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67134B - 可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可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67134B
CN114967134B CN202110211001.0A CN202110211001A CN114967134B CN 114967134 B CN114967134 B CN 114967134B CN 202110211001 A CN202110211001 A CN 202110211001A CN 114967134 B CN114967134 B CN 1149671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gear
adjusting
lens
locking
barr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1100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67134A (zh
Inventor
陈哲铭
林益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1100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6713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9671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671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671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671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02B27/0176Head mounted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02B2027/0178Eyeglass typ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yeglas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壳体、两个镜筒、两个镜腿和瞳距调节部。两个镜筒间隔收容于壳体内并可在壳体内相对滑动,两个镜腿分别位于壳体相对两侧。瞳距调节部包括弹性件、两个调节件和两个柔性绳。两个调节件分别收容于两个镜腿内,每一柔性绳的一端与一个镜腿内的调节件卷绕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与镜腿相邻的镜筒上。调节件带动柔性绳拉动镜筒在壳体内滑动并拉伸弹性件,以调大两个镜筒之间的相对距离,调节件释放柔性绳,弹性件的回弹力使两个镜筒之间的相对距离减小。本申请提供的可穿戴设备通过将瞳距调节部的载荷分布到鼻翼和两侧的耳朵,避免了载荷集中在鼻翼处,提高了佩戴者的佩戴舒适性。

Description

可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可穿戴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眼镜类穿戴设备中,如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眼镜或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可穿戴设备,运用VR或AR技术让人们体验虚拟现实所带来的体验,可以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有趣。但是由于可穿戴设备佩戴者的个体差异,每个人的瞳孔间距具有较大差别,故可穿戴设备中需要瞳距调节机构以适应不同使用者的瞳孔间距。现有的瞳距调节机构集中在面部前侧,也就是鼻翼位置,其载荷由佩戴者的鼻翼承受,长时间佩戴导致鼻翼受压影响体验效果。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可以调节瞳距的同时避免鼻翼处受压过大,提高使用体验度。
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壳体、两个镜筒、两个镜腿和瞳距调节部。两个所述镜筒间隔收容于所述壳体内并可在所述壳体内相对滑动,两个所述镜筒分别对应于佩戴者的左右眼,两个所述镜腿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相对两侧。所述瞳距调节部包括弹性件、两个调节件和两个柔性绳。两个所述调节件分别收容于两个所述镜腿内,每一所述柔性绳的一端与一个所述镜腿内的所述调节件卷绕连接,另一端由所述镜腿内向所述壳体延伸并固定连接与所述镜腿相邻的所述镜筒上。所述弹性件位于两个所述镜筒之间连接两个所述镜筒,所述弹性件的回弹力方向与所述柔性绳拉力方向相反。所述调节件带动所述柔性绳拉动所述镜筒在所述壳体内滑动并拉伸所述弹性件,以调大两个所述镜筒之间的相对距离,所述调节件释放所述柔性绳,所述弹性件的回弹力使两个所述镜筒之间的相对距离减小。
通过将所述瞳距调节部的载荷分布到鼻翼和两侧的耳朵,避免了载荷集中在鼻翼处,提高了佩戴者的佩戴舒适性。同时,两个所述调节件分别用于调节与之连接的所述镜筒,可以实现两个所述镜筒的各自独立调节,也可以同时调节,以使所述可穿戴设备能够可以满足部分眼疾患者,如斜视眼的实际使用需求,扩大了所述可穿戴设备的用户群体。
一种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镜筒位于初始瞳距位置时所述弹性件处于预拉伸状态或者自然弹性状态,两个所述镜筒之间的相对距离调大,所述弹性件被拉伸。所述镜筒位于初始瞳距位置时,通过调节件可以增大所述镜筒之间的距离,使得所述可穿戴设备既可适用于瞳距较小的人群,也可以适用于瞳距较大的人群,增加了所述可穿戴设备的适用性。
一种实施方式中,每一所述调节件卷绕所述柔性绳,使所述柔性绳拉动所述镜筒向所述镜腿方向滑动,调节两个所述镜筒之间的相对距离至第一目标瞳距位置。所述调节件锁定所述柔性绳,所述弹性件被拉伸,所述柔性绳保持拉紧状态。所述调节件释放所述柔性绳,所述弹性件回弹力拉动所述镜筒移动至第二目标瞳距位置;或者所述弹性件回弹力拉动所述镜筒移动至初始目标瞳距位置。通过所述调节件锁定所述柔性绳使所述柔性绳保持拉紧状态。本申请中,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可以通过调节调节件,实现所述镜筒之间距离的增大或减小,以适应佩戴者的瞳距。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件包括固定块和两个弹性体,所述固定块固定在所述壳体内并位于两个所述镜筒之间与每一个所述镜筒之间形成间距,两个所述弹性体位于所述间距内,每一所述弹性体一端与所述固定块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镜筒固定连接,两个所述镜筒位于初始瞳距位置时两个所述弹性体处于预拉伸状态。
本申请中,当所述弹性体处于预拉伸状态或自然状态时,所述弹性体对所述镜筒不施加作用力,所述柔性绳对所述镜筒也不施加拉力,所述镜筒在所述初始瞳距位置保持平衡而不发生移动。当所述弹性体处于拉伸状态时,卷绕所述柔性绳,所述柔性绳拉动所述镜筒朝着所述镜腿方向移动,所述弹性体继续被拉伸。当所述弹性体处于拉伸状态时,释放所述柔性绳,所述柔性绳对所述镜筒的作用力消失,所述弹性体回复力拉动所述镜筒朝着靠近所述弹性体方向移动,从而拉动所述柔性绳使所述柔性绳再次处于拉紧状态,所述柔性绳和所述弹性体对所述镜筒的作用力使得所述镜筒固定在目标位置而不发生移动。
一种实施方式中,每一所述调节件包括调节轮、传动齿轮和卷绕轮,所述调节轮与所述镜腿转动连接,所述卷绕轮与所述传动齿轮固定于同一转轴上,所述柔性绳卷绕在所述卷绕轮上;所述调节轮与所述传动齿轮啮合并带动所述传动齿轮转动,所述传动齿轮带动所述卷绕轮同时转动,以释放或者卷绕所述柔性绳。通过调节所述调节轮,释放或卷绕所述柔性绳,从而调节所述镜筒的位置,以使所述可穿戴设备的镜筒位置能够适用于佩戴者的瞳距。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件还包括锁止部,所述锁止部包括按钮、齿条和弹簧,所述弹簧弹性连接所述齿条和所述按钮,按压所述按钮压缩或释放所述弹簧,使所述齿条与所述传动齿轮啮合或者脱离,以锁紧或释放所述传动齿轮。
本申请中,当需要调节镜筒位置的,调节所述锁止部释放所述传动齿轮,然后调节所述调节轮使所述传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所述柔性绳拉动所述镜筒移动。当所述镜筒位置调节到合适位置时,调节所述锁止部锁定所述传动齿轮,所述镜筒固定在目标位置。通过控制所述锁止部,使所述镜筒位置能够随调随停,实现对所述镜筒位置的无极调节,使得所述镜筒位置能够更加精准的适应于佩戴者,进一步提高佩戴者的使用体验。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件还包括锁止部,所述锁止部包括按钮、弹簧和压头,所述压头包括连接端和与所述连接端相对的锁止端,所述弹簧弹性连接所述连接端和所述按钮,所述压头朝向与所述传动齿轮的侧表面,按压所述按钮压缩所述弹簧,所述锁止端与所述传动齿轮的侧表面产生摩擦力以锁紧所述传动齿轮;按压所述按钮释放所述弹簧,所述弹簧回弹力使所述锁止端与所述传动齿轮的侧表面脱离以释放所述传动齿轮。
本申请中,通过将所述锁止部设置在所述传动齿轮的侧表面,并通过所述压头实现所述传动齿轮的锁定或释放。一方面可以简化所述锁止部的结构,降低成本。另一方面,由于所述锁止端在所述传动齿轮的侧表面,因此,本实施例中,所述锁止部可以设于所述传动齿轮的侧面,所述按钮通过设置在所述侧壁上的开口槽露出所述镜腿外,使得所述可穿戴设备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同时,也更加方便了用户对所述锁止部的调节。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件还包括锁止部,所述锁止部包括滑动开关和锁止体,所述锁止体包括锁止面,所述锁止体固定于所述锁止开关上,所述锁止面与所述开关呈倾斜角度,所述锁止面朝向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传动齿轮转动方向相交或者平行,所述滑动开关滑动带动所述锁止面接触或者远离所述传动齿轮,以锁紧或释放所述传动齿轮实现所述柔性绳的锁定和释放。
本实施方式中的所述锁止部结构简单,有利于降低成本。同时,由于所述锁止端在所述传动齿轮的侧表面对所述传动进行锁止,因此,所述锁止部可以设于所述传动齿轮的侧面,所述按钮通过设置在侧壁上的开口槽露出所述镜腿外,使得所述可穿戴设备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同时,本实施方式中,仅通过滑动所述滑动开关即可对所述锁止部进行调节,进一步简化了调节过程。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件还包括锁止部,所述锁止部包括线圈、磁性件、通电开关和电源,所述线圈卷绕在所述磁性件外表面,所述通电开关与所述电源和所述线圈电连接,所述通电开关控制所述电源与所述线圈之间的导通或断电,使所述磁性件具有磁性而吸引所述传动齿轮,或者使所述磁性件消磁而与所述传动齿轮脱离,以锁紧或释放所述传动齿轮。本申请中,所述锁止部的锁定和释放可以通过电流导通和断开进行控制,使用户能够更加方便快捷的对所述锁止部的状态进行调节。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镜腿包括收容腔,所述镜腿上设有与所述收容腔贯通的开孔,所述传动齿轮和所述卷绕轮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且所述转轴与所述收容腔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调节轮转动装于所述收容腔内的内壁上并部分露出所述开孔。本申请中,所述调节轮通过所述开孔露出所述镜腿,以便用户转动所述调节轮从而对所述镜筒的位置进行调节。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两个张紧轮,所述张紧轮收容在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每一所述张紧轮位于每一所述镜筒和所述镜腿之间,所述张紧轮包括转动轮面,所述柔性绳绕于所述张紧轮的转动轮面上。
本申请中,所述张紧轮对所述柔性绳起到导向作用,使所述柔性绳的运动方向能够顺着所述镜筒到所述张紧轮,再所述镜腿然后至所述卷绕轮,而不发生偏移。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导杆,所述导杆沿着所述壳体长度方向固定在所述壳体内,每一所述镜筒外表面设有滑动结构,两个所述镜筒通过所述滑动结构滑动装于所述导杆上并可沿着所述导杆长度方向移动。本申请中,所述导杆对所述镜筒的移动起到导向作用,使所述镜筒受力沿着所述导杆移动而不发生偏移。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识别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识别模块用于识别所述佩戴者的瞳孔间距并获得识别结果,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识别模块、所述调节轮及所述锁止部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识别结果控制所述调节轮转动,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控制所述锁止部工作状态。
本申请中,通过设置识别模块和控制模块,使得所述可穿戴设备可以根据佩戴者的瞳距自动调节镜筒的位置,实现了所述可穿戴设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调节,进一步方便了用户的使用,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申请提供的可穿戴设备通过将所述瞳距调节部的载荷分布到鼻翼和两侧的耳朵,避免了载荷集中在鼻翼处,提高了佩戴者的佩戴舒适性。同时,两个所述调节件分别用于调节与之连接的所述镜筒,可以实现两个所述镜筒的各自独立调节,也可以同时调节,以使所述可穿戴设备能够可以满足部分眼疾患者,如斜视眼的实际使用需求,扩大了所述可穿戴设备的用户群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可穿戴设备的内部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可穿戴设备另一视角的部分结构平面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可穿戴设备的调节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可穿戴设备的调节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的调节件的另一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的调节件的第三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的调节件的第四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
本申请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且不限于VR(VirtualReality,虚拟现实)眼镜或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眼镜等头戴式显示设备。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壳体、两个镜筒、两个镜腿和瞳距调节部。两个所述镜筒间隔收容于所述壳体内并可在所述壳体内相对滑动,两个所述镜筒分别对应于佩戴者的左右眼。两个所述镜腿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相对两侧。所述瞳距调节部包括弹性件、两个调节件和两个柔性绳,两个所述调节件分别收容于两个所述镜腿内;每一所述柔性绳的一端与一个所述镜腿内的所述调节件卷绕连接,另一端由所述镜腿内向所述壳体延伸并固定连接与所述镜腿相邻的所述镜筒上。所述弹性件位于两个所述镜筒之间连接两个所述镜筒,所述弹性件的回弹力方向与所述柔性绳拉力方向相反。所述调节件带动所述柔性绳拉动所述镜筒在所述壳体内滑动并拉伸所述弹性件,以调大两个所述镜筒之间的相对距离。所述调节件释放所述柔性绳,所述弹性件的回弹力使两个所述镜筒之间的相对距离减小。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以VR眼镜为例对本申请所述可穿戴设备进行具体介绍。
请参阅图1-图3,所述可穿戴设备100包括壳体10、两个镜筒、两个镜腿和瞳距调节部。两一个所述镜筒分别为第镜筒23和第二镜筒24,两个镜腿分别为第一镜腿31和第二镜腿32。本实施例中,第一镜筒23和第二镜筒24间隔收容于所述壳体10内并可在所述壳体10内相对滑动,第一镜筒23和第二镜筒24分别对应于佩戴者的左右眼,第一镜腿31和第二镜腿32分别位于所述壳体10相对两侧。所述瞳距调节部包括弹性件40、两个调节件50和两个柔性绳,两个柔性绳分别为第一柔性绳46和第二柔性绳47,两个所述调节件50分别收容于第一镜腿31和第二镜腿32内。所述第一柔性绳46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镜腿31内的所述调节件50卷绕连接,另一端由所述第一镜腿31内向所述壳体10延伸并固定连接与所述第一镜腿31相邻的所述第一镜筒23上。所述第二柔性绳47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镜腿31内的所述调节件50卷绕连接,另一端由所述第二镜腿32内向所述壳体10延伸并固定连接与所述第二镜腿32相邻的所述第二镜筒24上。所述弹性件40位于第一镜筒23和第二镜筒24之间连接第一镜筒23和第二镜筒24,所述弹性件40的回弹力方向与所述柔性绳拉力方向相反。通过所述第一镜腿31内的调节件50带动所述第一柔性绳46拉动所述第一镜筒23在所述壳体10内滑动并拉伸所述弹性件40。通过所述第二镜腿32内的调节件50带动所述第二柔性绳47拉动所述第二镜筒24在所述壳体10内滑动并拉伸所述弹性件40,以调大第一镜筒23和第二镜筒24之间的相对距离。所述调节件50释放所述柔性绳,所述弹性件40的回弹力使第一镜筒23和第二镜筒24之间的相对距离减小。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镜筒位于初始瞳距位置时所述弹性件40处于预拉伸状态或者自然弹性状态,两个所述镜筒之间的相对距离增大,所述弹性件40被拉伸,也就是说实现调节瞳距的目的。这里所说的“初始瞳距”为经过大量调研得到的所述可穿戴设备100适用的年龄群的人的最小瞳距。所述镜筒位于初始瞳距位置时,通过调节件50可以增大两个所述镜筒之间的距离,即调大瞳距,使得所述可穿戴设备100既可适用于瞳距较小的人群,也可以适用于瞳距较大的人群,实现所述可穿戴设备100的调节瞳距功能。
本实施例中,所述瞳距调节部的载荷分布到鼻翼和两侧的耳朵,所述弹性件40的重量主要由鼻翼承受,而所述调节件50的重量主要由耳朵承受,避免了载荷集中在鼻翼处,提高了佩戴者的佩戴舒适性。同时,两个所述调节件50分别用于调节与之连接的所述镜筒,两个所述镜筒的调节互不干扰,可以实现两个所述镜筒的各自独立调节,也可以同时调节,以提高所述可穿戴设备100使用灵活性,可以满足部分眼疾患者,如斜视眼的实际使用需求,扩大了所述可穿戴设备100的用户群体。
具体的,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壳体10包括主体11和两个弯折部12,两个所述弯折部12分别位于所述主体11两端,本实施例中是由主体11两端延伸弯折形成。所述主体11对应人体的两个眼睛,所述主体11为中空罩状并与所述镜筒相对应,所述第一镜筒23和第二镜筒24收容于所述主体11内,第一镜腿31和第二镜腿32分别与两个所述弯折部12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镜腿31和第二镜腿32与所述弯折部12转动连接,并可相对所述弯折部12转动,以将所述第一镜腿31和第二镜腿32相对主体11收拢,从而减小所述可穿戴设备100的占用空间,增加了所述可穿戴设备100的便携性。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镜腿31和第二镜腿32也可以与所述弯折部12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以简化所述可穿戴设备100的结构,同时保证所述镜腿的一体稳定性。
请一并参阅图1-图3,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镜筒23和第二镜筒24为圆形,所述第一镜筒23和第二镜筒24的中间均设有镜片。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镜筒23和第二镜筒24也可以是其它形状,所述镜筒的形状和大小可以根据所述壳体10的主体形状和大小进行调整,以适应所述壳体10。所述壳体10内还设有显示屏(图未示),所述显示屏显示的内容通过所述镜片进入佩戴者的眼睛,以使佩戴者观看所述显示屏显示的内容。所述第一镜筒23对应于佩戴者的左眼,所述第二镜筒24对应和佩戴者的右眼。所述第一镜筒23和第二镜筒24位于初始瞳距位置时,通过调节件50可以增大所述第一镜筒23和第二镜筒24之间的距离,即调大瞳距。所述第一镜筒23包括第一侧231和与所述第一侧231相对的第二侧232,所述第一侧231朝向佩戴者的鼻翼处。所述第二镜筒24包括第三侧241和与所述第三侧241相对的第四侧242,所述第三侧241朝向佩戴者的鼻翼处。所述第一侧231与所述第三侧241相对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可穿戴设备100包括导杆21,所述导杆21沿着所述壳体10长度方向固定在所述壳体10的主体11内,所述第一镜筒23和第二镜筒24的外表面均设有滑动结构22。第一镜筒23和第二镜筒24通过所述滑动结构22滑动装于所述导杆21上并可沿着所述导杆21长度方向移动,并且所述第一镜筒23和第二镜筒24悬挂在所述导杆上。所述导杆21对所述第一镜筒23和第二镜筒24的移动起到导向作用,使所述第一镜筒23和第二镜筒24受力沿着所述导杆21移动而不发生偏移。
本实施例中,所述滑动结构22为具有通孔的块体,所述块体固定在所述第一镜筒23和第二镜筒24的外表面,所述通孔的方向与所述导杆21延伸方向相同。所述导杆21穿过所述第一镜筒23和第二镜筒24的滑动结构22上的所述通孔,将所述镜筒安装在所述壳体10内。并且两个所述镜筒可以通过所述滑动结构22沿着所述导杆21长度方向在所述壳体10内滑动。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滑动结构22也可以是设有滑槽的块体,导杆21上设有滑轨,只要能将所述镜筒滑动安装在所述导杆21上,并可沿着所述导杆21长度方向滑动即可。
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3,所述弹性件40位于所述第一镜筒23和第二镜筒24之间连接所述第一镜筒23和第二镜筒24。具体的,所述弹性件40包括固定块41和两个弹性体,两个弹性体分别为第一弹性体1和第二弹性体2。所述第一弹性体1和第二弹性体2为弹簧或其它具有弹性的绳子。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体1和第二弹性体2为弹簧。所述固定块41固定在所述壳体10内并位于第一镜筒23和第二镜筒24之间,所述固定块41与第一镜筒23和第二镜筒24之间均形成间距,所述第一弹性体1位于所述固定块41与第一镜筒23之间的所述间距内,且所述第一弹性体1一端与所述固定块4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镜筒2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体2位于所述固定块41与第二镜筒24之间的所述间距内,且所述第二弹性体2一端与所述固定块4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镜筒24固定连接。具体的,所述第一弹性体1连接所述固定块41与所述第一镜筒23的第一端231,所述第二弹性体2连接所述固定块41与所述第二镜筒24的第三侧241。所述弹性体的伸长方向与所述导杆21延伸方向相同。
其中,所述第一镜筒23和第二镜筒24位于初始瞳距位置时,所述第一弹性体1和所述第二弹性体2处于预拉伸状态或者自然弹性状态。本实施例中,第一镜筒23和第二镜筒24位于初始瞳距位置时两个所述弹性体处于预拉伸状态。当所述弹性体被拉伸时,第一镜筒23和第二镜筒24之间相对距离变大。这里所述的“预拉伸状态”是指从自然状态到拉伸状态的过渡态。也就是说,所述第一弹性体1和所述第二弹性体2处于预拉伸状态时,所述第一镜筒23对所述第一弹性体1保持相对平衡没有产生位移的拉力;所述第二镜筒24对所述第二弹性体2保持相对平衡没有产生位移的拉力,所述第一镜筒23和第二镜筒24在所述初始瞳距位置保持平衡而不发生移动。
当所述调节件50卷绕所述柔性绳,所述第一柔性绳46拉动第一镜筒23朝着所述第一镜腿31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弹性体1继续被拉伸。所述第二柔性绳47拉动所述第二镜筒24朝着所述第二镜腿32方向移动,所述第二弹性体2继续被拉伸。释放所述第一柔性绳46,所述第一柔性绳46对所述第一镜筒23的作用力消失,所述第一弹性体1回复力拉动所述第一镜筒23朝着靠近所述弹性体1方向移动,从而拉动所述第一柔性绳46使所述第一柔性绳46再次处于拉紧状态。释放所述第二柔性绳47,所述第二柔性绳47对所述第二镜筒24的作用力消失,所述第二弹性体2回复力拉动所述第二镜筒24朝着靠近所述第二弹性体1方向移动,从而拉动所述第二柔性绳47使所述第二柔性绳47再次处于拉紧状态。所述柔性绳和所述弹性体对所述镜筒的作用力使得所述镜筒固定在目标位置而不发生移动。当然,所述第一柔性绳46和所述第二柔性绳47也可以处于松弛的状态,即弹性力处于自然状态,在使用所述可穿戴设备100时,通过所述调节件50重新拉紧所述柔性绳即可保持镜筒的稳定性。
请继续参阅图2和图3,在调节所述可穿戴设备100的瞳距时,通过所述调节件50卷绕所述柔性绳,使所述柔性绳拉动所述镜筒向所述镜腿方向滑动,调节两个所述镜筒之间的相对距离至第一目标瞳距位置,所述调节件50锁定所述柔性绳定位所述镜筒,此时所述弹性件40被拉伸,所述柔性绳保持拉紧状态,当然也可以处于松弛状态。本实施例中,当需要将所述第一镜筒23和所述第二镜筒24之间的距离增大时,调节所述第一镜腿31内的调节件50使之卷绕所述第一柔性绳46,调节所述第二镜腿32内的调节件50使之卷绕所述第二柔性绳47,从而使所述第一镜筒23和所述第二镜筒24之间的距离增大至第一目标瞳距位置。锁定所述第一柔性绳46后,所述第一弹性体1、所述第一柔性绳46对所述第一镜筒23的作用力,使所述第一镜筒23锁定。锁定所述第二柔性绳47后,所述第二弹性体2、所述第二柔性绳47对所述第二镜筒24的作用力,使所述第二镜筒24锁定。从而使所述第一镜筒23和所述第二镜筒24在所述第一目标瞳距位置锁定并保持稳定。
所述调节件50释放所述柔性绳,所述弹性件40回弹力拉动所述镜筒移动至第二目标瞳距位置,并通过所述调节件50锁定所述柔性绳以使镜筒保持在第二目标瞳距位置,所述柔性绳保持拉紧状态;或者所述弹性件40回弹力拉动所述镜筒移动至初始目标瞳距位置。具体的,调节所述第一镜腿31内调节件50释放所述第一柔性绳46,所述第一弹性体1拉动所述第一镜筒23移动。调节所述第二镜腿32内的调节件50释放所述第二柔性绳47,所述第二弹性体2拉动所述第二镜筒24移动,从而使所述第一镜筒23和所述第二镜筒24之间的距离移动至第二目标瞳距位置。锁定所述第一柔性绳46后,所述第一弹性体1、所述第一柔性绳46对所述第一镜筒23的作用力,使所述第一镜筒23锁定。锁定所述第二柔性绳47后,所述第二弹性体2、所述第二柔性绳47对所述第二镜筒24的作用力,使所述第二镜筒24锁定。从而使所述第一镜筒23和所述第二镜筒24在所述第二目标瞳距位置锁定并保持稳定。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调节件50释放所述柔性绳,所述弹性件40拉动所述镜筒移动使所述第一镜筒23和所述第二镜筒24之间的距离减小至初始目标瞳距位置。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可穿戴设备100可以通过调节调节件50,实现所述镜筒之间距离的增大或减小,以适应佩戴者的瞳距。
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第一镜腿31位于所述壳体10靠近所述第一镜筒23一侧,并与一个弯折部12连接,所述第二镜腿32位于所述壳体10靠近所述第二镜筒24一侧,并与另一个弯折部12连接。所述第一镜腿31和所述第二镜腿32分别佩戴在佩戴者的左右耳上。所述第一镜腿31和第二镜腿32内均具有收容腔33,所述收容腔33沿着所述镜腿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镜腿31和所述第二镜腿32的收容腔33内均设有所述调节件50。
请一并参阅图2-图4,本实施例中,每一所述调节件50包括调节轮501、传动齿轮502和卷绕轮503,所述调节轮501用于与其所在的镜腿转动连接并露出镜腿外部,所述卷绕轮503与所述传动齿轮502固定于同一转轴上,所述柔性绳卷绕在所述卷绕轮503上;所述调节轮501与所述传动齿轮502啮合并带动所述传动齿轮502转动,所述传动齿轮502带动所述卷绕轮503同时转动,以释放或者卷绕在卷绕轮503上的柔性绳。
两个所述调节件50分别收容于所述第一镜腿31和所述第二镜腿32内。两个所述调节件50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柔性绳46与所述第二柔性绳47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镜腿31和所述第二镜腿32的结构相同。下面以收容于所述第二镜腿32内的所述调节件50、第二柔性绳47和第二镜腿32为例进行说明。
所述第二镜腿32包括侧壁321、顶壁322以及与所述顶壁322相对的底壁323,所述侧壁321、所述顶壁322和所述底壁323围成所述收容腔33。所述侧壁321位于所述收容腔33内设有固定轴(图未示),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轴上,且所述转轴的轴向与所述侧壁321表面垂直。所述卷绕轮503和所述传动齿轮502收容于所述收容腔33内并均固定在所述转轴上,且所述卷绕轮503和所述传动齿轮502的径向方向与所述侧壁321的表面平行。所述卷绕轮503和所述传动齿轮502同时随着所述转轴相对侧壁321转动。所述调节轮501位于所述传动齿轮502靠近所述顶壁322一侧。
所述顶壁322上设有开孔34,所述开孔34与所述收容腔33贯通,所述调节轮501转动装于所述收容腔33的内壁上并部分露出所述开孔34,以方便用户转动所述调节轮501。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调节轮501也可以位于所述传动齿轮502靠近所述底壁323一侧,所述开孔设于所述底壁323上,所述调节轮501通过所述底壁323上的开孔露出所述第二镜腿32外。所述第二柔性绳47一端卷绕在所述卷绕轮503上,另一端沿着所述收容腔33向所述壳体10延伸,并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镜筒24的第三侧241。转动所述调节轮501,所述调节轮501带动所述传动齿轮502转动,从而带动所述卷绕轮503转动。所述卷绕轮503转动带动所述第二柔性绳47释放,以使所述第二镜筒24朝着靠近所述第二镜筒24方向移动。所述卷绕轮503转动带动所述第二柔性绳47卷绕,以使所述第二镜筒24朝着远离所述第二镜筒24方向移动。
同样的,另一个调节件50装于所述第一镜腿31内,其装配方式与在第二镜腿32内装配方式相同,且调节轮501通过开孔露出第一镜腿31。转动所述第一镜腿31内调节件50的调节轮501,释放或卷绕所述第一柔性绳46,以使所述第一镜筒23朝着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镜筒24方向移动。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调节件50分别用于调节两个所述镜筒的位置。也就是说,所述第一镜筒23和所述第二镜筒24的位置可以分别调节,互不干扰。这使得所述可穿戴设备100能够适用于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可以满足部分眼疾患者,如斜视眼的实际使用需求,扩大了用户群体。
请参阅图2,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节件50还包括锁止部60。后续对所述锁止部60的具体描述都已第二镜腿32为例说明。当需要调节镜筒位置时,先调节所述锁止部60释放所述传动齿轮502,然后调节所述调节轮501使所述传动齿轮502转动,从而带动所述柔性绳拉动所述镜筒移动。当所述镜筒位置调节到合适位置时,调节所述锁止部60锁定所述传动齿轮502,所述镜筒固定在瞳距的目标位置。通过控制所述锁止部60,使所述镜筒位置能够随调随停,实现对所述镜筒位置的无极调节,使得所述镜筒位置能够更加精准的适应于佩戴者,进一步提高佩戴者的使用体验。
请参阅图2和图5,本实施例锁止部60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以第二镜腿32上的调节件50为例说明,所述锁止部60包括按钮601、齿条603和弹簧602。所述按钮601包括按压部6011、旋转部6012、卡持部6013和固定部6014,所述卡持部6013一端间隔设有至少一个卡持位。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持部6013上间隔设有多个卡持位,多个所述卡持位围成一圈。所述旋转部6012一端设有卡合位,所述卡合位与所述卡持位相对应,且所述卡持位和所述卡合为均为斜齿形。所述按压部6011穿过所述卡持部6013抵持所述旋转部6012一端。所述旋转部6012另一端抵持所述固定部6014。所述弹簧602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齿条603和所述按钮601的固定部6014。所述锁止部60装于所述收容腔33内且所述按钮601的按压部露出所述第二镜腿32,所述锁止部60与所述调节轮501位于所述传动齿轮502相对两侧。本实施例中,所述锁止部60位于所述传动齿轮502靠近所述底壁323一侧。所述底壁323上设有开口槽,所述按钮601可向收容腔内滑动的装于所述开口槽内并通过所述开口槽露出所述第二镜腿32外,以方便用户的操作。所述齿条603朝向所述传动齿轮502并可以与所述传动齿轮503啮合。所述收容腔内与位于开口槽周缘设有安装槽,所述弹簧602和所述齿条603装于所述安装槽内,在所述弹簧602带动齿条603伸缩时,保证弹簧602和齿条603的运动轨迹的稳定性。
按压所述按钮601的按压部6011,所述按压部6011推动所述旋转部6012朝向所述弹簧602方向移动,并相对所述卡持部6013旋转,以使所述卡合位与所述卡持位卡合。从而使所述旋转部6012带动所述固定部6014朝向所述弹簧602方向移动,以压缩所述弹簧602,使所述弹簧602推动所述齿条603朝着所述传动齿轮502方向移动。从而使所述齿条603与所述传动齿轮502啮合,所述传动齿轮502被锁紧。松开按钮601后,所述卡合位与所述卡持位仍然处于卡合状态,所述弹簧602保持压缩状态,所述齿条603保持与所述传动齿轮502啮合,从而限制所述传动齿轮502的转动,同时限制与所述传动齿轮502同轴固定的卷绕轮503的转动,使所述卷绕轮503在受到所述柔性绳的拉力时仍然能够保持原始状态而不发生转动,所述调节轮501转动时也不会带动所述传动齿轮502和所述卷绕轮503转动,这样所述柔性绳也不发生卷绕或释放。所述弹性件对第一镜筒23的作用力和所述第一柔性绳46对所述第一镜筒23的作用力,使所述第一镜筒23保持平衡,所述弹性件对第一镜筒24的作用力和所述第二柔性绳47对所述第二镜筒24的作用力,使所述第二镜筒24保持平衡,从而使第一镜筒23和所述第二镜筒24能够锁定在目标瞳距位置而不发生移动。
当需要调节所述镜筒瞳距时,按压所述按钮601释放所述弹簧602,所述弹簧602带动所述齿条603脱离所述传动齿轮502,所述传动齿轮502被释放,所述传动齿轮502和所述卷绕轮503在径向方向处于自由状态。当弹性件处于拉伸状态时,弹性件由于回弹力作用,拉动所述第一镜筒23和所述第二镜筒24朝着靠近所述弹性件方向移动,从而拉动所述柔性绳,所述柔性绳的拉力带动所述卷绕轮503转动,以释放所述柔性绳,从而使所述第一镜筒23与所述第二镜筒24之间的距离减小。当所述镜筒处于初始瞳距位置时,转动所述调节轮501,以带动所述传动齿轮502和所述卷绕轮503转动,从而卷绕所述柔性绳,使所述柔性绳拉动所述镜筒朝着远离所述弹性件方向移动,以将所述镜筒调节至目标瞳距位置。
请参阅图2和图6,本申请锁止部的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述锁止部61包括按钮611、弹簧612和压头613。所述压头613包括连接端613a和与所述连接端613a相对的锁止端613b,所述弹簧612弹性连接所述连接端613a和所述按钮611,所述压头613朝向与所述传动齿轮502的侧表面502a。所述锁止部61装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按钮611通过设于所述第二镜腿32的侧壁321的所述开口槽露出所述第二镜腿32外,以便操作所述锁止部61。
进一步的,所述锁止端613b上包覆有橡胶614,一方面,所述橡胶614起到增大阻尼,增大所述锁止端613b与所述传动齿轮502之间的摩擦力的作用,使得所述锁止端613b能够更加有效的锁止所述传动齿轮502。另一方面,所述锁止端613b上包覆的橡胶614对所述锁止端613b还起到保护作用,避免所述锁止端613b受到磨损。同时,本实施例中的锁止部60结构简单,有利于降低成本。
本实施例中,所述按钮611被限位在开口槽位置并可向弹簧方向移动,按压按钮611弹簧被压缩,按钮611可以通过设置卡扣与开口槽边缘的卡槽卡持以保证弹簧保持压缩状态,再次按压按钮611,卡扣和卡槽脱离,弹簧恢复初始状态。本实施例中,弹簧初始状态处于自然弹力状态而按压所述按钮611压缩所述弹簧612,所述锁止端613b与所述传动齿轮502的侧表面502a产生摩擦力以锁紧所述传动齿轮502;按压所述按钮611释放所述弹簧612,所述弹簧612回弹力使所述锁止端613b与所述传动齿轮502的侧表面502a脱离以释放所述传动齿轮502,而且所述锁止端613b与所述传动齿轮502的侧表面502a接触但不产生相对的力度或者产生的力度可以忽略不计,不会影响传动齿轮502的转动。具体的,按压所述按钮611压缩所述弹簧612,所述弹簧612推动所述压头613朝着靠近所述传动齿轮502方向移动,所述锁止端613b抵接所述传动齿轮502侧表面502a,所述锁止端613b与所述传动齿轮502侧表面502a产生摩擦力以锁紧所述传动齿轮502。松开按钮611后,所述弹簧612保持压缩状态,所述锁止端613b与所述传动齿轮502保持锁紧状态。从而限制了所述传动齿轮502的转动,同时限制了与所述传动齿轮502同轴固定的所述卷绕轮503的转动,使所述柔性绳不发生卷绕和释放,所述镜筒能够锁定在目标瞳距位置而不发生移动。
当需要调节所述镜筒的位置时,按压所述按钮611释放所述弹簧612,所述弹簧612回弹力带动所述压头613朝着远离所述传动齿轮502方向移动,所述锁止端613b脱离所述传动齿轮502的侧表面502a。所述锁止端613b与所述传动齿轮502表面的摩擦力消失,所述传动齿轮502被释放,使得所述传动齿轮502在径向方向处于自由状态。当弹性件处于拉伸状态时,所述弹性件由于回弹力作用会拉动所述镜筒朝着靠近所述弹性件方向移动,从而使所述第一镜筒23与所述第二镜筒24之间的距离减小。当所述镜筒处于初始瞳距位置时,转动所述调节轮501,以带动所述传动齿轮502和所述卷绕轮503转动,从而卷绕两个所述柔性绳,使所述柔性绳拉动所述第一镜筒23与所述第二镜筒24朝着远离所述弹性件方向移动,以将第一镜筒23与所述第二镜筒24调节至目标瞳距位置。可以理解,本实施例的按钮611结构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按钮601结构相同。
请参阅图2和图7,本申请锁止部的第三实施方式中,图7中除了示意了调节件50和锁止部62还有镜腿的部分结构。所述锁止部62包括滑动开关621和锁止体622。所述锁止体622包括锁止面622a,所述锁止体622固定于所述滑动开关621上。所述锁止面622a与所述滑动开关621呈倾斜角度,所述锁止面622a朝向所述传动齿轮502与所述传动齿轮502转动方向相交或者平行。所述锁止部62设于所述传动齿轮502靠近所述底壁323一侧。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镜腿32的所述底壁323上设有滑槽324,所述滑槽324包括第一子端324a和与所述第一子端324a相对的第二子端324b,所述滑动开关621滑动装于所述滑槽324内,并通过所述滑槽324露出所述第二镜腿32外,且所述滑动开关621可沿着所述滑槽324滑动。所述滑动开关621位于第一子端324a时,所述锁止面622a远离所述传动齿轮502,所述传动齿轮502在径向方向处于自由状态,所述滑动开关621滑动至第二子端324b,所述锁止面622a锁紧所述传动齿轮502。
进一步的,所述锁止面622a上包覆有橡胶623,一方面,所述橡胶623起到增大阻尼,增大所述锁止面622a与所述传动齿轮502之间的摩擦力的作用,使得所述锁止面622a能够更加有效的锁止所述传动齿轮502。另一方面,所述锁止面622a上包覆的橡胶623对所述锁止面622a还起到保护作用,避免所述锁止面622a受到磨损。
所述滑动开关621滑动带动所述锁止面622a接触或者远离所述传动齿轮502,以锁紧或释放所述传动齿轮502实现所述柔性绳的锁定和释放。具体的,将所述滑动开关621由第一子端324a向第二子端324b滑动,所述滑动开关621带动所述锁止体622朝着靠近所述传动齿轮502方向移动,直至所述锁止面622a贴合所述传动齿轮502,所述锁止面622a与所述传动齿轮502之间产生摩擦力,以锁紧所述传动齿轮502。从而限制了所述传动齿轮502的转动,同时限制了与所述传动齿轮502同轴固定的所述卷绕轮503的转动,使该卷绕轮503的上的所述柔性绳不发生卷绕和释放,所述镜筒能够锁定在目标瞳距位置而不发生移动。
当需要调节所述镜筒的位置时,将所述滑动开关621由所述第二子端324b向所述第一子端324a滑动,所述滑动开关621带动所述锁止体622朝着远离所述传动齿轮502方向移动,所述锁止面622a脱离所述传动齿轮502,所述锁止面622a与所述传动齿轮502之间的摩擦力消失,所述传动齿轮502被释放,使得所述传动齿轮502在径向方向处于自由状态。当弹性件40处于拉伸状态时,所述弹性件40由于回弹力作用会拉动所述镜筒朝着靠近所述弹性件40方向移动,从而使所述第一镜筒23与所述第二镜筒24之间的距离减小。当所述镜筒处于初始瞳距位置时,转动所述调节轮501,以带动所述传动齿轮502和所述卷绕轮503转动,从而卷绕所述柔性绳,使所述柔性绳拉动所述镜筒朝着远离所述弹性件40方向移动,以将所述镜筒调节至目标瞳距位置。
请参阅图2和图8,本申请锁止部的第四实施方式中,所述锁止部63包括线圈631、磁性件632、通电开关633和电源634,所述线圈631卷绕在所述磁性件632外表面,所述通电开关633电连接所述电源634与所述线圈631。具体的,所述电源634可以为单独为所述线圈631供电的电源634,也可以是所述可穿戴设备100内部的电源。本实施例中,所述线圈631由单独的电源634供电。所述磁性件632为长条形,所述线圈631沿着所述磁性件632长度方向卷绕在所述磁性件632上。所述锁止部63整体设置于所述传动齿轮502侧面502a。所述第二镜腿32的侧壁上设有开口槽,所述通电开关633通过所述开口槽露出所述第二镜腿32外。所述第二镜腿32上开口槽的位置不做具体限定,可以设于底壁323上,也可以设于顶壁322上,还可以设于侧壁321上。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口槽设于侧壁321上,以使所述锁止部63整体排布更加紧凑。所述磁性件632固定在所述镜腿内壁上,一端632a靠近所述传动齿轮502侧面,另一端632b朝着所述镜腿侧壁321延伸。所述磁性件632一端632a与所述传动齿轮502侧面刚好接触但与所述传动齿轮502之间不具有摩擦力。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传动齿轮502侧面与所述磁性件632一端632a也可以留有空隙,所述空隙的距离不做具体限定,只要所述磁性件632具有磁性后的吸引力能够吸引所述传动齿轮502而锁紧所述传动齿轮502即可。所述传动齿轮502为磁性材质,可以是铁、钴或镍,也可以是含有铁、钴或镍的物质。本实施例中,所述传动齿轮502的材质为铁,所述传动齿轮502可以被具有磁性的物体吸引。
所述通电开关633控制所述电源634与所述线圈631之间的导通或断电,使所述磁性件632具有磁性而吸引所述传动齿轮502,或者使所述磁性件632消磁而与所述传动齿轮502脱离,以锁紧或释放所述传动齿轮502。具体的,打开所述通电开关633使所述电源634与所述线圈631之间导通,所述线圈631围成的空间内产生磁场,置于所述线圈631内的磁性件632被磁化而具有磁性,因而可以吸引所述传动齿轮502,从而锁紧所述传动齿轮502。进而限制了所述传动齿轮502和所述卷绕轮503的转动,使所述柔性绳不发生卷绕和释放,所述镜筒能够锁定在目标瞳距位置而不发生移动。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传动齿轮可以被磁性吸引或释放,及可以使磁性材料或者磁性面以保证与磁性件产生的磁力产生作用。
当需要调节所述镜筒的位置时,断开所述通电开关633使所述电源634与所述线圈631断电,所述磁性件632的磁性消失,所述磁性件632对所述传动齿轮502的吸引力消失,所述传动齿轮502被释放。此时,所述传动齿轮502径向方向处于自由状态。当弹性件40处于拉伸状态时,所述弹性件40由于回弹力作用会拉动所述镜筒朝着靠近所述弹性件40方向移动,从而使所述第一镜筒23与所述第二镜筒24之间的距离减小。当所述镜筒处于初始瞳距位置时,转动所述调节轮501,以带动所述传动齿轮502和所述卷绕轮503转动,从而卷绕所述柔性绳,使所述柔性绳拉动所述镜筒朝着远离所述弹性件40方向移动,以将所述镜筒调节至目标瞳距位置。
请参阅图2,所述可穿戴设备100还包括两个张紧轮43,所述张紧轮43收容在所述壳体10内并与所述壳体10连接,每一所述张紧轮43位于每一所述镜筒和与该镜筒连接的所述镜腿之间,所述张紧轮43包括转动面,所述柔性绳绕于所述张紧轮43的转动面上。具体的,一个所述张紧轮43位于所述第一镜筒23和所述第一镜腿31之间,另一个所述张紧轮43位于所述第二镜筒24和所述第二镜腿32之间。下面以位于所述第二镜腿32和所述第二镜筒24之间的张紧轮43为例进行说明。
位于所述第二镜腿32和所述第二镜筒24之间的张紧轮43对所述第二柔性绳47起到导向作用,使所述第二柔性绳47的运动方向能够顺着所述第二镜筒24到所述张紧轮43,所述张紧轮43到所述第二镜腿32再到所述卷绕轮503,而不发生偏移。同样的,位于所述第一镜筒23和所述第一镜腿31之间的所述张紧轮43对所述第一柔性绳46起到导向作用,使所述第一柔性绳46的运动方向能够顺着所述第一镜筒23到所述张紧轮43,所述张紧轮43到所述第一镜腿31再到所述卷绕轮503,而不发生偏移。
所述柔性绳的材质可以为钢丝绳、纤维绳、尼龙绳或碳素绳。本实施例中,所述柔性绳的材质为纤维绳。能够满足强度需求,同时纤维绳的质量轻,可以进一步实现所述可穿戴设备100的轻量化,减轻佩戴者的荷载,增加佩戴舒适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柔性绳也可以为钢丝绳,钢丝绳具有更好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性,且具有较高的强度,可以提高所述柔性绳的耐用性。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中,所述柔性绳为尼龙绳,尼龙绳具有较好的延展性和弹性,且成本低。本发明再一实施例中,所述柔性绳为碳素绳,碳素绳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和耐水性,可以提高所述柔性绳的耐用性,同时也适用于潮湿度较高的环境。此外,碳素绳质量轻,利于所述可穿戴设备100的轻量化,能够提高佩戴者的佩戴舒适性。总之,所述柔性绳的材质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进行选择。
进一步的,所述柔性绳保持拉紧状态。所述弹性体、所述柔性绳及所述导杆21对所述镜筒产生的作用力使所述镜筒在所述壳体10内处于平衡状态。所述柔性绳处于拉紧状态时,对所述镜筒产生作用力,所述柔性绳对所述镜筒的作用力可以抵消所述弹性体对所述镜筒的作用力,使所述镜筒在弹性体伸长方向处于平衡状态。所述导杆21对所述镜筒的作用力及所述柔性绳对所述镜筒在与所述导杆21垂直的方向上的分力,使所述镜筒在与所述导杆21垂直的方向上保持平衡。这样,可以使得所述镜筒在所述壳体10内保持平衡,以避免在使用过程中,所述镜筒在所述壳体10内发生晃动,从而影响佩戴者的使用体验。
请回参图1和图2,所述可穿戴设备100还包括识别模块和控制模块(图未示),所述识别模块用于识别所述佩戴者的瞳孔间距并获得识别结果,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识别模块、所述调节轮501及所述锁止部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识别结果控制所述调节轮501转动,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控制所述锁止部工作状态。
具体的,所述识别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识别模块识别佩戴者的瞳孔间距得到识别结果,并将所述识别结果传输给控制模块。当前镜筒位置与佩戴者瞳孔位置相适应,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锁止部使所述锁止部锁定所述传动齿轮502,以使所述卷绕轮503固定。若当前镜筒位置与佩戴者瞳孔位置有偏差时,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锁止部使所述锁止部释放所述传动齿轮502。同时,所述锁止部控制所述调节轮501,使所述调节轮501转动以带动所述传动齿轮502和所述卷绕轮503转动,从而使所述卷绕轮503卷绕或释放所述柔性绳,进而实现所述镜筒位置的改变,以使所述镜筒的位置能够适应与佩戴者的瞳孔位置。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识别模块和控制模块,使得所述可穿戴设备100可以根据佩戴者的瞳距自动调节镜筒的位置,实现了所述可穿戴设备100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调节,进一步方便了用户的使用,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和实施方式,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此,任何熟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两个镜筒、两个镜腿和瞳距调节部;两个所述镜筒间隔收容于所述壳体内并可在所述壳体内相对滑动,两个所述镜筒分别对应于佩戴者的左右眼;两个所述镜腿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相对两侧;
所述瞳距调节部包括弹性件、两个调节件和两个柔性绳,所述弹性件包括固定块和两个弹性体,所述固定块固定在所述壳体内并位于两个所述镜筒之间与每一个所述镜筒之间形成间距,两个所述弹性体位于所述间距内,每一所述弹性体一端与所述固定块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镜筒固定连接;
两个所述调节件分别收容于两个所述镜腿内;每一所述柔性绳的一端与一个所述镜腿内的所述调节件卷绕连接,另一端由所述镜腿内向所述壳体延伸并固定连接与所述镜腿相邻的所述镜筒上;所述弹性件的回弹力方向与所述柔性绳拉力方向相反,所述调节件带动所述柔性绳拉动所述镜筒在所述壳体内滑动并拉伸所述弹性件,以调大两个所述镜筒之间的相对距离,所述调节件释放所述柔性绳,所述弹性件的回弹力使两个所述镜筒之间的相对距离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镜筒位于初始瞳距位置时所述弹性件处于预拉伸状态或者自然弹性状态,两个所述镜筒之间的相对距离调大,所述弹性件被拉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调节件卷绕所述柔性绳,使所述柔性绳拉动所述镜筒向所述镜腿方向滑动,调节两个所述镜筒之间的相对距离至第一目标瞳距位置,所述调节件锁定所述柔性绳,所述弹性件被拉伸,所述柔性绳保持拉紧状态;
所述调节件释放所述柔性绳,所述弹性件回弹力拉动所述镜筒移动至第二目标瞳距位置;或者所述弹性件回弹力拉动所述镜筒移动至初始目标瞳距位置;通过所述调节件锁定所述柔性绳使所述柔性绳保持拉紧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调节件包括调节轮、传动齿轮和卷绕轮,所述调节轮与所述镜腿转动连接,所述卷绕轮与所述传动齿轮固定于同一转轴上,所述柔性绳卷绕在所述卷绕轮上;所述调节轮与所述传动齿轮啮合并带动所述传动齿轮转动,所述传动齿轮带动所述卷绕轮同时转动,以释放或者卷绕所述柔性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包括锁止部,所述锁止部包括按钮、齿条和弹簧,所述弹簧弹性连接所述齿条和所述按钮,按压所述按钮压缩或释放所述弹簧,使所述齿条与所述传动齿轮啮合或者脱离,以锁紧或释放所述传动齿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还包括锁止部,所述锁止部包括按钮、弹簧和压头,所述压头包括连接端和与所述连接端相对的锁止端,所述弹簧弹性连接所述连接端和所述按钮,所述压头朝向与所述传动齿轮的侧表面,按压所述按钮压缩所述弹簧,所述锁止端与所述传动齿轮的侧表面产生摩擦力以锁紧所述传动齿轮;按压所述按钮释放所述弹簧,所述弹簧回弹力使所述锁止端与所述传动齿轮的侧表面脱离以释放所述传动齿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还包括锁止部,所述锁止部包括滑动开关和锁止体,所述锁止体包括锁止面,所述锁止体固定于所述锁止开关上,所述锁止面与所述开关呈倾斜角度,所述锁止面朝向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传动齿轮转动方向相交或者平行,所述滑动开关滑动带动所述锁止面接触或者远离所述传动齿轮,以锁紧或释放所述传动齿轮实现所述柔性绳的锁定和释放。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还包括锁止部,所述锁止部包括线圈、磁性件、通电开关和电源,所述线圈卷绕在所述磁性件外表面,所述通电开关与所述电源和所述线圈电连接,所述通电开关控制所述电源与所述线圈之间的导通或断电,使所述磁性件具有磁性而吸引所述传动齿轮,或者使所述磁性件消磁而与所述传动齿轮脱离,以锁紧或释放所述传动齿轮。
9.根据权利要求5-8任一项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镜腿包括收容腔,所述镜腿上设有与所述收容腔贯通的开孔,所述传动齿轮和所述卷绕轮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且所述转轴与所述收容腔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调节轮转动装于所述收容腔内的内壁上并部分露出所述开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两个张紧轮,所述张紧轮收容在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每一所述张紧轮位于每一所述镜筒和所述镜腿之间,所述张紧轮包括转动轮面,所述柔性绳绕于所述张紧轮的转动轮面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导杆,所述导杆沿着所述壳体长度方向固定在所述壳体内,每一所述镜筒外表面设有滑动结构,两个所述镜筒通过所述滑动结构滑动装于所述导杆上并可沿着所述导杆长度方向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识别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识别模块用于识别所述佩戴者的瞳孔间距并获得识别结果,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识别模块、所述调节轮及所述锁止部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识别结果控制所述调节轮转动,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控制所述锁止部工作状态。
CN202110211001.0A 2021-02-25 2021-02-25 可穿戴设备 Active CN1149671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11001.0A CN114967134B (zh) 2021-02-25 2021-02-25 可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11001.0A CN114967134B (zh) 2021-02-25 2021-02-25 可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67134A CN114967134A (zh) 2022-08-30
CN114967134B true CN114967134B (zh) 2023-09-12

Family

ID=829738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11001.0A Active CN114967134B (zh) 2021-02-25 2021-02-25 可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67134B (zh)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75497A (en) * 1969-08-11 1971-04-20 Foster Grant Co Inc Auxiliary eye protection assembly
US6302538B1 (en) * 2000-01-10 2001-10-16 Dean Friedman Enclosed spring bridge mechanism for clip-on sunglasses
CN1501124A (zh) * 2002-11-18 2004-06-02 D 改进的可夹上的太阳镜
US6755521B1 (en) * 2003-07-11 2004-06-29 20/20 Marketing Ltd. Clip-on glasses assembly and actuating mechanism therefor
WO2007081745A2 (en) * 2006-01-06 2007-07-19 Marcio Marc Abreu Biologically fit wearable electronics apparatus and methods
JP2010074220A (ja) * 2008-09-16 2010-04-02 Brother Ind Ltd 頭部装着型画像表示装置
CN203892424U (zh) * 2014-03-26 2014-10-22 成都海鑫立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永磁制动离合器
WO2017219735A1 (zh) * 2016-06-22 2017-12-28 北京蚁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瞳距自适应头戴式显示装置
CN108008536A (zh) * 2017-11-30 2018-05-08 深圳市中科智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自动调焦和保护眼睛功能的vr眼镜
WO2018094794A1 (zh) * 2016-11-24 2018-05-3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头戴式虚拟现实设备瞳距调节机构及头戴式虚拟现实设备
CN207937689U (zh) * 2017-10-19 2018-10-02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增强现实眼镜
TWM570961U (zh) * 2018-12-01 Telescopic clamping structure without mirror glasses
CN208888485U (zh) * 2018-09-28 2019-05-2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瞳距调节装置和一种头戴显示设备
CN208984896U (zh) * 2018-07-27 2019-06-14 郭海艺 一种安全软体学生用护目镜框
CN209343045U (zh) * 2019-02-19 2019-09-03 深圳市科比翼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瞳距的ar光学模组
CN209657017U (zh) * 2019-03-15 2019-11-19 盛岩 一种可调节瞳距的近视矫正眼镜
CN211402938U (zh) * 2020-03-04 2020-09-01 杭州光粒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眼镜
CN212111995U (zh) * 2020-07-06 2020-12-08 广州引力波科技创新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可适配不同年龄段人群的vr眼罩
WO2021176061A1 (de) * 2020-03-06 2021-09-10 Schuberth Gmbh Schutzhelm

Patent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570961U (zh) * 2018-12-01 Telescopic clamping structure without mirror glasses
US3575497A (en) * 1969-08-11 1971-04-20 Foster Grant Co Inc Auxiliary eye protection assembly
US6302538B1 (en) * 2000-01-10 2001-10-16 Dean Friedman Enclosed spring bridge mechanism for clip-on sunglasses
CN1501124A (zh) * 2002-11-18 2004-06-02 D 改进的可夹上的太阳镜
US6755521B1 (en) * 2003-07-11 2004-06-29 20/20 Marketing Ltd. Clip-on glasses assembly and actuating mechanism therefor
WO2007081745A2 (en) * 2006-01-06 2007-07-19 Marcio Marc Abreu Biologically fit wearable electronics apparatus and methods
JP2010074220A (ja) * 2008-09-16 2010-04-02 Brother Ind Ltd 頭部装着型画像表示装置
CN203892424U (zh) * 2014-03-26 2014-10-22 成都海鑫立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永磁制动离合器
WO2017219735A1 (zh) * 2016-06-22 2017-12-28 北京蚁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瞳距自适应头戴式显示装置
WO2018094794A1 (zh) * 2016-11-24 2018-05-3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头戴式虚拟现实设备瞳距调节机构及头戴式虚拟现实设备
CN207937689U (zh) * 2017-10-19 2018-10-02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增强现实眼镜
CN108008536A (zh) * 2017-11-30 2018-05-08 深圳市中科智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自动调焦和保护眼睛功能的vr眼镜
CN208984896U (zh) * 2018-07-27 2019-06-14 郭海艺 一种安全软体学生用护目镜框
CN208888485U (zh) * 2018-09-28 2019-05-2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瞳距调节装置和一种头戴显示设备
CN209343045U (zh) * 2019-02-19 2019-09-03 深圳市科比翼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瞳距的ar光学模组
CN209657017U (zh) * 2019-03-15 2019-11-19 盛岩 一种可调节瞳距的近视矫正眼镜
CN211402938U (zh) * 2020-03-04 2020-09-01 杭州光粒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眼镜
WO2021176061A1 (de) * 2020-03-06 2021-09-10 Schuberth Gmbh Schutzhelm
CN212111995U (zh) * 2020-07-06 2020-12-08 广州引力波科技创新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可适配不同年龄段人群的vr眼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67134A (zh) 2022-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144347A (en) Head-mounted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EP0592318B1 (en) Head-mounted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KR101408237B1 (ko) 안근운동 장치
CN210427955U (zh) 眼镜壳体和头戴式显示设备
US6481025B2 (en) Elastomeric tensioning system for head and ear mounted eyewear
US20210325681A1 (en) Head-mounted display
CN114967134B (zh) 可穿戴设备
CN110376740A (zh) 头戴式设备支架及头戴式设备
CN112230431A (zh) 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
CN112303103B (zh) 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
CN213338219U (zh) 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
US6000797A (en) Spectacles
CN113321061A (zh) 一种钢绞线收卷机构
WO2023038806A2 (en) Devices with adjustable headbands
CN216696880U (zh) 头戴调节装置和头戴显示设备
US20220326730A1 (en) Head-mounted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CN112882249B (zh) 一种防脱眼镜
CN211724497U (zh) 一种阻力装置
CN114647087A (zh) 额部支撑结构及头显设备
CN114392144A (zh) 一种舒适性高的头戴式眼全息视力仪
CN219695583U (zh) 一种镜腿长度可调节的眼镜
CN113835224A (zh) 智能眼镜
CN219997427U (zh) 一种带灯的3d眼镜
CN206642061U (zh) 变焦极目训练装置
CN219127258U (zh) 一种便于拆卸遮挡片的反转拍眼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