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96880U - 头戴调节装置和头戴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头戴调节装置和头戴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696880U CN216696880U CN202220242894.5U CN202220242894U CN216696880U CN 216696880 U CN216696880 U CN 216696880U CN 202220242894 U CN202220242894 U CN 202220242894U CN 216696880 U CN216696880 U CN 21669688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gnetic
- head
- adjusting
- magnetic member
- connecting r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头戴调节装置和头戴显示设备,头戴调节装置包括:壳体,壳体设有调节腔和与调节腔连通的调节开口;连杆,可活动安装于调节腔,以朝靠近或远离调节开口的方向活动;第一磁性件,安装于连杆的端部,以与连杆同步活动;第二磁性件,安装于壳体,第二磁性件至少部分位于第一磁性件的靠近调节开口的一侧;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相向的部分互为同性磁极,以使第一磁性件与第二磁性件产生磁斥力;绑带,绑带一端连接于连杆,另一端伸出调节开口,以朝靠近或远离调节开口的方向伸缩。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头戴调节装置可使头戴显示设备在被佩戴后自动调节松紧,无需用户手动操作,提高了头戴显示设备的使用便利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头戴显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头戴调节装置和头戴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虚拟现实头戴设备、增强现实头戴设备以及混合现实头戴设备等头戴显示设备,通常包括用于向用户展示图像信息的设备主体以及用于将设备主体佩戴于用户头部的佩戴部。
佩戴部通常包括从设备主体两端向一侧延伸的绑带或者侧臂,头戴显示设备佩戴于用户头部之后,绑带或者侧臂位于用户头部两侧。鉴于不同用户的头围不同,为适配不同用户佩戴,还需调节绑带或者侧臂长度以调节头戴显示设备佩戴松紧度。
相关技术中的头戴显示设备,大都需要通过手动调节绑带或者侧臂长度,不利于用户操作,影响头戴显示设备的使用便利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头戴调节装置和头戴显示设备,以解决现有的头戴显示设备使用便利性较差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头戴调节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有调节腔和与所述调节腔连通的调节开口;
连杆,可活动安装于所述调节腔,以朝靠近或远离所述调节开口的方向活动;
第一磁性件,安装于所述连杆的端部,以与所述连杆同步活动;
第二磁性件,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二磁性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磁性件的靠近所述调节开口的一侧;所述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相向的部分互为同性磁极,以使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产生磁斥力;
绑带,所述绑带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杆,另一端伸出所述调节开口,以朝靠近或远离所述调节开口的方向伸缩。
可选的,所述第二磁性件沿所述调节腔的深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磁性件位于所述第二磁性件宽度方向上的一侧,所述第一磁性件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磁性件的延伸方向呈夹角设置。
可选的,所述第二磁性件在延伸方向上呈弧形设置,所述第一磁性件位于所述第二磁性件的凹弧侧,所述第一磁性件的活动轨迹形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的形状相同。
可选的,所述壳体还包括安装于所述调节腔内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调节腔分隔为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所述连杆和所述绑带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位于所述第二安装腔;所述隔板开设有导向通槽,所述导向通槽沿所述连杆的活动方向延伸;所述连杆的一端通过所述导向通槽伸入所述第二安装腔,以供所述第一磁性件连接。
可选的,所述头戴调节装置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磁性件的滑柱;所述隔板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与所述导向通槽并行,所述滑柱与所述滑槽可滑动配合。
可选的,所述头戴调节装置还包括滚套,所述滚套可转动套设于所述滑柱,以与所述滑槽的槽壁滚动配合。
可选的,所述调节腔内设有两所述隔板,两所述隔板将所述调节腔分隔为所述第一安装腔和两个所述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位于两所述第二安装腔之间;两所述第二安装腔内均设有所述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两所述隔板均开设有所述导向通槽;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通过两所述导向通槽伸入两所述第二安装腔,以分别与两所述第一磁性件连接。
可选的,所述壳体设有两所述调节腔和两所述调节开口,两所述调节腔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排布,两所述调节开口相背设置;各所述调节腔内均设有所述连杆、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所述绑带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绑带分别连接于两所述连杆,以分别相对两所述调节开口伸缩。
可选的,所述头戴调节装置还包括安装于所述调节开口处的两减磨柱,两所述减磨柱并行间隔设置,所述绑带位于两所述减磨柱之间。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头戴显示设备,所述头戴显示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和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头戴调节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头戴调节装置,通过在壳体内设置连杆、绑带、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将第一磁性件与第二磁性件的同性磁极相向,并将绑带和第一磁性件连接于连杆;从而绑带受拉力作用朝外拉动连杆时,第一磁性件会随连杆一起朝靠近调节开口的方向活动。由于第二磁性件至少部分位于第一磁性件的靠近调节开口的一侧,因此第二磁性件会对第一磁性件产生斥力。当绑带被朝外拉伸至适应用户头部的长度后,对绑带的拉力会被撤去;此时第二磁性件会在斥力的作用下朝内活动,并通过连杆将绑带朝内拉动。绑带的外端会连接于头戴显示设备的设备主体,在绑带被朝内拉动时,头戴调节装置会配合设备主体夹固用户头部,以实现自动适应用户头部的效果。在设备主体与头戴调节装置夹固到位后,第一磁性件受到的斥力与绑带外端受到的阻力会形成平衡,从而使头戴调节装置和设备主体被稳定佩戴于用户的头部。由此,用户在使用头戴显示设备时,只需将绑带拉出至大于头部尺寸的长度即可;用户在佩戴头戴显示设备后,绑带会在磁斥力的作用下向调节腔内缩紧,以夹固用户的用户;从而可使头戴显示设备在被佩戴后自动调节松紧,无需用户手动操作,提高了头戴显示设备的使用便利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申请及其有益效果,下面将结合附图来进行说明。其中,在下面的描述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部分。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头戴显示设备的俯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头戴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头戴调节装置的局部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头戴调节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头戴调节装置的俯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头戴调节装置的部分结构分解图。
图7为图6所示的头戴调节装置的局部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头戴调节装置110和头戴显示设备100,以解决现有的头戴显示设备100使用便利性低的问题。以下将结合附图对其进行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头戴调节装置110可应用于头戴显示设备100,示例性的,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头戴显示设备100的俯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头戴显示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头戴显示设备100可以包括设备主体120和头戴调节装置110,其中,头戴调节装置110的绑带50会连接于设备主体120。设备主体120用以供用户佩戴于眼部,以向用户眼睛投射影像。头戴调节装置110用以供用户佩戴于后脑部,以通过绑带50的伸缩来使头戴调节装置110和设备主体120从头部的前后两侧夹固头部,从而实现头戴显示设备100在头部上的稳固佩戴。头戴显示设备100佩戴于头部后,绑带50位于头部的一侧。头戴显示设备100还可包括顶加固带80,顶加固带80一端连接于头戴调节装置110的顶部、另一端连接于设备主体120的顶部。头戴显示设备100佩戴于头部后,顶加固带80会绕过用户的头顶,以通过用户的头顶对顶加固带80形成支撑,从而对头戴显示设备100整体形成支撑,以提高头戴显示设备100的佩戴稳定性。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头戴调节装置110的结构,以下将结合附图对头戴调节装置110进行介绍。
示例性的,请参阅图3和图4,图3为图2所示的头戴调节装置110的局部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头戴调节装置11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头戴调节装置110包括壳体10、连杆20、第一磁性件30、第二磁性件40和绑带50。壳体10设有调节腔11和与调节腔11连通的调节开口12。连杆20可活动安装于调节腔11,以朝靠近或远离调节开口12的方向活动。第一磁性件30安装于连杆20的端部,以与连杆20同步活动。第二磁性件40安装于壳体10且至少部分位于第一磁性件30靠近调节开口12的一侧。第一磁性件30和第二磁性件40相向的部分互为同性磁极,以使第一磁性件30与第二磁性件40之间产生磁斥力。绑带50一端连接于连杆20,另一端伸出调节开口12,以朝靠近或远离调节开口12的方向伸缩。
壳体10整体呈长方体状或长条体状。调节腔11沿壳体10的横向延伸,调节开口12位于壳体10横向上的端部。连杆20沿调节腔11的宽度方向延伸,并可沿调节腔11的深度方向移动。绑带50的内端位于调节腔11内并连接于连杆20,绑带50的外端位于调节腔11外并用以连接于设备主体120。绑带50被朝外拉长时,连杆20会被朝靠近调节开口12的方向拉动。连杆20朝远离调节开口12的方向活动时,也会带动绑带50收缩。连杆20与壳体10的配合方式不做限制,只需满足可在壳体10内移动即可。
第一磁性件30和第二磁性件40可设置为磁铁。连杆20被绑带50朝靠近调节开口12的方向拉动时,第一磁性件30也会同步朝靠近调节开口12的方向活动。第二磁性件40的形状不做限制,只需满足至少部分位于第一磁性件30靠近调节开口12的一侧即可。也就是说,第一磁性件30朝向调节开口12的部分也同时朝向第二磁性件40;且不管第一磁性件30靠近或远离调节开口12,第二磁性件40始终有部分位于第一磁性件30与调节开口12之间。举例而言,第二磁性件40可设置为块状并全部邻近调节开口12。由于第一磁性件30和第二磁性件40相向的部分互为同性磁极,因此第二磁性件40会对第一磁性件30产生磁斥力。该磁斥力会驱动第一磁性件30远离调节开口12,也就是说,当绑带50没有被向外拉伸时,连杆20和第一磁性件30也没有受到沿调节开口12朝外的作用力;此时第二磁性件40对第一磁性件30产生的斥力会驱动第一磁性件30朝内运动,以带动连杆20朝内运动,进而带动绑带50朝内收缩。
绑带50的收缩会使头戴调节装置110和设备主体120夹固用户头部,在夹固到位后,绑带50内端受到的力和外端受到的力会形成平衡,从而使绑带50、连杆20和第一磁性件30都停留在受力平衡的位置。
现有技术中,大都是手动调节头戴显示设备100的松紧度,调节过程十分繁琐。当头戴显示设备100佩戴于用户头部时,用户才能感受松紧度是否合适,而此时手动调节非常不便,其一,用户在调节时,手要举至头部,调节时间一长,手臂肌肉容易疲劳;其二,用户无法看到手动调节装置,用户需要摸索到手动调节装置,再凭印象调节。若用户在佩戴前即手动完成对头戴显示设备100的松紧度的调节,确实能够方便许多,然而,在没有佩戴感受的情况下,如此调节得到的松紧度与用户头部的适配性很差。当然,可在佩戴该头戴显示设备100后感受松紧度后,再将其取下,适应性调松或者调紧,而后再次佩戴检查松紧度,如此,确实可兼顾调节准确度和手部负荷,但是,这样调节太过繁琐,调节时间未免过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头戴调节装置110中,通过在壳体10内设置连杆20、绑带50、第一磁性件30和第二磁性件40,将第一磁性件30与第二磁性件40的同性磁极相向,并将绑带50和第一磁性件30连接于连杆20;从而绑带50受拉力作用朝外拉动连杆20时,第一磁性件30会随连杆20一起朝靠近调节开口12的方向活动。由于第二磁性件40至少部分位于第一磁性件30的靠近调节开口12的一侧,因此第二磁性件40会对第一磁性件30产生斥力。当绑带50被朝外拉伸至适应用户头部的长度后,对绑带50的拉力会被撤去;此时第二磁性件40会在斥力的作用下朝内活动,并通过连杆20将绑带50朝内拉动。绑带50的外端会连接于头戴显示设备100的设备主体120,在绑带50被朝内拉动时,头戴调节装置110会配合设备主体120夹固用户头部,以实现自动适应用户头部的效果。在设备主体120与头戴调节装置110夹固到位后,第一磁性件30受到的斥力与绑带50外端受到的阻力会形成平衡,从而使头戴调节装置110和设备主体120被稳定佩戴于用户的头部。由此,用户在使用头戴显示设备100时,只需将绑带50拉出至大于头部尺寸的长度即可;用户在佩戴头戴显示设备100后,绑带50会在磁斥力的作用下向调节腔11内缩紧,以夹固用户的用户;从而可使头戴显示设备100在被佩戴后自动调节松紧,无需用户手动操作,提高了头戴显示设备100的使用便利性。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头戴调节装置110,以下将结合附图对头戴调节装置110进行说明。
示例性的,请结合图4和图5,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头戴调节装置11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头戴调节装置110的俯视图。所述壳体10设有两所述调节腔11和两所述调节开口12,两所述调节腔11沿所述壳体10的长度方向排布,两所述调节开口12相背设置;各所述调节腔11内均设有所述连杆20、第一磁性件30和第二磁性件40;所述绑带50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绑带50分别连接于两所述连杆20,以分别相对两所述调节开口12伸缩。
两调节开口12分设于壳体10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两个绑带50分别通过两个调节开口12伸缩。两个调节腔11内第一磁性件30、第二磁性件40、连杆20和绑带50的位置关系和连接关系相同,从而头戴调节装置110的两端均可伸出绑带50与设备主体120的两端连接。可以理解,两个绑带50均被拉伸时,两个绑带50的伸长方向相反,两个调节腔11内第一磁性件30的活动方向相反,两个调节腔11内连杆20的活动方向也相反。头戴显示设备100被佩戴于用户头部时,两个绑带50分别贴近用户头部的左右两侧。由此,两个绑带50可配合壳体10和设备主体120从多个方向夹固于用户头部,以提高头戴显示设备100的佩戴稳定性。
示例性的,请参阅图4,所述头戴调节装置110还包括安装于所述调节开口12处的两减磨柱73,两所述减磨柱73并行间隔设置,所述绑带50位于两所述减磨柱73之间。减磨柱73用以避免绑带50直接于调节开口12的周缘接触摩擦,从而可减少绑带50在伸缩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以使绑带50的伸缩过程更加顺利,并减少对绑带50的摩擦损坏。减磨柱73可设置为圆柱,以减少与绑带50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减少对绑带50的摩擦。减磨柱73还可以设置为可旋转安装于调节开口12处,以在被绑带50刮擦时能顺势转动,从而可进一步减少对绑带50的摩擦。
示例性的,请参阅图4和图5,所述第二磁性件40沿所述调节腔11的深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磁性件30位于所述第二磁性件40宽度方向上的一侧,所述第一磁性件30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磁性件40的延伸方向呈夹角设置。第二磁性件40可呈直条状,也可呈弧条状,在此不做限制。第二磁性件40的延伸方向与调节开口12的开口方向并行,第一磁性件30的长度方向既与第二磁性件40的延伸方向呈夹角,也与调节开口12的开口方向呈夹角。也就是说,不管第一磁性件30离调节开口12是近还是远,第一磁性件30的磁极始终倾斜朝向第二磁性件40的磁极,且第一磁性件30的磁极与第二磁性件40的磁极夹角保持不变。而第二磁性件40磁极的磁场强度在延伸方向上是一致的,因此,不管第一磁性件30在哪个位置,其受到的磁斥力的方向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由受力分析可知,第二磁性件40对第一磁性件30产生的斥力F0可被分解为两个分力Fx和Fy,其中,第一分力Fx的方向与调节开口12的开口方向并行且朝向调节开口12内侧,第二分力Fy的方向垂直于调节开口12的开口方向。通过限定连杆20的活动轨迹,可只使第一分力Fx能对第一磁性件30起到推动作用,也就是对连杆20起到朝内推动的作用。
也就是说,连杆20在调节腔11内始终会受到一个朝内推动的分作用力,从而使连接于连杆20的绑带50始终就有朝内收缩的运动趋势。绑带50受到朝外的拉力时,只要该拉力大于连杆20受到的分作用力,就可将绑带50朝外拉长。该拉力撤去后,绑带50会自动朝内收缩,直到绑带50的内外两端受到的作用力平衡为止。由此,可使绑带50在自动收缩适应头部尺寸的过程中,其受到的用以收缩的作用力大小和方向保持稳定,从而可提高绑带50自动调节过程的稳定性。
示例性的,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磁性件40在延伸方向上呈弧形设置,所述第一磁性件30位于所述第二磁性件40的凹弧侧,所述第一磁性件30的活动轨迹形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40的形状相同。第二磁性件40的形状、第一磁性件30和连杆20的活动轨迹均呈弧形,当然,壳体10也可整体呈弧形,从而可使壳体10更加吻合人体的后脑部曲线;并且绑带50的拉伸和收缩轨迹也能更吻合人体的头部曲线,从而可降低绑带50的自动调节难度,并进一步提高头戴显示设备100的佩戴稳定性。
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所述壳体10还包括安装于所述调节腔11内的隔板60,所述隔板60将所述调节腔11分隔为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所述连杆20和所述绑带50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一磁性件30和第二磁性件40位于所述第二安装腔;所述隔板60开设有导向通槽61,所述导向通槽61沿所述连杆20的活动方向延伸;所述连杆20的一端通过所述导向通槽61伸入所述第二安装腔,以供所述第一磁性件30连接。
第一磁性件30可活动连接于隔板60,第二磁性件40固定于隔板60。导向通槽61沿调节腔11的深度方向延伸,用以限定连杆20的活动轨迹。结合上述第二磁性件40沿调节腔11的深度方向延伸的实施例,导向通槽6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磁性件40的延伸方向并行,从而保证连杆20和第一磁性件30的活动轨迹与第二磁性件40并行,以使绑带50可被稳定的朝外拉伸或朝内收缩。
示例性的,所述调节腔11内设有两所述隔板60,两所述隔板60将所述调节腔11分隔为所述第一安装腔和两个所述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位于两所述第二安装腔之间;两所述第二安装腔内均设有所述第一磁性件30和第二磁性件40,两所述隔板60均开设有所述导向通槽61;所述连杆20的两端分别通过两所述导向通槽61伸入两所述第二安装腔,以分别与两所述第一磁性件30连接。
两第二安装腔分设于调节腔11的顶部和底部,两个第一磁性件30和连杆20起到相互限位的作用,以使连杆20和两个第一磁性件30在纵向上固定于调节腔11。两个第二安装腔内的第一磁性件30受到的斥力大小和方向相同,从而使连杆20的两端均可受到内推力。由此,增加了连杆20的受力部位,避免连杆20受力集中,从而可提高连杆20的活动稳定性,并使绑带50的收缩过程更加顺利稳定。
示例性的,请参阅图6和图7,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头戴调节装置110的部分结构分解图,图7为图6所示的头戴调节装置110的局部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所述头戴调节装置110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磁性件30的滑柱71;所述隔板60开设有滑槽62,所述滑槽62与所述导向通槽61并行,所述滑柱71与所述滑槽62可滑动配合。滑柱71连接于第一磁性件30朝向隔板60的一面,滑柱71与第一磁性件30可通过粘接的方式连接。第一磁性件30活动时,滑柱71与滑槽62滑动配合,从而可减少第一磁性件30与隔板60的接触摩擦,以减少第一磁性件30受到的摩擦阻力,同时还能减轻对第一磁性件30的摩擦损坏。滑槽62的数量可为两个,两滑槽62分设于导向通槽61宽度方向上的两侧,滑柱71的数量和位置与滑槽62对应,从而可提高第一磁性件30的活动稳定性。
示例性的,请参阅图7,所述头戴调节装置110还包括滚套72,所述滚套72可转动套设于所述滑柱71,以与所述滑槽62的槽壁滚动配合。滚动摩擦相比滑动摩擦的摩擦力更小,因此可进一步减少第一磁性件30受到的摩擦阻力,同时还能减少滑柱71与滑槽62配合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滚套72可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以进一步减少滚动噪音,并提高滚动的稳定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头戴调节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头戴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有调节腔和与所述调节腔连通的调节开口;
连杆,可活动安装于所述调节腔,以朝靠近或远离所述调节开口的方向活动;
第一磁性件,安装于所述连杆的端部,以与所述连杆同步活动;
第二磁性件,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二磁性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磁性件的靠近所述调节开口的一侧;所述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相向的部分互为同性磁极,以使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产生磁斥力;
绑带,所述绑带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杆,另一端伸出所述调节开口,以朝靠近或远离所述调节开口的方向伸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性件沿所述调节腔的深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磁性件位于所述第二磁性件宽度方向上的一侧,所述第一磁性件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磁性件的延伸方向呈夹角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戴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性件在延伸方向上呈弧形设置,所述第一磁性件位于所述第二磁性件的凹弧侧,所述第一磁性件的活动轨迹形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的形状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头戴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安装于所述调节腔内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调节腔分隔为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所述连杆和所述绑带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位于所述第二安装腔;所述隔板开设有导向通槽,所述导向通槽沿所述连杆的活动方向延伸;所述连杆的一端通过所述导向通槽伸入所述第二安装腔,以供所述第一磁性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戴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戴调节装置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磁性件的滑柱;所述隔板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与所述导向通槽并行,所述滑柱与所述滑槽可滑动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头戴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戴调节装置还包括滚套,所述滚套可转动套设于所述滑柱,以与所述滑槽的槽壁滚动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戴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腔内设有两所述隔板,两所述隔板将所述调节腔分隔为所述第一安装腔和两个所述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位于两所述第二安装腔之间;两所述第二安装腔内均设有所述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两所述隔板均开设有所述导向通槽;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通过两所述导向通槽伸入两所述第二安装腔,以分别与两所述第一磁性件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头戴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有两所述调节腔和两所述调节开口,两所述调节腔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排布,两所述调节开口相背设置;各所述调节腔内均设有所述连杆、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所述绑带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绑带分别连接于两所述连杆,以分别相对两所述调节开口伸缩。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头戴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戴调节装置还包括安装于所述调节开口处的两减磨柱,两所述减磨柱并行间隔设置,所述绑带位于两所述减磨柱之间。
10.一种头戴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戴显示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头戴调节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242894.5U CN216696880U (zh) | 2022-01-28 | 2022-01-28 | 头戴调节装置和头戴显示设备 |
PCT/CN2023/070755 WO2023142954A1 (zh) | 2022-01-28 | 2023-01-05 | 头戴调节装置和头戴显示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242894.5U CN216696880U (zh) | 2022-01-28 | 2022-01-28 | 头戴调节装置和头戴显示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696880U true CN216696880U (zh) | 2022-06-07 |
Family
ID=818241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242894.5U Active CN216696880U (zh) | 2022-01-28 | 2022-01-28 | 头戴调节装置和头戴显示设备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696880U (zh) |
WO (1) | WO2023142954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142954A1 (zh) * | 2022-01-28 | 2023-08-03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头戴调节装置和头戴显示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7266238U (zh) * | 2017-08-29 | 2018-04-20 | 潍坊歌尔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绑带长度调节结构及一种头戴设备 |
CN207266239U (zh) * | 2017-08-29 | 2018-04-20 | 潍坊歌尔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绑带长度调节结构及一种头戴设备 |
WO2019135209A1 (en) * | 2018-01-08 | 2019-07-11 | Flex Ltd. | Quick adjustment and strap locking system |
GB2578589B (en) * | 2018-10-31 | 2021-07-14 | 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Inc | Head-mountable apparatus, systems and methods |
CN209070230U (zh) * | 2018-11-07 | 2019-07-05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头戴显示设备及其绑带调节装置 |
US11810714B2 (en) * | 2020-03-25 | 2023-11-07 | Apple Inc. | Headband for head-mounted device |
CN216696880U (zh) * | 2022-01-28 | 2022-06-07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头戴调节装置和头戴显示设备 |
-
2022
- 2022-01-28 CN CN202220242894.5U patent/CN216696880U/zh active Active
-
2023
- 2023-01-05 WO PCT/CN2023/070755 patent/WO2023142954A1/zh unknown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142954A1 (zh) * | 2022-01-28 | 2023-08-03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头戴调节装置和头戴显示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3142954A1 (zh) | 2023-08-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6696880U (zh) | 头戴调节装置和头戴显示设备 | |
US3945053A (en) | Rolling contact prosthetic knee joint | |
EP3637794A1 (en) | Head wearable equipment with adjustable bone-conductive acoustic device | |
EP4296755A1 (en) | Head-mounted display apparatus | |
CN211299426U (zh) | 长度可调的窗帘杆 | |
KR200268683Y1 (ko) | 혁대의 교환형 자동신축장치 | |
CN116717693A (zh) | 多脚支架及拍摄支架 | |
GB2447866A (en) | Eyewear | |
CN212519395U (zh) | 一种头戴设备和头戴结构 | |
CN206115043U (zh) | 松紧带的松紧调节机构、佩戴装置 | |
CN215067522U (zh) | 头戴式显示设备 | |
JP6613418B1 (ja) | 泳ぐ人用の近視メガネ | |
CN209821531U (zh) | 一种可伸缩折叠眼镜 | |
CN211061786U (zh) | 增强现实眼镜 | |
CN220040885U (zh) | 一种防掉落的眼镜 | |
KR20150125270A (ko) | 안면 장착구의 벨트길이 조절기구 | |
CN214209356U (zh) | 一种可调节头带长度的泳镜 | |
CN221155287U (zh) | 一种指关节弯直锻炼装置 | |
CN220141900U (zh) | 牵引带 | |
CN209012722U (zh) | 操作方便的显示屏支撑架 | |
CN215423006U (zh) | 一种具有调节机构的收缩头带 | |
CN209731316U (zh) | 一种手机模型 | |
CN114967134B (zh) | 可穿戴设备 | |
CN214338097U (zh) | 一种能钩挂口罩的头戴麦克风 | |
CN220820382U (zh) | 一种带按压式连接结构的眼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