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67903B - 电源管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储存介质 - Google Patents

电源管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储存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67903B
CN114967903B CN202210886495.7A CN202210886495A CN114967903B CN 114967903 B CN114967903 B CN 114967903B CN 202210886495 A CN202210886495 A CN 202210886495A CN 114967903 B CN114967903 B CN 1149679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management
power
management chip
slave
support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8649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67903A (zh
Inventor
李祝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Semidri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Semidr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Semidriv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Semidr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8649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6790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9679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679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679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679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3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 G06F1/3293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by switching to a less power-consuming processor, e.g. sub-CPU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Sourc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源管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储存介质,其中电源管理方法包括:主电源管理芯片根据接收的系统控制信号,向电源轨提供第一支持电流,并向至少一个从电源管理芯片发送使能信号;从电源管理芯片根据接收的使能信号,向电源轨提供第二支持电流;根据第一支持电流和第二支持电流,获取电源轨的支持电流阈值;电源轨根据支持电流阈值进行供电。由此,通过对电源管理芯片的堆叠扩展,在电源负载需求增大时,能够复用主电源管理芯片,而不需要重新定制电源管理芯片、设计电路以及编写软件程序,从而有助于节省研发时间,并降低了电源管理芯片的成本。

Description

电源管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储存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芯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源管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储存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处理器越来越复杂,功能全面的电源管理芯片(Power ManagementIntegrated Circuits,PMIC)可以配合处理器芯片(System On Chip,SOC)更好地发挥功能,使得电源管理芯片成为与处理器芯片配套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处理任务的算力要求越来越高,处理器芯片对系统的升级需求也越来越高,通常通过提高内核数量即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数量来提高系统性能。例如,目前新的处理器优选采用4核或者8核,通过核心的堆叠来提升算力。实际中,整个系统的结构并不会有很大变化,通常新的产品会延续上一代的绝大多数功能,但更多的核心需要更大的电流。
现有技术中,每一代处理器更新时,由于电流需求往往增大,需要适配新的电源管理芯片,并重新设计电路,重新编写软件程序。这会直接影响研发进度,并提高电源管理芯片的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管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储存介质,通过对电源管理芯片的堆叠扩展,在电源负载需求增大时,能够复用主电源管理芯片,而不需要重新定制电源管理芯片、设计电路以及编写软件程序,从而有助于节省研发时间,并降低了电源管理芯片的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源管理方法,包括:
主电源管理芯片根据接收的系统控制信号,向电源轨提供第一支持电流,并向至少一个从电源管理芯片发送使能信号;
所述从电源管理芯片根据接收的使能信号,向所述电源轨提供第二支持电流;
根据所述第一支持电流和所述第二支持电流,获取所述电源轨的支持电流阈值;
所述电源轨根据所述支持电流阈值进行供电。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电源轨的负载电流;
根据所述负载电流和所述支持电流阈值,确定所述从电源管理芯片的数量。
更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负载电流和所述支持电流阈值,确定所述从电源管理芯片的数量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负载电流和所述支持电流阈值,获取所述从电源管理芯片的目标支持电流增量;
获取单个从电源管理芯片对所述电源轨的单个支持电流参数;
根据所述目标支持电流增量和所述单个支持电流参数,确定所述从电源管理芯片的目标个数增量;
根据所述目标个数增量,增加所述从电源管理芯片的数量。
更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支持电流增量和所述单个支持电流参数,确定所述从电源管理芯片的目标个数增量的步骤,包括:
根据多个电源轨的所述目标支持电流增量和所述单个支持电流参数,确定所述多个电源轨对应的多个目标个数增量;
获取所述多个目标个数增量中的最大值,将所述最大值作为所述从电源管理芯片的目标个数增量。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电源模式转换指令;其中所述电源模式转换指令用于转换不同的电源模式,所述不同的电源模式匹配相应的使能信号信息;
根据所述电源模式转换指令,调整所述相应的使能信号信息。
更进一步地,所述电源模式包括关闭模式和全激活模式,还包括睡眠模式、仅安全模式、休眠至内存模式、闲置模式和安全加内存模式中的至少一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供的一种电源管理系统,包括:
主电源管理芯片,用于根据接收的系统控制信号,向电源轨提供第一支持电流,并向至少一个从电源管理芯片发送使能信号;
至少一个从电源管理芯片,用于根据接收的使能信号,向所述电源轨提供第二支持电流;
其中,所述主电源管理芯片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支持电流和所述第二支持电流,获取所述电源轨的支持电流阈值,使所述电源轨根据所述支持电流阈值进行供电。
进一步地,所述主电源管理芯片,对于每一个电源轨,包括一个使能引脚、一个通用输入输出引脚和一个电源轨引脚;
所述从电源管理芯片,对于每一个电源轨,包括一个使能引脚和一个电源轨引脚;
其中,
所述主电源管理芯片的使能引脚,对应连接处理器芯片的系统控制引脚,用于接收所述系统控制信号;
所述主电源管理芯片的通用输入输出引脚,对应连接所述从电源管理芯片的使能引脚,用于向所述从电源管理芯片发送所述使能信号;
所述主电源管理芯片的电源轨引脚,对应连接所述从电源管理芯片的电源轨引脚,以便根据所述第一支持电流和所述第二支持电流,获取所述电源轨的支持电流阈值,使所述电源轨根据所述支持电流阈值进行供电。
进一步地,所述主电源管理芯片集成于处理器芯片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源管理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运行时执行如上所述的电源管理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的电源管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储存介质,通过主电源管理芯片接收系统控制信号,根据所述系统控制信号,向电源轨提供第一支持电流,并向至少一个从电源管理芯片发送使能信号,并通过所述从电源管理芯片接收所述主电源管理芯片发送的使能信号,根据所述使能信号向所述电源轨提供第二支持电流,以及根据所述第一支持电流和所述第二支持电流,获取所述电源轨的支持电流阈值,使所述电源轨根据所述支持电流阈值进行供电。由此,实现对电源管理芯片的堆叠扩展,在电源负载需求增大时,能够复用主电源管理芯片,而不需要重新定制电源管理芯片、设计电路以及编写软件程序,从而有助于节省研发时间,并降低了电源管理芯片的成本。
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而了解。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并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电源管理方法流程图;
图2为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电源管理方法流程图;
图3为根据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电源管理方法流程图;
图4为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电源模式转换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电源管理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6为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电源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电源管理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申请。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应当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个步骤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执行,和/或并行执行。此外,方法实施方式可以包括附加的步骤和/或省略执行示出的步骤。本申请的范围在此方面不受限制。
本文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变形是开放性包括,即“包括但不限于”。术语“基于”是“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实施例”;术语“另一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另外的实施例”;术语“一些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些实施例”。其他术语的相关定义将在下文描述中给出。
需要注意,本申请中提及的“主电源管理芯片”、“从电源管理芯片”等概念仅用于对不同的装置、模块或单元进行区分,并非用于限定这些装置、模块或单元所执行的功能的顺序或者相互依存关系。
需要注意,本申请中提及的“一个”、“多个”的修饰是示意性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除非在上下文另有明确指出,否则应该理解为“一个或多个”。“多个”应理解为两个或以上。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地说明本申请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图1为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电源管理方法流程图,下面将参考图1,对本申请的电源管理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在步骤101,主电源管理芯片(Master PMIC)根据接收的系统控制信号,向电源轨提供第一支持电流,并向至少一个从电源管理芯片(Slave PMIC)发送使能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主电源管理芯片和级联的至少一个从电源管理芯片可以构成电源管理芯片组,该电源管理芯片组可以具有多个电源轨,不同的电源轨可以对应不同的引脚连接,以对不同的电源轨进行分别控制。具体地,处理器芯片(SOC)的系统控制引脚可以与主电源管理芯片的使能引脚连接,使处理器芯片能够向主电源管理芯片发送系统控制信号,该系统控制信号可以包括安全域控制信号、应用域控制信号等。主电源管理芯片接收系统控制信号后,向电源轨提供第一支持电流,并根据系统控制信号,通过通用输入输出引脚与从电源管理芯片的使能引脚连接,向至少一个从电源管理芯片发送使能信号。
在步骤102,从电源管理芯片根据接收的使能信号,向所述电源轨提供第二支持电流。
也就是说,可以根据系统控制信号,通过主电源管理芯片对至少一个从电源管理芯片进行使能,使得至少一个从电源管理芯片向电源轨提供第二支持电流,从而实现放大该电源轨的支持电流能力。
在步骤103,根据第一支持电流和第二支持电流,获取电源轨的支持电流阈值。
在步骤104,电源轨根据支持电流阈值进行供电。
具体来说,一方面,电源轨的支持电流阈值可以是第一支持电流与第二支持电流之和。即在主电源管理芯片的基础上,扩展了至少一个从电源管理芯片,通过对相应电源轨进行级联,能够使电源柜的支持电流阈值由第一支持电流放大至第一支持电流与第二支持电流之和,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从电源管理芯片的个数不受限制,从而可以有效满足电源负载需求变大的情况,且具体变大幅度不受限制。另一方面,对主电源管理芯片增置至少一个从电源管理芯片,构成电源管理芯片组,相比于单独的主电源管理芯片,该电源管理芯片组的控制信号可以不变,且其输入端和输出端的连接关系也可以不变。因此,在电源负载需求增大时,能够复用主电源管理芯片,而不需要重新定制电源管理芯片、设计电路以及编写软件程序,从而有助于节省研发时间,并降低了电源管理芯片的成本。
图2为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电源管理方法流程图,参考图2所示,电源管理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105,获取电源轨的负载电流。
在步骤106,根据负载电流和支持电流阈值,确定从电源管理芯片的数量。
具体来说,由于处理器系统升级,产生更大负载电流需求时,可以获取原处理器系统的电源轨的支持电流阈值,并根据新处理器系统的需求,获取新处理器系统中相应电源轨的负载电流,而后根据负载电流和支持电流阈值,确定需要增置的从电源管理芯片的数量,从而确定电源管理系统中从电源管理芯片的数量。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还适用于电源管理芯片组运行过程中的场景。当电源管理系统运行时,可以通过检测装置获取电源轨的负载电流,当该电源轨的负载电流大于支持电流阈值时,对于存在闲置从电源管理芯片的情况,可以对一定数量的闲置的从电源管理芯片发送使能信号,以动态满足相应电源轨的负载电流需求。可选地,当该电源轨的负载电流小于支持电流阈值,且二者的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也可以自动减少接收使能信号的从电源管理芯片的数量。
由此,可以根据实际负载需求,调整电源管理芯片中从电源管理芯片的数量,有助于确保满足负载需求。
进一步地,步骤106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201,根据负载电流和支持电流阈值,获取从电源管理芯片的目标支持电流增量。
具体地,可以通过负载电流减去支持电流阈值,获取从电源管理芯片的目标支持电流增量。
在步骤202,获取单个从电源管理芯片对电源轨的单个支持电流参数。
具体来说,通常在同一个电源管理系统中,采用相同的从电源管理芯片,或采用的从电源管理芯片在相应电源轨的单个支持电流参数相同,因此可以获取单个从电源管理芯片对该电源轨的单个支持电流参数。
在步骤203,根据目标支持电流增量和单个支持电流参数,确定从电源管理芯片的目标个数增量。
具体地,在获取目标支持电流增量和单个支持电流参数后,可以对目标支持电流增量与单个支持电流参数的比值取整后加一,作为从电源管理芯片的目标个数增量。
在步骤204,根据目标个数增量,增加从电源管理芯片的数量。
也就是说,对于目标个数增量的从电源管理芯片,由不接收主电源管理芯片使能,转变为接收主电源管理芯片使能,以放大相应电源轨支持电流阈值,使该电源轨的支持电流阈值满足负载电流。
更进一步地,步骤203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301,根据多个电源轨的目标支持电流增量和单个支持电流参数,确定多个电源轨对应的多个目标个数增量。
在步骤302,获取多个目标个数增量中的最大值,将最大值作为从电源管理芯片的目标个数增量。
也就是说,当电源轨的个数为多个时,对应的从电源管理芯片的目标个数增量可能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获取每一个电源轨的目标支持电流增量和单个支持电流参数,来确定每一个电源轨的目标个数增量,从而得到与多个电源轨对应的多个目标个数增量。而后,获取多个目标个数增量中的最大值,将该最大值作为从电源管理芯片的目标个数增量。由此,可以确保多个电源轨均满足负载需求,进一步提高了该电源管理方法的可靠性。
图3为根据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电源管理方法流程图,参考图3所示,电源管理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401,接收电源模式转换指令,其中电源模式转换指令用于转换不同的电源模式,不同的电源模式匹配相应的使能信号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电源模式,包括关闭模式和全激活模式。进一步地,为了在降低能耗的同时具备预设的功能,电源模式还可以包括,睡眠模式、仅安全模式、休眠至内存模式、闲置模式和安全加内存模式中的至少一种。此外,使能信号信息包括,一个使能信号,或多个使能信号形成组合,此处的使能信号是由主电源管理芯片发送给从电源管理芯片的使能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主处理芯片向主电源管理芯片发送电源模式转换指令,可以通过总线(如I2C(Inter Integrated Circuit,内置集成电路))发送,也可以通过系统信号发送(如SYS_Signal1、SYS_SignalX)发送。
在步骤402,根据电源模式转换指令,调整相应的使能信号信息。
具体示例中,参考图4所示,电源模式包括,关闭模式(OFF)、全激活模式(ACTIVE)、睡眠模式(SLEEP)、仅安全模式(Safety Only,SO)、休眠至内存模式(Suspend To Ram,STR)、闲置模式(IDLE)和安全加内存模式(Safety With STR,SWS)。
根据电源模式转换指令,调整相应的使能信号信息,即可实现相应的电源模式。具体地,在关闭模式(OFF)下,启动后直接进入全激活模式(ACTIVE);在全激活模式(ACTIVE)下,接收到由全激活模式(ACTIVE)转换至睡眠模式(SLEEP)的指令时,关闭安全域(SAFETY)控制使能和应用域(AP)控制使能即可;在睡眠模式(SLEEP)下,接收到由睡眠模式(SLEEP)转换至全激活模式(ACTIVE)的指令时,打开安全域(SAFETY)控制使能和应用域(AP)控制使能即可;在睡眠模式(SLEEP)下,接收到由睡眠模式(SLEEP)转换至关闭模式(OFF)的指令时,关闭实时时钟(RTC)控制使能即可;在全激活模式(ACTIVE)下,接收到由全激活模式(ACTIVE)转换至仅安全模式(SO)的指令时,关闭应用域(AP)控制使能即可;在仅安全模式(SO)下,接收到由仅安全模式(SO)转换至全激活模式(ACTIVE)的指令时,打开应用域(AP)控制使能即可;在全激活模式(ACTIVE)下,接收到由全激活模式(ACTIVE)转换至休眠至内存模式(STR)的指令时,关闭应用域(AP)和安全域(SAFETY)控制使能,并保留内存域(DDR)控制使能即可;在休眠至内存模式(STR)下,接收到由休眠至内存模式(STR)转换至全激活模式(ACTIVE)的指令时,打开应用域(AP)和安全域(SAFETY)控制使能即可;在休眠至内存模式(STR)下,接收到由休眠至内存模式(STR)转换至安全加内存模式(SWS)的指令时,打开安全域(SAFETY)控制使能即可;在安全加内存模式(SWS)下,接收到由安全加内存模式(SWS)转换至休眠至内存模式(STR)的指令时,关闭安全域(SAFETY)控制使能即可;在全激活模式(ACTIVE)下,接收到由全激活模式(ACTIVE)转换至安全加内存模式(SWS)的指令时,保留内存域(DDR)控制使能,并关闭应用域(AP)控制使能即可;在安全加内存模式(SWS)下,接收到由安全加内存模式(SWS)转换至全激活模式(ACTIVE)的指令时,打开应用域(AP)控制使能即可;在全激活模式(ACTIVE)下,接收到由全激活模式(ACTIVE)转换至闲置模式(IDLE)的指令时,关闭中央处理器(CPU)控制使能和图形处理器(GPU)控制使能即可;在闲置模式(IDLE)下,接收到由闲置模式(IDLE)转换至全激活模式(ACTIVE)的指令时,打开中央处理器(CPU)控制使能和图形处理器(GPU)控制使能即可;在闲置模式(IDLE)下,接收到由闲置模式(IDLE)转换至休眠模式(SLEEP)的指令时,关闭应用域(AP)控制使能和安全域(SAFETY)控制使能即可;在安全加内存模式(SWS)下,接收到由安全加内存模式(SWS)转换至睡眠模式(SLEEP)的指令时,关闭内存域(DDR)控制使能和安全域(SAFETY)控制使能即可。
由此可见,采用本实施例中的电源管理方法,不仅主从电源管理芯片能够同步切换电源模式,支持复杂的电源模式转换,而且在支持不同处理器工作模式时,不需要重新设计电路、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线路板)和软件驱动。
综上所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源管理方法,通过主电源管理芯片接收系统控制信号,根据系统控制信号,向电源轨提供第一支持电流,并向至少一个从电源管理芯片发送使能信号,并通过从电源管理芯片接收主电源管理芯片发送的使能信号,根据使能信号向电源轨提供第二支持电流,以及根据第一支持电流和第二支持电流,获取电源轨的支持电流阈值,使电源轨根据支持电流阈值进行供电。由此,实现对电源管理芯片的堆叠扩展,在电源负载需求增大时,能够复用主电源管理芯片,而不需要重新定制电源管理芯片、设计电路以及编写软件程序,从而有助于节省研发时间,并降低了电源管理芯片的成本。同时,主从电源管理芯片能够同步切换电源模式,支持复杂的电源模式转换,在支持不同处理器工作模式时,不需要重新设计电路、PCB和软件驱动。
实施例2
图5为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电源管理系统结构框图,参考图5所示,该电源管理系统10包括,主电源管理芯片11和至少一个从电源管理芯片12。
其中,主电源管理芯片11用于根据接收的系统控制信号,向电源轨提供第一支持电流,并向至少一个从电源管理芯片12发送使能信号;至少一个从电源管理芯片12用于根据接收的使能信号,向电源轨提供第二支持电流;主电源管理芯片11还用于根据第一支持电流和第二支持电流,获取电源轨的支持电流阈值,使电源轨根据支持电流阈值进行供电。
图6给出了一个具体示例的电源管理系统应用示意图,参考图6所示,电源管理系统10包括,主电源管理芯片11和M个从电源管理芯片12。其中,主电源管理芯片11包括,使能引脚(EN_1、EN_N)、通用输入输出引脚(GPIO_1、GPIO_N)、电源轨引脚(Power rail_1、Powerrail_N)、输入引脚(IN)、总使能引脚(EN)及内置集成电路引脚(I2C);从电源管理芯片12包括,使能引脚(EN_1、EN_N)、电源轨引脚(Power rail_1、Power rail_N)、输入引脚(IN)及内置集成电路引脚(I2C)。
对于每一个电源轨,主电源管理芯片包括,一个使能引脚、一个通用输入输出引脚和一个电源轨引脚;从电源管理芯片包括,一个使能引脚和一个电源轨引脚。
主电源管理芯片11的使能引脚(EN_1、EN_N),对应连接处理器芯片13的系统控制引脚(SYS_CTRL_0、SYS_CTRL_1),用于接收系统控制信号(SYS_Signal1、SYS_SignalX)。在具体示例中,处理器芯片13的电源切换控制引脚(SYS_PWR_ON)还可以与主电源管理芯片11的使能引脚连接,用于发送安全域控制信号。
主电源管理芯片11的通用输入输出引脚(GPIO_1、GPIO_N),对应连接从电源管理芯片12的使能引脚(EN_1、EN_N),用于向从电源管理芯片12发送使能信号。
主电源管理芯片11的电源轨引脚(Power rail_1、Power rail_N),对应连接从电源管理芯片12的电源轨引脚(Power rail_1、Power rail_N),以便根据第一支持电流和第二支持电流,获取电源轨的支持电流阈值,使电源轨根据支持电流阈值进行供电。
此外,主电源管理芯片11的输入引脚(IN)可用于输入系统供电信号(VSYS_5V);主电源管理芯片11的总使能引脚(EN)可用于输入系统总使能;主电源管理芯片11的内置集成电路引脚(I2C)可以与M个从电源管理芯片12的内置集成电路引脚(I2C)连接,用于通过总线传输信息。M个从电源管理芯片12的输入引脚(IN)可用于输入系统供电信号(VSYS_5V)。
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源管理系统10还包括,处理器芯片13。处理器芯片13用于:获取电源轨的负载电流,并根据负载电流和支持电流阈值,确定从电源管理芯片的数量。
本申请实施例中,参考图5-6所示,主电源管理芯片11可以设于处理器芯片13之外,即主电源管理芯片11和所有从电源管理芯片12均相对于处理器芯片13独立设置。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对此并不作具体限制,参考图7所示,主电源管理芯片11还可以集成于处理器芯片13内。此时,主电源管理芯片11作为处理器芯片13内部的一个模块;所有从电源管理芯片12设于处理器芯片13外部,与主电源管理芯片11级联。在具体示例中,主电源管理芯片11与处理器芯片13之间的接口连接方式可以与图6所示的接口连接方式保持一致,主电源管理芯片11与从电源管理芯片12的接口连接方式可以如图6所示。
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芯片13具体用于:根据负载电流和支持电流阈值,获取从电源管理芯片的目标支持电流增量,并获取单个从电源管理芯片对电源轨的单个支持电流参数,以及根据目标支持电流增量和单个支持电流参数,确定从电源管理芯片的目标个数增量,并根据目标个数增量,增加从电源管理芯片的数量。
进一步地,电源轨的个数为多个,处理器芯片13具体用于:根据多个电源轨的目标支持电流增量和单个支持电流参数,确定多个电源轨对应的多个目标个数增量,并获取多个目标个数增量中的最大值,将最大值作为从电源管理芯片的目标个数增量。
本申请实施例中,主电源管理芯片11还用于:接收电源模式转换指令,其中电源模式转换指令用于转换不同的电源模式,不同的电源模式匹配相应的系统控制信号;根据电源模式转换指令,调整相应的系统控制信号。
进一步地,电源模式包括关闭模式和全激活模式,还包括睡眠模式、仅安全模式、休眠至内存模式、闲置模式和安全加内存模式中的至少一种。
实施例3
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电源管理系统。
实施例4
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系统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系统中。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指令,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指令被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的电源管理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的实施例,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易失性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申请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电源管理方法,应用于电源管理芯片组,该电源管理芯片组包括主电源管理芯片和至少一个从电源管理芯片,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组具有多个电源轨,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主电源管理芯片根据接收的系统控制信号,向所述电源轨提供第一支持电流,并向所述至少一个从电源管理芯片发送使能信号;
所述从电源管理芯片根据接收的使能信号,向所述电源轨提供第二支持电流;
根据所述第一支持电流和所述第二支持电流,获取所述电源轨的支持电流阈值;
所述电源轨根据所述支持电流阈值进行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电源轨的负载电流;
根据所述负载电流和所述支持电流阈值,确定所述从电源管理芯片的数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负载电流和所述支持电流阈值,确定所述从电源管理芯片的数量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负载电流和所述支持电流阈值,获取所述从电源管理芯片的目标支持电流增量;
获取单个从电源管理芯片对所述电源轨的单个支持电流参数;
根据所述目标支持电流增量和所述单个支持电流参数,确定所述从电源管理芯片的目标个数增量;
根据所述目标个数增量,增加所述从电源管理芯片的数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支持电流增量和所述单个支持电流参数,确定所述从电源管理芯片的目标个数增量的步骤,包括:
根据多个电源轨的所述目标支持电流增量和所述单个支持电流参数,确定所述多个电源轨对应的多个目标个数增量;
获取所述多个目标个数增量中的最大值,将所述最大值作为所述从电源管理芯片的目标个数增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电源模式转换指令;其中所述电源模式转换指令用于转换不同的电源模式,所述不同的电源模式匹配相应的使能信号信息;
根据所述电源模式转换指令,调整所述相应的使能信号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源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式包括关闭模式和全激活模式,还包括睡眠模式、仅安全模式、休眠至内存模式、闲置模式和安全加内存模式中的至少一种。
7.一种电源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具有多个电源轨,所述系统包括:
主电源管理芯片,用于根据接收的系统控制信号,向所述电源轨提供第一支持电流,并向至少一个从电源管理芯片发送使能信号;
至少一个从电源管理芯片,用于根据接收的使能信号,向所述电源轨提供第二支持电流;
其中,所述主电源管理芯片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支持电流和所述第二支持电流,获取所述电源轨的支持电流阈值,使所述电源轨根据所述支持电流阈值进行供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源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电源管理芯片,对于每一个电源轨,包括一个使能引脚、一个通用输入输出引脚和一个电源轨引脚;
所述从电源管理芯片,对于每一个电源轨,包括一个使能引脚和一个电源轨引脚;
其中,
所述主电源管理芯片的使能引脚,对应连接处理器芯片的系统控制引脚,用于接收所述系统控制信号;
所述主电源管理芯片的通用输入输出引脚,对应连接所述从电源管理芯片的使能引脚,用于向所述从电源管理芯片发送所述使能信号;
所述主电源管理芯片的电源轨引脚,对应连接所述从电源管理芯片的电源轨引脚,以便根据所述第一支持电流和所述第二支持电流,获取所述电源轨的支持电流阈值,使所述电源轨根据所述支持电流阈值进行供电。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源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电源管理芯片集成于处理器芯片内。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权利要求7-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源管理系统。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运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源管理方法的步骤。
CN202210886495.7A 2022-07-26 2022-07-26 电源管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储存介质 Active CN1149679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86495.7A CN114967903B (zh) 2022-07-26 2022-07-26 电源管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储存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86495.7A CN114967903B (zh) 2022-07-26 2022-07-26 电源管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储存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67903A CN114967903A (zh) 2022-08-30
CN114967903B true CN114967903B (zh) 2022-11-04

Family

ID=829700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86495.7A Active CN114967903B (zh) 2022-07-26 2022-07-26 电源管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储存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67903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34613A (zh) * 2017-10-17 2018-02-2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源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2542935A (zh) * 2019-09-23 2021-03-23 恩智浦美国有限公司 用于级联电源的功率模式转变管理
CN112711321A (zh) * 2021-01-11 2021-04-27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源管理芯片控制方法、装置、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3342154A (zh) * 2020-03-02 2021-09-0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双引脚接口的多个功率管理集成电路和装置
CN113872440A (zh) * 2020-09-29 2021-12-31 成都芯源系统有限公司 功率电源及其方法
CN114629187A (zh) * 2020-12-10 2022-06-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充电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34486B2 (en) * 2014-07-09 2017-04-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power rail control for clusters of loads
US10942657B2 (en) * 2018-03-12 2021-03-09 Micron Technology, Inc. Power management integrated circuit (PMIC) master/slave functionality
US11429173B2 (en) * 2018-12-21 2022-08-30 Intel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active power management to avoid unintentional processor shutdown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34613A (zh) * 2017-10-17 2018-02-2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源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2542935A (zh) * 2019-09-23 2021-03-23 恩智浦美国有限公司 用于级联电源的功率模式转变管理
CN113342154A (zh) * 2020-03-02 2021-09-0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双引脚接口的多个功率管理集成电路和装置
CN113872440A (zh) * 2020-09-29 2021-12-31 成都芯源系统有限公司 功率电源及其方法
CN114629187A (zh) * 2020-12-10 2022-06-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充电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12711321A (zh) * 2021-01-11 2021-04-27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源管理芯片控制方法、装置、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67903A (zh) 2022-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298448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 CPU speed control based on application-specific criteria
KR100229575B1 (ko) 정보처리시스템의 파워매니지먼트시스템
KR100488088B1 (ko) 휴대용 컴퓨터의 전력 관리 방법
TWI443504B (zh) 多核心處理器系統及其動態電源管理方法與控制裝置
US5632037A (en) Microprocessor having power management circuitry with coprocessor support
JP3974510B2 (ja) コンピュータ装置、電力管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KR101815239B1 (ko) 스위칭 소자를 이용한 컴퓨터 시스템의 대기전력 최적화 장치 및 방법
US20040172567A1 (en) Signal-initiated power management method for a pipelined data processor
US8250393B2 (en) Power management method and related chipset and computer system
CN110399034B (zh) 一种SoC系统的功耗优化方法及终端
US9310783B2 (en) Dynamic clock and power gating with decentralized wake-ups
US20180239406A1 (en) Smart power supply management for high standby power system background
CN101251834B (zh) 主总线参数调整方法、计算机系统
CN111741518A (zh) 一种WiFi芯片电路及WiFi装置
US10732697B2 (en) Voltage rail coupling sequencing based on upstream voltage rail coupling status
CN114967903B (zh) 电源管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储存介质
KR101978323B1 (ko) Gpio 포트를 활용한 효율적인 전력관리 장치 및 방법
EP0831389A2 (en) Microprocessor with hardware controlled power management and selectable input/output control pins
CN103970253B (zh) 省电操作方法与电子装置
JP6838123B1 (ja)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電源制御方法
JP3769541B2 (ja) コンピュータ装置、miniPCIカード、自動電源オン回路、および自動立ち上げ方法
CN114936044B (zh) 一种计算设备和计算设备的唤醒方法
CN111176409B (zh) 一种通用可在线编程的功耗控制电路、系统与方法
CN212906143U (zh) 方便更换ec的装置、计算机主板和设备
JP2005284871A (ja) マイクロコンピュータ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