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99430A - 消音器组件、消音装置和冰箱 - Google Patents

消音器组件、消音装置和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99430A
CN114999430A CN202210818528.4A CN202210818528A CN114999430A CN 114999430 A CN114999430 A CN 114999430A CN 202210818528 A CN202210818528 A CN 202210818528A CN 114999430 A CN114999430 A CN 1149994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onator
sub
silencing
waveguide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1852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鑫
江俊
陈千一
曹继来
李语亭
王利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Hual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1852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99430A/zh
Publication of CN1149994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994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KSOUND-PRODUCING DEVICES;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ACOUST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K11/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transmitting, conducting or directing sound in 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16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KSOUND-PRODUCING DEVICES;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ACOUST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K11/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transmitting, conducting or directing sound in 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16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172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using resonance effec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201/00Insulation
    • F25D2201/30Insulation with respect to soun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音器组件、消音装置和冰箱,所述消音器组件包括:波导管,所述波导管具有导风腔,且所述波导管构造为具有多边形横截面;消音结构,所述消音结构安装于所述波导管的侧面且包括第一共鸣器和第二共鸣器,所述第一共鸣器与所述第二共鸣器沿所述导风腔的导风方向依次分布,且分别具有与所述导风腔连通的第一消音腔和第二消音腔,所述第一消音腔的容积小于所述第二消音腔的容积。本发明的消音器组件,将多个共鸣器组合安装于具有多边形横截面的波导管,能够实现对宽频带噪音的吸收,利于提升消音器组件的消音效果,且共鸣器与波导管外形规则,结构简单,安装配合方便。

Description

消音器组件、消音装置和冰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消音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消音器组件、消音装置和冰箱。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消音结构构造为消音器。其中,共鸣消音器采用消音腔结构内空气与腔外声波共振的方式实现消音降噪。在现有技术中,消音器声波吸收率较低,反射率偏高,无法从根本上对声波进行有效消除;针对低频降噪,常规共鸣消音器结构尺寸大、空间利用率低,在通风口等有效消音位置应用时,难以同时满足通风要求;多个消音腔组合的结构整体性与宽频带消音效果难以同时兼顾;存在改进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消音器组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利于吸收宽频带的噪音,极大地提高了消音降噪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消音器组件,包括:波导管,所述波导管具有导风腔,且所述波导管构造为具有多边形横截面;消音结构,所述消音结构安装于所述波导管的侧面且包括第一共鸣器和第二共鸣器,所述第一共鸣器与所述第二共鸣器沿所述导风腔的导风方向依次分布,且分别具有与所述导风腔连通的第一消音腔和第二消音腔,所述第一消音腔的容积小于所述第二消音腔的容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消音器组件,将两个共鸣器组合安装于具有多边形横截面的波导管,以使该消音器组件能够实现对宽频带的噪音进行吸收,利于提升消音器组件的消音效果,且便于实现共鸣器与波导管的安装配合,外形规则,结构简单。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消音器组件,所述第一共鸣器具有第一插管,所述第一插管的一端与所述导风腔连通且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消音腔内以与所述第一消音腔连通;所述第二共鸣器具有第二插管,所述第二插管的一端与所述导风腔连通且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消音腔内以与所述第二消音腔连通。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消音器组件,所述第一消音腔包括多个间隔开的第一子腔,所述第一插管为多个且分别对应安装于多个所述第一子腔;和/或,所述第二消音腔包括多个间隔开的第二子腔,所述第二插管为多个且分别对应安装于多个所述第二子腔。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消音器组件,所述第一插管的另一端为敞开端;和/或,所述第二插管的另一端为敞开端。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消音器组件,所述第一插管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二插管的横截面积。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消音器组件,所述第一插管和所述第二插管分别连通于所述导风腔两端的周壁。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消音器组件,所述第一插管的延伸方向和/或所述第二插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导风腔的导风方向垂直。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消音器组件,所述第一插管的横截面的形状与所述第二插管的横截面的形状不同。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消音器组件,所述第一插管偏心布置于所述第一消音腔内,所述第二插管偏心布置于所述第二消音腔内,且所述第一插管和所述第二插管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消音腔和所述第二消音腔内远离彼此的区域。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消音器组件,所述第一消音腔包括多个分别与所述导风腔连通的第一子腔,所述第二消音腔包括多个分别与所述导风腔连通的第二子腔。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消音器组件,多个所述第一子腔中的至少两个的容积不同,和/或,多个所述第二子腔中的至少两个的容积不同;和/或,多个所述第一子腔中的至少两个的内腔形状不同,和/或,多个所述第二子腔中的至少两个的内腔形状不同。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消音器组件,多个所述第一子腔的分布方向和/或多个所述第二子腔的分布方向垂直于所述导风方向。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消音器组件,所述波导管具有矩形横截面,且所述第一共鸣器和所述第二共鸣器位于所述波导管的同一侧面。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消音器组件,所述消音结构为两组,且分别位于所述波导管的相对的两个侧面。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消音器组件,两组所述消音结构的第一消音腔的内部构造不同和/或第二消音腔的内部构造不同。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消音器组件,所述第一共鸣器和/或所述第二共鸣器在与所述波导管连通处设有台阶段。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消音装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消音装置,包括待消音件和多个上述任一种实施例所述的消音器组件,多个所述消音器组件均安装于所述待消音件。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消音装置,至少一个所述消音器组件的波导管与消音结构沿第一方向分布,且至少另一个所述消音器组件的波导管与消音结构沿第二方向分布。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冰箱。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冰箱,设置有上述任一种实施例所述的消音装置。
所述冰箱、所述消音装置和上述的消音器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消音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消音器组件的中心横剖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消音器组件的纵剖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消音器组件在一组消音结构处的横剖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消音器组件在另一组消音结构处的横剖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消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消音装置1000,
消音器组件100,波导管1,导风腔11,进口111,出口112,消音结构2,第一共鸣器21,第一插管211,第一消音腔212,第一子腔213,第二共鸣器22,第二插管221,第二消音腔222,第二子腔223,台阶段3,
待消音件2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消音器组件100,该消音器组件100能够实现对宽频带的气动噪音的消除和弱化,极大地提高了消音器组件100的消音效果。
图1-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消音器组件100,包括:波导管1和消音结构2。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消音器组件100可适用于冰箱,如安装于冰箱压机舱的通风口处,以用于对经由通风口处传出的噪音进行消音和降噪,且消音器组件100的整体安装紧凑,结构体积小。
如图1所示,波导管1具有导风腔11,其中,波导管1用于连接于冰箱的通风口,如冰箱的壳体形成有通风口,波导管1的一端与壳体相连以使导风腔11与通风口对接。其中,波导管1具有与导风腔11连通的进口111和出口112,以在波导管1与壳体固定后,导风腔11的进口111与冰箱的通风口连通,进而使得气流可经由导风腔11流通,且经过消音结构2的消音作用后,减少冰箱内部噪音排放至冰箱外,利于优化冰箱的降噪性能。从而通过波导管1满足冰箱的通风要求,且利用消音结构2实现降噪功能。
消音结构2包括第一共鸣器21和第二共鸣器22,第一共鸣器21和第二共鸣器22均安装于波导管1,如第一共鸣器21和第二共鸣器22为卡接固定于波导管1的外周壁,或者采用焊接、螺接等方式进行固定,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其中,第一共鸣器21和第二共鸣器22沿导风腔11的导风方向依次分布,换言之,在波导管1上,第一共鸣器21位于第二共鸣器22的上游,以使第一共鸣器21能够先于第二共鸣器22对波导管1中传出的声波进行降噪。
其中,波导管1构造为具有多边形横截面,如波导管1具有三边形横截面、四边形横截面,或者具有更多边形的横截面,换言之本发明中的波导管1可构造为方形管,同时在实际设计时,也可将第一共鸣器21和第二共鸣器22构造为方形结构,利于实现共鸣器与波导管1的贴合安装,使得结构安装更加紧凑。由此,使得波导管1外周壁具有平滑的侧面,进而在将消音结构2安装于波导管1时,安装更加方便,且利于实现第一共鸣器21和第二共鸣器22在波导管1上的组合安装,使得消音器组件100的结构设计紧凑且外形规则,利于实现消音器组件100的紧凑化设计,减少整体结构尺寸。
同时将波导管1构造为具有多边形横截面,以使波导管1的多个外侧面均可用于安装消音器组件100,利于增加消音器组件100的设置数量和增大消音器组件100安装位置的灵活性,从而适于在有限空间下安装以及不同通风量下模块化组合使用,即在有限空间尺寸下,通过本发明中的消音器组件100具有良好的低频宽带吸声降噪性能。
第一共鸣器21和第二共鸣器22分别具有与导风腔11连通的第一消音腔212和第二消音腔222,换言之,第一共鸣器21构造为中空结构且在内部形成有第一消音腔212,同样地,第二共鸣器22也构造为中空结构且在内部形成有第二消音腔222。其中,在波导管1的外周边设有连通孔,第一共鸣器21和第二共鸣器22安装于波导管1的两个连通孔处,以使第一消音腔212和第二消音腔222分别通过两个连通孔与导风腔11连通。
第一消音腔212的内部构造为与第二消音腔222的内部构造为不同,从而使得第一消音腔212和第二消音腔222具有不同的消音效果。由此,可设计第一消音腔212的内部构造与第二消音腔222的内部构造不同,以使二者可用于对同频率的噪音施加不同的消音作用。其中,第一消音腔212的容积小于第二消音腔222的容积,如将第一消音腔212的宽度和/或长度设置为小于第二消音腔222的宽度和/或长度,从而使得第一消音腔212和第二消音腔222用于实现不同的消音功能。由此,第一共鸣器21和第二共鸣器22在实际使用时,可将第一共鸣器21用于实现对噪音进行能量消耗的吸声功能,同时,将第二共鸣器22用于实现对噪音进行反射屏蔽的隔声功能,提升消音器组件100的消音效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消音器组件100,将两个共鸣器组合安装于具有多边形横截面的波导管1,以使该消音器组件100能够实现对宽频带的噪音进行吸收,利于提升消音器组件100的消音效果,且便于实现共鸣器与波导管1的安装配合,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共鸣器21具有第一插管211,第一插管211的一端与导风腔11连通,且第一插管211的另一端位于第一消音腔212内以与第一消音腔212连通。如图3所示,第一插管211构造为中空管,且第一插管21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波导管1的外周壁,且第一插管211的一端为敞开端,以通过连通孔与导风腔11连通,且第一插管211的另一端为敞开端以与第一消音腔212连通。
由此,在实现安装后,第一消音腔212通过第一插管211与导风腔11连通,以使导风腔11内特定频率的噪音声波可与第一消音腔212、第一插管211内的空气产生共振,进而消耗导风腔11内的噪音声波能量,实现吸声降噪作用。
第二共鸣器22具有第二插管221,第二插管221的一端与导风腔11连通且另一端位于第二消音腔222内以与第二消音腔222连通。如图3所示,第二插管221构造为中空管,且第二插管22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波导管1的外周壁,且第二插管221的一端为敞开端,以通过连通孔与导风腔11连通,且第二插管221的另一端为敞开端以与第二消音腔222连通。
由此,在实现安装后,第二消音腔222通过第二插管221与导风腔11连通,以使导风腔11内特定频率的噪音声波可与第二消音腔222、第二插管221内的空气产生共振,进而于导风腔11内第二插管221的管口区域产生声阻抗,实现隔声降噪作用。
换言之,通过第一插管211和第二插管221的设计,可实现两个消音腔分别与导风腔11的连通,进而通过消音腔内空气与导风腔11内声波的共振,实现噪音的消除。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消音腔212包括多个第一子腔213,多个第一子腔213间隔开分布,即相邻两个第一子腔213之间处于相对分隔的状态,且第一共鸣器21设有多个第一插管211,即第一插管211为多个,且多个第一插管211分别对应安装于多个第一子腔213。如图4和图5所示,每个第一共鸣器21设有四个第一子腔213,且四个第一子腔213间隔开分布,同时在四个第一子腔213中,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插管211,以使第一共鸣器21内分别通过四个第一子腔213进行消音,从而利于提升第一共鸣器21的宽频消音效果。
也就是说,将第一消音腔212分隔为多个第一子腔213,每个第一子腔213均可以独立的共振消音,且每个第一子腔213具有各自设定的共振频率,进而利于增大噪音的共振频率带宽,从而利于提高第一消音腔212的消音效果,优化消音性能。
和/或,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消音腔222包括多个间隔开的第二子腔223,第二插管221为多个且分别对应安装于多个第二子腔223。如图4和图5所示,每个第二共鸣器22设有四个第二子腔223,且四个第二子腔223间隔开分布,同时在四个第二子腔223中,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插管221,以使第二共鸣器22内分别通过四个第二子腔223进行消音,从而利于提升第二共鸣器22的宽频消音效果。
也就是说,将第二消音腔222分隔为多个第二子腔223,每个第二子腔223均可以独立的共振消音,且每个第二子腔223具有各自设定的共振频率,进而利于增大噪音的共振频率带宽,从而利于提高第二消音腔222的消音效果,优化消音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插管211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二插管221的横截面积,即第一插管211构造为细插管,第二插管221构造为粗插管,以使第一插管211和第二插管221分别具有不同的消音效果。
也就是说,第一共鸣器21的内腔容积较小,且第一插管211较细,使得第一消音腔212对导风腔11内的声波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同时,在第一插管211与导风腔11内连通后,第一插管211管口处的区域声阻抗较小、声波通过率较高,以使第一共鸣器21主要起到吸声的作用。
同时,第二共鸣器22的内腔容积较大,且第二插管221较粗,使得在第二插管221与导风腔11内连通后,第二插管221管口处的区域声阻抗较大、声波通过率较低但反射率较高,以使第二共鸣器22主要起到隔声的作用。
由此,本发明中,将第一共鸣器21和第二共鸣器22以串联的方式安装于波导管1,以使消音器组件100具有吸声、隔声组合的作用,实现较佳的吸声降噪功能,减少声波反射和二次传播。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插管211和第二插管221分别连通于导风腔11的两端的周壁,如图3所示,第一插管211安装于波导管1的下端,且第一插管211与导风腔11的下端连通,同时,第二插管221安装于波导管1的上端,且第二插管221与导风腔11的上端连通,由此,可使得第一消音腔212和第二消音腔222分别在波导管1的两端位置处与导风腔11连通。
由此,可使得将第一共鸣器21和第二共鸣器22安装于波导管1后,保证第一插管211和第二插管221之间具有最大的安装距离,从而在保证第一插管211和第二插管221的平面间距和消音器声学性能的基础上,减少波导管1的整体长度以及缩小消音器组件100的整体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插管211的延伸方向和/或第二插管221的延伸方向与导风腔11的导风方向垂直。也就是说,可将第一插管211的延伸方向设置为与导风方向垂直,以及,也可将第二插管221的延伸方向设置为与导风方向垂直。
由此,通过将第一插管211和第二插管221分别与导风腔11连通后,第一插管211的管壁以及第二插管221的管壁不会对导风腔11内的气流产生明显的阻碍作用。也就是说,本发明中的消音器组件100不仅实现对通风口处空气传播噪音的降噪,且可满足通风风口处的通风要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插管211的横截面的形状与第二插管221的横截面的形状不同,从而保证不同横截面尺寸下插管结构的加工工艺性。
在实际设计时,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插管211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二插管221的横截面积,且第一插管211的横截面构造为圆环形面,第二插管221的横截面构造为方形环面。其中,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子腔213为四个,四个第一子腔213内对应的第一插管211的横截面相同,且均为圆环形面;第二子腔223为四个,四个第二子腔223内对应的第二插管221的横截面相同,且均为方环形面。
其中,方环形面的边长大于圆形形面的边长,由此,可使得第一插管211具有较小的横截面积,利于实现第一共鸣器21的吸声作用,同时使得第二插管221具有较大的横截面积,利于实现第二共鸣器22的隔声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插管211偏心布置于第一消音腔212内,即第一插管211的中心与第一消音腔212的中心不重合,如将第一插管211在第一消音腔212内设置于偏下的区域内,以使第一插管211与第二共鸣器22之间的间距较大。同时,第二插管221偏心布置于第二消音腔222内,即第二插管221的中心与第二消音腔222的中心不重合,如将第二插管221在第二消音腔222内设置于偏上的区域内,以使第二插管221与第一共鸣器21之间的间距较大。
由此,可使得第一插管211和第二插管221分别位于第一消音腔212和第二消音腔222内远离彼此的区域,以使得第一插管211和第二插管221之间具有最大的安装距离,从而在保证第一插管211和第二插管221的平面间距和消音器声学性能的基础上,减少波导管1的整体长度以及缩小消音器组件100的整体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消音腔212包括多个第一子腔213,多个第一子腔213分别与导风腔11连通。即相邻两个第一子腔213之间处于相对分隔的状态,同时在波导管1上设有多个连通孔,以使多个第一子腔213分别通过多个连通孔与导风腔11连通。
由此,将第一共鸣器21安装于波导管1后,多个第一子腔213均可对导风腔11内传播的特定频率的噪音进行吸收,利于提升宽频降噪效果。其中,如每个第一共鸣器21设有四个第一子腔213,且四个第一子腔213间隔开分布,以使第一共鸣器21分别通过四个第一子腔213进行消音,从而利于提升第一共鸣器21的消音效果。也就是说,将第一消音腔212分隔为多个第一子腔213,每个第一子腔213均可以独立的共振消音,且每个第一子腔213具有各自设定的共振频率,进而利于增大噪音的共振频率带宽,从而利于提高第一消音腔212的消音效果,优化消音性能。
第二消音腔222包括多个第二子腔223,多个第二子腔223分别与导风腔11连通。即相邻两个第二子腔223之间处于相对分隔的状态,同时在波导管1上设有多个连通孔,以使多个第二子腔223分别通过多个连通孔与导风腔11连通。
由此,将第二共鸣器22安装于波导管1后,多个第二子腔223均可对导风腔11内传播的特定频率的噪音进行吸收,利于提升宽频降噪效果。其中,如每个第二共鸣器22设有四个第二子腔223,且四个第二子腔223间隔开分布,以使第二共鸣器22分别通过四个第二子腔223进行消音,从而利于提升第二共鸣器22的消音效果。也就是说,将第二消音腔222分隔为多个第二子腔223,每个第二子腔223均可以独立的共振消音,且每个第二子腔223具有各自设定的共振频率,进而利于增大噪音的共振频率带宽,从而利于提高第二消音腔222的消音效果,优化消音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子腔213中的至少两个的容积不同,如将第一子腔213中的两个或三个或者更多个设置为容积不同,以使第一子腔213中的两个或三个或者更多个分别具有不同的消音效果,如可对应不同频率的噪音。当然,也可将多个第一子腔213的容积均设置为不同,以最大化地丰富第一共鸣器21的消音频率范围,如图4和图5中所示,每个第一共鸣器21均形成有四个第一子腔213,且四个第一子腔213的容积大小不同,从而使得四个第一子腔213能够对不同频率的噪音进行吸收。
和/或,多个第二子腔223中的至少两个的容积不同,如将第二子腔223中的两个、三个或者更多个设置为容积不同,以使第二子腔223中的两个、三个或者更多个分别具有不同的消音效果,如可对应不同频率的噪音。当然,也可将多个第二子腔223的容积均设置为不同,以最大化地丰富第二共鸣器22的消音频率范围,如图4和图5中所示,每个第二共鸣器22均形成有四个第二子腔223,且四个第二子腔223的容积大小不同,从而使得四个第二子腔223能够对不同频率的噪音进行吸收。
以及,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子腔213中的至少两个的内腔形状不同,如将第一子腔213中的两个或三个或者更多个设置为形状不同,以使第一子腔213中的两个、三个或者更多个分别具有不同的消音效果,如可对应不同频率的噪音。且在具体设计时,可将第一子腔213构造为矩形腔、球形腔或者多个矩形腔拼接的不规则腔体,以在有限空间尺寸下提高消音效果。
其中,可将多个第一子腔213的形状均设置为不同,以最大化地丰富第一共鸣器21的消音频率范围,如多个第一子腔213的长度不同,以在相邻两个第一子腔213的连接处形成阶梯结构。如图4和图5中所示,每个第一共鸣器21均形成有四个第一子腔213,且四个第一子腔213的形状大小不同,尤其如图4和图5所示四个第一子腔213并排分布于第一共鸣器21内且在同一截面方向上形成的截面结构不同,从而使得四个第一子腔213能够对不同频率的噪音进行吸收,优化吸音性能。
和/或,多个第二子腔223中的至少两个的内腔形状不同,如将第二子腔223中的两个、三个或者更多个设置为形状不同,以使第二子腔223中的两个、三个或者更多个分别具有不同的消音效果,如可对应不同频率的噪音。且在具体设计时,可将第二子腔223构造为矩形腔、球形腔或者多个矩形腔拼接的不规则腔体,以在有限空间尺寸下提高消音效果。
其中,可将多个第二子腔223的形状均设置为不同,以最大化地丰富第一共鸣器21的消音频率范围,如多个第一子腔213的长度不同,以在相邻两个第一子腔213的连接处形成阶梯结构。如图4和图5中所示,每个第二共鸣器22均形成有四个第二子腔223,且四个第二子腔223的形状大小不同,尤其如图4和图5所示四个第二子腔223并排分布于第二共鸣器22内且在同一截面位置处形成的截面结构不同,从而使得四个第二子腔223能够对不同频率的噪音进行吸收,优化吸音性能。
由此,可通过设计多个第一子腔213、多个第二子腔223以不同的容积或不同的形状进行组合设计,以丰富第一共鸣器21和第二共鸣器22的消音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子腔213的分布方向垂直于导风方向,如在垂直于导风方向上,多个第一子腔213依次间隔开分布,以使各个第一插管211的中心线处于同一平面,各个第一子腔213的共振消音作用区域集中于导风腔11内的一端,从而利于第一共鸣器21在波导管1的安装。和/或多个第二子腔223的分布方向垂直于导风方向,如在垂直于导风方向上,多个第二子腔223依次间隔开分布,以使各个第二插管221的中心线处于同一平面,各个第一子腔213的共振消音作用区域集中于导风腔11内的一端,从而利于第一共鸣器21在波导管1的安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波导管1具有矩形横截面,换言之,波导管1具有四边形横截面,以使波导管1整体构造为方形管。
其中,第一共鸣器21和第二共鸣器22位于波导管1的同一侧面,如图1所示,第一共鸣器21连接于波导管1的侧面的下部区域,第二共鸣器22连接于波导管1的侧面的上侧且与第一共鸣器21间隔开分布,以使第一共鸣器21和第二共鸣器22在波导管1上分别安装。由此,使得消音器组件100的结构设计紧凑且外形规则,适于在有限空间下安装以及不同通风量下模块化组合使用,即在有限空间尺寸下,通过本发明中的消音器组件100具有良好的低频宽带吸声降噪性能。
由此,通过将第一共鸣器21和第二共鸣器22设于波导管1的同一侧面,利于实现消音器组件100的紧凑化设计,减少整体体积尺寸。
在一些实施例中,消音结构2为两组,且分别位于波导管1的相对的两个侧面。换言之,两组消音结构2可分别安装于波导管1的相对两侧,以合理地利用波导管1在周向上的安装空间,利于最大化地提升空间利用率。
其中,消音结构2的第一共鸣器21和第二共鸣器22均构造为方形结构,使得第一共鸣器21和第二共鸣器22在安装于波导管1后,能够与波导管1的两个侧面保持较小的间隙,从而使得消音器组件100的安装更加紧凑,同时,两组消音结构2同时在导风腔11的两侧进行消音降噪,利于提升降噪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组消音结构2的第一消音腔212的内部构造不同和/或第二消音腔222的内部构造不同。即在实际设计时,可将两组消音结构2的第一消音腔212的内部构造为设置为不同,也可将第二消音腔222的内部构造设置为不同,或者二者均设置为不同。具体地,如图4所示为一组消音结构2的剖面图,且如图5所示为另一组消音结构2的剖面图,且两组消音结构2的第一消音腔212和第二消音腔222的分布方式均不同。
其中,如图4中所示,一组消音结构2的第一消音腔212包括四个第一子腔213,左侧的第一子腔213的截面积最大,且位于右侧的三个第一子腔213的截面积从左往右依次增大,且位于中间的两个第一子腔213的上端在与最左侧的第一子腔213的相接处形成有阶梯结构;如图5中所示,另一组消音结构2的第一消音腔212包括四个第一子腔213,左侧的第一子腔213的截面积最大,且位于右侧的三个第一子腔213的截面积从左往右依次增大,且位于中间偏左侧的一个第一子腔213的上端和位于最左侧的一个第一子腔213的形成有阶梯结构,同时位于中间偏右侧的一个第一子腔213的上端和位于最右侧的一个第一子腔213的形成有阶梯结构。
以及,如图4中所示,一组消音结构2的第二消音腔222包括四个第二子腔223,左侧的第二子腔223的截面积最大,且位于右侧的三个第二子腔223的截面积从左往右依次增大,且位于中间的两个第二子腔223的下端在与最左侧的第二子腔223的相接处形成有阶梯结构;如图5中所示,另一组消音结构2的第二消音腔222包括四个第二子腔223,左侧的第二子腔223的截面积最大,且位于右侧的三个第二子腔223的截面积从左往右依次增大,且位于中间偏左侧的一个第二子腔223的下端和位于最左侧的一个第二子腔223的形成有阶梯结构,同时位于中间偏右侧的一个第二子腔223的下端和位于最右侧的一个第二子腔223的形成有阶梯结构。
由此,通过将第一消音腔212和第二消音腔222设置为多种不同形状、不同容积的腔室组合,利于对更多宽频带的噪音进行消除和弱减。同时,通过组合共鸣器各腔室采用不同长度以及阶梯形组合设计,以在有限空间尺寸下满足不同目标频率腔室的体积要求,保证共鸣器的声学性能和消音器组件100的消音效果。其中,如图4中所示的四个第一子腔213以及四个第二子腔223对应的目标频率一一对应地相同,且分别为305Hz、595Hz、495Hz、430Hz;如图5中所示的四个第一子腔213以及四个第二子腔223对应的目标频率一一对应地相同,且分别为335Hz、555Hz、465Hz、400Hz,且第一子腔213和第二子腔223串联可在各目标频率实现0.85-0.98的吸声系数,由此,该消音器组件100具有良好的低频宽带(300-600Hz)吸声降噪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共鸣器21和/或第二共鸣器22在与波导管1连通处设有台阶段3,如图3所示,在第一共鸣器21和第二共鸣器22上均设有台阶段3,其中,台阶段3为在第一共鸣器21或第二共鸣器22朝向波导管1的侧面凸出成型,且第一插管211或第二插管221连接于对应的台阶段3处。
换言之,第一插管211或第二插管221适于在台阶段3处实现与波导管1的对接固定。由此,通过台阶段3的设置,使得台阶段3相较于共鸣器的其它位置更容易与波导管1贴合,进而保证第一插管211和第二插管221均能够与波导管1进行有效地连接,保证消音效果。
由此,本发明中的消音器组件100具有以下技术优势:采用波导管1与消音结构2组合的方式实现通风和降噪。波导管1的气流流动阻力很小,可实现通风功能。波导管1的侧壁安装共鸣消音结构2进行降噪;波导管1采用方形截面设计;消音结构2亦可采用方形外形,且安装于波导管1的两个相对的侧壁;消音器组件100整体亦为方形,结构空间利用率高,多个消音器组件100可灵活方便地模块化并联使用,满足通风量需要;共鸣消音结构2采用以主吸声的第一共鸣器21与主隔声的第二共鸣器22相串联、不同共振频率的第一子腔213相并联、且不同共振频率的第二子腔223相并列的方式增强消音效果;主吸声的第一共鸣器21的第一插管211与主隔声的第二共鸣器22的第二插管221偏心设计于波导管1的两端,以在保证二者中心线所在平面的间距、进而保证消音器组件100的声学性能的基础上,最小化波导管1的长度和消音器组件100的尺寸;第一共鸣器21的第一消音腔212和第二共鸣器22的第二消音腔222采用扁平长方体形设计,以在波导管1的侧壁并联更多不同共振频率的第一消音子腔213和第二消音子腔223,从而提高消音器组件100的宽频降噪效果;主吸声的第一共鸣器21的第一插管211和主隔声的第二共鸣器22的第二插管221根据结构特点分别采用圆环形截面和方环形截面,以提高结构的加工工艺性。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消音装置100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消音装置1000,如图6所示,包括待消音件200和上述任一种实施例的消音器组件100,多个消音器组件100均安装于待消音件200,以使多个消音器组件100能够同时对待消音件200处进行消音,提升消音效果。待消音件200设有通风口,且波导管1的导风腔11与通风口连通。
其中,通过设置上述的消音器组件100,将两个共鸣器组合安装于具有多边形横截面的波导管1,以使该消音器组件100能够实现对宽频的噪音进行吸收,利于提升消音器组件100的消音效果,且便于实现共鸣器与波导管1的安装配合,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消音器组件100的波导管1与消音结构2沿第一方向分布,且至少另一个消音器组件100的波导管1与消音结构2沿第二方向分布。也就是说,在将多个消音器组件100同时安装于待消音件200时,可将至少两个消音器组件100以不同的方式安装于待消音件200,以最大化地利用待消音件200上的安装空间,利于实现消音器组件100的紧凑化设计,减少整体体积尺寸。
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可分别为沿待消音件200上的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如第一方向为待消音件200的高度方向,第二方向为待消音件200的宽度方向。
如图6所示,消音器组件100为四个。其中,四个消音器组件100中的一个消音器组件100的波导管1与消音结构2沿待消音件200的宽度方向分布,如图6中的左右方向;同时,四个消音器组件100中的三个消音器组件100的波导管1与消音结构2沿待消音件200的高度方向分布,如图6中的上下方向,且通过不同方式的组合布置后,使得消音装置1000在待消音件200的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上的尺寸较为均匀,且使得多个消音器组件100在待消音件200上的布置更加紧凑,由此,极大地提高了消音装置1000的紧凑度,同时,利于多个消音器组件100同时进行集中消音,提升消音效果。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冰箱。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冰箱,包括上述任一种实施例的消音装置1000,其中,冰箱的压机舱可作为待消音件200,且在压机舱上形成有通风口,以使消音器组件100可对压机舱通风口处传出的噪音进行降噪,且可实现对宽频噪音的处理,消音效果较佳。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9)

1.一种消音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波导管,所述波导管具有导风腔,且所述波导管构造为具有多边形横截面;
消音结构,所述消音结构安装于所述波导管的侧面且包括第一共鸣器和第二共鸣器,所述第一共鸣器与所述第二共鸣器沿所述导风腔的导风方向依次分布,且分别具有与所述导风腔连通的第一消音腔和第二消音腔,所述第一消音腔的容积小于所述第二消音腔的容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音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共鸣器具有第一插管,所述第一插管的一端与所述导风腔连通且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消音腔内以与所述第一消音腔连通;
所述第二共鸣器具有第二插管,所述第二插管的一端与所述导风腔连通且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消音腔内以与所述第二消音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音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音腔包括多个间隔开的第一子腔,所述第一插管为多个且分别对应安装于多个所述第一子腔;
和/或,所述第二消音腔包括多个间隔开的第二子腔,所述第二插管为多个且分别对应安装于多个所述第二子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音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管的另一端为敞开端;
和/或,所述第二插管的另一端为敞开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音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管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二插管的横截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音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管和所述第二插管分别连通于所述导风腔两端的周壁。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音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管的延伸方向和/或所述第二插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导风腔的导风方向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音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管的横截面的形状与所述第二插管的横截面的形状不同。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音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管偏心布置于所述第一消音腔内,所述第二插管偏心布置于所述第二消音腔内,且所述第一插管和所述第二插管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消音腔和所述第二消音腔内远离彼此的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音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音腔包括多个分别与所述导风腔连通的第一子腔,所述第二消音腔包括多个分别与所述导风腔连通的第二子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消音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第一子腔中的至少两个的容积不同,和/或,多个所述第二子腔中的至少两个的容积不同;
和/或,多个所述第一子腔中的至少两个的内腔形状不同,和/或,多个所述第二子腔中的至少两个的内腔形状不同。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消音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子腔的分布方向和/或多个所述第二子腔的分布方向垂直于所述导风方向。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音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波导管具有矩形横截面,且所述第一共鸣器和所述第二共鸣器位于所述波导管的同一侧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消音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结构为两组,且分别位于所述波导管的相对的两个侧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消音器组件,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消音结构的第一消音腔的内部构造不同和/或第二消音腔的内部构造不同。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音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共鸣器和/或所述第二共鸣器在与所述波导管连通处设有台阶段。
17.一种消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待消音件和多个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消音器组件,多个所述消音器组件均安装于所述待消音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消音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消音器组件的波导管与消音结构沿第一方向分布,且至少另一个所述消音器组件的波导管与消音结构沿第二方向分布。
19.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权利要求17-18中任一项所述的消音装置。
CN202210818528.4A 2022-07-12 2022-07-12 消音器组件、消音装置和冰箱 Pending CN1149994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18528.4A CN114999430A (zh) 2022-07-12 2022-07-12 消音器组件、消音装置和冰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18528.4A CN114999430A (zh) 2022-07-12 2022-07-12 消音器组件、消音装置和冰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99430A true CN114999430A (zh) 2022-09-02

Family

ID=830198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18528.4A Pending CN114999430A (zh) 2022-07-12 2022-07-12 消音器组件、消音装置和冰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9943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653763B2 (ja) 消音器
EP3693956B1 (en) Soundproof structural body
CN109708385B (zh) 风道及其冰箱
CN113160785B (zh) 用于降低空气传声和固体传声的设备
CN111622990A (zh) 降噪装置及燃气热水器
WO2024011992A1 (zh) 消音器、消音器组件和冰箱
CN209875570U (zh) 降噪装置及燃气热水器
CN211288018U (zh) 消音器、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114999430A (zh) 消音器组件、消音装置和冰箱
CN111503410A (zh) 一种赫姆霍兹型消声器
RU2281405C1 (ru) Глушитель шума многосекционный
CN218033949U (zh) 冰箱压机舱和冰箱
CN209944712U (zh) 消声件、消声器以及通风系统
CN115050347A (zh) 消音器
CN212724716U (zh) 消声装置和具有其的静音管道
CN112460071B (zh) 一种降噪蜗舌、蜗壳、风机及烟机
JP3449460B2 (ja) 車両用マフラ
CN111396194A (zh) 发动机油泵的消音装置、发动机油泵和车辆
CN217506886U (zh) 消声器及装置
CN111370733A (zh)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及其中冷器
CN210977634U (zh) 双出气多管迷路结构排气消声器
CN220137938U (zh) 一种低噪音冷柜消音器
CN109578183B (zh) 发动机进气管及发动机进气系统
CN212538245U (zh) 一种微孔板管道消声器
CN211289175U (zh) 一种消声降噪装置及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