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96798A - 基于Civil3D的疏浚施工图自动创建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Civil3D的疏浚施工图自动创建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96798A
CN114996798A CN202210458234.5A CN202210458234A CN114996798A CN 114996798 A CN114996798 A CN 114996798A CN 202210458234 A CN202210458234 A CN 202210458234A CN 114996798 A CN114996798 A CN 1149967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edging
user
section
cross
center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5823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96798B (zh
Inventor
金瑞
祖福兴
钟芸
蒋江松
刘小辉
黄秀权
曾德圣
李惠酒原
郭曙光
巴添
张小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Changjiang Transportation Desig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Changjiang Transportation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Changjiang Transportation Desig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Changjiang Transportation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5823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96798B/zh
Publication of CN1149967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967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967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967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2Geometric CAD characterised by design entry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AD, e.g.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specially adapted for CA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10/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generation or computer graphics
    • G06T2210/04Architectural design, interior desig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4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e.g. of flood or hurricane; Forecasting, e.g. risk assessment or mapp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Civil 3D的疏浚施工图自动创建方法及系统,包括:搭建疏浚断面结构体,并预留标签标注接口;通过标签标注接口制作中心线绘制模板、纵断面出图模板和横断面出图模板;创建疏浚中心线路线,将中心线绘制模板传递给疏浚中心线路线;沿疏浚中心线路线生成疏浚纵断面图;沿疏浚中心线路线生成疏浚横断面图。通过上述方法步骤可一次性解决了常规及非常规情况下平面图自动布置、横断面图自动出图、纵断面自动出图、自动添加标签、标注,能够达到施工图要求,无需手动修改及返工,提高了疏浚施工图出图效率。

Description

基于Civil 3D的疏浚施工图自动创建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疏浚施工图创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Civil 3D的疏浚平面布置图、纵断面图、横断面图的施工图自动创建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Civil3D软件逐渐被应用于航道整治设计,Civil3D作为一款面向公路设计专业的软件,按钮及功能均按照公路设计的习惯和要求制作,并不能满足水运设计的需求。广大水运用户的应用仅停留在剖切地面线上,疏浚及整治建筑物结构轮廓线以及标签、标注、显示样式、打印样式等依旧需要纯手工打造。近年来,基于Civil3D进行的航道疏浚设计的二次开发技术逐渐增多,但是,大部分基于Civil3D的二次开发不够完善,只能满足剖切地面线和横断面结构框架的需求,不能完全满足自动平面布置、添加标签、标注、显示样式、打印样式、计算工程量及校核工程量的需求,后续很多工作需要靠手动打造,依旧为不完善的半自动化开发;少数开发针对较简单的疏浚工程已初步具有智能化出图及算量功能,但是并未实现软件化、界面化、按钮化等流水线操作,各个设计院的出图模式、标注样式、结构形式等也具有较大的差异,开发成果不具有通用性。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申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基于Civil3D软件的二次开发技术得到的疏浚断面结构及模板具有较大差异,开发成果不具有通用性。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Civil3D的疏浚断面结构及模板创建方法,采用二次开发创建能够适应不同地形变化的疏浚结构体,为疏浚结构体预留标签、标注、工程量统计接口,通过预留接口制定满足疏浚施工图出图要求的dwt 模板,使疏浚断面结构及模板具有统一的标准形式,自动生成的施工图平面布置图、纵断面图、横断面图无需手动修改和返工。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Civil 3D的疏浚施工图自动创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用户参数;
根据用户参数搭建疏浚断面结构体,并预留标签标注接口;
通过标签标注接口制作疏浚断面结构体对应的施工图出图模板,包括:中心线绘制模板、纵断面出图模板和横断面出图模板;
向用户发送提示信息,提示用户选择疏浚中心线;
根据用户反馈的疏浚中心线选定信息,创建疏浚中心线路线,将中心线绘制模板传递给疏浚中心线路线;
沿疏浚中心线路线生成疏浚纵断面图,包括A1和A2;
A1:调用纵断面出图模板,创建疏浚纵断面图和对应的设计水位高程、设计水深和超挖深度;
A2:将A1的创建内容传递至模型空间,生成疏浚纵断面图;
沿疏浚中心线路线生成疏浚横断面图,包括以下步骤:
B1:根据横断面出图模板,通过调用指令的形式分别执行疏浚平面布置图创建操作、横断面采样线创建操作和横断面图批量生成操作,生成疏浚横断面图。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描述,
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创建疏浚纵断面图生成按钮,用于绑定所述A1和所述A2;
创建疏浚横断面图生成按钮,用于绑定所述B1。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创建疏浚中心线路线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疏浚中心线选定信息,判断用户选定的疏浚中心线的类型;
若用户选定的疏浚中心线为多段线,则获取多段线的地址和起始点位置,在起始点位置创建起始点标记文本,将起始点标记文本加载到模板空间并发送至dwg用户界面;
若用户选定的疏浚中心线为直线,则先将直线转化为多段线,然后获取经过转化得到的多段线的地址和起始点位置,在起始点位置创建起始点标记文本,将起始点标记文本加载到模板空间并发送至dwg用户界面;
定义疏浚中心线路线实体,将多段线的地址和用户给定的多段线名称传递给所述疏浚中心线路线实体。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将中心线绘制模板传递给疏浚中心线路线之后,包括以下步骤:
向用户发送提示消息,提示用户选择是否需要翻转疏浚中心线路线;
若用户的反馈信息为需要翻转疏浚中心线路线,则对疏浚中心线路线进行翻转;否则,保持疏浚中心线路线的方向不变;
删除起始点标记文本。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创建疏浚纵断面图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纵断面出图模板定义疏浚纵断面图的特性和样式;
向用户发送提示消息,提示用户拾取纵断面插入点;
在用户拾取的纵断面插入点位置创建疏浚纵断面图,将定义的疏浚纵断面图的特性和样式传递给创建的疏浚纵断面图。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创建设计水位高程、设计水深和超挖深度包括以下步骤:
设置起点设计水位高程参数,提示用户输入起点设计水位高程的值,获取用户输入值,并将用户的输入值传递给起点设计水位高程参数;
设置终点设计水位高程参数,提示用户输入终点设计水位高程的值,获取用户输入值,并将用户的输入值传递给终点设计水位高程参数;
设置设计水深参数,提示用户输入设计水深的值,获取用户输入值,并将用户的输入值传递给设计水深参数;
设置超挖深度参数,提示用户输入设计水深的值,获取用户输入值,并将用户的输入值传递给超挖深度参数。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沿疏浚中心线路线生成疏浚横断面图还包括以下步骤:
向用户发送提示消息,提示用户选择是否修改横断面采样线,若用户选择修改横断面采样线,则向用户发送用于修改横断面采样线的弹窗;
向用户发送提示消息,提示用户选择是否修改疏浚横断面,若用户选择修改疏浚横断面,则向用户发送用于修改疏浚横断面的弹窗。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Civil 3D的疏浚施工图自动创建系统,包括:
参数输入模块,用于获取用户参数;
模型构建模块,用于根据用户参数搭建疏浚断面结构体,预留标签标注接口;
模板制作模块,用于通过标签标注接口制作疏浚断面结构体对应的施工图出图模板;
消息发送模块,用于向用户发送提示消息,提示用户执行与提示消息对应的操作;
中心线路线创建模块,用于根据用户反馈的疏浚中心线选定信息,创建疏浚中心线路线,将中心线绘制模板传递给疏浚中心线路线;
疏浚纵断面生成模块,用于根据纵断面出图模板,沿疏浚中心线路线创建疏浚纵断面图和对应的设计水位高程、设计水深和超挖深度,并将创建的内容传递至模型空间,生成疏浚纵断面图;
疏浚横断面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横断面出图模板,通过调用指令的形式沿疏浚中心线路线分别执行疏浚平面布置图创建操作、横断面采样线创建操作和横断面图批量生成操作,生成疏浚横断面图。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描述,
该系统还包括:
中心线翻转模块,用于调用所述消息发送模块向用户发送选择是否需要翻转疏浚中心线路线的提示消息,若用户的反馈信息为需要翻转疏浚中心线路线,则对疏浚中心线路线进行翻转;否则,保持疏浚中心线路线的方向不变;
文本删除模块,用于删除起始点标记文本;
横断面采样线修改模块,用于调用所述消息发送模块向用户发送选择是否修改横断面采样线的提示消息,若用户选择修改横断面采样线,则向用户发送修改横断面采样线的弹窗;
疏浚横断面修改模块,用于调用所述消息发送模块向用户发送选择是否修改疏浚横断面的提示消息,若用户选择修改疏浚横断面,则向用户发送用于修改疏浚横断面的弹窗。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中心线路线创建模块包括:
中心线类型判定单元,用于判断用户选定的疏浚中心线的类型;
起始点标记单元,用于在用户选定的多段线类型的疏浚中心线起始点位置创建起始点标记文本,将起始点标记文本加载到模板空间并发送至dwg用户界面;
多段线转换单元,用于用户选定的直线类型的疏浚中心线转换为多段线类型的疏浚中心线,并调用所述起始点标记单元在经过转化得到的多段线的起始点位置创建起始点标记文本,将起始点标记文本加载到模板空间并发送至dwg用户界面;
中心线路线实体定义单元,用于定义疏浚中心线路线实体,将多段线的地址和用户给定的多段线名称传递给所述疏浚中心线路线实体。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Civil3D的疏浚施工图自动创建方法,一次性解决了常规及非常规情况下平面图自动布置、横断面图自动出图、纵断面自动出图、自动添加标签、标注;
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Civil3D的疏浚施工图自动创建方法,能够达到施工图要求,无需手动修改及返工,提高了疏浚施工图出图效率;
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Civil3D的疏浚施工图自动创建方法,提高了利用 Civil3D创建疏浚施工面图的方法的通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Civil3D的疏浚施工图自动创建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面线与虚拟结构框架点的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Civil3D的疏浚施工图自动创建方法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获取用户参数,包括用户在参数设置界面定义设计输入参数,分别为疏浚右半边、航槽半宽、边坡坡度、超挖深度、超挖边宽。
步骤2:根据用户参数搭建疏浚断面结构体,并预留标签标注接口,并通过标签标注接口制作疏浚断面结构体对应的施工图出图模板,包括:中心线绘制模板、纵断面出图模板和横断面出图模板。具体操实施步骤如下:
1、搭建虚拟结构框架点。
S1:在Autodesk Subassembly Composer中新建一个格式为pkt的空白文档,在参数设置界面定义疏浚横断面名字。
S2:在参数设置界面定义设计输入参数,分别为疏浚右半边、航槽半宽、边坡坡度、超挖深度和超挖边宽。
S3:在参数设置界面定义目标参数,分别为地面目标和航槽偏移目标。
S4:在pkt部件编写界面空白处定义一个初始点。
S5:以初始点为起点,搭建右半边疏浚虚拟结构框架点,如图2所示。
搭建右半边疏浚虚拟结构框架点的实施步骤如下:
(1)定义4个虚拟点,分别为设计挖槽中心线点AP1、设计挖槽边界点AP2、超挖中心点AP3和超挖边界点AP4。
(2)把该初始点的坐标值传递给AP1。
(3)在属性设置界面把AP2的X坐标值设置为参数航槽半宽,Y坐标值设置为AP1的Y坐标值,偏移目标设置为航槽偏移。
(4)在属性设置界面把AP3的X坐标值为设置为AP1的X坐标值,Y坐标值设置为参数超挖深度。
(5)确定AP4的位置。AP4的位置为:从AP3出发的水平线和从AP2向右平移一个超挖边宽坡度为边坡坡度的两条线的交点。
(6)定义一个实体结构点,并给该实体结构点预留一个代码,为后期在横断面图中设置航道中心线、尺寸标注、地面标高及设计水位标注标签做准备。
2、在不同地面线情况下,判断所述虚拟结构框架点与地面线的位置关系,根据判断结果搭建断面结构体,为断面结构体预留接口。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判断虚拟框架结构点AP1和AP2与地面线的关系,若AP1和AP2同时在地面线以上,则为填方,即不需要疏浚,保持河道原地面线不变;若AP1和AP2并非同时在地面线以上,则执行S2:
S2:判断AP1是否在地面线以上。
(1)若AP1在地面线以上,则AP1为填方,是非标准疏浚结构断面。过AP1的水平线和地面线的交点,即为疏浚设计挖槽面的内侧实体结构点,如图2所示;同时,给疏浚设计挖槽面内的内侧实体结构点预留一个代码,为后期计算工程量做准备。
(2)若AP1不在地面线以上,则AP1为挖方,则疏浚设计挖槽面的内侧实体结构点位于AP1点处;同时,给疏浚设计挖槽面内的内侧实体结构点预留一个代码,为后期计算工程量做准备。
S3:判断AP2是否在地面线以上。该步是为了确定疏浚设计挖槽面外侧实体结构点的位置。
(1)若AP2在地面线以上,则AP2点为填方,疏浚设计挖槽面的外侧实体结构点为过该点的直线与地面线向左的交点。连接设计挖槽内、外侧实体结构点,并给疏浚设计挖槽面的外侧实体结构点预留一个新的代码,为后期计算工程量、尺寸标注做准备。
(2)若AP2不在地面线以上,则AP2点为挖方,AP2点即为疏浚设计挖槽面的外侧实体结构点,并给疏浚设计挖槽面的外侧实体结构点预留一个和S3中的第(1)步相同的代码,为后期设计挖槽计算工程量、尺寸标注做准备。
此时,从疏浚设计挖槽面的外侧实体结构点以参数边坡坡度向目标地面做直线,直线与地埋线的交点即为疏浚设计挖槽面边坡结束处的实体结构点。
确定了疏浚设计挖槽面的内侧实体结构点、疏浚设计挖槽面的外侧实体结构点和疏浚设计挖槽面边坡结束处的实体结构点之后,执行以下操作:
连接疏浚设计挖槽面的内侧实体结构点和疏浚设计挖槽面的外侧实体结构点,并给该连接线预留2个代码,为后期设置显示样式、打印样式、计算设计挖槽工程量做准备。
连接疏浚设计挖槽面外侧的实体结构点和疏浚设计挖槽面边坡结束处的实体结构点,并给该连接线预留2个代码,为后期设置显示样式、打印样式、计算设计挖槽工程量做准备。
S4:判断AP3是否在地面线以上。
(1)若AP3在地面线以上,则过AP1的水平线和地面线的交点,即为疏浚超挖面的内侧实体结构点;同时,给疏浚超挖面内的内侧实体结构点预留一个代码,为后期计算工程量做准备。
(2)若AP3不在地面线以上,则疏浚超挖面的内侧实体结构点位于AP3点处;同时,给疏浚超挖面内的内侧实体结构点预留一个代码,为后期计算工程量做准备。
S5:判断AP4是否在地面线以上。
(1)若AP4在地面线以上,则AP4点为填方,疏浚超挖面外侧实体结构点为过该点的直线与地面线向左的交点。连接超挖内、外侧实体结构点,并给超挖面外侧实体结构点预留一个新的代码,为后期计算工程量、尺寸标注做准备。
(2)若AP4不在地面线以上,则AP4点为挖方,AP4即为疏浚超挖面外侧实体结构点,并给超挖面外侧实体结构点预留一个和上一步相同的代码,为后期超挖计算工程量、尺寸标注做准备。
此时,从疏浚超挖面外侧实体结构点以参数边坡坡度向目标地面做直线,直线与地埋线的交点即为疏浚超挖面边坡结束处的实体结构点。
确定了疏浚超挖面的内侧实体结构点、疏浚超挖面的外侧实体结构点和疏浚超挖面边坡结束处的实体结构点之后,执行以下操作:
连接疏浚超挖面内侧实体结构点和疏浚设计挖槽面外侧实体结构点,并给该连接线预留 2个代码,为后期设置显示样式、打印样式、计算超挖工程量做准备。
连接疏浚超挖面外侧实体结构点和疏浚超挖面边坡结束处的实体结构点,并给该连接线预留2个代码,为后期设置显示样式、打印样式、计算超挖工程量做准备。
上述步骤2中的S1至S5可绘制出能适应60余种地形变换的疏浚结构体,并预留了断面图标签标注接口。
3、通过预留接口,为断面结构体设置标签标注。
S1:判断疏浚设计挖槽面外侧实体结构点到疏浚中心线点的距离是否小于某个预设值,如果距离太小,比如小于3m,那么标签字体和标注尺寸尖头重叠成一团,则不适合设计挖槽宽度标注。
(1)若疏浚设计挖槽面外侧实体结构点到疏浚中心线点距离小于预设值,则不标注设计挖槽宽度;
(2)若疏浚设计挖槽面外侧实体结构点到疏浚中心线点的距离大于或等于预设值,则标注设计挖槽宽度,同时连接疏浚设计挖槽面中心线点和设计挖槽面外侧实体结构点,并给该连接线预留一个标注标签代码。
S2:判断疏浚设计挖槽面外侧实体结构点是否落在虚拟结构点AP2上。
(1)若疏浚设计挖槽面外侧实体结构点落在虚拟结构点AP2上,说明有完整超挖边宽,则在AP2向右侧平移距离为参数超挖边宽处定义一个新的结构点AP5,连接疏浚设计挖槽面外侧实体结构点与该新定义结构点AP5,并给该连接线预留超挖边宽标注代码。
(2)若疏浚设计挖槽面外侧实体结构点没有落在虚拟结构点AP2上,说明没有超挖边宽,则不预留标注代码。
S3:判断断面结构体是否位于航槽中心线的左侧或右侧,目的是对疏浚结构体左右半边分别预留不同的标注、标签代码,本实施例以右侧为例。
(1)若断面结构体位于航槽中心线的右侧,则以新定义的结构点AP5为起点,向下连接一条线,长度为参数超挖深度,给该连接线预留超挖深度标注代码。并且,以AP1为起点,向上连接一条线,长度为参数设计水深,给该连接线预留设计水深标注、标签代码。
(2)若断面结构体没有位于航槽中心线的右侧,则在设计挖槽面边坡结束处的实体结构点向右平移5m处定义一个新的结构点AP6,从AP6向上引一条直线,直线坡度为参数边坡坡度,直线终点的Y坐标值相对于AP6的Y坐标值上移0.5m,给该连接线预留地面线标签代码。
S4:判断疏浚设计挖槽面宽度是否小于某个预设值,如果距离太小,比如小于2m,则可不标注河底线。
(1)若疏浚设计挖槽面宽度小于预定值,则不标注河底线。
(2)若疏浚设计挖槽面宽度大于或等于预定值,需要标注设计河底线。在疏浚设计挖槽面宽度中点处插入一个结构点AP7,从AP7向上引一条直线,直线坡度为参数边坡坡度,直线终点的Y坐标值相对于AP7的Y坐标值上移0.5m,给该连接线预留设计河底线标签代码。
S5:判断疏浚超挖面宽度是否小于某个预设值,如果距离太小,比如小于2m,即可不标注超挖线。
(1)若疏浚超挖面宽度小于某个预设值,则不标注超挖线;
(2)若疏浚超挖面宽度大于或等于某个预设值,则需要标注超挖线。在疏浚超挖面宽度 2/3处插入一个结构点AP8,从AP8向下引一条直线,直线坡度为-60%,直线终点的Y坐标值相对于AP8的Y坐标值下移1.5m,给该连接线预留超挖线标签代码。
4、对照预留接口,制定疏浚施工图出图模板。
S1:设置平面样式、横断面图形样式、模型样式和标签标注。
(1)导入步骤1中的疏浚横断面部件VB程序,新建一个装配,把部件加载到该装配上,添加完左侧,继续添加右侧。
(2)选择第(1)步中的转配,在装配特性中导入可视化程序中预留的所有点代码和线代码。
(3)修改疏浚结构线的连接线代码样式,需要设置的包括疏浚平面布置图、模型、横断面图的可见性、图层、颜色、线型、线型比例、线宽和打印样式等一系列样式。
(4)修改疏浚结构线的连接线代码标签样式,需要设置的包括标签常规样式、布局样式、拖拽状态等。其中,标签常规样式需要设置的又包括标签结构咩一部分的可见性、倾斜度等修改;布局样式需要设置的包括锚件、定位点、块名、块高度、块旋转角度、附着、位置、颜色、线型、线宽等修改;拖拽状态包括引线及拖拽状态组件的系列修改。
(5)修改疏浚结构的渲染材质,为进入BIM平台建模及展示用。
(6)修改疏浚结构点样式,不显示结构点。
(7)修改疏浚结构点标签样式,根据横断面各部位标签的不同需求,修改对应的需要标注的点标签样式。
S2:设置疏浚中心线线路样式。
(1)路线样式设置。
(2)主桩号、副桩号设置。需要设置的桩号标签包括:其中需要设置的常规设置包括字体设置,以及字体旋转角度等;需要设置的布局包括锚件、定位桩号、文本内容、文本高度、旋转角度、附着位置、颜色、线宽等;需要设置的拖拽状态包括箭头样式、箭头大小、颜色、线型、线宽。
(3)路线标签设置,需要设置的包括常规设置,布局设置、拖拽状态设置。其中需要设置的常规设置包括字体设置,以及字体旋转角度等;需要设置的布局包括锚件、定位桩号、文本内容、文本高度、旋转角度、附着位置、颜色、线宽等;需要设置的拖拽状态包括箭头样式、箭头大小、颜色、线型、线宽。
S3:设置纵断面的图形特征和样式,包括纵断面图特性设置和纵断面图样式设置。
(1)纵断面图特性设置,根据需求设置需要的标注栏,需要设置的标注栏内容包括:标注栏类型、样式、间距、标签可见性、主等高线间距、次等高线间距、标签起终点、纵断面等。其中,展开样式设置栏,需要设置的内容又包括标注栏详细信息和显示项等,标注栏详细信息需要设置的内容包括标题栏高度、文本宽度、文本位置等设置,以及主桩号、副桩号的常规、布局、拖拽状态等设置。
(2)纵断面图样式设置,根据需求,设置纵断面图图形纵横向比例、栅格裁剪样式、标题注记、水平轴、垂直轴、显示等选项。
(3)纵断面标签设置。需要设置的内容包括纵断面直线、曲线处的设置以及公里桩号处的设置等。其中,直线、曲线标签样式需要设置的内用又包括常规、布局、拖拽状态等设置。
S4:设置采样线样式和编组特性,以及采样线的左右侧样本宽度、采样增量和附加采样控制。
(1)需要设置的采样线样式包括线型、线宽、颜色、图层、打印样式等。
(2)需要设置的采样线编组特性主要包括采样线标签样式,标签字体常规、布局、拖拽状态等。
(3)采样线左侧样本宽度、右侧样本宽度、采样增量和附加采样控制设置。
S5:设定固定样式。在设定中,分别选择步骤4中的S1至S4中所有设置好的样式为默认样式,删除掉dwg文档中的所有内容,把空白文档保存为dwt格式。
5、利用出图模板生成疏浚施工图。实际开展工作之前,只需要新建该dwt模板,即可自动生成设置好的所有的格式。
步骤3:向用户发出一个提示信息“请选择疏浚布置线”,提示用户选择疏浚布置线,并设定选择类别为多段线或直线。
步骤4:确定线路起点。包括:
第4.1步,如果用户选择的疏浚布置线类型为多段线,获取多段线地址。
新建一个事物,并获取多段线起始点坐标,在起始点坐标处创建一个txt文本“起点”,把该文本加载到模型空间并显示在dwg界面上,提交任务。界面输出“文本”二字,目的是为了提示用户路线走向。
第4.2步,如果用户选择的疏浚布置线类型为直线,由于Civil3D的API接口只预留了从多段线转换为路线,因此需要把直线在程序中转换为多段线。
新建一个事物,获取直线首尾连接点坐标,并用首尾点坐标绘制一条新的多段线,在起始点坐标处创建一个txt文本“起点”,把该文本加载到模型空间并显示在dwg界面上,提交任务。界面输出“文本”二字,目的是为了提示用户路线走向。
第5步,从多段线创建路线。先定义一个路线名字,再定义一个疏浚路线实体,把多段线地址、路线名字、模板中定义好的图层、样式等传递给该新定义路线。
第6步,新建一个事物,设置一个弹窗,如果路线的走向不对,提示用户“是否需要翻转中心线方向”,如果需要,就翻转路线方向,提交事物。
第7步,删除路线方向提醒“起点”二字。“起点”提醒相当于Civil3D知道的录像走向箭头,用完即消失。
完成上述步骤1至步骤7之后,接下来为创建纵断面图,具体上述步骤为:
步骤1,创建疏浚纵断面,包括:
步骤1.1新建一个事物,把上文新建的路线传递进来,定义纵断面的图层、标签样式以及标签集样式,再定义纵断面裁剪样式、纵断面图标注栏样式。如果没有设定的纵断面图标注栏样式,则其样式默认选择样式集中第一个样式。
步骤1.2:提示用户在界面上支取一个纵断面图插入点“请拾取纵断面插入点”,如果拾取不成功,退出循环,如果选择成功,执行下一步操作。
步骤1.3:获取拾取点的坐标值,创建纵断面图,并把疏浚路线名字、纵断面图层、标签样式、标签集样式、纵断面裁剪样式、纵断面图标注栏样式、拾取的坐标值等传递给该纵断面图,提交任务。
步骤2,创建设计线。
设置起点设计水位高程,提示用户输入“起点设计水位高程”,获取用户输入值,并把结果传递给起点设计水位。
步骤3,设置终点设计水位高程,提示用户输入“终点设计水位高程”,获取用户输入值,并把结果传递给终点设计水位。
步骤4,设置设计水深,提示用户输入“设计水深”,获取用户输入值,设定设计水深默认值为3m,并把结果传递给设计水深。
步骤5,设置超挖深度,提示用户输入“超挖深度”,获取用户输入值,设定超挖深度默认值为0.4m,并把结果传递给超挖深度。
步骤6,定义设计水位纵断面样式、标签样式,设计河底纵断面样式、标签样式,超挖纵断面样式、标签样式。
步骤7,新建一个事物,绘制纵断面:设计水位线、设计河底线、超挖线,包括:
步骤7.1,把上文创建的设计水位纵断面图数据传递进来,创建纵断面设计水位,把上文定义好的设计水位名称、图层、样式、标签集样式。起始点坐标等传递进来,添加到模型空间。
步骤7.2,把上文创建的设计河底纵断面图数据传递进来,创建纵断面设计河底,把上文定义好的设计河底名称、图层、样式、标签集样式。起始点坐标等传递进来,添加到模型空间。
步骤7.3,把上文创建的超挖纵断面图数据传递进来,创建纵断面超挖,把上文定义好的超挖名称、图层、样式、标签集样式。起始点坐标等传递进来,添加到模型空间。提交事物。
步骤8,抛错。如果上文任何一个地方出错了,程序跳转到这里,抛出一个错误提示后跳出循环。
步骤9,开创一个界面,在新开界面上设置一个选项区域,在该选项区添加一个按钮,把1-8步功能绑定到该按钮,即可实现疏浚纵断面图自动生成。
完成疏浚纵断面图自动生成后,接下来为疏浚横断面图自动生成,包括以下步骤:
第1步,创建疏浚平面布置及疏浚模型。调用Civil3D命令“_AeccCreateCorridor”创建道路,即疏浚平面。
第2步,向用户发送提示“按Enter添加采样线/按Esc退出”,如果用户按照提示操作,则退出。若用户按下Enter键即可弹窗修改采样线相关设置,若不用修改,点击确定按钮,即可关闭弹窗。
第3步,创建横断面采样线。调用Civil3D命令“_AeccCreateSampleLines”。
第4步,向用户发送提示“按Enter创建横断面/按Esc退出”,如果用户进行操作,则退出。若用户按下Enter键即可即可弹窗修改横断面出图相关设置,若不用修改,点击确定按钮,即可关闭弹窗。
第5步,批量创建横断面。调用Civil3D命令“__AeccCreateMultipleSectionView”。
第6步,抛错。如果上文任何一个地方出错了,程序跳转到这里,抛出一个错误提示后跳出循环。
第7步,开创一个界面,在新开界面上设置一个选项区域,在该选项区添加一个按钮,把1-6步功能绑定到该按钮,即可实现横断面图自动创建功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Civil 3D的疏浚施工图自动创建系统,包括:
参数输入模块,用于获取用户参数;
模型构建模块,用于根据用户参数搭建疏浚断面结构体,预留标签标注接口;
模板制作模块,用于通过标签标注接口制作疏浚断面结构体对应的施工图出图模板;
消息发送模块,用于向用户发送提示消息,提示用户执行与提示消息对应的操作;
中心线路线创建模块,用于根据用户反馈的疏浚中心线选定信息,创建疏浚中心线路线,将中心线绘制模板传递给疏浚中心线路线;
疏浚纵断面生成模块,用于根据纵断面出图模板,沿疏浚中心线路线创建疏浚纵断面图和对应的设计水位高程、设计水深和超挖深度,并将创建的内容传递至模型空间,生成疏浚纵断面图;
疏浚横断面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横断面出图模板,通过调用指令的形式沿疏浚中心线路线分别执行疏浚平面布置图创建操作、横断面采样线创建操作和横断面图批量生成操作。
中心线翻转模块,用于调用所述消息发送模块向用户发送选择是否需要翻转疏浚中心线路线的提示消息,若用户的反馈信息为需要翻转疏浚中心线路线,则对疏浚中心线路线进行翻转;否则,保持疏浚中心线路线的方向不变;
文本删除模块,用于删除起始点标记文本;
横断面采样线修改模块,用于调用所述消息发送模块向用户发送选择是否修改横断面采样线的提示消息,若用户选择修改横断面采样线,则向用户发送修改横断面采样线的弹窗;
疏浚横断面修改模块,用于调用所述消息发送模块向用户发送选择是否修改疏浚横断面的提示消息,若用户选择修改疏浚横断面,则向用户发送用于修改疏浚横断面的弹窗。
其中,
所述中心线路线创建模块包括:
中心线类型判定单元,用于判断用户选定的疏浚中心线的类型;
起始点标记单元,用于在用户选定的多段线类型的疏浚中心线起始点位置创建起始点标记文本,将起始点标记文本加载到模板空间并发送至dwg用户界面;
多段线转换单元,用于用户选定的直线类型的疏浚中心线转换为多段线类型的疏浚中心线,并调用所述起始点标记单元在经过转化得到的多段线的起始点位置创建起始点标记文本,将起始点标记文本加载到模板空间并发送至dwg用户界面;
中心线路线实体定义单元,用于定义疏浚中心线路线实体,将多段线的地址和用户给定的多段线名称传递给所述疏浚中心线路线实体。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Civil 3D的疏浚施工图自动创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用户参数;
根据用户参数搭建疏浚断面结构体,并预留标签标注接口;
通过标签标注接口制作疏浚断面结构体对应的施工图出图模板,包括:平面布置出图模板、纵断面出图模板和横断面出图模板;
向用户发送提示信息,提示用户选择疏浚中心线;
根据用户的疏浚中心线反馈信息创建疏浚中心线路线,将中心线绘制模板传递给疏浚中心线路线;
沿疏浚中心线路线生成疏浚纵断面图,包括A1和A2;
A1:调用纵断面出图模板,创建疏浚纵断面图和对应的设计水位高程、设计水深和超挖深度;
A2:将A1的创建内容传递至模型空间,生成疏浚纵断面图;
沿疏浚中心线路线生成疏浚横断面图,包括以下步骤:
B1:根据横断面出图模板,通过调用指令的形式分别执行疏浚平面布置图创建操作、横断面采样线创建操作和横断面图批量生成操作,生成疏浚横断面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Civil 3D的疏浚施工图自动创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创建疏浚纵断面图生成按钮,用于绑定所述A1和所述A2;
创建疏浚横断面图生成按钮,用于绑定所述B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Civil 3D的疏浚施工图自动创建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创建疏浚中心线路线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用户选定的疏浚中心线,判断疏浚中心线的类型;
若用户选定的疏浚中心线为多段线,则获取多段线的地址和起始点位置,在起始点位置创建起始点标记文本,将起始点标记文本加载到模板空间并发送至dwg用户界面;
若用户选定的疏浚中心线为直线,则先将直线转化为多段线,然后获取经过转化得到的多段线的地址和起始点位置,在起始点位置创建起始点标记文本,将起始点标记文本加载到模板空间并发送至dwg用户界面;
定义疏浚中心线路线实体,将多段线的地址和用户给定的多段线名称传递给所述疏浚中心线路线实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Civil 3D的疏浚施工图自动创建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将中心线绘制模板传递给疏浚中心线路线之后,包括以下步骤:
向用户发送提示消息,提示用户选择是否需要翻转疏浚中心线路线;
若用户的反馈信息为需要翻转疏浚中心线路线,则对疏浚中心线路线进行翻转;否则,保持疏浚中心线路线的方向不变;
删除起始点标记文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Civil 3D的疏浚施工图自动创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创建疏浚纵断面图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纵断面出图模板定义疏浚纵断面图的特性和样式;
向用户发送提示消息,提示用户拾取纵断面插入点;
在用户拾取的纵断面插入点位置创建疏浚纵断面图,将定义的疏浚纵断面图的特性和样式传递给创建的疏浚纵断面图。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Civil 3D的疏浚施工图自动创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创建设计水位高程、设计水深和超挖深度包括以下步骤:
设置起点设计水位高程参数,提示用户输入起点设计水位高程的值,获取用户输入值,并将用户的输入值传递给起点设计水位高程参数;
设置终点设计水位高程参数,提示用户输入终点设计水位高程的值,获取用户输入值,并将用户的输入值传递给终点设计水位高程参数;
设置设计水深参数,提示用户输入设计水深的值,获取用户输入值,并将用户的输入值传递给设计水深参数;
设置超挖深度参数,提示用户输入设计水深的值,获取用户输入值,并将用户的输入值传递给超挖深度参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Civil 3D的疏浚施工图自动创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沿疏浚中心线路线生成疏浚横断面图还包括以下步骤:
向用户发送提示消息,提示用户选择是否修改横断面采样线,若用户选择修改横断面采样线,则向用户发送用于修改横断面采样线的弹窗;
向用户发送提示消息,提示用户选择是否修改疏浚横断面,若用户选择修改疏浚横断面,则向用户发送用于修改疏浚横断面的弹窗。
8.一种基于Civil 3D的疏浚施工图自动创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参数输入模块,用于获取用户参数;
模型构建模块,用于根据用户参数搭建疏浚断面结构体,预留标签标注接口;
模板制作模块,用于通过标签标注接口制作疏浚断面结构体对应的施工图出图模板;
消息发送模块,用于向用户发送提示消息,提示用户执行与提示消息对应的操作;
中心线路线创建模块,用于根据用户反馈的疏浚中心线选定信息,创建疏浚中心线路线,将中心线绘制模板传递给疏浚中心线路线;
疏浚纵断面生成模块,用于根据纵断面出图模板,沿疏浚中心线路线创建疏浚纵断面图和对应的设计水位高程、设计水深和超挖深度,并将创建的内容传递至模型空间,生成疏浚纵断面图;
疏浚横断面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横断面出图模板,通过调用指令的形式沿疏浚中心线路线分别执行疏浚平面布置图创建操作、横断面采样线创建操作和横断面图批量生成操作,生成疏浚横断面图。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Civil 3D的疏浚施工图自动创建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中心线翻转模块,用于调用所述消息发送模块向用户发送选择是否需要翻转疏浚中心线路线的提示消息,若用户的反馈信息为需要翻转疏浚中心线路线,则对疏浚中心线路线进行翻转;否则,保持疏浚中心线路线的方向不变;
文本删除模块,用于删除起始点标记文本;
横断面采样线修改模块,用于调用所述消息发送模块向用户发送选择是否修改横断面采样线的提示消息,若用户选择修改横断面采样线,则向用户发送修改横断面采样线的弹窗;
疏浚横断面修改模块,用于调用所述消息发送模块向用户发送选择是否修改疏浚横断面的提示消息,若用户选择修改疏浚横断面,则向用户发送用于修改疏浚横断面的弹窗。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Civil 3D的疏浚施工图自动创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心线路线创建模块包括:
中心线类型判定单元,用于判断用户选定的疏浚中心线的类型;
起始点标记单元,用于在用户选定的多段线类型的疏浚中心线起始点位置创建起始点标记文本,将起始点标记文本加载到模板空间并发送至dwg用户界面;
多段线转换单元,用于用户选定的直线类型的疏浚中心线转换为多段线类型的疏浚中心线,并调用所述起始点标记单元在经过转化得到的多段线的起始点位置创建起始点标记文本,将起始点标记文本加载到模板空间并发送至dwg用户界面;
中心线路线实体定义单元,用于定义疏浚中心线路线实体,将多段线的地址和用户给定的多段线名称传递给所述疏浚中心线路线实体。
CN202210458234.5A 2022-04-28 2022-04-28 基于Civil 3D的疏浚施工图自动创建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49967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58234.5A CN114996798B (zh) 2022-04-28 2022-04-28 基于Civil 3D的疏浚施工图自动创建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58234.5A CN114996798B (zh) 2022-04-28 2022-04-28 基于Civil 3D的疏浚施工图自动创建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96798A true CN114996798A (zh) 2022-09-02
CN114996798B CN114996798B (zh) 2023-04-11

Family

ID=830248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58234.5A Active CN114996798B (zh) 2022-04-28 2022-04-28 基于Civil 3D的疏浚施工图自动创建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9679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96833A (zh) * 2022-10-13 2022-12-20 中铁长江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深泓线纵断面图绘制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82750A (ja) * 2003-08-19 2005-07-07 Maoka Sekkei:Kk 埋設管工事・土木工事の設計・管理支援システム
US20100268513A1 (en) * 2006-02-16 2010-10-21 Dirtt Environmental Solutions Ltd. Rendering and modifying cad design entities in object-oriented applications
CN105279792A (zh) * 2015-10-13 2016-01-27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地形曲面的铁路路基排水bim设计方法
WO2018040838A1 (zh) * 2016-08-29 2018-03-08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高架结构bim模型建模设计方法
CN108875177A (zh) * 2018-06-06 2018-11-23 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bim模型创建单波束测点下内河航道疏浚图形的方法
CN110929320A (zh) * 2019-11-04 2020-03-27 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 基于Skyline软件计算航道疏浚工程施工量的方法
CN114119894A (zh) * 2021-12-02 2022-03-01 中铁长江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地形曲面创建方法、系统和计算机终端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82750A (ja) * 2003-08-19 2005-07-07 Maoka Sekkei:Kk 埋設管工事・土木工事の設計・管理支援システム
US20100268513A1 (en) * 2006-02-16 2010-10-21 Dirtt Environmental Solutions Ltd. Rendering and modifying cad design entities in object-oriented applications
CN105279792A (zh) * 2015-10-13 2016-01-27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地形曲面的铁路路基排水bim设计方法
WO2018040838A1 (zh) * 2016-08-29 2018-03-08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高架结构bim模型建模设计方法
CN108875177A (zh) * 2018-06-06 2018-11-23 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bim模型创建单波束测点下内河航道疏浚图形的方法
CN110929320A (zh) * 2019-11-04 2020-03-27 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 基于Skyline软件计算航道疏浚工程施工量的方法
CN114119894A (zh) * 2021-12-02 2022-03-01 中铁长江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地形曲面创建方法、系统和计算机终端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ULIE JUPP: "4D BIM for Environmental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PROCEDIA ENGINEERING》 *
叶雪雷;郑斌;: "应用Civil 3D进行航道设计及土方计算" *
孔国梁;苏林;李顶峰;: "铁路路基排水BIM设计方法研究" *
王飞;于康康;黄晔卉;: "BIM在疏浚设计中的二次开发与应用" *
金瑞等: "基于 Civil 3D 的航道整治 BIM 设计平台开发"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96833A (zh) * 2022-10-13 2022-12-20 中铁长江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深泓线纵断面图绘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96798B (zh) 2023-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11052A (zh) 基于Revit+Dynamo的隧道模型创建方法
CN108875177B (zh) 基于bim模型创建单波束测点下内河航道疏浚图形的方法
CN114996798B (zh) 基于Civil 3D的疏浚施工图自动创建方法及系统
CN110688687B (zh) 一种城乡建设用地可复垦资源调查图批量生成方法
CN112685816B (zh) 基于模型及数据的设计成果在线交付系统及方法
CN104833362A (zh) 基于百度地图的线路固定车辆定位及行驶路径生成方法
CN104281746A (zh) 一种基于点云的交通安全道路特征图成图方法
CN114741770B (zh) 一种基于Civil3D的疏浚断面结构及模板创建方法
CN111460560A (zh) 一种基于bim的基坑开挖施工方法
CN108388620A (zh) 一种土地审批测绘数据处理信息系统
CN112651071A (zh) 一种隧道bim自动建模方法及系统
CN111985031B (zh) 路基三维模型的构造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626455A (zh) 图库联动更新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JP3407883B2 (ja) デジタル地図データを用いた土工設計支援システム
CN101739498B (zh) 一种精确设计制作ArcGIS符号库的方法
CN112000753A (zh) 一种基于ArcGIS的乡镇勘界界线成果图的批量生成方法及系统
KR101075256B1 (ko) 출력도면과의 매칭을 이용한 수치지도의 오차수정 방법
CN114892688B (zh) 一种边坡锚杆框架梁的三维设计方法及系统
CN112648974B (zh) 一种基于航摄三维影像数据的工程量测算方法
CN111402703B (zh) 一种交互式注记等值线数值的方法和装置
CN115146363B (zh) 一种基于Civil3D的筑坝结构及施工图创建方法
JP2007040773A (ja) 計測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計測管理プログラム
CN116628833B (zh)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快速绘制基础挖槽深化图的方法
CN116432281A (zh) 一种基于AutoCAD的机场地势标高方法
CN114863033B (zh) 一种基于点云数模的断面提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