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77595A - 隧道施工温控系统 - Google Patents

隧道施工温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77595A
CN114877595A CN202210535643.0A CN202210535643A CN114877595A CN 114877595 A CN114877595 A CN 114877595A CN 202210535643 A CN202210535643 A CN 202210535643A CN 114877595 A CN114877595 A CN 1148775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heat dissipation
channel
cooling
cool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3564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智良
吴豪
俞培德
郭付军
周小磊
詹晨菲
顾永升
高可可
冯超强
崔国庆
闫志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Engineering Equipment Group Co Ltd CREG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Engineering Equipment Group Co Ltd CRE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Engineering Equipment Group Co Ltd CREG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Engineering Equipment Group Co Ltd CREG
Priority to CN20221053564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77595A/zh
Publication of CN1148775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775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2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liquids, e.g. brin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FSAFETY DEVICES, TRANSPORT, FILLING-UP, RESCUE, VENTILATION, OR DRAINING IN OR OF MINES OR TUNNELS
    • E21F3/00Cooling or drying of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D29/005Mounting of control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D2600/06Controlling according to a predetermined profil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log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施工温控系统,包括环境冷却机构以及水冷却机构,环境冷却机构用于冷却施工环境的空气,水冷却机构具有第一冷却通道和第一散热通道,第一冷却通道、环境冷却机构的散热结构以及施工设备的散热结构依次连通形成第一内循环水路,第一冷却通道用于对第一内循环水路的水流进行冷却,第一散热通道分别与外部进水管道和外部回水管道连通形成第一外循环水路。本发明能提高水冷却机构冷却内部水流的效果,利用温度最低的水流带走环境冷却机构运行产生的热量,提高其冷却施工环境的效果,整个施工环境的温度降低,避免施工设备在高温状态下运行而出现故障,为隧道施工的作业人员提供了一个更舒适的作业环境,有利于提高施工的效率。

Description

隧道施工温控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隧道施工温控系统。
背景技术
岩石隧道掘进机(简称TBM)主要利用回转刀具破碎岩石并向前掘进,集开挖、支护、出渣为一体,可以实现隧道一次成型,是隧道开挖的重要装备。在TBM进行隧道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冷却水,以对主驱动装置以及配套装置(如液压泵站、变频柜等)进行冷却,但在高温地区进行隧道施工时,由于外水温度高,设备产热严重,设备工作区域环境温度难以忍受。目前采用的冷却技术:配套装置的冷却通过内水循环系统进行冷却,内水循环的热量通过板式散热器由外冷却水带走。当外水较高时,通过在井口配置冷却水塔、加大外冷却水进水量,增大盾构机上板式散热器,造成施工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隧道施工温控系统,以解决目前在高温地区进行隧道施工时由于外水温度高造成设备产热严重而需要配置其他冷却装置造成施工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提供一种隧道施工温控系统,包括环境冷却机构以及水冷却机构,所述环境冷却机构用于冷却施工环境的空气,所述水冷却机构具有第一冷却通道和第一散热通道,所述第一冷却通道、所述环境冷却机构的散热结构以及所述施工设备的散热结构依次连通形成第一内循环水路,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用于对所述第一内循环水路的水流进行冷却,所述第一散热通道分别与外部进水管道和外部回水管道连通形成第一外循环水路。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冷却通道通过冷却回水管道与所述施工设备的散热结构相连通,所述冷却回水管道上沿水流的输送方向依次设有冷却回水温度表和冷却回水控制阀。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散热通道的进水端通过第一散热进水管道与所述外部进水管道相连通,所述第一散热通道的出水端通过第一散热出水管道与所述外部回水管道相连通,所述第一散热进水管道上设有第一散热进水控制阀,所述第一散热出水管道上沿水流的输送方向依次设有第一散热出水控制阀以及第一散热出水温度表。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隧道施工温控系统还包括内水泵站,所述内水泵站的散热结构内具有第二冷却通道和第二散热通道;所述外部进水管道、所述第二散热通道以及所述外部回水管道依次连通形成第二外循环水路;所述第二冷却通道、所述内水泵站、所述施工设备的散热结构依次连通形成第二内循环水路,所述第二散热通道内的水流用于冷却所述第二冷却通道内的水流。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在施工环境的温度高于第一设定温度的状态下,外部水流在所述第一外循环水路中循环,内部水流在所述内循环水路中循环;在施工环境的温度低于所述第一设定温度的状态下,所述水冷却机构和所述环境冷却机构均为停用状态,外部水流在所述第二外循环水路中循环,内部水流在所述第二内循环水路中循环。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环境冷却机构的散热结构的一侧设有旁路管道,内部水流在所述第一内循环水路或所述第二内循环水路循环时能经所述旁路管道流入所述施工设备的散热结构中。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环境冷却机构的散热结构通过第二散热进水管道与所述水冷却机构的冷却通道相连通,所述环境冷却机构的散热结构通过第二散热出水管道与所述施工设备的散热结构相连通,且所述旁路管道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二散热进水管道的进水端相连通,所述旁路管道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二散热出水管道的出水端相连通,所述第二散热进水管道上沿水流的输送方向依次设有第二散热进水温度表以及第二散热进水控制阀,所述第二散热出水管道上沿水流的输送方向依次设有第二散热出水控制阀以及第二散热出水温度表,所述旁路管道上设有旁路控制阀。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散热通道的进水端通过第三散热进水管道与所述外部进水通道与所述外部进水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二散热通道的出水端通过第三散热出水管道与所述外部回水管道相连通,所述第三散热进水管道上沿水流的输送方向依次设有第三散热进水温度表以及第三散热进水控制阀,所述第三散热出水管道上沿水流的输送方向依次设有第三散热出水控制阀以及第三散热出水温度表。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环境冷却机构的散热结构的出水端还通过第五散热出水管道与所述水冷却机构的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一冷却通道、所述环境冷却机构的散热结构、以及所述第五散热出水管道依次连通形成第三内循环水路;其中,在施工环境的温度高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所述施工设备检修的状态下,内部水流在所述第三内循环水路中循环,外部水流在所述第一外循环水路中循环。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施工设备的散热结构包括主驱动装置的散热结构以及至少一配套装置的散热结构,所述主驱动装置的散热结构通过内水进水管道与所述环境冷却机构的散热结构相连通,所述主驱动装置的散热结构通过内水回水管道与所述水冷却机构相连通,所述配套装置的散热结构的两端通过第四散热进水管道和第四散热出水管道与所述内水进水管道和所述内水回水管道相连通。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散热进水管道上沿水流输送方向设有第四散热进水控制阀和第四散热进水温度表,所述第四散热出水管道上沿水流输送方向设有第四散热出水温度表和第四散热出水控制阀。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施工设备包括五个所述配套装置,五个所述配套装置分别为螺机驱动装置、液压泵站、变频柜以及两个空压机。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水冷却机构包括至少一制冷机;所述环境冷却机构包括至少一空冷器。
本发明的特点及优点是:
本发明的隧道施工温控系统,外部水流能从第一外循环水路进入水冷却机构的第一散热通道内对水冷却机构进行散热,内部水流能从第一内循环水路进入水冷却机构的第一冷却通道中进行冷却,冷却后的水流先进入环境冷却机构的散热结构中对环境冷却机构进行散热,再进入施工设备的散热结构中对施工设备进行散热,最后再回到水冷却机构的第一冷却通道中进行冷却,由此可知,本发明能利用外部温度较高的水带走水冷却机构运行产生的热量,从而提高其冷却内部水流的效果,利用温度最低的水流带走环境冷却机构运行产生的热量,从而提高其冷却施工环境的效果,使得整个施工环境的温度降低,再通过施工环境内冷却的空气和温度较低的水流带走施工设备运行产生的热量,从而避免施工设备在高温状态下运行而出现故障,同时为隧道施工的作业人员提供了一个更舒适的作业环境,有利于提高施工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隧道施工温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外循环水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一内循环水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二外循环水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二内循环水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三内循环水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施工设备的散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环境冷却机构的散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水冷却机构;101、第一散热通道;102、第一冷却通道;2、环境冷却机构的散热结构;3、施工设备的散热结构;31、主驱动装置的散热结构;32、配套装置的散热结构;321、螺机驱动装置的散热结构;322、液压泵站的散热结构;323、变频柜的散热结构;324、空压机的散热结构;4、内水泵站;41、内水泵站的散热结构;
5、第一外循环水路;51、第一散热进水管道;52、第一散热出水管道;53、第一散热进水控制阀;54、第一散热出水控制阀;55、第一散热出水温度表;
6、第一内循环水路;61、冷却回水温度表;62、第一冷却回水管道;63、第一冷却回水控制阀;64、第一冷却出水管道;
7、第二外循环水路;71、第三散热进水管道;72、第三散热出水管道;73、第三散热进水控制阀;74、第三散热出水控制阀;75、第三散热进水温度表;76、第三散热出水温度表;
8、第二内循环水路;81、第二冷却回水管道;82、第二冷却回水控制阀;83、第二冷却出水管道;84、第二冷却出水控制阀;
9、第三内循环水路;91、第五散热出水管道;92、第三内循环控制阀;
10、外部进水管道;11、外部回水管道;12、第二散热进水管道;121、第二散热进水控制阀;122、第二散热进水温度表;13、第二散热出水管道;131、第二散热出水控制阀;132、第二散热出水温度表;14、旁路管道;141、旁路控制阀;15、内水进水管道;16、内水回水管道;17、第四散热进水管道;171、第四散热进水温度表;172、第四散热进水控制阀;18、第四散热出水管道;181、第四散热出水控制阀;182、第四散热出水温度表;19、水温传感器;20、压力表;21、流量计;22、环境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隧道施工温控系统,包括环境冷却机构以及水冷却机构1,环境冷却机构用于冷却施工环境的空气,水冷却机构1具有第一冷却通道102和第一散热通道101,第一冷却通道102、环境冷却机构的散热结构2以及施工设备的散热结构3依次连通形成第一内循环水路6,第一冷却通道102用于对第一内循环水路6的水流进行冷却,第一散热通道101分别与外部进水管道10和外部回水管道11连通形成第一外循环水路5。
本发明的隧道施工温控系统,外部水流能从第一外循环水路5进入水冷却机构1的第一散热通道101内对水冷却机构1进行散热,内部水流能从第一内循环水路6进入水冷却机构1的第一冷却通道102中进行冷却,冷却后的水流先进入环境冷却机构的散热结构2中对环境冷却机构进行散热,再进入施工设备的散热结构3中对施工设备进行散热,最后再回到水冷却机构1的第一冷却通道102中进行冷却,由此可知,本发明能利用外部温度较高的水带走水冷却机构1运行产生的热量,从而提高其冷却内部水流的效果,利用温度最低的水流带走环境冷却机构运行产生的热量,从而提高其冷却施工环境的效果,使得整个施工环境的温度降低,再通过施工环境内冷却的空气和温度较低的水流带走施工设备运行产生的热量,从而避免施工设备在高温状态下运行而出现故障,同时为隧道施工的作业人员提供了一个更舒适的作业环境,有利于提高施工的效率。
具体的,环境冷却机构通过通风制冷冷却施工环境的空气,从而使施工环境内的施工设备的温度也降低。水冷却机构1用于将温度较高的水流制成冷水。本实施例中,环境冷却机构包括至少一空冷器。水冷却机构1包括至少一制冷机,该制冷机为高温型制冷机。本发明中所称的冷却通道为出水温度低于进水温度的通道,散热通道则为出水温度高于进水温度的通道。本发明中外部进水管道10和外部回水管道11与外部降温机构(图中未示出)相连通,该外部降温机构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冷却通道102通过第一冷却回水管道62与施工设备的散热结构3相连通,第一冷却回水管道62上沿水流的输送方向依次设有冷却回水温度表61和第一冷却回水控制阀63。通过冷却回水温度表61检测第一冷却回水管道62内的水流温度,即内部水流进入第一冷却通道102前的进水温度,进而调节水冷却机构1的制冷温度和/或通过调节冷却回水控制阀的开度。当第一冷却通道102的进水温度越高,则水冷却机构1的制冷温度越低和/或将第一冷却回水控制阀63调小,以减小内部水流进入第一冷却通道102时的流量,从而使第一冷却通道102的出水温度符合要求;当第一冷却通道102的进水温度越低,则水冷却机构1的制冷温度越高,和/或通过将第一冷却回水控制阀63调大以增大内部水流进入第一冷却通道102时的流量,使得第一冷却通道102的出水温度符合要求的同时更节能。
如图2所示,第一散热通道101的进水端通过第一散热进水管道51与外部进水管道10相连通,第一散热通道101的出水端通过第一散热出水管道52与外部回水管道11相连通,第一散热进水管道51上设有第一散热进水控制阀53,第一散热出水管道52上沿水流的输送方向依次设有第一散热出水控制阀54以及第一散热出水温度表55。通过第一散热出水温度表55检测第一散热出水管道52内的水流温度,即外部水流从第一散热通道101排出的出水温度,进而根据第一散热通道101的出水温度调节第一散热进水控制阀53和第一散热出水控制阀54的开度。当从第一散热通道101的出水温度越高,则第一散热进水控制阀53和第一散热出水控制阀54的开度越大,以增大外部水流进入第一散热通道101时的流量,从而通过更多的外部水流对水冷却机构1进行散热。具体的,第一散热出水管道52上还设有流量计21,以测量第一散热出水管道52内的流量。第一散热进水控制阀53和第一散热出水控制阀54均采用可调节流量的蝶阀。
如图1、图4以及图5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隧道施工温控系统还包括内水泵站4,内水泵站的散热结构41内具有第二冷却通道和第二散热通道;外部进水管道10、第二散热通道以及外部回水管道11依次连通形成第二外循环水路7;第二冷却通道、内水泵站4、施工设备的散热结构3依次连通形成第二内循环水路8,第二散热通道内的水流用于冷却第二冷却通道内的水流。通过设置第二外循环水路7和第二内循环水路8,从而能根据需要选择性地将内部水流在第一内循环水路6和/或在第二内循环水路8中循环,以及能选择性地将外部水流在第一外循环水路5和/或在第二外循环水路7中循环。此外,外部水流在进入第二散热通道时不仅能带走第二冷却通道中内部水流的热量,还能带走内水泵站4运行产生的热量。
如图2、图3、图4以及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在施工环境的温度高于第一设定温度的状态下,外部水流在第一外循环水路5中循环,内部水流在第一内循环水路6中循环;在施工环境的温度低于第一设定温度的状态下,水冷却机构1和环境冷却机构均为停用状态,外部水流在第二外循环水路7中循环,内部水流在第二内循环水路8中循环。当施工环境的温度高于第一设定温度时,如夏季时,外部水流的温度也相对较高,因此,通过运行水冷却机构1并使内部水流在第一内循环水路6中循环,从而使内部水流的温度降低,并将外部水流在第一外循环水路5中循环,从而通过外部水流将水冷却机构1运行产生的热量带走,进而使施工环境的温度降低。当施工环境的温度低于第一设定温度时,如春季、秋季或者冬季时,外部水流的温度也相对较低,通过外部水流与内部水流在内水泵站的散热结构41内进行换热,即内部水流的热量在经过第二冷却通道时被第二散热通道内的外部水流带走,便能达到温控需求,无需水冷却机构1对内部水流进行制冷,更节能。
具体的,隧道施工温控系统还包括多个用于对环境温度进行检测并将环境温度信息传输至环境冷却机构和水冷却机构的环境温度传感器22,环境温度传感器22的设置位置不具体限制,能够检测施工环境的温度即可。本发明的隧道施工温控系统能根据需要设定第一设定温度,环境冷却机构和水冷却机构1将施工环境温度和第一设定温度进行对比并根据对比情况对其自身的制冷温度进行调节,从而实现对施工环境温度的智能调控。当施工环境温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时,环境冷却机构的制冷温度和水冷却机构1的制冷温度均降低,当施工环境温度降低至低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差值超出预设范围时,环境冷却机构的制冷温度和水冷却机构1的制冷温度均提高。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定温度为30摄氏度,预设范围为5摄氏度,当施工环境的温度大于30摄氏度时便运行第一内循环水路6,当施工环境经环境冷却机构冷却后仍高于30摄氏度则控制环境冷却机构的制冷温度和水冷却机构1的制冷温度均降低,当施工环境的温度被冷却至低于25摄氏度时便控制环境冷却机构的制冷温度和水冷却机构1的制冷温度均提高。内部水流在第一内循环水路6和第二内循环水路8中循环时均通过内水泵站4提供输送动力。内部水流在第一内循环水路中循环时,经水冷却机构1冷却后的水流先进入环境冷却机构的散热结构2中对环境冷却机构进行散热再通过内水泵站4输送至施工设备的散热结构3中,由于进入内水泵站4中的水流温度不高,且有环境冷却机构对环境进行冷却,因此无需再通过内部水流对内水泵站4进行散热。水冷却机构1和内水泵站4内均设有至少一水温传感器19,以检测内部水流通过时的温度。水冷却机构1和内水泵站4的具体结构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图3以及图5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环境冷却机构的散热结构2的一侧设有旁路管道14,内部水流在第一内循环水路6或第二内循环水路8循环时能经旁路管道14流入施工设备的散热结构3。通过设置旁路管道14,从而根据需要选择性地将内部水流经环境冷却机构的散热结构2进入施工设备的散热结构3和/或经旁路管道14进入施工设备的散热结构3中。本实施例中,当内部水流在第一内循环水路6中循环时,若仅通过一部分水流便能使环境冷却机构的散热符合要求,则可以使另一部分水流直接从旁路管道14流入施工设备的散热结构3中进行散热。
如图7所示,环境冷却机构的散热结构2通过第二散热进水管道12与水冷却机构1的第一冷却通道102相连通,环境冷却机构的散热结构2通过第二散热出水管道13与内水泵站4相连通,且旁路管道14的进水端与第二散热进水管道12的进水端相连通,旁路管道14的出水端与第二散热出水管道13的出水端相连通,第二散热进水管道12上沿水流的输送方向依次设有第二散热进水温度表122以及第二散热进水控制阀121,第二散热出水管道13上沿水流的输送方向依次设有第二散热出水控制阀131以及第二散热出水温度表132,旁路管道14上设有旁路控制阀141。通过第二散热进水温度表122检测第二散热进水管道12内的水流温度,即内部水流进入环境冷却机构的散热结构2前的进水温度,通过第二散热出水温度表132检测第二散热出水管道13内的水流温度,即内部水流从环境冷却机构的散热结构2排出的出水温度,进而根据环境冷却机构的散热结构2的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调节第二散热进水控制阀121、第二散热出水控制阀131以及旁路控制阀141的开度,从而分别调节环境冷却机构的散热结构2和旁路管道14内水流的流量。具体的,第二散热进水控制阀121、第二散热出水控制阀131以及旁路控制阀141均采用可调节流量的蝶阀。
如图4所示,第二散热通道的进水端通过第三散热进水管道71与外部进水通道与外部进水通道相连通,第二散热通道的出水端通过第三散热出水管道72与外部回水管道11相连通,第三散热进水管道71上沿水流的输送方向依次设有第三散热进水温度表75以及第三散热进水控制阀73,第三散热出水管道72上沿水流的输送方向依次设有第三散热出水控制阀74以及第三散热出水温度表76。通过第三散热进水温度表75检测第三散热进水管道71内的水流温度,即外部水流进入第二散热通道前的进水温度,通过第三散热出水温度表76检测第三散热出水管道72内的水流温度,即外部水流从第二散热通道排出的出水温度,进而根据第二散热通道的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调节第三散热进水控制阀73和第三散热出水控制阀74的开度。当从第二散热通道的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越高,则第三散热进水控制阀73和第三散热出水控制阀74的开度越大,以增大外部水流进入第二散热通道时的流量,从而通过更多的外部水流对经过第二冷却通道的内部水流进行散热。
具体的,第三散热进水管道71和第三散热出水管道72上还设有用于检测内部压力的压力表20。内水泵站4与环境冷却机构的散热结构2之间也设有压力表20,以检测内水泵站4的出水压力。第三散热进水控制阀73和第三散热出水控制阀74均采用可调节流量的蝶阀。内水回水管道16通过第二冷却回水管道81与第二冷却通道的进水端相连通,第二冷却通道的出水端通过第二冷却出水管道83与第一冷却出水管道64相连通,第一冷却通道102的出水端依次通过第一冷却出水管道64和内水泵站4与环境冷却机构的散热结构2相连通,第二冷却回水管道81上设有第二冷却回水控制阀82,第二冷却出水管道83上设有第二冷却出水控制阀84。通过第二冷却回水控制阀82和第二冷却出水控制阀84调节第二内循环水路8的流量,以调节第二内循环水路8中内部水流和第二外循环水路7中外部水流的换热效果。第二冷却回水控制阀82和第二冷却出水控制阀84均采用可调节流量的蝶阀。
如图6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环境冷却机构的散热结构2的出水端还通过第五散热出水管道91与水冷却机构1的第一冷却通道102相连通,第一冷却通道102、环境冷却机构的散热结构2、以及第五散热出水管道91依次连通形成第三内循环水路9;其中,在施工环境的温度高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施工设备检修的状态下,内部水流在第三内循环水路9中循环,外部水流在第一外循环水路5中循环。通过设置第五散热出水管道,使得高温环境下对施工设备检修时,无需将内部水流输送至施工设备的散热结构3内进行散热,水冷却机构1产生的冷却水只需对环境冷却机构进行散热,确保环境冷却机构能将高温环境进行冷却。具体的,第五散热出水管道91上设有第三内循环控制阀92。
如图7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施工设备的散热结构3包括主驱动装置的散热结构31以及至少一配套装置的散热结构32,主驱动装置的散热结构31通过内水进水管道15与环境冷却机构的散热结构2相连通,主驱动装置的散热结构31通过内水回水管道16与水冷却机构1相连通,配套装置的散热结构32的两端通过第四散热进水管道17和第四散热出水管道18与内水进水管道15和内水回水管道16相连通。内部水流分别进入主驱动装置的散热结构31和至少一配套装置的散热结构32中进行散热,确保主驱动装置以及配套装置均能正确运行。
如图7所示,第四散热进水管道17上沿水流输送方向设有第四散热进水控制阀172和第四散热进水温度表171,第四散热出水管道18上沿水流输送方向设有第四散热出水温度表182和第四散热出水控制阀181。通过第四散热进水温度表171检测第四散热进水管道17内的水流温度,即内部水流进入配套装置的散热结构32前的进水温度,通过第四散热出水温度表182检测第四散热出水管道18内的水流温度,即内部水流从配套装置的散热结构32排出的出水温度,进而根据配套装置的散热结构32的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调节第四散热进水控制阀172和第四散热出水控制阀181的开度。当配套装置的散热结构32的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相差越小,说明该配套装置的散热结构32所带的热量越少,配套装置的散热越符合要求,则可以将第四散热进水控制阀172开度调小;当配套装置的散热结构32的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相差越大,说明该配套装置的散热结构32所带的热量越多,则可以将第四散热进水控制阀172的开度调大,以增大内部水流进入配套装置的散热结构32时的流量,从而通过更多的内部水流对配套装置进行散热。具体的,第四散热进水控制阀172采用可调节流量的球阀。第四散热出水控制阀181采用截止阀,内水回水管道16内的水流不会从第四散热出水管道18进入配套装置的散热结构32中。
如图8所示,施工设备包括五个配套装置,五个配套装置分别为螺机驱动装置、液压泵站、变频柜以及两个空压机。内部水流从内水进水管道15分别流入主驱动装置的散热结构31、螺机驱动装置的散热结构321、液压泵站的散热结构322、变频柜的散热结构323以及两个空压机的散热结构324。可选的,根据散热的需要,将其他配套装置的散热结构与第一内循环水路和第二内循环水路相连通。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申请文件公开的内容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或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3)

1.一种隧道施工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境冷却机构以及水冷却机构,所述环境冷却机构用于冷却施工环境的空气,所述水冷却机构具有第一冷却通道和第一散热通道,所述第一冷却通道、所述环境冷却机构的散热结构以及所述施工设备的散热结构依次连通形成第一内循环水路,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用于对所述第一内循环水路的水流进行冷却,所述第一散热通道分别与外部进水管道和外部回水管道连通形成第一外循环水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施工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冷却通道通过冷却回水管道与所述施工设备的散热结构相连通,所述冷却回水管道上沿水流的输送方向依次设有冷却回水温度表和冷却回水控制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施工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散热通道的进水端通过第一散热进水管道与所述外部进水管道相连通,所述第一散热通道的出水端通过第一散热出水管道与所述外部回水管道相连通,所述第一散热进水管道上设有第一散热进水控制阀,所述第一散热出水管道上沿水流的输送方向依次设有第一散热出水控制阀以及第一散热出水温度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施工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隧道施工温控系统还包括内水泵站,所述内水泵站的散热结构内具有第二冷却通道和第二散热通道;所述外部进水管道、所述第二散热通道以及所述外部回水管道依次连通形成第二外循环水路;所述第二冷却通道、所述内水泵站、所述施工设备的散热结构依次连通形成第二内循环水路,所述第二散热通道内的水流用于冷却所述第二冷却通道内的水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隧道施工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施工环境的温度高于第一设定温度的状态下,外部水流在所述第一外循环水路中循环,内部水流在所述内循环水路中循环;在施工环境的温度低于所述第一设定温度的状态下,所述水冷却机构和所述环境冷却机构均为停用状态,外部水流在所述第二外循环水路中循环,内部水流在所述第二内循环水路中循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隧道施工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境冷却机构的散热结构的一侧设有旁路管道,内部水流在所述第一内循环水路或所述第二内循环水路循环时能经所述旁路管道流入所述施工设备的散热结构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隧道施工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境冷却机构的散热结构通过第二散热进水管道与所述水冷却机构的冷却通道相连通,所述环境冷却机构的散热结构通过第二散热出水管道与所述施工设备的散热结构相连通,且所述旁路管道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二散热进水管道的进水端相连通,所述旁路管道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二散热出水管道的出水端相连通,所述第二散热进水管道上沿水流的输送方向依次设有第二散热进水温度表以及第二散热进水控制阀,所述第二散热出水管道上沿水流的输送方向依次设有第二散热出水控制阀以及第二散热出水温度表,所述旁路管道上设有旁路控制阀。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隧道施工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散热通道的进水端通过第三散热进水管道与所述外部进水通道与所述外部进水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二散热通道的出水端通过第三散热出水管道与所述外部回水管道相连通,所述第三散热进水管道上沿水流的输送方向依次设有第三散热进水温度表以及第三散热进水控制阀,所述第三散热出水管道上沿水流的输送方向依次设有第三散热出水控制阀以及第三散热出水温度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施工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境冷却机构的散热结构的出水端还通过第五散热出水管道与所述水冷却机构的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一冷却通道、所述环境冷却机构的散热结构、以及所述第五散热出水管道依次连通形成第三内循环水路;
其中,在施工环境的温度高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所述施工设备检修的状态下,内部水流在所述第三内循环水路中循环,外部水流在所述第一外循环水路中循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施工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工设备的散热结构包括主驱动装置的散热结构以及至少一配套装置的散热结构,所述主驱动装置的散热结构通过内水进水管道与所述环境冷却机构的散热结构相连通,所述主驱动装置的散热结构通过内水回水管道与所述水冷却机构相连通,所述配套装置的散热结构的两端通过第四散热进水管道和第四散热出水管道与所述内水进水管道和所述内水回水管道相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隧道施工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散热进水管道上沿水流输送方向设有第四散热进水控制阀和第四散热进水温度表,所述第四散热出水管道上沿水流输送方向设有第四散热出水温度表和第四散热出水控制阀。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隧道施工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工设备包括五个所述配套装置,五个所述配套装置分别为螺机驱动装置、液压泵站、变频柜以及两个空压机。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施工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冷却机构包括至少一制冷机;所述环境冷却机构包括至少一空冷器。
CN202210535643.0A 2022-05-17 2022-05-17 隧道施工温控系统 Pending CN1148775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35643.0A CN114877595A (zh) 2022-05-17 2022-05-17 隧道施工温控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35643.0A CN114877595A (zh) 2022-05-17 2022-05-17 隧道施工温控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77595A true CN114877595A (zh) 2022-08-09

Family

ID=826753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35643.0A Pending CN114877595A (zh) 2022-05-17 2022-05-17 隧道施工温控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77595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41706Y (zh) * 2008-08-19 2009-05-20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敞开式隧道掘进机废水循环再利用装置
CN207963066U (zh) * 2018-03-08 2018-10-12 大冶有色湖北重型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盾构机环境温度智能控制系统
CN109209466A (zh) * 2018-11-19 2019-01-15 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盾构隧道施工降温装置及降温方法
CN109944598A (zh) * 2019-04-19 2019-06-28 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掘进机内循环水冷却装置
CN110617099A (zh) * 2019-10-30 2019-12-27 武汉大学 隧道降温系统及降温方法
CN213775429U (zh) * 2020-10-15 2021-07-23 中铁工程装备集团盾构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温湿度调节系统
CN214172681U (zh) * 2021-01-20 2021-09-10 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盾构隧道冷却水循环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41706Y (zh) * 2008-08-19 2009-05-20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敞开式隧道掘进机废水循环再利用装置
CN207963066U (zh) * 2018-03-08 2018-10-12 大冶有色湖北重型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盾构机环境温度智能控制系统
CN109209466A (zh) * 2018-11-19 2019-01-15 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盾构隧道施工降温装置及降温方法
CN109944598A (zh) * 2019-04-19 2019-06-28 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掘进机内循环水冷却装置
CN110617099A (zh) * 2019-10-30 2019-12-27 武汉大学 隧道降温系统及降温方法
CN213775429U (zh) * 2020-10-15 2021-07-23 中铁工程装备集团盾构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温湿度调节系统
CN214172681U (zh) * 2021-01-20 2021-09-10 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盾构隧道冷却水循环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10315B (zh) 一种复合型机房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4613668B (zh) 组合式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2425831A (zh) 无动力分体式热管空调组合机组及制冷方法
CN104640421A (zh) 空调机组
CN104633867A (zh) 复合型机房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3633039U (zh) 空调机组
CN104633873A (zh) 空调机组
CN104613667A (zh) 组合式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KR200344422Y1 (ko) 공기조절 및 엔진의 온도강하를 위한 냉매식냉각시스템
CN109579358A (zh) 一种带有半导体低温补偿经济器的热泵系统
CN102914087B (zh) 制冷机组的换热系统
CN106314083A (zh) 一种lng综合利用系统及方法
CN114877595A (zh) 隧道施工温控系统
CN209230075U (zh) 一种带有半导体低温补偿经济器的热泵系统
CN100445668C (zh) 节能型冷冻机组
CN203633038U (zh) 空调机组
CN212565938U (zh) 一种混水装置
CN207744322U (zh) 复合式电子设备散热系统
CN203489543U (zh) 热泵双节流过冷装置以及具有该装置的热泵系统
CN219795496U (zh) 集装箱式天然气压缩机组冷却装置
CN111623543A (zh) 一种基于分体式热管的井下降温及井口防冻系统
CN202392917U (zh) 无动力分体式热管空调组合机组
CN200975800Y (zh) 节能型冷冻机组
CN213983869U (zh) 一种节能型高温水循环装置
CN217080749U (zh) 压缩机测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