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94978B -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94978B
CN114994978B CN202210547602.3A CN202210547602A CN114994978B CN 114994978 B CN114994978 B CN 114994978B CN 202210547602 A CN202210547602 A CN 202210547602A CN 114994978 B CN114994978 B CN 1149949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display module
adhesive layer
display
fa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4760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94978A (zh
Inventor
林艳
郑珊珊
卞华锋
陈世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4760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94978B/zh
Publication of CN1149949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949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949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949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属于显示技术领域,显示模组包括相对设置的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显示模组包括镂空部,镂空部至少贯穿背光模组;显示模组还包括补光组件,补光组件包括封装部和多个补光灯,多个补光灯内嵌于封装部内,且多个补光灯呈环状分布结构;背光模组包括多个光学膜片,封装部朝向光学膜片的一侧包括吸光涂层;显示面板朝向背光模组的一侧包括第一偏光片,封装部与第一偏光片之间至少包括第一胶层,第一胶层在显示模组出光面的正投影与补光灯在显示模组出光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显示装置包括感光元件和上述显示模组。本发明既可以提高屏下摄像头区域的显示品质,又可以保证较好的拍摄效果。

Description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等平面显示装置因具有高画质、省电、机身薄及应用范围广等优点,而被广泛的应用于手机、电视、个人数字助理、数字相机、笔记本电脑、台式计算机等各种消费性电子产品,成为显示装置中的主流。现有市面上的液晶显示器大部分为背光型液晶显示器,其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及背光模组(BacklightModule)。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终端显示屏的技术也不断革新,各大厂商都在追求全面屏的极致屏占比。对于终端而言,其显示屏一侧除了屏幕之外,所必须的显示外置部件还至少包括前置摄像头、光电传感器等器件。而在现有技术中,对于全面屏的前置摄像头的处理,要么是在前面板上让出摄像头的位置,如刘海屏、水滴屏、挖孔屏等,要么是采用升降式结构隐藏摄像头,前者屏幕显示缺乏整体性,后者终端则显得厚重,升降结构则降低了终端的一致性。因此“屏下摄像头技术”应运而生。屏下摄像头技术是指在不破坏屏幕完整性的前提下,将前置摄像头设置在屏幕之下,屏幕显示区分为两个部分:常规显示区以及摄像头区,在摄像头关闭时,屏下摄像头区用于画面显示,实现全面屏显示,在摄像头开启时实现摄像功能。
但是现有技术中采用屏下摄像头技术的显示设备中,仍然存在摄像头区的显示品质和拍摄效果无法很好的兼顾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用户体验。
因此,提供一种既可以提高屏下摄像头区域的显示品质,又可以保证较好的拍摄效果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显示设置存在摄像头区的显示品质和拍摄效果无法兼顾的问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模组,包括:相对设置的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显示面板位于背光模组出光面的一侧;显示模组包括镂空部,沿垂直于显示模组出光面的方向,镂空部至少贯穿背光模组;显示模组还包括补光组件,沿垂直于显示模组出光面的方向,镂空部的正投影覆盖补光组件的正投影,补光组件包括封装部和多个补光灯,多个补光灯内嵌于封装部内,且多个补光灯呈环状分布结构;背光模组包括多个光学膜片,封装部朝向光学膜片的一侧包括吸光涂层;显示面板朝向背光模组的一侧包括第一偏光片,封装部与第一偏光片之间至少包括第一胶层,第一胶层在显示模组出光面的正投影与补光灯在显示模组出光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感光元件和上述显示模组,感光元件至少部分位于镂空部内,多个补光灯围绕感光元件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显示模组包括相对设置的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显示模组包括补光组件,沿垂直于显示模组出光面的方向,镂空部的正投影覆盖补光组件的正投影,补光组件用于在显示模组显示时,为镂空部提供补光光源,作为镂空部对应的显示面板区域的背光使用。补光组件包括封装部和多个补光灯,多个补光灯内嵌于封装部内,封装部不仅可以起到保护补光灯的作用,还可以通过将多个补光灯内嵌于封装部内实现对多个补光灯的固定效果,保证整个补光组件的稳定性。本发明在镂空部的位置取消了背框的侧壁,通过封装部起到保护背光模组非镂空区域的边缘结构,避免水氧等外界杂质的侵入,并且封装部还具有较好的封装和稳固支撑的效果,可以保证显示模组在镂空部位置的稳固性。由于在镂空部的位置取消了背框的侧壁,因此本发明在封装部朝向光学膜片的一侧设置吸光涂层,以形成遮光效果,镂空部之外的光线即使经过背光模组的光学膜片到达封装部朝向光学膜片的一侧,也可以通过吸光涂层实现吸光遮挡,并且由于吸光涂层为涂覆工艺形成的较薄结构,因此可以明显改善镂空部对应区域的边缘黑边现象,有利于提升显示模组的整体显示品质。本发明在封装部与第一偏光片之间至少包括第一胶层,使得第一胶层填充在封装部与第一偏光片之间的缝隙内,现有技术中若封装部与第一偏光片之间的缝隙处不设置第一胶层,则该缝隙处很可能是空气,透光度高,漏光的光线会经由该缝隙正常传播。本发明在封装部与第一偏光片之间的缝隙处填充第一胶层,第一胶层可以使原本该缝隙处的透光度降低,则从镂空部之外而来的光线会尽可能少的透过第一胶层,因此可以有效改善拍照漏光的现象,有利于提升镂空部设置摄像头拍摄时的拍摄效果。并且本发明还设置第一胶层在显示模组出光面的正投影与补光灯在显示模组出光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即补光灯所在位置的正上方至少设置有第一胶层,可以减弱补光灯所在位置的光通量,有利于减弱显示时因补光灯位置光通量过强造成的灯眼现象,进而可以提升显示品质。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不必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现有技术中提供的一种显示设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采用图1的显示设备进行显示时的一种显示画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A’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A-A’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中A-A’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3中A-A’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P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是图3中A-A’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Q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1是图3中A-A’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F1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3是图3中A-A’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F2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5是图3中A-A’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3中A-A’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3中A-A’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9图18中B-B’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图1是现有技术中提供的一种显示设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所示的采用屏下摄像头技术的显示设备000’中,在不破坏显示面板20’完整性的前提下,将摄像头R’设置在显示面板20’之下,显示面板20’的显示区一般分为两个部分,如图1示意的正常显示区AA1’和摄像头区AA2’,在摄像头R’关闭使用时,摄像头区AA2’与正常显示区AA1’一样均用于画面显示。为了实现更好的显示效果,现有技术中会在该摄像头区AA2’设置一圈补光灯L’,以在摄像头区AA2’的显示面板20’显示时进行补光,用于提供该区域的背光源,实现全面屏显示;而在摄像头R’开启使用时补光灯L’可以不工作,实现摄像拍照功能。但是现有技术中,为了模组稳固性以及为了避免正常显示区AA1’和摄像头区AA2’之间相互漏光,会在背光模组10’对应的正常显示区AA1’和摄像头区AA2’之间设置铁框侧壁30’以及黑色封胶40’来阻挡光线,如图1所示,铁框侧壁30’或者黑色封胶40’的设置容易造成在显示时出现黑边现象,如图2所示,图2是采用图1的显示设备进行显示时的一种显示画面示意图,图2中在正常显示区AA1’和摄像头区AA2’之间的过渡区域出现了显示黑边M’,大大影响了显示画面的品质。而如果将黑色封胶40’取消,则摄像头R’在工作时,正常显示区AA1’的光线容易通过该区域背光模组10’包括的光学膜片如导光板50’传导,并穿过显示面板20’和铁框侧壁30’之间的缝隙进入摄像头区AA2’,造成拍照漏光,影响拍摄效果。并且由于在该摄像头区AA2’设置了一圈补光灯L’,该一圈补光灯L’对应的位置光通量较强,因此显示时还容易出现灯眼问题,较大的影响了显示品质,使得该显示设备000’的显示品质和拍摄效果不能很好的兼顾。
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能够有效改善显示黑边问题,还能够改善拍照漏光现象,提升拍摄效果。关于本申请提出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的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结合参考图3和图4,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A’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000,包括:相对设置的背光模组10和显示面板20,显示面板20位于背光模组10出光面10E的一侧;显示模组000包括镂空部000K,沿垂直于显示模组000出光面000E的方向Z,镂空部000K至少贯穿背光模组10;
显示模组000还包括补光组件30,沿垂直于显示模组000出光面000E的方向Z,镂空部000K的正投影覆盖补光组件30的正投影,补光组件30包括封装部301和多个补光灯302,多个补光灯302内嵌于封装部301内,且多个补光灯302呈环状分布结构;
背光模组10包括多个光学膜片101,封装部301朝向光学膜片101的一侧包括吸光涂层40;
显示面板20朝向背光模组10的一侧包括第一偏光片50,封装部301与第一偏光片50之间至少包括第一胶层60(图3中未示意),第一胶层60在显示模组000出光面000E的正投影与补光灯302在显示模组000出光面000E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000包括相对设置的背光模组10和显示面板20,显示面板20位于背光模组10出光面10E的一侧,可选的,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20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背光模组10用于为该显示面板20提供背光源,本实施例对于背光模组10和显示面板20的结构不作赘述,具体可参考现有技术中液晶显示模组的结构进行理解。本实施例的显示模组000可以为采用屏下摄像头技术的显示结构,显示模组000包括镂空部000K,沿垂直于显示模组000出光面000E的方向Z,镂空部000K至少贯穿背光模组10,在设置有摄像头组件或光电传感器等感光元件的显示装置采用本实施例的显示模组000设计时,感光元件可以固定设置于镂空部000K内,以通过屏下摄像头结构实现全面屏显示的同时还可以使得显示模组000具有感光拍摄功能。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10可以为侧入式背光模组,可选的,背光模组10中可以包括侧入式光源(图中未示意),通过侧入式光源和背光模组10中光学膜片的配合,为显示面板20提供背光光源,多个光学膜片101可以堆叠设置,其中多个光学膜片101可以包括导光板、扩散片、增亮片等,本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具体可参考现有技术中侧入式背光模组的结构进行理解。
本实施例的显示模组000还包括补光组件30,沿垂直于显示模组000出光面000E的方向Z,镂空部000K的正投影覆盖补光组件30的正投影,即补光组件30可以设置于镂空部000K所在范围内,补光组件30用于在显示模组000显示时,为镂空部000K提供补光光源,作为镂空部000K对应的显示面板20区域的背光使用。补光组件30包括封装部301和多个补光灯302,可选的,封装部301可以为透光性号的树脂材料,可根据镂空部000K的形状设计封装部301的对应形状,如镂空部000K为圆形时,封装部301可以为环状结构,镂空部000K为方形时,封装部301可以为框状结构,或者还可以为其他与镂空部000K形状对应的结构,本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图3仅是以镂空部000K为圆形进行示例说明。多个补光灯302内嵌于封装部301内,封装部301可以环绕镂空部000K的边缘设置,封装部301不仅可以起到保护补光灯302的作用,还可以通过将多个补光灯302内嵌于封装部301内实现对多个补光灯302的固定效果,保证整个补光组件30的稳定性。本实施例的多个补光灯302呈环状分布结构,如图3和图4所示,镂空部000K可以包括朝向背光模组10非镂空区域的边缘000K1,多个补光灯302可以沿着该边缘000K1依次间隔设置,可选的,多个补光灯302可以为均匀环绕结构,任意两个补光灯302在平行于显示模组000出光面000E方向上的间距相等,以使得补光组件30可以均匀补光。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10还可以包括背框00,背框00可以为铁框结构,形成如图4所示的形状,形成容纳多个光学膜片101和侧入式光源的空间,用于保护背光模组10的整体结构。
本实施例在镂空部000K的位置取消了背框00的侧壁,通过封装部301起到保护背光模组10非镂空区域的边缘结构,避免水氧等外界杂质的侵入,并且封装部301还具有较好的封装和稳固支撑的效果,可以保证显示模组000在镂空部000K位置的稳固性。由于在镂空部000K的位置取消了背框的侧壁,因此本实施例在封装部301朝向光学膜片101的一侧设置吸光涂层40,可选的吸光涂层40为较薄的吸光镀层,可以通过涂覆工艺制作于封装部301朝向光学膜片101的一侧的表面上,以形成遮光效果,镂空部000K之外的光线即使经过背光模组000的光学膜片101到达封装部301朝向光学膜片101的一侧,也可以通过吸光涂层40实现吸光遮挡,并且由于吸光涂层40为涂覆工艺形成的较薄结构,因此可以明显改善镂空部000K对应区域的边缘黑边现象,有利于提升显示模组000的整体显示品质。
可选的,吸光涂层40也可为反射涂层,对从光学膜片101进入镂空部000K的光进行反射,形成遮光效果,且重新进入镂空部000K的光还可以再次利用。
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20朝向背光模组10的一侧包括第一偏光片50,第一偏光片50用于将从背光模组10出光面10E出射的光线转换为偏振光。本实施例在封装部301与第一偏光片50之间至少包括第一胶层60,第一胶层60具有一定的粘性,使得第一胶层60填充在封装部301与第一偏光片50之间的缝隙内,进而可以有效阻止镂空部000K之外的光线在封装部301与第一偏光片50之间的缝隙处的漏光,避免该漏光进入镂空部000K,有利于在镂空部000K设置摄像头拍摄时提升拍摄效果。现有技术中若封装部301与第一偏光片50之间的缝隙处不设置第一胶层60,则该缝隙处很可能是空气,透光度高,漏光的光线会经由该缝隙正常传播。本实施例在封装部301与第一偏光片50之间的缝隙处填充第一胶层60,第一胶层60可以使原本该缝隙处的透光度降低,则从镂空部000K之外而来的光线会尽可能少的透过第一胶层60,因此可以有效改善拍照漏光的现象,有利于提升镂空部000K设置摄像头拍摄时的拍摄效果。并且本实施例还设置第一胶层60在显示模组000出光面000E的正投影与补光灯302在显示模组000出光面000E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即补光灯302所在位置的正上方至少设置有第一胶层60,可选的,第一胶层60可以通过点胶工艺或者涂覆工艺制作于封装部301与第一偏光片50之间,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仅需满足补光灯302所在位置的正上方至少设置有第一胶层60,通过第一胶层60的设置,可以减弱补光灯302所在位置的光通量,有利于减弱显示时因补光灯302位置光通量过强造成的灯眼现象,进而可以提升显示品质。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000通过在封装部301朝向光学膜片101的一侧设置吸光涂层40,取消了背框00的侧壁,可以明显改善镂空部000K对应区域的边缘黑边现象,在封装部301与第一偏光片50之间设置第一胶层60,可以有效阻止镂空部000K之外的光线在封装部301与第一偏光片50之间的缝隙处的漏光,避免该漏光进入镂空部000K,有利于在镂空部000K设置摄像头拍摄时提升拍摄效果,并且使得第一胶层60在显示模组000出光面000E的正投影与补光灯302在显示模组000出光面000E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可以减弱补光灯302所在位置的光通量,有利于减弱显示时因补光灯302位置光通量过强造成的灯眼现象,进而可以进一步提升显示品质,即可以在提高显示品质的同时,又可以保证较好的拍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图3仅是示意性画出镂空部000K的形状可以为圆形,但不仅限于此形状,镂空部000K的形状还可以为其他形状,本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本实施例的图3仅是示例性画出补光灯302的数量、设置位置和形状,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设置。本实施例背光模组10和显示面板20的具体结构包括但不仅限于上述结构,具体可参考现有技术中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进行理解,例如背光模组10还可以包括导光板、扩散片、增亮片、反射片等光学膜片,显示面板20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以及位于两者之间的液晶层等,本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继续结合参考图3和图4,本实施例中,第一胶层60朝向第一偏光片50的一侧与第一偏光片50固定贴合,第一胶层60朝向封装部301的一侧与封装部301固定贴合。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在垂直于显示模组000出光面000E方向Z上,第一偏光片50朝向封装部301的一侧表面为50A,封装部301朝向第一偏光片50一侧表面为301A,第一胶层60设置于第一偏光片50和封装部301之间,且第一胶层60朝向第一偏光片50的一侧与第一偏光片50朝向封装部301的一侧表面50A固定贴合,第一胶层60朝向封装部301的一侧与封装部301朝向第一偏光片50一侧表面301A固定贴合,从而可以使得第一胶层60填满封装部301与第一偏光片50之间的缝隙,增强防漏光效果的同时,还可以使得第一胶层60与第一偏光片50、封装部301三者之间具有稳固的效果,有利于提升补光组件30的牢固性。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3和图5,图5是图3中A-A’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封装部301朝向第一偏光片50的一侧包括第一凹槽3011,第一胶层60朝向封装部301的一侧嵌合于第一凹槽3011内,第一凹槽3011在显示模组000出光面000E的正投影与补光灯302在显示模组000出光面000E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第一胶层60可以通过点胶工艺制作于第一偏光片50朝向封装部301一侧的表面50A上,封装部301朝向第一偏光片50的一侧包括第一凹槽3011,可选的第一凹槽3011可以与设置于第一偏光片50朝向封装部301一侧的表面50A上的第一胶层60的形状相匹配,可通过刻蚀工艺在封装部301朝向第一偏光片50的一侧的表面301A上形成朝背离第一偏光片50方向凹陷的第一凹槽3011,然后通过将贴合有第一胶层60的第一偏光片50设置于封装部301上,使得第一胶层60朝向封装部301的一侧嵌合于第一凹槽3011内,从而形成填充于第一偏光片50和封装部301之间的第一胶层60的结构,第一胶层60使原本第一偏光片50和封装部301之间缝隙处的透光度降低,光线会尽可能少的透过第一胶层60,有效改善拍照漏光的现象。并且由于第一胶层60通过点胶工艺制作于第一偏光片50朝向封装部301一侧的表面50A上,可以尽可能第一胶层60在垂直于显示模组000出光面000E方向Z上的厚度较厚,以达到填满第一偏光片50和封装部301之间避免漏光的效果。封装部301朝向第一偏光片50的一侧设置的第一凹槽3011的位置可以为第一凹槽3011在显示模组000出光面000E的正投影与补光灯302在显示模组000出光面000E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从而可以使得嵌合于第一凹槽3011内的第一胶层60至少位于补光灯302的正上方,该位置的第一胶层60可以减弱补光灯302所在位置的光通量,有利于减弱显示时因补光灯302位置光通量过强造成的灯眼现象,进而可以提升显示品质。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3和图6,图6是图3中A-A’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第一胶层60覆盖封装部301朝向第一偏光片50一侧的表面301A。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第一胶层60还可以通过涂覆工艺整面制作于封装部301朝向第一偏光片50一侧的表面301A上,即第一胶层60可以覆盖住封装部301朝向第一偏光片50一侧的表面301A,从而可以使得补光灯302的各个出光方向对应的位置均尽可能设置有第一胶层60,有利于整体减弱补光灯302出射至封装部301表面301A的出光量,进而可以进一步减弱补光组件30处的灯眼现象。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3、图7和图8,图7是图3中A-A’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中P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封装部301朝向第一胶层60的一侧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凹槽3012,第一胶层60朝向封装部301的一侧填充于第二凹槽3012内;
第一胶层60的折射率小于封装部301的折射率。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第一胶层60可以通过点胶或者涂覆工艺制作于第一偏光片50朝向封装部301一侧的表面50A上,封装部301朝向第一偏光片50的一侧包括第二凹槽3012,可选的,第一胶层60填充于第二凹槽3012,使得设置于第一偏光片50朝向封装部301一侧的表面50A上的第一胶层60可以与第二凹槽3012的形状相匹配,可通过刻蚀工艺在封装部301朝向第一偏光片50的一侧的表面301A上形成朝背离第一偏光片50方向凹陷的第二凹槽3012,然后通过将涂覆有第一胶层60的第一偏光片50设置于封装部301上,使得第一胶层60朝向封装部301的一侧嵌合于第二凹槽3012内,从而形成填充于第一偏光片50和封装部301之间的第一胶层60的结构,第一胶层60使原本第一偏光片50和封装部301之间缝隙处的透光度降低,光线会尽可能少的透过第一胶层60,有效改善拍照漏光的现象。本实施例中的图7仅是以第二凹槽3012为弧形凹槽为例进行示例说明,具体实施时,第二凹槽3012的形状包括但不仅限于图7示意的形状,还可以为其他形状,仅需满足封装部301朝向第一偏光片50的一侧的表面301A朝背离第一偏光片50方向凹陷形成第二凹槽3012即可。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一胶层60的折射率小于封装部301的折射率,从而可以通过折射率不同以及第二凹槽3012凹陷形状的配合,使得补光灯302的光线出射至第一胶层60与封装部301的交界处时,光线L发生折射,如图8所示,使得从第一胶层60出射的光线方向尽可能广(光线由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发生折射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进而通过散射补光灯302的光线来进一步减弱显示时因补光灯302中心位置光通量过强造成的灯眼现象,进而可以更好的提升显示品质。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3、图7、图8、图9和图10,图9是图3中A-A’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中Q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第一胶层60包括第一部601和第二部602,沿平行于显示模组000出光面000E的方向,第一部601与补光灯302之间的距离D1小于第二部602与补光灯302之间的距离D2;
沿第一部601指向第二部602的方向,第一胶层60在垂直于显示模组000的出光面000E的方向Z上的厚度逐渐减小。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封装部301朝向第一胶层60的一侧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凹槽3012,第一胶层60朝向封装部301的一侧具有与第二凹槽3012匹配的形状,以嵌合于封装部301的第二凹槽3012中时,第一胶层60可以包括第一部601和第二部602,其中沿平行于显示模组000出光面000E的方向,第一部601与补光灯302之间的距离D1小于第二部602与补光灯302之间的距离D2,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部601与补光灯302之间的距离D1可以理解为第一部601与补光灯302的几何中心点之间的距离,第二部602与补光灯302之间的距离D2可以理解为第二部602与补光灯302的几何中心点之间的距离,即在平行于显示模组000出光面000E的方向上,第一部601相比于第二部602而言更靠近补光灯302,可选的,如图9所示,第二部602围绕第一部601设置,第一胶层60的第二部602为第一胶层60的第一部601以外的部分,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部601和第二部602仅是用于区分第一胶层60不同位置的结构的命名,并不表示两者为相互独立的结构,具体实施时,第一部601和第二部602可以为一体成型形成第一胶层60的结构。本实施例设置沿第一部601指向第二部602的方向,第一胶层60在垂直于显示模组000的出光面000E的方向Z上的厚度逐渐减小,即沿第一部601指向第二部602的方向X1,更靠近补光灯302位置的第一胶层60在垂直于显示模组000的出光面000E的方向Z上的厚度较厚,越远离补光灯302,第一胶层60在垂直于显示模组000的出光面000E的方向Z上的厚度逐渐减小,从而使得第一胶层60在补光灯302正上方位置处厚度较大,而位于补光灯302两侧位置处的厚度较小,使得补光灯302出射光线的发散效果更好,有利于更好的改善灯眼现象,进一步保证显示品质。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继续结合参考图3、图9和图10,本实施例中,第二凹槽3012包括至少一个斜面3012A,在垂直于显示模组000的出光面000E的方向Z上,斜面3012A朝靠近补光灯302的一侧倾斜;
多个斜面3012A以补光灯302的中心呈镜像对称结构。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封装部301朝向第一胶层60的一侧开设的至少一个第二凹槽3012的结构中,第二凹槽3012包括至少一个斜面3012A(为了清楚示意斜面3012A,图中将斜面用延伸的虚线示意,但并不表示斜面需要延伸,本实施例的斜面3012A的结构以实线示意为准),即第二凹槽3012具有至少一个斜面3012A,且在垂直于显示模组000的出光面000E的方向Z上,斜面3012A是朝着靠近补光灯302的一侧倾斜的,如图9和图10所示的结构,可以理解为第二凹槽3012包括两个斜面3012A,且每个斜面3012A在垂直于显示模组000的出光面000E的方向Z上均朝靠近补光灯302的一侧倾斜,即在平行于显示模组000出光面000E的方向上,一个斜面3012A靠近补光灯302的一侧更朝着补光灯302靠近,一个斜面3012A靠近补光灯302的一侧与补光灯302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该斜面3012A远离补光灯302的一侧与补光灯302之间的垂直距离,同理第二凹槽3012包括的另一个斜面3012A也是上述结构,该两个斜面3012A以补光灯302的中心(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补光灯302的中心可以理解为补光灯302的几何中心,或者补光灯302的中心也可以理解为补光灯302朝向显示面板20一侧表面的中心点,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呈镜像对称结构,从而使得该结构的封装部301上方嵌合第一胶层60后,第一胶层60在补光灯302正上方位置处厚度较大,而位于补光灯302两侧位置处的厚度较小,使得补光灯302出射光线的发散效果更好,有利于更好的改善灯眼现象,进一步保证显示品质。
可选的,请结合参考图3、图11和图12、图13和图14,图11是图3中A-A’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中F1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3是图3中A-A’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13中F2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为了清楚示意斜面3012A,图中将斜面用延伸的虚线示意,但并不表示斜面需要延伸,本实施例的斜面3012A的结构以实线示意为准),本实施例中,如图11和图12所示,第二凹槽3012包括多个斜面3012A,可选的,多个斜面3012A的数量可以为大于或等于4的偶数个的数量,在垂直于显示模组000的出光面000E的方向Z上,每个斜面3012A均朝靠近补光灯302的一侧倾斜;偶数个斜面3012A以补光灯302的中心呈镜像对称结构,如图12示意的第二凹槽3012包括6个斜面3012A,其中6个斜面3012A以补光灯302的中心呈镜像对称结构,即补光灯302的中心的一侧可以包括3个斜面3012A,补光灯302的中心的另一侧也包括3个斜面3012A。或者,如图13和图14所示,多个斜面3012A包括多个第一斜面3012A1和多个第二斜面3012A2,可选的,多个第一斜面3012A1的数量可以为大于或等于4的偶数个的数量,多个第二斜面3012A2的数量可以为大于或等于4的偶数个的数量,第一斜面3012A1的数量可以与第二斜面3012A2的数量相同;其中第一斜面3012A1朝靠近补光灯302的一侧倾斜,第二斜面3012A2均朝远离补光灯302的一侧倾斜(如图14所示);一个第一斜面3012A1和一个第二斜面3012A2可以形成镜像对称的结构,偶数个第一斜面3012A1以补光灯302的中心呈镜像对称结构,偶数个第二斜面3012A2以补光灯302的中心呈镜像对称结构,如图14示意的第二凹槽3012包括8个斜面3012A,其中8个斜面3012A可以为4个第一斜面3012A1和4个第二斜面3012A2,4个第一斜面3012A1以补光灯302的中心呈镜像对称结构,即补光灯302的中心的一侧可以包括2个第一斜面3012A1,补光灯302的中心的另一侧也包括2个第一斜面3012A1;4个第二斜面3012A2以补光灯302的中心呈镜像对称结构,即补光灯302的中心的一侧可以包括2个第二斜面3012A2,补光灯302的中心的另一侧也包括2个第二斜面3012A2。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封装部301朝向第一胶层60的一侧开设的至少一个第二凹槽3012的结构中,第二凹槽3012可以包括多个斜面3012A,即第二凹槽3012具有多个斜面3012A,且在垂直于显示模组000的出光面000E的方向Z上,每个斜面3012A均是朝着靠近补光灯302的一侧倾斜的,如图11-图14所示的结构,可以理解为第二凹槽3012包括偶数个数量的斜面3012A,且至少部分斜面3012A在垂直于显示模组000的出光面000E的方向Z上朝靠近补光灯302的一侧倾斜,即在平行于显示模组000出光面000E的方向上,一个斜面3012A靠近补光灯302的一侧与补光灯302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该斜面3012A远离补光灯302的一侧与补光灯302之间的垂直距离,同理第二凹槽3012其他斜面3012A也是上述结构,形成如图12和图14所示的包括多个斜面3012A的锯齿状结构,并且本实施例设置该偶数个数量的斜面3012A以补光灯302的中心(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补光灯302的中心可以理解为补光灯302的几何中心,或者补光灯302的中心也可以理解为补光灯302朝向显示面板20一侧表面的中心点,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呈镜像对称结构,从而使得该结构的封装部301上方嵌合匹配形状的第一胶层60后,第一胶层60和封装部301的交界处形成具有多个锯齿状微结构的凹凸面,且该锯齿状微结构的凹凸面以补光灯302的中心呈镜像对称,可以进一步提高补光灯302出射光线的发散效果,有利于通过较优的散射作用来更好的改善补光灯302位置的灯眼现象,进一步提升显示模组的整体显示品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图9-图14仅是示例性画出封装部301包括的至少一个第二凹槽3012的形状结构,具体实施时,封装部301朝向显示面板20一侧的表面301A的结构包括但不局限于此,还可以为其他形状结构,仅需满足形成的封装部301朝向显示面板20一侧的表面301A可以尽可能多的实现光的散射,以改善补光灯302出光位置的灯眼现象即可,本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3和图15,图15是图3中A-A’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封装部301包括朝向第一偏光片50一侧的第一表面301A;
封装部301的第一表面301A上包括多个微结构3010。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在显示模组000中,可以在封装部301朝向第一偏光片50的第一表面301A上设置多个微结构3010,可选的,微结构3010的形状可以包括多个凸点颗粒,设置于封装部301的第一表面301A上的多个微结构3010有利于增强补光灯302的光线出射至封装部301的第一表面301A上时的散射效果,进而可以进一步改善补光灯302出光位置的灯眼现象,有利于更好的提升显示品质。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图15仅是以封装部301的第一表面301A上包括的微结构3010的形状可以为凸点颗粒为例进行示例说明,具体实施时,微结构3010的形状包括但不局限于此,还可以为其他形状的微结构3010,仅需满足经过该微结构射出的光线角度能够得到扩散即可,本实施例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3和图16,图16是图3中A-A’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第一胶层60与第一偏光片50之间还包括抗反射片70,抗反射片70围绕镂空部000K设置;
抗反射片70在显示模组000出光面000E的正投影覆盖第一胶层60在显示模组000出光面000E的正投影。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第一胶层60与第一偏光片50之间还包括抗反射片70,可选的,抗反射片70的形状可以与第一胶层60的形状相同,即抗反射片70围绕镂空部000K设置,镂空部000K可以包括朝向背光模组10非镂空区域的边缘000K1,抗反射片70可以沿着该边缘000K1形成环绕结构,抗反射片70在显示模组000出光面000E的正投影覆盖第一胶层60在显示模组000出光面000E的正投影,即第一胶层60所在范围内均设置有抗反射片70,本实施例中的抗反射片70可以贴附于第一偏光片50朝向封装部301一侧的表面50A上,然后与第一偏光片50共同设置于背光模组10和显示面板20之间。本实施例设置的抗反射片70可以减小光线在第一偏光片50朝向封装部301一侧的表面50A上反射,具体为即使封装部301与第一偏光片50之间的缝隙处透过大角度的光线(大角度的光线可以理解为与垂直于显示模组出光面的方向形成大角度的光线,该大角度的光线不容易被吸光涂层40吸收),该大角度的光线在经过抗反射片70后在第一偏光片50朝向封装部301一侧的表面50A上的反射量也会减少,进而可以进一步减少进入镂空部000K范围内的光量,有利于提升后续镂空部000K设置感光元件时的拍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于抗反射片70的制作材料不作具体限定,具体实施时,可根据现有技术中抗反射片70的材料选择设置,仅需满足抗反射片70能够减小光线在第一偏光片50朝向封装部301一侧的表面50A上反射量即可,本实施例再出不作限定。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3和图17,图17是图3中A-A’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第一胶层60中掺杂有散射粒子600。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在封装部301与第一偏光片50之间设置的第一胶层60中,可以掺杂散射粒子,从而可以提升第一胶层60的雾化程度,即可以使得第一胶层60具有一定的雾度,有利于减弱补光灯302出光位置的灯眼现象,还可以通过第一胶层60的雾化减少透到镂空部000K范围内的光量,有利于保证后续在镂空部000K设置感光元件时的拍摄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图中仅是示例性画出第一胶层60中掺杂的散射粒子的形状、数量和排布方式等,具体实施时,散射粒子600在第一胶层60中的排布结构以及形状、数量等包括但不局限于此,还可以为其他排布方式,如均匀排布或者非均匀排布均可,仅需满足掺杂散射粒子600后的第一胶层60可以具有一定的雾度,减少能够透过该第一胶层60的光线即可,本实施例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8和图19,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9图18中B-B’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11,包括感光元件R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000,感光元件R至少部分位于镂空部000K内,多个补光灯302围绕感光元件R设置。图18实施例仅以手机为例,对显示装置111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11,可以是电脑、电视、车载显示装置等其他具有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111,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11,具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000的有益效果,具体可以参考上述各实施例对于显示模组000的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显示模组包括相对设置的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显示模组包括补光组件,沿垂直于显示模组出光面的方向,镂空部的正投影覆盖补光组件的正投影,补光组件用于在显示模组显示时,为镂空部提供补光光源,作为镂空部对应的显示面板区域的背光使用。补光组件包括封装部和多个补光灯,多个补光灯内嵌于封装部内,封装部不仅可以起到保护补光灯的作用,还可以通过将多个补光灯内嵌于封装部内实现对多个补光灯的固定效果,保证整个补光组件的稳定性。本发明在镂空部的位置取消了背框的侧壁,通过封装部起到保护背光模组非镂空区域的边缘结构,避免水氧等外界杂质的侵入,并且封装部还具有较好的封装和稳固支撑的效果,可以保证显示模组在镂空部位置的稳固性。由于在镂空部的位置取消了背框的侧壁,因此本发明在封装部朝向光学膜片的一侧设置吸光涂层,以形成遮光效果,镂空部之外的光线即使经过背光模组的光学膜片到达封装部朝向光学膜片的一侧,也可以通过吸光涂层实现吸光遮挡,并且由于吸光涂层为涂覆工艺形成的较薄结构,因此可以明显改善镂空部对应区域的边缘黑边现象,有利于提升显示模组的整体显示品质。本发明在封装部与第一偏光片之间至少包括第一胶层,使得第一胶层填充在封装部与第一偏光片之间的缝隙内,现有技术中若封装部与第一偏光片之间的缝隙处不设置第一胶层,则该缝隙处很可能是空气,透光度高,漏光的光线会经由该缝隙正常传播。本发明在封装部与第一偏光片之间的缝隙处填充第一胶层,第一胶层可以使原本该缝隙处的透光度降低,则从镂空部之外而来的光线会尽可能少的透过第一胶层,因此可以有效改善拍照漏光的现象,有利于提升镂空部设置摄像头拍摄时的拍摄效果。并且本发明还设置第一胶层在显示模组出光面的正投影与补光灯在显示模组出光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即补光灯所在位置的正上方至少设置有第一胶层,可以减弱补光灯所在位置的光通量,有利于减弱显示时因补光灯位置光通量过强造成的灯眼现象,进而可以提升显示品质。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位于所述背光模组出光面的一侧;所述显示模组包括镂空部,沿垂直于所述显示模组出光面的方向,所述镂空部至少贯穿所述背光模组;
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补光组件,沿垂直于所述显示模组出光面的方向,所述镂空部的正投影覆盖所述补光组件的正投影,所述补光组件包括封装部和多个补光灯,多个所述补光灯内嵌于所述封装部内,且多个所述补光灯呈环状分布结构;
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多个光学膜片,所述封装部朝向所述光学膜片的一侧包括吸光涂层;
所述显示面板朝向所述背光模组的一侧包括第一偏光片,所述封装部与所述第一偏光片之间至少包括第一胶层,所述第一胶层在所述显示模组出光面的正投影与所述补光灯在所述显示模组出光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所述封装部朝向所述第一偏光片的一侧包括第一凹槽或第二凹槽,所述第一胶层朝向所述封装部的一侧嵌合于所述第一凹槽或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一凹槽在所述显示模组出光面的正投影与所述补光灯在所述显示模组出光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层朝向所述第一偏光片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偏光片固定贴合,所述第一胶层朝向所述封装部的一侧与所述封装部固定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层覆盖所述封装部朝向所述第一偏光片一侧的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装部朝向所述第一胶层的一侧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一胶层朝向所述封装部的一侧嵌合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所述第一胶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封装部的折射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胶层包括第一部和第二部,沿平行于所述显示模组出光面的方向,所述第一部与所述补光灯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部与所述补光灯之间的距离;
沿所述第一部指向所述第二部的方向,所述第一胶层在垂直于所述显示模组的出光面的方向上的厚度逐渐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凹槽包括至少一个斜面,在垂直于所述显示模组的出光面的方向上,所述斜面朝靠近所述补光灯的一侧倾斜;
多个所述斜面以所述补光灯的中心呈镜像对称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部包括朝向所述第一偏光片一侧的第一表面;
所述封装部的所述第一表面上包括多个微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层与所述第一偏光片之间还包括抗反射片,所述抗反射片围绕所述镂空部设置;
所述抗反射片在所述显示模组出光面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胶层在所述显示模组出光面的正投影。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层中掺杂有散射粒子。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感光元件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所述感光元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镂空部内,多个所述补光灯围绕所述感光元件设置。
CN202210547602.3A 2022-05-18 2022-05-18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1149949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47602.3A CN114994978B (zh) 2022-05-18 2022-05-18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47602.3A CN114994978B (zh) 2022-05-18 2022-05-18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94978A CN114994978A (zh) 2022-09-02
CN114994978B true CN114994978B (zh) 2023-09-26

Family

ID=830263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47602.3A Active CN114994978B (zh) 2022-05-18 2022-05-18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94978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63148A (zh) * 2017-12-26 2018-05-2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09683399A (zh) * 2019-02-28 2019-04-26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1624812A (zh) * 2020-05-29 2020-09-0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WO2020238178A1 (zh) * 2019-05-30 2020-1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块、显示屏及移动终端
WO2021121351A1 (zh) * 2019-12-20 2021-06-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687543A (zh) * 2021-09-07 2021-11-23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4326210A (zh) * 2021-12-31 2022-04-1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63148A (zh) * 2017-12-26 2018-05-2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09683399A (zh) * 2019-02-28 2019-04-26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WO2020238178A1 (zh) * 2019-05-30 2020-1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块、显示屏及移动终端
WO2021121351A1 (zh) * 2019-12-20 2021-06-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1624812A (zh) * 2020-05-29 2020-09-0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3687543A (zh) * 2021-09-07 2021-11-23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4326210A (zh) * 2021-12-31 2022-04-1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94978A (zh) 2022-09-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672833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9283736B (zh) 一种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JP6239520B2 (ja) ベゼル隠蔽ディスプレイカバーおよ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CN107966843B (zh) 显示装置
US8625063B2 (en) Display and electronic unit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laminate
US20200174307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high screen ratio
CN105700241A (zh) 一种背光模组、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737131A (zh) 背光单元及显示模组
CN114783289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687543B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4820257A (zh) 一种导光板、背光源和显示装置
KR101929378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US11294243B2 (en) Display device
CN111969010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994978B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4973989B (zh) 拼接显示面板和拼接显示器
CN111679503A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4924344B (zh) 导光板及背光模组
CN111919163A (zh) 阵列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3219715B (zh) 彩膜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12031897U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KR101684861B1 (ko) 디스플레이 모듈의 제조방법
CN114530565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WO2020237843A1 (zh) 显示装置
US11451651B2 (en) Display assembly of electron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