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67172A - 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67172A
CN114967172A CN202210641841.5A CN202210641841A CN114967172A CN 114967172 A CN114967172 A CN 114967172A CN 202210641841 A CN202210641841 A CN 202210641841A CN 114967172 A CN114967172 A CN 1149671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device
light emitting
electrode layer
bottom electrode
liquid crys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4184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晶
姚江波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4184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67172A/zh
Publication of CN1149671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671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2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 G02B30/2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 G02B30/27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involving lenticular arrays
    • G02B30/28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involving lenticular arrays involving active lenticular arr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29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position or the direction of light beams, i.e. deflec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至少包括显示面板和透镜结构,显示面板具有发光面,透镜结构设置于显示面板上,且至少包括底电极层、顶电极层和液晶层,其中,底电极层设置于发光面上,底电极层至少包括多个第一底电极,顶电极层至少包括多个顶电极,多个顶电极与多个第一底电极相对且错位设置,液晶层设置于底电极层与顶电极层之间,本发明通过将透镜结构中相对的多个顶电极和多个第一底电极错位设置,可以保证显示装置进行显示时的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显示面板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都需要使用到显示装置,基于此,如何保证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或其他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至少包括:
显示面板,具有发光面;和,
透镜结构,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上,至少包括:
底电极层,设置于所述发光面上,至少包括多个第一底电极;
顶电极层,至少包括多个顶电极,多个所述顶电极与多个所述第一底电极相对且错位设置;和,
液晶层,设置于所述底电极层与所述顶电极层之间。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像素单元以及将各所述像素单元隔开的多个像素限定结构,其中:
所述第一底电极位于所述像素限定结构的上方;
所述顶电极位于所述像素单元的上方。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其中,当所述显示装置处于二维显示模式时,所述液晶层处于透光状态。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其中,当所述显示装置处于三维显示模式时,各所述第一底电极被施加不同电压值的电压,以使所述液晶层中的液晶发生不同角度的偏转。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其中,在由所述显示装置的边缘指向所述显示装置的中心的方向上,所述液晶的偏转角度逐渐增大。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发光面具有发光区和非发光区,所述底电极层还包括多个第二底电极,所述第一底电极位于所述非发光区,所述第二底电极位于所述发光区。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其中,当所述显示装置处于二维显示模式时,所述第一底电极和所述顶电极被施加电压,以使位于所述非发光区的所述液晶层中的液晶处于不透光状态。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透镜结构具有狭缝开口区和非狭缝开口区,当所述显示装置处于三维显示模式时,所述第一底电极、所述第二底电极和所述顶电极被施加电压,以使位于所述狭缝开口区的所述液晶层中的液晶处于透光状态,并使位于所述非狭缝开口区的所述液晶层中的液晶处于不透光状态。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至少包括:
提供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具有发光面;
在所述发光面上形成底电极层,所述底电极层至少包括多个第一底电极;
在所述底电极层上形成液晶层;
提供顶电极层,所述顶电极层至少包括多个顶电极;和,
将所述顶电极层对位贴合至所述液晶层上,以使多个所述顶电极与多个所述第一底电极相对且错位设置。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发光面具有发光区和非发光区,所述在所述发光面上形成底电极层的步骤,具体包括:
在所述发光面的所述非发光区形成底电极层的多个第一底电极;和,
在所述发光面的所述发光区形成所述底电极层的多个第二底电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至少包括显示面板和透镜结构,显示面板具有发光面,透镜结构设置于显示面板上,且至少包括底电极层、顶电极层和液晶层,其中,底电极层设置于发光面上,底电极层至少包括多个第一底电极,顶电极层至少包括多个顶电极,多个顶电极与多个第一底电极相对且错位设置,液晶层设置于底电极层与顶电极层之间,本发明通过将透镜结构中相对的多个顶电极和多个第一底电极错位设置,可以保证显示装置进行显示时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根据本发明而成的各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而成的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而成的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处于三维显示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而成的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而成的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而成的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而成的实施例所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而成的实施例所提供的移动终端的进一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阅图1,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而成的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10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很直观的看到根据本发明而成的第一实施例的各组成部分,以及各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
如图1所示,显示装置100至少包括显示面板110和透镜结构120,透镜结构120设置于显示面板110上,并且,透镜结构120至少包括底电极层121、顶电极层122和液晶层123,接下来,结合图1,对显示装置100中的各部件进行详细说明。
显示面板110具有发光面S,底电极层121设置于发光面S上,底电极层121至少包括多个第一底电极1211,顶电极层122至少包括多个顶电极1221,多个顶电极1221与多个第一底电极1211相对且错位设置,液晶层123设置于底电极层121与顶电极层122之间。
具体的,为了保证显示装置100在处于二维显示模式和处于三维显示模式时的显示亮度,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10为有机发光(Organic Light EmittingDiode,OLED)显示面板。
具体的,第一底电极1211以及顶电极1221的材料可以是例如氧化铟锡(IndiumTin Oxide,ITO)的透明金属氧化物,进一步地,第一底电极1211以及顶电极1221为条状电极。进一步地,第一底电极1211设置于显示面板110的封装层113(Thin FilmEncapsulation,TFE)上。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阅图1,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10包括多个像素单元111以及将各像素单元111隔开的多个像素限定结构112。具体的,像素单元111为有机发光器件。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通常会选择在上述发光面上铺设一整层底电极,以配合位于液晶层另一侧的顶电极,而使显示装置处于二维(Two Dimensions,2D)显示模式或三维显示模式(Three Dimensions,3D)。
然而,经本案发明人研究发现,由于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像素单元111(具体的,有机发光器件)的出射光不会准直出射,相应的,该出射光会具有一定的出射角,因此,设置于封装层113表面的第一底电极1211会对像素单元111的出光造成影响,使得各像素单元111间的出光不均匀,从而使显示装置100产生摩尔纹(Moire),影响显示效果。
现在返回参考图1,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本案发明人通过在底电极层121中设置多个第一底电极1211,并且,如图1所示,使顶电极层122中的多个顶电极1221与底电极层121中的多个第一底电极1211相对且错位设置,从而,使得从显示面板110的发光面S所出射的光在穿过底电极层121后产生的摩尔纹,可以在穿过顶电极1221后而被抵消,也即,保证了显示装置100在进行显示时不会产生摩尔纹,保证了显示装置100的显示效果。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阅图1,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底电极1211位于像素限定结构112的上方,并且,顶电极1221位于像素单元111的上方。
请参阅图2所示出的根据本发明而成的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100处于三维显示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接下来,对显示装置100处于二维显示模式和处于三维显示模式时的工作状态进行介绍。
当显示装置100处于二维显示模式时,透镜结构120中的底电极层121和顶电极层122控制使得液晶层123处于透光状态,也就是说,从显示面板110的发光面S所出射的光在穿过液晶层123时不进行任何偏转,以向用户呈现出二维画面。
当显示装置100处于三维显示模式时,透镜结构120中的底电极层121和顶电极层122控制使得液晶层123中的液晶1231发生不同角度的偏转,在这种显示模式下,在由显示装置100的边缘指向显示装置100的中心的方向上,各第一底电极1211被施加的电压的电压值不同,进一步地,使得在该方向上的液晶1231的偏转角度逐渐增大,如图2所示,以向用户呈现出三维画面。
接下来,请参阅图3所示出的根据本发明而成的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100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和图3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100的制备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显示面板提供步骤S101:提供显示面板110,显示面板110具有发光面S;
底电极层形成步骤S102:在发光面S上形成底电极层121,底电极层121至少包括多个第一底电极1211;
液晶层形成步骤S103:在底电极层121上形成液晶层123;
顶电极层提供步骤S104:提供顶电极层122,顶电极层122至少包括多个顶电极1221;
对位贴合步骤S105:将顶电极层122对位贴合至液晶层123上,以使多个顶电极1221与多个第一底电极1211相对且错位设置。
根据前述内容,本发明所记载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100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100至少包括显示面板110和透镜结构120,透镜结构120设置于显示面板110上,并且,透镜结构120至少包括底电极层121、顶电极层122和液晶层123,其中,显示面板110具有发光面S,底电极层121设置于发光面S上,底电极层121至少包括多个第一底电极1211,顶电极层122至少包括多个顶电极1221,多个顶电极1221与多个第一底电极1211相对且错位设置,液晶层123设置于底电极层121与顶电极层122之间,本发明通过将透镜结构120中相对的多个顶电极1221和多个第一底电极1211错位设置,可以保证显示装置100在进行显示时不会产生摩尔纹,保证了显示装置100的显示效果。
请参阅图4,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而成的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20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很直观的看到根据本发明而成的第二实施例的各组成部分,以及各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
如图1和图4所示,该第二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大致相同,其中,第二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210(具有发光面S,包括像素单元211、像素限定结构212和封装层213)以及透镜结构220中的顶电极层222(包括顶电极2221)和液晶层223(包括液晶2231)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110(具有发光面S,包括像素单元111、像素限定结构112和封装层113)以及透镜结构120中的顶电极层122(包括顶电极1221)和液晶层123(包括液晶1231)的作用以及设置位置相同。
其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底电极层221中除了第一底电极2211,还包括多个第二底电极2212,具体的,发光面S具有发光区(未标示)和非发光区(未标示),第一底电极2211位于非发光区,第二底电极2212位于发光区,第二底电极2212的材料可以是例如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的透明金属氧化物。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底电极2211位于像素限定结构212的上方,并且,第二底电极2212位于像素单元211的上方。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200是以狭缝的方式实现三维显示模式,具体的,透镜结构220具有狭缝开口区A2和非狭缝开口区A1,狭缝开口区A2的宽度小于非狭缝开口区A1的宽度。接下来,对显示装置200处于二维显示模式和处于三维显示模式时的工作状态进行介绍。
当显示装置200处于二维显示模式时,第一底电极2211和顶电极2221被施加电压,以使位于非发光区的液晶2231处于不透光状态,此时,可以增加显示装置200进行显示时的对比度,提高显示效果。
当显示装置200处于三维显示模式时,第一底电极2211、第二底电极2212和顶电极2221被施加电压,以使位于狭缝开口区A2的液晶2231处于透光状态,并使位于非狭缝开口区A1的液晶2231处于不透光状态,从而,透过狭缝开口区A2向用户呈现三维画面。
接下来,请参阅图5所示出的根据本发明而成的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200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和图5所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200的制备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显示面板提供步骤S201:提供显示面板210,显示面板210具有发光面S;
第一底电极形成步骤S2021:在发光面S的非发光区形成底电极层221的多个第一底电极2211;
第二底电极形成步骤S2022:在发光面S的发光区形成底电极层221的多个第二底电极2212;
液晶层形成步骤S203:在底电极层221上形成液晶层223;
顶电极层提供步骤S204:提供顶电极层222,顶电极层222至少包括多个顶电极2221;
对位贴合步骤S205:将顶电极层222对位贴合至液晶层223上,以使多个顶电极2221与多个第一底电极2211相对且错位设置。
请参阅图6,图6是根据本发明而成的实施例所提供的移动终端400的结构示意图,上述显示装置100或显示装置200应用于该移动终端400,该移动终端400可以为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从图中可以很直观的看到本发明的各组成部分,以及各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
如图6所示,移动终端400包括处理器401、存储器402。其中,处理器401与存储器402电性连接。
处理器401是移动终端400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移动终端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加载存储在存储器402内的应用程序,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402内的数据,执行移动终端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移动终端进行整体监控。
请参阅图7,图7是根据本发明而成的实施例所提供的移动终端400的细部结构示意图,该移动终端400可以为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从图中可以很直观的看到本发明的各组成部分,以及各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
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400的具体结构框图。如图7所示,该移动终端400可以包括射频(RF,Radio Frequency)电路410、包括有一个或一个以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存储器420、输入单元430、显示单元440、传感器450、音频电路460、传输模块470(例如无线保真,Wi-Fi,Wireless Fidelity)、包括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核心的处理器480、以及电源490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7中示出的移动终端结构并不构成对移动终端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RF电路410用于接收以及发送电磁波,实现电磁波与电信号的相互转换,从而与通讯网络或者其他设备进行通讯。RF电路410可包括各种现有的用于执行这些功能的电路组件,例如,天线、射频收发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加密/解密芯片、用户身份模块(SIM)卡、存储器等等。RF电路410可与各种网络如互联网、企业内部网、无线网络进行通讯或者通过无线网络与其他设备进行通讯。上述的无线网络可包括蜂窝式电话网、无线局域网或者城域网。上述的无线网络可以使用各种通信标准、协议及技术,包括但并不限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GSM)、增强型移动通信技术(Enhanced DataGSM Environment,EDGE)、宽带码分多址技术(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WCDMA)、码分多址技术(Code Division Access,CDMA)、时分多址技术(Tim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无线保真技术(Wireless Fidelity,Wi-Fi)(如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标准IEEE 802.11a,IEEE 802.11b,IEEE802.11g和/或IEEE802.11n)、网络电话(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VoIP)、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其他用于邮件、即时通讯及短消息的协议,以及任何其他合适的通讯协议,甚至可包括那些当前仍未被开发出来的协议。
存储器420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如上述音频功放控制方法中对应的程序指令,处理器48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420内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获取移动终端400带传输的信息传输信号的频率。生成干扰信号等功能。存储器420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储器,还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如一个或者多个磁性存储装置、闪存、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420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480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移动终端400。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输入单元430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盘、鼠标、操作杆、光学或者轨迹球信号输入。具体地,输入单元430可包括触敏表面43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432。触敏表面431,也称为触摸显示屏或者触控板,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敏表面431上或在触敏表面431附近的操作),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驱动相应的连接装置。可选的,触敏表面43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480,并能接收处理器48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敏表面431。除了触敏表面431,输入单元430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432。具体地,其他输入设备43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显示单元440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移动终端400的各种图形用户接口,这些图形用户接口可以由图形、文本、图标、视频和其任意组合来构成。显示单元440可包括显示面板441,可选的,可以采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441。进一步的,触敏表面431可覆盖显示面板441,当触敏表面431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48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480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441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中,触敏表面431与显示面板441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输入和输出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敏表面431与显示面板441集成而实现输入和输出功能。
移动终端400还可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450,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可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面板441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翻盖合上或者关闭时产生中断。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重力加速度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手机姿态的应用(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至于移动终端400还可配置的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在此不再赘述。
音频电路460、扬声器461,传声器462可提供用户与移动终端400之间的音频接口。音频电路460可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换后的电信号,传输到扬声器461,由扬声器461转换为声音信号输出;另一方面,传声器462将收集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音频电路460接收后转换为音频数据,再将音频数据输出处理器480处理后,经RF电路410以发送给比如另一终端,或者将音频数据输出至存储器420以便进一步处理。音频电路460还可能包括耳塞插孔,以提供外设耳机与移动终端400的通信。
移动终端400通过传输模块470(例如Wi-Fi模块)可以帮助用户接收请求、发送信息等,它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虽然图中示出了传输模块470,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其并不属于移动终端400的必须构成,完全可以根据需要在不改变发明的本质的范围内而省略。
处理器480是移动终端400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手机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420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420内的数据,执行移动终端4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移动终端进行整体监控。可选的,处理器48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核心;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48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地,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480中。
移动终端400还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490(比如电池),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48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电源490还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直流或交流电源、再充电系统、电源故障检测电路、电源转换器或者逆变器、电源状态指示器等任意组件。
尽管未示出,移动终端400还包括摄像头(如前置摄像头、后置摄像头等)、蓝牙模块和手电筒等,在此不再赘述。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400的显示单元是触摸屏显示器。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替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将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至少包括:
显示面板,具有发光面;和,
透镜结构,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上,至少包括:
底电极层,设置于所述发光面上,至少包括多个第一底电极;
顶电极层,至少包括多个顶电极,多个所述顶电极与多个所述第一底电极相对且错位设置;和,
液晶层,设置于所述底电极层与所述顶电极层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像素单元以及将各所述像素单元隔开的多个像素限定结构,其中:
所述第一底电极位于所述像素限定结构的上方;
所述顶电极位于所述像素单元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显示装置处于二维显示模式时,所述液晶层处于透光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显示装置处于三维显示模式时,各所述第一底电极被施加不同电压值的电压,以使所述液晶层中的液晶发生不同角度的偏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由所述显示装置的边缘指向所述显示装置的中心的方向上,所述液晶的偏转角度逐渐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面具有发光区和非发光区,所述底电极层还包括多个第二底电极,所述第一底电极位于所述非发光区,所述第二底电极位于所述发光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显示装置处于二维显示模式时,所述第一底电极和所述顶电极被施加电压,以使位于所述非发光区的所述液晶层中的液晶处于不透光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结构具有狭缝开口区和非狭缝开口区,当所述显示装置处于三维显示模式时,所述第一底电极、所述第二底电极和所述顶电极被施加电压,以使位于所述狭缝开口区的所述液晶层中的液晶处于透光状态,并使位于所述非狭缝开口区的所述液晶层中的液晶处于不透光状态。
9.一种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至少包括:
提供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具有发光面;
在所述发光面上形成底电极层,所述底电极层至少包括多个第一底电极;
在所述底电极层上形成液晶层;
提供顶电极层,所述顶电极层至少包括多个顶电极;和,
将所述顶电极层对位贴合至所述液晶层上,以使多个所述顶电极与多个所述第一底电极相对且错位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面具有发光区和非发光区,所述在所述发光面上形成底电极层的步骤,具体包括:
在所述发光面的所述非发光区形成底电极层的多个第一底电极;和,
在所述发光面的所述发光区形成所述底电极层的多个第二底电极。
CN202210641841.5A 2022-06-07 2022-06-07 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496717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41841.5A CN114967172A (zh) 2022-06-07 2022-06-07 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41841.5A CN114967172A (zh) 2022-06-07 2022-06-07 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67172A true CN114967172A (zh) 2022-08-30

Family

ID=829618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41841.5A Pending CN114967172A (zh) 2022-06-07 2022-06-07 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67172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97685A (zh) * 2014-12-30 2015-05-06 深圳市亿思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液晶透镜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4866130A (zh) * 2014-02-21 2015-08-26 海帝士科技公司 具有减少摩尔纹的覆盖层的触摸面板、具有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及触摸面板的形成方法
US20150365655A1 (en) * 2014-06-11 2015-12-17 Japan Display Inc. Three-dimensional display device
CN110888274A (zh) * 2019-11-27 2020-03-17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66130A (zh) * 2014-02-21 2015-08-26 海帝士科技公司 具有减少摩尔纹的覆盖层的触摸面板、具有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及触摸面板的形成方法
US20150365655A1 (en) * 2014-06-11 2015-12-17 Japan Display Inc. Three-dimensional display device
CN104597685A (zh) * 2014-12-30 2015-05-06 深圳市亿思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液晶透镜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10888274A (zh) * 2019-11-27 2020-03-17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36685B (zh) 显示装置、自发光的显示面板及手势识别方法
JP7329150B2 (ja) タッチボタン、制御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EP3901744B1 (en) Pressure detection device, screen assembly and mobile terminal
CN112563431A (zh) 曲面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KR20220166853A (ko) 디스플레이 방법 및 전자기기
CN110851014B (zh) 触摸识别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CN114967172A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08242B (zh) 光学距离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4613272A (zh) 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显示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CN113010041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US11982821B2 (en) Display panel
CN112068348A (zh) 一种彩色滤光片基板制备方法及显示面板
CN113641024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77745B (zh) 栅极驱动电路、显示面板以及移动终端
CN114613819A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以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CN217386081U (zh)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4326215B (zh) 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111048056A (zh) 终端设备亮度调节方法及其系统、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CN115207262A (zh) 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CN113178176B (zh) 显示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CN114779962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CN114784038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60643B (zh) 一种键盘显示模组、显示屏和移动终端
CN114823833A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CN114823769A (zh) 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