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79411B - 基于无芯光纤的背光模组 - Google Patents

基于无芯光纤的背光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79411B
CN114879411B CN202210736570.1A CN202210736570A CN114879411B CN 114879411 B CN114879411 B CN 114879411B CN 202210736570 A CN202210736570 A CN 202210736570A CN 114879411 B CN114879411 B CN 1148794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rce
coreless
optical fiber
assembly
coreless opt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3657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79411A (zh
Inventor
杨帆
陈俐闯
钟鸿杰
谢沛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Konka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Konka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Konka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Konka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3657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7941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794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794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794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794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 G02F1/133607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the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 including light directing or refracting elements, e.g. prisms or lens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基于无芯光纤的背光模组,涉及显示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的双面显示器制造成本较高,无法实现模组轻薄化的设计。所述双面显示模组包括第一膜片组件、第二膜片组件以及无芯光纤,所述无芯光纤盘布设置于所述第一膜片组件与第二膜片组件之间。本申请使用无芯光纤代替了传统的导光板,造价成本较传统的背靠背结构的双面显示器低,并且由于无芯光纤的厚度为50‑200μm,基于无芯光纤的背光模组极限可做到0.5mm的厚度,使得模组重量和厚度实现了轻量化和轻薄化。

Description

基于无芯光纤的背光模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基于无芯光纤的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在万物互联的时代背景下,显示端是互联实现价值共生不可缺少的环节,显示端作为大数据交会的人机交互端,是万物互联的最重要的终端出入口,因此发展显示终端对万物互联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其中,双面显示,因其正反面都可实现有效的显示,在商业、旅游业中,为客户提供有效的可视化的管理,保护客户的知情权。为此,发展双面显示技术在万物互联的时代背景下具有重大意义。
当下,现有的双面显示技术大多是基于两台侧入式显示模组,使用背靠背贴合的结构构成的双面显示器,由于侧入式显示模组需要将光源设置于模组的一侧或两侧,并借助导光板来实现光源光线的传导,而当下导光板的厚度一般为2mm,传统的背靠背结构的双面显示器因为大多使用背靠背贴合结构,需要使用2块导光板为显示的正反面输出光源,因此决定了整机厚度最薄仅能做到10mm,且制造成本较高,无法实现模组轻薄化的设计,因而极大地限制了双面显示器的发展。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基于无芯光纤的背光模组,以解决现有的双面显示器制造成本较高,无法实现模组轻薄化的设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基于无芯光纤的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光源组件、第一膜片组件、第二膜片组件以及无芯光纤,所述光源组件与所述无芯光纤连接,所述无芯光纤盘布设置于所述第一膜片组件与第二膜片组件之间。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膜片组件以及所述第二膜片组件均具有显示区域和位于所述显示区域外侧的非显示区域;所述无芯光纤包括包层以及涂敷层,所述包层盘布设置于所述第一膜片组件与第二膜片组件之间,所述涂敷层覆盖设置于所述包层上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所覆盖的位置。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设置于所述第一膜片组件与第二膜片组件的一侧,所述光源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座内。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无芯光纤靠近光源组件的排布比远离光源组件的排布分散。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无芯光纤靠近光源组件的排列间隙为1.0-10mm,所述无芯光纤远离光源组件的排布间隙为0-1.0mm。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光源组件包括第一外置光源以及第二外置光源,所述第一外置光源与所述无芯光纤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外置光源与所述无芯光线的另一端连接。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基体,所述基体设置于所述第一膜片组件与第二膜片组件之间,用于固定所述无芯光纤。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体内壁覆盖设置有反射膜。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双面显示模组,包括如上所述的基于无芯光纤的背光模组,以及第一显示面板与第二显示面板,所述背光模组设置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之间。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了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双面显示模组。
有益效果:本申请使用无芯光纤代替了传统的导光板,造价成本较传统的背靠背结构的双面显示器低,并且由于无芯光纤的厚度为50-200μm,基于无芯光纤的背光模组极限可做到0.5mm的厚度,使得模组重量和厚度实现了轻量化和轻薄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符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基于无芯光纤的背光模组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基于无芯光纤的背光模组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基于无芯光纤的背光模组中无芯光纤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01、第一膜片组件;02、第二膜片组件;03、无芯光纤;31、包层;32、涂敷层;04、安装座;05、光源组件;51、第一外置光源;52、第二外置光源;06、基体;07、反射膜;08、固定胶。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提供基于无芯光纤的背光模组,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申请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申请内容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基于无芯光纤的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光源组件05、第一膜片组件01、第二膜片组件02以及无芯光纤03,所述光源组件05与所述无芯光纤03连接,所述光源组件05为所述无芯光纤03提供光源,所述无芯光纤03盘布设置于所述第一膜片组件01与第二膜片组件02之间,也就是说,所述光源组件05通过无芯光纤03将光导入第一膜片组件01与第二膜片组件02之间,本申请使用无芯光纤03代替了传统的导光板,造价成本较传统的背靠背结构的双面显示器低,并且由于无芯光纤03的厚度为50-200μm,基于无芯光纤的背光模组极限可做到0.5mm的厚度,使得模组重量和厚度实现了轻量化和轻薄化。
如图1-3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膜片组件01以及所述第二膜片组件02均具有显示区域A和位于所述显示区域A外侧的非显示区域,其中,所述显示区域可以位于第一膜片组件01以及所述第二膜片组件02的左边或右边,所述显示区域也可以位于第一膜片组件01以及所述第二膜片组件02的上边或者下边,本实施例优选将显示区域位于第一膜片组件01以及所述第二膜片组件02的中间位置;所述无芯光纤03包括包层31以及涂敷层32,所述包层31用于传输光线,所述包层31盘布设置于所述第一膜片组件01与第二膜片组件02之间,所述涂敷层32覆盖设置于所述包层31上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所覆盖的位置,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膜片组件01以及所述第二膜片组件02之间的显示区域A是用于显示的,那么所述非显示区域指的是在第一膜片组件01以及所述第二膜片组件02之间排除显示区域A的区域,而在该区域的包层31外覆盖涂敷层32;本实施例的涂敷层32覆盖设置于所述包层31上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所覆盖的位置的目的一方面可以包裹包层31,为包层31提供保护,另一方面还可以防止包层31中的光外泄于非显示区域;为了让光仅在有效的区域进行外射,也就是仅在第一膜片组件01以及第二膜片组件02中间区域的显示区域A发射,本实施例仅将所述包层31位于相对第一膜片组件01以及第二膜片组件02的显示区域A处脱离涂敷层32,以使无芯光纤03内部的光纤仅在第一膜片组件01以及第二膜片组件02的显示区域A得以外泄,从而提高光的利用率。其中,由于无芯光纤03是包括包层31以及涂敷层32的,那么本实施例需要将相对第一膜片组件01以及第二膜片组件02的显示区域A的包层31区域上的涂覆层去除,处理过程可以为:先对无芯光纤03进行预处理,使用酒精清洗无芯光纤03表面,然后使用剥线钳,对需要去除的涂敷层32进行剥离,剥离后再次使用酒精,将残留在无芯光纤03的包层31上的异物进行清理即可。
由于传统的双面显示技术一般使用LED或CCFL作为光源,由于导光板的特性,光源需要放置于模组内部,为达到双面显示的高亮度,传统的双面显示技术不得不提高光源的功率,不可避免的,会导致模组的温度升高,最终导致双面显示的玻璃表面温度过高,容易烫伤用户,为了解决该问题,如图1-2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安装座04,所述安装座04设置于所述第一膜片组件01与第二膜片组件02的一侧,所述光源组件05设置于所述安装座04内,所述安装座04为不导热的材料制成的,本实施例通过将光源组件05放置于第一膜片组件01与第二膜片组件02外,不仅使得第一膜片组件01与第二膜片组件02内无任何发热元器件,以解决了传统的模组发热的问题,而且相对传统的光源组件05,本实施例将光源组件05设置在安装座04内,无需占用第一膜片组件01与第二膜片组件02之间的空间,可以进一步减小模组的厚度,使得背光模组更加轻薄化。
如图1-3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因将相对第一膜片组件01以及第二膜片组件02的显示区域A的包层31区域上的涂覆层去除,去除涂敷层后的无芯光纤的外泄光能力是一致的,只是无芯光纤03内部的光能量会逐步衰减,也就是距离光源较近处的外泄光强度较大,外泄的光通量较大;距离光源较远处的外泄光强度较小,外泄的光通量较小,本实施例将所述无芯光纤03靠近光源组件05的排布比远离光源组件05的排布分散,也就是通过调整光纤排列的紧密程度解决光出射强度的均匀性,如靠近光源的光纤光强度较大,则此处的光纤排布较疏,远离光源的光纤光强度较弱,则此处的光纤排布较密,以提高模组的光一致性。
进一步地,为达到更好的主观视觉效果,所述无芯光纤03靠近光源组件05的排列间隙为1.0-10mm,所述无芯光纤03远离光源组件05的排布间隙为0-1.0mm。
如图1-2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为了方便调整以及提高所述光源组件05的亮度,所述光源组件05包括第一外置光源51以及第二外置光源52,所述第一外置光源51与所述无芯光纤0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外置光源52与所述无芯光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外置光源51相对于第一膜片组件01或第二膜片组件02与所述第二外置光源52对称设置。
如图1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置光源51与第二外置光源52采用的光源类型与型号是一样的,所述第一外置光源51以及第二外置光源52可以为高功率光源,例如,所述第一外置光源51或第二外置光源52可以为高功率蓝光光源或高功率白光光源等。
如图1-2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基体06,所述基体06设置于所述第一膜片组件01与第二膜片组件02之间,所述无芯光纤03通过兰丁胶或其他固定胶08固定于基体06上。
如图1-2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基体06内壁覆盖设置有反射膜07,其中,所述反射膜07可以为镀银反射膜07,所述镀银反射膜07能够对向基体06外射的无效光进行反射重新进入第一膜片组件01与第二膜片组件02之间的区域,使得无芯光纤03外泄的光始终在第一膜片组件01与第二膜片组件02之间的区域传播,提高光能的利用率;其中,所述基体06以及反射膜07上开设无芯光纤03入线口与无芯光纤03出线口,以供无芯光纤03与第一外置光源51以及第二外置光源52连接。
如图1-2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膜片组件01与第二膜片组件02的构成均相同,均是用来优化视效的,避免直接能看到无芯光纤03,根据外置光源的功率、及光色波长的不同,所述第一膜片组件01与第二膜片组件02的组成具体是可以灵活搭配的,可以为量子点膜片、扩散膜片、增亮膜片、DOP膜片、MOP膜片、DBEF膜片、COP膜片等单片或多片组合而成,具体看需求而采用不同的搭配,所述第一膜片组件01以及第二膜片组件02通过挂耳与基体06固定。
本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双面显示模组,包括如上所述的基于无芯光纤的背光模组,以及第一显示面板与第二显示面板,所述背光模组设置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之间。
本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了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双面显示模组。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了基于无芯光纤的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第一膜片组件01、第二膜片组件02以及无芯光纤03,所述无芯光纤03盘布设置于所述第一膜片组件01与第二膜片组件02之间,本申请使用无芯光纤03代替了传统的导光板,造价成本较传统的背靠背结构的双面显示器低,并且由于无芯光纤03的厚度为50-200μm,基于无芯光纤的背光模组极限可做到0.5mm的厚度,使得模组重量和厚度实现了轻量化和轻薄化。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6)

1.基于无芯光纤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光源组件、第一膜片组件、第二膜片组件以及无芯光纤,所述光源组件与所述无芯光纤连接,所述无芯光纤盘布设置于所述第一膜片组件与第二膜片组件之间,所述第一膜片组件和所述第二膜片组件均为导光片组件;所述无芯光纤靠近光源组件的排布比远离光源组件的排布分散,通过调整所述无芯光纤的排布紧密程度进而调整背光模组发光的均匀性,
所述第一膜片组件以及所述第二膜片组件均具有显示区域和位于所述显示区域外侧的非显示区域;所述无芯光纤包括包层以及涂敷层,所述包层盘布设置于所述第一膜片组件与第二膜片组件之间,所述涂敷层覆盖设置于所述包层上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所覆盖的位置,
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设置于所述第一膜片组件与第二膜片组件的一侧,所述光源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座内,
所述光源组件包括第一外置光源以及第二外置光源,所述第一外置光源与所述无芯光纤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外置光源与所述无芯光纤的另一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芯光纤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无芯光纤靠近光源组件的排列间隙为1.0-10mm,所述无芯光纤远离光源组件的排布间隙为0-1.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芯光纤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基体,所述基体设置于所述第一膜片组件与第二膜片组件之间,用于固定所述无芯光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无芯光纤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内壁覆盖设置有反射膜。
5.双面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无芯光纤的背光模组,以及第一显示面板与第二显示面板,所述背光模组设置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之间。
6.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面显示模组。
CN202210736570.1A 2022-06-27 2022-06-27 基于无芯光纤的背光模组 Active CN1148794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36570.1A CN114879411B (zh) 2022-06-27 2022-06-27 基于无芯光纤的背光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36570.1A CN114879411B (zh) 2022-06-27 2022-06-27 基于无芯光纤的背光模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79411A CN114879411A (zh) 2022-08-09
CN114879411B true CN114879411B (zh) 2023-10-20

Family

ID=82683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36570.1A Active CN114879411B (zh) 2022-06-27 2022-06-27 基于无芯光纤的背光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79411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38458A (ja) * 1992-10-26 1994-05-20 Hitachi Ltd 液晶表示装置のバックライト方式
CN2580455Y (zh) * 2002-11-21 2003-10-15 许宗成 液晶荧幕中的扩散膜与棱镜膜
CN101903816A (zh) * 2007-12-17 2010-12-01 日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可见光波导用光波导
CN103858033A (zh) * 2011-10-12 2014-06-11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立体显示照明设备及包含其的自动立体显示装置
CN105158977A (zh) * 2015-10-20 2015-12-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组件以及使用该光学组件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9725463A (zh) * 2019-03-14 2019-05-07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光纤导光液晶背光模组
CN113985658A (zh) * 2021-10-29 2022-01-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装置
CN114077099A (zh) * 2021-11-24 2022-02-22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侧开口光纤的背光结构以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38458A (ja) * 1992-10-26 1994-05-20 Hitachi Ltd 液晶表示装置のバックライト方式
CN2580455Y (zh) * 2002-11-21 2003-10-15 许宗成 液晶荧幕中的扩散膜与棱镜膜
CN101903816A (zh) * 2007-12-17 2010-12-01 日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可见光波导用光波导
CN103858033A (zh) * 2011-10-12 2014-06-11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立体显示照明设备及包含其的自动立体显示装置
CN105158977A (zh) * 2015-10-20 2015-12-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组件以及使用该光学组件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9725463A (zh) * 2019-03-14 2019-05-07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光纤导光液晶背光模组
CN113985658A (zh) * 2021-10-29 2022-01-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装置
CN114077099A (zh) * 2021-11-24 2022-02-22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侧开口光纤的背光结构以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79411A (zh) 2022-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720426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WO2004068207A1 (en) Optical film structure, illumination apparatus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201227084A (en) Backlight module
KR20080018726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CN102095138A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KR20090054722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 표시장치
KR101777528B1 (ko) 백라이트 모듈 및 백라이트 모듈을 사용하는 액정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20060171164A1 (en) Optical film structure, illlumination apparatus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9494722B2 (en) Backlight module
WO2020187105A1 (zh) 反射式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54469B (zh) 超薄型液晶显示器
TWI697710B (zh) 顯示設備
CN101303431A (zh) 导光板及制造导光板的方法
CN113985658A (zh)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装置
CN114879411B (zh) 基于无芯光纤的背光模组
WO2018145325A1 (zh) 背光组件及液晶显示模组
US20210003769A1 (en) Light guide pl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backlight module, display device and terminal
CN108663842B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215769269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2365372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KR101705899B1 (ko) 에지형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JP2001125102A (ja) 液晶表示装置
WO2018120326A1 (zh) 一种侧入式背光模板的led入光方法
CN114077099A (zh) 一种基于侧开口光纤的背光结构以及显示装置
CN220438716U (zh) 能够提高led光线耦合效率的背光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