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11102A -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和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和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11102A
CN114911102A CN202210367547.XA CN202210367547A CN114911102A CN 114911102 A CN114911102 A CN 114911102A CN 202210367547 A CN202210367547 A CN 202210367547A CN 114911102 A CN114911102 A CN 1149111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driving
display panel
layer
insulating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6754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单慧洁
陈柏锋
丁宗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6754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11102A/zh
Publication of CN1149111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111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22Colour filters incorporated in the active matrix substrat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4Colour fil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86Wiring, e.g. gate line, drain lin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86Wiring, e.g. gate line, drain line
    • G02F1/136295Materials; Compositions; Manufacture process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Geometry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和显示设备,该显示面板包括驱动基板和色阻,驱动基板包括沿第一方向层叠设置的第一导电层、第一绝缘层和第一金属层;驱动基板包括第一驱动区域和第二驱动区域,第一驱动区域开设有第一开孔,第一开孔贯穿第一绝缘层,第一导电层通过第一开孔与第一金属层电连接;第一导电层的导电率低于第一金属层;显示面板还包括阵列排布的色阻,色阻包括蓝色子色阻和绿色子色阻,蓝色子色阻与第一驱动区域对应设置且交叠,绿色子色阻与第二驱动区域对应设置且交叠;对应每个色阻仅设置有一个第一开孔;在亮度贡献率低的区域开孔连接金属层,能够提升显示面板面内公共电压均一性,且整体亮度较高,显示效果良好。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和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和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边缘电场(Fringe Field Switching,FFS)产品中,像素的公共电极信号是由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或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给出,经由有源阵列(Active Array,AA)区外围的公共电极环线,传输到有源阵列区内的公共电极ITO(Com-ITO)上。Com-ITO的电阻率Rs百倍于金属走线电阻率,对于大尺寸产品,显示区的Com-ITO总阻抗会比较大,造成公共电极信号延迟过大,面内会出现公共电极电压不均的问题。为降低阻抗,大尺寸产品会在有源阵列区内额外设计金属走线传输公共电极信号。
为解决这一问题,部分产品利用Pixel-ITO(像素电极ITO)来导通Metal-Com与Com-ITO,则需要每个子色阻设置过孔,并需用黑矩阵(Black Matrix)进行遮挡,工艺复杂,且减小了像素的开口率,占用像素的有效出光面积,损失整体亮度。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和显示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为提高面内公共电压的均匀性,工艺复杂且整体亮度损失较大的问题。
首先,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驱动基板,驱动基板包括沿第一方向层叠设置的第一导电层、第一绝缘层和第一金属层;驱动基板包括第一驱动区域和第二驱动区域,第一驱动区域开设有第一开孔,第一开孔贯穿第一绝缘层,第一导电层通过第一开孔与第一金属层电连接;其中,第一导电层的导电率低于第一金属层;
显示面板还包括阵列排布的色阻,色阻包括蓝色子色阻和绿色子色阻,蓝色子色阻与第一驱动区域对应设置且交叠,绿色子色阻与第二驱动区域对应设置且交叠;
对应每个色阻仅设置有一个第一开孔。
其次,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制造方法,包括:
提供衬底基板,在衬底基板上形成形成第一金属层;
在第一金属层上形成第一绝缘层;
在第一绝缘层上形成第一导电层,通过刻蚀去除部分第一导电层;
在第一导电层上形成第二绝缘层,通过刻蚀去除部分第二绝缘层,形成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第二开孔深至暴露第一导电层;第一开孔设置于第一导电层被刻蚀处,并贯穿第一绝缘层,第一开孔深至暴露第一金属层;
在第二绝缘层上形成第二导电层,第二导电层通过第一开孔连接第一金属层,第二导电层通过第二开孔连接第一导电层。
再次,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包括驱动单元和如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其中,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至少部分环绕显示区的非显示区,非显示区内设置有连接线,驱动单元通过连接线与第一金属层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通过设置过孔连接第一金属层和第一导电层,保证显示基板面内公共电极电压的均匀;在每个色阻的对应位置最多设置一个过孔,减少开孔数量对亮度的影响;在开孔位置的选择上,将过孔选择性地设置在蓝色子色阻对应的位置,减少开孔位置对整体亮度的影响。达到了在保证显示基板面内公共电压均匀的前提下,整体显示亮度较高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组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拆分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3中沿着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极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驱动基板截面图;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驱动基板截面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图10中沿BB’方向的截面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对置基板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5是图3中沿CC’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10-显示面板;100-驱动基板;110-驱动区块;111-第一金属层;1111-副公共电极;1112-栅极线;1113-栅极;112-栅极绝缘层;113-第一绝缘层;1131-源极;1132-漏极;114-第一导电层;1141-镂空区;115-第二绝缘层;116-第二导电层;117-第一开孔;118-第二开孔;1191-第三导电层;1192-第三绝缘层;1193-挖空区;120-栅极走线区;130-第二驱动区域;140-第三驱动区域;150-第一驱动区域;160-第四驱动区域;200-对置基板;210-色阻;211-红色子色阻;2111-第一缺口;2112-红色开口区;212-绿色子色阻;213-蓝色子色阻;2131-第二缺口;2132-蓝色开口区;214-白色子色阻;220-黑矩阵;20-显示设备;21-显示区;22-非显示区;23-驱动单元;24-连接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10组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10拆分状态的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参照图1和图2,显示面板10包括驱动基板100和对置基板200,驱动基板100和对置基板200相对设置,色阻210设置于对置基板200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色阻210也可以直接设置于驱动基板100上。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为液晶面板,驱动基板100和对置基板200之间设置有液晶层300。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可以是自发光面板等其他形式的面板。
驱动基板100可被划分为多个驱动区块110,驱动区块110与色阻210对应设置且交叠,驱动基板100上设置有沿行方向延伸的多条栅极走线区120,驱动区块110呈阵列式地排列于栅极走线区12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驱动区块110与每条栅极走线区120在列方向上依次间隔排布。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10的局部放大图,请结合参照图2和图3。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栅极走线区120用于容置副公共电极1111、栅极1113和连接多个栅极1113的栅极线1112,一栅极走线区120内容置有一条栅极线1112,栅极1113和栅极线1112用于驱动与自身相邻的两行驱动区块110中的一行。
可选的,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栅极走线区120用于容置副公共电极1111、栅极1113和连接多个栅极1113的栅极线1112,一栅极走线区120内容置有一条栅极线1112,栅极1113和栅极线1112用于驱动与自身相邻的两行驱动区块110其中的一行的奇数位驱动区块110,并用于驱动另一行的偶数位驱动区块110。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每两行驱动区块110与每一条栅极走线区120在列方向上依次间隔排布,以减少栅极走线区120排布所需空间,改善驱动基板100整体的空间设计。其中,在该实施例中,栅极走线区120用于容置副公共电极1111、栅极1113和连接多个栅极1113的栅极线1112,一栅极走线区120内容置有两条栅极线1112,两条栅极线1112中的一条与连接的栅极1113用于驱动相邻的两行驱动区块110中的一行;两条栅极线1112中的另一条与连接的栅极1113用于驱动相邻的两行驱动区块110中的另一行。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色阻210包括沿行方向上依次排列的蓝色子色阻213、绿色子色阻212和红色子色阻211。
请结合参照图1和图3,驱动基板100包括第一驱动区域150、第二驱动区域130和第三驱动区域140,栅极走线区120部分位于第一驱动区域150中,部分位于第二驱动区域130中,部分位于第三驱动区域140中。第一驱动区域150与蓝色子色阻213对应设置,并用于控制对应蓝色子色阻213所在区域的出光状态;第二驱动区域130与绿色子色阻212对应设置,并用于控制对应绿色子色阻212所在区域的出光状态;第三驱动区域140与红色子色阻211对应设置,并用于控制对应红色子色阻211所在区域的出光状态,以实现显示面板10的基本显示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区域150通过控制对应位置的液晶层300中液晶分子的方向,控制外部光源在液晶层300对应位置的穿过状态,使得光线穿过液晶层300后透过蓝色子色阻213射出,从而在该位置显示蓝色图像,达到控制对应蓝色子色阻213所在区域的出光状态的效果。
基于此,第二驱动区域130控制对应绿色子色阻212所在区域的出光状态的方式,以及第三驱动区域140控制对应红色子色阻211所在区域的出光状态的方式通过同理可得。
图4是图3中沿着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参照图3和图4,驱动基板100沿第一方向依次层叠设置有第二导电层116、第二绝缘层115、第一导电层114、第一绝缘层113、栅极绝缘层112和第一金属层111。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垂直于驱动基板100所在平面,并从远离驱动基板100处指向驱动基板100。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层114包括镂空区1141,镂空区1141设置于第一驱动区域150与蓝色子色阻213对应的部分,部分第二绝缘层115填充所述镂空区1141,并与第一绝缘层113接触;第一驱动区域150与镂空区1141对应的部分设置有第一开孔117,第一开孔117贯穿第一绝缘层113、第二绝缘层115和栅极绝缘层112,部分第二导电层116填充第一开孔117并与第一金属层111接触。以实现第二导电层116与第一金属层111的电连接。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金属层111包括同层设置的栅极线1112、栅极1113和副公共电极1111,第一导电层114为主公共电极,第二导电层116为像素电极,以通过像素电极实现主公共电极和副公共电极1111之间的电连接。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极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参照图1-5,在显示时,第二导电层116为像素电极,与作为主公共电极的第一导电层114之间形成电场,并驱动液晶层300中的液晶分子旋转,改变一像素电极对应位置的液晶层的光线透过率,达到控制显示的效果。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主公共电极采用ITO(氧化铟锡)材料,以达到电性能、透光性和稳定性等方面的平衡。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主公共电极还可以采用其他材料,此处采用ITO的表述仅是举例,不构成对方案的限制。副公共电极1111为金属电极,以降低公共电极整体的阻抗,避免部分主公共电极的电压过小或过大,影响显示的均匀性。
基于上述方案,高电阻的主公共电极通过过孔与低电阻的副公共电极1111之间电连接,降低了整体的电阻,解决了在主公共电极面积较大的情况下,主公共电极中心区域电压与周边区域电压差异较大,影响显示均一性的问题。
同时,由于该方案需要通过过孔实现主公共电极和副公共电极1111的连接,而开孔会占用面板空间,影响开口率,因此选择性地将开孔设置于临近蓝色子色阻213位置,通过减少单个蓝色子色阻213面积的方式为开孔提供空间。由于同等面积与同等背光亮度条件下,通过蓝色子色阻213、绿色子色阻212和红色子色阻211的光线对显示面板10整体亮度的贡献不同,比例约为1:7:2;在相同亮度背光的照射下,透过蓝色子色阻213射出的光线对整体亮度贡献最少,因此能够在降低最少亮度的情况下,改善显示均一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副公共电极1111还可以采用金属材料以外,且电阻率小于主公共电极所采用的材料的其他材料,以在降低阻抗,平衡电压的同时,根据性能、工艺和成本的需要灵活选择材料。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驱动基板100截面图。如图6所示,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层113和栅极绝缘层112上开设有第一开孔117,第一导电层114部分延伸入第一开孔117并与第一金属层111连接,从而实现第一导电层114与所述第一金属层111之间的电连接,降低第一导电层114不同区域之间的电压差,同时减少了开孔数量,提高了显示面板10的开口率,改善了显示效果。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驱动基板100截面图。如图7所示,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还包括第三导电层1191和第三绝缘层1192,第三导电层1191设置于第一绝缘层113远离第一金属层111的一侧,第三绝缘层1192设置于第三导电层1191与第一导电层114之间。其中,第三导电层1191设置有挖空区1193,第一开孔117与镂空区1141对应设置,部分第三绝缘层1192延伸进入镂空区1141并与第一绝缘层113接触,第一开孔117贯穿栅极绝缘层112、第一绝缘层113和第三绝缘层1192。从而实现第一导电层114与所述第一金属层111之间的电连接,降低第一导电层114不同区域之间的电压差,同时减少了开孔数量,提高了显示面板10的开口率,改善了显示效果。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金属层111包括同层设置的栅极1113、栅极线1112和副公共电极1111,第一导电层114为主公共电极,第三导电层1191为像素电极,以实现主公共电极和副公共电极1111之间直接的电连接。
请继续结合参照图2-5,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区域150内的栅极走线区120内设置有第二开孔118,第二开孔118的轮廓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投影与所述主公共电极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第二开孔118贯穿第二绝缘层115,部分第二导电层116填充第二开孔118并与主公共电极接触,以通过第二导电层116实现副公共电极1111与主公共电极之间的电连接。
通过相对位于最上层的像素电极间接地实现主公共电极和副公共电极1111的电连接,第一开孔117和第二开孔118可通过同一道MASK成型,简化了工序,节约了生产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还包括黑矩阵220,黑矩阵220设置于第二导电层116远离第一金属层111的一侧,黑矩阵220沿第一方向在驱动基板100的投影覆盖第一开孔117和第二开孔118,以遮蔽第一开孔117和第二开孔118,避免第一开孔117和第二开孔118影响显示效果。
其中,黑矩阵220沿第一方向在驱动基板100的投影覆盖栅极走线区120,以遮蔽栅极走线区120,通过将第二开孔118设置于栅极走线区120对应部分避免了单独开孔对并设置黑矩阵220的情况,减少了开孔对显示亮度的影响;并通过将第二开孔118设置在第一驱动区域150内,节约了走线空间,进一步提高了开口率。
在一种并未列出示意图的可能的实施方案中,需要在每个第一驱动区域150、第二驱动区域130和第三驱动区域140都设置第一开孔117和第二开孔118;第一开孔117与第二开孔118沿栅极线1112的延伸方向排布,此时第一开孔117不与栅极走线区120重叠,通过测试,在该情况下第一驱动区域150、第二驱动区域130和第三驱动区域140所对应的开口率均为50.43%。而通过采用本实施例中的提供的方案,
作为对比,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首先通过减少开孔的总数量,使得第二驱动区域130和第三驱动区域140所对应的区域不需要设置第二开孔118和第一开孔117,经过测试,第二驱动区域130和第三驱动区域140所对应的开口率均为57.9%,开口率提升。同时,将第一驱动区域120的第二开孔118设置于栅极走线区120,第一开孔117与第二开孔118沿垂直于栅极线延伸方向的第二方向排布,第二开孔118位于相邻两个栅极1113之间,充分利用空间,不需要为遮掩第二开孔118额外设置黑矩阵220,将第一驱动区域120的开口率从50.43%提高至51.51%,效果明显。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开孔118还可以设置于第二驱动区域130内的栅极走线区120或第三驱动区域140内的栅极走线区120,以提高设计的灵活性。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驱动基板100包括源极和漏极,漏极沿第一方向在驱动基板100上的投影呈L形,以减小源极和漏极在驱动基板100上所占面积,从而提高显示面板10整体的开口率,提高显示亮度。
需要说明的是,漏极沿第一方向在驱动基板100上的投影呈L形仅为本实施例所示出的具体方案,并不对本发明所与保护的范围构成限制。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10的局部放大图。如图8所示,漏极沿第一方向在驱动基板100上的投影呈U形,以提高沟道的宽长比,改善电学性能。
在一种并未列出示意图的可能的实施方案中,需要在每个第一驱动区域150、第二驱动区域130和第三驱动区域140都设置第一开孔117和第二开孔118;第一开孔117与第二开孔118沿栅极线1112的延伸方向排布,此时第一开孔117不与栅极走线区120重叠;通过测试,在这一情况下第一驱动区域150、第二驱动区域130和第三驱动区域140所对应的开口率均为48.64%。
作为对比,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首先通过减少开孔的总数量,使得第二驱动区域130和第三驱动区域140所对应的区域不需要设置第二开孔118和第一开孔117,经过测试,第二驱动区域130和第三驱动区域140所对应的开口率均为57.76%,开口率提升。同时,将第一驱动区域120的第二开孔118设置于栅极走线区120,第一开孔117与第二开孔118沿垂直于栅极线延伸方向的第二方向排布,第二开孔118位于相邻两个栅极1113之间,充分利用空间,不需要为遮掩第二开孔118额外设置黑矩阵220,将第一驱动区域120的开口率从48.64%提高至50.21%,效果明显。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漏极沿第一方向在驱动基板100上的投影还可以呈直线型、T形、C形、锯齿状(zigzag)等形态,以匹配驱动基板100的其他性能要求。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10俯视图,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色阻210包括蓝色子色阻213、绿色子色阻212、红色子色阻211和白色子色阻214,驱动基板100包括第一驱动区域150、第二驱动区域130、第三驱动区域140和第四驱动区域160。第一驱动区域150与蓝色子色阻213对应设置,并用于控制对蓝色子色阻213所在区域的出光状态;第二驱动区域130与绿色子色阻212对应设置,并用于控制对绿色子色阻212所在区域的出光状态;第三驱动区域140与红色子色阻211对应设置,并用于控制对红色子色阻211所在区域的出光状态;第四驱动区域160与白色子色阻214对应设置,并用于控制对白色子色阻214所在区域的出光状态,以设置第一开孔117的第一驱动区域150在显示面板10中所占面积比例,减少因设置第一开孔117导致的亮度减损比例。
在一种并未列出示意图的可能的实施方案中,需要在每个第一驱动区域150、第二驱动区域130、第三驱动区域140和第四驱动区域160都设置第一开孔117和第二开孔118;第一开孔117与第二开孔118沿栅极线1112的延伸方向排布,此时第一开孔117不与栅极走线区120重叠;通过测试,在这一情况下第一驱动区域150、第二驱动区域130、第三驱动区域140和第四驱动区域160所对应的开口率均为57.73%。
作为对比,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首先通过减少开孔的总数量,使得第二驱动区域130、第三驱动区域140和第四驱动区域160所对应的区域不需要设置第二开孔118和第一开孔117,经过测试,第二驱动区域130、第三驱动区域140和第四驱动区域160所对应的开口率均为63.36%,开口率提升。同时,将第一驱动区域120的第二开孔118设置于栅极走线区120,第一开孔117与第二开孔118沿垂直于栅极线延伸方向的第二方向排布,第二开孔118位于相邻两个栅极1113之间,充分利用空间,不需要为遮掩第二开孔118额外设置黑矩阵220,将第一驱动区域120的开口率从57.73%提高至58.8%,效果明显。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蓝色子色阻213设置于绿色子色阻212和白色子色阻214之间,以使得对亮度贡献较大的绿色子色阻212和白色子色阻214均匀间隔,每个色阻210中各区域亮度分布更加均匀一致,提高显示面板10的整体显示效果。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面板10俯视图,图11是图10中沿BB’方向的截面图,请结合参照图10和图11。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与之前实施例的差别在于第二开孔118设置于所述第三驱动区域140,此外,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全部或部分地具有之前实施例所具有的特征。本实施例中,将第二开孔118设置于第三驱动区域140,而第三驱动区域140对应红色子色阻212设置;由于绿色光对整体亮度的贡献率更大,将第一开孔117和第二开孔118分别设置于与蓝色子色阻211和红色子色阻212临近的位置,避免了对绿色子色阻211面积的减小,对显示面板10整体亮度影响较小。同时,由于第一开孔117和第二开孔118设置于栅极线1112的同一侧,无需分别设置于栅极线1112的两侧,因此第一开孔117和第二开孔118可以贴近设置,减小了黑矩阵220的面积,进一步提高了整体开口率。同时,简化了对栅极走线区120的设计,降低设计与制造成本。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对置基板200局部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参照图10-12。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蓝色子色阻213包括用于透光的蓝色开口区2132,红色子色阻211包括用于透光的红色开口区2112,蓝色开口区2132靠近红色开口区211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缺口2111,红色开口区2112靠近蓝色开口区213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缺口2131,第一开孔117设置于第一缺口2111中,第二开孔118设置于第二缺口2131中。其中,第一缺口2111与第二缺口2131临近设置,且第一缺口2111的开口方向与第二缺口2131的开口方向相对,以使得用于遮蔽第一缺口2111的黑矩阵220和用于遮蔽第二缺口2131的黑矩阵220相对靠近并连为整体。考虑到加工误差,用于遮蔽第一缺口2111的黑矩阵220需要在第一缺口2111周围设置多余的黑矩阵220,用于遮蔽第二缺口2131的黑矩阵220需要在第二缺口2131周围设置多余的黑矩阵220。通过本提案中的设计,环绕第一缺口2111多余的黑矩阵220与环绕第二缺口2131多余的黑矩阵220存在重合,复用第一缺口2111与第二缺口2131相邻处所对应的黑矩阵220,从而减少黑矩阵220的总面积,提高显示面板10的整体开口率。同时,由于遮蔽第一缺口2111的黑矩阵220和用于遮蔽第二缺口2131的黑矩阵220连为整体,简化了黑矩阵220的形状,不需要单独成型,简化了黑矩阵220的制造工艺。
在采用L形漏极的前提下,若在每个第一驱动区域150、第二驱动区域130和第三驱动区域140都设置第一开孔117和第二开孔118;第一开孔117与第二开孔118沿栅极线1112的延伸方向排布,此时第一开孔117不与栅极走线区120重叠;通过测试,在这一情况下第一驱动区域150、第二驱动区域130和第三驱动区域140所对应的开口率均为50.43%。
作为对比,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首先通过减少开孔的总数量,使得第二驱动区域130所对应的区域不需要设置第二开孔118和第一开孔117,经过测试,第二驱动区域130所对应的开口率均为57.9%,第三驱动区域140所对应的开口率均为54.4%,开口率提升。同时,第一开孔117和第二开孔118临近设置,在第二方向上可以尽量靠近,而不必将第一开孔117和第二开孔118分别设置于栅极线1112的两侧,因此缩小了第一开孔117和第二开孔118对应位置的BM220面积,提高了整体开口率。经过测试,将第一驱动区域120的开口率从50.43%提高至53.84%,效果明显。
在采用U形漏极的前提下,若在每个第一驱动区域150、第二驱动区域130和第三驱动区域140都设置第一开孔117和第二开孔118;第一开孔117与第二开孔118沿栅极线1112的延伸方向排布,此时第一开孔117不与栅极走线区120重叠;通过测试,在这一情况下第一驱动区域150、第二驱动区域130和第三驱动区域140所对应的开口率均为48.64%。
作为对比,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首先通过减少开孔的总数量,使得第二驱动区域130所对应的区域不需要设置第二开孔118和第一开孔117,经过测试,第二驱动区域130所对应的开口率均为56.11%,开口率提升。同时,第一开孔117和第二开孔118临近设置,在第二方向上可以尽量靠近,而不必将第一开孔117和第二开孔118分别设置于栅极线1112的两侧,因此缩小了第一开孔117和第二开孔118对应位置的黑矩阵220的面积,提高了整体开口率。经过测试,将第一驱动区域120的开口率从48.64%提高至52.05%,第三驱动区域140所对应的开口率为52.65%,效果明显。
在采用锯齿状漏极的前提下,若在每个第一驱动区域150、第二驱动区域130和第三驱动区域140都设置第一开孔117和第二开孔118;第一开孔117与第二开孔118沿栅极线1112的延伸方向排布,此时第一开孔117不与栅极走线区120重叠;通过测试,在这一情况下第一驱动区域150、第二驱动区域130和第三驱动区域140所对应的开口率均为51.59%。
作为对比,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首先通过减少开孔的总数量,使得第二驱动区域130所对应的区域不需要设置第二开孔118和第一开孔117,经过测试,第二驱动区域130所对应的开口率均为54.06%,开口率提升。同时,第一开孔117和第二开孔118临近设置,在第二方向上可以尽量靠近,而不必将第一开孔117和第二开孔118分别设置于栅极线1112的两侧,因此缩小了第一开孔117和第二开孔118对应位置的黑矩阵220的面积,提高了整体开口率。经过测试,将第一驱动区域120的开口率从51.59%提高至55.61%,第三驱动区域140所对应的开口率为54.4%,效果明显。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的制造方法,用于制备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10的制造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14所示,该制造方法可以包括:
S101、提供衬底基板,在衬底基板上形成形成第一金属层111;
其中,请结合参照图3、图4和图13第一金属层111包括栅极1113、栅极线1112和副公共电极1111,栅极1113、栅极线1112与副公共电极1111通过同一道掩膜板形成图形,通过将栅极1113、栅极线1112与副公共电极1111同层设置,不再需要使用单独的掩膜版形成副公共电极1111,节约了生产制造中的工序与成本。
S102、在第一金属层111上形成栅极绝缘层112;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栅极绝缘层112整面覆盖于第一金属层111上,形成栅极绝缘层112不需要使用掩膜版,从而降低工艺难度,节约工序和成本。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描述的栅极绝缘层112整面覆盖第一金属层111仅是示例,并不构成对方案的限制,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利用掩膜版对栅极绝缘层112的形状进行调整,从而去除部分区域的栅极绝缘层112,以减薄部分区域膜厚,或为其他结构提供空间。
图15是图3中沿CC’方向的截面示意图,请结合参照图3-5和图14-15。
S103、在栅极绝缘层112上形成源极1131与漏极1132;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在栅极绝缘层112上整面成型或区域成型后通过刻蚀工艺制备源极1131和漏极1132,源极1131和漏极1132沿第一方向在衬底基板上的投影与栅极1113沿第一方向在衬底基板上的投影重叠。
其中,源极1131和漏极1132沿第一方向在衬底基板上的投影与副公共电极1111沿第一方向在衬底基板上的投影不重叠,以避免源极或漏极的位置影响后续工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在栅极绝缘层112上方设置有半导体层1133,半导体层1133沿第一方向的投影与源极1131沿第一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半导体层1133沿第一方向的投影与漏极1132沿第一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从而通过半导体层1133与栅极1113的配合控制源极1131和漏极1132之间选择性地导通。
S104、在源极1131与漏极1132上形成第一绝缘层113;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层113整面覆盖于源极1131与漏极1132上,在源极1131与漏极1132被刻蚀的部分,第一绝缘层113覆盖于栅极绝缘层112上,形成第一绝缘层113不需要使用掩膜版,从而降低工艺难度,节约工序和成本。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描述的第一绝缘层113整面覆盖第一金属层111仅是实例,并不构成对方案的限制,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利用掩膜版对第一绝缘层113的形状进行调整,从而去除部分区域的第一绝缘层113,以减薄部分区域膜厚,或为其他结构提供空间。
S105、在第一绝缘层113上形成第一导电层114,通过刻蚀去除部分第一导电层114;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层114为主公共电极,通过刻蚀去除部分第一导电层114以形成镂空区1141,镂空区1141的边缘沿第一方向在衬底基板上的投影与副公共电极1111沿第一方向在衬底基板上的投影重叠,以在后续工序中避免主公共电极阻挡开孔。
请结合参照图2和图3,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镂空区1141设置于第一驱动区域150,镂空区1141沿第一方向在衬底基板上的投影临近蓝色子色阻213沿第一方向在衬底基板上的投影,由于设置镂空区1141需要占据部分开口面积,通过将其临近蓝色子色阻213设置,减少设置镂空区1141导致的整体亮度下降,提升显示效果。
请继续结合参照图2-5和图12-13。
S106、在第一导电层114上形成第二绝缘层115。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层114为主公共电极,第二导电层116为像素电极,通过绝缘层115,实现第一导电层114与第二导电层116之间的绝缘,进而通过第一导电层114与第二导电层116之间的电场控制液晶层300中液晶分子的形态。
S107、通过刻蚀去除部分第二绝缘层115,形成第一开孔117和第二开孔118,第二开孔118深至暴露第一导电层114。其中,第一开孔117设置于第一导电层114被刻蚀处,并贯穿第一绝缘层113,第一开孔117深至暴露第一金属层111。以便于后续工序中导通被暴露出的第一金属层111和第一导电层114。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孔117和第二开孔118是在通过刻蚀去除部分第二绝缘层115的步骤中形成的,即在图案化第二绝缘层115的过程中,形成了第一开孔117和第二开孔118。因此,不必为第二绝缘层115的图案化,以及开设第一开孔117和第二开孔118分别设置一道刻蚀步骤,也不必分别设计一套独立掩膜版,节省了时间与生产成本。
同样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开孔118沿第一方向在衬底基板上的投影与栅极1113沿第一方向在衬底基板上的投影重叠,通过在第一方向上将第二开孔118与栅极1113重叠设置,节省驱动基板100的平面空间,从而增大开口率,提升显示面板10的整体亮度。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开孔118还可以设置在第三驱动区域140,由于透过同面积的红色子色阻211所出光线对显示面板10整体亮度的贡献小于透过绿色子色阻212所出光线,通过将第二开孔118设置爱第三驱动区域140,减少部分红色子色阻211面积,保证了绿色子色阻212的面积较大,对显示面板10整体亮度影响较小;同时,相比将第二开孔118设置与栅极1113重叠,简化了对栅极走线区120的设计,降低了设计与制造成本。
可选的,第一开孔117设置于镂空区1141中,以避免第一开孔117与主公共电极重叠,同时简化工艺,节约成本。
S107、在第二绝缘层115上形成第二导电层116,第二导电层116通过第一开孔117连接第一金属层111,第二导电层116通过第二开孔118连接第一导电层114。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电层116的一部分填充第一开孔117,穿过第二绝缘层115、第一绝缘层113和栅极绝缘层112,并与第一金属层111中的副公共电极1111接触;第二导电层116的一部分填充第二开孔118,穿过第二绝缘层115与主公共电极接触;第二导电层116部分覆盖于第二绝缘层115上,并分别连接填充入第一开孔117和第二开孔118的部分。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电层116为像素电极,以通过像素电极导通副公共电极1111和主公共电极,实现两者之间的电连接,进而使得主公共电极各处电压较为均衡;同时,通过复用像素电极,在工艺上不需要额外设置掩膜版,简化了工艺,节约了成本。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设备20。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设备20的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参照图2-5和图13,该显示设备20包括驱动单元23和显示面板10。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包括显示区21和环绕所述显示区21的非显示区22,所述驱动单元23设置在非显示区22内;非显示区22内还设置有连接线24,并同时与驱动单元23和副公共电极1111电连接;以通过连接线24连接副公共电极1111和驱动单元23,进而将驱动单元23的电信号经过连接线24、副公共电极1111和像素电极传导至主公共电极。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副公共电极1111沿行方向排列,并穿过显示区21,以便于与各个色阻210对应的像素电极通过第一开孔117与副公共电极1111连接。由于主公共电极的电阻率高于副公共电极1111,通过横穿显示区21的副公共电极1111和像素电极实现对主公共电极的信号输入,相比直接通过主公共电极进行信号输入,能够避免显示区21中心区域的阻抗过高的问题,从而提高各处的电压均一性,改善显示效果。对于大尺寸的显示设备20,显示区21内主公共电极部分区域阻抗过高的问题尤为突出,通过副公共电极1111将信号传递至显示区21的中心区域,减小了中心区公共电极与边缘区公共电极的总阻抗差异,因此对显示效果的改善更加明显。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副公共电极1111也可以沿列方向或其他方向排列,以适应显示面板10其他构件的设计需要。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线24环绕显示区21设置,以便于副公共电极1111在最近距离上与连接线24连接,进一步减小阻抗;同时,副公共电极1111可沿固定方向与连接线24连接,简化线路设计,降低工艺难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驱动单元23包括芯片,芯片绑定在驱动基板100上,以提高显示设备20的集成度。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驱动单元23还可以是柔性电路,柔性电路一端绑定在驱动基板100上,另一端与外部信号源连接,以简化工艺,并提高设计灵活性,适应不同的设备需要。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基板,包括沿第一方向层叠设置的第一导电层、第一绝缘层和第一金属层;所述驱动基板包括第一驱动区域和第二驱动区域,所述第一驱动区域开设有第一开孔,所述第一开孔贯穿所述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导电层通过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第一金属层电连接;
所述第一导电层的导电率低于所述第一金属层;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阵列排布的色阻,所述色阻包括蓝色子色阻和绿色子色阻,所述蓝色子色阻与所述第一驱动区域对应设置且交叠,所述绿色子色阻与所述第二驱动区域对应设置且交叠;
对应每个所述色阻最多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一开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导电层和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层远离所述第一绝缘层的一侧,所述第二导电层设置于所述第二绝缘层远离所述第一导电层的一侧;
所述第二绝缘层上设置有第二开孔,所述第二导电层通过所述第二开孔与所述第一导电层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层通过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第一金属层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镂空区,部分所述第二绝缘层填充所述镂空区;
所述第一开孔在所述镂空区贯穿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导电层通过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第一金属层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区域包括栅极走线区,所述第二开孔的轮廓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投影与所述栅极走线区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公共电极,所述第二导电层包括像素电极,所述公共电极与所述金属层通过所述像素电极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色阻还包括红色子色阻,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三驱动区域,所述红色子色阻与所述第三驱动区域对应设置且交叠,所述第二开孔设置于所述第三驱动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蓝色子色阻包括用于透光的蓝色开口区,所述红色子色阻包括用于透光的红色开口区,所述蓝色开口区靠近所述红色开口区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缺口,所述红色开口区靠近所述蓝色开口区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一开孔设置于所述第一缺口中,所述第二开孔设置于所述第二缺口中,所述第一缺口与所述第二缺口相对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色阻还包括白色子色阻,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四驱动区域,所述白色子色阻与所述第四驱动区域至少部分重叠地设置;
所述红色子色阻、所述绿色子色阻、所述蓝色子色阻和所述白色子色阻依次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孔与所述红色子色阻对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三导电层和第三绝缘层,所述第三导电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远离所述第一金属层的一侧,所述第三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三导电层与所述第一导电层之间;
所述第一开孔贯穿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三绝缘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基板还包括驱动区块,所述驱动区块与所述色阻对应设置且交叠,至少两行所述驱动区块之间设置有两条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栅极线。
12.显示面板制造方法,包括:
提供衬底基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形成形成第一金属层;
在所述第一金属层上形成第一绝缘层;
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形成第一导电层,通过刻蚀去除部分第一导电层;
在所述第一导电层上形成第二绝缘层,通过刻蚀去除部分第二绝缘层;
通过刻蚀形成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所述第二开孔深至暴露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一开孔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层被刻蚀处,并贯穿所述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开孔深至暴露所述第一金属层;
在所述第二绝缘层上形成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通过所述第一开孔连接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二导电层通过所述第二开孔连接所述第一导电层。
13.一种显示设备,包括驱动单元和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至少部分环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内设置有连接线,所述驱动单元通过所述连接线与所述第一金属层电连接。
CN202210367547.XA 2022-04-08 2022-04-08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和显示设备 Pending CN11491110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67547.XA CN114911102A (zh) 2022-04-08 2022-04-08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和显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67547.XA CN114911102A (zh) 2022-04-08 2022-04-08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和显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11102A true CN114911102A (zh) 2022-08-16

Family

ID=827628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67547.XA Pending CN114911102A (zh) 2022-04-08 2022-04-08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和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11102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04360A (zh) * 2009-09-02 2011-04-06 索尼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
CN102937767A (zh) * 2012-10-29 2013-02-20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装置和阵列基板的制作方法
JP2013182127A (ja) * 2012-03-01 2013-09-12 Sharp Corp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CN205827025U (zh) * 2016-07-21 2016-12-21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04360A (zh) * 2009-09-02 2011-04-06 索尼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
JP2013182127A (ja) * 2012-03-01 2013-09-12 Sharp Corp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CN102937767A (zh) * 2012-10-29 2013-02-20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装置和阵列基板的制作方法
CN205827025U (zh) * 2016-07-21 2016-12-21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643640B2 (ja) 表示装置及びこれに使用されるicチップ
EP1979784B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an electric field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substrate surfaces
KR102410726B1 (ko) 인셀 터치 방식 표시장치
CN111180494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1164359A1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JP2007011368A (ja) 表示パネル、それを具備する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2660650B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CN109445646B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KR20120054683A (ko) 네로우 베젤 타입 어레이 기판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US20230139020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KR20100012486A (ko) 박막 트랜지스터 기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2081598B1 (ko) 네로우 베젤 타입 액정표시장치용 어레이 기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US10928696B2 (en) Wiring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CN113296640B (zh) 触控显示面板
KR101413577B1 (ko) 표시패널
CN109256395B (zh)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US7965368B2 (en)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a semiconductor chip including a first terminal which overlaps a first and second line, the first terminal connected to the first line and overlapping and insulated from the second line
US6281959B1 (en) Connecting part of outer circuit i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a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having a pad covered with a transparent conductive layer
CN111427207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341619A (zh) 带有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
CN114911102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和显示设备
KR100318541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TWI408472B (zh) 主動元件陣列基板
TW201638740A (zh) 內嵌式觸控顯示面板
KR101983215B1 (ko) 프린지 필드 스위칭 모드 액정표시장치용 어레이 기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