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76611A - 天线元件及包括其的图像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天线元件及包括其的图像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76611A
CN114976611A CN202210153157.2A CN202210153157A CN114976611A CN 114976611 A CN114976611 A CN 114976611A CN 202210153157 A CN202210153157 A CN 202210153157A CN 114976611 A CN114976611 A CN 1149766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element
electrode
dielectric layer
radiation
radiation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5315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元熙
金瀯宙
宋寅珏
张素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woo Fine Ch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woo Fine Ch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woo Fine Ch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woo Fine Chem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9766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766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01Q1/38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formed by a conductive layer on an insulating suppor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06F1/1698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the I/O peripheral being a sending/receiving arrangement to establish a cordless communication link, e.g. radio or infrared link, integrated cellular phon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258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used with computer equipment
    • H01Q1/2266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used with computer equipment disposed inside the comput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01Q1/243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with built-in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01Q1/364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using a particular conducting material, e.g. superconduc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8Earthing means; Earth screens; Counterpoi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antennas with earthing switches, lead-in devices or lightning prot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30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to end of elongated active element, e.g. unipole
    • H01Q9/40Element having extended radiating surfa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线元件及包括其的图像显示装置,所述天线元件包括:电介质层;辐射电极,其配置于所述电介质层的上面上,并且包括第一网格结构;以及虚拟电极,其配置于所述电介质层的所述上面上,并且包括第二网格结构,所述辐射电极和所述虚拟电极中的至少一个满足下面的数学式,即,1≤(3σ/m)·100<3,在所述数学式中,m是网格图案的开口部面积的平均,σ是网格图案的开口部面积的标准偏差。

Description

天线元件及包括其的图像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线元件及包括其的图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的发达,智能手机(smartphone)、平板个人电脑(tablet personal computer)等多种类型的电子装置正广泛普及。电子装置可以利用天线模块与另一电子装置或基站无线通信。
近来,由于电子装置的网络流量迅速增加,人们正开发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
当使用第五代移动通信(5G)网络的频带(例如,约6GHz以上)的信号时,信号的波长长度可缩短至毫米单位,并且带宽可以使用得更宽,因而可以发送或接收更多量的信息。所述波长长度缩短至毫米单位的信号可以被称为毫米波信号(millimeter wave signal)。
另一方面,随着所述显示装置的屏幕的大面积化,边框部或遮光部的空间或面积处于减小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可内置天线的空间或区域也受到限制。因此,天线中包括的用于收发信号的辐射电极可能会与所述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重叠。因此,所述显示装置的图像可能被所述天线的辐射电极遮挡或者所述辐射电极可能被用户可见,从而降低图像质量。
对此,韩国授权专利第10-2166319号公开了一种透明天线,所述透明天线通过在由透明或半透明材质制成的透明层上以网格图案结构形成天线电极,能够在不降低透明性的同时,维持天线的灵敏度。
然而,不仅是所述韩国授权专利第10-2166319号的天线元件如此,在大部分包括网格图案结构的天线元件的情况下,天线的电极图案可能与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重叠。因此,所述显示装置的图像可能被所述天线的电极图案遮挡,或者天线的电极图案可能会由于莫尔(Moire)现象而被用户可见,从而降低图像质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韩国授权专利第10-2166319号。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天线的电极图案的可见性的天线元件。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透过率和信号灵敏度的天线元件。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降低天线的电极图案的可见性的天线元件的图像显示装置。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提高透过率和信号灵敏度的天线元件的图像显示装置。
技术方案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线元件,包括:电介质层;辐射电极,其配置于所述电介质层的上面上,并且包括第一网格结构;以及虚拟电极,其配置于所述电介质层的所述上面上,并且包括第二网格结构,所述辐射电极和所述虚拟电极中的至少一个满足下面的数学式1:
[数学式1]
1≤(3σ/m)·100<3
在所述数学式1中,m是网格图案的开口部面积的平均,σ是网格图案的开口部面积的标准偏差。
在本发明中,在其第一观点,可以是,所述辐射电极和所述虚拟电极由在所述电介质层的上面定义的分离区域间隔开而配置。
在本发明中,在其第二观点,可以是,所述辐射电极和所述虚拟电极中包括的电极线的线宽为0.5至5μm。
在本发明中,在其第三观点,可以是,所述辐射电极和所述虚拟电极中的至少一个的开口率为90%以上。
在本发明中,在其第四观点,可以是,所述第一网格结构包括菱形形状的辐射单位格,所述第二网格结构包括菱形形状的虚拟单位格。
在本发明中,在其第五观点,可以是,所述第一网格结构和所述第二网格结构包括相同的网格结构。
在本发明中,在其第六观点,可以是,所述辐射电极和所述虚拟电极分别包括选自由金(Au)、银(Ag)、铜(Cu)、铝(Al)、铂(Pt)、钯(Pd)、铬(Cr)、钛(Ti)、钨(W)、铌(Nb)、钽(Ta)、钒(V)、铁(Fe)、锰(Mn)、钴(Co)、镍(Ni)、锌(Zn)以及含有其中至少一个的合金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
在本发明中,在其第七观点,可以是,还包括接地电极,其配置于所述电介质层的底面上。
在本发明中,在其第八观点,可以是,还包括:传输线路,其在所述电介质层的所述上面上与所述辐射电极电连接;以及信号焊盘,其与所述传输线路的末端连接。
在本发明中,在其第九观点,可以是,所述传输线路包括第一网格结构。
在本发明中,在其第十观点,可以是,还包括接地焊盘,其配置于所述电介质层的所述上面上,并且以与所述信号焊盘分离的方式配置于所述信号焊盘周边。
在本发明中,在其第十一观点,可以是,所述信号焊盘和所述接地焊盘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实心(solid)结构。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所述天线元件的图像显示装置。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天线元件,通过改善与天线的电极图案的开口部、线宽等相关的参数(parameter),能够在降低天线的电极图案的可见性的同时,提高透过率和信号灵敏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天线元件的示意性的平面图。
图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天线元件的电极图案的示意性的平面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天线封装的一部分的示意性的立体图。
图4和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图。
附图标记
100:电介质层,200:辐射电极,300:虚拟电极,400:分离区域,500:传输线路,600:焊盘部,1000:天线元件,1010:第一电路板,1020、1030:连接器,1040:第二电路板,1050:天线驱动IC芯片,1060:显示面板,1100:图像显示装置,1110:显示区域,1120:非显示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改善天线的电极图案的开口部的面积、标准偏差、图案线宽等,在降低电极图案的可见性的同时,提高了透过率和信号灵敏度的天线元件。
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线元件及包括其的图像显示装置,所述天线元件包括:电介质层;辐射电极,其配置于所述电介质层的上面上,并且包括第一网格结构;以及虚拟电极,其配置于所述电介质层的所述上面上,并且包括第二网格结构,所述辐射电极和所述虚拟电极中的至少一个满足下面的数学式1。
[数学式1]
1≤(3σ/m)·100<3
在所述数学式1中,m是网格图案的开口部面积的平均,σ是网格图案开口部面积的标准偏差。
本发明的天线元件可以广泛地使用于利用信号的收发的技术领域。例如,可以使用用于第三代移动通信(3G)至第五代高频移动通信(5G)的天线及包括其的图像显示装置等。此外,本发明的天线元件也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用于以后开发的移动通信领域。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但是,本说明书所附的以下附图例示的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且与前述本发明的内容一同起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作用,因此本发明不应仅限于那样的附图而进行解释。
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用于描述实施例,无意限制本发明。在本说明书中,单数型也包括复数型,除非句子中另有提及。
本说明书中所用的“包括(comprises)”和/或“包括……的(comprising)”用作不排除除了所提及的构成要素、步骤、动作和/或元素之外的一个以上的其他构成要素、步骤、动作和/或元件的存在或添加。贯穿整个说明书,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构成要素。
作为空间上相对的术语的“之下”、“底面”、“下方”、“之上”、“上面”、“上方”等可以如图所示为了便于描述一个元件或构成要素与另一个元件或构成要素的相关关系而使用。空间上相对的术语应理解为除了图中所示的方向之外还包括使用时或动作时的元件的彼此不同的方向的术语。例如,当图中所示的元素被翻转时,被描述为另一元件的“之下”或“下方”的元件可能置于另一元件“之上”。因此,示例性的术语“之下”可以包括向下和向上的方向。元件也可以在其他方向上定向,从而空间上相对的术语可以根据定向来进行解释。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天线元件的示意性的平面图.
参照图1,示例性实施例的天线元件1000可以包括电介质层100、配置于所述电介质层的上面上的辐射电极200、虚拟电极300、分离区域400、传输线路500以及焊盘部600。
电介质层100可以执行提供构成天线元件1000的构成要素的结构基础的(base)作用。
电介质层100可以包括具有预定的介电常数的绝缘物质,并且可以使用以往的或以后待开发的材质。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电介质层100可以包括诸如玻璃、硅氧化物、硅氮化物、金属氧化物的无机绝缘材料,和/或诸如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或酰亚胺树物脂的有机绝缘物质。
例如,可以提供透明膜作为电介质层100。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透明膜可以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聚酯系树脂;二乙酰纤维素、三乙酰纤维素等纤维素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乙酯等丙烯酸系树脂;聚苯乙烯、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等苯乙烯系树脂;聚乙烯、聚丙烯、具有环系或降冰片烯结构的聚烯烃、乙烯-丙烯共聚物等聚烯烃系树脂;氯乙烯系树脂;尼龙、芳香族聚酰胺等酰胺系树脂;酰亚胺系树脂;聚醚砜系树脂;砜系树脂;聚醚醚酮系树脂;聚苯硫醚系树脂;乙烯醇系树脂;偏二氯乙烯系树脂;乙烯醇缩丁醛系树脂;烯丙基系树脂;聚甲醛系树脂;环氧系树脂等热塑性树脂。这些可以单独或组合两种以上而使用。此外,作为电介质层100,可以使用由(甲基)丙烯酸系、氨基甲酸酯系、丙烯酸氨基甲酸酯系、环氧系、硅系等树热固化性树脂或紫外线固化型树脂制成的透明膜。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形态中,电介质层100的介电常数可以被调整为在1.5至12的范围内。当所述介电常数超过12时,驱动频率过度减小,从而可能无法实现期望的高频带中的驱动。
辐射电极200执行作为用于收发信号的电极的作用,并且可以形成在电介质层100的上面上。例如,多个辐射电极200可以沿电介质层100的宽度方向排列成阵列形态来形成辐射电极200的行。
辐射电极200可以包括具有导电性的物质,并且可以使用以往或以后开发的材质。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辐射电极200可以包括选自由金(Au)、银(Ag)、铜(Cu)、铝(Al)、铂(Pt)、钯(Pd)、铬(Cr))、钛(Ti)、钨(W)、铌(Nb)、钽(Ta)、钒(V)、铁(Fe)、锰(Mn)、钴(Co)、镍(Ni)、锌(Zn)以及含有其中至少一个的合金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例如,可以包括银-钯-铜(APC)合金或铜-钙(CuCa)合金。此外,可以包括诸如铟锡氧化物(IndiumTin Oxide;ITO)、铟锌氧化物(Indium Zinc Oxide;IZO)、铟锡锌氧化(Indium Tin ZincOxide;ITZO)、和锌氧化物(Zinc Oxide;ZnOx)的透明导电氧化物。
在一实施例中,辐射电极200可以形成为包括金属或金属合金层以及透明导电氧化物层的多层结构。例如,例如,可以具有透明导电氧化物层-金属层的两层结构、透明导电氧化物层-金属层-透明导电氧化物层的三层结构。
在这种情况下,随着通过所述金属层提高柔性(flexible)特性,可以通过降低电阻来提高信号传递速度,并且可以通过所述透明导电氧化物层提高耐腐蚀性和透明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辐射电极200可以包括网格(mesh)结构(第一网格结构)。当所述辐射电极200包括网格结构时,可以降低电极图案的可见性和面电阻,可以增加电极图案的透过率,并且可以提高天线元件的柔性。因此,天线元件可以有效地使用于柔性(flexible)显示装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辐射电极200可以具有多边形板形状,但不限于此,可以考虑天线图案的可见性、天线性能等来适当地进行选择。
虚拟电极300执行根据每个位置的电极排列的差异来防止所述辐射电极200被显示装置的用户可见的作用。
在一实施例中,虚拟电极300可以排列在辐射电极200和传输线路500的周边。
构成虚拟电极300的成分不受特殊限制,但是从工艺经济性的方面而言,可以包括与所述辐射电极200相同的成分。
在一实施例中,虚拟电极300可以通过分离区域400与辐射电极200、输线路500以及焊盘部600隔开预定距离而配置。
例如,分离区域400沿所述辐射电极200和传输线路500的侧面线或轮廓形成,并使虚拟电极300与所述辐射电极200和传输线路500电分离、物理分离,从而在不形成单独的边缘图案的情况下也可以定义所述电极图案。因此,可以防止所述边缘图案导致电极可见。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虚拟电极300可以包括网格(mesh)结构(第二网格结构)。当所述虚拟电极300包括网格结构时,可以降低电极图案,尤其辐射电极200的可见性。
在一实施例中,虚拟电极300的所述第二网格结构可以具有与辐射电极200的所述第一网格结构实质上相同的电极线的线宽,单位格形状等。在一些实施例中,虚拟电极300的所述第二网格结构可以具有与辐射电极200的所述第一网格结构不同的电极线的线宽、单位格的形状等。
传输线路500可以从辐射电极200的一端延伸并与焊盘部600电连接。在一实施例中,传输线路500可以从辐射电极200的中央部凸出并延伸,并且可以具有比辐射电极200窄的宽度。
传输线路500可以包括具有导电性的物质,并且可以使用以往或以后开发的材质。在一实施例中,传输线路500可以包括与辐射电极200实质上相同的物质,并且可以通过实质上相同的蚀刻工艺形成。在这种情况下,传输线路500可以与辐射电极200一体地形成而由实质上单一的部件提供。
在一实施例中,传输线路500可以包括与辐射电极200的实质上相同的网格结构。
焊盘部600可以包括信号焊盘610和接地焊盘620。
信号焊盘610可以通过传输线路500与辐射电极200电连接,并且执行使诸如IC芯片的驱动电路部和辐射电极200电连接的作用。
一实施例中,所述信号焊盘610可以被设置为与传输线路500实质上一体的部件,并且传输线路500的末端部可以被提供为信号焊盘610。
在一实施例中,诸如柔性电路板(FPCB)的电路板可以接合到信号焊盘610上,并且所述驱动电路部可以配置于所述柔性电路板(FPCB)上。因此,可以在所述辐射电极200与驱动电路部之间实现信号的收发。
在一实施例中,在焊盘部600中,一对接地焊盘620可以隔着信号焊盘610与信号焊盘610电隔开、物理隔开而相向地配置。
在一实施例中,信号焊盘610和/或接地焊盘620可以具有包括上述金属或合金的实心(solid)结构以减小信号阻抗。
示例性实施例的天线元件还可以包括配置于电介质层的底面上的接地电极。
所述接地电极通过电介质层在辐射电极与接地电极之间沿所述天线元件的厚度方向形成电容(capacitance)或电感(inductance),以便能够调节所述天线元件可驱动或感测的频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天线元件可以通过接地电极被提供为垂直辐射天线。
在一实施例中,接地电极可以包括上述金属、合金、透明导电氧化物等,并且可以包括与所述辐射电极和/或虚拟电极实质上相同的网格(mesh)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在提高天线元件的透过率的同时,通过使不同的导电图案形状重叠,可以降低电极图案的可见性。
为了便于说明,图1中示出了包括四个辐射电极200的天线元件1000,但不限于此,可以包括单个或多个辐射电极200。在这种情况下,接地电极可以形成为具有能够将由所述辐射电极200形成的阵列全部覆盖的足够的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地电极也同样可以如图1所示包括辐射电极(例如,下辐射电极)和虚拟电极(例如,下虚拟电极),并且接地电极的所述辐射电极和所述虚拟电极可以包括所述第一网格结构和/或第二网格结构。
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天线元件可以被提供为通过电介质层100的上面和下面中的每一个执行天线辐射的双面辐射天线。
在一实施例中,设置在电介质层的底面上的下虚拟电极可以在厚度方向上与配置于电介质层的上面上的辐射电极重叠。
图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天线元件的电极图案的示意性的平面图。
参照图2,辐射电极200中包括的第一网格结构可以由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第一辐射电极线210和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第二辐射电极线线220相互交叉而形成。
所述辐射电极线210、220的线宽240、250可以为0.5至5μm,优选地可以为1.5至4μm,更优选地可以为2至3μm。当辐射电极线210、220的线宽满足上述范围时,在减小电极图案的可见性和面电阻方面具有优势。
所述第一网格结构可以包括由相邻的一对第一辐射电极线210和相邻的一对第二辐射电极线220相互交叉而定义的辐射单位格230。在一实施例中,辐射单位格230可以具有实质上菱形的形状,但不限于此,可以具有六边形等多边形的形状。
虚拟电极300中包括的第二网格结构可以由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第一虚拟电极线310和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第二虚拟电极线320相互交叉而形成。
所述虚拟电极线310、320的线宽340、350可以为0.5至5μm,优选地可以为1.5至4μm,更优选地,可以为2至3μm。当虚拟电极线310、320的线宽满足上述范围时,在减小电极图案的可见性和面电阻方面具有优势。
所述第二网格结构可以包括相邻的一对第一虚拟电极线310和相邻的一对第二虚拟电极线320相互交叉而定义的虚拟单位格330。在一实施例中,虚拟单位格330可以具有实质上菱形的形状,但不限于此,可以具有六边形等多边形的形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虚拟电极线310、320可以包括一个以上的切断部360。在这种情况下,当所述天线元件1000与触摸传感器等结合时,在通过所述切断部360防止由所述虚拟电极线310、320引起的触摸传感器的感测扰乱、寄生电容的发生等方面具有优势。
所述切断部360的宽度可以为0.5至5μm,优选地可以为1.5至4μm,更优选地可以为2至3μm。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可以在构成虚拟单位格330的一对第一虚拟电极线310和一对第二虚拟电极线320分别各设有一个所述切断部360,从而每个虚拟单位格330共设有4个切断部360,但并不限于此,设置切断部的区域和其数量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来适当地选择。例如,所述切断部360也可以只设于构成虚拟单位格的一对第一虚拟电极线和一对第二虚拟电极线中的某一对虚拟电极线,也可以只设于一对虚拟电极线中某一个虚拟电极线,也可以在构成虚拟单位格的某一个虚拟电极线设有多个切断部。
所述辐射电极200和虚拟电极300中的至少一个的开口率可以为90%以上,优选地,可以为93%以上。
所述开口率被定义为辐射电极200和/或虚拟电极300所占的总面积与辐射单位格230和/或虚拟单位格330所占的面积的比率。
当所述辐射电极200和/或虚拟电极300的开口率满足所述范围时,通过防止电极图案遮挡图像显示装置的图像等,可以防止图像的质量下降。
在本发明的天线元件中,所述辐射电极和所述虚拟电极中的至少一个可以满足下面的数学式1。
[数学式1]
1≤(3σ/m·100)<3
(在所述数学式1中,m是网格图案的开口部面积的平均,σ是网格图案的开口部面积的标准偏差。)
所述数学式1也可以用下面的数学式2表达。
[数学式2]
1≤(((m+1.5σ)-(m-1.5σ))/m)·100<3
(在所述数学式2中,m和σ表示与数学式1中相同的含义。)
所述网格图案的开口部被定义为由辐射单位格230和虚拟单位格330形成的开口部。
所述网格图案的开口部的面积是指,由辐射电极200和/或虚拟电极300定义的区域中除了电极线210、220、310、320所占的面积之外的面积,即,辐射单位格230和/或虚拟单位格330所占的总面积。
当辐射电极200和虚拟电极300中的至少一个满足所述数学式1时,通过有效地防止天线的电极图案的莫尔(Moire)等,可以降低可见性,同时,通过减小面电阻,可以提高信号灵敏度。
在一实施例中,用所述数学式1或2的m表示的网格图案的开口部的面积的平均和用σ表示的网格图案的开口部面积的标准偏差可以通过如下方法计算。
首先,测量构成网格图案的电极线210、220、310、320的线宽,以获得最大线宽和最小线宽。之后,假定仅有所述最大线宽和最小线宽的电极线构成的理想的网格图案,计算仅由最大线宽的电极线构成的理想的网格图案的开口部的面积和仅由最小线宽的电极线构成的理想的网格图案的开口部的面积。之后,计算所计算出的所述理想的网格图案的最大线宽的开口部的面积与最小线宽的开口部的面积之间的平均和标准偏差,以计算用数学式1或2的m表示的网格图案的开口部的面积的平均和用σ表示的网格图案的开口部面积的标准偏差。
上述计算网格图案的开口部的面积的平均和标准偏差的方法是示例性的,并不限于此,可以通过根据用户适当选择的方法来获得。例如,除了最大线宽和最小线宽外,还可以追加对应于中间值的线宽来计算网格图案的开口部的面积的平均和标准偏差。
另一方面,若具体说明上述数学式1或2的含义,当标准正态分布的图形概率变量X服从N(m,σ2)时,X包含在平均值m上±1.5σ以下的范围内的概率为86.64%。因此,在所述数学式2中,「m+1.5σ」是指,在作为对象的辐射电极200和/或虚拟电极300中包括的开口部(即,辐射单位格230和/或虚拟单位格330)的面积分布服从正态分布的假设下,所述开口部的面积值中以平均为中心在86.64%的范围内的开口部的面积的最大值。
如同所述,「m-1.5σ」是指,在作为对象的辐射电极200和/或虚拟电极300中包括的开口部(即,辐射单位格230和/或虚拟单位格330)的面积分布服从正态分布的假设下,所述开口部的面积值中以平均为中心在86.64%的范围内的开口部的面积的最小值。
因此,当满足所述数学式1、2时,即作为「m+1.5σ」和「m-1.5σ」的差的「3σ」的平均值(m)的比率按百分比为1%以上且小于3%时,在天线元件和图像显示装置被结合而使用时可以降低电极图案的可见性。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天线封装的一部分的示意性的立体图,图4和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图。
参照图3,本发明的天线元件1000可以与第一电路板1010(例如,FPCB)结合而构成天线封装的一部分。
所述第一电路板1010可以包括基材部和形成在基材部的上面上的信号配线1015和连接器1020。
在一些实施例中,天线元件1000的电介质层100可以被提供为第一电路板1010。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电路板1010可以与电介质层100实质上一体地形成,信号配线1015可以与传输线路500直接连接,从而省略信号焊盘610。
所述信号配线1015可以与天线元件1000的信号焊盘610连接或键合。例如,可以在将诸如异方性导电膜(ACF)的导电接合结构物贴附于信号焊盘610上之后,将信号配线1015的一端部配置为使其位于所述导电接合结构物上。之后,可以通过热处理和/或加压工艺使信号配线1015与信号焊盘610电连接。
所述连接器1020可以是为了与安装在后述的第二电路板1040的连接器1030连接而设置的,例如,可以是板对板(Board to Board,B2B)连接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1020可以以与多个信号配线1015的末端部电连接的方式通过表面安装技术(SMT)安装。
参照图4和图5,图像显示装置1100可以包括上述天线元件1000和第一电路板1010,所述图像显示装置1100例如可以实现为智能手机的形式。
图像显示装置1100的前面部可以包括显示区域1110和非显示区域1120。非显示区域1120例如可以对应于图像显示装置的遮光部或边框部。
天线元件1000可以设于图像显示装置1100的一侧面上,并朝向前面部配置,例如,可以配置于显示面板1060上。在一实施例中,辐射电极200可以与显示区域1110至少部分地重叠,并且焊盘部600由实心金属图案形成,并且可以配置于非显示区域1120,以防止图像质量下降。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1010(例如,FPCB),包括弯曲部在内,配置于图像显示装置1100的背面部,并且可以朝向安装有天线驱动IC芯片1050的第二电路板1040(例如,主板)延伸。
第一电路板1010和第二电路板1040可以通过连接器1020、1030相互连接,以实现通过天线驱动IC芯片1050向天线元件1000的供电和天线驱动的控制。
如上所述,利用连接器1020、1030的焊盘排列结构稳定地提供通过弯曲部的电路连接,并且可以将高频或超高频天线有效地应用于图像显示装置1100中。
另一方面,图4和图5是用于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示例性的附图,并不限于此,如前已述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进行适当的变更来实施。因此,天线元件也可以设于与图5所示的不同的位置,例如,也可以位于显示区域1110的上端部或下端部。此外,图像显示装置可以包括多个天线元件,只要不损害本发明的目的,所述多个天线元件可以设于图像显示装置的任意位置。例如,可以在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天线元件,也可以在两个侧面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天线元件,也可以在端部和下端部以及两个侧面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天线元件。
下面具体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以下公开的实施例,而是可以以各种彼此不同的形态实现,这些实施例仅仅是为了使本发明的公开完整并向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完整地告知本发明的范围而提供的,本发明仅由权利要求的范围定义。
<实施例和比较例>:天线元件的时制作
实施例1
<实施例和比较例>:天线元件的制作
实施例1
在玻璃(0.7T)电介质层的上面上分别使用铜-钙(CuCa)合金形成X轴和Y轴分别为3,000μm的网格结构的电极图案,并在所述电介质层的底面上蒸镀铜-钙(CuCa)合金以形成接地电极。所述网格结构中包括胡电极厚度(或高度)被形成为
Figure BDA0003511409630000141
并且使电极图案中包括的菱形单位格的短对角线的长度为200μm,使长对角线的长度为400μm来制作实施例1的天线元件。
对于所述实施例1的天线元件,测量最小线宽、中间线宽以及最大线宽,将通过利用SX-Meister(ISMO)(Jedat公司制造)运算出的对应于每个所述线宽的理想的网格图案的开口部的面积的平均和标准偏差所计算出的基于数学式1的结果示于下表1。
[数学式1]
1≤(3σ/m)·100<3
在所述数学式1中,m是网格图案的开口部面积的平均,σ是网格图案的开口部面积的标准偏差。
[表1]
Figure BDA0003511409630000142
实施例2
除了配置为使基于数学式1的计算结果为1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实施例2的天线元件。
比较例1
除了配置为使基于数学式1的计算结果为3.5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比较例1的天线元件。
<实验例>
电极图案可见性评价
用肉眼观察所述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天线元件样品,并评价电极线或网格结构的可见与否。
具体地,让进行评价的10名评价者用肉眼观察样品,并通过评价为电极图案清晰可见的评价者的人数来评价可见性,评价结果示于下表2。
<电极图案可见性评价基准>
◎:10名中0名
○:10名中1至3名
△:10名中4至5名
X:10名中6名以上
电极图案导电率评价
针对所述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天线元件的电极图案,使用霍尔效应测量仪(HallEffect Measurement System HMS-5300,Ecopia公司制造)测量电导率。
具体地,将天线元件电极图案制造成正方形(1cm×1cm),并配置于装备内的载台上,通过使探针接地来测量导电率,测量结果示于下表2。
天线特性评价
对于所述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天线元件,使用S参数测量装置(Vector NetworkAnalyzer MS46522B,Anritsu公司制造)评价天线特性(S参数)。
具体地,所述装置通过探针接触(probe contact)方式测量天线图案的电流的输入输出变化以评价S参数(S11),评价结果示于下表2。
[表2]
区分 可见性评价 导电率评价(1/Ω㎝) 天线特性(gain)
实施例1 2.55E+05 7.9dBi
实施例2 2.87E+05 8.1dBi
比较例1 2.21E+05 7.7dBi
参照上表2的内容可知,本发明的天线元件对降低天线的电极图案的可见性有效,并且表现出良好的导电率和天线特性(Gain)。

Claims (13)

1.一种天线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介质层;
辐射电极,其配置于所述电介质层的上面上,并且包括第一网格结构;以及
虚拟电极,其配置于所述电介质层的所述上面上,并且包括第二网格结构,
所述辐射电极和所述虚拟电极中的至少一个满足下面的数学式1:
[数学式1]
1≤(3σ/m)·100<3
在所述数学式1中,m是网格图案的开口部面积的平均,σ是网格图案的开口部面积的标准偏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辐射电极和所述虚拟电极由在所述电介质层的上面定义的分离区域间隔开而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辐射电极和所述虚拟电极中包括的电极线的线宽为0.5至5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辐射电极和所述虚拟电极中的至少一个的开口率为90%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网格结构包括菱形形状的辐射单位格,所述第二网格结构包括菱形形状的虚拟单位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网格结构和所述第二网格结构包括相同的网格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辐射电极和所述虚拟电极分别包括选自由金、银、铜、铝、铂、钯、铬、钛、钨、铌、钽、钒、铁、锰、钴、镍、锌以及含有其中至少一个的合金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元件,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接地电极,其配置于所述电介质层的底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元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传输线路,其在所述电介质层的所述上面上与所述辐射电极电连接;以及
信号焊盘,其与所述传输线路的末端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天线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输线路包括第一网格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天线元件,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接地焊盘,其配置于所述电介质层的所述上面上,并且以与所述信号焊盘分离的方式配置于所述信号焊盘周边。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天线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焊盘和所述接地焊盘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实心结构。
13.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元件。
CN202210153157.2A 2021-02-19 2022-02-18 天线元件及包括其的图像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497661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1-0022245 2021-02-19
KR1020210022245A KR102401807B1 (ko) 2021-02-19 2021-02-19 안테나 소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 표시 장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76611A true CN114976611A (zh) 2022-08-30

Family

ID=8180077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39779.XU Active CN216958497U (zh) 2021-02-19 2022-02-18 天线元件及包括其的图像显示装置
CN202210153157.2A Pending CN114976611A (zh) 2021-02-19 2022-02-18 天线元件及包括其的图像显示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39779.XU Active CN216958497U (zh) 2021-02-19 2022-02-18 天线元件及包括其的图像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984654B2 (zh)
KR (1) KR102401807B1 (zh)
CN (2) CN216958497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30041218A1 (en) * 2020-03-06 2023-02-09 Lg Electronics Inc.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ransparent antenna
JP2023151408A (ja) * 2022-03-31 2023-10-16 シャープディスプレイ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システム、表示装置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の制御方法
WO2024010107A1 (ko) * 2022-07-05 2024-01-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차량에 배치되는 안테나 모듈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09117B2 (ja) * 2011-10-05 2015-11-1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シート、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
KR20160080444A (ko) * 2014-12-29 2016-07-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안테나 장치 및 그를 구비하는 전자 장치
JP6364555B2 (ja) * 2015-08-24 2018-07-2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導電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
JP6604552B2 (ja) * 2016-03-25 2019-11-13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
JP6948607B2 (ja) * 2016-03-25 2021-10-13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
KR101962821B1 (ko) * 2018-01-18 2019-07-31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필름 안테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158193B1 (ko) * 2018-03-06 2020-09-22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필름 안테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233687B1 (ko) * 2019-04-19 2021-03-29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안테나 소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2021002274A (ja) * 2019-06-24 2021-01-07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配線体、配線板、及び、タッチセンサ
KR102166319B1 (ko) 2019-07-02 2020-10-15 광운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메쉬 구조를 사용하는 투명 안테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401807B1 (ko) 2022-05-25
CN216958497U (zh) 2022-07-12
US11984654B2 (en) 2024-05-14
US20220269319A1 (en) 2022-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958497U (zh) 天线元件及包括其的图像显示装置
CN111801846B (zh) 天线装置和包括该天线装置的显示装置
CN111344899B (zh) 膜天线及包含其的显示装置
CN112425001A (zh) 天线结构体及包含其的显示装置
CN111799543B (zh) 天线装置及包含其的显示装置
CN212412196U (zh) 天线装置和包括该天线装置的显示装置
CN214254711U (zh) 天线装置和包括天线装置的显示装置
CN113661609A (zh) 天线装置和包括其的显示装置
KR20200114669A (ko) 안테나 구조체
CN215219667U (zh) 天线插入式电极结构和包括该电极结构的图像显示装置
CN114944552A (zh) 天线结构和图像显示装置
CN216563509U (zh) 天线封装和图像显示装置
KR102243515B1 (ko) 필름 안테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20230238692A1 (en) Conductive mesh structure and antenna element comprising same
KR102456476B1 (ko) 안테나 소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213584167U (zh) 天线装置和包括该天线装置的显示装置
CN113206371A (zh) 天线装置和包括该天线装置的显示装置
JP2023535899A (ja) アンテナ素子及びそれを含む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CN112928460A (zh) 天线装置和包括该天线装置的显示装置
CN112949246A (zh) 印刷电路板、包括印刷电路板的天线结构和包括天线结构的图像显示设备
CN214797724U (zh) 天线装置和包括天线装置的显示装置
CN217114803U (zh) 用于天线的连接器结构、天线封装和图像显示装置
CN217848325U (zh) 封装板、天线封装和图像显示装置
KR20210127390A (ko) 안테나 소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230020700A (ko) 패키지 기판, 안테나 패키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 표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