增加空气供给方式,提高空气供给单元的集成度和空间利用率。本发明提供的空气供给单元,包括承载座、干燥机构、储气机构、供气机构以及控制阀组件;供气机构与承载座的一端相连接,承载座的另一端的内部形成有气道,控制阀组件设置于承载座形成气道的一端,且与气道相连通;干燥机构设置于承载座内,储气机构套设于承载座设有供气机构的一端,且供气机构位于储气机构的内部。

Description

空气供给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悬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气供给单元。
背景技术
空气悬架通过行车电脑对进排气的控制,能够为车辆提供更加优秀稳定的减震效果而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在汽车的减震领域,以提高车辆的舒适性。
而现阶段,当需要对空气弹簧进行气体供应时,大多是从外界环境吸入空气并经过压缩机压缩成高压气体后输送入空气弹簧。此种方式虽然能够实现空气弹簧的功能,但在一些较为恶劣的环境下,易使空气弹簧的内部进入杂质等污染物,影响空气弹簧的使用。并且,现阶段的空气供给单元的集成度较低,空间利用不合理,导致较难实现空气弹簧的轻量化。
因此,急需提供一种空气供给单元,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供给单元,以在一定程度上优化空气供给单元结构,增加空气供给方式,提高空气供给单元的集成度和空间利用率。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空气供给单元,包括承载座、干燥机构、储气机构、供气机构以及控制阀组件;所述供气机构与所述承载座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承载座的另一端的内部形成有气道,所述控制阀组件设置于所述承载座形成所述气道的一端,且与所述气道相连通;所述干燥机构设置于所述承载座内,所述储气机构套设于所述承载座设有所述供气机构的一端,且所述供气机构位于所述储气机构的内部。
其中,还包括泄压阀,所述承载座内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干燥机构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且与所述泄压阀相连接;所述干燥机构和所述泄压阀之间形成有连通气道,所述泄压阀能够开启或封闭所述连通气道,以调节所述干燥机构的内部气压。
具体地,所述干燥机构的数量为多个,且所述承载座内的所述容纳腔的数量与所述干燥机构相对应;多个所述干燥机构均包括干燥器主体,所述干燥器主体与所述泄压阀相连接。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空气供给单元,还包括空滤器,所述空滤器设置于所述承载座内,且与所述干燥机构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泄压阀包括阀体、盖体以及阀芯组件;所述阀体与所述干燥器主体相连接,所述盖体封盖于所述阀体背离所述干燥器主体的一侧,且与所述阀体构成承载腔,所述连通气道与所述承载腔相连通;所述阀芯组件包括阀芯和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盖体相抵接,另一端与所述阀芯相连接,以使所述阀芯能够开启或封闭所述连通气道。
其中,所述储气机构包括储气舱和连接构件,所述连接构件的一端与所述承载座的一端相连接,所述连接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储气舱的敞口端相连接。
具体地,所述连接构件包括对接件和箍紧件;所述对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储气舱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承载座相连接,所述箍紧件套设于所述对接件的外部,用于箍紧所述对接件,使所述对接件与所述承载座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供气机构包括气泵和活塞构件;所述气泵与所述承载座相连接,所述活塞构件设置于所述承载座内,且所述气泵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承载座内与所述活塞构件相连接,另一端露出于所述承载座设置。
具体地,所述控制阀组件包括控制阀、控制板构件以及压力检测件;所述承载座远离所述储气机构的一端呈半圆柱体结构,所述控制阀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承载座内,且与所述气道相连通,所述控制阀的另一端露出所述承载座设置,且与所述控制板构件相连接;所述承载座内形成有连通腔,所述气道与所述连通腔相连通,所述压力检测件与所述承载座相连接,且所述压力检测件的一端位于所述承载座内,并位于所述连通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阀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控制阀包括多个供气控制阀、多个进气控制阀以及至少一个排气阀;所述承载座内对应所述供气控制阀的位置形成有供气道,对应所述进气控制阀的位置形成有进气道,对应所述排气阀的位置形成有排气道;所述供气道分别与所述供气机构的出气口和所述连通腔相连通,并贯通所述承载座形成供气口;所述进气道分别与所述供气机构的进气口和所述连通腔相连通,所述排气道的一端与所述连通腔相连通,另一端贯通所述承载座与大气相连通。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空气供给单元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提供的空气供给单元,包括承载座、干燥机构、储气机构、供气机构以及控制阀组件;供气机构与承载座的一端相连接,承载座的另一端的内部形成有气道,控制阀组件设置于承载座形成气道的一端,且与气道相连通;干燥机构设置于承载座内,储气机构套设于承载座设有供气机构的一端,且供气机构位于储气机构的内部。
由此分析可知,通过将储气机构、供气机构、干燥机构以及控制阀组件均集成在承载座上,从而能够极大的提高空气供给单元的集成度,并使承载座的空间得到充分的利用。
并且,由于本申请中储气机构与承载座的一端相连接,供气机构设置在储气机构内,因此,通过储气机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供气机构进行保护,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阻隔供气机构在作业时产生的震动和噪声。
而通过将控制阀组件与承载座相连接,并通过在承载座内对应开设的气道,从而能够通过控制阀组件对气道的开启和阻断,实现供气机构的进气以及向空气弹簧供气的功能。
由于本申请中承载座内还集成有干燥机构,因此,通过干燥机构还能够对供应入空气弹簧内的空气进行干燥,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湿度较大的空气进入空气弹簧内,造成空气弹簧内产生冷凝水沉积影响使用的问题。
并且,由于本申请中承载座上连接有储气机构,因此,除现有技术中可通过将外部空气吸入对空气弹簧进行供气的方式外,也能够通过储气机构直接向供气机构提供稳定的清洁气源,实现为空气弹簧供气的功能,增加了供气方式,使空气弹簧的使用更加灵活稳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气供给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气供给单元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气供给单元中干燥机构在承载座内的剖视图;
图4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气供给单元中供气机构和控制阀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气供给单元中控制阀组件与承载座的剖视图。
图中:1-承载座;101-气道;102-供气口;103-环形凸部;104-空滤器;2-干燥机构;201-第一干燥机构;202-第二干燥机构;2011-容纳壳;203-泄压阀;2031-阀体;2032-阀芯;2033-弹性件;2034-盖体;2035-连通气道;2036-泄压通道;3-储气机构;301-储气舱;3011-排水口;302-连接构件;3021-对接件;3022-箍紧件;3023-环形槽;4-供气机构;401-气泵;402-活塞构件;5-控制阀;501-机械段;502-电气段;6-PCB;7-控制板;8-压力检测件;9-保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通”、“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在此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所列出的相关项中的任何一项和任何两项或更多项的任何组合。
为了易于描述,在这里可使用诸如“在……之上”、“上部”、“在……之下”和“下部”的空间关系术语,以描述如附图所示的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的关系。这样的空间关系术语意图除了包含在附图中所描绘的方位之外,还包含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各种示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明,否则单数的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的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和“具有”列举存在的所陈述的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由于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可出现附图中所示的形状的变化。因此,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不限于附图中所示的特定形状,而是包括在制造期间出现的形状上的改变。
这里所描述的示例的特征可按照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各种方式进行组合。此外,尽管这里所描述的示例具有各种各样的构造,但是如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显而易见的,其他构造是可能。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供给单元,包括承载座1、干燥机构2、储气机构3、供气机构4以及控制阀组件;供气机构4与承载座1的一端相连接,承载座1的另一端的内部形成有气道101,控制阀组件设置于承载座1形成气道101的一端,且与气道101相连通;干燥机构2设置于承载座1内,储气机构3套设于承载座1设有供气机构4的一端,且供气机构4位于储气机构3的内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空气供给单元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提供的空气供给单元,通过将储气机构3、供气机构4、干燥机构2以及控制阀组件均集成在承载座1上,从而能够极大的提高空气供给单元的集成度,并使承载座1的空间得到充分的利用。
并且,由于本申请中储气机构3与承载座1的一端相连接,供气机构4设置在储气机构3内,因此,通过储气机构3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供气机构4进行保护,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阻隔供气机构4在作业时产生的震动和噪声。
而通过将控制阀组件与承载座1相连接,并通过在承载座1内对应开设的气道101,从而能够通过控制阀组件对气道101的开启和阻断,实现供气机构4的进气以及向空气弹簧供气的功能。
由于本申请中承载座1内还集成有干燥机构2,因此,通过干燥机构2还能够对供应入空气弹簧内的空气进行干燥,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湿度较大的空气进入空气弹簧内,造成空气弹簧内产生冷凝水沉积影响使用的问题。
并且,由于本申请中承载座1上连接有储气机构3,因此,除现有技术中可通过将外部空气吸入对空气弹簧进行供气的方式外,也能够通过储气机构3直接向供气机构4提供稳定的清洁气源,实现为空气弹簧供气的功能,增加了供气方式,使空气弹簧的使用更加灵活稳定。
基于上述结构,如图2结合图3所示,本申请中的干燥机构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且优选地,本申请中的干燥机构2包括第一干燥机构201和第二干燥机构202,承载座1内开设有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第一干燥机构201设置于第一容纳腔内,第二干燥机构202设置于第二容纳腔内,第一容纳腔与第二容纳腔相连通。
通过使第一容纳腔与第二容纳腔相连通,能够使安装在第一容纳腔内的第一干燥机构201与安装在第二容纳腔内的第二干燥机构202相连通,从而能够增加整体空气供给单元对空气的干燥能力和干燥效率。
此处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本申请中第一干燥机构201和第二干燥机构202均包括干燥器主体,且本申请中的干燥器主体包括呈镂空设置的容纳壳2011以及在容纳壳2011内填充的干燥剂,采用镂空的容纳壳2011既能够减轻干燥器主体的重量,也能够提高干燥器主体的透气性。本申请中的干燥剂呈颗粒状,相应地,为保证干燥剂能够稳定存留在容纳壳2011内,因此,本申请中容纳壳2011的外部套设有尼龙网,网孔尺寸小于干燥剂的直径,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干燥器四处窜动的问题。
此处需要进一步补充说明的是,在承载座1内开设两个容纳腔并设置两个干燥机构2仅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本申请中的干燥机构2的数量也可为一个,且在承载座1内空间条件满足,并有对应需求的前提下,干燥机构2的数量可根据需求进行适当增加。
优选地,如图2结合图3所示,本申请中第一干燥机构201和第二干燥机构202均包括干燥器主体;承载座1内形成有容纳腔,干燥器主体和泄压阀203均设置于容纳腔内,干燥器主体与泄压阀203之间形成有连通气道2035,泄压阀203能够开启或关闭连通气道2035。
本申请通过将泄压阀203与干燥器主体相连接,一方面能够提高整体结构的空间利用率,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干燥器主体作业时的稳定性。当干燥器主体内承载的气压过大时,泄压阀203能够开启连通气道2035,从而能够将干燥器主体内的一部分空气排出,进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干燥器主体内部的气压稳定。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本申请中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之间相互连通,因此,本申请中泄压阀203可与任一个干燥机构2集成连接,且也可以采用第一干燥机构201和第二干燥机构202分别连接一个泄压阀203的方式实现泄压保护功能。
优选地,如图3所示,本申请提供的泄压阀203包括阀体2031、盖体2034以及阀芯2032组件;阀体2031与干燥器主体相连接,盖体2034封盖于阀体2031背离干燥器主体的一侧,且与阀体2031构成承载腔,连通气道2035与承载腔相连通;阀芯2032组件包括阀芯2032和弹性件2033,弹性件2033的一端与盖体2034相抵接,另一端与阀芯2032相连接,以使阀芯2032能够开启或封闭连通气道2035。
为保证阀体2031与干燥器主体连接的更加紧密,本申请中干燥器主体对应阀体2031的一端形成有呈阶梯状的插接部,阀体2031对应插接部的位置形成有插接槽,从而通过插接部与插接槽的对接,实现干燥器主体与阀体2031之间的紧密连接。
上述的连通气道2035形成于阀体2031上,阀体2031与盖体2034形成承载腔,连通气道2035的一端与承载腔相连通,另一端与容纳腔相连通。由于本申请中的阀芯2032组件包括阀芯2032和弹性件2033,因此,当干燥机构2内的气压过大时,气体由连通气道2035进入承载腔并推动阀体2031向远离连通气道2035的方向移动,压缩弹性件2033,从而能够开启连通气道2035。本申请中阀体2031与盖体2034之间还形成有泄压通道2036,气体由连通气道2035进入承载腔,并由泄压通道2036排出,从而能够保持干燥机构2内部气压的稳定。
而当泄压完成后,阀芯2032失去气体的推力,被压缩的弹性件2033回复至初始状态,从而推动阀芯2032向接近连通气道2035的方向移动,直至将连通气道2035封闭,从而完成一次泄压作业。
此处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承载座1内还设有第三容纳腔,第三容纳腔内设有空滤器104,且优选地,本申请中的空滤器104与第一干燥机构201和第二干燥机构202相平行设置。当干燥器机构内的气压过高通过泄压阀203进行泄压时,经过泄压通道2036排出的气体经由空滤器104排向大气。
此处需要进一步补充说明的是,为保证干燥器主体和泄压阀203与承载座1之间的密封程度,如图3所示,本申请中容纳壳2011的外壁面、阀体2031的外壁面以及盖体2034的外壁面均套设有密封圈,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干燥机构2与承载座1之间的密封效果。
可选地,如图1结合图4所示,本申请中的储气机构3包括储气舱301和连接构件302,连接构件302的一端与承载座1的一端相连接,连接构件302的另一端与储气舱301的敞口端相连接。
本申请中的储气舱301用于储存空气,且通过连接构件302与承载座1相连接,从而能够为空气弹簧提供稳定且清洁的气源。由于外部环境因素会使进入储气舱301内的空气湿度不同,当空气湿度较大时,则容易在储气舱301内产生冷凝积水,从而影响储气舱301的容量,并会影响为空气弹簧输送空气的能力。并且,当空气供给单元与空气弹簧结合后,空气供给单元沿竖直方向延伸,因此,本申请在储气舱301远离承载座1的一端开设排水口3011,即空气供给单元在实际安装状态下的底端开设排水口3011,当储气舱301内产生积水时,则可直接通过排水口3011将积水排出,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空气弹簧作业的稳定。
并且,由于本申请中的供气机构4位于储气舱301内,因此,通过储气舱301既能够对供气机构4进行保护,避免灰尘等杂质进入供气机构4内,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阻隔供气机构4在作业时产生的振动和噪声。
优选地,本申请中的储气舱301由金属材料制成,从而通过储气舱301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供气机构4的散热效率,保证整体机构运行的稳定。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4所示,本申请中连接构件302包括对接件3021和箍紧件3022;对接件3021的一端与储气舱301相连接,另一端与承载座1相连接,箍紧件3022套设于对接件3021的外部,用于箍紧对接件3021,使对接件3021与承载座1固定连接。
安装时,先将储气舱301与对接件3021的一端进行焊接,之后将箍紧件3022套设在对接件3021的外部,并将对接件3021的另一端与承载座1的端部相对接。最后,将箍紧件3022收拢,从而能够将对接件3021与承载座1之间箍紧,实现储气舱301与承载座1之间的稳定连接。
优选地,如图4所示,本申请中承载座1的外壁面,且沿承载座1的周向形成有环形凸部103,对接件3021的内壁面,且沿对接件3021的周向形成有环形槽3023,环形凸部103能够卡入环形槽3023内,以使对接件3021与承载座1相连接。
通过承载座1的外壁面形成的环形凸部103以及对接件3021内壁面形成的环形槽3023,能够在对接件3021与承载座1初步连接的过程中起到定位和连接作用,即当环形凸部103卡入环形槽3023后,能够对承载座1和对接件3021起到轴向上的定位,使对接件3021和承载座1之间能够稳定连接,从而能够方便操作箍紧件3022收拢。
其中,如图5所示,本申请中的供气机构4包括气泵401和活塞构件402;气泵401与承载座1相连接,活塞构件402设置于承载座1内,且气泵401的一端设置于承载座1内与活塞构件402相连接,另一端露出于承载座1设置。
本申请通过将供气机构4集成在承载座1上能够提高整体单元的集成度和空间利用率,作业时,气体进入气泵401内,并通过活塞构件402将空气压缩成高压空气进入气道101,并由供气口102进入空气弹簧。
本申请中的活塞构件402的数量至少为一个,且如图5所示,优选地,本申请中的活塞构件402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活塞构件402的轴线共线,从而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最大化的提高压缩空气的效率。
具体地,如图5结合图6所示,本申请中的控制阀组件包括控制阀5、控制板7构件以及压力检测件8;控制阀5的一端设置于承载座1内,且与气道101相连通,控制阀5的另一端露出承载座1设置,且与控制板7构件相连接;承载座1内形成有连通腔,气道101与连通腔相连通,压力检测件8与承载座1相连接,且压力检测件8的一端位于承载座1内,并位于连通腔内。
本申请中的控制板7构件包括PCB6和控制板7,控制阀5的机械段501设置于承载座1内,并与气道101相连通,电气段502露出于承载座1,并与PCB6相连接。而本申请中的PCB6用于控制板7和控制阀5之间的电路连接,而控制板7能够驱动控制阀5封堵或开启气道101。
优选地,本申请中的控制阀5的轴线与气泵401的轴线互相垂直,即气泵401与控制阀5呈90°设置,从而能够充分的利用承载座1的空间,使空间分布更加合理。
进一步优选地,本申请中承载座1内形成有连通腔,供气机构4的出气口和进气口均与连通腔相连通,且用于为空气弹簧输送空气的供气道也与连通腔相连通,即本申请中的连通腔为气道101的中间站,进入承载座1内的气体均需要进入连通腔内,再流向对应的气道101实现不同功能。因此,本申请在承载座1内进一步的集成了压力检测件8,通过压力检测件8能够对连通腔内的压力进行检测,从而能够根据具体压力情况做出调整,保证整体装置的作业安全性和稳定性。
优选地,本申请中的控制阀5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控制阀5包括多个供气控制阀、多个进气控制阀以及至少一个排气阀;承载座1内对应供气控制阀的位置形成有供气道,对应进气控制阀的位置形成有进气道,对应排气阀的位置形成有排气道;供气道分别与供气机构4的出气口和连通腔相连通,并贯通承载座1形成供气口102;进气道分别与供气机构4的进气口和连通腔相连通,排气道的一端与连通腔相连通,另一端贯通承载座1与大气相连通。
本申请中的控制阀5的数量为9个,且包括一个排气阀,四个供气控制阀以及四个进气控制阀,其中四个供气控制阀用于向空气弹簧供应空气,因此,本申请中承载座1内对应形成有四条供气道,且供气道的一端与供气控制阀相连通,一端与连通腔相连通,一端与供气口102相连通。并且,本申请中的供气道还与供气机构4的出气口相连通,从而在向空气弹簧进行供气时,先通过供气控制阀将供气道开启,之后经过供气机构4压缩后的压缩空气流经供气道通过供气口102进入空气弹簧,完成对供气弹簧供气的作业。
相应地,本申请中的进气道的一端与供气机构4的进气口相连通,另一端经过连通腔后与进气控制阀相连通,从而能够通过进气控制阀控制不同进气道的通断,进而能够选择不同的供气方式。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中的排气道与连通腔相连通,从而当连通腔内气压过大时,则通过控制排气阀开启排气道,实现气体的排出,保证整体气道101内的压力稳定。
此处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控制阀5的数量仅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也可采用其他数量的控制阀实现本申请提供的功能。
此处需要进一步补充说明的是,本申请提供的空气供给单元还包括保护罩9,且保护罩9罩设在承载座1远离储气舱301的一端,并能够与承载座1形成用于容纳多个控制阀5、PCB6、控制板7以及压力检测件8的保护腔,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控制阀组件的使用寿命和使用稳定性。
相应地,如图1所示,本申请中的保护罩9对应承载座1的供气道的位置形成有供气口102,从而能够实现对空气弹簧的气体供应。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空气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座、干燥机构、储气机构、供气机构以及控制阀组件;
所述供气机构与所述承载座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承载座的另一端的内部形成有气道,所述控制阀组件设置于所述承载座形成所述气道的一端,且与所述气道相连通;
所述干燥机构设置于所述承载座内,所述储气机构套设于所述承载座设有所述供气机构的一端,且所述供气机构位于所述储气机构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泄压阀,所述承载座内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干燥机构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且与所述泄压阀相连接;
所述干燥机构和所述泄压阀之间形成有连通气道,所述泄压阀能够开启或封闭所述连通气道,以调节所述干燥机构的内部气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机构的数量为多个,且所述承载座内的所述容纳腔的数量与所述干燥机构相对应;
多个所述干燥机构均包括干燥器主体,所述干燥器主体与所述泄压阀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空滤器,所述空滤器设置于所述承载座内,且与所述干燥机构平行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阀包括阀体、盖体以及阀芯组件;
所述阀体与所述干燥器主体相连接,所述盖体封盖于所述阀体背离所述干燥器主体的一侧,且与所述阀体构成承载腔,所述连通气道与所述承载腔相连通;
所述阀芯组件包括阀芯和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盖体相抵接,另一端与所述阀芯相连接,以使所述阀芯能够开启或封闭所述连通气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气机构包括储气舱和连接构件,所述连接构件的一端与所述承载座的一端相连接,所述连接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储气舱的敞口端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构件包括对接件和箍紧件;
所述对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储气舱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承载座相连接,所述箍紧件套设于所述对接件的外部,用于箍紧所述对接件,使所述对接件与所述承载座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机构包括气泵和活塞构件;
所述气泵与所述承载座相连接,所述活塞构件设置于所述承载座内,且所述气泵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承载座内与所述活塞构件相连接,另一端露出于所述承载座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组件包括控制阀、控制板构件以及压力检测件;
所述承载座远离所述储气机构的一端呈半圆柱体结构,所述控制阀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承载座内,且与所述气道相连通,所述控制阀的另一端露出所述承载座设置,且与所述控制板构件相连接;
所述承载座内形成有连通腔,所述气道与所述连通腔相连通,所述压力检测件与所述承载座相连接,且所述压力检测件的一端位于所述承载座内,并位于所述连通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控制阀包括多个供气控制阀、多个进气控制阀以及至少一个排气阀;
所述承载座内对应所述供气控制阀的位置形成有供气道,对应所述进气控制阀的位置形成有进气道,对应所述排气阀的位置形成有排气道;
所述供气道分别与所述供气机构的出气口和所述连通腔相连通,并贯通所述承载座形成供气口;
所述进气道分别与所述供气机构的进气口和所述连通腔相连通,所述排气道的一端与所述连通腔相连通,另一端贯通所述承载座与大气相连通。
CN202210770968.7A 2022-06-30 2022-06-30 空气供给单元 Pending CN11500896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70968.7A CN115008960A (zh) 2022-06-30 2022-06-30 空气供给单元
PCT/CN2022/120305 WO2024000847A1 (zh) 2022-06-30 2022-09-21 空气供给单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70968.7A CN115008960A (zh) 2022-06-30 2022-06-30 空气供给单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08960A true CN115008960A (zh) 2022-09-06

Family

ID=830790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70968.7A Pending CN115008960A (zh) 2022-06-30 2022-06-30 空气供给单元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08960A (zh)
WO (1) WO202400084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00847A1 (zh) * 2022-06-30 2024-01-04 浙江孔辉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空气供给单元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68781B1 (ko) * 2007-08-02 2008-11-17 유중석 기도 삽관 시스템
JP2016070133A (ja) * 2014-09-29 2016-05-09 株式会社マキタ エアコンプレッサ
CN210591904U (zh) * 2019-08-30 2020-05-2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弹簧组件、轨道车辆空气悬架的风源系统和轨道车辆
CN111469619A (zh) * 2020-04-26 2020-07-31 安美科(安徽)汽车电驱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空气悬架用空气供给设备
CN112275101A (zh) * 2020-10-20 2021-01-29 十堰莱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空气处理单元
CN217455567U (zh) * 2022-06-30 2022-09-20 浙江孔辉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空气供给单元
CN115008960A (zh) * 2022-06-30 2022-09-06 浙江孔辉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空气供给单元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00847A1 (zh) * 2022-06-30 2024-01-04 浙江孔辉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空气供给单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00847A1 (zh) 2024-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455567U (zh) 空气供给单元
CN115008960A (zh) 空气供给单元
JP5944070B2 (ja) キャニスタ及びキャニスタベントソレノイドバルブ
US20200248659A1 (en) Air cleaner for vehicle
JP4953527B2 (ja) 電池
US4766872A (en) Canister for capturing evaporated fuel
US6395072B2 (en) Canister mounting structure
CN113719914B (zh) 模块机构、空调器室外机及空调系统
JP2024040147A (ja) オイルセパレータ
US11331617B2 (en) Canister
CN217440672U (zh) 集成座机构
CN217463024U (zh) 阀体集成机构
JP6590758B2 (ja) キャニスタ及びキャニスタベントソレノイドバルブ
CN217271916U (zh) 一种改善滑片式空压机喷油量的卸载阀
JPH0517410Y2 (zh)
CN219177048U (zh) 复合电磁阀以及车辆
CN220452062U (zh) 空滤器装置及摩托车
JPWO2002092989A1 (ja) 蒸発燃料処理モジュール
CN220726449U (zh) 空气滤清器和车辆
CN220615412U (zh) 储气罐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20415546U (zh) 空滤器装置及摩托车
CN216034322U (zh) 一种简易汽车空气处理单元
JP4790642B2 (ja) 液化燃料処理機能付キャニスタ
KR102624866B1 (ko) 퍼지컨트롤 솔레노이드밸브의 구조
US20230151782A1 (en) Canist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