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38950A - 图像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38950A
CN114938950A CN202210137365.3A CN202210137365A CN114938950A CN 114938950 A CN114938950 A CN 114938950A CN 202210137365 A CN202210137365 A CN 202210137365A CN 114938950 A CN114938950 A CN 1149389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loop
detection
magnetic resonance
resonance ima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3736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畠中宏之
川尻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Medical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Medical System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Medical Systems Corp filed Critical Canon Medical System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9389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389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2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involving magnetic resonance
    • G01R33/28Details of apparatus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R33/44 - G01R33/64
    • G01R33/32Excitation or detection systems, e.g. using radio frequency signals
    • G01R33/34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resonators, specially adapted to MR
    • G01R33/343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resonators, specially adapted to MR of slotted-tube or loop-gap typ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2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involving magnetic resonance
    • G01R33/28Details of apparatus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R33/44 - G01R33/64
    • G01R33/288Provisions within MR facilities for enhancing safety during MR, e.g. reduction of the specific absorption rate [SAR], detection of ferromagnetic objects in the scanner roo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033Features or image-related aspects of imaging apparatus classified in A61B5/00, e.g. for MRI, optical tomography or impedance tomograph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of imaging apparatus in a roo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5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for diagnosis by means of electric currents or magnetic fields; Measuring using microwaves or radio waves 
    • A61B5/055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for diagnosis by means of electric currents or magnetic fields; Measuring using microwaves or radio waves  involving electronic [EMR] or nuclear [NMR] magnetic resonance, e.g.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70Means for positioning the patient in relation to the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 A61B5/704Tabl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2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involving magnetic resonance
    • G01R33/28Details of apparatus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R33/44 - G01R33/64
    • G01R33/283Intercom or 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NMR apparatu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2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involving magnetic resonance
    • G01R33/28Details of apparatus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R33/44 - G01R33/64
    • G01R33/32Excitation or detection systems, e.g. using radio frequency signals
    • G01R33/36Electrical details, e.g. matching or coupling of the coil to the receive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2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involving magnetic resonance
    • G01R33/44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involving magnetic resonance using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 G01R33/48NMR imaging systems
    • G01R33/54Signal processing systems, e.g. using pulse sequences ; Generation or control of pulse sequences; Operator console
    • G01R33/543Control of the operation of the MR system, e.g. setting of acquisition parameters prior to or during MR data acquisition, dynamic shimming, use of one or more scout images for scan plane prescrip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Path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ophysics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实施方式涉及图像处理装置。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减轻用户的确认负担。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具备取得部、第一检测部及输出部。取得部取得通过用相机对载置于磁共振成像装置的顶板上的被检体进行拍摄而得到的图像。第一检测部从所述图像中检测因所述磁共振成像装置所产生的磁场而有可能产生感应电流的环路。输出部输出所述第一检测部的检测结果。

Description

图像处理装置
相关申请的参照
本申请享受2021年2月16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21-022379的优先权,该日本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被引用于本申请。
技术领域
实施方式涉及图像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本说明书及附图中公开的实施方式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减轻用户的确认负担。但是,通过本说明书和附图中公开的实施方式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不限于上述技术问题。也能够将与后述的实施方式所示的各结构代理的各效果对应的技术问题作为其他技术问题而定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减轻用户的确认负担。
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具备取得部、第一检测部和输出部。取得部取得通过用相机对载置于磁共振成像装置的顶板上的被检体进行拍摄而得到的图像。第一检测部从所述图像中检测因所述磁共振成像装置所产生的磁场而有可能产生感应电流的环路。输出部输出所述第一检测部的检测结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确认辅助系统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磁共振成像装置的结构的一例的框图。
图3是表示从上方观察被检体的一例的图。
图4是表示从上方观察电场区域的一例的图。
图5是表示从Z轴方向观察图4所示的电场区域的一例的图。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磁共振成像装置执行的确认辅助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进行说明。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设为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的部分进行同样的动作,并适当省略重复的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确认辅助系统1的结构的一例的图。确认辅助系统1具有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装置10和相机20。并且,磁共振成像装置10和相机20通过医院内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等网络连接。另外,图1所示的确认辅助系统1具有磁共振成像装置10和相机20。但是,确认辅助系统1也可以具有多台相机20。
图1所示的X轴、Y轴及Z轴构成磁共振成像装置10所固有的装置坐标系。例如,Z轴方向与梯度磁场线圈103(参照图2)的圆筒的轴向一致,沿着由静磁场磁铁101(参照图2)产生的静磁场的磁通而设定。另外,Z轴方向与诊视床105的长度方向为相同方向,与载置在诊视床105上的被检体P的头尾方向也为相同方向。另外,X轴方向沿着与Z轴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而设定。Y轴方向沿着与Z轴方向正交的铅垂方向而设定。
磁共振成像装置10具备载置被检体P的诊视床105和具有供被检体P插入的空洞的大致圆筒形状的架台装置11。磁共振成像装置10在将被检体P插入到空洞中并对被检体P进行拍摄的情况下,产生高频磁场。安装于被检体P的RF(Radio Frequency)线圈12接收从被检体P产生的MR信号。磁共振成像装置10经由RF线圈12的线缆13进行接收。并且,磁共振成像装置10基于接收到的MR信号,生成载置于诊视床105的顶板105a的被检体P的MR图像。
另外,RF线圈12的线缆13可以被着色,也可以被附有几何学花纹等花纹。在从由相机20拍摄到的图像中检测线缆13的情况下,磁共振成像装置10能够通过被着色或被附有花纹而容易地进行检测。在根据由相机20拍摄到的图像确定线缆13的Y轴方向的配置的情况下,磁共振成像装置10能够通过测定线缆13的花纹的线的间隔来确定Y轴方向的配置。
相机20是拍摄动态图像或静态图像的拍摄装置。相机20将载置在顶板105a上的被检体P包含在拍摄区域中。并且,相机20将拍摄到的图像发送到磁共振成像装置10。另外,图1所示的相机20配置于诊视床105的顶板105a的上方。但是,相机20也可以配置于其他位置。
在此,即使在二维图像中线缆13形成环路,有时在三维图像中线缆13也不形成环路。因此,相机20不限于顶板105a的上方,也可以配置于顶板105a的侧方,还可以配置于其他位置。并且,相机20也可以是拍摄以三维表现了ToF(Time ofFlight:飞行时间)传感器、LiDAR(Laser Imaging Detection and Ranging:激光成像探测与测距)等拍摄区域的三维图像的拍摄装置。另外,相机20也可以是能够检测红外线的拍摄装置。由此,相机20能够拍摄出容易进行配置于顶板105a的被检体P与被检体P以外的识别的图像。
在这样的确认辅助系统1中,磁共振成像装置10取得相机20拍摄到的图像。另外,磁共振成像装置10根据相机20拍摄到的图像,判定是否存在线缆13等形成环路的部位。并且,磁共振成像装置10在检测出线缆13等的环路的情况下进行通知。磁共振成像装置10是图像处理装置的一例。
接着,对磁共振成像装置10进行说明。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磁共振成像装置10的结构的一例的框图。磁共振成像装置10具备静磁场磁铁101、静磁场电源(未图示)、梯度磁场线圈103、梯度磁场电源104、诊视床105、诊视床控制电路106、发送线圈107、发送电路108、接收线圈109、接收电路110、序列控制电路120及计算机系统130。
另外,图2所示的结构只不过是一例。例如,序列控制电路120及计算机系统130内的各部也可以适当合并或者分离而构成。另外,磁共振成像装置10中不包含被检体P(例如,人体)。
静磁场磁铁101是形成为中空的大致圆筒形状的磁铁,在内部的空间产生静磁场。静磁场磁铁101例如是超导磁铁等,从静磁场电源接受电流的供给而励磁。静磁场电源向静磁场磁铁101供给电流。作为另一例,静磁场磁铁101也可以是永久磁铁,在该情况下,磁共振成像装置10也可以不具备静磁场电源。另外,静磁场电源也可以与磁共振成像装置10分开设置。
梯度磁场线圈103是形成为中空的大致圆筒形状的线圈,配置于静磁场磁铁101的内侧。梯度磁场线圈103是将与相互正交的X、Y及Z的各轴对应的3个线圈组合而形成的,这3个线圈从梯度磁场电源104分别接受电流的供给,产生磁场强度沿着X、Y及Z的各轴变化的梯度磁场。另外,梯度磁场电源104在序列控制电路120的控制下,向梯度磁场线圈103供给电流。
诊视床105具备供被检体P载置的顶板105a,在诊视床控制电路106的控制下,将顶板105a以载置有患者等被检体P的状态向摄像口内插入。诊视床控制电路106在计算机系统130的控制下,驱动诊视床105而使顶板105a在长度方向及上下方向上移动。
发送线圈107通过施加高频磁场来激励被检体P的任意的区域。发送线圈107例如是包围被检体P的全身的全身(Whole body)型的线圈。发送线圈107从发送电路108接受RF脉冲的供给,产生高频磁场,将该高频磁场施加于被检体P。发送电路108在序列控制电路120的控制下,向发送线圈107供给RF脉冲。
接收线圈109配置于梯度磁场线圈103的内侧,接收因高频磁场的影响而从被检体P发出的磁共振信号(以下,称为MR(Magnetic Resonance)信号)。接收线圈109在接收到MR信号时,将接收到的MR信号向接收电路110输出。
此外,在图2中,采用接收线圈109与发送线圈107分开设置的结构,但这是一例,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例如,也可以采用接收线圈109兼用为发送线圈107的结构。
接收电路110对从接收线圈109输出的模拟的MR信号进行模拟/数字(AD)变换,生成MR数据。另外,接收电路110将生成的MR数据向序列控制电路120发送。另外,关于AD变换,也可以在接收线圈109内进行。另外,除了AD变换以外,接收电路110也能够进行任意的信号处理。
序列控制电路120基于从计算机系统130发送的序列信息,驱动梯度磁场电源104、发送电路108及接收电路110,由此进行被检体P的摄像。序列信息是定义了用于进行摄像的步骤的信息。序列信息例如包括梯度磁场电源104向梯度磁场线圈103供给的电流的强度、供给电流的定时、发送电路108向发送线圈107供给的RF脉冲的强度、施加RF脉冲的定时、接收电路110检测MR信号的定时等。序列控制电路120可以由处理器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与硬件的混合来实现。
当从接收电路110接收到MR数据作为对梯度磁场电源104、发送电路108及接收电路110进行驱动而对被检体P进行拍摄的结果时,序列控制电路120将接收到的MR数据向计算机系统130转送。
计算机系统130进行磁共振成像装置10的整体控制、MR图像的生成等。如图2所示,计算机系统130具备NW(网络)接口131、存储电路132、输入接口133、显示器134及处理电路135。
NW接口131与序列控制电路120及诊视床控制电路106进行通信。例如,NW接口131将序列信息发送到序列控制电路120。此外,NW接口131从序列控制电路120接收MR数据。
存储电路132存储由NW接口131接收到的MR数据、由后述的处理电路135配置于k空间的k空间数据、及由处理电路135生成的图像数据等。存储电路132例如是RAM(Random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闪存等半导体存储器元件、硬盘或光盘等。
输入接口133接受来自操作者的各种指示、信息输入。输入接口133例如通过轨迹球、开关按钮、鼠标、键盘、通过接触操作面而进行输入操作的触摸板、显示画面和触摸板一体化而成的触摸屏、使用了光学传感器的非接触输入电路、及声音输入电路等来实现。输入接口133与处理电路135连接,将从操作者接受的输入操作变换为电信号并向处理电路135输出。此外,在本说明书中,输入接口133不限于鼠标、键盘等具备物理的操作部件的接口。例如,从与计算机系统130分体设置的外部的输入设备接收与输入操作对应的电信号,将该电信号向控制电路输出的电信号的处理电路也包含在输入接口133的例子中。
显示器134在处理电路135的控制下显示用于接受拍摄条件的输入的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由处理电路135生成的磁共振图像等。显示器134例如是液晶显示器等显示设备。
处理电路135控制磁共振成像装置10整体的动作。处理电路135例如具有图像取得功能135a、开始条件检测功能135b、物体识别功能135c、环路检测功能135d、线缆环路检测功能135e、被检体环路检测功能135f、接触检测功能135g、配置检测功能135h、电场区域检测功能135i、卷入检测功能135j及输出功能135k。在实施方式中,由图像取得功能135a、开始条件检测功能135b、物体识别功能135c、环路检测功能135d、线缆环路检测功能135e、被检体环路检测功能135f、接触检测功能135g、配置检测功能135h、电场区域检测功能135i、卷入检测功能135j、及输出功能135k进行的各处理功能以计算机可执行的程序的形式存储于存储电路132。处理电路135是通过从存储电路132读出并执行程序来实现与各程序对应的功能的处理器。换言之,读出了各程序的状态的处理电路135具有图2的处理电路135内所示的各功能。
另外,在图2中,设为通过单一的处理器来实现图像取得功能135a、开始条件检测功能135b、物体识别功能135c、环路检测功能135d、线缆环路检测功能135e、被检体环路检测功能135f、接触检测功能135g、配置检测功能135h、电场区域检测功能135i、卷入检测功能135j、以及输出功能135k而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将多个独立的处理器组合而构成处理电路135并由各处理器执行程序来实现功能。另外,在图2中,设为存储电路132等单一的存储电路存储与各处理功能对应的程序而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构成为将多个存储电路分散配置并由处理电路135从独立的存储电路中读出对应的程序。
在上述说明中使用的“处理器”这样的用语例如是指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单元)、GPU(Graphical Processing Unit:图形处理单元)或者面向特定用途的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例如,简单可编程逻辑器件(Simple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SPLD)、复合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以及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等电路。处理器通过读出并执行存储于存储电路132的程序来实现功能。另外,也可以代替在存储电路132中保存程序,而构成为在处理器的电路内直接编入程序。在该情况下,处理器通过读出并执行被编入到电路内的程序来实现功能。
图像取得功能135a取得通过用相机20对载置于磁共振成像装置10的顶板105a的被检体P进行拍摄而得到的图像。图像取得功能135a是取得部的一例。更详细而言,图像取得功能135a取得一个或多个相机20拍摄到的图像、红外线图像、三维图像。
开始条件检测功能135b检测使基于环路检测功能135d、接触检测功能135g及配置检测功能135h的检测对象的检测开始的开始条件。开始条件检测功能135b是第二检测部的一例。更详细而言,开始条件检测功能135b检测使基于环路检测功能135d的线缆13的环路的检测的处理开始的开始条件。另外,开始条件检测功能135b检测使基于检测功能135g的对被检体P与线缆13的接触部位进行检测的处理开始的开始条件。另外,开始条件检测功能135b检测使基于配置检测功能135h的从规定区域检测检测对象的检测处理开始的开始条件。开始条件检测功能135b例如检测出线缆13与磁共振成像装置10连接这一情况、为了向架台装置11所具有的大致圆筒形状的空洞即摄像口内插入而将顶板105a抬起这一情况作为开始条件。
物体识别功能135c识别由相机20拍摄到的图像中包含的物体。物体识别功能135c是识别部的一例。例如,物体识别功能135c识别出是被检体P、线缆13、没有烫伤风险的布线、点滴的管、送气用的管等物体这一情况。更详细而言,物体识别功能135c基于表示各物体的特征的物体特征信息来识别各物体。
物体特征信息中设定有表示各物体的温度、粗细、颜色、花纹、形状等的特征量。物体识别功能135c将物体特征信息与图像中包含的物体的图像进行比较,从而能够识别物体。例如,在对线缆13附加了色彩的情况下、附加了花纹的情况下,物体识别功能135c基于图像中包含的色彩或者花纹,识别出接收从被检体P产生的信号的RF线圈12的线缆13。另外,物体识别功能135c不限于一个图像,也可以通过从不同方向拍摄到的多个图像来识别物体。
另外,物体识别功能135c也可以基于由检测红外线的相机20拍摄到的红外线图像来识别物体。另外,物体识别功能135c也可以通过由生成三维图像的相机20拍摄到的三维图像来识别物体。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物体识别功能135c识别出物体之后,环路检测功能135d、接触检测功能135g及配置检测功能135h分别执行检测对象的检测。然而,物体识别功能135c也可以在环路检测功能135d、接触检测功能135g、或者配置检测功能135h检测出各个检测对象之后,识别检测对象的物体。
环路检测功能135d从图像中检测由于磁共振成像装置10所产生的磁场而有可能产生感应电流的环路。环路检测功能135d是第一检测部的一例。即,环路检测功能135d检测磁共振成像装置10中使用的RF线圈12的线缆13所形成的环路、或者被检体P所形成的环路。另外,环路检测功能135d具备线缆环路检测功能135e及被检体环路检测功能135f。
线缆环路检测功能135e检测由线缆13形成的线缆环路13a。在此,图3是表示从上方观察被检体P的一例的图。线缆环路检测功能135e检测由线缆13形成的线缆环路13a。换言之,线缆环路检测功能135e检测因磁共振成像装置10所产生的高频磁场而有可能产生感应电流的线缆环路13a。例如,线缆环路检测功能135e通过图案匹配从由相机20拍摄到的图像中检测轮的形状,从而检测线缆环路13a。
另外,线缆环路检测功能135e也可以根据y由检测红外线的相机20拍摄到的红外线图像来检测线缆环路13a。在此,由于存在温度差,因此线缆环路检测功能135e能够容易地区别被检体P和线缆13。换言之,线缆环路检测功能135e从红外线图像中检测线缆环路13a,从而能够减少误检测。
在此,即使在二维图像中通过线缆13形成了轮的形状,在Y轴方向上线缆13未接触的情况下,也不是环路。因此,线缆环路检测功能135e基于图像中包含的线缆13等物体的三维空间的配置,检测线缆环路13a。线缆环路检测功能135e,在线缆13带有花纹的情况下,基于形成花纹的线的间隔,确定线缆13的Y轴方向的配置。即,线缆环路检测功能135e确定线缆13的三维空间的配置。并且,在Y轴方向上形成轮的线缆13重叠的情况下,线缆环路检测功能135e检测为线缆环路13a。另外,线缆环路检测功能135e也可以在取得了三维图像的情况下,基于三维图像来确定线缆13的三维空间的配置。
在通过物体识别功能135c识别为是特定的物体的情况下,线缆环路检测功能135e不检测为线缆环路13a。例如,在通过物体识别功能135c识别为是被检体P、管的情况下,即使由被检体P、管形成了环路,线缆环路检测功能135e也不进行检测。另外,线缆环路检测功能135e在由物体识别功能135c识别为是管、是不存在发热的风险的布线的情况下,不检测为线缆环路13a。
另外,在通过物体识别功能135c识别为是同一物体的情况下,线缆环路检测功能135e检测为线缆环路13a。即,在由多个物体形成环路的情况下,线缆环路检测功能135e不检测为线缆环路13a。例如,线缆环路检测功能135e即使通过将线缆13与被检体P组合而形成环路,也不检测为线缆环路13a。
另外,线缆环路检测功能135e不限于图案匹配,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检测线缆环路13a。线缆环路检测功能135e也可以基于在输入了图像的情况下检测图像所包含的线缆环路13a的学习完毕模型来检测线缆环路13a。例如,学习完毕模型是通过将图像和图像中包含的线缆环路13a作为训练数据而输入的监督学习而生成的。
被检体环路检测功能135f检测由被检体P形成的环路即被检体环路。被检体环路是通过被检体P的裸肌彼此接触而形成的环路。即,被检体环路检测功能135f在与毛巾、病号服接触的情况下不检测为被检体环路。例如,被检体环路检测功能135f通过图案匹配从由相机20拍摄到的图像中检测出轮的形状,由此检测环路。
另外,被检体环路检测功能135f也可以从红外线图像中检测环路。在此,被检体环路检测功能135f由于存在温度差,因此能够容易地区别被检体P和线缆13。换言之,被检体环路检测功能135f从红外线图像中检测被检体P,从而能够减少误检测。另外,即使在二维图像中由被检体P形成了轮的形状,在Y轴方向上被检体P未接触的情况下,也不是环路。被检体环路检测功能135f在Y轴方向上形成轮的被检体P接触的情况下检测为被检体环路。因此,被检体环路检测功能135f基于图像中包含的被检体P等物体的三维空间的配置,检测被检体环路。被检体环路检测功能135f也可以在取得了三维图像的情况下,基于三维图像,确定被检体P的三维空间的配置。
另外,被检体环路检测功能135f并不限于图案匹配,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检测线缆环路13a。被检体环路检测功能135f也可以基于在输入了图像的情况下检测图像中包含的被检体环路的学习完毕模型,检测被检体环路。例如,学习完毕模型通过将图像和图像中包含的被检体环路作为训练数据而输入的监督学习而生成。
接触检测功能135g从图像中检测出接收从被检体P产生的信号的RF线圈12的线缆13与被检体P的接触。接触检测功能135g是第三检测部的一例。更详细而言,接触检测功能135g检测出物体识别功能135c识别为被检体P的部分与识别为线缆13的部分相接触的部位。即,接触检测功能135g在线缆13、被检体P与毛巾、病号服接触的情况下,不检测为接触部位。
另外,接触检测功能135g也可以从红外线图像中检测出环路。在此,由于存在温度差,因此接触检测功能135g能够容易地区分被检体P和线缆13。换言之,接触检测功能135g从红外线图像中检测出接触部位,从而能够减少误检测。
在此,即使是在二维图像中接触那样的图像,在Y轴方向上不接触的情况下,被检体P也不与线缆13接触。另外,接触检测功能135g在取得了三维图像的情况下,也可以基于三维图像来检测被检体P与线缆13的接触部位。
另外,接触检测功能135g也可以基于在被输入了图像的情况下检测图像中包含的接触部位的学习完毕模型,来检测被检体P与线缆13的接触部位。例如,学习完毕模型通过将图像和被检体P与线缆13的接触部位作为训练数据而输入的监督学习而生成。
配置检测功能135h基于图像取得功能135a取得的图像,从根据磁共振成像装置10的磁场中心C(参照图4)而确定的电场区域E(参照图4)、或者有可能被磁共振成像装置10的诊视床105的移动卷入的配置禁止区域中检测出检测对象。配置检测功能135h是第四检测部的一例。另外,电场区域E是第一区域的一例。配置禁止区域是第二区域的一例。配置检测功能135h具有电场区域检测功能135i及卷入检测功能135j。
电场区域检测功能135i从由磁共振成像装置10的磁场中心C(参照图4)确定的电场区域E(参照图4)中检测出检测对象。电场区域检测功能135i的检测对象是被检体P、线缆13等。
在此,图4是表示从上方观察电场区域E的一例的图。图5是表示从Z轴方向观察图4所示的电场区域E的一例的图。架台装置11在架台装置11的内侧具备形成为大致圆筒形状的梯度磁场线圈103。另外,磁共振成像装置10在将被检体P插入到架台装置11的空洞中的情况下,例如以在图4所示的位置形成磁场中心C的方式产生高频磁场。
在该情况下,若线缆13、被检体P等物体配置于电场区域E,则在梯度磁场线圈103与配置于电场区域E的物体之间蓄积电荷。换言之,梯度磁场线圈103与配置于电场区域E的物体如电容器那样发挥功能。并且,线缆13、被检体P等物体有可能发热。因此,被检体P有可能烫伤。
因此,电场区域检测功能135i设定电场区域E,该电场区域E禁止配置线缆13、被检体P等物体。更详细而言,电场区域检测功能135i将以顶板105a上的磁场中心C为中心地、在Z轴方向上为第一设定距离、且距顶板105a的边缘为第二设定距离的范围设定为电场区域E。如图4及图5所示,电场区域E形成在距架台装置11的内壁为一定距离的范围内。即,电场区域检测功能135i形成拱形的电场区域E。另外,由于被检体P载置于顶板105a,因此不会配置于顶板105a的下方。因此,电场区域检测功能135i在顶板105a的下方不形成电场区域E。另外,第一设定距离及第二设定距离能够任意地变更。此外,顶板105a上的磁场中心C按照被检体P的每次拍摄而变化。例如,被检体P的拍摄的部位、载置在顶板105a上的被检体P的位置按照被检体P的每次拍摄而变化。由此,顶板105a上的磁场中心C按照被检体P的每次拍摄而变化。进而,电场区域E形成于与设定磁场中心C的位置对应的、顶板105a上的Z方向的位置。即,电场区域E形成于与顶板105a的进给量对应的、Z方向的位置。例如,在顶板105a的进给量少的情况下,电场区域E在顶板105a上形成于距架台装置11近的位置。另一方面,在顶板105a的进给量较多的情况下,电场区域E在顶板105a上形成于远离架台装置11的位置。然后,电场区域检测功能135i从电场区域E检测出被检体P的臂、腿、线缆13等的检测对象。
卷入检测功能135j从预先设定的卷入注意区域中检测出检测对象。卷入注意区域例如是诊视床105与顶板105a的间隙的区域、顶板105a的长边方向的边的外侧的区域等。另外,检测对象例如是点滴的管、送气用的管、布线等。
在此,磁共振成像装置10在拍摄被检体P的情况下,将载置有被检体P的顶板105a插入到架台装置11的摄像口。在顶板105a移动时,若在卷入注意区域配置有管、布线,则磁共振成像装置10有可能卷入管、布线。
例如,当管从顶板105a的长边方向的边向外侧飞出时,管在顶板105a被插入到摄像口时,有可能挂在架台装置11上。或者,若在顶板105a与诊视床105之间的间隙中配置有管,则在顶板105a被插入到摄像口时,管可能被拉入到间隙中。因此,卷入检测功能135j从卷入注意区域中检测出检测对象。
另外,磁共振成像装置10的运用方法根据设施而不同。即,在磁共振成像装置10的周围,在哪个位置配置医疗器具根据设施而不同。因此,可以任意地变更将哪个位置设定为卷入注意区域。
输出功能135k输出环路检测功能135d、接触检测功能135g及配置检测功能135h的检测结果。输出功能135k是输出部的一例。更详细而言,输出功能135k在2个阶段输出检测结果。输出功能135k在环路检测功能135d、接触检测功能135g、或者配置检测功能135h检测出检测对象的情况下,使表示检测对象的位置的检测位置图像显示于显示器134。检测位置图像是在表示磁共振成像装置10的各部的图像中使检测对象的检测位置高亮而得到的图像。例如,检测位置图像是在磁共振成像装置10的图像上重叠了表示检测对象的图像而得到的图像。
另外,输出功能135k在检测出报告条件的情况下,报告由环路检测功能135d、接触检测功能135g、或者配置检测功能135h检测出检测对象这一情况。报告条件例如是将顶板105a插入架台装置11的摄像口的操作。例如,将顶板105a插入架台装置11的摄像口的操作是将顶板105a向架台装置11的摄像口的插入明示的操作、伴随顶板105a向架台装置11的摄像口的插入的操作。伴随顶板105a向架台装置11的摄像口的插入的操作例如是确定成为磁共振成像装置10的拍摄对象的脏器等的操作。另外,报告条件是一个例子,也可以任意地变更。
输出功能135k例如通过输出警报音来进行报告。另外,输出功能135k将确认图像以弹出显示等显示在显示器134上,该确认图像用于请求确认环路检测功能135d、接触检测功能135g、或者配置检测功能135h的检测结果。确认图像具有表示确认了检测结果没有问题这一情况的确认按钮。然后,输出功能135k在接受了表示确认了检测结果没有问题这一情况的操作的情况下,删除确认图像。在删除了确认图像的情况下,磁共振成像装置10继续进行被检体P的拍摄。这样,输出功能135k通过限制磁共振成像装置10对被检体P的拍摄,能够降低漏看检测结果的可能性。
接着,对磁共振成像装置10执行的确认辅助处理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磁共振成像装置10执行的确认辅助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开始条件检测功能135b判定是否检测出使检测对象的检测开始的开始条件(步骤S1)。在未检测出开始条件的情况下(步骤S1:否),开始条件检测功能135b待机。
在检测出开始条件的情况下(步骤S1:是),图像取得功能135a取得由相机20拍摄到的图像(步骤S2)。
物体识别功能135c识别出由图像取得功能135a所取得的图像所包含的各物体(步骤S3)。
环路检测功能135d、接触检测功能135g或配置检测功能135h判定是否检测出检测对象(步骤S4)。在未检测出检测对象的情况下(步骤S4;否),图像取得功能135a在步骤S2中取得图像。
在检测出检测对象的情况下(步骤S4;是),输出功能135k通知环路检测功能135d、接触检测功能135g、或者配置检测功能135h的检测结果(步骤S5)。即,输出功能135k使显示器134显示检测位置,该检测位置表示检测出检测对象的位置。
输出功能135k判定是否满足了报告检测结果的报告条件(步骤S6)。在不满足报告条件的情况下(步骤S6;否),图像取得功能135a在步骤S2中取得图像。
在满足了报告条件的情况下(步骤S6;是),输出功能135k通过使显示器134显示请求确认检测结果的确认画面来进行报告(步骤S7)。
输出功能135k判定是否接受了表示确认了检测结果的确认操作(步骤S8)。在未接受到确认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8:否),输出功能135k在步骤S7中继续确认画面的显示。
在接受了确认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8:是),磁共振成像装置10删除确认画面,结束确认辅助处理。
如上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磁共振成像装置10取得由相机20对在磁共振成像装置10的顶板105a上载置的被检体P进行拍摄而得到的图像。另外,磁共振成像装置10从所取得的图像中,检测出线缆环路13a、被检体P的环路、与线缆13接触的部位、顶板105a有可能卷入线缆13、管等的部位等。然后,磁共振成像装置10通过显示检测结果等向用户输出。因此,磁共振成像装置10能够减轻用户的确认负担。
(变形例1)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磁共振成像装置10具备图像取得功能135a、开始条件检测功能135b、物体识别功能135c、环路检测功能135d、线缆环路检测功能135e、被检体环路检测功能135f、接触检测功能135g、配置检测功能135h、电场区域检测功能135i、卷入检测功能135j、及输出功能135k。但是,图像取得功能135a、开始条件检测功能135b、物体识别功能135c、环路检测功能135d、线缆环路检测功能135e、被检体环路检测功能135f、接触检测功能135g、配置检测功能135h、电场区域检测功能135i、卷入检测功能135j及输出功能135k不限于磁共振成像装置10,也可以设置于其他装置。例如,图像取得功能135a、开始条件检测功能135b、物体识别功能135c、环路检测功能135d、线缆环路检测功能135e、被检体环路检测功能135f、接触检测功能135g、配置检测功能135h、电场区域检测功能135i、卷入检测功能135j及输出功能135k也可以设置于个人计算机、服务器、工作站等计算机设备。
另外,本说明书中的图像取得功能、开始条件检测功能、物体识别功能、环路检测功能、线缆环路检测功能、被检体环路检测功能、接触检测功能、配置检测功能、电场区域检测功能、卷入检测功能及输出功能除了通过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叙述的处理电路135实现以外,也可以仅通过硬件、仅通过软件、或者通过硬件和软件的混合来实现相同功能。
对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提示的,并不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实施方式彼此的组合。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在发明的范围或主旨中,同样包含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的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具备:
取得部,取得通过用相机对载置于磁共振成像装置的顶板上的被检体进行拍摄而得到的图像;
第一检测部,从所述图像中检测因所述磁共振成像装置所产生的磁场而有可能产生感应电流的环路;以及
输出部,输出所述第一检测部的检测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
所述第一检测部检测所述磁共振成像装置中使用的射频线圈即RF线圈的线缆所形成的所述环路、或者所述被检体所形成的所述环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
还具备识别部,该识别部识别所述图像中包含的物体,
所述第一检测部在由所述识别部识别为是特定的物体的情况下,不检测为所述环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
所述第一检测部在由所述识别部识别为是同一物体的情况下,检测为所述环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
所述识别部基于所述图像中包含的色彩或花纹,识别在所述磁共振成像装置中使用的RF线圈的线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
所述第一检测部从由检测红外线的所述摄像机拍摄到的所述图像中检测所述环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
所述第一检测部基于所述图像中包含的物体的三维空间的配置来检测所述环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
所述第一检测部基于学习完毕模型,来检测所述环路,所述学习完毕模型在被输入了所述图像的情况下检测所述图像中包含的所述环路。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
还具备第二检测部,该第二检测部检测使所述第一检测部对检测对象的检测开始的开始条件。
10.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具备:
取得部,取得通过用相机对载置于磁共振成像装置的顶板上的被检体进行拍摄而得到的图像;
第三检测部,从所述图像中检测在所述磁共振成像装置中使用的RF线圈的线缆与所述被检体之间的接触;以及
输出部,输出所述第三检测部的检测结果。
11.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具备:
取得部,取得通过用相机对载置于磁共振成像装置的顶板上的被检体进行拍摄而得到的图像;
第四检测部,基于所述图像,从由所述磁共振成像装置的磁场中心确定的第一区域、或者有可能被所述磁共振成像装置的诊视床的移动卷入的第二区域中检测检测对象;以及
输出部,输出所述第四检测部的检测结果。
CN202210137365.3A 2021-02-16 2022-02-15 图像处理装置 Pending CN11493895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22379 2021-02-16
JP2021022379A JP2022124633A (ja) 2021-02-16 2021-02-16 画像処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38950A true CN114938950A (zh) 2022-08-26

Family

ID=828003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37365.3A Pending CN114938950A (zh) 2021-02-16 2022-02-15 图像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60656A1 (zh)
JP (1) JP2022124633A (zh)
CN (1) CN114938950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11702B2 (en) * 2001-05-21 2003-08-26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Apparatus for use in neonat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JP2009039519A (ja) * 2007-07-18 2009-02-26 Toshiba Corp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セッティング支援装置及びセッティング支援方法
JP2009183689A (ja) * 2008-01-11 2009-08-20 Toshiba Corp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JP6162493B2 (ja) * 2013-06-11 2017-07-12 東芝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超音波診断装置
WO2015092882A1 (ja) * 2013-12-18 2015-06-25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赤外光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CN107003366B (zh) * 2014-12-11 2021-07-30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用于改进的mri安全的线缆环检测机构
JP6951114B2 (ja) * 2017-04-27 2021-10-20 キヤノン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医用画像診断装置及び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US10845439B2 (en) * 2018-03-28 2020-11-24 Canon Medical Systems Corpora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using positional information based on an image obtained by reconstructing a magnetic resonance signal
US10925565B2 (en) * 2018-04-11 2021-02-23 Siemens Healthcare Gmbh Machine-learning based contrast agent administration
US20210321963A1 (en) * 2018-08-21 2021-10-21 The Salk Institute For Biological Studi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nhanced imaging and analysis
US20210052349A1 (en) * 2019-08-23 2021-02-25 Medicaroid Corporation Robotic operating table
JP7416601B2 (ja) * 2019-10-29 2024-01-17 キヤノン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システム及び位置表示方法
US11763134B2 (en) * 2020-01-22 2023-09-19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Intelligence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age reconstruction
JP2022109799A (ja) * 2021-01-15 2022-07-28 キヤノン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及び画像処理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260656A1 (en) 2022-08-18
JP2022124633A (ja) 2022-08-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53111B2 (en) Visual pre-scan patient information for magnetic resonance protocol
KR101654965B1 (ko) 의료 영상 장치 안에서 환자 지지 장치 위에 배치된 하나 이상의 물체에 관한 정보를 수집하는 방법 및 그 실시를 위한 의료 영상 장치
US20160367169A1 (en) Method and medical imaging apparatus for selection of at least one item of examination information for a medical imaging examination
JP6670962B2 (ja)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及びrfコイルの位置特定方法
EP1755449A2 (en) Position detection system for a medical device and medical-device guidance system
US20170181661A1 (en) Position detection system and guidance system
CN111789621A (zh) 用于患者定位监视的光学相机
US20220229127A1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mri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CN114938950A (zh) 图像处理装置
US20160018503A1 (e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10682199B2 (en) Tracking a marker in an examination subject by a magnetic resonance tomograph
JP5361113B2 (ja) Mri画像のスティッチング方法及びその装置並びにmri装置
JP6910852B2 (ja)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JP2023045877A (ja) 医用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医用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WO2018043878A1 (ko) 자기 공명 영상 장치
US10816619B2 (en) Couchtop attachment-detachment type RF coil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US10444308B2 (e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US20170188883A1 (en) Position detection system and guidance system
JP2014166306A (ja) カプセル型内視鏡用位置認識装置
JP2022124552A (ja)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取付位置出力方法、および取付位置出力プログラム
JP2022158654A (ja) 表示制御装置
JP2022124553A (ja)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画像出力方法、および画像出力プログラム
EP3971768A1 (en) Detection of off-label use of a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oil
JP2022109734A (ja) 情報処理装置
EP4148692A1 (en) Camera based detection of subject posi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