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95496U - 集装箱式天然气压缩机组冷却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集装箱式天然气压缩机组冷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95496U
CN219795496U CN202320912201.3U CN202320912201U CN219795496U CN 219795496 U CN219795496 U CN 219795496U CN 202320912201 U CN202320912201 U CN 202320912201U CN 219795496 U CN219795496 U CN 2197954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ator
radiating
air outlet
tubular
pip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1220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颜隆
张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sheng'an Power Technology Shand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sheng'an Power Technology Shand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sheng'an Power Technology Shand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sheng'an Power Technology Shando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1220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954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954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954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装箱式天然气压缩机组冷却装置,包括具有设备腔体的集装箱箱体,集装箱箱体的顶端中部安装有管热管呈错列布置的管式散热器组;集装箱箱体的四周外壁下部设有冷风进风口,集装箱箱体的后壁顶端设有与管式散热器组的一侧连通的热风出风口,隔热板的底端位于设备腔体内安装有与管式散热器组连通的强制散热风机,强制散热风机远离热风出风口的一侧;热风出风口处对应设有辅助出风风机,集装箱箱体上的前壁顶端设有冷风补风口;本实用新型通过错位布置的管式散热器组、强制散热风机、辅助出风风机以及冷风补风口的组合使用,用于整体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能较好的适应集装箱式天然气压缩机组,达到较好的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集装箱式天然气压缩机组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然气压缩机组,尤其涉及一种集装箱式天然气压缩机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天然气蕴藏在地下多孔隙岩层中,包括油田气、煤层气、泥火山气和生物生成气等,也有少量出于煤层。它是优质燃料和化工原料,天然气开采后需要通过压缩机组进行压缩传送,天然气压缩机组内主要系统有天然气气路系统、压缩机的润滑系统、冷却系统、气量调节系统、安全保护仪表与控制系统。现有的天然气压缩机组,其作业环境主要是室外,因此设计一种集装箱式天然气压缩机组,通过在天然气压缩机组外罩有集装箱,从而适应室外的作业环境,并且将天然气压缩机组的各个系统均集成至集装箱的箱体内,可以便于机组的整体运输。
其中,天然气压缩机组的冷却系统主要负责对润滑系统的液压油进行冷却降温,从而来保证压缩机的正常运行,避免对机组造成高温或停机给用户造成损失,用户保证天然气压缩机组的正常运行。现有的天然气压缩机组的冷却系统包括管式散热器组,管式散热器组安装在箱体的顶端,在管式散热器组的一侧设有冷却风机,将冷风吹向散热器的散热管给散热器降温,进而给液压油降温。由于当前的散热器散热管均采用并排放置的安装方式,结构参见图8和图9,散热管之间呈重叠式布置,当冷风由一侧进入至散热管后,大部分的冷风会由上下横排管之间的缝隙呈一字型流动排出,而左右相邻管之间缝隙内的热量将会留存在内部,导致散热效率低,热空气无法有效排出,影响燃气压缩机的散热,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可适用集装箱式天然气压缩机组的散热冷却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散热效率高,可较好适应集装箱且散热效果较好的集装箱式天然气压缩机组冷却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集装箱式天然气压缩机组冷却装置,包括具有设备腔体的集装箱箱体,所述集装箱箱体的顶端中部安装有管式散热器组,所述管式散热器组内的管热管呈错列布置,所述管式散热器组上设有与润滑系统的出液口连接的进液口,所述管式散热器组上设有与润滑系统的进液口连接的出液口,所述管式散热器组通过隔热板与所述设备腔体隔离;所述集装箱箱体的四周外壁下部设有冷风进风口,所述集装箱箱体的后壁顶端设有与所述管式散热器组的一侧连通的热风出风口,所述隔热板的底端位于所述设备腔体内安装有与所述管式散热器组连通的强制散热风机,所述强制散热风机远离所述热风出风口的一侧;所述热风出风口处对应设有辅助出风风机,所述集装箱箱体上的前壁顶端设有与所述管式散热器组的另一侧连通的冷风补风口。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管式散热器组包括呈前后布置的第一散热器和第二散热器,所述第一散热器的进风口与所述冷风进风口对应,所述第一散热器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二散热器的进风口对应,所述第二散热器的出风口与所述热风出风口对应,所述强制散热风机安装在所述第一散热器的底端。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散热器包括若干第一散热管,所述第一散热管的表面设有第一螺旋扰流翅片,各所述散热管的之间通过第一U型管串联连接,相邻所述第一散热管之间呈错列布置;所述第二散热器包括若干第二散热管,所述第二散热管的表面设有第二螺旋扰流翅片,各所述第二散热管的之间通过第二U型管串联连接,相邻所述第二散热管之间呈错列布置,所述第一散热器的第一散热管与所述第二散热器的第二散热管之间呈错位布置;所述第一散热管的进液口与润滑系统的出液口之间设有进液阀门,所述第一散热管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二散热管的进液口之间串联,所述第二散热管的出液口与润滑系统的进液口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强制散热风机设在所述第一散热器的底端,且沿所述第一散热器的长度方向设有两个。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集装箱式天然气压缩机组冷却装置,包括具有设备腔体的集装箱箱体,所述集装箱箱体的顶端中部安装有管式散热器组,所述管式散热器组内的管热管呈错列布置,所述管式散热器组上设有与润滑系统的出液口连接的进液口,所述管式散热器组上设有与润滑系统的进液口连接的出液口,所述管式散热器组通过隔热板与所述设备腔体隔离;所述集装箱箱体的四周外壁下部设有冷风进风口,所述集装箱箱体的后壁顶端设有与所述管式散热器组的一侧连通的热风出风口,所述隔热板的底端位于所述设备腔体内安装有与所述管式散热器组连通的强制散热风机,所述强制散热风机远离所述热风出风口的一侧;所述热风出风口处对应设有辅助出风风机,所述集装箱箱体上的前壁顶端设有与所述管式散热器组的另一侧连通的冷风补风口;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错位布置的管式散热器组、强制散热风机、辅助出风风机以及冷风补风口的组合使用,用于整体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能较好的适应集装箱式天然气压缩机组,达到较好的散热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此种冷却装置,彻底解决了因原有散热器散热管重叠导致散热不良的问题,导致高温停机影响生产现象,此种错列布置方式使得散热器在原有体积上达到150%散热效率,大大提高了集装箱燃气压缩机的运行可靠性,减少了客户的维修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集装箱箱体的后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后视角度的进风路线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侧视角度的进风路线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俯视角度的进风路线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散热器的进风路线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散热器的俯视图;
图8是背景技术中普通管式散热器组的进风路线示意图;
图9是背景技术中普通管式散热器组的俯视图;
图中:1-设备腔体;2-集装箱箱体;3-管式散热器组;31-第一散热器;32-第二散热器;4-冷风进风口;5-热风出风口;6-强制散热风机;7-辅助出风风机;8-冷风补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参见图1至图5,集装箱式天然气压缩机组冷却装置,包括具有设备腔体1的集装箱箱体2,所述集装箱箱体2的顶端中部安装有管式散热器组3,所述管式散热器组3内的管热管呈错列布置,天然气压缩机组的其他设备安装在所述设备腔体1内,所述管式散热器组3通过隔热板与所述设备腔体1隔离,保证所述管式散热器组3内的热量不会进入至所述设备腔体1内影响其他设备的使用,所述管式散热器组3上设有与润滑系统的出液口连接的进液口,所述管式散热器组3上设有与润滑系统的进液口连接的出液口,润滑系统内的高温液压油进入通过所述进液口进入至所述管式散热器组3的内部进行降温,降温后的低温液压油由所述出液口进入至润滑系统内,为天然气压缩机进行冷却降温。
参见图1至图5,所述集装箱箱体2的四周外壁下部设有冷风进风口4,所述集装箱箱体2的后壁顶端设有与所述管式散热器组3的一侧连通的热风出风口5,所述隔热板的底端位于所述设备腔体1内安装有与所述管式散热器组3连通的强制散热风机6,所述强制散热风机6远离所述热风出风口5的一侧;所述热风出风口5处对应设有辅助出风风机7,所述集装箱箱体2上的前壁顶端设有与所述管式散热器组的另一侧连通的冷风补风口8。
本实施例的冷却原理为:
在本实施例中,将所述管式散热器组3安装在所述集装箱箱体2的顶端中部,使得所述集装箱箱体2的下部、左右两侧具有较大的进风空间,利于形成进气气流;机组运行时,所述强制散热风机6转动,所述集装箱箱体2的内部形成负压,冷空气会通过所述集装箱箱体2四周的冷风进风口4进入至所述集装箱箱体2的内部,冷的流动路线参见图2、图3和图4,然后经过所述强制散热风机6进入至所述管式散热器组3内部,对所述管式散热器组3内的流动的液压油进行降温,将热量吸收形成热空气后最终由所述热风出风口5排出;冷空气进入至所述管式散热器组3内部时,由于所述管式散热器组3内的管热管呈错列布置,不再采用现有技术中重叠布置方式,在不增加散热器体积的基础上,增加了散热管的数量,而且增大了散热管接受冷风的面积,此时冷风进入后,冷风的流动路线不再采用一字型流动,而是被错列布置的散热管阻挡在其内部以曲线分散的形式流动,参见图6,可以将散热管四周的热量均带走,提高了散热效率,进而提高燃气压缩机的散热效果;
然而,此时风的流动速度由于受到散热管的阻挡而变慢,为了提高热风排出的速度,因此在所述热风出风口5处增设了所述辅助出风风机7,所述辅助出风风机7工作,使得所述管式散热器组3内也具有负压,内部的热空气的流动速度加快,快速由所述热风出风口5排出,将所述辅助出风风机7与所述强制散热风机6配合使用,形成较好的进排气气流,加快气流流动速度,进一步的提高散热效率;
由于所述强制散热风机6位于所述管式散热器组3的底端,且远离所述热风出风口5,因此大部分冷风进入至所述管式散热器组3将很快朝向所述热风出风口5一侧流动,因此可能会在远离所述热风出风口5的一侧形成热量堆积死角,所以为了避免在远离所述热风出风口5一侧形成热量堆积死角,并且所述设备腔体1内需要放其他设备,一旦由于放置设备将侧壁底部的所述冷风进风口4堵塞后,所述冷风进风口4的进风量也会减少,会影响到散热效果,因此在所述集装箱箱体2上的前壁顶端设有与所述管式散热器组3的另一侧连通的冷风补风口8,且所述冷风布风口与所述热风出风口5相对,进一步的加大冷空气的进入量,从而实现较好的散热目的,当所述强制散热风机6出现故障停机时,此时所述辅助出风风机7单独作业时,所述冷风补风口8可以直接补充进入更多的冷空气,保证机组可以正常运行。
本实用新型通过错位布置的管式散热器组3、强制散热风机6、辅助出风风机7以及冷风补风口8的组合使用,用于整体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能较好的适应集装箱式天然气压缩机组,达到较好的散热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此种冷却装置,彻底解决了因原有散热器散热管重叠导致散热不良的问题,导致高温停机影响生产现象,此种错列布置方式使得散热器在原有体积上达到150%散热效率,大大提高了集装箱燃气压缩机的运行可靠性,减少了客户的维修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所述管式散热器组3包括呈前后布置的第一散热器31和第二散热器32,所述第一散热器31的进风口与所述冷风进风口4对应,所述第一散热器31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二散热器32的进风口对应,所述第二散热器32的出风口与所述热风出风口5对应,所述强制散热风机6安装在所述第一散热器31的底端。所述第一散热器31包括若干第一散热管,所述第一散热管的表面设有第一螺旋扰流翅片,各所述散热管的之间通过第一U型管串联连接,相邻所述第一散热管之间呈错列布置;所述第二散热器32包括若干第二散热管,所述第二散热管的表面设有第二螺旋扰流翅片,各所述第二散热管的之间通过第二U型管串联连接,相邻所述第二散热管之间呈错列布置,所述第一散热器31的第一散热管与所述第二散热器32的第二散热管之间呈错位布置;所述第一散热管的进液口与润滑系统的出液口之间设有进液阀门,所述第一散热管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二散热管的进液口之间串联,所述第二散热管的出液口与润滑系统的进液口连接。本装置将所述第一散热器31与所述第二散热器32串联使用,液压油经过第一散热器31后再进入至第二散热器32,用于增加液压油的散热路径,从而达到良好散热需求,而第一散热器31与第二散热器32均设置在所述集装箱箱体2的顶端,不与其他结构进行干涉,结构布置合理紧凑;所述第一散热管之间呈错列布置,参见图6,此种错列布置的方式,与现有技术中重叠布置方式相比,相同体积且散热管之间间距不缩小的条件下,错列布置后的散热管的数量可以增加,并且此时冷风进入后,冷风的流动路线不再采用一字型流动,而是被错列布置的散热管阻挡在其内部以曲线分散的形式流动,可以将散热管四周的热量均带走,提高了散热效率;并且在散热管的外壁都设有螺旋扰流翅片,可以对风的流动路线进行干扰,增大散热面积。
所述集装箱箱体2内部所放置的设备中,只有压缩机是会产生热量的主要结构,而散热器又是为压缩机进行降温的,而为了避免压缩机使得箱体内温度高,因此压缩机的外壁上也增设保温层,使得尽可能多的热量均被液压油带入至散热器内进行冷却,压缩机不会产生较多热量停留在箱体内,所以冷空气通过侧壁进入至箱体内时,冷空气的温度还仍然是较低的。
所述强制散热风机6设在所述第一散热器31的底端,且沿所述第一散热器31的长度方向设有两个,用于加大冷风进风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强制散热风机6采用防爆轴流风机。
所述热风出风口5的长度与所述管式散热器组3的长度对应,所述冷风补风口8的长度与所述管式散热器组3的长度对应。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4)

1.集装箱式天然气压缩机组冷却装置,包括具有设备腔体的集装箱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箱体的顶端中部安装有管式散热器组,所述管式散热器组内的管热管呈错列布置,所述管式散热器组上设有与润滑系统的出液口连接的进液口,所述管式散热器组上设有与润滑系统的进液口连接的出液口,所述管式散热器组通过隔热板与所述设备腔体隔离;所述集装箱箱体的四周外壁下部设有冷风进风口,所述集装箱箱体的后壁顶端设有与所述管式散热器组的一侧连通的热风出风口,所述隔热板的底端位于所述设备腔体内安装有与所述管式散热器组连通的强制散热风机,所述强制散热风机远离所述热风出风口的一侧;所述热风出风口处对应设有辅助出风风机,所述集装箱箱体上的前壁顶端设有与所述管式散热器组的另一侧连通的冷风补风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式天然气压缩机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式散热器组包括呈前后布置的第一散热器和第二散热器,所述第一散热器的进风口与所述冷风进风口对应,所述第一散热器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二散热器的进风口对应,所述第二散热器的出风口与所述热风出风口对应,所述强制散热风机安装在所述第一散热器的底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装箱式天然气压缩机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器包括若干第一散热管,所述第一散热管的表面设有第一螺旋扰流翅片,各所述散热管之间通过第一U型管串联连接,相邻所述第一散热管之间呈错列布置;所述第二散热器包括若干第二散热管,所述第二散热管的表面设有第二螺旋扰流翅片,各所述第二散热管的之间通过第二U型管串联连接,相邻所述第二散热管之间呈错列布置,所述第一散热器的第一散热管与所述第二散热器的第二散热管之间呈错位布置;所述第一散热管的进液口与润滑系统的出液口之间设有进液阀门,所述第一散热管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二散热管的进液口之间串联,所述第二散热管的出液口与润滑系统的进液口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装箱式天然气压缩机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制散热风机设在所述第一散热器的底端,且沿所述第一散热器的长度方向设有两个。
CN202320912201.3U 2023-04-18 2023-04-18 集装箱式天然气压缩机组冷却装置 Active CN2197954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12201.3U CN219795496U (zh) 2023-04-18 2023-04-18 集装箱式天然气压缩机组冷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12201.3U CN219795496U (zh) 2023-04-18 2023-04-18 集装箱式天然气压缩机组冷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95496U true CN219795496U (zh) 2023-10-03

Family

ID=881543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12201.3U Active CN219795496U (zh) 2023-04-18 2023-04-18 集装箱式天然气压缩机组冷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954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86878B (zh) 一种用于lng冷藏车的换热器及其制冷系统
CN102425831A (zh) 无动力分体式热管空调组合机组及制冷方法
CN108082503A (zh) 一种用于飞机辅助动力装置的通风冷却与排气系统
CN207598512U (zh) 螺杆空气压缩机用冷却系统
CN110211771A (zh) 一种输变电变压器用风冷却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19795496U (zh) 集装箱式天然气压缩机组冷却装置
CN207753996U (zh) 一种集装箱式变流站的内循环风道
CN206584789U (zh) 一种用于氦气冷却的冷头容器
CN201826951U (zh) 分置吸入式散热器型集装箱式静音柴油发电机组
CN206497885U (zh) 一种计算机芯片散热装置
CN101592447A (zh) 一种水冷散热器
CN207399241U (zh) 一种工业以太网交换机
CN114845529B (zh) 一种用于电力机车牵引系统的相变蓄冷式散热装置
CN201006707Y (zh) 机车油水冷却装置
CN205830227U (zh) 散热机构
CN212324609U (zh) 一种通信机房用节能水冷却装置
CN214204561U (zh) 一种组合式内循环散热配电柜
CN213716955U (zh) 一种储能集装箱电池散热系统
CN209371853U (zh) 斜接式海岛用板翅空空冷却器
CN210668001U (zh) 一种输变电变压器用风冷却器
CN208480175U (zh) 蓄冷机柜
CN207195009U (zh) 蜂窝型热交换器汽车排气管
CN106683821A (zh) 一种用于氦气冷却的冷头容器
CN111907682A (zh) 多单元集成式船舶冷却器
CN205912407U (zh) 管式热交换器及机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