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05465A - 紧固机构及动力工具 - Google Patents

紧固机构及动力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05465A
CN114905465A CN202110184009.2A CN202110184009A CN114905465A CN 114905465 A CN114905465 A CN 114905465A CN 202110184009 A CN202110184009 A CN 202110184009A CN 114905465 A CN114905465 A CN 1149054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ll rod
clamping
cavity
rod
n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8400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05465B (zh
Inventor
钱富
张士松
钟红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8400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0546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9054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054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054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054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 Hand Tools For Fitting Together And Separating, Or Other Hand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紧固机构及动力工具,紧固机构包括设有第一腔体的输出轴;沿轴向可移动的穿设在第一腔体中的拉杆,拉杆一端设有螺纹,另一端设有沿轴向的第二腔体;与螺纹配合的螺母;压紧件,包括压板、设在压板上的杆体,用于与输出轴末端配合以将工作头夹紧在两者之间,杆体可拆卸的穿设于第二腔体中;设在拉杆上且可被拉杆带动旋转而产生径向移动的夹持件,在径向上具有夹持位置和释放位置;当处于夹持位置时,夹持件阻止杆体相对于拉杆轴向运动,使得杆体可随拉杆被螺母驱动在第一腔体中沿轴向运动;当处于释放位置时,夹持件解除对杆体的夹紧,杆体可在第二腔体中移动。本发明实施例的紧固机构可快速实现工作头的装卸,操作简单。

Description

紧固机构及动力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作头夹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夹紧工作头的紧固机构以及配置该紧固机构的动力工具。
背景技术
多功能机是业界常见的手持式摆动动力工具,其工作原理是输出轴围绕自身的轴线做摆动运动。因此,当用户在输出轴上安装有不同的工作头后,例如直锯片、圆锯片、三角形磨砂盘、刮刀等可以实现多种不同的操作功能,如锯、切、磨、刮等,以适应不同的工作需求。
目前的多功能机采用结构较为复杂成本较高的工作头夹紧装置,夹紧装置多采用螺纹配合夹紧锯片,一般只能装卸开口锯,兼容性较差。如若需要装卸锯片时,需旋转多圈(6~7圈)才能松开或上进螺纹,操作繁琐,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夹紧工作头的紧固机构以及配置该紧固机构的动力工具,可至少解决上述问题之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紧固机构,包括:
输出轴,设有沿轴向的第一腔体;
沿轴向可移动的穿设在所述第一腔体中的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设有螺纹,另一端设有沿轴向的第二腔体;
螺母,与所述螺纹配合;
压紧件,包括:压板、设在所述压板上的杆体;所述压板用于与所述输出轴末端配合以将工作头夹紧在两者之间,所述杆体可拆卸的穿设于所述第二腔体中;
夹持件,设在所述拉杆上且可被所述拉杆带动旋转而产生径向移动,从而所述夹持件在径向上具有夹持位置和释放位置;当处于所述夹持位置时,所述夹持件阻止所述杆体相对于所述拉杆轴向运动,使得所述杆体可随所述拉杆被所述螺母驱动在所述第一腔体中沿轴向运动;当处于所述释放位置时,所述夹持件解除对所述杆体的夹紧,所述杆体可在所述第二腔体中移动。
优选地,所述拉杆具有与所述螺母共同转动的第一状态;当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夹持件可在夹持位置与释放位置之间互相切换。
优选地,所述螺母与所述拉杆之间设有阻尼件,使得在所述拉杆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拉杆与所述螺母共同转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腔体内设有用于对所述拉杆进行周向限位的第一止挡面和第二止挡面,所述第一止挡面和第二止挡面限定所述拉杆的转动范围;所述拉杆外壁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止挡面或第二止挡面接触的第一配合面;
当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一止挡面接触时,所述夹持件处于释放位置,所述杆体能插入或移出所述第二腔体;
当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止挡面接触时,所述夹持件阻止所述拉杆相对于所述输出轴转动,所述拉杆处于可相对所述螺母转动的第二状态,所述拉杆可被所述螺母驱动而产生轴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拉杆沿其轴向具有压紧位置和解压位置;当所述拉杆处于压紧位置时,所述压板与所述输出轴末端配合以将所述工作头夹紧在两者之间;当所述拉杆处于解压位置时,所述压板与所述输出轴末端脱离以使所述工作头能移入或移出两者之间;
在所述杆体插入多个夹持件之间且所述夹持件处于释放位置时,当所述螺母沿第一方向旋转,所述拉杆在阻尼件的作用下被所述螺母带动沿周向由所述第一止挡面向第二止挡面转动;当所述拉杆转动至所述第一配合面接触所述第二止挡面,且所述螺母继续沿第一方向旋转时,所述拉杆与所述螺母在螺纹配合作用下沿轴由解压位置朝压紧位置移动。
优选地,当所述螺母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转,所述拉杆由压紧位置朝解压位置移动,所述拉杆在所述阻尼件的作用下被所述螺母带动沿周向由所述第二止挡面向第一止挡面转动;
当所述拉杆转动至所述第一配合面接触所述第一止挡面,所述夹持件移动至释放位置。
优选地,所述夹持件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二腔体中滑动设有涨销,所述涨销具有插入至多个夹持件之间的第一位置,以及移出至多个夹持件外部的第二位置;所述杆体包括设在所述压板上的颈缩部以及设在所述颈缩部上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颈缩部的径向尺寸但小于或等于所述涨销的径向尺寸;
当所述涨销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夹持件夹设在所述涨销与所述第一腔体的内壁之间,所述拉杆与所述输出轴相对固定;
当所述杆体插入所述第二腔体中并推动所述涨销由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后,所述颈缩部插入至多个夹持件之间,所述限位部挂接在多个夹持件上,所述拉杆可沿周向相对所述输出轴转动。
优选地,所述拉杆的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的凹槽;所述夹持件嵌设在所述凹槽中并能在所述凹槽中移动,以在夹持位置与释放位置之间切换。
优选地,所述拉杆上设有复位结构,所述复位结构对所述夹持件施加的复位力使其始终具有维持在释放位置或朝向释放位置运动的趋势。
优选地,所述第一腔体的内壁具有与所述夹持件配合的第二配合面,所述夹持件能在所述第二配合面上滑动;所述第二配合面包括收缩部和释放部;
当由所述释放部向收缩部滑动时,所述夹持件被所述第二配合面顶抵而沿径向向内移动,由所述释放位置向夹持位置切换;
当由所述收缩部向释放部滑动时,所述夹持件在所述复位结构的作用下沿径向向外移动,由所述夹持位置向释放位置切换。
优选地,所述夹持件包括二个相对设置的滑块,所述复位结构为压缩设置在二个滑块之间的弹簧;所述第一腔体的截面呈椭圆形,所述第二配合面具有长轴方向和短轴方向;所述第二配合面沿长轴方向的两端形成所述释放部,沿短轴方向的两端形成所述收缩部。
优选地,所述夹持件包括多个球体,所述凹槽的底面呈内端高外端低的坡面,所述坡面形成所述复位结构;所述释放部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一腔体内壁并与多个球体数量相等的避让槽,所述第一腔体的内壁位于相邻避让槽之间的部位形成所述收缩部。
一种紧固机构,包括:
输出轴,设有沿轴向的第一腔体;
沿轴向可移动的穿设在所述第一腔体中的拉杆,所述拉杆一端设有螺纹,另一端设有沿轴向的第二腔体;
压紧件,包括:压板、设在所述压板上的杆体;所述压板用于与所述输出轴末端配合以将工作头夹紧在两者之间,所述杆体可拆卸的穿设于所述第二腔体中;
夹持件,设在所述拉杆上且可被所述拉杆带动旋转而产生径向移动,从而所述夹持件在径向上具有夹持位置和释放位置;当处于所述夹持位置时,所述夹持件阻止所述杆体相对于所述拉杆轴向运动,使得所述杆体可随所述拉杆运动;当处于所述释放位置时,所述夹持件解除对所述杆体的夹紧,所述杆体可在所述第二腔体中移动;
与所述螺纹配合的螺母,所述拉杆具有与所述螺母相对静止的第一状态和可相对所述螺母运动的第二状态;当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拉杆沿轴向相对所述第一腔体静止,所述夹持件可在夹持位置与释放位置之间互相切换;当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拉杆可被所述螺母驱动在所述第一腔体中沿轴向运动,所述夹持件处于夹持位置。
一种动力工具,包括:
壳体;
马达,设在所述壳体内;
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紧固机构,所述紧固机构设在所述壳体上,所述输出轴被所述马达驱动。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紧固机构在装卸工作头时,只要将压紧件的杆体在第二腔体中移动,使压板与输出轴末端之间留出安装或拆卸工作头的余量,并使夹持件在夹持位置与释放位置之间切换,即可快速实现工作头的装卸,操作简单。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可紧固的锯片既可以是开口锯,也可以是闭口锯,兼容性较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非限制性实施例的多功能机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非限制性实施例的紧固机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2中拉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输出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非限制性实施例的紧固机构中压紧件与输出轴分离时的剖视图;
图6为图5中T1-T1截面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T2-T2截面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一非限制性实施例的紧固机构中压紧件插入输出轴中时的剖视图;
图9为图8中T3-T3截面的示意图;
图10为图8中扳手旋转90度后的剖视图;
图11为图10中T4-T4截面的示意图;
图12为图10中T5-T5截面的示意图;
图13为图10中R1-R1截面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第一非限制性实施例的紧固机构中压紧件与输出轴将工作头夹紧在两者之间时的剖视图;
图15为本发明第二非限制性实施例的紧固机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16为图15中T6-T6截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夹紧工作头300的紧固机构100以及配置该紧固机构100的动力工具,该动力工具可以为任意存在需要更换工作头300场景的构造,包括但不限于多功能机200、角磨机、砂光机、各种类型的切割设备例如圆锯、台锯、斜切锯、往复锯、云石机,等等。
在本文中,以多功能机200作为主述场景进行描述,其他类型的动力工具可参照描述。
如图1所示,多功能机200包括壳体以及设在壳体内的马达(未示出),壳体包括呈纵长延伸的机壳201、以及由机壳201向一侧延伸的头壳202。马达收纳在机壳201内,机壳201用于供用户的手握持,其上设有用于控制马达启闭的开关203。输出轴205部分收纳在头壳202内,下端露出头壳202。机壳201内设有位于电机轴和输出轴205之间的偏心摆动机构,用于将电机轴的旋转运动转换为输出轴205的摆动。结合图2所示,偏心传动机构包括安装在电机轴上的偏心件及套设在输出轴205上的拨叉204,偏心件包围在拨叉204的两个滑动表面之间。偏心件转动时,通过与拨叉204的配合,将其旋转运动转化为输出轴205相对于其自身转动轴线的摆动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多功能机200所包含上述结构以及实现输出轴205摆动的方式可选用任意合适的现有构造和现有技术来实现。为清楚简要地说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在此将不再对上述部分进行赘述,说明书附图也进行了相应简化。但是应该理解,本实施例在范围上并不因此而受到限制。
紧固机构100设在壳体上,具体为设在头壳202上。如图2所示,紧固机构100包括输出轴205、拉杆101、压紧件102和夹持件103。结合图4、图5、图8、图10、图13至图15,输出轴205设有沿轴向的第一腔体2051,拉杆101沿轴向可移动的穿设在输出轴205的第一腔体2051中,拉杆101设有沿轴向的第二腔体1012。压紧件102包括压板1021以及设在压板1021上的杆体1022,压板1021大体呈圆饼状,用于与输出轴205末端配合以将工作头300夹紧在两者之间。杆体1022大体呈圆柱状,设在压板1021的中央位置并向上延伸,可拆卸的穿设于第二腔体1012中。
夹持件103设在拉杆101上,可被拉杆101带动旋转而产生径向移动。从而,夹持件103沿径向具有夹持位置和释放位置。当处于夹持位置时,夹持件103阻止杆体1022相对于拉杆101轴向运动,使得杆体1022可随拉杆101被螺母110驱动在第一腔体2051中沿轴向运动。当处于释放位置时,夹持件103解除对杆体1022的夹紧,杆体1022可在第二腔体1012中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工作头300为锯片。在装卸工作头300时,只要将压紧件102的杆体1022在第二腔体1012中移动,使压板1021与输出轴205末端之间留出安装或拆卸工作头300的余量,并使夹持件103在夹持位置与释放位置之间切换,即可快速实现工作头300的装卸,操作简单。
输出轴205和拉杆101整体呈杆状,为增大与工作头300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对工作头300的夹紧力,输出轴205呈上端细下端粗的瓶状结构,并且输出轴205的下端面呈锯齿状或凹凸不平状,以提高对工作头300的摩擦。穿设在输出轴205中的拉杆101的整体形状与之相似。如图2和图5所示,为了对压紧件102的杆体1022插入拉杆101进行导向和限位,第二腔体1012的下端设有导向套104,导向套104通过挡圈105固定在输出轴205上。导向套104由柔弹性材料例如橡胶制成,其开口对准第二腔体1012。这样,当需要将杆体1022插入第二腔体1012中时,杆体1022率先通过导向套104的开口,进而杆体1022被扶正并对准第二腔体1012的下端开口,以确保杆体1022能顺利插入第二腔体1012。同时,导向套104还可限制拉杆101,将拉杆101限定在输出轴205中,防止拉杆101从输出轴205中移出。
在本实施例中,夹持件103可在夹持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切换,实现压紧件102与拉杆101的轴向固定以及轴向固定解除。如图3所示,拉杆101的侧壁设有与第二腔体1012连通的凹槽1011,夹持件103嵌设在凹槽1011中并能在凹槽1011中移动,以在夹持位置与释放位置之间切换。
其中,夹持件103是借助第一腔体2051内壁的顶抵作用,实现沿径向收缩运动。由此,夹持件103通过对杆体1022施加水平的夹紧力实现杆体1022沿轴向的固定。夹持件103的数量为多个,沿周向均匀设置,并位于同一个水平面上。这样,多个夹持件103可抱紧杆体1022,实现对其轴向固定。相应的,为使夹持件103能够由夹持位置向释放位置的运动,拉杆101上设有复位结构,复位结构对夹持件103施加的复位力使其始终具有维持在释放位置或朝向释放位置运动的趋势。
如图4所示,第一腔体2051的内壁具有与夹持件103对应的第二配合面2054,夹持件103能在第二配合面2054上滑动。结合图6、图9、图11、图16所示,第二配合面2054包括平滑过渡连接的收缩部和释放部。其中,收缩部的径向尺寸小于释放部的径向尺寸。当由释放部向收缩部滑动时,夹持件103被第二配合面2054顶抵而沿径向向内移动,由释放位置向夹持位置切换。相反,当由收缩部向释放部滑动时,夹持件103在复位结构的作用下沿径向向外移动,由夹持位置向释放位置切换。
也就是,当拉杆101带动夹持件103在第一腔体2051内旋转时,夹持件103的外端与第一腔体2051的内壁相抵,并随第一腔体2051的内壁走势而相应的发生径向移动。具体而言,当夹持件103被带动向收缩滑动时,第二配合面2054的径向尺寸逐渐缩小而促使夹持件103被压缩向内移动。反之,当夹持件103被带动向收缩滑动时,第二配合面2054的径向尺寸逐渐缩大,在复位结构的作用下促使夹持件103向外移动。
如图2、图5至图14所示,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夹持件103可以为滑块,其数量可以为两个,对称设置在拉杆101的凹槽1011中。滑块的内端面为圆弧面,以与杆体1022外壁面适配贴合,外端成弧形凸起,以减小在第二配合面2054上的滑动阻力,提高拉杆101的转动顺畅性。在该实施例中,第一腔体2051的截面呈椭圆形,则第二配合面2054具有长轴方向和短轴方向。其中,沿长轴方向的两端即为第二配合面2054的释放部,沿短轴方向的两端即为收缩部。如图6和图9所示,当两个滑块在第一腔体2051中沿长轴方向分布时,或者两个滑块被限位在第一腔体2051的长轴方向上时,夹持件103位于第二配合面2054的释放部,两个滑块内端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杆体1022的径向尺寸,杆体1022可在第二腔体1012中移动。此时,夹持件103处于释放位置。如图11所示,当两个滑块在第一腔体2051中沿短轴方向分布时,或者两个滑块被限位在第一腔体2051的短轴方向上时,夹持件103位于第二配合面2054的收缩部,两个滑块内端部包裹并紧贴杆体1022外壁,杆体1022沿轴向被固定在第二腔体1012中。此时,夹持件103处于夹持位置。
由于夹持件103嵌设在拉杆101的凹槽1011中,因此拉杆101转动时可带动夹持件103一起旋转,从而实现夹持件103在夹持位置与释放位置之间切换。其中,夹持件103由释放位置(如图6和图9所示意的位置)切换至夹持位置(如图11所示意的位置),使拉杆101在带动夹持件103旋转(如图11所示意的沿第一方向L1旋转)时,由第一腔体2051的内壁顶推夹持件103向内(朝向第二腔体1012)收缩运动。因此,夹持件103由释放位置向夹持位置的运动,是通过第一腔体2051内壁对夹持件103施加的外力作用来实现。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复位结构为弹簧106。如图3所示,拉杆101上设有贯穿两个凹槽1011的通孔1013,弹簧106穿设在该通孔1013中,其两端分别与两个滑块抵接。弹簧106处于压缩状态,对两个滑块施加向外的弹力,使两个滑块的外端始终顶触在第一腔体2051的内壁上。当拉杆101带动滑块旋转时,两个滑块可随第二配合面2054的走势而发生径向收缩运动。这样,当两个滑块被带动由第一腔体2051的短轴方向运动至长轴方向时,两个滑块即可在弹簧106作用下向外运动,进而恢复至释放位置。
当然,夹持件103并不限于上述的滑块结构。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只要能够实现与上述滑块同等功能的结构,也应涵盖在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内。
如图15和图16所示,在另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夹持件103可以选用球体构造,该球体优选为具有较高强度的金属球例如钢球。在该实施例中,球体的数量同样为多个(例如3个、4个甚至更多个),多个球体在同一个平面上沿周向均匀排布。球体镶嵌在拉杆101的凹槽1011中,第一腔体2051的内壁设有与多个球体数量相等且周向均匀排布的避让槽1014。则在该实施例中,第一腔体2051的内壁形成所述收缩部,避让槽1014形成所述释放部。
当球体顶触第一腔体2051内壁时(如图16所示意的情形),也就是夹持件103位于第二配合面2054的收缩部时,多个球体挤压杆体1022外壁,使杆体1022与拉杆101相对固定。此时,夹持件103处于夹紧状态。当球体运动至避让槽1014中时,也就是夹持件103位于第二配合面2054的释放部时,多个球体之间的尺寸大于杆体1022直径,杆体1022可自由的在第二腔体1012中移动。此时,夹持件103处于释放状态。
同上一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球体由释放位置切换至夹持位置,是通过第一腔体2051内壁对其施加的向内的顶推作用力来实现的。在本实施例中,复位结构可以为凹槽1011的坡面结构。具体如图15所示,凹槽1011的底面呈内端高外端低的坡面。这样,球体在凹槽1011中始终具有向外滚动的趋势。从而,球体在被拉杆101带动旋转至对应避让槽1014时,球体即可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滚入避让槽1014中,实现由夹持位置向释放位置的切换。
进一步地,第二腔体1012中滑动设有涨销107,涨销107具有插入至多个夹持件103之间的第一位置,以及移出至多个夹持件103外部的第二位置。如图2、图5、图8、图10、图13至图15所示,涨销107为圆柱体结构。为了对涨销107在第二腔体1012中的移动进行限位,涨销107中开设有沿轴向延伸呈长条状的导向孔1071,拉杆101的侧壁设有限位孔1015,限位孔1015中穿设有插销108,插销108活动穿设在导向孔1071中。
涨销107在插销108的导向和限位作用下在第二腔体1012中上下移动。如图5所示,当涨销107向下移动至导向孔1071顶壁接触或接近插销108时,涨销107处于第一位置。如图8、图10、图13至图15所示,当涨销107向上移动至导向孔1071底壁接触或接近插销108时,涨销107处于第二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涨销107的径向尺寸大于杆体1022的径向尺寸。如图6和图8所示,当涨销107处于第一位置时,由于涨销107直径较大,从而将夹持件103顶开。此时,夹持件103夹设在涨销107与第一腔体2051的内壁之间,处于释放位置。由于被涨销107顶开,夹持件103无法向内收缩运动。从而夹持件103顶触第一腔体2051内壁,具体为夹持件103的外端顶抵第二配合面2054的释放部。进而拉杆101无法在第一腔体2051中转动,实现与输出轴205沿周向的固定。
涨销107处于第一位置为第二腔体1012中未插入压紧件102的杆体1022时的状态,也就是对应为如图5所示的压紧件102处于与拉杆101拆卸的状态。该状态下,用户可将工作头300安装至输出轴205的末端。由于杆体1022与拉杆101脱离,因此工作头300的安装口形式不受限制,既可以为开口锯,也可以为闭口锯。
当完成工作头300的选取以及与杆体1022的装配后,即可将压紧件102安装至拉杆101上,具体为将压紧件102的杆体1022插入拉杆101的第二腔体1012中。由于此时涨销107处于第一位置,也就是涨销107插设在多个夹持件103之间。因此,在杆体1022插入第二腔体1012的过程中,涨销107将被杆体1022推动逐渐退出多个夹持件103之间,也就是涨销107被杆体1022推动由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随后,杆体1022将插入至多个夹持件103之间。由于杆体1022的径向尺寸小于涨销107的径向尺寸,因此多个夹持件103可向内收缩运动,拉杆101可沿周向相对输出轴205转动。
涨销107与第二腔体1012内壁之间设有复位件109,复位件109向涨销107施加的复位力使其始终具有维持在第一位置或朝向第一位置运动的趋势。在一个实施例中,复位件109可以为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其两端分别与第二腔体1012内壁和涨销107连接。这样,当将压紧件102从拉杆101上拆卸下来时,涨销107可以在复位件109的作用下自动恢复至插入多个夹持件103之间的第一位置。当需要将压紧件102装配至拉杆101上时,杆体1022需要克服复位件109对涨销107施加的复位力,顶开涨销107,使其向第二位置运动。
为了在杆体1022顶开涨销107而使涨销107移动至第二位置后,涨销107能稳定的处于第二位置,进而使杆体1022能稳定的被夹持在多个夹持件103之间,压紧件102还设置有相应的限位结构。具体的,如图2所示,杆体1022包括设在压板上的颈缩部1024以及设在颈缩部1024上的限位部,颈缩部1024和限位部1023呈圆柱状,两者可一体成型。限位部1023的径向尺寸大于颈缩部1024的径向尺寸,但小于或等于涨销107的径向尺寸。如此,当杆体1022插入到第二腔体1012中后,限位部1023可挂接在夹持件103上。这样,当限位部1023向上顶开涨销107后,限位部1023随即进入多个夹持件103之间,在复位结构作用下向内收缩运动的夹持件103随之紧贴限位部1023的外壁。随着杆体1022插设的深入,至限位部1023越过多个夹持件103,颈缩部1024随即进入多个夹持件103之间。同样的,在复位结构的作用下,夹持件103继续向内收缩运动紧贴颈缩部1024外壁。此时,多个夹持件103的上端面与限位部1023的下表面贴合,实现挂接。如此,通过限位部1023与夹持件103的挂接配合,可使杆体1022沿轴向被限位,阻止杆体1022相对于拉杆101轴向运动,避免杆体1022被涨销107顶出第二腔体1012,为后续的拉杆101带动杆体1022上行提供限位,保证杆体1022能顺利带动压板1021朝输出轴205末端移动,以实现工作头300的夹紧。
在本实施例中,夹持件103处于释放位置时,限位部1023可从多个夹持件103之间穿过。因此,压紧件102可从第二腔体1012中移出,从而既可以安装开口锯,也可以安装闭口锯,兼容性较佳。
如图4所示,第一腔体2051内设有用于对拉杆101的转动范围进行限制的第一止挡面2052和第二止挡面2053,拉杆101沿周向具有与第一止挡面2052配合的第一止挡位置以及与第二止挡面2053配合的第二止挡位置。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止挡面2052和第二止挡面2053可以为形成在第一腔体2051内壁上的台阶。如图3所示,拉杆101外壁具有两个相对的平直表面,该两个相对设置的平直表面构成与两个台阶状的止挡面2052、2053配合的第一配合面1016。从而,拉杆101在第一腔体2051中的转动范围被限定在两个止挡面2052、2053之间。
结合图7、图12所示,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止挡面2052和第二止挡面2053的数量为二个,二个第一止挡面2052、二个第二止挡面2053的周向相位角为180°,而第一止挡面2052与第二止挡面2053的周向相位角为90°。从而,拉杆101的周向旋转范围被限定在90°的范围内。二个第一止挡面2052位于拉杆101的两侧,两者之间的距离与两个第一配合面1016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这样,二个第一止挡面2052可同时与两个第一配合面1016贴合。同样的,上述解释适用于二个第二止挡面2053。两个第一配合面1016的对角线侧的部分与同一个止挡面配合,具体的,在如图7所示意的实施例中,左侧第一配合面1016的上部分、右侧第一配合面1016的下部分分别与二个第一止挡面2052配合;在如图12所示意的实施例中,上侧第一配合面1016的左边部分、下侧第一配合面1016的右边部分分别与二个第二止挡面2053配合。
当然,第一止挡面2052和第二止挡面2053的数量也可以不限于上述的二个。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止挡面2052和第二止挡面2053也可以各为1个,1个第一止挡面2052与1个第二止挡面2053沿周向的相位角为90°。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面1016设置为1个即可。
同样的,第一止挡面2052与第二止挡面2053的周向相位角也并限于上述的90°。实质上,第一止挡面2052与第二止挡面2053的周向相位角取决于或者等于夹持件103由释放位置切换至夹持位置(或者由夹持位置切换至释放位置)时,拉杆101需要转过的角度。如上文描述的实施例中,第一腔体2051的配合面2054的截面形状呈椭圆形,第二配合面2054的长轴方向与短轴方向相差90°。因此,拉杆101旋转90°,即可带动夹持件103由长轴方向移动至短轴方向(或者由短轴方向移动至长轴方向)。则对应的,第一止挡面2052与第二止挡面2053的周向相位角也是90°。
同理,在如图16所示意的夹持件103为球体、且球体为3个、第二配合面2054包含沿周向均匀排布的3个避让槽1014的实施例中,3个避让槽1014之间的周向相位角是120°,而避让槽1014构成的释放部与第一腔体2051内部构成的收缩部的中点位置之间的周向相位角则是60°。因此,拉杆101旋转60°,即可带动夹持件103由避让槽1014移动至收缩部的中点位置(或者由收缩部的中点位置移动至避让槽1014中)。则对应的,第一止挡面2052与第二止挡面2053的周向相位角可以为60°。
如图6和图7所示,当涨销107处于第一位置时,拉杆101固定在第一止挡位置。承接上文描述,此时拉杆101沿周向相对输出轴205固定,不可转动。如图9、图11和图12所示,当涨销107处于第二位置时,此时杆体1022插入到多个夹持件103之间,拉杆101沿周向解锁,具有在第一止挡位置与第二止挡位置之间转动的自由度,具体包括:可由第一止挡位置转动至与第二止挡位置,以及可由第二止挡位置转动至与第一止挡位置。此时,拉杆101处于与螺母110相对静止的第一状态。也就是,拉杆101可被螺母110带动一起运动。
如图6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当拉杆101处于第一止挡位置,夹持件103对应处于释放位置。如图11和图12所示,当拉杆101处于第二止挡位置,夹持件103对应处于夹持位置。因此,当拉杆101由第一止挡位置转动至与第二止挡位置时,夹持件103由释放位置切换至夹持位置。
进一步地,拉杆101沿其轴向具有压紧位置和解压位置。如图14所示,当拉杆101处于压紧位置时,压板1021与输出轴205末端配合以将工作头300夹紧在两者之间。如图8和图10所示,当拉杆101处于解压位置时,压板1021与输出轴205末端脱离以使工作头300能移入或移出两者之间。
拉杆101上端螺纹配合有螺母110,螺母110至少沿轴向向下被限位。具体实现方式可以为:螺母110的下端顶抵输出轴205上端或者壳体(具体为头壳202)上,从而螺母110至少沿轴向向下被固定。在一个实施例中,拉杆101具有与螺母110相对静止的第一状态和可相对螺母110运动的第二状态。当处于第一状态时,拉杆101沿轴向相对第一腔体2051静止,夹持件103可在夹持位置与释放位置之间互相切换。当处于第二状态时,拉杆101可被螺母110驱动在第一腔体2051中沿轴向运动,夹持件103处于夹持位置。
因此,当拉杆101处于与螺母110相对静止的第一状态时,螺母110可带动拉杆101在第一腔体2051中旋转,拉杆101的旋转进一步带动夹持件103的旋转,进而实现夹持件103的位置切换。而当拉杆101处于可相对螺母110运动(如下文,该运动为周向旋转)的第二状态时,螺母110的旋转可借助螺纹配合作用而驱动拉杆101在第一腔体2051中沿轴向运动(包括轴向向上和轴向向下),从而实现工作头300的夹紧或释放。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螺母110与拉杆101之间设有阻尼件111,使得在拉杆101处于第一状态时,拉杆101与螺母110共同转动。当阻尼件111对拉杆101施加的摩擦力大于拉杆101的旋转阻力时,拉杆101处于第一状态。相反,当阻尼件111对拉杆101施加的摩擦力小于拉杆101的旋转阻力时,拉杆101处于第二状态。具体而言,拉杆101上端设有外螺纹,螺母110套设在拉杆101上端,两者之间螺纹配合,阻尼件111套设在拉杆101上端,并被挤压在拉杆101上端与螺母110内壁之间。阻尼件111由柔弹性材料制成,用于提供拉杆101与螺母110之间的摩擦,以在拉杆101未被周向固定时(如下文描述,此时杆体1022插入多个夹持件103之间,也就是涨销107移出多个夹持件103之间,拉杆101未被周向固定,可在第一腔体2051中转动)能够随螺母110同步旋转,轴向没有相对位移,而在拉杆101被周向固定时(如下文描述,此时涨销107插入多个夹持件103之间,也就是杆体1022移出多个夹持件103之间,拉杆101被周向固定,在第一腔体2051中不能转动)不能够随螺母110一起旋转,轴向产生相对位移。
如上文描述,当拉杆101未被周向固定时,也就是,杆体1022插入多个夹持件103之间,或者涨销107移出多个夹持件103之间,此时拉杆101的旋转阻力主要来自于夹持件103与第一腔体2051内壁之间的摩擦力,该摩擦力小于阻尼件111对拉杆101施加的摩擦力。则在该情况下,拉杆101处于第一状态,拉杆101可在第一止挡位置和第二止挡位置之间转动。
而一旦拉杆101旋转至第一止挡位置或第二止挡位置,其外壁与两个台阶状的止挡面2052、2053贴合,进而被周向止挡和限位。此时,拉杆101的旋转阻力主要来自于止挡面2052、2053对其施加的反向顶抵力,该顶抵力大于阻尼件111对拉杆101施加的摩擦力。则在该情况下,拉杆101处于第二状态,拉杆101被限定在第一止挡位置或第二止挡位置。
结合图2、图5、图8、图10、图13至图15所示,多功能机200设有用于驱动螺母110旋转的操作件。操作件包括扳手座112、设在扳手座112上的扳手113,螺母110穿设在扳手座112内。可选地,扳手113与扳手座112转动连接,用户手持扳手113旋转,通过扳手113带动螺母110旋转。在完成操作后,旋转扳手113,将其扣合在壳体上(如图1所示),比避免对后续作业形成干涉。
如图5、图6和图7所示,当涨销107插入多个夹持件103之间时,多个夹持件103实质上处于释放位置。此时,拉杆101被固定在输出轴205的第一腔体2051中不能旋转,拉杆101处于与第一止挡面2052配合的第一止挡位置,并处于可相对螺母110发生转动的第二状态。如图8和图9所示,当压紧件102的杆体1022插入拉杆101的第二腔体1012中,将涨销107向上顶开至多个夹持件103外部时,杆体1022恰好进入多个夹持件103之间。在复位结构的作用下,多个夹持件103由原来的释放位置切换至夹持位置,抱紧杆体1022,同时对拉杆101实现周向解锁。此时,拉杆101具有由第一止挡位置向第二止挡位置转动的自由度,可与螺母110一起转动,两者相对静止。结合图10、图11和图12所示,此时,当螺母110在操作件的带动下沿第一方向L1(如图9、图11和图12所示意的顺时针方向)旋转,设在拉杆101与螺母110之间的阻尼件111可对拉杆101施加摩擦力,进而拉杆101在阻尼件111的摩擦作用下被螺母110带动沿周向由第一止挡位置向第二止挡位置转动。相应的,夹持件103也被带动沿第一方向L1旋转,由释放位置切换至夹持位置,从而将拉杆101夹紧,固定在输出轴205的第一腔体2051中。
如图12所示,当拉杆101转动至第二止挡位置后,此时拉杆101与输出轴205发生止挡,拉杆101无法再相对输出轴205继续旋转。因此,如果螺母110继续沿第一方向L1旋转,拉杆101与阻尼件111之间的摩擦力将被克服,加之螺母110下端顶抵输出轴205上端,也就是螺母110沿轴向位置固定,则螺母110继续旋转,在螺纹旋合作用下,拉杆101将被强制拉起向上运动,也就是拉杆101沿轴由解压位置朝压紧位置移动。直至压板1021顶抵输出轴205末端,将工作头300夹紧在两者之间。
结合上述方案,下面介绍本发明实施例的紧固机构100安装并夹紧工作头300的过程:
如图5、图6和图7所示,初始状态下,压紧件102与拉杆101处于分离状态,涨销107在复位件109作用下插入多个夹持件103之间,将多个夹持件103限制在释放位置,此时拉杆101无法相对输出轴205旋转。
如图8所示,随后,将工作头300安装在输出轴205的下端面上,然后将压紧件102的杆体1022插入拉杆101的第二腔体1012中,直至顶开涨销107。由于颈缩部1024的直径小于涨销107的直径,因此夹持件103运动限制解除,,拉杆101周向固定被解除,拉杆101可相对输出轴205旋转运动。
如图9所示,沿第一方向L1旋转扳手113,扳手113带动螺母110旋转。由于螺母110与拉杆101之间设有阻尼件111,因此螺母110与拉杆101同步转动,直至拉杆101同步旋转预定角度(例如90度),此时拉杆101与输出轴205的第二止挡面2053配合进而被止挡(如图12所示),拉杆101无法在相对输出轴205继续旋转。由于夹持件103跟随拉杆101同步,由释放位置旋转至夹持位置,杆体1022被夹持件103完全夹住(如图11所示),并且限位部1023挂接在夹持件103上(如图13所示)。
拉杆101受到第二止挡面2053的止挡(如图12所示)无法继续运动,因此当继续沿第一方向L1旋转扳手113时,螺母110将克服阻尼件111的阻力,相对拉杆101旋转运动。螺母110与拉杆101采用螺纹连接,由于螺母110沿轴向向下运动被限制,无法向下移动。因此在螺纹作用下,拉杆101被强制拉起向上运动。从而拉杆101带着压板1021向上运动,直至压板1021夹紧工作头300(如图14所示),完成工作头300的安装和夹紧过程。
拆卸工作头300的过程与上述相反。具体而言,如图12所示,当工作头300被夹紧在输出轴205末端与压板1021之间时,拉杆101处于与第二止挡面2053配合的第二止挡位置,此时拉杆101具有由第二止挡位置向第一止挡位置转动的自由度。结合图9和图11所示,当用户旋转扳手113沿与第一方向L1相反的第二方向L2旋转时,由于当拉杆101处于压紧位置时,拉杆101和螺母110之间存在夹紧力,当反方向旋转扳手113驱动螺母110旋转时,拉杆101会沿轴向移动,由压紧位置朝解压位置移动,卸载掉该夹紧力。然后继续旋转扳手113,拉杆101在阻尼件111的作用下可被螺母110带动沿周向由第二止挡位置向第一止挡位置转动。此时,拉杆101恢复至如图7所示意的位置。与此同时,设在拉杆101上的夹持件103被带动一起旋转,由如图11所示意的夹持位置切换至如图9所示意的释放位置。此时,涨销107在复位件109作用下向下运动,将压板1021顶出输出轴205,从而将工作头300松开,如图5所示。涨销107向下运动的同时插在多个夹持件103之间,将夹持件103限制在释放位置,从而限制拉杆101相对输出轴205旋转,便于下次安装工作头300和压板1021。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采用纯螺纹结构来夹紧锯片在装拆锯片时需要扳手旋转6~7圈才能上紧或松开螺纹而导致操作繁琐、效率低下的已知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的紧固机构100在装配时具有预先上紧螺纹的操作,即旋转预定角度(如由图9至图11所示意的90度)将夹持件103由释放位置切换至夹持位置。加之采用夹持件103对杆体1022的夹紧作用,以及限位部1023与夹持件103的挂接配合作用,极大的提高了压紧件102沿轴向的固定强度。因此,拉杆101向压紧位置运动的行程距离只要确保压板1021与输出轴205末端配合以将工作头300夹紧在两者之间即可,从而螺母110通过螺纹配合带动拉杆101上行的距离可被控制在较短的范围内。相应的,扳手113旋转的圈数大大减少(实际中,扳手113只要旋转1~2圈即可将工作头300夹紧在压板1021与输出轴205末端之间),操作方便,工作头300的装拆效率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申请文件公开的内容,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或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4)

1.一种紧固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出轴,设有沿轴向的第一腔体;
沿轴向可移动的穿设在所述第一腔体中的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设有螺纹,另一端设有沿轴向的第二腔体;
螺母,与所述螺纹配合;
压紧件,包括:压板、设在所述压板上的杆体;所述压板用于与所述输出轴末端配合以将工作头夹紧在两者之间,所述杆体可拆卸的穿设于所述第二腔体中;
夹持件,设在所述拉杆上且可被所述拉杆带动旋转而产生径向移动,从而所述夹持件在径向上具有夹持位置和释放位置;当处于所述夹持位置时,所述夹持件阻止所述杆体相对于所述拉杆轴向运动,使得所述杆体可随所述拉杆被所述螺母驱动在所述第一腔体中沿轴向运动;当处于所述释放位置时,所述夹持件解除对所述杆体的夹紧,所述杆体可在所述第二腔体中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具有与所述螺母共同转动的第一状态;当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夹持件可在夹持位置与释放位置之间互相切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与所述拉杆之间设有阻尼件,使得在所述拉杆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拉杆与所述螺母共同转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内设有用于对所述拉杆进行周向限位的第一止挡面和第二止挡面,所述第一止挡面和第二止挡面限定所述拉杆的转动范围;所述拉杆外壁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止挡面或第二止挡面接触的第一配合面;
当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一止挡面接触时,所述夹持件处于释放位置,所述杆体能插入或移出所述第二腔体;
当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止挡面接触时,所述夹持件阻止所述拉杆相对于所述输出轴转动,所述拉杆处于可相对所述螺母转动的第二状态,所述拉杆可被所述螺母驱动而产生轴向移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紧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沿其轴向具有压紧位置和解压位置;当所述拉杆处于压紧位置时,所述压板与所述输出轴末端配合以将所述工作头夹紧在两者之间;当所述拉杆处于解压位置时,所述压板与所述输出轴末端脱离以使所述工作头能移入或移出两者之间;
在所述杆体插入多个夹持件之间且所述夹持件处于释放位置时,当所述螺母沿第一方向旋转,所述拉杆在阻尼件的作用下被所述螺母带动沿周向由所述第一止挡面向第二止挡面转动;当所述拉杆转动至所述第一配合面接触所述第二止挡面,且所述螺母继续沿第一方向旋转时,所述拉杆与所述螺母在螺纹配合作用下沿轴由解压位置朝压紧位置移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紧固机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螺母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转,所述拉杆由压紧位置朝解压位置移动,所述拉杆在所述阻尼件的作用下被所述螺母带动沿周向由所述第二止挡面向第一止挡面转动;
当所述拉杆转动至所述第一配合面接触所述第一止挡面,所述夹持件移动至释放位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二腔体中滑动设有涨销,所述涨销具有插入至多个夹持件之间的第一位置,以及移出至多个夹持件外部的第二位置;所述杆体包括设在所述压板上的颈缩部以及设在所述颈缩部上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颈缩部的径向尺寸但小于或等于所述涨销的径向尺寸;
当所述涨销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夹持件夹设在所述涨销与所述第一腔体的内壁之间,所述拉杆与所述输出轴相对固定;
当所述杆体插入所述第二腔体中并推动所述涨销由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后,所述颈缩部插入至多个夹持件之间,所述限位部挂接在多个夹持件上,所述拉杆可沿周向相对所述输出轴转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的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的凹槽;所述夹持件嵌设在所述凹槽中并能在所述凹槽中移动,以在夹持位置与释放位置之间切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紧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上设有复位结构,所述复位结构对所述夹持件施加的复位力使其始终具有维持在释放位置或朝向释放位置运动的趋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紧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的内壁具有与所述夹持件配合的第二配合面,所述夹持件能在所述第二配合面上滑动;所述第二配合面包括收缩部和释放部;
当由所述释放部向收缩部滑动时,所述夹持件被所述第二配合面顶抵而沿径向向内移动,由所述释放位置向夹持位置切换;
当由所述收缩部向释放部滑动时,所述夹持件在所述复位结构的作用下沿径向向外移动,由所述夹持位置向释放位置切换。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紧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包括二个相对设置的滑块,所述复位结构为压缩设置在二个滑块之间的弹簧;所述第一腔体的截面呈椭圆形,所述第二配合面具有长轴方向和短轴方向;所述第二配合面沿长轴方向的两端形成所述释放部,沿短轴方向的两端形成所述收缩部。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紧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包括多个球体,所述凹槽的底面呈内端高外端低的坡面,所述坡面形成所述复位结构;所述释放部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一腔体内壁并与多个球体数量相等的避让槽,所述第一腔体的内壁位于相邻避让槽之间的部位形成所述收缩部。
13.一种紧固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出轴,设有沿轴向的第一腔体;
沿轴向可移动的穿设在所述第一腔体中的拉杆,所述拉杆一端设有螺纹,另一端设有沿轴向的第二腔体;
压紧件,包括:压板、设在所述压板上的杆体;所述压板用于与所述输出轴末端配合以将工作头夹紧在两者之间,所述杆体可拆卸的穿设于所述第二腔体中;
夹持件,设在所述拉杆上且可被所述拉杆带动旋转而产生径向移动,从而所述夹持件在径向上具有夹持位置和释放位置;当处于所述夹持位置时,所述夹持件阻止所述杆体相对于所述拉杆轴向运动,使得所述杆体可随所述拉杆运动;当处于所述释放位置时,所述夹持件解除对所述杆体的夹紧,所述杆体可在所述第二腔体中移动;
与所述螺纹配合的螺母,所述拉杆具有与所述螺母相对静止的第一状态和可相对所述螺母运动的第二状态;当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拉杆沿轴向相对所述第一腔体静止,所述夹持件可在夹持位置与释放位置之间互相切换;当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拉杆可被所述螺母驱动在所述第一腔体中沿轴向运动,所述夹持件处于夹持位置。
14.一种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马达,设在所述壳体内;
如权利要求1至13任意一项所述的紧固机构,所述紧固机构设在所述壳体上,所述输出轴被所述马达驱动。
CN202110184009.2A 2021-02-10 2021-02-10 紧固机构及动力工具 Active CN1149054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84009.2A CN114905465B (zh) 2021-02-10 2021-02-10 紧固机构及动力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84009.2A CN114905465B (zh) 2021-02-10 2021-02-10 紧固机构及动力工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05465A true CN114905465A (zh) 2022-08-16
CN114905465B CN114905465B (zh) 2023-09-12

Family

ID=827622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84009.2A Active CN114905465B (zh) 2021-02-10 2021-02-10 紧固机构及动力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05465B (zh)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8192A (zh) * 1997-12-19 2000-03-22 罗伯特·博施有限公司 电动手持锯切机
US20020028644A1 (en) * 2000-08-16 2002-03-07 Boris Rudolf Power tool having a quick clamping mechanism
WO2005102605A1 (de) * 2004-04-23 2005-11-03 C. & E. Fein Gmbh Kraftgetriebenes handwerkzeug mit spanneinrichtung für ein werkzeug
CN102233537A (zh) * 2010-04-27 2011-11-09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具有工作元件快速夹紧装置的手持动力工具
DE102010064363A1 (de) * 2010-12-30 2012-07-05 Robert Bosch Gmbh Handwerkzeugmaschinenspannvorrichtung
CN102896619A (zh) * 2011-07-26 2013-01-30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动力工具及其操作方法
JP2013094904A (ja) * 2011-11-01 2013-05-20 Makita Corp 作業工具
US20140191481A1 (en) * 2013-01-07 2014-07-10 Makita Corporation Power tool having improved tool accessory securing mechanism
CN103963025A (zh) * 2013-02-05 2014-08-06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动力工具
CN103991061A (zh) * 2013-02-20 2014-08-20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具有工作头快装结构的摆动机
US20150042052A1 (en) * 2012-02-03 2015-02-12 Makita Corporation Work tool
US20150075830A1 (en) * 2011-12-28 2015-03-19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Power tools
EP2873480A1 (de) * 2013-11-15 2015-05-20 C. & E. Fein GmbH Sägeblatt für eine oszillierend angetriebene Säge
CN204546465U (zh) * 2015-01-28 2015-08-12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动力工具
CN205551644U (zh) * 2016-04-11 2016-09-07 浙江金美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多功能锯快换结构
CN106475974A (zh) * 2015-08-31 2017-03-08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手持式工具及其夹紧装置
CN208696453U (zh) * 2018-03-21 2019-04-05 浙江博来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锯的快换结构
US20190168372A1 (en) * 2017-12-01 2019-06-06 Makita Corporation Power tool

Patent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8192A (zh) * 1997-12-19 2000-03-22 罗伯特·博施有限公司 电动手持锯切机
US20020028644A1 (en) * 2000-08-16 2002-03-07 Boris Rudolf Power tool having a quick clamping mechanism
WO2005102605A1 (de) * 2004-04-23 2005-11-03 C. & E. Fein Gmbh Kraftgetriebenes handwerkzeug mit spanneinrichtung für ein werkzeug
CN1946517A (zh) * 2004-04-23 2007-04-11 C.&E.泛音有限公司 具有工具夹紧装置的手持动力工具
CN102233537A (zh) * 2010-04-27 2011-11-09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具有工作元件快速夹紧装置的手持动力工具
DE102010064363A1 (de) * 2010-12-30 2012-07-05 Robert Bosch Gmbh Handwerkzeugmaschinenspannvorrichtung
CN102896619A (zh) * 2011-07-26 2013-01-30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动力工具及其操作方法
US20130180747A1 (en) * 2011-07-26 2013-07-18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Power tool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JP2013094904A (ja) * 2011-11-01 2013-05-20 Makita Corp 作業工具
US20150075830A1 (en) * 2011-12-28 2015-03-19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Power tools
US20150042052A1 (en) * 2012-02-03 2015-02-12 Makita Corporation Work tool
US20140191481A1 (en) * 2013-01-07 2014-07-10 Makita Corporation Power tool having improved tool accessory securing mechanism
CN103963025A (zh) * 2013-02-05 2014-08-06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动力工具
CN103991061A (zh) * 2013-02-20 2014-08-20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具有工作头快装结构的摆动机
EP2873480A1 (de) * 2013-11-15 2015-05-20 C. & E. Fein GmbH Sägeblatt für eine oszillierend angetriebene Säge
CN204546465U (zh) * 2015-01-28 2015-08-12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动力工具
CN106475974A (zh) * 2015-08-31 2017-03-08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手持式工具及其夹紧装置
CN205551644U (zh) * 2016-04-11 2016-09-07 浙江金美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多功能锯快换结构
US20190168372A1 (en) * 2017-12-01 2019-06-06 Makita Corporation Power tool
CN208696453U (zh) * 2018-03-21 2019-04-05 浙江博来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锯的快换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05465B (zh) 2023-09-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21430B2 (en) Power tools
US8690138B2 (en) Coaxial concentric double-jaw vice
CN106737446B (zh) 手持式工具及其夹紧装置
US8678262B2 (en) Quick-clamping mechanism for electric hammer
US10427280B2 (en) Adjustable gripping tool
WO2012006948A1 (zh) 动力工具
CN107999825B (zh) 动力工具及工作部件安装方法
JP3195523U (ja) マイクロトルクツール
CA3012879A1 (en) Chuck
CN114905465A (zh) 紧固机构及动力工具
CN108580210B (zh) 一种具备销钉位置切换装置的压胶枪
CN112203798B (zh) 具有多模式夹爪移动的夹头
CN215588836U (zh) 一种夹持机构及电动工具
WO2012006867A1 (zh) 动力工具
US11717940B2 (en) Vise
CN213917598U (zh) 一种行程离合装置及具有行程离合装置的角磨机
CN111761480B (zh) 一种快速夹紧装置及具有快速夹紧装置的角磨机
CN110774206B (zh) 一种棘轮扳手
CA2851459A1 (en) Adjustable ratcheting socket tool
KR102342861B1 (ko) 전동공구용 보조핸들
CN112123128A (zh) 一种行程离合装置及具有行程离合装置的角磨机
WO2014121728A1 (zh) 动力工具及夹紧装置
CN216464310U (zh) 螺丝批
JP2002137169A (ja) 手持ち式電動工具用のロック装置
JP7405577B2 (ja) 作業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