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08875B - 高稳定性柔版印刷机 - Google Patents

高稳定性柔版印刷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08875B
CN115008875B CN202210946991.7A CN202210946991A CN115008875B CN 115008875 B CN115008875 B CN 115008875B CN 202210946991 A CN202210946991 A CN 202210946991A CN 115008875 B CN115008875 B CN 1150088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roller
printing
plate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4699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08875A (zh
Inventor
鲁长宇
徐叶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Guoyin Machinery Co ltd
Zhang Chenggang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Guoyi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Guoyi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Guoyi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4699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08875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088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088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088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088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5/00Rotary letterpress machines
    • B41F5/24Rotary letterpress machines for flexographic 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31/00Inking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 B41F31/02Ducts, containers, supply or meter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AND TO STAMPS
    • B41P2231/00Inking devices; Recovering printing in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king, Control Or Cleaning Of Prin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高稳定性柔版印刷机,涉及柔版印刷技术领域,包括印刷机和承印材料,所述印刷机内转动设置有印刷辊,所述印刷辊的下方设置有印版辊,所述承印材料穿过印刷辊和印版辊相近的一端之间,所述印版辊的下方设置有网纹辊,所述网纹辊将印刷墨均匀的传到印版辊上,所述网纹辊通过供墨机构进行供墨。在本发明中,通过使得通墨板向右移动,挤压第一复位弹簧,使得辊筒底端通墨板内的多个过墨孔与辊筒底端的多个通墨孔连通,进而辊筒内的印刷墨依次流进多个通墨孔和多个过墨孔与辊筒表面的海绵圈接触,进而印刷墨将湿润海绵圈,进而湿润的海绵圈将印刷墨均匀的传到印版辊上,提高承印材料印刷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高稳定性柔版印刷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柔版印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高稳定性柔版印刷机。
背景技术
柔性版印刷也常简称为柔版印刷,柔版印刷机使用流动性较强的流体油墨,油墨由网纹辊传到印版的图文部分并使其着墨,然后由压印辊施以印刷压力,将印版上的油墨转移到承印物上,最后经干燥完成印刷过程。
柔版印刷机采用网纹辊与墨盒内的油墨接触并上墨,墨盒上安装有刮墨刀,刮墨刀的刀刃压在网纹辊表面,使得网纹辊上墨后,刮墨刀将网纹辊上多余的墨刮除,但是柔版印刷机工作时网纹辊持续旋转,从而网纹辊传递到印刷辊上的墨常常会出现不均匀的现象,从而影响印刷效果,从而导致承印材料印刷的稳定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足的问题,而提出的高稳定性柔版印刷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高稳定性柔版印刷机,包括印刷机和承印材料,所述印刷机内转动设置有印刷辊,所述印刷辊的下方设置有印版辊,所述承印材料穿过印刷辊和印版辊相近的一端之间,所述印版辊的下方设置有网纹辊,所述网纹辊将印刷墨均匀的传到印版辊上,所述网纹辊通过供墨机构进行供墨;
所述网纹辊包括位于印版辊下方的辊筒和设置于辊筒开口端的辊盖,所述辊筒远离辊盖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转动设置于印刷机的壳体内,所述固定轴通过电机驱动,所述辊盖远离辊筒的一端转动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固定于印刷机的壳体内,所述转轴内设置有通墨槽,所述转轴的一端与辊筒的内部连通,另一端与供墨机构连通;
所述辊筒的表面开设有多组通墨组,且多组通墨组周向的分布于辊筒的表面,多组所述通墨组包括多个通墨孔,多个所述通墨孔周向分布于辊筒的表面,所述辊筒的表面包裹有海绵圈,所述海绵圈罩设在多组通墨组内的多个通墨孔外,多个所述通墨孔的一端与辊筒内部连通,另一端与海绵圈连通;
多个所述通墨孔内轴向滑动设置有通墨板,所述辊筒内开设有用于多个通墨板滑动的收纳槽,多个所述通墨板的一端与收纳槽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通墨板的另一端贯穿辊盖与定位环的端部滑动连接,所述定位环远离通墨板的一端与印刷机的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定位环靠近多个通墨板的一端呈倾斜设置,所述定位环的端部开设有用于多个通墨板滑动的滑动槽,所述滑动槽与定位环靠近多个通墨板的一端平行设置;所述通墨板内开设有与通墨孔连通的过墨孔;
所述滑动槽具体包括均匀设置于定位环底端的直线段和与直线段首尾相连通的弧线段。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多个所述过墨孔远离辊筒内部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靠近辊筒内部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远离固定块的一端上下滑动设置有T状滑板,所述T状滑板远离导向柱的一端可拆卸的安装有锥状捣墨锥,所述锥状捣墨锥的锥尖部伸入辊筒内,所述T状滑板与导向柱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锥状捣墨锥的外部设置有多个凸起的导墨条,多个所述导墨条与锥状捣墨锥的外表面平行设置;
所述导向柱开口端的内壁嵌设有与T状滑板抵紧的胶圈;
多个所述过墨孔为锥状孔,且孔径较小的一端与辊筒的内部连通,所述通墨孔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胶环,所述胶环的外圈安装于收纳槽内,且胶环的内圈抱紧通墨板,且过墨孔位于两个胶环相近的一端之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辊筒中部设置有导墨管,所述导墨管的一端固定安装于转轴的端面,且导墨管的中部与通墨槽连通,所述导墨管的底端开设有多个出墨口,且多个出墨口轴向均匀分布,所述导墨管远离转轴的一端为封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导墨管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刮墨板,所述刮墨板远离导墨管的一端可拆卸的安装有与辊筒内壁抵接的刮墨头,所述刮墨板与多个出墨口交错设置,且刮墨板位于多个出墨口周向转动的前侧;
所述刮墨板和刮墨头均呈等腰梯形设置,且等腰梯形的底端与辊筒的内壁抵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海绵圈的下方设置有挤压板,所述挤压板的顶端可拆卸的安装有挤压头,所述挤压板和挤压头均呈等腰梯形设置,且等腰梯形的底端与海绵圈的底端抵接,所述挤压板的左右两侧通过安装板与印刷机的壳体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挤压头靠近海绵圈的一端为波浪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挤压头和刮墨头的表面均包裹有耐磨胶层;所述挤压头在刮墨头的延长线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供墨机构包括放置在印刷机的壳体中的储墨箱、置于储墨箱内的吸墨管和与吸墨管的顶端连接的取墨盒,所述取墨盒的底端开设有进墨孔,进墨孔内嵌设有进墨单向阀,所述吸墨管与进墨孔连通,所述取墨盒内上下滑动设置有活塞杆,所述取墨盒下部的一端开设有出墨孔,出墨孔内嵌设有出墨单向阀,所述取墨盒的表面安装有与出墨孔连通的出墨管,所述出墨管远离取墨盒的一端与转轴的端部连接,且出墨管与通墨槽连通;
所述辊盖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表面均匀的安装有多个扇状凸块,多个所述扇状凸块呈周向分布,多个所述扇状凸块的外表面与活塞杆的顶端抵接,所述活塞杆与取墨盒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三复位弹簧,且多个所述扇状凸块与多个通墨板一一对应设置;
所述取墨盒安装在安装板前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在本发明中,通过使得通墨板向右移动,挤压第一复位弹簧,使得辊筒底端通墨板内的多个过墨孔与辊筒底端的多个通墨孔连通,进而辊筒内的印刷墨依次流进多个通墨孔和多个过墨孔与辊筒表面的海绵圈接触,进而印刷墨将湿润海绵圈,进而湿润的海绵圈将印刷墨均匀的传到印版辊上,提高承印材料印刷的稳定性。
在本发明中,在通墨板向右移动时,多个过墨孔内的锥状捣墨锥在第二复位弹簧的作用下顶入辊筒内,避免辊筒内的印刷墨堵塞通墨孔,加快辊筒内的印刷墨的流动;在通墨板向右移动的过程中,通墨板将带动锥状捣墨锥向右滑动,进一步的加快辊筒内的印刷墨的流动;且锥状捣墨锥表面的导墨条将对印刷墨的流动进行导流,再一次的加快辊筒内的印刷墨的流动,从而提高承印材料印刷的稳定性;
在本发明中,通过导墨管的设置,使得导墨管内的印刷墨的从导墨管底端的多个出墨口较为均匀的滴落在辊筒的内部;
在本发明中,在辊筒转动的过程中,导墨管表面的刮墨板和刮墨板端部的刮墨头,将限制辊筒内印刷墨流动的位置,使得印刷墨一直处于辊筒内部的底端,保证湿润海绵圈时所需的墨量;
在本发明中,通过将挤压头设置为波浪状,故而当波浪状的峰谷与海绵圈接触时,将挤压海绵圈内的印刷墨和海绵圈内的空气,当波浪状的凹谷与海绵圈接触时,海绵圈内多余印刷墨将再次的填充在被挤压的海绵圈内,使得印刷墨均匀的湿润海绵圈,使得印刷墨均匀的与印版辊接触,使得印版辊均匀的着墨,从而提高承印材料印刷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高稳定性柔版印刷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高稳定性柔版印刷机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高稳定性柔版印刷机中网纹辊的主视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高稳定性柔版印刷机中网纹辊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高稳定性柔版印刷机中通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运动转态图;
图7为本发明提出的高稳定性柔版印刷机中锥状捣墨锥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运动转态图;
图9为本发明提出的高稳定性柔版印刷机中定位环的侧视图;
图10为本发明提出的高稳定性柔版印刷机中供墨机构的主视图;
图11为本发明提出的高稳定性柔版印刷机中多个扇状凸块的侧视图。
图中:1、印刷机;2、印刷辊;3、印版辊;4、网纹辊;41、辊筒;42、辊盖;43、固定轴;44、转轴;45、通墨孔;46、海绵圈;47、通墨板;471、过墨孔;472、固定块;473、导向柱;474、T状滑板;475、锥状捣墨锥;476、导墨条;48、定位环;481、滑动槽;49、导墨管;491、出墨口;492、刮墨板;493、刮墨头;410、挤压板;411、挤压头;5、供墨机构;51、储墨箱;52、吸墨管;53、取墨盒;54、活塞杆;55、出墨管;56、固定环;57、扇状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参照图1-11,高稳定性柔版印刷机,包括印刷机1和承印材料,印刷机1内转动设置有印刷辊2,印刷辊2的下方设置有印版辊3,承印材料穿过印刷辊2和印版辊3相近的一端之间,印版辊3的下方设置有网纹辊4,网纹辊4将印刷墨均匀的传到印版辊3上,网纹辊4通过供墨机构5进行供墨;具体的,将收卷的承印材料安装在放卷装置上,并使得承印材料的活动端穿过印刷辊2和印版辊3相近的一端之间,并使得活动端最终固定在收卷装置中;工作中通过网纹辊4将印刷墨均匀的传到印版辊3上,通过印刷辊2和印版辊3将印版辊3中印版上的油墨转移到承印物上,最后经干燥完成印刷过程;
网纹辊4包括位于印版辊3下方的辊筒41和设置于辊筒41开口端的辊盖42,辊筒41远离辊盖42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固定轴43,固定轴43转动设置于印刷机1的壳体内,固定轴43通过电机驱动,辊盖42远离辊筒41的一端转动设置有转轴44,转轴44固定于印刷机1的壳体内,转轴44内设置有通墨槽,转轴44的一端与辊筒41的内部连通,另一端与供墨机构5连通;
辊筒41的表面开设有多组通墨组,且多组通墨组周向的分布于辊筒41的表面,多组通墨组包括多个通墨孔45,多个通墨孔45周向分布于辊筒41的表面,辊筒41的表面包裹有海绵圈46,海绵圈46罩设在多组通墨组内的多个通墨孔45外,多个通墨孔45的一端与辊筒41内部连通,另一端与海绵圈46连通;
多个通墨孔45内轴向滑动设置有通墨板47,辊筒41内开设有用于多个通墨板47滑动的收纳槽,多个通墨板47的一端与收纳槽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通墨板47的另一端贯穿辊盖42与定位环48的端部滑动连接,定位环48远离通墨板47的一端与印刷机1的壳体固定连接,定位环48靠近多个通墨板47的一端呈倾斜设置,定位环48的端部开设有用于多个通墨板47滑动的滑动槽481,滑动槽481与定位环48靠近多个通墨板47的一端平行设置;通墨板47内开设有与通墨孔45连通的过墨孔471;
滑动槽481具体包括均匀设置于定位环48底端的直线段和与直线段首尾相连通的弧线段;具体的,辊筒41转动的过程中,将带动通墨板47在滑动槽481内滑动,通墨板47将从定位环48倾斜端较高的一端滑动至较低的一端,即从滑动槽481中的弧线段滑动至直线段,带动通墨板47向右移动,挤压第一复位弹簧,使得辊筒41底端通墨板47内的多个过墨孔471与辊筒41底端的多个通墨孔45连通,进而辊筒41内的印刷墨依次流进多个通墨孔45和多个过墨孔471与辊筒41表面的海绵圈46接触,进而印刷墨将湿润海绵圈46,进而湿润的海绵圈46将印刷墨均匀的传到印版辊3上,提高承印材料印刷的稳定性。
进一步,多个过墨孔471远离辊筒41内部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块472,固定块472靠近辊筒41内部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导向柱473,导向柱473远离固定块472的一端上下滑动设置有T状滑板474,T状滑板474远离导向柱473的一端可拆卸的安装有锥状捣墨锥475,锥状捣墨锥475的锥尖部伸入辊筒41内,T状滑板474与导向柱473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具体的,在通墨板47向右移动时,多个过墨孔471内的锥状捣墨锥475在第二复位弹簧的作用下顶入辊筒41内,避免辊筒41内的印刷墨堵塞通墨孔45,加快辊筒41内的印刷墨的流动;在通墨板47向右移动的过程中,通墨板47将带动锥状捣墨锥475向右滑动,进一步的加快辊筒41内的印刷墨的流动。
进一步,锥状捣墨锥475的外部设置有多个凸起的导墨条476,多个导墨条476与锥状捣墨锥475的外表面平行设置;具体的,锥状捣墨锥475表面的导墨条476将对印刷墨的流动进行导流,再一次的加快辊筒41内的印刷墨的流动,从而提高承印材料印刷的稳定性;
导向柱473开口端的内壁嵌设有与T状滑板474抵紧的胶圈;具体的,通过胶圈的设置,避免印刷墨从导向柱473开口端进入导向柱473内,且胶圈会擦拭T状滑板474表面的印刷墨,避免印刷墨跟随T状滑板474进入导向柱473内,保证第二复位弹簧的工作环境;
多个过墨孔471为锥状孔,且孔径较小的一端与辊筒41的内部连通,通墨孔45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胶环,胶环的外圈安装于收纳槽内,且胶环的内圈抱紧通墨板47,且过墨孔471位于两个胶环相近的一端之间,具体的,通过锥状孔的设置加快印刷墨流过过墨孔471的速度;通过胶环的设置,避免在通墨板47左右移动时带动多余的印刷墨进入收纳槽中,从收纳槽的端部流动至辊筒41的外部。
进一步,辊筒41中部设置有导墨管49,导墨管49的一端固定安装于转轴44的端面,且导墨管49的中部与通墨槽连通,导墨管49的底端开设有多个出墨口491,且多个出墨口491轴向均匀分布,导墨管49远离转轴44的一端为封口,具体的,当扇状凸块57与活塞杆54的顶端接触时,将带动活塞杆54在取墨盒53内下移,挤压第三复位弹簧,将取墨盒53内的印刷墨从出墨管55中导入导墨管49内,进而从导墨管49底端的多个出墨口491,从左到右的较为均匀的滴落在辊筒41的内部。
进一步,导墨管49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刮墨板492,刮墨板492远离导墨管49的一端可拆卸的安装有与辊筒41内壁抵接的刮墨头493,刮墨板492与多个出墨口491交错设置,且刮墨板492位于多个出墨口491周向转动的前侧;
刮墨板492和刮墨头493均呈等腰梯形设置,且等腰梯形的底端与辊筒41的内壁抵接;具体的,在辊筒41转动的过程中,导墨管49表面的刮墨板492和刮墨板492端部的刮墨头493,将限制辊筒41内印刷墨流动的位置,使得印刷墨一直处于辊筒41内部的底端,保证湿润海绵圈46时所需的墨量。
进一步,海绵圈46的下方设置有挤压板410,挤压板410的顶端可拆卸的安装有挤压头411,挤压板410和挤压头411均呈等腰梯形设置,且等腰梯形的底端与海绵圈46的底端抵接,挤压板410的左右两侧通过安装板与印刷机1的壳体固定连接;具体的,通过挤压头411的设置挤压着的剐蹭海绵圈46内的印刷墨,使得印刷墨均匀的湿润海绵圈46;通过挤压板410的设置,使得海绵圈46内被挤出的多余的印刷墨顺着挤压板410流入储墨箱51内;
进一步,挤压头411靠近海绵圈46的一端为波浪状,具体的,通过将挤压头411设置为波浪状,故而当波浪状的峰谷与海绵圈46接触时,将挤压海绵圈46内的印刷墨和海绵圈46内的空气,当波浪状的凹谷与海绵圈46接触时,海绵圈46内多余印刷墨将再次的填充在被挤压的海绵圈46内,使得印刷墨均匀的湿润海绵圈46,使得印刷墨均匀的与印版辊3接触,使得印版辊3均匀的着墨,从而提高承印材料印刷的稳定性。
进一步,挤压头411和刮墨头493的表面均包裹有耐磨胶层;挤压头411在刮墨头493的延长线上,具体的,通过挤压头411上的耐磨胶层可以避免挤压头411压溃海绵圈46,增大海绵圈46的寿命;刮墨头493的表面耐磨胶层可以最大的限度的限制辊筒41内印刷墨的流动范围。
进一步,供墨机构5包括放置在印刷机1的壳体中的储墨箱51、置于储墨箱51内的吸墨管52和与吸墨管52的顶端连接的取墨盒53,取墨盒53的底端开设有进墨孔,进墨孔内嵌设有进墨单向阀,吸墨管52与进墨孔连通,取墨盒53内上下滑动设置有活塞杆54,取墨盒53下部的一端开设有出墨孔,出墨孔内嵌设有出墨单向阀,取墨盒53的表面安装有与出墨孔连通的出墨管55,出墨管55远离取墨盒53的一端与转轴44的端部连接,且出墨管55与通墨槽连通;
辊盖42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环56,固定环56的表面均匀的安装有多个扇状凸块57,多个扇状凸块57呈周向分布,多个扇状凸块57的外表面与活塞杆54的顶端抵接,活塞杆54与取墨盒53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三复位弹簧,且多个扇状凸块57与多个通墨板47一一对应设置;具体的,由于多个扇状凸块57与多个通墨板47一一对应设置,故而在底端的通墨板47右移时,扇状凸块57与活塞杆54顶端接触,使得辊筒41的进墨和出墨同时进行,避免出现辊筒41内墨缺失的现象,从而提高承印材料印刷的稳定性;
取墨盒53安装在安装板前端;具体的,在辊盖42转动时,使得辊盖42表面固定环56上的多个扇状凸块57依次的与活塞杆54的顶端接触,当扇状凸块57与活塞杆54的顶端接触时,将带动活塞杆54在取墨盒53内下移,挤压第三复位弹簧,将取墨盒53内的印刷墨从出墨管55中导入导墨管49内,进而从导墨管49底端的多个出墨口491,从左到右的较为均匀的滴落在辊筒41的内部;当扇状凸块57与活塞杆54的顶端脱离时,第三复位弹簧带动活塞杆54在取墨盒53内上移,进而通过吸墨管52将储墨箱51内的印刷墨导入取墨盒53内,实现定量的取墨。
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将收卷的承印材料安装在放卷装置上,并使得承印材料的活动端穿过印刷辊2和印版辊3相近的一端之间,并使得活动端最终固定在收卷装置中;工作中通过网纹辊4将印刷墨均匀的传到印版辊3上,通过印刷辊2和印版辊3将印版辊3中印版上的油墨转移到承印物上,最后经干燥完成印刷过程;
其中,关于网纹辊4给印版辊3传递印刷墨的过程具体为:
启动电机,进而通过固定轴43带动辊筒41转动,进而带动辊盖42转动,使得辊盖42表面固定环56上的多个扇状凸块57依次的与活塞杆54的顶端接触,当扇状凸块57与活塞杆54的顶端接触时,将带动活塞杆54在取墨盒53内下移,挤压第三复位弹簧,将取墨盒53内的印刷墨从出墨管55中导入导墨管49内,进而从导墨管49底端的多个出墨口491,从左到右的较为均匀的滴落在辊筒41的内部;当扇状凸块57与活塞杆54的顶端脱离时,第三复位弹簧带动活塞杆54在取墨盒53内上移,进而通过吸墨管52将储墨箱51内的印刷墨导入取墨盒53内,实现定量的取墨;
其中,在辊筒41转动的过程中,将带动通墨板47在滑动槽481内滑动,通墨板47将从定位环48倾斜端较高的一端滑动至较低的一端,即从滑动槽481中的弧线段滑动至直线段,带动通墨板47向右移动,挤压第一复位弹簧,使得辊筒41底端通墨板47内的多个过墨孔471与辊筒41底端的多个通墨孔45连通,进而辊筒41内的印刷墨依次流进多个通墨孔45和多个过墨孔471与辊筒41表面的海绵圈46接触,进而印刷墨将湿润海绵圈46,进而湿润的海绵圈46将印刷墨均匀的传到印版辊3上,提高承印材料印刷的稳定性;
其中,在通墨板47向右移动时,多个过墨孔471内的锥状捣墨锥475在第二复位弹簧的作用下顶入辊筒41内,避免辊筒41内的印刷墨堵塞通墨孔45,加快辊筒41内的印刷墨的流动;在通墨板47向右移动的过程中,通墨板47将带动锥状捣墨锥475向右滑动,进一步的加快辊筒41内的印刷墨的流动;且锥状捣墨锥475表面的导墨条476将对印刷墨的流动进行导流,再一次的加快辊筒41内的印刷墨的流动,从而提高承印材料印刷的稳定性;
其中,在辊筒41转动的过程中,导墨管49表面的刮墨板492和刮墨板492端部的刮墨头493,将限制辊筒41内印刷墨流动的位置,使得印刷墨一直处于辊筒41内部的底端,保证湿润海绵圈46时所需的墨量;
其中,在海绵圈46转动的过程中,湿润后的海绵圈46将会与挤压板410端部的挤压头411接触,由于挤压头411为波浪状,故而当波浪状的峰谷与海绵圈46接触时,将挤压海绵圈46内的印刷墨和海绵圈46内的空气,当波浪状的凹谷与海绵圈46接触时,海绵圈46内多余印刷墨将再次的填充在被挤压的海绵圈46内,使得印刷墨均匀的湿润海绵圈46,使得印刷墨均匀的与印版辊3接触,使得印版辊3均匀的着墨,从而提高承印材料印刷的稳定性;
其中,由于多个扇状凸块57与多个通墨板47一一对应设置,故而在底端的通墨板47右移时,扇状凸块57与活塞杆54顶端接触,使得辊筒41的进墨和出墨同时进行,避免出现辊筒41内墨缺失的现象,从而提高承印材料印刷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高稳定性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印刷机(1)和承印材料,所述印刷机(1)内转动设置有印刷辊(2),所述印刷辊(2)的下方设置有印版辊(3),所述承印材料穿过印刷辊(2)和印版辊(3)相近的一端之间,所述印版辊(3)的下方设置有网纹辊(4),所述网纹辊(4)将印刷墨均匀的传到印版辊(3)上,所述网纹辊(4)通过供墨机构(5)进行供墨;
所述网纹辊(4)包括位于印版辊(3)下方的辊筒(41)和设置于辊筒(41)开口端的辊盖(42),所述辊筒(41)远离辊盖(42)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固定轴(43),所述固定轴(43)转动设置于印刷机(1)的壳体内,所述固定轴(43)通过电机驱动,所述辊盖(42)远离辊筒(41)的一端转动设置有转轴(44),所述转轴(44)固定于印刷机(1)的壳体内,所述转轴(44)内设置有通墨槽,所述转轴(44)的一端与辊筒(41)的内部连通,另一端与供墨机构(5)连通;
所述辊筒(41)的表面开设有多组通墨组,且多组通墨组周向的分布于辊筒(41)的表面,多组所述通墨组包括多个通墨孔(45),多个所述通墨孔(45)周向分布于辊筒(41)的表面,所述辊筒(41)的表面包裹有海绵圈(46),所述海绵圈(46)罩设在多组通墨组内的多个通墨孔(45)外,多个所述通墨孔(45)的一端与辊筒(41)内部连通,另一端与海绵圈(46)连通;
多个所述通墨孔(45)内轴向滑动设置有通墨板(47),所述辊筒(41)内开设有用于多个通墨板(47)滑动的收纳槽,多个所述通墨板(47)的一端与收纳槽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通墨板(47)的另一端贯穿辊盖(42)与定位环(48)的端部滑动连接,所述定位环(48)远离通墨板(47)的一端与印刷机(1)的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定位环(48)靠近多个通墨板(47)的一端呈倾斜设置,所述定位环(48)的端部开设有用于多个通墨板(47)滑动的滑动槽(481),所述滑动槽(481)与定位环(48)靠近多个通墨板(47)的一端平行设置;所述通墨板(47)内开设有与通墨孔(45)连通的过墨孔(471);
所述滑动槽(481)具体包括均匀设置于定位环(48)底端的直线段和与直线段首尾相连通的弧线段;
辊筒(41)转动的过程中,将带动通墨板(47)在滑动槽(481)内滑动,通墨板(47)将从定位环(48)倾斜端较高的一端滑动至较低的一端,即从滑动槽(481)中的弧线段滑动至直线段,带动通墨板(47)向右移动,挤压第一复位弹簧,使得辊筒(41)底端通墨板(47)内的多个过墨孔(471)与辊筒(41)底端的多个通墨孔(45)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稳定性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过墨孔(471)远离辊筒(41)内部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块(472),所述固定块(472)靠近辊筒(41)内部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导向柱(473),所述导向柱(473)远离固定块(472)的一端上下滑动设置有T状滑板(474),所述T状滑板(474)远离导向柱(473)的一端可拆卸的安装有锥状捣墨锥(475),所述锥状捣墨锥(475)的锥尖部伸入辊筒(41)内,所述T状滑板(474)与导向柱(473)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稳定性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锥状捣墨锥(475)的外部设置有多个凸起的导墨条(476),多个所述导墨条(476)与锥状捣墨锥(475)的外表面平行设置;
所述导向柱(473)开口端的内壁嵌设有与T状滑板(474)抵紧的胶圈;
多个所述过墨孔(471)为锥状孔,且孔径较小的一端与辊筒(41)的内部连通,所述通墨孔(45)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胶环,所述胶环的外圈安装于收纳槽内,且胶环的内圈抱紧通墨板(47),且过墨孔(471)位于两个胶环相近的一端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稳定性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辊筒(41)中部设置有导墨管(49),所述导墨管(49)的一端固定安装于转轴(44)的端面,且导墨管(49)的中部与通墨槽连通,所述导墨管(49)的底端开设有多个出墨口(491),且多个出墨口(491)轴向均匀分布,所述导墨管(49)远离转轴(44)的一端为封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稳定性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墨管(49)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刮墨板(492),所述刮墨板(492)远离导墨管(49)的一端可拆卸的安装有与辊筒(41)内壁抵接的刮墨头(493),所述刮墨板(492)与多个出墨口(491)交错设置,且刮墨板(492)位于多个出墨口(491)周向转动的前侧;
所述刮墨板(492)和刮墨头(493)均呈等腰梯形设置,且等腰梯形的底端与辊筒(41)的内壁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稳定性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圈(46)的下方设置有挤压板(410),所述挤压板(410)的顶端可拆卸的安装有挤压头(411),所述挤压板(410)和挤压头(411)均呈等腰梯形设置,且等腰梯形的底端与海绵圈(46)的底端抵接,所述挤压板(410)的左右两侧通过安装板与印刷机(1)的壳体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稳定性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头(411)靠近海绵圈(46)的一端为波浪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稳定性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头(411)和刮墨头(493)的表面均包裹有耐磨胶层;所述挤压头(411)在刮墨头(493)的延长线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稳定性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供墨机构(5)包括放置在印刷机(1)的壳体中的储墨箱(51)、置于储墨箱(51)内的吸墨管(52)和与吸墨管(52)的顶端连接的取墨盒(53),所述取墨盒(53)的底端开设有进墨孔,进墨孔内嵌设有进墨单向阀,所述吸墨管(52)与进墨孔连通,所述取墨盒(53)内上下滑动设置有活塞杆(54),所述取墨盒(53)下部的一端开设有出墨孔,出墨孔内嵌设有出墨单向阀,所述取墨盒(53)的表面安装有与出墨孔连通的出墨管(55),所述出墨管(55)远离取墨盒(53)的一端与转轴(44)的端部连接,且出墨管(55)与通墨槽连通;
所述辊盖(42)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环(56),所述固定环(56)的表面均匀的安装有多个扇状凸块(57),多个所述扇状凸块(57)呈周向分布,多个所述扇状凸块(57)的外表面与活塞杆(54)的顶端抵接,所述活塞杆(54)与取墨盒(53)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三复位弹簧,且多个所述扇状凸块(57)与多个通墨板(47)一一对应设置;
所述取墨盒(53)安装在安装板前端。
CN202210946991.7A 2022-08-09 2022-08-09 高稳定性柔版印刷机 Active CN1150088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46991.7A CN115008875B (zh) 2022-08-09 2022-08-09 高稳定性柔版印刷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46991.7A CN115008875B (zh) 2022-08-09 2022-08-09 高稳定性柔版印刷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08875A CN115008875A (zh) 2022-09-06
CN115008875B true CN115008875B (zh) 2022-11-29

Family

ID=83066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46991.7A Active CN115008875B (zh) 2022-08-09 2022-08-09 高稳定性柔版印刷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0887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62654B (zh) * 2023-10-13 2024-05-03 凯荣德(韶关)玻璃纤维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布图标印刷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91297Y (zh) * 1997-05-13 1998-09-16 无锡苏宁印刷制品有限公司 储墨辊
CN108263073B (zh) * 2018-01-31 2019-09-03 重庆华康印务有限公司 一种印刷机构
CN208646315U (zh) * 2018-07-10 2019-03-26 石家庄市博大塑化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高品质型印刷机
CN109228630A (zh) * 2018-09-21 2019-01-18 安徽国泰印务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塑料包装袋的印刷装置
CN109664600B (zh) * 2018-12-27 2020-09-01 重庆富美包装印务有限公司 食品包装袋的多级颜色印刷生产线
CN211165786U (zh) * 2019-09-30 2020-08-04 青岛万美高科制版有限公司 一种印刷制版的版辊结构
CN211138594U (zh) * 2019-10-01 2020-07-31 华周(福建)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上色轮的油墨密封式供应装置
CN211994578U (zh) * 2020-01-17 2020-11-24 安徽奈特印务有限公司 一种纸箱印刷用印刷辊
CN214646825U (zh) * 2021-03-22 2021-11-09 重庆奇达印务有限公司 一种印刷均匀循环供墨装置
CN215041366U (zh) * 2021-05-31 2021-12-07 东莞市鼎丰印刷有限公司 印辊自动上墨装置
CN114132100B (zh) * 2021-11-19 2024-03-29 云南嘉科包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凹印凸字油墨印刷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08875A (zh) 2022-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72155B (zh) 一种凹版印刷机
CN115008875B (zh) 高稳定性柔版印刷机
US2363817A (en) Printing process and mechanism
US6928927B2 (en) Intaglio printing press
DE19717727B4 (de) Farbwerk für eine Rotationsdruckmaschine
CN115122748B (zh) 一种凹印印刷版辊的高精度刻版装置及刻版工艺
CN215705075U (zh) 用于印刷机的涂墨机构
CA1230262A (en) Inking system for franking and value-stamp machines
US6047640A (en) Printing machine for corrugated board sheets and method of cleaning ink fountain of the machine
EP3725527B1 (en) Fluid delivery system
CN210911665U (zh) 一种自动添墨印刷机
CN116604933A (zh) 一种液压式版画压印机
CN218399879U (zh) 一种柔版印刷机的刮墨装置
CN110271275B (zh) 一种印刷机用着墨辊
JP2002524310A (ja) 液体製品スクリーン印刷のための表面注入を有するキャピラリードクターブレードおよびそのドクターブレードのための作業方法
CN114919272B (zh) 一种凹版印刷机涂墨装置
CN216069240U (zh) 一种高速印刷机的上墨装置
CN217124305U (zh) 高质量包装纸胶印装置
CN209600047U (zh) 一种柔印机的纸张湿式除尘装置
CN209869698U (zh) 一种印刷机涂墨组件
CN109127260B (zh) 一种滚动间隔涂胶的会计用涂胶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19003531U (zh) 一种在线涂胶装置
WO2021008044A1 (zh) 一种适用于滚轮盖章机油墨控制的机构
CN214927966U (zh) 一种膜的印刷机构
CN210826719U (zh) 一种湿法上料涂布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109

Address after: 255420 workshop No.5, jinyingu Pioneer Park,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Linzi District, Zib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Shandong Guoyin Machinery Co.,Ltd.

Applicant after: Zhang Chenggang

Address before: Room 1018-19, Building 2, No. 2, Shuanglong Street, Qinhuai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0000

Applicant before: Nanjing Jiangrong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