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99538A - 绝缘膜组件及电池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绝缘膜组件及电池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899538A CN114899538A CN202210425806.XA CN202210425806A CN114899538A CN 114899538 A CN114899538 A CN 114899538A CN 202210425806 A CN202210425806 A CN 202210425806A CN 114899538 A CN114899538 A CN 11489953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uffer
- insulating film
- hole
- groove
- orthographic proj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1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2356 single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3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10000004027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1
- 210000005056 cell bod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1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743 Polyprop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433 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139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5020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155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351 stiffen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803 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02 Polyethylene glyco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3460 diamon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32 diamo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31 hot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417 polycarbon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515 polycarbon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644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glycol co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61 swel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01M50/584—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 H01M50/59—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tection mea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01M50/155—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164—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having a layered structur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09—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33—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asings or racks, e.g. dimensions
- H01M50/24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asings or racks, e.g. dimensions adapted for protecting batteries against vibrations, collision impact or swell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03—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interconnecto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07—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omprising an arrangement of two or more busbars within a container structure, e.g. busbar modul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14—Methods for interconnecting adjacent batteries or cells
- H01M50/516—Methods for interconnecting adjacent batteries or cells by welding, soldering or braz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19—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ompris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21—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526—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having a layered structur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01M50/584—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 H01M50/588—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outside the batteries, e.g. incorrect connections of terminals or busba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是关于一种绝缘膜组件及电池装置,所述绝缘膜组件包括:第一绝缘膜和第二绝缘膜,所述第一绝缘膜中设置有第一缓冲通孔;所述第一绝缘膜和所述第二绝缘膜相对设置,所述第二绝缘膜中设置有第二缓冲通孔,所述第二缓冲通孔在所述第一绝缘膜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一缓冲通孔不具有重合区域;在所述第一绝缘膜上还设置有第一缓冲槽,所述第一缓冲槽和所述第一缓冲通孔连通,在所述第二绝缘膜上还设置有第二缓冲槽,所述第二缓冲槽和所述第二缓冲通孔连通,所述第二缓冲槽在所述第一绝缘膜上的正投影区至少部分和所述第一缓冲槽重合。能提升绝缘膜组件的缓冲性能和电池装置的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绝缘膜组件及电池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电动车辆的使用逐渐广泛。在电动车辆中设置有电池包,电池包用于存储电能并向电动车辆提供能源。电池包可以包括多个电池,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膨胀。在多个电池的顶面上设置有绝缘膜组件,在电池膨胀时绝缘膜组件存在被撕裂的风险。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绝缘膜组件及电池装置,进而一定程度上提高电池装置的安全性。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绝缘膜组件,所述绝缘膜组件包括:
第一绝缘膜,所述第一绝缘膜中设置有第一缓冲通孔;
第二绝缘膜,所述第二绝缘膜和所述第一绝缘膜相对设置,所述第二绝缘膜中设置有第二缓冲通孔,所述第二缓冲通孔在所述第一绝缘膜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一缓冲通孔不具有重合区域,以在所述第一绝缘膜上的第一正投影区形成单层膜结构,并在所述第二绝缘膜上的第二正投影区形成单层膜结构,所述第一正投影区为所述第二缓冲通孔在所述第一绝缘膜中的正投影区,所述第二正投影区为所述第一缓冲通孔在所述第二绝缘膜中的正投影区;
导电层,所述导电层设于所述第一绝缘膜和所述第二绝缘膜之间,所述导电层包括汇流排;
其中,所述第一绝缘膜上还设置有第一缓冲槽,所述第一缓冲槽位于所述第一缓冲通孔靠近所述第一正投影区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一缓冲槽和所述第一缓冲通孔连通,所述第二绝缘膜上还设置有第二缓冲槽,所述第二缓冲槽位于所述第二缓冲通孔靠近所述第二正投影区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二缓冲槽和所述第二缓冲通孔连通,所述第二缓冲槽在所述第一绝缘膜上的正投影区至少部分和所述第一缓冲槽重合,所述第一缓冲槽和所述第二缓冲槽在所述导电层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和所述导电层不重合,所述第一缓冲通孔和所述第二缓冲通孔在所述导电层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和导电层不重合。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电池装置,所述电池装置包括上述的绝缘膜组件。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绝缘膜组件,通过在第一绝缘膜中设置有第一缓冲通孔,在第二绝缘膜上第二缓冲通孔,第二缓冲通孔在第一绝缘膜上的正投影和第一缓冲通孔不具有重合区域,使得在绝缘膜组件上形成单层膜区域,单层膜柔韧性高,且容易被撕裂,缓冲效果好,进而提升电池装置使用的安全性,并且在第一缓冲通孔和第二缓冲通孔之间设置第一缓冲槽和第二缓冲槽能够引导撕裂方向,便于控制绝缘膜组件的撕裂方向,并且能够减少绝缘膜组件上孔的面积,防止异物进入电池装置或者绝缘膜组件内。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绝缘膜组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绝缘膜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绝缘膜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第一绝缘膜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第一绝缘膜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第一绝缘膜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第一绝缘膜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绝缘膜的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第二绝缘膜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第二绝缘膜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第二绝缘膜的局部放大图;
图12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第二绝缘膜的局部放大图;
图13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绝缘膜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第一绝缘膜的局部放大图;
图15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二绝缘膜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第二绝缘膜的局部放大图;
图17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绝缘膜组件的局部示意图;
图18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模组的示意图;
图19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的示意图;
图20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包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示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示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本文中的描述的示例实施例仅仅是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因此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示例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联列出项目的任何组合和所有组合。
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或信号连接;“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在电动车辆中,往往通过电池包提供能源,电池包中包括多个电池,多个电池依次堆叠设置。目前在电池的使用过程中,随着电池的老化电池会发生膨胀,电池膨胀会导致与电池连接的其他部件,比如,绝缘膜组件被撕裂。
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绝缘膜组件10,如图1、图3、图4图8和图9所示,该绝缘膜组件10包括:第一绝缘膜110、第二绝缘膜120和导电层200,第一绝缘膜110中设置有第一缓冲通孔111;第一绝缘膜110和第二绝缘膜120相对设置,导电层200设于第一绝缘膜110和第二绝缘膜120之间,导电层包括汇流排210。第二绝缘膜120中设置有第二缓冲通孔121,第二缓冲通孔121在第一绝缘膜110上的正投影和第一缓冲通孔111不具有重合区域,以在第一绝缘膜110上的第一正投影区113形成单层膜结构,并在第二绝缘膜120上的第二正投影区123形成单层膜结构;其中,在第一绝缘膜110上还设置有第一缓冲槽112,第一缓冲槽112位于第一缓冲通孔111靠近第一正投影区113的一侧,并且第一缓冲槽112和第一缓冲通孔111连通,第一正投影区113为第二缓冲通孔121在第一绝缘膜110中的正投影区,在第二绝缘膜120上还设置有第二缓冲槽122,第二缓冲槽122位于第二缓冲通孔121靠近第二正投影区123的一侧,并且第二缓冲槽122和第二缓冲通孔121连通,第二正投影区123为第一缓冲通孔111在第二绝缘膜120中的正投影区,第二缓冲槽122在第一绝缘膜110上的正投影区至少部分和第一缓冲槽112重合,第一缓冲槽112和第二缓冲槽122在导电层200表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和导电层200不重合,第一缓冲通孔111和第二缓冲通孔121在导电层200表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和导电层200不重合。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绝缘膜组件10,通过在第一绝缘膜110中设置有第一缓冲通孔111,在第二绝缘膜120上第二缓冲通孔121,第二缓冲通孔121在第一绝缘膜110上的正投影和第一缓冲通孔111不具有重合区域,使得在绝缘膜组件上形成单层膜区域,单层膜柔韧性高,且容易撕裂,缓冲效果好,进而提升电池装置使用的安全性,并且在第一缓冲通孔111和第二缓冲通孔121之间设置第一缓冲槽112和第二缓冲槽122能够引导撕裂方向,便于控制绝缘膜组件的撕裂方向,并且能够减少绝缘膜组件上孔的面积,防止异物进入电池装置或者绝缘膜组件内。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绝缘膜组件还可以包括导电层200,导电层200设于第一绝缘膜110和第二绝缘膜120之间,导电层200还包括电路板220,第二缓冲通孔121位于第二正投影区123远离电路板220的一端,和/或第二缓冲通孔121位于第二正投影区123靠近电路板220的一端。
下面将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绝缘膜组件的各部分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绝缘膜110和第二绝缘膜120相对设置,并且第一绝缘膜110和第二绝缘膜120通过热压的方式连接,在第一绝缘膜110和第二绝缘膜120之间设置有导电层200。导电层200可以包括电路板220和汇流排210,电路板220被第一绝缘膜110和第二绝缘膜120包覆,汇流排210上连接电池的部分暴露于第一绝缘膜110和第二绝缘膜120,也即是,在汇流排210连接的部位第一绝缘膜110和第二绝缘膜120上具有开口。
第一绝缘膜110可以是热压绝缘膜,第二绝缘膜120可以是热压绝缘膜,第一绝缘膜110和第二绝缘膜120可以通过热压工艺和汇流排210及电路板220压合,形成绝缘膜组件10。比如,热压膜的材料可以是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乙二醇(PETG)、热塑性聚氨酯(TPU)和聚碳酸酯(PC)、聚丙烯(PP)等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在一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第一绝缘膜110中设置有第一间隔区114,第一间隔区114位于第一缓冲通孔111和第一正投影区113之间,第一缓冲槽112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间隔区114;如图9所示,第二绝缘膜120中设置有第二间隔区124,第二间隔区124位于第二缓冲通孔121和第二正投影区123之间,第二缓冲槽122至少部分位于第二间隔区124。第一间隔区114和第二间隔区124可以通过热压等方式连接。
示例的,第一间隔区114的宽度可以是1-3毫米,也即是第一缓冲通孔111和第一正投影区113距离为1-3毫米。第二间隔区114的宽度可以是1-3毫米,也即是第二缓冲通孔111和第二正投影区113距离为1-3毫米。
通过在第一缓冲通孔111和第一正投影区113之间设置第一间隔区114,在第二缓冲通孔121和第二正投影区123之间设置第二间隔区124,使得在重合区形成双层膜,在该双层膜区域通过第一缓冲槽112和第二缓冲槽122形成第三缓冲通孔11,能够对缓冲撕裂的方向进行引导,便于控制撕裂方向。并且通过第一间隔区114和第二间隔区124能够将第一绝缘膜110和第二绝缘膜120连接,避免异物从第一绝缘膜110和第二绝缘膜120之间进入电池装置。
其中,第一缓冲通孔111可以是第一绝缘膜110上通孔,比如,第一缓冲通孔111可以是第一绝缘膜110上的矩形孔、椭圆孔、圆孔或者异形孔等。第二缓冲通孔121可以是第二绝缘膜120上的通孔,比如,第二缓冲通孔121可以是第二绝缘膜120上的矩形孔、椭圆孔、圆孔或者异形孔等。
示例的,第一缓冲通孔111为第一绝缘膜110上的矩形孔,第二缓冲通孔121为第二绝缘膜120上的矩形孔。第一缓冲通孔111和第二缓冲通孔121的宽度相同。在第一绝缘膜110上,第一缓冲通孔111位于第一正投影区113的一端,也即是第一缓冲通孔111和第二缓冲通孔121沿第一缓冲通孔111长度方向排布。此时,第一间隔区114和第二间隔区124均为矩形,且第一间隔区114和第二间隔区124的正投影重合,形成双层的重合区。
第一缓冲槽112的末端在第二绝缘膜120上正投影位于第二缓冲槽122或者第二缓冲通孔121,第一缓冲槽112的末端为第一缓冲槽112远离第一缓冲通孔111的一端。
其中,第一缓冲槽112的末端在第二绝缘膜120上正投影位于第二缓冲通孔121是指,第一缓冲槽112可以从第一缓冲通孔111靠近第一正投影区113的边缘延伸至第一间隔区114远离第一缓冲通孔111的边缘或者延伸至第一正投影区113。
第二缓冲槽122的末端在第一绝缘膜110上正投影位于第一缓冲槽112或者第一缓冲通孔111,第二缓冲槽122的末端为第二缓冲槽122远离第二缓冲通孔121的一端。
其中,第二缓冲槽122的末端在第一绝缘膜110上正投影位于第一缓冲通孔111是指,第二缓冲槽122可以从第二缓冲通孔121靠近第二正投影区123的边缘延伸至第二间隔区124远离第二缓冲通孔121的边缘或者延伸至第二正投影区123。
在本公开另一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绝缘膜110中第一缓冲通孔111的边缘和第一正投影区113的边缘重合;第二绝缘膜120中第二缓冲通孔121边缘和第二正投影区123的边缘重合。也即是,在绝缘膜组件中,第一缓冲通孔111和第二缓冲通孔121互补。
其中,第一缓冲槽112设于第一缓冲通孔111靠近第一正投影区113的边缘,第二缓冲槽122设于第二缓冲通孔121靠近第二正投影区123的边缘,此时,第一缓冲槽112在第二绝缘膜120上的正投影和第二缓冲槽122的边缘重合,第一缓冲槽112和第二缓冲槽122形成第三缓冲通孔11。
第一缓冲槽112在第二绝缘膜120上的正投影区位于第二缓冲通孔121内,第二缓冲槽122在第一绝缘膜110上的正投影区位于第一缓冲通孔111内,也即是在第一缓冲槽112和第二缓冲槽122处形成贯穿绝缘膜组件的通孔,该通孔用于在绝缘膜组件撕裂时引导撕裂方向。
第一缓冲槽112可以设于第一缓冲通孔111靠近第一正投影区113的边缘,第一缓冲槽112贯穿第一绝缘膜110。第一缓冲槽112的宽度小于第一缓冲通孔111的宽度。第二缓冲槽122可以设于第二缓冲通孔121靠近第二正投影区123的边缘,第二缓冲槽122贯穿第二绝缘膜120。第二缓冲槽122的宽度小于第二缓冲通孔121的宽度。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缓冲槽112的宽度沿靠近末端的方向递减,第二缓冲槽122的宽度沿靠近末端的方向递减。比如,第一缓冲槽112可以是半圆形槽、腰形槽或者三角形槽等。第二缓冲槽122可以是半圆形槽、腰形槽或者三角形槽等。能够有效控制绝缘膜的撕裂方向。
其中,第一缓冲槽112的起始端位于第一缓冲通孔111的边缘,第一缓冲槽112的末端在第一绝缘膜110的内部。第一缓冲槽112从起始端到末端的方向为第一方向,第一缓冲槽112的宽度为第一缓冲槽112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第二缓冲槽122的起始端位于第二缓冲通孔121的边缘,第二缓冲槽122的末端在第二绝缘膜120的内部。第二缓冲槽122从起始端到末端的方向为第一方向,第二缓冲槽122的宽度为第一缓冲槽112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其中,第一方向和电池排列方向垂直,第二方向和第一方向垂直。第一方向为撕裂方向和电池排列方向垂直,缓冲效果好,提高了电池装置的使用寿命。
第一缓冲槽112为设置于第一缓冲通孔111边缘的弧形缺口,和/或第二缓冲槽122为设置于第二缓冲通孔121边缘的弧形缺口。比如,第一缓冲槽112为半圆弧形,第二缓冲槽122为半圆弧形。第一缓冲槽112和第二缓冲槽122为弧形,能够提高第一缓冲槽112和第二缓冲槽122的抗撕裂强度。
或者,如图6所示,第一缓冲槽112为线性结构,并且第一缓冲槽112末端的宽度大于0。如图11所示,第二缓冲槽122为线性结构,并且第二缓冲槽122末端的宽度大于0。
其中,第一缓冲槽112的末端的宽度大于0,也即是,第一缓冲槽112的末端不为尖角,能够避免应力集中,从而提升第一缓冲槽112的抗撕裂强度。第二缓冲槽122的末端的宽度大于0,也即是,第二缓冲槽122的末端不为尖角,能够避免应力集中,从而提升第二缓冲槽122的抗撕裂强度。
第一缓冲槽112的末端部具第一侧边1121、第二侧边1122和端边1123,在第一缓冲槽112中第一侧边1121为线段,第二侧边1122为线段,端边1123为线段,端边1123的一端和第一侧边1121靠近第一缓冲槽112的末端的一端连接,端边1123的另一端和第二侧边1122靠近第一缓冲槽112的末端的一端连接,以使端边1123形成第一缓冲槽112的末端,第一缓冲槽112的末端部为第一缓冲槽122中靠近末端的预设长度的一段。
和/或,第二缓冲槽122的末端部具第一侧边1221、第二侧边1222和端边1223,在第二缓冲槽122中第一侧边1221为线段,第二侧边1222为线段,端边1223为线段,端边1223的一端和第一侧边1221靠近第二缓冲槽122的末端的一端连接,端边1223的另一端和第二侧边1222靠近第二缓冲槽122的末端的一端连接,以使端边1223形成第二缓冲槽122的末端,第二缓冲槽122的末端部为第二缓冲槽122中靠近末端的预设长度的一段。
其中,第一缓冲槽112的末端部是指第一缓冲槽112靠近末端的一段,第一缓冲槽112的侧边可以包括至少一条线段,也即是第一缓冲槽的侧边可以是直线型或者折线型。第二缓冲槽122的末端部是指第二缓冲槽122靠近末端的一段,第二缓冲槽122的侧边可以包括至少一条线段,也即是第二缓冲槽的侧边可以是直线型或者折线型。
示例的,第一缓冲槽112为设置于第一缓冲通孔111边缘的梯形缺口。第一缓冲槽112具有第一侧边1121(梯形的一腰)、第二侧边1122(梯形的另一腰)和端边1123(梯形的上底),端边1123为线段,端边1123形成第一缓冲槽112的末端。第一侧边1121和第二侧边1122分别连接端边1123的两端,并从端边1123延伸至第一缓冲通孔111,并且在靠近末端方向上第一侧边1121和第二侧边1122的距离递减。
第二缓冲槽122为设置于第二缓冲通孔121边缘的梯形缺口。第二缓冲槽122具有第一侧边1221(梯形的一腰)、第二侧边1222(梯形的另一腰)和端边1223(梯形的上底),端边1223为直线结构,端边1223形成第二缓冲槽122的末端。第一侧边1221和第二侧边1222分别连接端边1223的两端,并从端边延伸至第二缓冲通孔121,并且在靠近末端方向上第一侧边1221和第二侧边1222的距离递减。
或者,如图5所示,第一缓冲槽112为线性结构,并且第一缓冲槽112末端的宽度等于0。如图10所示,第二缓冲槽122为线性结构,并且第二缓冲槽122末端的宽度等于0。也即是,第一缓冲槽112的末端为尖角,第二缓冲槽122的末端为尖角。
通过将第一缓冲槽112的末端设置为尖角,将第二缓冲槽122的末端设置为尖角,使得第一缓冲槽112和第二缓冲槽122便于撕裂,且撕裂方向由尖角的朝向确定,有利于撕裂方向的控制。
第一缓冲槽112的末端部具第一侧边1121和第二侧边1122,在第一缓冲槽112中第一侧边1121为线段,第二侧边1122为线段,第一侧边1121的末端和第二侧边1122的末端连接,形成第一缓冲槽112的末端,第一缓冲槽112的末端部为第一缓冲槽112中靠近末端的预设长度的一段。
和/或,第二缓冲槽122的末端部具第一侧边1221和第二侧边1222,在第二缓冲槽122中第一侧边1221为线段,第二侧边1222为线段,第一侧边1221的末端和第二侧边1222的末端连接,形成第二缓冲槽122的末端,第二缓冲槽122的末端部为第二缓冲槽122中靠近末端的预设长度的一段。
其中,第一缓冲槽112的末端部是指第一缓冲槽112靠近末端的一段,第一缓冲槽112的侧边可以包括至少一条线段,也即是第一缓冲槽112的侧边可以是直线型或者折线型。第二缓冲槽122的末端部是指第二缓冲槽122靠近末端的一段,第二缓冲槽122的侧边可以包括至少一条线段,也即是第二缓冲槽122的侧边可以是直线型或者折线型。
示例的,第一缓冲槽112具有第一侧边1121和第二侧边1122,第一侧边1121和第二侧边1122分别从第一缓冲通孔111的边缘向远离第一缓冲通孔111的方向延伸,第一侧边1121和第二侧边1122在第一缓冲槽112的末端相交,并且在靠近末端方向上第一侧边1121和第二侧边1122的距离递减。
第二缓冲槽122具有第一侧边1221和第二侧边1222,第一侧边1221和第二侧边1222分别从第二缓冲通孔121的边缘向远离第二缓冲通孔121的方向延伸,第一侧边1221和第二侧边1222在第二缓冲槽122的末端相交,并且在靠近末端方向上第一侧边1221和第二侧边1222的距离递减。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第一缓冲槽112和第二缓冲槽122也可以是其他结构,示例的,第一缓冲槽112可以包括第一槽主体和第一端部,第一槽主体和第一端部连,第一端部位于槽主体靠近第一缓冲槽112末端的一侧。第一槽主体从第一缓冲通孔111的边缘向端部延伸,第一槽主体的宽度不变,第一端部的宽度沿靠近第一缓冲槽112末端的方向递减。比如,第一槽主体可以是矩形结构,第一端部可以是圆弧或者尖角等结构。第二缓冲槽122可以包括第二槽主体和第二端部,第二槽主体和第二端部连,第二端部位于槽主体靠近第二缓冲槽122末端的一侧。第二槽主体从第二缓冲通孔121的边缘向第二缓冲槽122末端延伸,第二槽主体的宽度不变,第二端部的宽度沿靠近末端的方向递减。比如,第二槽主体可以是矩形结构,第二端部可以是圆弧或者尖角等结构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绝缘膜组件上可以具有缓冲区,第一缓冲通孔111可以设于第一绝缘膜110上缓冲区对应的位置,第二缓冲通孔121可以设于第二绝缘膜120上缓冲区对应的位置。在绝缘膜组件上可以设置有多个缓冲区,在一缓冲区中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缓冲通孔111,及至少一个第二缓冲通孔121。
示例的,如图13、图14、图15和图16所示,缓冲区中可以设置有两个第二缓冲通孔121和一个第一缓冲通孔111。在第二绝缘膜120中设置有分隔区125,分隔区125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缓冲通孔121,第一缓冲通孔111在第二绝缘膜120上的正投影位于分隔区125。
其中,当分隔区125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二缓冲通孔121时,在分隔区125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缓冲槽122,每个第二缓冲槽122连接对应的第二缓冲通孔121。第一缓冲通孔111设于分隔区125在第一绝缘膜110上的正投影区,第一缓冲通孔111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二缓冲槽122。比如,分隔区125两侧的第二缓冲槽122的末端相对设置,并且第二缓冲槽122可以设于分隔区125的中间位置,此时分隔区125形成“哑铃”状结构,强度低,易于被撕裂。
导电层200设于第一绝缘膜110和第二绝缘膜120之间,导电层200包括电路板220和汇流排210,第二缓冲通孔121位于第二正投影区123远离电路板220的一端,和/或第二缓冲通孔121位于第二正投影区123靠近电路板220的一端。也即是,第一缓冲通孔111和第二缓冲通孔121沿垂直于电路板220长度方向排布。
其中,第一缓冲通孔111在导电层200表面上的正投影可以和电路板220及汇流排210部分重合或者不重合。第二缓冲通孔121在导电层200表面上的正投影可以和电路板220及汇流排210部分重合或者不重合。第一缓冲槽112在导电层200表面上的正投影可以和电路板220及汇流排210部分重合或者不重合。第二缓冲槽122在导电层200表面上的正投影可以和电路板220及汇流排210部分重合或者不重合。
导电层200可以包括至少一行汇流排210,一行汇流排210包括多个汇流排210,多个汇流排210沿电路板220的长度方向排布。比如,导电层200可以包括两行汇流排210,两行汇流排210分别设于电路板220的两侧。第一缓冲通孔111和第二缓冲通孔121可以设于一行汇流排210中相邻的两个汇流排210之间。
第一缓冲通孔111和第一正投影区113沿第一方向排布,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第二方向为电池排列方向。也即是,第二缓冲通孔121和第一缓冲通孔111沿第一方向排布,并且其排布方向和电池的排列方向垂直。一行汇流排210沿第二方向排布。
示例的,如图17所示,在第一汇流排211和第二汇流排212之间具有第三间隔区,第一缓冲通孔111位于第三间隔区在第一绝缘膜110上的正投影区,第二缓冲通孔121位于第三间隔区在第二绝缘膜120上的正投影区,第一汇流排211和第二汇流排212为一行汇流排210中任意两个相邻的汇流排210。
其中,一行汇流排210中包括多个汇流排210,也即是,绝缘膜组件具有多个第三间隔区。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在每个第三间隔区设置第一缓冲通孔111和第二缓冲通孔121,或者在多个第三间隔区中的一个或部分个第三间隔区设置第一缓冲通孔111和第二缓冲通孔121,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第一汇流排211和第二汇流排212之间,第一缓冲槽112和第二缓冲槽122形成贯穿绝缘膜组件第三缓冲通孔11,绝缘膜组件中至少一个第三缓冲通孔11位于第一汇流排211的焊接区和第二汇流排212的焊接区之间。
在电池装置中,汇流排210和对应的极柱焊接,绝缘膜组件在汇流排210的焊接区和电池的连接强度最大,并且汇流排210和极柱焊接时容易产生应力集中,且电池使用过程中,鼓胀时此区间内应力较为集中,将第三缓冲通孔11设于第一汇流排211的焊接区和第二汇流排212的焊接区之间,有利于应力的释放。
在第一汇流排211和第二汇流排212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三缓冲通孔11,第三缓冲通孔11和第一汇流排211的距离与第三缓冲通孔11和第二汇流排212的距离相同。第一汇流排211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孔21,第二汇流排212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孔22,第一定位孔21、第三缓冲通孔11和第二定位孔22位于一条直线。
通过将第一定位孔21、第二定位孔22和第三缓冲通孔11设为位于一条直线,一方面便于加工定位,另一方面能够提供较好的缓冲效果,且能够避免外界异物进入。
第一定位孔21、第二定位孔22和第三缓冲通孔11可以都是圆孔,此时,第一定位孔21、第三缓冲通孔11和第二定位孔22位于一条直线是指第一定位孔21、第二定位孔22和第三缓冲通孔11的圆心共线。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定位孔21、第二定位孔22和第三缓冲通孔11也可以是其它形状的孔,比如,菱形孔或者椭圆孔等本公开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
如图7所示,第一绝缘膜110上设置有第一止裂孔116,第一止裂孔116位于第一缓冲槽112的末端一侧,并和第一缓冲槽112之间具有间隔;如图12所示,第二绝缘膜120上设置有第二止裂孔126,第二止裂孔126位于第二缓冲槽122的末端一侧,并和第二缓冲槽122之间具有间隔。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止裂孔116和第二止裂孔126用于止裂,并且第一止裂孔116和第二止裂孔126也可以用于连接模组盖板,模组盖板上可以设置有用于和第一止裂孔116及第二止裂孔126连接的连接凸起。
由于汇流排210在定位孔处和电池的极柱进行焊接,因此两个汇流排210定位孔及其周边的区域和电池的连接强度大,将止裂孔设于两个定位孔之间有利于模组盖板的和绝缘膜组件的连接强度。
本公开实施例中电路板220可以是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柔性电路板)、FFC(Flexible Flat Cable,柔性扁平电缆)或者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制电路板)等。汇流排210可以是铜排或者铝排等。电路板220210和汇流排210连接,电路板220用于采集汇流排210上的低压信号,比如,温度信号、湿度信号等控制信号,或者电路板220也可以用于传输高压信号(电池输出的信号)。电路板220可以和低压支座连接,将低压信号通过低压支座输出。汇流排210可以和高压支座,将高压信号通过高压支座输入或输出。高压支座和低压支座可以设于端板。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的正投影及正投影区等所指的均为正正投影或者正正投影区。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绝缘膜组件,通过在第一绝缘膜110中设置有第一缓冲通孔111,在第二绝缘膜120上第二缓冲通孔121,第二缓冲通孔121在第一绝缘膜110上的正投影和第一缓冲通孔111不具有重合区域,使得在绝缘膜组件上形成单层膜区域,单层膜柔韧性高,且容易被撕裂,缓冲效果好,进而提升电池装置使用的安全性,并且在第一缓冲通孔111和第二缓冲通孔121之间设置第一缓冲槽112和第二缓冲槽122能够引导撕裂方向,便于控制绝缘膜组件的撕裂方向,并且能够减少绝缘膜组件上孔的面积,防止异物进入电池装置或者绝缘膜组件内。
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装置,该电池装置包括上述的绝缘膜组件10。
在一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电池装置可以是电池模组01,如图18所示,该电池模组01可以包括电池组及绝缘膜组件10,绝缘膜组件10设于电池组的顶面。电池组中包括多个依次排布的电池410,绝缘膜组件10包括绝缘膜层100和导电层200,绝缘膜层100和导电层200连接。导电层200包括汇流排210和电路板220,汇流排220用于连接电池上的极柱404。电路板210用于连接低压支座,用于传输控制信号等,绝缘膜覆盖汇流排220和电路板210。
电池组包括多个电池410,多个电池410依次排布。在电池410排布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端板,端板用于对多个电池进行限位。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电池模组01还可以包括端板和侧板,多个电池形成电池组,电池组的两端均设置有端板。比如,电池模组可以包括第一端板510和第二端板520,第一端板510及第二端板520分别设置于电池组的两端,第一端板510和第二端板520用于对电池组进行固定。
电池组的两侧设置有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图中未示出),第一侧板位于电池组的一侧,并且第一侧板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端板510和第二端板520;第二侧板位于电池组的另一侧,并且第二侧板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端板510和第二端板520。也即是第一端板510、第一侧板、第二端板520和第二侧板依次首尾相接形成电池容置舱,电池组设于该电池容置舱中。
如图19所示,电池410可以包括壳体401、电芯主体402、极耳403和极柱404,壳体401内具有空腔,电芯主体402设于壳体401上的空腔。壳体401可以是通过冲压或者焊接等方式形成,壳体401中的空腔可以是密闭空腔,电芯主体402设于该密闭的空腔内,极耳403和电芯主体402连接,并且极耳403从电芯主体402的顶部伸出,极耳403用于连接极柱404,极柱404设于壳体401的顶面。
示例的,壳体401可以是长方体或者近似长方体的薄壁结构。壳体401可以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为平板结构。第二壳体为一面具有开口的长方体空腔,第一壳体连接于第二壳体的开口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
第二壳体的开口可以位于第二壳体的顶面,第一壳体连接于第二壳体,最终通过第一壳体形成电池的顶面。在第一壳体上可以设置有极柱404,极柱404和极耳403连接。
可选的,壳体401的材质可以为不锈钢或铝,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足够的强度。其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材料可以相同,或者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材料也可以不同,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极柱404可以通过螺栓连接或者焊接等方式连接在第一壳体上。比如,在第一壳体上可以设置有两个通孔,两个通孔分别设置在第一壳体靠近端部的位置。
电芯主体402可以是叠片式电芯主体或者卷绕式电芯主体。当电芯主体402为叠片式电芯主体时,电芯主体402具有相互层叠的第一极片、与第一极片电性相反的第二极片以及设置在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的隔膜片,从而使得多对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堆叠形成叠片式电芯。
在另一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0所示,该电池装置可以是电池包,该电池包包括上述的绝缘膜组件10。
进一步的,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还可以包括箱体60,箱体60可以包括围框和内部梁,围框为一封闭框体,内部梁设于围框内部,并将为空分隔为多个电池舱。内部梁可以和围框连接,比如,内部梁和围框可以通过焊接、插接或者螺栓连接等方式连接。
其中,在电池包中可以包括上述的电池模组01,也即是电池组、端板和绝缘膜组10件形成电池模组,电池模组设于电池舱内。
或者电池组直接设置于电池舱,绝缘膜组件10设于电池组。其中,电池组直接放置于电池舱是指在电池组的端部不设置端板,电池组直接连接或者抵靠于围框或者内部梁。
围框可以是矩形框,围框可以包括第一边梁601、第二边梁602、第三边梁603和第四边梁604,第一边梁601、第二边梁602、第三边梁603和第四边梁604依次首尾连接。第一边梁601和第三边梁603平行设置,第二边梁602和第四边梁604平行设置。
内部梁可以包括横梁605和纵梁606。内梁设于围框的内部,并且内梁和围框连接,内梁和围框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插接、胶连接、螺栓连接和连接件连接中的一种或多种。
示例的,横梁605和第一边梁601平行设置,并且横梁605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边梁602和第四边梁604。在围框中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横梁605,当围框中设置有一个横梁605时,横梁605可以设于第一边梁601和第三边梁603的中间位置。当围框中设置有多个横梁605时,多个横梁605可以均布于第一边梁601和第三边梁603之间。
横梁605和第二边梁602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插接、胶连接、螺栓连接和连接件连接中的一种或多种。横梁605和第四边梁604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插接、胶连接、螺栓连接和连接件连接中的一种或多种。
纵梁606和第二边梁602平行设置,并且横梁605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边梁601和第三边梁603。在围框中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纵梁606,当围框中设置有一个纵梁606时,纵梁606可以设于第二边梁602和第四边梁604的中间位置。当围框中设置有多个纵梁606时,多个纵梁606可以均布于第二边梁602和第四边梁604之间。
纵梁606和第一边梁601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插接、胶连接、螺栓连接和连接件连接中的一种或多种。纵梁606和第三边梁603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插接、胶连接、螺栓连接和连接件连接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实施方式中,围框和内部梁均可以是中空的挤出型材,比如,内部梁为中空的铝合金方管,或者内部梁为中空的不锈钢方管等。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增加内部梁的强度,在内部梁的内部空腔中也可以设置有加强件。比如,在内部梁的空腔中可以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沿内部梁长度方向设置。
进一步的,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箱体60还可以包括底板,底板用于支撑电池组。围框和底板连接,围框和底板形成容置空间,内部梁设于围框和底板形成的容置空间内。
底板可以是一矩形板,第一边梁601、第二边梁602、第三边梁603和第四边梁604可以对应连接于底板的一个边上。第一边梁601、第二边梁602、第三边梁603和第四边梁604可以设于底板的上表面,或者第一边梁601、第二边梁602、第三边梁603和第四边梁604可以环绕底板。
底板的上表面用于承载电池组,因此底板的上表面为一平面。电池组和底板的上表面接触,平面能够增加底板和电池的接触面积,避免在底板上形成应力集中,导致底板局部失效。当然在实际应用中,底板也可以只承受电池的部分重力,电池可以通过胶连接等方式和围框及内部梁连接,通过围框和内部梁承受部分重力。
本公开实施例中底板、围框和内部梁形成多个电池舱,电池组设于该电池舱中,每个电池仓可以设置有一个或者多个电池组。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装置可以用于电动车辆,电池装置可以安装于电动车辆的车架。电池装置可以和车架固定连接。或者电池装置可以是模块化电池包,模块化电池装置能够可拆卸的连接于车辆主体,便于更换。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绝缘膜组件,通过在第一绝缘膜110中设置有第一缓冲通孔111,在第二绝缘膜120上第二缓冲通孔121,第二缓冲通孔121在第一绝缘膜110上的正投影和第一缓冲通孔111不具有重合区域,使得在绝缘膜组件上形成单层膜区域,单层膜柔韧性高,且容易被撕裂,缓冲效果好,进而提升电池装置使用的安全性,并且在第一缓冲通孔111和第二缓冲通孔121之间设置第一缓冲槽112和第二缓冲槽122能够引导撕裂方向,便于控制绝缘膜组件的撕裂方向,并且能够减少绝缘膜组件上孔的面积,防止异物进入电池装置或者绝缘膜组件内。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19)
1.一种绝缘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膜组件包括:
第一绝缘膜,所述第一绝缘膜中设置有第一缓冲通孔;
第二绝缘膜,所述第二绝缘膜和所述第一绝缘膜相对设置,所述第二绝缘膜中设置有第二缓冲通孔,所述第二缓冲通孔在所述第一绝缘膜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一缓冲通孔不具有重合区域,以在所述第一绝缘膜上的第一正投影区形成单层膜结构,并在所述第二绝缘膜上的第二正投影区形成单层膜结构,所述第一正投影区为所述第二缓冲通孔在所述第一绝缘膜中的正投影区,所述第二正投影区为所述第一缓冲通孔在所述第二绝缘膜中的正投影区;
导电层,所述导电层设于所述第一绝缘膜和所述第二绝缘膜之间,所述导电层包括汇流排;
其中,所述第一绝缘膜上还设置有第一缓冲槽,所述第一缓冲槽位于所述第一缓冲通孔靠近所述第一正投影区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一缓冲槽和所述第一缓冲通孔连通,所述第二绝缘膜上还设置有第二缓冲槽,所述第二缓冲槽位于所述第二缓冲通孔靠近所述第二正投影区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二缓冲槽和所述第二缓冲通孔连通,所述第二缓冲槽在所述第一绝缘膜上的正投影区至少部分和所述第一缓冲槽重合,所述第一缓冲槽和所述第二缓冲槽在所述导电层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和所述导电层不重合,所述第一缓冲通孔和所述第二缓冲通孔在所述导电层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和所述导电层不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膜中具有第一间隔区,所述第一间隔区位于所述第一缓冲通孔和第一正投影区之间,所述第一缓冲槽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间隔区;
所述第二绝缘膜中具有第二间隔区,所述第二架间隔区位于所述第二缓冲通孔和第二正投影区之间,所述第二缓冲槽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间隔区。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绝缘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槽的末端在所述第二绝缘膜上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缓冲槽或者所述第二缓冲通孔,所述第一缓冲槽的末端为所述第一缓冲槽远离所述第一缓冲通孔的一端;
所述第二缓冲槽的末端在所述第一绝缘膜上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缓冲槽或者所述第一缓冲通孔,所述第二缓冲槽的末端为所述第二缓冲槽远离所述第二缓冲通孔的一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绝缘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槽的宽度沿靠近所述第一缓冲槽末端的方向递减,所述第二缓冲槽的宽度沿靠近第二缓冲槽末端的方向递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绝缘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槽宽度的递减方向和电池排列的方向垂直,所述第二缓冲槽宽度的递减方向和电池排列的方向垂直。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绝缘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槽为设置于所述第一缓冲通孔边缘的弧形缺口,和/或所述第二缓冲槽为设置于所述第二缓冲通孔边缘的弧形缺口。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绝缘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槽的末端部具第一侧边、第二侧边和端边,在所述第一缓冲槽中所述第一侧边为线段,所述第二侧边为线段,所述端边为线段,所述端边的一端和所述第一侧边靠近所述第一缓冲槽的末端的一端连接,所述端边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侧边靠近所述第一缓冲槽的末端的一端连接,以使所述端边形成所述第一缓冲槽的末端,所述第一缓冲槽的末端部为所述第一缓冲槽中靠近末端的预设长度的一段;
和/或,所述第二缓冲槽的末端部具第一侧边、第二侧边和端边,在所述第二缓冲槽中所述第一侧边为线段,所述第二侧边为线段,所述端边为线段,所述端边的一端和所述第一侧边靠近所述第二缓冲槽的末端的一端连接,所述端边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侧边靠近所述第二缓冲槽的末端的一端连接,以使所述端边形成所述第二缓冲槽的末端,所述第二缓冲槽的末端部为所述第二缓冲槽中靠近末端的预设长度的一段。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绝缘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槽的末端部具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在所述第一缓冲槽中所述第一侧边为线段,所述第二侧边为线段,所述第一侧边的末端和所述第二侧边的末端连接,形成所述第一缓冲槽的末端,所述第一缓冲槽的末端部为所述第一缓冲槽中靠近末端的预设长度的一段;
和/或,所述第二缓冲槽的末端部具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在所述第二缓冲槽中所述第一侧边为线段,所述第二侧边为线段,所述第一侧边的末端和所述第二侧边的末端连接,形成所述第二缓冲槽的末端,所述第二缓冲槽的末端部为所述第二缓冲槽中靠近末端的预设长度的一段。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膜上设置有第一止裂孔,所述第一止裂孔位于所述第一缓冲槽的末端一侧,并和所述第一缓冲槽之间具有间隔;
所述第二绝缘膜上设置有第二止裂孔,所述第二止裂孔位于所述第二缓冲槽的末端一侧,并和所述第二缓冲槽之间具有间隔。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膜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绝缘膜中设置有分隔区,所述分隔区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二缓冲通孔,所述第一缓冲通孔在所述第二绝缘膜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分隔区。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绝缘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区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缓冲槽。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绝缘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区两侧的第二缓冲槽的末端相对设置。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还包括:
电路板,所述第二缓冲通孔位于所述第二正投影区远离所述电路板的一端,和/或所述第二缓冲通孔位于所述第二正投影区靠近所述电路板的一端。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绝缘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包括:
至少一行汇流排,所述一行汇流排包括多个沿电池排列方向排列的汇流排;
其中,在第一汇流排和第二汇流排之间具有第三间隔区,所述第一缓冲通孔位于所述第三间隔区在所述第一绝缘膜上的正投影区,所述第二缓冲通孔位于所述第三间隔区在所述第二绝缘膜上的正投影区,所述第一汇流排和第二汇流排为所述一行汇流排中任意两个相邻的汇流排。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绝缘膜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汇流排和所述第二汇流排之间,所述第一缓冲槽和所述第二缓冲槽形成贯穿所述绝缘膜组件的第三缓冲通孔,所述绝缘膜组件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三缓冲通孔位于所述第一汇流排的焊接区和所述第二汇流排的焊接区之间。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绝缘膜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汇流排和所述第二汇流排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三缓冲通孔,所述第三缓冲通孔和所述第一汇流排的距离与所述第三缓冲通孔和所述第二汇流排的距离相同。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绝缘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汇流排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汇流排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三缓冲通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位于一条直线。
18.如权利要求1-17任一所述的绝缘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通孔和所述第一正投影区沿第一方向排布,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所述第二方向为电池排列方向。
19.一种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18任一所述的绝缘膜组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425806.XA CN114899538A (zh) | 2022-04-21 | 2022-04-21 | 绝缘膜组件及电池装置 |
US17/945,020 US20230344098A1 (en) | 2022-04-21 | 2022-09-14 | Insulating film assembly and battery apparatus |
EP22196081.8A EP4266466A1 (en) | 2022-04-21 | 2022-09-16 | Insulating film assembly and battery apparatus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425806.XA CN114899538A (zh) | 2022-04-21 | 2022-04-21 | 绝缘膜组件及电池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899538A true CN114899538A (zh) | 2022-08-12 |
Family
ID=827165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425806.XA Pending CN114899538A (zh) | 2022-04-21 | 2022-04-21 | 绝缘膜组件及电池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30344098A1 (zh) |
EP (1) | EP4266466A1 (zh) |
CN (1) | CN114899538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785713A (zh) * | 2022-12-09 | 2023-03-14 | 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绝缘涂料及包括其的电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16354634U (zh) * | 2021-11-16 | 2022-04-19 |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汇流排组件、电池包和动力装置 |
-
2022
- 2022-04-21 CN CN202210425806.XA patent/CN114899538A/zh active Pending
- 2022-09-14 US US17/945,020 patent/US20230344098A1/en active Pending
- 2022-09-16 EP EP22196081.8A patent/EP4266466A1/en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785713A (zh) * | 2022-12-09 | 2023-03-14 | 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绝缘涂料及包括其的电池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30344098A1 (en) | 2023-10-26 |
EP4266466A1 (en) | 2023-10-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592193B2 (ja) | 統合型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これを含むバッテリーパック | |
JP2018067485A (ja) | 電池パック | |
KR102074322B1 (ko) | 통합형 카트리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 |
JP2009529216A (ja) | 中型又は大型の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 | |
JP5338125B2 (ja) | 電池パック | |
EP3933952B1 (en) |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ack and device | |
KR101841663B1 (ko) | 리셉터클 구조의 전압 센싱부재를 포함하는 전지모듈 | |
CN209766537U (zh) | 电池模组及电动装置 | |
CN114899538A (zh) | 绝缘膜组件及电池装置 | |
EP4290661A1 (en) | Battery pack and vehicle comprising same | |
CN217114695U (zh) | 线束板组件及电池装置 | |
CN217691575U (zh) | 绝缘膜组件及电池装置 | |
KR102564496B1 (ko) | 접속 플레이트를 구비한 배터리 팩 및 전자 디바이스 및 자동차 | |
CN215732099U (zh) |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 |
CN217086798U (zh) | 绝缘膜组件及电池装置 | |
CN217606983U (zh) | 绝缘膜组件及电池装置 | |
CN217606995U (zh) | 绝缘膜组件及电池装置 | |
CN217062403U (zh) | 绝缘膜组件及电池装置 | |
CN217591192U (zh) | 绝缘膜组件及电池装置 | |
CN217656041U (zh) | 绝缘膜组件及电池装置 | |
CN112310534B (zh) | 隔离板组件、电池模块、电池组、装置及制造方法 | |
CN217589299U (zh) | 线束板组件及电池装置 | |
CN114824414A (zh) | 电池电芯、电池包以及车辆 | |
US12034185B2 (en) | Metal air battery module | |
CN111490209A (zh) | 一种软包电池模组及新能源汽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