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58267A - 一种双组分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组分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58267A
CN114958267A CN202210766450.6A CN202210766450A CN114958267A CN 114958267 A CN114958267 A CN 114958267A CN 202210766450 A CN202210766450 A CN 202210766450A CN 114958267 A CN114958267 A CN 1149582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modified polyether
parts
silane
stir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6645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58267B (zh
Inventor
蔡耀武
陆瑜翀
李瑶
王珂
孙小康
史乾坤
赵永振
王亚豪
李晓龙
杜帅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Hollowlite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Hollowlite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Hollowlite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Hollowlite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6645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5826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9582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582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582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582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71/00Adhesives based on polyeth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1/00Features of adhesiv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J9/00, e.g. additives
    • C09J11/02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 C09J11/04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inorgan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1/00Features of adhesiv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J9/00, e.g. additives
    • C09J11/02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 C09J11/06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organ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2201/00Specific properties of additives
    • C08K2201/014Additiv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different additives of the same subgroup in C08K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1/00Properties
    • C08L2201/08Stabilised against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r oxyd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Sealing Material Composi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用密封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组分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密封胶包括A组分和B组分;A组分按重量份数计包括:基体树脂50~100份;巯基烷氧基硅烷改性聚醚树脂10~50份;第一增塑剂5~80份;空心玻璃微珠50~100份,且不为0;增强填料1~20份;光稳定剂0.5~5份;B组分按重量份数计包括:第二增塑剂5~80份;炭黑0.5~10份;偶联剂1.0~10份;第一催化剂0.1~10份。本发明中,各组分相互配合,共同作用,使制备得到的双组分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的导热系数较低,粘接性能较优,耐老化性能较优,断裂伸长率较优,适用于装配式建筑墙体接缝无热桥填充。

Description

一种双组分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用密封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组分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墙体接缝内多填充聚氨酯发泡胶,聚氨酯发泡胶在发泡均匀的情况下,导热系数也较低。但实际使用时,聚氨酯发泡胶的发泡情况是不可控制的,而且聚氨酯发泡胶的耐老化性和混凝土的粘接均不好。
普通的双组分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可以解决聚氨酯发泡胶粘接性不佳和耐老化性能不高的问题,但其导热系数在0.50W/(m·K)左右,这种材料隔热保温的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双组分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双组分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导热系数较低,粘接性能较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组分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包括A组分和B组分;
所述A组分按重量份数计包括:
Figure BDA0003725802010000011
所述B组分按重量份数计包括:
Figure BDA0003725802010000012
Figure BDA0003725802010000021
优选的,所述A组分和B组分的质量比为5~10:1。
优选的,所述基体树脂包括二甲氧基与三乙氧基混合封端的硅烷改性聚醚树脂、三甲氧基封端的硅烷改性聚醚树脂、三乙氧基封端的硅烷改性聚醚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二甲氧基与三乙氧基混合封端的硅烷改性聚醚树脂在25℃下的粘度为3000~50000cps;
所述三甲氧基封端的硅烷改性聚醚树脂在25℃下的粘度为10000~80000cps;
所述三乙氧基封端的硅烷改性聚醚树脂在25℃下的粘度为5000~50000cps。
优选的,所述巯基烷氧基硅烷改性聚醚树脂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得到;
聚醚二元醇 500~1000份;
第二催化剂 1.0~10份;
巯基烷氧基硅烷 10~100份;
所述聚醚二元醇的官能度为2,重均分子量为4000~8000;
所述第二催化剂包括有机铋催化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有机铋催化剂中铋的质量含量为10%~30%;
所述巯基烷氧基硅烷包括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巯丙基二甲氧基甲基硅烷、巯甲基三甲氧基硅烷、巯甲基二甲氧基甲基硅烷和巯乙基二甲氧基甲基硅烷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巯基烷氧基硅烷改性聚醚树脂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将聚醚二元醇、巯基烷氧基硅烷和第二催化剂混合,在50~80℃下反应后,经纯化、干燥,得到巯基烷氧基硅烷改性聚醚树脂。
优选的,所述第一增塑剂包括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和磷酸二苯基异癸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空心玻璃微珠的真密度为0.12~0.70g/cm3,粒径为5~100μm;
所述增强填料包括纳米碳酸钙、滑石粉和气相二氧化硅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光稳定剂包括受阻胺类光稳定剂和苯并三唑类光稳定剂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第二增塑剂包括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和磷酸二苯基异癸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炭黑包括炭黑MPC,比表面积为100~130m2/g;
所述偶联剂为KH560;
所述第一催化剂包括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二醋酸二辛基锡、辛酸亚锡、二有机锡双(β-二酮酯)和螯合锡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A组分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a1)将基体树脂、巯基烷氧基硅烷改性聚醚树脂、第一增塑剂和光稳定剂混合,得到第一混合料;
a2)将第一混合料和干燥的增强填料搅拌混合,以20~40Hz搅拌3~10min后,再在真空条件下以30~50Hz搅拌1~2h,得到第二混合料;
所述真空条件的真空度为0.04~0.14MPa;
a3)将所述第二混合料与干燥的空心玻璃微珠混合,以20~30Hz搅拌3~10min后,再在真空条件下以20~30Hz搅拌10~30min,得到A组分;
所述真空条件的真空度为0.04~0.14MPa。
优选的,所述B组分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b1)将第二增塑剂和干燥的炭黑混合,以20~40Hz搅拌3~10min后,再在真空条件下以30~50Hz搅拌1~2h;
所述真空条件的真空度为0.04~0.14MPa;
b2)将步骤b1)得到的混合物与偶联剂和第一催化剂混合,在真空条件下以30~50Hz搅拌10~30min,得到B组分;
所述真空条件的真空度为0.04~0.14MPa。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文所述的双组分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A组分和B组分混合,固化后,得到双组分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组分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包括A组分和B组分;所述A组分按重量份数计包括:基体树脂50~100份;巯基烷氧基硅烷改性聚醚树脂10~50份;第一增塑剂5~80份;空心玻璃微珠50~100份,且不为0;增强填料1~20份;光稳定剂0.5~5份;所述B组分按重量份数计包括:第二增塑剂5~80份;炭黑0.5~10份;偶联剂1.0~10份;第一催化剂0.1~10份。本发明中,各组分相互配合,共同作用,使制备得到的双组分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的导热系数较低,粘接性能较优,耐老化性能较优,断裂伸长率较优。这种新型的密封材料不仅隔热保温,而且与混凝土粘接良好,在经过浸水、紫外线照射材料的性质均不发生变化,不开裂、不粉化,适用于装配式建筑墙体接缝无热桥填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组分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包括A组分和B组分;
所述A组分按重量份数计包括:
Figure BDA0003725802010000041
所述B组分按重量份数计包括:
Figure BDA0003725802010000042
所述A组分中: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体树脂的重量份数为100份或80份。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体树脂包括二甲氧基与三乙氧基混合封端的硅烷改性聚醚树脂、三甲氧基封端的硅烷改性聚醚树脂、三乙氧基封端的硅烷改性聚醚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二甲氧基与三乙氧基混合封端的硅烷改性聚醚树脂在25℃下的粘度为3000~50000cps。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二甲氧基与三乙氧基混合封端的硅烷改性聚醚树脂包括S303H、S203H或ESSX888E。所述ESSX888E的粘度为20000cps。
所述三甲氧基封端的硅烷改性聚醚树脂在25℃下的粘度为10000~80000cps。具体的,包括SAX520或SAX530。
所述三乙氧基封端的硅烷改性聚醚树脂在25℃下的粘度为5000~50000cps。具体的,包括ESS2410E。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巯基烷氧基硅烷改性聚醚树脂的重量份数为20份或40份。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巯基烷氧基硅烷改性聚醚树脂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得到;
聚醚二元醇 500~1000份;
第二催化剂 1.0~10份;
巯基烷氧基硅烷 10~100份。
所述聚醚二元醇的官能度为2,重均分子量为4000~8000。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聚醚二元醇的重量份数为1000份。所述聚醚二元醇的重均分子量为8000或4000。
所述第二催化剂包括有机铋催化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有机铋催化剂中铋的质量含量为10%~30%。所述有机铋催化剂包括BCAT-E18、BCAT-E20和BCAT-E28中的至少一种。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有机铋催化剂为BCAT-E20。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催化剂的重量份数为1.0~10份;具体的,为2份。
所述巯基烷氧基硅烷包括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巯丙基二甲氧基甲基硅烷、巯甲基三甲氧基硅烷、巯甲基二甲氧基甲基硅烷和巯乙基二甲氧基甲基硅烷中的至少一种。均可以为一般市售。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巯基烷氧基硅烷的重量份数为50份或100份。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巯基烷氧基硅烷改性聚醚树脂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将聚醚二元醇、巯基烷氧基硅烷和第二催化剂混合,在50~80℃下反应后,经纯化、干燥,得到巯基烷氧基硅烷改性聚醚树脂。
所述反应的时间为5~7h。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反应的温度为70℃,时间为6h。
本发明对所述纯化和干燥的方法和参数并无特殊的限制,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纯化和干燥的方法和参数即可。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增塑剂包括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和磷酸二苯基异癸酯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增塑剂的重量份数为40份。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空心玻璃微珠的重量份数为70份。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空心玻璃微珠的真密度为0.12~0.70g/cm3,粒径为5~100μm。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空心玻璃微珠包括第一空心玻璃微珠、第二空心玻璃微珠和第三空心玻璃微珠;
第一空心玻璃微珠的真密度为0.20~0.22g/cm3,D90为110μm。所述第一空心玻璃微珠可以为HL20,由郑州圣莱特生产。
第二空心玻璃微珠的真密度为0.37~0.39g/cm3,D90为65μm。所述第二空心玻璃微珠可以为HL38,由郑州圣莱特生产。
第三空心玻璃微珠的真密度为0.40~0.44g/cm3,D90为40μm。所述第三空心玻璃微珠可以为HS42,由郑州圣莱特生产。
所述第一空心玻璃微珠、第二空心玻璃微珠和第三空心玻璃微珠的质量比可以为25~35:15~25:20~30;具体的,可以为30:20:20或30:20:30。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空心玻璃微珠包括第一空心玻璃微珠和第三空心玻璃微珠;所述第一空心玻璃微珠和第三空心玻璃微珠的质量比可以为45~55:25~35;具体的,可以为50:30。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增强填料包括纳米碳酸钙、滑石粉和气相二氧化硅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增强填料的重量份数为5份。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光稳定剂包括受阻胺类光稳定剂和苯并三唑类光稳定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受阻胺类光稳定剂包括TINUVIN770、HALS、UV3853和UV3346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苯并三唑类光稳定剂包括UV384、UV326和Tinuvin1130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光稳定剂的重量份数为1份。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A组分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a1)将基体树脂、巯基烷氧基硅烷改性聚醚树脂、第一增塑剂和光稳定剂混合,得到第一混合料;
a2)将第一混合料和干燥的增强填料搅拌混合,以20~40Hz搅拌3~10min后,再在真空条件下以30~50Hz搅拌1~2h,得到第二混合料;
所述真空条件的真空度为0.04~0.14MPa;
a3)将所述第二混合料与干燥的空心玻璃微珠混合,以20~30Hz搅拌3~10min后,再在真空条件下以20~30Hz搅拌10~30min,得到A组分;
所述真空条件的真空度为0.04~0.14MPa。
步骤a1)中: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混合为搅拌混合,所述混合的转速为20~40Hz,时间为5~10min;具体的,所述混合的转速为30Hz,时间为8min。所述混合在双行星搅拌机中进行。
步骤a2)中: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干燥的增强填料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将增强填料在100~110℃下干燥4h,得到干燥的增强填料;所述干燥在干燥箱中进行。具体的,干燥的温度为105℃。
步骤a3)中: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干燥的空心玻璃微珠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将空心玻璃微珠在100~110℃下干燥4h,得到干燥的空心玻璃微珠;所述干燥在干燥箱中进行。具体的,干燥的温度为105℃。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二混合料与干燥的空心玻璃微珠混合,以25Hz搅拌6min后,再在真空条件下以25Hz搅拌20min。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再在真空条件下以20~30Hz搅拌10~30min后,还包括:充入氮气出胶至包装瓶,得到A组分。
所述B组分中: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增塑剂包括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和磷酸二苯基异癸酯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增塑剂的重量份数为20份。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炭黑包括炭黑MPC,比表面积为100~130m2/g;具体的,可以为110m2/g。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炭黑的重量份数为5份。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偶联剂为带有环氧基的硅烷偶联剂,具体的,为KH560。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偶联剂的重量份数为5份。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第一催化剂包括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二醋酸二辛基锡、辛酸亚锡、二有机锡双(β-二酮酯)和螯合锡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催化剂的重量份数为5份。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B组分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b1)将第二增塑剂和干燥的炭黑混合,以20~40Hz搅拌3~10min后,再在真空条件下以30~50Hz搅拌1~2h;
所述真空条件的真空度为0.04~0.14MPa;
b2)将步骤b1)得到的混合物与偶联剂和第一催化剂混合,在真空条件下以30~50Hz搅拌10~30min,得到B组分;
所述真空条件的真空度为0.04~0.14MPa。
步骤b1)中: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干燥的炭黑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将炭黑在100~110℃下干燥4h,得到干燥的炭黑;所述干燥在干燥箱中进行。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将第二增塑剂和干燥的炭黑混合,以30Hz搅拌6min后,再在真空条件下以40Hz搅拌1.5h。
步骤b2)中: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在真空条件下以40Hz搅拌20min。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在真空条件下以30~50Hz搅拌10~30min后,还包括:充入氮气出胶至包装瓶,得到B组分。
本发明中,所述A组分和B组分的质量比为5~10:1;具体的,为6.7:1。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文所述的双组分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A组分和B组分混合,固化后,得到双组分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混合在室温下进行。
本发明采用不同粒径分布的空心玻璃微珠进行级配,更大程度的填充到双组分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中,有效降低双组分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的导热系数。
本发明双组分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可以解决聚氨酯发泡胶与混凝土粘接不佳的问题,同时提高了密封材料的耐老化性能。
在双组分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中加入巯基烷氧基硅烷改性聚醚树脂,增强密封胶浸水后粘接性能。
巯基烷氧基硅烷改性聚醚树脂采用高分子量聚醚二元醇,可以提高双组分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的断裂伸长率。
本发明中,各组分相互配合,共同作用,使制备得到的双组分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的导热系数较低,粘接性能较优,耐老化性能较优,断裂伸长率较优。
本发明对上文采用的原料来源并无特殊的限制,可以为一般市售。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双组分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及其制备方法进行详细描述,但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采用的原料组分及用量如表1所示;
表1实施例1采用的原料组分及用量
Figure BDA0003725802010000091
Figure BDA0003725802010000101
实施例2
采用的原料组分及用量如表2所示;
表2实施例2采用的原料组分及用量
Figure BDA0003725802010000111
实施例3
采用的原料组分及用量如表3所示;
表3实施例3采用的原料组分及用量
Figure BDA0003725802010000121
上述实施例中,双组分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均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制备:
巯基烷氧基硅烷改性聚醚树脂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将聚醚二元醇、巯基烷氧基硅烷和第二催化剂混合,在70℃下反应6h后,经纯化、干燥,得到巯基烷氧基硅烷改性聚醚树脂。
所述A组分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1)将基体树脂、巯基烷氧基硅烷改性聚醚树脂、第一增塑剂和光稳定剂以30Hz搅拌混合8min,得到第一混合料;
2)将增强填料在干燥箱中105℃下干燥4h,得到干燥的增强填料;
将第一混合料和干燥的增强填料搅拌混合,以30Hz搅拌5min后,再在真空条件下以40Hz搅拌1.5h,得到第二混合料;
所述真空条件的真空度为0.04~0.14MPa;
3)将空心玻璃微珠在干燥箱中105℃下干燥4h,得到干燥的空心玻璃微珠;
将所述第二混合料与干燥的空心玻璃微珠混合,以25Hz搅拌6min后,再在真空度为0.09MPa的真空条件下以25Hz搅拌20min,充入氮气出胶至包装瓶,得到A组分。
所述B组分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1)将炭黑在干燥箱中105℃下干燥4h,得到干燥的炭黑;
将第二增塑剂和干燥的炭黑混合,以30Hz搅拌6min后,再在真空度为0.09MPa的真空条件下以40Hz搅拌1.5h;
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物与偶联剂和第一催化剂混合,在真空度为0.09MPa的真空条件下以40Hz搅拌20min,充入氮气出胶至包装瓶,得到B组分。
将A组分和B组分在室温下混合,固化后,得到双组分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
将实施例1~3制备的双组分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以及市售双组分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为对比例1),市售聚氨酯发泡胶(为对比例2)进行性能测试,结果如表4所示。
表4实施例1~3的双组分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以及对比例1~2的胶料的性能测试结果
Figure BDA0003725802010000141
Figure BDA0003725802010000151
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制备的双组分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的导热系数较低,粘接性能较优,耐老化性能较优,断裂伸长率(相比市售聚氨酯发泡胶)较优。
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双组分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包括A组分和B组分;
所述A组分按重量份数计包括:
Figure FDA0003725800000000011
所述B组分按重量份数计包括:
Figure FDA00037258000000000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分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其特征在于,所述A组分和B组分的质量比为5~1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分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树脂包括二甲氧基与三乙氧基混合封端的硅烷改性聚醚树脂、三甲氧基封端的硅烷改性聚醚树脂、三乙氧基封端的硅烷改性聚醚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二甲氧基与三乙氧基混合封端的硅烷改性聚醚树脂在25℃下的粘度为3000~50000cps;
所述三甲氧基封端的硅烷改性聚醚树脂在25℃下的粘度为10000~80000cps;
所述三乙氧基封端的硅烷改性聚醚树脂在25℃下的粘度为5000~50000cps。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分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巯基烷氧基硅烷改性聚醚树脂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得到;
聚醚二元醇 500~1000份;
第二催化剂 1.0~10份;
巯基烷氧基硅烷 10~100份;
所述聚醚二元醇的官能度为2,重均分子量为4000~8000;
所述第二催化剂包括有机铋催化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有机铋催化剂中铋的质量含量为10%~30%;
所述巯基烷氧基硅烷包括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巯丙基二甲氧基甲基硅烷、巯甲基三甲氧基硅烷、巯甲基二甲氧基甲基硅烷和巯乙基二甲氧基甲基硅烷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组分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巯基烷氧基硅烷改性聚醚树脂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将聚醚二元醇、巯基烷氧基硅烷和第二催化剂混合,在50~80℃下反应后,经纯化、干燥,得到巯基烷氧基硅烷改性聚醚树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分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增塑剂包括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和磷酸二苯基异癸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空心玻璃微珠的真密度为0.12~0.70g/cm3,粒径为5~100μm;
所述增强填料包括纳米碳酸钙、滑石粉和气相二氧化硅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光稳定剂包括受阻胺类光稳定剂和苯并三唑类光稳定剂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分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增塑剂包括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和磷酸二苯基异癸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炭黑包括炭黑MPC,比表面积为100~130m2/g;
所述偶联剂为KH560;
所述第一催化剂包括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二醋酸二辛基锡、辛酸亚锡、二有机锡双(β-二酮酯)和螯合锡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分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其特征在于,所述A组分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a1)将基体树脂、巯基烷氧基硅烷改性聚醚树脂、第一增塑剂和光稳定剂混合,得到第一混合料;
a2)将第一混合料和干燥的增强填料搅拌混合,以20~40Hz搅拌3~10min后,再在真空条件下以30~50Hz搅拌1~2h,得到第二混合料;
所述真空条件的真空度为0.04~0.14MPa;
a3)将所述第二混合料与干燥的空心玻璃微珠混合,以20~30Hz搅拌3~10min后,再在真空条件下以20~30Hz搅拌10~30min,得到A组分;
所述真空条件的真空度为0.04~0.14MPa。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分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其特征在于,所述B组分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b1)将第二增塑剂和干燥的炭黑混合,以20~40Hz搅拌3~10min后,再在真空条件下以30~50Hz搅拌1~2h;
所述真空条件的真空度为0.04~0.14MPa;
b2)将步骤b1)得到的混合物与偶联剂和第一催化剂混合,在真空条件下以30~50Hz搅拌10~30min,得到B组分;
所述真空条件的真空度为0.04~0.14MPa。
10.一种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双组分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A组分和B组分混合,固化后,得到双组分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
CN202210766450.6A 2022-07-01 2022-07-01 一种双组分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49582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66450.6A CN114958267B (zh) 2022-07-01 2022-07-01 一种双组分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66450.6A CN114958267B (zh) 2022-07-01 2022-07-01 一种双组分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58267A true CN114958267A (zh) 2022-08-30
CN114958267B CN114958267B (zh) 2024-05-28

Family

ID=829672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66450.6A Active CN114958267B (zh) 2022-07-01 2022-07-01 一种双组分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5826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12314A (zh) * 2022-11-11 2023-01-17 郑州圣莱特空心微珠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玻璃微珠的表面处理方法和一种聚硫胶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26799A (zh) * 2006-02-21 2009-05-06 莫门蒂夫性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制备有机官能的硅烷及其混合物的方法
CN105219337A (zh) * 2015-11-16 2016-01-06 广州市白云化工实业有限公司 双组份硅烷改性聚醚密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893061A (zh) * 2018-07-12 2018-11-27 广西德本仕密封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耐候型双组分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97122A (zh) * 2021-10-15 2022-01-07 杭州之江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硅烷改性防水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276769A (zh) * 2022-01-21 2022-04-05 郑州圣莱特空心微珠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26799A (zh) * 2006-02-21 2009-05-06 莫门蒂夫性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制备有机官能的硅烷及其混合物的方法
CN105219337A (zh) * 2015-11-16 2016-01-06 广州市白云化工实业有限公司 双组份硅烷改性聚醚密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893061A (zh) * 2018-07-12 2018-11-27 广西德本仕密封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耐候型双组分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97122A (zh) * 2021-10-15 2022-01-07 杭州之江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硅烷改性防水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276769A (zh) * 2022-01-21 2022-04-05 郑州圣莱特空心微珠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熊维巧: "《仪器分析》",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pages: 243 - 244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12314A (zh) * 2022-11-11 2023-01-17 郑州圣莱特空心微珠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玻璃微珠的表面处理方法和一种聚硫胶
CN115612314B (zh) * 2022-11-11 2024-04-05 郑州圣莱特空心微珠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玻璃微珠的表面处理方法和一种聚硫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58267B (zh) 2024-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857192B1 (en) One-component chemically curing hot applied insulating glass sealant
US6136446A (en) Desiccant matrix for an insulating glass unit
CA2254100C (en) Insulating glass units
US6355317B1 (en) Thermoplastic moisture cure polyurethanes
US8022130B2 (en) Adhesive and sealant systems
EP1216212B1 (en) Insulating glass unit with structural primary sealant system
CN103087666B (zh) 一种反应型聚氨酯热熔密封胶
CN102994034A (zh) 低模量单组分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93304B (zh) 一种软硬共挤的复合硅橡胶胶条
KR101148418B1 (ko) 프리폴리머 조성물 및 이로 제조된 밀봉제
CA2258585A1 (en) Reactive melt adhesive composition for double glazing
CN1730594A (zh) 一种直接粘接型聚氨酯密封胶
CN114539970A (zh) 一种轻质、低气密性双组份硅酮密封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14958267A (zh) 一种双组分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及其制备方法
US20040059069A1 (en) Reactive hotmelt adhesive composition for insulating glass
CN111073577B (zh) 环保型ms密封胶及其制备方法
WO2022193662A1 (zh) 一种单组份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276769A (zh) 一种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
CN112210341B (zh) 双硫化体系建筑密封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57002B (zh) 一种投光灯双组份硅酮密封胶
CN107779168A (zh) 一种夹层玻璃用硅酮双组份密封胶的制备方法
CN111548764B (zh) 一种建筑用脱肟型硅酮密封胶及其制备方法
JP2002338947A (ja) 1成分形シーリング材
JP5999463B1 (ja) 目地構造を有する壁、目地施工方法、及び一液常温湿気硬化型シーリング材組成物
JP4268827B2 (ja) 1成分形湿気硬化性組成物の充填包装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