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32921B - 一种基于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的高速智能物流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的高速智能物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32921B
CN114932921B CN202210388337.9A CN202210388337A CN114932921B CN 114932921 B CN114932921 B CN 114932921B CN 202210388337 A CN202210388337 A CN 202210388337A CN 114932921 B CN114932921 B CN 1149329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fety guide
shaped
track
vehicle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8833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32921A (zh
Inventor
董亚飞
董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Qihe Yunsuo Logist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Qihe Yunsuo Logist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Qihe Yunsuo Logist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Qihe Yunsuo Logist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8833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3292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9329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329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329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329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BRAILWAY SYSTEMS; EQUIPMENT THEREFO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1B15/00Combinations of railway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13/00Electric propulsion for monorail vehicles, suspension vehicles or rack railways;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 B60L13/10Combination of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CLOCOMOTIVES; MOTOR RAILCARS
    • B61C17/00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e of control gear and control systems
    • B61C17/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driving cabins, footplates or engine rooms; Ventilation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CLOCOMOTIVES; MOTOR RAILCARS
    • B61C17/00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e of control gear and control systems
    • B61C17/12Control gea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locomotives from remote points in the train or when operating in multiple 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3/00Wagons or v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FRAIL VEHICLE SUSPENSIONS, e.g. UNDERFRAMES, BOGIES OR ARRANGEMENTS OF WHEEL AXLES; RAIL VEHICLES FOR USE ON TRACKS OF DIFFERENT WIDTH; PREVENTING DERAILING OF RAIL VEHICLES; WHEEL GUARDS, OBSTRUCTION REMOVERS OR THE LIKE FOR RAIL VEHICLES
    • B61F5/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bogies; Connections between bogies and vehicle underframes;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for adjusting or allowing self-adjustment of wheel axles or bogies when rounding curves
    • B61F5/38Arrangements or devices for adjusting or allowing self- adjustment of wheel axles or bogies when rounding curves, e.g. sliding axles, swinging ax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FRAIL VEHICLE SUSPENSIONS, e.g. UNDERFRAMES, BOGIES OR ARRANGEMENTS OF WHEEL AXLES; RAIL VEHICLES FOR USE ON TRACKS OF DIFFERENT WIDTH; PREVENTING DERAILING OF RAIL VEHICLES; WHEEL GUARDS, OBSTRUCTION REMOVERS OR THE LIKE FOR RAIL VEHICLES
    • B61F5/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bogies; Connections between bogies and vehicle underframes;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for adjusting or allowing self-adjustment of wheel axles or bogies when rounding curves
    • B61F5/50Other details
    • B61F5/52Bogie fram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FRAIL VEHICLE SUSPENSIONS, e.g. UNDERFRAMES, BOGIES OR ARRANGEMENTS OF WHEEL AXLES; RAIL VEHICLES FOR USE ON TRACKS OF DIFFERENT WIDTH; PREVENTING DERAILING OF RAIL VEHICLES; WHEEL GUARDS, OBSTRUCTION REMOVERS OR THE LIKE FOR RAIL VEHICLES
    • B61F9/00Rail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preventing derailing, e.g. by use of guide whee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BPERMANENT WAY; PERMANENT-WAY TOOLS; MACHINES FOR MAKING RAILWAYS OF ALL KINDS
    • E01B25/00Tracks for special kinds of railways
    • E01B25/30Tracks for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vehicl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BPERMANENT WAY; PERMANENT-WAY TOOLS; MACHINES FOR MAKING RAILWAYS OF ALL KINDS
    • E01B25/00Tracks for special kinds of railways
    • E01B25/30Tracks for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vehicles
    • E01B25/305Rails or supporting construc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30/00Transportation of goods or passengers via railways, e.g. energy recovery or reducing air resista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的高速智能物流系统,尤其是一种基于H结构基梁(1)上下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的无人驾驶高速智能物流系统,包括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高速智能物流车、运行中央云平台,提供一种城市上下立体轨道高速智能物流和高速公交系统共用轨道的立体智慧交通解决方案。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的高速智能物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的高速智能物流系统,属于交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人们对生活、交通、城市治理、环保低碳高端需求,对城市交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私家用车急增,一户2~3辆车的居民也越来越多;多个大城市投入了上千辆共享汽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的高速智能物流系统,尤其是一种基于H结构基梁(1)上下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的高速公交系统与高速智能物流系统共享轨道运行,交通高峰时上下复合轨道同时运行高速公交,地面公交1小时的路程上下复合轨道公交仅需10分钟,为市民提供一种全座席、高端舒适、高速高效、环保低碳的高端出行;非交通高峰时上下轨道物流车与公交车共用轨道,实现交通资源效益最大化,减少政府财政补贴实现盈利。本发明提供的是其中一种基于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的高速智能物流系统解决方案。
发明概述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的高速智能物流系统,尤其是一种基于H结构基梁(1)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的高速智能物流系统,由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高速智能物流车、运行中央云平台组成,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架设在墩柱上或山体隧道内、或地下隧道内沿规划路线延伸,高速智能物流系统在运行中央云平台这个总控大脑的指挥和控制下在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的上方轨道运行,其下方轨道运行下翼缘异型磁浮轨道车(2V)。所述规划路线是在城市道路两侧或路中心的绿化带上、或高速路的边坡或中分带上、或山体隧道内、或地下隧道内等,充分利用了城市低空交通资源或地下交通资源。本发明的基于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的高速智能物流系统,最小转弯半径20米、爬坡能力达到100‰,时速为120~160公里/小时,运行速度是轻轨的2~3倍;工程造价是轻轨的1/3~1/2,线路适应能力强、占地少、拆迁少、综合造价低。高速高效、安全、节能、环保低噪声、低成本是其突出特点;交通高峰全用于客运,非交通高峰高速智能物流车与高速公交车共用轨道,实现城市交通资源效益最大化。
发明详述
本发明提供一种转向架,包括承载基架(6G)和安全导向架(5A),安全导向架(5A)安装在承载基架(6G)下方。所述承载基架(6G)包括边纵梁(6H)、边横梁(6J)、中纵梁(6K)、横梁(6L),在同一水平面上纵向平行整齐排列的两边纵梁(6H)的端部与两边横梁(6J)的端部垂直连接成矩形框架结构;0~3支或更多支中纵梁(6K)在矩形框架结构内平行于边纵梁(6H)等间距或不等间距垂直安装在边横梁(6J)上;2~5支或更多支横梁(6L)在矩形框架结构内平行于边横梁(6J)等间距或不等间距垂直平面交叉安装在边纵梁(6H)和中纵梁(6K)上,组成承载基架(6G)。
安全导向架(5A)包括U型安全导向柱、纵向安全柱(5C)、中支撑柱(5D);U型安全导向柱为U矩形柱体结构,包括U型柱腿(5B)、U型底边(5E)和U型中柱(5F);左右U型柱腿(5B)相互平行,其底端与U型底边(5E)垂直连接成一个整体结构,U型中柱(5F)安装于左右U型柱腿(5B)的中部,且平行于U型底边(5E);前后各一支U型安全导向柱竖直镜像对称地设置在承载基架(6G)前后端下方,其U型柱腿(5B)顶端分别安装在前后边横梁(6J)的外侧面上;左右各一支纵向安全柱(5C)分别安装在前后两U型底边(5E)两端内侧;0~3支或更多支中支撑柱(5D)的底端连接在纵向安全柱(5C)上,其顶端安装在横梁(6L)上或边纵梁(6H)上或其它适宜位置;优选的,所述U型安全导向柱可以独立使用;如图3所示。
优选的,所述转向架还包括驾驶室(6A)、设备室(6B)、自备电池仓(6C)、牵引杆(6E),驾驶室(6A)、设备室(6B)、自备电池仓(6C)可以安装在转向架和车的合适位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位置的调整;优选的,驾驶室(6A)、设备室(6B)、自备电池仓(6C)分别安装在承载基架(6G)底面的前部、中部和后部位置,驾驶室(6A)用于安装无人智能驾驶系统、制动控制系统、电机操作机构、智能辅助导向控制系统等;设备室(6B)用于安装车辆管理系统、车门控制系统、车物联网系统、卫星定位系统等;自备电池仓(6C)用于安装自备电池、逆变器和电池管理系统等;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对驾驶室(6A)、设备室(6B)、自备电池仓(6C)所安装的设备进行调整。牵引杆(6E)前后各一个,分别安装在承载基架(6G)前后端边横梁(6J)外表面,牵引杆(6E)分别用于与前后车辆的连接,根据需要以实现2~15车或更多车的组列效率运行;如图6中的a、图7所示。
优选的,所述转向架(6G)还包括电动隐形锁柱(6P)、无线充电器(6Q)、供电插座(6R),电动隐形锁柱(6P)主要是用于装载标准集装箱,按照标准集装箱的标准角件尺寸和安装位置分别安装在转向架(6G)的四个外角部和边纵梁(6H)的中部,当车的外供电源突然停电后电动隐形锁柱(6P)由自备电池仓(6C)中的电池自动供电,以保持电动隐形锁柱(6P)对物流箱保持锁紧功能,确保设备和货物的安全;无线充电器(6Q)安装在边横梁(6J)内侧面上,用于为标准集装箱的数字化设备提供无线充电电源;供电插座(6R)专用于为冷藏或冷冻标准集装箱提供电源。如图6中的a、图7中的a所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安全导向部件,选自安全导向单元、安全导向组对或安全导向机构(50);所述安全导向单元包括安全导向轮(51)、伸缩杆(52)、伺服电动缸(53),安全导向轮(51)、伸缩杆(52)、伺服电动缸(53)依次安装成一个整体结构;左右各一套安全导向单元,其安全导向轮(51)朝外、伺服电动缸(53)朝内、镜像对称地安装在一起,称为一个安全导向组对。
本发明提供一种安全导向机构(50),包括安全导向组对,安全导向组对安装在安全导向架(5A)的U型安全导向柱上。安全导向机构(50)包括双区安全导向机构和单区安全导向机构。
一安全导向组对安装在U型安全导向柱的U型中柱(5F)上,其左右两端的安全导向轮(51)对应轨道系统的上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5);另一安全导向组对安装在U型柱底边(5E)上,其左右两侧的安全导向轮(51)对应轨道系统的下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6),所述轨道系统的上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5)和下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6),分别位于轨道系统的上下两个不同区域,称为双区安全导向机构。如图4中的a、b、c、d所示。
优选的,所述安全导向机构(50)可以设置在对应轨道系统的同一个区域,对应轨道系统的上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5)和/或下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6)也设置在轨道系统的同一区域,所述定位信号网(4F)同时也设置在轨道系统的同一区域,与车辆上的定位测速器(4G)的安装位置相对应。例如:一个安全导向组对安装在U型安全导向柱上,其左右两端的安全导向轮(51)对应轨道系统的上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5)或下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6),称为单区安全导向机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安全导向组对呈上下镜像对称地并列安装在一起,共同安装在U型安全导向柱上,其左右两端的安全导向轮(51)对应轨道系统上设置在同一个区域的上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5)和/或下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6),亦称为单区安全导向机构。
优选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升降式安全导向机构,由单区式安全导向机构、提升轴(55)和升降电动缸(54)组成,单区安全导向机构的左右两个U型柱腿(5B)的上方均安装有提升轴(55),提升轴(55)安装在上方的升降电动缸(54)内,升降电动缸(54)安装在承载基架(6G)边横梁(6J)上;所述提升轴(55)在轨道工位(56)和道路工作位(57)两个运行工位上下移动,当车辆在轨道系统上运行时,提升轴(55)把U型柱腿(5B)的上缘降到最低位置即轨道工位(56);当提升轴(55)把U型柱腿(5B)的上缘提升到最高位置即道路工位(57)时,车辆可以由轨道系统上行驶到普通道路上运行,即安装有升降式安全导向机构的车辆具备在轨道系统上和普通道路上两种运行功能。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安全导向系统(5)包括安全导向部件和智能安全导向控制系统;安全导向部件由智能安全导向控制系统进行智能控制,所述安全导向部件选自安全导向单元、安全导向组对或安全导向机构(50)。
优选的,安全导向单元一端的安全导向轮(51)对应轨道系统上的上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5)或下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6),安全导向单元的另一端可以安装在转向架上任何合适的位置,包括安全导向架(5A)上,或以其组合形式的安全导向组对或安全导向机构(50)安装在转向架上合适的位置,安全导向单元的安装位置和数量、或安全导向组对或安全导向机构(50)的安装位置,由本专业技术人员具体设计;安全导向单元由智能安全导向控制系统进行智能控制;智能安全导向系统(5)突出特征是由智能安全导向控制系统根据车辆运行状态、或侧向风力大小、或转弯离心力大小、或车辆运行偏移量大小,智能调整安全导向轮与轨道系统上轨迹之间的距离保持0~30 mm或更宽的距离,精准控制辅助导向力的大小和平衡稳定力的大小,精准辅助安全运行,最大限度减少无人驾驶车的运行阻力。如图1、图5、图6、图7所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速智能物流车,包括转向架、智能安全导向系统、动力行走机构、安全运行系统、物流箱;智能安全导向系统(5)、动力行走机构、安全运行系统安装在转向架下方或转向架与物流箱之间;物流箱安装在转向架的上方;所述高速智能物流车还包括车辆管理系统、无人智能驾驶系统、车物联网系统,车辆管理系统、车物联网系统安装在设备室(6B)或其它合适的位置;无人智能驾驶系统安装在驾驶室(6A)或其它合适位置。
所述动力行走机构包括行走机构和动力系统,动力系统安装在行走机构上。
所述行走机构(6)安装在转向架的承载基架(6G)下方,包括转向行走机构和支撑行走机构;转向行走机构包括转向轮(61)、转向轴(62)、转向机构(65)、减振悬挂机构(66),转向轴(62)两端由内及外依次安装有转向机构(65)和转向轮(61),转向机构(65)安装在转向轮(61)上,无人智能驾驶系统通过转向机构(65)控制转向轮(61)实现自主导向,转向轴(62)通过减振悬挂机构(66)安装在承载基架(6G)下方的前部;支撑行走机构包括支撑轴(63)、支撑轮(64),支撑轴(63)的两端各安装有1~2支撑轮(64),支撑轴(63)通过减振悬挂机构(66)安装在承载基架(6G)下方的后部。如图6、图7所示。
所述动力系统包括永磁同步电机(67)、平行传动变速箱(68)、电机控制器(69);电机控制器(69)安装在永磁同步电机(67)的外壳上,永磁同步电机(67)的动力轴与平行传动变速箱(68)的动力输入端相连使永磁同步电机(67)和平行传动变速箱(68)组合为动力系统的整体结构,平行传动变速箱(68)的动力输出端即成为动力系统的动力输出端;一套动力系统上部安装在承载基架(6G)下方、下部安装在行走机构的转向轴(62)上,动力系统的动力输出端与转向轴(62)连接在一起,以驱动转向轮(61)运行;另一套动力系统上部安装在承载基架(6G)下方、下部安装在支撑轴(63)上,动力系统的动力输出端与支撑轴(63)连接在一起,以驱动动力轮(64)运行;如图6中的b、图7中的b所示。
所述动力系统还包括自备电池系统和供电系统。所述自备电池系统包括自备电池和电池管理系统,自备电池和电池管理系统均安装在自备电池仓(6C)内,自备电池仓(6C)自带充电系统,当外供电源突然停电后,在电池管理系统控制下,自备电池自动向全车供电,自备电池的储电量足够使车辆能安全到达前方二个车站中的一个。所述供电系统包括受电机构(4)和上供电轨(41);上供电轨(41)安装在轨道系统的上翼缘(3)外侧或其它适宜的位置,受电机构(4)一端安装在承载基架(6G)上,另一端与上供电轨(41)保持紧密接触保持正常供电,为在轨道系统上运行的车辆供电。如图5、图6、图7所示。
优选的,所述动力系统的永磁同步电机(67)可由直线电机替代,所述直线电机是长次级短初级结构,包括直线电机次级(4D)、直线电机初级(4E)、逆变器;一条直线电机次级(4D)安装在轨道系统的结构端梁(10)和结构中梁(11)的上表面;一只直线电机初级(4E)安装在转向架底部的U型柱底边(5E)上,与直线电机次级(4D)位置相对应,逆变器安装在自备电池仓(6C)内,为直线电机初级(4E)供电。如图6中的a、图7中的a所示。
优选的,所述动力系统可由氢动力系统替代,氢动力系统包括动力电池、储氢仓、氢电池堆、氢电池升压器和动力控制单元;动力电池安装在自备电池仓(6C)内或车辆上其它适宜的位置,动力电池用于加速时辅助氢电池堆供电,动力控制单元设在自备电池仓(6C)内或车辆上其它适宜的位置,用于控制动力电池的充放电;储氢仓设置于设备室(6B)内或车辆上其它适宜的位置;氢电池堆和氢电池升压器安装在自备电池仓(6C)内或车辆上其它适宜的位置,氢电池升压器将氢电池堆的电能升压后供给永磁同步电机(67);动力电池可替代自备电池。
安全运行系统包括盘式制动发电机构、制动控制系统、图像雷达识别测距装置(6D)、位置信号测速器(4G);盘式制动发电机构安装在转向轮(61)和支撑轮(64)上,盘式制动发电机构在制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根据无人智能驾驶系统的指令实施制动、保持或解除操作,制动控制系统安装在设备室(6B)内或车辆上其它适宜的位置,盘式制动发电机构在车辆制动时发出的电能送往自备电池或动力电池;图像雷达识别测距装置(6D)前后各一对,分别安装在前后边横梁(6J)外侧面上,是自动驾驶识别前后车距离、速度,以及运行前方侵入运行安全区域的障碍物眼睛,确保行车安全;位置信号测速器(4G)安装在转向架的外侧,与轨道系统上的定位信号网(4F)相对应,为车辆的安全运行提供准确的位置信息。如图5、图6、图7所示。
物流箱为数字厢车式物流箱(7A),包括矩形箱体、自动门(7B)、电子锁(7C)、车门控制系统,所述矩形箱体底面和顶面均是由两根横梁(7J)与两根纵桁(7K)在同一水平面垂直连接成的矩形框架,矩形框架分别安装底面板和顶面板,底面和顶面的两个矩形框架的四个角部由四支角柱(7H)连接成长方体结构的箱体,两端面和一个侧面安装面板,另一个侧面则安装有自动门(7B);所述自动门(7B)包括折叠门和驱动机构,所述折叠门包括门柱铰链轴(7D)、中扇门(7M)、边扇门(7N)和折叠轴(7L),门柱铰链轴(7D)一边安装在角柱(7H)上,另一边与边扇门(7N)的外边安装在一起,边扇门(7N)的内边与折叠轴(7L)相连,并通过折叠轴(7L)与中扇门(7M)的外边缘连为一个整体,组成了矩形箱体门的一半,另一半门与之镜像对称地通过门柱铰链轴(7D)安装在另一边的角柱(7H)上;中扇门(7M)的内边缘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上下两个滑道车(7F)的滑杆(7G)相连,以驱动中扇门(7M)和边扇门(7N)以折叠轴(7L)为轴实现折叠打开门或/和伸展平关闭门;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槽型滑道(7E)、滑道车(7F)、供电滑槽(7P),槽型滑道(7E)是底面设有滑杆缝的槽型结构,两条槽型滑道(7E)分别安装在矩形箱体上下的两根纵桁(7K)上,上槽型滑道(7E)的滑杆缝开口向下,下槽型滑道(7E)的滑杆缝开口向上,滑道车(7F)安装在槽型滑道(7E)内,滑杆(7G)一端安装滑道车(7F)上、另一端安装在中扇门(7M)内边缘的顶部或底部,滑道车(7F)通过滑杆(7G)带动中扇门(7M)关闭或打开,滑道车(7F)由供电滑槽(7P)供电;电子锁(7C)安装在左右中扇门(7M)内边缘的中心位置,当门关闭后,电子锁(7C)利用电磁功能自动吸紧,并由锁柱交叉自动插紧,即始外电源停电也能保持机械锁紧状态;车门控制系统安装在设备室(6B)或其它适宜的位置,车门控制系统接受车辆管理系统的操作指令打开、关闭自动门(7B)和电子锁(7C)。数字厢车式物流箱(7A)整体安装在轻型车转向架上,与车形成一个固定的整体结构。如图5中的a和图10中的a、图10中的b所示。
优选的,所述数字厢车式物流箱(7A)还包括箱载电池箱(75)、箱载物联网(76),箱载电池箱(75)和箱载物联网(76)安装在数字厢车式物流箱(7A)箱内一端的顶角部,供电系统为箱载电池箱(75)自动充电和为箱载物联网(76)供电,箱载物联网(76)记载了该数字厢车式物流箱(7A)内所有货物的详细数据资料,为物流箱数字化提供了保障。
优选的,所述数字厢车式物流箱(7A)还包括制冷设备(79)用于冷藏或冷冻数字厢车式物流箱(7A),制冷设备(79)安装在数字厢车式物流箱(7A)箱内一端的底角部,供电系统为制冷设备(79)供电,为冷藏或冷冻数字厢车式物流箱(7A)提供-28℃~+26℃之间的工作温度,以满足运输冷藏或冷冻产品需要。优选的,所述数字厢车式物流箱(7A)制造所用材料以铝合金型材和复合纤维材料为主,以实现轻量化节能。图10中的a、图10中的b所示。
所述车辆管理系统安装在设备室(6B)内或其它适宜位置,是高速智能物流车运行管理中心,处理来自于无人智能驾驶系统、电机控制操作系统、制动控制系统、车门控制系统、电池管理系统、安全运行系统、制动机构及车辆各机构的运行状态数据信息,并进行监测、系统管控和下达操作指令,并通过车物联网与前后车辆和运行中央云平台进行数据信息交换。
所述无人智能驾驶系统安装在驾驶室(6A)内,是高速智能物流车运行控制的大脑,主要包括无人驾驶信息系统、无人驾驶操作系统;把来自图像雷达识别测距装置(6D)、卫星定位系统、车辆管理系统的信息指令、轨道通号系统、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车门控制系统、电池管理系统、电机控制操作系统、制动控制系统等系统的信息、以及运行中央云平台的指令信息等融合为运行控制数据,由无人驾驶系统进行数据计算、处理分析、并形成驾驶操作指令,操作电机操作机构、制动控制系统、智能安全导向控制系统等,来驾驶高速智能物流车安全运行。具体由本领域技术人员进行专业设计和制造。
所述车物联网系统安装在设备室(6B)内,是高速智能物流车对外通讯的核心系统,对外通过通讯基站(1F)与运行中央云平台、前后高速智能物流车的进行通讯和数据信息交换,对内与车辆管理系统信息数据互通。车物联网系统将把车的设备状态、位置、运行速度等实时发送给运行中央云平台和前后各3~5辆车的车物联网系统,以实现前后各3~5辆车安全协同运行。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高速智能物流车,其特征专用于数字集装箱的运输,简称集装箱高速智能物流车;与上述高速智能物流车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动力行走机构由集装箱动力行走机构替代,所述数字厢车式物流箱由数字集装箱替代,其它与上述高速智能物流车完全一致。
所述集装箱动力行走机构包括集装箱行走机构和动力系统,动力系统安装在集装箱车行走机构上。所述集装箱车行走机构包括转向行走机构、双支撑轮行走机构,分别安装在转向架下方,最大承载总重量是30吨以下的标准集装箱;转向行走机构包括转向轮(61)、转向轴(62)、转向机构(65)和悬挂机构(66),转向轴(62)两端由内及外依次安装有转向机构(65)和转向轮(61),转向机构(65)安装在转向轮(61)上,无人智能驾驶系统通过转向机构(65)控制转向轮(61)实现自主导向,转向轴(62)通过悬挂机构(66)安装在承载基架(6G)下方;双支撑轮行走机构包括双支撑轮(6S)、支撑轴(63)和悬挂机构(66),支撑轴(63)的两端各安装有双支撑轮(6S),支撑轴(63)通过悬挂机构(66)安装在承载基架(6G)下方;有1~2组双支撑轮行走机构安装在靠近转向行走机构的承载基架(6G)前部下方,1~3组双支撑轮行走机构并列安装在承载基架(6G)后部下方,永磁同步电机的动力系统上部安装在承载基架(6G)下方、下部安装在每组双支撑轮行走机构的支撑轴(63)上,动力系统的动力输出端与支撑轴(63)连接在一起,以驱动双支撑轮(6S)运行。如图8和图9所示。
所述数字集装箱与国际或国家标准集装箱的结构和尺寸参数等完全相同,不同之处,所述数字集装箱还包括箱载无线充电器(74)、箱载电池箱(75)、箱载物联网(76),箱载无线充电器(74)安装在箱的底角部并与转向架上的无线充电器(6Q)上下位置完全对应,箱载电池箱(75)和箱载物联网(76)安装在数字集装箱箱内一端的顶角部,箱载无线充电器(74)通过无线充电器(6Q)为箱载物联网(76)供电和箱载电池箱(75)自动充电,箱载物联网(76)记载了该数字集装箱内所有货物的详细数据资料,并切可以通过箱载物联网(76)与相关数字化设备交换数据资料。数字集装箱的底角件(72)与转向架(6G)上的电动隐形锁柱(6P)对应安装,电动隐形锁柱(6P)自动锁紧,实现车箱合一运输,顶角件(71)用于吊装数字集装箱,如图5中的b、图8、图9、图11所示;
优选的,所述数字集装箱还可以包括制冷设备(79)和插电装置(78),用于冷藏或冷冻数字集装箱;制冷设备(79)安装在冷藏或冷冻数字集装箱的箱内一端的底角部,插电装置(78)安装在对应的底角部并与转向架上的供电插座(6R)位置完全对应,插电装置(78)插在转向架上的供电插座(6R)上为制冷设备(79)供电、同时为箱载物联网(76)供电和箱载电池箱(75)自动充电,为冷藏或冷冻数字集装箱提供-28℃~+26℃之间的工作温度,以满足运输冷藏或冷冻产品。如图7中的b、图11所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的高速智能物流系统,其特征在于,基于H结构基梁(1)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的高速智能物流系统,包括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高速智能物流车、运行中央云平台,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架设在墩柱上或山体隧道内、或地下隧道内沿规划路线延伸;高速智能物流车在运行中央云平台的指挥控制和管理下,在复合异型翼缘轨道上运行。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以H结构基梁(1)为基础,其上翼缘设有的上翼缘异型L轨道(30)与下翼缘设有的下翼缘异型磁浮轨道(20)上下复合组成一种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包括H结构基梁(1)、下翼缘异型磁浮轨道(20)、上翼缘异型L轨道(30)、安装横梁(12)、连接中梁(13)、墩柱和新能源系统(1H)组成。在同一水平面上左右镜像对称纵向平行布置的两榀H结构基梁(1),在其相对应内侧面的梁中部区域前后两端各设有一个安装横梁(12)、在前后安装横梁(12)之间纵向均匀分布设有0~20个或更多个矩形空心结构的连接中梁(13),把左右H结构基梁(1)连结成一榀轨道梁;多榀H结构基复合异型翼缘轨道梁的前后安装横梁(12)分别连续架设在墩柱上,墩柱每间隔5~120米一根安装在规划路线的地面上连续延伸;所述地面优选道路两侧的绿化带、或道路中心绿化带、或高速路中分带、或高速路两侧的边坡;新能源系统(1H)架设在装横梁(12)、连接中梁(13)的上表面及左右H结构基梁(1)的侧面上,并与H结构基梁(1)侧面之间留有除雪和雨水分流缝隙,所属新能源系统(1H)(例如光伏发电)为轨道照明系统、通讯系统或动力系统提供辅助清洁能源。如图1、图2所示。
所述H结构基梁(1),包括竖直翼缘梁、结构端梁(10)。在同一水平面上左右各一支竖直翼缘梁纵向平行镜像对称布置,在两竖直翼缘梁的两端相对应内侧面上各设一个结构端梁(10),两个结构端梁(10)之间纵向均匀分布设有0~20个或更多个的结构中梁(11),结构端梁(10)和结构中梁(11)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在两个平行平面上,把左右的竖直翼缘梁在其中部区域连接为一个整体,组成H结构基梁(1);所述结构端梁(10)和结构中梁(11)均设有一个或多个减重孔(14),所述竖直翼缘梁是空心结构或实心结构、竖直翼缘梁及其与结构端梁(10)和结构中梁(11)的连接处是空心结构或根据结构及强度需要选用实心结构,实现H结构基梁(1)结构的优化和轻量化;所述H结构基梁(1)、结构端梁(10)和结构中梁(11)由钢筋混凝土整体浇铸而成、或由钢材加工而成、或由复合材料制造而成;优选的,所述H结构基梁(1)的上翼缘(3)和下翼缘(2)可以是对称矩形结构,更优选的其突出特征是非对称结构,上翼缘(3)优化减薄,实现轻量化。如图1、图2所示。
所述上翼缘异型L轨道(30),包括H结构基梁(1)和L结构轨道,以H结构基梁(1)为基础,其左右两个上翼缘(3)的上表面各设有一条L结构轨道。所述L结构轨道包括L竖边护板(31)和L水平边轨道面(32),L竖边护板(31)和L水平边轨道面(32)之间呈85-95度夹角,其L竖边护板(31)朝上、外侧面与上翼缘(3)的外侧面在同一竖直面上,其L水平边轨道面(32)向内水平安装在上翼缘(3)的上表面,上翼缘异型L轨道(30)沿H结构基梁(1)纵向延伸;L水平边轨道面(32)向内侧超出上翼缘(3)宽度的部分称为L轨道面外展板(33);如图1、图2所示。
优选的,所述上翼缘异型L轨道(30)还包括上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5)、下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6)、上供电轨(41)。上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5)位于左右L竖边护板(31)的内侧面上,下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6)位于左右上翼缘(3)内侧面上;上供电轨(41)安装在H结构基梁(1)的外侧或其它适宜安装的位置,为在上翼缘异型L轨道(30)上运行的车辆供电,其电源由设在动力电缆孔(1A)内的动力电缆供给。优选的,所述上翼缘异型L轨道(30)由钢筋混凝土或采用纤维增强钢筋混凝土浇铸成一个整体结构,或用钢材制造而成、或采用复合材料制造而成。如图1、图2所示。
更优选的,所述上翼缘异型L轨道(30)的上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5)、下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6),均位于L竖边护板(31)的内侧面同一区域上下布置,其突出特点是此方案可使在上翼缘异型L轨道(30)上运行的高速智能物流车选用升降式安全导向机构时,可以实现由轨道系统下到地面道路上运行。如图5中的a、图6中的b、图7中的b所示。
所述上翼缘异型L轨道(30)还包括轨道通号系统,轨道通号系统包括通讯电缆、定位信号网(4F)、卫星定位系统、通讯基站(1F)、上翼缘异型L轨道讯号系统。通讯电缆布置在通讯电缆孔(1B)内,以实现车辆、轨道、车站和运行中央云平台之间有线和无线通讯的双保险、以及信息的相互验证确认;定位信号网(4F)安装在上翼缘(3)内侧面上,与在轨道运行车辆上的位置信号测速器(4G)相对应安装,以实现无人智能驾驶车运行过程中的精准定位和到达车站后的精准定位停车;卫星定位系统安装在设备室(6B)内或其它适宜的位置,卫星定位信息与位置信号测速器(4G)信息交互认正,以确保无人智能驾驶车运行轨迹准确无误、安全运行;通讯基站(1F)安装在墩柱上,包括5G或6G等低延时高速度的无线通讯设备,车辆的车物联网系统通过通讯基站(1F)与前后车辆、车站和运行中央云平台保持信息通讯;上翼缘异型L轨道讯号系统包括上翼缘异型L轨道道路状态信息、道叉状态信息、车站状态信息、车辆位置信息等车辆安全运行的重要信息,通过布置在通讯电缆孔(1B)内的通讯电缆传送到沿线每个车站控制系统和运行中央云平台、并通过通讯基站(1F)无线传送到高速智能物流车,实现信息交叉确认,确保信息准确、安全。如图1、图4、图5所示。
优选的,所述上翼缘异型L轨道(30)可以做为独立轨道使用,所述H结构基梁(1)由U型基梁(1G)替代,所述U型基梁(1G)包括竖直翼缘梁、结构端梁(10)、结构中梁(11),在同一水平面上左右各一支纵向平行布置的竖直翼缘梁,在两竖直翼缘梁相对内侧面底部区域的两端各设一个结构端梁(10),沿两竖直翼缘梁内侧面的底部区域、两个结构端梁(10)之间均匀分布设置有0~20个或更多个的结构中梁(11),把左右的竖直翼缘梁连接为U型基梁(1G)的整体结构,其上部的翼缘称为上翼缘(3)。所述上翼缘异型L轨道(30)设置在U型基梁(1G)的上翼缘(3)上,其余结构与上述上翼缘异型L轨道(30)完全一致。如图12所示。
所述下翼缘异型磁浮轨道(20),包括H结构基梁(1)、U型钢轨道(21)、支撑轨道(22);以H结构基梁(1)为基础,其左右下翼缘(2)外侧或内侧各设置有一条支撑轨道(22),左右支撑轨道(22)在同一水平面上镜像对称设置;左右各一条U型钢轨道(21)安装在下翼缘(2)的底面上,左右U型钢轨道(21)在同一水平面上镜像对称设置;所述U型钢轨道(21)、支撑轨道(22)均沿着H结构基梁(1)纵向连续延伸。所述U型钢轨道(21)由钢热轧制而成或由钢板焊接而成;所述下翼缘异型磁浮轨道(20)还包括下供电轨(42),下供电轨(42)安装在下翼缘异型磁浮轨道(20)上,为在下翼缘异型磁浮轨道(20)上运行的磁浮车辆供电,其电源由设在动力电缆孔(1A)内的动力电缆供给。如图1、图2所示。
所述运行中央云平台是高速智能物流系统运行的大脑、信息数据存储和交换中心、信息数据计算处理中心、系统运行指挥管理中心,接收和处理每一辆高速智能物流车物联网系统以及轨道系统、轨道通号系统、车站、供电系统等每个独立运行系统运行信息和设备状况信息。运行中央云平台与线路上相关的各大物流中心的信息系统进行数据交换,高速智能物流车为到达物流中心的车站前,运行中央云平台已经把要到达货物的数量、品名、发件人信息、收件人信息、所在高速智能物流车的编号、预计到达时间等等传送给该物流中心。对临时出现的运行状况进行及时处理,立即调度并发出指令,以保证高速智能物流系统安全和高效运行。
优选的,一种基于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的高速智能物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种高速智能物流中车,所述高速智能物流中车是挂在高速智能物流车后面,跟随高速智能物流车运行,由转向架(6G)、智能安全导向系统(5)、动力行走机构(6)、安全运行系统、物流箱、车辆管理系统、车物联网系统组成,与高速智能物流车相比只是缺少了无人智能驾驶系统,其它构成与高速智能物流车完全相同。高速智能物流中车的启动、加速、制动、停车等运行操作全部都由其前面的高速智能物流车发出操作指令,高速智能物流中车只是同步执行操作指令,操作指令由车内部通讯电缆进行无干扰传送,确保信息传输无误。高速智能物流中车所装载货物的信息通过其车物联网系统对外信息数据交换。每辆高速智能物流车后面可以挂1~15辆或更多辆高速智能物流车,本专业技术人员根据车站设计大小和需要进行设计。
优选的,所述基于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的高速智能物流系统,当高速智能物流车选用升降式安全导向机构时,轨道系统的上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5)和下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6)均位于左右L竖边护板(31)的内侧面上;所述高速智能物流车转向架的前后边横梁(6J)上镜像对称地各安装有一套升降式安全导向机构,所述升降式安全导向机构整体位于转向架的下方,其左右两侧的安全导向轮(51)分别对应左右L竖边护板(31)内侧面上的上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5)和下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6)。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的高速智能物流系统的运行方法:
1)高速智能物流实施标准箱包或标准托盘包运输,高速智能物流车在运行中央云平台、车辆管理系统等系统管理下,无人智能驾驶系统驾驶由出发站在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上发出;出发站把每辆高速智能物流车上的货物数量、品名、发件人信息、收件人信息、高速智能物流车的编号、到达目的地站、该车是满载还是有空货位等信息全部输送到该车的车物联网系统和箱载物联网系统、同时也上传到运行中央云平台;优选的,高速智能物流车为轻量化、节能环保新能源车;
2)在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上运行的高速智能物流车的设备状态、实时位置、运行速度等通过车物联网系统实时发送给运行中央云平台和前后各3~5辆车的车物联网系统,以实现前后各3~5辆车安全协同运行。例如有一辆车因故需要紧急制动,后面的3~5辆车将同步减速行驶,并依次往后面的车辆传递,实现安全协同运行;车内空货位的数量、货物到达目的站的数量信息等由车物联网系统上传到运行中央云平台,运行中央云平台把此信息发送到目的地车站管理系统,目的地车站智能管理系统可根据信息制定出卸货计划和装货计划(工作人员核实监督),将由车站智能操作系统实施。
3)高速智能物流车到达车站后,车站智能操作系统按照卸货计划和装货计划准确地实施快卸货或快装货作业。卸完货时,车站智能操作系统把该车的车物联网系统有关货物的全部信息传送到车站智能管理系统,车站智能管理系统同时把货物到达的信息反馈上传到运行中央云平台;新装完货后,车站智能操作系统把该车新装货物的信息通过车站智能管理系统传送给车物联网系统,车站智能管理系统同时把新装货物的信息上传到运行中央云平台;运行中央云平台把该车站新装货物的信息再传送到其待到达的目的地车站智能管理系统,依次循环运行。
4)在城市运行的高速智能物流车,在交通高峰时间段上下复合轨道全部用于通行高速客运车,非交通高峰期高速智能物流车将与高速客车交替通行,实现交通资源效益最大化和智能客运智能物流的科学融合,最大限度减少物流车占城市交通路权、减少城市交通拥堵。
优选的,当高速智能物流车选用升降式安全导向机构时,升降电动缸(54)通过提升轴(55)把U型柱腿(5B)的上缘提升到最高位置即道路工位(57);选用带有自动折叠机构(46)的受电支架(4),自动折叠机构(46)安装在受电支架(4)的中心位置,当高速智能物流车准备离开轨道之前,自动折叠机构(46)自动把受电支架(4)安装有受电靴的部分向上自动折叠起来,使受电支架(4)的折叠点最低位达到高速智能物流车轴最低点的高度,实现在普通道路上无掌碍运行;包括驾驶室(6A)、设备室(6B)和自备电池仓(6C)的底面最低位均需达到高速智能物流车轴最低点的高度;高速智能物流车的自备电池仓(6C)备有大容量自备电池空箱,可根据运行里程需要在轨道出口服务站加装可拆卸的动力电池组,满负荷最大行程可达200公里。无人驾驶高速智能物流车通过轨道系统上道叉到达轨道出口服务站,在轨道出口服务站加装动力电池组,行到地面普通道路上,把货物直接送到客户,做好最后一公里优质服务。如图5中的a、图6中的b、图11所示。
本发明未详述部分均可采用现有技术。
本发明的优点是:
1、高速智能物流车运行智能高效直到服务好最后一公里。先进运行管理控制系统和无人智能驾驶、箱载物联网等使智能物流数字化精准管理,运行效率高、速度快(120~160公里/小时)。既能运输厢车式物流箱又能运送数字集装箱还能运输冷藏保鲜货物,选用升降式安全导向机构高速智能物流车可行驶到地面普通道路上,把货物直接送到客户,做好最后一公里的优质服务。
2、环保绿色物流。新能源系统包括光伏发电、车辆制动发电系统、氢动力系统等使高速智能物流车实现环保低碳运行。
3、运行安全可靠。轨道和高速智能物流车一体化设计融合为一个整体永远不会脱轨;无人智能驾驶系统自主导向与智能安全导向系统的辅助导向和安全支撑保护相结合,智能安全导向系统根据车辆运行状态、侧向风力大小、转弯离心力大小或车辆运行偏移量大小等自动调整安全导向轮与轨迹之间0~30 mm的距离,精准控制辅助导向力大小和平衡稳定力大小,最大限度减少运行阻力;高速智能物流车前后轮双动力驱动设计,即使其中一个动力系统故障,另一个动力系统仍能确保高速智能物流车安全高效运行或到达下一个车站快速维修更换动力系统;突然停电自备电池能使车辆安全运行到下二个车站中的一个;若车辆突然因故需要紧急制动,车物联网系统立即与后面3~5辆车的车物联网系统联动,后面的3~5辆车将同步减速行驶,并依次往后面的车辆传递,实现安全协同运行;硬件和软件的协同作用,为车辆安全运行提供了多重保障。
4、轨道系统先进。本发明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上下复合H结构基梁与异型翼缘轨道结合使综合结构强度抗弯抗扭刚度等均相互加强和提升,充分利用了城市低空交通资源,与实现同样功能的两个单轨道梁比结构优化、总重量轻量化、节材节能,综合性价比高;最小转弯半径20米、爬坡能力达到100‰,可架设在城市道路绿化带上或高速路边坡或中分带上、或山体隧道内、或地下隧道内;选线适应能力强、占地少、拆迁少,综合造价低。非交通高峰客运与物流共享轨道、科学融合,实现城市轨道交通资源效益最大化,减少政府财政补贴实现盈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复合异型翼缘轨道机及高速智能物流车和磁浮轨道车横截面综合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复合异型翼缘轨道梁横截面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转向架的承载基架和安全导向架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安全导向单元和安全导向机构示意图。其中,a:为安全导向单元主视图,b:为安全导向单元俯视图,c:为U型安全导向柱立体图,d:为双区安全导向机构,e:为一安全导向组对的单区安全导向机构,f:为两安全导向组对的单区安全导向机构。
图5为本发明高速智能物流车及复合异型翼缘轨道横截面单侧放大示意图,其中,a:为单区安全导向机构和厢车式物流箱,b:为双区安全导向机构和标准集装箱。
图6为本发明高速智能物流车转向架左视图示意图,其中,a:为直线电机驱动及双区安全导向机构,b:为电机驱动及单区安全导向机构。
图7为本发明高速智能物流车转向架及动力系统示意图,其中a:为直线电机驱动及双区安全导向机构仰视图,b:为电机驱动及单区安全导向机构俯视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集装箱高速智能物流车转向架及动力系统俯视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集装箱高速智能物流车转向架及动力系统左视示意图。
图10 为为本发明数字厢车式物流箱示意图。其中,a:数字厢车式物流箱及动力行走机构左视图,b:为数字厢车式物流箱自动门打开状态左视图及箱载物联网和制冷设备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集装箱高速智能物流车左视示意图和箱载物联网、载电池及制冷设备等安装示意图。
图12 为本发明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的上翼缘异型L轨道单独应用示意图。
其中:1、H结构基梁,10、结构端梁,11、结构中梁、12、安装横梁,13、连接中梁,14、减重孔,15、墩柱,1A、动力电缆孔,1B、通讯电缆孔,1F、通讯基站,1G、U型基梁,1H、新能源系统,2、下翼缘,20、下翼缘异型磁浮轨道,21、U型钢轨道,22、支撑轨道,2V、下翼缘异型磁浮轨道车,3、上翼缘,30、上翼缘异型L轨道,31、L竖边护板,32、L水平边轨道面,33、L轨道面外展板,35、上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6、下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4、受电机构41、上供电轨,42、下供电轨,46、自动折叠机构,4D、直线电机次级,4E、直线电机初级,4F、定位信号网,4G、定位测速器,5、智能安全导向系统,50、安全导向机构,51、安全导向轮,52、伸缩杆,53、伺服电动缸,54、升降电动缸,55、提升轴,56、轨道工作位,57、道路工作位,5A、安全导向架,5B、U型柱腿,5C、纵向安全柱,5D、中支撑柱,5E、U型柱底边,5F、U型中柱,6、行走机构,61、转向轮,62、转向轴,63、支撑轴,64、支撑轮,65、转向机构,66、减振悬挂机构,67、永磁同步电机,68、平行传动变速箱,69、电机控制器,6A、驾驶室,6B、设备室,6C、自备电池仓,6D、图像雷达识别测距装置,6E、牵引杆, 6G、承载基架,6H、边纵梁,6J、边横梁,6K、中纵梁,6L、横梁,6P、电动隐形锁柱,6Q、无线充电器,6R、供电插座,6S、双支撑轮,7、标准集装箱,71、顶角件,72、底角件,73、箱门,74、箱载无线充电器,75、箱载电池箱,76、箱载物联网,78、插电装置,79、制冷设备,7A、厢车式物流箱,7B、自动门,7C、电子锁,7D、门柱铰链轴,7E、槽型滑道,7F、滑道车,7G、滑杆,7H、角柱,7J、横梁,7K、纵桁,7L、折叠轴,7M、中扇门,7N、边扇门,7P、供电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采用示意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是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本发明中使用的方位词,如“前”、“后”、“左”、“右”、“上”、“下”、“顶”、“底”、“纵”、“横”、“竖”、“内侧”、“外侧”等均以示意图为基准,仅为叙述的方便和相对位置,不代表实际方位,术语主要用于区分不同的部件,但不对部件进行具体限制。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转向架结构。
一种转向架,包括承载基架6G和安全导向架5A,安全导向架5A安装在承载基架6G下方。所述承载基架6G包括边纵梁6H、边横梁6J、中纵梁6K、横梁6L,在同一水平面上纵向平行整齐排列的两边纵梁6H的端部与两边横梁6J的端部垂直连接成矩形框架结构;1~3支或更多支中纵梁6K在矩形框架结构内平行于边纵梁6H等间距或不等间距垂直安装在边横梁6J上;2~5支或更多支横梁6L在矩形框架结构内平行于边横梁6J等间距或不等间距垂直平面交叉安装在边纵梁6H和中纵梁6K上,组成承载基架6G。
安全导向架5A包括U型安全导向柱、纵向安全柱5C、中支撑柱5D;U型安全导向柱为U矩形柱体结构,包括U型柱腿5B、U型底边5E和U型中柱5F;左右U型柱腿5B相互平行,其底端与U型底边5E垂直连接成一个整体结构,U型中柱5F安装于左右U型柱腿5B的中部,且平行于U型底边5E;前后各一支U型安全导向柱竖直镜像对称地设置在承载基架6G前后端下方,其U型柱腿5B顶端分别安装在前后边横梁6J的外侧面上;左右各一支纵向安全柱5C分别安装在前后两U型底边5E两端内侧;1~3支或更多支中支撑柱5D的底端连接在纵向安全柱5C上,其顶端安装在横梁6L上或边纵梁6H上或其它适宜位置;所述U型安全导向柱可以独立使用;如图3所示。
所述转向架还包括驾驶室6A、设备室6B、自备电池仓6C、牵引杆6E,驾驶室6A、设备室6B、自备电池仓6C可以安装在转向架和车的合适位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位置的调整;优选的,驾驶室6A、设备室6B、自备电池仓6C分别安装在承载基架6G底面的前部、中部和后部位置,驾驶室6A用于安装无人智能驾驶系统、制动控制系统、电机操作机构、智能辅助导向控制系统等;设备室6B用于安装车辆管理系统、车门控制系统、车物联网系统、卫星定位系统等;自备电池仓6C用于安装自备电池、逆变器和电池管理系统等;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对驾驶室6A、设备室6B、自备电池仓6C所安装的设备进行调整。牵引杆6E前后各一个,分别安装在承载基架6G前后端边横梁6J外表面,牵引杆6E分别用于与前后车辆的连接,根据需要以实现2~15车或更多车的组列效率运行;如图6中的a、图7所示。
所述转向架6G还包括电动隐形锁柱6P、无线充电器6Q、供电插座6R,电动隐形锁柱6P主要是用于装载标准集装箱,按照标准集装箱的标准角件尺寸和安装位置分别安装在转向架6G的四个外角部和边纵梁6H的中部,当车的外供电源突然停电后电动隐形锁柱6P由自备电池仓6C中的电池自动供电,以保持电动隐形锁柱6P对物流箱保持锁紧功能,确保设备和货物的安全;无线充电器6Q安装在边横梁6J内侧面上,用于为标准集装箱的数字化设备提供无线充电电源;供电插座6R专用于为冷藏或冷冻标准集装箱提供电源。如图6中的a、图7中的a所示。
实施例2:
其他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不含中纵梁6K和中支撑柱5D。
转向架,包括承载基架6G和安全导向架5A,安全导向架5A安装在承载基架6G下方。所述承载基架6G包括边纵梁6H、边横梁6J、中纵梁6K、横梁6L,在同一水平面上纵向平行整齐排列的两边纵梁6H的端部与两边横梁6J的端部垂直连接成矩形框架结构;5支横梁6L在矩形框架结构内平行于边横梁6J等间距或不等间距垂直平面交叉安装在边纵梁6H上,组成承载基架6G。
所述安全导向架5A包括U型安全导向柱、纵向安全柱5C;U型安全导向柱为U矩形柱体结构,由U型柱腿5B、U型底边5E和U型中柱5F组成;左右U型柱腿5B相互平行,其底端与U型底边(5E)垂直连接成一个整体结构;U型中柱5F安装于左右U型柱腿5B的中部,且平行于U型底边5E;前后各一支U型安全导向柱竖直镜像对称地设置在承载基架6G前后端下方,其U型柱腿5B顶端分别安装在前后边横梁6J的外侧面上;左右各一支纵向安全柱5C分别安装在前后两U型底边5E两端内侧。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安全导向部件,选自安全导向单元、安全导向组对或安全导向机构50。安全导向机构50包括双区安全导向机构和单区安全导向机构。以下分别进行描述。本申请中,当提到安全导向部件时,如无特别说明,可以选用安全导向单元、安全导向组对或安全导向机构50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安全导向单元包括安全导向轮51、伸缩杆52、伺服电动缸53,安全导向轮51、伸缩杆52、伺服电动缸53依次安装成一个整体结构。
左右各一套安全导向单元,其安全导向轮51朝外、伺服电动缸53朝内、镜像对称地安装在一起,称为一个安全导向组对。
安全导向机构50,包括安全导向组对,安全导向组对安装在安全导向架5A的U型安全导向柱上。安全导向机构50包括双区安全导向机构和单区安全导向机构。
一安全导向组对安装在U型安全导向柱的U型中柱5F上,其左右两端的安全导向轮51对应轨道系统的上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5;另一安全导向组对安装在U型柱底边5E上,其左右两侧的安全导向轮51对应轨道系统的下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6,所述轨道系统的上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5和下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6,分别位于轨道系统的上下两个不同区域,称为双区安全导向机构。如图4中的a、b、c、d所示。
所述安全导向机构50可以设置在对应轨道系统的同一个区域,对应轨道系统的上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5和/或下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6也设置在轨道系统的同一区域,所述定位信号网4F同时也设置在轨道系统的同一区域,与车辆上的定位测速器4G的安装位置相对应。例如:一个安全导向组对安装在U型安全导向柱上,其左右两端的安全导向轮51对应轨道系统的上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5或下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6,称为单区安全导向机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安全导向组对呈上下镜像对称地并列安装在一起,共同安装在U型安全导向柱上,其左右两端的安全导向轮51对应轨道系统上设置在同一个区域的上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5和/或下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6,亦称为单区安全导向机构。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升降式安全导向机构,由单区式安全导向机构、提升轴55和升降电动缸54组成,单区安全导向机构的左右两个U型柱腿5B的上方均安装有提升轴55,提升轴55安装在上方的升降电动缸54内,升降电动缸54安装在承载基架6G边横梁6J上;所述提升轴55在轨道工位56和道路工作位57两个运行工位上下移动,当车辆在轨道系统上运行时,提升轴55把U型柱腿5B的上缘降到最低位置即轨道工位56;当提升轴55把U型柱腿5B的上缘提升到最高位置即道路工位57时,车辆可以由轨道系统上行驶到普通道路上运行,即安装有升降式安全导向机构的车辆具备在轨道系统上和普通道路上两种运行功能。所述单区式安全导向机构与上述实施例3相同。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安全导向系统5,包括安全导向部件和智能安全导向控制系统;安全导向部件由智能安全导向控制系统进行智能控制,所述安全导向部件选自安全导向单元、安全导向组对或安全导向机构50,参见实施例3。
安全导向单元一端的安全导向轮51对应轨道系统上的上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5或下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6,安全导向单元的另一端可以安装在转向架上任何合适的位置,包括安全导向架5A上,或以其组合形式的安全导向组对或安全导向机构50安装在转向架上合适的位置,安全导向单元的安装位置和数量、或安全导向组对或安全导向机构50的安装位置,由本专业技术人员具体设计;安全导向单元由智能安全导向控制系统进行智能控制。如图1、图5、图6、图7所示。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高速智能物流车,包括实施例1的转向架、实施例5的智能安全导向系统、动力行走机构、安全运行系统、物流箱;智能安全导向系统5、动力行走机构、安全运行系统安装在转向架下方或转向架与物流箱之间;物流箱安装在转向架的上方;所述高速智能物流车还包括车辆管理系统、无人智能驾驶系统、车物联网系统,车辆管理系统、车物联网系统安装在设备室6B或其它合适的位置;无人智能驾驶系统安装在驾驶室6A或其它合适位置。
所述动力行走机构包括行走机构和动力系统,动力系统安装在行走机构上。
所述行走机构6安装在转向架的承载基架6G下方,包括转向行走机构和支撑行走机构;转向行走机构包括转向轮61、转向轴62、转向机构65、减振悬挂机构66,转向轴62两端由内及外依次安装有转向机构65和转向轮61,转向机构65安装在转向轮61上,无人智能驾驶系统通过转向机构65控制转向轮61实现自主导向,转向轴62通过减振悬挂机构66安装在承载基架6G下方的前部;支撑行走机构包括支撑轴63、支撑轮64,支撑轴63的两端各安装有1~2支撑轮64,支撑轴63通过减振悬挂机构66安装在承载基架6G下方的后部。如图6、图7所示。
所述动力系统包括永磁同步电机67、平行传动变速箱68、电机控制器69;电机控制器69安装在永磁同步电机67的外壳上,永磁同步电机67的动力轴与平行传动变速箱68的动力输入端相连使永磁同步电机67和平行传动变速箱68组合为动力系统的整体结构,平行传动变速箱68的动力输出端即成为动力系统的动力输出端;一套动力系统上部安装在承载基架6G下方、下部安装在行走机构的转向轴62上,动力系统的动力输出端与转向轴62连接在一起,以驱动转向轮61运行;另一套动力系统上部安装在承载基架6G下方、下部安装在支撑轴63上,动力系统的动力输出端与支撑轴63连接在一起,以驱动动力轮64运行;如图6中的b、图7中的b所示。
安全运行系统包括盘式制动发电机构、制动控制系统、图像雷达识别测距装置6D、位置信号测速器4G;盘式制动发电机构安装在转向轮61和支撑轮64上,盘式制动发电机构在制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根据无人智能驾驶系统的指令实施制动、保持或解除操作,制动控制系统安装在设备室6B内或车辆上其它适宜的位置,盘式制动发电机构在车辆制动时发出的电能送往自备电池或动力电池;图像雷达识别测距装置6D前后各一对,分别安装在前后边横梁6J外侧面上,是自动驾驶识别前后车距离、速度,以及运行前方侵入运行安全区域的障碍物眼睛,确保行车安全;位置信号测速器4G安装在转向架的外侧,与轨道系统上的定位信号网4F相对应,为车辆的安全运行提供准确的位置信息。如图5、图6、图7所示。
物流箱为数字厢车式物流箱7A,包括矩形箱体、自动门7B、电子锁7C、车门控制系统,所述矩形箱体底面和顶面均是由两根横梁7J与两根纵桁7K在同一水平面垂直连接成的矩形框架,矩形框架分别安装底面板和顶面板,底面和顶面的两个矩形框架的四个角部由四支角柱7H连接成长方体结构的箱体,两端面和一个侧面安装面板,另一个侧面则安装有自动门7B;所述自动门7B包括折叠门和驱动机构,所述折叠门包括门柱铰链轴7D、中扇门7M、边扇门7N和折叠轴7L,门柱铰链轴7D一边安装在角柱7H上,另一边与边扇门7N的外边安装在一起,边扇门7N的内边与折叠轴7L相连,并通过折叠轴7L与中扇门7M的外边缘连为一个整体,组成了矩形箱体门的一半,另一半门与之镜像对称地通过门柱铰链轴7D安装在另一边的角柱7H上;中扇门7M的内边缘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上下两个滑道车7F的滑杆7G相连,以驱动中扇门7M和边扇门7N以折叠轴7L为轴实现折叠打开门或/和伸展平关闭门;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槽型滑道7E、滑道车7F、供电滑槽7P,槽型滑道7E是底面设有滑杆缝的槽型结构,两条槽型滑道7E分别安装在矩形箱体上下的两根纵桁7K上,上槽型滑道7E的滑杆缝开口向下,下槽型滑道7E的滑杆缝开口向上,滑道车7F安装在槽型滑道7E内,滑杆7G一端安装滑道车7F上、另一端安装在中扇门7M内边缘的顶部或底部,滑道车7F通过滑杆7G带动中扇门7M关闭或打开,滑道车7F由供电滑槽7P供电;电子锁7C安装在左右中扇门7M内边缘的中心位置,当门关闭后,电子锁7C利用电磁功能自动吸紧,并由锁柱交叉自动插紧,即始外电源停电也能保持机械锁紧状态;车门控制系统安装在设备室6B或其它适宜的位置,车门控制系统接受车辆管理系统的操作指令打开、关闭自动门7B和电子锁7C。数字厢车式物流箱7A整体安装在轻型车转向架上,与车形成一个固定的整体结构。如图5中的a和图10中的a、图10中的b所示。
所述车辆管理系统安装在设备室6B内或其它适宜位置,是高速智能物流车运行管理中心,处理来自于无人智能驾驶系统、电机控制操作系统、制动控制系统、车门控制系统、电池管理系统、安全运行系统、制动机构及车辆各机构的运行状态数据信息,并进行监测、系统管控和下达操作指令,并通过车物联网与前后车辆和运行中央云平台进行数据信息交换。
所述无人智能驾驶系统安装在驾驶室6A内,是高速智能物流车运行控制的大脑,主要包括无人驾驶信息系统、无人驾驶操作系统;把来自图像雷达识别测距装置6D、车辆管理系统、轨道通号系统、制动控制系统等系统的信息、以及运行中央云平台的指令信息等融合为运行控制数据,进行数据计算、处理分析、并形成驾驶操作指令,来驾驶高速智能物流车安全运行。具体由本领域技术人员进行专业设计和制造。
所述车物联网系统安装在设备室6B内,是高速智能物流车对外通讯的核心系统,对外与运行中央云平台、前后高速智能物流车的进行通讯和数据信息交换,对内与车辆管理系统信息数据互通。车物联网系统将把车的设备状态、位置、运行速度等实时发送给运行中央云平台和前后各3~5辆车的车物联网系统,以实现前后各3~5辆车安全协同运行。
实施例7:
其他同实施例6,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动力系统还包括自备电池系统和供电系统。所述自备电池系统包括自备电池和电池管理系统,自备电池和电池管理系统均安装在自备电池仓6C内,自备电池仓6C自带充电系统,当外供电源突然停电后,在电池管理系统控制下,自备电池自动向全车供电,自备电池的储电量足够使车辆能安全到达前方二个车站中的一个。所述供电系统包括受电机构4和上供电轨41;上供电轨41安装在轨道系统的上翼缘3外侧或其它适宜的位置,受电机构4一端安装在承载基架6G上,另一端与上供电轨41保持紧密接触保持正常供电,为在轨道系统上运行的车辆供电。如图5、图6、图7所示。
实施例8:
其他同实施例7,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动力系统的永磁同步电机67可由直线电机替代,所述直线电机是长次级短初级结构,包括直线电机次级4D、直线电机初级4E、逆变器;一条直线电机次级4D安装在轨道系统的结构端梁10和结构中梁11的上表面;一只直线电机初级4E安装在转向架底部的U型柱底边5E上,与直线电机次级4D位置相对应,逆变器安装在自备电池仓6C内,为直线电机初级4E供电。如图6中的a、图7中的a所示。
实施例9:
其他同实施例7,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动力系统由氢动力系统替代,氢动力系统包括动力电池、储氢仓、氢电池堆、氢电池升压器和动力控制单元;动力电池安装在自备电池仓6C内或车辆上其它适宜的位置,动力电池用于加速时辅助氢电池堆供电,动力控制单元设在自备电池仓6C内或车辆上其它适宜的位置,用于控制动力电池的充放电;储氢仓设置于设备室6B内或车辆上其它适宜的位置;氢电池堆和氢电池升压器安装在自备电池仓6C内或车辆上其它适宜的位置,氢电池升压器将氢电池堆的电能升压后供给永磁同步电机67;动力电池可替代自备电池。
实施例10:
其他同实施例6或7,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数字厢车式物流箱7A还包括箱载电池箱75、箱载物联网76,箱载电池箱75和箱载物联网76安装在数字厢车式物流箱7A箱内一端的顶角部,供电系统为箱载电池箱75自动充电和为箱载物联网76供电,箱载物联网76记载了该数字厢车式物流箱7A内所有货物的详细数据资料,为物流箱数字化提供了保障。
实施例11:
其他同实施例6或7,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数字厢车式物流箱7A还包括制冷设备79用于冷藏或冷冻数字厢车式物流箱7A,制冷设备79安装在数字厢车式物流箱7A箱内一端的底角部,供电系统为制冷设备79供电,为冷藏或冷冻数字厢车式物流箱7A提供-28℃~+26℃之间的工作温度,以满足运输冷藏或冷冻产品需要。优选的,所述数字厢车式物流箱7A制造所用材料以铝合金型材和复合纤维材料为主,以实现轻量化节能。图10中的a、图10中的b所示。
实施例12:
其他同实施例6或7,不同之处在于: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高速智能物流车,专用于数字集装箱的运输,简称集装箱高速智能物流车;与上述高速智能物流车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动力行走机构由集装箱动力行走机构替代,所述数字厢车式物流箱由数字集装箱替代,其它与上述高速智能物流车完全一致。
所述集装箱动力行走机构包括集装箱行走机构和动力系统,动力系统安装在集装箱车行走机构上。所述集装箱车行走机构包括转向行走机构、双支撑轮行走机构,分别安装在转向架下方,最大承载总重量是30吨以下的标准集装箱;转向行走机构包括转向轮61、转向轴62、转向机构65和悬挂机构66,转向轴62两端由内及外依次安装有转向机构65和转向轮61,转向机构65安装在转向轮61上,无人智能驾驶系统通过转向机构65控制转向轮61实现自主导向,转向轴62通过悬挂机构66安装在承载基架6G下方;双支撑轮行走机构包括双支撑轮6S、支撑轴63和悬挂机构66,支撑轴63的两端各安装有双支撑轮6S,支撑轴63通过悬挂机构66安装在承载基架6G下方;有1~2组双支撑轮行走机构安装在靠近转向行走机构的承载基架6G前部下方,1~3组双支撑轮行走机构并列安装在承载基架6G后部下方,永磁同步电机的动力系统上部安装在承载基架6G下方、下部安装在每组双支撑轮行走机构的支撑轴63上,动力系统的动力输出端与支撑轴63连接在一起,以驱动双支撑轮6S运行。如图8和图9所示。
所述数字集装箱与国际或国家标准集装箱的结构和尺寸参数等完全相同,不同之处,所述数字集装箱还包括箱载无线充电器74、箱载电池箱75、箱载物联网76,箱载无线充电器74安装在箱的底角部并与转向架上的无线充电器6Q上下位置完全对应,箱载电池箱75和箱载物联网76安装在数字集装箱箱内一端的顶角部,箱载无线充电器74通过无线充电器6Q为箱载物联网76供电和箱载电池箱75自动充电,箱载物联网76记载了该数字集装箱内所有货物的详细数据资料,并切可以通过箱载物联网76与相关数字化设备交换数据资料。数字集装箱的底角件72与转向架6G上的电动隐形锁柱6P对应安装,电动隐形锁柱6P自动锁紧,实现车箱合一运输,顶角件71用于吊装数字集装箱,如图5中的b、图8、图9、图11所示。
实施例13:
其他同实施例12,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数字集装箱还可以包括制冷设备79和插电装置78,用于冷藏或冷冻数字集装箱;制冷设备79安装在冷藏或冷冻数字集装箱的箱内一端的底角部,插电装置78安装在对应的底角部并与转向架上的供电插座6R位置完全对应,插电装置78插在转向架上的供电插座6R上为制冷设备79供电、同时为箱载物联网76供电和箱载电池箱75自动充电,为冷藏或冷冻数字集装箱提供-28℃~+26℃之间的工作温度,以满足运输冷藏或冷冻产品。如图7中的b、图11所示。
实施例14: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的高速智能物流系统,其特征在于,基于H结构基梁1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的高速智能物流系统,包括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实施例6-13所述的高速智能物流车、运行中央云平台,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架设在墩柱上或山体隧道内、或地下隧道内沿规划路线延伸;高速智能物流车在运行中央云平台的指挥控制和管理下,在复合异型翼缘轨道上运行。
所述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以H结构基梁1为基础,其上翼缘设有的上翼缘异型L轨道30与下翼缘设有的下翼缘异型磁浮轨道20上下复合组成一种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包括H结构基梁1、下翼缘异型磁浮轨道20、上翼缘异型L轨道30、安装横梁12、连接中梁13、墩柱和新能源系统1H组成。在同一水平面上左右镜像对称纵向平行布置的两榀H结构基梁1,在其相对应内侧面的梁中部区域前后两端各设有一个安装横梁12、在前后安装横梁12之间纵向均匀分布设有0~20个或更多个矩形空心结构的连接中梁13,把左右H结构基梁1连结成一榀轨道梁;多榀H结构基复合异型翼缘轨道梁的前后安装横梁12分别连续架设在墩柱上,墩柱每间隔5~120米一根安装在规划路线的地面上连续延伸;所述地面优选道路两侧的绿化带、或道路中心绿化带、或高速路中分带、或高速路两侧的边坡;新能源系统1H架设在装横梁12、连接中梁13的上表面及左右H结构基梁1的侧面上,并与H结构基梁1侧面之间留有除雪和雨水分流缝隙,所属新能源系统1H例如光伏发电为轨道照明系统、通讯系统或动力系统提供辅助清洁能源。如图1、图2所示。
所述H结构基梁1,包括竖直翼缘梁、结构端梁10。在同一水平面上左右各一支竖直翼缘梁纵向平行镜像对称布置,在两竖直翼缘梁的两端相对应内侧面上各设一个结构端梁10,两个结构端梁10之间纵向均匀分布设有0~20个或更多个的结构中梁11,结构端梁10和结构中梁11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在两个平行平面上,把左右的竖直翼缘梁在其中部区域连接为一个整体,组成H结构基梁1;所述结构端梁10和结构中梁11均设有一个或多个减重孔14,所述竖直翼缘梁是空心结构或实心结构、竖直翼缘梁及其与结构端梁10和结构中梁11的连接处是空心结构或根据结构及强度需要选用实心结构,实现H结构基梁1结构的优化和轻量化;所述H结构基梁1、结构端梁10和结构中梁11由钢筋混凝土整体浇铸而成、或由钢材加工而成、或由复合材料制造而成;优选的,所述H结构基梁1的上翼缘3和下翼缘2可以是对称矩形结构,更优选的其突出特征是非对称结构,上翼缘3优化减薄,实现轻量化。如图1、图2所示。
所述上翼缘异型L轨道30,包括H结构基梁1和L结构轨道,以H结构基梁1为基础,其左右两个上翼缘3的上表面各设有一条L结构轨道。所述L结构轨道包括L竖边护板31和L水平边轨道面32,L竖边护板31和L水平边轨道面32之间呈85-95度夹角,其L竖边护板31朝上、外侧面与上翼缘3的外侧面在同一竖直面上,其L水平边轨道面32向内水平安装在上翼缘3的上表面,上翼缘异型L轨道30沿H结构基梁1纵向延伸;L水平边轨道面32向内侧超出上翼缘3宽度的部分称为L轨道面外展板33;如图1、图2所示。
所述下翼缘异型磁浮轨道20,包括H结构基梁1、U型钢轨道21、支撑轨道22;以H结构基梁1为基础,其左右下翼缘2外侧或内侧各设置有一条支撑轨道22,左右支撑轨道22在同一水平面上镜像对称设置;左右各一条U型钢轨道21安装在下翼缘2的底面上,左右U型钢轨道21在同一水平面上镜像对称设置;所述U型钢轨道21、支撑轨道22均沿着H结构基梁1纵向连续延伸。所述U型钢轨道21由钢热轧制而成或由钢板焊接而成;所述下翼缘异型磁浮轨道20还包括下供电轨42,下供电轨42安装在下翼缘异型磁浮轨道20上,为在下翼缘异型磁浮轨道20上运行的磁浮车辆供电,其电源由设在动力电缆孔1A内的动力电缆供给。如图1、图2所示。
所述运行中央云平台是高速智能物流系统运行的大脑、信息数据存储和交换中心、信息数据计算处理中心、系统运行指挥管理中心,接收和处理每一辆高速智能物流车物联网系统以及轨道系统、轨道通号系统、车站、供电系统等每个独立运行系统运行信息和设备状况信息。运行中央云平台与线路上相关的各大物流中心的信息系统进行数据交换,高速智能物流车为到达物流中心的车站前,运行中央云平台已经把要到达货物的数量、品名、发件人信息、收件人信息、所在高速智能物流车的编号、预计到达时间等等传送给该物流中心。对临时出现的运行状况进行及时处理,立即调度并发出指令,以保证高速智能物流系统安全和高效运行。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的高速智能物流系统的运行方法:
1)高速智能物流实施标准箱包或标准托盘包运输,高速智能物流车在运行中央云平台、车辆管理系统等系统管理下,无人智能驾驶系统驾驶由出发站在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上发出;出发站把每辆高速智能物流车上的货物数量、品名、发件人信息、收件人信息、高速智能物流车的编号、到达目的地站、该车是满载还是有空货位等信息全部输送到该车的车物联网系统和箱载物联网系统、同时也上传到运行中央云平台;优选的,高速智能物流车为轻量化、节能环保新能源车;
2)在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上运行的高速智能物流车的设备状态、实时位置、运行速度等通过车物联网系统实时发送给运行中央云平台和前后各3~5辆车的车物联网系统,以实现前后各3~5辆车安全协同运行。例如有一辆车因故需要紧急制动,后面的3~5辆车将同步减速行驶,并依次往后面的车辆传递,实现安全协同运行;车内空货位的数量、货物到达目的站的数量信息等由车物联网系统上传到运行中央云平台,运行中央云平台把此信息发送到目的地车站管理系统,目的地车站智能管理系统可根据信息制定出卸货计划和装货计划工作人员核实监督,将由车站智能操作系统实施。
3)高速智能物流车到达车站后,车站智能操作系统按照卸货计划和装货计划准确地实施快卸货或快装货作业。卸完货时,车站智能操作系统把该车的车物联网系统有关货物的全部信息传送到车站智能管理系统,车站智能管理系统同时把货物到达的信息反馈上传到运行中央云平台;新装完货后,车站智能操作系统把该车新装货物的信息通过车站智能管理系统传送给车物联网系统,车站智能管理系统同时把新装货物的信息上传到运行中央云平台;运行中央云平台把该车站新装货物的信息再传送到其待到达的目的地车站智能管理系统,依次循环运行。
4)在城市运行的高速智能物流车,在交通高峰时间段上下复合轨道全部用于通行高速客运车,非交通高峰期高速智能物流车将与高速客车交替通行,实现交通资源效益最大化和智能客运智能物流的科学融合,最大限度减少物流车占城市交通路权、减少城市交通拥堵。
实施例15:
其他同实施例14,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上翼缘异型L轨道30还包括上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5、下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6、上供电轨41。上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5位于左右L竖边护板31的内侧面上,下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6位于左右上翼缘3内侧面上;上供电轨41安装在H结构基梁1的外侧或其它适宜安装的位置,为在上翼缘异型L轨道30上运行的车辆供电,其电源由设在动力电缆孔1A内的动力电缆供给。所述上翼缘异型L轨道30由钢筋混凝土或采用纤维增强钢筋混凝土浇铸成一个整体结构,或用钢材制造而成、或采用复合材料制造而成。如图1、图2所示。
实施例16:
其他同实施例15,不同之处在于:
更优选的,所述上翼缘异型L轨道30的上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5、下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6,均位于L竖边护板31的内侧面同一区域上下布置,其突出特点是此方案可使在上翼缘异型L轨道30上运行的高速智能物流车选用升降式安全导向机构时,可以实现由轨道系统下到地面道路上运行。如图5中的a、图6中的b、图7中的b所示。
实施例17:
其他同实施例14-16,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上翼缘异型L轨道30还包括轨道通号系统,轨道通号系统包括通讯电缆、定位信号网4F、卫星定位系统、通讯基站1F、上翼缘异型L轨道讯号系统。通讯电缆布置在通讯电缆孔1B内,以实现车辆、轨道、车站和运行中央云平台之间有线和无线通讯的双保险、以及信息的相互验证确认;定位信号网4F安装在上翼缘3内侧面上,与在轨道运行车辆上的位置信号测速器4G相对应安装,以实现无人智能驾驶车运行过程中的精准定位和到达车站后的精准定位停车;卫星定位系统安装在设备室6B内或其它适宜的位置,卫星定位信息与位置信号测速器4G信息交互认正,以确保无人智能驾驶车运行轨迹准确无误、安全运行;通讯基站1F安装在墩柱上,包括5G或6G等低延时高速度的无线通讯设备,车辆的车物联网系统通过通讯基站1F与前后车辆、车站和运行中央云平台保持信息通讯;上翼缘异型L轨道讯号系统包括上翼缘异型L轨道道路状态信息、道叉状态信息、车站状态信息、车辆位置信息等车辆安全运行的重要信息,通过布置在通讯电缆孔1B内的通讯电缆传送到沿线每个车站控制系统和运行中央云平台、并通过通讯基站1F无线传送到高速智能物流车,实现信息交叉确认,确保信息准确、安全。如图1、图4、图5所示。
实施例18:
其他同实施例14-17,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上翼缘异型L轨道30可以做为独立轨道使用,所述H结构基梁1由U型基梁1G替代,所述U型基梁1G包括竖直翼缘梁、结构端梁10、结构中梁11,在同一水平面上左右各一支纵向平行布置的竖直翼缘梁,在两竖直翼缘梁相对内侧面底部区域的两端各设一个结构端梁10,沿两竖直翼缘梁内侧面的底部区域、两个结构端梁10之间均匀分布设置有0~10个或更多个的结构中梁11,把左右的竖直翼缘梁连接为U型基梁1G的整体结构,其上部的翼缘称为上翼缘3。所述上翼缘异型L轨道30设置在U型基梁1G的上翼缘3上,其余结构与上述上翼缘异型L轨道30完全一致。如图12所示。
实施例19:
其他同实施例14-18,不同之处在于:
一种基于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的高速智能物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种高速智能物流中车,所述高速智能物流中车是挂在高速智能物流车后面,跟随高速智能物流车运行,由转向架6G、智能安全导向系统5、动力行走机构6、安全运行系统、物流箱、车辆管理系统、车物联网系统组成,与高速智能物流车相比只是缺少了无人智能驾驶系统,其它构成与高速智能物流车完全相同。高速智能物流中车的启动、加速、制动、停车等运行操作全部都由其前面的高速智能物流车发出操作指令,高速智能物流中车只是同步执行操作指令,操作指令由车内部通讯电缆进行无干扰传送,确保信息传输无误。高速智能物流中车所装载货物的信息通过其车物联网系统对外信息数据交换。每辆高速智能物流车后面可以挂1~15辆或更多辆高速智能物流车,本专业技术人员根据车站设计大小和需要进行设计。
实施例20:
其他同实施例14-19,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基于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的高速智能物流系统,当高速智能物流车选用升降式安全导向机构时,轨道系统的上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5和下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6均位于左右L竖边护板31的内侧面上;所述高速智能物流车转向架的前后边横梁6J上镜像对称地各安装有一套升降式安全导向机构,所述升降式安全导向机构整体位于转向架的下方,其左右两侧的安全导向轮51分别对应左右L竖边护板31内侧面上的上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5和下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6。
基于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的高速智能物流系统的运行方法,还包括:
当高速智能物流车选用升降式安全导向机构时,升降电动缸54通过提升轴55把U型柱腿5B的上缘提升到最高位置即道路工位57;选用带有自动折叠机构46的受电支架4,自动折叠机构46安装在受电支架4的中心位置,当高速智能物流车准备离开轨道之前,自动折叠机构46自动把受电支架4安装有受电靴的部分向上自动折叠起来,使受电支架4的折叠点最低位达到高速智能物流车轴最低点的高度,实现在普通道路上无掌碍运行;包括驾驶室6A、设备室6B和自备电池仓6C的底面最低位均需达到高速智能物流车轴最低点的高度;高速智能物流车的自备电池仓6C备有大容量自备电池空箱,可根据运行里程需要在轨道出口服务站加装可拆卸的动力电池组,满负荷最大行程可达200公里。无人驾驶高速智能物流车通过轨道系统上道叉到达轨道出口服务站,在轨道出口服务站加装动力电池组,行到地面普通道路上,把货物直接送到客户,做好最后一公里优质服务。如图5中的a、图6中的b、图11所示。

Claims (25)

1.一种转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基架(6G)和安全导向架(5A),安全导向架(5A)安装在承载基架(6G)下方;承载基架是车辆的主体结构,用于安装安全导向架(5A)、动力行走机构,其上方用于安装物流箱,其下方通过减震悬挂机构(66)安装动力行走机构;安全导向架的U型安全导向柱上安装安全导向部件;
所述承载基架(6G)包括边纵梁(6H)、边横梁(6J)、中纵梁(6K)、辅助横梁(6L),在同一水平面上纵向平行整齐排列的两边纵梁(6H)的端部与两边横梁(6J)的端部垂直连接成矩形框架结构;中纵梁(6K)在矩形框架结构内平行于边纵梁(6H)等间距或不等间距垂直安装在边横梁(6J)上;2~5支或更多支辅助横梁(6L)在矩形框架结构内平行于边横梁(6J)等间距或不等间距垂直平面交叉安装在边纵梁(6H)和中纵梁(6K)上,组成承载基架(6G);
所述安全导向架(5A)包括U型安全导向柱、纵向安全柱(5C)、中支撑柱(5D);U型安全导向柱为U矩形柱体结构,包括U型柱腿(5B)、U型底边(5E)和U型中柱(5F);左右U型柱腿(5B)相互平行,其底端与U型底边(5E)垂直连接成一个整体结构,U型中柱(5F)安装于左右U型柱腿(5B)的中部,且平行于U型底边(5E);前后各一支U型安全导向柱竖直镜像对称地设置在承载基架(6G)前后端下方,其U型柱腿(5B)顶端分别安装在前后端边横梁(6J)的外侧面上;左右各一支纵向安全柱(5C)分别安装在前后两U型底边(5E)两端内侧;中支撑柱(5D)的底端连接在纵向安全柱(5C)上,其顶端安装在横梁(6L)上或边纵梁(6H)上;
所述转向架还包括电动隐形锁柱(6P)、无线充电器(6Q)、供电插座(6R),电动隐形锁柱(6P)分别安装在转向架的四个外角部和边纵梁(6H)的中部;无线充电器(6Q)安装在边横梁(6J)内侧面上;供电插座(6R)为冷藏或冷冻标准集装箱提供电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
转向架还包括驾驶室(6A)、设备室(6B)、自备电池仓(6C)、牵引杆(6E),驾驶室(6A)、设备室(6B)、自备电池仓(6C)安装在转向架上;
牵引杆(6E)前后各一个,分别安装在承载基架(6G)前后端边横梁(6J)外表面,牵引杆(6E)分别用于与前后车辆的连接,以实现组列运行。
3.一种安全导向部件,选自安全导向单元、安全导向组对或安全导向机构(50)中的一种;
所述安全导向单元包括安全导向轮(51)、伸缩杆(52)、伺服电动缸(53),安全导向轮(51)、伸缩杆(52)、伺服电动缸(53)依次安装成一个整体结构;
所述安全导向组对包括安全导向单元,左右各一套安全导向单元,其安全导向轮(51)朝外、伺服电动缸(53)朝内、镜像对称地安装在一起,称为一个安全导向组对;
所述安全导向机构(50),包括安全导向组对,安全导向组对安装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架中的安全导向架(5A)的U型安全导向柱上;安全导向机构(50)包括双区安全导向机构和单区安全导向机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导向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区安全导向机构为,一安全导向组对安装在U型安全导向柱的U型中柱(5F)上,其左右两端的安全导向轮(51)对应轨道系统的上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5);另一安全导向组对安装在U型柱底边(5E)上,其左右两侧的安全导向轮(51)对应轨道系统的下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6),所述轨道系统的上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5)和下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6),分别位于轨道系统的上下两个不同区域,称为双区安全导向机构;
所述单区安全导向机构为,所述安全导向机构(50)设置在对应轨道系统的同一个区域,对应轨道系统的上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5)和/或下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6)也设置在轨道系统的同一区域,定位信号网(4F)同时也设置在轨道系统的同一区域,与车辆上的定位测速器(4G)的安装位置相对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导向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区安全导向机构选择下列设置的一种:
A)一个安全导向组对安装在U型安全导向柱上,其左右两端的安全导向轮(51)对应轨道系统的上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5)或下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6);
B)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安全导向组对呈上下镜像对称地并列安装在一起,共同安装在U型安全导向柱上,其左右两端的安全导向轮(51)对应轨道系统上设置在同一个区域的上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5)和/或下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6)。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全导向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全导向机构为升降式安全导向机构,由单区式安全导向机构、提升轴(55)和升降电动缸(54)组成,
单区安全导向机构的左右两个U型柱腿(5B)的上方均安装有提升轴(55),提升轴(55)安装在上方的升降电动缸(54)内,升降电动缸(54)安装在承载基架(6G)边横梁(6J)上;所述提升轴(55)在轨道工位(56)和道路工作位(57)两个运行工位上下移动。
7.一种高速智能物流车,包括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向架、智能安全导向系统、动力行走机构、安全运行系统、物流箱;物流箱安装在转向架的上方;智能安全导向系统(5)、动力行走机构、安全运行系统安装在转向架下方或转向架与物流箱之间;
所述智能安全导向系统(5)包括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的安全导向部件和智能安全导向控制系统;所述安全导向部件由智能安全导向控制系统进行智能控制,所述安全导向部件选自安全导向单元、安全导向组对或安全导向机构(50);所述安全导向单元一端的安全导向轮(51)对应轨道系统上的上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5)或下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6),安全导向单元的另一端安装在转向架上;
所述动力行走机构包括行走系统和动力系统,动力系统安装在行走系统上;
所述动力系统包括永磁同步电机(67)、平行传动变速箱(68)、电机控制器(69);电机控制器(69)安装在永磁同步电机(67)的外壳上,永磁同步电机(67)的动力轴与平行传动变速箱(68)的动力输入端相连使永磁同步电机(67)和平行传动变速箱(68)组合为动力系统的整体结构,平行传动变速箱(68)的动力输出端即成为动力系统的动力输出端;一套动力系统上部安装在承载基架(6G)下方、下部安装在行走系统的转向轴(62)上,动力系统的动力输出端与转向轴(62)连接在一起,以驱动转向轮(61)运行;另一套动力系统上部安装在承载基架(6G)下方、下部安装在支撑轴(63)上,动力系统的动力输出端与支撑轴(63)连接在一起,以驱动支撑轮(64)运行;
所述安全运行系统包括盘式制动发电机构、制动控制系统、图像雷达识别测距装置(6D)、位置信号测速器(4G);盘式制动发电机构分别安装在转向轮(61)和支撑轮(64)上,制动控制系统安装在设备室(6B)内或车辆上,盘式制动发电机构在车辆制动时发出的电能送往自备电池或动力电池;图像雷达识别测距装置(6D)前后各一对,分别安装在前后端边横梁(6J)外侧面上;位置信号测速器(4G)安装在转向架的外侧,与轨道系统上的定位信号网(4F)相对应;
所述物流箱为数字厢车式物流箱(7A),包括矩形箱体、自动门(7B)、电子锁(7C)、车门控制系统,所述矩形箱体底面和顶面均是由两根桁梁(7J)与两根纵桁(7K)在同一水平面垂直连接成的矩形框架,矩形框架分别安装底面板和顶面板,底面和顶面的两个矩形框架的四个角部由四支角柱(7H)连接成长方体结构的箱体,两端面和一个侧面安装面板,另一个侧面则安装有自动门(7B);电子锁(7C)安装在左右中扇门(7M)内边缘的中心位置;车门控制系统安装在设备室(6B)。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速智能物流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速智能物流车还包括车辆管理系统、无人智能驾驶系统、车物联网系统,车辆管理系统、车物联网系统安装在设备室(6B);无人智能驾驶系统安装在驾驶室(6A);
所述行走系统安装在转向架的承载基架(6G)下方,包括转向行走机构和支撑行走机构;转向行走机构包括转向轮(61)、转向轴(62)、转向机构(65)、减振悬挂机构(66),转向轴(62)两端由内及外依次安装有转向机构(65)和转向轮(61),转向机构(65)安装在转向轮(61)上,无人智能驾驶系统通过转向机构(65)控制转向轮(61)实现自主导向,转向轴(62)通过减振悬挂机构(66)安装在承载基架(6G)下方的前部;支撑行走机构包括支撑轴(63)、支撑轮(64),支撑轴(63)的两端各安装有1~2支撑轮(64),支撑轴(63)通过减振悬挂机构(66)安装在承载基架(6G)下方的后部;
所述动力系统还包括自备电池系统和供电系统;所述自备电池系统包括自备电池和电池管理系统,自备电池和电池管理系统均安装在自备电池仓(6C)内,自备电池仓(6C)自带充电系统,当外供电源突然停电后,在电池管理系统控制下,自备电池自动向全车供电,自备电池的储电量足够使车辆能安全到达前方二个车站中的一个;所述供电系统包括受电机构(4)和上供电轨(41);上供电轨(41)安装在轨道系统的上翼缘(3)外侧或其它适宜的位置,受电机构(4)一端安装在承载基架(6G)上,另一端与上供电轨(41)保持紧密接触保持正常供电,为在轨道系统上运行的车辆供电。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高速智能物流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系统的永磁同步电机(67)由直线电机替代,所述直线电机是长次级短初级结构,包括直线电机次级(4D)、直线电机初级(4E)、逆变器;一条直线电机次级(4D)安装在轨道系统的结构端梁(10)和结构中梁(11)的上表面;一只直线电机初级(4E)安装在转向架底部的U型柱底边(5E)上,与直线电机次级(4D)位置相对应,逆变器安装在自备电池仓(6C)内,为直线电机初级(4E)供电;或者
所述动力系统由氢动力系统替代,氢动力系统包括动力电池、储氢仓、氢电池堆、氢电池升压器和动力控制单元;动力电池安装在自备电池仓(6C)内或车辆上,动力电池用于加速时辅助氢电池堆供电,动力控制单元设在自备电池仓(6C)内或车辆上,用于控制动力电池的充放电;储氢仓设置于设备室(6B)内或车辆上;氢电池堆和氢电池升压器安装在自备电池仓(6C)内或车辆上,氢电池升压器将氢电池堆的电能升压后供给永磁同步电机(67);动力电池可替代自备电池。
10.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高速智能物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字厢车式物流箱(7A)还包括箱载电池箱(75)、箱载物联网(76),箱载电池箱(75)和箱载物联网(76)安装在数字厢车式物流箱(7A)箱内一端的顶角部,供电系统为箱载电池箱(75)自动充电和为箱载物联网(76)供电,箱载物联网(76)记载了该数字厢车式物流箱(7A)内所有货物的详细数据资料,为物流箱数字化提供了保障。
11.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高速智能物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字厢车式物流箱(7A)还包括制冷设备(79)用于冷藏或冷冻数字厢车式物流箱(7A),制冷设备(79)安装在数字厢车式物流箱(7A)箱内一端的底角部,供电系统为制冷设备(79)供电。
12.一种高速智能物流车,其特征是,用于数字集装箱的运输,简称集装箱高速智能物流车;与权利要求7-11任一项所述的高速智能物流车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动力行走机构由集装箱动力行走机构替代,所述数字厢车式物流箱由数字集装箱替代;
所述集装箱动力行走机构包括集装箱行走机构和动力系统,动力系统安装在集装箱行走机构上;
所述集装箱行走机构包括转向行走机构、双支撑轮行走机构,分别安装在转向架下方;
转向行走机构包括转向轮(61)、转向轴(62)、转向机构(65)和悬挂机构(66),转向轴(62)两端由内及外依次安装有转向机构(65)和转向轮(61),转向机构(65)安装在转向轮(61)上,无人智能驾驶系统通过转向机构(65)控制转向轮(61)实现自主导向,转向轴(62)通过悬挂机构(66)安装在承载基架(6G)下方;
双支撑轮行走机构包括双支撑轮(6S)、支撑轴(63)和悬挂机构(66),支撑轴(63)的两端各安装有双支撑轮(6S),支撑轴(63)通过悬挂机构(66)安装在承载基架(6G)下方;有1~2组双支撑轮行走机构安装在靠近转向行走机构的承载基架(6G)前部下方,1~3组双支撑轮行走机构并列安装在承载基架(6G)后部下方,永磁同步电机的动力系统上部安装在承载基架(6G)下方、下部安装在每组双支撑轮行走机构的支撑轴(63)上,动力系统的动力输出端与支撑轴(63)连接在一起,以驱动双支撑轮(6S)运行;
所述数字集装箱包括国际或国家标准集装箱、箱载无线充电器(74)、箱载电池箱(75)、箱载物联网(76),箱载无线充电器(74)安装在箱的底角部并与转向架上的无线充电器(6Q)上下位置完全对应,箱载电池箱(75)和箱载物联网(76)安装在数字集装箱箱内一端的顶角部,箱载无线充电器(74)通过无线充电器(6Q)为箱载物联网(76)供电和箱载电池箱(75)自动充电,箱载物联网(76)记载了该数字集装箱内所有货物的详细数据资料,并且通过箱载物联网(76)与相关数字化设备交换数据资料;数字集装箱的底角件(72)与转向架上的电动隐形锁柱(6P)对应安装,电动隐形锁柱(6P)自动锁紧,实现车箱合一运输,顶角件(71)用于吊装数字集装箱。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高速智能物流车,其特征是,
所述数字集装箱还包括制冷设备(79)和插电装置(78),用于冷藏或冷冻数字集装箱;制冷设备(79)安装在冷藏或冷冻数字集装箱的箱内一端的底角部,插电装置(78)安装在对应的底角部并与转向架上的供电插座(6R)位置完全对应,插电装置(78)插在转向架上的供电插座(6R)上为制冷设备(79)供电、同时为箱载物联网(76)供电和箱载电池箱(75)自动充电。
14.一种基于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的高速智能物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权利要求7-13任一项所述的高速智能物流车、运行中央云平台,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架设在墩柱上或山体隧道内、或地下隧道内沿规划路线延伸;高速智能物流车在运行中央云平台的指挥控制和管理下,在复合异型翼缘轨道上运行。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高速智能物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包括H结构基梁(1)、下翼缘异型磁浮轨道(20)、上翼缘异型L轨道(30)、安装横梁(12)、连接中梁(13)、墩柱和新能源系统(1H);H结构基梁(1)的上翼缘设有上翼缘异型L轨道(30),H结构基梁(1)的下翼缘设有下翼缘异型磁浮轨道(20),上翼缘异型L轨道(30)和下翼缘异型磁浮轨道(20)上下复合组成一种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
在同一水平面上左右镜像对称纵向平行布置的两榀H结构基梁(1),在其相对应内侧面的梁中部区域前后两端各设有一个安装横梁(12)、在前后安装横梁(12)之间纵向均匀分布设有0~20个矩形空心结构的连接中梁(13),把左右H结构基梁(1)连结成一榀轨道梁;多榀H结构基复合异型翼缘轨道梁的前后安装横梁(12)分别连续架设在墩柱上,墩柱安装在规划路线的地面上连续延伸;新能源系统(1H)架设在安装横梁(12)、连接中梁(13)的上表面及左右H结构基梁(1)的侧面上。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高速智能物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H结构基梁(1),包括竖直翼缘梁、结构端梁(10);在同一水平面上左右各一支竖直翼缘梁纵向平行镜像对称布置,在两竖直翼缘梁的两端相对应内侧面上各设一个结构端梁(10),两个结构端梁(10)之间纵向均匀分布设有0~20个结构中梁(11),结构端梁(10)和结构中梁(11)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在两个平行平面上,把左右的竖直翼缘梁在其中部区域连接为一个整体,组成H结构基梁(1);所述结构端梁(10)和结构中梁(11)均设有一个或多个减重孔(14);
所述上翼缘异型L轨道(30),包括H结构基梁(1)和L结构轨道,以H结构基梁(1)为基础,其左右两个上翼缘(3)的上表面各设有一条L结构轨道;所述L结构轨道包括L竖边护板(31)和L水平边轨道面(32),L竖边护板(31)和L水平边轨道面(32)之间呈85-95度夹角,其L竖边护板(31)朝上、外侧面与上翼缘(3)的外侧面在同一竖直面上,其L水平边轨道面(32)向内水平安装在上翼缘(3)的上表面,上翼缘异型L轨道(30)沿H结构基梁(1)纵向延伸;L水平边轨道面(32)向内侧超出上翼缘(3)宽度的部分称为L轨道面外展板(33);
所述下翼缘异型磁浮轨道(20),包括H结构基梁(1)、U型钢轨道(21)、支撑轨道(22);以H结构基梁(1)为基础,其左右下翼缘(2)外侧或内侧各设置有一条支撑轨道(22),左右支撑轨道(22)在同一水平面上镜像对称设置;左右各一条U型钢轨道(21)安装在下翼缘(2)的底面上,左右U型钢轨道(21)在同一水平面上镜像对称设置;所述U型钢轨道(21)、支撑轨道(22)均沿着H结构基梁(1)纵向连续延伸。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高速智能物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翼缘异型L轨道(30)还包括上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5)、下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6)、上供电轨(41);上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5)位于左右L竖边护板(31)的内侧面上,下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6)位于左右上翼缘(3)内侧面上;上供电轨(41)安装在H结构基梁(1)的外侧。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高速智能物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翼缘异型L轨道(30)的上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5)、下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6),均位于L竖边护板(31)的内侧面同一区域上下布置,其突出特点是此方案可使在上翼缘异型L轨道(30)上运行的高速智能物流车选用升降式安全导向机构时,实现由轨道系统下到地面道路上运行。
19.如权利要求14-18任一项所述的高速智能物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翼缘异型L轨道(30)还包括轨道通号系统,轨道通号系统包括通讯电缆、定位信号网(4F)、卫星定位系统、通讯基站(1F)、上翼缘异型L轨道讯号系统;通讯电缆布置在通讯电缆孔(1B)内;定位信号网(4F)安装在上翼缘(3)内侧面上,与在轨道运行车辆上的位置信号测速器(4G)相对应安装;卫星定位系统安装在设备室(6B)内,卫星定位信息与位置信号测速器(4G)信息交互认正;通讯基站(1F)安装在墩柱上,车辆的车物联网系统通过通讯基站(1F)与前后车辆、车站和运行中央云平台保持信息通讯;上翼缘异型L轨道讯号系统包括上翼缘异型L轨道道路状态信息、道叉状态信息、车站状态信息、车辆位置信息的车辆安全运行的重要信息,通过布置在通讯电缆孔(1B)内的通讯电缆传送到沿线每个车站控制系统和运行中央云平台、并通过通讯基站(1F)无线传送到高速智能物流车。
20.如权利要求14-18任一项所述的高速智能物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翼缘异型L轨道(30)做为独立轨道使用,所述H结构基梁(1)由U型基梁(1G)替代,所述U型基梁(1G)包括竖直翼缘梁、结构端梁(10)、结构中梁(11),在同一水平面上左右各一支纵向平行布置的竖直翼缘梁,在两竖直翼缘梁相对内侧面底部区域的两端各设一个结构端梁(10),沿两竖直翼缘梁内侧面的底部区域、两个结构端梁(10)之间均匀分布设置有0~20个结构中梁(11),把左右的竖直翼缘梁连接为U型基梁(1G)的整体结构,其上部的翼缘称为上翼缘(3);所述上翼缘异型L轨道(30)设置在U型基梁(1G)的上翼缘(3)上。
21.如权利要求14-18任一项所述的高速智能物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种高速智能物流中车,所述高速智能物流中车是挂在高速智能物流车后面,跟随高速智能物流车运行,由转向架、智能安全导向系统(5)、动力行走机构(6)、安全运行系统、物流箱、车辆管理系统、车物联网系统组成,与高速智能物流车相比只是缺少了无人智能驾驶系统。
22.如权利要求14-18任一项所述的高速智能物流系统,当高速智能物流车选用升降式安全导向机构时,轨道系统的上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5)和下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6)均位于左右L竖边护板(31)的内侧面上;所述高速智能物流车转向架的前后端边横梁(6J)上镜像对称地各安装有一套升降式安全导向机构,所述升降式安全导向机构整体位于转向架的下方,其左右两侧的安全导向轮(51)分别对应左右L竖边护板(31)内侧面上的上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5)和下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6)。
23.一种基于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的高速智能物流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高速智能物流实施标准箱包或标准托盘包运输,高速智能物流车在运行中央云平台、车辆管理系统管理下,无人智能驾驶系统驾驶由出发站在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上发出;出发站把每辆高速智能物流车上的货物数量、品名、发件人信息、收件人信息、高速智能物流车的编号、到达目的地站、高速智能物流车是满载还是有空货位信息全部输送到高速智能物流车的车物联网系统和箱载物联网系统、同时也上传到运行中央云平台;
2)在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上运行的高速智能物流车的设备状态、实时位置、运行速度通过车物联网系统实时发送给运行中央云平台和前后各3~5辆车的车物联网系统,以实现前后各3~5辆车安全协同运行;车内空货位的数量、货物到达目的站的数量信息由车物联网系统上传到运行中央云平台,运行中央云平台把此信息发送到目的地车站管理系统,目的地车站智能管理系统可根据信息制定出卸货计划和装货计划,将由车站智能操作系统实施;
3)高速智能物流车到达车站后,车站智能操作系统按照卸货计划和装货计划准确地实施快卸货或快装货作业;卸完货时,车站智能操作系统把高速智能物流车的车物联网系统有关货物的全部信息传送到车站智能管理系统,车站智能管理系统同时把货物到达的信息反馈上传到运行中央云平台;新装完货后,车站智能操作系统把高速智能物流车新装货物的信息通过车站智能管理系统传送给车物联网系统,车站智能管理系统同时把新装货物的信息上传到运行中央云平台;运行中央云平台把高速智能物流车站新装货物的信息再传送到其待到达的目的地车站智能管理系统,依次循环运行;
4)在城市运行的高速智能物流车,在交通高峰时间段上下复合轨道全部用于通行高速客运车,非交通高峰期高速智能物流车将与高速客车交替通行。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高速智能物流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高速智能物流车选用升降式安全导向机构时,升降电动缸(54)通过提升轴(55)把U型柱腿(5B)的上缘提升到最高位置即道路工作位(57);选用带有自动折叠机构(46)的受电机构(4),自动折叠机构(46)安装在受电机构(4)的中心位置,当高速智能物流车准备离开轨道之前,自动折叠机构(46)自动把受电机构(4)安装有受电靴的部分向上自动折叠起来,使受电机构(4)的折叠点最低位达到高速智能物流车轴最低点的高度,实现在普通道路上无掌碍运行;
包括驾驶室(6A)、设备室(6B)和自备电池仓(6C)的底面最低位均需达到高速智能物流车轴最低点的高度;高速智能物流车的自备电池仓(6C)备有大容量自备电池空箱,无人驾驶高速智能物流车通过轨道系统上道叉到达轨道出口服务站,在轨道出口服务站加装动力电池组,行到地面普通道路上,把货物直接送到客户。
25.如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基于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的高速智能物流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高速智能物流车为新能源车。
CN202210388337.9A 2022-04-13 2022-04-13 一种基于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的高速智能物流系统 Active CN1149329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88337.9A CN114932921B (zh) 2022-04-13 2022-04-13 一种基于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的高速智能物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88337.9A CN114932921B (zh) 2022-04-13 2022-04-13 一种基于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的高速智能物流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32921A CN114932921A (zh) 2022-08-23
CN114932921B true CN114932921B (zh) 2024-03-22

Family

ID=828621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88337.9A Active CN114932921B (zh) 2022-04-13 2022-04-13 一种基于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的高速智能物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3292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72747B (zh) * 2022-04-13 2024-03-22 山东启和云梭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的高速巴士公交系统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36624A (zh) * 2011-04-12 2012-10-17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变电站轨道式智能巡检机器人
CN207523695U (zh) * 2017-08-30 2018-06-2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单轨列车组件、轨道梁和转向架
CN110714374A (zh) * 2018-07-11 2020-01-2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中绿色轨道系统和空中绿色轨道交通系统
CN110861659A (zh) * 2019-11-08 2020-03-06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导槽式轨道交通系统
CN111152802A (zh) * 2020-02-12 2020-05-15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交通橡胶轮胎走行系统
CN112109736A (zh) * 2019-06-19 2020-12-22 山东启和云梭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式联运复合轨道运输系统
CN112572509A (zh) * 2019-09-30 2021-03-3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轨道车辆的导向轮装置、转向架和轨道车辆
CN213007439U (zh) * 2020-08-14 2021-04-2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转向架、轨道车辆和轨道交通系统
CN114872747A (zh) * 2022-04-13 2022-08-09 山东启和云梭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的高速巴士公交系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36624A (zh) * 2011-04-12 2012-10-17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变电站轨道式智能巡检机器人
CN207523695U (zh) * 2017-08-30 2018-06-2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单轨列车组件、轨道梁和转向架
CN110714374A (zh) * 2018-07-11 2020-01-2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中绿色轨道系统和空中绿色轨道交通系统
CN112109736A (zh) * 2019-06-19 2020-12-22 山东启和云梭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式联运复合轨道运输系统
CN112572509A (zh) * 2019-09-30 2021-03-3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轨道车辆的导向轮装置、转向架和轨道车辆
CN110861659A (zh) * 2019-11-08 2020-03-06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导槽式轨道交通系统
CN111152802A (zh) * 2020-02-12 2020-05-15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交通橡胶轮胎走行系统
CN213007439U (zh) * 2020-08-14 2021-04-2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转向架、轨道车辆和轨道交通系统
CN114872747A (zh) * 2022-04-13 2022-08-09 山东启和云梭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的高速巴士公交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32921A (zh) 2022-08-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39696B (zh) 一种永磁轴式直驱空地共享立体快速轨道交通系统
JP4544545B1 (ja) 単線及び直線路及び大深度トンネル高速地下電気鉄道
US20100025160A1 (en) Gravity Powered Rail, Road and Runway transportation systems
CN110576752B (zh) 个人自动控制轻型可变轨磁悬浮轨道交通系统
EP2551165A1 (en) Freight transporta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07554534A (zh) 一种新能源空地两用共享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及运行方法
CN114872747B (zh) 一种基于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的高速巴士公交系统
CN114872748A (zh) 一种基于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的磁浮高速巴士公交系统
CN114932921B (zh) 一种基于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的高速智能物流系统
US20060162609A1 (en) Interstate highway train system
US11673588B2 (en) Equipment and method for sharing railway cars lower chassis with upper chassis or cabins
CN107963086B (zh) 一种行车控制方法及管道运输系统
CN108609022B (zh) 联合运输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14889655A (zh) 一种基于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的高速智能物流系统
CN112109618B (zh) 一种多式联运车及多式联运复合轨道运输系统
CN112498400B (zh) 一种无人驾驶多式联运钢轨车及多式联运复合轨道系统
WO2010023500A4 (en) Gravity powered rail, road and runway transportation system
CN114889663A (zh) 一种基于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的高速智能公交系统
CN110549862A (zh) 一种小型磁浮轨道交通系统
CN114872740B (zh) 一种基于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的磁浮高速物流系统
JPH02175463A (ja) サイバー・ハイウェイ・システム
CN113085912A (zh) 一种超高速轮轨列车组换电铁路系统
WO2023198130A1 (zh) 一种基于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的磁浮高速物流系统
CN210591423U (zh) 一种小型磁浮轨道交通系统
CN211032545U (zh) 高效无停歇运行公共交通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