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91197B - 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及其制备方法、应用、生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 Google Patents

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及其制备方法、应用、生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91197B
CN114891197B CN202210573167.1A CN202210573167A CN114891197B CN 114891197 B CN114891197 B CN 114891197B CN 202210573167 A CN202210573167 A CN 202210573167A CN 114891197 B CN114891197 B CN 1148911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caprolactone diol
acrylate
polycaprolactone
dicyano
bio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7316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91197A (zh
Inventor
李云兰
王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1057316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9119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911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911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911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911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91Polymers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G63/912Polymers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4/00Surgical adhesives or cements; Adhesives for colostomy devices
    • A61L24/001Use of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unction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4/00Surgical adhesives or cements; Adhesives for colostomy devices
    • A61L24/04Surgical adhesives or cements; Adhesives for colostomy device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materials
    • A61L24/046Surgical adhesives or cements; Adhesives for colostomy device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material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8/00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8/04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synthetic polymers
    • D01F8/14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synthetic polymers with at least one polyester as constitu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400/00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unction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A61L2400/04Materials for stopping bleedin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及其制备方法、应用、生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涉及创伤止血材料的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临床实践中的止血材料存在的明显的内在局限性的技术问题,例如止血材料厚重、毒性较大、强度不足、密封不透气、容易引发炎症感染以及过度肿胀等,达到了轻薄、柔性好、黏附效果佳、止血效果好、透气性好、抗菌以及可降解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及其制备方法、应用、生物 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创伤止血材料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及其制备方法、应用、生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背景技术
创伤的患者在急救过程中,出血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及时地控制出血可以明显地减轻患者的痛苦,并且有效地降低死亡率。
目前,传统的快速止血方法通常是使用绷带或压力的机械方法,或者是在伤口表面喷洒或涂抹止血材料以达到止血的目的。国内外研究最多的止血材料主要有纤维蛋白类、明胶类、氧化纤维素以及壳聚糖等,然而在临床实践中,上述的止血材料存在着明显的内在局限性,例如毒性较大、强度不足以及过度肿胀等。
近年来,由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纳米纤维在止血治疗上的应用则引起了广泛地关注。与传统的止血材料相比,由静电纺丝制备得到的纳米纤维作为伤口的敷料,具有较佳的贴合性,能够将伤口覆盖完全以避免感染,还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可调控的孔隙率以及较好的延展性等的优势;静电纺丝的纳米纤维具有多孔结构,因此可以促进气体和液体的交换,并且能够防止细菌的入侵;同时,其还具有选择性渗透的功能,能够保持伤口表面的潮湿环境;而且静电纺丝的纳米纤维可以加载药物等分子,因此能够起到抑制细菌感染伤口、促进细胞增殖以及加速创面愈合的作用。
因此,寻找一种可原位成型并可降解的纳米纤维材料,实现创面保护,以缓解目前临床实践中的止血材料存在的明显内在局限性的问题,是极具现实意义的。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具有交联的作用,能够有效止血和闭合伤口,而且聚合黏附作用强。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所述的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的制备方法,反应合理,操作简单。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所述的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在可降解生物材料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之四在于提供一种生物材料,止血效果好,黏附作用强,而且可降解。
本发明的目的之五在于提供一种所述的生物材料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且高效。
本发明的目的之六在于提供一种所述的生物材料在止血材料中的应用。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一种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包括通式(1)所代表的化合物:
Figure BDA0003659725280000021
其中,n和m独立的选自13~90的整数;
R为烃基。
进一步的,所述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包括通式(2)所代表的化合物:
Figure BDA0003659725280000031
其中,n和m独立的选自13~90的整数;
r选自1-6的整数。
进一步的,所述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为下列化合物中的任意一种:
Figure BDA0003659725280000032
Figure BDA0003659725280000041
Figure BDA0003659725280000051
Figure BDA0003659725280000061
Figure BDA0003659725280000071
Figure BDA0003659725280000081
第二方面,一种所述的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聚己内酯二元醇的羟基经氰基丙烯酸酯化,得到所述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
其中,所述聚己内酯二元醇包括通式(3)所代表的化合物:
Figure BDA0003659725280000091
其中,a和b独立的选自13~90的整数;
R1为烃基。
进一步的,所述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聚己内酯二元醇与蒽合氰基丙烯酸反应,得到中间体;
所述中间体与马来酸酐、五氧化二磷以及氢醌在有机溶剂中回流反应,得到所述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
优选地,所述有机溶剂包括二甲苯。
第三方面,一种所述的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在可降解生物材料中的应用。
第四方面,一种生物材料,包括所述的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
进一步的,所述生物材料包括以下组分:
所述的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和聚己内酯;
优选地,所述生物材料包括按质量百分数计的如下组分:
所述的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60~80%和聚己内酯20~40%;
优选地,所述生物材料包括按质量百分数计的如下组分:
所述的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65%和聚己内酯35%。
第五方面,一种生物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原料混合成电纺液后再经静电纺丝,得到所述生物材料。
第六方面,一种所述的生物材料在止血材料中的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因其特定的结构,不仅能够起到交联剂的作用,止血和闭合伤口,而且能够有效发挥聚合黏附作用,黏附效果佳,同时可降解。
本发明提供的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反应条件温和,易于操作。
本发明提供的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在可降解生物材料中的应用,丰富了可降解生物材料的种类,提高了可降解生物材料的性能。
本发明提供的生物材料,止血效果好,黏附作用强,而且可降解。
在本发明生物材料的一些优选技术方案中,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CA-PCL-CA)和聚己内酯(PCL)之间具有协同配合的作用,使得生物材料具有止血效果好、聚合黏附性好以及可快速降解的优势。
本发明提供的生物材料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且高效,制备得到的生物材料不仅黏附效果佳、止血效果好以及可降解,而且具有轻薄、柔性好、透气性佳以及抗菌等的优势。
本发明提供的生物材料在止血材料中的应用,能够提高止血材料的综合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的合成反应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的合成反应式图;
图3为本发明试验例1得到的本发明生物材料的电镜图;
图4为本发明试验例2得到的本发明生物材料在肝脏创面的止血效果实物图;
图5为本发明试验例3得到的本发明生物材料在大鼠腹腔中的降解效果实物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包括通式(1)所代表的化合物:
Figure BDA0003659725280000111
其中,n和m独立的选自13~90的整数,例如可以为13、15、17、19、21、23、25、27、29、31、33、35、37、39、41、43、45、47、49、51、53、55、57、59、61、63、65、67、69、71、73、75、77、79、81、83、85、87、89、90;
R为烃基,例如可以为直链烷基、支链烷基、环烷基以及烯基等。
本发明提供的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因其特定的结构,不仅能够起到交联剂的作用,止血和闭合伤口,而且能够有效发挥聚合黏附作用,黏附效果佳,同时可降解。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包括通式(2)所代表的化合物:
Figure BDA0003659725280000121
其中,n和m独立的选自13~90的整数;
r选自1-6的整数,例如可以为1、2、3、4、5、6。
在本发明中,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为下列化合物中的任意一种:
Figure BDA0003659725280000122
Figure BDA0003659725280000131
Figure BDA0003659725280000141
Figure BDA0003659725280000151
Figure BDA0003659725280000161
Figure BDA0003659725280000171
本发明以上特定结构的化合物,具有更强的交联剂作用,能够更有效地发挥止血和闭合伤口的效果,聚合黏附的作用更强,可降解效果佳。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聚己内酯二元醇的羟基经氰基丙烯酸酯化,得到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
其中,聚己内酯二元醇包括通式(3)所代表的化合物:
Figure BDA0003659725280000181
其中,a和b独立的选自13~90的整数,例如可以为13、15、17、19、21、23、25、27、29、31、33、35、37、39、41、43、45、47、49、51、53、55、57、59、61、63、65、67、69、71、73、75、77、79、81、83、85、87、89、90;
R1为烃基,例如可以为直链烷基、支链烷基、环烷基以及烯基等。
本发明提供的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反应条件温和,易于操作。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聚己内酯二元醇与蒽合氰基丙烯酸反应,得到中间体;
中间体与马来酸酐、五氧化二磷以及氢醌在有机溶剂中回流反应,得到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
其中,有机溶剂包括但不限于二甲苯。
在本发明中,聚己内酯二元醇的羟基与蒽合氰基丙烯酸的羧基进行酯化反应,得到中间体,具有反应效率高和产率高的特点;中间体再与马来酸酐、五氧化二磷以及氢醌在二甲苯中加热回流以脱蒽基,得到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具有反应产率高的优势;二甲苯对反应物具有良好的溶解性,且其沸点与反应温度相近,因此反应物能够在二甲苯加热回流的条件下进行有效反应,进而提高了反应的效率和产率。
一种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的典型的制备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1:圆底烧瓶中先加入蒽合氰基丙烯酸、DMAP以及二氯甲烷,搅拌至反应液澄清,再加入聚己内酯二元醇(化合物A),继续搅拌,再加入DCC,室温下搅拌过夜,TLC监测反应,反应结束后过滤,浓缩,过柱纯化,得到中间体(化合物B);
S2:将中间体(化合物B)、马来酸酐、五氧化二磷、氢醌溶解于二甲苯中,加热回流反应,去除二甲苯后提纯,得到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化合物C)。
本发明提供的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的制备方法,设计合理,工艺简单,反应条件温和,收率可观。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述的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在可降解生物材料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的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在可降解生物材料中的应用,丰富了可降解生物材料的种类,提高了可降解生物材料的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生物材料,包括上述的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
本发明提供的生物材料,止血效果好,黏附作用强,而且可降解。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生物材料包括以下组分:
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和聚己内酯。
在本发明的止血材料中,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CA-PCL-CA)起到交联剂的作用,其结构中的氰基丙烯酸酯(CA)基团发挥聚合黏附的作用,协同聚己内酯(PCL)达到止血和闭合伤口的目的,同时可实现创面保护和可降解的效果。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生物材料包括按质量百分数计的如下组分:
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60~80%和聚己内酯20~40%。
本发明通过对各组分原料用量比例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进一步优化了生物材料的创口止血效果。
本发明生物材料中所限定的组分用量配比,能够充分发挥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CA-PCL-CA)和聚己内酯(PCL)之间的协同作用,进一步达到了止血效果好、聚合黏附性好以及可快速降解的技术效果。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生物材料包括按质量百分数计的如下组分:
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65%和聚己内酯35%。
本发明所限定的组分特定用量配比,赋予了生物材料出色的聚合黏附效果、止血效果以及可降解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述的生物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原料混合成电纺液后再经静电纺丝,得到生物材料。
在本发明中,静电纺丝的工艺参数为:运行速率为10~20ul/min,电压为12~17KV,距离接受组织表面距离为10~15cm。
本发明由静电纺丝方法得到的纳米纤维生物材料,具有轻薄、柔性好透气性佳以及抗菌功能,其多孔结构能够促进气体和液体的交换并且防止细菌的入侵;其选择性渗透的功能,能够保持伤口表面的潮湿环境;同时,还可以加载药物等分子,以起到抑制细菌感染伤口、促进细胞增殖以及加速创面愈合的作用。
本发明提供的生物材料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且高效。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以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CA-PCL-CA)和聚己内酯(PCL)的混合物为电纺液,通过原位静电纺丝得到生物材料,其具有出色的创面保护和可降解的效果;CA-PCL-CA能够起到交联剂的作用,协同止血和闭合伤口,CA基团能够发挥聚合黏附的作用,提高黏附效果,PCL则发挥纳米纤维成型的作用,促进纳米纤维成型,形成的纳米纤维聚合物可降解。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方法以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CA-PCL-CA)和聚己内酯(PCL)的混合物为电纺液,通过原位静电纺丝得到的纳米纤维生物材料,彻底解决了临床实践中的止血材料存在的明显的内在局限性的技术问题,例如止血材料厚重、毒性较大、强度不足、密封不透气、容易引发炎症感染以及过度肿胀等,有效达到了轻薄、柔性好、黏附效果佳、止血效果好、透气性好、抗菌以及可降解的技术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述的生物材料在止血材料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的生物材料在止血材料中的应用,能够提高止血材料的综合性能。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如无特别说明,实施例中的材料为根据现有方法制备而得,或直接从市场上购得。
实施例1
一种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的制备方法,如图2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i:500mL的圆底烧瓶中先加入蒽合氰基丙烯酸10g,DMAP 1.5g,二氯甲烷100mL,搅拌至反应液变澄清后加入1g化合物1,继续搅拌10分钟后加入10g DCC,室温下搅拌过夜后TLC监测反应,过滤并浓缩,以石油醚和乙酸乙酯(体积比为5:1)的混合液过柱纯化,得到无色固体(化合物2),80%产率;
化合物2的核磁表征:
1H NMR(300MHz,DMSO,δ):7.19~7.31(d,16H,Ar-H),4.4(s,2H,Ar-H-CH2 ),3.81~4.06(m,88H,COOCH2 ),2.32~2.65(m,88H,COCH2 ),1.60~1.66(m,176H,COOCH2-CH2 ),1.29(d,44H,COOCH2CH2-CH2 ).
ii:称取2g化合物2,马来酸酐26g,25mg五氧化二磷,13mg氢醌,二甲苯130mL,140℃加热回流反应8h,旋干二甲苯,反复以苯溶解,减压蒸馏三次,加入20mL苯,4℃冷却2h后过滤固体杂质,减压去掉苯后,先用二氯甲烷:乙醚(体积比为1:4)的混合液在-20℃下重结晶,趁冷过滤掉多余的马来酸酐,再用重蒸二氯甲烷和正己烷常温下重结晶,得到无色透明液体状(化合物3)1.89g,55%产率;
化合物3的核磁表征:
1H NMR(300MHz,DMSO,δ):6.04~6.36(s,4H,CH2=CH2),4.31(t,176H,COO-CH2 ),3.97(t,88H,COOCH2 ),2.32(m,88H,COCH2 ),1.60~1.66(m,176H,COOCH2-CH2 ),1.29(d,44H,COOCH2CH2-CH2 )。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的结构如下:
Figure BDA0003659725280000221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参考实施例1,得到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的结构如下:
Figure BDA0003659725280000222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参考实施例1,得到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的结构如下:
Figure BDA0003659725280000223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参考实施例1,得到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的结构如下:
Figure BDA0003659725280000231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参考实施例1,得到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的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的结构如下:
Figure BDA0003659725280000232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参考实施例1,得到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
实施例7
本实施例的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的结构如下:
Figure BDA0003659725280000233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参考实施例1,得到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
实施例8
本实施例的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的结构如下:
Figure BDA0003659725280000234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参考实施例1,得到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
实施例9
本实施例的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的结构如下:
Figure BDA0003659725280000241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参考实施例1,得到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
实施例10
一种生物材料,包括按质量百分数计的如下组分:
实施例1得到的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60%和聚己内酯40%。
实施例11
一种生物材料,包括按质量百分数计的如下组分:
实施例1得到的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65%和聚己内酯35%。
实施例12
一种生物材料,包括按质量百分数计的如下组分:
实施例1得到的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70%和聚己内酯30%。
实施例13
一种生物材料,包括按质量百分数计的如下组分:
实施例1得到的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75%和聚己内酯25%。
实施例14
一种生物材料,包括按质量百分数计的如下组分:
实施例1得到的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80%和聚己内酯20%。
实施例15
本实施例的生物材料与实施例10不同的是,本实施例加入的是实施例2的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
实施例16
本实施例的生物材料与实施例1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加入的是实施例3的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
实施例17
本实施例的生物材料与实施例12不同的是,本实施例加入的是实施例4的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
实施例18
本实施例的生物材料与实施例13不同的是,本实施例加入的是实施例5的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
实施例19
本实施例的生物材料与实施例14不同的是,本实施例加入的是实施例6的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
实施例20
本实施例的生物材料与实施例14不同的是,本实施例加入的是实施例7的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
实施例21
本实施例的生物材料与实施例14不同的是,本实施例加入的是实施例8的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
实施例22
本实施例的生物材料与实施例14不同的是,本实施例加入的是实施例9的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
实施例23
本实施例为实施例10-22的生物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原料混合成电纺液后再经静电纺丝,得到生物材料;
其中,静电纺丝的工艺参数为:运行速率为15ul/min,电压为15KV,距离接受组织表面距离为10cm。
试验例1
本试验例通过扫描电镜对实施例10-22的生物材料进行了表征。
实施例10-22的生物材料的电镜观察结果见图3:可见PCL与CA-PCL-CA混合为电纺液经原位电纺后,被拉伸、固化为相对均匀的纳米纤维,纤维平均直径为(204.44±88.43)nm。
试验例2
本试验例对实施例11的生物材料的肝脏创面止血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见图4。
评估的方法为:
将健康大鼠按性别、体重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原位静电纺丝组,每组30只;
大鼠腹腔注射水合氯醛(7%,约0.3ml/100g)麻醉,仰卧固定于手术台上,逐层开腹,游离并暴露肝脏左叶,用组织剪在肝脏左叶中间位置剪下大小一致的一块肝组织,造成敞开型伤口(5mm×5mm),自由出血5s,擦去喷出的血液;
之后,原位静电纺丝组利用实施例11的生物材料进行止血,而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
结果见图4,其中的A为空白对照组创口,B为本发明的原位静电纺丝的生物材料组,可见本发明的静电纺丝生物材料可在创口表面成膜,起到快速止血的效果。
试验例3
本试验例对生物材料的降解效果进行了评估。
血清中的降解:
实施例1得到的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65%和聚己内酯35%混合为电纺液后进行原位静电纺丝,以20ul/min的速度静电纺丝1min,得到纳米纤维;
将固化成膜的纳米纤维膜涂布于2.5×3cm的玻璃片上,真空干燥并称量其初始重量,将玻璃片置于装有10ml血清(北京元亨金马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新生牛血清)的锥形瓶中,于37.5℃恒温摇床进行降解,每两天换一次血清,6天后称重测定剩余固体量;
实验结果见表1,可见本发明生物材料的固体剩余量为3.19%左右,可见其在血清的生理条件下具有良好的降解性。
表1
Figure BDA0003659725280000261
体内降解:
健康大鼠麻醉,打开腹腔,将上述的静电纺丝的纳米纤维膜放置于大鼠腹腔中,缝合皮肤,正常喂养;分别在1天,7天,15天,剪开大鼠腹腔观察该纳米纤维膜的状态和降解情况结果见图5,其中,A为生物材料放置于腹腔中,B为饲养7天以后大鼠腹腔的残留状况,可见7天以后,本发明的生物材料在体内已降解。
综上所述,本发明以聚己内酯二元醇(PCL)和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CA-PCL-CA)的混合物作为电纺液,通过原位电纺,得到的纳米纤维,能够实现创面保护、有效止血以及可降解的效果,CA-PCL-CA起到交联剂作用,可协同止血和闭合伤口,其结构上的CA基团发挥聚合黏附的作用,PCL则发挥促进纳米纤维成型的作用,形成的纳米纤维聚合物可降解,彻底解决了临床实践中的止血材料存在的明显的内在局限性的技术问题,例如止血材料厚重、毒性较大、强度不足、密封不透气、容易引发炎症感染以及过度肿胀等,有效达到了轻薄、柔性好、黏附效果佳、止血效果好、透气性好、抗菌以及可降解的技术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其特征在于,包括通式(1)所代表的化合物:
Figure FDA0004127278530000011
其中,n和m独立的选自13~90的整数;
R为烃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包括通式(2)所代表的化合物:
Figure FDA0004127278530000012
其中,n和m独立的选自13~90的整数;
r选自1-6的整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为下列化合物中的任意一种:
Figure FDA0004127278530000013
Figure FDA0004127278530000021
Figure FDA0004127278530000031
Figure FDA0004127278530000041
Figure FDA0004127278530000051
Figure FDA0004127278530000061
4.一种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聚己内酯二元醇的羟基经氰基丙烯酸酯化,得到所述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
其中,所述聚己内酯二元醇包括通式(3)所代表的化合物:
Figure FDA0004127278530000071
其中,a和b独立的选自13~90的整数;
R1为烃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聚己内酯二元醇与蒽合氰基丙烯酸反应,得到中间体;
所述中间体与马来酸酐、五氧化二磷以及氢醌在有机溶剂中回流反应,得到所述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包括二甲苯。
7.一种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在可降解生物材料中的应用。
8.一种生物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生物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材料包括以下组分:
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和聚己内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生物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材料包括按质量百分数计的如下组分:
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60~80%和聚己内酯20~40%。
11.一种权利要求8-10任一项所述的生物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原料混合成电纺液后再经静电纺丝,得到所述生物材料。
12.一种权利要求8-10任一项所述的生物材料在止血材料中的应用。
CN202210573167.1A 2022-05-24 2022-05-24 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及其制备方法、应用、生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Active CN1148911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73167.1A CN114891197B (zh) 2022-05-24 2022-05-24 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及其制备方法、应用、生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73167.1A CN114891197B (zh) 2022-05-24 2022-05-24 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及其制备方法、应用、生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91197A CN114891197A (zh) 2022-08-12
CN114891197B true CN114891197B (zh) 2023-04-18

Family

ID=827255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73167.1A Active CN114891197B (zh) 2022-05-24 2022-05-24 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及其制备方法、应用、生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91197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83718B (zh) * 2011-11-02 2015-06-10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 一种可生物降解的医用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9908356B (zh) * 2017-12-13 2021-02-12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 负载抗肿瘤药物的氰基丙烯酸酯材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91197A (zh) 2022-08-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29980B (zh) 一种用于外周神经修复的仿生神经移植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95294B (zh) 一种双负载核/壳结构的纳米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9943976A (zh) 一种多功能静电纺丝纤维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48188B (zh) 一种透明质酸‑纳米银基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93899B (zh) 仿生纳米纤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8403204B (zh) 一种环保型可降解医用敷料及其生产方法
CN114832143B (zh) 一种壳聚糖接枝漆酚/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663144A (zh) 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可降解手术缝线及其制备方法
CN115487337A (zh) 一种皮肤修复用敷料贴及其制备方法
CN114891197B (zh) 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及其制备方法、应用、生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N116672485A (zh) 一种促进皮肤伤口愈合的多功能纳米纤维膜制备方法
CN115177778A (zh) 一种复合型伤口敷料、制备方法及应用
Xiong et al. Injectable hydrogels of recombinant human collagen type III and chitosan with antibacterial and antioxidative activities for wound healing
CN114984295A (zh) 多孔纳米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Shakiba et al. A bi‐functional nanofibrous composite membrane for wound healing applications
CN109646706A (zh) 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防瘢痕覆膜的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
CN111558092A (zh) 一种生物基可降解支架医用膜的制备
CN109985276A (zh) 一种纳米二氧化硅/高分子材料引导骨再生复合多孔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5058892B (zh) 一种乳酸多孔纤维膜及其应用
CN111214710B (zh) 一种促进皮肤再生的复合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CN108286126A (zh) 一种快速止血复合纤维膜的制备方法
CN114028602A (zh) 伤口愈合用高弹性抗菌纳米纤维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14015078A (zh) 一种pH自调节双响应水凝胶及其合成方法和用途
CN107296976B (zh) 一种医疗用多功能止血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RU2806598C1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нетканого материала с помощью электроспиннинг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