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39944A - 复合树脂盖板一体化自动生产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复合树脂盖板一体化自动生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39944A
CN114939944A CN202210530626.8A CN202210530626A CN114939944A CN 114939944 A CN114939944 A CN 114939944A CN 202210530626 A CN202210530626 A CN 202210530626A CN 114939944 A CN114939944 A CN 1149399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driving device
enabling
composite resin
bear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3062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39944B (zh
Inventor
刘振韬
李晓克
刘本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lp Shandong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Shandong Baoga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lp Shandong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Shandong Baoga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lp Shandong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Shandong Baoga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lp Shandong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3062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3994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9399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399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399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399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9/00Shaping by casting, i.e. introduc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into a mould or between confining surfaces without significant moulding pressur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39/02Shaping by casting, i.e. introduc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into a mould or between confining surfaces without significant moulding pressure; Apparatus therefor for making articles of definite length, i.e. discrete articles
    • B29C39/10Shaping by casting, i.e. introduc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into a mould or between confining surfaces without significant moulding pressure; Apparatus therefor for making articles of definite length, i.e. discrete articles incorporating preformed parts or layers, e.g. casting around inserts or for coating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7/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covered by group B29C33/00 or B29C35/00
    • B29C37/02Deburring or deflash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9/00Shaping by casting, i.e. introduc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into a mould or between confining surfaces without significant moulding pressur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39/22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9/00Shaping by casting, i.e. introduc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into a mould or between confining surfaces without significant moulding pressur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39/22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39/24Feeding the material into the moul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9/00Shaping by casting, i.e. introduc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into a mould or between confining surfaces without significant moulding pressur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39/22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39/36Removing moulded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9/00Shaping by casting, i.e. introduc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into a mould or between confining surfaces without significant moulding pressur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39/22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39/38Heating or cool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Processing And Handling Of Plastics And Other Materials For Mold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复合树脂盖板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复合树脂盖板一体化自动生产系统,本申请利用主承载板对夹持复合树脂原料的夹持爪和夹持柱进行承载,利用主承载板对夹持钢筋骨架的固定夹进行承载,利用主承载板对夹持复合树脂盖板的转动爪进行承载,使得复合树脂盖板生产中的原料运输、复合树脂盖板的运输能够一体实现,并能够利用强制通风装置集中对主承载板上的部件进行强制散热。

Description

复合树脂盖板一体化自动生产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复合树脂盖板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复合树脂盖板一体化自动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申请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目前,复合树脂盖板的生产主要包括主要设备,分别是高价购买的多自由度机械臂以及根据机械手特制的用于抓取集料仓的机械抓手,机械抓手无法直接抓取树脂原料,而是需要由集料仓承载树脂原料,然后再由机械抓手抓取,这就需要人先将树脂原料放置在集料仓内,操作比较费事,另外,还需要抓取钢筋的机械抓手以及抓取成型后的树脂盖板的机械抓手,这需要购买多台机械臂并需要将机械臂呈三角形布置,这就占用了较大的空间,另外,目前树脂原料容易在集料仓内有残留,树脂盖板的抓取也容易损伤盖板表面,对于产品的外观具有较大影响,而模具周围的高温则会对设备内的电子元器件、气动或电动部件造成影响,而无法采用统一的散热设备进行散热。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复合树脂盖板一体化自动生产系统。
本申请的第一目的是提供复合树脂盖板一体化自动生产系统,利用主承载板对夹持复合树脂原料的夹持爪和夹持柱进行承载,利用主承载板对夹持钢筋骨架的固定夹进行承载,利用主承载板对夹持复合树脂盖板的转动爪进行承载,使得复合树脂盖板生产中的原料运输、复合树脂盖板的运输能够一体实现,并能够利用强制通风装置集中对主承载板上的部件进行强制散热。
本申请的第二目的是提供复合树脂盖板一体化生产方法,利用本申请的复合树脂盖板一体化自动生产系统实现复合树脂盖板生产所需的复合树脂原料、钢筋骨架的转移,并实现复合树脂盖板成品的转移、去毛边等操作,优化现有生产工艺和流程,实现复合树脂盖板生产的自动化。
为实现本申请的第一目的,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为:
复合树脂盖板一体化自动生产系统,包括主承载板,主承载板一侧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一承载板,第一承载板上设置有第二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上铰接设置有铰接连接板,铰接连接板上固定设置有铰接轴,铰接轴两端设置有夹持爪,铰接轴上设置有凸轮,铰接轴上套设有推板,凸轮位于推板的通孔内,推板另一端铰接设置有连动板,连动板与转动板上的轴固定连接,转动板上的轴铰接设置在第一承载板上,转动板上设置有向第一承载板中心倾斜的夹持柱,主承载板另一侧滑动设置有第五驱动装置,第五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二升降板,第二升降板上设置有转动的齿轮以及与布置在齿轮两侧且与齿轮啮合的齿条,齿条的端头处设置有固定爪,主承载板上设置有第三驱动装置,第三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一升降板,第一升降板下端设置有承载柱,承载柱上设置有转动爪。
进一步的,夹持爪包括爪体,爪体上端设置有与铰接轴配合的铰接孔,爪体上还设置有螺纹孔,螺纹孔连通铰接孔,爪体上设置有若干间隔布置的凹槽,爪体内部开设有通气管道,爪体上设置有进气部,进气部连接通气管道,每道凹槽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通气孔,通气孔连通通气管道。
进一步的,主承载板上端设置有第一通槽,第一通槽两侧设置有第一滑轨组,第一滑轨组上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动板,第五驱动装置设置在第一滑动板上,第二升降板上端固定设置有第六驱动装置,第六驱动装置的输出轴连接齿轮,第二升降板下端设置有滑轨组,齿条通过滑动块滑动安装在滑轨组上。
进一步的,第一升降板上端设置有第四驱动装置,承载柱中心具有空腔,空腔贯穿承载柱,承载柱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转动爪,承载柱的空腔内设置有顶柱,顶柱下端具有与转动爪上端面配合的凹陷,第四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伸入至承载柱的空腔内,当转动爪需要转动时,第四驱动装置的输出轴向靠近顶柱方向运动且推动顶柱带动转动爪转动。
进一步的,主承载板下端设置有去毛边装置,去毛边装置布置在第一升降板正上方,去毛边装置包括呈方框型的主体,主体的每一个边上均开设有第五通槽,第五通槽内铰接设置有三角块,三角块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三角块的斜面上设置有若干道刮条,第五通槽的高度大于三角形的斜边长,三角块的下端重量大于三角块的上端重量,主体的上端设置有进气口,进气口通过主体的内部管道连接第五通槽。
进一步的,本申请还包括支撑架,支撑架上设置有固定滑轨,主承载板侧边设置有滑块,滑块设置在固定滑轨上,支撑架上设置有往返式驱动装置,往返式驱动装置的输出轴连接主承载板,由往返式驱动装置带动主承载板在支撑架上移动。
进一步的,主承载板上端设置有强制散热装置,强制散热装置包括外壳,外壳包覆主承载板,外壳上端中心设置有螺纹通风管,沿主承载板移动方向,外壳的一侧开设有第三通槽,外壳内活动设置有第二承载板,第二承载板穿过第三通槽,第二承载板一侧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固定设置在支撑架上,第二承载板中心设置有第四通槽,第四通槽内设置有风机。
进一步的,外壳内壁设置有多块间隔布置的导流板,导流板上端的尺寸大于导流板下端的尺寸。
为实现本申请的第二目的,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为:
复合树脂盖板一体化生产方法,基于复合树脂盖板一体化自动生产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S1、控制主承载板移动,使得第一承载板位于复合树脂原料上方,控制第一驱动装置带动第一承载板向下移动并使得夹持爪和夹持柱包覆在复合树脂四周,控制第二驱动装置带动铰接轴转动,进而使得夹持爪和夹持柱从四周将复合树脂抓起,同时,第二升降板位于钢筋骨架上方,控制第五驱动装置带动第二升降板向下移动,控制第六驱动装置带动齿轮转动进而使得齿轮两侧的齿条沿滑轨组上的滑轨方向移动,由齿条上的固定爪抓住钢筋骨架;
S2、控制主承载板移动,使得第二升降板到达模具上方,控制第六驱动装置带动齿轮反向转动,使得齿轮两侧的齿条沿滑轨组上的滑轨方向反向移动,使得固定爪与钢筋骨架分离,钢筋骨架在重力作用下掉入模具内;
S3、控制主承载板移动,使得第一承载板到达模具上方,控制第二驱动装置带动铰接轴反向转动,使得夹持爪和夹持柱松开复合树脂,复合树脂在重力作用下掉入模具内;
S4、控制模具加热,控制压缩气装置通过进气部对夹持爪进行吹气,使得压缩气沿着夹持爪内部的通气管道流向通气孔,从通气孔流出的压缩气将凹槽内残留的复合树脂吹落;
S5、复合树脂在模具内加热完成后形成复合树脂盖板,控制主承载板移动,使得第一升降板位于模具上方,第三驱动装置带动第一升降板向靠近复合树脂盖板方向移动,第四驱动装置的输出轴回缩使得转动爪相互靠近,进而使得转动爪和承载柱穿过复合树脂盖板上的通槽;
S6、控制第四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伸长,使得转动爪与承载柱形成夹角,控制第三驱动装置的输出轴回缩,使得转动爪将复合树脂盖板抓起,控制主承载板移动,使得第一升降板位于输送带上方,控制第三驱动装置带动第一升降板下降,使得复合树脂盖板靠近输送带,控制第四驱动装置回缩,使得转动爪相互靠近,复合树脂盖板脱离转动爪并落在输送带上。
进一步的,步骤S6还包括:控制主承载板移动使得第一升降板位于输送带上方之前,控制主承载板移动,使得第一升降板位于废料处理箱上方,控制第三驱动装置带动第一升降板沿竖直方向往复移动,使得复合树脂盖板通过去毛边装置,通过去毛边装置的三角块和刮条将复合树脂盖板周边的毛边刮下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1、本申请利用主承载板对夹持树脂原料的夹持爪和夹持柱进行承载,利用主承载板对对夹持钢筋骨架的固定夹进行承载,利用主承载板对夹持复合树脂盖板的转动爪进行承载,使得复合树脂盖板生产中的原料运输、复合树脂盖板的运输能够以主承载板为基础一体实现,避免了目前各个设备分别布置协同配合所造成的占地空间大,控制系统繁琐等问题。
2、本申请利用夹持爪和夹持柱作为辅助部件对树脂原料进行抓取,树脂原料是一种类似泥状的物质,夹持爪从树脂原料的两侧进行抓取,夹持爪运动时联动带动夹持柱一起运动,并使得夹持柱从树脂原料的另外两侧进行限位,由于夹持爪上具有凹槽结构,使得夹持爪能够较为牢固的抓住树脂原料,并依靠侧面多道倾斜布置的夹持柱的限位作用,使得树脂原料能够较为牢固的被抓起,另外,夹持爪内具有通气管道,凹槽上也开设有通气孔,利用压缩气可以将残留在夹持爪上的树脂原料清除。
3、本申请用于夹持钢筋骨架的固定爪是可以上下、前后移动的,固定爪固定在齿条上,由齿轮带动齿条横向移动,另外,固定爪由第一滑动板进行承载,依靠第一滑动板对固定爪的位置进行移动,进而实现各个位置的钢筋骨架的抓取。
4、本申请利用承载柱和转动爪配合实现复合树脂盖板的抓取,转动爪转动使得转动爪之间的间距能够穿过复合树脂盖板上的通槽,顶柱在承载柱内运动可以使得转动爪绕承载柱转动,通过改变转动爪与承载柱之间的夹角实现转动爪对复合树脂盖板的承载,另外,本申请转动爪能够从复合树脂盖板下端进行抓取,而不是从上端或侧边进行抓取,保护了目前复合树脂盖板的需要展示的正面和侧面。
5、本申请在主承载板的上端安装强制通风装置,强制通风装置的外壳安装在主承载板上,强制通风装置的第二承载板固定在支撑架上,当外壳与第二承载板上的风机配合使得外壳对主承载板进行强制通风散热,进而避免物料夹持装置在夹持物料时所产生的较高温度对电子元器件所造成的影响,另外,本申请在外壳上安装导流板,利用导流板对气流进行导流,使得热气流通过风机沿着螺纹通风管被抽出。
6、本申请利用主承载板以及主承载板上的设备实现树脂原料、钢筋骨架的抓取,并按照流程将钢筋骨架、树脂原料依次放置在模具内,利用转动爪对成型后的复合树脂盖板进行抓取,实现物料、成型盖板转运的一体化和自动化,另外,本申请在转动爪上方安装的去毛边装置可以对复合树脂盖板进行去毛边处理,当复合树脂盖板向上移动时,复合树脂盖板周围的毛边带动三角块翻转,使得毛边稍微破裂、分离,复合树脂盖板向下运动时,毛边会与三角块斜面的边缘以及三角块上的多道刮条配合,进而使得毛边基本被清理。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申请在一个方向上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在另一个方向上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侧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物料夹持装置在一个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物料夹持装置在另一个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强制通风装置与图1中整体装置的配合图;
图8为本申请强制通风装置在一个方向上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强制通风装置在另一个方向上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去毛边装置在一个方向上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去毛边装置在另一个方向上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转动爪与承载柱的整体结构配合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转动爪装置的运动状态示意图。
图中:
1、主承载板,2、第一驱动装置,3、第一承载板,4、第二驱动装置,5、铰接连接板,6、铰接轴,7、夹持爪,8、推板,9、连动板,10、转动板,11、夹持柱,12、第一辅助杆,13、第三驱动装置,14、第一升降板,15、第四驱动装置,16、承载柱,17、转动爪,18、第五驱动装置,19、第一滑动板,20、第二辅助杆,21、第一滑轨组,22、第二升降板,23、第六驱动装置,24、齿轮,25、齿条,26、固定爪,27、第一通槽,28、第二通槽,29、滑块,30、去毛边装置,31、铰接孔,32、螺纹孔,33、凹槽,34、通气孔,35、进气部,36、外壳,37、螺纹通风管,38、第三通槽,39、第二承载板,40、第四通槽,41、风机,42、固定板,43、第二滑轨组,44、导流板,45、主体,46、三角块,47、刮条,48、第五通槽,49、进气口,50、顶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说明。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在本公开中,术语如“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侧”、“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只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公开各部件或元件结构关系而确定的关系词,并非特指本公开中任一部件或元件,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是一种复合树脂盖板一体化自动生产系统,其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分别是物料夹持装置、支撑架以及控制器,物料夹持装置用于将复合树脂盖板生产所需要的树脂原料、钢筋骨架以及成型后的复合树脂盖板抓起,支撑架用于支撑物料夹持装置以及控制器,而控制器则对物料夹持装置上的驱动部件起到控制作用,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采用PLC控制元件。
本实施例的核心在于物料夹持装置,物料夹持装置以主承载板1作为基础,主承载板1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方式将第一驱动装置2固定安装在主承载板1上,以第一驱动装置2安装在主承载板1右侧为例,第一驱动装置2的输出轴向下延伸,第一驱动装置2的输出轴上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第一承载板3,第一承载板3上通过螺栓固定安装第二驱动装置4,具体的,第一承载板3上安装两个相对布置的第二驱动装置4,一个第二驱动装置4的输出轴朝向前方,另一个第二驱动装置4的输出轴朝向后方,这需要第一承载板3的前方和后方均具有夹持爪7,更具体的,第二驱动装置4的输出轴上铰接安装有铰接连接板5,铰接连接板5上固定安装铰接轴6,铰接轴6,而铰接轴6两端均安装有夹持爪7,在本实施例中,铰接轴6的一端安装夹持爪7的数量为1个,另外,由于本实施例的夹持爪7需要和夹持柱11配合时候,夹持柱11位于第一承载板3的左侧和右侧,本实施例在铰接轴6上安装有凸轮,铰接轴6上套设有推板8,推板8上开设通孔并使得凸轮位于推板8的通孔内,推板8另一端铰接安装一块连动板9,转动板10上端安装一根轴,这根轴与第一承载板3铰接连接,连动板9与转动板10上的轴固定连接,转动板10的作用是安装夹持柱11同时与夹持爪7联动运动,转动板10上固定安装有向第一承载板3中心倾斜的夹持柱11,在本实施例中,每一块转动板10上的夹持柱11的数量为4根,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装置2、第二驱动装置4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并在主承载板1上布置线槽,第一驱动装置2、第二驱动装置4采用气缸或者电动缸中的任一一种,线槽内穿设连接所需要的电线或压缩气管道。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本实施例的夹持爪7为特殊结构,夹持爪7包括爪体,爪体上端开设有与铰接轴6配合的铰接孔31,爪体上还开设有螺纹孔32,螺纹孔32连通铰接孔31,螺纹孔32内安装螺丝进而将夹持爪7固定在铰接轴6上,最主要的,本实施例在爪体上设置有若干间隔布置的凹槽33,爪体内部开设有通气管道,爪体上设置有进气部35,进气部35连接通气管道,每道凹槽33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通气孔34,通气孔34连通通气管道,进气部35通过管路连接压缩气装置,压缩气装置连接控制器。
本实施例在主承载板1另一侧滑动安装有第五驱动装置18,在本实施例中,第五驱动装置18位于主承载板1的左侧,第五驱动装置18的输出轴向下延伸,第五驱动装置18的输出轴上通过螺栓固定安装第二升降板22,第二升降板22上安装有转动的齿轮24以及与布置在齿轮24两侧且与齿轮24啮合的齿条25,齿条25的端头处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固定爪26,固定爪26的作用是用来抓取钢筋骨架,具体的,主承载板1上端安装有第一通槽27,第一通槽27的作用是让第二升降板22上的第六驱动装置23不与主承载板1发生干涉,第一通槽27两侧设置有第一滑轨组21,第一滑轨组21上滑动安装第一滑动板19,即第一滑动板19的下端安装滑动块,滑动块安装在第一滑轨组21上,第五驱动装置18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第一滑动板19上,第二升降板22上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第六驱动装置23,第六驱动装置23的输出轴连接齿轮24,第二升降板22下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滑轨组,齿条25通过滑动块滑动安装在滑轨组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五驱动装置18采用气缸或电动缸,第六驱动装置23采用电机,第五驱动装置18和第六驱动装置23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本实施例还可以在主承载板1上安装往返式驱动装置,往返式驱动装置采用电动缸,进而实现第一滑动板19在第一滑轨组21上的滑动运动。
另外,本实施例在主承载板1上通过螺栓将第三驱动装置13固定安装,第三驱动装置13的输出轴通过螺栓固定安装第一升降板14,第一升降板14下端安装有承载柱16,承载柱16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一升降板14上,承载柱16上铰接安装转动爪17,更进一步的,第一升降板14上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第四驱动装置15,承载柱16中心具有空腔,空腔贯穿承载柱16,承载柱16上安装有至少一个转动爪17,在本实施例中,承载柱16上安装两个转动爪17,两个转动爪17之间的间隔角度为180度,承载柱16的空腔内布置有一根顶柱50,顶柱50下端具有与转动爪17上端面配合的凹陷,第四驱动装置15的输出轴伸入至承载柱16的空腔内,当转动爪17需要转动时,第四驱动装置15的输出轴向靠近顶柱50方向运动且推动顶柱50带动转动爪17转动,第三驱动装置13采用气缸或电动缸,第四驱动装置15采用气缸或电动缸,第三驱动装置13和第四驱动装置15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本实施例在主承载板1上开设第二通槽28,第二通槽28开设的目的是避免主承载板1与第四驱动装置15发生干涉。
作为更具体的实施方案,本实施例还能够对成型后的复合树脂盖板的毛边进行清理,具体的,主承载板1下端安装有去毛边装置30,去毛边装置30被布置在第一升降板14正上方,去毛边装置30包括呈方框型的主体45,主体45的每一个边上均开设有第五通槽48,第五通槽48内铰接安装三角块46,由于主体45呈方框型,因此,本实施例的第五通槽48具有4处,三角块46采用4块,每个通槽内布置一块三角块46,三角块46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三角块46的斜面上布置若干道刮条47,在本实施例中,刮条47的数量为2-3道,第五通槽48的高度大于三角形的斜边长,三角块46的下端重量大于三角块46的上端重量,主体45的上端安装有进气口49,进气口49通过主体45的内部管道连接第五通槽48。
本实施例的支撑架上安装固定滑轨,固定滑轨通过螺栓安装在支撑架上,主承载板1侧边安装滑块29,滑块29通过螺栓安装在主承载板1的前端和后端,滑块29安装在固定滑轨上,支撑架上安装一个往返式驱动装置,在本实施例中,往返式驱动装置采用电动缸,往返式驱动装置与控制器电性连接,往返式驱动装置的输出轴连接主承载板1,由往返式驱动装置带动主承载板1在支撑架上移动,另外,主承载板1上端安装强制散热装置,强制散热装置包括外壳36,外壳36采用高强度铝合金材质或不锈钢材质,外壳36包覆主承载板1,外壳36通过下端的翼板与主承载板1固定连接,翼板通过螺栓与主承载板1固定连接,外壳36上端中心安装有一根螺纹通风管37,螺纹通风管37可以随着外壳36移动而移动,沿主承载板1移动方向,外壳36的一侧开设有第三通槽38,外壳36内活动布置第二承载板39,使得第二承载板39穿过第三通槽38,第二承载板39一侧为固定板42,固定板42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支撑架上,第二承载板39中心开设有第四通槽40,第四通槽40内固定安装有风机41,作为更优选的技术方案,外壳36内壁固定安装多块间隔布置的导流板44,导流板44上端的尺寸大于导流板44下端的尺寸,在本实施例中,导流板44采用直角梯形的形状,导流板44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固定在外壳36内部,作为更具体的实施方案,外壳36内部安装滑块29,在第二承载板39上安装第二滑轨组43,使得外壳36内的滑块29安装在第二滑轨组43上。
作为补充的实施方案,第一承载板3两侧固定安装第一辅助杆12,主承载板1上安装有与第一辅助杆12配合的直线轴承,第一辅助杆12穿设在直线轴承内,第二升降板22上安装第二辅助杆20,第一滑动板19上安装直线轴承,第二辅助杆20穿设在第一滑动板19的直线轴承内。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复合树脂盖板一体化生产方法,基于实施例1中的复合树脂盖板一体化自动生产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S1、控制主承载板1移动,使得第一承载板3位于复合树脂原料上方,控制第一驱动装置2带动第一承载板3向下移动并使得夹持爪7和夹持柱11包覆在复合树脂四周,控制第二驱动装置4带动铰接轴6转动,进而使得夹持爪7和夹持柱11从四周将复合树脂抓起,同时,第二升降板22位于钢筋骨架上方,控制第五驱动装置18带动第二升降板22向下移动,控制第六驱动装置23带动齿轮24转动进而使得齿轮24两侧的齿条25沿滑轨组上的滑轨方向移动,由齿条25上的固定爪26抓住钢筋骨架;
S2、控制主承载板1移动,使得第二升降板22到达模具上方,控制第六驱动装置23带动齿轮24反向转动,使得齿轮24两侧的齿条25沿滑轨组上的滑轨方向反向移动,使得固定爪26与钢筋骨架分离,钢筋骨架在重力作用下掉入模具内;
S3、控制主承载板1移动,使得第一承载板3到达模具上方,控制第二驱动装置4带动铰接轴6反向转动,使得夹持爪7和夹持柱11松开复合树脂,复合树脂在重力作用下掉入模具内;
S4、控制模具加热,控制压缩气装置通过进气部35对夹持爪7进行吹气,使得压缩气沿着夹持爪7内部的通气管道流向通气孔34,从通气孔34流出的压缩气将凹槽33内残留的复合树脂吹落;
S5、复合树脂在模具内加热完成后形成复合树脂盖板,控制主承载板1移动,使得第一升降板14位于模具上方,第三驱动装置13带动第一升降板14向靠近复合树脂盖板方向移动,第四驱动装置15的输出轴回缩使得转动爪17相互靠近,进而使得转动爪17和承载柱16穿过复合树脂盖板上的通槽;
S6、控制第四驱动装置15的输出轴伸长,使得转动爪17与承载柱16形成夹角,控制第三驱动装置13的输出轴回缩,使得转动爪17将复合树脂盖板抓起,控制主承载板1移动,使得第一升降板14位于输送带上方,控制第三驱动装置13带动第一升降板14下降,使得复合树脂盖板靠近输送带,控制第四驱动装置15回缩,使得转动爪17相互靠近,复合树脂盖板脱离转动爪17并落在输送带上。
另外,步骤S6还包括:控制主承载板1移动使得第一升降板14位于输送带上方之前,控制主承载板1移动,使得第一升降板14位于废料处理箱上方,控制第三驱动装置13带动第一升降板14沿竖直方向往复移动,使得复合树脂盖板通过去毛边装置30,通过去毛边装置30的三角块46和刮条47将复合树脂盖板周边的毛边刮下来,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利用控制器实现相应的控制。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以内。

Claims (10)

1.复合树脂盖板一体化自动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承载板(1),所述主承载板(1)一侧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2),第一驱动装置(2)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一承载板(3),第一承载板(3)上设置有第二驱动装置(4),第二驱动装置(4)的输出轴上铰接设置有铰接连接板(5),铰接连接板(5)上固定设置有铰接轴(6),铰接轴(6)两端设置有夹持爪(7);
所述铰接轴(6)上设置有凸轮,铰接轴(6)上套设有推板(8),凸轮位于推板(8)的通孔内,推板(8)另一端铰接设置有连动板(9),连动板(9)与转动板(10)上的轴固定连接,转动板(10)上的轴铰接设置在第一承载板(3)上,所述转动板(10)上设置有向第一承载板(3)中心倾斜的夹持柱(11);
所述主承载板(1)另一侧滑动设置有第五驱动装置(18),第五驱动装置(18)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二升降板(22),第二升降板(22)上设置有转动的齿轮(24)以及与布置在齿轮(24)两侧且与齿轮(24)啮合的齿条(25),齿条(25)的端头处设置有固定爪(26);
所述主承载板(1)上设置有第三驱动装置(13),第三驱动装置(13)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一升降板(14),第一升降板(14)下端设置有承载柱(16),承载柱(16)上设置有转动爪(1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树脂盖板一体化自动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爪(7)包括爪体,爪体上端设置有与铰接轴(6)配合的铰接孔(31),爪体上还设置有螺纹孔(32),螺纹孔(32)连通铰接孔(31);
所述爪体上设置有若干间隔布置的凹槽(33),爪体内部开设有通气管道,爪体上设置有进气部(35),进气部(35)连接通气管道,每道凹槽(33)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通气孔(34),通气孔(34)连通通气管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树脂盖板一体化自动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承载板(1)上端设置有第一通槽(27),第一通槽(27)两侧设置有第一滑轨组(21),第一滑轨组(21)上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动板(19),第五驱动装置(18)设置在第一滑动板(19)上;
所述第二升降板(22)上端固定设置有第六驱动装置(23),第六驱动装置(23)的输出轴连接齿轮(24),第二升降板(22)下端设置有滑轨组,齿条(25)通过滑动块滑动安装在滑轨组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树脂盖板一体化自动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板(14)上端设置有第四驱动装置(15),承载柱(16)中心具有空腔,空腔贯穿承载柱(16);
所述承载柱(16)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转动爪(17),承载柱(16)的空腔内设置有顶柱(50),顶柱(50)下端具有与转动爪(17)上端面配合的凹陷;
所述第四驱动装置(15)的输出轴伸入至承载柱(16)的空腔内,当转动爪(17)需要转动时,第四驱动装置(15)的输出轴向靠近顶柱(50)方向运动且推动顶柱(50)带动转动爪(17)转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树脂盖板一体化自动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承载板(1)下端设置有去毛边装置(30),去毛边装置(30)布置在第一升降板(14)正上方;
所述去毛边装置(30)包括呈方框型的主体(45),主体(45)的每一个边上均开设有第五通槽(48),第五通槽(48)内铰接设置有三角块(46),三角块(46)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三角块(46)的斜面上设置有若干道刮条(47),第五通槽(48)的高度大于三角形的斜边长,三角块(46)的下端重量大于三角块(46)的上端重量;
所述主体(45)的上端设置有进气口(49),进气口(49)通过主体(45)的内部管道连接第五通槽(48)。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树脂盖板一体化自动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架,支撑架上设置有固定滑轨,所述主承载板(1)侧边设置有滑块(29),滑块(29)设置在固定滑轨上;
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往返式驱动装置,往返式驱动装置的输出轴连接主承载板(1),由往返式驱动装置带动主承载板(1)在支撑架上移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树脂盖板一体化自动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承载板(1)上端设置有强制散热装置,所述强制散热装置包括外壳(36),外壳(36)包覆主承载板(1),外壳(36)上端中心设置有螺纹通风管(37),沿主承载板(1)移动方向,外壳(36)的一侧开设有第三通槽(38),外壳(36)内活动设置有第二承载板(39),第二承载板(39)穿过第三通槽(38);
所述第二承载板(39)一侧设置有固定板(42),固定板(42)固定设置在支撑架上;
所述第二承载板(39)中心设置有第四通槽(40),第四通槽(40)内设置有风机(41)。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树脂盖板一体化自动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36)内壁设置有多块间隔布置的导流板(44),导流板(44)上端的尺寸大于导流板(44)下端的尺寸。
9.复合树脂盖板一体化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权利要求1-8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复合树脂盖板一体化自动生产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S1、控制主承载板(1)移动,使得第一承载板(3)位于树脂原料上方,控制第一驱动装置(2)带动第一承载板(3)向下移动并使得夹持爪(7)和夹持柱(11)包覆在树脂原料四周,控制第二驱动装置(4)带动铰接轴(6)转动,进而使得夹持爪(7)和夹持柱(11)从四周将树脂原料抓起,同时,第二升降板(22)位于钢筋骨架上方,控制第五驱动装置(18)带动第二升降板(22)向下移动,控制第六驱动装置(23)带动齿轮(24)转动进而使得齿轮(24)两侧的齿条(25)沿滑轨组上的滑轨方向移动,由齿条(25)上的固定爪(26)抓住钢筋骨架;
S2、控制主承载板(1)移动,使得第二升降板(22)到达模具上方,控制第六驱动装置(23)带动齿轮(24)反向转动,使得齿轮(24)两侧的齿条(25)沿滑轨组上的滑轨方向反向移动,使得固定爪(26)与钢筋骨架分离,钢筋骨架在重力作用下掉入模具内;
S3、控制主承载板(1)移动,使得第一承载板(3)到达模具上方,控制第二驱动装置(4)带动铰接轴(6)反向转动,使得夹持爪(7)和夹持柱(11)松开树脂原料,树脂原料在重力作用下掉入模具内;
S4、控制模具加热,控制压缩气装置通过进气部(35)对夹持爪(7)进行吹气,使得压缩气沿着夹持爪(7)内部的通气管道流向通气孔(34),从通气孔(34)流出的压缩气将凹槽(33)内残留的树脂原料吹落;
S5、复合树脂在模具内加热完成后形成复合树脂盖板,控制主承载板(1)移动,使得第一升降板(14)位于模具上方,第三驱动装置(13)带动第一升降板(14)向靠近复合树脂盖板方向移动,第四驱动装置(15)的输出轴回缩使得转动爪(17)相互靠近,进而使得转动爪(17)和承载柱(16)穿过复合树脂盖板上的通槽;
S6、控制第四驱动装置(15)的输出轴伸长,使得转动爪(17)与承载柱(16)形成夹角,控制第三驱动装置(13)的输出轴回缩,使得转动爪(17)将复合树脂盖板抓起,控制主承载板(1)移动,使得第一升降板(14)位于输送带上方,控制第三驱动装置(13)带动第一升降板(14)下降,使得复合树脂盖板靠近输送带,控制第四驱动装置(15)回缩,使得转动爪(17)相互靠近,复合树脂盖板脱离转动爪(17)并落在输送带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合树脂盖板一体化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还包括:控制主承载板(1)移动使得第一升降板(14)位于输送带上方之前,控制主承载板(1)移动,使得第一升降板(14)位于废料处理箱上方,控制第三驱动装置(13)带动第一升降板(14)沿竖直方向往复移动,使得复合树脂盖板通过去毛边装置(30),通过去毛边装置(30)的三角块(46)和刮条(47)将复合树脂盖板周边的毛边刮下来。
CN202210530626.8A 2022-05-16 2022-05-16 复合树脂盖板一体化自动生产系统 Active CN1149399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30626.8A CN114939944B (zh) 2022-05-16 2022-05-16 复合树脂盖板一体化自动生产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30626.8A CN114939944B (zh) 2022-05-16 2022-05-16 复合树脂盖板一体化自动生产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39944A true CN114939944A (zh) 2022-08-26
CN114939944B CN114939944B (zh) 2023-05-12

Family

ID=829066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30626.8A Active CN114939944B (zh) 2022-05-16 2022-05-16 复合树脂盖板一体化自动生产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3994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72632A (zh) * 2023-01-03 2023-04-18 中电(山东)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Bmc模压制品自动化生产线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08716A (ja) * 1991-04-08 1992-10-30 Fujitsu Ltd 樹脂成形用金型
JP2010214766A (ja) * 2009-03-17 2010-09-30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防水コネクタ部品製造装置
CN112659427A (zh) * 2020-12-29 2021-04-16 河北铁科翼辰新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弹性垫板自动生产加工系统
CN114147894A (zh) * 2021-11-05 2022-03-08 徐娟 一种树胶软板成型设备
CN114434715A (zh) * 2022-01-26 2022-05-06 山东宝盖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树脂盖板生产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08716A (ja) * 1991-04-08 1992-10-30 Fujitsu Ltd 樹脂成形用金型
JP2010214766A (ja) * 2009-03-17 2010-09-30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防水コネクタ部品製造装置
CN112659427A (zh) * 2020-12-29 2021-04-16 河北铁科翼辰新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弹性垫板自动生产加工系统
CN114147894A (zh) * 2021-11-05 2022-03-08 徐娟 一种树胶软板成型设备
CN114434715A (zh) * 2022-01-26 2022-05-06 山东宝盖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树脂盖板生产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72632A (zh) * 2023-01-03 2023-04-18 中电(山东)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Bmc模压制品自动化生产线
CN115972632B (zh) * 2023-01-03 2024-01-12 中电(山东)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Bmc模压制品自动化生产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39944B (zh) 2023-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62249A (zh) 注塑模具自动拆解装置
CN201676812U (zh) 旋装滤清器外壳喷粉固化自动生产线
CN203031218U (zh) 注塑模具自动拆卸装置
CN114939944A (zh) 复合树脂盖板一体化自动生产系统
CN107303604B (zh) 潮模砂有箱铸造生产线
CN105269328B (zh) 一种自动化歧管生产线
CN106244964B (zh) 热镀锌连续生产系统
CN106222597A (zh) 带件离心式小零件热镀锌系统
CN112404417B (zh) 柴油机铝活塞全自动智能铸造单元
CN101811113A (zh) 旋装滤清器外壳喷粉固化自动生产线
CN104190897B (zh) 自动分离取件机
CN113145802A (zh) 一种方便取料的合金钢材铸造装置及其铸造工艺
CN206229989U (zh) 一种金属锂铸锭自动生产设备
CN205950389U (zh) 一种硬质合金废屑回收装置
CN218925810U (zh) 一种铝制方管折弯装置
CN108515166B (zh) 一种铸件浇排系统自动分离机及其应用
CN213891109U (zh) 一种自动化出模夹具
CN214570167U (zh) 一种全自动的挂钩吊具
CN210755112U (zh) 一种高效铸造锌合金连铸线的冷却装置
RU2389122C1 (ru) Стенд для разборки магнитной системы электрических машин
CN210596156U (zh) 特种钢结构件淬火上料系统
CN217569533U (zh) 一种利于降尘的铝灰收集装置
CN220880516U (zh) 一种用于精密铸造制壳的转运机构
CN205363652U (zh) 铸件表面处理用齿轮夹具
CN215144546U (zh) 一种合金车面铸件边料自动加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