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34630A -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 Google Patents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34630A
CN114934630A CN202210770622.7A CN202210770622A CN114934630A CN 114934630 A CN114934630 A CN 114934630A CN 202210770622 A CN202210770622 A CN 202210770622A CN 114934630 A CN114934630 A CN 1149346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bricated
pouring
concrete structure
avoiding
assembly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7062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婧
刘小军
李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21077062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34630A/zh
Publication of CN1149346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346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2/00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 E04C2/02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ed materials
    • E04C2/04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ed materials of concrete or other stone-like material; of asbestos cement; of cement and other mineral fibres
    • E04C2/06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ed materials of concrete or other stone-like material; of asbestos cement; of cement and other mineral fibres reinforced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38Connections for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l
    • E04B1/61Connections for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l of slab-shaped building elements with each othe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2/00Walls, e.g. partitions, for buildings; Wall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wal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2/00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 E04C2/30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struc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涉及土建工程技术领域,以在一定程度上优化预制混凝土结构,降低制造成本及竖向连接的施工难度。本发明提供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包括装配主体及第一钢筋;装配主体的一端为对接端,对接端上形成有避让凹部,第一钢筋对应避让凹部设置,且沿装配主体的高度方向延伸,并嵌入装配主体设置,第一钢筋的两端均凸出于装配主体,且第一钢筋的其中一端位于避让凹部内。

Description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建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是装配式建筑的主要形式,具有成本相对低、适用范围广等优势。其主要是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可靠的方式进行连接并与现场后浇混凝土、水泥基灌浆料形成整体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现阶段对于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主要应用湿式连接,而其中的主流技术套筒灌浆连接和浆锚搭接连接存在连接节点构造比较复杂、施工难度较大、施工质量检验困难、造价较高以及难以保证完全等同现浇等不足。
因此,急需提供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以在一定程度上优化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降低制造成本及施工难度。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包括装配主体及第一钢筋;所述装配主体的一端为对接端,所述对接端上形成有避让凹部,所述第一钢筋对应所述避让凹部设置,且沿所述装配主体的高度方向延伸,并嵌入所述装配主体设置,所述第一钢筋的两端均凸出于所述装配主体,且所述第一钢筋的其中一端位于所述避让凹部内。
其中,所述避让凹部为多个,且多个所述避让凹部沿所述装配主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钢筋为多条,多条所述钢筋均沿所述装配主体的高度方向延伸,且与所述避让凹部对应设置。
具体地,本发明提供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还包括楼板,上层的所述装配主体的对接端与下层的所述装配主体远离所述对接端的一端相抵接;所述装配主体在厚度方向上的两侧均设有所述楼板,且所述楼板沿水平方向设置,并位于竖直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装配主体之间,上层的所述装配主体坐落于所述楼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楼板包括预制板和浇筑层,所述预制板包括板体和第二钢筋,所述第二钢筋铺设于所述板体上,且所述第二钢筋的两端均凸出于所述板体,并与所述第一钢筋相连接;所述浇筑层形成于所述板体上,且使所述第二钢筋位于所述板体和浇筑层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装配主体上对应所述避让凹部的位置还形成有灌注部,所述灌注部与所述避让凹部相连通。
其中,多条所述第一钢筋包括边缘钢筋和构造钢筋,多个所述避让凹部包括第一避让凹部和第二避让凹部,所述第一避让凹部的数量为两个,且形成于所述装配主体的两侧,并贯通所述装配主体的两侧的边缘;所述第二避让凹部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二避让凹部位于两个所述第一避让凹部之间;所述边缘钢筋对应所述第一避让凹部设置,所述构造钢筋对应所述第二避让凹部设置。
具体地,所述边缘钢筋的直径大于所述构造钢筋的直径,所述第一避让凹部在所述装配主体的高度方向和长度方向上的尺寸均大于所述第二避让凹部在所述装配主体的高度方向和长度方向上的尺寸。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避让凹部在所述装配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截面呈等腰梯形。
其中,本发明提供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还包括围板,所述围板与所述沿所述装配主体的周向设置,且与所述装配主体相贴合,用于封堵所述避让凹部,并露出所述灌注部,形成灌注空间。
具体地,所述灌注部上连接有灌注管,所述灌注管的一端与所述灌注空间相连通,并将粘合剂灌注入所述灌注空间内,所述粘合剂为混凝土或超高性能混凝土。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提供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包括装配主体及第一钢筋;装配主体的一端为对接端,对接端上形成有避让凹部,第一钢筋对应避让凹部设置,且沿装配主体的高度方向延伸,并嵌入装配主体设置,第一钢筋的两端均凸出于装配主体,且第一钢筋的其中一端位于避让凹部内。
由此分析可知,通过第一钢筋的两端均凸出于装配主体的端部设置,从而能够将装配主体的第一钢筋与其他位置的钢筋进行快速连接,并且,由于本申请中的装配主体的一端为对接端,且在对接端形成有避让凹部,因此,当竖直方向上的两个装配主体对接时,上层的装配主体的对接端与下层的装配主体远离对接端的一端相抵接,从而通过避让凹部能够在相邻两个装配主体之间构成用于灌注粘合剂的空间。通过向空间内灌注粘合剂,当粘合剂固化成型后,能够与装配主体形成整体结构,从而实现装配主体在竖直方向上的连接固定。
由于第一钢筋的一端凸出于装配主体,并位于避让凹部内,因此,当粘合剂灌注完成,并与上下两层的装配主体形成整体结构后,能够将第一钢筋的端部封筑在成型的粘合剂内,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形成的整体结构的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装配主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装配主体与预制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预制板上形成浇筑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上下两层装配主体对接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灌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装配主体;101-第一避让凹部;102-第二避让凹部;103-灌注部;2-第一钢筋;201-边缘钢筋;202-构造钢筋;3-板体;4-第二钢筋;5-浇筑层;6-围板;601-连接绳;7-灌注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通”、“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在此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所列出的相关项中的任何一项和任何两项或更多项的任何组合。
为了易于描述,在这里可使用诸如“在……之上”、“上部”、“在……之下”和“下部”的空间关系术语,以描述如附图所示的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的关系。这样的空间关系术语意图除了包含在附图中所描绘的方位之外,还包含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各种示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明,否则单数的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的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和“具有”列举存在的所陈述的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由于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可出现附图中所示的形状的变化。因此,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不限于附图中所示的特定形状,而是包括在制造期间出现的形状上的改变。
这里所描述的示例的特征可按照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各种方式进行组合。此外,尽管这里所描述的示例具有各种各样的构造,但是如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显而易见的,其他构造是可能。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包括装配主体1及第一钢筋2;装配主体1的一端为对接端,对接端上形成有避让凹部,第一钢筋2对应避让凹部设置,且沿装配主体1的高度方向延伸,并嵌入装配主体1设置,第一钢筋2的两端均凸出于装配主体1,且第一钢筋2的其中一端位于避让凹部内。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提供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通过第一钢筋2的两端均凸出于装配主体1的端部设置,从而能够将装配主体1的第一钢筋2与其他位置的钢筋进行快速连接,并且,由于本申请中的装配主体1的一端为对接端,且在对接端形成有避让凹部,因此,当竖直方向上的两个装配主体1对接时,上层的装配主体1的对接端与下层的装配主体1远离对接端的一端相抵接,从而通过避让凹部能够在相邻两个装配主体1之间构成用于灌注粘合剂的空间。通过向空间内灌注粘合剂,当粘合剂固化成型后,能够与装配主体1形成整体结构,从而实现装配主体1在竖直方向上的连接固定。
由于第一钢筋2的一端凸出于装配主体1,并位于避让凹部内,因此,当粘合剂灌注完成,并与上下两层的装配主体1形成整体结构后,能够将第一钢筋2的端部封筑在成型的粘合剂内,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形成的整体结构的强度。
此处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图1-图6所示出的装配主体1为剪力墙结构,且下述的方案中的装配主体1均以剪力墙结构作为基础进行说明。作业时,将上层的剪力墙的对接端坐落在下层剪力墙远离对接端的一端,通过上层剪力墙对接端形成的避让凹部能够与下层剪力墙之间形成灌注空间,从而通过向灌注空间内灌注粘合剂,能够实现上层剪力墙和下层剪力墙之间的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中的装配主体1还可以为梁体结构,当装配主体1为梁体,且梁体的直径较小时,则对接的两个梁体或四个梁体之间通过凸出于梁体端部的第一钢筋2与梁体端面相抵接,能够形成呈矩形体的灌注空间,配合梁体上形成的避让凹部,在填充粘合剂后能够使梁体之间稳定连接。
同理,当本申请中的装配主体为柱体结构时,则避让凹部沿柱体的径向贯通柱体,从而在上层柱体和下层柱体对接后能够形成灌注空间,进而通过向灌注空间内填充粘合剂,实现柱体之间的连接。
可选地,如图1-图6所示,本申请中避让凹部为多个,且多个避让凹部沿装配主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钢筋为多条,多条钢筋均沿装配主体1的高度方向延伸,且与避让凹部对应设置。
通过沿装配主体1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形成的避让凹部,能够在灌注粘合剂后,使相邻的两个装配主体1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并且,由于本申请中多条钢筋对应避让凹部设置,因此,能够进一步地提升连接后的装配主体1之间的强度。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本申请中装配主体1的对接端形成的避让凹部为多个,且多个避让凹部沿装配主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因此,在形成避让凹部后,装配主体1的对接端上相应形成多个支撑部。
由于本申请中上层装配主体1通过吊装的方式与下层的装配主体1进行对接,因此,本申请通过使第一钢筋2对应避让凹部设置,从而在上层装配主体1吊装下降时,使下层的装配主体1的第一钢筋2能够直接进入对应的避让凹部内,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下层的装配主体1与上层装配主体1之间的快速对位,解决了现阶段普遍存在的竖向预制混凝土构件吊装就位定位精确度要求苛刻以及竖向钢筋对中困难的问题。
而通过形成的支撑部能够在上层装配主体1和下层装配主体1接触后,起到一定程度上的支撑效果,从而无需再安装其他加固构件,进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施工速度和施工进度。
如图2-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还包括楼板,楼板沿水平方向延伸,且与下层的装配主体1远离对接端的一端相抵接,上层的装配主体1坐落于楼板上,且上层的装配主体的对接端楼板相抵接。
建造时,当下层的装配主体1灌注连接完成后,将本申请提供的楼板沿水平方向与下层的装配主体1远离对接端的一端相接触,且如图3所示,当楼板坐落在下层装配主体1上时,下层装配主体1内的第一钢筋2沿竖直方向穿过楼板,并在上层装配主体1坐落在楼板上时,进入对应位置的避让凹部内,从而通过向避让凹部内灌注粘合剂,实现对下层装配主体1的第一钢筋2和上层装配主体1的第一钢筋2的封筑以及相邻两个装配主体1之间的连接。
在实际建造时,如图2结合图3所示,楼板包括预制板和浇筑层5,预制板包括板体3和第二钢筋4,第二钢筋4铺设于板体3上,且第二钢筋4的两端均凸出于板体3,并与第一钢筋2相连接;浇筑层5形成于板体3上,且使第二钢筋4位于板体3和浇筑层5之间。
如图2所示,本申请中每一块位于上层装配主体1和下层装配主体1之间的楼板对应的预制板均包括两块板体3,当下层装配主体1建造完成后,两块板体3沿水平方向设置在装配主体1的两侧,且间隔设置,从而能够与下层的装配主体1的端部形成灌注槽,板体3上铺设的第二钢筋4的端部与下层装配主体1凸出于装配主体1端部的第一钢筋2之间相连接,从而能够使预制板与下层的装配主体1相连接。
此处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本申请中两个板体3之间形成的灌注槽的宽度与装配主体1的厚度相对应,从而在施工时,可以将上层的装配主体1对应插入灌注槽内,之后在板体3上浇筑混凝土形成浇筑层5,而浇筑的混凝土能够对应填充灌注槽以及上层装配主体1的避让凹部,从而实现上层装配主体1与下层装配主体1和楼板之间的连接成型。
此处需要进一步补充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第一钢筋2与第二钢筋4之间的连接方式为搭接连接,无需对中和精准定位,从而能够极大的简化施工工序,操作便捷。
而如图3结合图4所示,本申请在实际施工时,待预制板与装配主体1连接后,再在预制板上浇筑混凝土,形成平整的浇筑层5。使下层装配主体1的第一钢筋2能够如图3所示出的状态,穿过楼板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施工步骤中,浇筑的混凝土能够填充上述两个板体3以及下层装配主体1之间形成的浇筑槽,从而能够使楼板与下层的装配主体1之间形成统一的整体结构,提高结构强度,并形成平整的浇筑层5。之后再通过吊装的方式使上层装配主体1坐落在楼板上进行后续施工作业。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本申请中多条第一钢筋2包括边缘钢筋201和构造钢筋202,多个避让凹部包括第一避让凹部101和第二避让凹部102,本申请中边缘钢筋201凸出于第一避让凹部101的长度与构造钢筋202凸出于第二避让凹部102的长度相同,即本申请中构造钢筋202的预留长度与边缘钢筋201的预留长度一致。
优选地,第一避让凹部101的数量为两个,且形成于装配主体1的两侧,并贯通装配主体1的两侧的边缘;第二避让凹部102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第二避让凹部102位于两个第一避让凹部101之间;边缘钢筋201对应第一避让凹部101设置,构造钢筋202对应第二避让凹部102设置。
由于装配主体1的边缘不仅需要承载上下层装配主体1的压力,还存在两侧装配主体1的压力,因此,本申请中位于装配主体1两侧的边缘钢筋201的数量均为三根,并对应两侧形成的第一避让凹部101设置,而对应第二避让凹部102的构造钢筋202的数量均为两根,从而通过多个边缘钢筋201和构造钢筋202的配合,能够提升装配主体1的整体强度。
优选地,本申请中边缘钢筋201的直径大于构造钢筋202的直径,第一避让凹部101在装配主体1的高度方向和长度方向上的尺寸均大于第二避让凹部102在装配主体1的高度方向和长度方向上的尺寸。
由于边缘钢筋201的直径更大,因此,相应地,本申请中第一避让凹部101的尺寸更大,即第一避让凹部101能够灌注的粘合剂的量更多。而由于装配主体1的侧部仍需要与其他装配主体1相对接,因此,为保证灌注入第一避让凹部101内的粘合剂固化后的边缘更加平整,便于与侧部的相邻装配主体1相对接,优选地,本申请中第一避让凹部101呈矩形体结构,即粘合剂在第一避让凹部101内固化后形成矩形体填充块,从而能够使并排对接的装配主体1之间的贴合更加紧密。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图6所示,本申请中第二避让凹部102在装配主体1的长度方向上的截面呈等腰梯形。呈等腰梯形的第二避让凹部102一能够使浇筑入第二避让凹部102内的粘合剂更加密实,从而提高固化成型后的质量。
由于本申请中第一避让凹部101和第二避让凹部102内灌注填充的粘合剂可以为混凝土或超高性能混凝土,而优选地,本申请中第一避让凹部101和第二避让凹部102内填充超高性能混凝土,但由于本申请中浇筑层5采用混凝土材料形成,因此,本申请通过使第二避让凹部102的截面呈等腰梯形,具有两个斜面,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化解部分应力集中,避免超高性能混凝土与浇筑层5的混凝土材料之间的交界面容易发生剪切破坏的问题。
可选地,如图1结合图5所示,本申请中装配主体1上对应避让凹部的位置还形成有灌注部103,灌注部103与避让凹部相连通。通过形成的灌注部103能够便于向避让凹部内灌注粘合剂。
如图4所示,当楼板连接成型后,通过吊装的方式将上层的装配主体1吊装至楼板上的对应位置,使下层装配主体1的第一钢筋2进入上层装配主体1对应的避让凹部内。如图4所示,由于楼板的浇筑层5为平整的整体结构层,当上层的装配主体1坐落在楼板的浇筑层5上时,避让凹部无法形成闭合的灌注空间,因此,如图5所示,本申请中提供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还包括围板6,围板6与沿装配主体1的周向设置,且与装配主体1相贴合,用于封堵避让凹部,并露出灌注部103。
通过围设在装配主体1周向的围板6,并通过围板6封堵避让凹部,从而能够形成闭合的灌注空间。由于本申请中围板6围设后露出灌注部103,因此,通过灌注部103能够方便快捷地将粘合剂灌注入灌注空间内。待粘合剂固化成型后,再将围板6拆除,从而完成上层装配主体1和下层装配主体1以及楼板之间的连接。
而通过本申请中形成的灌注部103能够解决立式浇筑难于实现的问题,并且,如图1结合图5所示,本申请中的灌注部103位于灌注空间的顶部,因此,灌注过程中粘合剂由上至下灌注,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浇筑不密实形成水平通缝的问题。
可选地,如图5所示,本申请中的围板6的数量为四个,且其中两块围板6的尺寸与装配主体1的长度相同,另外两块围板6的尺寸与装配主体1的厚度相同,尺寸相同的围板6两两相对设置,并通过连接绳601相连接,从而在粘合剂固化成型后,便于对围板6进行拆除。
此处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优选地,本申请中的围板6采用木板,不仅成本较低,而且便于切割和开孔,提高围板6安装的效率。
此处需要进一步补充说明的是,如图5所示,本申请中灌注部103上连接有灌注管7,灌注管7的一端与灌注空间相连通,并将粘合剂灌注入灌注空间内。优选地,本申请中的灌注管7为橡胶软管,能够使远离灌注部103的一端更加自由,从而能够更便于连接承载混凝土的装置出口。
如图6所示,为本申请浇筑成型后的整体结构,而如图1-图6所示,本申请提供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在施工时,待下层装配主体1完成施工后,先将带有第二钢筋4的板体3沿水平方向布置在下层装配主体1的两侧,并留出间隔,使板体3与下层装配主体1之间形成灌注槽,之后将下层装配主体1的第一钢筋2与第二钢筋4以搭接的方式相连,完成预制板与下层装配主体1之间的连接。
之后在预制板上浇筑混凝土,混凝土进入灌注槽内,并在预制板上形成平整的浇筑层5,使楼板与下层装配主体1形成统一的整体结构,稳定连接。
最后,通过吊装设备将上层装配主体1吊装至对应位置,通过使下层装配主体1的第一钢筋2进入上层装配主体1的避让凹部内,实现对上下层装配主体1的对位,通过形成的支撑部使上层装配主体1能够较为稳定地坐落在楼板上。待上层装配主体1位置稳定后,将围板6通过连接绳601沿上层装配主体1的周向进行安装,通过围板6使避让凹部形成灌注空间,并在灌注部103上连接灌注管7,实现向灌注空间内灌注超高性能混凝土的作业。
待灌注完成超高性能混凝土固化后,拆除围板6,实现一块上层装配主体1与对应楼板和一块下层装配主体1之间的连接成型。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装配主体及第一钢筋;
所述装配主体的一端为对接端,所述对接端上形成有避让凹部,所述第一钢筋对应所述避让凹部设置,且沿所述装配主体的高度方向延伸,并嵌入所述装配主体设置,所述第一钢筋的两端均凸出于所述装配主体,且所述第一钢筋的其中一端位于所述避让凹部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凹部为多个,且多个所述避让凹部沿所述装配主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钢筋为多条,多条所述钢筋均沿所述装配主体的高度方向延伸,且与所述避让凹部对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楼板,上层的所述装配主体的对接端与下层的所述装配主体远离所述对接端的一端相抵接;
所述装配主体在厚度方向上的两侧均设有所述楼板,且所述楼板沿水平方向设置,并位于竖直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装配主体之间,上层的所述装配主体坐落于所述楼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板包括预制板和浇筑层,所述预制板包括板体和第二钢筋,所述第二钢筋铺设于所述板体上,且所述第二钢筋的两端均凸出于所述板体,并与所述第一钢筋相连接;
所述浇筑层形成于所述板体上,且使所述第二钢筋位于所述板体和浇筑层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主体上对应所述避让凹部的位置还形成有灌注部,所述灌注部与所述避让凹部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多条所述第一钢筋包括边缘钢筋和构造钢筋,多个所述避让凹部包括第一避让凹部和第二避让凹部,所述第一避让凹部的数量为两个,且形成于所述装配主体的两侧,并贯通所述装配主体的两侧的边缘;
所述第二避让凹部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二避让凹部位于两个所述第一避让凹部之间;
所述边缘钢筋对应所述第一避让凹部设置,所述构造钢筋对应所述第二避让凹部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钢筋的直径大于所述构造钢筋的直径,所述第一避让凹部在所述装配主体的高度方向和长度方向上的尺寸均大于所述第二避让凹部在所述装配主体的高度方向和长度方向上的尺寸。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避让凹部在所述装配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截面呈等腰梯形。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围板,所述围板与所述沿所述装配主体的周向设置,且与所述装配主体相贴合,用于封堵所述避让凹部,并露出所述灌注部,形成灌注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部上连接有灌注管,所述灌注管的一端与所述灌注空间相连通,并将粘合剂灌注入所述灌注空间内,所述粘合剂为混凝土或超高性能混凝土。
CN202210770622.7A 2022-06-30 2022-06-30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Pending CN1149346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70622.7A CN114934630A (zh) 2022-06-30 2022-06-30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70622.7A CN114934630A (zh) 2022-06-30 2022-06-30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34630A true CN114934630A (zh) 2022-08-23

Family

ID=828683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70622.7A Pending CN114934630A (zh) 2022-06-30 2022-06-30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3463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81117A (zh) 连接装置及桥梁墩柱与承台连接处的施工方法
CN216130338U (zh) 一种主次梁连接节点
JP2024099521A (ja) 浮き構造体の浮き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かかる浮きモジュールを結合するための方法
CN217811891U (zh)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CN112030723B (zh) 一种桥梁墩柱及其墩柱接头结构
CN114934630A (zh)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CN109779090A (zh) 装配式预制剪力墙、建筑结构及该建筑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10439126B (zh) 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预制构件节点
CN110952658A (zh) 空腔预制柱节点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16339019U (zh) 防撞护栏
CN108560730A (zh) 混凝土构件的环筋销榫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1456283A (zh) 预制装配式剪力墙构件及其施工方法
CN113802717A (zh) 预制外墙板的装配方法和结构
CN113417296A (zh) 一种预制地下连续墙、装配式地下连续墙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2962816A (zh) 一种钢板组合墙体的连接结构
CN107419653B (zh) 一种拼接式桥梁和桥梁拼接方法
CN212670926U (zh) 预制装配式剪力墙构件
CN113308981B (zh) 一种预制混凝土梁翼缘的横向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1188429B (zh) 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内置钢套筒竖向连接结构
CN212716089U (zh) 一种快速安装的配电房结构
CN211523536U (zh) 预制柱节点连接结构
CN212153865U (zh) 一种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结构
CN211523535U (zh) 空腔预制柱节点连接结构
CN217580686U (zh) 预制墙连接结构
CN108978941B (zh) 预制剪力墙墙身竖向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Yu Jing

Inventor after: Li Yi

Inventor after: Liu Xiaojun

Inventor before: Yu Jing

Inventor before: Liu Xiaojun

Inventor before: Li 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