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35660A - 阅片仪 - Google Patents

阅片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35660A
CN114935660A CN202210606736.8A CN202210606736A CN114935660A CN 114935660 A CN114935660 A CN 114935660A CN 202210606736 A CN202210606736 A CN 202210606736A CN 114935660 A CN114935660 A CN 1149356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e frame
slide
feeding
track
dischar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0673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冲
卢江涛
杨旭泉
闫红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eetoo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eetoo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eetoo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eetoo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0673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35660A/zh
Publication of CN1149356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356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22Devices influenc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 or the attitude of articles during transit by conveyors
    • B65G47/24Devices influenc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 or the attitude of articles during transit by conveyors orientating the articles
    • B65G47/248Devices influenc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 or the attitude of articles during transit by conveyors orientating the articles by turning over or inverting the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74Feeding, transfer, or discharging devices of particular kinds or types
    • B65G47/82Rotary or reciprocating members for direct action on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pushers, rakes, shove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10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samples or any liquids to, in, or from, the analysis apparatus, e.g. suction devices, injection devices

Landscapes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阅片仪,包括:转送轨道,用于运输装载有玻片的玻片框,转送轨道设有上料位置、进料位置和出料位置,进料位置与出料位置位于转送轨道的同一侧,上料位置设于进料位置的远离出料位置的一侧;第一运送机构,用于沿转送轨道运送玻片框;进料模块,用于向进料位置输送玻片框;出料模块,用于自出料位置接收玻片框的出料;其中,进料模块与出料模块并行设置。本技术方案的阅片仪,通过转送模块连接进料模块和出料模块,能够使从进料模块的玻片框的上料输送与出料模块接收下料输送的过程并行进行,使输送装置的结构占用的空间面积更小,能够减小阅片仪的体积。

Description

阅片仪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玻片检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阅片仪。
背景技术
镜检是显微镜检查的简称,是将待检标本取样、制片后的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分析和判断。其中人体排泄物、分泌物、脱落细胞或人体组织、动物组织、甚至植物细胞等都可以作为镜检对象,常用范围为协助诊断疾病。
阅片仪是一种进行自动化进行上料、镜检及下料的设备,镜检是通过显微镜拍照玻片上样本图像,经过系统分析和判断得到检测结果。现有的阅片系统中,玻片通过上料输送机构传输到阅片仪后,阅片仪需要采取一套卸料机构才能将阅完片的玻片框推出阅片仪,其成本相对较高,此外,进料缓存和进料输送采用不用的轨道,导致进料相关结构占用的空间面积较大,使阅片仪体积盘大。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阅片仪,能够使玻片框的上料输送与下料输送并行进行。
本申请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阅片仪,包括:
转送轨道,用于运输装载有玻片的玻片框,所述转送轨道设有上料位置、进料位置和出料位置,所述进料位置与所述出料位置位于所述转送轨道的同一侧,所述上料位置设于所述进料位置的远离所述出料位置的一侧;
第一运送机构,用于沿所述转送轨道运送玻片框;
进料模块,用于向所述进料位置输送玻片框;
出料模块,用于自所述出料位置接收玻片框的出料;
其中,所述进料模块与出料模块并行设置。
本技术方案的阅片仪,通过转送模块连接进料模块和出料模块,能够使从进料模块的玻片框的上料输送与出料模块接收下料输送的过程并行进行,使阅片仪的结构占用的空间面积更小,能够减小阅片仪的体积。
在该技术方案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阅片仪还包括镜检机构,所述镜检机构与所述进料模块、出料模块间隔设于所述转送轨道的同一侧。
在该技术方案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镜检机构与所述进料模块、出料模块依次间隔设于所述转送轨道的同一侧。
在该技术方案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运送机构包括用于承载玻片框的第一玻片框承载结构和沿所述转送轨道驱动所述第一玻片框承载结构运动的第一驱动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阅片仪还包括用于翻转位于所述转送轨道上的玻片框的玻片框翻转机构。
在该技术方案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玻片框翻转机构包括用于承载玻片框的第二玻片框承载结构和用于驱动第二玻片框承载结构进行翻转的第二驱动结构,所述第一玻片框承载结构和所述第二玻片框承载结构配合以将玻片框自所述所述第一运送机构转运至所述玻片框翻转机构。
在该技术方案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玻片框承载结构设有供玻片框进入的开口,所述开口的朝向方向与所述进料模块的进料方向相同。
在该技术方案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玻片框承载结构的与玻片框长度方向适配的方向与所述转送轨道的延伸方向一致。
在该技术方案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玻片框翻转机构具有使所述第二玻片框承载结构与所述第一玻片框承载结构同时容置玻片框的玻片框接收状态。
在该技术方案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料模块包括设于所述转送轨道一侧的进料轨道和第二运送机构,所述进料轨道与所述转送轨道在所述进料位置相连通;所述第二运送机构用于沿所述进料轨道运送玻片框至所述转送轨道的进料位置;
所述出料模块包括设于所述转送轨道一侧的出料轨道和第三运送机构,所述出料轨道与所述转送轨道在所述出料位置相连通;所述第三运送机构用于将位于所述出料位置的玻片框推入所述出料轨道。
在该技术方案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阅片仪还包括第四运送机构,所述第四驱动机构用于沿与所述进料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玻片框,以避免所述进料轨道上的玻片框被误推送至所述转送轨道而止挡所述转送轨道上的玻片框出料。
在该技术方案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运送机构包括第三推爪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三推爪将处于所述出料位置的玻片框推入所述出料轨道的第三驱动组件;所述第四运送机构还包括用于将处于所述进料位置的玻片框回推入所述进料轨道的第四推爪,所述第三推爪与所述第四推爪固定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阅片仪还包括用于将玻片框翻转机构翻转后的玻片框上的玻片运送至所述镜检机构处的玻片运输机构。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申请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示出的阅片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示出的阅片仪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示示的输送装置与玻片框翻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示示的玻片框翻转机构处于接收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示示的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示出的输送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示出的输送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示出的第一运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示出的第二运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示出的第三运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示出的装载有玻片的玻片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输送装置;101-转送模块;102-进料模块;103-出料模块;
110-转送轨道;111上-料位置;112-进料位置;113-出料位置;114-第二槽孔;115-第三槽孔;
120-第一运送机构;121-第一玻片框承载结构;1211-第一承载槽;1212-第一推爪;1213-推爪部;122-第一驱动结构;1221-第一滑轨;1222-第一动力部件;1223-第一电机;1224-第一传动带;123-第一定位检测器;124-第二定位检测器;125-第三定位检测器;
130-进料轨道;131-防呆条;132-第一槽孔;133-第一检测组件;134-第二检测组件;
140-第二运送机构;141-第二运送组件;1411-第二推爪;1412-连接件;1413-弹性件;1414-阻挡部;142-第二驱动组件;1421-第二滑轨;1422-第二动力部件;
150-出料轨道;151-第三检测组件;
160-第三运送机构;161-第三运送组件;1611-第三推爪;1612-固定座;1613-第四推爪;162-第三驱动组件;1621-第三滑轨;1622-第三电机;1623-丝杆;1624-丝杆螺母;
170-玻片框翻转机构;171-第二玻片框承载结构;1711-第二承载槽;172-第二驱动结构;173-第二升降结构;
180-镜检机构;
190-壳体;191-顶板;192-底板;193-前壁;194-后壁;195-第一侧壁;196-第二侧壁;
200-玻片框;201-上端开口;202-防呆槽;203-凹槽;210-玻片;211-标签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也可以是通过居中元件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
另外,在本申请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申请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申请。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参照图11中所示,为了便于说明,本实施例中示例性地示出了一种装载玻片210的玻片框200,玻片框200设有上端开口201,玻片210从上端开口201插入至玻片框200中,玻片框200具有多个用于装载玻片210的玻片位,玻片位等距间隔设置使得装载到玻片位上的相邻玻片210之间均存在间隙,在每个玻片位中都可以竖直的插入存放一个玻片210。
玻片框200的深度应使玻片210的样本区插入在玻片框200中,并且使玻片210的标签区211显露在上端开口201的外部,标签区211用于供设备夹取玻片210或人工拿取玻片210。在玻片框200的底部设有防呆槽202。在玻片框200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个外侧壁设有凹槽203,凹槽203沿玻片框200的长度方向延伸,凹槽203用于供设备抓取玻片框200时定位。
参照图5与图6中所示,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是提供一种阅片仪,阅片仪包括用于玻片框200输送的输送装置100,输送装置100包括转送模块101、进料模块102和出料模块103,转送模块101包括转送轨道110和第一运送机构120,转送轨道110用于运输装载有玻片210的玻片框200,转送轨道110设有上料位置111、进料位置112和出料位置113,进料位置112与出料位置113位于转送轨道110的同一侧,上料位置111设于进料位置112的远离出料位置113的一侧,第一运送机构120用于沿转送轨道110运送玻片框200。
进料模块102用于向进料位置112输送玻片框200,出料模块103用于自出料位置113接收玻片框200的出料,其中,进料模块102与出料模块103并行设置。
参照图6中所示,可以理解地,上料位置111设于转送轨道110的第一端,出料位置113设于转送轨道110道的第二端,进料位置112处于上料位置111与出料位置113之间,为了方便人工拿取玻片框200进行下料,出料位置113的第二端靠近人工操作侧,进料位置112紧贴出料位置113进行布置,同进方便进行人工放置玻片框200上料。
优选地,进料模块102和出料模块103均设置在转送轨道110的同一侧,可使进料模块102和出料模块103均从输送装置100的同一侧进行操作。
如此,输送装置100通过转送模块101连接进料模块102和出料模块103,能够使从进料模块102的玻片框200的上料输送与出料模块103接收下料输送的过程并行进行,使输送装置100的结构占用的空间面积更小,能够减小阅片仪的体积。
参照图7和图8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运送机构120包括第一玻片框承载结构121和第一驱动结构122;第一驱动结构122用于驱动第一玻片框承载结构121运动,第一玻片框承载结构121用于推动玻片框200沿转送轨道110运动,以将玻片框200从进料位置112运送至上料位置111,或者将玻片框200从上料位置111运送至出料位置113。
可以理解地,玻片框200的进料过程是,玻片框200从进料模块102进入转送轨道110的进料位置112,第一运送机构120将在进料位置112的玻片框200运送至上料位置111,对于镜检后的玻片框200放置到转送轨道110的上料位置111,第一运送机构120将在上料位置111的玻片框200沿转送轨道110运送至出料位置113,出料模块103自出料位置113接收玻片框200的出料。
参照图8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玻片框承载结构121设有可容置玻片框200的第一承载槽1211,第一承载槽1211设有供玻片框200进入的开口,开口的朝向方向与进料模块102的进料方向相同。
可以理解地,第一玻片框承载结构121包括连接于第一驱动结构122上运动的第一推爪1212,第一推爪1212包括两个相对且间距设置的推爪部1213,两个推爪部1213之间形成有可容置玻片框200的第一承载槽1211,第一承载槽1211设有供玻片框200进入的开口,开口的朝向方向与进料模块102相对于转送轨道110的设置方向相同,同样的,开口的朝向方向与出料模块103相对于转送轨道110的设置方向也是相同的。
如此,进料模块102的玻片框200能够从开口进入第一承载槽1211中,以及将第一承载槽1211中的框片框从开口离开进入出料模块103中。
可选地,第一承载槽1211的与玻片框200长度方向适配的方向与转送轨道110的延伸方向一致。具体地是,玻片框200在转送轨道110中沿其长度方向进行移动,玻片框200的底面在转送轨道110滑动,第一玻片框承载结构121的两个推爪部1213通过推动玻片框200上宽度方向上的两个侧壁,使玻片框200在转送轨道110滑动运送。
参照图6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结构122包括第一滑轨1221和第一动力部件1222,第一玻片框承载结构121连接于第一滑轨1221的滑块上滑动,第一滑轨1221与转送轨道110的方向平行设置,第一动力部件1222用于驱动第一玻片框承载结构121在第一滑轨1221上滑动。
第一动力部件1222包括第一电机1223和第一传动带1224,第一传动带1224与第一电机1223的输出轴连接,第一传动带1224还与第一滑轨1221的滑块相连接,第一玻片框承载结构121连接于第一滑轨1221的滑块上,第一电机1223通过第一传动带1224驱动第一玻片框承载结构121在第一滑轨1221上进行运动。
参照图8中所示,本实施例中,为了使第一玻片框承载结构121能够在进料位置112处接收来自进料模块102的进料,转送模块101还包括第一定位检测器123,第一定位检测器123用于将第一玻片框承载结构121定位停靠于转送轨道110的进料位置112,第一定位检测器123为光电传感器或触动开关。
此外,转送模块101还包括有第二定位检测器124和第三定位检测器125,第二定位检测器124用于将第一玻片框承载结构121定位停靠于转送轨道110的上料位置111,第三定位检测器125用于将第一玻片框承载结构121定位停靠于转送轨道110的出料位置113,第二定位检测器123为光电传感器或触动开关,第三定位检测器125为光电传感器或触动开关。
参照图5和图6中所示,本实施例中,进料模块102包括设于转送轨道110一侧的进料轨道130和第二运送机构140,进料轨道130与转送轨道110在进料位置112相连通;第二运送机构140用于沿进料轨道130运送玻片框200至转送轨道110的进料位置112。
进料轨道130与转送轨道110垂直设置。玻片框200在进料轨道130中沿其宽度方向进行滑动,如此,玻片框200从进料轨道130中进入转送轨道110后,不需要调整玻片框200的方向,即可使玻片框200在转送轨道110中沿其长度方向进行滑动。
参照图6中所示,本实施例中,进料轨道130设有用于防止玻片框200放反的防呆条131,防呆条131沿进料轨道130的方向延伸。防呆条131设于进料轨道130的内底面,且与进料轨道130的两个相对侧壁的间距不相等,即防呆条131偏离进料轨道130的中心设置,防呆条131与玻片框200底面的防呆槽202相适配。
如此,进料轨道130通过防呆条131保证放置的玻片框200的方向正确,而反向的玻片框200片框将无法放入进料轨道130中。
参照图9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二运送机构140包括第二运送组件141和用于驱动第二运送组件141运动的第二驱动组件142;第二运送组件141用于推动进料轨道130中的玻片框200向转送轨道110的方向进行移动。
第二运送组件141包括第二推爪1411、连接件1412和弹性件1413,连接件1412与第二驱动组件142连接,第二推爪1411的第一端与连接件1412转动连接,进料轨道130的侧壁设有沿轨道方向延伸的第一槽孔132,第二推爪1411的第二端穿过第一槽孔132伸入至进料轨道130内部,弹性件1413连接于连接件1412与第二推爪1411之间。
第二推爪1411可向朝向转送轨道110一侧进行转动,在连接件1412上设有阻挡部1414,阻挡部1414可以阻挡第二推爪1411背向离转送轨道110一侧的转动,使第二推爪1411仅可以单向转动一定角度,当朝向转送轨道110的一侧推动第二推爪1411时,第二推爪1411在受力下可转动使其第二端从第一槽孔132132中离开进料轨道130内部,让玻片框200可以经过第二推,在受力消失后,弹性件1413用于提供第二推爪1411进行复位的作用力。
优选地,第二推爪141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推爪1411分别从进料轨道130的两侧伸入至进料轨道130中,共同推动玻片框200进行移动。
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组件142包括第二滑轨1421和第二动力部件1422;第二运送组件141连接于第二滑轨1421上滑动,第二动力部件1422用于驱动第二运送组件141在第二滑轨1421上滑动。第二动力部件1422结构与第一动力部件1222的结构相同,参照第一动力部件1222的说明,在此不再累述。
参照图6和图7中所示,本实施例中,阅片仪还包括控制器,进料模块102还包括第一检测组件133,第一检测组件133与控制器电连接,第一检测组件133用于检测进料轨道130中是否存在玻片框200;控制器配置为在第一检测组件133检测到进料轨道130中存在玻片框200时控制第二运送机构140沿进料轨道130运送玻片框200。
第一检测组件133设于进料轨道130的侧部,第一检测组件133为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的发射端与接收端斜向设于进料轨道130的两侧,如此,第一检测组件133可以获得更大的检测范围,当第一检测组件133检测至进料轨道130中存在玻片框200时同,控制器才会控制第二运送机构机工作进料轨道130推动玻片框200,反之,第二运送机构则不会工作,控制器发出缺料的提示指令。
如此,通过第一检测组件133来判断进料轨道130中是否存在玻片框200,以控制第二运送机构的运送作业。
参照图6和图7中所示,本实施例中,进料模块102还包括第二检测组件134,第二检测组件134与控制器电连接,第二检测组件134设于进料轨道130靠近转送轨道110的一端,第二检测组用于确定在其检测范围内是否存在玻片框200;控制器配置为在第二检测组件134检测结果为存在玻片框200时,控制第二运送机构140运送玻片框200至位于进料位置112的第一运送机构120上。
第二检测组件134设于进料轨道130的出口端,只有在第二检测组件134检测到进料轨道130的出口端存在玻片框200,控制器会控制第一运送机构120移动到进料位置112,控制第二运送机构140推动玻片框200移动,使玻片框200进入位于进料位置112的第一运送机构120中,即使玻片框200进行第一玻片框承载结构121的第一承载槽1211中。
如此,通过第二检测组件134来判断进料轨道130的出口端中是否存在玻片框200,以控制第一运送机构120和第二运送机构的运送作业。
第二检测组件134还用于控制第二运送机构140停止推动框片框,将玻片框200放置于进料轨道130上,当第一检测检测组检测至进料轨道130上存在玻框片框时,控制第二运送机构140向轨送轨道方向推动玻片框200移动,玻片框200移动到第二检测组件134的检测范围内,触发第二检测组件134,此时第二运送机构140停止运动,等待第一运送机构120移动至进料位置112以接收玻片框200。
参照图5和图6中所示,本实施例中,出料模块103包括设于转送轨道110一侧的出料轨道150和第三运送机构160,出料轨道150与转送轨道110在出料位置113相连通;第三运送机构160用于将位于出料位置113的玻片框200推入出料轨道150。
本实施例中,出料轨道150与转送轨道110垂直设置。玻片框200在出料轨道150中沿其宽度方向进行滑动,玻片框200在转送轨道110沿其长度方向进行运动,不需要调整玻片框200的方向,即可使玻片框200从转送轨道110中进入出料轨道150。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料轨道130和出料轨道150并行设置。
本实施例中,出料模块103包括第三检测组件151,第三检测组件151用于检测出料轨道150中玻片框200是否满载。第三检测组件151设于出料轨道150远离转送轨道110的一端,第三检测组件151为光电传感器或触动开关。
如此,通过第三检测组件151可检测出料轨道150中玻片框200是否满载,以及时提醒操作人员进行玻片框200下料。
参照图6和图8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三运送机构160包括第三运送组件161和第三驱动组件162;第三运送组件161用于沿出料轨道150方向运动以推送玻片框200从出料位置113进入出料轨道150,第三驱动组件162用于驱动第三运送组件161运动。
第三运送组件161包括第三推爪1611,第三推爪1611通过固定座1612连接于第三驱动组件162上;转送轨道110设有第二槽孔114,第三推爪1611从转送轨道110的第二槽孔114中伸入至转送轨道110的出料位置113,第三驱动组件162驱动第三推爪1611垂直于转送轨道110的方向运动,第三推爪1611将处于出料位置113的玻片框200推入出料轨道150。
玻片框200在进行出料时,第三推爪1611运动到转送轨道110的远离出料轨道150的一侧,第一运送机构120将玻片框200从上料位置111运送至出料位置113,第三推爪1611从玻片框200上背离出料轨道150的一侧将玻片框200推离第一运送机构120的第一承载槽1211,进入出料轨道150中。
本实施例中,第三驱动组件162包括第三滑轨1621和第三电机1622,固定座1612连接于第三滑轨1621上滑动,第三滑轨1621沿出料轨道150方向设置,第三电机1622的输出轴连接一丝杆1623,在固定座1612设有与丝杆1623适配的丝杆螺母1624,第三电机1622通过丝杆1623与丝杆螺母1624的传动带动固定座1612在第三轨道上滑动,实现第三运送组件161的运动。
参照图6和图8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三运送组件161还包括第四推爪1613,第四推爪1613与第三推爪1611相连接,转送轨道110的进料位置112设有第三槽孔115,第四推爪1613能过第三槽孔115从底部伸入至转送轨道110的进料位置112,第三驱动组件162驱动第四推爪1613运动,以使第四推爪1613将处于进料位置112的玻片框200回推入进料轨道130。优选地,第四推爪1613与第三推爪1611呈一体化设置且连接于固定座1612上。
如此,进料轨道130中的玻片框200可能会滑入到转送轨道110中,通过第四推爪1613将处于进料位置112的玻片框200回推入进料轨道130。第四推爪1613还可以运动至进料轨道130的出口端,用于在转送轨道110的出料过程中,阻挡进料轨道130中的玻片框200进入转送轨道110。
在其它的某一个实施例中,阅片仪还包括第四运送机构,第四驱动机构用于沿与所述进料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玻片框,以避免进料轨道上的玻片框被误推送至转送轨道而止挡转送轨道上的玻片框出料。示例性地,第三运送机构160不具有第四推爪1613,第四运送机构包括第四推爪1613,第四运送机构具有与第三运送机构160相类似的结构,第四运送机构执行与第三运送机构中第四推爪1613相同的功能,第四运送机构的结构在此不再累述。
参照图2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阅片仪还包括用于翻转位于转送轨道110上的玻片框200的玻片框翻转机构170,玻片框翻转机构包括用于承载玻片框的第二玻片框承载结构171和用于驱动第二玻片框承载结构进行翻转的第二驱动结构172,第一玻片框承载结构和第二玻片框承载结构配合以将玻片框自第一运送机构转运至玻片框翻转机构。
具体地,玻片框翻转机构还包括用于驱动第二玻片框承载结构进行升降的第二升降结构173,第二驱动结构172与第二升降结构173相连接。
其中,第二玻片框承载结构171形成有可以容置玻片框的第二承载槽1711,第二承载槽1711设有供玻片框200进入的开口。玻片框200自第一运送机构120转运至玻片框翻转机构170的过程是,第二驱动结构172转动使第二玻片框承载结构171的第二承载槽1711的开口朝向转送轨道110,第一运送机构120在进料位置接收来自进料模块运送过来的玻片框200,沿转送轨道110运送至上料位置,第一运送机构120将玻片框推入第二玻片框承载结构171的第二承载槽1711中,然后第二玻片框承载结构上升使玻片框200离开第一运送机构120的第一承载槽1211。
如此,通过第一玻片框承载结构121和第二玻片框承载结构171的配合,实现将玻片框自第一运送机构120转运至玻片框翻转机构170。
可选地,玻片框翻转机构170具有使第二玻片框承载结构171与第一玻片框承载结构121同时容置玻片框200的玻片框接收状态。
可理解地,在玻片框接收状态时,第一玻片框承载机构121沿玻片框的宽度方向容置玻片框200,第二玻片框承载机构171沿玻框的长度方向容置玻片框,第二玻片框承载机构171位于第一玻片框承载机构121的上方,此外,第二玻片框承载机构171还与玻片框200的凹槽203相配合,使第二玻片框承载机构171可将玻片框200带离第一玻片框承载结构121。
参照图2中所示,本实施例中,阅片仪还包括镜检机构180,镜检机构与进料模块102、出料模块103间隔设于转送轨道的同一侧。
优选地,镜检机构,镜检机构与进料模块102、出料模块103依次间隔设置。
参照图1和图2中所示,本实施例中,阅片仪还包括壳体190,输送装置100容置于壳体190内,壳体包括顶板191、底板192、前壁193、后壁194、第一侧壁195和第二侧壁196,其中前壁193、第一侧壁195、后壁194、第二侧壁196依次连接。
将前壁193的横向延伸方向定义为第一方向,则进料模块102、出料模块103与镜检机构均沿第一方向布置,进料模块102、出料模块103和镜检机构与转送轨道110连接且位于转送轨道110的同侧。
将第一侧壁195的横向延伸方向为第二方向,则转送轨道110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同,并且进料模块102、出料模块103和镜检机构180均沿第二方向分别连接于转送轨道110。
可以理解地,进料模块102沿第一方向布置可视为是进料模块102的进料轨道130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同,出料模块103的沿第一方向布置可视为是出料模块103的出料轨道150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同。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Claims (13)

1.一种阅片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送轨道,用于运输装载有玻片的玻片框,所述转送轨道设有上料位置、进料位置和出料位置,所述进料位置与所述出料位置位于所述转送轨道的同一侧,所述上料位置设于所述进料位置的远离所述出料位置的一侧;
第一运送机构,用于沿所述转送轨道运送玻片框;
进料模块,用于向所述进料位置输送玻片框;
出料模块,用于自所述出料位置接收玻片框的出料;
其中,所述进料模块与出料模块并行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阅片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阅片仪还包括镜检机构,所述镜检机构与所述进料模块、出料模块间隔设于所述转送轨道的同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阅片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镜检机构与所述进料模块、出料模块依次间隔设于所述转送轨道的同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阅片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送机构包括用于承载玻片框的第一玻片框承载结构和沿所述转送轨道驱动所述第一玻片框承载结构运动的第一驱动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阅片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阅片仪还包括用于翻转位于所述转送轨道上的玻片框的玻片框翻转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阅片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片框翻转机构包括用于承载玻片框的第二玻片框承载结构和用于驱动第二玻片框承载结构进行翻转的第二驱动结构,所述第一玻片框承载结构和所述第二玻片框承载结构配合以将玻片框自所述所述第一运送机构转运至所述玻片框翻转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阅片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玻片框承载结构设有供玻片框进入的开口,所述开口的朝向方向与所述进料模块的进料方向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阅片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玻片框承载结构的与玻片框长度方向适配的方向与所述转送轨道的延伸方向一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阅片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片框翻转机构具有使所述第二玻片框承载结构与所述第一玻片框承载结构同时容置玻片框的玻片框接收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阅片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模块包括设于所述转送轨道一侧的进料轨道和第二运送机构,所述进料轨道与所述转送轨道在所述进料位置相连通;所述第二运送机构用于沿所述进料轨道运送玻片框至所述转送轨道的进料位置;
所述出料模块包括设于所述转送轨道一侧的出料轨道和第三运送机构,所述出料轨道与所述转送轨道在所述出料位置相连通;所述第三运送机构用于将位于所述出料位置的玻片框推入所述出料轨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阅片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阅片仪还包括第四运送机构,所述第四驱动机构用于沿与所述进料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玻片框,以避免所述进料轨道上的玻片框被误推送至所述转送轨道而止挡所述转送轨道上的玻片框出料。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阅片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运送机构包括第三推爪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三推爪将处于所述出料位置的玻片框推入所述出料轨道的第三驱动组件;所述第四运送机构还包括用于将处于所述进料位置的玻片框回推入所述进料轨道的第四推爪,所述第三推爪与所述第四推爪固定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阅片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阅片仪还包括用于将玻片框翻转机构翻转后的玻片框上的玻片运送至所述镜检机构处的玻片运输机构。
CN202210606736.8A 2022-05-31 2022-05-31 阅片仪 Pending CN11493566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06736.8A CN114935660A (zh) 2022-05-31 2022-05-31 阅片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06736.8A CN114935660A (zh) 2022-05-31 2022-05-31 阅片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35660A true CN114935660A (zh) 2022-08-23

Family

ID=828666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06736.8A Pending CN114935660A (zh) 2022-05-31 2022-05-31 阅片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3566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29102B2 (en) Conveying device and sample processing method
CN212111456U (zh) 全自动尿液分析系统
US7850914B2 (en) Specimen-transport module for a multi-instrument clinical workcell
US9598197B2 (en) Double-decker tube dispenser
US7331474B2 (en) Specimen-container rack for automated clinical instrument
EP3062110B1 (en) Automatic fecal occult blood detector
US20050271555A1 (en) Self-running sample holder and system having self-running sample holders
JP5530613B2 (ja) 検体処理システム及び検体搬送システム
JPH0352828B2 (zh)
CN107247151B (zh) 一种具有独立急诊结构的分析仪
WO2016107495A1 (zh) 全自动便隐血检测分析仪
JP2011075445A (ja) ラック回収ユニット
JP2001153875A (ja) 自動分析装置
CN218272343U (zh) 阅片仪
CN114935660A (zh) 阅片仪
CN111186620B (zh) 一种采样处理装置及方法
KR101948735B1 (ko) 컨베이어 유닛 및 이를 이용한 시험관 이송 장치
WO2021212384A1 (zh) 样本前处理系统
JP4416350B2 (ja) サンプルラック搬送装置及び自動分析装置
CN217359929U (zh) 阅片仪
CN218173515U (zh) 一种试剂条输送检测装置
JP3380084B2 (ja) カセット搬送装置
CN114791503A (zh) 一种核酸自动检测分析仪
CN211733131U (zh) 样品管传输装置
CN217359934U (zh) 玻片输送系统及阅片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